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与众不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演讲技巧:Making it Memorable(6)
WileyChina 2015-7-16 12:13
原作者 : Richard Threlfall 转载自 : Chemistry Views 《亚洲有机化学杂志》的责任编辑Richard Threlfall 手把手教你如何计划你的演示文稿(PPT ) ,让你像专业人士那样演讲。 学会变魔术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演讲是我还是学生的时候,一位著名的演说家在他的分子动力学讲座中穿插了一个魔术,那是讲座的最后,他邀请一名听众跟他一起完成巨型卡片的纸牌魔术,那名听众在一堆卡片中正好选出了一张有主办方负责人微笑的大头照。这一出乎意料又印象深刻的魔术我记了好多年。 掌握了演讲中加入魔术表演的技巧将为你的演讲加分,但这里并不是建议大家都要学会这个技巧,我更希望你 找 到 自己的风格让你的演讲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 记住,你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介绍清楚振奋人心的最新科学研究进展。为吸引听众,除了引人入胜的科学细节,要相信有更多别的技巧可以拿来为你的演讲润色加分。 同听众建立情感共鸣 为加深你的演讲影响,可以考虑带上实物展示给听众。如一款新的太阳能电池,你可以直接在他们面前展示它的轻巧性、灵活性,通过一段视频短片介绍这种新的高能材料, 这种视觉效果同样会吸引听众,让他们更直观地认识到研究的实用性。 让听众印象 深刻的关键是你的演讲与听众产生情感共鸣,让对方打从心底接受 , 这也是为什么宣传资料在海报展示中不可或缺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让你的演讲与众不同,你都需要熟知演讲内容,并对你的研究成果保持自信。 掌握优秀的展示技巧 我们本身都酷爱学术会议,我们的期刊编辑也听过一些相当优秀的演讲,这里他们与我分享了一些让演讲出彩的小贴士,分享给你们,希望在你们的下次演讲中助你们一臂之力。 Theresa Kueckmann, Chemistry – An Asian Journal 平板电脑和移动客户端的应用程序越来越流行,通过应用程序将演示文稿投影到屏幕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实现。为说明某一内容,直接在幻灯片中标出 比用激光笔指出会更方便,因此建议大家下载这类应用为你的演讲添色。 Haymo Ross, 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优秀的演讲家通常同样也是优秀的表演家。尤其是当下午听众很难集中精力时,偶尔开些玩笑,展示你的小幽默将为你的演讲增色。但是不要玩过了!毕竟你演讲的目的是传达你的主题,你不会希望别人把你当成喜剧演员。笑话是调料,可以作为打破僵局的开端。但是 不同背景的人幽默感会有所不同,所以要小心展示你的笑话 。 Claire Cobley, ChemNanoMat 为让演讲与众不同,你可以向听众展示你在研究过程中克服的各种挑战 。 是什么原因支撑你不愿放弃来完成这项研究?有什么研究结果让你大开眼界?我听过的最好的一个讲座是,演讲者利用自己的实验笔记展示了他的想法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过程。 Peter Gölitz, Angewandte Chemie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最近听到的演讲中的一段插曲,演讲者在演说中间放置了一张仅两个字母“ So ”的幻灯片并在下一章幻灯片中做了 halfway summary 。并非每个人都是富于魅力的演说家,向有经验的演讲者求教 并仔细观察那些具感染力的演讲者是怎么做的都不失为好方法。在《 Angewandte Chemie 》杂志庆祝其出版发行 125 周年之际,着迷于科学的具独特风格的杰出科学家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 会,相信从中你也会有所收获 。 欢迎点击 查看 Meghan Campbell, ChemBioChem 对我而 言, 优秀的演说家通常是会讲故事的人 。在这样的演讲中我总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下一张幻灯片在讲什么,因为我想知道故事的下一个“情节”如何,下个谜题将会怎样发展。科学发现应该能呈现出像一个扣人心弦的悬疑片或惊悚片那样的精彩! Michael Rowan, ChemCatChem 演讲中当你向听众讲述做某件事的原因时,不必深入到细枝末节 。 听众无需理解光谱由峰值到峰值的变化细节,他们通常也不必了解你的研究中详细的优化步骤,只需知道你完成了优化这一结果。因此,一场简洁的演讲模式胜过事无巨细的演讲,试试用信息图表来精简你的演讲吧! Neville Compton,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 将你的演讲划分成几小块独立的展示部分 ( 分割多少块取决于你演讲的长度 ) ,这样听众通常更容易消化吸收各部分内容。即使你的演讲内容很跳跃 ,在演讲的间歇让听众提问也可减轻他们的思维负担,以免到最后他们自己都忘记刚才想要问的问题,也让他们能有时间休息调整并将注意力集中在下一部分内容。 David Peralta, ChemistryOpen 优秀的演说家通常极具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来自他们对演讲内容抱有的极大兴趣 。 因此他们在演讲中能完全掌控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声音的抑扬顿挫,并能保持思路清晰, 有条不紊的组织演讲中要用到的语句及图片等 素材。 Natalia Ortúzar, ChemMedChem 同听众多交流 。可以通过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跟听众建立某种连接。演讲时不要背向听众,也不要只低头读幻灯片,应该保持自信,挺胸抬头。当我做演讲时,我会环顾四周,并友善的同听众做短暂的眼神交流,这样可以多给听众营造一对一的交流感觉 。 Marisa Spiniello, ChemPlusChem 作为一个演讲新手,在熟识的听众面前练习是很有必要的,这些人可以是你的朋友或同事。这样有助于消除视觉差以让你保持思路清晰,让大脑集中在思考有效地展示你的研究这一问题上。一旦掌握了基本的演讲概念和技巧,成功完成一场优秀的演讲将指日可待。 Greta Heydenrych, ChemPhysChem 在演讲中如果你要谈到别的学者的研究,演讲前要去他们的个人主页浏览浏览,以确保他们来参加你的演讲时你可以轻易认出他们。听众问问题时通常不会主动介绍自己,你也不会想说回答“是的,正如 X 和他的团队两年前研究的那样 … ”时刚好那名学者回答“是的,我知道我们做了什么!” Guido Kemeling, ChemSusChem 在幻灯片制作中应避免使用“怪异”的颜色或用你的机构中使用的标准背景做你的幻灯片背景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标准背景由这样一些人设计,他们对你的科学研究并不感兴趣,相较 而言只是更热衷于宣传推广你的机构,因此这种幻灯片背景加在你的演讲中会很容易让听众分心。另外,不要使用漫画字体作为你的主字体。 Karen Hindson, Europe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通过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开始你的演讲 。比如自我介绍之后引出近期新闻中报道的一些事情,最近我就听过一个演讲者开玩笑说很抱歉因为运输工人的罢工活动导致他难以按时到达演说会场,这类与听众的情感共鸣话题提醒了听众每天大家都面对着类似的境遇和挑战,这样能很好地拉近演讲者同听众的距离。 Kate Lawrence, ChemElectroChem 我认为用视频短片来突出你的研究成效将非常强大 。我见过的最震撼的一个短片涵盖了自发式纳米引擎的相关展示内容,该演讲者在短片中甚至推出不同纳米机器人间的比赛,听众们在观看时也开始支持他们认为最棒的纳米机器人。虽然这么建议,但我所看过的各类演讲中视频短片一直最容易出现技术问题,所以演讲前多多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如果可以使用自发音的设备将会更好。 点击阅读英文原文
个人分类: 草稿|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统计意义上喜欢这样的学生-研教散记18
tangchangjie 2010-4-22 17:10
在统计意义上喜欢这样的学生--研教散记18(唐常杰) (此文原名 “赌石,琢玉和引导爱辩学生”,似有夸张之嫌,根据博友意见改为现在的比较严肃的名称) 今天的头条博文(杨延丽写,简称杨文) “这样的学生老师会不会喜欢 ”描述了一位有个性,好发表意见、好与老师辩论,处处要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学生;并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老师会不会喜欢”。 跟帖评论中,有褒有贬,褒者曰“这是没有被中国教育摧残的坚强的花朵,应当给予合适的土壤让其自由的生长绽放”;贬者曰“他这个不能叫个性,只能叫没有共性——他本人缺乏一些公共道德的修养”。 两种意见都有一定道理,笔者意见是:在概率或统计的意义上喜欢这样的学生,且听下面细细道来。 1.两个任务的比较 。设有下列两个任务: 任务A:把不爱发言,或人云亦云的人训练得敢于发言,训练到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在科学问题上); 任务B:把太爱发言,太爱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还不时有错命题的人训练得成熟一些、稳重一些、正确一些。 任务B要容易一些(年龄大一些、知识再多一些,就谦虚稳重了),任务A比较难(需锻炼勇气)。所以杨延丽描述的学生在统计意义上是可造材料。 2玉不琢不成器 。在珠宝古玩界中,“器”这个术语是很有分量的,玉不琢不成器;反过来,一块不是玉的麻石,无论怎样琢,也不会成器。珠宝江湖中有项风险投资活动称为"赌石"。一块毛石,外面看起麻麻点点,坑坑洼洼,偶尔有露出几点峥嵘;解开之后,或价值菲薄,或经过琢磨,价值连城。 这里,材质是内因,琢磨是外因,外因重要,内因更重要。每每发言,必欲惊人者,也许是志存高远,也许是志大才疏。杨文中描述的这位学生还需要甄别、需要琢磨,这是老师的任务。 3一个基本信念 。因为文中描述的这位学生的配套信息(基础,德,综合素质)不充分,下面的话,不针对这一具体学生,而针对其代表的学生集合,即喜欢发表意见,喜欢表现与众不同的学生集合。在概率的意义上,像"赌石"那样赌一把,赌其是块好材料,在统计意义上不会出大错。因为我们有个基本信念,天下好人多,年轻人可塑性大。相信对这样的年轻人,假以时日,加以引导,一般能够成才,其中优秀者能够成“器”。当然需要教育者的琢和磨。 4 褒义的“无中生有”和“兴风作浪”。 喜欢发言与众不同不是缺点,相信科学网的多数博主都喜欢表达与众不同的思想,特别在学术上;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无中生有”,什么是掀起潮流?掀起潮流就是“兴风作浪”(其逆命题不成立)。科学网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平台,博主们可在这里发言,比意见高明,比眼光长远,比辩才灵动,比文思敏捷。如果没有 这样一个平台, 有多少话就要寻找发表出路,和那位学生一样,也许到不很合适的场合或不很合适时间发表。 5导师不是堵师 。对上课爱发言,爱和老师辩论,甚至唱对台戏的学生,需要疏导,而不是堵截。 可否这样来引导,疏通言路,给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课堂发言。 在我们的硕士生课程中,难度较大的课程会以教师报告讲课为主,但每学期至少有两三次课堂讨论,提供有6-9个学生发言机会,博士生在课程中的发言机会就很多了。 学生发言,老师点评;要求学生自己做PPT,或者修改老师的PPT,含“三个一”,即 一个主题、一个见解,一个PPT。一般讲一个课时,鼓励讲与众不同、与教材不同,与权威不同的见解。 6学然后知不足 。 与众不同的观点有时是真知灼见,有时候是少知少见;一位本科生说,大一时比较狂,到大四时,知道该学未学的东西太多太多,反而谦虚了,真的是“学,然后知不足”。 一位 学生在准备PPT并做报告后,感慨道:真是“小曲好唱,唱好了它也难”,才知道讲一小时的PPT,至少要准备8--16小时,才知道老师讲课是多么的不容易。过去总觉得老师讲的不过瘾,自己讲起来,才知道要把课程讲“过瘾”,还需要勇气。 学生做过报告后,不是更狂了,而是更尊重老师了。 通常我们会在开学时给出的课程PPT中,公开征集发言同学,而且根据报告情况,在总成绩中加分,最多可加5分,这是个不小的诱惑,也是同学的努力所值;喜好表现的同学宁愿在这里表现与众不同,或在提出有思想深度的问题来表现与众不同,较少在课堂上抬杠横扳。 7 毛石或可成大器 在课堂讨论时,做报告的学生常请同学拍摄照片,寄给父母,父母为他们自豪;寄给朋友,朋友为他们高兴;这说明,学生们非常在意、非常珍惜上讲台的机会,这些机会给了他们成长的空间;若干年后,毛石或可成大器,这些照片会成为令他们“多少次回回头”的美好回忆。 相关博文(教学与学生论文 系列)   A型与Z型:毕业论文正灌浆, 学生表现几风格   本科毕业论文----学术新兵的初次立正稍息 研究生阅读大餐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防止有意的抄袭,避免无意的雷同 我用全英语方式讲过课(图文) 在统计意义上喜欢这样的学生   善对论文评审意见的宽严与长短   计算机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记忆观   路与人,以及科研选题----节日感怀(图文) 短学期: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 ----兼议用QQ答疑 醒事”就在一瞬间 --- 一个真实的故事 计算机科学, 大一学生怎样来爱你 (文PPT)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12222 次阅读|1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