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日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驻港日军照顾陈寅恪生活考》
kyotosizumoto 2017-2-4 17:44
驻港日军照顾陈寅恪生活考 在陈寅恪驻港期间,有一个至今未解之迷,即所谓驻港日军照顾其生活并拉拢他撰写教科书之传说。 见《也同欢乐也同愁》一书的记载: 2月中旬旧历年底(1942年2月14日为辛巳年除夕),有人送来整袋面粉,父母因来路不明不肯接受,在家门口推进推出,最后来人仍下面粉就跑了。 先考证这一记载的真实性。 1941年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后,从1942年1月1日至1944年4月15日施行了所谓的“粮食配给制度”。这一粮食配给制度主要内容是: 禁止香港粮食市场自由交易,在港居民一律凭米票购买定期、定量大米。过时作废。 日军在港雇员每月可以得到赠送大米和罐头,用于奖励配合日军工作的在港华人和英人。发行日本军票和邮票,限制使用港币、英磅和邮票。要求在港居民限期将手中港币和英磅全部兑换成日本军票,过期发现存有港币和英磅者,一律没收。 兑换比价由总督部公布。 驻港日军施行粮食配给制度后的第一次送大米时间为1942年1月17日。这可见《陈君葆日记全集》1942年1月17日的记录:“午后送米来,三包。领米回家后即拜祖先,家人见米的问题已有着落,均喜形于色”。同年2月27日的日记记载了第二次送米:“今日见肥田木队长,当即解决午饭问题,由渠发给白米一包,罐头二箱,盐一包,糖若干斤作食粮。另糙米一包作为换燃料之用。”从当年3月16日开始,发送大米的工作由陈君葆负责。 又见《陈君葆日记全集》1942年2月28日记录了当时的日军队长肥田木带领着汉学家岩村忍等人,一起来到图书馆,给大家送米和肉罐头的经过。而且,1942年4月22日的日记中特别记载: 刘、孙二人昨携米十六斤、罐头肉类七罐与陈寅恪。今日回来有告陈近况。据说他已挨饿两三天了。闻此为之黯然。 刘即刘草衣,孙即孙述万。当时任职于香港大学图书馆、即日军驻港期间的伪香港图书馆。当然这些米和肉罐头全部来自日军的发放。为此,2月27日,陈寅恪回赠他“衣料一件、信笺一盒”作为答谢。请注意:按照当时国民政府的定义:此时的陈君葆显然属于在伪政权下任职的高层人员,绝对可以定性为“汉奸”的。 因此,真实的粮食发放种类是大米和肉罐头。几乎没有面粉。因此,《也同欢乐也同愁》一书记载的“有人送来整袋面粉”,应该是“有人送来整袋大米”。 接下来的问题:驻港日军是怎么知道陈寅恪在那里的呢? 经过笔者的一番分析和考察,发现原来是陈寅恪自己找上门的。具体经过是: 日军某部看中了此栋楼房的地理位置及楼旁的那片空地,勒令全楼居民,限时搬空,用以驻军。大家赶紧商量对策,父亲因自己通日语,不顾个人安危,与房东及几位年长者出面和日军交涉,要求缓迁几日。 该楼的具体位置是九龙太子道三六九号三楼。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陈寅恪“因自己通日语,不顾个人安危,与房东及几位年长者出面和日军交涉”时,他必然要告知日军自己的职业、身份和为什么会日语、日语掌握的程度等基本身份情况,这是当时日军处理中日民间纠纷的基本模式和程序。我们只要验证是否存在“日军某部看中了此栋楼房的地理位置及楼旁的那片空地,勒令全楼居民,限时搬空,用以驻军”这件事情就可以判断这一记载的真伪了。 证据可见《陈君葆日记全集》,如下: 1942年4月23日 昨日的计划,想设法替寅恪在港大的住宅找个住的地方。 这条看似普通的记录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大问题;当时的陈寅恪在香港的住宅遇到了大的问题了!什么问题呢?即“日军某部看中了此栋楼房的地理位置及楼旁的那片空地,勒令全楼居民,限时搬空,用以驻军”。将两条历史记载组合一起,我们可以还原出真实的历史过程:陈寅恪一方面直接找日军劝说缓几日搬出,一方面找陈君葆解决搬出后的住处问题。谈判交涉的结果是可以宽限搬出日期,不久这队日军调防他处,全楼才平安无事。 接下来,我们再验证“有人送来整袋大米”的“有人”是谁? 经过笔者的由于上述考证,可以知道:由于住房的搬迁问题,会日语、曾两次留学日本的港大教授陈寅恪的真实身份彻底暴露了,这才有了“有人送来整袋大米”照顾的陈寅恪在港生活的问情况。 最直接的证据是:《陈君葆日记全集》1944年2月19日的记载,回答了“有人送来整袋大米”的“有人”是谁这一大问题。如下: 下午三时许到东亚研究所赴小原的约。先是我对松原说,松荣此君,前曾闻马鑑屡道其人……松荣前曾努力过中日文化协进的工作,而且曾帮忙过不少中国文化人。如从前他曾送过米给陈寅恪。 问题到此为止可以说已经解决了。“有人送来整袋大米”的“有人”是日军驻港当时负责“东亚文化协会”的松荣。但是松荣只是个姓,名字则不详。我们按照当时的驻港“东亚文化协会”的人多是内藤弟子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松荣可能也是出自内藤湖南门下。 按照松荣个人的自述,他还特别资助过生物学家林绍文教授。而林绍文是著名水产学家,1933年从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厦门大学教授。而后出任青岛大学教授。何时到了香港不详。但是,林绍文获得资助后离开香港,就再没有和松荣联系,这引起了松荣的极度不满,他甚至向陈君葆发泄。 日军给陈家送大米的事,又见陈哲三《陈寅恪轶事及其著作》一文: 大概有日本学者写信给军部,要他们不可麻烦陈教授,军部行文香港司令,司令派宪兵队照顾陈家,送去好多袋面粉,但宪兵往屋里搬,陈先生陈师母往外拖,就是不吃敌人的面粉。 这里又出现了所谓的“大概有日本学者写信给军部,要他们不可麻烦陈教授”猜测之辞。笔者曾疑心此事出自当时的东京帝国大学东洋史主任教授和田清博士之手。 1995年7月25日,笔者给和田先生的后人和田博德教授和女婿神田信夫教授写了信。主要请教以下两点问题: 其一,陈寅恪先生与和田清先生之间的往来通信,至今还有没有保存?如有,请介绍一下具体内容。其二,1942年,陈寅恪驻港期间,是和田清先生还是白鸟库吉先生曾给日本军部写信,要求照顾他在港的生活和安全?此事的详细过程,至今中国学界无人知道详细情况,特来求教。 和田清的后人和田博德教授亲自给我回信,并且查找了部分原始资料,其中,1995年8月5日神田信夫教授的回信中说: ご來示の陳寅恪先生と和田清先生との關係の件ですが,小生遺憾がからそのような事實を承知しておりません。然しその可能性は充分あると考えられます。詳しくは和田博德教授より回答があると存じます。なお白鳥庫吉先生は一九四二年三月に逝去され,當時病床に在ったのでこの件には關係が無いと思います。 现在将该信翻译成中文如下: 您来信询问陈寅恪先生和和田清先生之关系的问题,很遗憾我并不知道。然而,考虑到这件事情存在的可能性,详细内容可以等和田博德教授回复。其中,白鸟库吉先生1942年3月逝世、我想在香港出现日军送大米照顾陈先生的时候,白鸟先生已经卧床不起了,大概与此无关。 作为女婿的神田教授,他并没有听说这件事。但是他考虑到在他与和田清的女儿结婚之前或许存在过这件事情,他建议我等待和田清之子、和田博德教授回信中的答复。但是,他明确否定了此事和白鸟库吉之间的关系。 1995年8月6日和田博德教授在回信中告诉我: 和田清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に中國へ侵攻した日本軍が押收した中國の貴重な文物の中國への速やかな返還を迫った事實があります。これは和田清が中國を尊敬し,その歷史と文化に限りなき愛情を抱いていた故ですが。當時日本軍部の勢は強大であったので,此のような事をするのは甚だ勇氣の必要なことでした。そのため和田清は東京大學教授の官職を罷免される覺悟さえした程でした。このように和田清は中國文化、學問を護るために勇氣を以て日本軍部へ發言したので,陳寅恪先生の生活と安全を照顧するように香港駐留日本軍へも要求する書翰を送ったものと思われます。 现在将该信翻译成中文如下: 和田清曾经最先提出“日军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侵占中国时抢走的珍贵文物尽快归还中国”这一事实。这是和田清尊重中国、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怀有深厚感情的缘故。当时日本军部势力是非常强大的。出现这样的事情,需要有很大的勇气。甚至和田清意识到连他的东京大学教授的职位也可能难以保住了。类似这样的为了保护中国的文化和学术,和田清先生亲自向驻港日军写信,提出照顾陈寅恪先生的安全和生活,自然是可能的。 但是,和田博德教授家中没有发现其父留下的相关书信,他建议我去保存和田清的全部日记和文稿的神奈川县茅ケ崎市档案馆去实地调查。于是,我亲自去神奈川县茅ケ崎市档案馆进行调查。但是无果而终,没有发现任何书信和日记等相关证据。至少目前为止,主张“大概有日本学者写信给军部,要他们不可麻烦陈教授”之说,缺乏实证。 神田信夫、和田博德二教授致刘正回信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很遗憾地说一下陈氏三姐妹的《也同欢乐也同愁》一书并非全是信史。通读此书,笔者发现了不少失真之处。比如,该书第164页对与陈寅恪离开香港的经过是这样回忆的:“借到数百港元,因欠债颇多,再以衣物、皮鞋抵债方能上路”。 试问:数百港币加上衣物、皮鞋抵债,能够凑出多少钱?全家五口人,不算行李,从香港到广州的船票或飞机票经济舱的价格当时就高达每人2500-4000元国币。而那时的港币和军票的兑换比如下: 1941年2-5月港币和日本军票兑换情况表 2月 3月 4月 5月 日本军票 一元 一元 一元 一元 港币 二元 三元 四元 四元 此表格为笔者根据我在日本时亲自阅读到的日本某军国主义团体出版的旧日军回忆录及有关档案中记载的当时的经济数据,编制而成。出于对日本右翼团体所谓“文献资料真实性”的抵触,我一律隐去材料来源。 而实际上,根据笔者掌握的史料,陈氏离港前,他至少收到五笔巨款,才得以支持他带领全家人离开香港。五笔款项如下: 高廷梓汇款10000元国币。 杭立武第一次汇款5000元国币。 第二次杭立武又汇款5000元国币。 4、傅斯年汇款1500元国币。 5、俞大维汇款10000元国币。 可是,陈氏三姐妹的书却告诉我们“借到数百港元,因欠债颇多,再以衣物、皮鞋抵债方能上路”。我们怎么能不遗憾地说一下,她们说的和事实有些出入。因为她们这一说直接来自于其父陈寅恪1942年6月19日致傅斯年的信:“忽于四月底得意外之助,借到数百港元,遂买舟至广州湾,但尚有必须偿还之债务,至以衣鞋抵值始能上船。”1942年8月1日,他在致傅斯年的信中再一次说:“忽得接济,重返故国”。陈寅恪居然在前后两封信中公然对傅斯年作了隐瞒!显然,他以为傅斯年并不知道高廷梓、杭立武和俞大维给他汇过款之事,甚至也不提朱家骅和杭立武出面组织的对他营救活动,而只是轻描淡地以一句“忽于四月底得意外之助”而匆匆带过,让笔者倍感惊愕和震惊!奈何陈氏对各位出资出力帮助过他脱离险境的人如此绝情?!他为何要对傅氏隐瞒他收到了多笔汇款这一事实? 为了进一步说明真相,有必要公布一些当时几个真实的经济数据: 截止到1942年春,香港一双新牛皮皮鞋价格:6 元港币。 驻港华裔高级雇员工资是月薪:200元军票/包食宿。220元军票/不包食宿。 驻港华裔普通雇员工资是月薪:60-80元军票。 驻港华裔教师工资是月薪:150-280元军票。 大米价格是每斤30钱军票,黑市价格是三元军票。 一个金元宝可以兑换500大洋。一元军票可以兑换四元港币…… 如果真的存在“至以衣鞋抵值始能上船”的情况,那么其值尚不到五港币!陈寅恪制作这一故事时绝对不会想到五六十年后有一名敬仰他的中国留学生,利用他的论著中对社会经济史的关注,如此这般的考察和分析了他的上述信函内容的真伪性问题。 笔者以为,陈氏三姐妹和陈氏弟子热衷于宣传的却是:“在港期间陈寅恪不食日本人大米或面粉”,显然这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因此,我再次特别强调: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刻施行了全港粮食配给制度。陈君葆和日本特务松荣等人多次给陈家送米送罐头。虽然最初曾发生过拒绝接受的现象。但是,在接受了陈君葆代表日本军队给他的大米后,他还回赠薄礼给陈君葆。以后,他的确接受了松荣的送米送罐头,维持生计。当时,接受松荣送米的还有戴望舒、叶灵凤等在港文化人。在不吃就面临着全家被饿死的情况下,请不要奢谈什么“饿死也不吃日本人的大米”或者“就是不吃敌人的面粉”这样无关痛痒的话。因此,我特别强调: 在那个艰难困苦的恶劣环境下,在没有食品就要面临全家饿死的情况下,请不要奢谈什么“饿死也不吃日本人的大米”这样无关痛痒的话。我们不需要人为地塑造一个又一个的“饿死也不食美国人面粉”的朱自清们。其实,接受赠米和谋求职位都是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的一种求生行为,只要没有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就不该过多指责,也不需要过份拔高到所谓的“饿死也不吃日本人的大米”或者“就是不吃敌人的面粉”之类的“民族气节”的地步。 因此,研究近现代人物传记,尤其不能百分之百地使用被研究者直系亲属和后裔的口述材料,这里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非要使用这些口述,必须先经过史料和文献的验证后,才可以放心使用。一旦无法验证,宁可不用,决不烂用。试想:当时陈氏三姐妹尚在年幼,而如此大事,陈氏夫妇万万不可能如实地向三个女儿作出陈述,因此才出现陈氏三姐妹至今也不明白当时自己的父母手里究竟有多少钱。显然,陈氏三姐妹是看了其父的这封信后才继续坚持此说的。
个人分类: 陈寅恪|1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军“一号作战”中的河南
热度 6 zywsict 2015-10-31 18:09
1944年4月17日,日军发起了“一号作战”。大战再次在河南爆发,日军依靠庞大的机械化部队,大有横扫豫中平原之势。日军围攻许昌时遭遇国军顽强抵抗。激战至30日晚上,防守许昌城的新29师伤亡惨重,师长吕公良壮烈殉国。蒋鼎文的司令长官部被日骑兵部队包围,多亏他的一个参谋长亲率警卫部队将日军引开,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才得以脱险。蒋鼎文深知河南战局险恶,在官庄临时战斗指挥所给夫人和胞弟写了一封绝命家书,其中写道:“我早已以身许国,且为职责所在,一息尚存,当与暴敌拼,人生几十年,免不了一死,生死关头,我一定认得清楚,望勿以我为念。” 5月21日,第三十六集团军总部行至河南陕县秦家坡,遭到日军伏兵袭击,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为国捐躯。24日,日军突入洛阳城内,守军第15军及94师与敌展开最后的巷战,次日8时,洛阳失守。 豫中会战日军伤亡约4 000人,国军的损失更大,据日军统计,阵亡和被俘者超过4万人。 李家钰,1892年出生,四川蒲江人,他是第一个向蒋介石请缨出战的川军将领,也是唯一一个把自己的所有部队都带出来抗战的川军将领。出川以后,1939年,李家钰升任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他的部队从1937年起在山西境内作战两年多,击毙日军上万人。也是他的部队,在1944年主动为其他部队殿后,掩护国军其他主力撤退,而这一仗却使李家钰的一个主力团损失殆尽,他本人也因为在途中中了日军第1军69师团一部的埋伏于5月21日不幸牺牲。李家钰成了在战场牺牲的川军最高将领,也是抗战中继张自忠之后牺牲的第二位国军集团军总司令。6月22日,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上将,并颁布对他的褒奖令。之后,他的遗体国葬出殡仪式在成都举行,遗体被安葬在成都红牌楼。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497 次阅读|19 个评论
小参谋,大能量
热度 6 huailu49 2015-9-1 15:50
又快九一八了,不禁想到了日军参谋参与的柳条湖铁路爆炸案。 可能那位要问了:日军参谋不在中军大帐呆着,跑出来炸铁路、炸火车作甚? 当然,日军参谋不会亲手去实施爆破,但却可以策划爆炸的行动计划,而且 4 年内炸了两次。 第一次是在 1928 年 6 月,当时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抵挡不住北伐军,被迫放弃北京乘火车退往沈阳。关东军司令村冈长太郎责成高级参谋河本大作策划炸车,调动工兵在张作霖归奉的必经之地──沈阳皇姑屯车站南满路与京奉路交叉处预埋炸药。 6 月 4 日清晨 5 时 30 分,张作霖所乘列车驶至皇姑屯车站时被炸,张受重伤,急救回沈阳,于上午 9 时 30 分不治身亡。史称皇姑屯事件。 第二次是在 1931 年 9 月,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根据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的建议,制订了一个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具体计划。 1931 年 9 月 18 日晚 10 点 20 分,关东军独立守备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引爆事先埋在靠近中国军队北大营的南满铁路线上的炸药,炸毁奉天城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早有部署的日军听到爆炸声后,立即以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为由,向中国军队发起攻击,史称“九·一八事变”。 上述的几个参谋当时的军阶都不算太高:河本大作、板垣征四郎都是大佐,而石原莞尔只是中佐。真可以说是“小官谋大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柳条湖事件完全是采用了先斩后奏的手段,成事后有关人等都得到了封赏:板垣征四郎 1931 年 10 月 5 日升任关东军第二课课长 , 1932 年 8 月 8 日晋升为少将 。 石原莞尔 1931 年 10 月 5 日升任关东军作战课长, 1932 年 8 月 8 日晋升为大佐。这两个人最后分别官至大将和中将,此是后话。 在二战中,军国日本的参谋可以肆意妄为,甚至可以让前线军队的主官乐于听命,因此其所发挥的作用在其他国家是无法想象的。 原来,在军国日本的指挥体制中,为了避免使用电报、信件、电话等有可能被拦截,一些核心作战命令往往都是通过总部派遣特使,到一线部队传达的。陆军的做法往往是从参谋总部作战科派遣一个或一个参谋带领的参谋团到前线,传达命令的同时,还代表总部进行“战术指导”。尤其是“大本营参谋”,不仅仅是信使和战术顾问,甚至可以代表军方统帅部,代表天皇。因此也出现过多起“假传圣旨”的情况。 真可谓:小参谋,大能量。
个人分类: 纪念抗战|3911 次阅读|9 个评论
日据时代的台湾军
热度 1 huailu49 2015-7-8 06:52
接着昨天的话题 ,再说说日据时代的台湾军。 由于台湾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所以“台湾军”至少有两个解释:一个是“驻台日军”,再一个是“台籍日军”。 驻台日军 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因此有了日本台湾总督府和日本台湾军。日本总督兼台湾军司令官,当时台湾军的规模约为 1 个步兵独立混成旅团。 1937 年 7 月 7 日前,日本陆军在台湾的部队统称为“台湾军”,其编制与关东军、朝鲜派遣军、以及中国驻屯军一样,为军级单位。但兵力构成主要为“台湾守备队”,下辖台湾守备司令部、台湾守备步兵第一联队、台湾守备步兵第二联队、台湾守备山炮兵联队、台湾高射炮队、基隆重炮兵联队、马公重炮兵联队等。 1937 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驻台日军曾抽调兵力参加侵华战争。如 1937 年 8 月 13 日上海之战打响后,日军便于 8 月 15 日组建“上海派遣军”。 9 月 7 日,抽调台湾守备部队(此时称台湾混成旅团)大部兵力组建“重藤支队”,该支队参加了日军进攻上海及周边地区以及南京的作战。再如进攻武汉的波田支队和 1939 年底在钦州湾登陆的盐田旅团也是日军台湾军的部队。 1942 年后,日军各战场局势恶化,日军驻台湾部队大肆扩充,至 1945 年组成由日军大本营直接指挥的由安藤利吉中将任司令官的第十方面军,共约 19 万人,负责台湾地区的防务。 日本为了维持在台湾的殖民统治,除了驻军外,还有宪兵、警察。 1897 年,日本第三任总督乃木希典,制订了“三段警备法”。规定山泽地带的治安由军队及宪兵负责;村落的治安,由警察担当;山泽和村落之间,则由宪兵和警察共同戒备。 1896 年,第一批日本警察到台。到了 1902 年,全台设有 10 个厅警察课、 97 个支厅、 992 个派出所,以后最多时各类警察机构达到 1500 余处,警察 1.8 万余人。在台湾的经济发达地区,每隔二三公里就有一个警察机构;每 300 人就配有一名警察。日本占领下的台湾,可以说是日本警察的世界。 抗战期间,日本在台湾先后修建了数个机场,作为轰炸中国大陆和太平洋地区的前哨基地。日军攻占南京、侵略华南所依赖的空中力量也都来自台湾的基地。 1945 年 10 月 25 日,日本台湾军司令官率部在台北向中国接收台湾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将军投降。 台籍日军 日本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尤其是全面侵华后,由于担心台湾民众在中国战场上倒戈,不敢在台湾征兵,更不敢将其派往中国大陆。直至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迫于本土兵源不足,才开始征用台湾劳工到中国大陆、东南亚等战场担任军夫、翻译、护士等辅助工作,同时,修改兵役法,强迫台湾青年参加侵略战争。 1942 年 3 月,第一批被称为“高砂族挺身报国队”的 500 人被遣至菲律宾,后改称“高砂义勇队”。 1943 年,台湾少数民族被正式纳入“陆军特别志愿兵”征兵范围内,有 5000 余人被以“高砂义勇队”等名义征用。 1943 年 5 月 11 日,日本军部又颁布海军特别志愿兵令(同时在朝鲜和台湾实施),兵种包括水兵、整备兵、机械兵、工作兵、卫生兵、主计兵等。同年 7 月,开始募集海军特别志愿兵 3000 名。此后,日本又在台湾多次募兵,前后共招募了约 5500 名陆军志愿兵与 1.1 万名海军志愿兵,合计有 1.65 万名台籍青年加入日本作战部队。 当时一些台湾民众之所以愿意当兵,主要还是为了社会地位。原来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民众虽名义上可以加入日本籍,但并不能享有与日本人同等的社会地位,只能是二等、甚至三等国民。但如果当了兵,不仅能够有更多的收入,而且能够享有与日本人同等的地位。 据战后日本厚生省统计,至日本投降时止,总计有 8 万多名台湾青壮年应征加入日本军队,成为一线战斗人员,还有 12.7 万人被征为随军人员,二者共计 20.7 万人。此外,在校读书的青年学生,也必须参加“学徒兵”。其中,约半数被派遣至台湾各军事基地, 6 万多人前往东南亚、澳洲等地, 2 万多人被派往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战区,另外有 1 万多人则是去日本本土服役。 至战争结束,台籍日军中有 3 万多人在战场上阵亡,比例高达 15% ,其中有 2.8 万人战后进了靖国神社,成了日本人的“神”。 另外据史料记载,战后共有 173 名台籍日军被判有罪,其中 26 名被列为甲级战犯判处死刑,还有 147 名被列为乙级及以下战犯被判处有期徒刑。
个人分类: 纪念抗战|575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一则日军在宁波、衢州投放鼠疫病菌的报道
热度 1 龚胜生 2015-4-1 20:30
浙南鼠疫未戢,乃为敌人遗毒,数年前曾被空中散布病菌 浙省本年浙南各县,如永嘉、瑞安、丽水、云和、庆元、衢县各地,均先后发生鼠疫,时续时断,未能根本消灭。据省卫生处负责人语本报记者,民国廿八、九年间,敌日曾以飞机将病菌溶人面粉,散布于衢州、宁波二地,故二县先后发生鼠疫,宁波幸得当局断然处置,将疫区焚毁,遂告灭绝。衢州处置较缓,传染颇剧。至三十一年,敌人流窜,衢州被毁颇巨,因以敛迹。然自闽北侵入之庆元、云和,以至丽水、永嘉,为患甚烈,今年受疫而亡者已达二百余人,而以永嘉为最。现正令饬地方积极防备,否则明春将大肆猖獗。 1946-12-17 : 03 版
个人分类: 价值史料|162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动画】【新地雷战:神勇小子 (2014)】【中国大陆】
lcj2212916 2014-7-11 20:06
导演 : 杨广福 / 蒋惠岩 编剧 : 金晓敏 主演 : 马英哲 / 涓子 / 苏俣 / 林强 / 梁子 / 陈大刚 / 梁晓强 / 马羽非 / 陈晨 类型: 动画 / 儿童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4-05-30(中国大陆) 片长: 94分钟 又名: New Minesweepers Warfare : Courageous boy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日军得寸进尺,大肆杀害抢掠我国同胞, 人民恨之入骨, 可惜孤军势弱奈侵略者不得。日军挺进中原,先头部队来到必经要塞:麦家村。   日军队长野田一郎原以为小小麦家村,面对日军金戈铁马,机械化部队,应该束手就擒,就此沦陷。岂料,在最危急时刻, 麦包父亲联络邻村村民,共组游击队,运用硝、硫、木炭自制火药,制造地雷,顽强反抗。一时间,日军屡屡败退,对于麦家地雷,更是闻风丧胆。野田老奸巨猾,决定大肆抓捕中国人,威逼个别懦弱之徒做汉奸,混入麦家村游击队中,里应外合,大破地雷阵机灵敏捷的麦包人小志大,欲与麦父并肩作战,但被父亲制止,认为麦包应该读书识字,将来会更有一番作为。麦包一心报国,跟随爷爷的戏团混入日军所在的梁城演出爱国剧目《精武门》,唤醒人民沉睡的爱国心,不幸被抓。狱中,麦包遇到伪装成大汉奸打入敌人内部的共产党员徐三东。在三东的帮助下,麦包死里逃生,更成为了一名小小小卧底。麦包寻找机会假意向日军献媚,更使出祖传中医绝技, 很快成为野田眼中红人。而此时,野田亦顺利收买村民蔡丁作为间谍混入游击队。至此,卧底对卧底的局面依然产生。   麦爷爷等一干村民被抓后,麦爸爸决定夜晚偷袭日军总部救人,不料这个消息被蔡丁告知了野田。日军决定将计就计,将村民绑在木桩上,换上士兵衣服,而将自己的士兵换上村民的服装,待游击队来到,将其一举歼灭。夜晚降临,麦包现场看到爷爷等人被传上日军军服,不禁着急,而爷爷等村民误以为麦包卖国求荣。麦包内心挣扎。埋伏率队赶到,幸得麦包聪明,攀上城墙,以探照灯闪灯闪出摩斯密码,麦父收到情报,全身而退。野田看到探照灯摩斯电码,心中生疑,麦包嫁祸给队长心腹萧春,萧春背黑锅。   蔡丁再次传出消息,游击队发现火药耗尽,而制作的材料亦不足,决定进日军军营偷火药。麦包和三东里应外合,使出调虎离山计,配合游击队顺利拿到火药。终于拿到了火药,更拿到了日军的地雷,但是,日军的探雷小组奉命来到,麦包再次利用风筝发消息,但是被萧春破坏,野田更是对所有人心存怀疑,拖着萧春,三东,麦包等玩游戏。麦包分身乏术,没法放出消息,麦家村危在旦夕。危情之下,麦包再次以小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想出一个决定聪明的方法,送出情报,只是,连麦包自己也不清楚,麦爸爸是否能注意到这个情报传送出来的细节,没有别的办法了,就此一搏。   日军纠集人马,有探雷队长龟田带领探雷队探雷,野田不禁得意洋洋。麦包看见龟田、萧春二人在野田面前争宠,施以离间计,使得二人水火不容。二人争抢头功,举帮探雷,不料,麦父早已收到消息,在地里买下破锅烂铁,二人非但没有探到地雷,反而踩到地雷,大呼救命,日军前进,被地雷阵困住,死伤无数。野田只得鸣金收兵,从长计议。野田不甘心屡战屡败,更是因为蔡丁的提醒,得知身边有卧底,开始对所有人都不信任。是夜,野田重新纠结人马,欲趁黑夜偷袭麦家村。更是以爷爷等村民作为先头去踩地雷。爷爷等人视死如归,大义凌然,麦包心里难受,却又无法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究竟用什么方法通知父亲。眼看前面就要进入雷区,麦包忽然再度想出绝世妙计,麦父率领游击队,勇救村民。   野田回到营地,破口大骂,将一直以来的怀疑锁定在麦包,萧春,三东和龟田身上。野田决定将众人带到审问犯人的终极之地——风声城堡。野田对众人分别使出电影《风声》中的各种招数,虽然都以玩笑结束,但是野田“宁可杀错,绝不放过”的抓卧底政策实施之日也越来越紧,麦包和三东决定最后一搏,终被二人逃出生天,但是三东却中枪,麦包发誓一定要替三东和无数被野田杀害的通报报仇,将他们赶出麦家村,将来,更要将所有 日本 鬼子赶出中国。   麦包回到麦家村,首要任务,找出游击队中的卧底。麦包父子唱双簧,麦父更故意辞去游击队长一职,忍辱负重,暗中找出卧底蔡丁。此时,野田在也没有耐心玩下去,终于使出杀手锏——坦克。野田纠集50辆坦克浩浩荡荡驶向麦家村,要把这里夷为平地。地雷对坦克的大战一触即发!   麦包用地雷出发炸弹,炸毁排在第一辆的坦克。而麦包父亲则拉动石雷,炸毁山体,将所有日本坦克困在麦家村动弹不得。村民投下无数火堆,燃烧自己的屋子,一瞬间,整个麦家村变成了一片火海,坦克收到高温,有的自然爆炸,日兵逃出坦克也着火。看着一片火海,所有人眼中噙着眼泪。   在麦包和父亲的带领下,终于,游击队大败日军,坚守住麦家村,麦家村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8285030
1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征集侵华日军在山西偏关老营一例活体解剖中国人的线索
manrongchen 2014-2-26 09:09
征集侵华日军在山西偏关县老营一例被活体解剖人的线索 陈满荣 有一本书,书名《 私 たちが 中国 ごしたこと 中国帰 還者連絡会 の 人 びと 》,著者星徹。日本绿风出版 2002 年。 该书由叶世纯,张应祥,刘雨珍译,刘雨珍校订,书名《日本老兵忏悔录》,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5.8 。书中 25-28 页中,是涉及到活体解剖受害者的日本军官渡部信一的回忆和忏悔部分。 2000 年 9 月 16 日 ,现住三重县 83 岁的渡部信一来到原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内。“我做过很多对不起中国的事”,“上级和国家当然有责任,但是事情是我亲自干的,我该负执行者的责任”。 1917 年出生的渡部信一讲到, 1935 年从家乡爱知县考入东京齿科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齿科大学”),并于 1939 年 3 月获得牙科医师执照,同年该校毕业。 1939 年 12 月在名古屋正式参军,随部队来到中国大陆。分到驻山西省北部的第 26 师团独立步兵第 11 联队第 2 大队第 7 中队,驻防老营堡。该联队以防止苏联南下为其主要任务。 1940.2.11 ,就在偏关县老营,渡部信一和军医少尉,将一名当地壮年男人在露天的土台子上进行活体解剖。 渡部信一的回忆: 2.11 是“纪元节”,早上向位于东京的皇宫进行遥拜后,并没有平常的训练。渡部约于上午 9 时去医务室,和军医一起走出城门,来到一处小山岗。那里有几个老卫生兵等着,另外 一个三四十岁农民打扮的健壮男人 ,他的眼睛已被蒙了起来。几天前,渡部曾看到过两个同样的男人被干部培训班的培训生练习刺杀时活活刺死,估计这个是那次剩下的。男人并未抵抗,卫生兵给他注射了麻药让他沉睡。渡部等助手扒掉那男人的衣服,将那冻硬了的土地当做手术台,用军靴踩住那男人的手脚,令他动弹不得。 军医发话“现在开始我们做摘除阑尾手术。”然而,他刚刚当上内科大夫,还没有过手术经验,根本不知道阑尾在哪个部位。当然,渡部本人也无手术经验。估计阑尾在腹部的右下方,军医便在右下腹部用手术刀切开一个很大的口子。渡部双手拿着开腹钳,用力向两侧拉开切口。然而正常的阑尾很小,军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气急败坏地命令道:“把肠子全部掏出来!”渡部竭尽全力,用手掏出全部肠子,把阑尾指给军医看。但是,此时军医贫血病发作,怒吼:“行啦!行啦!把肠子放回去!”渡部拼命往那人肚子里塞肠子,可怎么也放不好。军医再次犯了急,大喊:“别弄啦!别弄啦!!”渡部和几个卫生兵,只得给草草塞进的肠子包上一层纱布,将那男人拖出二三米,扔进事先挖好的深坑,并 用手枪打穿了他的头部 。 关于这个在老营城外被活体解剖者的所有信息:施暴者之一是渡部信一;根据万年历书,事件发生于公历 1940 年 2 月 11 日 ,农历是大年初四。地点在老营堡城门外一个小山包,老营堡有几个城门?这个山包在东西南北哪个城门外?没有记载;被害者是 一个三四十岁农民打扮的健壮男人 ,如果后来人获得该被害人头骨,其上应该有枪击的痕迹,因为在解剖后将其扔到距离解剖他的小山包二三米的事先挖好的坑里,并 用手枪打穿他的头部 。受害者的出生年份应该在 1900-1910 年之间,正值壮年。 有几种可能:被日军杀害者的家人全部遇难,所以无人寻找被害者或者我们无法知晓是否有人寻找过;或虽有家人或后人寻找,兵荒马乱无从查找;或者被害者是游击队员(因为是一个健壮男人),战争中的牺牲是正常的,无法查找,或许很多牺牲的战士都无法统计,如果是游击队员,又是外地人,当地老百姓当然不知道有这个人。(按照当地风俗推测:大年初四再怎么乱也该有人知道家人失踪了出去寻找)。老营位于山西与内蒙古交界区域,考虑到人员往来,受害人也有可能是内蒙人。 向全社会征集被害者线索:经证明所提供的线索真实且较有价值,可获得适当数量的信息费。 Email : manrongchen@aliyun.com 2014.2.25
个人分类: 抗日|4501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军在山西大同生产麻黄素(日寇在晋北的暴行之三)
manrongchen 2013-5-13 16:02
日军在山西大同生产麻黄素(日寇在晋北的暴行之三) 1937 年 10 月日军侵略军占领山西雁北地区(今大同市和朔州市所辖区域)后,发现那里盛产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 ),便在大同城南瓦窑村附近建起了一座麻黄素厂。日军生产的麻黄素主要强迫日军士兵服用“提神”,以坚持连续作战。日军将装有麻黄素的铁桶贴上“战力定”的标签,秘密运回日本大阪,由军需部门统一调配分装,给东南亚各地的日军强制服用。 麻黄素是 19 世纪首先由日本人长井长义从植物麻黄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兴奋神经中枢作用的生物碱。
个人分类: 抗日|370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要忘记历史
热度 4 gaojianguo 2011-9-18 16:40
不要忘记历史
1.一幅来自Google的图片 2.日军对中国妇女的残害 3.日军军官前的中国人头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354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2010十大科学谣言:日军改造小龙虾基因
xupeiyang 2011-1-10 08:50
2010十大科学谣言:日军改造小龙虾基因居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9日13:14 新京报 官方微博 新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