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股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什么明星都坐拥多家公司?
zhongmaoch 2019-2-13 14:56
为什么明星都坐拥多家公司? 一段时间以来,演艺明星被推上了舆论风口。其中一个被关注点就是这些明星都拥有多家公司,或者是公司的法人,或者是公司的大股东。少则几家,多则几十家。难道一当上明星,就意味着他们是商业奇才? 恐怕还是巨额的利益使然。本博猜想,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或许是个人所得税避税的需要。明星的巨额片酬,如果作为个人收入领取的话,肯定要缴纳巨额的个人所得税。但如果通过公司业务进行操作的话,可能能够大大降低其税负水平; 其二,或许是广告收入分成的需要。广告商为了广告效果,肯定需要与明星合作,明星与其为其他公司打工,不如为自己的公司服务。肥水不流外人田! 其三,或许是为炒股或资产炒作获利的需要。明星的交际人脉,或许能够获得较为精准的商业信息,从而获利。 其四,或许为可能“洗”的需要。 以上仅为凭空猜想。请勿对号入座。特别是相关监管部门请勿对号入座。
34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股市仅靠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
热度 18 Taylorwang 2015-7-4 11:36
我国居民的储蓄率相对欧美发达国家一直比较高,其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物质短缺的记意在我们不少人的脑中还没有完全消除,现在生活很好,物资有保障,我们总会习惯性思维将来可能还能碰到物资短缺的时候。另一方面目前的社会保障系统相对西方也不很健全。通过一些报刊及网络上的文章,了解到过高的储蓄率,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储蓄率太高,居民的消费力就会下降,不利于利用消费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另外,通过银行,贷款给实体经济,使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上升,也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如果能将大家的大部分存款,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这样,可以给实体经济“输血”,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将一些地方债通过股市,转化为股权转让,从而减少地方政府违约的风险与代价,这主意真是带有良好愿望的一举多得的好方法。这样,带有这良好愿望的相应政策,也就开始实施了。 首先放开个人申购股票的户口,从原来一人只能一个户口,一下子扩大到 20 个 ,扩大的户口,便于个人炒股。然后,一些长期持有股票,收益一定大于银行的文章也开始充塞媒体。新的一轮推动股市上涨,吸引更多的居民投入股市的风潮迅速括起来,股市也象打了一剂强心针,沪指从 2000 多点,迅速上升,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上升到 5160 点。 良好的愿望,有时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国内的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上市,我不是很清楚。但一些民营企业上市,我还是了解一些的。当一个企业,营利良好,流动资金充足,往往上市的欲望并不强。要上市的公司,不少是要走下坡路了,或流动资金比较紧张的一些公司。另外,由于上市后市值的蒸发作用,运作得好,往往可以收获以后公司正常运行 50 年,甚至 100 年的利润。这也促使一些公司希望通过上市来赚快钱。 股票设计之初,是企业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从而促进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购买股票的股民,则希望发行股票的公司,运行良好,通过企业的利润而发放股市红利,股市红利大于银行的存款利息。但随着股市的发展,慢慢就发生了变化。金融行业往往是最赚钱的行业,据介绍,美国最聪明的一帮人,都在华尔街搞金融,从事股票,期权的交易与再投资。搞金融,赚钱的速度要比实业快得多,并通过一些金融产品的衍生,杠杆作用,在美军实力的保护下,从而推动强势美元在世界的霸权。这一方面使美国一直维持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但同时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使美国的实业“空心化”。 虽然美国已经认识到实业空心化带来的危害,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宣称要让制造业回归美国, 但因人类的贪婪性,与历史的惯性,要实业回归美国也是困难重重。 我想,我国那些买股票的股民,有多少是希望通过买股票投资,并长期持有股票,通过股票的分红而获得收益?我看 绝大部分的股民,都是想通过股票投机,都是想通过低价买,高价卖出而赚快钱 ! 这可从股票指数的日变化幅度之大而看出来。再看一些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市值,根据不同的行业与市场容量,及细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的分析,公司的市值往往是公司一年盈利的 10 至 60 倍。听说过一个没有核实的故事,讲香港首富李老板请人吃饭,他告诉大家,这顿饭是用他自己的钱请大家吃的,若用公司的钱,这饭局是一万元,公司的市值是盈利的 30 倍,则公司的市值就少了 15 万元了,这饭局就花了公司十五万,也就是这个道理。国内的一些公司,为了上市能有一个好价钱,有不少通过虚增利润的方法。以前一些地方主管部门,也乐于见到利润被提高,因为企业吹牛是要交税的,利润提高了企业的营业税,所得税也会相应增加。 我知道的一个环保企业,他们曾与我们共同投标竞争过一些环保工程项目,他们的报价有时比我们报得还低,可想工程的利润率是不高的,但他们公司上市了,在国家重视环保的这个利好刺激下,公司的市值居然上升到 100 亿。我算来算去,他们公司不可能一年能赚一个亿的利润,若能套现了,以现有的规模,几百年的收益就进口袋了,何乐而不为呢?在这种“示范工程”的刺激下,能上市的公司,争着要上市,不能上市的公司,也想办法创造条件来上市。 这些公司上市,是为了从股市上筹集进一步地发展基金,为公司的扩大再生产服务吗?我看不是,很多都是想上市后套现赚快钱。 一些上市公司的老板,套现了部分现金后,再转账到国外,在国外过起了超级豪华的生活。我在美国参观的最豪华的住房,就是国内上市公司老板的房子。有些上市公司老板,会发现通过上市这种途径,赚钱要比老老实实做实业快了不知道多少倍。他套现了钱后,还会再去做实业吗?不可能的,他还会采用轻车熟路的类似方法,再搞一个新的公司,再上市并套现赚快钱。若金融市场日益繁荣,社会发展顺利,象美国那种“实业空心化”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我们不可能再象美国那样,利用大量印刷人民币来维持我们的经济增长,让全世界人民给我们买单,从而转移我国因“实业空心化”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全民持股的愿望是良好的,将闲散资金投到实业中去,股民能获得长久收益,且最好股市是一头“慢牛”,为国家经济的平衡发展保驾护航。但就愿望对人性的贪婪性缺少防范,在上市公司的股东不诚信,股民都想通过投机赚快钱的条件下,许多事必将事与愿违。一些上市公司的老板,是知道自己公司的实际价值的,国家的托市,正好给这些大股东们套现创造了机遇,报纸上也常有大股东几个亿的套现的报道。现在的股市,有多少只股票的股票红利超过银行的利息了?若再将社保资金也投入股市,能保证这些资金的增值安全吗?我们希望缩小贫富差距,创造和谐社会,那些套现了数以亿计的大老板离场了,让社保基金与普通股民来托住这几乎很少分红的股市,这股市能缩小贫富悬殊吗?能增加社会的稳定性吗? 有时,良好的愿望,很容易被不良的人钻空子。特别是现在诚信还相对缺失,大多数人都比较急功近利的时代,制定政策时,不能只想到政策好的方面,必须充分考虑新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考虑人性的弱点,预先做好防范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4663 次阅读|38 个评论
尼克森99%股东投票同意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
毛宁波 2012-9-24 07:21
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20日宣布,其股东在投票中以高比例通过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对其总值约151亿美元的收购协议。 尼克森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在当天举行的特别会议中,约99%的普通股股东和87%的优先股股东批准了此项交易。 今年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将以每股27.50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尼克森所有流通中的普通股,该收购价比尼克森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7月20日收盘价溢价61%,比到7月20日止的20个交易日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溢价66%。 不过,该项交易还需得到加拿大联邦政府根据《加拿大投资法》进行的审批。加拿大工业部长帕拉迪斯8月29日确认收到了中海油有关收购尼克森的申请,并表示加拿大政府已经启动审批程序。若交易成功,这将成为中国最大金额的海外公司收购案。 尼克森是一家位于加拿大的独立的全球性能源公司,在多伦多和纽约上市。其专注于三项发展战略:加拿大西部的油砂、页岩气及主要位于北海、西非海上及墨西哥湾深水海域的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 本文来自: 全球石油化工网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cippe.net/news/html/201209/80488.html
个人分类: 中国能源|15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回股东又如何?
热度 1 ailincnj 2012-8-26 01:02
做回股东又如何?
三年股市中国熊冠全球,绵绵下行、跌跌不休,以连跌三年半,将创吉尼斯记录。许多人金盆洗手,消户数直线上升,百分九十以上变成僵尸户,长期没有任何交易。股市哀鸿遍野,股民心在滴血,上证指数2000点破位在即,似乎中国经济岌岌可危,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势。 朋友:最困难的时候别忘了股市谚语。行情在绝望中产生,在怀疑中成长,在欢乐中死亡。人弃我取是股市铁律。在目前的态势下,如果资金找不到合适投资渠道,炒股又没时间,我想做回股东又如何?立贴为证,一年后至少10%至20%收益应不成问题。 理由和选择股思路如下: 目前中国股市的三大问题。第一,管理层将股市当成圈钱机器,失血严重。这是政策层面的,管理层是否想搞垮中国股市?我想未必,垮了至少以后没有提款机。那就行了,物极其反,到时各种措施、政策性利好会出台的。第二,上市公司和机构的大小非减持。上市公司原始股当时1元/股,现在套现大赚特赚。关于此问题你要拿出眼力,有的公司经过多年经营,每股净资产增值不少,如股价低于净资产,按理上市公司应回购,不然资产流失。当然中国的净资产是有水份的,但跌破净资产的比较稳妥,除非上市公司高管清楚其公司一毛不值,没有信心。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倒可以考虑收购上市场公司,如晨鸣纸业(000488),净资产6.46元/股,现股价3.9元/股,多好的收购机会,你想收购谈股权转让不可能这么廉价给你的。第三,中国股市没合理规则,投资人利益得不到保护,加之每次都是大起大落。我们小散管不了那么多,坚信券商要生存,国家想税收,上市公司想圈钱,没有一个向好的股市都会是空谈。现在进入只是亏了时间,应该亏不了金钱。 投资策略。1.选低价股,有很多1元股,都青菜、萝卜价了,为什么不敢要,当时几十元一股敢买 ,现在为什么不敢?如名流置业(000667)1.97元/股、山鹰纸业(600567)1.81元/股。2.选破净资产股,这类股现有近百只。3.选小盘股,最好几千万流通的,不能超过10亿的,盘小易受到庄家青睐。4.选公司从事的行业有前景的,这样的公司不易破产。5.选不亏损的股,因为我们没那么多时间探知消息,有业绩比较放心。6.选市盈率低的股,过去以30倍来判断,现在低到低难以想象,如城投控股(600649),动态PE只有3.7。7.选跌破发行价较多的次新股,因生不逢时,承销商和中签的都被深套,他们会想办法自救的,如利君股份(002651)发行价25元/股,现价14元/股。8.选择那些已拒绝下跌,甚至逆势上涨的股票,这种股要么有题材支撑,要么有业绩支撑。 本文是个人观点,决不推荐股票,据此投资,赚了我不会分成,亏了不承担任何责任。最后祝大家发财! 股市从2009年8月4日的3478.01,跌至今日的2089.02,以其完美的下行创造世界纪录,还在下跌ing。 (2012.8.25)
497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西部证券图穷匕现?
秦伯强 2011-11-30 17:44
作者:叶檀 西部证券以及西部证券的监管者应该给公众一个交待,以避免国资流失,以严厉警告权贵交易。 随着对西部证券调查的进行,越来越多的疑点浮出水面。疑点围绕着陕西综合电力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陕西综电”)。按照西部证券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其第五大股东陕西综合利用电力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综电)持股2213.68万股,占发行新股前总股本比例为2.21%。 西部证券的股权转让有国资流失、利益输送之嫌。下列问题不澄清,质疑不会终止。 陕西省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西部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原陕西信托)、陕西省扶贫开发协会、陕西省农电管理局、铜川鑫光铝业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有必要澄清,为什么要退出陕西综电?陕西达西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陕西烟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均退出陕西综电公司等相关企业有必要进一步澄清,为什么要在西部证券首次申报前夕的2007年9月,主动让出厚利?2010年3月,西部证券第二次报送IPO材料前夕,为什么陕西秦兴电力工贸有限公司和西安裕华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将各自持有的陕西综电股权无溢价转让给深圳市万信?最终,为什么深圳万信在受让陕西综电100%股权(出资额5000万元)后,无溢价转让给深圳市胜利高?将近十年、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操作,是否为深圳市胜利高的股东为刘桥(持股70%)、刘宇兵(持股20%)、闫明(持股10%)做嫁衣? 西部证券股权转让图穷匕现。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追踪,最后摘桃者刘桥与刘春茂基本可以确认是父子关系;而刘春茂原为陕西省主管电力的副省长。卸任陕西省副省长一职后,担任陕西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陕西综合利用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西综电公司)、西部证券、渭河发电有限公司、陕西省投资开发公司等企业董事长一职。刘春茂的大部分任职信息,在网络上仍能获得证实。 如果上述调查属实,蹊跷的股权转让疑云水落石出,企业之所以将即将上市的公司股权拱手相让,涉嫌利益输送,涉嫌以股权转移方式变相行贿受贿。 监管层有必要介入深度调查。媒体费尽心力调查,监管方却不置一词,让人如何相信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承诺?面对如此蹊跷的股权转让,不仅证券监管部门有必要介入,相关的纪检审计部门更有必要一查到底,为澄清市场秩序、澄清吏治作一典范。 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当初国有企业低溢价甚至无溢价转让股权,是否经过市场中介机构评估?是否陷入国有资产流失困境?当民企成为股权传送的掮客,他们是否通过低价获得土地等获得收益?而刘春茂先生与刘桥先生如果父子关系属实,那么作为西部证券前董事长的刘春茂之子,以股权腾挪术低价进入西部证券,是否应该公诸于众,并且以公平的价格示信于天下? 从表面上看,西部证券上市似乎对谁都有利,控股股东陕西电投,以及大股东陕西电力、西部信托、上海城投、远大华创等各有斩获,通过上市溢价,即便刘桥获利,与上市之后庞大的资产规模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类似西部证券式的股权交易事件正在摧毁上市企业与证券市场,把市场变成强盗与骗子、投机者横行的市场。如果公司未上市之前劣迹斑斑,疑点挥之不去,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的企业能把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放在心上。而在股权交易披露之后,相关企业、相关人士无一正式表态,试图以傲慢吓服众生,未来必然会以同样的权贵傲慢,吓服监管者。 不可忽视的是,西部证券因业绩平平而波动大被人诟病。截至2011年上半年,西部证券总资产113.8亿元,净资产仅31.9亿元,营业收入不过6.48亿元,净利润2.27亿元,低于200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一半。其现金流糟糕,上述成为输血之举。2008年至2011年上半年,现金流量基本上都是负数,分别为-27.99亿元、-67.52亿元、-25.01亿元、-11.06亿元。 毋庸讳言,中国证券市场承担为经济改革输血的重任,如果说为西部证券输血有助于西部发展,倒还罢了,一部分血输送到个人腰包里,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有赖于公司大部分有信用、能成长,直接融资市场的战略任务非常艰剧,因为内幕交易、利益输送几次把中国证券市场推到死亡边缘。这也是郭树清担任新一轮证监会主席以上市公司分红回报、以退市为突破口的根本原因,根不正,则树难生。 当社会资源是否通过一系列的利益输送在内部人之间、在权贵之间分配,那么,无论有多少资金流入证券市场,证券市场都不会成为中国经济的助推器。 注:让我先向一些朋友致敬,他们顶住压力,才有了头顶一小片蓝天。 每个人都痛恨封闭的空间,但喝狼奶的传统,很容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帮凶。 甚至我们内心厌恶什么,就会力顶什么,另一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或者我们厌恶什么,就会向什么妥协。 幸亏,总有人在努力。 好消息是,证监会开出了罚单。 一个好案例,有时比数十条规则都有说服力。 新任证监会主席不容易,可耻的案例正在得到纠正。 金融业的马桶圈效应,由来已久。 只要有利于市场秩序,大力支持。 对于如此深刻的历史印迹,广而告之如下: 11月2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对负责湖南胜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连科冕木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项目的保荐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采取监管措施。 对胜景山河项目中中介机构的失职行为,证监会对保荐机构平安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对保荐代表人林辉、周凌云采取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的监管措施。对中审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措施,对签字会计师姚运海、吴淳采取出具警示函并在36个月内不受理其出具文件的监管措施。对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对签字会计师刘长河、张劲宇采取出具警示函并在12个月内不受理其出具文件的监管措施。 对科冕木业项目保荐代表人马初进、张星岩采取3个月内不受理其出具文件的监管措。 转载地址: http://blog.sina.com.cn/yetan
16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司案例-实际股权与权益分配
zeroiszero 2010-4-22 12:02
某公司股东5人,分别为A、B、C、D、E。其中A和B是关系紧密。所有股东各占20%的股份。公司任命B作为公司董事长、C作为总经理主持全面工作,E作为副总经理协助。 由于公司流动资金不足,2010年X月份向股东D借款XX万元用于公司发展。协议利率每年15%。同时任命D作为公司财务总监,监督公司财务运作。 2010年Y月,财务总监D表示:C作为总经理负责公司运作期间多处账目不清,有虚报、多报和向公司借款不明去向等情节,总额接近XX万元。 董事长B和财务总监D分别向副总经理E通报以上事项,并责成E制定公司财务制度。E完成财务制度经B、C、D、E讨论后,B指示立即执行。但在实际公司运作中,C采用拖字诀致使制度未能公布与执行。矛盾激化。 去年公司由A定价1000万购买的二手设备公司已经支付500万元。后来E了解到按目前市场全新价仅值800万元。折旧后仅500万元左右。Z月初,董事长B指示必须再支付250万元设备款。经营层C、E反对,并提议将后续付款拖到1年以后。 事后,B找E谈。表示想让C、D退股,并让E提议。 E提议后,D立即赞同。B和D商议将D原20%股份当借款,利率10%,近期还清。C不同意,并提议借款XXX万给公司作为运作资金,同时收购D之股份。 于是,局面变成股份为A+B40%:C40%:E20%。E由小股东变成可以左右大局方向的关键人物。于是B又来找E谈,表示理解E的资金压力,建议将股份按D的形式转售给A、B。但是在A、B的60%股份中无偿保留5-10%的红股给E,并且继续聘用E做公司副总,月薪XXXX元,并报销工作费用。或者E有什么提议,可以商量。 问题是E又该如何提议呢?
个人分类: 财经与管理杂谈|2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