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煎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石磨、鏊子、烙煎饼
热度 8 liyou1983 2019-1-18 21:08
左,鏊子,三腿,置于地面,下面烧火。右,推磨。找不到准确的图片,驴推磨一般要蒙上眼睛的。多谢。 读冯老师的《从山东大煎饼说起》,贴一篇关于石磨、鏊子、煎饼的旧文。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些生活场景慢慢就要消失了。 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12874do=blogid=987211 一 八十年代外出读书,每次返校,同学们大都带点家乡特产,彼此分享,尝个新鲜。福建广东的,坐车到校辗转两三天,当地的干果。青海内蒙的,大块的牛羊肉,有时味道都变了,还啃得津津有味。新疆的,葡萄干和莫合烟。 那时,我常带的就两样:煎饼和洋河大曲。煎饼,是母亲烙的小麦煎饼,味道好,有筋道,没吃过的同学要用力才咬得动,嚼得烂。洋河大曲,产自家乡南边的泗阳洋河镇,清香悠长, 1979 年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 ,商标羊禾、敦煌牌,每瓶不到 1 元,如今炒到了数千。 家乡在江苏北部的某小镇,位于大运河、沂河和陇海铁路之间。上世纪 50 年代兴修水利、广种水稻之前,还以面食为主。面食的种类有馒头、面条、卷子、包子、饺子、朝牌、煎饼等。由于粗粮细粮皆可烙制,且易于存放,便于食用,煎饼应当是最具特色的地方食物。 某年春节后返校,宿舍同学喝着江苏的洋河和陕西的西凤,醉倒了好几个。醉中,陕西老大哥深夜难眠,激动地讲起了往事和恋情,令我们几个青涩懵懂的少年神往不已。 二 推磨、烙煎饼,必须使用石磨、鏊子两种工具,经过磨糊、烙饼两道程序。 石磨,古称硙 ( wèi ) ,一种把麦、米、豆等粮食碾压成粉、糊、浆的机械装置。 石磨一般用花岗岩碫造,相传也是鲁班发明,以替代用棍棒舂捣粮食的石臼。花岗岩粗粝坚硬,不易加工,石磨的广泛使用应当在冶铁技术成熟的战国时期,汉初满城汉墓就出土了一套石磨。 各地的石磨样式不一,家乡的 主要由 磨盘、磨槽、磨台 三部分组成:第一,最上面是两扇圆柱形的磨盘,上盘更厚重,近中间凿有倒入粮食的竖孔 磨眼 ,这样粮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研磨;正面或侧面凿有安装转动石磨的磨架或磨棍的石孔;上盘转动,下盘固定,上、下磨盘之间通过 磨膛 、铁铸的立轴( 磨脐 )相扣接,磨盘相合的那面叫磨膛,錾有一道道辐射状、分区的、棱槽起伏的磨牙(磨齿),以便上盘转动时与下盘碾压、研磨粮食。 第二, 两扇磨盘下是圆形的 磨槽 ,磨槽比磨盘大一轮,四周高,可用整片石头凿成,也可用水泥抹砌,以承接磨好的、从磨盘间流出的面糊、豆浆等半成品;磨槽有一出口,磨好的面糊、豆浆从口流出,下面放一个盛装的盆或桶。第三, 磨盘、磨槽放在小半人高的 磨台 上,磨台用砖、石砌成,这样结实稳定,除非小型的手磨放在铁木架子上;为了节省材料,利用空间,一些人家还将磨台砌成中空有门的台子,鸡可以住在其中。 其他地方还有一种上面碾子、下面磨盘的石磨,主要用来磨面,常常出现在西北等地农村生活的老电影中,但家乡似乎没有。 小个的石磨,一个人用手柄就可直接转动,现在有些人家还摆着这种手磨,偶尔磨磨豆浆,尝个新鲜。大的石磨,就需要使用畜力、水力,或者一至二人抱着磨棍推动,日复一日地转圈推磨,确是一件苦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二十首》曾咏:“作马便搭鞍,作牛便推磨。” 但怎么也想象不出庞然大物的牛,如何围着磨道转圈子?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回,暖香坞众美制谜,林黛玉云:“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谜底即是驴马推磨。右派聂绀弩咏北大荒劳动改造的《推磨》,诙谐中颇多心酸:“百事输人我老牛,惟馀转磨稍风流。 春雷隐隐全中国,玉雪霏霏一小楼。 把坏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环游。连朝齐步三千里,不在雷池更外头。” 家乡倒有用驴子推磨的,前提是必须用布蒙上双眼,否则毛驴可能多思考、闹情绪,尥蹄子、不愿干了。 石磨可以用来磨面、磨糊子,也可以磨豆浆做豆腐、磨芝麻榨香油等。家乡的石磨主要用于磨糊子烙煎饼,磨面大多改用电动轧(磨)面机器了。 那时,大人白天干活,推磨、烙煎饼一般在夜晚或凌晨。推磨不需要太多的力气和技术,只要掌握投放粮食的频率和转动的速度即可,所以这活往往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春秋时节还好,冬季天寒地冻,露天推磨并不轻松,磨几十斤的粮食要一两个小时,不知转几万圈。为了消磨烦扰,大人边推磨边讲些民间故事,有时还要辅以烙一个鸡蛋煎饼的物质刺激。 我国晋代就发明了水力石磨,但一马平川的家乡一直以人力推磨。 70 年代后期,电动石磨出现了,开始把人们从年复一年、圈复一圈的推磨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是,电磨转速快,面糊热,筋道也差些,恋旧的人家还是保留了人工推磨的传统。 磨糊子、烙煎饼的粮食,最好的是小麦。小麦属于细粮,烙出的煎饼白而香,富营养。如果适当加点玉米或大豆,韧中透酥,麦香中夹有玉米的甜或大豆的香,别有一种风味。不过,过去小麦产量低,还要交公粮,可磨的多是玉米、山芋(红薯)干、高粱等粗粮,有时还可加点大豆、大米。磨前,一般将粮食泡一会,软了易碎。特别是山芋切片晾晒而成的山芋干,粗粮中的下品,必须洗净泡软了再磨。 石磨和鏊子是生活的基本用具,那时几乎家家院子里一盘磨,锅屋(厨房)一张鏊子,好的石磨、鏊子可以使用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石磨使用三两年,磨膛上的棱牙磨平了,就要请石匠用钢凿錾深,名之曰锻磨。磨完糊子,还要把上盘挪开或竖起来,用刷子把磨膛棱牙里的粮食扫出来,否则时间一长变馊发霉,浪费了。 三 磨好了一两大盆或大桶的糊子,更苦的活儿就是在 鏊子 上烙煎饼 。如南北朝齐梁时建康宝志和尚《大乘赞》十首之七有句:“可笑众生蠢蠢,各执一般异见。 但欲傍鏊求饼,不解返本观面 。”北宋李觏咏正月二十的天穿日,其大煎饼也应当是鏊子烙的:“娲皇没后几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间闲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 煎饼是在圆圆的热鏊子上烙的,这一般由女性来做。 烙煎饼的鏊子为生铁铸造,圆盘状,厚约半指,直径 1 米左右,中心稍凸,三条腿。农村一般用麦秸、稻草、玉米秸等做燃料,鏊子就平放在地面,下面烧火加热,用时还要在鏊子腿下垫上砖头瓦片,以增大燃烧空间。鏊子也可架在锅台上,用煤炭做燃料,台下连接风箱。煤炭火力旺,但凭证供应,农村过去少用。 坐在鏊子前烙煎饼,实在是一项又苦又累的技术活:首先,鏊子要烧得温度适中,冷了粘,热了焦。其次,煎饼无论是摊、是滚,一定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用一种竹片做的细长如宝剑状的 煎饼劈子 ,在鏊子上把面糊摊抹成整张煎饼,或者用手滚成煎饼,很少使用现在丁字形的木头推板;摊、滚的煎饼 要平展如纸,厚薄均匀。第三,烙好后,用煎饼劈子把整张煎饼从热鏊子上揭下,反着放在拍子、面板上或筐里。第四,烙煎饼的前、中、后过程中,还要根据鏊子使用状况,用多层白棉布缝成巴掌大小的 油絮 蘸上豆油,擦拭鏊子,使鏊子油光滑润,否则煎饼容易粘连。此外,鏊子旁放一小盆水和刷子,随时清洗煎饼劈子;鏊子下面放一把铁做的 火叉 ,翻动柴火,保证火候均匀适中。 原料不同,烙煎饼也有 摊、滚 等不同方法。一般而言,小麦粘性大,糊子稀,舀上一勺,放在鏊子中间,热气四冒,用煎饼劈子由内到外顺时针、螺旋状,快速摊成鏊子大小的薄薄的饼,片刻,熟透微焦,揭起。玉米、高粱糊一般也采取摊法。山芋糊子松散,不能摊,要抓起一团厚实的面糊,双手在鏊子上快速滚成煎饼。 以上烧火、摊滚、揭放等动作都只是一个人蹲着或坐着完成,手眼要配合协调,速度要快慢适度,一气呵成,几十斤的面糊要烙上一两小时。夏天,外面热,鏊子前烟熏火燎,更热。冬天,前热后冷。电视或网上有时展示两、三个人合作烙煎饼,那种忙乱、笨拙的假动作,势必受到乡民的嗤笑。 四 煎饼烙好,要折叠存放。叠煎饼的基本方法有二:一是先对折成半圆,再对折成扇形;另一是从四周向内折四次,成正方形。然后, 放入高粱穗秆编成的拍子、木板或竹木藤条的圆筐。 为防干裂,再用布笼上。冬天,煎饼可存放很长时间,夏天三五天也不坏。 煎饼的吃法很多。通常是卷上各种菜肴,如同京城的荷叶面饼卷烤鸭片一样,但一张小半斤的煎饼卷食更豪放。最好是有辣椒的炒菜,如辣椒炒小鱼、辣椒土豆丝、辣椒鸡蛋、辣椒炒咸菜、辣椒芹菜肉丝、馓子油条等。简单的,抹上点豆瓣酱、辣椒酱,卷上一根大葱、一把韭菜、几个辣椒或几根咸菜,也吃得口角生香。将荠菜、韭菜等蔬菜与豆腐、辣椒、肉末等料切拌,用煎饼平卷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放在鏊子或平底锅上加热,名曰搨煎饼,煎饼和菜的香味交织在一起,想想就馋涎欲滴。牙口不好,也可将煎饼在稀饭或开水中蘸着、泡着吃。烙煎饼时,如果摊上一个鸡蛋,类似于京津等地的鸡蛋煎饼,更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美味。 北方很多地方烙制的薄饼都称为煎饼。煎饼据说最初是诸葛亮在行军途中发明,在孙刘联合抗曹时充当军粮。东晋王嘉《拾遗记》、南北朝梁周时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已有“煎饼”一词,因没有制作方法和实物发现,不知是不是今天的煎饼?不过, 早于宗懔的宝志和尚云“但欲傍鏊求饼”,看来那时的南京确有煎饼的。 1967 年在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一份明代万历年间的分家契约,明确载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清代蒲松龄的《煎饼赋》,叙述的煎饼制作方法,与今天已完全一致。 江苏北部的徐州、连云港、新设的宿迁这三地, 以及淮阴部分地区过去都食用煎饼,盐城好像就少见了。此外 ,山东南部的临沂、枣庄,靠近徐州的安徽、河南等地也有煎饼。不过,家乡的煎饼个大,筋道,绵软,味足,与北京、天津街头的煎饼果子,与市面销售的山东中部周村的干脆煎饼并非一类,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五 在家乡,过去评价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除了劳动、持家、孝顺等一般标准,还包括烙煎饼、纳鞋底等生活技能。烙的煎饼要软硬适中,香而软;厚薄一致,薄如纸。因此,烙煎饼通常是女性的活,男人一般不干。女孩子从小就要学烙煎饼、纳鞋底,否则以后如何嫁人、生活? 六七十年代以来,水稻种植渐多,大米开始替代面食,电磨逐渐淘汰石磨,许多人家慢慢拆了石磨,烙煎饼越来越少了。想吃,街面上有专门卖的,何必劳神费力? 外出学习、工作,远离家乡后,家乡的许多食物很少见到、吃到。家父告诉我,南京的山西路、北京的前门外六七十年代就有卖煎饼的。我的煎饼情节不重,也曾跑去找过,但没有发现,也许搬走或歇业了。 一说起煎饼,还总要想到母亲。煎饼不仅是家乡文化的一种象征,更是家乡母性的一个符号。那时候,母亲劳累一天,还要推磨、烙煎饼,冬天履冰踏雪,夏天汗流浃背,还有长时间的烟火腾腾的熏燎。后来,母亲操劳早衰,因病离开了我们, 我们 再也握不着她粗糙的双手,吃不着她烙的煎饼了。
个人分类: 东西南北|3182 次阅读|19 个评论
山东煎饼凭什么代表山东?
arthurw321 2017-10-2 14:57
其实鲁菜的代表是孔府菜。一桌几十个菜。但是并没有代表性。反而是煎饼卷大葱最具有代表性,干硬韧也非常代表山东精神。打不烂,嚼不动,咬不着,山东人就是这么硬实!当然海边和内陆不太一样,毕竟齐鲁不同。但是差别也不是那么大。 鸡蛋灌饼和煎饼果子都是改良版煎饼,是适应大城市而发展起来的。它们已经失去了煎饼原来的特色,干,硬,韧,变成了湿,软,还是软。所以这一句话就可以说明区别了。 煎饼来自山东,这毫无疑问。但是煎饼绝不仅仅是山东有。河南,陕西山西,东北,都有煎饼。 一、煎饼是个啥? 煎饼这个东西很多人见过。毕竟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卖菜煎饼的小摊。但是单纯的煎饼,很少人吃。 煎饼这个东西,属于主食。有各种各样的原料,大米,小米,高粱米,麦子,玉米,白薯,几乎一切有淀粉 的食物都可以做煎饼,五谷杂粮最好了。煎饼的做法很简单,煎饼果子作为山东煎饼的改良版,加了鸡蛋, 加了薄脆,还加了火腿肠。摊出来的饼也是软绵绵,殊不知,真正的山东煎饼是干,硬,韧,一般都咬不动 的。掉渣,咬不动,扎嘴,这才是传统山东煎饼的特点。 我爸是泰安人,那里是酸煎饼的故乡。我奶奶用玉米面和豆面磨好了,发酵一晚上,在铁鏊子上摊好了煎 饼,他们就带去学校吃了,一吃一星期,晾着一点都不会坏。因为太干了,没有水分煎饼怎么会坏? 这就是煎饼第一个特点,保存时间长。根本不需要冰箱。只要没水就行。 我爸说,当年那些下乡的知青,哪吃得惯煎饼。我们那都是吃面包馒头米饭的啊,你这煎饼又干又硬还咬不 动,扎嘴!掉渣!简直不是人吃的!哈哈。可是呢,这就是山东特色,不来山东,你是吃不到哒~~ 煎饼的第二个特点是,健康。 老家的老人,吃了一辈子煎饼。到老了也没什么糖尿病啊什么的。为啥啊?因为煎饼几乎是最好的糖尿病主食。煎饼大多由粗粮制成,比如糙米,玉米面,豆面,高粱面,营养丰富,纤维多,有利于补充维生素,也利于通大便。煎饼的升糖指数特别低,非常有利于稳定血糖。而南方就不一样了。南方人吃糯米多,糯米的升糖指数比米饭面条都高,非常不利于糖尿病。这就是为什么南方的糖尿病患者更多。 所以啊,家里有糖尿病的老人,快点给老人来点煎饼吧! 除此之外,煎饼还有利于牙。现在很多小孩牙不齐,歪歪扭扭长的乱七八糟,到最后没办法,还要跑到牙医 那里去整牙,可是牙套带着多痛苦啊!!!你们戴过是知道的。 而煎饼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耐咀嚼。由于是粗粮制成,干硬而有韧性,非常耐嚼,一口要嚼30下才能下咽。你需要用唾沫慢慢软化煎饼,慢慢把煎饼嚼碎才行。这一个过程,就使得牙慢慢齐整起来。由于上下牙需要咬合,咬合时候的力量是很大的,这种咬合力在长此以往的咀嚼中就可以使得牙逐渐齐整。 其实煎饼也有预防龋齿的功能。由于咀嚼时间长,牙齿间不会留下很多食物残渣,细菌也多数被食物带着进入消化道,这样就阻止了细菌侵蚀牙齿。可见,煎饼的好处真的很多呢。 至于怎么做煎饼,现在已经很简单了。比如你直接买回来玉米面豆面小米面或者面粉,也可以自己打粉打糊,反正现在粉碎机都这么流行了。做成糊状,喜欢酸味就发酵一晚上,因为空气中的乳酸菌会帮助发酵,也可以直接加点酸奶哈哈。如果不喜欢酸味,直接就可以做。捞一勺糊放在平底锅上,把糊推平,锅里不要放油但是必须先预热,否则会粘锅。 大概你能看到一面黄了就翻面,可以翻面也可以不翻,很快就熟了。刚出锅的香脆可口,放凉了就变软了, 也有韧性了。熟 了以后可以放凉直接当主食吃,也可以卷菜吃,卷肉吃,卷什么都可以,丰俭由人多寡随意,肯德基的老北京鸡肉卷明明应该叫老山东鸡肉卷嘛!!!当然,还是卷大葱最好次! 蒲松龄曾经写过一个煎饼赋,在此录如下。 煎饼之制,何代斯兴?溲合料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澎,乃随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而俄顷。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若易之莜屑,则如秋练之辉腾。杂之以蜀黍,如西山日落返照而霞蒸,夹以脂膏相半之豚胁,浸以肥腻不二之鸡羹。晨一饱而达暮,腹殷然其雷鸣。借老饕之一啖, 亦可以鼓腹而延生。若夫经宿冷毳,尚须烹调,或拭鹅脂,或假豚膏,三五重叠,炙赙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更有层层卷扫,断以厨刀,纵横历乱,绝似冷淘,汤合盐豉,末挫兰椒,鼎巾水沸,零落金条。时霜寒而水冻,佐小啜于凌朝。额涔涔而欲汗,胜金帐之饮羊羔。奈尔东人运蹇,奇荒相继,豆落南山,凝于珠粒。穷惨淡之经营,生凶荒之妙制。采绿口十于椒榆,渍浓液以杂治。带黎烟而携来,色柔滑而苍翠。野老于此,效得酱于仲尼,仿缩葱于侯氏。朵双颐,据墙茨,咤咤枨枨,鲸吞任意。左持巨卷,右拾遗坠,方且笑锅底饭之不伦,伢五侯鲭之过费。有锦衣公子过而羡之曰:愿以我鼎内之所烹,博尔手中之所遗可一乎?野老怃然,掉头不易! 我就不揣冒昧,翻译 一下。 煎饼这玩意是咋做的,啥时候出现的?把豆子泡一泡,加水磨成糊,生起火,架上锅子,从盆里捞一勺,在锅子里烙成一个饼,一边烙一边向左旋转饼,像蚂蚁爬一样,饼由白变黄,一会就做好了。古人说的那个谜语“卒律葛答”你知道不?那 就是说煎饼。翻手之间,几十上百个就做好了。像满月一样圆,像乐器铜钲一样大,像浙江剡溪的纸一样薄,像黄鹤的翎毛一样黄,煎饼就是这么做的啦。如果用油麦灰做饼的话,那就和洁白的丝绢一样好看。如果煎饼里加上高粱,就像夕阳一样美丽了,还可以夹着猪肋排吃,或者蘸着鸡蛋羹吃。早晨吃煎饼吃饱了,晚上都不会饿呢。等你肚子咕咕叫了,再吃一顿煎饼,简直就可以延年益寿了啊。如果你把煎饼放凉放一夜,上面擦点鹅油,或者是猪大油,三五个煎饼重叠起来,加油煎焦,那味道,松脆可口,香飘四溢呀。煎饼一层一层,用刀切断,蘸上盐豆豉,加上兰椒末,再用水蒸熟,简直像金条一样漂亮。要是冬天了,早晨来点小酒,头上略微有点出汗,再吃点煎饼,简直比在成吉思汗的金帐里吃羊羔都美。话说山东人运气不好,经常有大饥荒,流落在山里,啥都吃不上。没办法,穷荒年代,突然就发明了煎饼这么奇妙的东西。采集绿口,比榆叶嫩芽要多十倍。蘸着浓汤吃。朵朵炊烟,携家带口,大家一起吃煎饼,那种煎饼是绿色的,色泽柔嫩光滑。有个老头,从孔子那学会了做酱,跟一个姓侯的学会了煎饼卷大葱。蹲在墙角,大快朵颐,咀嚼起来叱咤有声,是小口慢嚼还是大口咽下都随便啦。左手拿着煎饼卷,右手捡拾那些掉下的煎饼渣,一边吃一边笑你们做的米饭又糊了吧,那些公侯,吃鲭鱼的花销不是比我大多了?还没我好吃呢!有穿着华丽的公子哥路过羡慕地说,我愿意用我煮的肉换你剩下的一个煎饼好吗?老头子说,那是不可能哒! 引用文献: 1、 吴永强. 煎饼里的山东 . 齐鲁周刊, 2014, (19). 2、 马涛, 王勃. 自然发酵对糙米煎饼理化性质的影响 . 食品科技, 2012, (9):88-92. 3、 朱利伟. 摊煎饼:曲阜东程村妇女的群体交往 . 北京师范大学, 2010. 4、 陈道新. 沂蒙的特色煎饼 . 美食, 2007, (2):69-69. 5、 马爱勤, 高振广, 张鲁杰,等. 几种小麦粉产品对糖尿病人血糖C肽的影响研究 . 山东食品科技, 2000, (5):20- 22. 6、 杨杰, 赵亮. 我国北方常见主食对健康成人血糖、胰岛素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 社区医学杂志, 2012, 10(15). 如果你还想看更多这样有趣的文章,那就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咋样? 白公子的生物课,vita-force
5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煎饼卷大葱
热度 10 kongling814 2016-5-7 00:43
常有人问我山东菜有啥特色,我想起的 除了韭菜盒子就是煎饼卷大葱 了。韭菜盒子肉饼馒头之类的都难不倒我,但是煎饼,我真的无能为力。 说实话, 我是不怎么享受美食的人 。食物对于我来说,大多数时间就是充饥,很少是享受。我还知道两个朋友也跟说过,吃饭就是填饱肚子而已,他们也不怎么享受美食。其中一个是广州人,他 天生味觉很差 ,吃啥都一样,所以很多时候就是那白水煮菜。我怎么不享受美食的原因可能是源于我的胃不怎么好,这得从初中说起。 我初中就开始住校了。那个学校没食堂,所以我们都是背一个星期的煎饼,带点咸菜这样熬一周。有时为了换点口味,我会 拿玉米面的煎饼和同学高粱面的换着吃 。说实话,那时候煎饼是唯一存放得住的食物,可是太干了,特别是冬天,嘴唇都干裂的时候,再啃煎饼,往往会刺到嘴上的裂缝,咬完煎饼上面我记得往往会有血渍。所以这个过程绝对不是享受,但是肚子饿,也没有办法。有时候我会用开水把煎饼泡开,然后一起喝下去,只为了不要扎到嘴上的裂痕。 我妈妈那时候除了咸菜,还会给我煎鲅鱼。山东都知道产花生吧。曾有一对联“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我呢,零食就是花生。吃完鲅鱼,我会再吃几粒生花生,然后怎样,有些常识的人应该知道,我会呕吐。我每每吃完 鲅鱼花生然后呕吐 , 可是一直这样吃下去,都不知道是食物相克 。肠胃不好不知道跟那时侯的饮食有无关系。 可能我的 胃已经习惯了煎饼,鲅鱼,我现在还是很喜欢吃煎饼 。只是很难吃的到了。 偶尔会有高级版本的煎饼果子能够解馋 。几年前记得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去兰桂坊,我们竟然在一个角落看到了煎饼果子店。店是个老外开的,他曾去天津读书,得以吃到煎饼果子,视为为天下绝美,后来到了香港一直念念不忘,于是雇佣了几个菲律宾人开了店。我们也跟着沾了光。曾问他会不会开个分店到沙田,他说会努力,但是直到如今,沙田也没有见到他的煎饼果子店。 中大玻璃房原来是个餐厅,空了很久了,有时我们几个山东来的朋友开玩笑说,不如我们承包下来做馅饼,韭菜盒子,水饺,煎饼果子,自己也能解馋。只是真去承包的话,不知道入境处会不会批准我们的签证续签?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90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喜劇] [煎饼侠(2015)][HDTC-MP4][中国大陆][主演: 董成鹏]
lcj2212916 2015-8-15 22:24
导演: 董成鹏 编剧: 董成鹏 / 苏彪 主演: 董成鹏 / 袁姗姗 / 柳岩 / 吴君如 / 曾志伟 / 岳云鹏 / 衣云鹤 / 梁超 / 潘斌龙 / 崔志佳 / 乔杉 / 郭采洁 / 邓超 / 尚格·云顿 / 小沈阳 / 宋小宝 / 刘晓光 / 王小利 / 陈思诚 / 林更新 / 陈羽凡 / 胡海泉 / 韩寒 / 陈赫 / 郑恺 / 包贝尔 / 郑伊健 / 陈小春 / 谢天华 / 林晓峰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英语 / 粤语 上映日期: 2015-07-17(中国大陆) 片长: 113分钟 又名: 屌丝男士大电影 / Jian Bing Man IMDb链接: tt4818250 因一次事故,人气爆棚的演员大鹏跌入人生谷底,而草率签下电影契约,使其受到了生命威胁。大鹏需拍摄一部全明星阵容的电影保住性命,而明星们的爽约又让其身陷囹圄,被逼入绝境的大鹏将遇到怎样的困难险阻?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112937636
26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摊上中国煎饼了
大毛忽洞 2013-5-5 22:37
奥巴马要亲自下厨摊煎饼? 三万人签名要美国白宫介入清华朱令中毒案 ​ 前不久,复旦大学硕士生黄洋被同学投毒致死的消息让很多人感到震惊,此事让人们回想起1995年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与复旦投毒案不同的是,究竟谁是朱令案的凶手至今仍然是个谜。 5月3日,美国白宫网站上出现关于朱令案的请愿( 白宫请愿网页 )。目前,已有3万人签名参与。按照美国的相关规定,签名人数达到10万人,白宫就要进行回复。请愿发起人在白宫网站上写道:清华大学学生朱令于1995年遭人两次蓄意用致命化学物铊下毒,由此导致其终身瘫痪。有迹象显示其室友孙某有作案动机,而且有机会获取此致命化学物......也有资料显示孙改了名字并通过婚姻造假进入美国。为保护我们公民的安全,我们吁请政府开展调查,并将孙驱逐出境。 https://petitions.whitehouse.gov/petition/invest-and-deport-jasmine-sun-who-was-main-suspect-famous-thallium-poison-murder-case-victimzhu-lin/Rd8C54p1 奥巴马摊上中国煎饼了 【朱令案引发请愿…是白宫网站】美国白宫网站3日出现关于朱令案的请愿,称孙维有动机、有途径获取铊、导致朱令瘫痪,此后更名并通过“婚姻欺诈”赴美,并“请求政府调查并驱逐她”。白宫回应请愿门槛是30日内获10万签名,目前已有1.6万。 话题: 朱令铊中毒案引发白宫网站请愿 已1.6 万签名 快速发贴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 · 60 · 下一页 去跟贴广场看看 热门跟贴 ( 跟贴 1781 条 有 54895 人参与) 手机也能看跟贴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芙小小仙子 : 2013-05-05 15:55:58 发表 一个中国案件,需要美国人帮着伸张正义!这是谁的国?奴才们,醒醒吧!天一天一 · 顶 · 回复 · 收藏 · 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淡化一切 : 2013-05-05 15:55:33 发表 网易河南省洛阳市网友 的原贴: 1 警告美帝不要干涉中国内政!!!!! · 回复 · 收藏 · 复制 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 · 顶 · 回复 · 收藏 · 复制
个人分类: 闲情和逸致|3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妈妈的煎饼
热度 7 wujihua 2012-7-6 09:07
这几天,天异常的热,小儿子不想吃饭,于是在路边买个煎饼。看着小贩熟练的刮、折动作,一会儿就做好了,个头很小煎饼,收了我四元钱。忽然想起妈妈做的大大的、薄薄的、甜甜的煎饼,眼角湿润了,于是赶紧到电脑前记下,希望后世儿孙永远铭记。 我是吃着妈妈的煎饼长大的,初中开始寄宿时就大大一包,带些咸菜,一吃就一周。平时家里煎饼也是主食,主要是好存放,方便,就着菜,包两个就吃个肚儿圆。妈妈总是选择上好的玉米粒来做,玉米棒两头小的总是择出来喂鸡,早几天用清水泡好,去磨坊磨了,找个周日没课的时候,早上早早起,做完得到下午两三点钟了。妈妈在饭屋做,早饭时奶奶就说去折两个煎饼来,飞奔而去,带着热热的焦香,黄灿灿的煎饼忍不住的胃口大开,限不能把牙齿也吞下肚去。中间玉米糊稠了,妈妈会喊我加些水,看到她满面尘灰,一道一道画个花脸,忍不住玩笑几句,或围在鏊子旁边,和她有的没有说些事情,妈妈总赶着我,这里呛,别在这里了。温馨情景,有如昨日。 妈妈很节俭,鏊子用了几十年也舍不得换,受热不均匀,有时煎饼揭不起来,这事很费功夫,哪儿凉要单在那里多加些火,如此这般,调好了,顺了也快摊完了。做煎饼用的油也是便宜的豆油,快做完时为了不浪费鏊子上的油,会让奶奶调和些面糊做个烙饼,如果有红薯还可以用破盆一罩,灰烬盖在上面,过些时候,出来就是香喷喷的烤红薯了。这些美食曾给我的童年带来无数的乐趣和期待,养大了我。 做煎饼可不容易,要好好学才能做出来,做得好就更难了。糊子浇到鏊子上,要赶紧推匀,一耙耙挨着推过去,转一圈,多的糊子再匀上,推到干了熟了为止,做好一个怎么也得几分钟。妈妈的煎饼是周围婶子大娘中做的最好的,特别薄,要十多个才一斤,而且发糊子的也不能过,因为家里人都不爱酸。为了几张挑剔的嘴巴,妈妈练就了一身高强的做煎饼本领。到十多岁,姐妹都学做煎饼了,邻居家的大姐都能做了,我几次想学,妈妈不让,耐不过央求,她教了一次,我也没学会,屁股还挨了一巴掌,再不要学了。到现在也不会。她只想我好好学习,将来不用天天做煎饼。 后来我在外读书,嫁人,少到娘家了,回家一次妈妈也总是做些面条,水饺等细粮来招待我了。煎饼是粗粮,她觉得不好,再说生活条件好些,她多做的是馒头,有时想吃煎饼了就去买,买的各种口味都有,有种面做的很香,回家时,妈妈都想着买了给我带着。 很多年在外拼博,活得卑微,家就是我温暖的地方,免不了受责骂,但多的是关心,我是父母心头很重要的人。没有了父母,没有了真挚的关心,家只是一处房子了。
3400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转:本科生煎饼、本科生猪肉..........,还会出现本科什么呢?
stcho 2012-5-12 09:47
本科生“煎饼哥” 为了生计 谈不得理想 5 月 7 日清晨 7 点,他就从 50 公里外赶到泰安市区东湖公园旁的早市,停好三轮摩托,从车厢里取出一顶学士帽,仔细戴在头上。 旁边的摊贩笑着说,本科生煎饼哥又来了。 他叫杨玉龙,生于 1985 年,跟所有中国家庭一样,他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所以给他起名叫“龙”。杨玉龙也曾如其父母所盼,终于考上了大学,终于将户口迁出了农村。但在他大学本科毕业后的 2 年间,经历了各样努力和挣扎,最终还是无奈带着媳妇和孩子回到老家,如今成为山东省泰安市街头的一个卖煎饼的小摊贩。 他骑着电动三轮车,要在繁华街道叫卖,还要小心翼翼躲避城管。与众不同的是,杨玉龙戴着一顶学士帽。他散发的名片上声称要卖中国最纯的煎饼,尽管买主们对此并不见得当真,但他头上这顶学士帽却真的不含一点水分。 生意总归生意,一家三四口人忙碌 5 天下来,真正落在手中的利润不足 300 元,以至于他的父母抱怨说,还不如去给人帮工挣的多。多少次一觉醒来,他也在犹豫:想想当前的处境,回想以前,走哪步或许都比现在要好过。随即他又告诉自己:后悔?不如相信前方会有新的转机。 他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理想,毕竟生存是第一位重要。 初中读了 5 年,为的是打好基础考大学 杨玉龙承认,自己始终不是一个刻苦的学生,但家里却逼着他读了 5 年初中,为的是让他能够打个好基础,将来考个好大学。 在他上高中的时候,社会上兴起了美术培训班,因为自己的爱好,更因为学美术就可以只上半天文化课,杨玉龙说服了父母,给自己去报了美术培训班。 读完高一他就选择了退学,因为他想早点考大学,退了学就可以以社会青年身份参加高考。退学的第二年,也就是 2004 年他先是通过了 5 所艺术类院校的专业课考试,名次均在前 100 名之内。接下来的文化课成绩虽不算高,但也能去当地的二类本科就读,心高气盛的他却不甘心,选择了复读。 2005 年,他考入洛阳师范学院数码设计专业,这时他已经 20 岁,比同班同学年长 2 、 3 岁。入学后,也曾担任过班长和学生会干部。在大学的最初两年,他一心想在专业上有所进步,于是他开始尝试参加国内外各类设计大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作品陆续入围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和谐中国”公益设计大赛等。 如今杨玉龙还视那一沓证书为骄傲,家里的墙上还贴着 2007 年他自己得意一幅水粉画。有趣的是,这幅画的下方,是他为儿子手工制作的木制小推车。 大学毕业求职保安,不敢说自己是本科学历 杨玉龙说,他 2009 年大学毕业,四年间的生活费和学费总共约有 4 万元,至今还有 1.1 万元的助学贷款本金尚未偿还,为此他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仍抵押在银行。不过因为交清了学费,学校给了他毕业证和学位证书的复印件。 但这些复印件并没有给他的求职带来任何用处,甚至在 2010 年底在济南求职某大厦保安时,他不敢说自己是本科学历。 跟所有没有家庭背景的同学一样,他从大三暑假开始就开始求职,那时的他对未来还充满着希望,总觉得即使不继续深造,也得进一家 4A 公司。 于是,他求职的第一站是首都北京,按照学长们的省钱的经验,住在昌平区的南口镇,每天坐车往返在昌平和北京城之间。 现实是残酷的。 在北京的半个月,他充满自信抱着简历和获奖证书走访很多广告或者设计公司,在花了 1100 元直到荷包很快见底的时候,没有得到一个确定录用他的答复,他的信心也消失殆尽。 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难找,他便回到济南,应聘到一家销售太阳能热水器公司做营销代表,每天的工作是去新建的住宅小区“扫楼”,就是挨家挨户推销。 “婶子,家里装修哪?需要太阳能吗?”“叔啊,忙哪?家里装得真好,要太阳能热水器吗?”这是他每天重复最多的话,说得他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也难怪当他敲开一户大门时,迎面除了怒目而视,就只有一句话:“滚!” 即使这样,他的业绩也算做得不错,以至于老板将他派到石家庄的分公司。在那里,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折,认识了如今是他儿子妈妈的苏敏。 但是爱情即使再甜蜜,也不能当饭吃,每天的忙碌和经销商安排的每晚 5 块钱的旅社住宿极不相称,于是他们最终选择了放弃。 大学毕业后,他开始自降身价,把目标放在了省城济南,也开始接触一些小公司。有一次,当他满怀信心地将获奖证书拿给一家喷绘店老板看时,对方直接挡了回去说:“不需要这些,只要会临摹就成。” “那时根本不能再去考虑什么理想,只能为了眼下的生活。”杨玉龙说,于是留了下来。在这里,需要设计的工作并不多,每天要做的是跑腿、操作喷绘机甚至要戴着眼罩焊制广告门头的铁架。老板是小本经营,事先约定的 1000 元月薪总是拿不够,每每找老板询问,得到的答复说:“你太不中用”。无奈中,他干完三个月拿到 1420 元后辞职离开,没过几天,老板又电话要他回去上班。杨玉龙问:“不是我不中用吗?”电话那端答:“回来吧,店里忙啊。” 经同学介绍, 2010 年 7 月,杨玉龙和苏敏去了上海,苏敏进了一家电子工厂,杨玉龙去了一家油墨公司当操作工。杨玉龙说,之所以选择去这家油墨公司,一是以为和自己的绘画专业有关,二是公司录用之初承诺可以加班,加班就意味着多得报酬。但进厂之后,车间始终不给他加班的机会,所以每月的工资只有 1600 到 1800 元之间。更要命的是,杨玉龙实际上就是一线工人,每天的任务是将不同的化学原料混合在一起。 很快就觉得自己出现胸闷头昏的现象。 10 月 28 日,他去了医院做了体检,结果显示他的白细胞总数是 4.8 ,而 7 月 12 日入厂时该项指标为 7.6 。 无奈,他又选择了辞职,回到了山东济南。 这时的杨玉龙不再任何奢望,只希望马上找一份有收入的工作。给劳务中介公司缴费之后,很快得到通知说一家大厦的物业公司需要保安。这一次,他没有向公司出示获奖证书,甚至不敢告诉对方他是本科毕业。 很快,杨玉龙就穿上了保安制服,站在大厦门口向每一位进出的领导敬礼,负责来访登记。有推销员溜进大厦被发现,作为保安的他要被主管训斥;有客户因为没有预约被他阻止在门口,遭投诉后他同样也会被训斥。更让他心里不平衡的是,同样都是刚刚毕业参加工作,但有人开着家里买的汽车目不斜视摁着喇叭,而他必须及时摁动手里的遥控器开启车闸。 临近春节,他再次选择辞职。 戴学士帽开三轮摩托 沿街叫卖本科生煎饼 “如果继续在化工厂干,我的日子一定会过得很滋润。”杨玉龙不止一次这样感叹。 2011 年 5 月,他和妻子同时应聘到距家 3 公里的一家化工厂,虽然是一线工人,但每天可以回家,每月各有大约 1800 元的收入。但好景不长,当年 11 月,化工厂发生爆炸而停工,杨玉龙留守到今年 3 月辞职。 这仅有的 10 个月或许是他一生中最知足的幸福时光。这期间,他娶了媳妇,生了儿子,还有了积蓄买了摩托车、买了电脑。 儿子的出生,给一家人带来欢乐,也让杨玉龙心中增添了一份责任。他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出路:不能离家太远,无法投资太多,不能赔本…… 最终他想到了煎饼,这是整个家乡几乎家家都会做的日常食品。杨玉龙的母亲农闲时就烙煎饼,隔三岔五有人上门收购。 他家所在的新泰市楼德镇有“中国煎饼第一镇”的称号,官方统计的数字是,全镇煎饼加工户达到 8000 户,从业人员达 1.8 万余人,年产煎饼 12 万吨,创产值 3.2 亿元。 很快,泰安市区街头出现了一辆农用摩托车,车帮上竖着一块喷绘招牌,上面写着“本科生煎饼”,而旁边的杨玉龙则戴着学士帽。 对于有人说他“作秀”的质疑,杨玉龙解释说,因为煎饼在泰安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日常食品,很多市民都认以前卖家,而总忽视他这个新手,为了多卖一些煎饼,所以他想到了这样的营销手段。 这一招似乎确实管用,杨玉龙带去的煎饼总是很快就能卖完。但杨玉龙说,煎饼是当地市民的主食,如果不是因为他家的煎饼货真价实,那些大婶大妈才不会因为学士帽的噱头而买账。 一家三口做煎饼 3 天利润不足 300 元 “别看他嚷嚷得欢,他娘给他做一天煎饼,还不如去给人当一天帮工。”杨玉龙的父亲杨金国说,做煎饼主要的劳力是杨玉龙的妈妈,时常是一家三口几乎部分昼夜连轴转,才能烙 100 多斤煎饼。 5 月 5 日和 7 日,记者在杨玉龙家亲眼目睹了煎饼的整个生产过程。 在他家路边的小院里,杨玉龙称出 60 斤玉米蓁泡进水缸里,父亲捞出麸皮后,将四分之一玉米蓁放进大锅里煮熟,然后将生熟玉米蓁混合,再加水用粉碎机反复两次磨成面糊。将面糊盛进盆里,用独轮车推回家,母亲已生好炉子,给鏊子擦上豆油。 玉龙妈用勺子将面糊倒在转动鏊子上,用推子仔细推展均匀,然后双手将整张煎饼揭起,放在旁边的笼屉上,顺手捞起手边的喷壶,朝着空中喷洒水雾。摊一张煎饼大约需要 40 秒。 但这还不算整个工序完成,之后还得有专人分两次逐张煎饼喷洒水雾,为的是既让煎饼保持干燥,也不至于折成碎末。放置一个时辰之后,再逐一将煎饼折叠,然后用刀切割一分为二,最后摞起放进木箱。 这是最传统的煎饼生产工艺,每天两三个人的产量大约有 120 斤,但前提是 20 个小时基本不能停歇,因为磨好的糊子放置久了,就会自然发酵发酸。 杨玉龙说,其实完全可以用玉米面直接拌成糊子摊煎饼,但那样的口感不正宗。 在杨玉龙的帮助下,记者给他算了当天的成本账:一天加工 120 斤玉米蓁,可得成品煎饼 110 斤。每斤玉米蓁的市场成本价 1.3 元共 156 元,加工耗去电费大约 5 元,蜂窝煤 50 块大约 40 元,往返 130 公里的油费约 35 元,市场管理费 2 元,共计成本约 238 元。而玉米煎饼市场售价为每斤 5 元, 110 斤煎饼即使没有损耗和去零头的毛收入也就 550 元。 而完成这一个生产和销售过程,需要三天时间为一个周期。也就是说,三个人忙活三天下来,所得的利润不足 300 元。 杨金国在镇政府做临时工,每月有 500 元的收入,得空时还能在家喂猪种地;妻子在家务农,偶尔给人帮工每天也有 80 元的收入。 让杨金国叫苦不迭的是,儿子当初考上大学后,将农转非转去了学校,大学毕业后,再将户口转回楼德镇时,只能落户非农业户口。这就意味着将来杨玉龙没有自留地,没有宅基地,不能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而按照目前的收入,杨玉龙根本就买不起商品房。 纠结 再纠结 唯恐砸了“本科生”这块招牌 “如果不是做煎饼,而是任何可加盟的市场快销品,结果与现在绝然不同。”杨玉龙不止一次这样纠结,除了对自己母亲的付出感到愧疚,还有他对能否做大煎饼市场也产生了动摇。同时他也清楚,因为自己创业的经济条件所限,根本不允许他选择其他。 还让他纠结的是,如果继续煎饼生产和销售,就必须改变现状将生产规模扩大,必须申请食品 QS 认证,必须有合乎规范的生产场地,而实现这些目标,都是以增加投入为前提。尴尬的是,他没有资金,有的只是残存的激情。 即使仅存的激情也剩下微乎其微。自从当地的媒体报道“本科生卖煎饼”之后,在网络上一度引起了轰动,他就开始担心别人说他作秀,并因此一度产生了动摇。 好在他的妻子对他没有埋怨,每当将儿子哄睡着以后,苏敏总是主动帮助丈夫做点事情。 5 月 7 日大早,杨玉龙刚把三轮摩托停稳在市场,就有以前的客户打进他的手机,很快住在附近 70 岁的退休老奶奶王桂莲赶了过来,买了他两斤小米煎饼,顺便还给周围晨练的老人极力推荐,接着又有几位老人先后重复这样的赞誉,不到两个小时,带来的 60 斤煎饼被销售一空,这让杨玉龙又增添了信心。 记者问他,既然镇上那么多加工煎饼的农户,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质量标准,去收购别人的煎饼拿到市场销售?杨玉龙答,怕别人砸了“本科生”这块招牌。 既然大学毕业还是卖煎饼,何必当初花那么多学费上大学? 他回答说,如果算经济账肯定不划算,但他相信大学这四年还是让他潜移默化学到很多东西,从长远来看还是值得。他已经在淘宝网注册了“本科生煎饼哥”,他寄希望于网络销售自家的煎饼,他同时注册了一个电子邮箱 loudezhen@163.com ,将号称中国煎饼第一镇的楼德镇的全拼归为己有,从中似乎能够看到他的些许野心。 或许他的同学好友在他 QQ 空间里的评价更为准确:神人、有为青年、疯子、狂人、梦想践行家、天外来客。问及他是否会再次放弃如今的选择,他的回答是:还顾不了那么多,走一步看一步吧。 那么好吧,祝愿杨玉龙生意兴隆,也愿老天保佑所有创业的大学生梦想成真。
27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吃的煎饼
tangwei 2012-3-26 12:18
八戒和沙僧早晨出门,没来得急吃早饭,路上买了个粗粮的煎饼吃。平底微凸的锅面上,用粗粮面和的糊糊摊一圈,,上面洒上点香菜,咸菜,再包一根油条。面皮脆酥酥的,香菜香香的,咸菜咸咸的,油条油油的。。。。。。好吃好吃。 八戒吃得正香,见沙僧愁眉不展在一旁。 问:何故? 答:心情不好便是。 又问:何故? 答:也许无故。 再问:怎会无故? 答:有故也好,无故也好,与尔何干? 八戒:影响我吃东西了。。。 答:。。。。。。。。无视便是。 八戒:已经看见了。。。。。 答:那么,我好了,这样总行了吧。。。 八戒:不行,一看就是假的。 答:那怎么办? 吼:你赔我好吃的煎饼!
个人分类: 有些故事|2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你是不是“煎饼人”
wangjws 2012-3-19 08:30
煎饼人,指力求在各个不同领域都至少获得一些基本的操作知识,却又不能精通的人。随着网络和各种信息渠道的发展,他们不再将精力专注于某一个感兴趣的领域,而是让自己的关注点,浅浅地散布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如煎饼一样薄而大。新一代的“煎饼人” 就像谚语里说的“门门通,门门松”。 煎饼人 - 主要特征 1、个人的内部涵养,慢慢被网络上“快速化”阅读、及快生活所稀释,就像煎饼一样——薄而大。 2、不再将精力专注于某一个感兴趣的领域,而是让自己的关注点浅浅地散布在一个很大的范围。 3、在当前这个即时信息时代,“煎饼人”这个词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一个 贬义词 。在几秒内获得稀缺信息的能力可能是社会发展积极的一方面,但同时也会让一些人不愿意深究某一个感兴趣的主题。结果这一代信息过量的“煎饼人”可能会对流行文化过分沉迷,而对人类历史的更广泛领域却鲜有兴致。 煎饼人 - 文化坏境 1、现代社会信息量成几何级数增长,尤其是 互联网 上,各种各样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想查什么信息,google或者baidu一下,刷的就会有成千上万的网页蹦出来。真是超级便利。 这使得人们多少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动动手指就可以知道答案,不需要大量阅读或者深入思考。结果就是,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沉下心来思考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人也就变得越来越浮躁。 2、塔夫茨大学的心理学家 玛雅妮·沃尔夫 写了一本《普鲁斯特与鱿鱼:阅读思维的科学与故事》,她说将“效率”和“直接”置于一切之上的新阅读风格,或会降低进行深度阅读的能力。 印刷术 令阅读长且复杂的作品成为家常之事,如今的互联网技术下的网络阅读时,人们更像是一种纯粹的信息解码器,而人类所具有的对文字的理解力、心无旁骛地深度阅读时所产生的丰富的联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流失掉了。 3、但是做“煎饼人”也有一个优势, 就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 因为知识面广阔, 可以很快地判断各种信息而接近关键点, 最终找出适合各方的解决方法。 4、为避免成为成煎饼人,应从每一天的阅读、理解和思考开始。 http://www.hudong.com/wiki/%E7%85%8E%E9%A5%BC%E4%BA%BAprd=citiaozhengwen_tanchuang_jiaodian
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经历是一种财富-IT老爸为儿子写的自传体求学经历(初中篇)
supdesign 2012-2-2 23:51
经历是一种财富-IT老爸为儿子写的自传体求学经历(初中篇)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an 31 13:10:11 2012), 站内 【我为老公写的前序】 和老公从相爱到现在7年了,到现在儿子一岁半了。老公70末,我80初,偶尔听老公提起上学的时候的星星点点,印象最深的是他一周6天吃18个煎饼就咸菜的生活,陶瓷缸子抢热水喝,吃鸡架子炖白菜改善生活,等等等等,每次听完都会对老公特别特别好一阵子。最近经常鼓动他写出来将来好给儿子看,让他知道他爸的求学生活曾经是什么样的。我一直觉得老公很聪明因此学业上也一帆风顺,但是读完老公的这篇经历,更知道了梅花香自苦寒来,苦和寒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老公IT民工,句句真实,让人感动。 【序言】 都说经历是一种财富,我一直以为我的求学经历和同龄人比起来没有什么不同,因此也一直觉得自己很平凡。昨天和80后的老婆谈起那些求学的往事,她认为这段经历是她的同龄人没有听说过的,写下来非常有意义,对于孩子也有教育意义。因此就建议我写下来,于是就有了这些长篇大论文字。现在看来,我对其中自己的一些做法是完全赞同的。 记得刚上初中是一个老师说过,好好珍惜这段时光吧,当你长大后回想起你的求学生涯,你会发现初中这段是最难忘的。当时不以为然,现在想想很对。小学还小,高中很忙,只有初中这段时间虽经历多年而记忆犹新。我的初中生活确实比其他人复杂些,住的地方就搬迁过三次。遇到了很多好人,现在想想挺感激的。 【考学】 我是84年上的小学,当时6岁,我有一个典型农村孩子的快乐的童年。除了上课,在妈妈面前假装学习,考试前后惴惴不安外,其他时间都是玩。学习成绩班里前3名。当时还是五年制小学,按理应该90年上初中,那年我考上了本镇的初中(柴胡店中学),但是爸妈没有让我上,因为他们在酝酿着一个计划。因为本镇初中教学质量差,而且特别乱,用别人的话说,把我送过去,这个好学生就“瞎”了。他们计划让我上当时市里排名前三的“鲍沟八中”,离家30里地,我太小,不放心,于是让我复读一年再考。 91年我跨镇报考了鲍沟八中,自以为考的很好,成绩出来却没有我,后来托人查成绩,原来被人“顶替”了,当时顶替风特别严重,你没有关系考得再好也没有用,很可能被顶替了。我爸找到鲍沟一中的上任校长,给现任校长打了个电话,我就算考上了,不过交了800块钱的“借读费”,还给学校的几个大领导们每人搞了一吨煤(谁让我们爸干煤矿呢)。当时“一吨煤”我没有什么概念,不知道值多少钱,800块钱的借读费对我来说是个大数目。我当时不知道“借读费”是什么意思,以为就是“送礼”。当时我爸一个月200块,一大家的人开销,还要支援其他几个叔叔、姑姑家。我觉得800是个很大数目,这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家人的努力?这是我刻苦学习动机之一。 【上学】 开始上学了,我理所当然的带上一周5天半的伙食(煎饼和咸菜)出发了。(老婆问我为什么带煎饼咸菜,我说大家都这么吃,一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几乎没有人吃食堂,而是其他的东西容易坏,直接晾干的煎饼和咸菜能放一周),骑自行车大约一个小时能到学习,路上还有镇上其他村的几个高年级的同学一起。 到了学校,分了宿舍,宿舍现在看来十分非常简陋的,里面有两排紧紧排列的一米宽床,连吃饭的桌子都没有,吃饭只能在自己床上。关键是床不够,3个人睡两张床,不知道睡在中间的那个弟兄是什么感觉。吃饭的时候就更热闹了,一个宿舍几个人不记得了,只记得一个宿舍分一大桶开水和一个勺子,就是当时农村挑水的那种铁桶,排值日去水房打水。 水一到,大家一哄而上,谁抢到勺子谁占便宜,一堆陶瓷缸子(当时叫“快餐杯”)挤在一起象嗷嗷待哺的小鸟,最后总有几个人没有水喝。这种情况就加剧了抢水的混乱,于是在一次混乱中,我被后面的人一推,一勺开水就浇在我手上,我感觉到疼,赶紧用另外一只手一撮,掉下一块皮,当时就起了几个大水泡,好长一段时间才好。这次之后我就有了一个抢水法宝:一把塑料勺子!家里人给我配备了一个勺子,这样我不但自己能喝上水,旁边的好朋友也跟着沾光。至于吃饭嘛,每顿几乎一样,把煎饼放到开水了,等泡软了(后来戏称“象鸭子屎”),然后就着咸菜吃。最兴奋的要属周一早上了,大家把从家里带来的一顿菜一起分享。现在想起来最好吃的就是我一个同学的咸菜了,别的咸菜都是生的,他的是用油炒过的过,特别香,吃到后面还有一些油水,运气好的话还能发现肉末。 爸妈每个星期给我5块钱,是我所有的开销,我除了买文具外,其他都不舍得花,更不舍得买5毛钱一份的菜,从来不去餐厅,一年下来我还攒下100多块钱。当时我姥姥胃不好,我省下来给她买药。当时国产的药效果不好,只有日本进口一种叫胃仙U的效果最好,当时50块钱一瓶,一瓶30片,我姥姥不舍得买,更不舍得吃,只有在难受的受不了时才吃上半片。一瓶药吃上半年。 【新生】 作为初一的新生,新的环境,又刚刚离开父母的管教范围,说不出的新奇和兴奋,小伙伴们无论是穷的还是富的都坦诚相待。除了要小心“小混混”出没外,其他都很hign。一晃眼半年过去了,第一次期中考时后,我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原因是我只考了级部几十名,不知道是我爸在老师面前把我夸大了,还是班主任认为我的学习机会比别人更来之不易,反正她认为我没有努力,其实我就是没有认真读书,我的努力是从初二开始的,成绩排名也慢慢到了级部前茅。 【初二的努力】 初二上学期我开始用功读书,主要是起早贪黑。教室只有在早自习前才开始供电,我常备的就是蜡烛,我拿着教室的钥匙,早上能提前大约1个多小时到教室,那时天还很黑,秉烛早读。关键是到了晚上不好办,寝室熄灯有统一的时间,过了时间宿舍区大门就锁了。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教室睡觉。当时为了防盗,大家下了课都把书本锁进课桌里,桌面上光光的,8张课桌对起来就是一张床,因为课桌是斜面的,两排桌子低的那边对在一起,就像一个小船,还不怕掉床。反正都是第一个起,最后一个走,也不影响其他同学。晚上把被子抱到教室里,早上再抱回宿舍。从初二开始我就很少在宿舍睡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灯光,下了晚自习教室就熄灯了,学习不让晚上在教室点蜡烛学习,主要出于防火的考虑,万一睡着了蜡烛有可能引起火灾。因此老师会在教学区巡逻。还好我们教室后面靠着大路,旁边一个路灯彻夜不熄,我就在教室接着路灯的光偷偷学习。还记得有一次10点半的时候抬头看天,竟然看到了月食,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月食,虽然是月偏食。 学校的新教学楼盖好了正在装修,里面灯火通明到到天亮啊,这白炽灯的灯光比起路灯来又亮有温暖,虽然学校严禁进入,一天我还是偷偷溜进去看书。结果被刚上任的保卫科科长巡逻时逮个正着,他呵斥我说不要再来之类的话,我赶紧闪,这个”贱人“(现在这么称呼他)用他手中的长鞭轻轻在我背后扫了一下,当时感觉背后热乎乎、火辣辣的,也不敢给别人说。 【宿舍被强拆---三迁之第一迁】 学校重盖宿舍楼,但是没有地方先盖新楼再拆旧楼,只有先拆旧楼,在原址盖新楼(现在看起来搞笑吧?),于是就把我们这些住校生都赶出去了。近的就跑校了,象我这样离家比较远的就只有自己想办法了。由于之前和校领导关系搞的还不错,我爸找到了级部主任,不知道是他比较nice,还是我爸给他钱了,反正他同意我在他家里借宿。他家有一个大约4、5平米的南屋,只能放下两张小床,我和他儿子(一个比我高一级)住在一起。他这个儿子是个小混混,整天游手好闲,打架斗殴,调戏女生。有一次我和他吵架了(什么原因现在不记得了),熄灯后他用刀子不停的在床垫上划拉,吓得我一夜不敢合眼。 【路上晕倒】 我的初中生活的一大转折点就是我在回家的路上晕倒这件事。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周6,我自己一个人骑车回家,刚经过一个京沪线铁道闸口,我感觉有点头晕,眼发黑,赶紧下车推着走了一会,觉得好点了,就继续骑。骑到下一个村庄,看见路旁有关小卖铺,我觉得刚才头晕有可能是天太热了,就下车买了一瓶汽水,一口气喝完,麻利的给钱走人,刚推上自行车,眼前一黑就倒下去了。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喊,几个人说什么不记得了,不一会我就被抬近村里的诊所里,我记得屁股上挨了一针,慢慢眼睛就能看见了,胳膊上已经挂 了吊瓶。接下的事就麻烦了。那个大夫问我:“你家是哪里的?”我说”是刘村的."“你爸叫什么?",我回答:“我爸叫XXX”。他们沉默了,看来他们不认识我爸,不象李刚那么有名。他又问:“你村还有什么人?”我只知道我家东边没有人住;西边的杀狗买狗肉,大家叫他“狗官”;前面的老婆婆被儿媳妇虐待没人时整天在家哭,后面的炸馓子卖,后面的西边那家的小女儿叫刘红,和我小学时关系不错,试图和我进一步发展被我拒绝。我哪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我估计大夫怕没有人给我出药费,急着弄清楚我是哪里的。还好小卖铺的老板---一个老头比较好,他说,如果没有找到家人,药费算他头上。(后来才知道我晕倒后别人都不敢救,是他力排众议把我送到这里来的。)。这下好,我不知道在哪,他们又不知道我来自哪,当时又没有电话,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正在这时百年不遇的巧事发生了,简直就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不过确实是真事。就是刚才所的我家后面的西边的刘红他父亲,和这家诊所的大夫认识,今天正好办事路过此庄,看到一些人围在这家诊所门口,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就进来看看。估计那个大夫当时象看到救星似的,“刚才有个孩子是你们庄上的,你赶紧过来看看”。他走到床前一看,”这不是XXX家的XXX吗?”,这下就接上头了,下面的事就好办,他骑车回村把我爸妈叫来,那个大夫说我得的是急性肠胃炎,是营养不良造成的。爸妈把我接回家,然后开始商量我的营养补给问题。他们商量的结果,就是让我姥姥“陪读"给我做饭。(为什么不吃食堂?吃不起啊,自己做还是比较便宜的) 【三迁之第二迁】 根据家庭的决议,找到了一个平时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类似我姥姥的表哥的外甥之类的,他在镇上的兽医站工作,刚结婚不久,分了一个宿舍,2间半屋,把其中一间腾出来让给我和姥姥住。我就从学校搬到了骑车15分钟远的兽医站宿舍住。住的时间不长,具体生活细节不记得了,只记得三件事情,一是夏天没有地方洗澡,拿个洗脸盆在屋里用毛巾擦。 二是姥姥有一次蒸馒头不知道是碱放多了还是少了,变成黑馒头了,我们吃了几天黑馒头。三是早上我实在太困了,闹钟叫不醒我,我想了个办法,在闹钟放在窗台上,上面放上一个大陶瓷缸子,上面再放一个快餐杯,闹铃一响,上面的小锤就敲打,缸子就哗啦掉下来砸在我头上,就把我砸醒了。我们在这里没有住多长时间就又搬了,这次是我要求的。原因是我上初三了,这15分钟的车程对我来说太长了。即使快骑也得10分钟,这时间我觉得浪费不起。 【三迁之第三迁】 这次又找了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看来亲戚象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这次比较爽,借了个"四合院“。确切的说是个废弃的宅子,两间堂屋是泥巴做的,墙是土的,地是土的,唯一的一个窗户是木格子做的,唯一现代化的是窗户纸换成了塑料布,这样别人不会轻易用吐沫就把窗户纸捅破,也能抗点雨。西边一间堆着废弃的呼啦圈(那个年代刚盛行这个玩意),我们祖孙俩在东边这一大间住,两张床,一个炉子,一桌两凳,还有一个锅几个碗筷,就这些家当。屋门大门都没有锁,我戏称这是“世外桃源”。院子里还有一 口泥灶,天气好的时候,姥姥出门捡柴烧,可以省些煤。我不记得当时吃什么了,反正我对吃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吃饱肚子就可以了。印象最深的“鸡架子”。镇上卖鸡的会把鸡身上的肉剔下来,剩个鸡架子,卖2块钱,我记得姥姥偶尔会买来,炖上一锅白菜,那叫一个香啊,整锅菜都有鸡肉的香味,还能从上面吃到没有剔干净的肉。还有一次姥姥买来1条鱼,虽然刺很多,也着实打了一下牙祭。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近,骑车到学校只要一分钟。因为小胡同早晚的时候很黑,骑车不方便,后来我干脆跑步去学校。 【利用一切时间】 初三是我学习最苦的一年。虽然现在我肯定不提倡这种学习方法。但是在当时没有人教你如何学习,如何提高效率,大家只有做题,背书,除了靠个人领悟能力外,其他就拼时间。况且我身上的压力比别人更高,为了让我能上好学校爸妈花了很大的精力,还让一个人专门伺候我,给我做饭。兴师动众的,几乎所有的亲戚都知道了,我要考不上重点高中情何以堪,如呵回报父母的努力?我当时别无选择,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我当时起的很早,为了不影响姥姥睡觉,5点多去学校,早到了学校不开门,看门的大爷还在呼呼大睡。学校外面没有路灯,很黑,里面有个路灯,很亮,从学校大门的门缝透过一线灯光。但门缝实在太窄了,如果能有半本书那么宽,我也就将就了。好在看门的大爷很理解我,每次我梆梆叫门的时候,他都没有怨言,披上大衣给我开门。即使进了学校,教学楼也不开门,教学楼前的路灯是我学习的好地方,几乎每天我都是第一个在那里捧着书开始看了,没有手套,手很冷。当时没有想到这些,其他同学也这样。等教学楼开门的时 候,路灯下一般有4、5个人了。到了晚上就好多了,我可以回来看书,没有书桌,我只有躺在床上看,有时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姥姥半夜起来关灯。由于总是躺着看书,左眼离书本太近,不久我的左眼就近视了。 吃饭的时候把书放在桌子上,嘴吃饭,眼看书。走路的时候,高举一本书,用眼睛的余光看路,上厕所的时候就别提了,每人手里捧着一本书,你要是不带书,就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考上当时市重点————滕州一中。滕州一中的本科上线人数是全市其他所有高中的总和,是全省排得上名次的名校,能上滕州一中,是全市初中生的梦想,当时说,上了滕一,一只脚就迈进大学门了。 【竞赛】 我那时候市里也时而不时的举行一些竞赛,除了一次英语竞赛我没有参加外,其他都代表学校参加了。因为竞赛并不能给学生和学校带来实际的利益,学校对竞赛的态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对,每次竞赛给我们参赛的同学每人提供6元的补贴,去市里来回的车票是4块,剩下2块够我们吃早饭,每次都是一块钱的sha汤和一笼蒸包。那是我们市两种特色小吃,是我初中吃的最好吃的东西了。去参赛才知道我们和当时一流的初中————滕北中学差距有多大,(这也是城镇和乡村教学水平的差距吧?)参加了那多竞赛,只有生物,化学,物理拿过奖。大部分奖项都都被城里的孩子拿去了。最令我们学校老师和同学振奋的要数初三下学期我们的梦想————滕州一中的“语数外三科全能竞赛”了,据说前200名可以保送入学(后来知道不是保送,只是加20分)。全市初中师生都擦拳磨掌,当时也不时兴现在的各种竞赛培训班,唯一能做的就是互相宣扬,作为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而已。我记得我们学校派出了10人的代表队,在强大的滕北中学面前也是一败涂地,除了我考了全市19名,另一个100多名,还有一个近200名了外,其他都没有入围前200,大部分都被滕北包揽了。这也反映了教学方法的差异,无论学生用多少时间弥补都是无济于事的。 【爱情萌芽】 在初三下学期,我们年级转来一个女生,可谓“掷地有声”。正赶上期中考试,她没有开始上课就先参加了考试,考试成绩一出,级部一下子炸锅了。因为级部前10几名的学生无论老师还是同学大家都耳熟能祥的。她一下子考了第3名,紧排在我前面,大家都猜这是谁。那个年代你如果想出名,你爸是李刚不行,脱也不行,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年级排名(镇长的儿子就在我们班,似乎没有人吊他,他死皮赖脸、穷追猛打才搞定班上的一个女生)。最后她被安排在我们班,位置在我前面。她叫陈红梅,算不上漂亮,胖胖的,黑黑的,个子不高,很清纯,很有亲和力。我第一次此见到她就有点紧张。以后和她讨论问题的时候,即兴奋又紧张,心怦怦的跳。还盼望着多跟她说句话。可惜她上了2个月就要转学了, 那天我鼓足了勇气和她另外一个女同学去送他上汽车,我想好了对她说一句话,因此,一路上我都紧张的快喘不过来气。汽车来了,她要上车了!我看不说不行了,终于鼓足勇气说:“祝你————一路顺风!” 仅此而已,傻吧?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结尾——尘封的记忆】 初中三年对我来说,是漫长而短暂的。漫长是我经历太多,短暂是时间飞逝。由于我的努力,我顺利考上了市重点滕州一中。记得中考的最后一场,我提前半小时交卷溜出考场,又不想让我爸爸看到我早交卷,就在考场区转悠,想放松一下,一下就流鼻血了,这是我第一次流鼻血,我想我是太累了。 初中三年班上有好多好朋友,但是都因为通讯的落后而中断联系了。当时毕业留联系方式时,大家都比较傻,留的是“XX镇XX村“然后是自己的大名。由于我是借读生,跟他们大都隔好几十里地。那时没有网络,电话,只能写信。信寄到村里,村长可能记得各家各户的户主的名字,户主的媳妇叫什么不一定都说的上来,更别说家里孩子的名字了。寄出的信大都杳无音信,即便是到了,也可能被家长拦截了!记得我都上高中了,爸妈才交给我两封初中同学给我写的信,因为是女生写来的,爸妈给扣留了。加上后来我搬了两次家,小学和初中的小伙伴们彻底断了联系,只留下这些尘封的记忆。 Ade,我的朋友们!Ade,我的初中童鞋和老师们!
个人分类: 02地震|2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要随便在大街上买煎饼吃-食品安全小处着眼
热度 7 cherrylu1960 2011-4-9 23:52
还好,还好,昨天中午在煎饼摊上买的煎饼吃进去没有在肚子里兴风做浪。煎饼在俺最爱吃的食品之一,热乎乎的、软软的,闻着就香,可俺都好几年没吃这东东了,为什么?因为俺曾经吃煎饼吃坏过肚子。俺肚子一向比较娇气,几年前的一个夏日晚上,加班加晚了,实在是饿极了,在南礼士路口的固定煎饼屋买了个煎饼,结果那个夜晚,煎饼,确切地说是煎饼里的细菌在肚子里造反了,上吐下泻,还发起烧,好生痛苦,输了两天液才好。原因自不必说了,因为是夏天,又是晚上,肯定是调好的料不新鲜了,腐败了,让俺赶上了。 LG 让俺找摊主算账,管甚用?查无实证,他哪里会认这个账啊。 夏天快到了,食品卫生问题更要引起关注了。不注意食品卫生,也会要人命的。 改进开放了,农民也大量进城摊煎饼了,满街的煎饼摊,都是无照经营,反正城管抓住了大不了连摊带料收了去,也不值几个钱。除了煎饼摊,还有炸肉串、烤肉串的,食品卫生根本无法保征,无人监管,可生意还不错。难道大家不知道其中的危险吗,肯定知道,但仍然无法拒绝其中的诱惑,这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使然,就像人们都知道吸烟百害而无一利,吸烟的人还大有人在,这不是单纯靠介绍吸烟的危害这类科普能解决的。 给小孩子讲科学道理很大程度上是对牛谈琴,大人再把握不住,致使城市中的许多小孩子整日与麦肯那些所谓的垃圾食品为伴,干扰了正常的进食,首先是造成营养的失衡,真的问题不小,所以,如何对孩子们进行宣传,适当远离洋快餐,还是很有必要的。还有那些不负责任的广告,就是有毒的诱惑。 不要随便在大街上吃煎饼、烤肉串等不卫生的食品,不要吃过期的食品,不要长期单一饮食,这些都是有关吃的安全的基本保障。其实老百姓也不一定想从专业角度了解那么多的知识,有些似事而非的说法,各种业内的论战不一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就像转基因食品吃还是不吃的问题,其实关心的人不一定很多一样。到超市买东西,其实一般目前中国百姓大多只关心食品的保质期,翻来覆去找的就是那生产日期,其他的如食品的营养成分什么的,一般人不会去注意,看了也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对于很多事情,只是简单地关心是还是非,有害还是无害,超标还是不超标,而不会去更深入地考虑有害到什么程度才能影响健康,超标到什么程度才不能吃,没有太多人关心。 所以,关于这个食品安全的问题,说容易进行科普包含简单到小儿科的东西要反复强调,如小时候大人总教的“饭前便后要洗手”(我一个姐姐在 3 岁的时候就是因为用不干净的手抓糖吃得急性痢疾死的,当然上世纪 50 年代的医疗水平和医院的责任心也不怎么样),不要随便在无照摊上买东西吃。说食品安全科普难搞,就是对于许多涉及科研的事情,牵涉许多复杂的检验指标的科学制定,还有有害物质在体内的富集和分解原理,许多事情还不完全搞的清楚。所以话不能说的太绝对,如何讲的明白,说的合理,不致于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掌握适度并不容易。 所以,对于个人来说,将食品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还是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长时间吃单一食品,尽量选择在家里吃饭,少在外面吃饭,尤其是不卫生条件不好的餐馆吃饭,等等。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生活习惯不好,吃饭睡觉都脱离了正常轨道,到老了醒悟真的就晚了。宣传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其意义不亚于抓几个食品卫生违法典型。 小人物说点小事儿。欢迎大家就如何保证吃的安全这个大课题继续进行讨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54 次阅读|15 个评论
先用住房交通把北京全堵死,然后就有办法了
热度 14 陈安博士 2011-2-26 23:57
  北京关于购房的15条规矩出台后,一片哗然,仔细想想,这个政策究竟谁会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利益呢?   也就是说,在如此的重重限制之下,谁有资格买北京的房子?   第一类人是目前有北京户口且还没有2套房子或1套房子,有资格去买。   第二类人是目前在北京却没有户口且已经有了5年的纳税记录,可以买房子。但是,第二类人数量还真不好说,那些很需要房子的人,不见得有这套劳什子玩意儿,尤其是早晨出来摆油条煎饼摊的人,更是如此,也许已经在北京干了10年,不断地给城管什么的交这钱那费,却竟然是没有一次纳税记录的。而这样的状况究竟怪谁呢?怪这些人不懂?还是怪我们的纳税管理部门,没有那设备、能力、和心?      而北京市的政策(当然,是国家政策的具体化)则是先限制身份,这一点倒是和我们的博士生导师资格遴选有得一拼,先弄身份的槛,再说别的,用身份截住大批人,然后被截住的人就好好回家抱怨自己爹娘生自己生的不对去吧。而那些过了身份门槛的人呢,就好好庆幸您和主流如此一致吧,弹冠相庆,不亦乐乎。   当然,肯定有管理者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   确实有点这意思,我也承认,我也知道中国人的农民式狡猾,教育系统就有个现成的例子,海淀区本来说要用公立学校解决所有农民工孩子的上学问题,结果,风声传出,很多在北京工作的农民工抓紧电话告知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说你们家的娃娃,本来在村里学校上的好好的,别上了,来北京上好小学吧,都免费,于是,恨不得把全国的孩子都挪到北京来。   应该说,这事就是农民工的不对了。本来因为你家孩子在这里读农民工子弟学校,确实委屈,应该和所谓拥有北京户口的孩子一起读公立学校,但是,呼朋唤友这个就有点夸张了。最后,这个政策只好胎死腹中,无法执行下去。   在认识到这样的一个中国人本性现状的基础上,再来理解一下管理者,我发现我还是无法理解,毕竟,人究竟都哪些基本权利是宪法规定的。虽然说中国的宪法是写着浪费纸张的,但是,理论上的生来平等总还是大家都理解的。   也因此,即便是把北京堵死,都去买个3万块钱的汽车开开,或者家家都去买个房子来住住,都属于基本权利的一部分,你可以用市场的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也还可以用点管理措施,比如在北京整个区域内不再建设任何新房子,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吗?但是,直接不让部分人群买,那就从根本上错了。   如果北京的道路上行驶1500万辆车,不堵死都不可能,不过真的堵死了,我倒是相信会重生,要不彻底迁都(哪怕迁到延庆去),北京的道路也会立刻空下来,房子,贵到20万一平米,不也就到头了嘛!还能到100万一平米去?   如果不堵死北京,还想优化,还要讨巧,我看没戏。
个人分类: 时论|3369 次阅读|27 个评论
告别“虚拟”,拥抱现实(之三.2)面条和煎饼
luocun 2010-7-28 02:53
空间的塌缩只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沧海桑田般变迁的一个侧面。而且,跟实际的变化比起来,沧海桑田这样的形容,虽然极言变化之剧烈,说的依然只是同一空间里的转化。与之相比,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其实要深刻、诡异得多。 (2)对象的不同 以比特构成的数字/电子对象跟以原子构成的传统物体非常不同。 比如说,两本书、两块砖、两颗炮弹、两个人是不可以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位置的,所以在任何特定时刻,两本书在图书馆的书架上一定会有不同的位置。朝鲜战场上也有过两颗炮弹迎头相撞,没有爆炸,结果是谁也穿不过谁,最后熔在一起掉到地上的例子。相比之下,两条手机短信──西班牙进球了!和德国丢球了!──则可以在时空上交叠,可以在同一时间穿过同一空间到达彼此的目的地,而不会撞个人仰马翻。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不同,不是宏观与微观的区别,不是量子领域的不确定性,而是经典物理里就有的现象。这里的不同事关传统物体与数字对象在构成上的区别:传统物体有赖于原子聚集的保持,而数字对象则在于比特构型的维护。手机短信在空间里的互相穿越,是通过对同一空间区域的电磁场的同时调制来实现的;其道理跟同一个房间里可以有不同的人同时说话,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而都可以被听见差不多;也跟水波的互相穿过类似。 按照Geoffrey Hinton的一个说法,传统物体与数字对象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不同。传统物体(比如书本、砖头、人)往往持存时间长(几十年、上千年)而占据的空间范围相对窄小(几十厘米到几十米);数字对象,尤其是数字或者通讯进程(比如传输中的短信、网络上的数据包)则往往持存的时间短(毫秒微秒级),覆盖的空间范围广(几百、几千、上万公里)。如果我们以时间为高度、空间为胖瘦来想象各种事物在四维时空里的身材的话,那么书本、砖头和人就特别高(持存时间长)特别瘦(占据空间窄),像根儿面条;而短信、数据包等等则往往是特别矮(持存时间短)特别胖(覆盖空间广),像块儿煎饼。 如果我们本来习惯了周围全是书本、砖头这样的面条似的瘦高个儿,然后突然有很多煎饼样的矮胖墩儿闯进我们的生活,还毫发无损地互相穿梭,轻而易举地完美复制,筋斗云都不要就眨眼十万八千里,我们恐怕难免觉得他们古怪而难以理解,不太真实的,有点虚有点飘。
个人分类: 计算哲学|3488 次阅读|1 个评论
青岛三日(二)——啤酒、海鲜和煎饼
jxz1963 2010-4-25 08:26
在去青岛前,我就对青岛的啤酒充满了无尽的向往,心想在青岛,可能从自来水里流出的都是啤酒,青岛的啤酒一定是最好喝的。但为什么青岛人爱喝啤酒,却是我心里一个不解的结。 到了青岛后我才明白,青岛啤酒是取自崂山上的水酿成的,在和青岛的朋友喝酒时,朋友问我喝什么,我一开口就是到了青岛就要喝青岛啤酒,从而拒绝青岛啤酒以外的任何其他品牌的酒类。在青岛时,还听到出租车司机讲述的青岛三大怪,其中之一就是青岛啤酒拿袋提的现象。 在我第一次亲自喝纯正的青岛啤酒时,它甘醇的口味喝后给人一种特爽的感觉。青岛的海鲜是出奇地多,特别是我们在青岛的那一天,正是青岛蛤蜊节,听接我的 Z 小姐介绍说, 19 号正好是青岛蛤蜊节,现在青岛的蛤蜊是正肥的时候。 当我第一次在海边吃上蛤蜊时,终于让我领悟和明白了青岛人为什么那么衷情啤酒,一份美味的海鲜是要用青岛啤酒来作为佐料的,否则海鲜里的腥味会让人反胃的,而啤酒的作用正好是在此时显现的。当然,青岛的海鲜远不止蛤蜊这一种,还有许多虾类,在青岛时,让我念念不忘的是那种大爬虾,那可是又新鲜,又美味。 在莱西水库边上,我们吃的那餐 14 斤重的大草鱼,虽说并不是什么海鲜,但它在我的记忆里比任何一次海鲜都要深,不光味美、肉鲜,而且是地道的生态鱼,莱西水库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水库,我曾对同行的同志说:这那里是水库,简直就是大海! 说实在话,在没有来青岛前,我对青岛人的饮食是没有研究过的,但他们这种餐餐有海鲜、顿顿喝啤酒的吃法,让我一个外地人是没有办法接受的。好在我们在青岛的一个老船长餐厅用餐时,餐厅送给了我们一本《老船长酒店一九二七二 OO 七》小册子,让人惊异的是,在这本小册子里竟然有陕籍作家陈忠实先生的《老船长印象》的撰文,让人从一个侧面了解了青岛或多或少的饮食文化。 由于在青岛待的时间并不算长,还去了青岛市以外的几个县城,让人着实领悟了一下山东的饮食文化。 看过电视连续剧《水浒》的都知道武大郎是卖吹饼的,对于山东吹饼的做法和吃法,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那是一学就会,不用费太多的事,说不习惯的一点是,那吹饼上的芝麻放的是有点多了,人们不论取那一块吹饼,都要在盘子里、桌子上,以及手心等地,落下几十个芝麻粒。有人会说芝麻粒大的事值得提吗?我想是要说的,因为职业的习惯,芝麻的价值是很高的,这样浪费芝麻资源,让人真是有些想不通呀! 在莱西时,我亲眼目睹了山东煎饼的做法、亲口品偿了山东煎饼的美味、亲自操作了大葱面酱煎饼的吃艺,特别是山东煎饼的做法,那个绝,真让我们外地人大开了眼界。 在日照时,我们还品偿了日庄火烧,这种面食小饼与陕西的托托馍有些相似,但其外形更酷一些,吃到嘴里更有嚼头。 在青岛的日子里,无论是啤酒、海鲜,还是煎饼,都各有特色,各有其味,各有典故。 青岛一个充满神秘诱惑的美食之城!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4817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