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人民日报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人民日报

相关日志

再说文革
热度 1 heitiedan2012 2012-3-18 16:59
有关文革的博文,新华网发不上去,而科学网似乎没有这种限制,所以有话就在科学网上说吧。有一首歌,不知叫什么名,只听过最后一句是:“那一年我十七岁。”文革那年,我就十七岁。这个年龄,正是半懂事不懂事的时候,说是青涩也可以,说是懵懂也可以。 直到今天,关于文革,其实是很缺少研究的,这里的原因就不说了。国外倒是有不少研究成果,可是在我看来,能够切中要害的并不多见。这十年的历史,这里短短的一篇博文是根本无力概括的。不同的人们对于文革的感觉也有不同,也难以尽述。只能就个人所见所闻,以及亲身的经历,向年轻的人们做一个粗略的介绍。 文革从哪一年开始,这个问题就众说不一。大多数人感觉是从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北京大学哲学系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开始,当年的《人民日报》还发表了一篇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自那天起全国大中学校开始动荡,停课,大字报满天飞。动荡的十年就此开始。但在此之前,1965年11月,姚文元在《文汇报》上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已经掀起文革的前奏。这篇文章直指《海瑞罢官》的编剧吴晗,实际是剑指彭真为第一书记的北京市委。1966年5月16日,中央发了一个通知,解散中央五人小组,成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北京市委改组。彭罗陆杨被打倒(彭真,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罗瑞卿,总参谋长,军委秘书长;陆定一,中央宣传部长;杨尚昆,中央办公厅主任)。 北大的大字报发表时,毛泽东不在北京,在北京的刘少奇和邓小平为了稳定局势,分别向高校和中学派出工作组。七月下旬,毛泽东回到北京,下令马上撤出工作组。八月召开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又称《十六条》,林彪被选为唯一的中央副主席。八月十八日,毛泽东在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上接见红卫兵。八月二十日左右,红卫兵开始破四旧,在北京城内抄家,驱赶成分和出身不好的人离开北京,也打死了不少人。 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普通的学生开始受到文革的冲击。我们学校有一个班的团支部书记,因为出身不好,被本班的红卫兵批斗,折腾了大半夜,实在无法忍受,便在宿舍楼的厕所自缢身亡。另一个学生,也是因为出身问题被批斗,从四层高的楼上跳下,虽然留住了一条命,但是脊椎压缩性骨折,后来预后还不错,没有造成瘫痪。学校里原来的一些右派老师再次遭到冲击,他们被编成牛鬼蛇神劳改队,每天被强制劳动,还被迫唱《牛鬼蛇神歌》,极尽被侮辱的对待。 校长和书记也相继挨斗。他们都被说成是走资派,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也是中央“十六条”里明确规定的文革对象。这种场面现在不少影视剧都有,这里就不多说了。同学中家庭出身不太好的,即所谓黑五类,即地富反坏右,家里基本都受到冲击。我们班有个同学,其父是个三轮车工人,家庭是信仰基督教的。但是我们班的红卫兵不知从哪儿听说,他父亲当过三青团的区队长,这是当时定义历史反革命的一道杠杠。所以,我们全班同学都骑车到他家,斗争他的父亲。在批斗的过程中,我们班的红卫兵还让这个同学用皮带抽打自己的父亲,该同学不可能下狠手,于是红卫兵们就亲自上阵,一通狂抡。有一个同学,还把一桶泔水搂头盖顶浇到同学父亲的身上,登时一股臭味扑面而来。后来,我们班有两个红卫兵把这位同学的父亲押回原籍,即北京通县的农村。后来,这位同学和同学的父亲都不知所终了。我们还有一个同学,不是我们班的,后来跟我成了同事。她说,在文革中,她失去了母亲和一个弟弟。虽然她说的时候,表面上没有什么波动的情绪,但是在她内心深处,究竟有着怎样的痛楚,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红卫兵狂飙了一阵之后,中央文革说他们执行了一套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红卫兵蔫了。原来被压制的,包括出身不太好的学生纷纷起来造反,与老红卫兵形成两派。学校中的两派基本都是这么形成的。这两派后来发展到武斗。这是1967年年底的事了。在武斗中,有一个同学不幸身亡。每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位仅仅十八岁的同学,心里感伤不止。 红卫兵在破四旧的同时,还到全国到处煸风点火,让全国企事业单位都乱起来。后来全国也是到处两派,这种派性斗争在文革后期,特别是在九大之后,成为文革的主要内容,至少对于群众来说是如此。 到了1968年,全国开始清理阶级队伍,又一批群众受到冲击,家父也是在这个时候受到冲击的。受冲击的被清理的人都要单独隔离开来,说是住在牛鬼蛇神的集中地,简称牛棚。到了1970年,又开展了所谓清理五一六极左思潮的运动,但是,这不过是又一次运动群众的活动。已经在工厂工作的我们,也成了这场运动的对象。因为我们对当时厂里的领导不满,特别是那个第一把手,他有些做法很不像话,根本就是一个流氓。就是因为我们到处表达我们的不满,这个流氓领导就要整治我们,给我们办留宿学习班,整整办了七七四十九天,让我们交待问题。我们能交待什么问题?不过是要我们对领导的不敬行为深刻检讨。我戏称为,这四十九天就跟孙猴在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的时间一样长。 在文革中,大中小学的教师都是首当其冲的。很多学生把矛头指向自己的老师。老师和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因为前面有地富反坏右,这是黑五类。后有叛徒、特务、走资派,这又加上了三类,共八类,而知识分子被排在这八类革命对象之后,被排在第九,所以称为臭老九。之所以加上臭的定语,大概是因为知识分子都有一股酸臭的气味吧。 在文革中,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受到冲击,但人人都感觉到自危。因为搞不好,就会有人揭发你,说你有什么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行。如果这样,你立刻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只是文革中极小的一个方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但是这些经历的总和又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我们当然是不希望这样的历史重演。但是,我们对文革的反省还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是从感性和个人经历的角度上来批判文革是根本不够的。必须从历史上,从理论上更为深刻地挖掘我们民族的缺陷,也许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还有一点看法,说出来供诸君分析。文革纵然有很多不是,但是,在1989年苏联、东欧及中国发生的动荡中,唯有中国没有发生苏东的变化。我个人以为这与中国经历了文革有关。苏联东欧没有经历文革,他们不知道社会动荡的厉害,不知道社会动乱给国家和民族可能带来的危害。而中国经历过文革,知道社会动乱给国家和民族可能带来怎样的灾难。所以中国没有发生苏东式的巨变。有人说,这是经过苦难之后的大彻大悟。不知这个观点诸位以为如何。
1889 次阅读|1 个评论
亲切
热度 1 wengensheng 2012-3-15 04:33
好久没去系里的信箱取东西了,那里一般除了几份网上能看到的通讯和期刊之外也不会有什么。今天下午,累了,外面太阳正好,气温也达到了70度。去信箱看看,顺便走走路。 打开信箱,呵,竟然快塞满了。一份份往外拿,同时整理一下。突然,看到一份中文报纸,仔细一看,人民日报;再看,海外版。呵呵,好亲切呀,自从高中毕业以来,就没记得认真读过这份高规格的报纸。当时,报纸上讲的满是国有企业解困的事,如承包,股份合作,以及如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走市场经济的道路等等高深的社会经济问题。 赶紧到外面阳光明媚的草坪边找个凳子坐下来,打开,好好看看。 头条: 上下结合 反复酝酿 注重基层 选好选优 (大红字体)十八大代表候选人初选进行时 小方框里面: 参与积极: 基层党组织参与率100%,党员参与率98%以上 注重基层:中央要求,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党员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32% 严格程序:代表产生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注重基层、逐级遴选的办法进行 右侧几条消息:国家博物馆正式开馆。有点奇怪,原来我在北京的时候,还办了年票,当时就开了好多年了呀。仔细看看,哦,原来是扩建后的新馆。不错,什么时候回去一定带孩子好好去看看。 下半段:全国政协委员陆续抵京。咦,今天人大会已经闭幕了,抬头看看日期,3月2日 星期五,明白了。 左侧一篇评论:唱衰中国论缺乏公信力。我给读成了“唱衰中国:论缺乏公信力”。不对呀,想了片刻,应该是“唱衰中国论”缺乏公信力。 翻开里面,有篇文章‘当海归遭遇“逆文化冲击”’,里面有幅图,很有意思,讲的是逆文化冲击的心理过程包括:蜜月期-沮丧期-调整期-适应期-蜜月期-沮丧期-调整期-适应期。我只是没明白为什么“文化冲击”只要一轮适应调整就可以了,而“逆文化冲击”需要两轮。想想在一堆英文出版物中,突然发现一份人民日报能让我高兴这么久并且到这里来和大家分享,这应该算是蜜月期的一个表现了。
424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人民日报:学术期刊大国的尴尬与梦想
热度 5 Wuyishan 2012-3-6 22:21
(博主按:下面这则报道包含记者对我采访的内容) 人民日报:学术期刊大国的尴尬与梦想 2012-03-04 作者:张贺 来源:人民日报 某图书馆中的学术期刊阅览室。   不久前在网络上流传着一则消息:中国科技论文的年发表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这些科技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世界100名开外。人民日报记者在向有关部门求证后发现,这一消息并不准确——      从“论文大国”到“期刊大国”      进步与差距同样明显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武夷山说:“我们看到这条消息后也很吃惊,但一直没找到最初的来源。实际上,根据我们的统计,无论是发表数量,还是被引用次数,我国科技论文都在快速增长,但离美国仍有很大差距,短期内是撵不上的。”      根据该所2011年底发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美国发表SCI论文39.01万篇,排在世界第一位,中国发表SCI论文14.84万篇(含港澳地区),排在第二位。美国论文数是中国的2.63倍,中国的SCI论文数量在短期内不可能超过美国。      就引用情况而言,2011年,我国论文被引用总量排在世界第七位,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6.21次,比上年度的5.87次提高了5.8%。相形之下,世界平均每篇论文被引值为10.71次,比上一年提高了1.3%。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与世界平均值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提升速度相对较快。武夷山指出,篇均被引次数这个指标要谨慎使用:该指标值最大的往往是很小的国家或地区,如百慕大,但不说明其科学水平高;日本的这个指标也低于世界平均值,但不说明日本科学水平低。      然而,与我国科研论文的进步相比,我国学术期刊尤其是科学技术类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仍显薄弱。在SCI(科学引文索引)发布的201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中,我国被收录的期刊只有138种,居第九位,仅占总数8005种的1.7%,远远落后于美国(2697种)。我国这138种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和平均总被引用次数分别为0.904和898次,远低于国际总体平均值2.014和4294。这说明我国还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品牌。      不过,武夷山认为,对于SCI收录中国期刊数量较少的现象要客观地分析,不能因此就否定中国学术期刊的进步。他说,“2001年,我们只有67种期刊被SCI收录,而2010年有138种,翻了一番,进步非常明显。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国家里,中国被SCI收录的期刊数量是最多的。”      武夷山说,除了总体科研水平离发达国家尚有差距之外,语言障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中国科技期刊主要是为国内的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进入SCI这样的国际检索系统的期刊数量就比较少。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日本、俄罗斯、法国等非英语科技强国身上。      “版面费”为何“变了味”      现有学术期刊消化不掉论文需求      据统计,2010年我国共出版期刊9884种,其中发表论文的学术期刊5000多种。仅就数量而言,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学术期刊出版大国。      但是,与发表论文的需求相比,数量如此庞大的学术期刊仍不敷使用。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这5000多种学术期刊每年刊发的论文数量约为100万篇,但每年专业技术人员因业务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用、学位授予等产生的发表论文的需求为480万篇,“供需之间这种严重的不平衡,是造成‘非法办刊’、‘版面买卖’、‘论文中介’等现象的深层原因。”      在2011年全国扫黄打非十大案件中,海南海口“2·16”非法出版期刊案名列第二。经查,自2008年1月至案发,该团伙非法出版《中国教育研究》等假学术期刊诈骗钱款,共收取投稿人“版面费”22486笔,诈骗金额高达1060多万元,案件涉及20多个省区市。      为了遏制期刊刊发质量低劣学术论文、收取版面费牟利行为,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撤销了4种学术期刊的出版许可证。      “我们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和职称考核标准很成问题,把发论文当成了唯一的指标。为什么非得发论文才能毕业、评职称?”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认为,这种不合理评价考核标准逼着本来不需要写论文、也写不出论文的人去买论文、去抄袭,个别不负责任的学术期刊借机以“收取版面费”为由大肆敛财,“结果学术期刊成了某些人牟利的工具,名为学术期刊,其实毫无学术可言。”      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且收费相当昂贵。比如,《美国生物化学会会刊》10页之内每页论文收75美元,超过10页每页收150美元,彩图每幅收300美元;《欧洲分子生物协会会刊》每页收费242美元。“但是,国外学术期刊的版面费和国内‘给钱就发’的版面费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国外许多严肃的学术期刊实行严格的‘双向匿名评审制度’,高价聘请相关专家对准备采用的来稿进行审核,版面费很大部分是审稿费;而我们的一些学术期刊只管收取版面费,根本不管内容质量,成了生钱的工具。现在一些期刊不断出增刊、扩版、压缩字号,为什么呢?每一页都是钱。”陈力说。      “如果学术期刊都市场化了,这种‘给钱就发’的期刊必然会因质量低劣而被市场淘汰。”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宏说,国际大牌学术期刊,几乎都是市场化运作的,都要参与市场竞争,“我们的一些学术期刊即便质量再差也能活下去,因为总能从主管部门得到补贴。”      孔雀为何东南飞      稿源外流凸显学术评价导向不合理      现在,很多国内科研人员更愿意把研究成果首先发表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稿源外流现象非常严重。例如,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机构每年收到的中国投稿量为3000多篇,是来自英、法、德三国的投稿量的总和。      “一般来说,作者肯定希望发表在影响大、便于同行交流、发表周期也短的期刊上,这也正是国际期刊相对我国科技期刊的长处和优势。中国科技期刊自身对重要科技论文的吸引力与国际期刊相比,整体上还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作者首先会选择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就很容易理解了。”武夷山说,“这就好比一部电视剧,你是愿意在中央电视台上首播,还是在地方台上首播?道理是一样的。”      除此之外,“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是稿源外流的重要原因。”肖宏说,很多国内的科研院所都规定,凡是在国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无论是评职称,还是获奖金,都比在国内期刊上发表优厚。这种导向自然促使论文外流。      稿源外流不但导致国内学术期刊难以获得高水平论文而提升质量,也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损耗。“用中国纳税人的钱做出的科研成果发在外国的期刊上,我们要搞研究,离不开这些期刊,还要再花钱买回来。”肖宏建议,国家可以出台规定,要求那些利用国家科研经费的研究项目,在发表论文时,有一定比例的论文要优先发在国内的期刊上。      向市场要质量、要效益      学术期刊体制改革即将全面启动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柳斌杰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将启动学术期刊的体制改革。目前,《关于非法人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正在制定中,不久即会出台。      作为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下属的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转企已经2年了,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科技期刊为主营业务的出版企业,旗下现有学术期刊260多种。      总经理肖宏说:“这两年的实践证明:学术期刊的市场化并不可怕。市场化有利于提高办刊质量,有利于办出大刊、名刊。”      肖宏说,改制前,编辑们只关注把刊物办出来,至于读者买不买、看不看,根本不关心,也不在乎。有一次,他给主编们做培训,要求统计一下近三五年内期刊上零引用率的论文的数量,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零引用率论文所占比重平均都在50%以上,多的甚至达70%至80%。“也就是说,这么长时间,连作者自己都没有引用过。这样的论文在知识创新上的价值就是零。”肖宏说。      转企后,刊物最大的变化就是贴近市尝注重市常为了抓住一流稿源,肖宏要求编辑加强和科学家的联系,深入到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一线,为科学家们做好服务工作。有了好稿源,刊物质量自然就上去了。以《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系列期刊为例,改制前,两家期刊合计每年只收到4000多篇论文,逐步陷入缺少优秀稿源的尴尬境地。经过改革,两刊连续两年收稿量超万篇,稿件平均录用率为24%;海外稿件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国际作者发文240篇,占9.6%。      选题上的创新也扩大了刊物的国际影响力。创刊不到一年的《亚洲两栖动物》只出版了4期,就被SCI收录。这本期刊不但内容独特、学术质量高超,而且装帧设计极富美感,封面是手绘的动物图像。      不过,在学术期刊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由于我国期刊实行的是审批制,刊号成为稀缺资源,各研究所、大学、学会、协会、医院等不管有无条件都争相主办期刊。结果,我国科技期刊目前形成了小而全、条块分割、星罗棋布的局面,低水平重复办刊现象普遍存在。南方某省有两家科技期刊欲加盟中科期刊,当地主管部门的意见是中科主办可以,刊号必须留在当地,而这与现行规定相抵触。      肖宏建议,主管部门要研究建立国家层面的学术期刊扶持奖励机制,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同时,建议建立学术论文数字化发布平台,扩大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个人分类: 鼓与呼|2498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东方讲坛“大师的轨迹——钱伟长为什么能”在钱伟长学院举行
tuliming 2012-3-5 23:06
2012年3月1日下午,钱伟长学院科学研讨课系列讲座暨东方讲坛之“大师的轨迹——钱伟长为什么能”在J101讲堂如期举行,钱伟长学院直属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顾传青教授担任主讲。钱伟长学院学生及来自其他院系的学生济济一堂,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顾传青向全场学生发出“在被错划为右派长达26年的万分困难环境下,钱伟长校长为什么能坚持科研工作并将科研成果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之问,紧接着,围绕此问将钱老在那个异常艰辛的人生阶段的感人事迹娓娓道来。 钱校长于1957年1月3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一文,旗帜鲜明地反对苏联教育体制中的一些工作思路,反对学生的专业分得过细过早提倡理工合校,重视基础学科。从被打成“右派”到1966年的9年间,钱校长不能接触到科学研究工作的方向和具体课题,但他对广大群众和科技人员来函和登门来访,要求咨询,要求提供资料信息,要求工作协助时,都欣然答应,给与全力支持和各种技术援助,无偿奉献100多个科研成果,为培养国家急需的科技人才开设12门教学计划以外的新课。在极为困苦的“文化大革命”内乱初期,钱校长依然没有丧失信心,没有消极悲观,后来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努力工作,发明了当时北京最好的油压机、制定新的反坦克火箭弹的方案、发明高能新型电池等,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后,讲座再次引入主题:在被错划为右派的困难环境下,钱校长为什么能够自强不息、忘我工作?这里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包括:钱校长具有坚持真理、敢讲真话、敢于负责的优秀品格,具有忠诚国家和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博大胸怀,具有相信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具有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可贵进取精神。今天,我们学习钱校长精神,就是要把个人的成长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联系起来,冷静地面对、勇敢地战胜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和挫折,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谱写灿烂的人生篇章。 顾传青在整场讲座中都保持站立的姿态,情绪激昂,这感染了全场的同学们,大家都被钱校长不畏困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伟大的爱国情怀所深深感动。最后,讲座在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 钱伟长学院
2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民日报:大学校长不做科研行不行
热度 1 plywood2010 2012-3-4 11:36
人民日报:大学校长不做科研行不行 其实,各界对“大学校长不做科研”如此赞许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借此厘清行政学术混杂、消除学术腐败 在 科学网 主办的“ 2011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评选中,湖南大学新任校长赵跃宇,与王晓东、朱清时、饶毅、屠呦呦等9位科学家一起当选。他高票当选的理由,是其上任校长后不久正式宣布“两不”承诺:在任期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 在当前绝大多数校长管理、科研一肩挑的大背景下,赵跃宇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两不”承诺,其精神值得嘉许,其做法值得推广。 大学校长不搞科研,是集中精力做好行政事务、带领学校全面提升的必然要求。一所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行政事务繁杂,校长的责任之重、需要付出的精力之多,可以想见。正如此前担任副校长的赵跃宇所言:组织上把在校生近4万人、在职教职工近5000人的这么大的一所高校交给我,责任非常重大,工作千头万绪,全身心扑上去都还不够用,又做课题又带学生,精力无论如何也顾不过来。 正是鉴于大学校长难以管理、学术一肩挑,国际知名大学大都实行校长职业化的通行做法,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举世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任期内只专心于管理职责,不再搞科研、带学生;而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对校长的评价,也主要看他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而不是看他本人在任期间发了多少论文、做了多少课题,或者带了多少学生。 其实,各界对“大学校长不做科研”如此赞许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借此厘清行政学术混杂、消除学术腐败。长期以来,在官本位的影响下,行政权力影响甚至绑架科研的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在申请课题、争取经费和科技评奖中,拥有行政权力的人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常常是要风有风、要雨得雨。虽然校长行政事务繁忙、顾不上做科研、对学术成果贡献无几,但考虑到其“关系广、资源多”,能在申请经费、成果评估和评奖中近水楼台,加上碍于情面,课题组加挂校长的名字甚至将其列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成为学术界公开的秘密。这不仅导致学术腐败愈演愈烈,也使得查出学术腐败难上加难。因此,校长不搞科研无疑有利于从源头上消除腐败、有助于从根本上消解学术界的官本位思想。 在校长还未职业化的当下,大学校长敢于宣布“两不”承诺,尤其难能可贵。当官与学术不可兼顾、难以兼得,那些一肩挑的校长并非不明白这个道理,说到底恐怕还是私心在作怪:在科技经费逐年提高的情况下,当官、科研一肩挑不但可以名利双收,还减少了“人走茶凉”的尴尬、免去了卸任后重操旧业的艰难。在高校多年的赵跃宇不会不知道其中奥秘,但为了服务全校的学生、为了全校的老师能够更好地做课题,他敢于主动“自废武功”,其心可鉴、其意可嘉。 从中青报对赵跃宇“两不”承诺事件所做的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公众对“大学校长不搞科研”的赞许与支持:74.3%的人支持他的做法;71.5%的受访者认为大学行政领导兼做科研弊大于利,包括70.4%的人担心会加剧大学官僚气息、影响学术自由…… 万事开头难,赵跃宇的“两不”承诺无疑开了一个好头。在期盼教育主管部门能及早推行校长职业化,为大学校长不搞科研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期待更多有良知、有担当的校长、院长、部长,勇于见贤思齐,向当官、学术一肩挑的陈规说不。
1406 次阅读|1 个评论
赵启正两答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称要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
zhenghaoran 2012-3-2 23:49
赵启正两答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称要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 http://www.huanqiu.com 2012-03-02 16:34 环球网   环球网3月2日消息,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2日举行,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期间,中国香港记者和美国记者先后就中国政体改革及采取的步骤向大会新闻发言人赵启正提问。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首先问道:今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在之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东进行考察时强调不改革只会是死路一条。我们也看到官方媒体,包括新华社等都发表了改革的言论。最近《人民日报》也提出,宁可要不完美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您是否认为在2012年这样关键的一年,中央的高层是希望进一步向外界释放出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 革的信号。作为全国政协来说,如何在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任期内,就推进改革方面进行建言和监督?   赵启正回答:像我这样年龄的人参加过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所以有的时候我就愿意回忆改革开放的历史,观察今天,展望明天。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围绕着改革存在着两种思路, 一种是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放慢改革的速度。另一种则主张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小平同志力主深化改革。正是在他的关怀和指导下,当时启动了一个新项目,就是上海的浦东开放 ,至今已经取得了成功。20年前,小平同志告诫我们,他说,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御风险的力量就越强。我们处理问题要完全没有风险不可能,冒点风险不怕。他还说过, 改革要大胆和谨慎相结合。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外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更加坚实了。另一方面,人们对进一步改革 的认识也越来越有共识。此时,我们重温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回顾90年代初到现在的历程使我们懂得,深化改革的时机到了,我们会继续坚定地前进。   美国之音记者随后问:刚才发言人谈到中国深化改革的时机到了,我们会坚定地前进。我想问得具体一点,就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我们知道中国政府和执政党一直提议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请问发言人,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路径和目标是什么?现在是否已经具有足够的政治意愿和动力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谢谢。   赵启正特别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它的艰巨性,邓小平先生做过很详细的论述。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并没有截然分开,如果截然分开,经济改革不会进展得那样顺利。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委员们虽然有很多讨论,但最后成为政策,这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去做部署。但无论怎样改革,都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框架内进行。   政治体制改革是要在深思熟虑、征求各方面意见之后才能进行,所以你可以指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会有新的进展。   相关链接   赵启正简历:赵启正1940年生于北京。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物理专业,后从事科研、设计工作20年。1984年起历任上海市多项领导职务,包括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副市长兼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等。1998年至2005年任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200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005年3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3月任全国政协常委和外事委员会主任。现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从2009年3月起,历任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三次和四次会议大会新闻发言人。
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技术不能提高粮食产量
热度 6 蒋高明 2012-2-27 23:12
蒋高明 2011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记者张意轩文章:《中国粮食50年来首次“八连增”》。文章指出:2011年中国的粮食再获丰收,总产跨上1.1万亿斤的新台阶,达到11424 亿斤,比2010年增加495亿斤。连续第五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文章分析了“八连增”的重要机理,即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从2004年的2626亿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万亿 元左右;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减轻负担1300多亿元;粮食直补等“四补贴”资金由2004年的145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406亿元。也就是说,是政策因素促进了中国粮食的连续增加。 粮食增收科技贡献中,国家构建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组织全国1万名专家和35万名 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非常遗憾的是,在中国连续取得粮食“八连增”这一世界奇迹的科技贡献里面,找不到转基因的影子。事实上,粮食增 产绝对不能、也不可能有转基因的贡献。中国农业部早就宣布,中国没有种植转基因作物,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在国内也没 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这就是说,我们没有启动转基因技术武器,也实现了粮食“八连增”。 而在启动转基因重大专项时,他们向国家要钱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转基因能够增产。如黄大肪就曾经指出:2020年我国粮食要比现在增产10%,而过去10年中国粮食增产仅 为2.5%;常规育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是单靠常规育种不行;就目前全球资源少人口多的现状来说,转基因是解决粮食短缺现状“唯一可取”技术;就中国制定的2020年新增粮 食一千亿斤的具体目标来看,转基因技术商业化也是必由之路。 然而,转基因专家的说法是存在大量水分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依靠转基因增产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而已。这是因为: 第一,转基因仅占粮食构成要素的八分之一,而非唯一。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包含“水、土、肥、种、密、保、管、工”8个方面,即毛主席强调的农业‘八字宪法’。转 基因仅在‘种’上做文章,其它要素则以生态和人为因素为主。由于种地不赚钱,农民不愿意伺候土地,用地不养地,地力下降才是造成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最近30年来, 我国耕地退化程度已远超过过去上百年。恢复地力需要大量有机肥还田,并采取精耕细作农耕方式。转基因是在大农药、大化肥、除草剂基础上做“种”的文章,会让人越来越赖 ,地越种越瘦,并增加了生产成本。 第二,转基因作物并不增产。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从过去的300多公斤/亩,提高到700多公斤/亩,现在逼近900公斤/亩,那才是真增产。转基因品种只是对虫害有所控制 而已,其亩产量如果多种几代就越来越低。美国是转基因最多的国家,其技术远比中国先进,但该国粮食总产仅3.63亿吨,远低于中国5.01亿吨;其单产也不行,中国粮食单产为 278公斤/亩,美国只有125公斤/亩。美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耕地还比中国多11亿亩,为什么其粮食无论单产还是总产,反而不如中国呢?答案就在于“ 人”身上而不在“武器”身上。自然界中从来就不存在增产基因,事实上,当面对政协委员的提问时,某转基因专家坦言“转基因不能增产”。 第三,我国粮食产量难以提高的因素在人而不在技术。粮食产量的决定因素,一是单产,二是播种面积。在单产增幅不大的前提下,播种面积或播种季节减少导致产量下 降。上世纪50年代,粮食单产很低,多年徘徊在100公斤/亩左右。在这一阶段,决定粮食产量的主导因素是播种面积。1962~1995期间,中国政府加大对农业投入,尤其是实施 “ 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迅速增长到283公斤/亩。打那以后,粮食单产增幅变慢,一直徘徊在 300公斤/亩上下,并一度由2006年的314.4公斤 下降到2008年的286公斤,重新回到上世纪50年代播种面积决定总产的循环。因此,过去10年中国粮食增产仅为2.5%,不是品种不行,而是农民不愿意种地。 第四,不能回避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带来的风险。生物安全委员会大部分专家来自转基因领域,“干什么的吆喝什么”,其公信力本身就值得怀疑。转基因至少存在 三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转基因对生命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不确定;二是转基因导致食物链“潜在风险”不确定;三是转基因污染、增殖、扩散及其清除途径不确定。在这些确 定前提下,我们带头将Bt基因转入13亿人的主食,害莫大焉。DDT刚发明的时候是作为高新技术出现的,发明人还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后来发现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被禁 止使用。如果发现农药出了问题,可以不生产,不使用,但转基因生物出了问题,则根本无法控制,所转移的基因根本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总之,制约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农民不愿意种地,恢复耕地质量乃是比推广转基因作物更为紧迫的任务。转基因作为高技术储备我们可以 搞,但进入食物链还是要慎重再慎重。绝不能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公众利益和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5413 次阅读|9 个评论
又一个世界第一:“中国奢侈品消费跃居世界第一”
songjianmin 2012-2-27 14:14
人民日报今天登出中国又取得一个世界第一的消息:“中国奢侈品消费跃居世界第一”,真是一个又让人感到祖国繁荣昌盛的消息。禁不住想起前段时间为了搬家,在日本购买家具所看到的桩桩小事。 对品牌的向往是大多数女性的特点,我也不能脱俗。对一个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冷静地思考品牌的作用,一般来说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炫耀性消费,二是解决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求品质的保证。老实说,如果在30岁之前,也许有炫富的念头,但已经半截入土的人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炫的了;再说了,在日本我们既不是富人,也没有可炫的对象。但是,本人对品质的要求还是有点的,所以,这次搬家还是让我费心思研究了不少品牌的家居用品。其中,对沙发的研究更是花了一番功夫。 在日本,要在一个品质和价格都让人眼花缭乱的沙发市场找到自己中意的沙发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过,现在在日本把家里的房型图拿到店里,大多数店里问清你的喜好和预算之后,便会给你一个电脑制作的模拟图像,让你感觉沙发在整个房间中的效果。说起来,真是不好意思。为了这套沙发,至少8家店为了免费起来图纸,而我最终只在其中买一套。日本的服务就是这样,似乎不计这样服务的成本,总是耐心、细致地让你觉得不买实在是说不过去。 经过近十家沙发店的踩点,最初我选择了意大利的品牌Cassina,因为它的造型实在是太优雅了。没有想到一不小心选中的据说是世界顶级品牌,但一点都没有豪华的感觉,只是感到这是一套沙发艺人用心制作的精品。在这过程中,也犹豫是否购买德国的Rolf Benz,其特点是稳重、舒适,据说质量是及其上乘的。不过,最后进入我的家门的却是一套日本本国品牌的沙发。 原因是我和朋友的一顿聚餐。她聊起最近迷上波斯地毯,不仅家里换了一条新的地毯,还买了一块价值不菲的手工挂毯,我也随口说了正在考虑购买的沙发。听说我要买意大利沙发,朋友马上劝我好好考虑一下,理由有两点:第一,日本房屋天井比较低,而欧美家具体型大,放在店里非常漂亮,但发在家里会不会有压迫感;第二,欧美人穿鞋进屋,日本人在脱鞋,所以会不会坐下去感觉太高。她说她家里过去就买过欧洲品牌的家具,结果就是坐着不舒服。 太感谢这顿饭了。听了朋友的劝告,我很快就去店里再次试试感觉,果然言中。好在提前很多时候预定的,否则买回家里,放着也不是,扔了更不是。 怪不得奢侈品消费比例在日本越来越低,原来不仅仅是日本变穷了的关系。
3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今拍案139:人民日报文章认为“中国无公民教育”
热度 9 QFL 2012-2-27 09:17
当今拍案139:人民日报文章认为“中国无公民教育”
据 人民日报 爆料: 如果不肯在塑造一个孩子健全、正直、充实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培养一个 合格公民 方面多花一点工夫,我们的未来堪忧 …… 接连爆出的两个 17 岁男孩的残忍故事,令人发指且困惑。 … 物质丰盈精神苍白,是这一代青少年的致命伤。 过于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知识学习,却没有给予他们的精神世界发育、建设以足够的重视与帮助,才是最大败笔…… 博主批:首先, 对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要高度赞一个 。 这是俺今年看到的第三篇很有“ 人民味 ” 的文章啦; 该文章里很多话说得很实在,也令人深省, 例如: “ 如果我们的学校、父母和社会,继续抱持着这种只见少数成功个案、不懂尊重平凡个体身心健康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不肯在塑造一个孩子健全、正直、充实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方面多花一点工夫,纵然有诸多善拿高分、得享厚禄的 “ 精英 ” ,我们的未来堪忧 。 ”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2049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人民观点·深化改革认识论①宁要微词,不要危机
DynamoChina 2012-2-23 15:55
[转载]人民观点·深化改革认识论①宁要微词,不要危机
人民日报:宁要“不完美”的改革 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2012年02月23日 04:35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本报评论部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 (人民观点·深化改革认识论①) 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 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 。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自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 发展起来的问题、公平正义的焦虑、路径锁定的忧叹 ……在 邓小平 南方谈话20周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人们对改革的普遍关切,标注着30多年来以开放为先导的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 冲破思想藩篱、触动现实利益,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物价闯关、工资闯关,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 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 。 所不同的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改革就会招惹是非,改革就是“自找麻烦”,改革也很难十全十美 。30多年后,身处深水区和攻坚期,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在改革进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对声音的出现,而是一出现不同声音,改革就戛然而止。现实中,或是囿于既得利益的阻力,或是担心不可掌控的风险,或是陷入“不稳定幻象”,在一些人那里,改革的“渐进”逐渐退化为“不进”,“积极稳妥”往往变成了“稳妥”有余而“积极”不足。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改革久议不决,一些部门改革决而难行,一些领域改革行而难破,莫不与此有关。 然而 ,“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 纵观世界一些大党大国的衰落,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只有修修补补的机巧,没有大刀阔斧的魄力,最终因改革停滞而走入死胡同。对于当前各地各部门千头万绪的改革来说,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体制机制障碍,如果怕这怕那、趑趄不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甚至将问题矛盾击鼓传花,固然可以求得一时轻松、周全某些利益,但只能把问题拖延成历史问题,让危机跑在了改革前面,最终引发更多矛盾、酿成更大危机,甚至落入所谓“转型期陷阱”。 小平同志在20多年前就曾告诫:“不要怕冒一点风险。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我们处理问题,要完全没有风险不可能,冒点风险不怕”。事实上,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崩溃边缘,到南方谈话前的历史徘徊,我们党正是着眼于国家和人民的未来,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敢于抓住主要矛盾、勇于直面风险考验,才能化危为机,推动改革开放巨轮劈波斩浪,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尤其要 时刻警惕短期行为损害执政根基,防止局部利益左右发展方向,力避消极懈怠延误改革时机,所思所虑不独是当前社会的发展稳定,更有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 。面对全新的改革历史方位,当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如此,我们就一定能把风险化解在当下,让发展乘势而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
1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今拍案134:人民日报评日青年丢车:普通国人难享此VIP待遇!
热度 7 QFL 2012-2-22 12:46
当今拍案134:人民日报评日青年丢车:普通国人难享此VIP待遇!
据爆料(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2-02/22/nw.D110000renmrb_20120222_2-09.htm ): 日本青年河源启一郎丢了自行车的事件被爆料出来后,他的朋友 19 日将此事发到微博求助,很快得到 5 万博友响应,甚至有人将之提升到捍卫城市尊严的高度。于是, 河源感动地发现, “ 整个城市都在为我寻找自行车 ” …… 于是这位国际人士享受了一把 VIP 待遇,感受到网友和警方的热情与仗义。但是,显然不是所有普通市民和游客都有此殊遇。不光是武汉,在中国很多地方,自行车失窃司空见惯 … 其实,一个城市和国家是否体面,不在它拥有多少高楼大厦、创造了多少经济奇迹,也不在于其精英人群生活得多么风光,而在于它如何对待最弱势、最无助的普通劳动者 … 博主批: 首先, 对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要高度赞一个 。 人民日报 这篇文章里有些话,说得还是很实在的,是我今年看到的第二篇颇有“人民”味的文章啦 ;例如: “ 一个城市和国家是否体面,不在它拥有多少高楼大厦、创造了多少经济奇迹,也不在于其精英人群生活得多么风光,而在于它如何对待最弱势、最无助的普通劳动者 ” 。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1944 次阅读|9 个评论
介绍一篇有机农业国际动态的好文献
热度 5 蒋高明 2012-2-21 23:29
蒋高明 近读到一篇好文章,是介绍国际有机农业趋势的,重点提到了非洲。因我去年底刚从非洲回来,对那里的情况有些了解。他们的确是靠天吃饭,但这样的饭可以子子孙孙一直吃下去。反观我们,抛弃了自己的优势,言必称美国,大量使用化工原料发展农业,农业面临严重的六大害威胁----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和转基因,这样使用了短短三十多年,我们的耕地质量以及出现了严重的下降,虫害越打农药越多,杂草也越用除草剂越多,这都是人们破坏生态平衡后酿成的苦果。我们还能够吃上安全放心的粮食多少年呢?由于农业的利润被剥夺,中国的粮食安全维系在老人和妇女手里,这样下去十年八年,中国人吃饭难道靠美国人救济吗?有机农业部落后,它的理论基础实际是很科学的,理念是很先进的,与其费很大劲转一个充满风险的基因,为什么不直接保护和利用一些现有的物种呢,哪怕引进物种也是很容易的事。物种是最高的科技,人类上天可以,但制造物种行吗?过多自信,过度迷信所谓的科学,是在错误的泥泞道路上越陷越深啊。希望我们的农业官员们,放下高傲的架子,认真来读一读这样的文章,认真思考一下未来中国农业到底向哪里走吧? 为呼应本文,特将笔者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文章附在后面,供感兴趣的网友参考。 非洲比中国要文明得多。 本文同时发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新闻管理署和人民日报。 直言了,2012-02-18 | 2012-02-21 14:09:21。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2998786_h.html 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主持的农业官员“解读一号文件”活动中,有这么一段对话(摘录): 网民问:有专家提出,如果国家把大量用于转基因研究的经费用来搞生态农业,不施化肥和农药,不仅能让中国人吃得饱,还吃得好,都吃上有机食品。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农业部司长白金明回答:从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情况看,在适宜地区发展适宜品种有可能,大规模推广不现实。……目前正在研发的抗逆、抗旱、抗虫转基因品种也正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为重要目标。 (摘自: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白金明谈科教兴农—解读2012年“一号文件”,2012年02月07日19:23,人民网强国论坛。)。 那农官的话很明白:为转基因既得利益集团赚钱发横财,全国农业机会都给转基因公司,为此,中国农业系统不搞天然有机农业,即其所谓的天然有机农业“不现实”。 就那官员的扯淡,学者蒋高明等已经从科学技术方面做了有力驳斥。这里,本人从比较方面说说该官员言论是为转基因既得利益集团的商业利益而散布虚假信息和对民众社会搞撒谎欺骗。 首先说明一个事实真相:该官员所谓转基因品种为减少农药用量之说,纯属造谣惑众。且不说过去不少文章用官方证据证明那说法是欺骗,前三两天本人文章引用的美国官方数据清楚说明:转基因作物种植不但没有减少农药用量,反而使其成倍增加。那个秘密是:孟山都和杜邦等化工公司用转基因手段、把特定作物和特定农药做了“捆绑”,用该公司作物种子就必须用该公司农药,因此而使那些化工公司在农药方面赚大钱发横财,即所谓转基因作物能减少农药用量都是为商业利益而搞的神话假话之宣传。 一、历史比较:天然有机农业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基础 有确凿文物证明的天然有机农业历史已过万年,且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人类的世界文明历史发展的基础。而转基因化工农业的历史不过30来年,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极少数国家,且在全球范围已经造成食品安全威胁、超级害虫、超级杂草、水系和空气污染等严重的规模危害。问问:上万年和至今继续的全球天然有机农业是“不现实”吗?造成严重危害的转基因技术泛滥倒是“现实”的了? 天然有机农业曾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周秦汉唐宋元明、都是世界公认的大国强国的朝代,其文明水平为世界文明最发达先进者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战胜国。中国的四川“天府之国”等内地的以天然有机农业为主的粮食供应养活了国统区多数人口;而在延安领导的全国范围里,“小米加步枪”和“南泥湾”的天然有机农业发展,不但养活了延安领导的全国军民、且为它开辟新中国的历史征程而保障了充足的粮食供应。 当时,“化工农业”发达的日本却成了战败国,且战后面临严重的粮食供应危机。直到1960年代,日本当局反省反思后落实了天然有机农业为主的食品供应、“化工农业”为工业材料服务的大体分家的政策,日本战后面临的粮食危机问题才开始得到缓和、才使国家精神振作起来、不久之后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问问:世界大战历史说明天然有机农业使中国成为战胜国,实行天然有机农业“不现实”吗?“化工农业”并没有使日本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而赢得战争,反而使它战后面临粮食供应危机,那“化工农业”倒是“现实”的了? 1950年代后,中国农业开始大量使用化工农药,甚至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口号。然而,后来,“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痛苦经历说明,人类再能干、结果还是“天必胜人”,所谓“化工农业”再厉害也比不上老天爷。当局做了三年的政策调整,大力支持天然有机农业为主的“小农”经营,使中国在不长时间里、摆脱了自然灾害造成的艰难局面、整个国家元气得到恢复,使中国成功地结束了改朝换代阶段和走向以国家建设为主的发展新阶段。问问:实行天然有机农业“不现实”吗? 二、让农业回归自然,发达国家的天然有机农业蓬勃发展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1年06月发布公告:“让农业回归自然”,倡导以“小农”经营和节约增长的方式发展农业,而不是搞单挑一的转基因“化工农业”。同时,联合国总部发表新闻公告说明,实行天然有机生态循环农业可在十年内使粮食供应翻番、从而能满足未来可能的全球90亿人口的食品需要。 美国农业部和欧美行业组织统计说明:截止2010农业年度,全球天然有机农业食品作物市场规模约为590亿美元,其中欧美市场为500亿美元、美国286亿美元,即发达国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截止同年度,全球有160个国家大力支持于天然有机农业发展(搞转基因的只有29个国家,其中不少是处于实验观察状态),其中制定法规致力于天然有机农业发展的有84个国家,有160万个有机食品专业厂商。 就种植面积来说,截止2010农业年度,西方国家的天然有机农业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绝大多数、占绝对优势。譬如,仅北美就有2.7m-ha、欧美合计大约为12.7m-ha、西半球合计约为22.2m-ha,而包括中国的整个亚洲只有2.8m-ha。 附图: 全球天然有机种植面积(2010年度。来源:有机贸易协会,2012-01): 去年六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学者发表论文,批评了那些搞“转基因大跃进”的做法,说:过去多年关于转基因作物技术的激烈讨论、掩盖了非转基因(譬如天然有机)农业科技,而后者往往比前者更有利于保障粮食供应、生态环保和节约持续性发展,且使用成本要低得多。 问问那些中国农业官员:难道联合国粮农组织是傻瓜而主张“让农业回归自然”,而就你们搞“让农业毁于转基因化工”是聪明的政策吗?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大豆产业毁于转基因“化工农业”就是你们那些农业官员搞“转基因大跃进”的“政绩”,有这惨败惨痛教训还不够、还要为极少数人发横财而继续用转基因技术泛滥成灾而毁灭中国的稻米、麦子、五谷、玉米等等整个中国农业吗?难道全球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傻瓜而那么积极地发展“不现实”的天然有机农业,而就你们有转基因商业利益关系而搞转基因“化工农业”的文人官员是聪明的? 三、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扶持本国天然有机农业发展 欧洲家是现代化工农药的发祥地,他们当然知道转基因作物不过是“化工农业”的膨胀,知道转基因作物捆绑特定农药、吃转基因食品实际上就是吃毒素农药,因而,他们采取了严格限制甚至抵制转基因食品作物泛滥的政策,直到去年底和今年初,巴斯夫撤出欧盟转基因市场、孟山都公司停止在法国销售转基因玉米,标志着欧盟国家对转基因关上了大门,进一步强化了欧盟国家“零转基因”食品市场的政策走向。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大力发展天然有机农业及其食品工业。据行业机构统计报告,1980年代开始天然有机农业之际,欧洲大约有10万公顷有机农田;2010年,该数字达到1000万公顷、增加百倍;有机食品供应方面,2010年度达到260亿美元以上。(比较:中国农业部门官员及其海外伙伴组织ISAAA用经常吹嘘说转基因技术商业化以来、转基因作物农田面积增加79倍云云,而那是有大量伪造数据的极大夸张。不管怎样,就是极度夸张的转基因的79倍也总是比不上天然有机的百倍吧。)。 附图: 欧美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天然有机农业及食品供应发展,全球领先: 美国早就意识到转基因技术泛滥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风险,因而,在确立了生物国防、免疫系统和农田生态管理法规规范等等之后,才开始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并严防其侵入现有天然农业及其食品供应系统。与此同时,经过充分准备,从1999年开始,美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推动现代化天然有机农业发展政策,由联邦官方部门直接牵头支持其食品供应,为此,后来还建立了“天然有机”全国项目及食品标签政策。 2011年年初,西方《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了题为“美国可能改变转基因作物的政策”的述评(Rows over GM crops: Seed of change- America may shift its policy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Jan 6th 2011,economist),说:自2005年开始(即美国第一次反思转基因商业化之后),美国农业部改变态度,表示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审核决策前征求公民意见,结果,一次征求活动收到24多万条意见、几乎都是强烈要求严格限制转基因商业化和大力发展天然有机农业及其食品供应。2010年(美国第二次反思转基因商业化之际)以来,美国农业部部长数次公开声明,他们的管理方向已经改变,譬如,不再强调单一的转基因技术、而是强化天然有机农业发展,争取两者“和平共处”,等等。 就此变化,近些年来的主要措施也有所反映,譬如: 2009年,美国农业部为天然有机农业科技普及教育直接拨款做了显著增加,并表示从2010年开始、保持在年度2000万美元以上的水平。除此而外,该部门为公民或机构天然有机科研奖励性资助1900万美元;为支持个人和小农家庭农业经营为主的“LOCAL-FOOD”(属于天然有机农业食品;产销直接见面)发展而年度直接资助4000万美元,与此配合、由美国农业部围绕“LOCAL-FOOD”主题举办“知你的农户、知你的食品”的全国活动。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等联邦机构协作、将在政策法规等方面支持以天然有机农业食品供应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农业”发展(注:与中国的以转基因化工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城镇化”刚好相反)。通过以上项目开展,培养美国的“第五代新农民”。 在转基因食品作物技术方面,官方主要开支用于实验观察、特别是危害风险方面的实验观察,以便为管理和立法等工作提供科学技术依据(转基因种子技术开发等等主要由企业自己资助;官方资助可能惹来利益冲突及政治麻烦,譬如,转基因鱼的审核引起美国公众的强烈反弹,缘故多多、其中之一是官方用交税人的钱资助私人企业开发而导致利益冲突司法纠纷)。 多年来,美国的天然有机农业及食品供应获得长足进展,为世界领先。譬如:美国农业部统计说明,1995年,美国天然有机农田面积大约为93.5万英亩,2008年达到481万;2002年,个人或家庭的小农农户为66,667、而2007年达到85,837,2011和2012农业年度有望更大幅度增加(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个人或股份的小型企业式农场)。 有机贸易协会的统计说明,2000年,美国的天然有机食品供销数额为610万美元;到2010年,增加到267亿美元,为全球第一。与欧洲发达国家合计,2010农业年度,欧美的天然有机食品供销数额占全球总数的八成左右。该机构统计说,2010年度,在美国家庭中有78%购买天然有机食品,72%的父母熟悉“天然有机”食品标签、并以保障自己和孩子的健康与食品安全为主要理由而购买天然有机食品(与此对比,纽约时报等调查统计,80%以上的美国消费者反对或拒绝转基因食品,绝大多数消费者因食品标签不标记而不知道什么食品含有什么转基因成分及含量多少)。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16日,美国农业部新闻公告说,就在他们与中国签定了中国将于今年购买市值43亿美元的美国转基因大豆的贸易协约同时,他们与欧盟签定了天然有机食品作物贸易协约(两者市值大约为590亿万美元或更高)。 附图: 从两国农业部科研资助倾向看中美两国农业发展分道扬镳: 对比事实看:中国农业官员说搞天然有机农业是“不现实”的“回到原始社会”。可是,欧美发达国家却就是在不断强化实施那个“不现实”的“原始社会”的农业,而且,到目前,他们已是全球第一和占领了那个“不现实”的“制高点”而遥遥领先。中国呢,则是深深地陷在自以为是“现代”社会的转基因“化工农业”的泥坑之中,难以自拔了。 四、在转基因化工农业和天然有机农业的决策方面,非洲比中国文明得多 由于种种缘故,特别是教育宣传缘故,许多国人觉得非洲是贫穷落后、比不上中国的文明水平。事实上,由于非洲曾是西方殖民地,深受压迫蹂躏,与此同时,这个条件也使非洲许多学者能了解和洞悉西方的科技和学术思想及其来龙去脉,因而,非洲独立后,他们能为非洲发展提供实事求是和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依据,因而比中国同类决策有更高的水平、来得更文明。就转基因化工农业和天然有机农业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而做的战略决策选择,就是个明显实例。 早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开始之际之后,非洲许多学者就看到了转基因作物其实就是用转基因技术把特定作物与特定毒素农药实行“捆绑”、吃转基因食品就是吃毒素农药的真相,看到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食用将给非洲大陆带来的严重危害风险,明确提出了反对和抵制的政策主张。譬如,2003年,非洲又发生粮食危机后,美国方面试图用转基因食品做“援助”,遭到了等非洲国家的公开抵制;由于那些非洲国家贫穷虚弱而难以直接与美国发生冲突,他们就通过联合国总部等机构表明了自己拒绝转基因食品作物的立场态度。 与此同时,非洲国家大力发展以保护原始生态为主要内容的天然有机农业。据有机贸易协会等行业组织统计,截止2010年,非洲的天然有机农田达到约110万公顷、天然有机国土面积达到1750万公顷;而包括中国在内亚洲的天然有机国土面积约为760万公顷、是非洲的一半左右。 据非洲学者去年六月在《农业生物论坛》学刊发表的调查论文说,截止2010/2011农业年度,在非洲,法规允许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国家只有三个,其中南非是大挑;而明确立法禁止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或禁止转基因食品及作物进口(包括所谓“援助”)的国家有11个,7个国家立场模糊,其余的国家则是置身度外。 该调查论文说,与此同时,非洲有26个国家大力支持扶持天然有机农业食品生产,使整个非洲大陆一半左右的国土农田面积为天然有机国土农田;就是大搞转基因作物的南非,也在大力推行天然有机农业。 2007年、特别是2008年以后,美国加大了对外推销转基因食品作物的贸易措施,其中包括对非洲国家实行贸易压力等措施。面对来自强国大国的巨大压力,2011年年底,津巴布韦当局做了回应、表示继续坚持禁止转基因作物种植商业花和禁止转基因食品作物进口的政策。 譬如,津巴布韦农业部长说:科研实验证实转基因食品作物含有或带来更多毒素化工农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严重威胁危害;我们津巴布威是全球最大的天然白玉米种子生产国,我们不能让貌似低价实为高代价的转基因技术来污染甚至毁灭我们的天然农业和有机食品供应;在科学技术上和在经济贸易上,实行转基因技术商业化对我们津巴布威都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详见:Zimbabwe Government Defends Decision To Ban GMOs,BERNAMA,January 06, 2012)。 当初,如果中国农业部官员也采取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的做法,那么,它的具有5000年历史的天然大豆产业就不会惨败毁灭。可是,那些中国官员不接受教训而继续搞“转基因大跃进”,还要为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极少数人赚钱而毁灭中国的天然水稻、麦子和玉米等农作物,还在继续搞农业慢性自杀。 诚如联合国粮农组织“让农业回归自然”和“节约增长”等文献所说,农业是包括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总体系统,因而,其发展就不能只强调某个技术(譬如转基因技术)商业化的微观经济效益。非洲国家深刻地理解和实行这一点,防止短期赚钱而牺牲国家生存命脉;而中国则是搞单挑转基因大跃进,为短期赚钱而牺牲国家生存命脉(已有转基因技术泛滥摧毁天然大豆产业的例子,甚至已经发生转基因食品失控导致半亿人口不育的严重危害)。对照看,非洲不是比中国的文明水平要高得多吗?中国农业部门及其官员自以为“占领制高点”,而实际上,其言行暴露了他们是贪婪导致愚蠢、愚蠢又导致他们更贪婪,整个是腐败无能,使本来列入全球农业强国之一的中国农业越来越趋向落后。 当然,中国农业部门官员也有他们的“聪明”之处:一方面,他们用“一号文件”对民众社会鼓吹转基因大跃进、说天然有机生态循环农业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他们制定了机关食堂制度,保障他们和他们的子女能避免转基因食品和吃到“不现实”的天然有机食品。 附图: 非洲的转基因化工农业和天然有机农业的对比: 五、小结 自有生命以来,包括如今叫中国的整个地球就是个天然有机的生态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现在是全人类生存的依靠基础,也是未来百万亿万年的生存基础,当然,更是人类文明赖以幸存发展的起码条件。人类科技本事再大也大不过地球天然有机生态循环系统。可是,中国农业部门及其官员却借助“一号文件”说天然有机生态循环系统是“不现实”的。嘿嘿,他们是外星人吗? 任何“人定胜天”的所谓“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都是给社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要生存就还是不得不尊重自然和服从天然。天然有机生态循环农业,就是尊重自然和服从天然的农业,是面对整个自然系统而不断探索认识生命的和多科综合的高科技,那种高科技是单挑一的转基因技术所根本不能相比的。这道理,转基因技术开拓人及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伯格博士早就说明了:不要以为知道了一些基因知识和转基因手段,就是掌握整个生命知识了,就可以随意改变生命或改变自然了。--- 在天然自然面前的任何狂妄,都不是科学,而是野蛮的他杀和愚蠢的自杀。 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不同缘故造成民族或国家的文明消失或成为历史的案例。克里特的灿烂文明消失于自然灾害。古罗马帝国的辉煌文明在历史沉淀之中进入历史博物馆。拜占庭帝国的典雅文明玛在蒙古铁蹄之下分崩离析。玛雅文明莫名其妙地突然停止而成为古迹。 中国呢,与之共享五千年历史的大豆文化顷刻之间在转基因技术泛滥之下而被迫退出历史舞台,它的历史美名已在国际市场消失,足以说明中国当前的农业政策正在埋葬它的光辉灿烂和悠久的中国农业文明史。不言而喻,中国天然食品种子将是最值得收藏的珍贵文物。美国杜邦公司已经行动起来了、并在中国成立了种子银行。中国的收藏爱好者们,赶紧行动起来、做好能代表中国农业文明史的天然食品种子收集吧:若是等转基因技术泛滥象铲除中国大豆文明一样继续把中国的水稻、麦子、谷物、蔬菜瓜果都赶出食品历史舞台的时候,那就一切都晚了,中国农业文明成为历史甚至消失、连点种子文物都留不下来了。 相关来源及参考(图表已列者之外): 经济学家刊物:美国可能转变它的转基因作物政策。 Seed of change- America may shift its policy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Jan 6th 2011 | ECONOMIST。 连接:http://www.economist.com/node/17855118。 联合国粮农组织学者文章: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物技术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可能贡献。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ir possible contribution to food security。 John Ruane, Andrea Sonnino。 Research and Extension Branch,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 (FAO), Via delle Terme di Caracalla, 00153 Rome, Italy。 Available online 23 June 2011。 连接:http://www.fao.org/docrep/015/an111e/an111e00.pdf 。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告:《让农业回归自然》(中文版)。 让农业回归自然 - 粮农组织倡导以“节约与增长”为原则的耕作模式 。 联合国粮农组织,2011年06月13日 。 连接:http://www.fao.org/news/story/zh/item/80096/icode/ 。 联合国总部新闻公告:生态循环农业可使粮食生产翻番。 UN expert makes case for ecological farming practices to boost food production。 8 March 2011 – 。 连接:http://www.un.org/apps/news/story.asp?NewsID=37704Cr=farming 。 路透社报道:美国农业部为“LOCAL-FOOD”发展提供4000美元资助。 USDA awards $40 million grants to boost local farm/food projects。 Fri, Feb 03 11:20 AM EST, reuters。 连接:http://mobile.reuters.com/article/idUSTRE81217T20120203?irpc=932 。 有机贸易协会:美国有机产业观察。 U.S. Organic Industry Overview。 连接:http://www.ota.com/pics/documents/2011OrganicIndustrySurvey.pdf。 有机贸易协会关于美国消费者对天然有机食品的态度调查。 78% of U.S. families say they purchase organic foods。 Consumers vote with their dollars despite economic difficulty 。 Brattleboro, VT (Nov. 2, 2011)—。 连接:http://www.organicnewsroom.com/2011/11/seventyeight_percent_of_us_fam.html。 美国农业部关于与欧盟签定天然有机农业食品战略合作的协议的公告。 U.S. Organic Industry Praises U.S.-EU Partnership in Organic Trade 。 Feb. 15, 2012, News Release No. 0053.12。 连接:http://www.usda.gov/wps/portal/usda/usdahome?contentid=2012/02/0053.xmlcontentidonly=true 。 津巴布韦官方坚持拒绝转基因食品作物的立场。 Zimbabwe Government Defends Decision To Ban GMOs。 January 06, 2012 15:55 PM。 连接:http://www.bernama.com/bernama/v6/newsworld.php?id=638302 。 人民日报环球走笔:非洲的“混林农业” 蒋高明 2012年01月17日00: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最近,笔者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非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亲身体验了非洲的乡村自然生态和农业生产模式。   会议地点位于布基纳法索的西部城市博博迪乌拉索,距离首都瓦加杜古300公里。道路两侧是森林,村落掩映其中,百年以上的大树随处可见,鸟鸣声清脆响亮。农民饲养的牛、羊、鸡等在树林中忙着寻觅食物。据介绍,当地人将森林开垦成农田时,会保留很多大树,在林下种植农作物,形成连片的“林窗”,这种农业生产模式被称为“混林农业”。   这种生产模式延续几千年,成为生态保护的一道风景线。“林窗”保留了森林与农田的双重特点,森林给鸟类提供了庇护所,同时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利用;森林的新鲜叶片成为牲畜的饲料,而枯枝落叶则作为天然肥料滋养农田;农田又反过来给森林提供部分养分。对于混林农田中水分消耗大的作物,当地人采用传统的人工汲水方法使用地下水,慢慢释放水流,保证作物根系彻底吸收,减少了水分的蒸发。   既不覆盖农膜,又很少使用化肥、杀虫剂,如何保证产量?非洲人将人畜粪便、湿地淤泥、枯枝落叶制造成有机肥还田,人工去除杂草,发展成一种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施用有机肥既能带来很好的环境效益,又能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混林农业将农田、森林、农舍、人、牲畜、家禽、野生动物,当成半自然生态系统来经营,既解决了吃饭问题,又保障了生态平衡,使野生动物至今拥有自己的家园。   从全球范围来看,混林农业是人类所经历过的三种农业生产模式之一。混林农业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印度西部地区。其次是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农业。工业化农业较多地依赖肥料、杀虫剂以及重型机械,需要政府大量补贴。这种模式从事农业人口少,劳动生产率高;但不可持续,长期应用会造成耕地退化、环境污染、食品质量下降,进入城市中的人群失业率高。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农业模式,介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的过渡中。这一模式使用肥料、杀虫剂等,政府有一定补贴,农民在城乡之间多次迁移。这一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有集约化趋势。   和其他两种模式相比,混林农业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人与自然、人与野生生物、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这种模式深刻影响了非洲乡村的文化生态。有一种观点认为,养活非洲的人口离不开高科技。一些西方人嘲讽非洲的混林农业原始、落后,靠天吃饭,抗灾害能力较弱。殊不知,任何一种农业模式都根植于其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文化基础,有它存在和延续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背景。   当然,混林农业生产力低下也是事实。面对严峻的粮荒和饥饿问题,非洲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粮食产量,进一步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当前,一方面是地球上自然资源被掠夺、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一方面是世界范围内技术进步对传统农业的提升与冲击。在工业化农业与可持续有机农业之间,人类必须选择好一个平衡点。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02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ISAAA主席又到中国搞骗人
蒋高明 2012-2-16 14:26
此文同时发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新闻管理署和人民日报。 直言了,2012-02-15 | 2012-02-16 13:54:09 。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2865253_d.html 。 多年来,美国孟山都等转基因公司资助的“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简称ISAAA)主席詹姆斯(Clive James)每年都要到中国、跟中国东道即农业部门官员一道、搞转基因推销活动,其中不少活动是对中国社会搞撒谎欺骗,而一些中国的既得利益关系媒体则是紧跟鼓动张扬那些虚假信息、用虚假新闻蒙骗中国社会。今年也不例外。仅举一个例子。 为制造一个全球“转基因大跃进”的图景,ISAAA统计数据有大量伪造作弊。就拿今年来说,下面是ISAAA给的统计数据中的欧盟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右边是美国农业部官方统计数据,两下图表对比: 美国农业部官方统计数字说明,2011年,欧盟的转基因土豆种植面积只有20公顷,因只有一个国家种植、所以,欧盟之总计也是20公顷。可是,在ISAAA那里,该国种植面积数字却成了50,000公顷,没有商业化种植的国家也来个50,000公顷,由此合计为10万公顷,比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的合计20公顷多出数千倍。 转基因玉米数字,同样:美国农业部官方统计说明,欧盟国家合计数字大约97,000公顷;可是,ISAAA却给每个国家的数字做成倍翻番的夸张,合计就成了解350,000公顷,为美国官方统计数字的数倍之多。 此外,ISAAA组织还给了美国的2011年转基因种植面积数字。然而,美国农业部明文说明,2011年的数字,要在2012年06月才完成。如此,ISAAA的2011年之美国统计数字从何而来? 英国等欧美国家报刊媒体早就看到ISAAA数字涉嫌作弊伪造,譬如,不但搞夸张数字和伪造本没有的数字、而且还把“TRAIT-ACRES”(多为实验观察性而非商业化种植的面积也算作商业化种植面积)。就此严重数据造假,那些报刊媒体质问该组织数据从何而来。今年也不例外,也是质问该组织的统计数字从何而来。ISAAA主席拒绝回答。 多年来,中国农业部经常拿ISAAA的伪造数据搞全球“转基因大跃进”的宣传,今年又搞起来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农业官员黄大眆是ISAAA组织的中国成员,杜邦公司顾问兼农业部副部长李家洋会见该组织和猛抬该组织,而该组织是美国孟山都等转基因公司资助的。 建议:民以食为天。已有法规政策规定要严惩食品方面的虚假信息编制散布行为。希望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办事,对那种为商业利益而对中国社会搞欺骗的宣传活动及新闻发布做做治理和严惩,不管那欺骗宣传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组织机构搞的。 附件:ISAAA组织搞虚假宣传的消息来源之一: 中国仍是转基因作物主要种植国。 人民网,2012年02月15日09:55;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http://world.people.com.cn/GB/157278/17118014.html。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率继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增。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刚刚发布了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ISAAA创始人兼主席Clive James博士日前在北京透露:2011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又新增1200万公顷,较之2010年,年增长率为8%。(后略)。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7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读书之“破”与“立” 来源:人民日报
sdwyx 2012-2-15 19:00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后人对这两句诗的前一句作过不同的解释。其中,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举有三说:一曰 “ 胸罗万卷,放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 ” ;二曰 “ 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 ” ;三曰 “ 识破万卷之理 ” 。这三说集中地反映了对 “ 破 ” 字的不同理解,概括起来就是突破、磨破、识破。 对今人来说,突破万卷实为不易,但可以为自己定下数额,以胸中有数。汉代思想家王充说: “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大家,无一不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者。王充本人一生读书万余卷, “ 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 ,著书《论衡》。上世纪 80 年代初,曾提倡年轻干部读书两亿字。这个字数大大超过了古人所谓 “ 万卷 ” 的字数,能不能完成这个 “ 定额 ” 呢?当时胡绳同志算了一笔账:平均一小时读两万字,每天只要抽出两小时读书,在 15 年至 20 的时间就能完成这个任务。如果我们不能读到两亿 , 那么一亿呢 , 五千万呢 , 或二千万乃至再少一些呢?总之贵在坚持。 磨破不在于 “ 书破 ” ,而在于树立一种熟读深思的意识,即要立有 “ 韦编三绝之意 ” 。据说孔子到了晚年读《周易》时,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磨断过几次,可见阅读遍数之多。大凡读书人在博览的同时,都会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选出一部分书籍反复阅读,深入理解,此为学有成效者的必经之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云: “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可谓对熟读的经验之谈。有书不读而束之高阁,书无异于一堆废纸;读书囫囵吞枣一览而过, “ 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 ,读得再多又有何益? 识破即精读,精读的关键是要确立研习方向,能透彻理解书中之义。精读中一要抓住重点,宁精勿杂;二要深入钻研,务求精通。 “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 ” ,读书要善于选择取其精华不可滥读。选好了重点,确立了主攻方向,还需刻苦钻研。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 “ 学必无所蔽而后可 ” ,意思是学习一定要到没有迷惑不解的地步才可以。精读就是为了达此地步。精读应占多少比例呢?胡绳曾说过: “ 在二亿字的书中,四分之一的书要精读。 ” 在这个范畴内,经典著作和专业书籍应占有较大的比重。 这就是读书的破与立的关系。不管是 “ 破 ” 还是 “ 立 ” ,重在把书读活。正所谓 “ 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 ” 原文链接: http://life.banyuetan.org/yddpx/120215/63612.shtml
1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