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超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北京市通州区超生案例看计划生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热度 2 wya 2015-10-16 11:10
博主注: 计划生育公职人员的工作方向应该从对目标考核及自身利益的关心,过渡到对育龄妇女的人文关怀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http://news.163.com/special/chaoshengfuqi/ 问:超生的几个孩子,您每次怀孕时村里计划生育的人都不知道吗?他们没找过你们? 王茂臣:没有,反正养活一个就说是外地的, 他们都按外地的处理。不影响村里干部拿工资、拿奖金,拿地,跟他们没关系。 怀孕时我也不出门,就在家待着,也不做什么产检。 博主注:产前产后访视环节不做登记?发现不了怀孕问题吗?还是怕麻烦,视而不见? 问:当时已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你们怎么想到要老二呢? 王茂臣:老大是女儿,我们和其他人一样,也乐意再来一个男孩传宗接代。我觉得给丈夫生孩子也是理所当然。 孩子爹 15 岁时发生意外,断了两个手指,一只眼睛也瞎了,有残疾,我们想政策上应该有照顾,可以生二胎。 虽然当时村里房前屋后的墙上刷满了各种计生标语,计划生育的人挨家挨户讲政策,但我们就是 觉得政策上应该允许 我们生二胎。 博主注:计生部门的宣传标语不少,该履行的形式也做足了,但能切实解决群众的困惑吗? 问:那你们问过村里管计划生育的人吗?他们允许你们生二胎吗? 王茂臣:他们不允许,我怀老二的时候找过,但我们也没听。结果老二生下来之后,无意中发现老二身体也有点儿残疾。 怀老三的时候,我们找到大队说,孩子爹有残疾,一胎是女儿,二胎又有残疾,我们是不是可以生老三, 他们就往上报,说那就生吧 ,这么着我们又生了老三。 博主注:到底上报了没有?批准了没有?应该有个登记记录吧?应该将审批结果及时主动反馈给群众吧? 从老四开始到老七都是一时赌气 问:老三是男孩,身体也健康,你们家境也一般,为什么接下来又生了四个孩子? 王茂臣:其实第四胎怀上时我们本不想要, 可是找到村里搞计划生育的人,他们没空理我们,都忙着挣钱,那就不找了 。 那时候做人流手术,大队得开介绍信到他们定点的医院做,还得妇联跟着才能去做,上别处去根本就不成。 后来等我肚子大了, 还有七天就要生了,他们又找我来叫我把孩子做了 。我跑到老家他们又把我抓回来。 还口头承诺说 只要把这个孩子做了,老二老三的户口就给解决。 我们就信了啊,我冒着危险做了人流,刮宫刮了 5 次,做完之后大出血,在床上躺了一年多。 但最后老二老三的户口并没有给上。 博主注: 1、村里搞计生的忙着挣钱不履行本职工作是因为工作经费短缺?还是责任心不强? 2、人工流产等补救措施手续繁杂,不方便群众。 3、大月份甚至临产才要求引产,已经违规,计生工作人员为何知法犯法? 4、口头承诺代表个人还是计生部门?为了眼前考核压力,虚假承诺,丧失政府部门信用,导致更严重的报复性超生行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额外不良影响。 问:可是遭了这么多罪受了这么多苦,命都快搭上了,怎么还会再想生呢? 王茂臣: 其实就是为了一口气 。他们答应给老二老三上户口的事没办到,这太不公平了。 张伯增:我特别生气,我说他不给灭了一个嘛,灭一个补俩。 王茂臣:我是憋气,孩子没了, 答应给老二老三上户口,又没执行,说话不算数 。后来我看到别人家冰箱里冻的肉,心里都难受,要疯了一样。 后来我想干脆找地儿上班。刚上班, 计划生育的人就找我,让我做绝育。 还 说不做绝育,孩子户口不给上。我已经不信他们说的话了 ,但还是说当初怎么答应的就怎么办,要把孩子户口上了,我以后就不要孩子,要是不给孩子上户口,我把身体缓上来以后接着要。 后来真的生了四个孩子之后,计划生育的人见我还说,没想到我为了这个跟他们较劲。 博主注:政府部门信用丧失的后果就是政策失控。 没钱做人流手术 也没人拦着不让生 问:按照当时的政策,如果一个村里出现超生,村干部们有可能被扣除绩效,抹掉奖金。他们就没有拦着你们不让你们生吗? 张伯增:生完第四个孩子,公社,县里还有村里的人来过我们家, 说要是因为第四胎把红旗给摘了 ,你们都得琢磨琢磨。后来村里一个干部说,这孩子不是他家的,是河北省她老姨家的。对方说那赶紧弄走,越快越好。 从老四开始,一直到老七, 都跟人说是河北的,就没人管了。 博主注:看来政府工作人员更关心的是红旗,不是国家、社会和群众的利益。 问:可是您要养他好多年,这个并不容易。 张伯增:是啊,开始养活以后,觉得费劲了,思想觉悟提高了,但是已经晚了,造成事实了。 王茂臣:村里要管我,我就不生这些孩子了,他们不管我,人流刮宫要花四五百块钱,我没有,得去借。 博主注:如果计生部门认为少生一个人是为国家做贡献的话,就最好对避孕节育医疗项目全部报销,并且尽可能简化手续。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16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各省计划生育政策如此不同?!
wya 2015-5-19 10:09
孕妇持安徽准生证贵州不认可 腹中胎儿或被引产 http://news.163.com/15/0519/04/APV1DH9900014AED.html 因户籍所在地和工作所在地的再婚生育二孩政策不同,贵州荔波县高中教师覃谊腹中5个月的胎儿或被引产。 5月12日,覃谊收到荔波县教育局和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责令终止妊娠的通知》,责令其在5月31日前,自行到医院终止妊娠手术,否则将依据相关规定给予开除公职处分。 然而早在三个月前,覃谊夫妇就已在户籍所在地安徽黄山市,办理了生育许可证明。 这一矛盾困局是因安徽、贵州实施的计划生育条例不同所致,两省对再婚生育二孩的政策不一。 一条政策 两种执行 覃谊告诉记者,她与丈夫蒙绍平均为再婚,且之前各自均育有一孩。虽然覃谊已到35岁生育高龄,但作为再婚家庭,她希望与丈夫拥有一个共同的孩子,以确保婚姻稳定。 覃谊与丈夫蒙绍平的户籍所在地分别为安徽黄山和贵州贵阳,根据安徽的生育政策,覃谊符合生育二孩的条件,夫妻俩于2015年2月17日在安徽办理了《生育证》。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具的《生育证》写明,“经查,你们符合《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第四项,同意生第二孩。” 记者查询该条例发现,该许可的限制条件为: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合计不超过两个(不适用复婚夫妻)。 不过,荔波县教育局和荔波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联合做出的《关于责令终止妊娠的通知》认定,“根据《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你与蒙绍平再婚后,不符合再生育子女的条件”。 记者查询《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四条,未找到许可覃谊这类再婚情况的生育规定。 5月14日,荔波县教育局纪检组组长吴冬梅回应称,虽然覃谊在安徽办理了生育证,但因其工作在贵州,需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对待。 荔波县一名计生局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覃谊这类情况依据贵州计生条例,不允许生育二孩。 若没有特批 她将放弃工作生下孩子 记者查阅相关文件后发现,“单独二孩”实施以来,各省(直辖市)对原有条例做了修改,但对再婚夫妇生育二孩的规定不一致,导致许多再婚夫妇在户籍所在地不被允许生育二孩,而在外省却可以生育。 记者获悉,41岁的山东枣庄某医院医生徐燕也与覃谊有相似遭遇,徐燕为了与现任丈夫拥有一个共同的孩子,饱受困扰。 吴冬梅表示,覃谊如果愿意将工作调动到安徽,教育局将支持办理调离手续;或由贵州省卫计委对此特批生育许可,覃谊的工作即可继续留任。“我们也很同情她,但根据贵州的政策没有办法。”吴冬梅说。 已在荔波中学任教十年的覃谊感到为难,她计划尝试争取贵州省卫计委的特批,若最终不被允许生育,她将放弃工作生下孩子。 浙江的政策如何? 近日,浙江省卫计委在其官网上发布了《浙江省特殊情况再生育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份征求意见稿,对8种特殊情况进行了修改,分别针对再婚夫妇、病残儿以及独生子女,其中针对独生子女的说明,对一些很多被排除在“单独二胎”政策之外的家庭来说,是个好消息。 比如,针对再婚夫妇,取消了当前家庭子女数1个的限制,改为“再婚夫妻在婚前双方曾生育子女合计不超过两个的”,也可以申请再生育。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3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张艺谋不该罚?
热度 9 jiasf 2014-1-11 18:44
张艺谋因为超生被罚款748万巨款。虽然数目特大,似乎对老谋子不公平,一般人一样地超生,罚不了多少钱,老谋子就因为才艺超群、功高多金而“被贡献社会那么多,但该不该罚应该是非常容易判断的。只要是违犯了现行法规,不论是谁,都应该受到处罚!正因为老谋子是超有影响的名人、有钱人,为了体现法律的神圣的公平,必须对他的违法犯规行为进行处罚! 令人不解的倒是一些知名教授、律师宣扬张艺谋不应该受处罚的观点: 张艺谋超生被罚748万 人大教授:一分钱都不该罚 http://ent.ifeng.com/idolnews/special/zhangyimoumihun/content-3/detail_2014_01/10/32917501_0.shtml 张艺谋不该交这笔“社会抚养费” http://news.163.com/14/0110/02/9I6NB1H600014Q4P.html 尽管许可生一胎、两胎或是三胎的政策、法规可以讨论和修改,但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现行法规,则是毫无疑义的。 那些教授、律师公然宣扬违法不应处罚,真实反映了目前比较普遍的不尊重法律的传统陋习!培养国人守法的素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一胎政策肯定是不能永远坚持下去的,因为坚持“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意味着人口必然要减少,人类自身的繁衍就要出问题了。在当年提出这一 政策的时候,就说了只实行30年。从1981年到现在,正好30年过去,是到了放开二胎的时候了。 到哪个山头唱什么歌。不能因为现在的老龄化问题就怪罪计划生育。即便不为应对老龄化问题,就是为了维持适度的人口规模,独胎政策也是会调整的。尽管如此,计划生育政策还是要坚持。不仅中国要坚持,全世界都应该实行。道理是地球就这么大,资源就这么多,人已经非常拥挤了!如果人口总是增加,总有一天会把地球压垮!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051 次阅读|17 个评论
官员超生引发的惨案
wya 2013-5-22 11:47
博主注:如果当时超生能被监督,交罚款、辞职,也许不至于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官官相护的摆平长远看不一定就是好事。官员或许能平息外界一切阻力,如何平息自己的儿子? 从根本上说,国家政策的超生处罚应该改为少生奖励更好! http://news.163.com/13/0522/02/8VEQGMN700014AED.html 高炜晟的姑父说,高炜晟是高天峰夫妻超生的。周 口计生政策很严,公职人员若被发现超生,直接开除。 高天峰当时是一个乡镇上的负责人。为了不让人发现,高炜晟从小东躲西藏,甚至托付给远亲抚养。一家四口团聚,只是近十年的事。 随着高天峰一路升迁,从农场场长、镇长、镇委书记再到2004年升任鹿邑县法院院长,若被发现违反计划生育,会被一票否决。因此,隐瞒自己的身份成为高炜晟从小就牢记的事。 高炜晟的一位同学说,只要父母打来电话,高炜晟就显得异常小心,细声细语地说话。有一次同学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这么怕父母?高炜晟说,自己小时候不愿去亲戚家住,但父母很“无情”,强制送走他。 直到案发,鹿邑县许多同事都不知道高天峰有个这么大的儿子,感叹他保密工作做得好。 周口一位记者说,三四年前,有人举报高天峰超生,并有 照片 等证据,但高天峰平息了此事。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失业吧,可以去北京投资、落户、超生
热度 2 cgh 2013-1-30 01:40
失业吧,可以去北京投资、落户、超生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01/29/c_114543306.htm 张彦,女 身份证前 14 位 140102 1980 0716 2005 年 在顺义区杨镇投资小城镇并购房 山西省运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其颁发的 失业证 复印件 投资的协议 、验资报告、 购房 合同、购房发票等材料 张彦在户口迁入北京后 生育 第二个子女 顺义 计生部门 开具的 处罚收费 票据和出生证明 未发现有不符合 我市户籍管理规定情形 25 岁,失业到北京投资,中国的失业率得有多高?多少老板还在失业中?投资的是啥产业?在北京购房算投资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3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双独”生二胎视为超生的歪逻辑
libenyi 2012-9-12 01:43
浙江宁波有对夫妻,两人均是独生子女,于年初产下第二胎。正在全家乐翻天时,几名计生人员上门,称按规定,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也要经过批准才可以生育第二胎,而夫妻两人在生孩子前未办理手续,最终当地计生局决定征收社会抚养费7万余元。但夫妻俩认为自己符合生育二胎的条件,无需缴纳,目前计生部门已申请强制执行。(新华网9月10日) 双方均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允许生育第二胎,这是包括浙江在内的许多省份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可见,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对象应当是那些不符合规定而超生的公民。如果完全符合生育第二胎的要求,仅仅是没有履行批准程序,那就不应当作为超生对象而征收社会抚养费。 按相关法规,即便是符合生育第二胎条件的,确实也要到相关部门履行批准手续。但是,批准手续仅仅是政府掌握人口出生的一种手段,也是政府为新生婴儿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形式。如果符合条件的公民没有经过批准手续生育了第二胎,其危害最多不过是让政府不能全面掌握生育信息,不能有效地为新生婴儿提供公共服务,并不会给社会增添累赘,也没有给社会带来资源负担和实质性危害。政府至多可以对这类公民进行批评教育、罚款并责令补办相关手续,但没有理由向他们征收社会抚养费,因为他们并没有实质性地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因为公民没有履行批准手续就随意征收社会抚养费,这是“买椟还珠”的视形式高于实质的逻辑,是根深蒂固的管制思维的体现,其逻辑与思维与前些年视未婚同居为“非法同居”如出一辙。公民没有办理结婚证就同居生活,并没有违反什么法律,只是没有结婚证这一手续,不受到《婚姻法》的保护而已,同居本身不是非法的。近些年,最高法院也取消了所谓“非法同居”的概念。同理,公民没有履行批准手续生育,不过是无法享受到各种权利,其生育本身并没有实质性违法,谈何用违反计划生育来征收社会抚养费? 这种视形式高于实质的逻辑背后,恐怕是公权力高于公民权利的观念在作祟。在某些监管部门看来,经过公共权力批准与同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否则就是对公权的藐视,否则即使符合条件,也必须征收社会抚养费。在某些人看来,公民权利事小,而对权力的敬畏事大。当然,这里面也不排除某些监管部门利用这种手段来牟利。 (中国青年报)
个人分类: 我的祈祷|1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单独或双独,来点有人不愿意听的。
dragon513 2012-9-5 18:34
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思考。对现行计生政策不敢苟同,没有其它目的,也不想犯上。以下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严格地讲什么单独、双独允许生二胎,这本来就是错的。这个伪命题还用这么纠结?要能允许生二胎应该所有人放开,不允许所有人都不允许,谁超了罚谁。“人生而平等!”不是吗?无论他是不是超生的他们这一辈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上一辈即使超生了父母已经交了罚款并在就业、晋升、评定奖励等方面为此付出了沉重的所谓“代价”。 “人生而平等!”不是吗?社会抚养费收了,如果还不够只要通得过那就再立名目吧。但收了费就得赋予别人同等权利和义务吧,超生(准确地讲应该是“被超生”的)的孩子有罪吗?。他们不该被赋予与其它人同等的生育权吗?所以就全社会来讲,只应该考虑要不要放开第二胎的问题,要不放开都不放开。话说双独养老负担大,但他父母享受了政策呀,即使奖励太小顶不上用。貌似他没得到什么,但其它人尤其是上一辈在就业、晋升、奖励方面因为超生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他至少从中“胜出”了。独生子女家庭享有比超生家庭更有利的就业等机会和政策扶持,他们因为只抚养一个小孩比别人少付出或者将更多的资源更集中投向了下一代。因此,他们的下一代享受了更多更好的资源。他们可能至少负担4个老人,但他们也可能独自继承了4个老人的遗产和各种资源。超生的好象看着分担了父母抚养义务但他们从小开始就要与兄弟姐妹分享可能来自父母的财富和各种资源。是超生的就被打上“不光荣”的烙印了?那是父母们的权衡考虑和选择。 我为啥关心这个问题?肯定啦,关系到众多如我般的超生分子的利益。因为我就是那个超生的,出生在计生政策刚实行的年代。父亲工作肯定是受影响的,罚款不说几次提升都因为我的存在...我爸当年肯定郁闷死了,呵呵。可是关我何事?我能选择待在娘肚子里不出来? 无论哪个时期,有人既然在国家明令禁止下还要超生恐怕主要还是独生子女的利弊权衡的结果。也就是:1.要么罚得不够狠或不足以与多生育一个子女带来的好处(养老保障或其它什么的)抗衡;2.国家对独生子女家庭的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大,也就是好处不够多,已经到了可有可无的奖励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3.在制造公平环境时却人为地制造了不公平,公信力在丧失。对第1、2点我不作任何倾向,也不是我这个小人物能考虑的事。对于第3点近来倒有一些感受。首先,我自以为我计划外地来到世上给国家、社会增加了负担,难得的GDP又被我给分摊了十几亿分之一,接受教育后打心里还是能理解并支持这一中国特色的政策。 社会是复杂的尤其是中国的社会更复杂,没有约束根本也不大可能。因此,对于自己的尴尬身份心里多少有点愧疚,结婚后也自觉遵守计生政策。但是长大了、接触社会了、有了想法了才发现:身边超生的人太多了,80年代之初还可以理解为政策之初很多人不理解,不清楚后果。现在的人还超生总有它的原因吧?问题更严重的是现在身边超两三个的也大有人在,某些名人、官员、有钱人似乎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随心所欲。慢慢地我开始关注新闻背后的新闻并且心里也变得不平衡了:XX局长一家4口被杀,XX名人公开宣称要生几个,宣传XX(公务员)无私奉献事迹时只言片语居然能看到主人公家里不止一个小孩的影子。我不是对超生家庭有意见,只是政策、规定既然制定了就应该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一规律似乎可以解释名人、有钱人超生的疑惑。官员、普通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如何做到违背国家政策工作又不受影响的?太多此类信息,不想也没有时间去挖掘。但是信息如此发达,此类信息看多了XX公信力就难免不受影响了。 回到问题之初。既然对普通国民有某一个政策,对所有人都一致多好呀。为啥还要还要撕开一个口子,现在口子还要越撕越大,一个小口子必然会有漏洞。 http://gd.qq.com/a/20120905/000007.htm 省计生委主任:不搞单独子女生二胎试点 2012年09月05日06:54 南方都市报 薛冰妮 我要评论 ( 136 ) 字号: T | T   南都讯 记者薛冰妮 实习生 邓倩晖 昨日,广东省计生委主任骆文智做客民声热线,首度正式回应“单独子女生二胎”等调整生育政策的呼声。骆文智称,国家目前没有做出决定搞生育政策调整试点工作,也没有接受过各省试点工作的申报,更不存在批与不批的问题。他强调,近期国家生育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    近一段时期生育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   面对计生政策是否调整的疑问,广东省计生委主任骆文智回应,生育政策的调整必须经中央批准,任何地方都无权力调整政策,最近国家人口计生委也反复强调,在国家没有调整政策前,任何部门都不能随意发表意见,更不能擅自调整政策,这是重要、严肃的政治组织纪律。最近,部分专家、学者对调整生育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这是正常的,但是个人所言,并不代表政府。   骆文智还特别说明,“国家到目前为止没有做出决定搞生育政策调整试点工作,也没有正式、也没有在任何时候接受过各省试点工作的申报,更不存在批与不批的问题。所以只要国家政策没有调整,大家都要自觉遵守和支持计划生育政策。”他表示,近一段时期国家生育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即使以后要完善和调整生育政策还是计划生育。    广东“失独”家庭至少3 .6万户   骆文智表示,广东目前登记的“失独”家庭有36000多户,其中76%的“失独”家庭实现了再生育。骆文智表示,36000户的数据未必统计完全,有些家庭不一定愿意领每月150元的补助,所以不愿登记。   针对独生子女死亡的家庭,2008年广东省出台政策: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而没有再生育的,每人每月给予不少于150元的特别扶助。广东省计生委也出台了“优生惠民工程”,对独生子女伤残、伤病家庭建立救助扶助制度,在生育关怀基金里设立了一个优生健康爱心专项扶助资金,每年对一批伤残儿童家庭给予一定资助。今年还将资助1000户伤残儿童特困家庭。   骆文智透露,国家正在研究对“失独”家庭的加大帮扶,包括了养老和医疗的政策。广东也在研究,希望通过一定的方式帮助“失独”家庭购买计划生育意外伤害保险。    相关新闻   广东不孕不育率达14%   精子供不应求 求精等一年   南都曾报道广东精子库告急,存在一精难求,排队一年的问题。骆文智表示,广东的精子库供应确实供不应求,而不孕不育夫妇比重近年来有所上升,需求量很大。广东省计生委科技处处长庄俊义表示,目前广东的不孕不育率为14%。不孕不育夫妇若要申请精子进行人工授精确实要等1年。    无生育夫妻取消计生奖励   因为现在并不鼓励不生育   此前,广东没生育的家庭按政策可以双倍领取计生奖励,但现在这些家庭已没有奖励。骆文智称,政策调整以后,无生育的夫妻不能再领取奖励,因为现在鼓励少生和优生,并不鼓励不生育。 (南方都市报)
个人分类: 心得偶记|30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超生和连坐
热度 1 skylark1981 2012-9-2 06:46
超生和连坐
最近,主流媒体把超生和社会公平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很好的视角。确实,以前的超生主要在农村,现在的超生主要在城市。我也来凑凑热闹,回忆一下我见到的听闻到的农村超生和连坐的故事, 这也是另外一种不公平。一个人没有犯任何错误,但是你要受到惩罚。 http://news.sina.com.cn/c/2012-09-02/031925083187.shtml 在我老家,抓计划生育还是很严格的,也很野蛮。如果一个人计划外怀孕了,他的所有亲戚都要受到牵连,比如教师就要停课停工资,工人要下岗。反正你们就不要来上班了,先回去劝你们的亲戚把小孩打掉,什么时候打掉了什么时候再回来。这一招还是很灵验的,绝大部分的人扛得过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大妈的死缠烂打,但是扛不过因为自己生小孩让亲戚丢掉工作。所以这个经验在我们当地用了很长时间。 当然我们家乡没有打出"宁可血流成河,不可超生一个", 以及"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这样野蛮的标语,算是顶好的了。至于强制人流,也许有,也许没有。我离开家乡10多年了,也不再知道这么多年发生的点点滴滴。 这种连坐让我很担忧,这说明我们的基层还是在沿袭传统的治理手段。连坐对于中国人都不陌生,是我们老祖宗的传国之宝。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连坐从来都是治国之宝。也不知道创造了多少冤案。只是现在还在用,这不能不说明我们国家的很多政策在执行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的经济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在如何对待人,人权等很多方面没有什么改变,连起码的意识也没有。 我原来以为这样的连坐只有少数地方也有,其实也不然,这样的连坐其实全国都有,包括大城市。下面的几条新闻算是佐证了。 海南师大1名教师超生 58位老师"连坐"扣工资 http://daxue.163.com/09/1217/09/5QNOHVUM00913J5R.html 深圳租客超生房东“连坐” http://www.qikan.com.cn/Article/caij/caij201212/caij20121233.html 据说后来由于反对意见很大,这一条被废止了。但是并没有废止这种连坐的治国思维。
3807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士生导师为什么总在“超生”,让自己掉份?
热度 4 hailang0 2012-7-20 08:08
博士生导师为什么总在“超生”,让自己掉份? 据最近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披露,国产博导平均一人可招 5.77 人,远远高于海外发达国家博导的水平。后者的平均数是 2 到 3 名。这种“大跃进”造成的直接恶果是国产博士数量上已经仅次于美国,但是质量却不敢恭维。每年被发现的大量“抄袭”博士论文可见一斑。 报纸上面的文章提问说: “ 博士帽为何开始贬值 ”? 答案非常简单: 东西多了自然贬值、掉价! 你没见过生猪、生菜、生瓜……多了,养殖户叫苦不迭,成本都收不回来的苦现状吗? 每年那么多毕业的博士,现有的职位又十分有限,还有国外的海龟纷纷回乡来抢饭碗,你说博士值钱不值钱?掉价不掉价? 何况每年的博士,真正合格出厂的能够占到几成? 有位香港的博导,被北京某大请去做答辩评委,结果他十人中被否定了一多半。结果这所著名的大学后来再也不敢请他来参加答辩、评审啦,为了学子的“前”途—— 可是博士“产品”的质量也可想而知! ——强烈要求中国的博导招生应该从现在开始施行计划生育政策!否则后果比限制国人生产还要严重! 2012-7-20 上午读报有感 张枫逸:研究生扩招要“刹车”,提质须“加速” 2012-07-23 张枫逸 光明日报 点击: 33 据 7 月 17 日 媒体报道,今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 584416 人,与 2003 年的 26 万多人相比, 10 年间翻了一番。然而,从 2005 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开始,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 2009 年至 2011 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 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用人单位的人才消费观日趋理性,不再片面追求高学历;一些研究生就业期望值高,存在挑肥拣瘦现象。不过,一个更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研究生盲目扩招带来教育质量的下滑,使得高学历并未带来能力提升。 研究生扩招始于 1999 年,在 2009 年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成为缓解就业难的措施之一。这种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就业缓冲器的做法,只是把就业难题延后,治标不治本。更重要的是,在一些高校,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其实都没有做好迎接大批量研究生的准备工作。 一方面,教育资源跟不上研究生规模的膨胀。与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不同,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来说,核心的保障措施是导师负责制。然而,有关调查表明,因博士生导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使得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 5.77 名博士研究生,远远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 2 至 3 名学生的水平。一些学校甚至发展到一位导师指导 20 至 30 名研究生,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的下滑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教育模式并未适应社会需求转型。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等提供的学术性岗位逐年减少,研究生的培养定位理应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不过,不少高校对扩招进来的研究生仍按学术型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硕士学位的 10% ,造成许多学生毕业后与社会需求脱节。 扩招从来都不是提高人才素质、缓解就业压力的灵丹妙药。本科生扩招之后,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开始出现,高等教育走上了粗放型发展的路子。今年 4 月 20 日,教育部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持续长达 13 年的高校本科扩招就此画上句号。如果没有培养制度和教育内容的改革,仅仅是追求数量增加,研究生扩招很可能重蹈本科扩招的覆辙。 扩招“刹车”,提质“加速”。研究生教育亟待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加强研究生导师管理和考核,强化以科研工作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形成研究生培养的激励和竞争机制;通过建设“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吸纳社会优质资源,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深层次改革。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31585
个人分类: 国事|43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为了给配偶找工作,要不也超生一个?
热度 5 wya 2012-6-28 10:10
爱人去年因家事辞职,处理完就开始重新找工作。 尽管是211大学优秀毕业生,有中科院博士学位,做过社会调查,懂点计算机技术,发过英文文章SCI,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背景都具备,也有国家新闻署的编辑资格证书,近半年来发了数十封求职信,大都杳无音讯。 俺也纳闷,她无论学历,还是科研能力,都不差,怎么就在北京找不到一个正式工作? 这不就是中国劳动力过剩,或者博士生产过剩的一个标志吗? 别人劝俺找找关系,俺一个本分的体力劳动者,哪里有什么社会关系? 实在不行,只有学习杨支柱老师,超生一个,改善一下家庭经济状况??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6/265724.shtm 对方随即又提出为杨支柱解决工作问题。“ 我们看你特别会找毛病,我们想改善一下居委会的工作,你给我们当监督员,到我们街道上监督居委会,他们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你给我们指出来。他们不改正,你就向我们报告。” “我不干,跟我学的民法专业没有关系。” “你媳妇想不想工作?” “当然想工作。” “要不我们给她安排居委会的工作?” “行啊,我媳妇原来在外企,下岗以前1个月1万。”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5219 次阅读|10 个评论
超生二胎成本再降:看看这个学校,公职可保,待遇可以提高
热度 2 wya 2012-6-27 13:28
郑重声明:本帖仅供娱乐,不得转载传播,且不代表任何个人或机构的看法! 看看我国法律法规的执行过程,就知道是怎样的因人而异了! 潜规则可以堵住杨老师的嘴,能堵住千千万万有同样遭遇人的嘴吗? 海淀区开了一个头,做出了表率,但社会影响不知是好还是坏? 北京高校千千万万的年轻父母翘首以待。 如果所有高校都如此处理,估计年轻父母们差不多能够承受了。 虽然不知此举是维稳办还是计生办的决定?亦不知是特例还是风向? 起码,这个处理结果给出了处罚的底线,还包括罚款的计算标准,看来也不会影响将来小孩上学。 刚才一个朋友提醒了俺,如果去外国生,并且孩子在国内居住不满2年,似乎按照现在规定,社会抚养费也可以省去了。几乎没有成本了啊?!还可能提高待遇! 标杆啊!喜讯啊!赶快广告之! 副教授生二胎遭解聘事件续:当事人已重新上班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6/265724.shtm 摘录: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今年5月。赋闲在家的“超生教授”杨支柱,带着一家人回到湖南老家住了半个多月,这期间,他错过了一个来自学院人事处的重要电话。等到5月底他回学院后,才接到正式通知,他可以回学院上班了——但暂时不能讲课, 为他专设了一个科研岗。 从冻结到划款的过程中,抗争了两年多的杨支柱心有不甘,他通过微博等平台在网上发起了“杨支柱要饭”的活动,向愿意支持他的网友募捐,每份的额度为100元。 据杨支柱披露的数字,通过“要饭”事件, 他一共得到了校外捐助11万多元。 许多人因为关系特殊,不止捐了100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也有十多位教师和几位处级干部参加了捐助。“要饭”活动集中进行了一周后,杨宣布所得款项已能满足他的生活需要,不再接受捐款。 对方随即又提出为杨支柱解决工作问题。“ 我们看你特别会找毛病,我们想改善一下居委会的工作,你给我们当监督员,到我们街道上监督居委会,他们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你给我们指出来。他们不改正,你就向我们报告。” “我不干,跟我学的民法专业没有关系。” “你媳妇想不想工作?” “当然想工作。” “要不我们给她安排居委会的工作?” “行啊,我媳妇原来在外企,下岗以前1个月1万。”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了二三十分钟,后来还是那位警官向他挑明了内理。“他们就是要吃个定心丸,担心你又想出什么鬼点子吸引眼球甚至妨碍‘稳定’。”杨支柱恍然大悟,他也做了表态,对法院执行其财产“不上街,不上访,只上网”,法院执行员最终也同意只用“执行”、“划款”字样, 不提“强制”或者“自愿”,滞纳金和执行费依然免除。 截至发稿时,记者未能联系到参加“劝说”的紫竹院街道工作人员。但在杨支柱向记者出示的由海淀区计生委在5月11日下发的《告知书》中,可看到下述文字:关于2010年9月2日对杨支柱、陈虹违法生育第二个子女一案作出的京海人口收字(2010)11号决定已得到执行, 可持本告知书到女方户籍地派出所联系子女入户事宜。 为其设立的科研岗,还附加了一个限制条件:不准申报有关计划生育方面的研究课题。“我问我研究什么,上面有安排没有?(书记回答说)上面没有安排,就是不要你在外面流浪,要把你搞回来。第二是说你自己报课题不能报计划生育类的。” 这个科研岗,比之前的教学岗位时间上更自由,而且“收入比之前要高”。 小女儿的户口解决了,杨支柱又开始担心大女儿杨若一上小学的问题 。采访当天,正是若一去报名上学的前天,杨支柱有些担心,因为学校报名要求中有一项是需持《独生子女证》。说到可能遇见的麻烦,他扯着嗓子道:“不让我报名,我就去起诉他。” 不过次日,他就告诉记者, 女儿并未由于缺少《独生子女证》而受到刁难,下个月,他们就可以到学校领取入学通知书了 。 抗争的日子正在远去,他明显轻松了很多,甚至开始谈起有关幸福的话题。“我们家有两个孩子,父母孩子都在一起。在中国,我们算是幸福的家庭了。” 教授生二胎遭学校口头解聘 仍拿基本工资 http://edu.qq.com/a/20100409/000125.htm http://wtyzy2.i.sohu.com/blog/view/204490688.htm 杨老师的榜样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超生不可怕,就怕超生没文化! 有斗争才有改善,会闹的孩子一定有奶吃! 殊途同归:行为艺术式斗争--提高知名度--募捐改善生活--出书增加收入--适时妥协求生存--最终目标申请避难出国定居! 政策法规可以讨价还价,执行过程可以相互协商,真正的以人为本啊! 没有北京高校背景的普通群众能有这么幸运吗?看看陕西的案件,深刻领会到:知识决定命运,高校才是出路! 募捐、知名度、待遇,乃至配偶的工作,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最重要的,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松享有。 希望杨老师攒够25万后再生一个,或许待遇能再提高点。 行为艺术者与社会改革者的本质区别:行为艺术者通过高调、夸张、反叛的行为提高知名度,从而获得更高收益;社会改革者往往失去的是自由或生命,获得的是大众的普遍收益! 相信,大家都更喜欢社会改革者,而非跳梁小丑。 总之,期待政府部门给出一个大众化的解决方法,或者明确的处理流程,好让大家放心! 只有群众对政策放心了,才不会出现政策放开后的抢生。偷偷摸摸的放松,只会增加群众的危机感和紧迫感。80年代初的生育率反弹就是前车之鉴。明确、透明、公开是根本。 (很多人看不懂我的博文的真正含义,那就请只看正文的最后一句话吧,免得看多了误解,被人骂。)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035 次阅读|4 个评论
且说超生
热度 1 skylark1981 2012-6-18 13:16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我觉得超生是很多落后农村妇女所特有的传统观念,或者封建观念。因为我所有听到的报道都是和农村有关。我甚至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中国计划生育搞了那么久,为什么人口还持续增长,其主要人口增长应该和农村超生有关。 我错了。在美国,我忽然发现,在这边读书的好多学生都生了两个小孩。前一段时间去西雅图办证,在整个教堂里面,几乎全部是给小孩办旅行证的。我去的时候正好中午,已经排到200号了,其中至少180号都是和旅行证有关,其中相当大比例都是有两个小孩。旧金山总领事馆在西雅图办证两天,我估计约莫至少有1000人都是办旅行证的,可能有500人是有两个小孩。如果每个州500人计算,那么每年在美国超生的中国小孩应该有2万左右。这些人如果回去,绝大部分在国内都可以取得了合法身份。 后来回家,我好好总结了一下。我发现,我以前认识的好多老师,其实都是有两个小孩,只是很多都是在国外出生的,比如美国,日本,和香港。我甚至认识一些老师有三个小孩。当然有很多大陆的明星都有至少两个小孩,比如田亮。 所以希望生二胎,不是落后的观念。只是我听从了国内的报道,所以有了错误的认识。像我提到的这些人,他们绝对是高级知识分子,之所以想生二胎,无非是希望小孩有一个伴,可以更加健康成长,不至于特别孤独。所以超生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观念。这些有钱有地位的人,或许通过法律的漏洞,或许通过金钱,都让自己的小孩取得了合法的身份,所以没有见诸电视和媒体。而农村里面的人,由于没有钱交罚金,所以才有今天我见到的很多悲剧。说白了有钱就可以超生,没有钱就不能超生。 我大胆猜测,其实城市也是超生重灾区。可是法律如此,制度如此,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如果有可能,那我也超生一个吧。
3305 次阅读|5 个评论
腾飞的中国你凭什么留住人才——超生引发的思考
热度 1 JFXiang 2012-5-5 16:49
五一期间和朋友聊天听说中科院某所一研究员被炒,起初以为是学术造假,随后发现原因巨雷人:超生。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多年来从未动摇,但执行却匪夷所思,此处不做评论) 很久以前就听闻过该研究员的辉煌历史,国内的 PHD 毕业后直接晋升为该所 PI 。 几年来文章不断,数量和质量均不低,在用 SCI 因子说话的国度应该也算是青年才俊了 . 个人也一直认为他是神一样的牛人,在科技腾飞的中国前途应不可限量。 现如今却发生这样的事情! 此处不留用自有留爷处! 相信该老师会找到更好的地方,完全也能够找到更好的地方! 近年来国家大力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 对于引进的人才:解决配偶工作,解决孩子上学,似乎也没有听说限制孩子名额的,数目大于 2 的貌似也不少。 对于自己培养的人才呢?超生了就解决你的工作,就这样解决你的工作。当年杨支柱老师的事件也沸沸扬扬,作为一名内心支持他的看客一直觉得最后的结果缺乏那么一些的人性。作为一个学生物的学生似乎一直觉得这些优秀的人们多生点小孩可改善群体的基因,貌似这并不具有实践可能性。 在不讨论政策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引进的和自己培养的待遇就差这么多。 同在一个圈子,体制外走进来的人就可以一路绿灯,而体制内摸爬滚打上来的人就会各种触线。 难道说大家都需要走出这个体制,然后再回来才可以一路走好 ! 凭什么啊 ?
5077 次阅读|6 个评论
谈谈我对中国二胎政策的看法
热度 4 ljfeng 2012-4-13 18:31
最近看新闻,超生一词很流行,涉及的人如张艺谋、如陈凯歌、如姚明,如田亮。不过今天我又看到一则新闻,标题为: 田亮没双开 二胎香港籍非超生 。再撇开新闻人物,说说我周围的同学,很多同学都说要去国外生孩子,做个“美国小孩的爸”或者“英国小孩的妈”,固然欧美诸国福利好是他们有这一想法的一个原因,国内禁止高学历非独生子女夫妇生二胎却也是重要原因。可是分析这件事情的实质,这些人因为中国的二胎政策少生孩子了吗?答案很明确,没有。可是,他们又完全合法。这样的结果,我真的对中国二胎政策产生很大的质疑。 首先,我声明一点,我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非常支持。但是,我认为中国的二胎政策,并不合理。第一,如上面所言,稍微有钱的人完全可以钻这个政策的漏洞,照样生着第二个孩子。其次,这些中国人的外国小孩的父母,若非艺人、明星,就是科学家或者富翁,他们变为外国国籍,意味着中国的大量财富和资源流向国外。再次,允许生二胎的夫妻养两个孩子却艰难。众所周知,现在养孩子的成本很高,据说沈阳的幼儿园收费已经达到两三千一个月,这对普通城市居民而言,负担很重,尤其是,有生育第二胎资格的城市居民大多自己是独生子女,如果生两个孩子,四五十岁便会承担着要给既要养四个老人,又要养两个小孩的责任,负担之重,可以想象(当然,不排除老人有自己的退休补助的可能),而对农村而言,负担也是显然的,应该说农民的绝大部分收入都给了孩子的教育和婚事。现在农民变富裕了,可是相较与城市居民,仍属贫穷,教育费用对农民而言,很重。我出身农村,又是姐弟三人,我们三个都上学的时候,家里真的是穷的叮当响,父母为我们的学费,可谓拼进全力,而我们几个在学校也生活艰难。所以,看到有的学生或者家长抱怨现在学校的饭菜差,我感觉极其鄙视,想我的中学生涯,就是靠馒头、咸菜和虾酱生活的,现在孩子的营养问题,实话实说,我觉得不是营养不够,是营养不合理。第四,二胎政策造成了男女人数的失衡。现在男人多于女人已经是中国人口的一个趋势,这样下去,这种比例将会继续加大。最后,中国的二胎政策是带有歧视性的政策,生男生女不一样是其一,城市农村不一样是其二,中国大陆生与其他地方生不一样是其三。所以,这个政策,到现在而言,我觉得真的不可取。 当然,还是那句话,我支持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已经过多,计划生育必须实行,但是这种歧视性的政策,我只能投反对票。我希望中国有关部门切实从人口发展趋势的方向去思考计划生育政策的问题,制定出利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人口政策。至于限制生育,我觉得只能生一个孩子也好,两个也好,应该坚持农村与城市同样标准,生男孩与生女孩同样标准,只要是中国人生的孩子,在哪儿出生都该算做该夫妻已经生过孩子。 呵呵,一家之言,可以赞也可以贬,我已经做好了挨锤子抡的准备,呵呵。
14455 次阅读|8 个评论
超生、违法生育和征收社会抚养费是三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吗?
wya 2012-4-13 09:17
博主注: 境外生二胎,只要孩子在内地两年不住满18个月即不罚款,但仍违法! 这似乎是关于境外超生最具体的规定了。 看来,境外生的孩子只要每年在内地居住少于9个月即可不算超生。 这个要求对于某些阶层的人士,似乎不太难,特别是裸官、牛人学者、巨富等。 http://www.fawan.com/Article/gn/sh/2012/02/10/170142145396.html 另据国家人口计生委12356咨询热线的工作人员介绍,夫妻已生育一个孩子,在境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子女的,如其子女回国定居,或两年内居住满18个月,应计算该子女数,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所征收的抚养费标准各地区不同。 陕西体育局:田亮未被双开 二胎为香港籍非超生 http://ent.qq.com/a/20120413/000097.htm?pgv_ref=aio 近些天来,多家媒体报道奥运冠军、中国跳水队前队员田亮,因超生二胎疑似被任职单位陕西省体育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但陕西省体育局相关部门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田亮并未被“双开”,只是不再担任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一职。 田亮的妻子 叶一茜 今年年初生下一男孩,这是田亮夫妇的第二个孩子。由于田亮并非独生子女,同时又不具备其他生育二胎的条件,因此,田亮的第二个孩子很可能属于“超生”。 依照国家和陕西省的相关规定,已经在2005年获得陕西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一职的田亮,如果违法计划生育政策,将面临最高为“双开”的处罚。 不过,陕西省体育局相关部门今天向记者表示,由于田亮的第二个孩子是在中国香港出生,且获得了香港籍,因此,田亮生育二胎并不属于“超生”。 陕西省体育局相关部门今天向记者确认,田亮已经从陕西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职务上卸任,但他的公职编制仍保留,田亮也没有受到党内的处分。 记者通过国家计生委咨询热线了解到,中国内地居民在香港或国外生育二胎,只要孩子回到内地在两年内住满18个月,就被视为“超生”,应依照国家和地方计生政策接受处罚。 本报北京4月12日电 (中国青年报) 陕西计生委:田亮夫妇在香港生二胎违规 http://news.163.com/12/0418/07/7VC01L8K0001124J.html 陕西计生委回应田亮夫妇赴港生育二胎问题,称父母均为中国籍,二胎虽是港籍,仍属 违法生育 。如孩子不带回境内抚养,可 不收社会抚养费 。目前计生委已赴陕西游管中心,调查田亮夫妇是否符合生育二胎条件。 http://news.163.com/12/0418/14/7VCNV90G00011229.html 羽戈:“社会抚养费”是个什么东西 http://news.163.com/12/0419/10/7VES9AGD00012Q9L.html?from=index 据《法治周末》报道,在河北威县枣园乡枣园村,征收社会抚养费已经是一项强行摊派的政治任务,乡政府下达到村里,村委会再下达到各小组。不管该村是否存在计划外生育,都得缴纳一定数额的社会抚养费。完不成任务,村干部就得交公章(免职)。为此,村委会只能“放水养鱼”,即“动员村民去超生”。左手执法,右手违法。 当然,在许多农村,不用村委会放水,鱼会自我繁殖。计划外生育户几乎每年都不缺,这就引发了另一种悲剧。在河北沙河市南汪村,刘士岭于六年前计划外生育二胎,因交不起2万元社会抚养费,村委会坚持不给孩子上户口,无户口便无法入学。屡遭挫败,刘士岭服毒自杀。 最吊诡的问题在于,社会抚养费收了上去,所作甚用。《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期间,听到了“市县靠土地,乡村靠生育”的说法。乡村所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先上缴国库,然后县政府再返还乡政府,返还比例不一,一般是70%或80%,最高可达90%。这模式,有些像返利网。可我通过返利网买了好几次东西,最多才返利5%。 如此即可明了,所谓社会抚养费,在很多地方,乃是种植于计划生育国策土壤之上的一株合法的摇钱树,每年摇两次,对基层政府来讲,钱财滚滚而来。一些地方的乡政府干部正借此“致富”,像上面说到的枣园乡政府,此项收入每年最低150万元。 2009年,有网友公布了一个镇计生服务站的社会抚养费支出分配:总计191万元,11.5%上缴镇政府,21%用于职工工资,0.42%用于独生子女奖励,0.25%用于手术服务费(这本应是大宗,却不足5000元),余下那些钱,则列为“其他支出”。不便明示,则一笔带过,所谓黑账是也。 计生委官员冒充同事微博晒贪腐 内容多被证实 http://news.qq.com/a/20120420/000236.htm?pgv_ref=aio http://news.qq.com/a/20120413/001589.htm 部分微博言论: 4月11日:网曝部委工作餐,中午一元;我们是两元,财政补贴三十。 4月6日: 整天假话空话套话大话,老子心里太苦太累了,只有在这里说点真话 。 2月28日:学习十二五规划阵仗大,区县全部来了,几百人。开车、吃饭、租会议室、讲课费,好大一笔开销。 2月27日:公会活动,贵州遵义,还去息烽,公款集体旅游。 2月23日: 明天又去金堂开会,又是吃又是拿,天天这样最好,免写材料。 1月18日:今天在西蜀举行团拜会,也是个收礼会,老子收了几千块,下午打麻将够了。 华声评论 贪腐微博围观:兴奋之后是悲凉 文/黄炜信 网友竟专为“李琢19961003”钻研出一个人物关系表,不得不佩服网友的强大。一个公务员的肺腑之言引来无数网友的围观,在于他说的句句都是心里的大实话,这些内容揭秘了一个公务员的隐秘内心,又向公众展示着一条条或明或暗的官场潜规则,让围观者兴奋异常。 然而深究这一条条文字,却让人心生悲凉,“ 说几句话,吃顿豪华餐,带走土特产,这样的调研,爽哉!”、“整天假话空话套话大话”…… 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去向成谜 年规模或超200亿 http://news.qq.com/a/20120501/000538.htm?pgv_ref=aio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fuyangfei0503.html http://news.qq.com/a/20120515/000142.htm?pgv_ref=aio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若流动人口监测是这个用途,则群众就更不愿配合提供个人信息了!
热度 1 wya 2011-11-1 09:10
特别提醒: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区域协作”是这个搞法? 如果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这样用法,估计群众就更不愿意配合提供个人信息了! 所以,工作需谨慎,更要全盘考虑,莫因小失大。 http://news.163.com/11/1101/05/7HOHDTVJ00011229.html 镇计生办跨省抓超生妇女强制结扎 带路抓人深圳计生人员道歉 此次事件中,深圳计生工作人员曾为蓬华镇计生办工作人员带路、在暴力抓人事件发生后并未阻止。昨天,当事人龙新社区计生工作人员罗干权在街道、社区相关干部陪同下,赴阿水家解释此事,强调自己带路时并不知道蓬华镇计生办准备暴力抓人,暴力抓人发生时自己已经离开没来得及阻止。 罗干权昨天向阿水解释说, 关于计划生育“区域协作”,是有一套制度的 , 蓬华镇计生办来深圳,是镇副书记郭天蔚带队前来,且带着盖有“蓬华镇人民政府”章的介绍信,根据规定,必须提供相关材料,并且事先不能通风报信。不过,罗干权也承认,自己的工作有几处疏失,他就此向阿水夫妇道歉。阿水夫妇最终接受了他的道歉。 http://www.chinapop.gov.cn/gclsldrktl/ldrkgzbs/201103/t20110302_345529.html 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暨全国“一盘棋”机制建设会议召开 五是全员流动人口统计监测初见成效,人口流动迁移政策研究不断深化。全国29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集中的流动人口数据库。国家、省两级 数据库共归集流动人口个案信息1.2亿左右 ,...... http://www.gov.cn/gzdt/2010-03/25/content_1564886.htm 全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新机制建设会召开 2009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做出了 “三年三步走”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工作部署。即2009年实现省内“一盘棋”,2010年实现区域“一盘棋”,2011年实现全国“一盘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强基固本、攻艰克难,基本建立起“统筹管理、服务均等、 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 ”的“一盘棋”新机制。... 会议提出了2010年主要任务。一是以四大区域为重点,扎实推进区域“一盘棋”。依托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北四大协作区域, 加强省际间的协作配合,形成“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责任共担”的区域协作机制 。二是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化协作。着力构建“便民、高效、低成本”网络互动平台, 全面开展全员流动人口统计监测工作。年内,全国要基本实现全员流动人口个案信息省级集中,形成国家、省两级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初步实现系统内地区间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 ,部门间流动人口信息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同时在全国106个城市开展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的监测调查,为宏观决策和服务管理提供支撑。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512 次阅读|2 个评论
广西地税局贺街分局局长周子雄是否超生?
热度 2 wya 2011-5-11 14:20
http://news.163.com/11/0511/10/73P1JKQ700014JB6.html 二、初步调查情况: 被害人周某某,男,44岁,遇害前系八步区地税局贺街分局局长(副科级)。 妻子凌某某,47岁,遇害前系个体经营户。 女儿周某,16岁,遇害前系贺州市某高中高一学生。 儿子周某,15岁,遇害前系贺州市某初中初三学生。 计生条例: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renkou/224010.htm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十四条夫妻双方均是一千万人口以下的少数民族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查,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第十五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查,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第一个子女经设区的市(地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医学鉴定确诊为非遗传性疾病致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夫妻一方为二等甲级以上或者夫妻双方属二等乙级革命残废军人的; (三)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四)夫妻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的; (五)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我表姐只比我大6岁。”黄秀云表示,凌小云死去的女儿周雪实际上是她和前夫生育的孩子,而周重林则是周子雄与凌小云生的儿子。看来符合的是这一条!) 第十六条夫妻中女方属农业人口,除适用本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查,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二)男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的(多女户招婿,只安排其中一个); (三)经当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医学鉴定并确诊,同胞兄弟中只有一个有生育能力的; (四)定居在靠国境线五公里以内的乡村,持有边境居民证且连续居住10年以上的。 第十七条夫妻中女方属农业人口,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本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 (一)已脱离农业生产,在城镇连续工作、生活五年以上,并有固定的住所和经济收入的; (二)持有二孩生育证,尚未怀孕,自办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之日起满三年的。 第十八条婚后不育,并经当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医学鉴定并确诊为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并要求生育的,经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一个子女。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018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