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集中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奥斯维辛没有故事
热度 9 lzj6189 2016-9-3 21:31
6月的一天,汽车行驶在不宽的柏油马路上,高大白杨树丛间不时有乡间别墅式的小农舍一掠而过,娇艳的小花点缀其中。从波兰旧都克拉科夫出发,新来的司机好像有些迷路了,时不时要循着导航器,在寻找去 奥斯维辛集中营 的方向。 奥斯维辛,是法西斯反人类的代名词 。出发的前一夜,心里还在嘀咕,早上出门,旅游团的小盆友中还有人在纠结中。是否要去!出门旅游,有山有水就行,何必添堵。直到看到乡间小路的指路牌出现“933 OSWIECIM”字样。 奥斯维辛集中营 参观配有多种语言解说,然而没有中文。买了一张最快可以入营的票子(俄语),经过安检。没有全程的中文解说,靠随团导游断断续续的讲解,以及陈列的实物,虽浮光掠影,走马看花,还是仿佛经历了一场、这或许是一次可怕的颤振。 集中营大门上悬挂着“Arbeit Machtfrei”(“努力工作就会自由”)的标语,碎石小路两旁是整齐排列的榉树, 红色砖墙砌成的排排房子掩映其中,一个从欺骗开始的罪恶。 狭窄过道里,墙上张贴着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的照片,当如今与别的参观者擦肩而过时,人们变得寡言和凝重; 毒气室墙上的手指印,坑坑洼洼,犹如千山万壑,我的手不敢去碰这堵墙,生者与逝者的距离近在咫尺,然而不再有对话; 毒气室的焚尸炉,血盆大口,吞进的是100多万人的生命,生命如此神圣而尊贵,唯有活着有人类心的人,心还会有颤抖; 站在7吨人头发中一部分的面前,无须任何解说,善良的本性和自身的感受,加快脚步或步履减慢,纷纷变得手足无措; 对鲁道夫.胡斯行刑的绞刑架。作为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指挥官, 犯人类者,虽远必诛,行刑地点就选在战后唯一保存完好的焚尸炉南侧, 随后在被焚烧过无数生命的焚尸炉化作一缕白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牢房外已是阳光灿烂绿草茵茵,不远处的“死亡墙”犹然,鲜花、绿树、阳光、蓝天,依旧,然而时光易逝、生命已逝。 世界各地的人群汇聚在这个地方。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可这里没有蓝天也没有白云,更没有风和日丽的绿茵和树荫,没有人能够在这里体会到,在以往别的地方会油然而生的静谧、肃穆、压抑。 没有忏悔就没有未来。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因为不反省、不忏悔,历史就不会翻篇,其祸不远矣。 三个月过去了,不说些不写些,这种压抑就不能解脱。突然有了一种应该写些说些的冲动。 今天,9月3日,是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日子。
5706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防雷安全化工企业成火患“集中营”
woshi147 2015-12-9 14:44
防雷 安全化工企业成火患“集中营”   查看防火间距   为进一步做好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作业,12月2日,枣庄支队薛城大队深化辖区内翻开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查看,坚决防止和抑止火灾事故发作。   大队监督人员要害整治消防安全计划不合理,严重威胁城市安全;出产设备、设备不契合有关消防安全央求;消防旅程、消防水源和固定消防设备短少;电气防爆、 防雷 防静电设备不健全或年久失修;消防安全责任制、防火规章准则不实施;救活预备不充沛,安全出产操作规程不完善或实施不力等疑问。关于运用液化石油气的场所,要害查看液化气储瓶间设置的方位是不是抵达消防技术标准、贮存的量是不是抵达央求、液化石油气储瓶间是不是按照规则设置有关设备等状况。   经查看发现单个化工企业存在固定消防水源短少,防火规章准则不实施,防火间距短少,救活器数量短少,涣散门翻开方向过失等疑问。大队监督人员当场指出了整改意见,并依法下发了《责令期限改正通知书》,央求该单位期限将危险整改完毕。查看过程中,大队监督人员偏重,各场所要翻开消防安全自检自查,采纳科学有用的防备方法,仔细抓好出产、贮存、运用等各个环节的消防安全管理作业,保证本场所消防安全、满有把握。
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想和来自考研集中营的同学说几句
热度 19 gaoshannankai 2015-3-15 00:23
研究生复试开始了,我也许久不在国内了,听国内的 一些老师告诉我,来自考研集中营(不想提山东某高校)的同学 在各个985名校的残酷阻击下,被迫进行了长征,这两年逐渐淡出了人们 视野,不知道又去哪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他们将来革命是否能成功, 我个人表示怀疑,经过无数次打击,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有信心。 本来与我关系不大,但是看到很多大学生努力学习了半天,考了高分, 但是不能实现自己梦想,感到心痛,对国家也是巨大损失。 你们真的 也不要怨恨不要你们的老师,因为这种死记硬背上来的同学,真的不够 一个研究生的基本水平, 老师要了你,你无非也是继续利用这里做个跳板, 然后考试出国,或者利用这个985牌子找个好工作。 这样情况是对国家,学校和个人多处带来损失,而且就算考上了,什么也 不会干,将来毕业再考个公务员,一辈子也废了。特别是山东作为孔子的故乡, 广大学生都很勤奋努力上进,这些人被废掉,真的太可惜了。 很多同学 节衣缩食跑到自己梦想的985高校附近租了房子没日没夜复习考研,真的很不容易。 听说你们的老师很善良,“孩子们挺不容易,出去奔个前程大学课程就放一马”; 我那时遇到了几位阴暗的老师,知道你不上课想搞点自己的东西,千方百计使坏让我 考试不及格 我有个小小建议,你们不妨这样,反正你们也是出来学习的,不如直接到你要报考的 老师实验室去干项目,锻炼动手能力,只要你能干起来,再报那个导师的研究生,复试 就没问题了。因为你大学4年集中就学考研几门课,剩下时间做项目还是够的。 以上只是一个小小建议,希望不要误导你们,也不要被居心险恶的人拿去作为我教唆 本科生不好好上课的证据。是非自有公断。 高鹏 2015-3-15 14:49 文中暗指母校,特来看下 博主回复(2015-3-15 14:20):这不是本文目的,也不针对谁,不过考研死记硬背有一定代表性 ---------------------------------------------------------------------------------------- 我在这所高校上了四年本科,据我所知这所属于2本A类的学校很多专业在山东省内是一本招生的,而且这些学生中又有很多调剂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农村生源。很多农村娃的视野没有城市出身的娃那么开阔,老师您所说的死记硬背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学校周围没有什么娱乐设施,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我听说过07年有一整个专业的学生来校报到之后都准备退学复读,学院书记和院子劝了很长时间才稳定下来,他们那一届均分620多。我也是高考落榜生,1分之差就从211到了双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还好越是知名大学越能报以包容的态度来对待我们这些从考研集中营出来的学生。 博主回复(2015-3-15 15:08) : 看过一部军事题材电视剧么,叫做突出重围, 如果你看过就知道,要想杀出一条血路,影响最大的不是客观条件,关键还是主观的问题,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壁垒。大家应该能够看懂我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如果想杀出去,就要有正确的方法。 所以不要跑题到其它问题上。
2960 次阅读|38 个评论
压抑中感受法西斯的罪恶——奥斯维辛集中营
热度 5 yuhailiang 2012-9-20 14:24
压抑中感受法西斯的罪恶——奥斯维辛集中营
压抑中感受法西斯的罪恶 ——奥斯维辛集中营 喻海良, 2012/9/20 波兰克拉科夫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目前是波兰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曾经的首都。二战期间,德国把花沙轰为平地,然而,却没有在克拉科夫仍一颗炸弹。因而,这里的建筑大部分都是好几百年。我现在居住的 SASKI 酒店就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就里面的电梯都已经有 80 多年历史了。虽然,床小了一点点,但是,到处都能感觉到古老的波兰贵族在里面行走的声影。也因此,虽然贵了一点点,也感觉到愉快。 在克拉科夫附近,有近代史上最有名的地方:法西斯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 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 )。作为克拉科夫附近最值得去的几个景点之一,我和几个会友约好一起前往。早晨 7 点我就出发,在离汽车站还有不到 100 米距离,我拿着地图随便问一个路人方向,结果他只会说波兰语。就在慌乱之时,一个人主动过来“指导”。开始以为好心人真多,结果刚要走,就问要指路钱。原来这个生意不只是大陆有,波兰也有。没有办法,给了他 5 波兰元(钱虽不多,但我手上的波兰币很少,所以很是心疼)。一个人率先到达汽车站后,自己先买了票,等着其他三人前来。在离汽车出发还有几分种的时候,他们到了。也因此,大家排队上车。结果,等马上轮到他们的时候,车上座位已满,他们几个要等下一班车。也因此,我自己一个人先前往奥斯康辛集中营。在车上,随便找了一个座位,一会过来一个黄种人,我还很开心,又遇到一个中国人,终于有伴了。结果一开口,是一个日本人。突然之间,有一种怪怪的味道,和一个日本人一起前往看法西斯阵地。有好几次,想问问他对法西斯罪恶的看法。由于只有自己一个人,担心被打,没有胆量说出来。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由于没有了网络(车站有),手机彻底没有了用途,也因此联系不上他们几个人。因此,就自己一个人排队进去了。不知不觉,一个高高兴兴的旅游,满心中都充满了“压抑”。 刚刚踏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一股更大的压抑强压而来。高高的铁丝网,隔了一道还有一道。看见那一个铁门,就感受到一批又一批的犹太人、波兰人从欧洲各地被送进铁门。然后,外面有机关枪,有大刀大炮手枪看护着。当进入第一个房间,彻底地震惊了我。在不到 30 个楼的空间里,曾经有超过 130 万人在这里短暂的生活过。而这些人中,超过 110 万犹太人。其中,有超过 110 万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相继死去( 1941-1944 )。看到这一组数据,内心的压抑更进一步。随着参观的深入,看见了曾经用来杀人的毒气罐头。这里曾经是生物、化学武器的场所,因此而死的人不计其数。走着走着,看见了一大堆人的头发。一阵恶心从胸口涌出,想找一个地方吐出来。是呀,每一个被押来集中营的人,第一件事就是被“理发”,而这些头发大部分被运往德国用来生产布匹。继续往前走,看见了“囚犯”穿过的衣服、鞋子,用过的梳子。特别是,当看见那些孩子的东西,我和导游一样,流下了眼泪。的确,这里就是地狱,一个把活生生的人推向死亡的地方。昨天,孩子还在活泼乱跳,一瞬间就和他们的父母阴阳相隔。在这里,有 20 多万儿童死亡。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号称“死亡楼”的地方。走进这个楼的人,没有一个活着离开。看见了枪决的现场,看见了关押的黑屋,看见了毒气室。在这里,有记录表明,结束生命最短的人,从关押进集中营到死亡,只有四天,而大部分人都是在关押几个月之内死亡…… 从西方法西斯的罪恶想到了东方法西斯的罪恶。似乎,同样的行径在我们中国人身上也遭遇过。由此,内心的压抑无法表达。在里面,大约一个多小时,我走出了集中营。天下起了雨,一阵阵凉风吹来,冻得我浑身发抖。而在那里等了一个多小时的车,也没能遇见。这更加增加了我的压抑。当回到宾馆,我啃了几口面包,就躲进了被窝,温暖一下被法西斯罪恶震慑的心灵与身体。
884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医院里的合欢
热度 4 saraca 2012-7-6 22:09
提到合欢(Albizia sp.),大江南北的朋友一定不陌生,可偏偏我有些认识不全。起初,我想当然地认为合欢身处广义豆科植物范畴,属于热带、亚热带分布的植物类型,无论如何合欢也不可能跑到长江以北地区。 在烟台工作的师妹说,校园的合欢开花了。我当时有一个小惊讶:合欢怎么跑到北方去了?前年,当我在河南的伏牛山上爬山涉水时,看到路边盛开的粉色合欢时,我明白了一个事实。尽管合欢属是一个偏热带的类群,但属内的种: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也产我国的东北至华南等各省区,非洲、中亚和东亚都是其分布地域。由于生长迅速,花开如绒球可爱,常种植为行道树和观赏树。 大约两三年前,春城很少能见到合欢,最近几年才现身街头,我是今年在云大医院看到合欢的。当时医院里骄阳似火车来车往,人群熙熙攘攘,一眼看过去,医院真是人生五苦(生、老、病、死、苦)的集中营。我是去看望生病的朋友,情绪有些不高。当我一进医院大门,看到灰色住院楼旁,摇曳出一树粉红色的绒球花时,心情渐渐明朗起来。 合欢的树形不算优雅,枝蔓没有条理,但二回羽状复叶非常细致,每一片小叶子如被人细细裁剪,似羽毛般精致细密,组成宽大如扇子般大的复叶,一片片平平整整。茂密的叶丛中,一团团娇艳的头状花序嫣然绽放,娇嫩的粉色,透着浅浅的白,构成了一个可爱的绒球花。这正是合欢又称做绒花球和马樱花的缘由。一阵风吹过,露出了藏在叶子中一条条扁长豆荚。合欢树下,落了一层薄薄的粉红色。 我的朋友,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很快就痊愈出院了;我也很少注意到合欢花了。
个人分类: 认识植物|5217 次阅读|9 个评论
Prof. PPMM “集中营”
hjlyyc 2012-5-30 21:09
在科研领域,女生本身就是“稀有动物”,PP的女生又是少只有少,PP的Prof. MM简直就是人中极品啦(这个是绝对的褒义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些Prof. PPMM们吧,在欣赏其华丽外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细细品味其优秀的工作业绩。 1. Professor Rose Amal 气质度: ★ ★ ★ ★ ★ ★ 学术度: ★ ★ ★ ★ 评价:这应该是本人见过最有气质的Prof .PPMM了吧,看下面图片就知道啦,很有明星范儿,就是感觉皮肤似乎不太好啊,可能实验室待多啦,呵呵。 http://www.pcrg.unsw.edu.au http://info.ceic.unsw.edu.au/about/staff/CVPage.asp?sid=134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2009 - July 2010: Director, Centre for Energy Research and Policy Analysis (CERPA) 2001 - 2003: Assoc Professor,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Chemistry, UNSW 1997 - 2003: Director, Centre for Particle and Catalyst Technologies, UNSW 1995 - 2000: Senior Lecturer,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Chemistry, UNSW 1992 - 1995: Lecturer,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Chemistry, UNSW B.Eng (Chemical Engineering, UNSW, 1988) Ph.D. (Chemical Engineering, UNSW, 1991) RESEARCH INTERESTS Research within the Particles and Catalysis Research Group encompasses work within the following areas: Catalyst and Photocatalyst Aggregated Matter Bionano Waste Management PUBLICATIONS Du, A.; Sanvito, S.; Li, Zhen; Wang, D.;Jiao, Y.; Liao, T.; Sun, Q.; Ng, Y.H.; Zhu, Z.H.; Amal, R.; and Smith, S.C. (2012), Hybrid Graphene and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Nanocomposite: Gap Opening, Electron Hole Puddle, Interfacial Charge Transfer, and Enhanced Visible Light Response, J. American Chem. Society, 134(9), 4393-4397 Tedja, R., Lim, M., Amal, R., and Marquis, C.,(2012), Effects of Serum Adsorption on Cellular Uptake Profile and Consequent Impact of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on Human Lung Cell Lines, ACS Nano, 6(5) 4083-4093 Lai, L.M.H., Goon, I.Y., Chuah, K., Lim, M., Braet, F., Amal, R., and Gooding, J.J. (2012), Biochemiresistor: An Ultrasensitive Biosensor for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Angewandte Chemie, (article in press, published online 25th May 2012, DOI:10.1002/anie.201202350) Iwase, A; Ng, Yun Hau; Ishiguro, Y; Kudo, A; Amal, R. (2011), Reduced Graphene Oxide as a Solid State Electron Mediator in z-scheme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under visible light, J.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3(29), 11054-11057 Li, D., Teoh, W.Y., Gooding, J.J., Selomulya, C., and Amal, R. (2010) “Functionalization strategies for protease immobilization on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1), 1767-1777 Du, AJ; Chen, Y; Zhu, ZH; Amal, R; Lu, GQ; Smith, SC (2009), “Dots versus Antidots: Computational Exploration of Structure, Magnetism, and Half-Metallicity in Boron-Nitride Nanostructur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1(47), 17354-17359 Gunawan, C; Teoh, WY; Marquis, CP; Lifia, J; Amal, R (2009), “Reversible Antimicrobial Photoswitching in Nanosilver, SMALL, 5(3), 341-344 “Nanoparticles with Raman spectroscopic fingerprints for DNA and RNA detection”, Cao, Y.W.; Jin, R.; Mirkin, C.A. Science , 2002 , 297 , 1536. 2. Prof. M. C. White 气质度: ★ ★ ★ ★ ★ 学术度: ★ ★ ★ ★ ★ ★ 评价:这应该是本人见过最有霸气的Prof .PPMM了吧,看下面图片你应该也能感觉到吧。学术是一级棒,science的常客。 http://www.scs.illinois.edu/white/index.php?p=hom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 Professor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2011-present · Associate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2009-2011 · Assistant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2005-2009 · Assistant Professor, Harvard University,2002-2005 · NIH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Harvard University,1999-2002 · ACS Predoctoral Fellowship, JHU, 1998 · B.A. with Highest Honors in Biochemistry, SmithCollege RESEARCH INTERESTS Among the frontier challenges in chemistry in the 21st century are (1) increasing control of chemical reactivity and (2) synthesizing complex molecules with higher levels of efficiency. Although it has been well demonstrated that given ample time and resources, highly complex molecules can be synthesized in the laboratory, too often current methods do not allow chemists to match the efficiency achieved in Nature. This is particularly relevant for molecules with non-polypropionate-like oxidation patterns (e.g. Taxol). Traditional organic methods for installing oxidized functionality rely heavily on acid-base reactions that require extensive functional group manipulations (FGMs) including wasteful protection-deprotection sequences. Due to their ubiquity in complex molecules and inertness to most organic transformation, C-H bonds have typically been ignored in the context of methods development for total synthesis. My laboratory has initiated a program to develop highly selective oxidation methods,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Nature, for the direct installation of oxygen, nitrogen and carbon functionalities into allylic and aliphatic C-H bonds of complex molecules and their intermediates. Unlike Nature which uses elaborate enzyme active sites, we rely on the subtle electronic and steric interactions between C-H bonds and small molecule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to achieve high selectivities. Gaining a fundamental and predi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interactions through mechanistic studies is one of the main goals and discovery engines of our research. Using these methods, my group aims to develop novel strategies for streamlining the process of complex molecule synthesis. Collectively, we aim to change the way that complex molecules are constructed by redefining the reactivity principles of C-H bonds in complex molecule settings. New Reactions Allylic C-H Oxidations for Complex Molecule Synthesis Aliphatic C-H Oxidations for Complex Molecule Synthesis Novel Mechanisms Serial Ligand Catalysis Strategies for Streamlining Synthesis Late Stage Oxidation Skipping Oxygen Simplifying Transforms PUBLICATIONS Adding Aliphatic C-H Bond Oxidations to Synthesis. M. C. White, Science, 2012, 335, 807, DOI: 10.1126/science.1207661 Diverting non-haem iron catalysed aliphatic C—H hydroxylations towards desaturations. M.A. Bigi, S.A. Reed and M.C. White, Nature Chemistry, 2011 DOI: 10.1038/nchem.967 Combined Effects on Selectivity in Fe-Catalyzed Methylene Oxidation. M.S. Chen and M.C. White, Science, 2010, 327, 566 DOI: 10.1126/science.1183602 A Predictably Selective Aliphatic C-H Oxidation Reaction for Complex Molecule Synthesis. M.S. Chen and M.C. White, Science, 2007, 318, 783. Total synthesis and study of 6-deoxyerythronolide B by late-stage C-H oxidation. E.M. Stang and M.C. White, Nature Chemistry, 2009, 1, 547 DOI: 10.1038/NCHEM.351 3. Prof. Dr. Bettina Valeska Lotsch 气质度: ★ ★ ★ ★ ★ 学术度: ★ ★ ★ ★ 评价:很卡瓦伊的一个Prof .PPMM了吧,而且还很年轻。 http://www.cup.uni-muenchen.de/ac/lotsch/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 Since 08/2011 Associate Professor at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Research, Stuttgart, and LMU Munich · Since 02/2009 Associate Professor at LMU Munich · 04 / 2007 - 12 / 2008 Postdoctorate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with Prof. G. A. Ozin · 04 / 2003 - 12 / 2006 PhD in inorganic solid-state chemistry with Prof. W. Schnick From Molecular Building Blocks to Condensed Carbon Nitride Networks: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summa cum laude) · 2000 - 2002 Graduate Studies at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 12 / 2002 Diploma (1.0) · 1999 - 2000 Visiting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Balliol College) · 1999 Preliminary Diploma (1.0) · 1997 - 1999 Undergraduate studies at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 1997 Abitur (1.0) · 1988 - 1997 High-School education at the Karolinen-Gymnasium Frankenthal RESEARCH INTERESTS Functional Metal Organic an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roks Photonic Crystals Colloidal Chemistry of Porous Frameworks 2D Materials Photocatalysis PUBLICATIONS A Step Towards Optically Encoded Silver Release in 1D Photonic Crystals, B. V. Lotsch, C. B. Knobbe, G. A. Ozin, Small 2009 , 5 , 1498-1503. DOI: 10.1002/smll.200801925 Vapor-Sensitive Bragg Mirrors and Optical Isotherms from Mesoporous Nanoparticle Suspensions, J. Kobler, B. V. Lotsch, G. A. Ozin, T. Bein, ACS Nano 2009 , 3 , 1669–1676. DOI: 10.1021/nn800911c Stacking the Nanochemistry Deck: Structural Diversity in One-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s, L. D. Bonifacio , B. V. Lotsch , D. P. Puzzo , F. Scotognella, G. A. Ozin, Adv. Mater. 2009 , 21 , 1641-1646. DOI: 10.1002/adma.200802348 All-Clay Photonic Crystals, B. V. Lotsch, G. A. Ozin, J. Am. Chem. Soc. 2008 , 130 , 15252-15253. DOI: 10.1021/ja806508h Clay Bragg Stack Optical Sensors, B. V. Lotsch, G. A. Ozin, Adv. Mater. 2008 , 20 , 4079-4084. DOI: 10.1002/adma.200800914 Photonic Clays - A New Family of Smart Photonic Crystals, B. V. Lotsch, G. A. Ozin, ACS Nano 2008 , 2 , 2065-2074. DOI: 10.1021/nn800375e 4. Professor Rose Amal 气质度: ★ ★ ★ ★ ★ ★ 学术度: ★ ★ ★ ★ 评价:这应该是本人见过最有气质的Prof .PPMM了吧,看下面图片就知道啦,很有明星范儿,就是感觉皮肤似乎不太好啊,可能实验室待多啦,呵呵。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2009 - July 2010: Director, Centre for Energy Research and Policy Analysis (CERPA) RESEARCH INTERESTS PUBLICATIONS
个人分类: 牛人集锦|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堪比集中营的中国敬老院!!
热度 1 miran 2011-12-4 10:39
[转载]堪比集中营的中国敬老院!!
网友:哈尔滨一所敬老院堪比“集中营” 2011-12-03 14:51:19 来源: 羊城晚报(广州)  核心提示: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哈尔滨双城市水泉乡敬老院的老人们正遭受堪比“集中营”的虐待。拍摄于去年春节前后的照片显示这些老人衣衫褴褛,睡在堪比垃圾堆的床铺中,据称老人们每天都只能吃酸菜,“不知多久没吃过鸡蛋了”。7月,双城市政府回应称该院院长已被撤职。 羊城晚报讯:“人间惨剧:双城市水泉乡敬老院堪比集中营,这是去年春节时拍摄的,东北此季节气温会低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网友“变态辣椒”11月30日晚在微博发帖称,哈尔滨双城市水泉乡敬老院的老人们正遭受堪比“集中营”的虐待。今年7月双城市政府官方回应称敬老院院长已撤职,老人们将会被重新安置到条件较好的敬老院。最新消息称,时至深冬搬迁安置工作方才刚刚结束。 老人生活苦,网友发帖求援政府 网友发帖: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330060.shtml 根据网友“变态辣椒”微博的链接网址,记者找到网友“汉牧者”今年7月20日发于天涯论坛的原帖。帖子为一组照片,据“汉牧者”透露,照片为去年春节前后一些志愿者拍摄。 照片显示,这些老人衣衫褴褛,甚至“不如乞丐装”,睡在堪比垃圾堆的床铺中。气温低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寒冬时节,敬老院的房屋却只有单层玻璃门,窗户玻璃残缺不全,用石棉瓦和硬纸板遮挡。穿衣和住宿条件不好,伙食同样很差,该网友称老人们“据说每天都只能吃酸菜,不知多久没吃过鸡蛋了”。 网友“汉牧者”称,自己在网上发帖的同时在双城市政府网站上留言,希望政府能够善待这些老人。 政府部门回应:院长已被撤职 记者在双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政府门户网站”哈尔滨双城网的“网上信访”栏目找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对此所作的官方答复,留言发布者署名“刘衡冽”,为2011年7月25日发布。 答复称,网站工作人员7月27日将情况汇报到市政府,得到高度重视,并责成相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调查得知水泉乡敬老院现有18位老人,其中生活不能自理、患有老年痴呆的有6人,精神病患者有2人。而敬老院院长于占家因敬老院管理不善,已于三月份被撤职,院长由村书记于成祥担任。 新任院长采取了一定措施,老人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敬老院的房屋年久失修,设施陈旧,为彻底解决问题,双城市政府拟将水泉乡敬老院整合到“生活设施完备、生活条件良好”的公正乡敬老院,以满足老人颐养天年的愿望,而“整合工作将于10月底完成”。 网友最关心老人们的现状 “十月时我与他们联系,回复说快搬了,然后就又没有动静了。又过一段时间,东北已经很冷了,我再次问他们,回复说这两天送床,就又没声音了”,网友“汉牧者”称,整合工作并不顺利,截止到11月29日问题仍然没有新动向,自己只得再度网上发帖炮轰此事,“每次自己给对方发邮件都拖几天再回,回复也都是类似的拖时间,这都已经深冬了,我等不了了”。 网帖以及相关微博迅速引起网友的关注,这些老人们的现状成为最受关心的问题。记者多次试图拨打双城市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所留的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 所幸事情迎来转机,12月2日凌晨1点22分“汉牧者”发帖称“刚刚看到有双城的志愿者发来的照片,老人们似乎已经转到新的养老院,条件好了很多,我相信大家都欣慰很多。” (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水泉乡的敬老院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40 次阅读|1 个评论
现在的教育离人性有多远?
热度 6 beeforever 2011-4-9 11:28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讨论,每次看到,我都忍不住把下面这段话贴出来——   一位曾在“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营中遭受过非人折磨的幸存者,战后辗转到美国,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我想,教育离人性足够远时,离人类的自我毁灭就不远了。
336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别把教育培训办成提分集中营
qiaoli113 2011-2-6 09:39
“孩子分数的提高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让名师做您的私人教练,单科短期提高20—80分”,“创造提分奇迹!辅导提分率高达98%,47天提升了208分”……不论这些招生广告有多少忽悠的成分,有一个事实人们毫不怀疑:这些教育培训机构打的是“提分”牌,上的是“提分”课,为了让学生在升学竞争中胜出,努力将“提高分数”进行到底。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这样的办学口号听起来冠冕堂皇,其实,绝大多数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做同一件事:强化训练,题海战术,目标就是考试和升学,说白了,就是在做彻头彻尾的应试教育。有的培训学校颇有“创新意识”,开设花样繁多的“新学科”,比如什么“思维训练”、“表达训练”,仔细一看其教学内容,不是别的,原来就是数学和语文,仍然是强化训练那一套,仍然是瞄准提高分数。 帮孩子们提高分数本无可厚非,可是,如果忽略掉教育的真正内涵,把提高分数作为教育培训的唯一目的,不仅违背了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也失掉了教育的人文精神。 教育,绝不只是考试升学这一件事。虽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有较大的自主性,但是,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也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比如,开设文化、艺术、体育、手工等孩子们感兴趣的学科培训,开阔视野,培养特长,陶冶性情,教育培训比学校教育更加灵活机动,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因材施教,更能激发不同孩子求知求真求美的潜能;再比如,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教育培训有其广阔的用武之地,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引领,不仅引领学生,也引领家长和社会。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环境下,面对孩子考试升学的巨大压力,许多家长感到焦虑和无奈,在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方面表现出不冷静、非理性。教育机构其实也是“家长学校”。教育培训机构若能与各类学校一道,向家长、社会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样可以赢得家长、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编者评论:办教育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教育品牌的铸造不是靠金钱和广告,关键要有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质量。如果把教育培训当成“提分集中营”来办,或许能热闹一时,淘到几桶金,但是,事实证明,任何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违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办学行为都不可能长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推进,“提分集中营”式的教育培训迟早会被人们摒弃。 !-- 编者:人民日报/p--
7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1月27日博主日记
xupeiyang 2011-1-27 08:07
原计划明天回浙江老家过春节,因为孙子提前从美国回来,我们全家今年不回老家过年了,飞机票全退了。 1893年, 宋庆龄 诞辰 1903年,中葡两国订立 澳门 有关章程 1945年,苏军解放 奥斯威辛集中营 1982年, 瓦尔德海姆 获“联合国和平奖” 2008年,印尼前总统 苏哈托 因病去世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阳风光
李丕鹏 2010-4-20 15:26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278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