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专利申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的专利申请
fmjzzh 2012-7-20 02:21
我的专利申请
9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专利申请
fmjzzh 2012-7-20 02:20
我的专利申请
1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专利申请
fmjzzh 2012-7-20 02:20
我的专利申请
我的专利申请
个人分类: 节能减排|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国际专利申请
fmjzzh 2012-6-25 21:47
我的国际专利申请
地埋蓄热管及方法PCT/CN2012/077400
个人分类: 节能减排|1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的太阳能热源专利申请
fmjzzh 2012-6-15 06:38
我们的太阳能热源专利申请
1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利申请中的申请者引用和审查员引用
热度 7 Wuyishan 2012-5-17 06:51
专利申请中的申请者引用和审查员引用 武夷山 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申请专利时也得引用文献,就像写论文一样。申请美国专利时,被引用的文献主要包括以往的专利和期刊论文。审查员在审查过程中,为了确认专利申请的新颖性,也会引用一些文献。那么,申请人所引用的文献与审查人所引用的文献到底有什么差异呢?谁的引用更能反映被引用专利的价值?反映的到底是什么价值?为回答这些问题,已有很多实证研究,但迄今没有获得多少共识。 Research Policy 杂志 2009 年第 2 期发表美国哈佛商学院的 Juan Alc á cer 和另外两位美国学者合写的文章, Applicant and examiner citations in U. S. Patents: An overview and analysis (美国专利中的申请者引用和审查员引用:纵览与分析)。此文提供了不少有意思的数据。 从 2001 年起,美国专利商标局( USPTO )的数据库能对申请者引用和审查员引用分开统计了。本文作者对 2001 - 2003 年 USPTO 颁发的所有专利的专利文献引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博主:即,这项研究没有统计对论文文献的引用)。研究发现,平均每份专利引用量的 63 %是由专利审查员所补充的。所有专利中,有 40 %的专利本来其申请者没有引用任何专利文献,这些专利申请书的所有引文都是审查员添加的。 在知识产权比较分散化(博主:指的是,你有专利,我也有专利,而不是个别几家寡头企业通吃)的领域,比如计算机与通信、电气/电子,审查者引用占引用总量的比例较高。 在专利有利于确保研发回报的领域,如生物医学和化学,审查者引用占引用总量的比例较低。 学术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审查者引用占引用总量的比例也较低。(博主:在文献检索和引用方面,学术机构本来就比较拿手,因此,审查员可以补充的就不多了。) 对于专利高产户(博主:主要是公司)所提交的专利申请,审查者引用占引用总量的比例最高。 大公司提交的专利申请,审查者引用占引用总量的比例也高。 对于外国人提交的专利申请,审查者引用占引用总量的比例很高。要知道,美国专利商标局将外国的专利审查员所补充的引文(博主:比如,中国发明人向 USTPO 提交的专利申请书上,既有申请人列出的引用文献,也可能包括中国专利代理公司的专业人员代为补充的引用文献)也视作申请者引文,所以,外国人提交的专利申请中,申请者引用占引用总量的比例其实比数据所反映的还要低。(博主:拿中国来说,不仅专利申请书的引用文献较少,我们的学术论文的平均参考文献量也比国际同行要低不少。引用习惯、引用能力的这一差异,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术研究水平的差异。) 看来,一些专利申请者在文献检索方面下力气不够,造成其引用量较少。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研究|12960 次阅读|16 个评论
美国专利申请流程(图)
热度 1 yngcan 2012-3-28 15:48
美国专利申请流程(图)
美国专利局网站公布的专利申请流程图。感觉很清晰。 不做过多解释。
个人分类: 专利|1964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专利大国 vs. Global Top 100 Innovators
热度 5 zhouming2011 2011-12-24 01:35
2011年中国的知识产权工作无疑是抢眼球的。看看下边的新闻、博文,或者只看标题就知道中国的专利申请有多强劲。 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跃居世界第四 中国跻身世界科技大国之列 专利和论文居世界前列 2010年我国专利申请量突破百万件 中国成化学专利申请“领头羊”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成世界第二大专利申请国 昨天武夷山在其博文“ 中国获得三方专利数世界排名的变化: 2003 至 2009 ” 中 用了一个 三方专利概念。 据武文,“三方专利指的是,向美国、日本和欧洲专利局都提出了申请并至少在美国专利商标局获得了发明专利权的同一项专利。一般认为,这个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国家的技术能力 ” 。 到了 2009 年,中国发明人拥有的三方专利数为 667 项, 占世界的 1.43% ,排在世界第 11 位,比 2008 年上升了一位。 武夷山没有说清楚, 这2009年的 667 项是当年获得的,还是到2009年累计获得并仍然有效的。但无论怎么理解, 在2009年 “ 占世界的 1.43% ,排在世界第 11 位 ” 三方专利指数 ,到2011年估计不会有大的飞跃。 当着眼于把专利作为创新能力的一个方面来量化管理时,可以参照 Thomson Reuters 在 确定“ The Thomson Reuters 2011 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 ”中所用的方法来确定 专利的质量和重要性 。即综合考虑专利数(volume)、专利授权数与申请数的比例 (success)、四方专利指数(global)以及被引率(influence)。Thomson Reuters的四方专利指数(Quadrilateral Patent Index)与 武文的 三方专利概念 类似。四方专利的当局包括了中国专利局、欧洲专利局、日本专利局以及美国专利与商标局。 The Thomson Reuters 2011 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 中有40家美国公司,31家欧洲公司(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CNRS和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也在内),29家亚洲公司(其中27家日本公司,2家南韩公司)。 与世界专利大国身份极不相称的是,中国没有一家公司或单位被列其中 。一个重要原因是,低于6%的中国授权专利在国外也申请过, 也几乎没有中国授权专利被其它专利引用 ( "Patent Leaders", 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 December 5, 2011, Vol. 89(49), Page 29 )。 在中国,不会因为有人不喜欢,科技管理部门或人员就不清点SCI文章。专利也将注定要被政府纳入考评体系,也许不在高校科研单位,但会在某些科技部门、产业园区等进行企业评估、项目申请、政府投资时作为重要依据。由于只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或目的不是封锁别人财路的专利能够象擦屁股纸一样成卷生产出来,而且专利申请还花钱,科技管理部门也许要在量化管理时多引入几个指标。要不然,世界专利数目大国永远也成不了创新大国。(见续文“ 为啥申请专利? ”)
5746 次阅读|6 个评论
如何撰写及申请国外专利?
tstmmu 2011-11-22 11:52
昨夜无眠,一直在梦想着脑子里的想法能变成专利申请出来。 以前有过申请国内专利的经历,于是打电话咨询有过合作的专利代理公司,得知费用很高(美国6.5万,欧盟10万),所需时间很长(快则2、3年,慢则5、6年),同时建议先申请国内专利,然后提交PCT,然后在30个月内申请国外专利。看来这个依靠专利毕业的想法又得难产了。 虽然无法用于毕业,但好的想法总不能就这么浪费了,还是准备试一试。 希望有过专利申请经历的朋友不吝赐教,谢谢!
28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是全球创新中心吗?
热度 4 秦伯强 2011-7-29 08:59
ANIL K. GUPTA / HAIYAN WANG 几乎每周都会有报纸头条宣称中国在创新竞赛中就要超过美国和其它发达经济体了。这些报道的内容无非就是中国提出的专利申请数量正在上升,中国正在出口高科技产品,西方国家注定要失败等等。 但现实却很不一样。中国确实在创新领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看来很多学者混淆了投入和产出两个概念。 中国在创新领域的投入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2002年的1.1%上升至2010年的1.5%,到2020年这一比例应该能达到2.5%。中国的研发支出占全球研发总支出的比例也从2002年的5.0%上升至2010年的12.3%,仅仅排在美国的后面。美国的比例一直稳定在34%至35%。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透露,中国在科技研究领域投入的人力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 乍一看,中国创新的“产出”数据也令人印象深刻。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透露,中国发明人在2008年提交了203,481项专利申请。这一数据令中国成为继日本(502,054项申请)和美国(400,769项申请)之后创新力第三强的国家。 然而实际数据并不如呈现在眼前的多。超过95%的申请都是发明人在中国国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绝大多数的中国“创新”只是对现有设计的小修小改。在很多其它情况下,中国专利申请人是在国内对一项外国发明提出专利申请,目的是在中国的法律制度下起诉外国发明人侵权。这是因为中国的法律制度不承认外国专利。 另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看看在中国境外被认可的发明数量,即中国发明人向全球重要专利办公室即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专利受理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或被上述机构授予的中国原创发明的数量。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就大大落后于其它国家了。 最有力的证据便是看看三重(triadic)专利申请或被授予专利权的数量。所谓“三重”指的是就同一项发明分别向上述三国专利受理机构提出专利申请或被三国机构授予专利权。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透露,2008年(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新数据)中国只提交了473项“三重”专利申请,美国有14,399项,欧洲有14,525项,日本有13,446项。2010年上述三国专利受理机构授予的专利权数量大致也反映了相同的情况。 2010年,中国人口总数占世界的20%,GDP占全球总量的9%,研发支出占全球的12%,但向中国境外的任何一家重要专利受理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或被其授予的专利权只占世界的1%。此外,中国原创专利中有一半是授予外资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 创新投入和产出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创新不仅需要新的努力,还需要已有知识的丰富储备。作为科技前沿的新手,中国的机构将需要数年时间建立必要的知识储备。 但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例如,政府为研发项目拨经费的流程依然高度政治化且无效率。决策者明显倾向于政府各部门支持的大型项目,对研发项目的拨款基本是基于政治影响力和关系,而非科学的同侪考评。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最近在为《科学》(Science)杂志撰写的社论中说道,为了获得几千万到几亿元的研究经费,作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这是公开的秘密……中国目前的科研文化是浪费资源、腐蚀精神和阻碍创新。 严重困扰中国科研文化的因素还包括重量不重质、以及使用本土而非国际标准来评估和奖励科研成果。结果不仅导致渐进主义蔓延,还造成学术欺诈盛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年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全部30,078名受访者中有半数都知道至少有一位同事曾有过学术欺诈行为。这样的文化阻碍着严肃的探索并且浪费资源。 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另一个严峻挑战,因为它强调的是死记硬背的学习、而非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微软在北京开设了规模仅次于华盛顿雷德蒙研究院的全球第二大研究院,但微软意识到,虽然其招聘的毕业生很聪明,但在从事科研时太被动。通过要求每个中国新员工提出自己想做的项目,微软的研究总监们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中国的科研实验室普遍都是遵循自上而下的体系,微软的方法是个例。 是的,中国在电信科技等一些领域正快步前进。但是整体来看,中国在成为全球创新大国之前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本文作者安纽•古普塔(Anil K. Gupta)为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丁曼(Michael D. Dingman)战略与创业中心主席,以及INSEAD商学院客座教授。王海燕是中印学会(China India Institute)董事合伙人。二人合撰有《企业如何正确制定中印战略》(Getting China and India Right)一书(Wiley出版社,2009年出版)。) 转载地址: http://cn.wsj.com/gb/20110729/opn072510.asp?source=newsletter
1885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的表哥—业余“发明家”
热度 1 zhangpengju 2011-5-27 22:16
表哥比我大近十岁,由于两家距离很远,也就逢年过节见个面,所以很多年前的表哥是什么样的印象极其模糊,只记得那时候他在化肥厂扛包攒了点钱,又东拼西凑借了很多钱开了一个皮鞋厂,成了一个小厂长,接下来的一两年每次见他都和皮鞋扯不清关系,以致我从小就开始穿牛皮鞋了,再后来皮鞋厂经营不下去了,赔了钱也就慢慢散了。厂子散了之后,表哥额头的抬头纹一下子多了,本来沉默寡言的他话就更少了,我们俩交流从一开始就很少,一直到他厂子散了在我们家能多住几天,我们才开始试着了解对方。 记得是从他教我下象棋开始的,可惜我从没赢过他,对他的棋艺敬佩之余多了一次“怨恨”,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他慢吞吞的挤出几次笑容的样子。再后来,我到外地读书,一隔就是5年,一直到我大四要毕业的时候,假期期间他竟然主动联系到我,并邀请我吃饭,我没有拒绝,匆匆赶去赴约,在街头的啤酒摊儿上,我们俩聊了很多。那时候我才知道,表哥最近几年过得很充实,人虽然沧桑了许多,但是目光比以前更深邃了,他联系我的目的是咨询我关于专利申请的事情,因为我们家只有我一个是学物理的,而他觉得自己发明的那个装置我也许能懂。说实在的,当时我对他的了解很浅,拿出了大学生本不该有的态度对待了一个初中没毕业的表哥,至今内疚不已。他谈了很多那个装置—一个快速接头设备,用于暖气片检测是否漏水。他论证了很久道:目前的暖气片厂里检测新暖气片是否漏水的工序很麻烦,方法很陈旧,主要是拆卸时间太久,而自己发明的这个东西可以实现快速连接,效率提高很多。我将信将疑道:或许你的专利人家都有了,只是很多厂子没用,你没发现。他说,自己走访了很多厂子,也咨询了专利局,没查到类似的东西存在。 饭后,他带我到他住的地方看了那个简易装置,并展示给我了基本功能,确实很迅速。我勉强相信了,但是对他申请专利表示不太乐观,就告诉他,专利申请太麻烦,自己要花很多钱,还不如把它卖给暖气片厂呢。他沉默了很久道:再看吧。之后的一个月,我帮他推荐了很多有名的厂子,就再也没有联系了。 去年春节,从姑姑那里得到消息,那个东西早就卖给一个国企了,人家给了2000块钱,并邀请他到厂里上班,合同工,喜欢自由的表哥没用同意去上班,东西算是卖了。本以为这事就算结束了,随着跟姑姑聊天的深入,才知道大龄单身表哥原来早已沉溺于发明很多年了。 皮鞋厂的倒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家卖给他了一套即将报废的生产线,次品率太高。于是,表哥发誓要把机械这个方向搞清楚,从此就开始钻研各种设备。没想到,两到三年之后,他就开始了各种发明尝试,主要工作有:2002年,他用自己攒下的8000元钱发明了一个卷扬机,至今还在村里被人使用;2003年,自己设计了房屋建造方案,由于农村施工队水平有限,本来20天左右的工期延长了10天,多付几千元工钱,并在盖房的间隙花了2000元钱发明了一套报警系统,至今在自己家使用;2004年,他用2000元钱左右发明了一个吸尘器,不仅仅能够清扫房内卫生,就连院子里的树叶,小石子等杂物也可以清理,是否仍在使用不详;2005年,斥资近一万元研制飞机,最终因为经费不足而搁浅;2006年,在建筑队向老板提出一种新型钢架构,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被采用;2007年,花800元钱发明快速接头装置,最好以2000元的价格卖出,或许目前该技术被某暖气片厂使用;2008年,花费2000元左右发明一种“多功能”烤“火烧”炉子,赠送给了一好朋友,是否仍在使用不详;2009年,斥资5000元左右研制农田自动灌溉系统,由于经费不足,家人阻挠而中止;截止到去年春节,大龄单身的他还在继续发明创造,从姑姑那里还得知,他自己的房子里都是各种工具,旧书,并订阅了几个相关刊物,自学了很多课程,与家人的交流越来越少,已经完全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得知表哥的状态之后,我对他的看法改变了很多,但内心也说不出来具体是好还是不好,也试图相联系他,和他好好聊聊,隔阂本是没有的,至今没有做到。毕竟,我不知道从何谈起,谈成家立业?谈人生理想?谈人情世故?谈国家政策?恐怕最后还是谈到发明创造上,或许他会话多一点。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试图去进入,合适么?
367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专利申请前需要考虑的问题(转自哈今)
yngcan 2011-5-1 15:03
[转载]专利申请前需要考虑的问题(转自哈今)
美国专利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取得美国专利之后,专利权人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享有「排除」他人在美国制造、贩卖、使用、或进口应用该发明产品的权利,但是美国专利并非「给予」专利权人制造、贩卖、使用、或进口应用该发明产品的权利。举例来说,发明人 A 发明了一个洗碗的菜瓜布,并取得专利保护。之后,发明人 B 发现可以在菜瓜布的其中一面加入较软海绵结构,用来洗不沾锅,因此发明人 B 申请并取得了一个专利保护这种两用菜瓜布。但是发明人 B 并不能因此具有制造贩卖这种两用菜瓜布的权利,因为发明人 B 的两用菜瓜布包括有发明人 A 的发明。发明人 B 必须向发明人 A 购卖菜瓜布作为原料,或者取得发明人 A 的授权,才可以生产贩卖两用菜瓜布。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 B 已申请专利保护两用菜瓜布,未经B发明人授权,发明人 A 以及其他人也不能在美国制造、贩卖、使用、或进口两用菜瓜布到美国。 谁可以申请美国专利?我应该申请专利吗? 除了美国专利局的员工之外,任何真正的发明人皆可自由地为自己的发明申请美国专利。发明人可以选择自行处理各项文件与申请程序,或是透过美国专利代理人或律师代为处理各项文件以及申请程序。 当发明人有一项新发明时,最常会有的疑问是「我是否应该申请专利来保护?」。专利从申请到获准所需要的时间并不短,而且费用也不低。也许有些发明人能从专利中赚不少钱,但大部分的发明人并没有从专利中获利。由于每个发明人的情况不同,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发明人必须要依照自己的情况来考虑。以下一些状况,发明人可以考虑申请专利: 1. 当发明人考虑自己制造生产产品,并希望能防止他人制造、贩卖、使用、或进口相同的产品。 2. 发明人希望能将制造、贩卖、使用、或进口发明的权利卖断给其他厂商,或授权给其他厂商并从中获利。 3. 发明人希望能藉由专利,寻求受雇于其他厂商的机会或取得合作契约。 4. 发明人希望藉由专利成为专业领域的权威,并在业界居主导的地位。 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发明人可以考虑不申请专利: 1. 有些产品的流行期间非常短,有可能在专利还没有申请到,产品在市场上就已经退流行了。例如有些玩具在市场上只流行短短一年,发明人在流行的期间已经获取最大的利润,之后即使竞争对手仿冒,产品早已失去商业价值了。类似这样的产品就不需要考虑申请专利来保护。 2. 在取得专利后,所有发明的细节都会被公开,如果发明人不希望这些信息被公开,而且不认为这些信息可以被竞争对手分析出来,就可以考虑不申请专利。例如可口可乐的配方从来没有申请专利,也不曾被竞争对手分析出来。有趣的是,由于没有申请专利,可口可乐独有这个秘密超过一百年,远超过发明专利保护二十年的时限。 美国专利的类别、期限与费用 美国专利包括三种不同的专利类型:发明专利与新式样专利与植物专利。由于植物专利并不常见(如有兴趣请参考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pac/plant/index.html ),以下仅介绍发明专利与新式样专利: 1. 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最常见,也最能为发明人取得利益。必须为「有功能」的发明才可以申请发明专利。可申请的发明包括:程序(Process)、机械(Machine)、产品(Article of Manufacture)、组成(Composition of Matter)。其中,程序可为方法(Method)或上述发明的新使用方法(New Use)。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是由专利中的权利项所界定,只要竞争对手的产品在权利项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中,即使产品不与专利内容部分所描述的发明(发明的实施例)一模一样,仍可能够成侵权。 2. 新式样专利:必须为外观上的设计才可以申请新式样专利。新式样专利保护的范围主要限定在专利中所绘示出的物品外观部分。由于对手很容易经由改变设计而回避新式样专利,因此,相较于发明专利,新式样专利的保护范围显得较狭窄。 最早期的「发明专利」专利期为专利获准日起算 17 年。在 1995 年 6 月 8 日前申请但却在 1995 年 6 月 8 日后获准或在1995 年 6 月 8 日仍有效的「发明专利」,专利期为以下两期间之较长者:从获准日起算 17 年,或从美国申请日起算 20 年。1995 年 6 月 8 日后申请的「发明专利」申请案,专利期为实际申请日起算 20 年。「新式样专利」的专利期为专利获准日起算 14 年。2000 年 5 月 29 日起的「发明专利」申请案,美国专利局将依照专利局或发明人延误的时间,适当调整专利期。举例来说:若专利申请案因为专利局的延误而没有在三年内获准,专利局将会将超过三年的天数加入专利期。 为了维持专利有效,专利所有权人必须按时缴纳年费。没有按时缴交年费会导致专利权被终止。美国专利费用与缴交时间列表如下: 美国专利一般费用表 包括提申费、检索费和审查费 专利获准时缴交 获准后第3.5年缴交 获准后第7.5年缴交 获准后第11.5年缴交 发明专利 美金1000元 美金1400元 美金900元 美金2300元 美金3800元 新式样专利 美金430元 美金800元 无年费 无年费 无年费 美国专利局给予小规模个体(Small Entity)(包括:独立发明人、非营利团体、以及少于500人的小型企业)专利费用减半的优惠,使用电子申请的小规模个体提申费还可再减半。 美国专利小规模个体费用表 申请费用 领证费用 第一次年费 第二次年费 第三次年费 包括提申费、检索费和审查费 专利获准时缴交 获准后第3.5年缴交 获准后第7.5年缴交 获准后第11.5年缴交 发明专利 美金500元 美金700元 美金450元 美金1150元 美金1900元 新式样专利 美金215元 美金400元 无年费 无年费 无年费 具备可专利性的条件 美国专利法中的可专利性包括新颖性( Novelty )与不显而易见性( Non-obviouness ),同时具备新颖性与不显而易见性的发明才可具有可专利性。发明要具有新颖性必须要有新的特征,或为不同技术的新组合,或是旧发明的新使用方法。只要有以下任一情况发生,发明则不具有新颖性: (一)在发明日前,相同的发明在美国境内已为公开知识( Public Knowledge )或已被他人使用,或者是在发明日前,相同的发明已在美国境内或境外取得专利或公开在出版刊物中。 (二)在美国申请日一年前,相同发明已在美国公开使用或贩卖,或在美国申请日一年前,相同的发明已在美国境内或境外的取得专利或公开在出版刊物中。 (三)当美国专利或早期公开的美国专利申请案的申请日早于发明日时,或以英文早期公开且选择进入美国审查的国际申请案的国际申请日早于发明日时。 (四)发明人自己在美国申请日一年前,已在其他国家申请专利保护相同发明,并在美国申请日前,已在其他国家取得该发明的专利。 要具有不显而易见性,必须要在发明之时,对于熟知此技艺者而言,发明在整体考虑下不为显而易见,也就是当习知技艺没有提供足够的建议或动机,让熟知此技艺者发展出相同发明时,发明则为不显而易见。另外,当发明的不显而易见性在审查过程中受到审查委员质疑时,若发明人能证明发明具有不可预期的效果( Unexpected Result )、在市场上反映良好( Commercial Success )、为长期以来大家所需要的( Long-Felt Need )、别人无法成功做出( Failure by Others )、已遭受仿冒( Copying by Others )、已成功授权( Licensing )、或曾受到专家质疑( Skeptism of Experts )等,将更能支持发明的不显而易见性。 提出专利申请前需要再审慎评估的事项 决定发明有没有价值的因素很多,如果发明人在申请专利前没有好好评估这些因素就贸然申请专利,有可能申请到的专利只是一张无用的废纸,并不能为发明人带来多大的利益。有哪些因素是发明人在申请专利前必须思考的? (一)确定自己的发明是目前所能想到最好的发明:第一个发明通常不是最好的发明。很多发明人在发明一项新的产品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去申请专利,去没有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好的改良方法,以致于在取得专利之后,竞争对手可以藉由这些公开数据的启发,很容易回避专利并发展出更好或成本更低的产品。因此,若发明人在申请专利前,能仔细思考所有的可能性,而不只是专注在原始构想上,不仅能让自己的产品更加完善,申请出来的专利也能保护的更周全。未来即使竞争对手模仿,也会因为专利回避以及成本的问题无法在市场上生存。 (二)确定没有其他专利让发明不具有可专利性:不具有可专利性的发明是不值得申请专利的。在投注金钱和时间申请专利前,发明人应先进行可专利性的检索,评估专利获准的机会,避免将时间与金钱浪费在不具有专利性的发明上。 一般可专利性的检索主要是利用专利检索(详见知己知彼的第二页)找出可能会阻碍发明获得专利的相关专利。前面提到可专利性包括新颖性与不显而易见性,必须同时具备新颖性与不显而易见性的发明才可具有可专利性。利用专利检索结果,对发明的可专利性作初步评估时,假使没有任何专利揭露一模一样的发明,那么发明就可具有新颖性;如果没有专利提供动机或建议合并不同的专利可发展出相同发明,那么发明就可具有不显而易见性。举例来说: A 发明人发明了一个可移动式的桌子,利用桌脚下的轮子让桌子能自由移动,如果从来没有专利揭露这样的桌子,这个发明就可具有新颖性。但是,如果没有任何专利揭露这种可移动式的桌子,但却有专利揭露利用椅脚下的轮子可以让椅子自由移动,并提到可以将轮子应用在任何家具上,其他人很容易就可以藉由这个专利的启发,在桌脚下装置轮子,这个桌子的发明就不具有不显而易见性。但如果发明的轮子结构非常特殊,从没有专利揭露这样的轮子结构,则发明还是可具有不显而易见性。 要注意的是,可专利性的分析并不单纯只是针对相关专利做分析,除了专利数据之外,作进一步的可专利性分析时,还应包括相关产业的资料。 美国暂时专利申请案 美国的暂时申请案 Provisional Application (或「暂时性」专利申请案 Provisional Patent Application )是一种建立 " 美国专利申请日 " 的纪录文件,有效期为 12 个月。由于只是「纪录文件」,暂时申请案并不是真正的专利申请案,除了不得主张其它案的优先权,美国专利局也不会对申请案进行审查或将其获准为暂时专利( Provisional Patent ),因此有些人误认为的暂时专利,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在提出暂时申请案之后,申请一方必须要在 12 个月内提出正式的发明专利申请案(新式样并不能提出暂时申请案),才能主张 " 暂时申请案的申请日 " 为 " 美国专利申请日 " 。另外申请人也可以在 12 个月内,直接将暂时申请案直接转为一般申请案,但是美国专利期限将会从暂时申请案的申请日起算 20 年,所以大部分的申请人都不太会选择直接将暂时申请案转为一般申请案。 暂时申请案的运用时机 由于申请暂时申请案所须准备的文件简单且费用便宜,对于一些缺乏资金或对专利申请程序心存畏惧的独立发明人,提出暂时申请案是除了直接提出正式专利申请案外,另一个可行的方案。在提出暂时申请案之后,发明人可以在十二个月的有效期内先寻找可能资金来源或是制造厂商,再决定是将发明授权、贩卖给他人,还是自行申请专利。此外,由于暂时申请案的申请日可在未来被主张为优先权日,发明人还可以保有较早申请日的优势。不过,发明人要考虑的是, 12 月的有效期看似很长,但是要在这段时间找到资金来源或制造厂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可能最后申请人还是得自己申请专利,另外对于一些产品寿命短的产业来说,并不是适合这种会延后专利取得时间的作法,所以发明人应视实际情况评估是否提出暂时申请案。 另一个可能的运用时机是在发明人希望发明的专利申请日是在发明的公开日之前,但却来不及在公开日之前完成正式专利申请案的准备工作。这时就可以先提出文件较为简单的暂时申请案来确保较早的专利申请日。虽然美国给予发明人一年的宽限期,允许发明人在公开日的一年内提出专利申请,但是很多国家并不允许在提出专利申请前将发明公开,因此为了在公开发明 ( 譬如有产品上市 ) 的同时又保有在这些国家申请专利的权利,发明人必须要取得早于发明公开日的专利申请日。由于申请暂时申请案的说明书并没有格式的规定,因此对于来不及完成正式专利申请工作的发明人,可以先提出美国的暂时申请案保有美国专利申请日,日后在这些国家提出专利申请案时,再利用主张美国专利申请案优先权的方式保有发明的新颖性。 还有一种情形是发生在发明人希望有较早的申请日,但同时也希望有较晚的专利到期日,这时发明人就可考虑藉由暂时申请案来达到此目的。由于发明专利到期日的算法是从「实际」的专利申请日起算第 20 年(原则上是如此,不过也有可能会因审查延误而调整专利期),并非从「主张」的暂时申请案的申请日起算,因此先提出暂时申请案,并在 12 个月的期限日前提出正式的专利申请案,可使主张的专利申请日 ( 暂时申请案的申请日 ) 与专利的到期日相距至 21 年左右。对于某些需花多年的时间研发以及开发市场、前几年市面上没有产品、产品成功是在专利期的末期的产业(例如医药),这是相当常见的做法。 附带一提,提出暂时申请案还有一项附加价值,就是申请人可以在发明的产品上标示上「 Patent Pending 」(有关 Patent pending 标示所代表的意义,可参考 http://www.patent-tutorial.net/forum/viewtopic.php?t=110 )一年,因此这也可当作一种营销手段。 作为国外优先权日的替代方案 一般国外(非美国)发明人如果要申请本国及美国的专利,通常会先在自己的国家申请专利后,再将自己本国的申请案翻译成英文,提出美国申请并主张本国申请案的优先权。或许发明人会认为只要能保住较早的优先权日即可,翻译延误的时间并不会对美国申请案造成影响,其实这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认知。美国是「先发明」主义的国家,虽然新颖性的规定中大部分是以发明日作为判定基准,有些法规中却是以美国申请日为基准,而不受国外优先权日的影响。例如美国专利法第 102(b) 条中的新颖性判定是以 " 美国申请日 " 作为判定基准。另外,依照美国专利法的 102(e) 条的规定,审查委员可以引用具有较早 " 美国申请日 " 的已公开或获准的申请案作为核驳其他申请案的引证案。因此翻译延误的时间还是有可能不利于美国申请案的新颖性。 其实国外发明人可考虑采取的做法是,在提出国外申请案的同时,也以同样的说明书(可以是非英文的说明书)在美国提出暂时申请案。虽然依照规定,暂时申请案是不能主张任何申请案的优先权,但由于暂时申请案是与国外申请案是同时提出,这种做法除了享有与主张优先权日同样的优点,申请人更多了一个较早专利申请日的优势。 如果是以非英文的说明书提出暂时申请案,为了能主张暂时申请案的美国专利申请日,发明人须在另外缴交暂时申请案说明书的翻译本以及证明译文正确的文件(如翻译人员提出的宣誓书或声明书)。如果发明人是在提出正式专利申请案的同时缴交的话,专利局并不会加收费用。如果发明人没有在提出专利申请的同时缴交,原则上美国专利局会通知申请人在期限内缴交必要的翻译本,此时发明人就须支付 130 元美金(目前的费用)的处理费用。 准备文件与费用 申请暂时申请案须缴交的文件包括填妥的封面表格、说明书,并不需要缴交声明书(或宣誓书)和信息揭露书(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tatement ; IDS )等文件。封面中须填妥发明人数据、缴交的说明书和图示页数、费用缴交方式的数据。美国专利局所提供的封面表格位于 http://www.uspto.gov/web/forms/sb0016_fill.pdf (填写说明及范例)。说明书格式可自定义,美国专利局也接受「非英文」(如中文、日文等)的说明书,但内容必须符合美国专利法第 112 条第一段的规定,但并不需要有请求项(但也可有)。规定的内容包括:(一)说明书必须有足够的文字叙述发明;(二)必须让熟知此技术者在不需过量实验的情况下,能够依照说明书的内容制造和使用发明;以及(三)说明书必须揭露发明人在申请专利的当时所认为的发明最佳实施例。如果说明书的内容不符合规定,之后提出的正式专利申请案将会无法主张暂时申请案的申请日。目前小规模个体( Small Entity )的申请费为美金 100 元,而大公司的申请费为美金 200 元。关于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美国暂时性专利申请案申请指南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pac/provapp.htm
个人分类: 专利|3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专利申请流程图(转自哈今)
yngcan 2011-5-1 14:20
[转载]美国专利申请流程图(转自哈今)
自学专利知识已有一段时间,但发现对于专利的很多基本知识尚不了解。哈今是一个好资源。 全文转载哈今专利自学手册,学习中。如需转载请申请转载自哈今专利自学手册( http://www.patent-tutorial.net ),非本博客。 专利自学手册是针对没有法律背景的发明人或是想接触专利却苦无门径的人所写的,目的在提供一个有系统且浅显易懂的专利学习途径,并希望藉此协助发明人保护自己的发明和监督专利申请的进行。本手册的编排是以整个美国专利申请过程为主轴,依序对流程中每一阶段所需注意的事项做详尽的说明。以下的流程图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手册之前,能够对整个美国专利申请流程有大概的认识,其中白色方格属于申请前的准备工作,红色部分代表的是审查委员在审查过程中可能采取的行动,而蓝色部份代表申请人在申请过程中作出的反应与回复。关于各步骤的相关内容,请参考专利自学手册内的说明。
个人分类: 专利|73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圳推进核心技术产业化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pikeliu 2011-4-18 14:35
作者:肖思思   发表时间:2011-04-18   摘自:新华网   广东深圳企业在运用知识产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无疑已成为全国企业的一面旗帜:在2008年国内企业3种专利申请十强排名中,深圳企业包揽前五席;在2010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强企业中,深圳占据五强;在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前十强企业中,深圳企业连续3年占据6个席位,专利申请量占前十强企业申请总量的80%左右。   “为什么深圳比其他城市进步快?这是因为深圳比其他城市‘醒’得早。”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徐友军分析,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WTO,当时很多人还不知道“知识产权”是怎么回事,有专家分析中国面临国际专利纠纷起码需要5年时间,但是没想到,2002年,知识产权的战役首先在深圳打响,其中,华为和比亚迪先后在海外遭遇知识产权纠纷,自那之后,华为和比亚迪等企业就开始觉醒,比亚迪提出了“专利倍增计划”。   “深圳市政府的觉醒在2005年,这是在全国属于政府醒得最早的,企业和政府达到了高度的共识。”徐友军介绍,2005年以来,深圳市先后发布实施了《深圳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6年-2010年)》和《深圳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2006年-2010年)》,在国内率先探索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   “在战略实施中,我们始终将企业作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徐友军介绍,华为、中兴、富士康、比亚迪、朗科、腾讯、大族激光、燕加隆等一批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5年来,深圳国内专利申请量连续快速突破2万、3万和4万件大关,2010年专利申请量接近5万件(49430件)。目前,深圳累计专利申请量超过26万件,累计授权量超过13万件,累计有效专利超过10万件。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自2004年起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5.26%。2010年深圳市PCT国际专利申请5584件、同比增长46.95%,比2004年331件翻了16倍。2008年华为公司PCT申请跃居全球第一位,2010年中兴通讯PCT申请跃居全球第二位。   “深圳PCT保持高速增长是深圳企业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抢占全球市场先机的最直接体现。”徐友军说,“中兴和华为就启示我们要遵守和利用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与西方竞争,抢占西方的市场。”   下一步,深圳将加强重点发展的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分领域建立专利信息库,为企业研发和申请知识产权提供指引。   “回顾过去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建立在资源消耗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必然遭遇发展瓶颈。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所有的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摆脱危机、突破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徐友军说。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PCT国际专利申请须知
热度 1 远行的骆驼 2011-4-14 11:18
[转载]PCT国际专利申请须知
梁建华 科学网博客 PCT 国际专利申请须知 一、 PCT 专利申请流程(国际阶段) 1 、 PCT 申请 :自国家申请起的 12 个月内,向本国专利局 ( 受理局 ) 提交 PCT 申请使用本国语言,缴纳 PCT 费用申请的法律效力延至所有指定国。 2 、国际检索报告及书面意见:自国家申请起的 16 个月内或者收到检索文本 3 个月内,会由指定的国际检索单位作出的国际检索报告及有关申请专利性的书面意见。 3 、国际公布:自国家申请满 18 月,国际局进行 PCT 专利申请国际公布。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规定的格式和语言公布 PCT 申请。 4 、国际初步审查(可选):自申请人收到检索报告和书面意见之日起 3 个月或自优先权日起 22 个月要求国际初步审查,申请人可要求国际初步审查单位对经修改的国际申请的专利性作出进一步的评价,申请人收到国际初步审查报告,可决定是否启动国家阶段。 5 、进入国家阶段:自国家申请起的 30 个月内,向有关指定国提交进入国家阶段的请求,启动在指定国寻求授权的程序,缴纳国家费用。 二、 PCT 专利申请费用(国际阶段) A )官费 人民币 (RMB) 部分 瑞士法郎 (CHF) 部分 △ 传送费: 500RMB △ 国际申请费: 1330CHF △ 检索费: 2100RMB ( 超过 30 页,每页加收 15CHF) △ 优先权文件费: 150RMB/ 项 △ 初步审查手续费: 200CHF △ 国际初步审查费: 1500RMB 汇率计算:人民币:瑞士法郎= 1 : 6.7 在我国申请人是自然人时,所有按瑞士法郎收费的部分可减免 90% ,瑞士法郎部分按当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计算,根据所指定国家数量的不同,收费数额如下表所列: 申请人 指定国数目 受理局及国际局官费 Chapter I 不要求国际初步审查 Chapter II 国际初步审查(可选) 法人 全部指定 CHF1330 + RMB2750 (约合 RMB11395 ) CHF200 + RMB1500 (约合 RMB2800 ) 自然人 全部指定 CHF133 + CNY2750 (约合 RMB3616 ) CHF20 + RMB1500 (约合 RMB1630 ) 注释: 1) PCT 申请提出后即视为指定全部国家。通过 PCT 国际可获得一份国际检索报告,尤其是可以在 30 个月内判断是否需要继续申请。另外,该 PCT 阶段也可以省去,直接走巴黎公约进入美国和欧洲,但这样的话就没有国际检索报告。 2) 依照 PCT 规则提交国际专利申请的发明专利项目,经审查符合资助条件的,在取得国际检索报告之后六个月内, 单位申请的每件最高补贴 10000 元, 自然人(深圳户口) 申请的每件最高补贴 6000 元。 文章来源 http://www.szlecome.com/news/Read.asp?id=111 中國於1994年1月1日加入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簡稱“ PCT ”,成為 PCT 的正式成員國。同時中國專利局也成為 PCT 國際受理局、國際檢索局、國際初審局。 一、中國與 PCT   中國於 1994 年 1 月 1 日加入專利合作條約(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簡稱“ PCT ”,成為 PCT 的正式成員國。同時中國專利局也成為 PCT 國際受理局、國際檢索局、國際初審局。中文也成為 PCT 的申請、檢索和公布語言之一。      中國專利局作為國際申請的受理局,負責受理中國國民,或者在中國有經常居所或者營業所的外國人、外國企業或者外國其它組織提出的國際申請,並按照《專利合作條約》、專利合作條約實施細則和專利合作條約行政規程的規定對該國際申請進行檢查和處理。    二、“PCT "申請的有利處      時間充裕:申請人可以在優先權日起 12 個月前以一種語言提交申請,而保留在多個指定國的申請權,申請人最後決定向外國提出申請的時間可以延長到優先權日起 30 個月(目前有少數國家如果未在優先權日起 19 個月內提出初步審查要求,需要在 20 個月內進入各個國家),某些國家給予更長時間的寬限。申請人在這段時間裏可以較為準確地評估其申請的商業價值。      語言優勢:通過 PCT 的途徑向外國申請專利,在整個國際階段,申請人可以只使用國際檢索單位或國際初審單位接受的一種語言提交、修改申請。      收費合理:申請人付出 6 個國家的指定費可以指定全部 PCT 成員國。對於發展中國家申請人還提供一定的費用減免,例如對於作為自然人的中國申請人,可以享受 75 %的國際申請費用減免。    三、PCT 申請分為二個階段 : PCT 國際階段和 PCT 國內階段。      1. 國際階段:    (1) 受理專利申請和對專利進行形式審查 ;    (2) 國際檢索 ;    (3) 國際初步審查。      2. 國內階段:相關 PCT 成員國根據本國專利法的規定審查決定 PCT 專利申請是否能獲得該國的專利。      3. 中國專利局作為受理局接受 PCT 國際申請的流程(根據 200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修改後的 PCT 條約規定)      (1). 申請人遞交申請 ( 自最早優先權起 12 個月或者直接提交國際申請而不要求優先權 )      所需信息和文件:   a) 在先申請的申請日、申請號;申請類別;申請國家;國際初步審查要求;   b) 說明書、權利要求書、摘要、附圖(如有)。申請文件應當使用中文或英文;   d) 優先權證明文件。如果要求了優先權,申請人應在不遲於優先權日之後的16個月,向國際局或受理局提交優先權文件,或要求受理局將優先權文件送交國際局(如果優先權文件是由受理局出具)。      (2). 專利局做出國際檢索報告      自優先權日起 9 個月或者自國際檢索單位收到檢索本起 3 個月,以後到期的為準,做出國際檢索報告或者宣布不進行國際檢索。      國際檢索單位在制定檢索報告的同時就發明的專利性作出書面意見,並一起遞交申請人和國際局。該書面意見不公布。【此為 2004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的 PCT 條約修改部分最新規定(具體涉及 PCT 細則第 43 條之二、 44 條)。】      (3). 申請人根據條約 19 條提出修改      申請人有一次機會按照條約第十九條向國際局對國際申請的權利要求提出修改。修改應當在自專利局向國際局和申請人送交國際檢索報告之日起二個月內或者自優先權日起十六個月內提出,以後到期的為準      (4). 國際公布 ( 自優先權日起 18 個月 )      (5). 進入指定局 ( 自優先權日起 20 個月,或有些國家已經延長至 30 個月 )      (6). 提出國際初步審查請求及制定國際初步審查報告      自國際檢索單位將國際檢索報告(或依據條約 17 ( 2 )( a )宣布不作出國際檢索報告)和書面意見傳送給申請人之日起 3 個月內;或自優先權日起 22 個月內 , 以後屆滿為準,申請人可以提出初步審查要求。國際初步審查單位自啟動國際初步審查之日起 6 個月內完成專利性國際初步報告。      (7). 申請人根據條約 34 條提出修改      申請人可以在提出國際初步審查要求書時,或者在國際初步審查報告做出之前,向專利局提出專利合作條約第三十四條規定的對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附圖的修改。      (8). 向選定局傳送國際初步審查報告 ( 盡快進行 )      (9). 進入選定局 ( 自優先權日起 30 個月, 部分國家或地區為優先權日起 31 個月 ) 来源 http://www.chinatm.hk/2011/0126/767.html 对照中国专利流程: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612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科学网大学UCS高等研究院HI成立公告
热度 3 冯用军 2011-4-7 20:05
各位中国科学网大学UCS的师生员工及广大校友并社会关心人士: 经中国科学网大学CSU懂事会一致讨论通过,成立中国科学网大学高等研究院(Higher Institute of UCS,简写HI-UCS),院长由中国科学网大学UCS教务长冯用军 担任,合署办公,负责统合中国科学网大学CSU的全部研究、科技开发、社会服务、专利申请与转让、国际交流事宜、博士及博士后培养及答辩授位、二级学院及附属中小学设立与撤并、分支机构和驻外机构建立与撤并等工作,至此之后,凡上述事宜必须征得高等研究院的同意,否则无效,并保留法律追究权力。 另,近日,部分机构及个人未经中国科学网大学CSU懂事会及教务长办公室讨论同意,未经授权和认证擅自设立中国科学网大学下属机构及分支机构,实属侵犯中国科学网大学CSU名称及名誉专有权,请广大考生及家长切勿上当受骗。请有关机构和当事人自看到本公告后自行撤销侵权行为,本校亦保留对有关机构和当事人的法律追究权力。 附属及分支机构认证及授牌事宜,其它未尽事宜,请与我校教务长办公室联系。 联系人:冯先生 中国科学网大学UCS懂事会 中国科学网大学总校教务长办公室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网大学UCS|2972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美国专利申请法律状态查询数据库的使用
yngcan 2010-10-16 13:44
美国专利申请法律状态查询数据库的使用 时间:2009-10-20 15:12:28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文献部作者:邹春青 一、 公共 PAIR 和个人 PAI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申请信息查询( PatentApplicationInformationRetrieval , 简称 PAIR ) 是在线的美国专利申请法律状态查询数据库。它包括两部分内容:公共 PAIR 和个人 PAIR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公共 PAIR 只显示美国授权专利( IssuedPatents )和申请公开( PublishedApplications )的法律状态。用专利号、申请号、公开号可以在公共 PAIR 进行法律状态查询。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个人 PAIR 使客户可以从因特网查看最新专利申请法律状态的电子文本。用户使用个人 PAIR 可以安全、即时地从因特网进入美国专利申请的未决 阶段 ,并全程使用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共密钥机构公布的数字认证。美国专利商标局对专利申请的所有 回 应,个人 PAIR 都可为用户提供即时的信息。然而, 被授权的 用户 才可以 使用个人 PAIR ,这些用户 即时查看信息的先决条件是: 必须是专利代理人、专利律师、独立发明人;必须有用户编号;必须有数字 PKI 证书;必须有相关软件。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二、 PAIR 的查询界面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公共 PAIR 在因特网上对所有公众都开放,所以本文的内容仅限于公共 PAIR ,在本文以后的介绍中, PAIR 也仅指公共 PAIR 。下面是 PAIR 的查询界面: 该查询界面的构成很简单,左侧 选择检索方式 ( selectsearchmethod )是一个下拉单选框,最常用的是 ApplicationNumber (申请号)和 PatentNumber (专利号)。例如选检索方式为 PatentNumber ,在 输入号码 ( EnterNumber ) 框,输 入 5000000 后回车,将出现如下界面: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ApplicationNumbe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7/352,062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CustomerNumbe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Filingor371(c)Dat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5-15-1989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Status: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PatentedCas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ApplicationTyp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Utility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StatusDat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1-18-1991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ExaminerNam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NOT,DEFINED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Location: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FILEREPOSITORY(FRANCONIA)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GroupArtUnit: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1805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LocationDat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2-24-2003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ConfirmationNumbe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9292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EarliestPublicationNo: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AttorneyDocketNumbe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UFSS19C2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EarliestPublicationDat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Class/Subclass: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435/161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PatentNumbe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5,000,000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FirstNamedInvento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LONNIEO.INGRAM,GAINESVILLE,FL(US)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IssueDateofPatent: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3-19-1991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itleofInvention: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ETHANOLPRODUCTIONBYENGINEEREDMICROBES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图 2 申请数据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三、 申请数据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实际上, PAIR 共有 6-7 个可供打开的选项,默认打开的是 申请数据 ( applicationdata ),该选项内容如下: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ApplicationNumber: 申请号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Filingor371(c)Date: 申请或 371 ( c )日期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ApplicationType: 申请种类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ExaminerName: 审查员姓名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GroupArtUnit: 技术组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ConfirmationNumber: 批准号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AttorneyDocketNumber: 律师签号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Class/Sub-Class: 类 / 小类号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FirstNamedInventor: 第一发明人 姓名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itleofInvention: 发明名称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CustomerNumber: 客户名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Status: 法律状态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StatusDate: 法律状态日期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Location: 表明正式文件目前的存放地点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LocationDate: 存放日期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EarliestPublicationNo: 最早公开号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EarliestPublicationDate: 最早公开日期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PatentNumber: 专利号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IssueDateofPatent: 专利授权日期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除以上 申请数据 选项外,本文着重介绍 继续申请数据 ( ContinuityData )和 费用 ( fees )这两个最常用的选项。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四、 继续申请数据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打开继续申请数据标签后显示如下: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源继续申请数据 ParentContinuityData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描述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Description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源申请号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ParentNumbe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源申请日期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ParentFilingor371(c)Dat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法律状态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ParentStatus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专利号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PatentNumbe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本申请为(源申请的)部分继续申请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hisapplicationisaContinuationinpartof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7/239,099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8-31-1988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放弃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Abandoned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子继续申请数据 ChildContinuityData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7/624,227filedon12-07-1990whichisAbandonedclaimsthebenefitof07/352,062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要求 07/352062 权益的 07/624227 ( 1990 年 12 月 7 日申请),已放弃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7/670,821filedon03-18-1991whichisAbandonedclaimsthebenefitof07/352,062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要求 07/352062 权益的 07/670821 ( 1991 年 3 月 18 日申请),已放弃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7/846,344filedon03-06-1992whichisPatentedclaimsthebenefitof07/352,062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要求 07/352062 权益的 07/846344 ( 1992 年 3 月 6 日申请),已获得专利权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图 3 继续申请数据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继续申请数据 内容主要有两栏: 源继续申请数据 表明本申请(即 07/352062 , 1989 年 5 月 15 日申请 )是基于某在先申请而提出的申请,而 子继续申请数据 表明基于本申请的在后申请。综合 这两个栏目中 的内容,可以得出: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1. 本申请(即 07/352062 )是另一美国申请 07/239099 (源申请)的部分继续申请,但 源申请 已放弃;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2. 美国申请 07/6242 2 7 (子申请)和 07/670821 (子申请)是本申请( 07/352062 )的部分继续申请,均已放弃;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3. 美国申请 07/846344 (子申请)是本申请( 07/352062 )的部分继续申请,已授权(专利号为 5424202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五、 费用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该选项有下列几个单选项: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l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l 维持费 缴费查询( MaintenanceFees-Retrievefeestopay ): . 提供维持费的缴纳情况。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l 维持费 查看缴费窗口( MaintenanceFees-Viewpaymentwindows ):提供应该缴费的日期。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l 维持费情况 查看 第 4 年 缴费年度 缴费窗口( MaintenanceStatement-View04yearpaymentwindow ):提供 第 4 年 缴费年度 缴费情况。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l 维持费情况 查看 第 8 年 缴费年度 缴费窗口( MaintenanceStatement-View08yearpaymentwindow ):提供 第 8 年 缴费年度 缴费情况。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l 维持费情况 查看 第 12 年 缴费年度 缴费窗口( MaintenanceStatement-View12yearpaymentwindow ):提供 第 12 年 缴费年度 缴费情况。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90 %以上的美国失效专利,是因为未缴付维持费而导致。通过该 选项 ,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这方面的情况。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美国专利维持费分三个缴费年度缴纳:从授权日起计第 4 年、第 8 年、第 12 年。具体为:从专利授权日起计算,后推三年(如果那天恰是非工作日则顺延)的相应日为 第 4 年 缴费年度 开放日( OpenDate ),以开放日起计一年为缴费期限,所以恰在专利授权日后推四年的相应日为 第 4 年 缴费年度 为关闭日( closedate )。 第 8 年 缴费年度 、 第 12 年 缴费年度 情况也同此。例如 US5000000 号专利的授权日为 1991 年 3 月 19 日,所以 第 4 年 缴费年度 的开放日为 1994 年 3 月 21 日(因为 1994 年 3 月 19 、 20 为非工作日),关闭日为 1995 年 3 月 20 日(因为 1995 年 3 月 19 日为非工作日),下面是美国 5000000 号专利的查看缴费窗口: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4 th Yea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8 th Yea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12 th Yea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开放日 OpenDat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3/21/1994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3/19/1998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3/19/2002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缴纳附加费用日 SurchargeDat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9/20/1994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9/22/1998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9/20/2002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关闭日 CloseDat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3/20/1995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3/19/1999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3/19/2003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图 4 维持费 查看缴费窗口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如为了查询美国 5000000 号专利维持费的情况, 可以逐个打开三个 第 4 年 、 第 8 年 、 第 12 年 缴费年度 的 缴费 查看窗口,如果打开某年的窗口时在其页面的下部有一个单行的表,就说明在该年维持费用已缴。下面是 US5000000 号专利在 第 12 年 缴费年度 的缴费情况表,说明该专利在 第 12 年 缴费年度 有缴费记录,这意味着该美国专利的保护期将要维持到届满( 2008 年 3 月 19 日)。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PATENTNUM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 专利号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FEECD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 付费码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FEEAMT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 缴费总计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SUR-CHARG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 附加费用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APPLICATIONNUM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 申请号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PATENTDAT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 授权日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FILEDAT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 申请日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PAYY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 缴费年度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SMLENT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 小企业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STAT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 状态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ATTYDKTNUM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 律师 签 号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5,000,000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285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1,550.00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00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7/352,062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3/19/91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5/15/89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12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YES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PAID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UFSS19C2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图 5 缴费情况表 1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说明所选的 第 4 年 缴费年度 没有缴费记录,这时点击按钮 GetBibliographicData ( 进入 著录数据),出现以下显示: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PatentBibliographicData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12/02/200409:01AM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PatentNumber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5000002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ApplicationNumbe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7413900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IssueDate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3/19/1991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FilingDat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9/28/1989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 itl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BRAKEPRESSUREGENERATORFORABRAKESYSTEMEXHIBITINGANANTI-LOCKING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S tatus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Expired,No4thyearfeepaidby:03/20/1995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Entity: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Larg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WindowOpens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3/21/1994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SurchargeDat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9/20/1994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Expiration: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3/19/1995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FeeAmtDue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00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SurchgAmtDu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00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otalAmtDu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00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MostRecentEvents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1995/03/19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1994/10/25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因未缴维持费而使专利失效 ( PatentExpiredforFailuretoPayMaintenanceFees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邮寄提示应缴维持费的催单 ( MaintenanceFeeReminderMailed )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图 7 记载专利失效的著录数据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从 相应栏目 发现该专利在授权后 第 4 年 缴费年度,直到窗口关闭日( 1995/03/19 )也未缴纳 第一次 维持费时, 所以该专利 失效。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再举一个在以前的缴费年度均缴纳了维持费,但下续缴费年度的缴费期还未到的实例(美国专利 5508995 )。当查询 第 4 年 和第 8 年缴费年度 缴费情况 时,均出现类似图 5 所示的缴费情况表,表明在这两个缴费年度,专利权人均缴纳了维持费。但当查询第 12 年缴费年度缴费情况时,会出现类似图 6 所示的界面,这时点击 GetBibliographicData 钮,将出现下面的显示: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PatentBibliographicData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12/02/200409:05AM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PatentNumbe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5508995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ApplicationNumber: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8275984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IssueDat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4/16/1996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FilingDat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7/15/1994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itl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OPTICALDISKCAPABLEOFRECORDINGINFORMATIONONBOTHGROOVEANDLAND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Status: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12thyearfeewindowopens:04/16/2007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Entity: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Larg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WindowOpens: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04/16/2007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SurchargeDat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10/17/2007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Expiration: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N/A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FeeAmtDu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Windownotopen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SurchgAmtDu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Windownotopen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otalAmtDu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Windownotopen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FeeCod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1553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MAINTENANCEFEEDUEAT11.5YEARS.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SurchargeFeeCode: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Mostrecentevents(upto7):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2003/09/15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1999/10/04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缴纳第8年缴费年度维持费 PaymentofMaintenanceFee,8thYear,LargeEntity.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缴纳第4年缴费年度维持费 PaymentofMaintenanceFee,4thYear,LargeEntity.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表 5 记载 已缴纳维持费的 著录数据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从表 5 可以看出,该专利在第 4 年缴费年度和第 8 年缴费年度均有缴费记录,而第 12 年缴费年度的缴费期( 2007 年 4 月 16 日至 2008 年 4 月 16 日)还未到,所以该专利目前仍是有效专利。 t3a江苏涉外专利网 相关网址: http://portal.uspto.gov/external/portal/pair
个人分类: 专利|810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专’也可两投?
tianfei906 2010-5-2 19:34
学术论文一稿两投或多投,被认为是学术不端。当然造成这一原因是有多方便的因素,重点在于投稿者把握好自己的行为,不要一稿多投。 对于期刊编辑或者审稿人,有时候很难发现在同一阶段的一稿多投。但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属的专利局,是国家 唯一的专利批准机构,难道不能杜绝lsquo;一专两投rsquo;吗? 最近,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和 中国专利网 网站上查看专利,在摘要检索栏输入lsquo;地震rsquo;两个关键字,居然发现了好几个同一发明专利名称对应2个专利申请号。根据这些信息提供的资料,可知:有的是同一年度相差几个月提交,有的是相隔2-3年后提交的,有的是不同专利代理机构提交的;但,不管哪种情况,同一名称的专利都有个共同点,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同时,专利审查机构也来个自摆lsquo;乌龙rsquo;,在不同的时间公示两次。让我心中很是纳闷,我觉得专利是保护私人、企业等的知识产权,应该是lsquo;专rsquo; ,即唯一性的,怎么会出现两个?我找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详细看了一遍,同时,在百度上查了申请号与专利号的区别,特别是从2001年起,如果专利获得批准,专利号即申请号。那我们在专利网查询到底是专利号,还是申请号呢? 暂且不讨论两个申请号,最终是否获得两个专利号的问题。作为国家唯一的专利局,完全有义务和责任,同时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能够杜绝一专两投。为何要花费时间去对同一专利进行一专两审?甚至是两次公示? 本人感到迷惑,希望懂专利法和专利申请的律师,或者各位博友指点,谢谢! 这是从专利网站查询到的截图,以上是国外人申请的,但也有国内人申请
个人分类: 科研感想|263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60年法治足迹:专利法实施24年 专利申请增速全球第一
law315 2010-4-26 13:06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统计,截至2009年7月底,我国共受理专利申请534.1万件,其中国内申请445.7万件,国外申请88.4万件。同期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总量为279.2万件,其中国内238.8万件,国外40.4万件。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专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我国专利申请总量突破500万件是在今年3月16日,达到500.2143万件。与前四个100万件相比,每个100万件受理时间明显缩短。自1985年专利法实施以来,我国专利申请总量用了近15年的时间达到第一个100万件,第二个100万件历时4年零2个月,第三个100万件缩短为2年零3个月,超越第四个100万件用时1年零6个月,到突破第五个100万件,仅用了1年零4个月。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曾有报告称,中国专利申请量的迅速增长,反映出中国发明创新水平在不断提高。的确,来自国内的专利申请中,含金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比重在持续大幅增长。前四个100万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的比重依次为47.8%、50.7%、53.4%和60.8%,而到第五个100万件,国内比重达到67%,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增幅明显高于国外,而且国内职务申请比重也首次超过非职务申请。有关专家表示,我国专利申请持续较快增长与结构进一步优化,充分显示中国政府欲以知识产权助力国家创新建设的努力。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大力实施,中国创造的步子会迈得更快。   我国对外申请专利方面,一直是块短板,但近年来也在发生变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指出,中国根据《专利合作条约》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在逐年递增。2008年中国申请了6100多件专利,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法国,首次排名全球第六位。2008年,中国华为公司以1737件国际专利申请,排名全球第一。   日前,来自美国专利商标局、欧洲专利局和日本特许厅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对外发明专利申请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共对外申请3524件,其增幅均高于美、欧、日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幅。(法制日报 记者 李立) 09-09-24
个人分类: 知识产权|1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