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博士跳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非常非常想找人吵架
热度 11 dulizhi95 2012-5-3 08:02
非常非常想找人吵架 各位,最近心情不好,非常非常想找人吵架 大家知道,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的压力大,需要一些方式来减压。官场、学术场不断有人跳楼自杀表明,由于当今中国社会无明确且较固定统一的秩序规则,人的压力更大,尤其是官场。 所以,当今的中国人更需要减压! 我的观点是,与人舌战是最好的减压方式。 与人激烈地舌战,能很好地发泄自己,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只要双方把握好规则,这样做既无风险,又不需要花费什么代价。 培根曾经说过,争论使人机智。舌战亦能锻炼人的反应力,使人机敏。并且,假使你的舌战对象不错,你还可以从对方获得你未知的有益知识。 既然舌战有如此多的好处,又不花费什么,所以我号召人们,找机会多与人舌战。 当然,舌战有一个禁忌,那就是不能搞人身攻击,不能产生个人仇怨。比如,你可以很粗暴激烈高声地朝对方叫道:你这个观点非常愚蠢(各位可以想一想这样做可以达到多么高程度的发泄效果,本人以前经常实践此条,大致还未有人记我的仇。)!但你绝不能说:你这个人非常愚蠢! 下面兜售一把本人记忆中最有意思的一次舌战,已过去经年,回想起来,感觉依然历历在目。各位,兜售自己也是一种乐趣,这个不要害怕被虚伪的人指责。 某次几个人一起闲聊,聊到老苏的赫和我们的邓谁更伟大。说实在话,这两个人真的不好比,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政治家,有一个重要指标,赫不如邓。赫最后失败了,被人给推翻了。邓则可以说是取得了成功,而且,在他之后,他的东东继续延续。仅从此点来看,他甚至超过了斯和毛。斯毛尽管在世时强势,但去世后立马遭到否定甚至清算。 当时北大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的一位老兄很干脆地发表观点:赫与邓不能比,赫差远了。看到此兄竟如此草率简单,再加上考虑到与北大历史系毕业的人舌战历史问题,肯定会给我带来刺激和兴奋,故我马上跳出来反驳,指责他“大错特错”,说情况“正好相反”,甚至称他的观点乃“小学政治教科书的水平”。于是两人展开争战。一阵激战之后,我提出:这样,我们漫无边际地这样争下去会无休无止,没有意义,我提几个主要指标,你看哪一条邓能与赫比(这当然是瞬间逼出来的,所以说,舌战能锻炼人的反应力): 1, 从掌权的方式来看,邓是凭资历,凭在军中的根基以及实力阶层的支持而掌权,赫则是凭政治手腕掌权的。 2, 从在国际共运史上的地位来看,赫由于揭露了斯大林而在国际共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邓在此点上只能是配角。 3, 从大国领导人对世界的影响力来看,赫作为超级大国的领导人,借用苏斯诺夫的一句话:我在克里姆林宫里咳嗽一声,整个世界就会为之震动。而邓当时国力还较弱,对世界的影响力还不够大。 4, 最后你看看美国各大图书馆有多少关于赫的书,而你又能找出几本写邓的书。 此几点一出,旁边观战的几位本来是中立或倾向于他的,最后附和赞成我的观点。 这样的争论,发泄和减压的效果无疑明显,尤其是当时是在声音非常高,非常激动的情况下。 所以,那些有跳楼自杀情绪的学者们、官员们,找人大吵一架,当然,争取能吵赢,你就不会跳楼了。 注:本文乃本人以前的博文修改稿。
3259 次阅读|17 个评论
搞科学的人,要读点历史
热度 2 wangxiong868 2012-3-22 16:12
本科跳楼,博士跳楼,年年都在跳,不是新闻了,现在系主任教授也开始跳了,太疯狂了 当年文革时,理工科的,都跳楼了 因为太讲理,一就是一,不容许不合理的 活下来的都是学历史等等的 因为人家见得多了,历史上,是非曲直的事情太多了,算个屁啊,脸皮厚点就过去了 所以,搞科学的,也读一读历史吧,放到历史长河中,眼前的屁事算神马啊 保持单纯,同时容忍复杂,刚柔并济吧! 为了家人老婆孩子,千万别跳楼啊
1704 次阅读|2 个评论
海龟博士跳楼一点有感
热度 2 tang64 2012-1-2 01:01
海龟博士跳楼一点有感 (2009-10-27 15:52:51) 标签: 杂谈 为自己所谓的一点尊严,带给爱你的和需要你爱的人只有苦痛。 你解脱了,你自由了,你的亲人今后怎么办? 教育界和官场一样,从来没有净土,中国大学如此,国外大学又何尝不如此? 本单位一老清华同事的至理名言:父母没有本事,不是你的错;选不好丈母娘,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期望,现实,心态? 愿你在天堂有一颗平和的心。
2748 次阅读|2 个评论
民科的春天
热度 1 pekoxfleyu 2011-12-4 11:30
《阿甘正传》里有个片段,说丹中尉终于跟上帝和解了。早上出去在雪地里走走,偶然间觉得我也和解了算了。怨天尤人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的,怎么走也难碰到好时候。李敖批评连战说,我们这些人在训政时代为了民主打拼,你在美国享受着美国的民主,我们这些人胜利了,你回来讲你美国的民主了。两年前回国,本有点这样的刺激,川震的时候没回来,多少有些道德上的压力,旦不求于曲高,所以还要贴上经济危机困而回国的说辞。然而多多少少回来之后,有些不如想象中好的没落。跟大哥见面的第一次,他说国内的好多事情比我想象的复杂,两年来证明此言不虚。一腔热血贴了冷屁股,所以涂博士跳楼了,饶毅落选了,我做了民科。 作民科作民科吧,怨言这东西除了生怨气作怨妇之外,还能变成一种虫子,叫作“怪哉”,用酒一浇,就化了。但明白这道理的鲁迅,自己酒还没喝够,就被怨气气死了。而现在的战争,也不像话,找茬打架还不算,还要把人吊死,捉到了暗枪打死,造点丑闻恶心死。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最好的斗争方式,反而是嘻嘻哈哈,化敌为友。林肯的政敌与他针锋相对,林肯说,他是我的敌人,我要消灭他。过几天他朋友看到林肯跟他的政敌手拉手在一起。朋友问,你不是说要消灭他吗?林肯说,作为敌人,我已经消灭他了,他现在是我的朋友。说这话是因为我本不是另类,自己本是阿Q的命,偏要学人家占山为王,结果从了白衣人,罔顾了性命。我所做的,无非是在旧有的路旁边,去尝试着走走新路,看看它是不是也能行,也走得通。 故我而言,苏联的模式的举国体制,有益于大工程,大项目,但科学多多少少还有点人性化,个人化,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个性。而推动这些个性人生去做点个性事情的动力,除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之外,除了要经费养活人之外,还有市场这一筹码。迎合市场之需,或者像Jobs一样引领市场,是众多创新科技和奇计淫巧的不二法门,但,也是前沿,基础和深奥学问的源动力。 我在美国的时候,科研经费来自两块,一块是陆军部的军费结余,占美国诸次战争的零头,另外一块是企业,惠普的什么基金。而企业去扶持基础研究,贝尔、IBM和Intel这样的公司都在做,你说寻找和准备新的增长点也好,或是纯粹为了资助科学而回馈社会也好,它也是一个来源,一条路。出于我的孤陋寡闻,我尚未在中国这个新崛起的大国里看到这样有远见和义务的企业。于是便有了谭嗣同的想法,若有这样的义务,请从这里始。 我在NIST作博士后的时候,有一次跟小老板出去吃饭,他说人们不关心政治,因为经济好的缘故,一旦经济有了问题,谈论政治的就多了。不是我们怕去谈论政治,只是当所有人都认为政治可以拿来弄弄的时候,闲人就多了起来。闲人多了不是坏事,在七嘴八舌和煽动民意之间找到平衡才是难的,积重难返,民怨沸腾了才是值得考量的。解决问题是政治家的事情,搞科学的,要看看自己的事情。 之前跟朋友聊天,说武汉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大学城,有一百万在校大学生。这意味着每年从武汉要出来二十五万大学生找工作。我们这些做研发的要考虑到,以我们的研究水平和创造力,能不能构造出六百万个工作机会给这些大学生。你可以说反正有美国呢,山寨山寨就有了。但要想到,之前的三十年,是我们离新东西太远,有的是东西可以从别人那里学来,改头换面,再利用政府职能而规避竞争。如今我们也号称世界第二了,美国没有那么多东西给你山寨,市场不得不公平竞争,当你人人遭遇非死不可的时候,当你百度不够沽的时候,这几百万的毕业生没时间去等美国人又有啥新东西出来给你造企业。企业要生存,不能靠山寨了,国家要生存,难道也能靠山寨吗?不是说这几百万人不能够静静的等待,过去的这十几年,三十几年,高速发展遗留下来诸多社会问题,会变成群情的焦点,而无所事事的人群会成为群情的推动者。大有山雨欲来的范儿,这里面有个赛跑,群情的爆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的缓压,有特色的大厦在这个竞争中也岌岌可危。所以做政治的要解决问题,作科学的要创造途径。 作科学的,谋文章是条好路,可以贤达于诸侯,但似乎这之外有个责任,让我在能安静读书的时候蠢蠢欲动。桑塔那耶奇与阳春有约,我既然看到了,也应该分出些精力来做些事情。前一阵子以另类和民科自居,现在看来也不必了,主流和体制能带着我玩就好,这之外去尝试另外的一条路,看能不能走通,对将要来走路的孩子而已,那里也许有了条新路呢?
个人分类: 也还年少时|3975 次阅读|1 个评论
“知晓心理常识,助人自助”
热度 1 zhangqifeng0504 2011-11-4 09:43
“知晓心理常识,助人自助”
前段时间报到了一起博士生跳楼事件 《逝者安息,生者自勉——博士跳楼引发的思考》 ,引起了网友们的极大注意,可见大家还是非常关心生命的。由于科学网上很多都是老师博导,你们手下肯定有很多的学生,由于现在的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也是很大,尤其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心理变化都很剧烈的,刚看到一个不错的日志,现在转给大家,共勉! 原文如下: 以下表现可能是心理危机的征兆,请老师同学们关心自己、关爱他人。只要我们勇敢面对暂时的困境,积极寻求家人、老师、朋友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就能把人生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让我们一起分担风雨,共享阳光。 1、长时间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无法正常学习,不能完成简单的作业、考试,学习成绩全面下降; 2、孤僻、人际交往明显减少,人际关系恶化,认为每个人都在和他作对,甚至要伤害他;无缘无故地生气或与人敌对; 3、生活、学习习惯突然发生改变,如从不缺课的人突然不上课,睡眠、饮食或体重明显增/减,过度疲劳,体质或个人卫生状况下降; 4、出现幻觉、妄想等异常心理,总是听到别人在议论自己,感到有人在跟踪自己或监视自己,感到有人想谋害自己; 5、遭遇家庭变故、失恋、意外伤害或性侵犯、重大挫折等生活事件; 6、情绪明显异常,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有强烈的自责自罪感,觉得自己不配活在世界上,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无价值感中;易激惹,过分依赖,持续不断地悲伤或焦虑,常常流泪;异常兴奋,连续几天不睡觉、不进食; 7、不明原因地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烧毁日记,行为紊乱或古怪; 8、有生理缺陷,或者长期患病,特别是生殖方面的疾病; 9、开自杀方面的玩笑,经常看有自杀情景的电视电影或相关文学作品,在日记、信件、博客、人人、QQ签名,或其它发挥想象力的作品中流露出主题为无望、脱离社会、愤怒、绝望、自杀或者死亡的信息; 10、出现自伤行为。 转:知晓心理常识,助人自助 转: http://blog.renren.com/blog/344948983/772967675 (希望大家多多转发,助人自助)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人物记事|62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涂序新踏上中国的不归路
daladala 2011-10-28 19:02
转载以记录。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浙大32岁海龟博士跳楼自杀始末 中广网 2009-10-25 11:06    “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涂序新遗书   没有人知道,涂博士是怎么从3楼走到顶楼11层,然后纵身跃下的。   这位32岁的海归,今年6月才从美国芝加哥市返回中国。回国之前,他的悲剧毫无征兆,似锦前程在等待着他。   然而9月17日凌晨2点,在留下了6页遗书后,他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综合楼顶楼。他正在待业的妻子和3岁的孩子当时应该正在睡梦中,对即将发生的灾难浑然不觉。   可以确认的是,在浙江大学担任教职期间,几乎没有人预料到涂博士的非正常死亡。浙大提供的信息显示,就在跳楼前6天,他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   涂博士离世后月余,各种猜测仍然在网上发酵。    从芝加哥到杭州   6月,涂博士与浙大签署了聘用合同,一家团聚在即,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1977年,涂序新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母亲是金华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他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高中毕业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水利系,“9?11”之前顺利拿到签证,全奖学金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6年后拿到博士学位,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   涂博士在个人网页上留下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喜欢做研究,我也喜欢游泳,慢跑,打网球,看电影,还喜欢和研究组的人一起踢足球。”   今年6月,喜欢和同事一起踢球的涂博士,从芝加哥市返回中国。   据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提供的材料记录,涂序新是今年1月通过电子邮件与该学院岩土所联系的。3月下旬,由该学院提供往返国际机票和住宿条件,涂博士来学院面试。   主持面试的正是岩土所所长陈云敏。他随后把涂博士带到学校人事处。分管人事处人才引进办公室的一位副处长朱晓芸,正是在此时第一次见到涂博士,她向他介绍了学校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按照惯例,她知道,只有学院看中的人,才会带到人事处来谈引进的细节,所以她觉得学院对涂的才干应该是重视的。   她后来和涂博士又进行了几次E-m ail交流,涂博士是她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之一。   浙大正在加快步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每年从海外引进的人才,以半百计。   3月结束在杭州的交谈后,涂博士回到芝加哥市。一个月后,浙大的录用通知发到了涂博士手上。他在接到这个新进人员聘任通知书后,通过电子邮件回复“愿意接受你们提供的岗位和待遇”。   浙大的电子邮件中,确认给涂博士提供教职,但并未明确具体的职称。   6月初,涂博士提前结束了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回国。本应于6月底毕业的他,向博士后老板申请了提前出站。他告诉妻子何晶(按照当事人意愿化名),国内有项目等着他。   何晶也是留美博士。和涂博士清华大学年级第一的成绩相比,何晶在国内的学习记录毫不逊色。她本科在北方某名校读经济相关专业,毕业后追随丈夫到了美国。她也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并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是她第二次跟随丈夫转换自己的生活环境。   涂博士选择归国并且定居杭州,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解涂的人说,他是一个孝子,姐姐一家在杭州生活,父母在金华,回到杭州于是成为首选。   6月12日,涂博士与浙大签署了聘用合同。何晶也向浙大投了一份简历。   6月是令人愉快的季节,西湖的荷花开满池塘,这也是杭州最美的季节,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他们的女儿,本来在金华老家由何晶父母抚养,可以预见的是,一家三口或许能在杭州团聚。    人才战略    涂博士属浙大“1311计划”引进的1000名学术骨干之一,每月到手的收入2000多元。涂博士的回国,可以看做浙江大学“1311工程”的一部分。   浙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的办公室,一份人才战略年计划的文件摆在案头上。   今年是人才战略年,几天前,沈文华告诉本报记者,浙江大学启动了“1311计划”,即建设一个结构分明的创新团队,这个团队的组成是,100位大师,300位核心人才,100个创新团队,1000个学术骨干。   他补充说,大师这个称谓有点不准确,但至少应该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级别。核心人才属于在某个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造诣的教授,而涂博士应该属于1000个学术骨干之一。浙江大学教授上千,但并不是所有教授都能够进入骨干队伍。换句话说,他感觉建工学院对涂博士的学术水平是很看重的。   涂博士归国有其时代背景。上个世纪末,公派被奖学金取代,最拔尖的一批学生手持GRE红宝书走出国门,美国、英国、德国,依次成为留学生的首选。涂博士就读的西北大学,正是美国名校之一,位于靠近芝加哥市的密歇根湖畔,在芝加哥市中心亦有分校区。   出国潮之后,最近几年,中国的海归潮初具规模。教育部统计的数据表明,2004年,海归人数超过两万人,2006年,超过四万留学生回到中国内地,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个数字突破5万。   在高校或者科研所任职,是海归大潮的一条重要支流。十年前,还不乏毕业于美国名校的海归博士回到中国某所知名学府、一进校就是教授的先例,而现在,行情有所缩水。   学校要主动走出海外筑巢引凤的,主要针对在海外拿到教职的资深学者。比如位于浙大紫金校区的教师宿舍区里,还预留着近百套没有出售和分配的住宅。不过,浙大说,那些都是给“大师”们准备的。   年轻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浙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评价说,并不是一进校就能担当重任。资历越深,掌握的资源自然才能越多。   虽然涂博士在和芝加哥朋友的交流中,对困难早有预见。然而,困难似乎比他想象中大得多。   涂博士并未如自己事先预料的那样,回国就有科研项目可做。6月,他回到老家浙江省金华市休息了一段时间。   7月,涂博士回到杭州。28日,他租住在由浙大提供的位于玉泉校区求是村的教师公寓。学院提供的信息表明,涂博士居住的公寓建筑面积57平方米。在涂博士的讣告里也提到了这个公寓,说明“内含独立厨房、卫生间以及电视、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磁炉、床铺、桌椅等家具和电器设施”。   这正是涂博士居住了两个月,而后纵身跳下的综合楼,它位于浙大玉泉校区正门的马路侧对面,是一栋上世纪90年代末的建筑。从简陋但还算干净的楼道上,可以一眼望到老校区,郁郁葱葱的树木成荫,朝气蓬勃的学生来来往往,校园内挂着学术交流会议的横幅。   综合楼的每层都有一条长长的走廊,并排着的是给年轻教师做过渡安置用的住房。   建筑面积50-60平方米,套内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就像三个排放着的火柴盒,从外到内分别是厨房,客厅,卧室。浙大人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综合楼住房月租2000元左右,略低于市场价,从工资里扣除。他们说,涂博士曾经在别的地方住过,对比后,还是搬到了这里。   涂博士生前住过的屋子,大门的纱窗蒙满灰尘,显示已经空置多时。隔壁却传来新鲜肥皂的香味,一间屋子门口放了很多小花盆,花香缭绕,是人间烟火的味道。涂博士纵身一跳,却把自己和人间烟火的味道隔绝了。   浙江大学分管人事的朱晓芸副处长告诉记者,涂博士的待遇按讲师发放。并且给他提供4万元的房贴,支持他在杭州购房、安家。这是浙大专门针对引进人才提供的特殊待遇。除此之外,涂博士还享受学校给所有教职工提供的待遇,包括在进入浙大的10年内,拿到每个月1500元的房贴,如果涂博士将来评上教授,这个数字会翻倍。收入里还包括每个月1000元的年轻教师津贴、国家规定工资、学院补贴。每个月的收入,应该足够他在学校安心教书治学。   然而,这也许只是一个理想状态,涂博士的女儿不久就要上幼儿园了,现在国内大城市的幼儿园收费不菲,比小学还贵。涂博士的妻子何晶也不顺利,她没能在杭州留下,只好一边住在老家带孩子,一边找工作。实际情况是,涂博士有一个家庭需要支撑。   夫妻二人虽然都是留学生,在美国有全额奖学金,但有小孩子要养,仍然不能在异国他乡存下一笔数目可观的钱,足以让他们在刚归国时作为缓冲。   而在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房价毫不逊色于上海。浙江大学紫金新校区虽然位于并不那么被看好的西区板块,每平方米价格仍然要直逼2万元。   记者咨询了建工学院和涂博士同样职称的一位老师,他的待遇也是按照讲师发放,在扣除房租、所得税之后,每个月到手的有2000多元钱。这位老师和涂博士年龄相仿,国内某知名高校博士生毕业。以这位老师的收入计算,他若要贷款买下紫金校区附近一套90平米左右的住宅,以三成首付计算,独立支付要不吃不喝将近20年。他没有掩饰失落的情绪。他的同龄人若早早参加工作,已赶在中国房产价格狂飙突进的21世纪初期,安居乐业。    意外的抑郁   在亲友、同行眼中,涂博士自信开朗,但自杀前一个月,他要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无从考证涂博士是否也有相似的心理落差。据他的亲属转述,他告诉家人,工资是按副教授资格发放。   可以确定的是,涂博士出事前,他的工作仍在按部就班进行,他相继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留学归国人员座谈会、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及会务工作,并担任了2009级本科新生班主任。   涂博士的悲剧发生后,学校去学生宿舍作过调查,了解到,从开学到他出事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一共去了5-6次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耐心解答疑问,为人师表。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也是在8月,他开始焦虑,并开始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无从得知,涂博士的焦虑从何而来。从他搬到求是村综合楼,他大部分时间独自居住。   在他的妻子和至亲眼里,涂博士一直是一个很自信的人。   这和他的朋友同学的印象相符。在芝加哥朋友眼中,涂博士对人热情宽厚开朗,对学术潜心追求。朋友回忆,涂博士还是湖边烧烤的积极组织者,给友人带去家乡的茶叶。   高中同学在回忆时,也无法把他和焦虑联系起来,他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人,在没有丁俊晖的年代里,只有小混混才打桌球,而涂博士的桌球技术是那一帮同学里最好的。   涂博士也不是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作为一个理科生,他还有自己人文方面的理解。清华校友录上,记录着涂序新和同学之间的辩论,在涂博士的发言中看得出,他虽然身在国外,但是对中国社会现状、法律问题很关注。他还讨论了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应该起到的作用。   可以确定,即使焦虑过,涂博士在8月还没有绝望。学校提供的记录表明:   9月1日到8日,涂博士参加了浙大的新教师岗位集中培训。   9月8日,浙大启动了下半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9月11日,涂博士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系统”中填写了申报副教授的相关信息。   至少,他对生活中的某些事情还怀抱希望。   然而形势急转直下。6天后,也就是9月17日凌晨2时,涂博士从11层楼顶跳下来。   他写好了6页遗书,在遗书中,他向妻女、父母、姐姐表达了歉意。   就在前一天晚上,何晶还和丈夫通了个电话,约定第二天一早去看他。   涂博士是一个喜欢在学术圈发展的人,之前有他为了博士后研究职位,放弃美国得州工作职位的记录。在西北大学的个人简介中,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自我描述,“在Finno教授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后,我继续跟随A ndrade教授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我的研究重点是开发岩土建模和新的计算工具。我喜欢西北大学,在那里我能够与其他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在许多跨学科项目领域合作。”   涂博士的学术潜力已经部分得到了证明。用G 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搜索)可以搜到他发表的6篇学术论文,其中3篇是SCI核心期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是2008年发表在《国际工程数值期刊》的一篇文章《微粒的标准计算静力学平衡》。   涂的研究,集中在岩土工程的计算方法和模型领域。在国内大搞工程基建的背景下,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杭州本市为例,去年年底,轰动全国的地铁塌方,正好是由于在偏软的地基中施工不当导致。   浙江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在全国名列前几位,其中岩土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岩土所所长陈云敏教授毕业于浙江大学,也是国内岩土界的实力人物。他评价说,涂博士在科研领域做出的贡献是优秀的,这也是学院看重并从西北大学引进他的原因。对于涂的离开,陈表达了惋惜之情。    职称与坠楼   网络盛传浙大曾给涂博士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学校认为指责不合常理。   从9月11日填报申报副教授信息到9月17日跳楼,涂博士到底经历了什么?   他的死,最初是由分管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治安工作的派出所介入调查的。记者咨询了杭州公安局西湖区分局政治处,一位负责人告知,两天后,派出所询问了他的朋友、亲人、邻居、学校,警方排除了他杀嫌疑。   9月底, 建工学院的网站上挂出了涂博士的讣告,解释了涂博士的死因———“因病坠楼” 。浙大说,这是最后的调查结论,目前善后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学校没有具体解释“因病”和“坠楼”为何会联系在一起,他们说,这涉及涂博士的个人隐私。   涂博士死后,各种猜测仍然在网络上发酵。有归因于学校,有归因于家庭,有归因于博士的心理素质。人们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揣摩、猜测。网络盛传浙大曾经给涂博士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   对这种指责,浙大觉得不符合常理。   建工学院党政办公室科长金卫勇告诉本报记者,涂博士出事后,他们专门查看了学院和他来往的E -mail,都是“教职”字样,没有出现“副教授”。   人事处副处长朱晓芸向记者介绍,“教职”的意思是,涂博士在海外有两年的博士后研究经历,按惯例一进校就至少是讲师。至于能否拿到副教授职称,则要看9月的评定。浙江大学一年有两次高级职称评议,第一次是5月的特评,专门针对海外归国人员,第二次是在9月,针对全校教职员工。   但不知何故,涂博士没有报名参加5月的特评,一些信息表明,他认为参加9月的评定更有把握。   而涂博士“因病坠楼”正好发生在9月职称评定期间,距离他填写申报信息不到6天。舆论普遍猜测,他的死是否和提前知道了评选结果有关,是否有人提前找他谈过话。   学校有关方面否认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建工学院说,9月上旬只是报名,工学部还没有公布文件,确认评选标准。   工学部是由土木、材料、环境等工科院系的资深专家组成,是相关院系高级职称评定的责任机构。岩土所所长陈云敏正好在这个机构担任副主任。他也否认有人能左右评选结果,他说,职称评定是民主评议,不是谁能说了算。   至于是否有人在职称评定前后找涂博士谈过话,已无法考证。人事处说,参评应该是涂博士的权利,谁能找他谈话让他不要参评?令他们感到惋惜的是,按照涂博士的条件,评副高职称并非没有把握,或许按正常的程序他是能评上的。   9月中旬,涂博士诊断出抑郁症,遗书里,他没有责怪任何人,他说,我只想安静地离开。   不知何故,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高危群体   他们从小就承担了太多社会期望,而以世俗观念看,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未立刻接近成功。   从归国到坠楼,不过3个月,涂博士就从逐渐焦虑到抑郁。他的死已经由浙大上报教育部。   9月29日,涂的追悼会在杭州殡仪馆举行。他是金华人,他的朋友、亲戚、同学从金华赶来,把大厅挤得满满的。他所在的建工学院部分领导、师生也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上,当着所有亲朋好友和同事的面,何晶泣不成声。追悼会的第二天,是女儿三岁生日。何晶希望,亲友在女儿懂事之前,帮她为孩子编一个美丽的谎言。耐人寻味的是,在她断断续续不多的言语中,她特别强调了涂序新发表的3篇SC I核心期刊文章,他的成绩是任何人都不能抹去的。    涂博士从小到大都是家庭的骄傲,家族弟妹学习的榜样。失去这个儿子、弟弟,他的父母、姐姐痛不欲生。他们不敢相信他已经离开。他的姐姐现在还无法正常上班。妻子也沉浸在悲痛中,和女儿度过了一个最难过的中秋节。   同在建工学院的一位年轻同事为他感到异常惋惜。这位年轻老师也同样是拿着低薄的薪水,年近而立,从小到大背负了太多希望,却仍然无法回报父母。   浙大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文华说,涂博士刚回国,适应环境有一个过程。学校让他当新生班主任,还让他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的筹备工作,正是帮助他适应。但从事后看来,对他的关心还是稍微少了一点,没有注意到他的状态。他说,如果本校毕业,还有一个现成的朋友圈子可以倾诉。涂博士事件后,对青年教师会有更多关心辅导,特别是对从外校来的年轻教师和年轻海归人员。   涂博士所在的建工学院开始找年轻教师谈话,让他们有什么困难要和学院说。   年轻海归并非人们通常想象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也有前途。然而事实是,他们也是一个高危群体。他们从小就承担了太多社会期望,而以当代中国社会的世俗观念看,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并没有立刻接近成功。   S现在香港某所高校当博士后,她和涂博士同一年出生。她说,他们这一代人从小是好学生,却错过了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她特别能理解涂和他的妻子。   追悼会第二天,正好是涂博士女儿的三岁生日,孩子还远未到懂事的年龄。鲜花丛中的父亲形容瘦削,无法吸引她的注意。她似乎认为,父亲只是睡着了,还会再醒。   但她的父亲涂博士永远不会醒了,父女有一张合影,孩子坐在父亲肩膀上,脸上写满笑,涂博士两手紧紧抓着孩子的脚,笑盈盈地望着镜头。这样的合影今后不会再有。   涂博士只能在照片上看着女儿慢慢长大。    老同学追忆   “他是我们中的牛人”   “土匪”是他初中时的外号,我曾经听他说,到了大学,他升级叫做“屠夫”了。   一个身高和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帅哥摊上这么个名字还能沾沾自喜,应该知道他是一个乐观通达的人。随便说一下,我的绰号叫“无赖”,但我却是小鸡肚肠耿耿于怀,谁这么叫我都会咬牙切齿一番的。    他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但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这点毫无疑问。如果说抛开他硕大的耳朵和手脚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的毛笔字是自小一直到大学都没有停止(练习)。还有就是球打得好。我说的球是台球。在我们那个年代,那个没有丁俊晖和傅家俊的时代,打台球是街头混混才干的事情。我永远记得在海淀图书城附近,一干同学打台球被“土匪”涮得一塌糊涂的场景,他那谦虚的得色至今我还能回想起来。要说玩,他是一个会玩的人。简单地说,他是我们那批人中的牛人。要说吃,他也能吃,一次请客带我们去清华墙外的一个晒麦场,7 元钱一斤的涮羊肉吃得人人肚圆。一个会玩会吃的牛人倘若又是年年清华年级第一,世界顶级的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博士,那算不算一个super牛呢!顺便说一句,这小子口才和笔头功夫那也是一流的。倘若说一定要挑个毛病的话,如果他觉得他有道理,他是绝对不会低头的。还有就是,他爱脸红。
个人分类: 科研之外|516 次阅读|0 个评论
逝者安息,生者自勉——博士跳楼引发的思考
热度 73 zhangqifeng0504 2011-10-23 16:53
逝者安息,生者自勉——博士跳楼引发的思考
背景 :今早八点左右,宿舍楼一名男性跳楼身亡。由于该宿舍楼居住的全部是博士,因此可以说是一男性博士跳楼身亡。 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陈奕迅在歌曲《黑择明》中也唱道:“死亡迟早都找你,切勿凭自己”。既然如此,该博士为何会选择轻生呢,既然有勇气选择自杀,为什么没有勇气活下去呢? 作为一名在读博士,此时心情极其沉重与复杂。 每当被同学调侃“唉哟,博士啊”,其中的夹杂的嘲讽真让人难受。甚至有人说“不孝有三,PhD为大”。博士跳楼绝非先例,但是再次为博士群体敲响了警钟。 生存能力的强弱不是个体可以自由选择的,有的人承受不起选择了轻生。然后有一群人在他死后却说,这点压力都承受不起,还不如死了算了。真是什么道理? 军训的时候有学生猝死,也有舆论说体质这么差,以后到了社会上也没什么用,不如死了算了,这些人有没有怜悯之心? 有些人不能理解自杀者的心理就谴责,以自己强大的心理素质去衡量别人的轻生选择,太残酷了! 我想对那些承受巨大压力的人说:如果工作和学业完成不了,就放弃。毕业不了就闪人,去卖猪肉。人可以选择生活方式,乞丐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别人活得没有压力。你每天殚精竭虑的搞科研,别人可以找个向阳角落睡大觉。乞丐尚可苟活,更何况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呢? 教训 :1、缺失生命与死亡的教育 无论原因如何,生命是他自己的,尊重逝者,他有选择如何对待自己生命的权力。他人就是自己的镜子,大家的观点,只是从别人的行为中照出了自己对待各自生命的态度,但这无关于逝者。与此同时,不得不说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对于生命与死亡的教育,太过于缺失。 死亡是每个人生命的一部分,无人能外!恐惧和逃避只能说明大家还没有接受这个事实,而那位同学的逝去让每一位目击或听说的人无可回避地看到了这个事实。近而可以说,我们这个社会的公共意识里也还没有接受这个事实,也即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只是活在自己编织的梦中,尽管这个梦是你每天具体真实的生活点滴,因为大家还没有真正理解已故苹果前任CEO那句话的分量——你将死去! 2、学校一向的政策是一流本科,可是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之一—研究生,为学校的排名可谓是殚精极虑,却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待遇,甚至有些黑心博导明言正胆的对其学生说:“我不指望你们以后对我有什么报答,但是这四年你们必须完成我交给你们的所有任务。”,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充分重视这部分顶着巨大压力人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群体。 愿逝者安息,生者自勉!
16054 次阅读|89 个评论
[转载]博士生-你的名字不叫弱势群体
hailang 2011-6-25 14:47
  中山大学的博导们,你们为啥不跳楼? 来自 猫扑 ☆☆☆广西联盟 (加修改) 中山大学北校区,也就是中大医学院又有博士跳楼了。加上前年和去年,三年三个博士自杀,这仅仅被媒体发现的。不知道这些博士的导师们现在是不是每天早上很安然的吃饭睡觉和老婆做爱或者引诱女学生。不只是中山大学可见中国博士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是一直的不到关注。博士们难道真是弱势群体吗,自己不斗争,老师就拿你当软柿子捏,中大博士跳楼,难道死了就解决问题了吗,这样他们就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什么心理问题了,所以学生一定要强硬,学会斗争。       仔细看了下,三起中大博士跳楼自杀,都是因为论文没有顺导师的意思写,被导师批评了两句,或者不让论文过关,这样的后果是拿不到毕业证,拿不到毕业证就 意味着找不到工作,除开中国的博士生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几近于无的原因,某种方面来说,导师都是杀人凶手。因为在中国大学,现实就是这样,在很多博士的眼 中,导师就是天,大多大过天。      我多想对那些想爬上天台跃跃欲试的博士同学们说,不要因为导师的某句批评想不通,被人说很正常,导 师也是凡人,这些鸟人每天一样吃喝拉撒勾心斗角,诸如好色自私弄装逼作假趋利避害落井下石一样也不落下,特别是中国的导师,像样的没几个。如果碰到这样的 导师,最聪明的方式就是当其是个屁,或者屁都不是。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导师,他们的内心住着的不是人类,是魔鬼,或者是小丑。在中国,不要因为叫她小姐, 就真的是千金,叫公务员,就真的是人民公仆,叫导师,往往就是他妈“老板”来的。      漠视学生生命,骂学生时潜台词里句句都是:你这么差,不如去跳楼吧!      这样的导师,还是导师吗?中山大学校方,对这样的导师,轻则下岗,重则让其永不入行。一个老师,让自己的学生跳楼,这样的老师,还能教书吗?还配教书吗?面对这些青春如花般凋谢的生命,你们吃得下,睡得香,真的不怕半夜跳楼的爱徒敲门吗?      学生跳楼,其实说明了一个普遍让人心酸的事实,在大学的食物链上面,真正的弱者是学生,行政吃教授,教授吃学生,学生吃掉自己。        大学如果没有自己的学生自治组织,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大学的博士们,还会不停地跳下去,只有跳楼,才能摆脱被欺侮,否则,只有忍着,把当年的耻 辱发泄到他们从教后自己带的学生身上去,这其实就是中国社会权力通吃型社会,人身依附型社会在中国大学的一个镜相而已。 最近的外国学生的游行,表达自己的抗议,中国学生有表达自己的愿望的能力吗?   博士跳楼事件      2008年4月5日,同样是在中山大学北校区,一名34岁的女博士从校 内第一宿舍楼七楼跳下,当场死亡。调查人员在宿舍七楼一间宿舍门口发现一块留言板,上面之前的留言被擦去,添上了这样一段话:“在这个特别的假期,其他人 都回家祭祖,我在这里祭奠我自己,活着的人就是等死,死了就是解脱。”      2009年11月27日12时许,中山大学在读博士李海 深抱着爱犬,从东莞沙田活力粤港小区7楼跳下,当场身亡。李海深27岁,中山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博士生。2009年7月中旬曾到新加坡留学了约4个月,11 月中旬才回国。其姐姐称,李海深由于科研项目问题,被导师批评了一顿,背负着极大的心理负担,他的女友又在这时候提出分手。学业和感情的双重挫折,让李海 深精神几近崩溃,因此自杀。        2011年,中大医学院博士生阿洋选博士论文课题时没理解导师的意图,论文没写好,担心毕不了业,压力大因此跳楼自杀。 2010年1月16日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周建伟横坐在4楼窗台嚎啕大哭,想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换取导师的“同情”,换取他将来用以谋生的博士证书。 2010年8月1日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博士6楼坠下身亡。 2010年3月22日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研究生跳楼。 2009年2月26日11时许, 天津大学 管理学院2006级春季博士研究生柴××(男)从综合实验楼七层坠下,当场死亡。 2008年12月23日晚,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生公寓A座四楼的宿舍里发现一名三年级的男博士研究生上吊自杀,自杀原因不明,可能是就业压力(虽然今年就业形式严 峻,但是对于长春光机所的研究生,就业应该不会很困难的),也可能是其它原因。据说,由于死者室友出去找工作,多日没回寝,12月23日晚回寝时,竟发现 自己的室友已经上吊自杀(挂在暖气管子上,具体自杀时间不清楚)。各大媒体以及地方媒体均未见报道,可能是怕影响不好,故而封锁消息,封锁消息无异于讳疾忌医,只能是问题更严重。发生这样的悲剧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隐瞒问题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一个个的跳楼,难道真的是简简单单的心理问题吗?觉醒吧,谁跳谁傻瓜。 你自杀的原因是“厌世,想偷懒,精神抑郁”,就这么简单。
1 次阅读|0 个评论
言多必失
热度 9 JYH64J98Y99H 2011-6-23 11:50
开博客、开微博,仿佛很时尚。其实里面充满了风险。这未免有些尴尬,网络时代了,交流如此便利,我们为什么不触网呢?但实在地说,写有写的难处,不写有不写的难处。有时会有一种踏上贼船、骑虎难下的感觉。 不久前,有一个县里的局长,以为微博就像私人电子邮件、QQ聊天一样。他把他自己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打情骂俏、开房间会情人,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完全被公开地暴露出来。事情很快被敏感的记者曝光了,他也因此很快被有关部门撤消行政职务了,甚至还要面临其他可能的指控。他也许本来就很坏,也许比他坏的人多的是,只是,有人隐藏了,他却暴露无遗了。别人都是正人君子,他却因掩耳盗铃被抓个正着。说他冤枉,他的确很冤枉。说他不冤枉,他一点也不冤枉。 有人开车,开出了车祸;有人喝酒,喝出了人命;有人追求进步,却凛然跳楼展示光明磊落。在高端科学研究领域,能够读个博士大多前程远大,可是,日前,中山大学偏偏传出悲剧,又有年轻博士因为想不开而跳楼了。理由不过就是那一堆中的一种或几种:科研成果的压力、学业学位的压力、工作就业的压力、社会期待的反差、经济的困扰、情感的挫折、面子的危机,等等。也许,他们认为自己的人格尊严遭遇了侵犯,也许他们就是要拼死抗争彰显尊严。他们的动机各有不同:或寻求正气伸张,或寻求困惑解脱,或表明他们真得看破红尘了——这样的人是少数人,也只能够是少数人。以邻为壑,干过这种勾当的人还真有不少呢。《农夫和蛇》的故事首先就发生在时空中的零距离。这可能也是普通老百姓的明哲保身的现实基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然,强盗的逻辑恰恰是相反的:打一票就是一票。如果强盗逻辑步入百姓逻辑轨道,那真是天下无贼了。中国人喜欢用形同路人反映人际关系的疏远,岂不知这反而是安全的,有时祸害一个人的,恰是他身边的人。咬自己舌头的,往往就是自己的牙齿。 最近几天,有一个震惊南京城的凶杀案被及时破获了,结果有点出乎预料。杀死那个千万富翁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婆和岳父。 不然,看着他们的山边别墅住宅,在人们的想象中,他们不知道过得有多么幸福呢。中国老百姓的哲学则是,好死不如赖活。所以,大家都赖赖巴巴的活,照样活得很好。生活,将一把把双刃剑展现得淋漓尽致。 博客也罢,微博也好,都不是那么好玩的。这里面充满了知识、智慧、经验、情谊,自然也充满了风险。在我们的周围,有充满善意的期待,有不怀好意的偷窥,一想到这些,我们还能平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吗?你还在写,那好,有人正要找你的岔子,正等着你出错呢。你不写,正好,有人巴不得堵上你的嘴巴呢。自讨苦吃,或作茧自缚,或授人以柄,可能就是写作的副产品。旁若无人,或神闲气定,或闲庭信步,可能也是知道分子追求的一种生存状态,也是一些人所宣扬的诗意的栖居。河豚味道鲜美,但有剧毒。我们未必要影响世界什么,但世界一定会影响我们。 一个自封的心理学家可以一泻千里、滔滔不绝、慷慨激昂地,先忽悠中小学生,再忽悠大中专学生,最后连恋爱小青年、大中小学老师、法官检查官一并忽悠,既反映了社会的饥渴与需求,也证明了走穴者娴熟的生存本领与生活技巧。市场经济毫不留情,胜者王侯败者寇。需要指出的一点就是,买点饮料喝喝,为什么要付出高价白酒钱?市场只能证明培训市场的现实需求,培训讲师打着著名教授的旗号,已经涉嫌价格欺诈,则反映了教育与文化市场监管不力。 在我看来,个别“著名专家”至少涉嫌“五宗罪”:一是无照经营,二是价格欺诈,三是偷税漏税,四是超范围经营,五是偷工减料。浑水摸鱼,赢者通吃,黄铜卖出了黄金价,年过五十的画匠被追捧成为著名画家,年头不长的破旧货物被当成陈年古董看待,破碗碴子被当成文物收藏,这也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最常见不过的现象。市场经济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大浪淘沙,也许只有当浪潮退去的时候,人们才会发现到底是谁在裸泳。 人不能庸人自扰,也不应铤而走险。风和日丽的日子毕竟远多于暴风骤雨的时光。放眼百年历史风云,一批革命家慷慨激昂,壮志凌云,视死如归,那是他们太有远大的理想。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泰民安,是理想的社会愿景。老百姓最大的福利是平平安安。当下,我们需要提醒自己:言多必失。
个人分类: 边看边说|3568 次阅读|23 个评论
高铁裸奔、奶业卫生标降低与博士跳楼之间的必然联系
热度 2 sheep021 2011-6-22 14:21
1中国奶业卫生标准竟然越改越低 2 中国高铁,差点裸奔 3 博士跳楼,导师应负主要责任 高铁裸奔、奶业卫生标准降低与博士跳楼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 俺认为有必然联系 科研都靠 引进+造假 维持,食品 卫生标准走下坡路 ,还要博士干啥? 既然博士没有啥用处,不跳楼,还能如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