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信息技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心目中的电脑
热度 1 whchen 2010-7-11 10:23
电脑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怎样强调都不为过。 如果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电脑可以让我变得更聪明,做事更有效率(脑力劳动)。如果要我YY一下我想要在电脑上实现的一些功能有: 电脑可以自动记录我的思路活动过程,要能跟得上思维的速度最好是形象化的那种思维。 电脑可以自动阅读分析我的信息内容进行初步简单的数据聚类和挖掘。 电脑可以自动整理呈现我的个性化的信息处理的结果。 电脑可以自动安排计算我的学习活动,一些日常生活的安排建议,自动提醒我一些关键的信息和时间。 电脑可以将我的语言信息,重要的图像信息有序地整理起来,在我需要的时候进行快速高效地搜索。 电脑可以自动建立我的知识数据库,个人信息数据库。 电脑可以自动核实我的知识数据库的准确程度并呈现错误和不当的知识点。 电脑可以帮助我管理我的社会关系,自动帮助我管理一些团队的任务进度和简单信息的反馈交流。 电脑可以自动帮我搜索网络上我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对我进行建议。 总之一句话,人脑只用来创造,电脑将人脑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25 次阅读|4 个评论
图书馆的技术力量
libseeker 2010-7-1 09:51
有位在图书馆从事信息技术相关工作的朋友,发了一篇博文《搞计算机越来越没前途了!》。我跟了一条评论:环境是个问题。图书馆其实确实需要部分技术人员,然而种种原因,生存与发展空间非常狭小。至于羡慕,大体是因为向钱看齐的结果,过去计算机行业意味着高薪,而今世易时移了。别人的羡慕不靠谱,关键是保持自身的兴趣,得胜于失就好。 以上评论可以说是有感而发。我自己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做过5年技术部负责人,至今可以说关注数字图书馆建设10余年。关于图书馆的技术力量问题有很多感慨。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十年来,图书馆建设取得的成绩有口皆碑,无论从数量、规模、内涵,以及科技含量,举世瞩目。图书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数字资源建设等等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人力是块短板,也就是图书馆的技术力量是薄弱的,甚至是不协调的。 在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服务环境下,相对投入力度,图书馆的技术力量,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团队。然而现实如何呢?种种原因,图书馆的技术力量被严重边缘化。有兴趣的不妨关注或考察一下图书馆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工作职责、自我评价及馆内同事评价。我个人的印象为:图书馆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大都在5%以内,除了系统管理员算相对稳定之外,其它人员都很不稳定,甚至被认为可有可无;工作职责大都是模糊的,主要以维持(包括维修、维护等)为重点;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同事评价,总体都不甚理想,比如薪资方面多是按职称走,按岗位,也至多象征性有那么一两个算作关键岗位,略作倾斜,因为薪资方面的不尽人意,工作积极性上不去,同事评价也好不了。大多数图书馆都缺乏相对稳定的技术团队,同时也缺乏泛技术团队,能有一两名技术骨干就算相当不错。我知道有些高职高专院校,根本没有专职技术人员。 图书馆技术保障工作做的怎么样呢?总体看,能够维持好就属难能可贵。图书馆网站的建设与服务水平可作为一个观测点。图书馆网站频出故障的不少,内容及时更新的不多。有些馆根本没有网站设计与制作人员,没人负责更新维护。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表面上看很强大,很先进,真正将功能模块研究好、利用好的不多;数字资源表面上看很丰富,无论古今中外、图文视频,这个应该有,那个可以有,是否能用如何用用的效果如何还真不太清楚。 图书馆的技术工作难做吗?个人认为,说难就难,说易也易,事在人为,如是而已。再先进的软硬件,必要的管理与维护,不可或缺。那网站制作来说,并不一定需要怎么高深的技术,便捷实用,及时更新服务信息,提供必要的图书馆利用帮助就很好。图书馆并不缺技术人才,缺的是技术人才成长的环境。即便暂时缺也没关系,可以有意识的培养,送出去培训或交流都是很有用的方式,而技术人才成长的环境,则需要图书馆领导乃至领导的领导的智慧去营造。 朱强先生呼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的信息技术:综观近年来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是一个最快也最好的发展时期。其发展的动力,内因是我们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而外因则是新的信息技术的驱动。, 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影响着用户,产生许多新的用户需求,并改变着用户的使用行为;如果我们不紧紧跟上,及时地满足这些新的用户需求,适应用户使用行为的改变,我们就可能失去读者,从而丧失图书馆的立身之本,而面临生存危机。Keven先生认为技术本来只是一种生产力而已,谁用它它就回报谁(当然需要选择),用得好它促进,用不好要找人的原因、体制的原因、管理的原因,不能找借口。,所言甚是。图书馆的技术力量,图书馆界的决策者与建设者该采取点实际行动加强加强了。 相关链接 : 搞计算机越来越没前途了!.http://sns.libspace.org/space-53-do-blog-id-3753.html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3866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术出版商应重新定位产业角色
renxiang 2010-6-21 15:29
出版商的传统角色是把关人。出版商在知识价值链中的最大附加值也来源于其对于内容的汇集、筛选、重塑和传播。这种把关人与中间人的角色,在印刷媒体时代,依赖于出版社对纸质图书发行渠道的控制以及对于作者编辑队伍的垄断。但是数字媒体允许内容与载体分离,也就是将内容数字化并以零成本进行传播,这一数字特征使传统出版商的核心角色面临颠覆性的危机。 很多出版社在搞数字出版,也有林林总总的模式,但是,人们似乎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数字出版时代,出版产业的权力结构面临着重组的压力。换言之,出版商必须要重新定义它的角色。这种必须是大势使然,如果传统出版商不去面对这一现实压力,无法成功实现战略转型,那么迟早会被新近崛起的数字出版力量所取代。 出版商在印刷时代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文化工业模式:也就是大批量生产雷同的、同质化的产品,以便降低成本,最大化利润。这也是为什么畅销书模式,或者教材模式,统治着传统出版业。即便在专业出版领域,图书选题的策划也不是专业化的,而是趋同性的,这都是为了扩大特定选题的读者群体。 数字媒体传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就是去中心化,这一趋势同时伴随着需求的多元化与个性化,甚至是长尾现象。在数字时代,读者不会为了一两个有用的章节去购买一本书;读者也没有时间去阅读作者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读者,尤其是专业读者群,也越来越不会随波逐流,让自己的脑袋成为文化快餐的跑马场所有这些需求的变化,已经引起了传播领域的诸多革命。比如说,传统阅读的下滑,数字阅读的兴起,新兴媒体的强势,搜索引擎在知识获取中的核心地位,等等。也就是说,传统出版在知识传播中原有的核心地位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只不过,这种挑战来源于产业之外,很多出版商并没有意识到。 在数字出版时代,出版商的竞争对手极为广泛,远远不止业内的兄弟出版社。出版商实际上在与电视、互联网、手机运营商、数字媒体终端,甚至包括数字盗版商等在竞争读者的时间、金钱与欲望满足。放到这样的大环境中去看,今天国内的很多数字出版战略,目光过于短浅了。很多出版社仍然拘泥于以往的把关人和中间人的角色,并陶醉于垄断书号、内容版权等出版子资源的产业强势地位。殊不知,如果网络信息传播继续发展下去,传统出版商甚至会面临着角色的丧失,功能的被替代。到那个时候再亡羊补牢,恐怕已经晚了。 所以,有必要提醒国内处于数字转型阶段的出版商,要在数字媒体时代的大语境中思考战略,不但眼光要宽要远,更重要的是,观念必须要转变。数字出版商,不是数字化了的传统出版商,而是经营数字出版的公司,本质上是一个新媒体企业,是处于产业技术文化前沿的传播先锋。 我们的旧脑筋,该升级了!
个人分类: 论文专著写作|524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各国出台新政应对危机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
michael99 2010-5-17 09:08
各国出台新政应对危机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 作者: 更新时间: 2010-03-01 来源:中国电子报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均受到了较大冲击,2009年,世界电子产品制造业总产值同比下降8.32%,降至1.44万亿美元。本文着重对2009年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势进行了分析,以期把握世界主要国家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走向,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2009年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冷暖不一 美国电子产品市场规模首次下滑 美国电子信息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明显的下滑态势。2009年,美国电子产品产值大幅下降,同比下降13%,为2403亿美元。美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所有行业的产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电子元器件行业降幅最大,为18.61%;医疗与工业设备行业降幅最小,为2.32%。 2009年美国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出现了近几年的首次下滑,下降了7.5%,市场规模为3789亿美元。美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所有行业市场规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降幅最大的是电子元器件行业,为17.4%;降幅最小的是医疗与工业设备行业,为0.6%。 英国信息技术各行业均负增长 英国信息技术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2008年到2009年英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和市场规模均呈现负增长。 2008年英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为28.3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00%;市场规模为56.8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31%。2009年英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和市场规模分别达到25.19亿美元和54.14亿美元,降幅分别为11.22%和4.77%,降幅较2008年收窄。 从英国信息技术产业具体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2008年和2009年各个行业也均呈现负增长,其中电子元器件行业市场规模下降幅度最大,2008年市场规模较上年下降12.79%,2009年下降15.6%;电子数据处理设备产值下降幅度最大,2008年产值较上年下降25.92%,2009年下降24.99%。 日本电子产品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2008年,日本电子产品产值较2007年下降7.7%,达到185822亿日元。其中,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较为平稳,产值达到27608亿日元,同比增长1.5%。截至2009年8月,日本电子产品发展形势仍不容乐观,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日本电子企业亏损严重,日本企业对其经营模式也进行了反思,这些企业更重视赢利性稳定的业务,纷纷对其内部业务进行整合,或者企业间进行业务重组以提升竞争力。 韩国唯独通信服务业稳定增长 韩国IT产业在2008年增长幅度较大,总产值达到了285.7万亿韩元,年度增长率达到6.8%,其中4.5%的增长来源于通信服务。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衰退,韩国IT产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IT产业规模预计将降低至285.3万亿韩元,出现负增长,降幅为0.1%。 从具体行业的预测来看,2009年韩国通信服务业仍会保持稳定增长,年增长率将达2.7%;需求的下降将导致手机与显示屏的增长率降低,但预计仍可达到一位数;IT设备制造业的总体增长率将是负值,幅度预计为1.2%;而在公共IT需求明显降低的2009年,以往软件业较高的增长率将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仅为2.1%。 印度产业保持较快增速 2008-2009财年(2008年4月1日到2009年3月31日),印度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为36822亿卢比(合896.8亿美元),较2007-2008财年增长24.5%。产业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产业本身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二是卢比贬值。 软件和服务业已经成为印度经济的增长引擎,2008-2009财年,印度软件和服务业产值达到27353亿卢比(合600亿美元),按卢比计算较上一财年增长29.4%,按美元计算较上一财年增长15.4%。 出台新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美国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1.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 支持科技创新是美国政府应对危机战略举措的核心内容。美国奥巴马政府科技新政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美国从危机中复苏。 奥巴马政府在经济刺激方案中,加大了对科研和创新的投入,在总额7870亿美元的投入中,约有1200亿美元投向科技领域用于支持高新产业发展。 2.重视信息技术,强化深度应用。 奥巴马政府不仅将信息技术视为21世纪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而且力图通过实施经济刺激方案等给予力度较大的政府支持。美国设立了国家级的CIO(首席信息官),将政府的决策层级向上提升,来强化国家IT政策推动的执行力。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值得关注的是,强化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已成为美国经济复兴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例如总投资72亿美元的宽带刺激计划提出,将创建覆盖全美且资费合理的高速互联网。再如总投资110亿美元的智能电网项目,将建设可安装各种控制设备的新一代智能电网。奥巴马政府将智能电网项目作为其绿色经济振兴计划的关键支柱之一。 英国打造世界数字之都 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之都。 英国政府2009年6月推出数字英国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将英国打造成世界的数字之都。该计划将改善基础设施,推广全民数字应用,提供更好的数字保护。据统计,2012年英国所有地区都将享受到互联网高速宽带服务。 英国政府将耗资3亿英镑来实施数字入户计划,以保证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能够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到2015年,全英国的广播电台都要实现数字化。 2.制定战略提升制造业,布局全球高端产业价值链。 英国于2009年7月公布了新的制造业战略。英国政府明确强调必须重新定位制造业,未来的制造业发展将坚持加大对制造业的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交通、通信等现代基础设施水平和布局全球高端产业价值链,加快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增加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帮助企业增加对人和技能的投资,抢得低碳经济发展先机。 日本ICT产业成支柱 1.着重数字化技术开发与应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为了先于其他国家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实现中长期的可持续增长,日本政府先后出台了《日本ICT新政》、《数字日本创新计划》、《环保积分制度》、《i-Japan战略2015》等政策,把ICT产业置于全国所有产业新增长战略的支柱地位,着重数字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i-Japan战略2015》战略描述了2015年将实现的日本数字化社会蓝图,通过数字化技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从根本上提升效率,产生新的附加值。《数字日本创新计划》着重挖掘产业潜力,创造新的数字化产业。《数字日本创新计划》的目的是在数万亿日元的ICT行业创造新的市场,并在未来3年增加30万至40万个就业机会,通过鼓励基于新增长策略的ICT投资行为,向ICT产业投入资金。 2.开发和实施绿色信息技术,提高能源使用率。 日本政府在《数字日本创新计划》中提出支持节能网络的发展,发展绿色云数据中心,利用开放的传感器网络实现环保,量化家庭二氧化碳排放,支持远程办公等,提倡开发和应用绿色信息技术。 《环保积分制度》是日本政府的一项补充性经济对策,对购买节能空调、冰箱和数字电视的消费者予以环保积分奖励。 韩国实施绿色IT战略 1.实施绿色IT战略,实现低碳和绿色增长。 韩国政府公布实施了绿色IT战略,确定了10个重要的绿色IT项目,其中包括创建节约能源的产品和高速互联网等。 绿色IT战略着重实现IT部门的绿化和利用IT实现绿色化。该计划包括:建立使用网络书本的教育环境,使用数字化的课本,用电子屏幕替代黑板粉笔;将IPTV与远程医院系统结合,将百姓到医疗机构就医的比例减少15%;建立智能交通和分流系统,创建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应用IT技术减少制造业的能源消耗等。 2.发布《IT韩国未来战略》,发展信息核心战略产业。 2009年9月,韩国政府发布了《IT韩国未来战略》,决定未来5年内投资189.3万亿韩元发展信息核心战略产业。 根据计划,韩国确立了5个信息产业的核心战略领域:发展十大信息复合产业,实现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全球化标准的软件业,培育软件行业全球百强企业;实现并保持在半导体、显示器和手机领域市场占有率居世界首位,加强下一代存储器的研发;推广无线宽带、交互式网络电视、立体电视应用,提高自主技术开发的无线宽带、网络电视和3D电视的商业化水平;构建超高速宽带网络,建设G速互联网。 印度提出广域宽带网络计划 1.实施国家广域宽带网络计划,完善信息产业基础建设。 为完善国家信息产业基础建设,印度政府出台了包括国家广域宽带网络计划、建立信息技术投资园区、电子元件和电子材料发展计划等多项措施。国家广域宽带网络计划提出,将投入333.4亿卢比为全国29个州铺设宽带网络。 2.建立信息技术投资园区,推动信息技术发展。 印度政府于2008年5月29日发布了建立信息技术投资园区的决议。该项政策将有助于加大对信息技术(IT)、科技化服务(ITES)、电子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 2009年,印度出台了电子元件及电子材料发展计划,重点资助领先机构在材料科学新兴领域的研发计划,计划涉及的材料包括光电、磷、信息存储材料、片式元件、传感器材料等。 今年产业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 根据上述各国信息技术产业2009年的发展情况和其未来的发展战略,可以总结出各国2010年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有如下趋势: 1.国际信息技术产业将保持向好的发展趋势,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强。 在各国政府的积极应对和各项产业振兴政策的作用下,2010年各国电子信息产业将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向好的发展趋势。 另外,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均将加强宽带建设和高速互联网建设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的发展位置,并出台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可以预见,2010年各国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强。 2.发达国家将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积极提升产业竞争力。 发达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在经过了长久的发展之后,积累了应对不同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市场操作经验,且其国内市场逐渐完善和饱和的态势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欧美等发达市场的萎缩,促使其将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对中国、印度、巴西、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的投资。 发展中国家亦利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结构调整的机遇,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争取在产业链高端环节占据一席之地。中国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印度出台了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战略,均旨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本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调整和振兴。 3.绿色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各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新能源产业。 全球正掀起一股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热潮,绿色信息技术将被广泛应用,绿色信息技术产业将蓬勃发展。利用绿色信息技术实现信息产业和其他产业的绿色化,成为各国着重发展的重要领域。 另外,美国更将新能源作为重塑美国经济的突破口,智能电网、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2010年绿色信息技术和智能电网等新能源领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4.各国信息技术创新投入加大,并将强化其深度应用。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各国对信息技术创新投入的加大将推动信息技术的长远发展。 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均出台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各国普遍关注的智慧地球、物联网等实际上也是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2010年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将进一步强化。
个人分类: 科技政策|7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子阅读器:Web1.0 还是Web 3.0?
renxiang 2010-5-3 14:49
随着iPad 的推出,苹果也正式加入了如火如荼的电子阅读器战场,尽管iPad的功能要远远大于kindle 这样的电纸书。毋庸置疑,电子阅读器提供了一个对于出版商来说最易于理解、最容易切入、同时也是商业模式最清晰的数字出版平台。将印刷环节更换为数字化,用电子纸取代传统纸,其他的,还是几乎一样的流程。而且,电子书模式这不但将印刷成本降为零,还从根本上减少了库存风险,这些都是传统出版商乐于见到的。 另外,电子阅读器还可以有效地从硬件上来防范盗版,这也解决了出版社的后顾之忧当然,这是一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连蓝光、PS3游戏机这种高精尖产品都能够被破解, 何况一个小小的文本文件?无论如何,从目前来看,电子阅读器成功地为出版业打开了数字出版产业化的大门。确切地讲,是面向大众读者的产业化大门我们都知道,学术与专业出版领域的数字化早已经步入轨道。 不过,数字出版的从业者,对于电子阅读器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它只是数字出版的入门级产品。它是数字出版1.0而已。 我们都知道Web2.0的概念,以及其所倡导的用户参与、去中心化和网络社群的理念。互联网已经经历了由媒体播放内容到用户创造内容的转变,也就是从Web1.0到Web2.0的转型。但是,目前数字出版的产业态势以电子阅读器为核心模式似乎在说明:电子出版世界要重回1.0时代。 有人说,Web2.0已经过时了。现在该谈Web3.0了。那么,什么是Web3.0呢? 有人说,移动传播就是Web3.0;也有人说,现在的云技术,云文化才称得上Web3.0。其实,这些唯技术论者都忽略一个网络科技进化的基本规律,那就是用户的核心地位和权力必然不断上升。换言之,信息传播的民主化趋势。这才是信息技术进化的意义所在。 从这个角度讲,今天的电子阅读器将只能在数字出版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一个过渡性的角色。 数字出版必然将超越1.0模式与1.0思维 ,尽管目前从业人员多被1.0时代的简单、直接和媒体权力所诱惑。数字出版的未来必然是读者的深层次参与和信息的高度个性化整合,出版商变为信息服务商。 不可否认,电子阅读器将带来产业的繁荣,出版商的利润,和出版数字化的开始。但是,它也带来了产业进化的倒退风险使信息传播退回1.0时代的风险。 希望,这是一种杞人忧天!(任翔/文)
个人分类: 数字出版|2528 次阅读|0 个评论
随笔一组
Jiahou 2010-4-17 13:54
【编者按】下面是作者近年来发表在《远程教育杂志》上面的随笔,原来放在Google site上面: https://sites.google.com/site/dongxingjiwenxuan/sui-bi 现在这个网站不能打开,特转载到科学网上,供读者参考。 展望2009年: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发展 黎加厚 2009年,人民共和国步入60寿辰。 当一个人60岁时候,他会怎样看世界呢? 60年,在宇宙、地球、生物进化、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只不过是一瞬间。但是,对一个60岁人的生命尺度来说,已历经人间沧桑和世态炎凉,心境更加平静,心胸更加开阔,更愿意为他人着想,更愿意留给世界更多的奉献。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那是发生在共和国40岁-50多岁时候的故事,从早期学校开展幻灯、投影教学,到第一次日本松下录像机进入中国教育界,第一次安装闭路电视电缆,第一次实现校校通工程其中的辛劳、成功、失误、经验已成为宝贵的财富。 面向2009年,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者,期望看到教育信息化的变革与发展,期待伴随着中国教育的崛起,教育信息化将为中国教育发展的创新、优质、均衡做出自己的贡献。人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教育信息化发展前沿、深入开展提高信息化教育质量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教育技术专业建设、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小学教育改革结合在一起。 如果要列出未来2009年的研究清单,第一条应该是创新与变革,研究在教育技术云服务时代,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教育技术机构的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并通过技术发展、实验研究、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科研项目等来探索和实现。 展望2009年的工作,我们深入研究的重点有: (1) 创感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在信息环境和学科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全新思维。 (2) Moodle课程设计研究,包括Moodle的新发展追踪,密切结合中国教育实际的Moodle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 (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不断创新教师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模式,设计开发新的教师培训项目。 (4) 云计算时代若干实用技术、平台、软件、工具在教学中应用的探索,包括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策略的变化、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变化、教育技术相关机构的变化等。 (5) 信息化环境中培养学习者群体智慧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包括群体智慧的理论研究、web2.0环境下的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群体协作学习模式的研究等。 (6) 开源软件拓宽和深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开源软件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开发,并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实验使用研究。 (7) 放眼世界,2009年,以奥巴马总统的Change为旗帜,一个批判布什总统不让一个儿童落伍法规的失败,倡导创新与变革的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即将在美国掀起;以Google为代表的云计算和Web2.0社会性软件将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平台将走向社会化服务。 心系祖国,随着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的发展,让每一个教师掌握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凸显学生创新精神、促进个性化教育、推动均衡化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变革将来到每一所学校校园。 原文载《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第一期 你正在改变世界和教育 黎加厚 2006年12月23日,我应邀去浙江苍南县参加06中国苍南长三角教育博客文化论坛,看到各地教师博客云集苍南,会场高墙上面巨幅的教师博客广告画照片,教师们个个喜气洋洋。苍南虽僻居浙南一隅,然教师写博客之风方兴未艾。 我感到激动、兴奋和震撼,深刻感受到今日中国教师主人翁意气风发的新面貌。这是21世纪的山乡巨变中国乡村教师的伟大觉醒。 从苍南回到上海,打开计算机上网,跳进我的眼帘的,是2006年12月25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TIME),颁布了2006年年度封面人物(Time's Person of the Year: You):你。我立即意识到,苍南乡村教师跨过了人类文明发展史又一个关键的标志点:你是改变历史的主人! 创刊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刊,其每年评选出的杂志封面人物,往往具有历史性的影响力而为全球注目。2006年,最初《时代》周刊把美国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等26人列为年度人物候选人。 最后《时代》周刊决定:正是成千上万的人浏览网站,创建博客、视频共享网站和交友网站,才使网络信息爆炸性增长,推动传媒进入大众唱主角的时代。《时代》周刊指出,互联网上的个人正在改变着信息时代的本质,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所以,2006年度人物是电脑前的每一个人,你,是互联网上内容的使用者和创造者。 这期杂志的封面设计别出心裁:封面正中是一个计算机显示器屏幕和键盘,屏幕被设计成镜面,任何使用计算机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是杂志的封面人物。键盘下面印着粗体的大黑字体你(You),下面写道:是你,你控制了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Yes, you. You control the Information Age. Welcome to your world.) 《时代》周刊说,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的伟人历史观(Great Man theory of history)认为,世界的历史不过是伟人的传记而已(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is but the biography of great men.)。在卡莱尔看来,人类的命运是由少数伟大人物决定。但是,随着博客和视频网站的涌现,这种伟人史观遭到了沉重打击。 《时代》周刊进一步分析说,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工具是因特网,但是,这已不是英国工程师蒂姆伯纳斯-李(Berners-Lee)当年为科学家们分享研究成果所研发的那个早期因特网,也不是上世纪90代末大肆渲染的.COM。这一新的网络是非比寻常,硅谷的专家称它是Web2.0,它是一些工具,将无数人所做的小贡献放在一起,并使无数人变得重要,它真的是一场革命。 这种社会变化也在改变着教育: 教师博客(Blog)让每一个老师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和个人出版权,述说着每一个教师心中的故事,也在形成教师同伴互助和师生互动对话的新型社会关系。 课程管理系统魔灯(Moodle)让每一个教师成为课程设计的主人,也在改变着过去人们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资源库建设、远程教育等基本概念。教学将由身处其中的活动主体-教师去设计,你是课程教学活动系统的设计者、使用者和享用者,而不是从专家或出版社那里购买课程设计方案和产品。 我们已经意识到并主动地战略性地发展开源教育软件(Open Source),让原来只是默默无闻的教师和我们的学生创新能力大爆炸,在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梦想中,将每一个青少年的智慧投入到全人类的智慧宝库和知识经济中去。 正如《时代》周刊所说:我们并不是只在观看,我们还像疯子一样工作,我们在Facebook上写东西,在SecondLife创造虚拟形象,在亚马孙网发布自己写的书评,在博客上讲述我们的故事,共同去写开放源代码软件,你控制了全球媒体、建立并塑造了新数字时代的民主教育社会。 当然,将网络过度神化是幼稚的唯技术论误区。Web2.0不仅有人类的智慧,也有人类的阴暗面,网上那些令人担忧的负面东西、诸如信息垃圾、黄色反动信息、网瘾、流氓软件等等,亟需我们加强综合治理。 但这的确是一个崭新的机会,一场大型的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实验,或者说,是一场面向21世纪的国际大型竞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人刻骨铭心的记忆,最大的危险是不知道落后,与所有值得尝试的实验一样,它可能会失败,但是,它带给我们每一个人更多的是挑战与机会。 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 如果要预言2007年我们杂志的选题方向,那就是你!一个与每一个人都相关的远程教育,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Web2.0远程教育时代,一个从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培训、企业培训、终身教育都将卷入的信息化学习时代的故事。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2007,期待着你的辉煌! 原文载《远程教育杂志》2007年第1期□ 大扫除 黎加厚 趁今天双休日,我彻底整理了一下房间,将无用的东西清理出来扔掉,有的叫街上收购废品的人拉走。我思量了一下,有些东西一直堆在书房里,如果过去三年一次都没有用过,那么,往后的三年也不会使用。它们占用的住房空间,在上海师大桂林路附近,已经是一万五千元人民币一个平方米了! 一、 杂志的命运 从1981年我毕业从事电化教育工作,多年来我一直订阅和收藏心爱的几种电化教育专业杂志,到如今,书架上堆满过刊杂志,已经快占满半面墙壁,如果计算建筑面积,可能至少有2个平方米。 但是,近年来情况开始变化,学校图书馆开通了中国知网( www.cnki.net ),它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囊括了从1994年至今的全部国内期刊,还提供了相关文献链接、知识搜索、学术趋势检索、学术定义检索、学术新概念检索、学术统计分析等帮助研究者深入进行学术研究的工具。自从用上了中国知网,我查找期刊文献资料,再也不用去翻阅纸质过刊,只需点击鼠标,有关期刊文献资料瞬间呈现,不仅方便查找引用,而且是零空间占用。至少有三年多,我已经不再使用堆在书架上的过刊了。 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并不是阅读杂志的文本,而是通过搜索引擎来查找文献,通过网络来阅读和下载文献。最近国内一家权威核心期刊审定机构,已经正式将文献的WEB下载量作为判定核心期刊的指标,与传统的文献被索量、被引量、 影响因子等列入贡献率指标之一。 当我满头大汗地将书架上面一摞摞过刊杂志抱出门外,心想,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和学校的资料室,是否也跟我一样,面临数字化时代的变革? 二、 书的变化 我接着将所有教育类和计算机类书籍重新整理,情况令我大为震惊,竟然跟当年方兴东在随笔《我的互联网冲击波》的感觉一样,发现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书籍仅50多本,其余的 200多本早已过时,就像陈旧的计算机零件一样,已没有多少保存价值! 据有人测算,近年来,全国出版了冠名《教育学》的书籍多达500多种,冠名《现代教育技术》的书籍多达230多种,计算机操作类书籍更是不计其数,但大多雷同。因此,我只保留了几本经典代表作。 我还发现我的外语学习方式也在变化,现在我已经习惯使用谷歌金山词霸,外出则使用快译通电子词典,传统的英汉词典书已经几年不用了!看着书柜里面几本厚厚的英汉词典,那是我当年省吃俭用花钱买的,一直是我的最爱,究竟是扔掉呢还是留着呢,我却犯难了,尽管我明明知道今后也不太可能使用它们了。 我的购书方式也在变。我从新华网上看到,今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给了贾平凹的《秦腔》。我很早就喜爱读贾平凹的《太白》散文集,他那传奇的欧亨利式结尾的笔法,让我终身难忘。《秦腔》采用叙事的笔法,写的是中国农村正发生着的千年未有的巨大变化,在从农耕社会向现代化、城市化转变的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地经历着古老农村文化的崩溃,这是一部正在消逝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史诗与安魂曲。 望着书桌上刚从卓越亚马逊网上订购的《秦腔》和门边一堆清理掉的计算机书籍,我想,文学家在记录变化的历史,教育技术工作要面对变化的未来。 三、 磁盘的故事 最后清理房间一角堆放的几箱杂物,其中有当年装机的主板、用坏了的鼠标、各种数据线,还有三寸磁盘、光盘等等。现在大家都使用U盘,新买的计算机压根就没有配置三寸磁盘驱动器,磁盘早就该淘汰了。 一盒三寸磁盘的标签上写着《积件组合平台》,这是我和研究生在1997年根据当时我们提出的积件思想开发的积件平台软件,后来国外也提出了学习对象(Learning Object)的理论。如今,山寨手机为客户度身定制,iGoogle让每一个用户自定义界面,教师自由组合使用课程管理系统Moodle(Moodle的第一个字母M就是积件模块化的意思),人们看到,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自由组合的积件思想已经普及。我取出一张磁盘留做纪念,其余的都放进垃圾堆。 还有一大堆光盘,大多是过时的软件和资料,逐渐失去了保留的价值。我清理了一下,现在真正用于计算机装机备份的光盘和工具软件,大概有10张光盘左右。我收集的音乐光盘,大部分在百度MP3上面都可以找到。我还想起近三年来,我的几千封邮件都保存在网易和QQ邮箱中,已经不需要在硬盘或光盘上备份了 当我搬出了这几箱杂物,房间一下子显得宽敞了。 四、房间与脑袋 忙碌了大半天,很累,我靠在沙发上静息。看着门外一大堆淘汰出去的东西,不由感叹时代变化太快。环视房间,才发现,整理与简洁是一种美。此时心中升起新的思绪:房间如此,那我们脑袋里的东西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第6期随笔稿件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黎加厚 我从事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已经27年,细想起来,其实自己有许多地方不懂。 一、 其实我不懂教育技术 过去我一直认为,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是姓教而不是姓技(电)。其实,教育技术的核心不是姓教与姓技的争论。最近,看到《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介绍,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根据时代的变化,修改了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将1998版的指标将行了大幅度调整,颁布了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2007年版。新版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首次提出创新与变革(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并将其列为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首条指标,将原来第一条技术操作与概念移为最后一个指标。同时,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版(2008版)也作出同样的调整,将原来2000年版的第一条技术操作与概念标准改为促进与激励学生的学习与创造性。 显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信息技术逐步在教师和学生中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不再是大家陌生的东西。其实,教育技术的核心是创新与变革。细看过去,80年代的三机一幕进课堂、2000年后的主题网站、资源库建设、如今的Web2.0、互动白板、Moodle、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等等,如果离开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在教学中的应用都只有死路一条。 二、 其实我不会打字 当我们谈论创新与变革的时候,其实技术并不是不重要。 今天,你去问问周围的师生,你会打字吗?你会用PPT吗?对这样的问题可能人们都不屑一顾,现在都啥年代了,谁还不会打字和PPT呢? 我学打字,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我一直尝试寻找一种能够提高打字效率的输入法软件,从最初的微机汉字软件CCDOS拼音输入,后来的中文之星,微软拼音,智能ABC,自然码,拼音加加,紫光拼音,智能狂拼,直到最新的Google拼音。最近,我注意到,大部分同学都放弃了过去热门的微软拼音,除了个别人已经习惯使用五笔型外,都转为使用搜狗拼音输入法。 怀着好奇和探索的心情,我也试着使用搜狗,才知道搜狗应用了多项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核心算法和设计思路与过去熟悉的微软拼音不同。传统的输入法的词库是静态的、固化的,而搜狗输入法的词库是基于是网络的、动态的、新鲜的。搜狗是网络时代新一代输入法的代表,或者说,搜狗输入法是云计算时代输入法的代表。 正当我十分满意使用搜狗的时候,我的一位语言学博士朋友来电话,我才意识到,其实我不会打字。 朋友告诉我,他研究了近10年的自然码输入法,最近也改用搜狗输入法。他把这两种输入法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发现,充分利用好搜狗输入法的自定义短语,根据自己日常工作的常用词频率,设置好1键(固定首字,空格键上屏,快速输入最常用词),2键(针对最常用词组,但是要与已有的词组避开),3键-5键的自定义短语,使键位的使用与正常输入的思维完全一致,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 我试用了一下,果真神奇!我建议我的学生也来尝试和深入研究搜狗输入法,掌握双拼打字、分析自己日常输入文字的规律(日常生活词汇由搜狗输入法在线动态刷新,专业词汇由搜狗输入法自带的智能词库积累,高频词汇由用户自定义短语规定),没有想到,几天下来,即使同学中的打字高手,也会提高输入速度30%以上;对于打字较慢的同学,就如同获得了新的二次解放,轻松做到打字速度与思维速度同步。 我们天天谈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竟然没有认真研究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每天都离不开的打字技术。其实,如果你深入分析研究,平常习以为常的打字也会产生新的革命。 三、 其实我不会做PPT 我曾经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应邀到许多省市为教师们培训教育技术,每次报告会都要做一个PPT演示文稿。自从今年知道了全球最大的幻灯片共享网站 www.slideshare.net ,我才发现,其实我们许多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不会做PPT。 slideshare上面的一份资料介绍说,目前世界上,每天至少有3亿人在看PPT。我们无需追究这个说法的数据是否准确,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周围,PPT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的信息技术工具。从顶尖级国际学术会议,到基层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从决定上千万元投资项目的论证报告,到决定你命运的5分钟求职演说PPT,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PPT是否设计精彩,已经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工作、事业与人生。美国社会科学家Rich Moran指出,PPT是21世纪新的世界语,比尔.盖茨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他创造了人类社会交流的世界语PPT。 9月,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告诉我的学生,从打字和做PPT开始学习教育技术!同学们问我,如何能够设计好PPT?我说,你去slideshare,看看该网站上面下载最多的前10个PPT,分析研究与思考,就一定能够设计出与众不同的PPT来。 不久,我看到,在广州天河、上海浦东,我们老师和同学设计的用于教师培训的PPT已经流传开来 四、其实在于深入 其实,很多东西你都不知道,只有你深入进去,你才有机会,发现美。 其实,深入是一种体验,体验则是一种过程,过程才是一种人生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载《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第5期 作者注: 进一步关于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教育技术2005定义研究》地址: http://sites.google.com/site/jiaoyujishushiyulunwenxuandu/can-kao-wen-xian/xue-xi-yan-jiuaect05ding-yi-de-can-kao-zi-yuan 作者进一步研究PPT设计的资料, http://sites.google.com/site/dongxingjiwenxuan/ppt 群体的智慧 黎加厚 512,四川发生大地震,那一个多月的日日夜夜,人们揪心地从电视和网络上关注震情的发展,从瞬间夷为平地的北川县城,到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可以说,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哪一次事件象512大地震这样,让我们深刻地体验和理解了电视和网络对社会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国家、政党和群众的精神、力量、智慧。 许多网友含泪在网上写到:中国挺起,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十三亿,也足以战胜一切灾难! 13亿的乘与除,蕴含着一个伟大的真理:任何一个人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无数人汇集起来的力量就是巨大的。 2003年底,温家宝总理访美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讲演,面对世界坦诚中国现在存在的种种问题时说,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什么事一乘13亿太多,一除13亿又不够。 中国13亿人,在中国,乘13亿,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情,除13亿,再大的事情也是小事情。温总理用13亿做乘除法,非常精妙地从多与少两个方面说明人口众多是中国最大的国情。 如何来乘除呢?关键是组织与沟通。在现代社会,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党政组织、社会舆论、民族文化、道德价值观等等使整个社会的乘除法达到最大化:最快的时间、最大的范围、最大的影响力所有这一切,512大地震给世界留下最深刻的记忆:电视台24小时直播现场抗灾画面,网络上无数人发布的图片、信息、评论、诗文等一次次聚集起中华民族的悲壮,体现了这个伟大群体的智慧与力量。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社会蓝皮书统计,中国网民总人数已经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中国目前约拥有130万个BBS论坛,数量为全球第一。 以百度网站为例,任何小人物都可以随时为某一话题设立专门的论坛,发表言论和图片,平均每天网民发布新帖200多万条,几乎每条受大家关注的话题后面都有跟帖,有些社会热点话题的跟帖多达到几十万条。 BBS论坛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是百度贴吧对社会群体智慧的诠释:任何个人都可以到百度贴吧创造和管理自己的主题吧,百度的贴吧已经成为小人物自组织、积聚和做乘法的信息化环境。目前,百度贴吧迅速飙升为中文社区第一名。 2004年以来兴起的博客,如今已成为影响社会的最要媒体之一。原来,博客只是个人撰写心情日记的小众媒介,但越来越多的作者在博客上不仅仅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还常常就某些大事发表自己的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表明,在中国,经常阅读博客的活跃读者已经超过5000万,这是社会群体智慧的又一个精彩实例。 在刚刚举行的美国教育计算机应用大会(NECC2008)上,著名的美国《纽约客》杂志专栏作家詹姆斯. 索罗维基(James Surowiecki)发表的第一个主题报告,提出了群体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的概念,预测了今后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我注意到,群体的智慧正在成为今天中国社会生活的现实。 索罗维基在报告中列举了大量的证据和故事,环环相扣地阐明:多数人的群体智慧超过少数人的个体智慧,并指出了群体智慧超过个体智慧的四个条件: (1)多样化的观点(Diversity of opinion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哪怕有些见解看似荒诞。多样化的见解可以相互抵消彼此判断中的谬误,增加群体智慧判断的正确性。 (2)独立性(Independence ),人们对事物的判断不仅仅依赖于周围人的观点。众人的独立见解是群体智慧胜过个体智慧的重要因素,因为独立性能使一群人的错误不至发生关联,从而影响到群体的判断,使独立的个体有更多的新信息。索罗维基以蚂蚁群体的循环磨(circular mill)为例,说明当一群蚂蚁围成一个圆圈绕行时,每一只蚂蚁都只跟着前面的蚂蚁走,没有试图寻找新路,最后全体蚂蚁一直反复沿着圆圈走到累死。 (3)分散与分权化(Decentralization),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差异性,从而为群体智慧贡献更具个性化和本地化的智慧。例如,开源软件就是分散化的典型案例,每一个人都可以为开源软件的设计、开发和运用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操作系统Linux 对比微软的Windows就是众所周知的范例。但是,分散与分权须有能够聚集众人智慧的渠道和机制,才能够真正实现群体的智慧。 (4)集中化(Aggregation),一种能够集中个体判断在一起,形成群体决策智慧的机制。对于群体而言,这种集中大家个体智慧的机制往往是共同的经验、习俗、文化、潜移默化的规则等等。 比照这四点,你可以发现,从地震灾害的抵御、股市涨落、通货膨胀、流行与时尚、到Google按照网页链接次数进行排序的算法等等,社会群体的大智慧、大走向的形成恰好符合上述这些标准。 互联网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将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以某种形式分散、类聚,组成各种圈子,让我们进入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自治、分散、集中、多元化的群体智慧时代。 原文载《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第4期 走向教育技术云服务 黎加厚 我还依稀记得童年时代家乡小城里的发电机,那时,用户要想用电,必须自己购置电池或者发电机作为电源。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国家电网逐步成为社会的基础产业,所有的发电厂向国家电网供电,所有的用户向国家供电局购买电力你不清楚也不必知道你使用的电力来自那一家发电厂,发电站也不用关心自己的发电供给那一家用户。电力生产与消费的社会化,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电力的供产销效率。 无独有偶,今天,人们不断增长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需求与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机构,正在经历电力服务发展的类似过程。 十年前,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购置计算机和网络设施,建设自己的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平台管理系统。从基层教育局到县区中小学、幼儿园,纷纷建网、建库、购买高档服务器设施,各单位的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今天,极富创新思想的Google公司提出了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战略,将社会化计算机网络服务的构想推出,让忙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人们眼睛一亮。 云计算是什么? 云计算是指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廉价的服务器所组成的网络,为用户提供你所需要的计算机服务,这是近年来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新发展。云计算将大规模的计算机阵列连接成一个向全球用户提供计算机服务的社会化机构,用户只需要一个能够上网的设备,比如一台笔记本或者手机,就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计算机服务。这意味着人们使用计算机的需求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实现高效的社会化服务,取用方便,费用低廉。 这将是信息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个人是否拥有计算机已不再重要,也不需要购买和在电脑中安装大量套装软件,只需要接入到云服务即可。显然,云计算将改变传统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模式,最终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分享内容和互相沟通的方式。 虽然云计算带来的历史巨变还处于早期,但世界上的IT巨头Google、 IBM、亚马逊、微软、雅虎等已展开激烈竞争。Google推出了Google Apps网络办公套件,包括Gmail、IM软件、日历、文字处理、PPT演示、电子表格等一系列工具,相当于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的网络版,免费供用户使用。人们还看到,亚马逊的弹性计算机云服务,新兴的Facebook社区,IBM在上海的蓝云(Blue Cloud) 计划等,有可能云计算的发展会比人们预想的日程表更快。 云计算势必影响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未来。我已经注意到,Google去年与IBM合作,把全球多所大学纳入云计算中。 一篇来自新浪科技的报道说,以全美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拥有6.5万名学生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为例,该校经过反复评估后,决定采用Google的Gmail邮件服务,认为Google的专业服务比学校自己的技术部门更能保证6万学生的邮件安全,每年还能为学校节省50万美元的系统维护经费。 在Google中国的云计算计划中,清华大学将是第一家参与合作的高校。Google将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大规模数据处理课程,协助学校在现有的运算资源上构建云计算实验环境,未来Google将把课程向其他学校推广。 不远的将来,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廉价和方便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个人把自己的信息处理迁移到云上。这将促使人们在考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时要有前瞻性眼光,眼前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够用就好,要提前着手探索云计算时代对教育资源建设、教学方式变化的影响,研究教育信息化的云机制,研究学校的网络中心、教育技术机构的重新定位。同时,将引发教育技术观念的更新: 一切皆服务(everything as a service)、事事可在线(everything online)、更快更方便(everything easy and quick)、更加个性化(everything personal)。 原文载《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第三期。 商品、全球化与创感时代 黎加厚 140年前,马克思的《资本论》正式出版,马克思从分析商品这个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细胞入手,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1世纪,由于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全球化影响,人类的商品生产又演绎着丰富多彩的故事。 2004年圣诞节,一位美国记者萨拉邦焦尔尼发现,亲友赠送的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环视全家,从DVD、鞋、袜子、玩具、台灯都来自中国。她突发奇想:如果离开了中国产品,美国人是否能够活下去?于是,素有冒险精神的这位美国人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用一年的时间,全家不使用中国制造的商品,后来,她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成为去年轰动的畅销书。 这是一个十分惊险和有趣的故事:邦焦尔尼全家每次进超市,对每一件商品都要首先检查其商标上面是否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要想买到生活中需要的日用品,几乎到处都是中国制造。不是中国制造的商品价格要昂贵得多。4岁的儿子不得不拥有标价68美元的意大利鞋;家里的台灯坏了,跑遍了加利福尼亚州,也找不到不是中国制造的灯具最终,在2006年的元旦,邦焦尔尼全家很高兴终于结束了这个家庭经济学实验,丈夫说明年我们就又能买中国东西了。儿子恳求妈妈,那以后再也别不买了,好吗? 纵观世界,从发展中国家到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已深入千家万户,并牢牢占据了各个生活场所,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深深影响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反之,在中国,如果离开美国制造一天,整个国家的经济生活将会立即瘫痪,试想一想:管理和控制中国经济各个领域的计算机/网络,大部分都是Intel inside,Microsoft Office,全国各地每天起飞的上千次航班,大部分是美国波音公司产品。再想一想,如果离开日本国制造一年,你身边又有多少商品无法使用? 我注意到,《纽约时报》资深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撰写的《世界是平的》已经成为世界上所有大学生必读的全球化入门教材。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指出,互联网、搜索引擎、工作流软件、开放源代码、博客、维基百科、外包、离岸生产、供应链等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促使了创新时代的来临,世界进入全球化3.0时代。在这个人类生活方式变化了的时代,教育面临重大变革。 今年5月6日,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http://www.gccce2008.org/ )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全球化(ICT and Educational Globalization),大会将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技术政策和实施方式。 今年2月14日,美国学校教育管理者协会(AASA,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2008年会上,全球化、教育创新成为人们热点话题。几乎所有的发言者都认为,以前学校旧的教育方式,如机械化记忆,标准化测验,粉笔黑板都已经不再是现在学校的学生获得成功所需要的了。 《全新思维》作者平克(Danie H.Pink)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在发生改变,物质繁荣,外包(亚洲的劳动力)和自动化装备普及,已经使发达国家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进入创感时代。社会的控制者将从强调左脑统治的逻辑、线性、基于推理思维方式的信息时代,发展到一个全新的,注重右脑的,综合的,创造性的,基于境脉思维方式的创感时代。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 我在翻译Pink 报告提出的From Information Age to Conceptual Age时,遇到了麻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全新思维》一书译者将Conceptual Age译成概念时代,这恰好与Pink的意思相反,作者用Conceptual Age表达人类基于右脑思维的,感性的、充满想象力的、情景化的创意思维方式,而不是理论与概念的左脑抽象思维方式。我查了一下台湾作者的翻译为感性时代,也感觉不太确切。于是,我在研究生课程班与同学们开展头脑风暴,征求对Conceptual Age的翻译。一位来自山东的张志娟同学告诉我,她反复思量,认为翻译成从信息时代进入创感时代比较能够反映这个新词汇的含义。 一个星期后,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首届Moodle课程设计研讨会上,我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当前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创感时代的教育理念很快在大会上流传开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考虑,如何结合中国的国情,在目前关注左脑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右脑和创感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造者。 这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历史转变中,教育的责任。 原文载《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第二期。 梦想激发创新 黎加厚 去年冬天,笔者应邀赴台北参加全球华人资讯教育创新论坛。周末,会议组织代表们游览台北最高的电视塔101大厦,参观101大厦旁边的博览会。我随大家走进博览会场,只见人山人海,数码相机、计算机等数字产品生意兴隆。我漫步在大厅,看到华硕计算机展台人头攒动,人们在围看一款小巧可爱的小电脑,一些年轻人在商量着购买。这款小型笔记本电脑叫华硕易PC(Eee PC 4G Surf型),标价1030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575元,第二天我在电脑商铺看到标价为9999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500元)。 我当场试用了一下,发现这个小电脑小巧玲珑,整机重0.92千克,配置7英寸液晶屏幕、英特尔Celeron-M处理器,4GB SSD闪存替代硬盘、512MB内存,无线网卡和有线网卡、高清晰音频卡、触摸式鼠标板,3个USB插槽、1个SD卡插槽,外接投影器的VGA接口,安装Linux操作系统和工作、学习、娱乐的常用软件,包括与MS Office完全兼容的Open Office,上网浏览Firefox、电子邮件Gmail、网络电话Skype、聊天Messenger、PDF阅读、播放音乐与视频、支持iPod、相片管理、录音、游戏、防病毒等。可以说,日常学习和工作够用了。 于是,我向台湾淡江大学教授打听这款电脑的由来,他们告诉我,这种小型计算机的创意来自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克尼葛洛庞帝(Nick Negroponte) 在2005年提出的一个孩子一台100美元电脑计划,英文叫One Laptop Per Child,缩写OLPC,它的初衷是面向发展中国家,让全球每一位儿童都用上笔记本电脑。华硕公司从OLPC计划受到启发,刚开始也是希望生产100美元计算机,但是目前看来,这一计划很难实现,主要原因是计算机的芯片、显示液晶屏等主要部件难以控制成本,无法实现100美元笔记本的生产,所以,目前只能够做到300美元左右的成本。 看到眼前这款时尚可爱的小电脑,功能基本满足办公人群的一般需求,价格让人动心,这真是一个奇迹! 回到上海,到徐家汇电脑商城询问,方知道华硕同时在大陆推出了Eee PC上市。易PC三个e的理念是:易学、易工作、易玩、易携带,让每一个人获得优异的上网体验和移动计算体验,像手机和数码相机一样的价格。 半个月后,我应邀参加了英特尔教育计划中的英特尔1:1数字化学习应用研究项目上海开题会议,又一次惊讶地看到,英特尔公司给课题实验学校的实验班级学生人人配备一台英特尔学生计算机(Classmate PC,CMPC),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研究如何让每一个学生使用计算机培养21世纪的学习技能。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创新和市场批量的扩大,这种计算机的价格将会降至2000元人民币左右,还有报道说,印度正在开发50美元的计算机(约合人民币400元以下)。易PC将不再仅仅是某家公司的商标,它将成为信息化时代第二次浪潮的重要标志:让每一个人都有计算机,就像每一个人都有手机一样方便。 除了华硕Eee PC、英特尔CMPC、尼葛洛庞帝百元笔记本电脑,将有宏碁、联想、HP、神州、Everes等一系列公司投入这种新型计算机的开发中,英特尔、微软将为它设计芯片和操作系统。一个易PC时代来临了。 易PC这个革命性产品颠覆了人们认为计算机是昂贵电子产品的概念,把这个人们曾经认为100美元计算机不可能的事正在变成可能的事实,这使我想起了二年前,思维导图创始人托尼.巴赞的故事。 托尼在上海的报告会上,让所有的听众看他手里拿着的回形针,说出回形针能够做什么?托尼将听众的发言用思维导图整理出50多种用途。紧接着, 托尼提出第二个问题:回形针不能够做什么?让现场的每一个人尽可能想象和列举,他把人们的发言记录在白板上。当全场静下来,托尼指着排列在最前面的三个回形针不能够做的问题(当时有人提的是保险丝、茶杯、安全套),话锋一转:把回形针不能够做什么变成能够做。一会儿,听众纷纷举手,争相提出自己把回形针做成保险丝、茶杯、安全套的方案,这个180转变过程,让在场的每一个听众自己都感到惊讶:原来人的创造潜能如此神奇,本来大家都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同样是这一批听众,又把自己原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转变成了可能的事情! 易PC的始作俑者尼葛洛庞帝,用梦想中的OLPC百元笔记本,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PC新概念、新领域引入21世纪的IT生活,于是,所有的听众都在动脑筋:用闪存取代硬盘;键盘太小,怎么办?是否会从根本上导致键盘的革命?7寸屏幕太小?下一个产品型号将会是10寸,或者是折叠式的显示屏?把手机功能和GPS功能整合到PC,把iPod的功能写入芯片传统计算机的概念正在被改变。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预言说:十年之后,全球将不可阻挡地进入数字化学习时代,我们的学习将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式进行,并带来颠覆性革命,数字化学习将遍布每一个角落。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指出:20世纪的人类历史就是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变成现实的历史。那么,21世纪的人类历史也许就是未来学家人人有电脑的科学梦想变成现实的历史? 美国航空航天局(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大门上的座右铭写道:只要我们梦想的,就一定能够实现!君不见,古代嫦娥奔月的梦想已经成为今天中国登月计划的代号;明天,人人有电脑和无处不在的学习(远程教育新定义)将会与人类登月壮举媲美。 原文载《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第1期 杂志为什么不用你的稿件? 黎加厚 昨天,《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的编辑朋友来上海开会,大家在一起热议国内教育技术刊物的现状与发展,给人诸多感想。 时至年底,杂志社编辑都要总结一年的编务工作,《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是国内教育技术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作为电教核心刊物的一位编辑人员,一年下来,收到的全国各地的作者投稿,仅电子邮件方式发来的稿件就多达1400多篇,还未计算邮寄和面交的稿件。但是,仅就自己所分管的杂志栏目,一年12期,最多也就筛选出用稿90多篇(每期约7-8篇)。也就是说,用稿概率大致为6%。编辑朋友的一番话引起了我的同感。我受国内另一份教育技术核心期刊的委托,业余担任该杂志每期稿件的审稿工作,一年大约要处理稿件400多篇,符合用稿要求的稿件不到5%。由于审稿工作采用了双盲评审模式,我作为评审者不知道作者是谁,也不知道作者的身份和工作单位。仅仅从稿件本身的质量来看,大部分被淘汰的稿件主要原因是文章缺乏作者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深入研究,往往是目前流行什么观点和潮流,作者就议论什么,给读者是曾相识的感觉。我常常为许多投稿作者深感惋惜,看到那一摞厚厚的稿纸,我能够理解,作者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时间,枉费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心。 有一些专家在杂志上面撰文,批评我们的投稿作者缺乏实证和量化研究,多是空泛议论,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和实验研究。这的确是当前教育科研的一大弊端。但是,我也看到许多作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有时,在一个月内就有4、5篇关于XXX信息素养调查研究的稿件,文章中不乏各种SPSS统计分析的表格与曲线,但是,其结论仍然给人雷同的感觉,味同嚼蜡。因此,我在想,这可能不是我们作者的研究方法问题。 编辑朋友接着说,做编辑处理稿子很多,但是到年底回想起来,总感到事情很乱,缺乏一个头绪。感到需要站在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沿,要有一定的预见性,组织重点选题。又问我,黎老师,今年你们把Moodle课程管理系统介绍到国内中小学,明年,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打算?我想了一下说,其实,Moodle不仅仅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软件,如果你使用过Moodle,会发现它总结了从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关于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历史经验,体现了当前国家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许多新教育理念,同时,由于Moodle是让每一个教师自主设计信息化学习环境,由于国内各地的信息化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教师学习Moodle,研究和实施信息化课程设计还需要3-5年,或更长的时间。而且,世界各地的Moodle研究者们不断地开发和创新Moodle的功能,又有许多新的功能涌现在我们面前需要学习。 我还注意到,Moodle只是众多的学习工具中的一个。最近,英国学习和绩效技术中心(Centre for Learning Performance Technologies)的教育技术专家Jane Hart组织了上百位知名专家调查,汇总了1800多个学习工具软件,还筛选出顶尖的100个学习工具软件。(参见 www.c4lpt.co.uk )目前,其中许多Web2.0时代的社会性软件已经在国内大中小学推广。例如,《远程教育杂志》和《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介绍的Diigo在教育中的应用。庄秀丽博士等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社会性学习公共课程,讲授Web2.0时代的学习工具、个人学习环境、学习设计,如Blog、Wiki、mySpace、社会书签、Del.icio.us、RSS阅读、CC许可协议、Google Earth、Google Maps、MashUp、Second Life、Social Networking、Slideshare、YouTube等等。(参见, http://sociallearnlab.org ) 面对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Web2.0软件、海量的网络信息、层出不穷的新思想新概念,大家都在思考:它们背后底层的核心东西是什么?什么才是教育技术刊物的清晰的主线?或者说,什么才是教育技术的灵魂? 不久前,我收到了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秦炜炜给我的电子邮件,看到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研究生和李克东教授的文章,介绍了今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NECC2007大会,特别引人瞩目的是,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版》从1998年的第一版,修改为2007年第二版。这反映了世界范围内,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学生的教育技术标准要求,已经从早期将技术的基本操作与概念作为首要标准,发展到将创新与变革作为教育技术第一条要求。 我立即意识到,这已经回答了我们多年来一直探索的教育技术办刊主线问题:创新是教育技术的灵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与人力发展部主任爱德瓦尔多查维斯教授(Prof. Dr. Eduardo Chaves)指出:教育技术的使用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l 维持和支持现状(保守地使用,不会带来变革); l 增进和拓展现状(带来改进和改革); l 推翻和促进现状的转型(带来转型和创新)。 l 在教育中什么不是创新?把技术教给学生;把技术整合到现有的课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用技术促进教学。 l 真正的教育创新是重新构思教育;彻底改造学校;我们自身的改造(教育家,教师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 直到不久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研究所的赵中建教授送给我一本他刚刚翻译出版的《创新引领世界美国创新和竞争力战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看到美国政府2007年4月正式用法律形式确立了《美国竞争法》(America Creating Opportunities to Meaningfully Promote Excellence i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Science Act),读到:创新是我们的DNA,创新精神是决定美国在21世纪获得成功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创新精神一直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的国家精神之中我们美国人一旦停止创新,就不再是真正的美国人。 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创新美国》 我明白了,作为一份教育技术核心期刊的审稿人,我要转告我们的投稿作者,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不是质性研究还是量化研究的方法论差距,而是创新的差距! 原文载《远程教育杂志》(双月刊)2007年第6期,第79页。 http://210.33.116.138/bmwy/ycjyzz/new/wzxx.asp?id=819 更多的阅读和参考: 创新引领世界, http://www.jeast.net/teacher/jiahou/archives/2007/3879.html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版》2007年第二版, http://www.jeast.net/teacher/jiahou/archives/2007/4590.html NECC2007: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新视界, http://www.jeast.net/teacher/jiahou/archives/2007/4591.html 李克东教授谈学生学习方式创新, http://www.jeast.net/teacher/jiahou/archives/2007/4594.html 美国政府,《美国竞争力行动计划》, http://www.whitehouse.gov/stateoftheunion/2006/aci/ 美国教育部,《为21世纪加强教育》, http://www.jeast.net/teacher/jiahou/archives/2006/2503.html 布什谈教育对提高美国竞争力行动的意义, http://www.jeast.net/teacher/jiahou/archives/2006/2429.html 韦钰院士谈,从《提高美国竞争力行动计划》中想到的, http://bbs.ci123.com/post/68188.html 在创新中引领世界美国总统布什2006年2月的信, http://www.szeblog.cn/user1/3/archives/2006/24689.html 信息时代的学习准备期 黎加厚 新的学年开始了,邻居家的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听邻居讲,今年上海的小学一年级有新的变化,孩子们开始上学增加了学习准备期。 怀着好奇心,我上网查找,果然,看到了在Google里面,学习准备期的条目多达几十万篇,一时间成为社会注意力中心。 文汇报苏军记者是上海的知名记者,在Google的搜索中,符合苏军学习准备期关键词的网站有247,000项。他写的报道反映了学习准备期的情况: 上海市教委宣布,在小学新生入学初期安排2-4周的学习准备期,让刚进入小学的新生有一个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角色转换缓冲期和适应小学生活的平稳体验过渡期。在学习准备期,放慢学习进度,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这是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进行幼小衔接,保证新生健康和快乐成长而采取的新举措,在全国尚属首次。 教育专家建议,开学前家长对孩子的心理调节可从几方面入手:一是调整作息时间的生物钟,制定一张与学校生活同步的时间表,让孩子提前进入就学状态,杜绝睡懒觉和看电视无度的情况;二是向孩子说明小学学习的快乐,分析新学期的学习特点,如能现身说法更好;三是耐心倾听孩子对新学期的想法,然后和孩子一起议论,适时指导;四是共同讨论孩子、家长及家庭的学习计划,形成学习的家庭气氛;五是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打点开学装备,一起检查准备工作,共同创造求学的氛围。 教育专家提出,让孩子适应校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家庭的通力配合,同时,教师和家长在观念上也必须有所转变。只有经过不断的摸索,学习准备期才能真正被学生、老师和家长所接受。 (苏军) 看到上海教育部门为孩子们周到的考虑,不由的拍手叫好。上海的做法给我们从事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同志很多启发。 今年,我和同学们一起开展利用Moodle进行课程教学的实践,发现国外教师开发的网络课程十分重视课程介绍部分的设计,强调对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在线学习)的预备活动。这些准备包括登录网络课程的上网操作、口令管理、课程的整体介绍、学习路线图、学习方法的介绍和训练、评价量规和问题导向的设计、甚至还有如果学生作弊将会受到的严厉处罚的规定等等;有的教师还安排了学习者的上网模拟学习活动,让初学者体验网上教学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在线学习的兴趣;有的教师会在这里介绍自己的情况,爱好,生活照片,以增强师生的互相了解;还有的网络课程专门设置了课程介绍部分的考试测验,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学习要求的学生才能够通过考试,从而被许可正式进入后面课程模块的正式学习。而我们自己的教师现在刚刚接触网络课程设计,缺乏设计网络课程的经验,往往忽略了课程介绍部分的设计和对学生进行学习准备期的训练。 经过近一年多的Moodle课程设计实践,我们体会到,课程介绍模块是学生进入网络课程的第一个模块,是引导学生进入在线学习的桥梁和门槛。课程介绍的任务是:吸引学生进入课程、帮助学生明确信息化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的规则、课程的主要内容、指导教师或教师团队的基本情况介绍等等。目前,国内的网上教学管理系统的使用才刚刚开始,学生大都不熟悉在线学习的方法与要求,缺乏信息化学习的习惯和技能,所以,课程介绍的设计极为重要。这类似于从幼儿园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儿童,还不适应小学的学习规则,需要教师为学习者提供小学一年级学习准备期。这部分的内容与活动不以知识的教学为主,课程的时间与游戏活动安排更接近幼儿园的生活,重点是帮助儿童养成学习习惯,教会儿童如何上课听讲,如何完成作业,如何上厕所,如何放学回家,如何完成家庭作业,如何遵守网络学习的伦理道德等等。 今天,人类正在进入信息化学习的新时代门槛,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处于e-Education的一年级,作为网络时代的教师,要认真设计好帮助学生进入信息化课程的学习准备期。 原文载《远程教育杂志》2007年第5期 火车文化 黎加厚 青年时代,每年寒暑假挤火车上学读书、回家。现在,经常乘飞机出差、开会。时间长了,竟发现旅途中也有不同的文化现象。 火车是中国大多数人的长途交通工具,打工、上学、经商、旅游、探亲,人们从四面八方涌上火车,小小的车厢成了临时的聚会。为了行李的安全,人们不敢鼾然大睡。旅程漫长,窗外变化的山水演化为枯燥的重复。渐渐地,车厢里邻近的人们或彼此寒暄,相互聊天;或下棋打牌,吹牛搭讪:从拉拉家常到国家大事,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故事套着故事,毫无拘束,随意漫谈。如果遇上火车治安恶劣的年头,车厢共同体也为乘客增添了一份安全感,在大声的调侃和欢笑中,防范不测,共同抵御扒窃和抢劫。到了终点站,一个微笑,一声再见,刚才的临时团队便自动解散,人们下车后各自东西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的生活与经济水平的提高,乘飞机远航逐渐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繁忙机场穿梭般的人流,已经不仅仅是白领阶层的专有。走进飞机机舱,你会有不同于火车的感觉:豪华的航空椅一致向前,没有了面对面闲聊的空间,2-3个小时的飞行途中,人们要么紧闭双眼熟睡,要么自个看书报、玩电脑,几乎没有人说话,只有喷气飞机的引擎在耳际隆隆轰鸣。 这样,由于环境的物理时空差异,形成了两类完全不同的文化气氛:临时共同体的火车文化和我行我素的飞机文化。 与火车文化和飞机文化对应的还有单位文化。在中国的城市,无论公司企业、党政机关、部队学校,人们以单位作为工作、职业和生活的环境,一个单位里面的人员的关系相对稳定,相处的时间更长。按理说,人们之间更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与互动,但是并非如此。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处于同一个单位共同体的人们不是火车旅途的萍水相遇,下车分手的临时关系,因而人们之间交往的方式和文化气氛与火车文化迥然不同,相信各位读者对此会有自身更深刻的见解。 显然,形成单位文化与火车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并非环境的物理时空变化,而是社会联系与制约的复杂关系所决定。 还有一种与火车文化类似的项目文化现象。近年来我参加了著名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全球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项目,在中国项目专家组担任专家,与来自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市教委师资培训中心、北京教育学院等机构的专家一起工作,并与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教师培训机构的领导和老师们一起学习。大家齐心协力促进培训工作的发展,逐渐地形成了愉快亲密的项目文化,让每一个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老师倍感亲切和怀念。我们注意到,一个优秀的项目文化具有火车文化的某些特质:诸如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有共同的理想和话题,项目结束后即分手,人们之间不存在利害冲突和竞争,能够充分展开思想交流与共享,等等。反之,在真实的生活中,你很少看到同一个单位的专家在同一个项目中,这可能是项目文化与单位文化和飞机文化不同的地方。 联想到远程教育、在线学习、e-Learning,这种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方式天然具有项目文化、火车文化的特征:学员和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短时间内的共同学习任务和交流话题,任务完成后又将去向各自的地方。在这样的一个学习共同体中,成员完全可以实现深度的协作和同伴互助。这种具有特色的火车文化,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即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积极、无拘束、互动、充满想象力的学习气氛,构建一种令每一个参与学习的人终身难忘的远程教育文化和e-Learning文化。 原文载《远程教育杂志》2007年第4期 变化的手 黎加厚 1969年,我和千百万知识青年一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广阔天地插队当知青。每天在四川丘陵山区的坡地里耕种、劳作、挑粪上山,时间长了,手掌上长满了老茧,肩上被扁担磨出了一层厚茧,赤脚板被庄稼地扎成了硬茧,即使在下雨一团糟、天晴一把刀的黄泥巴路上行走,也感觉不到疼痛。 1978年,恢复了高考,我考上师专化学系77级,和当时77级78级的同学们一样,如饥似渴的学习。渐渐地,我发现,手上、脚上、肩上的老茧消失了,粗裂的手背渐渐细嫩起来,不过,长期用笔写字,却把右手的中指和食指捏笔杆的皮肤磨出了一层厚茧。同学们开玩笑说,这叫笔耕。 80年代后,计算机逐渐进入学校,但是,我的打字却不行,一直习惯于手写。汉字的五笔字形输入法的字根十分难记,我尝试过多次学习五笔字输入法,没有成功。微软智能ABC输入法需要在屏幕上区分同音字,一会儿眼睛就受不了,计算机打字成了我的最怕。每次起草文章或备课,我都是先用笔在纸上起草,然后请同学帮我录入计算机。 一天,我在学校里的一间打字小店复印资料,看到一位老师请打字的女孩校对书稿,这位老师一边核对,一边说,这位打字女孩打字快如风,老师说完,字也打好了。我十分惊讶,问她,你打字的速度跟说话一样快,使用的什么输入法?那女孩笑了一下,说:微软双拼。我不懂什么双拼,她解释说:双拼就是一个字的声母打一个键,韵母打一个键,只须打二下,并且可以整句输入。刹那间,我意识到,要根本解决我写文章和备课的汉字输入速度问题,必须学会这个微软双拼。我向女孩请教如何使用微软双拼,并把微软双拼的键盘图打印出来贴在办公桌上,苦练一个星期,终于熟悉了微软双拼。后来,我也能够做到打字与思维同步了。 打字,是人们经常需要做的工作,提高打字的速度,让打字成为很随心的事情,这可是真正的信息技术与生活整合!逐渐地,我注意到,我右手食指和中指的笔茧不见了,这意味着,我已经从笔耕时代进入了指尖与键盘时代。我注意到,我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们,也都跟我一样,打字代替了手写,告别了手茧和笔茧。这真如许多教育技术专家的预言:信息技术引起了人们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上个月,我的学生问我使用的什么输入法,我说:微软双拼!内心还为我的输入速度颇感骄傲。不料,同学们告诉我,现在搜狗刚刚推出了搜狗拼音输入法,如何如何好,建议我试一试。我立即下载了搜狗拼音输入法试用,果然发现它有更强的智能化,整句盲打输入的速度更快,我发现打字的速度和准确度更高了。于是,我把笔记本计算机的其他输入法全部删除,只留下了搜狗双拼输入作为默认的输入法。我称之为让生活伴随打字进入网络时代!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对写字愈来愈感到不习惯了。每当到了学生毕业的时候,我要给学生填写若干表格和评语,尽管只有百十来字,用笔来写却让人感到颇为费力了,不仅慢,而且写出来的字也不好看了。 对我来说,打字,本来是很费力的事情,现在却变得很流畅;写字,原本是流畅的事情,如今却变得费力又困难。信息化教育中有许多事情莫不如此,刚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你会觉得很难,一旦你熟悉了,就会感到十分容易,并养成习惯;反之,容易的事情,久了不去用它,也会变得陌生和困难。 我在想,是不是要给自己和同学们发出一个倡议,建立书写日,在生活的某一天拒绝电脑,坚持用笔书写,否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汉字输入可能会从打字发展到说字(语音输入),甚至发展到想字(神经思维输入),人会退化,不会写字了;茧也退化,甚至四肢退化,人会变成只剩下高度发达的大大的头脑,像一个篮球。 原文载《远程教育杂志》2007年第3期 第二期的畅想曲 黎加厚 翻开《远程教育》第二期,不禁让人想起当今中国各行各业的第二期: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第二期工程,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中国海洋油田第二期工程大凡一项巨大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一蹴而就,需要人们分阶段来实施,这就是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工程的由来。 中国教育现代化,更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大工程,需要一代一代的建设者前赴后继来完成。2000年,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以来,各省市的校校通、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项任务,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十五期间的课题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可以说,我们的教育信息化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期工程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 从第一期到第二期,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点,展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第二期工程,我们想到了什么? 搞过工程的同志都熟悉,在每一个项目的第一期结束后,需要有一个认真的总结,反思在第一期建设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有哪些失误和教训,下一步需要如何吸取历史经验,将学费转变为财富,及时调整我们的发展战略和策略,避免积累错误,使第二期更好地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 从2000年到2006年,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做了哪些事情呢?建网、建库、建队伍 是各地提出的发展思路;硬件、软件、人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潜件(机制建设、标准化建设、法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工作。从各地的统计数据、工作总结、研究报告可以看到,我们在这些方面的进步是巨大的。在经济发达地区,网络已经进入学校和班级,教师们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不陌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为学校领导和教师们耳熟能详。 现在人们关注的是,如何正确地评价教育信息化工作。例如,如何评价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什么是有效的信息化教学?如何看待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质量与效益?更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是,我们在建网、建库、建队伍中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例如,学校的网络建设有哪些规律?如何才能够真正实现校校通?今年,我在一些发达地区培训教师使用信息化学习管理系统Moodle,这是一个全球流行的网络课程和学习管理平台,可以辅助教师和学生有效管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效益。老师们对Moodle一见钟情,觉得这个学习管理系统就好像是专门为我们教师度身量制的。但是,他们向我提出问题:要在自己教学中使用Moodle,面临着一个困难我们学校的学生无法上网参与教学活动和提交作业。这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几乎所有声称自己已经实现了校校通的地区和学校仅仅在第一期阶段,还不能够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目前,个别有条件的学校开始启动第二期校校通工程,争取做到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网络辅助教学。 再如,第一期的资源库建设有哪些教训?为什么我们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建设的资源库总是不尽人意?教师和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资源?我们还注意到,各地建设资源库的思路带有当时的时代特征和局限性,随着全球信息资源发展的新变化,一个以你(用户)为中心的共建共享的资源时代正在改变着教育资源建设的思路。第二期资源库建设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在过去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创建适合中国特色的教育资源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教育信息化的机制建设同样让人们回味。就在这段时间的教师培训中,当教师打开Moodle的测验设计模块,希望直接导入测验题库时,才发现,我们已有的教育资源库和老师们辛苦设计的大量的试题资源,无法导入类似Moodle这样的世界流行的学习管理平台中。反思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是因为我们前些年所做的资源建设标准化工作,仅仅停留在文件和理论中,各地教育部门购买的资源库大都不符合国际化的标准,无法导入Moodle( 包括Blackboard等课程管理平台)。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第一期标准化建设和教育资源建设又一次付出了学费? 学习使用Moodle这样的国际化学习管理平台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教育信息化的机制建设还需要第二期工作,从文本转向实际的软件、平台、系统的建设,其中包括如何将原来我们建设的资源转化挽救为真正标准化的资源。 读者可以由此联想到许多第一期和第二期的问题:如何转变和深化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模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如何总结反思第一期的经验教训,探索第二期新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第二期将如何发展?《远程教育》杂志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和研究。 原文载《远程教育杂志》2007年第2期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6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厦大图书馆泛技术年会之我见
libseeker 2010-3-26 10:23
今晨,浏览厦门大学图书馆2009-10泛技术年会报告及书社会其它相关信息之后,抑制不住写点文字的冲动。通过厦大图书馆泛技术年会,我们强烈的感受到:图书馆有一群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这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希望;泛技术团队是我们图书馆界一个典型的学习型组织,是学习的榜样。 我与厦大泛技术团队颇为有缘。早在泛技术团队成立(2003年)之初就与fandog神交甚久;2004年与fandog(还有hcsu老师等)相会苏州年会;2006年于泛技术团队众成员相会在北京,相会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2007年直抵厦大泛技术团队大本营,相会Lib 2.07年会。因为我在图书馆技术部多年,至今与技术依然是缠缠绵绵,还因为他们多是同龄人,且志同道合,所以也许更懂泛技术团队这个团队不寻常!具体如何的不寻常,也许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然而敬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奔东流。 厦大泛技术团队是我们图书馆界一个典型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他是一位杰出的技术专家,是20世纪50年代早期世界第一部通用电脑旋风创制小组的领导者。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作为佛瑞斯特的学生,他一直致力于研究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的更理想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内涵有:学习型组织基础团结、协调及和谐,班子的团结,组织上下协调以及群体环境的民主、和谐是建构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学习型组织核心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学习机制,组织成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习成为工作新的形式;学习型组织精神学习、思考和创新,学习是团体学习、全员学习,思考是系统、非线性的思考,创新是观念、制度、方法及管理等多方面的更新;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系统思考,只有站在系统的角度认识系统,认识系统的环境,才能避免陷入系统动力的旋涡里去;组织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团队学习依靠的是深度汇谈,深度汇谈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目的是一起思考,得出比个人思考更正确、更好的结论。(参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99186.htm?fr=ala0_1 )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以人为本,图书馆员(尤其是年轻图书馆员)是最革命的因素。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需要聆听信息技术脉动,与时俱进,积极作为。看到了穿上Lib2.07会议T恤秀竟被某服饰公司误以为穿班服并采用为班服宣传照的一群人,阳光与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看到会上萧馆长的飒爽英姿、还看到年长一些甚至颇为年长的外籍与会者专注之神情,那是多么的和谐与温馨。 泛技术年会,他给一群人提供了一个别具风格的人生舞台,活跃了思想,丰富了生活。泛技术团队对图书馆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是不宜漠视的。图书馆买来了软硬件及信息资源,还需要泛技术团队将其利用起来,或起死回生,或如虎添翼,或一举多得我们有不少图书馆重买(藏)轻用,如果图书馆界多一些泛技术团队,图书馆事业春天的脚步近了! 相关资料 : 厦门大学图书馆2009-10泛技术年会报告一览  这里是全部文档的打包下载链接( http://210.34.4.17/fandog/download/files.rar 或 http://sns.libspace.org/space-582-do-blog-id-1959.html )。共16个ppt。 流通信息平台构建设想 机构典藏中期刊论文版权解决途径探讨 一份族谱引出的故事 Chrome浏览器体验及实用扩展推荐 数码摄影入门 国内IR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资源整合与XSearch研究现状 当前市场上的电子书之比较 电子阅读 OpenID XSearch iFound跨库整合搜索的一点小感想 电子商务与网络购物 历练的小熊(注一) 开发组的七年之痒2003-2009 相信未来-关于Google离开中国及Library 2.0的访谈
个人分类: 图林漫步|2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技术观察]何种信息技术对信息服务会有变革性影响
blueyye 2010-1-25 12:00
所有对信息服务产生变革性影响的技术,必定是深入影响到个体的技术,例如: 个人电脑:自上世纪 80 年代发端,号称 PC 的个人电脑沿 Intel 和 Motorola 两大主流 CPU 硬件核心及 Windows 和 Macintosh 两大主流 OS 软件基础发展,气吞山河般吸引着几乎每个人的精神,也彻底改变了服务业的运行方式。如今, PC 应用遍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和各个角落,人类已经进入没有 PC 就不能工作的时代。 互联网: Internet 于上世纪 90 年代涌现,转眼 Web 兴起、 Search Engine 盛行,很快 Internet/Intranet 成为社会交流的中枢神经,网络末梢渗透到几乎所有人群, Web 信息紧扣人们眼球,蔓延的网络上挂满电脑,电脑面前则是一个个瞪大眼睛的人脑,人们被这些挂在网上的电脑吸走财富、精力和时间,服务业的运营模式也随之变革。如今,网络波及到每一个人,没有网络的生活已经成为历史。 手机:谁会想到世纪之交时还很笨重的大哥大,转眼进化成了小巧玲珑的个性化手机 ? 而今人手一机已是现代社会的风景,积少成多的短信资费成了盈利支柱,信息服务借助手机把营销推送到个人,正在再次改写服务历史。 2.0 : 2005 年开始风靡全球的 2.0 以用户主导、互动服务、开源分享等理念主导技术演进,当 Wiki 、 Blog 、 Tag 等 2.0 技术风行世界, 2.0 服务伴随 2.0 理念深入人心,很快演变成席卷各行各业的 2.0 浪潮,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个人阅读器:近年以 Amazon Kindle 和汉王电子书为代表的个人阅读器正快速兴起,不可小视这些面向个人用户的新一代 IT 技术产品具有的变革潜力,未来电子书很可能像 PC 或手机一样普及并很快改变我们的阅读形式与服务模式。 可以推断:即将全面影响包括图书资讯在内的信息服务的技术不是炒作过甚的云计算、框计算等,而是正在遍布世界的个人阅读器或电子书 补记:个人阅读器应是定位于 PC 和手机之间的 IT 技术产品:比 PC 功能减少而轻巧便宜,比手机宽大而适合阅读习惯,甚或保留 PC 和手机的某些功能,最近推出的 Apple iPad 也属此类产品。其能否流行的关键取决于市场定价,估计其主流产品的市场生存空间或流行价位应在 100-200USD 之间或 1000RBM 左右
个人分类: 技术观察|29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三届(2010年)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论文征文
aone1504 2009-10-20 09:38
第三届(2010年)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论文征文 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在成功举办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论文集全部被中国科技文献收录,优秀论文被EI或ISTP检索),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信息技术应用分会将于2010年第一季度举办第三届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为广大学者提供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创新研究学术氛围,增进校际间的学术交流,相互砥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为做好本届学术研讨会的组织筹备工作,研讨会组委会现开始论文征集工作,望各单位组织广大科研人员积极参与。 一、论文要求 论文应主体明确,内容充实,学风严谨,未曾公开发表,征文范围见附件1。非个人成果或涉及科研机密成果发表,作者文责自负。 二、论文报送 征文截止日期为2010年3月20日。论文通过网上报送。电子邮箱: itai2009@126.com 。 三、评审及录取 组委会将组成专家组,对征集的论文进行严格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向论文第一作者发出录取通知。录取结果可登录中国信息技术应用网( www.citai.org.cn )查询。 录取论文将被收录到《第三届(2010年)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论文集》中,文集将正式出版,且全文被中国科技文献收录,论文将送EI及ISTP检索。 四、进度安排 2009年10月18日前:发出征文通知 2010年3月20日前:应征论文截止 2010年3月21日前:发出论文录取通知 附件:1、征文范围 2、论文格式及联系方式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八日 附件1: 征文范围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应征论文,要反映在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及相关领域中有新意或创见的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1. 网格计算,服务计算,移动计算,普适计算,对等计算,金融计算,财经计算,生物计算,科学计算,高性能计算; 2. 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智能代理,计算几何,逆向工程,信息隐藏,数字水印,中文处理,虚拟现实,互联网络,移动商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医疗; 3. 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视觉,多媒体技术,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理论计算机,粗糙集技术,Web智能,企业信息化; 4. 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图形图象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 5. 关于信息技术与应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教学探索、教学经验等。 附件2: 论文格式及联系方式 一、投稿须知 1.应征论文应在3000-5000字,要求主题明确、文字通顺;图中符号与文章中的一致;文章内的名词术语、公式符号统一。 2.论文需按如下顺序撰写:题目;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城市、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职称、职务、研究领域)。 3.论文格式要求如下: ①标题2号字,居中,占3行,上空2行; ②作者单位及姓名居中,小4号,楷体; ③正文5号字宋体,每页40行字,每行40字。 4.参考文献项目如下: 规范参考文献格式。正文中的引文、转述等用上角标(如 )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并与文末参考文献一一对应。 参考文献格式:①专著 、论文集 、学位论文 、报告 主要责任人.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②期刊文章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③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④报纸文章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⑤国际、国家标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⑥专利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⑦尽量不采用电子文献(如网页、光盘材料)和其他各种未定义文献(如内部资料)。 标题层次。文中标题层次序号依次为1、2;1)、2);①、②;a、b等等。 5.提交论文摘要(文字通顺,说明论文的主要观点,字数在200字以内)及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职称、职务、研究领域)。 6.务请在稿件上注明联系方式和E-mail地址。 二、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岳老师 电话:010-68200608/9 传真:010-68200608 邮箱: itai2009@126.com 网址: www.citai.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13-106室( 100846)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二届(2009年)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征文延期通知
aone1504 2009-5-18 10:26
第二届(2009年)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征文延期通知 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自开展以来,因其征文范围广、贴近科技需求,EI及ISTP检索率高(第一届英文稿件达到100%),且正式出版论文集全文被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收录。有不少应征者打电话或邮件咨询能否延期以赶上毕业时间或者修改成英文发表,应大家的要求,征文活动延期至6月30日结束。 特此通知。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二届(2009年)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aone1504 2009-4-17 15:39
第二届(2009年)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促进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时反应和交流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信息技术应用分会将于2009年7月在北京举办第二届(2009年)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 为做好本届学术研讨会的组织筹备工作,研讨会组委会现开始论文征集工作,望各单位组织广大科研人员积极参与。 一、会议主题 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 二、会议形式 会议将采取大会报告、主题报告和专题讨论会三种形式。大会报告采取单行式,主题报告和专题讨论会采取并行式,多个主题讨论同时进行。 三、论文报送与录取 (一)论文要求 论文应主体明确,内容充实,学风严谨,未曾公开发表,征文范围见附件1。非个人成果或涉及科研机密成果发表,作者文责自负。 (二)论文报送 征文截止日期为2009年4月30日。论文通过网上报送。电子邮箱: itai2008@126.com 。 (三)评审及录取 组委会将组成专家组,对征集的论文进行严格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向论文第一作者发出录取通知。录取结果可登录中国信息技术应用网( www.citai.org.cn )查询。 录取论文分为书面交流论文和宣读论文。同时,录取论文将被收录到《2009年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文集》中,文集将正式出版,论文将送EI及ISTP检索,论文作者可参加研讨会(通知另发)。 四、进度安排 ●2008年12月15日前:发出征文通知 ●2009年4月30日前:应征论文截止 ●2009年5月15日前:发出论文录取通知 ●2009年7月:召开研讨会 附件:1、征文范围 2、论文格式及联系方式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附件1: 征文范围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应征论文,要反映在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及相关领域中有新意或创见的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相关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1. 网格计算,服务计算,移动计算,普适计算,对等计算,金融计算,财经计算,生物计算,科学计算,高性能计算,高可信计算; 2. 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智能代理,计算几何,逆向工程,信息隐藏,数字水印,中文处理,虚拟现实,互联网络,移动商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医疗; 3. 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视觉,多媒体技术,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理论计算机,粗糙集技术,Web智能,企业信息化; 4. 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图形图象处理,行业性或业务性信息技术应用及成果; 5. 关于信息技术与应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教学探索、教学经验等。 附件2: 论文格式及联系方式 一、投稿须知 1.应征论文应在3000-5000字,要求主题明确、文字通顺;图中符号与文章中的一致;文章内的名词术语、公式符号统一。 2.论文需按如下顺序撰写:题目;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城市、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职称、职务、研究领域)。 3.论文格式要求如下: ①标题2号字,居中,占3行,上空2行; ②作者单位及姓名居中,小4号,楷体; ③正文5号字宋体,每页40行字,每行40字。 4.参考文献项目如下: 规范参考文献格式。正文中的引文、转述等用上角标(如 )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并与文末参考文献一一对应。 参考文献格式:①专著 、论文集 、学位论文 、报告 主要责任人.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②期刊文章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③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④报纸文章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⑤国际、国家标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⑥专利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⑦尽量不采用电子文献(如网页、光盘材料)和其他各种未定义文献(如内部资料)。 标题层次。文中标题层次序号依次为1、2;1)、2);①、②;a、b等等。 5.提交论文摘要(文字通顺,说明论文的主要观点,字数在200字以内)及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职称、职务、研究领域)。 6.务请在稿件上注明联系方式和E-mail地址。 二、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月 傅甜甜 电话:010-68200608/9 传真:010-68200608 邮箱: itai2008@126.com 网址: www.citai.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13-106室( 100846)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71 次阅读|1 个评论
持续审计(CA)研究综述
热度 1 weisman 2009-4-15 09:02
写了篇关于持续审计方面的综述论文,与各位同仁共享! 请多多支持我国的IT审计理论研究! 摘   要: 持续审计( Continuous Auditing , CA )是目前计算机辅助审计领域中的一个研究前沿问题。本文对 CA 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展望。首先分析了 CA 的内涵。然后,对 CA 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 1 )技术实现方法,分成嵌入式和分离式两种;( 2 )理论分析;( 3 )应用于 CA 的关键技术,并根据该分类对 CA 的研究分别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本文的工作,并对将来 CA 的研究做了展望。 持续审计(CA)研究综述
个人分类: 科研交流|4242 次阅读|2 个评论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AATs)研究综述
weisman 2009-4-15 08:57
写了篇关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方面的综述论文,与各位同仁共享! 请多多支持我国的IT审计理论研究! 摘要: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Computer Assisted Audit Techniques , CAATs )是目前审计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 CAATs 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 CAATs 的概念,然后对 CAATs 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常见的 CAATs 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分析了 CAATs 研究的新进展。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指出了 CAATs 的研究方向。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AATs)研究综述
个人分类: 科研交流|5147 次阅读|1 个评论
语义网与本体技术纵横谈之三:InfoQ访谈:黄智生博士谈语义网与Web 3.0
ZSHuang 2009-3-30 14:16
InfoQ访谈:黄智生博士谈语义网与Web3.0 近两年来,语义网(SemanticWeb)或Web3.0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IT报道中,这表明语义网技术经过近10年的研究与发展,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工程实践阶段。在Web3.0时代即将揭开序幕之际,正确理解、掌握语义网的概念与技术,对IT人士与时俱进和增加优势是必不可少的。为此,InfoQ中文站特地邀请到来自著名语义网研究机构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黄智生博士,请他为我们谈一谈工业界人士感兴趣的语义网话题,包括什么是语义网、语义网与Web3.0的关系以及语义网如何给商业公司带来效益等。 在谈及Web3.0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时,黄博士给出的答案是新颖性、可行性和迫切性等,而语义网技术正好符合上述特征。也就是说,语义网技术是Web3.0的重要技术基础: 新颖性:语义网提供语义数据描述分析能力,这是以往技术所不具备的。可行性:虽然在语义网上充满着许多技术挑战,但我们相信经过努力这些技术障碍是可以跨越的(后面我还要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阐述)。迫切性:由于万维网上已产生了浩瀚的网络信息和知识资源,寻找人们所需要的准确信息常常耗费大量人力精力。提供网络信息的语义半自动化或自动化处理已迫在眉睫。这就说明了为什么语义网是成为Web3.0最有希望的基础技术。 对于语义网这个新技术,如何让对此感兴趣的技术人员比较快地入门,黄博士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其实到目前位置,许多语义网应用只需要用到元数据就可以,不需要很深的逻辑推理基础。所以大家也不需要有什么畏惧感,可以先掌握RDF/RDFS等基本技术和工具。另外黄博士还谈到了语义网技术离广泛应用还有多远,目前还有哪些障碍需要跨域,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语义网等话题。 阅读全文: 黄智生博士谈语义网与Web3.0 。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648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世界信息化发展历程的一部力作!
yuliping 2009-1-7 21:47
按:本人有一段时间一直研究信息化,受恩师之托,第一次给人写书评。作者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退休学者周智佑先生,这是他退休以后出版的专著。我才疏学浅,加上不明就里,于是便有了如下的文字。该文发表于《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8.7,不足之处,恳请周老先生原谅。 周智佑 笔名石广, 1933 年 12 月 14 日 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退休),曾任中国情报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专业术语标准化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情报学编辑委员会的编委兼基础理论分支主编,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外情报科学》杂志的顾问,《情报科学》杂志的编委、中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兼职教授,现任重庆清华中学校友会理事与北京分会副会长。 第一次见到周老先生是2008.11.7在中国情报学研究生教育30周年纪念会议上,周老先生应邀回顾研究生教育的艰苦历程,他讲述了中信所在研究生教育初期,领导、教师、职工、同学们如何克服困难,共同办学的历史。以75岁高龄,先生仍然精神饱满,讲话充满了激情。后来到他的网站一看( http://www.co-fix.com/zhouzhiyou/index.asp ),原来他退休后仍然热心于科研和社会工作。在他的身上,体现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高风亮节。在此,谨向周智优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全球信息化大潮不仅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带来了管理理论的变革,甚至影响到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地球村,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它本来的目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世界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经济及政策市场广角的探索》一书,是我国情报学专家周智佑先生的又一部力作。全书洋洋 60 万字,从技术经济的广阔视角出发,内容涉及信息政策、产业与市场、信息化投入、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安全、信息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全书(不包括导论)共分 8 章,首先是信息化导论,然后分别介绍了全球信息化、北美信息化、欧洲信息化、中国信息化、日本信息化、亚洲信息化、其他国家的信息化,最后展望了世界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该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向人们展示了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到 21 世纪初世界信息化的发展画卷,涉及世界 29 个主要的国家和地区。对美国、日本、中国等主要国家的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对其他国家在信息化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也进行了展示。 由于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人口环境相差较大,信息化发展并不均衡,但这些国家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对我国具有很好的启示。中国和俄罗斯、印度、巴西同属金砖四国,俄罗斯出台的《 2002-2010 年电子俄罗斯联邦目标规划》对中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印度在软件产业发展、信息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巴西在信息产业研发投入、软件产业方面进步迅速。该书的出版,也给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作者对日本的信息化进行了重点介绍,认为中国在 IT 应用方面与日本有些类似,其发展历程首先是计算机产业的急速增长,然后是高级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接下来是互联网基础设施与应用环境整顿,最后是网络环境的建设。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某些环节可能是不能逾越的,我们可以做到少走弯路,可以做到缩小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但是要做到超越是十分困难的。 书中作者多次对数字鸿沟问题表示出担忧。美国商务部最早进行数字鸿沟的研究,认为数字鸿沟是一种由于地域、种族、经济状况、性别和身体状况等产生的差异,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它信息技术和服务获取信息的差异和利用信息、网络以及其它技术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差异。数字鸿沟包括国家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个人差距等等,造成国家间数字鸿沟的原因包括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水平差距、制度因素、人才流失等诸多因素。有研究表明,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数字鸿沟是在不断缩小的。以金砖四国为例,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信息化程度提高很快,正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巴西信息化水平及发展速度略低于中国。印度人均信息化水平虽然最低,但发展速度超过中国。俄罗斯信息化人均水平高于中国,发展速度也超过中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在信息化发展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已经连续 10 多年均以 2 位数高速增长,但世界上很多国家信息化也呈高速发展的态势,许多国家的基础比我国好,中国的信息化任重而道远。 全书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信息化进程中人的作用,也是作者多年来强调人机网库(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协调发展思想的体现。作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但人们日益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选择信息技术时,必须结合用户的需求,不能一味地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新出现的技术不一定是先进技术,先进的技术不一定是复杂的技术。技术要经过实践的长期检验才能走向成熟,一个大工程很难一步到位,应当采用技术成熟、能逐步升级的方案。作者的这些思想对我国当今的信息化发展很有启示,我国是个资源缺乏的国家,在信息化的进程中必须做好原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必须厉行节约,必须符合国情。在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更不能忘记信息化进程中的人机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 近年来,信息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个人隐私保护、互联网的开放与管制等,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对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自主知识产权问题,认为在网络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技术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该书主要介绍最近 10 年各国信息化发展的状况,由于成书的条件限制,部分资料偏旧或者缺乏,作者没有对中国信息化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信息化发展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但这丝毫不影响该书的价值,该书是迄今为止介绍世界信息化最为全面的专著之一。
个人分类: 信息经济|71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情报学系列会议评介: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
huabolin 2008-12-5 10:19
化柏林 第二十二届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于 2008年11月29日-2008 年12 月1 日 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情报技术界的40 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第二十二届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信息技术专委会主办,圈内简称机检会,今年是第二十二届。本系列会议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八十年代会议规模很大,海外参加人员也较多,在检索界的影响也是独一无二的,详情请见曾民族研究员撰写的《计算机情报检索学术活动历史回顾见证中国科技情报现代化历程》(第二十届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近几年的系列会议,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老专家的 关注一如既往,新生力量热情高涨,中坚力量略显单薄 曾民族、霍忠文、赖茂生等老专家坚持参会,并从宏观上把握学科发展;新生力量特别是研究生踊跃参加,并展示了具体的实验或系统。 35岁到45岁的情报技术人员略显匮乏。 2.相关公司高度关注 清华同方、万方数据、拓尔思( TRS)依然是本系列会议的主要赞助商,公司总工程师或软件研发部门经理到会祝贺并带来应用性很强的学术报告。 3.国防军口是主力 本次会议除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有十多位学者参与之外,还有解放军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械工程学院、后勤指挥学院、第四军医大、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兵工 202所、成都飞机研究所等很多学者。 4.交流火候很重要 因为有一半的军口人员参加,加之相关公司技术人员参加,所以大家在报告时都会很注意,既要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研究进展,又不能泄漏军事秘密或商业秘密。 5.在检索界的影响有所下降 过去机检会是国内检索会议的一枝独秀,影响力颇大。而近几年又兴起了两个重要会议,分别为全国搜索引擎和网上信息挖掘学术研讨会议和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全国搜索引擎和网上信息挖掘学术研讨会议目前已举办六届,本系列会议参照 TREC方式,以评测为主。前五届由 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业委员会主办,从第六届开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优秀论文可发表在 EI源刊上。 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已举办四届,是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从会议的组织来看,三个会议隶属三个一级学会,分别为情报学会、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学会,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6.探索新的前沿进展 既然在检索界的影响有所下降,那么一定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探索新的生长点。最近五届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紧紧围绕知识服务做文章,包括知识服务的关键技术、知识组织的现状和趋势、知识处理技术研究、知识服务的效果评估等主题展开了新一轮的前沿探索。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情报人员的信息敏感性及前沿洞察力。
个人分类: 会议感发|731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帖]不愿做奴隶的生物技术
flytosky 2008-10-18 16:21
来源于yebike 接触网络这么多年了,越来越发现网络诞生不了什么,就像网络爱情大多都会死去的,呵呵,可网络带给我们什么了呢?方便,就这些了,它不会无缘无故产生什么baby,所以现在的互联网基本上是依附于传统行业的,传统行业要提高生产率,有很多方法,信息技术来了,正帮着这些传统的行业进行改革,提高工作效率,阿里巴巴马云算是现在大萧条下传统行业的一个救命草,用一句话说就是信息技术是节流的。 而生物技术会是什么呢?它是开源!它会彻底革命关乎人类生存的每一个领域,它生产的东西会更多更好,比如说,利用传统的工业技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而生物技术被利用后,就像袁隆平梦想的哪天可以坐在水稻下乘凉,看着厚甸甸的稻穗,产量将是以前的很多倍了。 yebike写的不错,但是我个人强烈不支持他的观点,尤其是那张图片,现在连饭都吃不饱,腰带勒紧的很,简直是胡说,当然,前途还是美好的!
个人分类: 杂谈|2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愿做奴隶的生物技术
yebike 2008-10-18 16:07
【原创】不愿做奴隶的生物技术(连载一) 欢迎大家批评,尤其是信息专业的兄弟们!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可能有点偏激,我是一名搞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生,我看好生物反应器,就像当年比尔盖茨看好它的的那些代码,我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发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观点,辩论让我们看问题会更清楚点。 一直以来,生物技术还在实验室阶段,至今中国的批准的转基因作物中也只要棉花,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还在实验阶段中,对了,中国的棉花之父------郭三堆,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大学期间都有幸面对面交流了,这一直激励这我去深入的学习、思考、实验,以后我会在我 的博客中介绍郭三堆先生的,因为他就在我们这里。 言归正传,我们来谈我们为什么不愿做奴隶。 信息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路飘红,中国的互联网技术是从94年正式开始发展的,自己也是个个人站长,混迹于站长圈,可惜没有发财啊。之后我们看到了yahoo、新浪、QQ一批网站,接着是百度、google工具的诞生,到现在第三阶段的校内、开心、淘宝web2.0时代。而生物技术依然还在实验室中,我们不愿做奴隶--------我们的生物技术要真正成为引领21世纪发展的第一技术,信息技术只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技术的附属体。 接触网络这么多年了,越来越发现网络诞生不了什么,就像网络爱情大多都会死去的,呵呵,可网络带给我们什么了呢?方便,就这些了,它不会无缘无故产生什么baby,所以现在的互联网基本上是依附于传统行业的,传统行业要提高生产率,有很多方法,信息技术来了,正帮着这些传统的行业进行改革,提高工作效率,阿里巴巴马云算是现在大萧条下传统行业的一个救命草,用一句话说就是信息技术是节流的。 而生物技术会是什么呢?它是开源!它会彻底革命关乎人类生存的每一个领域,它生产的东西会更多更好,比如说,利用传统的工业技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而生物技术被利用后,就像袁隆平梦想的哪天可以坐在水稻下乘凉,看着厚甸甸的稻穗,产量将是以前的很多倍了。 为了证明不愿做奴隶的生物技术,我将收集更多资料,用真实的数据证明。
个人分类: 双螺旋|3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运中的信息与信息技术分析
nipy 2008-8-21 15:16
奥运中的信息与信息技术分析 奥运会期间,全世界数十亿人在五大州各个角落,在自己家中,在城市广场,甚至在行进的火车、汽车中都可以清楚地观看自己喜爱的运动比赛项目。这是何等了不起,这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创造的奇迹,奥运会不仅把 204 个国家的运动员物质的集中到中国北京,而且通过信息与信息技术把全世界数十亿观众的目光也聚焦到北京,数十亿地球居民同时坐在由信息构建的一个虚拟奥运会大会场中,共享奥运的精彩比赛,共享奥运的欢乐!地球真是缩小到一个地球村了!奥运会中的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如何创造这样的奇迹的?试做如下粗略分析: ( 1 )以摄像机为主的信息采集技术大显身手 摄像是一种动态图像信息的采集技术,被光照射的运动场上,运动员的活动状态属性被反映到光的频谱(可见光中不同频率分量的强度分布)变化之中。这是光这个物质与运动员物质相互作用使一事物属性内容反映到另一事物属性变化的自然信息传递。光携带运动员的运动属性内容传递给现场观众,使现场观众能看到运动场的活动,传递给摄像机的镜头,摄像机通过高速扫描、光电变换、数模变换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操作形成数字图像信息通过各种信息网络传递给全世界的观众。可见,摄像技术是保证全球数十亿观众能同时看到的奥运赛场的信息源头。没有它的信息采集,只有运动场上的观众能通过自然光看奥运,运动场外的数十亿观众将什么都看不到。摄像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在各分布运动场上实时拍摄高分辨率,全景的比赛状况,而且可以通过长焦镜头远距离的拍摄许多精彩的特写,通过快拍慢放技术看精彩的慢动作,还可以在水下拍摄游泳和跳水运动员的水中英姿,在飞机上高空拍摄海上皮划艇、帆船等运动比赛的壮观情景,在百米高速赛跑中摄像机还可以百米速度同步拍摄运动员每一秒的姿态,在马拉松、越野自行车等长距离赛事中,摄像机可全程跟踪拍摄。摄像机确实使我们在运动场外的观众可以观看到比运动场内观众更加丰富多彩和壮观的比赛场景。摄像机在奥运全球虚拟大会场中可算头功。 ( 2 )多媒体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被称为多媒体的文字、话音、图像、数字数据等,实际上并不是物质媒体,而仍是一些以不同编码结构形式表示的不同的知识信息类型。我们曾指出,人具有自然信息功能,人对客观世界的最初认识正是通过眼观、耳听、手触、鼻嗅、舌尝等获取客观事物的属性信息在人脑中综合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所以人的认识与基于认识产生的知识信息,自然是一种多媒体信息,从人脑输出的知识信息以及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也自然多是多媒体的形式。因此,大多数运动场外的观众通过信息网络观看奥运也自然有一种多媒体信息服务的需求。他们不仅要求清楚地看到运动场比赛的动态实况(视像信息),而且也要求能听到场上运动员、裁判员、观众以及解说员的声音(话音信息),还要能及时知道比赛成绩与结果包括全会奖牌榜变化的信息(数字数据信息),只有这样,奥运会观众才能如身临其境那样不仅观看比赛而且感受奥运的气氛与精神。亿万观众这种多媒体信息服务的需求,要求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网络应该是一种多媒体信息网络,它应能把从不同场合,以不同方法采集或形成的视像、图像、声音、文字、数据等多媒体信号组织、融合起来,向亿万观众提供他们要求的多媒体服务。 ( 3 )三网合一、三电一体的综合技术支持 三网合一与三电一体化都是指电信网、电视网、电脑网(计算机网络)的一体化融合,这三个网原来都有自己专有的用户,电信网主要为电话用户提供话音信息的通信服务;电视网主要为电视用户提供视像信息服务;计算机网络主要为计算机用户提供数字数据信息处理和传输服务。如上分析,人具有一种自然的多媒体信息服务需求,人们不希望从三个不同的网络用不同的终端获取话音、视像和数字数据的不同服务,而希望从一个统一的多媒体信息网络中方便地获取各种多媒体信息服务。用户的需求,近几年已经推动了三网从应用服务、系统结构、信息技术以至于管理体制等方面逐步融合起来。如计算机网络提供电信的 IP 电话支持,提供电视频道的选播,卫星电视转播等;电视网提供上网和数字数据服务、电信网特别是移动电信网提供手机访问计算机网络等等,不仅在应用层次上一定程度满足了用户的多媒体应用服务的需求,而且从资源有效利用和三网更好分工协同方面也有重要意义。所以三网合一本质上是一种大系统进行系统优化的必然趋势。在奥运期间,三网合一得到更集中的体现和进一步发展。如计算机网络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开设了专门的 PPS 奥运直播网站( http://2008.pps.tv/ ),它为亿万计算机网络用户提供详细的奥运赛程表,不仅可为用户提供任意赛项的现场直播,还可提供任意已赛过赛项的录像回放,还有大量奥运照片、新闻和奖牌榜的实时信息,用户还可以进入奥运论坛直接参加对奥运赛事的评论。(我经常通过 PPS 看奥运比赛,清晰度和流畅程度都还不错)。电信在奥运期间也特别推出了手机看电视的产品、使手机移动用户也能在移动环境下实时观看奥运比赛。 ( 4 )数字化与高清晰服务 数字化的含义是在所有计算机、通信、电视、广播、摄像、照相等信息技术领域中全面使用二进制编码结构的数字形式来表征信息,从而使图像、视像、话音、文字和自然属性等各种模拟信号都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存储和处理。数字化有三大好处:第一、在传输信息中,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具有更大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网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信息服务质量;第二、便于使用计算机的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数字通信的质量除了传输中抗干扰能力外,还可在终端利用计算机进行提高质量的处理,基于计算机的压缩、解压或加密 / 解密等措施,也有利于系统性能的提高;第三:计算机对数字化的各种不同类型信号的综合处理,存储和管理,有利于三网合一,多媒体服务的实现。奥运期间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把数码摄像、数字照相、数字电视、数字卫星通信、数字移动通信等都有机地融合起来,为亿万观众提供了高质量、高清晰的多媒体信息服务。 ( 5 )比赛结果信息的高分辨率获取与识别 奥运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运动赛事,对各项运动的比赛结果和计分成绩要求高准确和具有高的分辨率,否则就可能直接影响正确的排名名次,从而影响谁拿金牌、谁拿银牌的正确性,也可能影响破记录的正确性,奥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可是一件大事。本质上讲,所有运动项目的成绩都是以它运动状态产生的某种特定的属性变化来标识和识别的,记分和成绩是把物理的属性信息转换为量化的数字数据信息形式来表示。如田径运动到达终点的时间属性、跳高和跳远的距离属性、射击中靶的位置属性、举重的重量属性等等,在一些高精度的比赛项目中,靠裁判人的判断已难以满足要求,因此许多用光、电、磁、波等手段来设计的成绩自动识别信息技术应运而生,如田径终点红外线撞线识别、游泳中.摄像跟踪触壁自动感应、射击中靶环数自动识别等等。奥运会全部赛事的成绩检测、记录统计更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大型信息系统,它把每个运动赛事的实时检测结果汇总、统计、制表并通过多媒体信息网络向外发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成绩检测发布信息系统比运动现场摄像转播系统更加重要。 倪鹏云
个人分类: 网络系统分析|383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