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信息共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信息化障碍与破解对策 探讨
zhguoqin 2017-9-9 21:33
中国信息化障碍与破解对策探讨 张国庆 摘要: 信息化的实质,实际上是一个让所有人平等无障碍地获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信息工具的进步,特别是信息载体的开放。信息化的重大作用,在于通过信息共享,让更多的人平等、无障碍获取信息,消除不同人群之间信息鸿沟,进而打破因为信息鸿沟造成的各种社会不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尽管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还存在观念陈腐、过度保密、信息垄断、信息腐败等诸多障碍,阻碍着我国信息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信息化立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遏制信息化观念陈腐、信息官僚化、过度保密、信息垄断、信息腐败现象发生,确保公民能够平等分享公共信息资源,为社会公平、司法救济、公益诉讼等提供信息基础保障。 关键词: 信息化障碍;信息垄断;信息腐败;信息共享 1. 信息化促进社会和谐 信息是“事物运动姿态及其变化的方式”或“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化关系”(钟义信,2002) 。而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 ,1916年4月30日~2001年2月24日)对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则直接表明了信息的重大作用。 信息化是“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笔者认为,信息化的实质,实际上是一个让所有人平等无障碍地获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信息工具的进步,特别是信息载体的开放。 从香农的信息定义,以及信息化的实质,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的重大作用,在于通过信息共享,让更多的人平等、无障碍获取信息,消除不同人群之间信息鸿沟,进而打破因为信息鸿沟造成的各种社会不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例如,教育,实际上就是知识信息的传播,教育公平实质上也就是知识的公平获取,实现教育资源的均等与共享,就实现了公平就业的第一步,是社会公平的起点; 立法渠道开放与畅通,就能防止恶法产生,司法信息公开透明,就能遏制司法腐败产生; 消除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就能降低市场中“代理人问题”等“道德风险”,防止商业垄断特别是金融业中诈骗行为发生; 行政事务的公开透明,就能够提高政务效率,促进政府廉洁。 2. 当前我国信息化主要障碍 尽管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还存在观念陈腐、过度保密、信息垄断、信息腐败等诸多障碍,阻碍着我国信息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观念陈腐,使得信息化变成官僚化 观念陈腐,特别是不少基层政府机构领导人陈腐的信息观念,把公共信息资源当成自己官僚化的工具,构成了当前我国信息化最大的障碍,也是其他信息化障碍的起因。主要表现在: 首先,死抱着僵化的惯性思维,固守传统落后的思考问题方式与工作方法,对新的信息化理念与思维、对新的信息化技术视而不见,更谈不上学习信息化知识,更新自己的观念了,不愿意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引入信息化技术,即使被迫引入了信息化技术装备,也只是一种点缀。这种现象特别突出表现在,基层政府迫于上级信息化压力,不惜巨资投资信息化设施设备,购置的却都是落后淘汰的系统与设备,或者信息化设施建立起来之后,仍然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运作。例如,现在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虽然建立起来了,但仍然打印成纸质公文流通。又如不少部门都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能真正发挥当初设计时所说的功能与应用的,则少之又少,甚至还有的就是成了摆设。再如,现在互联网技术那么发达,保密工具也是相当的先进,可是,“××发电”、“××电传”、“××传真”等公文仍然随处可见,基层政府不得不配置相应的机构、人员与设备,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还给政务信息化带来障碍,也严重降低了政务效率。 其次,懒政现象在基层政府依然存在。与新的信息化技术在基层政府应用困难成为强烈反差的现象是,少数地方政府领导不仅仅需要秘书提包端杯子之外,还滥用信息工具,一百多字的开场白都需要秘书和相关机构人员为其准备一两天并打印出来;一个简单的出行都要所有涉及到单位为其准备详细精美的“考察指南”或“日程安排”;所有不同工作内容年终都要进行单独考评并要递交几百页的考评材料和实证材料;本应一两页纸就能完成的表格被拆分成几十个表格和几百页的文字报告。这些懒政行为,不仅仅造成了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巨大浪费,还严重降低了行政效率,败坏了政府形象。 再次,是庸政现象在局部领域依然普遍存在,面对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不思改革,害怕信息公开给其带来麻烦。这种现象特别突出表现在“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当前政务系统都是针对每项工作内容,被动地建成了一个互不相通的独立信息系统,而不是整合全部工作内容建立一个全国互联共享的信息系统。其实,现在仅凭一张身份证,就可以证明一个人的所有身份信息的真伪,包括婚姻状况、学历、父母子女配偶关系、违纪与犯罪记录、征信记录、健康医学记录、社保信息、个人银行信息等等,而不用开具令人搞笑的证明,并可以完全废除户口本。还有一个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全国各种纷繁复杂的办公系统互不相通,就连财政、人事部门内部的人事、工资、社保系统都无法互联,使得每年度工资、职称调整,基层单位都要花费许多人力进行人工分别录入三个系统或更多的系统,不仅仅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也造成录入错误等信息安全隐患,还为地方政府领导违法粗暴干预工资、职称改革,或以之谋取私利提供了方便。 (2)过度保密,信息共享障碍重重 过度保密,使得本应公开的信息,却没有公开。或者为了本部门利益,本可以去密之后公开发布的,却以涉密为由拒绝公开。这主要表现在地理信息、高分卫片、气象信息、环境信息与土壤信息、水文信息等与科研生产密切相关的公共领域信息上,这些信息都是国家投入巨额资金生产的,却被少数部门以保密为由掌管,其他单位要想获取,得要通过许多纷繁复杂的手续,有的还要支付巨额费用,更不要说普通公众要获取这些数据了。国家投资的生产的这些高端数据,就这样被少数部门束之高阁,或成为少数部门谋取部门私利的工具,严重阻碍了这些高端数据的开发与应用,造成了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 (3)信息垄断,公共信息资源成为无良企业圈钱工具 信息运营企业间、同一信息运营企业不同信息平台之间,人为隔离,造成信息互不相通,如电话、互联网、电视网络与QQ、微信等平台之间,无法实现信息互通与共享,造成大众通用信息工具被企业垄断。 再有就是上述部门,以国家机密保护为借口,对国家投资生产的高端数据实行垄断;以及一些信息运营商,以商业机密为借口,对其承包管理的公共信息资源或运行平台进行垄断,拒绝公开数据接口,造成公共数据无法共享。 (4)信息腐败,信息公平的最大障碍 信息腐败现象除了将公共信息资源作为牟取本单位私利的行为之外,还有少数人则将公共信息资源当成自己手中的权利进行炫耀,甚至当作交易的资本,进行权利、金钱甚至美色交易,从中非法谋取个人私利,这种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一般都比较隐秘,混杂在一般腐败事件之中,很难单独剔除出来。从现有曝光的一些腐败案件中,都不难发现其中信息腐败的踪迹。 (5)化简为繁,人成了计算机的奴隶 除了上述懒政中滥用计算机之外,还有就是许多办公系统,本应该是交由计算机干的事情,却人为地将那些繁琐、重复或关联、关系检验等完全可以由计算机干的事情,交给办公系统操作人员去干,严重降低了办公效率,严重阻碍了办公自动化、智能化的推广应用,还增加了人工操作的失误率。这种落后、呆板、官僚化的办公系统设计理念,不仅没有把人从简单枯燥的操作中解放出来,反而还把人变成了计算机的奴隶。 3. 信息化立法 完善信息化立法,特别是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改为信息公开法,将遏制信息化观念陈腐、信息官僚化、过度保密、信息垄断、信息腐败写入信息公开法,通过信息公开立法,确保公民能够平等分享公共信息资源,为社会公平、司法救济、公益诉讼等提供信息基础保障。 4. 强力推进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 除了通过信息公开法来推进信息共享之外,还要通过技术手段,强力推进信息平台间的无缝融合;放开信息资源市场,建立公开公平的信息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手段,打破信息平台割据与信息垄断,促进不同信息运营商渗透与融合;建立公共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公共信息资源免费共享,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特别是地理信息、高分遥感信息、气象信息、环境信息、水文信息等高端信息资源利用率与利用水平;建立个人信息一卡通(一指通 、一面通 ),将个人所有身份信息及其衍生的信息,包括工资信息、社保信息、学历信息、家庭与家庭成员信息、征信信息等等,统统纳入一个系统,取消现行户口簿,取消所有有关个人信息证明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高度智能化的政务平台,将所有的政务系统纳入一个平台,实现全国所有政务信息无缝连接,实现政务高度智能化,最大程度减少因为人为干预可能存在的政务腐败,最大限度减少人工服务,方便大众,简化政务信息操作,实现异地实时公务办理,职工工资自动生成与实时发放、社保自动实时计算缴纳与转移,各种证照自动异地实时办理等等;建立全国统一的经济信息发布平台,免费实时发布所有市场经济信息,公众可以实时实现智能化查询,遏制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垄断、金融诈骗、恶意投机与炒作;建立畅通多渠道的信访举报渠道与应急救助渠道,最大方便地为公众提供各种应急与救助;建立实时的多渠道灾害发布信息通道,实时发布灾害信息,严厉禁止瞒报灾害,以提高灾害预警成效;建立全国统一的政务公开考评平台,实现政务考评公开化,提高政务考评的真实性;建立政务审计、离任审计自动审计系统,为行政追责提供及时的与可靠的依据。 5. 大力推进智能化技术,化繁为简,解放操作人员 在办公系统中引入智能化技术,把办公系统中纷繁复杂的办公操作、各种复杂关联与关系检验、简单枯燥的重复动作、海量信息检索与重排、比对、排错、信息传输等操作智能化,最大限度减少纸质文件流通,最大限度减少人的操作,化繁为简,把操作人员从简单枯燥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大大降低了操作错误。 参考文献 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15 百度百科,信息 ,https://baike.baidu.com/item/信息/111163?fr=Aladdin 百度百科,信息化 ,https://baike.baidu.com/item/信息化/85967?fr=aladdin 周光礼,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 ,(2013年12月13日) ,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312/13/t20131213_1909559.shtml 周强,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2015年3月12日) ,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5-03/12/content_1924142.htm 张勇,阿里CEO张勇:依靠信息不对称的商业模式没前景 ,(2016年1月6日) ,网易科技,http://tech.163.com/16/0106/15/BCLGA9CQ000915BF.html 乌达木:我的梦想是发明一个墨水,把那个墨水在地上一点,全世界就会变成绿草,……让大家在我的草原上,听最好听的歌。 ——木木兄弟,你已经拥有了这种墨水。
个人分类: 发展学|358 次阅读|0 个评论
风雨留痕 云助气象
热度 1 xuxfyuwp 2016-4-17 21:52
伴随在互联网时代不断涌现出的技术进步,如何重新构造快速增长的海量气象信息存储与应用体系,一直是在气象业务领域中需要面对和不断探讨的课题。过去几十年,存储设备在技术上的进步,如存储量不断增加、体积不断缩小、成本不断降低,推动着气象信息存贮能力的持续提升,各级气象业务单位都可以通过不断购置和使用自己独立的存贮设备来解决气象信息存贮和调用问题。 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快速进步的形势下,对数据应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海量数据的安全存储,同时还要满足数据的快速便捷应用,依靠单一或集中的存储设备能力的提高显然已暴露出了其先天缺陷,传统的网络互联访问也难以有效应对这一难题。 该如何选择未来的技术解决方案呢?云技术的出现,无疑带来了一缕曙光。尽管仅就成熟度而言,云技术已从最前沿的创新领域中逐渐退出,但也正是由于其技术上的成熟,为应用上的可靠提供了基础。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在具体方案上的设计与实现。在中国,依靠云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已不乏成功的案例,如著名的阿里电商,每天要处理、传输、存储海量信息,他们正是依靠云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云技术的应用虽已有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但在设计不同领域的具体解决方案时则可能要面对完全不同的要求和问题。由于运行方式和需求的不同,在某一领域的成功未必可以照搬复制,需要谨慎选择,合理设计,与实际需求对接。 那么,在海量气象数据存储与应用方面,通过云技术来实现可行吗?哪类数据可以适用这一技术呢?前不久世界气象组织(WMO)和美国天气局(NWS)在美国新奥尔良组织举办的大数据研讨会上,亚马逊公司(AMAZON)介绍了一个成功案例。 在各类气象资料中,天气雷达数据的存储与传输显然是具有挑战性的。大约每6分钟一部雷达就会完成一次体扫,形成一个完整的局地数据集,数据量达10M以上。美国有160部天气雷达,从1991年开始投入业务使用,至今连续运转了20多年了,累计的数据量估计要达天文数字了。如何将这些雷达信息合理地存储并方便地调用呢?若按传统的方式,也未必难,毕竟存储设备的能力发展很快,分散或集中存储都不难做到。但若有人提出要实时调用这些数据的需求,特别是20多年来积累的历史数据,如何处理就不是件简单的事了。 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在其大数据发展计划中将这一任务的实现托付给了亚马逊公司,要求所有的历史和实时运行的雷达信息资料都可以随时调用。亚马逊利用他们在云技术领域的优势将这一目标顺利实现了,展现出了现代科技的魅力。听了这一介绍,确实令人兴奋,看到了气象资料存储与应用的一种便捷可行的解决方案。一位来自韩国的代表显然也很感兴趣,问了一个问题,韩国没有那么多雷达,若建立这样的系统,从成本收益角度是否合算。亚马逊代表的回答也很巧妙,若是交给我们解决,现有的体系足够应对了,不用增加多少投入,我们的云系统覆盖了许多国家,包括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看来这家企业对其业务的未来拓展确实很有眼光,早已瞄准了全球潜在的市场进行布局。 亚马逊有非常强大的网络服务系统AmazonWeb Services (AWS),构成了他们云技术的基础。但雷达数据的存贮与应用也绝非易事,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亚马逊在做介绍时谈到了他们一起开发的合作伙伴,除了NOAA外,还包括UNIDATA公司、THEWEATHER COMPANY、THE CLIMATE CORPORATION、CARTODB等。一些学生与研究人员也参与了该系统的应用开发。亚马逊介绍说,在众多企业与科技人员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同时也创建了围绕这些资料应用的生态系统,这些开发者同时也是未来的使用者。。 雷达资料的解决仅是一个案例,在气象业务中,还有大量其他实时探测信息,包括数据量很大的卫星产品,或许依照云技术思路,可以设计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满足未来海量气象信息存储与应用的需求。 技术进步或许仅是问题的一个侧面,更需要关注的则是观念上的转变。亚马逊在介绍时特别强调的一个理念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数据系统,任何人为了实现任何目标都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数据。信息的共享和方便、快捷、灵活的使用,以及与合作伙伴的相互信任,既能充分挖掘其使用价值,也能促进更多创新。在国内,这或许是更值得优先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个人分类: 杂记|3747 次阅读|2 个评论
信息共享对提高行政能力的意义
ws0110 2013-2-12 18:44
意义:提高对基层上报数据的审核能力,提高决策响应速度 决策1:提高乡村医生津贴补助 共享比对数据源: 卫生厅:卫生人员数据 人事厅:行医资格数据 决策2:审核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上报的下岗失业人员培训数据 存在问题:虚报、编造身份证、姓名 核对:身份证,是否在缴交养老保险 决策3:职高,技校,中专减免贫困生学费 共享比对数据源: 教育部门:现有在校学生情况 人口基础数据库:家庭成员 税务部门:纳税情况 1、重复参保人员核查:企业保和机关保每个月均需要与省人口库的信息进行比对以及相互比对,以发现重复参保人员和死亡人员领取养老金的情况; 2、工商和税务部门需要经常性地交换数据,以发现偷漏税企业(这个事不是我们做的) 3、每年征兵,征兵部门需要与公安、教育和卫生等部门交换数据,以实现政治审查、学历调查和病史调查的自动化,以减轻征兵人员的工作量; 4、发放和更新社保卡过程中,社保部门需要公安部门提供准确的人口基础信息,杜绝制废卡以节约成本; 5、财政部门需要公安、社保、人事、民政等部门的信息,提高财政预算精确度; 结论: 采用统一的共享平台,根据共享数据的流量和更新情况,安排信息运行维护专项经费
个人分类: 数字福建|2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国进民退”想到遥感影像共享服务
ws0110 2013-2-12 17:10
2010-03-24 16:38:20 全国“两会”前夕,一篇名为《建议“两会”审议和制止“国进民退”》的文章被包括一些官方网站在内的很多网站转载。文称,目前中国“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大规模的‘国进民退’的狂潮,在钢铁、化工、煤炭、民航、公路、电力、金融、房地产等几乎所有的有利可图的领域,民营企业都被挤垮或被强制低价收购”。 为什么提国进民退?因为对我们这样的平民百姓,总觉得垄断不好,我们不希望财大气粗的国企在地产界叱咤风云、狂飙地王,是因为担心老百姓只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中永久蜗居。 对于测绘这个行业,从2004年郑州群众饱受房产测绘垄断之苦,2006年山东房产测绘“独家垄断”遭质疑,到2008年北京商品房测绘打破行业垄断,以及最近传闻中国导航电子地图产业的两位老大——四维图新登陆中小板在即,高德启动海外上市进程。这些个都是专业测绘,涉及国家安全的基础测绘是不可能放开的,包括地图收费脱密技术,即使不增加民营企业的成本,最终也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长期躺在垄断的温床及由此形成的管理制度,使得用户要得到测绘部门很好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即使在一些信息化先进省区的共享环境,也几乎是个不能实现的梦想。 2007年5月30日零点,突然发布的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的消息让政府的诚信饱受质疑。我们对基础地理信息共享的承诺也曾经信以为真,但因为繁杂的手续(得跑三趟一般快得2周)、变相的收费(如果一幅地图收30元介质费,全省1:10000地图有几千幅,介质费得十几万元)、受限的使用(要命的是你掏钱也不给你大范围的数据,只能申请在规定的项目中受限使用小范围的数据,天那,这辈子你都不可能见到完整的全省1:10000地图了)。因此,这个承诺最终成了美丽的谎言。 更要命的是,这只垄断之手最近又伸到百花齐放的遥感影像应用领域。建立全省统一的遥感影像库和共享平台的美好愿望,因为测绘局坚持不能把遥感影像库建在第三方而面临搁浅。无非建一个库,垄断部门已经感到垄断地位受到巨大的威胁,但建立良性的遥感数据环境是大势所趋,难以逆转的,这是信息化的定位和使命。试想,这个使命是交给垄断的政府部门,还是交给服务型的机构,谁更会珍惜这个使命,谁会服务得更好,谁更容易被监管(垄断部门的服务和承诺谁来监管)?答案不言而喻。 因此,要建立遥感影像统一获取、分发和共享服务的跨部门合作共建机制,我们现在既然有机会建立一个创新型的、服务型的机制,干么不尝试一次改变过去垄断型、封闭型的数据环境。与其给一个肥头大耳的州官继续放火的权利,维持一家独大的垄断,干么不支持百姓尽一些为大家点灯的义务,形成百灯齐放的局面呢。
个人分类: 随心随性|2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头开始,修炼电子政务的内功
ws0110 2013-2-12 17:07
(2010-07-14 22:56:55) 今天省数字办传达了工信部会议及杨学山副部长的讲话精神,发现有一个关键词——“内在”,如:以架构为主线,数据内在结构,安全的内在要求,等等。电子政务的本质是什么?看来我们还没有深刻认识。发展电子政务这么多年,原来我们一直都在政务的外围作战,反而内功没有练到家。 1、以政务架构为主线。而不是以项目为主线。我们总说三分电子、七分政务,我们知道要用电子优化政务,到头来发现电子和政务依然是两张皮。关键问题在哪?因为我们忽视了政务的架构。如何架构政务?在数字福建的层面,应该有个抽象的框架和模型,为各部门建立政务架构提供基本原则和实现机制。要把我们一贯强调的全局观、顶层设计的思想凝练成全省电子政务总体架构。 2、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重点。十一五,我们对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重视程度和实际效果难成正比,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举步维艰。究其原因,首先,可能是政策环境方面,没有真正形成可操作的共享机制,造成共享有求无应,协而不调。要描绘一幅“无障碍共享、无条件共享、无协调共享”的“清明上河图”,还任重道远。然后,应该是数据环境的原因,就是数据还没有到可以共享的程度。没有标准化的数据描述,没有统一的数据参考模型,在数据管理、数据架构、信息共享架构等方面,没有达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一致,当然也就难有共享和协同的数据环境。 3、以效果为导向。而不是以技术或工程为导向。要消除“申报项目冲动、学习精神盲动、绩效考核被动”,电子政务“建设凭热情、服务看心情、考核谈感情”的现象,还真需要加强电子政务有关环节的管控。以效果为导向不应该是以往简单随意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应该研究一些更科学的指标体系。
个人分类: 数字福建|2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合纵强横”解决信息化“纵强横弱”
ws0110 2013-2-12 17:01
125中国电子政务面临发展瓶颈,要实现资源共享、业务整合、应用深化、投资见效,还谈“纵强横弱”。 始于1993年的金字工程,后来成了行业信息化的代名词。由于: 金字工程见效快、易协调 信息化初始,“烟囱未建,难现孤岛” 区域层面又缺乏顶层设计 历史造成了“纵强横弱”。 想起韩非子,“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不过,解决信息化“纵强横弱”,不是“合纵连横”,而是要“合纵强横”。 “合纵”,行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不能片面依赖于“一事一议”、“见招拆招”“水来土掩”的外交协调,所谓酒肉穿肠过,烟囱照样牛,因此,要合纵,运行机制,政策办法、技术标准、软件平台、绩效考核等层面缺一不可。 “强横”,区域信息化部门需要有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的强烈意志,需要建立扶强信息化技术支撑机构,需要做大做实基础数据库和数据中心,需要强力推广电子政务技术支撑平台。
个人分类: 随心随性|246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能共享,千万别养;只是公益,早晚暴毙
ws0110 2013-2-12 16:58
促进省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座谈会有感 ——2010/9/1,北京西苑饭店 2000年,看过原国家测绘局金祥文局长写过的一篇文章《中国数字地球战略中的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回顾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以下简称NSII)的发展,十年来,我们国家在组织体系建设、高精度空间定位框架、4D数据规模化生产、地理信息标准规范、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就。作为基础性的信息资源,在国防外交、防灾减灾、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 同样,十年来,我们也十分欣喜地看到,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象牙塔、不再是高雅技术、不再阳春白雪,甚至走进下里巴人,发展成为一项战略新兴产业。大家都知道,最近一年多来,7家与地理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成功上市。 就在美国、中国等国家政府把空间信息作为信息基础设施提出并应用于各级政府、各行各业的同时,随着有线宽带和手机的普及,地理空间信息也迅速进入了千家万户。1993年,XEROX PARC实验室发布第一个网络地图浏览器以来,美国在线、雅虎、Google、微软、百度通过收购或合作,利用网络信息门户,使公众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更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出行,免费享受地理空间信息带来的欢乐。曾经有一个统计,在网络上花时间最多、最常做的一件事情,中国人是聊天,法国人是写博文,美国人是看地图。 因此现在谈NSII建设,不可避免,也要谈空间信息的社会化应用和增值服务,否则名利全给民营的google、百度双收了,官方的NSII只赔钱还不赚吆喝。建议官方要谈基于空间信息的社会化应用,先看看现有的空间信息行政分级管理体制、经费投入机制、数据管理和数据分发模式,适不适合125 NSII的规划和发展。这里提一些问题,大家共同思考: 1、 信息公开性:有一条不可逾越的保密红线。她使得官方的空间信息只能关起来看,不敢晾出来用。如何界定、谁来界定、怎么界定空间信息的保密性?大国办奥运曾经使北京市政府那么多个部门不得不坐下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125在国家层面能不能解决呢? 2、 数据现势性:传统的数据生产模式、从采集、更新到发布的周期,能不能满足网络环境下讲求高效、时效的信息需求? 3、 共享便利性:关于空间信息,现在还存在一边苦苦哀求政府加大投入,一边吆喝热卖数据大胆创收的现象;或者在行政管理的低效机制环境下,还谋求空间信息的市场化运作。因此,要真正实现共享,还是要沉下心来建好机制,政策办法、支撑机构、标准规范、技术平台、绩效考核,缺一不可。如果不能共享、那就千万别养,自生自灭好了。 4、尺度连续性:现在数据纵向分级横向分区的管理,如果不无缝整合,如何满足全球变化监测、政务业务协同、省市应急联动、百姓跨省出行等对空间信息在空间尺度、分辨率尺度,以及时间尺度连续性的需求? 5、 信息热点性:热点信息是空间信息服务的生命力所在。基础空间信息和热点信息相辅相成,没有基础信息,热点信息无家可归、无法加载;没有热点信息,基础信息空洞无物、苍白无力。好事者、志愿者是热点信息的重要来源,但必须有一个足够吸引眼球,令人心甘情愿为之无私奉献的热点信息汇集平台,形成与国家基础测绘互补的信息更新与共享机制。 6、 应用创新性:要使地理信息应用有持续生命力,必须在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上有特色,一般都是免费提供基本服务,但在增值服务上获得回报。商业模式不想清楚,不如不做。纯粹公益,早晚暴毙。
个人分类: 随心随性|20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信息共享的几点思考
ws0110 2012-9-28 10:25
1、 做信息共享,如果只是点对点的数据交换,会比较简单,可以有目标的去做定制。但我们是做一个省区的信息共享,从技术层面来讲,它所面临的数据环境非常复杂,各个部门的数据标准化程度不一;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格式、数据类型千差万别。因此信息共享平台必须基于总线结构,所有的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和政务应用系统在总线上“即插即用”,共享平台必须适配各种政务数据和异构的数据环境,要实现全省政务用户统一权限管理和单点登录,要实现目录、交换、网络调用、信息核对、信息推送的一体化服务,而且横向、纵向都要实现互联互通。这就是我们十年来所解决的最大的技术问题。另外信息共享除了要解决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需要提供包括政策、标准、关键技术、支撑机构、软件平台等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结合数字福建的实际,设计了包括“信息编目、信息登记、信息发布、信息检索、信息定位、信息交换、信息使用、信息推送、安全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共享业务模型。然后,我们按照这个模型去修订福建省政务信息共享管理办法,编制政务信息共享标准,完善升级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并开展政务信息共享顶层设计和绩效考核。所以目前来看,实际效果还是不错的。在各种信息化论坛上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很好的评价和认可。 2、 我们国家信息资源绝大部分在政府,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来自于几十个政府部门。另外其中 80% 的信息又是空间信息,或者说可以空间化的信息。由于空间信息的特殊性,其信息共享的技术和方法会和其他的政务信息有所差异,但信息共享的业务模型是一样的。但必须研究各种政务信息的时空化技术、地理编码技术,以及政务空间信息的网络服务技术,然后再集成到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政务信息与空间信息的一体化服务。 3、 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现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网络服务。一种是行业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行业垂直应用提供统一的地理信息支撑。但如果从政务信息应用的角度来看,只有在统一的地理框架和底图上,叠加各行各业的政务信息并实现综合应用,才能利益最大化,因此我们着力解决了政务信息的时空化,解决了政务信息与空间信息的集成、融合与一体化服务等关键技术。 4、 信息共享,我们称之为信息应用基础设施,主要靠政府投入,然后获得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这也是为什么少有专门做政务信息共享的企业及产品,因为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也很难做。因此需要公益性的技术支撑机构长期的坚持和技术积累,其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在通过信息共享,政务信息得到增值,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比如说大大减少工资套领,财政补助冒领,重复参保等现象,比如说有助于三农服务、应急管理、综合治税、水资源综合管理等。仅福建省核对虚报再就业培训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工信息一项,当年节省财政开支 4000 多万元,累计节支上亿元。
个人分类: 数字福建|3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慧城市金字塔
ws0110 2012-7-27 13:48
《墨子 · 尚贤中》: “ 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 知已 。 ” 智慧城市的目标是要使城市像人一样的智能,能够具备 迅速、灵活、正确地处理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等问题的能力。 城市要达到梵语中超凡入圣的般若,需要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积累,这是个金字塔,首先需要采集足够的数据,历史的、鲜活的、时空的。但是即使实现了物联,还往往受体制的限制,即每个物联网其实是按烟囱部署下去,采集的数据只能解决孤岛上的问题。所以我们说还需要有信息共享的机制,这样信息才能加工、整合、集成。最后,信息还需要分类、适时推送给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市民,这需要对业务知识的融会贯通。所以智慧城市要实现高屋建瓴,做好金字塔的基础工作是前提。
个人分类: 数字福建|2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信息共享:“U时代”科技创新加速器
xupeiyang 2010-12-4 16:34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3387135.html 本报讯(记者罗冰通讯员莫妍)通过无所不在的网络,使信息资源全球共享;通过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快速创新、全球创新。日前,在第五届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国际会议上,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U时代下的信息共享话题。   信息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也是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移动通信、互联网等信息网络技术的加速渗透和深度应用,以智能、泛在、普适为特征的新一轮信息 产业 变革已经来临,全球正在步入一个无所不在的信息时代U时代。如何抓 住 U时代的机遇,进一步促进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成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学术界和企业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共同举办,与会专家围绕信息共享、社群信息学和人本电子健康等相关理论方法、案例研究和实际应用进 行 了充分交流。会上探讨的普适计算、信息共享、信息质量等内容将对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个人分类: 网络技术|2006 次阅读|0 个评论
Endnote X4新功能的视频-博主录制
smilesun 2010-7-5 09:31
EndnoteX4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做了个简单的视频展示了如何操作和应用这些功能。 http://biotech.ustc.edu.cn/upload/RMRA/2010/enx4new.exe 这个培训也是属于《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课程的一部分,这门课程的全部教程和视频录像,可以到中科大生命科学实验中心论坛下载,无需注册。 论坛地址 http://biotech.ustc.edu.cn/forum 其中文献管理版,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版,RRS版,可能大家会感兴趣。 课件的连接页面 http://biotech.ustc.edu.cn/forum/viewthread.php?tid=5101&extra=page%3D1
个人分类: 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8107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EndnoteX3报告视频及PPT下载
热度 2 smilesun 2010-4-22 23:05
4月20日,应图书馆邀请,在东西区各做了一场EndnoteX3的使用培训报告。现将晚上在 东区报告的现场屏幕录像和PPT放在下面,欢迎大家下载。 http://biotech.ustc.edu.cn/upload/RMRA/2010/5104-1.exe http://biotech.ustc.edu.cn/upload/RMRA/2010/5104-2.exe http://biotech.ustc.edu.cn/upload/RMRA/2010/Enndote0420.pptx ================= 说明:其实前面录制的EndnoteX3系列录像教程应该比这个更全面,如果想系统学习,建议下载系列教程。
个人分类: 仪器共享|398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