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活记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44)
jiangjiping 2019-3-19 07:48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44) (四十四)3月17日的作息时间记录 蒋继平 2019年三月18日 因为是星期天, 所以早上睡得比较晚一些。这一天的主要活动时间如实记录如下。 7:30。 在床上做仰卧起坐和双腿上提,每次30下, 三次重复。 7:45. 卫生间如厕, 洗脸, 刷牙。 8:00。厨房准备早餐。 8:15。 吃早餐。 8:30. 上网查看当天新闻和科学网的博客板块信息, 并且对博客评论做回复。 8:45. 写博客, 在科学网发博文。 10:00. 在社区娱乐中心的歌舞厅跳自己编导的健身舞。 10:30. 在社区娱乐中心的健身房锻炼身体, 主要是肩肌和臂肌。 11:20. 回家上网查看科学网的博客板块,对博客评论做及时的回复。 11:40. 帮夫人准备中餐。 12:10. 吃中饭。 12:30. 自己玩纸牌. 12:45. 收拾碗筷, 清理餐桌,整理厨房(夫人吃完中饭立即去教会了)。 13:00. 在床上做仰卧起坐和双腿上提。运动量同上。 13:15. 睡午觉。 13:55. 在床上做仰卧起坐和双腿上提。 运动量同上。 14:10. 上网查看新闻和科学网博客。 14:20. 写博客。 15:00. 在社区娱乐中心健身房锻炼身体。 登山88分钟, 距离8公里, 消耗918卡路里。 16:30. 回家洗澡。 16:50. 上网查看新闻和科学网博客。 17:30. 一杯红葡萄酒和一些花生以及牛肉, 与夫人聊天和准备晚餐。 18:00. 吃晚餐。 18:30. 自己玩纸牌。 19:00. 和夫人打乒乓球。 19:30. 上网查看新闻和科学网博客, 写博客, 发博文, 对博客评论做回复。 20:30. 自己玩纸牌。 21:00. 写博客。 21:30. 上网发博文, 对博客评论做回复。 22:00. 卫生间洗漱。 22:15. 在床上做仰卧起坐和双腿上提。 运动量同上。 22:30. 睡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9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活点滴记录
zpy85 2016-12-9 09:50
在科学网混迹了4-5年, 只看不言。看信息,看各位大师的精彩博文。深感自己的文采糟糕至极,也就无心发文记录(抑或自己比较懒,懒得写东西)。。。。自从有了父母微信,也就不敢在微信上写太多东西,想想还是到科学网上找个出口比较可行。另一方面,自己到澳洲刚好满一个月,值得记录下。 我也不知道这个选择对否,硕士毕业后在一个事业单位里工作了四年,有了老婆、孩子、房子,还有大把的银行贷款以及日渐古稀的父母,再回头追求自己的理想,压力可想而知。希望跨出的这一步是能够实现让这个家过更好生活。 尽管学校不是什么牛校,但导师是一直追寻的导师,对我帮助也很大,正因为他,我才能没有英语成绩也能拿着奖学金漂洋过海成为他的弟子。感谢他第一时间去机场我并邀我去他家做客(据说根据当地风情,很少会要客人到家做客),感谢他在我刚到这边时多方面的照顾。其实,支持我此行的除了我的家人,还有我的硕士导师以及单位领导,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成就了现在的我。 刚到这边,正赶上这边开始放暑假,整个校园几乎空荡荡(其实校园也不大,还在城郊),唯一庆幸的是,隔壁正好住了一位中国人,算是目前学校里除我之外唯一的一名中国学生,据他说住了将近一年,还没有见到过其他的大陆留学生,他看到我激动万分。看来我是幸运的,在口语还没那么利索前,可以和另一个人用母语沟通。看来我能跟他混一段时间(他是联合培养生,在这边已经接近尾声了),他也很热心带着我逛小县城,给我介绍他在这边的生活经验等等。 整个课题组(或者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让我觉得很轻松,你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不一定要早起,不一定要到办公室,只要能出色完成自己的研究内容就行。所以经常会是办公室就我一个人,其他人要么有试验,或者喜欢待自己房间里完成各项工作。我有三位在校同门,一位来自马来西亚,还有半年就毕业了;另一位来自非洲(具体哪个国家没记住),在这边呆了半年多,马上要回国开展试验;还有一位来自尼泊尔,拿着这边国家奖学金,试验刚开始,经常泡实验室里。非洲小伙伴的境况和我差不多,所以请教了他许多事情。马来西亚这位在这边混迹了将近4年,算是大师兄了,对同门也很照顾。至于我,目前还只能呆办公室看文献,准备综述,准备开题报告,偶尔去实验室转转。 希望在这边一切都能顺利,到时能顺利回国开展试验。。。 第一篇博文,写得很随意,仅记录自己的点滴。
个人分类: 生活|22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生活记录20--科学的过程与科学的结果
ibelief 2015-1-17 08:37
考试周真的是结束了,大作业也都提交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痛定思痛”。想来就是说期末的时候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牢固,该学习到的东西没有学到,于是开始感觉到痛苦,然后开始思考这件痛苦的事情。 之前有个叫做李约瑟难题的东西,在“科学与理性思维培养随感”(http://www.lofter.com/blog/wujiandong?act=dashboardclick_20130514_04 ) 里面提到了,就是关于为什么中国曾经在科技上领先全球, 但后来落后的问题。当然回答也是很多。 之前在看到某个同志这样说:使用科学的方法去积累,终究会进步的。 中国古代很多技术是通过师徒传递下来的,或者是更多的机密的技术是通过父辈传子辈,口口相传而延续的, 甚至会分单传。于是遇到战争或者是意外,这样的技术就会失传。并不是所有的高手的会写出来“武穆遗书”或者“九阳真经”的,而记录的文献里面有常常会有各种神乎其神的“少许”“适量”等等无效信息。 简而言之,脱离科学过程的好的结果能否流传完全随缘。 今天是来反思学习的。 · 本学期选修的课程是APPLIED ANALYSIS,中文翻译为高等数理方程。学的非常不好,课后习题都不会做,所以考试的时候也是很不好。和当时学数理方程的经历很相似——习题不会做,考前刷题,考后忘记。这样的过程当然是不合适的。而上课的时候常常是瞌睡,迷迷糊糊,思前想后,便觉得愧疚。 另外一门课程计算流体力学基础,上课老师讲课全是中文,但还是有很多听不懂——我后悔的是当时陶爷爷的数值传热学没有认真听,张老师的计算流体力学也没有听。作业拖拖拉拉,期中考试一塌糊涂——我觉得有些东西太难了,不会考的,事实证明,这是个错觉——大作业完成的也很差——开始想修正超松弛因子,后来发现容易做,却不容易做好。然后又准备做经典的圆柱绕流,后来网格文件读入都各种bug——人生苦短,我用Fortran 不熟练。 于是回到原始的顶盖方箱驱动流,水水完成。本来时想用fortran 写后掠台阶的,因为本科的时候老师曾经给过这个程序。我看了看这个两三页的程序,想来当年对自己实在是太放纵了——程序就是改了行代码就运行出来了,而在这边,完全是需要自己写出来。所谓知易行难,就是实际写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困难。 想来也应了这句俗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相比之下,我曾经觉得“气溶胶原理与技术”会比较简单。因为这是开卷考试,事实证明,这也是个错觉。 内功不够,仅仅花架子是不能投入实战的。考试的时候,第一个关于气溶胶颗粒物分类总结的题目就让我找了半天——我怎么当时学习的时候没有想着整理总结呢?我盲目地翻着书,竟然真的没有多少印象。而后面的关于中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的论文也是让我汗颜了,英文论文阅读水平太低,然后提出的观点too young too simple,给出的建议也只能是对着“国十条”大气污染治理方案抄,毫无技术水平。至于设计探究“PM2.5与雾霾形成”的实验,也没有什么创新点。——总结来说,上课不认真听讲完全就是浪费时间。 上周成功把我的CentOS 7重装了,成功的在CentOS 下引导了Win 7。在此之前,我曾花超过十个小时引导,包括修改grub2,包括在win7使用EasyBCD,我连老毛桃都用了。 借鉴了ubuntu下设置也失败了。网上教程试过多个,屡试屡败。最后发现CentOS 7 无法自动加载ntfs分区,发现这是瓶颈所在。现在我已经可以快乐的使用CentOS和win7了。 当然上一段就想说一句话:清楚问题才容易找到解决方案。http://blog.csdn.net/wujiandongi/article/details/42750561 人生苦短,愿我们能清楚的活着。 年轻人,尽量少熬夜。 散打被师兄踢得淤青了,但仍要继续。 2015年1月16日 于勺园 最后,听说姚贝娜去世了,离世前把眼角膜捐赠了。活着不易,健康是福。
个人分类: 博士生生活记录|19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满满的一天——美行(五十)
热度 1 jlxt33 2014-2-8 13:22
8:30am-12:00pm实验室做事 12:00pm-12:30pm 午餐[Tri-C,到底有没有免费的午餐] 12:30pm-2:00pm图书馆看展览,参观图书馆[图书馆就是用来学习的] 2:00pm-5:00pm 实验室做事 5:00pm-6:30pm 活动中心健身 6:30pm-7:30pm 晚餐,顺便邮件+qq处理些国内的事情 7:30pm-10:30pm 看电影 Huge Game[1刀+免费爆米花2包,散场前再派送1包],屏幕不大,人很多,满场。 明天再具体记录吧。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2907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天的三件事
热度 1 mll 2012-11-16 00:37
在这里发博文真的好有压力。开通博客时打算五年之后再发表的。今晚一激动就,于是就。。。。。。 今天对于很多人来说看似很平常。但是我想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一天,响应国家号召,建设节约型社会。哈哈,还是用日志的形式来记录今天。 最让我兴奋的一件事件今天终于见到了我们的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以前是九个人,今年是七个(第十七届是九个其余都是七个)。我想国家还是遵循了以前的形式又把人数调整到了七个。不管几个人?这个和我们关系不大。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概率基本上为不可能事件。总之没有咱参与的份,咱只能替他们高兴而已。习主席的报告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希望十年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美答卷。那时候的我将会是什么样呢?我无从知晓,我也不敢想象。 第二件事是今天下午在浏览我的 qq 好友时,突然发现他的 qq 签名变成了“恭候各位亲朋好友参加李守彬 王晓艳 11 月 19 日 在临沂的婚礼”我懵了。不是说好大年初六结婚的。怎么提前了呢?还记得今年年初我们到他家聚会的场景,我们一共去了三个人,我和他有六年没有见面了,其中一个同学我们好像是九年没有见了,还一个至少也要六年没有见了吧!可是当我们聚到一起的时候还是像以前那样无拘无束,尽情的说我们以前的故事。呵呵,那时候感觉真好。朋友真的是无价的。。。。。。。于是乎我立刻拿起电话联系了那两个同学,其中一个在西安读研究生,一个在我们临沂老家开公司。我们两个在外求学的,真的是有那个心,没那个力了。回不去啊,离家太远。呵呵,前些天我那个西安的同学竟然在人人网上写起了自传。我不得不佩服他,你真的好 NC 。我现在真的不行 ….. 可人家现在写到大学阶段啦,其实我最期待的还是他写八卦恋爱的那篇。 第三件事,我看到一个同学转载了一篇文章。于是就百度了一下这个新闻“ 11 月 11 日 是光棍节,华中科技大学一位大四男生为这一天如愿脱“光”,将历时 200 多天呕心沥血创作的 16 万字情书装订成册并取名《我不愿让你一个人》,送给心仪已久的女生,然而却被拒绝。事迹被其室友传到网络后,王文瑾因此走红,网友以此故事创作出了一个网络新成语“十动然拒”。女孩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简称十动然拒。据考证此情书还是手写稿,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小子你真牛。你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啦!世界上最长的情书,呵呵。
2085 次阅读|4 个评论
AAB
quhua 2010-5-26 23:50
今天下午,终于拿到了盲审的第三份成绩。 2 个 A 和 1 个 B ,可以进入答辩阶段。 不知道这是不是命,据我那在学位办工作的同学说,我的三本论文全都送到了很牛的学校。既然是盲审,具体哪所学校我是不得而知的。她有纪律不能说,我讲原则不去问。反正就是牛吧。 像大多数博士生一样,我也曾经以为通过盲审就好。但是,收到前两份 A 之后,特别是看到这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的评语,我开始非常强烈的盼望着第三个 A 。也许,我还是有一点点完美主义吧。所以,当别人都说我的论文盲审成绩已经很好的时候,我还是会有一点怅然若失吧。 也许,我的确是不够洒脱。 但是,如若凡事都与世无争,无欲无求,那我该如何进步呢?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致谢
quhua 2010-5-23 16:06
这个周末过得心不在焉。盲审的三份毕业论文已经送出去一个半月,虽然回来的两份成绩还不错,但是毕竟还有一份结果没有回来,难免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曾经有多少博士生为盲审所困惑,也不知道别人是否如我般寝食难安。 盲审的论文不能出现研究生与导师的名字,也就没有写致谢。提交论文后一直有事情在忙,致谢也就一直被耽搁着,直到今天才完成。贴在这里权且更新一下吧。因为涉及学位论文,内容可以参考,但是 请勿转载 ,谢谢。
个人分类: 未分类|48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月的鲜花
quhua 2010-5-8 22:59
去鱼山校区图书馆还书,经过海报栏。 因为我走路的速度比较快,等我想到要看一下的时候已经走出去挺远,就又折回来。 哦,果真有惊喜。 这个评优是在四月初,正赶上要交论文,辅导员让我写 2000 字的事迹我只凑了 600 多字。后来一直没有信,我还以为没戏呢。呵呵,看来似乎还是应该相信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事迹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这个这个,做一名又红又专的科技工作者,一直是俺的奋斗目标哈。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十几岁的时候,我也曾经在这个日子买一支康乃馨送给妈妈。妈妈会高兴地将花插进花瓶摆在客厅,但是那也只是几分钟的事情,几天后花瓣就会凋谢了。今时今日,我是不会特意在这个日子去买一支涨价的鲜花的。只要心中有母亲,天天都是母亲节。 也许,儿女的进步,就是送给母亲最好的礼物。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79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拾物化
quhua 2010-5-6 21:24
大概再过两三个月,我就要进入博士后阶段了。因为研究方向是偏重物化的,最近我又开始看《物理化学》。 说起《物理化学》,估计即便是在化学专业中, 10 个学生得有 9 个半会头痛的吧。可是, 2003 年的春天,我一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就是莫名的喜欢上这门课程,每天为之辛苦为之快乐,简直恨不能睡觉的时候都抱着课本。难道这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呵呵,我还是不要这么唯心比较好。 七年过去了,我以为自己的物化功底消失殆尽,着实担心了好久。真正开始看书才发现,那些公式与原理全都像是老朋友一般熟悉。这又一次验证了我的观点知识永远是有用的。 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说:学校开 *** 课干什么?一点用都没有。哎,孩子们啊,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只是要混一张毕业文凭,还是想成才呢?如果是前者,我无语;如果是后者,请允许我啰嗦两句。打个比方吧,就像是一棵小树苗,要成长为栋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必须战严寒经酷暑,只有根系足够发达,汲取到丰富的营养,才可能长得高长得壮。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才是治学之道啊。 今天的背景音乐是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其实一切紧握在手上。呵呵,貌似按照化学热力学的观点,这是个状态函数系统的各种性质均随状态的确定而确定,与达到此状态的经历无关。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八字不合
quhua 2010-4-30 14:04
今早,从《大众日报》网络版看到了结果。我前几天还奇怪怎么学校那边一直没有信,原来真的是我预料的结果没评上。 在小说上看到一种说法,人会与某个城市八字不合。我猜我可能真的与济南八字不合,这十年里,对我打击颇大的几件事情,全都与济南有关,以至于一度电视节目中出现济南俩字我的心里都会咯噔一下子。 我一个要毕业的学生,很多事情是无所谓的,只是学校要我做的事情当然还是要做的,做人不能不识抬举,而且我上面那段拿到学校绝对不是理由。这么多年过去了,以为这次可能该转运,结果还是这样。看起来似乎顺理成章、甚至如探囊取物般简单的事情,依旧是不可能的。很可惜,浪费了海大的推荐指标。 人有时候真的不得不信命。 算了算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大的春天
quhua 2010-4-26 09:14
今年青岛的春天来的有些晚。呵呵,我似乎一直在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 这样的盼望,只是因为我想要用镜头记录一下海大的春天。毕竟,这是我挥洒过五年青春的地方。 相对而言,我还是更喜欢鱼山校区,尽管自己只是研一时在这呆了一年。毋庸置疑,崂山校区的建筑更新,校园更漂亮,但是总让人觉得少点什么。也许,文化底蕴的积淀过程有点像土壤腐殖质,根本上是由时间决定的,人为干预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鱼山校区的樱海路。 2005 年 4 月,在那个樱花烂漫的时节,我就是沿着这条路,沐浴着花瓣雨,踩着绵软的花瓣地毯,走进海大进行复试的。 青岛中山公园的樱花是蛮出名的,只是那种美似乎略带脂粉气,毕竟每年要迎合观众赏樱的需求,多少会有些压力的吧。海大的樱花,也许应该算是带着书卷气,根据气候而开放,不会有人计较花团是否锦簇,平添一份自然洒脱之美。 以下照片分别是4月20日、22日和25日拍摄的。呵呵,我似乎拍照片也带着做实验的习惯,现象随时间的变化 就像是话剧舞台上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一样,海大的春天,除了樱花这个主角,还有很多的配角。连翘、玉兰,以及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呵呵,貌似我们这些非海洋专业的学生也是这样,只要有点阳光雨露,我们一样会茁壮成长。
个人分类: 未分类|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