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努力工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读博记语(410)-“在天才出现之前”
zjzhaokeqin 2018-10-28 10:14
读博记语( 410)-“在天才出现之前” 赵克勤 读科学网 姬扬 博文《 纪念费曼 》 , (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143176.html  ) 记语与评论如下: “费曼(Richard Feynman, 1918.5.11-1988.2.15)是著名的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公认的物理学天才。今年是费曼诞辰一百周年,也是他逝世三十周年。 费曼很小的时候,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还特别喜欢动手,搞搞化学实验、修修收音机什么的, ...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42年)以前,费曼就开始参与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3年,他到了洛斯·阿拉莫斯,成为原子弹计划中理论部门的一个小组长,主要负责数值计算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费曼重返学术界,先是在康奈尔大学待了几年,1951年开始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直到1988年去世。” 姬老师博文的最后一段是: “在纪念费曼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回顾这位伟大物理学家的光辉成就,同时也希望新一代能够继承他的科学精神。未来的我们肯定还是需要费曼这样的天才,而我们普通人也不能消极等待,“在天才出现之前”,仍然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新一代费曼的出现做好准备”。 我写的评论是:要 ““在天才出现之前”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成为下一个天才。
个人分类: 读博记语|7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盼望家乡处处有林
尕海湿地 2018-9-16 10:54
我盼望家乡处处有林 我面对家乡的光山秃岭, 殷切地盼望着处处有林。 睡梦中我已经如愿以偿, 唱着歌儿在林海中穿行。 为什么要盼望家乡有林? 我和大家有同样的心情, 谁不爱桃花妩媚的笑容? 谁不爱榆钱和柳绽的金? 谁不爱桂树飘香使人醉, 谁不爱杏花怒放松柏翠, 谁不爱红墙蓝瓦绿掩映, 谁不爱穿杨拂柳喃燕飞, 谁不爱金雀绿树一串铃, 谁不爱云蒸霞蔚校园景 …… 为什么如此地盼望着林, 旱魔烧死过我们的庄稼, 冰雹打出过人们的眼泪, 霜害杀死过将熟的谷穗 …… 连三岁的小孩也都明白, 没饭吃人根本就活不成。 漫山遍野只要有了森林, 就会干旱退去湿气大增, 风调雨顺哟,气温和平, 年年五谷丰登来人高兴。 每当我如此的盼望着林, 不由想起某些愚蠢的人, 他们无情的向森林勒索, 把树木狠命地砍剩几根, 他们甚至剥掉活树的皮, 刚栽的幼树也破坏殆尽 …… 为了家乡未来美好的林, 我满腔热血一直在沸腾, 献出学林的本领赤子心, 我要为忠实心愿去拼命! 李琳 李俊臻 1982 年 5 月
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我胡言(12):努力工作是一种个人的工作态度
热度 11 wangdh 2016-4-16 08:06
自我胡言( 12 ):努力工作是一种个人的工作态度 ( 王德华 ) 前几天写了几句话,思考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当今形势下是否还需要强调“努力工作”的观念。因为自己很多方面思考不清楚,有些疑惑,所以文字也就没有什么逻辑性。很多貌似简单的事情,真要做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链接: 自我胡言( 11 ):努力工作在今天是一种落后观念吗? 每个有过生活阅历的人都知道努力工作的重要性。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会给我们说:要努力工作。从小学开始老师就会对学生们说:要努力学习。研究生阶段导师也会对学生们说:要努力工作。可以说,努力工作,作为一种观念已经贯穿了我们的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的确很敬佩那些将生命奉献给了事业的人们,敬佩那些因疲惫劳累而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我们更可惜那些因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的人们,无论是肩负家庭的重担,还是肩负艰巨的工作任务。 那么,努力工作,还是不是一种工作观念?还能不能作为一种职业要求?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努力工作,是不是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呢? 我们曾经有过“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所谓“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做得到”。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但是男女有别,任何罔顾生理差异的工作要求,尤其是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要求,在今天都是应该禁止的。所以要杜绝违背生理规律的努力工作,尊重自然规律,尊重身心健康。如果说,工作负担过重,压抑感强烈,身心难以承受,这就不是正常状态。生理学告诉我们,每个生理功能都有一个生理极限,在生理极限之内,强度增加一般不会有问题。如果超负荷,超过生理极限,或者长时间超负荷,长时间处在生理极限,就会产生严重问题。 积极向上是丰富人生的精神追求。努力工作的态度不会过时,但违背规律的努力工作态度应该是过时了,应该摒弃,要树立尊重人性、尊重自我内心的观念。努力工作,无论是自愿还是压力所迫,都需要建立在身心健康之上。要求健康地努力工作,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在一定时间内工作成效达到最大化。每个职业,都有职业操守,有职业要求。如果达到尽职的标准,工作成效最大化就是工作要求的最高要求。花费时间最少,工作量(数量和质量)最大,是一种工作追求。 有效工作也是努力工作的一种方式。科学研究这个职业,要求研究者是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的。很多的时候,不少学者休息也是在工作,聊天也是在工作,一直处在思考的状态。在旅行中经常见到,在大家都入眠的时候,有些人在航班上忙碌着。手里拿着文献的,拿着数据记录本的,拿着手稿的,阅读的,计算的,写作的,思考的,这就是努力工作。有的人你这样做了,有的人那样做了,每个人支配自己时间的理念不同,虽然最后会有必然不同的结果,但都是自己的选择。生活是自己创造的,自己经营的,自己努力的,自己选择的,所以面对自己的创造,应该没有抱怨,没有悔恨,没有惋惜。做好自己,接受自己。可是生活往往不是这样的,总是有抱怨,总是有不满,总是有惋惜。生活中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一个人的付出与回报(收获)不匹配,或者差别太大。这种最不能接受的事情,我们身边又是太多太多了。反过来呢,由于权力和地位等等因素,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也太多太多。如果是冷眼看世间的话,这就是人间社会的真实。 还需要努力工作吗?需要。 需要什么样的努力工作呢?需要健康地努力工作,符合自然规律的努力工作。摒弃一切违背生理规律、损害身心健康的努力工作。 努力工作,是一种自觉行为,自我调节行为。 ********** 真巧,刚读了武老师的“ 实验室女孩 ”的文章。这是对“努力工作是一种自觉行为”的一个很好的诠释了。 链接: 实验室女孩
个人分类: 自我胡言|9123 次阅读|19 个评论
自我胡言(11):努力工作在今天是一种落后观念
热度 28 wangdh 2016-4-10 14:03
自我胡言( 11 ):努力工作在今天是一种落后观念了吗(?!) ( 王德华 ) 在一次组会上,专门花时间给学生唠叨了求学期间珍惜时间和管理时间的问题。写了几句文字,总感有些逻辑问题。今天貌似有些新的感悟 : 不再努力工作是时代的一种进步。换句话说,在新的时代,努力工作是一种落后理念。 回望这些年,我们这代人是很幸运的。生活上有了保障,能够进入大学读书,能够考研究生深造,毕业后能够在科研院所工作从事科学研究。期间虽然经历了国家各个方面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心感觉还是知足的。感谢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机会。 我们经历过开门办学时代,经历过联合中学时代,经历过周末补课的高中时代。生活的艰苦,使得当时把考学改变命运作为最高追求目标。只要进入大学,就改变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以后就是吃国库粮的人。所以,珍惜机会和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刻苦学习,是那个时代的一种要求。读书,多读书,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读书,是那个时代的一种自我要求。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内心里是一种羡慕和敬佩。读研究生,更是珍惜机会和时间,多都文献,多做实验,多读书。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成为常态。研究生的学习,完全是一种自律行为,完全是自己的主动,一种求学欲望。 进入大学,除了大学期间的植物学和动物学野外实习,班级组织的文明礼貌月登山活动,我的印象中最远的一次远行,就是与同学一起去爬泰山,也就是今天的旅游了。记得我常说,我去了青海,才想起青岛没有去过,在结婚的那年春节回山东,跟好友一起去了青岛,第一次看到了栈桥。家搬到北京了,才意识到在青海那么多年竟然没有去过青海湖。前几年,说到来北京这么多年了,还是不熟悉北京,科学网上也有老师提议一起有计划游览北京。上周五的野餐组会,我还跟学生聊起,研究所从 2007 年搬到新园区后,竟然好几年都没有走进过园区边上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知道工作单位附近还有这么漂亮的地方,一个免费的公园。 工作忙是理由吗?努力工作是借口吗?以前总是把工作忙没时间作为一种自豪,塑造一个努力工作的形象,很冠冕堂皇,很理直气壮。今日静静思考了一下,答案很模糊:是,也不是。我们的确努力工作了,也的确工作忙,但是不是就忙到没有时间去公园走一走?忙到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去游玩?一定不是! 那是什么呢?我觉得是我们内心的一种生活理念,小时候受到的家庭教育的影响。所以,我们那个时候有些理念,在今天看来就是很可笑的,甚至是很愚蠢的了。我们把生存作为第一位的追求,渐渐地忽视了生活的含义,忽视了家庭,忽视了孩子,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很多很多今天看来很有意义的方面我们都忽视了。也有人会这么说,正是由于我们那么多的忽视,或者说那么多的努力,才走到了今天,才有了今天可以坐下来写点闲文的日子。生活原来是这么的矛盾,这么的没有逻辑性。或者说,我们过得是这么矛盾,过得这么可笑,原来我们是这么理解生活。 不管什么理由,不管怎么解释,不管怎么理解,生活就是这么过来的。那个时候是5天半工作制,周末是周六下午和周日,加班加点是常态,刻苦读书是自愿,努力工作是平常。近些年来,我们也逐渐知道了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家庭的重要性,身体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重视了精神追求,这就是时代的进步。所以,在今天还要求研究生努力工作,还要求他们加班加点,是不是观念落后了呢?研究生会问为什么要我们加班?研究生一样要重视生活质量。这个道理,一定是正确的。那么,努力工作的时代过去了吗?努力工作还是需要的,应该在自己的生理极限之内。至少超负荷拼命工作、不顾家庭、不顾自身健康的那个时代,应该过去了。我们所经历的,只能讲给愿意听的那些学生听了,自然不可以再要求他们那么去做。 那么,我们今天需要怎么做呢?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是新时代的责任意识,职业规范,也可以说是职业精神。 这点文字,写的还是很矛盾。
个人分类: 自我胡言|10359 次阅读|36 个评论
加班随想
toryliu 2012-12-31 22:09
工作没有得到老板认同,你再怎么努力,再怎么加班也都没用,甚至老板认为你加班浪费电费。这就如同恋爱,年轻的时候能给她激情、浪漫,她却要房要车,等到40岁,有这些的时候,她却要浪漫,步调不一致永远是错的。所以男人要跟对老板,女人要找好老公。不过我还是喜欢孙燕姿的那首年轻无极限。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果……就……这种逻辑可能会不正确!
热度 2 lxj6309 2012-4-17 10:46
刚才读《 两个经济学博士的对话 》一文,觉得确实写得挺好,是一种很好的经济学知识普及,也是一种学术探讨手法。但是,对于其中的一个说法的逻辑不能苟同。这个逻辑在不少地方被人应用,其实是错误的逻辑:如果……人都像你(或他)这样,那么……。该博文的第三段如下: 三 贺博士:听说你工作很勤奋,也很热情? 费博士:是的。我们有“明德三剑客”,还有明商“拼命三郎”。通常,我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左右,从周一到周七。 贺博士:为什么你有如此强劲的动力呢? 费博士:因为我热爱这种工作,能够将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兴趣结合起来。 贺博士: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勤奋工作可能给社会福利带来负面影响? 费博士:这不可能!你开玩笑吧? 贺博士:这是符合逻辑的,只是你心里不去想,或者你的热情蒙蔽了你的理性。 费博士:此话怎讲? 贺博士:如果报酬这么少你还这么勤奋工作,那么薪酬机制就应该设计成鼓励低工资和高努力的制度。你知道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吗? 费博士:什么后果? 贺博士:你可以假设一下,假如一个大学实行零工资,会是什么结果? 费博士:所有愿意专心教书的人都不会来,所有善于打着学校招牌在外面骗吃骗喝的人都愿意来,就是逆向淘汰。 贺博士:你终于想起来了。不用我提醒你子贡“拾牛不昧”结果被孔子痛斥的“动态道德风险模型”吧?那可是你开发的寓言啊! 费博士:可是,不勤奋工作在道德上不安,勤奋工作又会导致动态的负面激励。我该怎么抉择呢? 这里推理的错误在于逻辑前提错误!首先,一个人干活不要高报酬是他自己的事情,是否能影响到全体要看社会的选择,社会与个人是可以不同的。所以,社会不会因为这个人不要求高报酬而对所有来工作的人都给低报酬。其次,社会给一个人的报酬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高的,所以,一个人没有要求高报酬,不等于他的生活就非常糟糕而只有工作。再次,如果真的全社会成员都努力工作而不问报酬,那说明这个社会的文明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社会给予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相应水平的保障,除非统治者道德败坏,而在全社会劳动者都很努力工作的社会中,这样的统治者是很难长久的! 此类错误就在于把假设当真实!所以,此类推理首先要检查前提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前提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这样的推理就是无意义的。
个人分类: 经济学|5898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头开始,努力工作
热度 3 shenwl 2011-2-27 22:51
学了4年的计算机,如今投身生物信息领域,不知这一转型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但是不开始,又怎能看到结局。 以前的我总是担心的太多,犹豫太久以至于无法前行,从头开始吧,努力工作...这条路也许并没有彼岸的存在,但这终归是一程未知且漫长的旅途,既已背起行囊,何不就这样走下去,看那前方,究竟是何种风景
3213 次阅读|4 个评论
努力工作是研究生成功的第一要求
热度 26 wangdh 2011-2-26 14:58
努力工作是研究生成功的第一要求 (王德华) 我曾经下了很大的决心在我们研究组提出倡议:研究生要愉快工作,快乐生活,享受研究生生涯这段值得一生都怀念的日子。也发现善意敏感的老师给我留言提醒还必须加上 “ 努力工作 Work Hard” 。 努力工作就是 work hard , work hard 就是努力工作。我们都很容易理解含义,很容易明白道理,但很难去践行它。但,这确实非常重要。如果把读博士学位作为自己人生生涯的一个重要设计的话,舍得花费人生这段最宝贵的时间来潜心科研,努力工作是第一要求,是必须的。否则,既不会快乐,也不会有什么享受。读博士本质上是一种从事科学研究的职业训练,科研工作最大的享受是自己的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那真的是一种喜悦。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的事,写自己的文章,是科研人的事。没有努力工作作为基础,似乎很难享受到这种乐趣。科研这个行当,真的是有汗水才会有收获,汗水决定成效。 读研究生需要周末吗?需要。 读研究生需要假期吗?需要。 读研究生 8 小时工作制可以吗?不可以。如果一个严格按照 8 小时工作的研究生,估计想成为优秀学者的几率不高,希望很渺茫。如果你没有爱因斯坦的智慧,没有詹姆斯沃森的机遇,科研人唯一的成功之路是努力工作。科研活动不能搞疲劳战术,不能搞突击,不能走捷径。科研活动一定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一定需要心静和静思。那,也是一种境界,一种职业要求。科学家很自由,自由的无边无沿,天马行空,有才思就尽情洋溢。科学家很受束缚,会失去很多周末,失去很多假期,失去很多睡眠。科学家被时间束缚着,被问题缠绕着。 努力工作,作为一种求学心态,作为读研究生的一种要求,是很有必要的。要求,是自我要求。强行的外力要求,除了压力之外,不会有任何收效。科研本是一件很辛苦但舒适的事情,读书本是很愉悦但清苦的事情。要想戴上象征最高学历的博士帽,必须努力工作,方能享受这种清苦后的愉悦。 读博士, 8 小时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93 学社”的研究生是不可能成功的。 读博士,迷恋网络更是可怕的。 读博士,哪部大片都不想错过,也是不可能做好的。 读博士,每天 QQ 、 MSN 都挂在网上、 MP4 挂在耳朵上、手机短信不停,想获得好数据,那是奇迹。 最近施一公教授的一篇文章以自己的经历告诉了青年学者在学业上该怎么做: 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助理教授的日子 。 听听海外教授对青年学者的忠告是有益的。没有别的捷径,也有一条捷径:努力工作。 说实话,没有一个国家会像咱们国家当前这样浪费高等教育资源,浪费人才资源。没有一个国家的导师们像咱们今天的导师们这样宽容学生,纵容学生。没有一个国家想咱们国家这样不负责任地招收研究生。很多学生会不同意这个说法,很多导师也会不同意这个说法,大家上网看看每年的那些博士学位论文就不会再质疑;已经答辩毕业的学生们,参加过研究生论文答辩会、审阅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导师们,也会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我曾说过,导师的宽容是很残忍的。过度的纵容是一种不负责任。 那读博士还有什么乐趣? 既然感觉没有乐趣,还不赶紧离开? 既然感觉读博士这么苦,还不赶紧逃离? 我也相信: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博士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学术这条路的。 今天北京的天阴阴的,普降瑞雪。玉兔瑞雪,应该是个好年头。 心里凉凉的。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9207 次阅读|34 个评论
一个有意义的计算题
tianfei906 2010-4-21 14:05
在生活中,我们觉得什么最重要呢?是金钱,爱情,知识,运气,还是态度、领导能力?看了下面这个计算题,相信您一切都会明白的。 如果令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分别等于百分之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那么:   Hard work (努力工作)     H+A+R+D+W+O+R+K =(8+1+18+4+23+15+18+11)% = 98%    Knowledge (知识)     K+N+O+W+L+E+D+G+E =(11+14+15+23+12+5+4+7+5)% = 96%    Love (爱情)     L+O+V+E=(12+15+22+5)%= 54%    Luck (好运)     L+U+C+K=(12+21+3+11)% = 47%   (这些我们通常认为重要的东西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   什么能使得生活变得圆满?   是 Money (金钱)吗? ...     不! M+O+N+E+Y=(13+15+14+5+25)% = 72%   是 Leadership (领导能力)吗? ...     不! L+E+A+D+E+R+S+H+I+P=(12+5+1+4+5+18+19+9+16)%= 89%   那么,什么能使生活变成100%的圆满呢?每个问题都有其解决之道,只要你把目光放得远一点! g=inline('sum(lower(s(find(s~=32)))-96)'); g(' attitude ') ans =100   我们对待工作、学习的态度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100%的圆满! 一种心态,一种人生! g( 'brave heart' ) ans = 100   我们要不畏失败,有一颗勇敢的心, 一种心情,一种人生! g( 'papa and mama grandpapa and grandmama' ) ans = 250 只靠长辈们的铺路是条捷径,不过=250 g( 'happy wealthy healthy good luck hardwoking attitude leadership power family knowledge and love love' ) ans= 1000 如果你什么都有了,也有了爱情,生活就是完美的,可是谁能拥有全部呢?(以上引自 http://nostalgica.blogcn.com/diary,201218221.shtml ) 朋友,您现在应该明白了,如果我们现在没有金钱,只有一个健康的身躯,那你还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和知识来获得您想要的东西。特别是在科学网上开博的人,我相信大多数都是正在努力工作,同时也有知识的人,怎么样把我们的努力工作和知识转化为财富,这就看自己的造化了。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只依靠长辈,那不过是=250,并不是捷径。但,当您什么都有了,人生就完美了,可是任何人来说,不可能什么都有。这也正是我们每天努力工作,追求知识的动力所在。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