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螺丝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现代高等教育的困惑
jiangming800403 2016-1-18 11:45
GPS 2016/1/18 11:10:06 现在的高等教育体系仍然是把学生当成了工业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不是基于个人的发展,这也是高校之困的根源 GPS 2016/1/18 11:10:31 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特别是对于女孩子, GPS 2016/1/18 11:10:43 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27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别做科学学问上的小螺丝钉
热度 12 yaoqizhou 2013-1-24 20:19
汽车公司福特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生产线的。每个工人只需要简单地重复做一件事情就可以,这样简单重复的工作既不需要培训又极大地增加了工作效率,当然最大利益获得者是福特,每个工人只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替代的螺丝钉。 现在国内有的大实验室也用产业化,公司化的设置,每个学生只负责做一小部分同样的重复性劳动。无疑这样可以达到论文生产的极大化,但学生却培养成了螺丝钉,铺路石。我一个做生物实验的同事说他经手的国内某些名校名所大师的学生虽然是 Nature 第一作者也只会一点点东西,一切要从头教起。最近又看到一个国内名人的发言:他手下的高中生也能出 Nature ,成科学家。什么时候出了 Nature 就是科学家了? 同学们,你们要警惕,千万不要甘做科学学问上的螺丝钉!如果你在一个机器上只是一个有用的小螺丝钉,到了另一个机器上也许就成了无用的下脚料了。路上的螺丝钉几个人会拣?真拣起来的也只是为了废旧回收,去重新回炉而已。一定要学多习杂,掌握全局。争做将军,才能当好士兵。
个人分类: 政策评论|9672 次阅读|18 个评论
要做科学研究领域的螺丝钉
sulihong 2012-9-27 23:00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曾是我在小学的时候老师挂在嘴边的话.
个人分类: 评论|2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不要做螺丝钉?
热度 9 heitiedan2012 2012-8-22 23:38
五六十年代,当时的学生们,既包括大学生,也包括中学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不管你是升学,还是工作,你的志愿不能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而应该人国家的需要出发。到了6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说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螺丝钉是标准件,很多地方都用得着。永不生锈的意思就是永远能够发挥作用,永远有效。再早之前,在向科学进军的口号下,人们还可以说自己将来想当科学家、作家、教师、工程师等理想,但是后来人们不再说与“家”和“师”有关系的志愿和理想了。因为成名成家与个人名利联系在一起,而个人名利在那个时候是被看成资产阶级思想,是白专道路。而螺丝钉的说法就开始兴起了。还有一句更通俗的话,是从部队战士那里传出来的,叫“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个意思更直白了,就是个人的一切都根据革命的需要。 今天的人们看到这句话,可能不太理解。如果没有个人的理想与志愿,那么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那个时候,是不讲个人价值的,个人的价值是与国家的建设,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今天来看当时这样的口号,不能只从抽象的角度来分析,一定不能离开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了解这样的口号。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1952年院系调整,也是为了将来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需要,结合苏联高等教育的经验,我们通过合并、调整,成立了一大批新的高等学校。在解放前,穷人家的孩子很少有能够上大学的。新中国成立后,这个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科高校,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和贫困的家庭。他们能够读大学主要是靠国家提供的人民助学金。特别是甲等助学金,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吃饭问题,连讲义和日用品都能得到基本的解决。所以,这些学生对于党和国家特别感激。他们认为,他们能够上大学,能够成为国家有用的建设人才,自己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所以自己将来的工作理想和志愿,都应该服从党和人民的需要。这种朴素的感情在那个时代是很普遍的,也是很自然的。 有的学生毕业后,到了最艰苦的地方。我的一个舅舅,是学军工的。本来从小在南方长大。毕业时一下子就分到了齐齐哈尔。那里不仅气候寒冷,而且饮食上与南方相差很大。天天都吃高粱米,而他一直习惯吃稻米。结果由于饮食上的不适应,肠胃就出了毛病。这个消化道的疾病已经伴随了他的大半生。当时多数的青年人,基本不考虑工作环境的艰苦和生活上可能的不适应,认为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前往这样的岗位。 也许有人会说,那时的人怎么那么傻呀。我以为,不应该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那一代人。能上大学的青年,特别是那个时候,能上大学的人比现在少得多,个个都是精英,怎么会傻呢?当时国家的条件就是这样,如果每个青年都去挑肥拣瘦,那么就会有很多工作没有人去干。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这不能说是傻,而是一种责任感,一种在责任感督促下的奉献精神。 也许有人会说,那时的领导太不关心人了,太不知道以人为本了。也许有的领导的确是这样,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国家当时百废待兴,什么都是一片空白,很多工作单位都是初创,根本没有更好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让国家拿出一大笔资金先来搞好生活条件,再搞建设。国家资金紧张,这样的想法也不太现实。 有一位老同志,本来学习成绩也不错,自己在专业上也很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但是由于她各方面都很能干,当年又是学生干部,又早早地入了党,所以毕业后就留校了。本来是要她做教师,但是当时由于搞型号的需要,她就去型号组做协调工作。虽然说是在搞型号,但是她所干的协调工作并没有什么技术性。型号任务结束后,她被分到教研室,本来她是学发动机的,但是说制动控制的教研室缺人,问她愿意不愿意去。她服从了需要就去了。结果后来制动控制的教研室说人够了,又把她调去当教学秘书。这样翻来覆去,业务基本再也没碰。虽然分配给她的工作,她做得都很出色,但是她的内心里总有一种遗憾。她回顾说,当年服从需要,都是说党的工作需要你做这样。不能说当时没有这样的需要。但是往往是,这个领导在位时,需要你做这个,后来来的领导有了新的想法,就需要你去做那个。她认为,做领导的在对个人的安排上缺乏统筹的和一贯的计划,导致对人的使用上的混乱,这对人的培养和使用都是不利的。我以为,这个老同志的话是有道理的。 今天的人们,已经不会像当年的青年人一样,什么事都会无条件的服从了。虽然那些老同志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依然很可贵,但是,今天的人们毕竟是比那时的人们有了进步。这个进步是很难得的。过去是领导一个人有了想法,就可以随意要求基层的同志做这做那。今天的人们肯定会有与领导的互动,领导不能也不应该只从自己的想法出发来考虑问题。这种互动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才有可能提高领导的水平和素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优秀品质,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遗憾。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人生吧。
5836 次阅读|13 个评论
聆听《学习雷锋好榜样》(儿歌版):愿做革命的螺丝钉
liuli66 2012-3-4 09:37
别有风味。 好像还有英文版。
个人分类: 杂感|848 次阅读|1 个评论
“驴屎蛋儿”绊倒焚烧厂项目被认为是雷锋“螺丝钉”精神的新典型
liuli66 2012-2-29 08:03
新京报2012-02-29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2/02/29/185425.html “螺丝钉”精神   【原义】 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把自己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日记】 一九六二年四月十七日   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延伸义:踏实创新】 “螺丝钉”带有集体主义色彩,但也有治愈现代社会病的功效。甘于平凡,又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对辩证关系常被许多人忽视。想要一夜致富,渴望成就传奇,而又忽视潜心实干,最后只能赢回一片浮躁人心和破碎泡沫。既能脚踏实地,同时仰望星空,这或许是新时代的“螺丝钉”。   【举例说明】   “驴屎蛋儿”绊倒焚烧厂   人物:市民黄小山,网名“驴屎蛋儿”   时间:2009年7月   事件:阿苏卫地区建垃圾焚烧厂,住在附近别墅区的居民黄小山联合800多户业主集体反对,使焚烧厂未能如期开工,后受北京市政管委邀请,前往日本、中国澳门地区考察。   此后,他一直专注于研究垃圾的合理化处理。2011年,黄小山在别墅区的后门外建了“绿房子”,帮居民实现垃圾分类。   口述:雷锋在我的心中不是高大全的,就是个小人物,在他的工作上踏踏实实地奉献。我们现在重提雷锋精神,应该有新的内涵。作为一个小人物,做一个螺丝钉,如何发挥一个螺丝钉精神,一个个体,发挥什么作用?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多元的时代,网上说什么的都有,关心我们的政治、司法体制、民主进程,这是好事。   但我们的社会有个不好的现象,是什么?很多人在耍嘴皮子,都在发牢骚,都在谩骂,但是,靠耍嘴皮子社会和国家是不能进步的。   其实,我做环保也是被动的。我本来做着律师,过着悠闲的日子,拿出积蓄买了别墅,后来相关部门要在别墅周围建垃圾焚烧厂。有人反对,也有人放弃,但我一根筋地做这个事儿。从被动开始,到主动研究环保,我做的是再简单不过的事。   在每个岗位上,我们都要发挥个体的作用,履行你公民的责任,去建立一个善良的、道德的、有法制的社会,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做公民。你要明白什么叫公民,公民有什么样的权利,同时不要忽略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当你抱怨时,你要问问自己做了什么?你反对焚烧垃圾,那你有意使垃圾减量了吗?你做垃圾分类了吗?   我们努力去做一个公民,普普通通的公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做好对社会有利的事儿,只要踏踏实实地干,整个社会就会更好。
个人分类: 杂感|6 次阅读|0 个评论
雷锋叔叔,我们永远怀念您
热度 7 xupeiyang 2012-2-23 09:28
  我们这代人,从小学习雷锋叔叔,印象深刻,影响很大。如今,重提学习雷锋精神,继续写雷锋日记,意味深长。回顾我们的成长道路,与雷锋叔叔相伴,真是感慨万分。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雷锋叔叔永远年轻。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选自雷锋日记   《茵茵》 作者 雷锋   (1958年)   严寒的冬天,地上落了深雪,河里结了厚冰,刺骨的冷风阵阵吹来,似乎不许人再工作似的。   但那勤劳勇敢的18000多名钢铁战士,不怕千辛万苦地和冰雪战斗。人山人海,挑土筑堤。那挑战的喊声,加油的口号声,打夯的号子声,还有小学生们来慰问时的鼓声,混合一起,响彻云霄。人们为了根治沩水,修筑长堤,忘记了寒冷和疲劳,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生命。   茵茵就是这样的。提起这位年轻的女同志,人们都要感动得流下热泪。她是一个共产党员。她那结实的身体,勤劳的双手,还有那晒黑的脸儿,清秀的头发,活泼的眼睛,真使人敬慕。她穿着一件黄棉衣,脚上是草鞋。据说,黄棉衣是她哥哥从部队复员后送给她的,草鞋是她自己打的,打得很漂亮。……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010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记彭士禄院士:我只是祖国的一颗螺丝钉 感动ing
热度 1 nanofeifei 2011-12-22 07:44
From: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257311.shtm 记彭士禄院士:我只是祖国的一颗螺丝钉 彭士禄院士(资料图片) 86岁的他,在护工的帮助下,从轮椅里挪到采访室的椅子上,略喘粗气,却不忘把一杯浓茶放到桌上。 很难想象,眼前这位随岁月变得孱弱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核电事业“垦荒牛”——彭士禄院士。 螺丝钉 人们称彭老“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的里科弗”,但他不喜欢这顶高帽。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作为共产党员,国家交给我的任务只有尽全力做好,没什么‘之父’之说。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彭老一字一顿讲得认真。 他时常提醒同志们,我们就是祖国的螺丝钉。“屁股要圆,脑袋要尖。屁股圆了,才能坐得住;脑袋尖了,才能潜心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彭老办公室的灯每晚最后一个熄灭。 “我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一是建核电站。”彭老说。 1965年,核潜艇项目正式启动。“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走。”彭老告别妻儿,走进深山,主持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 1970年,由他领军建造的1∶1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启动试验,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反应堆功率达99%。1971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如蛟龙入海。 在靠野菜充饥的年代里,仅用了6年,中国人就依靠自己的力量造出了第一艘核潜艇! 随后,彭士禄从军工转入民用领域,当起了开垦核电的“老黄牛”。 他带领40多人与上海728院的同志会合,开展秦山压水堆30万千瓦方案设计,确定主参数、系统配置等工作。他力主搞压水堆,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总指挥的彭士禄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良好基础。 彭士禄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时,提出了股份制,建立了董事会制度,还首次把招投标制引入核电工程建设。 “也许是因为属‘牛’吧,我敬仰‘孺子牛’的犟劲。不做则已,一做到底。”彭老说。 “彭拍板” “别人送我外号‘彭大胆’和‘彭拍板’。”彭老喝一口茶,笑盈盈地说。 科学的道路,从不平坦。彭老的思维往往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更多时候,他处在反对意见的合围之中。 “当时各种争论实在太多了。我就说不要吵,做实验,用数据讲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彭老说,凡事有七分把握就“拍了”,余下三分通过实践解决,这比无休止的争论高效得多。 然而,大胆拍板是需要底气的。彭老无畏,因为他手里有“三张牌”。 第一张牌:数据为王。“但凡工程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心中有‘数’。”彭老说,“当时搞核潜艇时没有计算机,只有计算尺和手摇计算器。科技人员夜以继日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了自己的反应堆物理计算公式。” 中核集团科技委常委张禄庆对彭老很是佩服:搞核电,他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亲自计算主要经济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亲自挂帅。 第二张是“简单牌”。凡事越简单越好,做事要做“减法”。彭老善于把复杂的工程问题和经济问题做最简单的求解。 第三张,被彭老戏称为“懒汉牌”。他不断发动大家,依靠团队的力量完成使命。 “他善于培养年轻人。他总说年轻人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要放手让年轻人去干。”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原总工程师黄士鉴说,跟着彭老干很痛快。 百家姓 “他身上许多品质都跟身世经历有关。”彭夫人说。 1928年9月,广东海丰一片血雨腥风的气氛。彭士禄的母亲被枪杀。不到一年,彭士禄的父亲、“农运大王”彭湃在上海英勇就义。 “小时候只知道父亲是个大人物,全家都要隐姓埋名。”后来为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彭士禄被辗转先后送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 “我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姓百家姓长大的。见到年纪大的就喊爸爸妈妈,年纪小的就喊哥哥姐姐。”彭老低缓地讲起自己当“小萝卜”的故事—— 那时,我住在红军哥哥陈永俊家,称呼他的母亲“姑妈”。由于叛徒出卖,我和“姑妈”被捕。8岁的我成了小囚犯。在那里,我还见到了抚养过我的“山顶阿妈”。两位妈妈忍受着残酷的审讯,宁把牢底坐穿,也不供认我是彭湃的儿子。出狱后,我横下一条心,参加抗日游击队,救国、救家、救百姓。 1940年底,这位“红孩儿”被送抵延安,开荒、种地、争分夺秒地学习。 “坎坷童年磨炼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几十位‘母亲’的爱抚,给了我热爱百姓的本能。父母为革命抛头颅,给了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虽然我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彭老深情地说。 “夫人”多 “我也有遗憾之事,就是‘夫人’太多,共有3个:第一‘夫人’是核动力;第二‘夫人’是烟酒茶;第三‘夫人’才是小玛莎(夫人马淑英)。”彭式幽默引得众人捧腹大笑。 他还不罢休,接着“爆料”:“那时我在苏联留学。一天,中国驻苏联大使馆让我去接个女学生。我去了一看,是个小姑娘,就喜欢上人家了,马上主动进攻。玛莎比我小9岁,我是老大伯,她是小妹妹。后来小妹就开始照顾老大伯了。” “小玛莎不甘心当第三,‘造反’了。为了和睦,只好晋升第二。”话语间,眼角嘴角都流露出幸福。 彭夫人深知,尽管半个多世纪风雨相伴,伉俪情深,事业却总是丈夫的第一生命。在妻子眼中,丈夫是一座山,将全部心血和赤诚献给了核动力事业。 “上世纪70年代初,核潜艇搞成了,要出海实验。身为总设计师的他身先士卒,随艇出海。临行前,他对我说,放心,这一次定能成功,我有信心。万一我喂了王八,你也别哭。”彭夫人说。 “他心里始终燃烧着一团火,心爱的核事业使这团火熊熊不熄……”进入耄耋之年,彭老依旧十分关心国家的核事业,在高级顾问的角色上继续发挥余热。
2243 次阅读|1 个评论
围脖:针对平民的励志想的起来的只有雷锋了,可惜......
liwei999 2011-10-11 09:39
引用: 围脖:对于大众,几乎所有的励志都是误导 唯一的例外也许是雷锋的榜样。雷锋是为平民的,雷锋本人也是平民,他的甘当一颗螺丝钉和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中做好人好事来升华自己的精神,起到了西方宗教的作用。可惜,雷锋是毛时代的产物,没有能 surivive 改革开放的社会震荡。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2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作为一个父亲,最见不得的就是可爱的孩子出问题
热度 3 tutor 2011-3-2 17:08
中午,听说济南市七里山幼儿园有个孩子出事了,上网一查,果有其事。又一个孩子因为大人的缺少责任心失去了生命。尽管是别人的孩子,但作为一个父亲,心里能体会到失去女儿家庭是多少痛苦,我也难受了一中午。 中国人是很疼孩子的,自从计划生育之后更甚。可是为什么,在中国,总是孩子出事? 地震中学校倒最多,学生伤亡惨重;每年都有大量儿童被拐卖;由于 幼儿园 和学校疏忽造成伤害的事屡见不鲜。为什么我们的花朵不安全? 我想,中国人只是 疼自己的孩子 ,缺少像发达国家那样将少年儿童视为国家小公民的观点。所以,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将提供给 孩子各种条件,却始终无法建立一个安全放心的外部环境,这不一个人一个家庭能做到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几千年前,道理就讲得很明白了。 情绪不稳,思维混乱,大家就将就着看吧。 下面就把罹难孩子的父亲发在网上的内容挂上。 又一个在幼儿园玩滑梯惨死的孩子      2011年2月25日中午,我活泼可爱的孩子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叫朵朵,是我们全家人的唯一希望,一个只有四岁九个月大的孩子。     事情发生在济南市市中区七里山南村社区里唯一的一个公立幼儿园——七里山幼儿园。七里山幼儿园的园长给我解释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幼儿园中午 11:30吃午饭,吃午饭时老师发现少了一名孩子,于是开始寻找,经过寻找发现我的爱女朵朵的帽子因为挂在滑梯一个突出的螺丝钉上,帽子和衣领勒住了她稚嫩的脖子致使朵朵窒息。随经抢救,但仍然无法挽回我爱女朵朵的生命。   我抑制着痛失爱女的心情观看事发过程的监控录像,经过观看事发监控录像发现,事情却不像园长解释的那么简单。     从监控上看,11:00左右孩子们开始在院子里玩耍, 11点09分22秒、11点13分11秒、11点18分39秒 分别在监控录像上出现朵朵的身影; 11点14分01秒 画面中3位正在聊天的老师还帮我的孩子整理过她衣服上的帽子;11点18分22秒3位老师开始叫孩子们吃饭,孩子们在画面中逐渐减少;十几秒钟后老师也在画面中消失; 11点18分39秒 看见朵朵从事发的滑梯中滑下,这也是朵朵最后一次活蹦乱跳的出现在画面中; 11点19分53秒 ,最后一个孩子从画面中消失;直到 12点06分07秒 我的朵朵才被画面中的老师发现并抱走离开监控画面。从监控录像中的时间来看, 最后一个离开画面的孩子是11点19分53秒到老师抱走朵朵12点06分07秒,这其中足足间隔46分14秒。46分钟啊!! ! 我不禁要问,这期间老师干吗去了?老师到底是什么时间发现少一个孩子的?老师在当班期间的职责是对孩子随时点名,你做到了吗?老师的职责何在?在发现少一 个孩子的时间,老师为什么没有做出第一反应——去寻找孩子?如果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我可爱的朵朵就不会离开这个人世!在你聊天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我可爱 的朵朵正在生死线上挣扎!正在渴望能有人去解救她!      还有一件事我不得不说,在出这个事之前是有先兆的。就在去年5月份朵朵即将过4周岁生日之前,我的朵朵在这个幼儿园就出现过意外,嘴被摔破,缝了6针 之多啊!我当时就很气愤,幼儿园领导和班主任老师也一再向我道谦,表示她们对此意外负有责任。同时,她们还向我保证将加强对幼儿园孩子监护以及对全体老师 的批评教育工作,还一再保证今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可是结果呢?!还是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我的朵朵还是永远离开了!    最有讽刺意义的是在事发当晚电视台还播放采访教育部门的负责人访谈,他大谈特谈幼儿教育问题。其中提到济南市规划将在3年内在市区再建设50家公立幼 儿园以增加幼儿入托难的问题。他明确的列举了出事的这家七里山幼儿园在前不久因为孩子多入托难,还发生为了抢到一个入托名额出现了众多家长排队2天2夜的情况;那么我不禁还要发问那些排队2天2夜的家长们,你们真的敢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如此缺乏责任感的幼儿园吗?你们真的敢吗?做为一个刚刚痛失孩子的父亲, 我是真的不敢再将自己的孩子送入类似的幼儿园了。真的我怕了!我真的害怕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和你们的孩子身上啊!!       事后,我通过网络搜索也找到了几起类似事件。最近的一件就发生在两个月前的2010年12月22日,温州市区滨海园区一幼儿园内,4岁男童小杰在午休时间 独自玩耍滑滑梯,不慎衣领被滑梯一尖处钩住,20分钟后才被人发现,造成窒息身亡;2007年1月16日上午,桂林市临桂县临桂镇育才幼儿园4岁女孩小琼 在玩滑梯时,衣服帽子上的绳子钮扣被滑梯缝隙卡住,帽绳挂住小琼的颈部,导致小琼窒息死亡;2008年12月22日江津的小林在幼儿园玩时,被滑梯上突出 物挂住脖子上的钥匙绳,导致窒息死亡。     现在的我很痛心,也很气愤!不光是因为我刚刚失去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而是像这样血的教训一再发生,2007年就发生在济南的银座双语幼儿园因责任心 不强致使儿童死亡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这才过去几年?难道类似事件非得再次出现才能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吗? 在此我呼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一定要引起重视啊!!我不希望如此惨痛的教训再发生在别人的身上了!!!      一个痛失爱女的父亲   2011-2-26泣书
个人分类: 世间百态|3442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日本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竟然震惊中国军工厂
热度 2 jackiemwd 2011-2-2 13:40
从《德国的一根小小锯条竟能震惊一个中国飞机大厂》到《日本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竟然震惊中国军工厂!》 日本 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竟然震惊中国军工厂 原文: 也许是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所致,处 于浩 瀚大海包围中的日本,使其呈现出一种既开放、又封闭,既辽阔、又狭窄的地理状态,这种矛盾的地理状态由此形成了日本人既排斥、又吸收,既抗拒、又服从,既自尊、又自卑,既勇猛、又胆怯,既爱美、又黩武,既粗鲁、又文明的国民特性,体现在工业上则是既自然、又人工。 一直听说日本的工业技术很牛,今年自己真正的切身体验到了这点,一根螺丝钉,竟然也能体现出日本的工业技术。讲个故事,90年代末期,某军工厂转产民用 汽车 ,当时和日方谈判引进了车型。当时中方军工设计人员觉得日方的图纸很简单,中国应该很容易就国产化生产出来。结果却大相径庭, 汽车 的所有配件,如果全部采用国产的标准,竟然故障率大增。其中,一个螺丝钉就占据了问题的很大比例。 在一辆 汽车 中,要用成千上万个螺丝螺母,其中大部分是通用的标准件,即符合国家标准的紧固件。中国的国家标准代号为GB,对标准件的要求与日本的 JIS标准没有什么两样。生产机械零件,不可能象数码科技那样,0就是0、1就是1,而是所有指标都有其上限和下限,国家标准就是规定零件的实测指标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比如,一个M6螺杆的外径公差范围就规定在5.974毫米和5.794毫米之间,另外对内径、牙距、材质,表面处理等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日本,几乎找不到不符合规定的标准件,不合格的零件根本卖不出去。因此,有关厂家经过不断的努力,从生产阶段就几乎杜绝了残次品的出现。而且,通过充分的竞争,在日本市场上的标准件都非常便宜。 再来看看中国市场,可以说没有哪个型号的标准件是找不到不合格品的。有些整车厂家在市场上采购零件回来后,通过全检才采用,但无法杜绝不合格的零件。知名品牌的合资汽车厂为确保质量,不能从市场上采购零件,就只好订做了,从原材料一直到表面处理,一路上跟踪下来,小小的螺丝螺母就耗费了不少成本,其他零件也多是这种情况,累积下来,整车的成本就提高了。 我小时候老在父亲上班的军工厂玩,印象中的螺丝钉是是很微不足道的小东西,记得当年在厂里玩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很多螺丝钉扔在地上,自己就拿去玩,感觉这东西就像小时候用的火柴一样,能点着火就行,也没个好坏的概念。但是这次看切割测试才发现,原来工艺质量通过一根小小的螺丝钉体现的这么透彻,据后来工作人员的介绍引得全厂震惊的那根小小的日本螺丝,竟然有100多年的 历史 ,这就是日本工业的牛人之处。 此文章最早见于http://junshijia.com/Article/focus/tu/201006/20100625103310.htm 另附3篇文章: 中国工业水平与日本的差距 众所周知,在中国买国产的 本田 雅阁 要比在日本买日本产的同款车贵,其他已经国产化的车型也是如此。按道理,中国工人的工资比日本要低很多,做出来的产品就应该便宜一点才合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中国的合资工厂截流了高额的利润了吗?也许有这种可能,但我认为合资工厂的生产成本并不低。     在一辆汽车中,要用成千上万个螺丝螺母,其中大部分是通用的标准件,即符合国家标准的紧固件。中国的国家标准代号为GB,对标准件的要求与日本的JIS标准没有什么两样。生产机械零件,不可能象数码科技那样,0就是0、1就是1,而是所有指标都有其上限和下限,国家标准就是规定零件的实测指标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比如,一个M6螺杆的外径公差范围就规定在5.974毫米和5.794毫米之间,另外对内径、牙距、材质,表面处理等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日本,几乎找不到不符合规定的标准件,不合格的零件根本卖不出去。因此,有关厂家经过不断的努力,从生产阶段就几乎杜绝了残次品的出现。而且,通过充分的竞争,在日本市场上的标准件都非常便宜。     再来看看中国市场,可以说没有哪个型号的标准件是找不到不合格品的。有些整车厂家在市场上采购零件回来后,通过全检才采用,但无法杜绝不合格的零件。知名品牌的合资汽车厂为确保质量,不能从市场上采购零件,就只好订做了,从原材料一直到表面处理,一路上跟踪下来,小小的螺丝螺母就耗费了不少成本,其他零件也多是这种情况,累积下来,整车的成本就提高了。     站在中国标准件厂家的角度,他们也不一定是一开始就打算生产不合格产品的。然而,整个市场气氛都是重价格轻质量,质次价低者大行其道,严重冲击市场,为了生存,也只好随波逐流。     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关方面放任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流通泛滥。螺丝螺母如此,橡胶、塑料零件如此,以至各行各业都存在着这种情况。其后果严重的造成各种事故,轻一点的也必定缩短产品的寿命。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如果单单将产品寿命与价格比较,或许认为不会有多大的不同,用三分之一的价钱买使用寿命只有三分之一的产品,合算起来也不一定吃亏,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可以用得更久。但从社会总体考虑,情况就不同了。     如果从能源方面考虑,一根可以正常使用十年的螺栓,如果变成三年就要换一次的不达标产品,至少它就要比正常产品多回炉两次,还得跑来跑去费时费力进行更换,白白耗费了大量的能源,更不要说这根螺栓在不该断的时候损坏而造成的后果了。     可见,质次价低产品的泛滥,粗放式的生产和市场现状,是造成中国污染的一个原因,也反映了中国工业基础的落后。     再比较一下笔者比较熟悉的水龙头行业。     先比较一下材质。当前世界上极大多数的水龙头都是用黄铜制造的,国内水龙头业界都使用大量的废铜材来制造铜锭、铜棒及铜管,最有实力的铜材厂家都购置了先进的分析仪器,对每一炉材料都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再补充纯铜或锌锭来调整成分。     客观上说,国内大型铜材厂家所生产的材料在主要成分上都能达到标准,问题是铜合金的次要成分如铝、铁等的含量就不好掌握了。由于废铜来自五湖四海,这些成分时多时少,构成了铜材物理力学性质不稳定的隐患。     在日本,铜材厂家往往也使用一定的废铜材,他们的流程是这样的:水龙头工厂在使用某家铜材厂的某种型号的铜材进行铸造或加工时,会很负责任地将这种型号的废料集中收集存放,再由原来的铜材厂家统一回收。这样,铜材厂家就很容易掌握每一炉材料所有成分的含量,保证每一批次材料的所有指标的稳定性,从而对制定铸造和加工工艺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再比较一下加工工序,以用铜棒加工零件为例:在日本,铜棒通过自动送料机送到自动车床进行加工,铜屑排到地槽的自动输送带集中起来,整个操作几乎不用人手,而且几乎不会有废次品出现,工人只需要定时收集加工好的零件和更换刀具就可以了。     中国的大型厂家也完全有能力购置这样的设备,问题是铜棒的外径偏差大,整根铜棒的同心度和垂直度也不规整,甚至每根铜棒的硬度等指标都不一样。这样就无法预测刀具的损耗程度,因此在生产中失去对零件精度的控制。     负责任的厂家会用卡尺和规具对加工出来的零件进行全检,这样就耗用了大量的人力,而且一定会检出一定量的次品拿去报废。因此,在日本加工一个零件的成本不一定会比中国高。另一方面,由于材质不稳定,在中国全检及格的零件也只能说在尺寸上得到控制,其物理力学指标依然存在隐患。     以上只是以国内有良好信誉的厂家作例子的比较,其他条件稍差的企业就更加难以控制了。至于水龙头里的橡胶、塑料、阀芯等配件也是这个原理。     可见,中国的工业基础依然很薄弱,还需要国家、企业、经销商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中国的GDP总量或许在这一两年之内就要超过日本,但GDP的背后是粗放型体系带来的完全不必要的高能耗和高污染,只有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才可以缩小与日本工业水平之间的差距。 http://bbs.voc.com.cn/topic-2084393-1-1.html sorry,本来作者说禁止转载,不过我也无耻一下了,反正没人认识我 第二篇: 禅境---日本设计的 文化 特征 --伍 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 也许是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所致,处 于浩 瀚大海包围中的日本,使其呈现出一种既开放、又封闭,既辽阔、又狭窄的地理状态,这种矛盾的地理状态由此形成了日本人既排斥、又吸收,既抗拒、又服从,既自尊、又自卑,既勇猛、又胆怯,既爱美、又黩武,既粗鲁、又文明的国民特性,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则是既自然、又人工;既伤感、又亢奋;既张扬、又含蓄;既传统、又前卫;既狰狞、又温情;使日本的设计艺术构成了一幅幅特有图像的景观:似是而非,矛盾共生。 这种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日本民族复杂暧昧、琢磨不透的多重性格。使得这个崇尚礼仪、追求美感、讲究艺术情趣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穷兵黩武、残暴成性的民族。如同日本 武士道 一样,刚强与优雅、残忍与温柔并存,构成了日本人独特的自相矛盾的秉性。日本的设计艺术也是如此,它既简朴,又繁复,既严肃又是怪诞,既有楚楚动人温情的一面,又有张牙舞爪狰狞的一面。 …………(省略不写了) http://www.dolcn.com/data/cns_1/article_31/essay_312/egen_3129/2007-05/1178515696.html 第三篇: 『国际观察』 德国 的一根小小锯条竟能震惊一个中国飞机大厂 作者:anysales 提交日期:2009-9-16 21:54:00 访问:237090 回复:457 ??一直听说 德国 的工业技术很牛,今年自己真正的切身体验到了这点,一根小小的很不起眼的锯条,竟然也能体现出 德国 的工业技术。   今年四月份,本人参加了沈飞集团 沈阳 飞机制造厂钛合金板的切割测试,要知道钛合金板的特性是不太好切割的,现场用了很多不同国家不同品牌的锯条,效果都很一般。但是当一根德国产的名为德国(WILPU WILH.PUTSCH) 的HM11的金刚石涂层曲线锯条的测试过程却让我们在场的人为之震惊,将测试用板一块厚度为2mm,170mm长的钛合金板一次性全部切断了,要知道之前测试的各款其他锯条的切割长度只有这个德国惠普锯条切割长度的五分之一。   我小时候老在父亲上班的机械厂玩,印象中的锯条是是很微不足道的小东西,记得当年在厂里玩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很多锯断的锯条扔在地上,自己就拿去玩,感觉这东西就像小时候用的火柴一样,能点着火就行,也没个好坏的概念。但是这次看切割测试才发现,原来工艺质量通过一根小小的锯条都能体现的这么透彻,据后来工作人员的介绍引得全厂震惊的那根小小的德国惠普锯条,竟然有140多年的 历史 ,这就是德国工业的牛人之处。   记得,一次在一家中西自助餐厅吃饭,我看那刀叉很漂亮也和好使,就拿起来看,上菜的服务生说这可是我家特地从德国定制的进口餐具,是德国品质,非常棒。是啊一说德国品质就代表了非常棒,我们国家自己的工业多会能够达到德国那样的品质啊,多会也能出现一批类似德国这样的百年名品牌,让那些老外也感觉用着我们“中国造”的产品倍感有档次,有面子。 此文原载于天涯国观,不过已经只能用快照看了。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1a84f9c94697d1dc0126a4381132ba7d7020ed28449e3732d41501693ac57280770d8d27d1716d94b4b99f32104351453b48 cc 9 f8 5dad cc 855f2f9f56456768815613a30edfbc5155ca37912afede1ff0 cc 812592dec5a5d84327c844750d9783 f8 4d0164dd19f0034193b19838022f1aad993472fe29605f9b3436b45089eb251a7496f7ad4b3cc63da16a06e7d f22 c44d05b463b36f1d3330a15bc109465535 f4 0867a14b6742d4a94ae659645d66f30da4b9b6f0b01fd59bfd31efa78bfa329560e0c4e1fc6c4167528d7f f8 f4 e3p=ce3dde03879612a059bd9b7d0f51user=baidu --------------------------------------- 欢迎看看我的其他的博客内容: 金刚石薄膜的性质、制备及应用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231983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 一种制备金刚石膜的理想方法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232233 微波 CVD 金刚石膜产品及应用分析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402659 关于(微波法) CVD 金刚石膜产业化的看法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402561 Carnegie-Made Diamonds on Exhibit(CVD 金刚石产品展示)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386101 国外先进的微波等离子体 CVD 制备金刚石膜设备介绍 (Diamond)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384330 微波等离子体 CVD 制备金刚石膜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384313 Synthetic Diamonds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351296 微波等离子体同质外延修复金刚石的研究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232229 微波 CVD 金刚石薄膜用作 LED 散热片的制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232213 提高金刚石薄膜与硬质合金基底之间附着力工艺的研究进展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231988 CVD 金刚石膜简介( CVD diamond introduction)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87459ccfe6da692cb600c8b4.html 热丝 CVD 制备金刚石膜介绍( HFCVD system for diamond deposition)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1cc9591769b61a0d962b433c.html CVD 金刚石膜图片( CVD diamond pictures)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b6b60f19b9506ba14aedbc95.html Big breakthrough in Synthetic Diamond technology for Apollo(CVD 钻石生产的大突破)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defd1123a47f90e6d6cae25c.html 牛粪就可做钻石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d5ffc6c3f87f0920e5dd3b87.html Artificial diamonds - now available in extra large( 人造大钻石)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9b963f0139e3b692e950cdb2.html CVD single-crystal diamond growth( 单晶钻石的制备)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6838d0ef29a406eeb3fb95eb.html 国外微波法制备金刚石膜设备介绍( microwave plasma CVD diamond system introduction)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view=mefrom=spacepage=2 MPCVD 法在基片边缘生长大颗粒金刚石的研究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379e83546858b8d1b645ae6c.html 不同衬底材料上外延 CVD 金刚石的研究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c979ae7e690c541d28388a8e.html Boron doped diamond electrode for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c2fb1def86c2683c2cf534c7.html 等离子体技术 —— 一种处理废弃物的理想方法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259594
695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航母螺丝钉曝出中美高科技巨大差距
jackiemwd 2011-2-2 13:35
[转载]中国航母螺丝钉曝出中美高科技巨大差距
转贴自: http://bbs.tiexue.net/post_4511234_1.html “不要对美国对华高科技贸易出口的解禁抱太大期望,首先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另外具体进展可能还会在美国国会遇到阻力。”尽管最近美国方面高调宣布要放宽高科技出口限制,但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的副研究员钱立伟在接受《世界博览》采访时依然不乐观。 事实上,虽然美国的高科技出口限制政策一直在变化,但其“维护美国的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政策始终未变,即便面向它的盟友也同样有高科技出口限制。 技术封锁的历史 技术出口管制,尤其是涉及军事技术的出口管制如同是一只敏感的“温度计”,测试着出口国和美国关系的冷热变化。这一“温度”也伴随着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战略物资利益和外交方针的改变而变化。 1984年,中国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签订购买24架“黑鹰”民用型直升机的合同。由于这一款直升机性能优异,因此出勤率非常高。“黑鹰”成为中国军方在西藏高海拔地区的主要执勤直升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继续谋求向中国出口“黑鹰”时,中美关系的急剧冷却终结了这一可能。 “采购‘黑鹰’直升机可以说是蜜月期中美军售的典范之作,后期由于‘黑鹰’常常被用来执行高原人道救援行动,所以美国并没有彻底关闭继续向中国出口‘黑鹰’直升机配件的大门。一家澳大利亚公司一直向美国采购零部件间接出售给中国,美国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经过26年的折损,现在剩下的‘黑鹰’已经不多了。”某航空期刊资深编辑陈彬向《世界博览》记者说道。 随着苏联的解体,中国逐渐成为美国眼中的潜在敌人。中美军售戛然而止,正常的民用高科技贸易也随之被殃及。 对华出口的种种限制也伴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起伏波折。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对于向中国的技术出口政策总体趋于宽松,但由于“中国威胁论”的干扰,美国当局依然举棋不定。 出口限制曾经“松动” 1996年,美政府发布了《简化出口管理法规》的暂行条例,可以算是首次全方位对出口管理法规进行修订;但在2003年,美国又进一步加大对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尤以软件和高技术设备为主。 随后的2007年,美国似乎再次回到了“冷战思维”的模式之中,正式规定包括航空发动机、先进导航系统、激光器、水下摄像机及推进器等20类产品不得向中国出口。这也是其目前正在执行的对华高科技出口的管制政策。 骤然收紧的贸易闸门,让中美双方均感到不适。 2007年年末,中美两国举行了商贸联席会。当时负责工业及安全的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曼柯索和中国签署了《高技术与战略贸易发展指导原则》协议,协议承认了中国作为发展最快的美国出口市场的地位,以及消除双边民用高技术贸易的“不必要障碍”。曼柯索会后曾意味深长地强调:协议的签署显示了两国领导人决定以积极的、对话的方式解决贸易问题的巨大决心。 让美国人不安的贸易问题就是中美间不断拉大的贸易逆差。同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相反的却是美国对华的高科技出口份额在不断下降,其步伐远远落后于日本和欧洲。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达3400亿美元,美国仅占7%,低于欧盟的9%和日本的14%。在2001年到2008年的8年中,中国进口欧盟高技术产品增幅近200%,日本的增幅是300%,从美国进口的增幅则是100%。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卸任前夕似乎已经察觉到出口限制对美国利益的损害。2009年初,美国商务部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开始为对华高科技出口“松绑”,将以往对华高科技出口的逐个项目审查,调整为向中国民用企业发放许可执照,允许它们从美国采购高科技产品和技术。 就在人们还在担忧奥巴马能否持续小布什的出口新政时,美国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奥巴马陷入被动的政治局面,使得白宫需要重新评估美国的安全利益。 2010年1月,奥巴马在首次国情咨文中提出了5年内美国贸易出口翻番的目标。随后,4月20日,一向被誉为“现实主义者”的国防部长盖茨也高调宣布,将对高科技出口管制制度采取放宽政策。作为“延续动作”,5月23日骆家辉公开表示,美方正在对出口管制制度进行全面评估,将积极推动相关改革,减少不必要的限制,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公布适用于全世界的方案。 尽管一些美国媒体分析称,奥巴马高调推动出口意在刺激经济增长,应对国内高失业率,但在钱立伟副研究员看来,改革冗繁低效的官僚体系和不合时宜的审查手段也确实迫在眉睫。“美国负责高科技出口审核的机构都是各自为政,有些甚至不能做到信息共享。”他向《世界博览》说道。事实上,不论美国作出怎样的调整,高科技出口限制的政策一直在伤害着中美两国的利益。 “双刃剑”与俄罗斯登场 美国将技术出口管制形成两份不同的清单:军用项目部分依据《武器出口控制法》,由五角大楼进行管制;而军民两用项目,主要依据《出口管理法》及《出口管制条例》,由商务部及其下属的出口管理局负责具体事务。除此以外,美国国务院也对高科技出口限制拥有话语权。 两份清单和两个部门的监管被国防部长盖茨评价为:“这项已经延续数十年之久的十分复杂的官僚制度,已经不能为21世纪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服务。” “比如,一杯水我喝就是民用,军人喝就算是军用。所有美国向中国输入的技术和设备都有可能被用于军事用途。对于美国而言需要考虑一个界限,这个界限既不损害美国的贸易利益,又必须符合美国的安全利益,但是无论军方还是民众都要喝水,对大量此类军民两用科技进行出口限制,所产生的黏带伤害太大。”常年研究中俄军贸、《日落共青城》一书(记录了中俄苏-27战斗机军贸历史)的著述者肖云向《世界博览》记者说道。 正如肖云所言,正是由于这个黏带伤害的影响,美国曾多次调整高科技出口政策。特别是在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一场经济危机后,美国意识到严苛的出口政策已成为一种障碍。迫于工商界的压力,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当局对《出口控制法》作了三次修订,并将其更名为《出口管理法》,森严的“控制”换成了相对轻松的“管理”。 好景不长。进入新世纪后,美国高科技出口限制政策反而成了束缚本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枷锁”。在2007年收紧出口限制政策后,美国不仅严格规定了受限高科技产品清单,同时加大监管审查力度并完善了监管手段。审查对象从产品和技术的产生、研发厂商扩大到了分销商和进出口商,甚至包括任何涉及出口的组织和个人。手段也由单纯实物贸易的海陆空运输监管延伸到互联网、通讯、私人邮件及私人交往。 近乎严酷的管制措施不但对中国的高科技进口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和中国有业务往来的美国高科技企业也有些招架不住,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危害国家安全”罪名的深渊中。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从美国购买技术和装备的审批过程变得漫长而坎坷。相比其他国家,中国企业所需的审核周期更长,不同的中国企业接受审核的程序也不一样,国企和那些军工色彩浓烈的中国企业格外受到美国审查机构的“关照”。 而对于出口限制,在华利益巨大同时在美国国内影响力巨大的企业,并没有放弃“破局”的努力。在肖云看来,美国波音公司就是一家不断试图摆脱行政束缚的企业。波音公司曾向具有军方背景的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中联航)出口过若干架波音737-800型客机。随后的2005年初,《华盛顿时报》宣称中国将波音737改装成军事侦察机。 “在空客公司的游说下,美国国会召开了对波音总裁的听证会。会上,面对一张张中国改装后的波音侦察机照片的质证,波音总裁只是淡淡地解释道:‘即使波音不向中国出售客机,空客公司也会向中国出售客机’。此言一出,主持听证会的美国参议员也很有水平,迅速对众人说道:下一个议题!”肖云略带调侃地说。 全球多元化的商业格局,注定加大了美国出口监管的难度和可操作性。现在很多华人控股的企业,往往都在离岸国家注册或者在欧洲、美国注册。美国很难判断这样为数众多的跨国企业与中国存在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企业往往有能力采购到出口受限的技术和装备,这些技术和设备往往也都是中国军事工业亟需的。前苏联就曾通过民间企业来获得西方世界管制的工业技术和设备,在当时多元化尚未深入的全球商业格局中,美国情报机构难以发现,如今更是难觅其踪。 “中国是大国。即便美国限制出口,也很难真正杜绝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获得所需要的技术。美国的做法只能为别人提供机会,增加中国获取技术的成本而已。很多技术中国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 “美国禁止中国采购‘黑鹰’直升机,中国同样可以采购具有相当性价比的俄制直升机。中国向俄罗斯的大手笔军购,美国损失的不仅仅是十几亿美金的大订单,同样损失的还有声誉。北川地震出现在媒体屏幕上的‘人道救援’形象被大量俄制直升机所占据,常常将自己的普世价值挂在嘴边的美国却在为虚无缥缈的‘安全利益’所捆绑。美国对中国出口限制还无意成就了中俄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对于美国技术出口限制,长期关注俄军贸的肖云有自己的见解。 在他看来,虽然众多华裔科学家在美国高科技领域工作,但是俄裔科学家在美国的分布更加广泛,而且根基也更为牢固。虽然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目前的情报体系实力大不如前苏联时期,但是对于美国高科技技术情报的获取要比中国更加便利。在中俄间密切的军贸合作背景下,美国同样无法阻止中国获得高科技技术和装备。 技术出口的枷锁除了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同样损害着中国的利益。由于美国限制高科技技术和装备流入中国,很多中国机构只能通过“第三方”渠道以间接或秘密的方式获得,所以为体制弊端严重的中国军工和科研系统制造了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由于成本无法公开评估和审计,中国往往要为获得某项技术付出巨大的“隐性”成本。 中国究竟“觊觎”什么? 中国最需要哪些美国高科技?提升军力能够威胁美国吗?不同行业背景的人士对此会有各不相同的解答。但很少有中国人会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全面解禁会危害美国的安全利益。 “在航空领域,中国目前最亟需的是飞机发动机技术和基础材料技术。一个国家航空发动机水平的高下,就已经决定了其他领域各种发动机的水平层次。另外,由于国产数控机床技术的突破,中国在制造和加工技术上和国外的差距已经缩小,现在中外产品主要的差距是由于我们的材料不过关。材料技术涉及到诸多基础学科的水平,这是一个整体性的差距。事实上我们的基础学术研究相当糟糕。” “我国引进黑鹰直升机时,就曾计划对其进行仿制,后来发现‘黑鹰’直升机机身采用的是钛合金。当时中国根本不具备钛合金加工和冶炼技术,所以后来就不了了之。”某专业航空期刊的资深编辑陈彬说道。 “中国航空领域实力相较过去虽然大幅提高,但是总体实力还是相当薄弱。中国即使搞到西方的某项航空技术,由于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往往会遇到配套技术以及系统整合方面的难题。中国需要在俄罗斯的技术帮助下先‘斯基化’,然后再由中国进行‘山寨化’。” 俄罗斯军事观察家康斯坦丁·秋布林的评论似乎印证了陈彬的看法。 航空科技领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尖端科技,中国在其他科技领域又如何呢? “舰船领域是一个技术集成度最高的领域,涉及航空、航天、通信、电子、冶金、化工等行业。没有强大的科技和工业实力,就无法支撑起海军强国的梦想。代表美国海军装备最高技术水平的航母并不仅仅是一艘船那么简单,从外太空的卫星系统到航母上每一个螺丝钉,都标志着美国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我们觉得中国军工的实力还非常弱小,体制和基础工业能力都是中国军工的软肋。从中美两国海军的巨大差距,能够感知中美两国科技和工业实力的巨大落差。”某专业舰船期刊的编辑谢峰华说道。 整体的巨大差距是中美两国间科技领域残酷的现实。面对整体性的技术差距,某一两项技术的突破很难对中国科技实力产生整体性的提升。薄弱的科技实力又怎样支撑起和美国抗衡的军队? 美国取消技术出口限制,对于中国更大的意义在于获得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中国真正应该“觊觎”的不是美国的高科技,而是产生高科技成果的社会土壤。因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在自我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引进和模仿的基础上,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就不断创新发展的模式,这是美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这些又根植在强大和完善的教育体系之上,教育体系又根植在完善的财税体系之上……如此类推出的是中美科技差距的类似结果——系统层面的整体差距。 早在二战爆发前,在严重孤立主义的政治环境下,美国厂商可以自由地向他国出口产品和技术,没有任何法律限制。 二战爆发后,美国国会迅速在1940年对可用于军事目的的产品和技术的出口进行控制。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形成了对峙,美国随后在1949年通过了《出口控制法》,来防止美国技术流入前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这其中也包括中国。 美国在西方阵营中的主导地位,使得该国的安全政策也影响到了其盟国。《出口控制法》签署后不久,在美国的提议下,西方世界迅速在当年11月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在冷战最紧张时期,“巴统”列出的出口禁令名单上多达上万种技术和物资。 手中掌控着世界大部分核心技术专利的美国,技术出口如同是外交策略中的一张充满变数的“不确定牌”——表面是“技术牌”,内在是“政治牌”。“出牌”的分寸和火候都能彰显出美国老辣的外交手腕。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从越南战场走出的美国略显疲态。而此时,苏联在国际舞台中逐渐占据了战略主动。为了拉拢中国这个“第三极”,美国抛出了“军售”这张政治意味浓烈的“技术牌”。 至今仍服役于中国军队的美制“黑鹰”直升机无声地记录着那段往事。 ---------------------------------------------------- 欢迎看看我的其他的博客内容: 金刚石薄膜的性质、制备及应用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231983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 一种制备金刚石膜的理想方法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232233 微波 CVD 金刚石膜产品及应用分析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402659 关于(微波法) CVD 金刚石膜产业化的看法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402561 Carnegie-Made Diamonds on Exhibit(CVD 金刚石产品展示)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386101 国外先进的微波等离子体 CVD 制备金刚石膜设备介绍 (Diamond)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384330 微波等离子体 CVD 制备金刚石膜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384313 Synthetic Diamonds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351296 微波等离子体同质外延修复金刚石的研究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232229 微波 CVD 金刚石薄膜用作 LED 散热片的制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232213 提高金刚石薄膜与硬质合金基底之间附着力工艺的研究进展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231988 CVD 金刚石膜简介( CVD diamond introduction)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87459ccfe6da692cb600c8b4.html 热丝 CVD 制备金刚石膜介绍( HFCVD system for diamond deposition)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1cc9591769b61a0d962b433c.html CVD 金刚石膜图片( CVD diamond pictures)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b6b60f19b9506ba14aedbc95.html Big breakthrough in Synthetic Diamond technology for Apollo(CVD 钻石生产的大突破)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defd1123a47f90e6d6cae25c.html 牛粪就可做钻石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d5ffc6c3f87f0920e5dd3b87.html Artificial diamonds - now available in extra large( 人造大钻石)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9b963f0139e3b692e950cdb2.html CVD single-crystal diamond growth( 单晶钻石的制备)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6838d0ef29a406eeb3fb95eb.html 国外微波法制备金刚石膜设备介绍( microwave plasma CVD diamond system introduction)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view=mefrom=spacepage=2 MPCVD 法在基片边缘生长大颗粒金刚石的研究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379e83546858b8d1b645ae6c.html 不同衬底材料上外延 CVD 金刚石的研究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c979ae7e690c541d28388a8e.html Boron doped diamond electrode for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http://hi.baidu.com/ 金刚石薄膜 /blog/item/c2fb1def86c2683c2cf534c7.html 等离子体技术 —— 一种处理废弃物的理想方法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140do=blogid=259594
31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提高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螺丝钉也很重要
pinjianlu 2010-7-7 18:10
读了清华大学施一公的大作: 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9557 再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与环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1290 以及郭磊的文章: SCI是学术货币,学术货币发行权是核心竞争力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1178 我也有点感悟,其实要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工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国家能把卫星甚至人类送上天,杨利伟上了一次天我们都要大力宣传一下,其实我很搞不懂,那么先进的东西都能弄出来,为啥连个胶水、螺丝钉我们都造不好,国产手机也没多少人喜欢用。大家用的手机估计Nokia、Moto、索爱、三星等等进口品牌就占了绝大多数市场,剩下来的还有高仿的山寨机,这些山寨机虽然用户群也很大,但是不可能依靠它们能创出什么真正有价值的名牌产品。所以我国虽然号称制造业大国,但是工艺上不去,也不能制造出高端产品,连个和谐号还是买来的技术。 所以在这个所谓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上面,我更支持日本人的观点:每个人都是螺丝钉。虽然精英人才很重要,但是没有我们这些螺丝钉的努力,靠几篇论文、几个SCI期刊就能管用了么?比如印度,已经产生了好几位诺贝尔奖得主了,而我们至今没有一位。难道印度就是强国了?我说印度的核心竞争力超过了中国,估计没人会信,你也不会服气!对吧? 如果我们也和印度一样实行精英教育,牺牲多数来培养少数,我们能培养出顶尖的科学精英并不奇怪。但是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看的不只是某些领域的技术有多尖端,或者我们又引进了几个所谓精英的海龟,靠着他们去发表了几篇Nature、Science,而是全方位的科技水平,有强劲的工业基础,这些都离不开螺丝钉精神,需要不论是精英还是绿叶,都能象日本人一样,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所谓核心竞争力。
个人分类: 我的世界观|5497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