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虚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怜悯︱无法靠岸的谎言之舟
热度 1 张海霞 2019-8-23 13:32
【题记】这是一部传记电影《怜悯》,影片的主人公唐纳德 · 克劳赫斯特的生平曾被 9 部影视剧、 8 部舞台剧、 4 部小说、 7 部纪实著作、 1 部心理分析专著、 8 首歌争相改编演绎过,至今依然是发人深省:个人的雄心和虚荣、媒体的炒作利用以及公众的狂热起哄,仿佛构成了混杂的人性交响曲,让那艘谎言之舟永远无法靠岸、让那个原本可以过普通日子的人永远无法回头 …… 以下内容转自:有部电影。 怜悯︱无法靠岸的谎言之舟 那么,他到底做了些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呢? 今天,咱们就通过这部《怜悯》一块来看看。 片中男主唐纳德,是个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中年男子。 他热爱发明,并经营一家小型电子公司,靠出售专利产品养家糊口。 他拥有一位美丽温柔的妻子和三个活泼聪明的儿女,生活富足美满。 然而这种平静生活,很快被一场声势浩大的环球航行帆船赛打破。 比赛由英国《泰晤士报》举办,影响力覆盖全国。优胜者不仅可以赢得奖金,还能获得声望,成为国民心中的 “ 英雄 ” 。 同时,它的难度级别也是前无古人 —— 不仅要求参赛者独自驾船,还禁止任何中途停靠。 因此,主办方特意邀请了航海探险家前来演讲游说,激起大家心底的热血。 男主角听完后,果然就内心蠢蠢欲动,决定参赛。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大家都觉得他疯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别说环球航行了,男主连远门都没出过,顶多就驾船在河里转转。 或许看到这,你也以为唐纳德被热血冲昏了头脑,什么都不考虑,就想着出风头。 但事实并非如此。 他是把这场比赛看成了一项有投资价值的商业策划,想利用它为公司增值。 而且在参赛之前,他也为自己做足了准备。 首先,他结合自己的多项发明,设计了一艘 “ 三体帆船 ” ,号称即使翻船也不会沉没。 然后,他找到本地的汽车大王当赞助商,以广告效益说服他投钱造船。 最后,他选择了一位有媒体工作经验的经纪人,为自己宣传造势、赢得舆论关注。 按理说,无论汽车大王还是媒体经纪人,在各自领域都是见惯了大场面的,怎么会被一个业余水手的三言两语给说服呢? 这就要说到,唐纳德作为生意人的厉害之处了 —— 一个业余水手跑去参加环球航行赛,在普通人看来这是天方夜谭,但在脑袋贼精的生意人眼里,这是绝佳的卖点。 谁不喜欢看小人物逆袭的励志故事? 只要唐纳德完成航行,那就是奇迹;如果他还能胜出,那绝对会引爆舆论高潮。 所以用现在的话来说, 他不只是在参加比赛,更是在创造热点。 和唐纳德的合作人们,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纷纷前来。 但谁也没想到,接下来剧情逐渐走向了失控 —— 由于唐纳德设计的船体构造过于复杂,造船进度缓慢。直到出海前夜,他才被工程师告知,原定的舱口密封垫缺货。 但比赛可不等人。如果想要按时出发,就只能选择次等产品。 这个选择意味着怎样的风险,唐纳德心里很清楚。但此刻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一方面,为了获得足够资金造船,他抵押了房产和公司,退出比赛就意味着倾家荡产; 另一方面,经纪人在宣传上十分尽责,不仅让全城都关注起比赛,还邀请到了市长亲自来港口为他饯行 …… 于是,就算是赶鸭子上架,唐纳德也只好告别妻女,踏上独自航行的旅程。 而接下来的这段旅程不仅孤独凶险,还很漫长,历时大半年。 所有选手需要从英国出发,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穿过澳大利亚以南海域,再返回大西洋抵达英国。 在这段时间里,选手们在海上独自应付着艰难挑战,岸上的人们也一点没闲着。 像唐纳德预期的一样,全城居民都在随时关注着他的动态,大家为他的每次捷报欢欣鼓舞,也为他偶尔的失联捏一把汗。 尤其是有一次,当他打破单日航行速度记录时,远在伦敦的主办方《泰晤士报》都震惊了,特意为他撰写了头版报道。 而随着比赛进程过半,许多选手因为各种突发状况,中途退赛或不幸遇难。 等到了临近尾声时,除一位选手率先完成比赛、返回英国外,航线上就只剩下唐纳德一个人。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所有人都在准备迎接这位 “ 业余 ” 英雄的凯旋。 然而谁也没想到,大家等来的竟然是一艘空船! 唐纳德去了哪里? 最终,经纪人在船舱里找到了他的航海日志,那些文字还原了他这半年以来的经历。 原来, 唐纳德在出发后不久,就开始遭遇各种问题,让他难以招架。 他遇到了很多在训练中没有见过的突发状况。 比如 “ 次等 ” 舱口密封垫漏水,导致雨水和海水渗入船舱。 为此,他每日疲于舀水出舱,完全顾不上修复电子设备,航行大大拖慢。 后来,连日的暴风雨又使船体严重受损。 这让唐纳德意识到,如果继续驶入大洋深处,他将很难幸存下来。 但相比之下,岸上沸腾的舆论声,更加让他感到害怕。 原来, 为了捏造 “ 逆袭 ” 人设、赚取眼球,经纪人谎报战况,在明知唐纳德落后的情况下,依然为他伪造捷报。 而收到喜讯的民众们,误以为唐纳德真要逆袭,加倍为他摇旗呐喊。这些消息也全都通过无线电广播,传到了唐纳德的耳朵里。 就这样, 他被舆论和虚假宣传架上了高台,既不敢冒死前进,又不敢退赛认怂。 他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唐纳德突然灵机一动, 想到了一个作弊的馊主意 —— 他准备原地漂流,等其他选手折返时,再假装自己已经环球绕了一圈,并抢先抵达英国、赢得比赛。 这个计划听着可行,但有个致命缺陷,就是容易被人拆穿。 特别是如果他赢得比赛,成为万众焦点,肯定会有很多好事者前来扒皮,到时候他的虚假航程肯定瞒不住。 想到这里,唐纳德就 “ 忍痛 ” 修改了一下计划,改为让自己最后抵达。 心想这样,也许就没有人关注到他这个最慢选手的航海故事了。 然而事与愿违。 他万万没想到,其他对手或退赛、或遇难,无一例外全部 “ 下线 ” ,他成为了 “ 最后一个幸存者 ” 。 因此,“最后一个到达”的他,也仍然逃不脱万众瞩目的命运…… 在众人焦灼的期盼中,唐纳德再次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绝境。 他明白自己若是回英国,就意味着身败名裂,但不回去又能去哪呢? 影片在最后,也没有明确交待唐纳德的去向。 但他将船上钟表扔进海中的镜头,似乎是一种跳海自杀的隐喻。 关于唐纳德的死因,媒体将其归结为骗局揭开后的自毁赎罪 ,但他妻子的说法,显然更引人深思 —— 比赛的输赢并不足以让他结束生命,反而是舆论暴力将他逼到了绝境。 群体的舆论暴力能给当事人造成多大伤害,在现实中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而在影片中,导演则将每一次虚假报道如何引发舆论狂欢、又如何陷唐纳德于痛苦绝望之中,进行了交叉剪辑,以对比的方式直观地呈现给观众。 例如,当媒体 “ 超前 ” 报道唐纳德绕过好望角、进入南大洋时,影片将家人们拍宣传照时的笑脸,和他收听新闻时愤怒痛苦的反应剪在一起; 而当媒体宣布唐纳德即将回到英国时,影片又让民众在港口悬挂欢迎条幅的画面,和他疯狂自残的情节相对应。 其实从整件事情来看,唐纳德并非毫无过错。他是一个盲目自信且愿意豪赌的人。然而在孤立无援的海洋中,冷酷的自然不会对他心怀怜悯。 但是, 尽管唐纳德无法完成环球航行,他至少本可以安全地回家 —— 是媒体的虚假宣传和大肆吹捧,使他陷入彻底的绝境,不敢面对全国人民的指指点点,最终选择一死了之。 而事后呢,人们对他同样没有给予怜悯。 在得知唐纳德遇难后,媒体立刻调转风头,开始指责、嘲笑他的所有作为,再次引发舆论狂欢,全然不顾这本身是一出悲剧。 我们无法指责群众对唐纳德的期望或是鄙夷,但这桩悲剧却足够警醒媒体人,注重自己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心。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不要小看你在网络上随意发出的一个声音,因为那很可能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永远无法靠岸的谎言之舟,可怜?可恨?其实更是可怕!因为它至今仍然在不断重复上演。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4036 次阅读|1 个评论
害死人的体面和虚荣
热度 2 张海霞 2018-12-1 11:12
最近在科学网上开了一个长期的咨询栏目《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王德华、马臻、葛素红等几位老师业余时间在网上为广大困惑迷茫中的青年学生们提供一下帮助,倾听广大研究生们的心声,疏导同学们面临的困惑。同学们参与得很积极,反映的问题也各式各样:学业压力、毕业要求、科研瓶颈、职业生涯规划、师生矛盾、经济拮据等。 刚看到有一个同学在问“我是一名研三学生,我想请问一下各位老师对于研究生找工作,是要岗位与研究方向或者专业相关吗。或者一些“体面的”工作?” 这不就是我之前写过的花旗银行三千块一样的问题吗?所谓的“体面”都是各种各样的虚荣心做作怪,教育中最不应该提倡的就是这个,因为体面和虚荣害死人! 那天在外地讲座,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上海姑娘跟我聊天: 张老师,你说出国留学好不好? 我说:留学学到真本事、了解其他文化当然好,如果学不到真本事混文凭就没啥用。 她说:您说得太对了,我有几个同学去英国留学,就是几十万学费一年多拿个硕士文凭那种,在英国他们几个住一起,回来后找工作还一起,都去花旗银行了。 我说:花旗银行不挺好吗? 姑娘笑了:是呀,开始我也觉得挺好的,可是没想到TA是在花旗银行前台发传单那种,每月3000元工资,还要死撑着在徐家汇租房子,每个月家里还要倒贴8000元!TA妈妈还逢人就说: 俺家孩子在花旗银行呢!你说这留学值不值啊?! 妈呀,这也太出人意料了吧?花旗银行?3000块?这哪儿跟哪儿啊?我一时间转不过弯儿来啦。 真的,花旗银行招聘上就这么写的,专招留学回来的做前台接待! 哈哈,这简直是太大笑话了!更可笑的是妈妈们还到处炫耀孩子在花旗银行工作!简直是让人喷饭了!从此“ 你想去花旗银行做前台啊 ”也成了一个我跟那些不努力进步的同学开玩笑的磕儿。 无独有偶,那天单位同事一起聚餐,席间一位老师很愤愤地说: 你说这世界都咋的啦?竟然有的博导还要学生给TA送礼! 一聊,才知道是TA的一个亲戚,很不幸又是我们河南这样高考大省的后裔,家长也是读了书的,总觉得孩子在河南高考太苦竞争太激烈,于是花钱找关系把孩子的户籍和学籍移到了偏远省区,没想到正好孩子高考那年遇上“高考移民”东窗事发,偏远省份规定“内地来的高考移民”只能报考三本,这样孩子就上了个三本,家长更是心中不忿,毕业后就花钱把孩子送到了英国去读硕士,一年半下来孩子中英文都没有太大长进,找工作不力,家长又找关系把孩子送入了一地方院校读博士,孩子能力自然是不够拿个博士学位的,于是从入学起就各种送礼,找工作还要老师帮忙、依然是送礼解决……家长都送了不知道到多少了,对外还美其名曰:娃是英国硕士、**博士……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身边真的不少:虚荣和爱攀比的家长,慢慢影响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虚荣孩子,最后坑害的都是自己! 教育中务必要忘记那些害死人的体面和虚荣,回到实事求是的本质,因材施教,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长真本事才行!只有有了真本事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真的做出成绩,大家才都体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9918 次阅读|3 个评论
家长的虚荣何时休?!
热度 13 张海霞 2017-7-18 13:02
这是一件真事: 那天在外地讲座,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上海姑娘跟我聊天: 张老师,你说出国留学好不好? 我说:留学学到真本事、了解其他文化当然好,如果学不到真本事混文凭就没啥用。 她说:您说得太对了,我有几个同学去英国留学,就是几十万学费一年多拿个硕士文凭那种,在英国他们几个住一起,回来后找工作还一起,都去花旗银行了。 我说:花旗银行不挺好吗? 姑娘笑了:是呀,开始我也觉得挺好的,可是没想到TA是在花旗银行前台发传单那种,每月3000元工资,还要死撑着在徐家汇租房子,每个月家里还要倒贴8000元!TA妈妈还逢人就说: 俺家孩子在花旗银行呢!你说这留学值不值啊?! 妈呀,这也太出人意料了吧?花旗银行?3000块?这哪儿跟哪儿啊?我一时间转不过弯儿来啦。 真的,花旗银行招聘上就这么写的,专招留学回来的做前台接待! 哈哈,这简直是太大笑话了!更可笑的是妈妈们还到处炫耀孩子在花旗银行工作!简直是让人喷饭了!从此“ 你想去花旗银行做前台啊 ”也成了一个我跟那些不努力进步的同学开玩笑的磕儿。 无独有偶,那天单位同事一起聚餐,席间一位老师很愤愤地说: 你说这世界都咋的啦?竟然有的博导还要学生给TA送礼! 一聊,才知道是TA的一个亲戚,很不幸又是我们河南这样高考大省的后裔,家长也是读了书的,总觉得孩子在河南高考太苦竞争太激烈,于是花钱找关系把孩子的户籍和学籍移到了偏远省区,没想到正好孩子高考那年遇上“高考移民”东窗事发,偏远省份规定“内地来的高考移民”只能报考三本,这样孩子就上了个三本,家长更是心中不忿,毕业后就花钱把孩子送到了英国去读硕士,一年半下来孩子中英文都没有太大长进,找工作不力,家长又找关系把孩子送入了一地方院校读博士,孩子能力自然是不够拿个博士学位的,于是从入学起就各种送礼,找工作还要老师帮忙、依然是送礼解决……家长都送了不知道到多少了,对外还美其名曰:娃是英国硕士、**博士……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身边真的不少:孩子学习不努力不是想办法让TA努力走上正轨,而是抱怨“应试教育”和“中国体制”不行,花钱送到各种不正规的学校和培训机构甚至是送出国;孩子上大学不好好学习、长本事,家长想尽一切办法让TA考公务员、找国营单位甚至是相亲找对象,孩子在外面闯荡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直接说“受TA那气,回家吧,妈还有两套房呢!”从而直接把孩子要飞的翅膀折断、变成“啃老族”…… 可以说,虚荣、攀比、溺爱、不懂装懂,已经是很多号称“中产阶级”的家长的通病,许许多多孩子就是这样被毁在自己的父母手中,救救孩子,应该从家长的教育开始: 放弃虚荣和攀比,还有溺爱和不懂装懂,回到教育的本质:尊重人的成长规律,与学校配合采取符合科学的教育规律来培养孩子,共同把下一代还有我们自己的教育搞好,这才是这个社会真正变好的基石!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5431 次阅读|12 个评论
这是我要的"虚荣"
zim1 2012-12-2 23:55
参加了齐飞老师邀请的德国Katharina教授的combustion chemistry课程,老实说因为有些专业名词的关系,两天的课程在我脑海里还是不连续的片段(能够与世界最著名的教授交流让我现在都激动),很高兴Katharina教授非常和蔼, 开拓了我们的眼界,更加重要的是让我们与世界上领先的专家接触,直接对话,让我们感觉到我们也可以与她对话,可以如此参与,可以有很多可能性 。 但我写这篇博文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纪录这两天参加的课程,而是想要将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在周六晚上同学们聊到中午与Kathrina教授还有齐飞教授合影的时候非常高兴, 甚至是以一种毫不掩饰的“傲娇和虚荣”的话语来谈论 。其中一位同学看到了可以显示见解的机会,对我们说与胡主席合影的人都那么多,这有什么用。也许以前换做是我我也会这样说来显示我观点的与众不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听到他这样说的时候我变得一反常态的激动了。事后非常后悔对同学用了不文明用语。也许是因为 我被一个问题困扰了好久 。 程老师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不仅是整个科学网,更是整个社会都在思考我们所面临的“两难困境”。也许正因为程老师的勇敢与正直把学生的困境(还不能看出是不是科研的困境)贴出来让全社会讨论,而不是让我们单独思考。 学长你能够在专业影响因子非常高的期刊发表文章,你不骄傲吗?能够到外国与世界最先进的头脑交流,你不兴奋吗?还能够得到导师如此的在意,你不自豪吗? 而这都是能够让我骄傲,兴奋,自豪的事情!你就这么在意物质虚荣! 学长,现在我支持你的决定。你应该追求你的“虚荣”。 不谈人生匆匆的老气话题,我们谈理想。难道世界的进步不是一群群爱慕虚荣的人的成果(想想,靠,还真是的)! 万变的梵天,你模糊了理想。 想起了高中时对的文言文中描述春秋战国时候诸子百家的行事准则, 墨家,兼爱非攻,锄强扶弱而死不旋踵;纵横家则是明目张胆地去追求财位富厚。 形象如此鲜明。现在我们提到虚荣,就觉得应该被批判,因为它背离了理想。而一谈到理想,便觉得要保持它的纯洁性。学长你现在追求的也是你的理想对吧! 您可能不同意我的观点,但请您用您的生命保护我表达的权利。 我们要追求的是我们所经历思考的结果。没错我想要在最著名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我想与世界最有成就的头脑交流,我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我想要我的努力能够为更好的生活做出我的贡献,让人们记得我。这就是我的虚荣,我的理想。就算将来会变也是我的理想。 请你们打开大门,让我们有能够追寻我们虚荣的机会,更多的再次追求 理想 的机会。
2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寄希望于“嫁个有钱人”是女孩的头号敌人
wya 2012-10-29 15:14
http://news.163.com/12/1029/11/8EVU0EIO00011229.html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颜艳红 常说工作累,赚得少 ,但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能出来个幼师也是一件骄傲事,父亲常劝女儿,找份工作不容易,好好干,家里不要钱,能养活自己就行。 颜艳红的一位同村中学同学也不相信她能干出这种事来。在她的印象中,颜艳红愿意帮助同学,性格开朗,愿意同男生在一起玩,但胆子很小,有个毛毛虫落到她身上都能把她吓得半死。她 爱看韩剧,喜欢韩剧里的帅哥 ,甚至一度张罗着要去学韩语,她最爱看的韩剧是《对不起我爱你》,哭得不行,每次都能用掉一包“心相印”。 是什么打消了她的工作积极性? 也许是低收入 。在同事眼中,颜艳红人还算漂亮,她喜欢打扮, 希望嫁个有钱人 。 颜艳红在幼儿园工作了两年多,月薪也只有1000多元,父母没有钱贴补她,日子过得很紧巴,“吃顿肯德基都得算计算计”。 她曾多次和同事抱怨“当幼师不如端盘子。”但较起真来,她又不愿意放下身价,颜艳红最大的梦想是能 调入到当地待遇好些的公立幼儿园 。 在与颜艳红不多的聊天中,感觉她 自卑心态严重,虚荣心理明显、心理压力大 。“她表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赚得少,要求又严格,不做一辈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嫁个有钱人,就不用在这受气了 。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放下修行中的虚荣
热度 2 king500 2012-5-9 09:46
放下修行的时间,时间的长短不代表一个人的智慧。 放下诵读得滚瓜烂熟的经文,读经的多少不代表一个人的修行境界。 放下自以为是的修行经验之谈,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恒河沙子的数目一样多,谁说别人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呢?走同样的路,因路人不同,感受也不会一样。不要急于去否定别人。 放下别人与自己观点不同时的“心中妄念”,一个不能接受客观现实的人,不能正视别人的反对见解,就是作茧自缚的人,永远跨越不了“我”的屏障! 放下指导,帮助别人的念头,别人若因自己的话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为人师者,很多时候看到的是别人的错处,欣赏的是自己的“才智”。 放下自己做的种种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过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尽量每天都怀慈悲善良心,忏悔今天做的每个错事,错念头。 放下,才有广阔的胸怀去容纳好和不好的;放下,才有清醒的大脑保持平静的心态;放下,才没有我慢心的生起……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里说得好 : “修道的人好像一头牛,背部载着很重的东西,走在泥沼当中,虽然身体已经很疲倦了,但是仍然不敢左顾右盼或稍停片刻;一定要继续努力,等到走出了淤泥以后,才可以安心休息。修道的人应该观察世间一切自私的情欲比淤泥还可怕,专心用功修道,才可以出离苦海。”
229 次阅读|2 个评论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1-6-28 08:01
別人有矛盾,沒有本事不要去勸,搞不好,別人和好了,你卻因此與其中一方結下梁子了。 【在您看來】別人有缺點有錯誤,沒有本事不要去忠告,搞不好,你就會結下一個冤家,天天挨駡。 如果您愛心特別氾濫,就是急公好義,就是學雷鋒熱心腸,我也不反對,也只能讚歎, 敬佩您不怕死的傻瓜精神。 但是,提個醒,請做好挨駡結怨的思想準備。 其實, 只要想明白了也沒有啥! 挨駡怎麼了? 結怨怎麼了? 都是浮雲! 套用快要出小黑屋的死鬼的名言: 無所謂, 一切隨便! 傻瓜其實挺可愛的,哈哈哈!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063 次阅读|7 个评论
男人的虚荣与女人的虚荣
热度 1 xqhuang 2010-10-29 10:29
迟菲同学发表了一篇新博文:其实男人也很虚荣。该博文的摘要:男人总是说女人很虚荣,但我最近的体会是其实男人也很虚荣,甚至比女人更虚荣,只不过男女虚荣表现的方便不同罢了。博文的结论:所以啊,男人们,请你们不要再说女人虚荣啊!因为只要是人,都会有虚荣的一面啊! 迟菲同学发现男人比女人更虚荣,这真的不是什么重大发现,男人天生就应该比女人更虚荣!但男人的虚荣与女人的虚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女人的虚荣只能是越来越虚,男人的虚荣可以由虚变实。 男人和女人的最大区别,女人:如何抓住那个男人的心? 男人:如何让天下女人投怀送抱? 女人的虚荣更多是围绕在那个男人能够给她带来什么好处上做文章,这种好处一定要拿出来show给周围的女人看,所以女人越多的地方,女人的虚荣心越容易作怪。提到女性的虚荣心,大家容易马上想到女性爱面子,女人有两副面子,一副上帝赐给的真面子,另一副是后天男人给予的虚面子,通过婚姻,她们实现了用真面子换来一副虚面子,这个交换有很多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虚面子能掩盖那日渐衰老的真面子,遗憾的是虚面子往往与实面子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同时脱落,所以,女人的虚荣只能是越来越虚,一个虚荣心太强的女人是很可怕的,她会因嫉妒而对比她年轻漂亮的女人下毒手。 迟菲同学说:男人的虚荣往往体现在一群男人聚会聊天的时候,很多男人就开始各显神通,把自己风光的一面向众人展示出来。这应该是假象,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聚会场合有漂亮女人的情况下,纯男人之间的聚会不会这么虚荣。与女人的虚荣相比,可以让男人虚荣的方面更广更丰富,男人不像女人那样爱面子,他们一般很少直接比拼身高、长相,虽然身高长相可以吸引女人的眼球,男人们知道权利和功名可以吸引更多女人的眼球,他们更清楚,这些虚荣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的,所以男人往往比女人更有进取心,男人比女人更爱吹牛,皆因吹牛可以激发男人的上进心和创造力(其他男人都这么牛,我不努力、不奋斗,能行吗?),当后天的努力可以弥补先天不足的时候,男人的虚荣就是实荣,而不再是虚荣! 关于男人有时候不在乎臭名,这不能完全怪罪男人,有些女人就是喜欢臭男人,就像陈冠希,够臭了吧?可就有很多女人蜂拥而上。 结论:男人和女人都有虚荣的一面,女人的虚荣是真虚,虚来自女人追求目标的少而低,男人的虚荣有虚有实,实来自男人追求目标的多且高。
个人分类: 科人网事|4648 次阅读|5 个评论
其实男人也很虚荣
cutefay 2010-10-28 22:01
写在前面的话:正文里的这篇文章是我在休博一年的时间内写的,当时写完之后发到我的一五一十博客上(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cdd462068abe46a0 )。当时发完之后有不少男博主过去拍砖,呵呵。这次略作修改后发到这里,我想肯定还有很多男博主拍砖,拍就拍吧!之所以又发到这里,是因为我觉得科学网上的一些事情刚好证明了我的观点。科学网的博客点击量本是个虚名,不能给博主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可是很多男博主们却特别热心追求点击量,想方设法吸引大家的眼球,甚至通过点击软件等一些不诚实的做法来提高点击量。这让我想起笑傲江湖等金庸武侠剧中一些武林人士为了追求天下第一的虚名,不断地进行着纷争。而科学网的女博主们在这方面的追求似乎少一些,往往写博客更随心一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那么在意点击量。 此外,向大家推荐一下一五一十部落的博客群,我是经徐磊推荐注册了一个那边的博客,随便写了几篇博文之后发现,那边的博客人气也很旺,博文的点击量很高(我的一些烂博文在那边还都有1000左右的点击量),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评述性更是如此,喜欢写社会热点评述性的博友不妨也尝试一下那边。不过那边博客的气氛不适合像我这样喜欢随心所欲写一些生活小事的人,所以我写过几篇博客之后就放弃了,我更喜欢科学网博客的环境。 正文: 男人总是说女人很虚荣,但我最近的体会是其实男人也很虚荣,甚至比女人更虚荣,只不过男女虚荣表现的方便不同罢了。 女人的虚荣往往体现在生活的一些小的方面,例如有些女人对于穿着打扮、居住环境等跟生活相关的方面喜欢互相攀比,还有的女人喜欢攀比老公和孩子等。而男人的虚荣体现在任何方面都喜欢攀比,攀比的事情海阔天空,可以是名誉、地位、金钱,也可以是房子、车子,还可以是女人、孩子;也可以是跟女人一样的生活的小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攀比的东西是男人攀比的东西的真子集。因此,从这方面来说,女人的虚荣跟男人的虚荣相比往往是小巫见大巫。 男人的虚荣往往体现在一群男人聚会聊天的时候,很多男人就开始各显神通,把自己风光的一面向众人展示出来,偶尔,也会带有点吹牛色彩。并且,很多男人以自己能够成为聚会的焦点人物,能够围绕自己展开更多的话题为豪。 男人比女人的虚荣还表现在对功名的追求上,也就是说,男人比女人更想出名,更想成为公众人物,更希望吸引到更多的眼球。并且,有的时候男人会为了这样的一些虚名,而付出很多的努力,甚至一些其他方面的代价。在我看来,名声这个东西有自然比没有要好,名声大总比不大好。但我觉得不要去刻意追求,顺其自然就好,该是你的自然就是你的。当你的努力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引起质变,名声和地位自然会随之而来。如果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而通过刻意的追求来实现的话,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此外,男人对名声的追求有时候不在乎是美名还是臭名。也就是说有的人为了出名,为了吸引别人的眼球,故意做一些让人讨厌的事情,从而达到出名的效果。这尤其表现在BBS或者博客上有一些人专门喜欢写一些找骂的话,来借此机会吸引眼球。但是女人对于名声是很爱惜的,宁可自己不出名,也不希望臭名远扬。 所以啊,男人们,请你们不要再说女人虚荣啊!因为只要是人,都会有虚荣的一面啊!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669 次阅读|25 个评论
虚荣心(091227)
ymin 2009-12-27 16:14
虚荣心(091227) 闵应骅 最近看到《报刊文摘》上发表《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国演出镀金维也纳金色大厅遭质疑,很有感触。文章说:近年来,出租给外国演出团体让金色大厅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金钱大厅,不仅演出经纪公司可以运作到金色大厅的演出,甚至连有资源的旅行社也可以运作。曾在国内某旅行社工作的李女士前两年策划和组织过国内演出团体赴金色大厅演出,据她透露,一场演出的场租费高达7万欧元,而附属的许多其他费用还并不包含在内,比如乐器的搬运就需要额外的4000欧元,另外印制节目单等项目也均有明码标价。而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除场地租赁费外,还要支付金色大厅版权费用约 20万元人民币,摄像设备架机费 (由金色大厅指定公司负责拍摄)40万元,以及票务费、人工费、装饰费等等。有些国内去的演出,到场观众大多是拿着赠票去的,就像来享受一顿免费午餐。只要观众席上座率不错,演出团体就满意,随之而来的便是国内关于 此次演出在金色大厅获得巨大成功的报道。文章没有说,2003年,宋祖英在此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国家花了多少钱。声明一下,我不是贬低宋祖英,她的歌唱得好,是不是外国人也那么买账,我不知道。因为她是我们国家自己推上去的。不像东方的夜莺吴碧霞是自己在欧洲唱上去的。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例如,我们经常看到:我国GDP世界第二,超过日本;中国军事实力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发表科技论文数居世界第三,超过日本德国;......等等等等。这些也许是事实,但用得着这么张扬吗?你的人民过得好、过得自由幸福不就行了吗?其实这是想说给13亿同胞听,让他们感到光荣。可是,在世界上,你既然GDP这么高了、这么富了,你就多交联合国经费吧!你就多承担减排义务吧!你军事这么强,你是不是威胁别人呀?一连串的问题都来了。所以,还是实事求是好。 有些人买房子不是为了住,而是为了给他人看的。买车不是以作为交通工具来使用为目的,而是为了炫耀,挣面子。办一场上千万的婚礼是给别人看得。这种对虚荣的渴求心理;对自身的外表、学识、作用、财产或成就表现出的妄自尊大;对表场或赞美的渴求都是虚荣心在做怪。 当今一种普遍存在的虚荣是指对名的变态追求,它会使社会形成不务实的浮夸之风。这种教训在上世纪50年代表现得特别突出,以致引来所谓三年自然灾害,饿死许多人,至今未公布数字。 迎合群众的这种虚荣心,媒体就大干快上。花钱买的吆喝说成是演出在金色大厅获得巨大成功。本来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说成是辞谢高薪聘请,热爱祖国。本来是在国外没有条件做的医学试验,想拿中国人做试验,说成是伟大医学成就,免费就医。在中国,广告特别起作用。所以,公司舍得花多少个亿做广告。其实不都出在老百姓身上,电视台就赚大钱了。所以,三鹿奶粉的广告也敢做。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我觉得还是国民教育。只有所有国民的教育程度提高了,觉悟高了,就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了。但是,不要误会,以为我说的是要政府去教育、媒体去教育。不,毛泽东说过:教育者应该先受教育。那就是说,其实,政府、媒体自己就应该受教育。
个人分类: 杂谈|3176 次阅读|1 个评论
網上名言摘抄1:ghwu老師如是說
jiangjinsong 2009-11-21 15:27
【轉帖者按:ghwu老師是本網中很低調卻很受尊重的老師,我上次見過他之後,詫異爲什麽博客上沒有他的好友鏈接,結果搜尋了半天卻沒有找到,原來他並沒有開博客。他雖然沒法寫博文,但是許多留言都是很有教育意義的。這則留言不忍其埋沒,特予以轉帖。未經ghwu老師同意,特此致歉,如有反對,鄙人將立即刪去,謝謝!】 有时候,有些社会身份地位很高的人,其实是很下作的。生气是生不过来的。 人的欲望不被适当抑制即可能伤害社会和他人。各色人等都有,而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表现更强的表现欲,也不例外。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这种似乎很文雅的欲望在一些自制力和羞耻心不强的人身上,会过分膨胀,以至于跨过平常熟知(并常常谆谆教导晚辈)的道德标准。 知识分子的文人相轻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表现的潜意识基础就是自私,虚荣和嫉妒(都是当年从潘多拉盒子里跑出来的东东)。在科学网上,就曾经多次出现。甚至汶川地震,纪念逝者这样的肃穆气氛都没有压住那些卑劣的冲动。 本人早年曾经到东北插队。东北一条中长铁路。听老人们说过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那就是伪满时期,铁路客车车厢中,年轻女人旁边肯定乘客一定非常很少。据说原因就是,那些车上的伪警察,常常会找茬殴打女乘客旁边的人,借以表现给女乘客看。 这种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的勇武行为当然就是出于动物的基本本能。这些伪警察当然层次很低:一边欺凌着弱者,一边斜睨这女乘客,看她们是否欣赏着他们的强势?哪里知道这并非荣耀而是耻辱。 今天,伪警察已经没有了。但是,以农民起义的政权加上一夜暴富的经济,不敢保证具有伪警察素质的人已经绝迹。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4627 次阅读|5 个评论
科教界国人:摆脱虚荣
热度 3 nwpacific 2009-1-23 10:53
人在不同程度上都爱虚荣,这是一种通病。该病流行在某些领域,没有大问题,也许还可以结成同病相怜的利益共同体。但是,身在科技界,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研究者,这种病不治疗或抑制,让其流行、恶化,可就成了发展科技顽症甚至是绝症。 当今,中国政治大气候是史无前例的好,国家极力发展科技,倡导科教兴国,而不是以前 “ 抓革命,促生产 ” 瞎折腾(这种瞎折腾本质上是毛的虚荣)。但是,某些 “ 和尚 ” 可把这个 “ 好经 ” 念歪了。引进 “ 海龟 ” ,把自己单位打扮成可以多生产的 “ 英雄母亲 ” ,就是一例。大力引进智力发展本国科技,本不是 “ 歪经 ” ,而是一个好的权宜之计,虽然不是好的长远之策。关键是,引进后不是应用这些智力着力培养年轻人,改良贫瘠的科研 “ 土壤 ” ,而是用 “ 海龟 ” 已有成果去张扬本单位的实力,这就可笑了。 有些 “ 海龟 ” 有实质性成就并且真正爱国或爱真理,引进他们有用的。但是,有些 “ 海龟 ” 既没有实质性成就,仅仅具有国外某某著名大学教授这种虚名,也不是真爱国或爱真理,仅仅是爱钱和爱舒适,就没有必要引进了。事实上,国外著名大学教授当中也有许多相当平庸。所谓平庸教授就是,没有他们科技发展进程没有丝毫影响,或有了他们却滞后科技发展(例如他们提出阻碍科学发展进程的错误观点,虽不是有意的),他们仅仅靠发表垃圾论文(包括发表在所谓高级别杂志)当上教授的(西方科教界不是天然的净土,也有主观的、客观的垃圾)。头衔其实常常并不重要,例如比尔 . 盖茨、卡尔 . 马克思并无什么头衔,地学界的牛顿 — 阿斐雷德 . 威格纳 —— 提出 “ 大陆漂移说 ” 的当时还是讲师。此外,我们应该特别尊重 “ 自愿 ” 回国有成就的学者,例如有些老一辈回国科学家,而不是被钱引进的有成就的学者。 从长远来看,中国应该发展成科技智力 “ 进出口 ” 并举者,最好成为 “ 出口大于进口 ” 者,象英国和美国。做到这一点,需要良好科技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对于具有同等成就的、土生土长的科学家,在现阶段给予更高的待遇(至少同等待遇)。我纳闷,为什么袁隆平每月靠 6000 元生活(据袁自己说),而施一公他们却每年 170 万元(据最近网上流行说法)。中国需要陈景润和袁隆平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他们才是国家和民族的真正光荣 。 (原帖 XYS20090121 ,略改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754 次阅读|11 个评论
“露馅”的故事
可真 2008-8-17 11:21
我小时候过大年,年年跟随老妈走亲戚,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吃饭时,亲戚热情招待我们,若干好菜摆上饭桌,那时因为天下皆穷,我家也穷,平时吃不到什么好菜的,见着眼前的荤菜,尚不 谙 世事的我,哪抗拒得了如此诱惑?便老实不客气地伸出筷子,去挟那好菜了,结果,刚从那菜碗里挟起一块肉,肉下面立刻原形毕露:现出原作铺垫用以支撑表面荤菜的咸菜、老卜干之类的素菜来。遇此情景,我老妈便骂我,说我不懂事,又教训我说:那样的菜是人家专门摆放到桌上给客人看看的,懂礼貌的客人是不会去动用的。哦,原来是看得吃不得的呀!这下我明白了。可我这混小子就是老不长记性,下次遇到好菜,照样忍不住还是要去挟肉的,于是,露馅的故事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年年重复,而老妈对我的教训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年年重复。 长大后,我才知道,那种用咸菜、老卜干来支撑表面荤菜的做法,其实是叫穷人家死要面子活受罪!再后来,我更知道,对那种做法,其实还应该加上一句,叫为了虚荣而自欺欺人!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3968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