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沈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捡” 来的沈园
热度 4 yag195544 2017-5-4 04:53
“捡” 来的沈园 岳爱国/文、摄影 一 在与浙江绍兴鲁迅故居一街之隔处,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园林式公园——沈园。在这个园子里,曾演绎了陆游、唐琬凄美而决绝的爱情故事,令后人唏嘘不已。就是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园,不知是旅行社的疏忽,还是他们中国史学知识的贫乏,抑或是因行程问题而有意的放弃,反正是在安排我们浙江绍兴游的程序中,只安排了参观鲁迅故居及与鲁迅有关的其他景点,却对仅一街之隔的沈园只字未提。之前,我虽然知道浙江绍兴的沈园,但并不知道沈园距鲁迅故居有多少行程,故对此次的行程安排并未提出疑义。因为,绍兴的名人故居、人文景点也颇有一些,毕竟绍兴游只是我们整个行程的一站,而不是唯一的一站,因时间的原因,仅安排参观鲁迅故居也是说得过去的。而当我参观了鲁迅故居后,知道了梦寐以求的沈园竟近在咫尺,并且在所有安排项目参观完毕后,时间也非常充裕,足可以将沈园安排进这次的行程后,对旅行社的安排便颇有微词了。此是后话。 参观鲁迅故居是本人从小的夙愿,今日终于如愿以偿。鲁迅祖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咸亨酒店、土谷祠……,一处处烂熟于胸的景观终于以实物的形式映入我的眼帘,感觉对鲁迅、对鲁迅的家史、对鲁迅的作品以及其中所描写的人物,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因而,从心理上、视觉上、情感上都获得了满足。参观完毕后,仍意犹未尽,加之时间上仍有余地,便与闲坐在乌蓬船上等生意的艄公们攀谈,问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还有何景观可以作为余兴的补充?艄公回答,出这条街,走十分钟就是沈园。当得知这个消息后,我既激动又生不满,激动的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竟意外地“捡”了个景点,且是我心向往之已久的著名景点;不满的是,这样一个无须动车便可参观到的著名景点,旅行社为什么不给安排,简直是“暴殄天物”。 来不及对旅行社进行“讨伐”,时间有限,抓紧时间参观沈园才是要紧。向我介绍景点的艄公见我有意去沈园,便提出要我乘乌蓬船前往,既体验了乘乌蓬船的感觉,又节省了体力。若时间允许,我定会满足这位艄公的愿望,起码从答谢向我“通风报信”的角度也该乘一下他的乌蓬船吧!可为了节约时间,我只好忍痛割爱。顾不上别的了,我连跑带颠地朝沈园奔去…… 二 沈园到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并不高大的石雕牌坊,上书“沈氏园”(后来得知,此三字为郭沫若手笔)。此园原为南宋越州沈家的私宅花园,故名“沈氏园”,也称为沈园。当年,沈氏园园主为讨众人的欢心,每当春暖花开时节,便将园子对众人开放。那时,绍兴文人墨客、达官贵人、风流雅士均喜欢到此一游。陆游也曾是这里的常客,来这里读书吟诗。 离石雕牌楼不远是一块中间有断缝的大石头,欲断还连,郁郁寡欢地躺在那里。不知是有人有意为之,还是天然形成,仿佛在向人们做着某种暗示。问门口一老者,得知此石名为断云大石,“断云”意即“断缘”,昭示着陆游与唐琬虽恩爱有加,但又不得不分开之意。此石原本不在这里。有好事者见此石颇能代表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故事,便从它处移至沈园门外,为这座历史名园添加了一个很好的旁释。 购得门票,进入园中,虽有满园的亭台楼榭、碧水绿植扑入眼中,但我却无心细细观赏。明知不可为,却一心幻想着找到见证过陆游用饱蘸着自己心中流出的鲜血写成的《钗头凤》的那堵粉墙,那堵写满了爱、愁、悲、恨的粉墙,那堵让无数后人为之动容的粉墙,即使是一处残迹也好。粉墙早已无处寻觅。八百年的风侵雨欺,粉墙早已灰飞湮灭。是的,到 1949 年 5 月绍兴解放时,沈园只存留东边一个角落,占地仅 4.6 亩;而沈园最盛时期占地达 70 余亩。连园子都快丧失殆尽了,一堵墙又何以为存呀!问园中工作人员,《钗头凤》词在园中存留过多久?答曰:“《钗头凤》词在诞生后确曾存留过很长一段时间,到南宋庆元年间还存在。但由于园子几易其主,渐渐荒废,《钗头凤》词也就消失了。现在,园子里专门辟了一堵老墙,刻制了陆游、唐琬的《钗头凤》,可以去看看。” 在园子南端一残垣上并排镌刻着两首《钗头凤》,为今人夏承焘所书。一首为陆游的、一首为唐琬的。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 浥 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琬《钗头凤》: 事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对陆游的《钗头凤》我早已烂熟于胸,今天读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那段真实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园子里。虽时空有别,但我此时脚下踏着的土地曾是陆游、唐琬踏过的土地;头顶上的蓝天与陆游、唐琬那个时代是同一块蓝天。望着镌刻着《钗头凤》词的残垣,我试图站在陆游的角度去揣度一下这位诗人当时撰写《钗头凤》时的心境。初感觉,觉得似乎很容易理解,有话想说,说出来就是了,于是就有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钗头凤》;再感觉,又觉得当时诗人的心境一定是复杂到了极点,昨日的娇妻已花落旁处,今日的自己该如何面对近在咫尺的唐琬?爱怜、相思、无奈、无助、忧郁再加上愤懑一下子涌上心头,于是将满腹的恩怨全部凝结在笔端上,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毫无保留地倒给了唐琬,也遗给了世人。 三 绍兴人民为纪念爱国诗人陆游,专门在沈园南苑重辟了陆游纪念馆。馆虽不大,但对陆游的一生做了全面的展示亦有极高的评价。在馆里,我又重温了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及《钗头凤》词产生的始末…… 20 岁的陆游青春年少,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令多少姑娘艳羡不已。这一年(南宋绍兴十四年),陆游结婚了,所迎娶的是端庄秀美、知书达礼且是亲戚的唐琬姑娘。婚后的岁月是美满的,二人如漆似胶、互敬互爱,沉浸在幸福浪漫之中。唐琬对公婆也是敬重有加。应该说,这样的媳妇是打着灯笼也不好找的。可恰恰就是因为唐琬的美丽,再加上二人太过恩爱竟导致了幸福婚姻的断送。事情的起因是陆游到临安参加进士试的失利(实际情形并非陆游不为,而是因为陆游的考试成绩名居前列,位于秦桧孙秦埙之前,又“喜论恢复”而触怒秦桧,才遭黜落)。陆母望子成龙,看到儿子考试失利,竟将满腹的怨气全都撒在了唐琬身上。理由有三:一怪其没有管住丈夫思想之放任;二怪其使丈夫惰于学;三怪其进家门后给家里带来灾难,不吉利(唐琬进门后,陆父病死)。接着便是逼二人离婚。二人感情甚笃,陆游怎能简单从命呢?于是反复劝说母亲收回成命。陆母是个执着的老太太,即使儿子说死说活就是不改初衷。在反复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陆游假意将唐琬休归娘家,却使了个暗渡陈仓的小把戏,在外另租房子,私下里仍和唐琬相聚。纸里包不住火,二人的秘密很快就被发现了,虽然未被陆母捉到现行,巧妙地避开了,但这种秘密相聚的生活总不是最终的办法,只好就范,终于彻底结束了幸福美满的婚姻。一个又娶,娶的是蜀郡人王氏;一个另嫁,嫁的是陆游表弟赵士程。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的春天, 31 岁的陆游独自一人来到沈园闲逛,恰巧与赵士程、唐琬夫妻不期而遇。唐琬虽嫁给赵士程数年,但对陆游的感情仍无法割舍。当看到踽踽独游的陆游后,百感交集,不能自己。她嘱托赵士程给陆游送一份酒肴,表示敬意。赵士程是文雅洒脱之人,对唐琬疼爱有加,且陆游又是自己的表哥,于是便吩咐家人将酒肴送了过去。此时,收到酒肴的陆游心里是何等滋味?一怀愁绪,无限感慨,欲说又止,何以表答?于是,就有了粉墙题写《钗头凤》词的一幕…… 沈园一别,唐琬终日郁郁寡欢,不久竟带着满腔恩怨一病不起,直至撒手人寰。陆游闻听噩耗后,哀伤不已,以至抱恨终身。对唐琬的去世无以为报,只好用他那忧郁的笔触,缀成一首首的诗来缅怀唐琬。翻开陆游诗选,可以读到不少追念唐琬、忆咏沈园的诗作。如在 75 岁时曾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直到 84 岁时,还写了《春游》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诗作里饱含着深情,饱含着思念。这种深情,这种思念陪伴诗人一生一世。 四 出得沈园,心里不知是满足还是怅怅?如若说满足,毕竟意外“捡”了个景点,且是我心仪已久的景点,应该满足。但是,园中的所见所闻却钩起了我对那段真实故事的无限遐想——美好爱情何以生生断送?美满婚姻何以不能久矣?追求幸福何罪之有?一唱一和、两首悲歌在向后人讲述着怎样的一个悲剧故事?这一切的一切,想来令人怅怅、令人心酸、令人落泪。 走在绍兴的街头,所见到的男女老少都是一脸的闲适、几许的从容。见到这样的情景,此时我的心境与在园中便有了区别,满腹的压抑也一点一点的被释放掉了。我想,虽满城春色如旧,但毕竟今已非昔。昨天的悲剧也许还有重演的可能,但今天的社会毕竟与昔日南宋小朝廷时代有着天壤的区别。只要敢于追求幸福,敢于与命运抗争,悲剧也许就会从我们身边悄悄地溜走。
个人分类: 散文|5256 次阅读|14 个评论
绍兴游
热度 1 jianhuxie 2015-4-29 10:29
五一将至,为了避开人山人海,提前来到古时会稽,在最早知道绍兴这个名字,应该是课本里的《三味书屋》,还有电视剧《绍兴师爷》,最近10年,每年都会去绍兴几次,但纯旅行,此行为首。 绍兴的旅游景点很多,大大小小,有三百之多,最为闻名遐迩的属以下几处。 鲁迅故里 -周家老台门 -鲁迅纪念馆 -百草园 -咸亨酒店 -三味书屋 -沈园 蕺山 -蔡元培故居 -戒珠寺 -书圣故里 -题扇桥 -兰亭 东湖 -周恩来纪念馆 -秋瑾故居 -青藤书屋 大通学堂 -范文澜故居 -古越藏书楼 -府山公园 -文种墓 -越王殿 -越王台 -仓桥直街 -大善塔 柯岩 -鲁镇 -鉴湖风景区 时间紧迫,仅能选2-3处,选择了离的比较近三处,兰亭,越王台及沈园,沈园的开放时间较长,晚上也对游客开放,所以放在最后。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 兰亭景区最有看点的流觞亭,这个亭可了不起, 是王羲之与友人吟咏作诗,完成《兰亭集序》的地方。那时候的王谢家族真是名门望族。现在的土豪家族无法比拟。 想想还是古人好,可以饮酒作诗,谈笑风生,现代的都市都由于生存压力,没有多少自己与朋友聚会的机会。 王羲之父子是书法届中的二王,书圣的成功除了天赋,更多的应该是自己的付出而努力。 (兰亭) 绍兴历史上有众多名园,随着星转斗移,或湮没无闻,或难以觅迹。唯独沈氏园,历时八百五十年以上,至今遗址犹在,旧貌新颜。原因何在?诗人情结。沈氏园为宋代沈家私人园林。位于绍兴市区鲁迅中路洋河弄,系越中宋代名园,园主 姓沈,故名沈园。又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园壁曾题《钗头凤》词而名闻遐迩。 走近沈园,心情复杂,唐婉陆游的爱情故事凄婉悲壮,唐婉抑郁而终,感慨人生苦短。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此时或许心里有那么一丝共鸣。 ( 钗头凤 ) (沈园风景美) (绍兴的江) (绍兴仓桥街旁的乌篷船) (会稽山的越王台)
个人分类: 在路上|2420 次阅读|2 个评论
沈园
热度 1 Mech 2014-10-21 23:34
看了沈园。多少有些失望,也可能是我期望太高了。不仅与我读陆游沈园诗时的想象不同,从网上看到的沈园十景也不同。天公也不作美,不仅阴天,偶尔还下雨。 图 1 是当代词学名家所书陆游的《钗头凤》,应该是沈园的立园之本。图 2 唐婉所和《钗头凤》。 我镜头下的沈园比我看到的沈园似乎还稍胜一筹,当然远不如网上看到的照片。拍照主要的困难是沈园很小,基本上就是一个荷花池。而且周围有些高楼,想躲开殊为不易。沈园虽是后来陆续修建扩建,真正的古迹只有两口井和一个亭子的基础。但毕竟修建较早,现在看来已经有些沧桑感。 图 3 没有什么出处。我只是喜欢残荷与新柳的对比,枯荷之外万木春,而不是 沈园柳老不吹绵 。 图 4 就是十景中的“春波惊鸿”了,典出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既然能照影,桥就不宜高,想必是现在这个样子吧。 图 5 也不知道有什么典故,只是我喜欢这种振翅欲飞的亭子。 图 6 是孤鹤亭的背影,典出陆游 82 岁写的悼亡诗《城南》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 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 我感觉从反面拍照,亭在残荷之外,更有前两句的意境。 图 7 的背景是冷香亭。换个季节,换个天气,就是十景中的“碧荷映日”了。不知道与陆游沈园诗有无关系。倒是暗合杨万里写西湖的名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图 8 留个半边全貌,依然是残荷。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图 8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960 次阅读|2 个评论
陆游的沈园之作
热度 1 Mech 2014-10-20 13:34
陆游算是我喜欢的作者。年轻时激发于他的功名之念,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后来更偏爱他的清客趣味,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最早就有印象的,还是陆游因与前妻唐婉相见于沈园而题壁的《钗头凤》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当时我还在青春期,很是喜欢。尤其是听了广播剧《钗头凤》,自以为知道了前因后果,感慨尤深。也知道了据说是唐婉的和词《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自己手痒,也和过一首。现在只记得其中有“朝有桧,居无蕙” ( 唐琬字蕙仙 ) ,觉得放翁的憾事莫过如此。其它已经全然忘记了,倒也免得知道了让自己耻笑。 陆游写《钗头凤》时 27 岁, 1151 年春天。 1192 年,陆游重游沈园,当时他已经在山阴住了三年。又写了首七律,《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枫叶如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不仅人不在了,园也变了。妄念哪里会这样容易消除殆尽? 1199 年 75 岁的陆游,又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沈园》两首 城上斜阳画角衰,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年事渐高,思念愈烈。 1205 年, 81 岁的陆游居然梦到了沈园,又写了《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早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在辞世前不仅, 85 岁的陆游再游沈园,在《春游四首》中写道,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上述故事最早见于宋人陈鹄所 撰 《耆旧续闻》卷十,但除 世情薄,人情恶 外没有诗词句子。诗词收集比较齐备的见宋人周密所撰《齐东野语》卷一,但也没有唐婉的和词。该词最早见于明代的书。 即使男女主人公相继走上黄泉路,生离死别的婚变故事依然在拨动无数代人的心弦。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519 次阅读|6 个评论
陆游的唐琬与沈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热度 24 liu005777 2013-3-22 08:03
——刘全稳 从浙江回来,心情一直被一首词缠绕,总也摆不脱。问题的关键不是这首词打动了我,而是被这首词打动的导游小姑娘的表现打动了我。在开会间隙、校稿之余、茶余饭后、或者散步途中,小导游解说这首词时的投入状态总是闪现在我脑海。那充满悲悯的腔调,那被泪水打湿的明眸,那躲避我看她泪眼时的羞涩,使我这个平时因具有严格平仄要求而对诗词及诗人不感兴趣的人开始对“钗头凤”与“陆游”感起兴趣来。我抽空进行了对网络中相关知识的恶补,还购买了五册一套的《陆游全集》,分析了深深打动小导游的只有词牌名而无题名据说是陆游与唐琬的两首《钗头凤》,发现唐琬的平仄关系与陆游的不一致。为了不让这一事件继续影响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还是为此专门写点文字。在写这些文字时,忽然明白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每年在北京召开“两会”期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都要召开常务理事会和理事长办公会,我们戏称为自己的“两会”。我们的两会一般也都在北京召开,那时很多朋友以为我成了“国家领导人”而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今年的“两会”改在杭州召开,为了响应党中央号召,我们的议程放在3月8号的下午和9号的上午进行,于是一些常务理事就购买了周日的返程机票或车票。 一些人与我一样是第一次到杭州或浙江,于是提议加开夜车将9号的议程提前进行,好空出一天走亲访友。 待议程全部结束后,朋友们三两相约去鲁迅故里——绍兴——参访一下,绍兴于我是早有神游,于是兴然允诺一起前往。于是就有了这挥之不去的“钗头凤”事件。 由于是夜晚临时组团,砍价也心狠,大家谁也没有打算旅游公司会怎样善待我们,所以第二天9:00等我们这些人懒洋洋上车时,发现车小也旧又破还挤时都毫无怨言。  刚开始我还以为我们的小导游是哪位同行的女儿,等她声言时才明白她是专门为绍兴的游客做导游工作的,后来我问她假如我们昨天夜晚不组团今天她干啥,她说已安排就在杭州导游,因为绍兴团出来后,公司专门将她换了过来。 我至今都不晓得她姓甚名谁。由于记性变差,一般我都不会主动问人姓名,以免以后见面忘记对方名字而尴尬,对于导游尤其是女导游,我更是如此。尽管我在回程的车上曾想打听一下,最终还是作罢。 在绍兴的行程是这样的:先考察鲁迅故里,接访沈园,再游东湖,后观兰亭。 这次绍兴行,了却了我少年时积累的一些想法,比如想看看“百草园”“三味书屋”,想吃吃“茴香豆”;也留下了一点遗憾,如想坐坐的“咸亨酒家”不存在了;也长了一些见识,如知道了陆游是绍兴人,也知道了绍兴历史上也曾经是都城之一,不然何来“宫墙柳”?当然了,还有理解了“色即是空”的真实含意。 真正使我不能忘怀的是参访沈园。  从鲁迅故里出来,沿着街边流动的小河往东步行约100m,就到了沈园。 据介绍,沈园占地约57亩,始建于宋代,园内有拱桥流水、亭台楼阁、梅林荷塘。虽几经转手和重修,至今仍然保有宋式园林风格。目前,沈园为国家5A级景区,分为古迹区、东苑、南苑三个部分,含孤鹤亭、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射圃、问梅槛、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形成“断云情歌”“诗境爱意”“春波惊鸿”“残壁遗恨”“孤鹤之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和”鹊桥传情”十景。 沈园亦称“池台”,是当时山阴、会稽两县(今绍兴)文人雅士一年四季踏春赏花、把酒听荷、寄语秋蝉、踩雪问梅的必去之处。在1165-1173年间,沈园曾被转让给当时富商许氏而改为“许氏园”。陆游曾经多次游沈园,特别是晚年,年年都要春游沈园,并有多首诗词记录了游兴。 在沈园的“残壁遗恨”处,刻有两首钗头凤(见图1,图2) 图1 陆游钗头凤 图2 唐琬钗头凤 陆游的钗头凤全文如下: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琬的钗头凤全文如下: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 这就是使小导游动情使我难以忘怀的根本症结所在。之所以“归罪”于此,是因为在车还没有离开杭州,导游在介绍当日行程时已铺垫了一次这凄婉的“钗头凤”及其故事情节,并用了“沈园是古人伤心之地不宜久留”的说法。 陆游(1125-11-13-1210-01-26),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著有大量的诗词,今留存诗歌九千多首,词七百来阕,内容极为丰富,涉及政治、社会、人文,抱负、爱情、疾苦、日常感怀、眼目所及,皆可成诗赋词,被誉为“爱国诗人”。 唐琬(?-1160(?))是 陆游 的表妹兼第一任妻子,两者是表兄妹关系。 陆游 母亲的嫂子是唐琬的母亲。 唐琬生得很漂亮,而且是当时有点小名气的才 女,与 陆游 感情非常好,不然,年老后的陆游不会一直念叨着她。 网络上关于陆游与唐琬的资料很多,坊间著书也不少,对两首“钗头凤”持疑者今古皆有之,孰对孰错读者自行判断,我只沿其中的一条线展开,请明晰。 综合小导游解说与我掌握的各种资料: 陆游在20岁时与唐琬结合,婚后两人时常在一起吟诗赋词不与人谋。两年后,陆母见唐琬没动静,于是借烧香拜佛之机带唐琬到附近尼姑庵去,庵中老尼指点陆母,此女(指唐琬)如何如何命相不好,应予以休黜。陆游拗不过母亲,虽予以抗争但终还是一纸休书。被休后,当时的纨绔赵士程便趁机娶了心仪已久的名女美女唐琬。 唐琬 至 死也没有生育。 如果说陆母是因为唐琬无法生育,亦或早年陆母与唐母心存芥蒂的原因而力促陆游休妻,我是不赞成的。在当时提倡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崇尚儿孙绕膝的社会里,对于这门亲上加亲的婚事,陆母是完全没有必要采取要儿子“休妻”这种粗暴方式的,她完全可以让陆游复娶再娶或纳妾即可。所以,我认为,小导游所说陆母听信了尼姑的话这一情节值得采信,而且,还可以推测具体内容类似于“唐琬不仅无后,还有克夫、克父辈、破家等相”之类的命相断言,不然仅凭“无后”就休妻是不值得采信的。 陆游28岁(有说27岁)时游沈园(这时陆游仍未娶?无结伴游园?未见文字),走上桥头(有诗为证,见后),忽然见到了分别几年的唐琬正与赵士程也在沈园饮酒赏花,于是在一处停了下来。那时园内来人定不像现如今人多难辨,见一人或多人入园,处于静处的赵士程与唐琬肯定先于处于动处的陆游而发现对方。唐琬之于赵士程,有可能属于小N级,于是赵士程出于大度也好、感谢(陆游休了唐琬给了他机会)也好,总之是让唐琬给陆游送了一杯也好一罐也好的地产黄酒。当然,更有可能是唐琬提了一罐用藤编筐装的黄酒给陆游。 在春天里的沈园,见到了聪慧的曾经的美妻,那熟悉的酥手、那激情的黄酒,使陆游情绪泛滥而宣泄,喝了酒,词已成,找了一块壁墙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钗头凤》。有字为证:在《剑南诗稿》中,记有陆游68岁(1192年)时写下的文字“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你可以怀疑陆游所题不是“钗头凤”,但又会是哪一阕值得陆游“读之怅然”呢?诗云: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旧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唐琬1156年再次游沈园时见到了陆游的题词而和了一阕,此后便一蹶不振,于陆游36岁时撒手人寰。 在唐琬逝世40年后,陆游再游沈园,写下二绝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可见,陆游与唐琬的婚后两年虽无子嗣但却结下了弥久的爱恋之情。只可惜,唐琬走得太早,留下陆游在人间做无尽的思恋。 小导游说,其实老天让陆游活86岁,是对陆游这个负心汉最大的惩罚,从这点上讲,唐琬值了,有一个人一直在人间想着自己,并给世界留下了不朽的怀念自己的名句。 在晚年,陆游告老还乡回到了会稽,就住在沈园北边附近,国事家事天下事都不想了,唯有心爱的唐琬是他永远的心痛。他时常梦中见到唐琬,年年春上都游沈园,期望能再见唐琬。在陆游的心里,沈园的景色与唐琬的美色已然一体。 此乃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没有美女唐琬的沈园是空的,空的啥也没有只有自然景色,空无一人的沈园是完完整整的唐琬所在的沈园。 春天到来的时候,陆游就想到了沈园的春色,就要去沈园凭吊唐琬,去看她留下的钗头凤手迹,但又怕触景伤心。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池桥春水生。 见到沈园的春色就如同见到了心爱的唐琬。有诗为证: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83 岁时,陆游还念念不忘唐琬的酥手与黄酒及他悔不当初的认识: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 85 岁时,临辞世前一年,陆游已将沈园与美人唐琬结合在一起,写道: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沈园因唐琬而灵动,唐琬因陆游而流长,陆游因狂放而文采激荡。陆游、唐琬、沈园,因两首“钗头凤”的凄婉对怅惘而永垂千古。 当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走过柳廊、走过亭堂、来到残墙边,两首“钗头凤”石刻便出现在眼前。 小导游对着石刻,用哀婉的声调、独到的情怀、体验般深厚的感受,从年轻女人的角度深情地向我们解释了这两首词。老实说,我是被感染了,那种512见砖墙下死亡小孩后的满眼噙泪,又一次袭击了我。当我用潮湿的双眼打量悲恸中的小导游时,她也是泪光闪闪并迅速躲开了我的视线,我举起手中的相机说要为她留下丽影时,她扭头跑开了。 等她情绪调节过来后,我问她,以前是否有人被她说哭过,她告诉我,经常有团队,男的女的都被她说的泪眼婆娑,有的甚至泪洒沈园。 我告诉她,对于这两首钗头凤,她有几处解释偏离了文字,我跟她只说了一处她就说我的理解破坏了感情节奏,不愿意细听。后面我将完整的解释这两首钗头凤,如果小导游看到我这篇博文,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深度发挥。如果杭州哪位导游看到了本文,并可以转告这位小导游的话,麻烦告诉她一下。我们是3月8日夜里在浙大灵峰山庄组的团,3月9日出游绍兴当日返回灵峰山庄的,有13人。 关于陆游与唐琬的两首“钗头凤”,我的解释附后。 回到成都这些天来,我一方面忙于开学后的众多事项,一方面忙于对陆游诗词的收集,等约摸弄清了沈园、陆游、唐琬、钗头凤这些后,我也试着将参访绍兴的感受用钗头凤词牌写了下来。 钗头凤——绍兴怀古 绍黄酒,唐琬手 放翁城里宫墙柳 导游小,人未老 凄凉哀婉 婆娑泪滴 奇,奇,奇 朱安泪,广平罪 前人囿规后人违 园依旧,人却透 岁月蹉跎 任人挤兑 味,味,味 附一:陆游的钗头凤全文及解释如下: 红酥手,黄滕酒: 看到唐琬粉红酥嫩的纤手,提来黄藤美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春天的景色也映照在宫墙柳上。(使我想起了我俩在一起饮酒赋诗时那迷人的记忆) 东风恶,欢情薄: 我老娘听信了那尼姑鼓吹的辛风恶语,阻断了我们的姻缘,使我俩间的欢情存续只有短短的两年 一怀愁绪: 这一杯黄酒成了我愁苦的引子 几年离索: 勾起了我分别几年来的所有的离情别愁 错,错,错: 错不该听了老娘,错不该休了美妻,错不该没再娶回原属于我的你 春如旧,人空瘦: 春天还是原来的春天,(赵家也是富人之家),可美人却白白地瘦了许多,(一定是相思折磨的) 泪痕红浥鲛绡透: 那被胭脂染红的被泪水湿透手绢说明了一切 桃花落,闲池阁: 美人走后沈园的池塘楼阁空闲在那儿,桃花也洒落了一地 山盟虽在: 耳畔响起了我们之间曾经的山盟海誓 锦书难托: 我对美人的思恋却无法用书信传送,只好写在壁墙上 莫,莫,莫: 我不能忘了你,我不该休了你,我已不能自己 附二:唐琬的钗头凤全文解释如下: 世情薄,人情恶: 人世间没有什么真情厚意,只有险恶的薄情寡意(为了一句话,你母亲可以将亲上加亲的事都不顾,你可以不顾我的感受,随便就抛弃了我) 雨送黄昏花易落: ( 平常 你就喜爱用黄昏说事),薄情的你,在你母亲的唾沫飞溅下,我这朵脆弱的处于黄昏中的小花非常容易就被打落掉了。 晓风干,泪痕残: 如今的我白天不能表达情感,都是整夜整夜地为你哭泣,虽被破晓的晨风吹干,脸上犹存泪痕,被醒来的夫君发现。 欲笺心事: 想把自己的心事写下来,但又怕被人发现。“欲笺心事”与“锦书难托”对应。 独语斜阑: 只好一个人倚靠着亭栏自言自语。 难,难,难: 日子难过,身体难受,心情难安。(都是因为你的错,我过得才这么难) 人成各,今非昨: 你已是你,我已是我,彼此天各一方,今天的你我已不是过去两人世界的你我。 病魂常似秋千索: 我的这种不正常的情绪其实就是单相思,恋爱的人坐跷跷板,由两人共同玩,单相思的人只好荡秋千(原来常艳对爱情的认识来源于此)。我对你的单相思就像秋千的绳索,使我一会儿上一会儿下,飘忽不定。病魂:不健康的灵魂,指嫁人后还对老公以外的别的男人单相思。 角声寒,夜阑珊: 我总爱一个人玩荡秋千,往往天黑了,夜冷了都不回屋,公婆的声音从一个角度传来(如:天都黑了,鸡都回笼了,这狗咋还不回家,指桑骂槐)。角声:一角传来的声音,如:号角声、命令、虫鸣声等,不是当面训斥、命令等,同时代陆游及其他人在不同情景下都用过“角声”。 怕人寻问: 怕公公婆婆或访客问我“总是看你在荡秋千,秋千有啥好玩的”? 咽泪装欢: 我总是将想你时流下的泪水强咽下,装作荡秋千就是好玩并且很快乐的样子。 瞒,瞒,瞒: 这样的日子既要瞒老公,又要瞒婆婆,还要瞒家奴。 (假如你不抛弃我,我就不需要瞒,我就不需要荡秋千打发时间) (关于沈园与陆游,今次就写到此,日后如有时间再续)
个人分类: 随笔|11630 次阅读|65 个评论
临江仙•忆沈园
热度 1 liumalin 2012-12-11 10:03
临江仙 •忆沈园 常忆沈园多少梦, 怎堪聚散匆匆。 时值花落又相逢。 衷肠难再诉, 执手不言中。 长恨此生飘荡久, 欣存知己高朋。 春花秋月总关情。 江湖从此逝, 恩怨了余生。
3039 次阅读|1 个评论
爱情名园——绍兴沈园
热度 6 gardening 2012-11-27 23:04
受陈吉德老师的博文“ 游绍兴沈园 ”的启发,我也将自己游览沈园的照片贴出,共赏名园美景。 沈园位于绍兴市区,占地 57 亩,原为南宋著名园林,园主系宋代越中大户沈氏,故称“沈氏园”。园内建有楼台亭阁,假山池塘,园林景点疏密有致,小巧精致,花木扶疏成趣,色调庄重典雅,颇有宋代风味,尤显“ 池台极盛 ”之风采。 沈园闻名更与陆游与唐琬悲凄动人的爱情故事密不可分 ,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被迫与唐琬分离。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唐琬看到后,感伤之余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不久唐琬忧郁而死,陆游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沈园,沈园十景: 断云情歌、诗境爱意、春波惊鸿、残壁遗恨、孤鹤之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鹊桥传情 ,也都表达人间爱情凄凉与怅惘,沈园亦有“ 爱情之园 ”之美称,是知名的爱情主题公园, 痴情男女的心中圣地 。 陆游的“ 钗头凤 ” 唐婉的“ 钗头凤 ” 今人的爱情蜜语
个人分类: 公园绿地|9701 次阅读|12 个评论
游绍兴沈园
热度 2 陈吉德 2012-11-26 11:27
游绍兴沈园
沈园 ,又名沈氏园,位于中国 绍兴 市区鲁迅中路。宋时池台极盛,为 南宋 著名园林,内有 陆游 《 钗头凤 》题词。沈园占地 57 亩,分为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大部分,有放翁桥、冷翠亭、八咏楼、孤鹤轩、双桂堂、半壁亭、宋井、射圃、问梅槛、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新建陆游 纪念馆 ,东南有俯仰亭,西南有闲云亭、登亭可揽全园之胜。孤鹤轩之北,有碧池一泓,池东有冷翠亭,池西有六朝井亭,井亭之西为冠芳楼,供游人品茗。 陆游的《钗头凤》 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 双眼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幸福,在一念之间
fengzhigu123 2010-4-24 14:21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当北方还是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时候,沈园里应该已是姹紫嫣红、草长莺飞、花蕊满枝头了吧?不料想的,冬天猝不及防的为自己的演出落下了大幕,带着凄惶和怅然离去,而园中那池春水是否还会漂有梅花的倩影呢?放翁早已随着流水东去,他所追随着的,是自己喜爱的白雪之花,也是追随着自己心爱的女人。   看吧,一念之间又有一只蜜蜂盘旋在那株白玉兰的肩旁,轻盈着、翩跹着、娉婷着,依恋的姿态仿佛是怀揣某个幽怨的梦?又仿若苦痛刚刚雪融完全,腿脚中还怀着初别羁绊的不适和踉跄。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默念着六世班禅仓央嘉措的诗句,循着往年陈事的忧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或者爱情并不需要被去说明,但我想正是这两阙词让这段爱情故事显得更加凄婉而美艳,让这段历史经久不衰,直到沈园消失多年以后又被重建。   那年他们在沈园相遇的时节也恰是初春,沈园之中花团锦簇、游人如织,笑声如潮、直扼行云,而因为放翁母亲之命离异多年的沈、唐二人也在此不期而遇,早已嫁作他人妇的唐婉为陆游敬上黄藤酒,二人不禁潸然泪下,难以自已。陆游感怀往事,满腹心伤,一念之间,奋起提笔,笔下流淌的正是《钗头凤》一阙,说的是:一别之后,几年离索,莫、莫、莫。   而唐婉此后再游沈园时,看到陆游的词,也做《钗头凤》一阙: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说的恰是自己的辛酸和苦痛,更加让人心惊的确是此后唐婉竟然在忧伤中郁郁而终,死时仅有三十岁。   尝想倘若陆游那一刻在见到表妹之后不在沈园的墙壁上留下那阙词,唐婉可否不会那样伤心哀怨,走出过去,在温婉男子赵士成的守护下走完余生,甚至过上另一段幸福的生活。虽然陆游是心怀天下的伟男子,可以在事业和功名之中找到安慰和动力。但我想唐婉去世之后,陆游一定会觉得更加愧对于表妹,也有愧于赵士程。   然而,却就是在那一刻,空灵选择了陆游,一念之间,他写下了那一阙词,成就了后人,但却葬送了唐婉。而或者那就是命运,让两个人邂逅、相爱、成为夫妻、离异、再次相遇、又天地永隔。   一念之间,本无意让表妹受伤的陆游,因为一首诗词的缘故,让表妹华年早逝,却终于成就了两阙词的浪漫。一怨一诉、各倾哀伤的两阙词啊,终于定格在了空间的坐标上,却因为哀艳和低回在时间的隧道里绵延。   一念之间的故事,因为记忆的属性而更容易留下那些凄楚的,但在《庄子?齐物论》中我却找到了另一番独特的浪漫。   只记得文中如是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老庄从来都是潇洒和飘逸的代言词,昔年欲御风而行做逍遥之游,而今则困顿在一个梦中。在梦中,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可醒来之后却依旧懒卧在床,自己依旧是往日的庄周。于是,一念之间,他要问自己到底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有人说,倘若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那么必是不幸的;而如果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则该是一件万幸的事了,因为这一直是庄周所追求的,恰好也是从禁锢到自由的华丽转身。化身蝴蝶从来一直就是渴望完美和浪漫者所艳羡和追求的,这好比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浪漫梦想,拥有着绝对的放荡和不羁,承载着一切的梦幻和旖旎。诸如我们少年时的侠士梦,一旦想起,依旧足以让人沉浸在其中良久、良久。   而或者究竟是蝴蝶化身庄周,还是庄周破茧成蝶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尽管能够像庄子一样在经历完一番完美体验之后又提出一个伟大的哲学观点更加的让人倾叹。而事实上,对我们来说能用意念的力量去感悟另一种美好存在的体验那怕一次也已是天堂。因为一念之间,我们便足以走出喧嚣、困惑,而通往明晰、完美的境地,而那境地,正是我们所追寻已久的,也是庄周所体验过的。   浪漫而温情的春天依旧挂在枝头,有一只五彩斑斓的大蝴蝶舞步妙曼而多姿,徜徉在蓝天、大地之间,挥舞着云彩般的水袖,悠然自得、飘逸似仙,我想那或者就是庄周化身的蝴蝶。或者在那片鸟鸣林幽的深谷中,也有一只杜鹃鸟在枝头瞅啾着肆意寻欢,在春天的盛宴里,忘记了彼年望帝的忧伤,然而对于他而言乐不思蜀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一念之间,我想我们也可以化身蝴蝶、梦为鲲鹏,似庄子做逍遥之游,让生活在浪漫和不羁中谱曲成诗。然而生活终究不止于此,当看到佛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说法的时候,才感到了这篇文章所最终将要落脚的方向。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生活中,美和丑、善和恶、前进与后退、快乐与忧伤都在一个念头之间。一个念头,就决定了我们今生所将要遁往的方向,而这些时候对于美好的坚持正是我们所要去追寻的。   因缘际会,如《钗头凤》那两阙词相遇的浪漫是稀少的;庄周梦为蝴蝶,做浪漫幻想的念头也是偶尔为之的精彩;在我们人生大多数平淡的时光中,每个念头所流露出真善美的抉择,却是现实而可为的存在,因为正是在这样美好的念头中,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不至于干瘪、枯萎。   看吧,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在一个个念头之中打滚、调皮、嬉闹,有偶尔撞见的美好,有偶尔幻想的快乐,也有持之以恒的坚持。而不论如何,我们是在靠近幸福,不是吗?   
个人分类: 散文天下|345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