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万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了解航天(2)——登月憧憬
热度 1 kd652 2016-12-10 14:56
传说早在14世纪就已经有人对登月憧憬而进行了航天计划   他就是被誉为 “世界航天第一人”的陶广义   他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做 “万户”   万户,原名陶广义,后被朱元璋赐名陶成道   陶广义是元末明初的一名官员   据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想到并亲身实践利用火箭飞天的人    然而万户的声名鹊起却和西方国家有关   1909年10月,《科学美国人》首次叙述了一个与万户相似的故事   不过故事的主人公是WangTu   生活于公元前两千年的WangTu尝试通过点燃座椅下的火箭来升空   但因火箭爆炸而被皇帝下令杖责   科学美国人   值得注意的是,公元前两千年的中国尚为夏朝,火药也是于三千年后才被发明   1940-1950年期间,数位如HerbertS.Zim等的火箭专家在他们的著作中都分别有写到万户和他那带有火箭的座椅   HerbertS.Zim著作《RocketsandJets》   在他们的著作中,万户是16世纪的中国官员,是首次尝试通过烟花技术产生动力,实现升空梦想的人   1997年祁淑英所著传记《钱学森》也提到,钱学森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万虎的故事”   WangTu,万虎,WanHoo,原身份都是万户。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关于万户的传说似乎不少,但其中真假难辩,有的甚至自相矛盾    万户是否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也是科学界和史学界一直争论的热点    时至今日, 万户因勇于探索的航天航空精神被国内外广泛纪念   万户飞天   根据对各种史料的查证,元末明初有个叫陶广义的人,精于火器   跟随朱元璋因军功而得到万户的官职,同时被朱元璋赐名陶成道    万户飞天的故事尽管在各个版本中存在细节矛盾,但猜测基本事实是可能存在的   而万户之所以首先因西方国家提起而声名鹊起,是因为上世纪特殊的国际科学背景   外国人对万户的了解则可能是基于传教士们从中国带回去的各种书籍,类似《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   陶广义出身士大夫家族,家境优裕,不仅衣食无忧还有仆人相侍    然而,和中国古代传统士大夫“学而优则仕”不同的是    尽管陶广义熟读诗经,能写诗词能作赋    但他却对考取功名并无兴趣,而是痴迷于当时被人认为旁门左道的“匠艺”   学而优则仕   在今天看来,这些“匠艺”就是当初最朴素的科学   编写《天工开物》的宋应星、《梦溪笔谈》的沈括   《大明历》的祖冲之以及一代木匠祖师爷鲁班   不可否认,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编写《大明历》的数学家祖冲之   然而,这些科学家在当时也只能被归为“匠人”一类,不被社会尊重   他们做科学研究纯属出于个人兴趣    陶广义没有被世俗的帽子束缚,想要探索世界的他,对化学产生了兴趣    于是开始了修炼丹药之旅   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化学家、医药学家葛洪,发现了汞的氧化还原反应   当然古人幻想通过修炼丹药获得长生不老,这是极不科学的   尤其是有些丹药中甚至含有铅、砷、汞、丹砂、硫磺这些对人体而言的烈性毒药   服下这些丹药不仅不能让人延年益寿,反而会让人殒命暴毙   痴迷于练道修玄的嘉靖皇帝就是由于长期服用含有砒霜,水银,雄黄等的丹药而毙命的   嘉靖皇帝朱厚熜   由于研究方向的巨大错误,陶广义的化学研究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就在一天,陶广义像往常一样在棚室里炼丹    不知怎么的炼丹炉突然发生了爆炸,差点要了他的性命      灰头土脸的陶广义从炼丹棚里爬出来,庆幸自己捡回了一条命   但同时他怎么也想不明白炼丹炉好好的怎么就爆炸了    强烈的好奇驱使着他一探究竟   道教炼丹图   得知炼丹房发生爆炸后,夫人赵氏几乎晕过去,狠狠地和陶广义大吵一顿,差点没回娘家闹离婚   赵氏没想到的是,没隔几天陶广义又出现在炼丹房,听仆人说他还想弄清楚爆炸原因   赵氏气不打一处来,气势汹汹地冲进炼丹室, 抓起陶广义手里的瓶子就往边上扔   只听“轰”的一声,扔在火炉里的瓶子忽然炸开了,陶广义和夫人当场双双震晕过去   道教炼丹常用物品——硫磺   醒来之后的陶广义并没有怪罪夫人,而是笑嘻嘻地感谢夫人指点迷津   原来 夫人的无心之举正解决了他对爆炸的疑惑 ,陶广义感到十分激动   很快,基于对火药爆炸原理的掌握,陶广义发明出一种“火枪”   他把火药装进打通关节的竹管里,点燃竹管的一端,从另一端射出的石子竟然能产生不小的杀伤力   明代火枪   经过反复实验与改良,陶广义设计出了杀伤力更大的火炮   火炮尽管笨重,但威力巨大   陶广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火器神   明代火炮   当时元末,正逢天下大乱,吴王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夺天下   陶广义带着火器神技艺相投助朱元璋开天下,被封为咨议参军,管理火器, 赐名成道   明太祖朱元璋   在陶广义的火炮协助下,朱元璋的军队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    特别是鄱阳湖之战,火炮的威力直打得陈友谅军队一败涂地   此役奠定了朱元璋夺取江南的战略基础,陶广义也因军功被朱元璋封为“万户”   明朝中后期没有万户官的说法,但初期是有的   “屯田之制:曰军屯,曰民屯。太祖初,立民兵 万户府 ,寓兵於农,其法最善。又令诸将屯兵龙江诸处,惟康茂才绩最,乃下令褒之,因以申饬将士”——《明史》   鄱阳湖之战火炮大显神威,陈友谅军大伤元气,朱元璋奠定了南下江南的战略基础   朱元璋一统天下后,陶广义本能顺理成章以官员身份执掌一方    但他志不在仕,只接受了财物奖赏后,继续着自己对火药的研究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有天晚上,望着天上的明月,陶广义想起了嫦娥奔月的典故    他陷入深思,可否通过火药产生动力把人送到明月上呢   这个想法在他脑海中萦绕不绝、挥之不去   终于有天,陶广义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要通过自己设计带有火药的座椅飞上天空一探究竟   不管前路如何,陶广义说干就干   紧接着,他设计出了一张绑有47支火药筒的大座椅   与座椅配套的还有两个大风筝    火药提供上升的动力而大风筝用以帮助自己控制飞行方向以及安全着陆,相当于现今的降落伞   “万户椅”原理示意图   那天风和日丽,陶广义把自己结结实实地绑在椅子上   双手抓住风筝以控制方向   一切准备妥当,怀着激动的心情他对仆人下达了命令   “快点燃火药引线”   “主人我害怕…”仆人喏喏地低声说道   “有什么好怕的!快点,别耽误我上天!”   47个火药齐齐点燃,陶广义随着座椅缓缓升空   身边是仆人的欢呼和呐喊,他抑制不住地激动    突然间,座椅迅速失控并变成了一个大火球——火药爆炸了    陶广义和座椅被炸得尸骨无存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万户”雕像   当然,这可能只是一个无从考究的科技传说故事,但航天界仍对万户给予高度敬重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纪念万户的功绩,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 “万户环形山”   这是万户那个时代的人万万想不到的   月球上的万户环形山    尽管万户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但那是至少是一个计划。 (以上转自科学网好友张磊的博客,在此表示谢意。) 在我手头的法国图册上还有外国人在1865年设想的着陆仓,以及在1930年设想的奔月器:
个人分类: 航天|160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万虎的故事 ─ 世界发明二级火箭第一人
热度 2 jiangxun 2010-4-18 04:30
作者:蒋迅 来源: NASA: Wan Hoo and His Space Vehicle 万虎 (Wan Hoo, Wan Hu ) 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第一位写到他的是美国人Herbert S. Zim在他于1945年所写的书“Rockets and Jets”中。因为是在英文中首次出现这个名字,我们中国人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万虎还是万户还是其他什么名字。没有任何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提到过他。 这也可以说明科技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吧。不过,从此以后,万虎就成了世界公认的第一位宇航员了。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关于万虎的比较详细的描述。事实上,这 个描述似乎是出自 钱学森 ( Tsien Hsue-shen )之口。这篇文章的标题是:“ 大漠荒原与航天城堡 钱学森轶事1956-1976 年 ”。这个故事说,万虎不但是第一为宇航员,而且是第一位设计并制造了两级火箭的人。这是在1465年明朝的事情了。 下面是钱学森从他的导师王士倬那里听来的“万虎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虎。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著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虎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虎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虎从燃烧著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著两支著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虎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 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虎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 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虎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 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来源: NASA: Virtual Aeronautics, 13th Through 16th Centuries 来源: Wan Hu Is In the Stars A Picture Book by Jennifer Armstrong 来源: Evidence of Wan Hu Rocket 万虎能不能算是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中国能不能算是世界上设计并制造两级火箭的国家,这是一 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严格地说当然 万虎 不能算 是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 ,因为国际上对宇航员的定义是已经进入外太空的人。不过,古代中国人确实有许多发明创造。火药的发明就是其中之一。 万虎的功绩在於他是第一位从概念上产生了火箭发射的思路并在实际中制造了火箭。可惜他缺少了理论计算和一定的试验,这两点导致了他的失败。看现在国的航天 业,可以说基本是模仿俄国的和美国的技术。要想走到领先的地位,还必须加大力度进行基础研究,在概念性设计上走出自己的路。
个人分类: 航天|11311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