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任务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研感受
jingbz 2015-2-19 22:11
2015年元月27日,进行一年多的科技厅年度重点科研项目“生物质能源植物山桐子栽培和应用技术的研究”通过了专家组验收,正式全面完成。整个试验围绕着催芽试验、基质筛选、容器育苗、野生资源调查、容器苗的试种等工作,发表了科技论文一篇,待发表论文两篇,培养了年轻老师和学生,保质超量地完成了任务书安排的各项工作。课题结束后,反思自己的试验过程和内容,觉得还有很多科学问题可以再深入地研究,由于经费和试验技能的更高要求,有待于今后的机会去进一步尝试。所以说,科研无止境,学术无尽头,我还得在专业知识、科研技能、科研方法、科研设备等方面继续学习,才能承担更重要、更前沿的研究任务。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学对不起——不得不挂的课程设计
热度 7 orally 2014-7-4 00:23
高年级学生的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毕业设计前的必要训练。按惯例,这个课程一般是不挂学生的,估计学生也有所了解。由于由两个班扩招到三个班,本专业的师资严重短缺,每个老师要负责十九个学生的课程设计,这对实践性的课程来说,确乎负担太重,但也不得不去招架。我的应对办法是将相同设备要求按学号区分不同产能群发任务书发给每个学生,这样不必要每个人发一份任务书,减少了不少的工作量。但学生的设计图纸和说明书交上来了,却不得不一个一个去看。往年通常只是将作业收上来逐一批阅,只对太差的学生打回去修改,多数学生只要勉强够及格便不再修改直接给成绩完事。 可是这一届的设计作业收上来后,一一看过去,没一个象样的,而且问题不仅仅出在课题设计本身,而是基本的绘图能力欠缺,也不知他们的工程制图是怎么学的;有些学生交上来的图不错,可根本和说明书对不上号:显然是从网上找来照抄的,所以具体尺寸要求与自己的设计不合。我费了一整天外加晚上加班的时间大概将作业看完,对每个作业的主要问题指出来---其实问题太多,也只能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整合到一个EXCEL表格里发到班级群里让他们都能看到,告诉他们别人的问题自己可能也有,不要仅仅只改自己被指出的问题,也要参照别人的问题去自查。然后是生产实习,还是我带着他们。这个实习的工厂正和课程设计的内容对应。我想学生都画过了,先前没有看到工厂里的实物设备,现在看到了,应该容易与自己画的对应,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实习结束后让他们再修改课程设计,应当就很有效果了。实习结束后,我将实习前交上来的作业都发回给他们去修改,告诉他们只有一次修改机会,务必认真,不然会不及格。前几天终于在我的反复催促下将修改后的课程设计作业重新交到我手上了。可是一看就来气,认真修改的学生没有几个,虽然多数有点修改,却是改了原来被指出的自己的问题,却新加上了别人的问题。有几个看着批作业的学生看到了我指出的错误,看我无意让他及格,坚持再拿回去重新改,在我看完其它的作业后,他们也很快改好拿来了:就几个小时的事情,其实他们要真做起来远比我想像的快。可我再没有时间将多数学生的作业再打回去重改了,我也不想再给他们机会了。这样下来,有两个实在太差的设计我就给了不及格,而多数的设计也只给了及格。 成绩传上去后,不及格的学生又找我来说情,要求再修改再评,我不再理睬:老师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而且事先已经把话说得够清楚了,虽然我极不情愿给学生不及格。我很清楚他们明年重修会很麻烦,一定会影响毕业。但是我也是确实不能理解这些学生,他们似乎有意要给自己不及格,不对,他们期望过关,但只是例行的期待我放水,就是不把我说的话当真。 对不起了,同学。虽然你们的学兄学姐们都没有挂过这门课,你们却不得不面对挂课的现实:期望这样的结果能让他们早一点长大。至于对老师我的负面影响,我也不去多想了。
6834 次阅读|13 个评论
973项目年度检查的感悟
郑玉峰 2013-1-1 21:42
973项目年度检查的感悟
时间飞快,转眼间我参与的973项目就运行了一年,1月份的项目开题变到了12月份的年度检查(当然中间6月份利用开世界生物材料大会的机会开过年中的总结会),早早的11月份就被首席科学家要求做了年度的检查的ppt,应该说充分准备了吧,可首席科学家太认真,还是在会议的前3天先把课题组长们聚集在一起,额外花了2天专门讨论和改PPT,说来比当初申请课题时候的认真劲一点不差。没有想到,项目年度检查对于课题组长来说真的还是一个检验,当然任务书的任务指标完成似乎不是太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在于真正的思索:思索每个课题如何真正的原始创新,交织到一起之后如何地实现整个项目申请时在基础理论方面的真正的创新。年度检查的受益来自几个方面: (1)课题之间的学习和比较,通过大家的交流,可以看到别的课题的进步和工作进展,一方面可以开拓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别的组的成绩,相比之下,知道自己课题的差距。包括文章发表的水平和档次,包括工作的深度。 (2)听到领域专家和项目专家的中肯意见,领域专家和项目专家都是973项目的高手,对项目的宏观的把握和对基础研究高度的驾驭都是很到位的,听到他们的建议可以让我们有更清晰的逻辑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对于项目的课题之间的衔接和关联,尤其在有所为有所不为能方面的把握,还是很有收益的。 (3)课题骨干和研究生们的目光和意见,他们是课题完成的中坚力量,在年度检查中,他们在学习提高,同时他们也在看着自己的课题组长是不是真的带领他们在做的很出色,在课题汇报的时候他们也关心自己的亮点是不是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认同,甚至包括课题组长是不是把他们的工作的味道给展示出来。另外,站在汇报的讲台上,你的每句话是不是到位他们是最清楚的。此外,不要小看他们的意见,很多对项目的意见也是很有意义的。 好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看到自己的差距,在2013年要认真工作,进一步提升。
9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么忙?科研路不容易。
热度 1 azye 2011-10-30 10:30
回国20多天了,每天都很忙,可回头看看似乎没干什么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剖析一下天天到底忙啥了。 20多天中: 973课题后三年课题任务书填报2天; 973后三年课题预算6天; 有个软件系统(优化子流域划分河网提取)升级3天; 蚌埠出差开会2天; 水利部课题结题准备会1天; Hepex的workshop筹备2天会议1天; 淮河洪水预报系统及资料整理2天; 2篇洋文文章审稿2天; 其中有周日没加班在家洗衣买菜2天。 其中穿插着和学生交流;以及本科生的奖学金评定等。 三分之一的时间和会议有关,用于做科研的时间不到三分之一,除非有非常高的效率,不然很难突破这种死局。
3321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的一天——08本科选题任务编制-ACM选拔
mafei863 2011-4-29 22:54
教学:周三进行了一次ACM辅导。利用5-1劳动节小假期进行ACM初选,结合学生平时表现进行定名额。 科研: ... 工作: 准备08级本科开题任务书材料,这学期院系政策做了调整,先让老师和学生同时申报题目进行筛选,然后微调。有了上一届的经验,我这次提交了关于图像识别方面简单应用研究题目。我的要求是:在保证会开发一般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申报该组题目,将来若进行深入研究也算是有了一个入门性的指导。等到找工作时,把论文研究拿出来也能让面试主考官眼前一亮的效果。 生活:定了不锈钢防盗窗,8千元左右。
个人分类: 点滴记录|25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课题验收与收税
热度 4 孙学军 2011-1-22 22:54
最近参加了不少科研课题验收鉴定会,发现有这样的问题,鉴定的第一个审查内容是“是否完成科研任务书要求”,表面上看这个问题好象是非常合理,但在多次审查后体会到,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如果科研任务书本身存在问题,也就是说课题在立项过程中就存在缺陷,课题组仍严格按照任务书要求,这样虽然按照计划完成了任务,但并没有把课题本身完成好,这属于先天不足。但按照验收标准,又不能说没有完成任务。记得前几年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基金标书与课题本身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基金标书主要的作用是审核课题组是否具备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而不是按照一个固定的规划完成实验任务。课题负责人应该而且应该积极根据科学发展的最新进展随时调整研究方案,不能也不应该拘泥于任务书内容。因为一个基金标书从开始申请到最后完成要经过 3-4 年的时间,如果这么长时间,一个科学问题没有任何的新进展,要么课题的创新性根本就没有,要么是课题的创新性实在太大,没有人能做得出,这两种情况都不应该多见。更常见的情况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国际上许多人同时在做。假如全部或部分问题已经被国际同行率先解决,比较理想的办法是在别人的基础再前进一步,但有时候很难再往前进,那么相对合理的方法是尽快转移课题方向。但在目前我们的课题验收形式下,课题组完全可以装聋做哑,毅然按照原来计划完成任务,这不过是属于重复别人的工作,但这种情况是不容易被鉴别,更不容易被处罚,因为课题组是完全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了课题。 虽然科研课题验收与税收没有直接关系,我感觉有一定类似性。中国目前的税收情况是,高收入人群逃税严整,主要是我们国家的税收监督过程不完善,有许多途径容易让一些高收入人群逃税。我对税收不懂,但按照个人的理解,税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国家有收入来完成国家的职责任务,另一个应该是能者多劳,也就是说有能力赚钱的人多贡献,而能力弱的人就少贡献,这样很类似一种杀富济贫的味道,这样能让社会更和谐稳定,避免过度两极分化。可惜的是,现在我们一般工薪阶层收入完全暴露在阳光下,没有机会逃税,但那些黑色收入或灰色收入的人群,却非常方便逃税。解决税收不合理的问题当然需要许多工作要做,因为外行就不谈了。目前科研课题也存在向少数富裕人群集中的趋势,最近几天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主要问题是现在国家在科研上投入多了,大家的抱怨反而更多了,主要原因是贫富不均现象更严重了。这种贫富不均现象非常类似于目前我们的收入所得税,课题比较少的科研人员,为了完成课题,经费非常紧张,能按照计划完成就很不错了,出的成果相对比较少,这类似工薪阶层不能少交税。但经费很多的人,可以用多个途径的经费完成一个课题,甚至有课题完成了再申请经费的作法,这后一种方法很类似于套经费。我了解的情况是,这种情况真有不少。这都类似于高收入人群可以少交税。 因此课题验收要审核一个科研人员的科研效益,比较理想的方法是该课题组获得的经费总数量与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审核。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对课题的财务审核好象抓的越来越好,越来越严。如果对整体科研效益不注重,这会容易导致拉大贫富差距。 突然想到一个谚语: 虱子多了不怕咬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浙江大学 部分学部、学院领导班子任期目标任务书汇报会综述 201001
pikeliu 2010-4-22 21:14
http://www.zdxb.zju.edu.cn/article/show_article_one.php?article_id=8671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共创世界一流大学 部分学部、学院、系领导班子任期目标任务书汇报会综述 作者: 吴雅兰  阅读数: 424  新年伊始,当我们告别了新世纪取得卓越成就的第一个十年的时候,第二个十年的长路已经铺展在我们的脚下。这个十年,注定将会在浙江大学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7年前后,浙江大学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这是我们所有浙大人的梦想,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能否实现这个目标,这个十年的开局之年尤为重要。   有了志存高远的胸怀之后,我们更需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认清使命,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自觉为浙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1月14日,学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部分学部、学院和系领导班子任期目标任务书汇报。校党委书记张曦,校长杨卫,党委副书记王玉芝、邹晓东、郑强、任少波和副校长罗卫东等出席了汇报会。   在汇报会上,相关学部、学院、系的负责人轮番上阵,一边演示PPT一边阐述,重点介绍了本单位的发展状况,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本届领导班子在任期内的目标和规划。他们发言完毕,学校领导就提出希望和意见,既针对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提出要求,也不放过每个细节的修订和完善。学部(院系)负责人纷纷表示,回去之后将针对校领导提出的希望和意见进行认真领会,进一步细化和优化目标方案,完善任务书。 会场上每一个人既是聆听者,也是讲述者,大家畅所欲言,群策群力,共谋学校发展大计。一些参加会议的老师虽然没有作主题发言,但也真诚坦率地提出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现场充满了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一个个目标和愿景让人为之一振,而一项项建议和意见,更让人体会到肩上担子的份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浙大人坚定而豪迈。 农业生命环境学部:机遇大于挑战动力大于压力加快做好两接轨四对接 目标任务书(部分摘要) 学部领导首先介绍了目前学部发展的情况,重点剖析了和中国农大等其他学校相比所存在的差距。他们认为现在稳定与提高学科地位任务艰巨,人才队伍整体水平较高但缺乏领军人物,学部没有独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为此他们提出了几项突破性指标。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培养或引进两院院士有新突破,培养或引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1~2个。在实验室、基地建设方面,建立农业部综合实验室、专业实验室、试验站,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在科研项目与经费方面,争取10~12项重大项目。   同时希望能获得几项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三大奖4~5项,每年有1~2篇全国优博论文,争取生物学、兽医学有零的突破;新入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3个,50%的一级学科在全国排名1~2位;国内社会声誉在同类学科中处于前列,在新农村建设上做出引领、示范性贡献。   在当前的工作中,搬迁是首要任务,领导班子表示将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加强211和985工程建设与管理。同时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改变农科规模小、大师少、结构不合理的队伍状况,办好竺可桢学院交叉复合培养特色班神农班,培养懂专业、会经营,复合型、交叉型、国际化的新三农建设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 校领导会诊 农生环学部的实力有目共睹,为提升浙大声誉作了很大贡献,有能力有影响的教授不少,完全有希望使更多学科走在全国前列,占据学术发展的前沿。学部应该利用这次搬迁的机会,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大局意识,推动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加快跟国际前沿接轨、跟区域经济发展创新体制接轨,做好上、下、内、外四个方面的对接,特别是加强与国家层面、部委、省市的联系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国家和区域重大的需求。   在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要明确定位,站得高,看得远,着眼未来20年到50年国家重大布局、重大需求,培养合格人才。要进一步分析、细化,理出哪些学科有望在未来几年进入前列,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这些学科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   张曦强调,中央、省市到县里都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学校的一些改革也有利于农口的发展,对农口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应该说现在农口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动力大于压力。要充分发挥综合性高校优势,善于抓重点、难点、亮点。搬迁是头等大事,要充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啃硬骨头的时候,领导必须站出来,挑胆子。   杨卫指出,农生环学部要在新的方向上后来居上,占据主流地位。社会服务、地方服务的目标要具体可衡量,要加快涌现出最顶尖的人才,形成现代农生环高水平教学体系。 计算机学院:建造中国的迪拜塔设计更高目标在创新上谋求更大突破 目标任务书(部分摘要) 计算机学院的领导班子将未来4年的发展目标,形象地比喻成一座迪拜塔。塔的底座有两层,下面是和谐班子、和谐文化,上面是优化队伍,塔的主体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塔尖就是完成4年目标。   重点任务有4项。学科建设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争取成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科学研究方面,争取获1-2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争取获省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人才培养方面,争取获得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争取新增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最后,积极参与新加坡第四所公立大学建设,进一步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促进学院工业设计学科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常规任务要完成。加强党建与思政工作;确保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学校平均水平;确保现有国家、省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考评良好以上;年均SCI、EI、SS-CI、AHCI和权威期刊论文收录总量达到300篇,更加注重论文质量的提高;新增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4人,引进或培养院士1人;大力推广专业课程小班化、精研化,抓好教育部特色专业、创新实验区、国家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建设项目;与海外一流大学建立伙伴关系,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争取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含提名)2篇。 校领导会诊 希望计算机学院志存高远,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在教育教学上提出更高的目标,以毕业生的良好社会声誉作为评价教学工作的准绳。要充分认识到,参与新加坡第四所公立大学的建设工作,是中央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计算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院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向上的学院氛围。   杨卫还向计算机学院提了4项具体要求。一是在顶尖人才培养方面如院士当选上有新的突破,二是争取一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三是争取获得国家级重大科技奖励,四是保持现有的一级学科评估前3的位置,他说做到一点算及格,做到两点就非常好了。 化工系:国内最早的化工系要成为全国化工的金字招牌 目标任务书(部分摘要) 化工系有着厚实的底蕴、丰厚的积累和实干的精神。领导班子表示,他们将提高思想觉悟,增强集体荣誉感,加大宣传、提升软实力,努力做到组织保证,措施到位,制度完善,奖惩分明。   在基本任务中,化工系特别强调了安全、发展、和谐,重点抓安全,形成制度保障,形成系、所、科级组三级管理,专门设立安全员。   在学科建设上,他们提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重点建设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生物化工和工业催化四个学科,凝练学科方向,形成学科特色。培育新一代煤化工技术(煤炭资源化利用)、功能化产品工程、生物纳米技术、药物输送和过程安全工程等四个新的学科方向。   平台建设方面,新建工业生态与环境研究所,启动申报二次资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建等离子体过程工程中心(新一代煤化工)。   人才培养方面,争取在培养或引进院士、长江学者、获杰出青年基金学者,建立部级以上创新团队等任务上有重大突破。   另外,新化工大楼的筹集工作也在稳步进行中。    校领导会诊 浙大化工系是国内第一个化工系,在国内最早开始培养研究生,一直是我们的金字招牌。   化工系要志存高远,进一步创新理念,加快发展,坚持立地顶天、坚持两个对接、坚持抓大项目,建大团队,搭大平台,做大贡献,加快大发展。越是老牌的系,越是要注重文化建设,要有背水一战的精神。领导班子要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工作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要进一步强调入主流,强基础,使化工系的学科在产业界、学术界入主流,要加强与大企业的交流合作,以此来带动学科建设。要重视化工工科人才培养,特别是基础课程的精品化建设;要抓好人才项目建设工作,再现浙大化工人才培养的辉煌。要动员广大的化工校友,为化工系的振兴和发展做更大贡献。   张曦和杨卫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对化工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希望化工系能更上一层楼,焕发出新的活力。学校高度重视化工学科的建设,全力支持化工系重塑金字招牌。 人文学院:人文涵养浙大 浙大人文能磨哪几剑 目标任务书(部分摘要) 人文学院将总体目标概括为4句话:汇聚优秀人才,激发创新热情,增强学科魅力,重振人文风采,使人文学科真正起到人文涵养浙大、理论引领未来的独特作用。   计划新增长江学者1-2人(从海外引进1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含提名)4人(篇)以上。年出版学术著作40部以上,其中在学术界有重大影响的著作10部以上;SSCI、AHCI年收录论文10篇以上,人文社科权威期刊论文年发表20篇以上。积极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或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3项。实施人文学院启真人才队伍建设计划。   继续申报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努力达到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目标。外国哲学在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基础上,实现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目标。   学院将以国家重大文化战略需求为导向,创新科研体制,激发学术活力,通过多学科交叉和汇聚,寻找新的科研增长点。积极配合社会科学研究院,致力建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重点做好科技考古、艺术史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有机整合李和声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亚太休闲研究中心、影视与动漫研究中心等科研力量,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大平台,争取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有所作为。    校领导会诊 中央提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4个同等重要,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一所综合性大学来说,人文的地位不可取代。人文学院的发展要放在历史的大方位中来看,要审时度势,思考几个问题,人文社科在新的历史阶段中的发展,是走老路还是走新路?当前工作中,什么是重点、难点、亮点,怎么来做,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就要看领导班子的水平了。   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人文社科,希望人文学院的领导班子能进一步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开辟新领域,达到新境界、新气象,培养新一代的大师级人物。要重点抓人和财,多引进高水平人才,加大筹资力度,配备充足的力量来做这件事,提升软实力,加强社会影响。要跟国家部委等部门联系,做一些大项目。当然学校也会倾注全力,扎扎实实支持人文学科发展。   张曦强调,人文学科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引进人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就必须倾注超常规的热情、采取超常规的举措、付出超常规的代价,咬定了目标就要放手去搏,做拼命三郎。   杨卫指出,我们常说十年磨一剑,未来几年,浙大人文到底能不能磨出好剑,能磨出哪几把好剑,要靠大家的努力。 管理学院:建国际一流学院成为浙大优化管理的模范样本 目标任务书(部分摘要) 管理学院提出要建立一流商学院合作平台、政府战略合作平台、企业战略合作平台、品牌形象提升战略合作平台、特色学科专业平台、校友网络平台这六大平台。同时,通过AACSB认证,提升学院的国际竞争力,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办学质量保证体系。   实现国际顶级刊物论文,国家优秀博士论文,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的突破。争取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含省部一等奖)2项,国家三大奖(含人文社科省部一等奖)2项。新增国家重点学科1-2个(农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   实施管理学院教师多通道职业生涯发展体系、管理学院卓越人才引进计划。   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社会服务,年办学收入超亿元。EMBA、MBA和高级培训,成为各级中高级管理人员首选的学习基地和人才库。   总体来说,就是要把管理学院建设成为优势学科居国内前茅、部分学科方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学院综合排名稳居国内前3位;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研究基地;拥有院士、特级专家等全国领先的教师队伍;与世界一流大学广泛合作,具有持续发展潜力和国际影响的管理学院。成为一流的政府决策咨询的脑库;成为一流的企业人才库、智库;成为一流的浙江大学整合、利用、开发社会资源高端平台。    校领导会诊 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最重要的是看它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希望管理学院在重点领域能有新拓展,尤其是要能凝练出自己的特色、优势,最终能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产生重大成果,培养卓越人才。管理学院在硬指标上稳居前3位,是不难的,但综合影响要在管理学界排进前3还是有难度的。所以加强某些重点领域的人才引进,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科学学位的培养,在职业学位的培训上,还要再做精心的设计,尤其是全行业培训,国家高层次的部门、部委的整体合作,国有大中型企业系统性培训,还要再做规划,凭借浙江大学现在的地位,争取在中央部委、大的跨国公司中建立稳定的高级人才培训基地。   管理学院的定位是国际一流,要千方百计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希望管理学院能在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加快发展,坚持创新理念,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做好社会服务,在立地中顶天,提升学科水平。要抓紧做好多通道人才安排体系,在学校深化改革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为模范样本。 理学部:交叉发展重振理学雄风充分发挥牵引作用 目标任务书(部分摘要) 理学部提出,建设若干个国内知名的省部级科技平台;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科技人才;培育几个方向明确的创新团队;力争物理一级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地科1个学科进入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学部要进一步研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尤其是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深化大类招生培养制度改革。一要大力推进主修专业确认到本学科的拔尖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二要为求是科学班的人才培养打下扎实的理科基础;三要全面提升数、理、化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根据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精神和本博贯通、个性化特质教育的塔尖培养模式,按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要求,参照培养产生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获得者最多及目前科学学科排行前十的国外一流大学目标学科的培养方案,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工作。 更好地发挥理科优势,探索理科牵引新的工作机制,以学科、科研与人才结合为突破口,以管理机制创新为抓手,增强学部及各系的科研管理与组织能力,组织大项目,组建大团队,增强学部各类科研资源的集聚性与共享性,向大平台、大成果以及重要基地等集聚与凝练,进一步提升学部科技竞争实力。 校领导会诊 理学部要紧紧围绕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围绕十二五规划制订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书,发动全学部及各系上下,解放思想,明目扩胸,确定新的标杆,明确新的目标,发挥引领作用,努力开创新局面。   要理顺内部管理的体制,明确系、一级学科的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校友力量,加强联络,推动理学发展基金建设。在接收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方面,理学部承担更大的责任,要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理科有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它作为一种工具,给人文社科等其他学科提供必要的方法、技术支持,从一定程度上说,理科的发展是人文社科发展的重要基础。理科要加强与文科的结合,形成交叉建设、交叉发展的机制,推进高水平研究。现在很多人文社科的研究,限于传统方式方法的制约,如果文理能高度结合,很多事情可以获得突破性进展。同时,量大面广、影响力大的基础性课程,比如数理化,要下功夫做好,争取多出精品课程,以体现学校综合实力。学校也会做好服务工作,在实验平台、教师待遇上给予理学部更大的支持力度。   张曦、杨卫都强调,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理学起着引领支撑作用,学校怎样支持都不为过。 医学部:整合资源激发优势跨越发展建国际一流医学院 目标任务书(部分摘要) 医学部的目标是,努力培养和造就医疗实践、生物医学研究及公共卫生管理的学者和未来领导者。   在学科与队伍建设上,力争新增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新增国家重点学科(根据国家部署)3-5个;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新增省部重点实验室4-5个。   在教学事业上,力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教学名师1-2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含提名)3-5篇及以上。   在科学研究上,作为牵头单位获国家千万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6-8项;强化基础与临床科学研究的结合,成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新增国家三大奖奖励数3-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数量160-200项。   在海外合作上,继续与美国UCLA、南卡医科大学、京都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的合作,并取得更实质性的效果,拓展合作渠道,提高学院教学、科研、医疗水平,提升学院国际知名度。 在医疗服务上,积极推进浙江大学紫金港医学中心和华家池口腔医学中心建设,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推进附属义乌医院建设,积极支持各附属医院与地方政府进行市校战略合作建设,服务地方人民。(本报记者 吴雅兰) 校领导会诊 医学部基础扎实,发展态势好,有很好的工作团队和领导班子,有很好的社会声誉,浙一、浙二、邵医、儿保、妇保、口腔六大附属医院都很强,这在其他高校是很少见的,现在的发展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医学部要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机制,确立国际视野的标杆和战略目标,明确建立国际一流医学院的目标,在若干项目和领域达到世界一流,实现新的跨越。   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理顺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支撑体系和科研平台,加强与其他学院的合作研究,充分发挥附属医院的重要作用,建立良性的人才管理配置的机制,保持稳定发展,强调交叉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交叉,要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和杀手锏。附属医院在人、财、物上有优势,应该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下更大的功夫,多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同时要做好上、下、内、外四个方面的对接,加强跟国家卫生部、药监局等部门的对接,从而实现两个接轨。   医学对全社会都有影响,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理念。学校将充分尊重医学部的意见,全力支持医学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4: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