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小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国小麦条锈病研究取得五大突破
bnx 2009-12-30 17:16
12月26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康振生主持完成的教育部高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小麦与条锈菌互作的分子机理研究,在陕西杨凌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以中科院院士魏江春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方法先进,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为揭示条锈菌的致病机理及小麦对条锈菌抗性机制奠定了基础,对小麦抗条锈的遗传改良及条锈病的持久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介绍,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最严重的病害,流行性强,分布广。流行年份可使小麦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   康振生团队经过10年努力,终于在防治小麦条锈病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揭示了小麦条锈菌亲和与非亲和互作中活性氧迸发特征、产生部位、作用靶位及与寄主细胞过敏性坏死发生的时序关系,明确了活性氧迸发在小麦抗条锈菌中所起的作用。二是从转录组水平上明确了小麦与条锈菌互作中基因表达的种类、数量及表达特征。三是利用RACE技术结合电子克隆以及文库筛选的方法,克隆了过敏性坏死蛋白基因家族、细胞程序性死亡抑制基因等19个小麦抗条锈相关基因,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进行基因功能验证,获得可提高小麦抗条锈性的候选基因5个。四是构建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萌发特异性的cDNA文库,明确了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萌发特定时期的基因表达特性和基因信息,获得一批与小麦条锈菌生长发育与致病性相关的候选基因。五是建立了小麦条锈菌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并已用于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监测,建立了小麦条锈菌的微卫星分子标记体系及主要流行生理小种的SCAR检测标记,为准确地监测小麦条锈病发生及生理小种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摘自《科技日报》2009年12月30日头版)
个人分类: 国内农业科技|48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小麦-玉米可持续生产中的几个问题说开去
FSD 2009-11-21 23:13
  小麦-玉米一年二熟是河北平原最主要的粮食生产方式。随着国家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耕地面积的持续下降、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农民增收需求越来越强、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的更多关注,这一种植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在提高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有益于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实现高产、省工、高效。   从提高产量的角度看,只要把保证种子质量、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小麦适期晚播、玉米及早播种并灌溉出苗水、掌握合理的播种量河群体大小、掌握合理的灌溉时期保证各个生育时期的需要、(从养分比例、施用时间、上下茬分配方面)平衡施肥、适时防除病虫草等措施落实到位,冬小麦亩产500,夏玉米亩产600公斤可以普遍实现,冬小麦亩产600公斤、夏玉米亩产700公斤也是不难达到的。   从节水的农艺设计角度看,在畦灌方式下,在其它措施合理设计和落实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土壤表面蒸发是提高水分利用(生产)效率的根本途径。由于夏玉米生育期与雨、热同步,且行间一般都有小麦秸秆覆盖,因此仅需要少量灌溉,节水的主要潜力在冬小麦生育期。减少土壤表面蒸发的可能措施包括地面覆盖、小麦足墒播种、足量减次灌溉,充分发挥土壤剖面的储水能力。从这一理论设想(也可以说是原则)来看,足墒播种、适当晚播、免浇冻水、拨节期和扬花期两个水分临界期各浇一水的灌溉模式是最理想的。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农民田间的小麦亩产量绝大部分为400公斤左右,在生产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农户都能仿效理想的灌溉模式。为什么农民不能落实高产、节水的技术措施呢?在与农民、有关部门和专家的交谈中发现的部分问题以及农民对原因的解释列举如下:   1.不浇小麦底墒水(抢墒播种,浇或不浇蒙头水。不包括个别年份降水充足的情况)怕浇地后下雨;排队或抓阄排号浇地,轮灌周期长,不赶趟;土壤粘重,浇底墒水后影响征地质量。   2.普遍浇冻水怕死苗;底墒不足(蒙头水造成地表板结甚至龟裂),不浇不行。   3.不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质量、出苗不好、苗弱,产量不行。   4.小麦播种量偏大秸秆还田旋耕,出苗率下降,需要增加播量;跟别人学。   5.整地、播种质量不好秸秆还田引起整地、出苗不好;(专家看法:机械性能限制、作业时行进速度过快、宜耕期掌握不好)。   6.玉米播种后不及时浇水抓阄排号浇地,轮不到。   7.施肥不平衡用复合肥,省心,以为养分含量合理;玉米长大后(多次)施肥太麻烦。   8.植保不及时看到病虫草害比较严重时或者看别人开始采取防治措施时自己才做;(一些研究、推广人员观点:农民科技素质低,不懂相应的科技知识);(笔者观点:不能要求种几亩地的农民懂得和技术员甚至和专家一样多;研发人员的主要培训对象应该是当地技术人员而不是农民)。   上述问题的存在以及农民的看法,说明了技术研发和推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几个方面的转变: 变专家的技术为农民的技术,变只有个别农民可以接受和实现的技术为能够为大多数农民所接受和实现的技术。 变一刀切的技术为分类指导的技术; 变要求100%到位的技术为可以部分到位的技术:技术要有针对性,还要扩大可能性空间,因为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得很到位需要程序化、制度化,而避免过于技巧化、标准化,要程序或规程而不要标准。亩节水50方的技术,农民只能实现30%或30%的农民能实现的话,平均效果是节水15方;而节水20方的技术,如果农民能实现80%或80%的农民能实现的话,平均效果就是16方! 变追求超高产为追求满意产量的技术:把人力、财力、物力用在10%的耕地上获得600公斤的亩产量而其它90%的耕地亩产只有400公斤,平均亩产仅为420公斤。而如果努力使90%的耕地亩产达到500公斤,即使还有10%的耕地上亩产只有400公斤,平均亩产可达490公斤。后者比前者对农民而言要容易得多,更容易接受。   这就需要运用系统的农作制度研发方法,针对农民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地提供适用的技术方法,让农民乐意用、用得来、用得起,大家用、一直用。
个人分类: Articles on FSD|3076 次阅读|0 个评论
附上3篇小麦穗上发芽警示文章
tjm9518 2009-9-20 19:20
有关江苏等地小麦穗上发芽和赤霉病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已多次撰文提醒各地应严加防范,并在生产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近两年江苏等地还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穗上发芽问题。特别是 2009年江苏等地大量出现的芽麦问题,与2008年秋播时红皮麦种子紧张、白皮麦品种种植区域明显南移不无关系。现将2005年撰写的《盐都选用白皮麦有风险》、2006年撰写的《种白皮麦南北有条界》和2008年撰写的《白皮小麦种植区南移谨防穗发芽》这三篇相关文章附上,供大家参考,希望更多的人来重视有关问题,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盐都选用白皮麦有风险 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一农民 2005 年 9 月 18 日反映:今年本地小麦良种补贴品种是扬麦 11 号、扬麦 13 、扬麦 14 、扬辐麦 2 号四个红皮小麦品种。从上一年当地小麦种植情况看,扬麦 11 号等品种后期有倒伏现象,而豫麦 34 、豫麦 29 两个品种抗倒性较好,而且由于子粒是白皮的,麦子每公斤售价要高出红皮麦 0.1 元,所以本地一些农民今年更倾向于种植这两个品种。但今年种植这两个品种的话,就不能享受小麦良种补贴了。真是左右为难。 当地农业部门选定扬麦 11 号等四个红皮麦品种作为良种补贴品种,而没有选择白皮小麦品种,笔者认为是有道理的。 首先,这四个品种多年来在大面积生产上表现出了良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值得继续推广应用。种植这些品种的部分田块出现倒伏现象,主要与栽培管理有关。抗倒性再好的品种,在不当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也会出现倒伏现象;相反,抗倒性较差的品种,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也能避免倒伏发生。 其次,在盐城地区,小麦后期遇阴雨天气发生穗上发芽现象的可能性很大,种植白皮小麦有很大的生产隐患。历史上当地曾多次出现过因种植白皮麦品种而在后期发生严重穗上发芽、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的现象。这可能是当地农业部门没有选择白皮麦作为补贴品种推广种植的主要原因。 小麦品种的休眠特性是穗发芽敏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白皮品种种子休眠主要是胚休眠,红皮品种种子休眠则可能存在胚休眠和种皮抑制作用的不同效应。红皮除有加深种子休眠的直接作用外,还有延缓、减轻田间穗发芽的作用,这可能与种皮的吸水速率有关。预防小麦收获期发芽霉变,红皮品种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长江两岸的苏中、苏南地区,小麦品种以红皮类型为主,历年小麦穗发芽灾害较轻。历史上曾多次有人试图在这些地区推广种植白皮小麦品种,但最后都很快以失败告终。 根据有关资料,江淮和沿淮一带,小麦收获期约有三分之一的年份出现连续阴雨天气, 从 1956 年到 1991 年有 6 年出现严重的小麦穗上发芽现象, 1989 、 1991 年大面积小麦穗上发芽,致使小麦产量遭受严重损失,特别是白皮小麦穗上发芽更为严重,受到的损失更大。有专家认为,沿淮地区小麦同样要以红皮类型为主,淮北的中北部也应重视选育推广红皮品种。 在盐城市盐都区,虽然在某些年份种植白皮小麦可能在商品麦产量和价格上稍有优势,但一旦遇到后期出现连续阴雨的灾年,种植容易穗发芽的白皮小麦品种可能遭受重创,总体来看种植白皮小麦得不偿失。在这一地区,如果要种植白皮小麦品种,应尽量选择较抗穗发芽的品种。目前已有很多白皮小麦品种对穗发芽有较强的抗耐性。(水清) 我省南部地区白皮麦面积有所增加,穗发芽风险正在加大 种白皮麦南北有条界 射阳、建湖、宝应、盱眙一线以南不宜种植白皮麦 最近一段时间,扬州、盐城等地有多位农民咨询,郑麦 9023 等一些白皮麦品种能不能在当地种植。笔者从一些地方了解到,近几年我省南部一些地方种植郑麦 9023 等白皮麦品种产量较高,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热情,面积有所扩大。 据了解,白皮麦品种在我省扬州北部、盐城南部一些地方种植,一般会比当地主栽的红皮麦产量高一些,但种植风险较大,主要是穗发芽和赤霉病问题。在我省南部地区,随着白皮麦种植面积扩大,可能形成的风险正在逐步加大。 我省南部地区小麦生长后期正值梅雨季节,遇连续阴雨的可能性较大,十年之内必有一年出现适宜小麦穗发芽严重发生的天气出现。从历史上看,在这一地区白皮麦种植面积扩大后,很快就会因大面积严重发生穗发芽现象而惨遭损失。最近的一次惨痛教训出现在 2000 年。当时国内开始实行小麦保护价收购政策,白皮麦受保护价保护,而红皮麦不受保护,加上苏麦 6 号等白皮麦品种连续几年小面积种植表现较好,因此在 1999 年秋播,苏麦 6 号等白皮麦品种在我省南部地区面积迅速扩大。但是,事与愿违,到 2000 年小麦成熟前出现持续阴雨天气,盐城、扬州等地大面积小麦特别是白皮麦穗发芽严重。在盐都等地,穗发芽严重的小麦一两角钱一斤也没人要。这些穗发芽的麦子,不仅长了芽,还发生了较严重的霉变,人固然不能食用,喂牲畜也怕牲畜中毒。当时只有一些养蟹户采购了一些发了芽的麦子喂河蟹,但河蟹生长是否会受到影响不得而知。有些农户索性将发了芽的麦子投到田里做了肥料。从此之后,苏麦 6 号在生产上逐渐销声匿迹。 穗发芽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自然灾害,不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而且严重影响小麦的质量。据宝应县种子公司高剑波等人撰写的《小麦田间穗发芽的影响因素及防止对策》一文记载: 1996 年,穗发芽导致宝应县近千亩小麦种子繁育田因发芽率降低而丧失种用价值。 2000 年,淮南麦区大面积白皮麦品种发生穗发芽,导致粮价猛跌,种麦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 小麦穗发芽是种子生理过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降雨是诱发穗发芽的主要环境因素,子粒本身的发芽能力是穗发芽的关键。据研究,小麦花后 5 天种子即已具有发芽能力,但由于种子的休眠性,在花后 5 ~ 11 天,鲜种子完全不萌发;花后 14 天只有个别品种有很低的萌发率;随着发育程度的提高,鲜种子发芽能力也逐渐提高,同时休眠性逐步降低,生理成熟前后达到最高值。具有发芽能力的子粒遇到外界适宜的条件时,就会发生穗发芽现象。 淮南麦区小麦成熟时间一般在 5 月底至 6 月上旬,此时温度一般较高。以宝应县为例, 5 月下旬、 6 月上旬常年旬平均气温为 22 ~ 24 ℃,对子粒发芽非常有利,小麦成熟前遇连阴雨天气,休眠性差的品种就可能出现穗芽大发生。 不同小麦品种之间休眠性存在较大差异。白皮麦品种比红皮麦品种休眠期短,易发生穗发芽。红皮麦抗穗发芽能力强,品种间差异小。穗发芽大发生的 2000 年,红皮麦品种扬麦 158 、扬麦 1l 号等穗发芽粒率一般在 0 ~ 2 %。白皮麦品种间差异较大。当年宝应县农业局引种圃中 15 个白皮麦品种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穗发芽 ( 萌动 ) 现象,平均芽粒率达 39 . 2 % ( 变幅 6 . 9 %~ 76 . 5 % ) ,而两个红皮麦品种则无穗发芽。生产调查发现,即使在无连续阴雨的正常年份,由于阵性降雨或田间湿度大,一些白皮麦品种也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穗发芽,如豫麦 17 ,芽粒 ( 含萌动粒 ) 率一般在 2 %~ 8 %。 淮南麦区麦熟期经常遇有连阴雨或潮湿天气。以宝应县为例,自 1990 ~ 1999 年中,在小麦成熟期间,即 5 月 27 日至 6 月 10 日,出现 24 小时以上持续性降水的年份有 4 年,即使有的年份未遇上持续性降雨,但阵性降雨也是难免的。因此,在目前白皮麦抗性品种不多的情况下,选用抗穗发芽红皮麦品种是抵御穗芽发生的有效途径。 宝应县 1994 年和 1998 年小麦成熟期曾遭遇十分严重的连阴雨天气,特别是 1998 年, 5 月下旬和 6 月上旬旬降雨量分别达到 67 . 6 毫米和 83 . 4 毫米,但生产上并未出现穗发芽灾害,主要原因是应用了高抗穗发芽的红皮麦品种扬麦 5 号、扬麦 158 及扬麦 9 号等。而降雨量相对偏少的 1996 年, 5 月下旬和 6 月上旬旬降雨量虽然只有 0 . 5 毫米和 25 . 6 毫米,但所种植的豫麦 17 、宁麦 7 号等白皮麦品种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穗发芽 ( 萌动 ) 现象,其中,豫麦 l7 芽粒率达 28 . 5 %,宁麦 7 号达 37 . 0 %。 在淮南麦区,应充分考虑该地区气候、生态特点,充分认识该地区小麦品种的适应性,进行合理布局,不能盲目扩大白皮麦品种的种植范围。 从江苏省 2006 年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在我省各县市推荐使用的小麦品种看,红皮麦和白皮麦的种植区域分界线大致在射阳(补贴品种为白皮麦淮麦 19 和宁麦 11 )、建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辐麦 2 号、扬麦 13 、扬麦 11 和白皮麦淮麦 19 )、宝应(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扬麦 14 、扬麦 16 )、盱眙(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扬麦 14 和白皮麦连麦 2 号、徐麦 27 )一线。在这一线以南地区,所推荐的品种全部是红皮麦品种;这一线以北地区,绝大部分为白皮麦品种,在沿淮地区有部分县市搭配了一些红皮麦品种。 另外,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已经育成了一些抗穗发芽和抗赤霉病的白皮麦品种,其中大多数为冬性半冬性品种。在我省淮南地区,如果想种植白皮麦品种,可以注意在其中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半冬性或弱春性品种,经小面积试种成功后大面积推广种植。(水清) 白皮小麦种植区南移谨防穗发芽 盐城市盐都区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往年当地小麦良种补贴品种一直都是红皮麦品种,今年增加了白皮麦品种郑麦 9023 。以前他在江苏农业科技报上看到,白皮小麦品种在盐都等地种植风险大,当地前些年也确实发生过种植白皮麦品种导致后期严重穗发芽的现象。因此,多年来他一直没敢经营白皮小麦品种。今年当地小麦良种补贴使用郑麦 9023 这个品种,是否意味着现在当地可以种植白皮麦品种了,当地种植这类品种是否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 白皮小麦种植区南移了 笔者比照了 2006 ~ 2008 年历年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在江苏省各县市推荐使用的小麦品种,结果发现,今年的补贴品种中,白皮麦品种的种植区域出现了明显向南推移的情况。 2006 年,红皮麦和白皮麦的种植区域分界线大致在射阳(补贴品种为白皮麦淮麦 19 和宁麦 11 )、建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辐麦 2 号、扬麦 13 、扬麦 11 号和白皮麦淮麦 19 )、宝应(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扬麦 14 、扬麦 16 )、盱眙(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扬麦 14 和白皮麦连麦 2 号、徐麦 27 )一线。在这一线以南地区,所推荐的品种全部是红皮麦品种;这一线以北地区,基本上是白皮麦品种,只是在楚州有 1 个红皮麦品种。 2007 年,红皮麦和白皮麦的种植区域分界线仍然大致在射阳(补贴品种为白皮麦郑麦 9023 和宁麦 11 )、建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3 、扬麦 11 号、扬麦 14 和白皮麦淮麦 19 )、宝应(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扬麦 14 、扬麦 16 )、盱眙(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和白皮麦连麦 1 号、徐麦 27 )一线。在这一线以南地区,所推荐的品种全部是红皮麦品种;这一线以北地区,均为白皮麦品种。 2008 年,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射阳、建湖、宝应、盱眙一线,白皮麦品种个数和补贴面积均有明显增加,其中射阳补贴品种为白皮麦宁麦 11 、郑麦 9023 、华麦 3 号、申河麦 1 号;建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3 、扬麦 14 和白皮麦淮麦 22 、淮麦 19 ;宝应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扬麦 14 、扬麦 16 ;盱眙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和白皮麦华麦 2 号、宁麦 14 、连麦 1 号。在这一线以北,除楚州有 1 个红皮麦品种(扬麦 11 号)外,其余均为白皮麦品种,与往年变化不大。在这一线以南,不再是红皮麦品种一统天下,在金湖、大丰、亭湖、盐都使用了白皮麦品种。其中金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扬麦 16 和白皮麦申河麦 1 号、郑麦 9023 ;大丰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3 、扬麦 15 、扬麦 16 和白皮麦申河麦 1 号、郑麦 9023 ;亭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镇麦 5 号、宁麦 11 、镇麦 168 和白皮麦郑麦 9023 ;盐都补贴品种为红皮麦宁麦 13 、扬麦 11 号、扬麦 14 、扬麦 16 和白皮麦郑麦 9023 。 另外,从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今年在金湖等地有较多农民选用了徐麦 27 等白皮麦品种。 江淮地区种白皮麦有风险 相对于红皮小麦,白皮小麦品种一般产量潜力较大,商品麦出粉率和蛋白质含量较高,价格较高。但是,白皮麦品种种皮薄,容易发 生穗发芽现象,而且 一般对赤霉病抗性较差,在江淮地区种植有很大隐患。 江苏省淮北地区常年雨水较少,梅雨季节来得较迟,一般在小麦收获后才进入梅雨季节,小麦抽穗期和收获期遇连续阴雨的几率小,不易发生赤霉病和穗发芽现象(有些年份也会出现穗发芽现象。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发生有向北蔓延的趋势,也值得关注)。淮南麦区特别是偏南的里下河和沿江苏南地区,梅雨来得早,小麦抽穗期和生长后期遇连续阴雨的几率较大,容易发生赤霉病和出现穗发芽现象。根据有关资料,江淮地区 一般每隔 4~5年就有一年出现适合赤霉病大流行的天气; 在 10 年之内,必有 1 年出现适宜小麦穗发芽严重发生的天气,有时在 10 年之内有 3 ~ 4 年出现这种天气。从气候条件看,在江淮地区,小麦赤霉病和穗发芽严重发生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必须认真对待。 历史上,江苏省曾多次试图向南扩种白皮麦品种,但均无一例外地因遭受重大损失而以失败告终。最近一次惨痛教训出现在 2000 年。当时由于对白皮麦实行保护价收购,红皮麦不实行保护价收购,在 1999 年江苏省南部很多农民在 1999 年秋播时大面积种植了白皮麦品种,其中白皮麦品种苏麦 1 号在沿江苏南地区也有较大种植面积。到 2000 年小麦成熟期,出现持续阴雨天气,盐城、扬州等地大面积小麦特别是白皮小麦穗发芽严重。在盐都等地,穗发芽严重的小麦一两角钱一斤也没人要。这些穗发芽的麦子,不仅长了芽,还发生了较严重的霉变,人固然不能食用,喂牲畜也可能引起中毒。当时只有一些养蟹户采购了一些发了芽的麦子喂河蟹,但河蟹生长是否受到影响不得而知。有些农户索性将发了芽的麦子撒到田里做了肥料。 今年江苏省秋播小麦种供应偏紧、麦种发芽率较低,也与麦收前后遇连续阴雨有关。今年江苏省 小麦生长后期和收获期多阴雨天气,好在大面积小麦收获期天气有所好转,加上机械收麦速度快,没有对大面积商品小麦的收获和晾晒造成太大影响。但在一些农场,大面积小麦繁种田收获较迟,正遇上连续阴雨,对麦种收获和烘晒造成严重影响,烘干机械满负荷运转也不能满足需要,大量的麦种在收获后不能及时晾晒,堆闷发热,种子发芽率严重下降,不能再作种用。部分水分高的麦子,因收获后不能及时烘晒而发芽、霉变,失去利用价值,被成袋成袋堆在田头沤烂。还有一些田块,麦子在穗上就严重发芽,没有利用价值,只好与秸秆一道直接翻埋入土,颗粒无收。 假如,今年对麦种收贮造成严重影响的连续阴雨天气出现在大面积小麦收获期间,灾害损失会是怎样的呢?今年 6月上海市崇明区一种田大户曾反映,他种了100多亩郑麦9023,因麦子成熟偏迟,收获期遇连续阴雨,考虑到高水分的麦子收获后堆在一起更容易发芽和发热霉变,因而田里的麦子一直到6月下旬才收获,穗发芽严重,损失极大。 相对来说,目前适合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的红皮小麦品种,种皮较厚,不容易发生穗发芽现象(宁麦 13 、宁麦 14 、华麦 2 号、镇麦 6 号、扬辐麦 3 号等红皮麦品种中抗至抗小麦穗发芽),对赤霉病的抗性普遍较好,而且成熟期一般较早,严重发生穗发芽和赤霉病的风险较小。由于育种水平提高,目前一些适合在江苏省大面积生产上使用的白皮小麦品种,对穗发芽、赤霉病有了较好的抗性。例如,华麦 3 号和济麦 21 等白皮麦品种对穗发芽有较好的抗性,申河麦 1 号、郑麦 9023 等品种对赤霉病有较强的抗性。在沿淮南部地区应用这些品种相对于使用其他白皮麦品种风险小一点。 今年秋播江苏省小麦特别是红皮麦种子供应偏紧,白皮麦品种种植区南移有其特殊的原因。由于目前还没有对穗发芽和赤霉病抗性均较强的白皮麦品种可供使用,淮南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白皮麦品种应十分谨慎。今年这些地区使用白皮麦品种的,应注意根据品种特性,加强对赤霉病和穗发芽的防御,重点对赤霉病抗性差的品种在抽穗期使用高效药剂适期防治,对容易穗发芽的品种,密切注意成熟期天气变化,掌握十成熟九成收的原则,适期抢收,规避连续阴雨危害。(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5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附上两篇小麦穗上发芽警示文章
tjm9518 2009-9-20 19:19
有关江苏等地小麦穗上发芽和赤霉病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已多次撰文提醒各地应严加防范,并在生产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近两年江苏等地还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穗上发芽问题。特别是 2009年江苏等地大量出现的芽麦问题,与2008年秋播时红皮麦种子紧张、白皮麦品种种植区域明显南移不无关关系。现将2005年撰写的《盐都选用白皮麦有风险》、2006年撰写的《种白皮麦南北有条界》和2008年撰写的《白皮小麦种植区南移谨防穗发芽》这三篇相关文章附上,供大家参考,希望更多的人来重视有关问题,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盐都选用白皮麦有风险 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一农民 2005 年 9 月 18 日反映:今年本地小麦良种补贴品种是扬麦 11 号、扬麦 13 、扬麦 14 、扬辐麦 2 号四个红皮小麦品种。从上一年当地小麦种植情况看,扬麦 11 号等品种后期有倒伏现象,而豫麦 34 、豫麦 29 两个品种抗倒性较好,而且由于子粒是白皮的,麦子每公斤售价要高出红皮麦 0.1 元,所以本地一些农民今年更倾向于种植这两个品种。但今年种植这两个品种的话,就不能享受小麦良种补贴了。真是左右为难。 当地农业部门选定扬麦 11 号等四个红皮麦品种作为良种补贴品种,而没有选择白皮小麦品种,笔者认为是有道理的。 首先,这四个品种多年来在大面积生产上表现出了良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值得继续推广应用。种植这些品种的部分田块出现倒伏现象,主要与栽培管理有关。抗倒性再好的品种,在不当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也会出现倒伏现象;相反,抗倒性较差的品种,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也能避免倒伏发生。 其次,在盐城地区,小麦后期遇阴雨天气发生穗上发芽现象的可能性很大,种植白皮小麦有很大的生产隐患。历史上当地曾多次出现过因种植白皮麦品种而在后期发生严重穗上发芽、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的现象。这可能是当地农业部门没有选择白皮麦作为补贴品种推广种植的主要原因。 小麦品种的休眠特性是穗发芽敏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白皮品种种子休眠主要是胚休眠,红皮品种种子休眠则可能存在胚休眠和种皮抑制作用的不同效应。红皮除有加深种子休眠的直接作用外,还有延缓、减轻田间穗发芽的作用,这可能与种皮的吸水速率有关。预防小麦收获期发芽霉变,红皮品种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长江两岸的苏中、苏南地区,小麦品种以红皮类型为主,历年小麦穗发芽灾害较轻。历史上曾多次有人试图在这些地区推广种植白皮小麦品种,但最后都很快以失败告终。 根据有关资料,江淮和沿淮一带,小麦收获期约有三分之一的年份出现连续阴雨天气, 从 1956 年到 1991 年有 6 年出现严重的小麦穗上发芽现象, 1989 、 1991 年大面积小麦穗上发芽,致使小麦产量遭受严重损失,特别是白皮小麦穗上发芽更为严重,受到的损失更大。有专家认为,沿淮地区小麦同样要以红皮类型为主,淮北的中北部也应重视选育推广红皮品种。 在盐城市盐都区,虽然在某些年份种植白皮小麦可能在商品麦产量和价格上稍有优势,但一旦遇到后期出现连续阴雨的灾年,种植容易穗发芽的白皮小麦品种可能遭受重创,总体来看种植白皮小麦得不偿失。在这一地区,如果要种植白皮小麦品种,应尽量选择较抗穗发芽的品种。目前已有很多白皮小麦品种对穗发芽有较强的抗耐性。(水清) 我省南部地区白皮麦面积有所增加,穗发芽风险正在加大 种白皮麦南北有条界 射阳、建湖、宝应、盱眙一线以南不宜种植白皮麦 最近一段时间,扬州、盐城等地有多位农民咨询,郑麦 9023 等一些白皮麦品种能不能在当地种植。笔者从一些地方了解到,近几年我省南部一些地方种植郑麦 9023 等白皮麦品种产量较高,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热情,面积有所扩大。 据了解,白皮麦品种在我省扬州北部、盐城南部一些地方种植,一般会比当地主栽的红皮麦产量高一些,但种植风险较大,主要是穗发芽和赤霉病问题。在我省南部地区,随着白皮麦种植面积扩大,可能形成的风险正在逐步加大。 我省南部地区小麦生长后期正值梅雨季节,遇连续阴雨的可能性较大,十年之内必有一年出现适宜小麦穗发芽严重发生的天气出现。从历史上看,在这一地区白皮麦种植面积扩大后,很快就会因大面积严重发生穗发芽现象而惨遭损失。最近的一次惨痛教训出现在 2000 年。当时国内开始实行小麦保护价收购政策,白皮麦受保护价保护,而红皮麦不受保护,加上苏麦 6 号等白皮麦品种连续几年小面积种植表现较好,因此在 1999 年秋播,苏麦 6 号等白皮麦品种在我省南部地区面积迅速扩大。但是,事与愿违,到 2000 年小麦成熟前出现持续阴雨天气,盐城、扬州等地大面积小麦特别是白皮麦穗发芽严重。在盐都等地,穗发芽严重的小麦一两角钱一斤也没人要。这些穗发芽的麦子,不仅长了芽,还发生了较严重的霉变,人固然不能食用,喂牲畜也怕牲畜中毒。当时只有一些养蟹户采购了一些发了芽的麦子喂河蟹,但河蟹生长是否会受到影响不得而知。有些农户索性将发了芽的麦子投到田里做了肥料。从此之后,苏麦 6 号在生产上逐渐销声匿迹。 穗发芽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自然灾害,不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而且严重影响小麦的质量。据宝应县种子公司高剑波等人撰写的《小麦田间穗发芽的影响因素及防止对策》一文记载: 1996 年,穗发芽导致宝应县近千亩小麦种子繁育田因发芽率降低而丧失种用价值。 2000 年,淮南麦区大面积白皮麦品种发生穗发芽,导致粮价猛跌,种麦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 小麦穗发芽是种子生理过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降雨是诱发穗发芽的主要环境因素,子粒本身的发芽能力是穗发芽的关键。据研究,小麦花后 5 天种子即已具有发芽能力,但由于种子的休眠性,在花后 5 ~ 11 天,鲜种子完全不萌发;花后 14 天只有个别品种有很低的萌发率;随着发育程度的提高,鲜种子发芽能力也逐渐提高,同时休眠性逐步降低,生理成熟前后达到最高值。具有发芽能力的子粒遇到外界适宜的条件时,就会发生穗发芽现象。 淮南麦区小麦成熟时间一般在 5 月底至 6 月上旬,此时温度一般较高。以宝应县为例, 5 月下旬、 6 月上旬常年旬平均气温为 22 ~ 24 ℃,对子粒发芽非常有利,小麦成熟前遇连阴雨天气,休眠性差的品种就可能出现穗芽大发生。 不同小麦品种之间休眠性存在较大差异。白皮麦品种比红皮麦品种休眠期短,易发生穗发芽。红皮麦抗穗发芽能力强,品种间差异小。穗发芽大发生的 2000 年,红皮麦品种扬麦 158 、扬麦 1l 号等穗发芽粒率一般在 0 ~ 2 %。白皮麦品种间差异较大。当年宝应县农业局引种圃中 15 个白皮麦品种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穗发芽 ( 萌动 ) 现象,平均芽粒率达 39 . 2 % ( 变幅 6 . 9 %~ 76 . 5 % ) ,而两个红皮麦品种则无穗发芽。生产调查发现,即使在无连续阴雨的正常年份,由于阵性降雨或田间湿度大,一些白皮麦品种也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穗发芽,如豫麦 17 ,芽粒 ( 含萌动粒 ) 率一般在 2 %~ 8 %。 淮南麦区麦熟期经常遇有连阴雨或潮湿天气。以宝应县为例,自 1990 ~ 1999 年中,在小麦成熟期间,即 5 月 27 日至 6 月 10 日,出现 24 小时以上持续性降水的年份有 4 年,即使有的年份未遇上持续性降雨,但阵性降雨也是难免的。因此,在目前白皮麦抗性品种不多的情况下,选用抗穗发芽红皮麦品种是抵御穗芽发生的有效途径。 宝应县 1994 年和 1998 年小麦成熟期曾遭遇十分严重的连阴雨天气,特别是 1998 年, 5 月下旬和 6 月上旬旬降雨量分别达到 67 . 6 毫米和 83 . 4 毫米,但生产上并未出现穗发芽灾害,主要原因是应用了高抗穗发芽的红皮麦品种扬麦 5 号、扬麦 158 及扬麦 9 号等。而降雨量相对偏少的 1996 年, 5 月下旬和 6 月上旬旬降雨量虽然只有 0 . 5 毫米和 25 . 6 毫米,但所种植的豫麦 17 、宁麦 7 号等白皮麦品种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穗发芽 ( 萌动 ) 现象,其中,豫麦 l7 芽粒率达 28 . 5 %,宁麦 7 号达 37 . 0 %。 在淮南麦区,应充分考虑该地区气候、生态特点,充分认识该地区小麦品种的适应性,进行合理布局,不能盲目扩大白皮麦品种的种植范围。 从江苏省 2006 年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在我省各县市推荐使用的小麦品种看,红皮麦和白皮麦的种植区域分界线大致在射阳(补贴品种为白皮麦淮麦 19 和宁麦 11 )、建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辐麦 2 号、扬麦 13 、扬麦 11 和白皮麦淮麦 19 )、宝应(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扬麦 14 、扬麦 16 )、盱眙(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扬麦 14 和白皮麦连麦 2 号、徐麦 27 )一线。在这一线以南地区,所推荐的品种全部是红皮麦品种;这一线以北地区,绝大部分为白皮麦品种,在沿淮地区有部分县市搭配了一些红皮麦品种。 另外,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已经育成了一些抗穗发芽和抗赤霉病的白皮麦品种,其中大多数为冬性半冬性品种。在我省淮南地区,如果想种植白皮麦品种,可以注意在其中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半冬性或弱春性品种,经小面积试种成功后大面积推广种植。(水清) 白皮小麦种植区南移谨防穗发芽 盐城市盐都区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往年当地小麦良种补贴品种一直都是红皮麦品种,今年增加了白皮麦品种郑麦 9023 。以前他在江苏农业科技报上看到,白皮小麦品种在盐都等地种植风险大,当地前些年也确实发生过种植白皮麦品种导致后期严重穗发芽的现象。因此,多年来他一直没敢经营白皮小麦品种。今年当地小麦良种补贴使用郑麦 9023 这个品种,是否意味着现在当地可以种植白皮麦品种了,当地种植这类品种是否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 白皮小麦种植区南移了 笔者比照了 2006 ~ 2008 年历年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在江苏省各县市推荐使用的小麦品种,结果发现,今年的补贴品种中,白皮麦品种的种植区域出现了明显向南推移的情况。 2006 年,红皮麦和白皮麦的种植区域分界线大致在射阳(补贴品种为白皮麦淮麦 19 和宁麦 11 )、建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辐麦 2 号、扬麦 13 、扬麦 11 号和白皮麦淮麦 19 )、宝应(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扬麦 14 、扬麦 16 )、盱眙(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扬麦 14 和白皮麦连麦 2 号、徐麦 27 )一线。在这一线以南地区,所推荐的品种全部是红皮麦品种;这一线以北地区,基本上是白皮麦品种,只是在楚州有 1 个红皮麦品种。 2007 年,红皮麦和白皮麦的种植区域分界线仍然大致在射阳(补贴品种为白皮麦郑麦 9023 和宁麦 11 )、建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3 、扬麦 11 号、扬麦 14 和白皮麦淮麦 19 )、宝应(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扬麦 14 、扬麦 16 )、盱眙(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和白皮麦连麦 1 号、徐麦 27 )一线。在这一线以南地区,所推荐的品种全部是红皮麦品种;这一线以北地区,均为白皮麦品种。 2008 年,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射阳、建湖、宝应、盱眙一线,白皮麦品种个数和补贴面积均有明显增加,其中射阳补贴品种为白皮麦宁麦 11 、郑麦 9023 、华麦 3 号、申河麦 1 号;建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3 、扬麦 14 和白皮麦淮麦 22 、淮麦 19 ;宝应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扬麦 14 、扬麦 16 ;盱眙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和白皮麦华麦 2 号、宁麦 14 、连麦 1 号。在这一线以北,除楚州有 1 个红皮麦品种(扬麦 11 号)外,其余均为白皮麦品种,与往年变化不大。在这一线以南,不再是红皮麦品种一统天下,在金湖、大丰、亭湖、盐都使用了白皮麦品种。其中金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扬麦 16 和白皮麦申河麦 1 号、郑麦 9023 ;大丰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3 、扬麦 15 、扬麦 16 和白皮麦申河麦 1 号、郑麦 9023 ;亭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镇麦 5 号、宁麦 11 、镇麦 168 和白皮麦郑麦 9023 ;盐都补贴品种为红皮麦宁麦 13 、扬麦 11 号、扬麦 14 、扬麦 16 和白皮麦郑麦 9023 。 另外,从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今年在金湖等地有较多农民选用了徐麦 27 等白皮麦品种。 江淮地区种白皮麦有风险 相对于红皮小麦,白皮小麦品种一般产量潜力较大,商品麦出粉率和蛋白质含量较高,价格较高。但是,白皮麦品种种皮薄,容易发 生穗发芽现象,而且 一般对赤霉病抗性较差,在江淮地区种植有很大隐患。 江苏省淮北地区常年雨水较少,梅雨季节来得较迟,一般在小麦收获后才进入梅雨季节,小麦抽穗期和收获期遇连续阴雨的几率小,不易发生赤霉病和穗发芽现象(有些年份也会出现穗发芽现象。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发生有向北蔓延的趋势,也值得关注)。淮南麦区特别是偏南的里下河和沿江苏南地区,梅雨来得早,小麦抽穗期和生长后期遇连续阴雨的几率较大,容易发生赤霉病和出现穗发芽现象。根据有关资料,江淮地区 一般每隔 4~5年就有一年出现适合赤霉病大流行的天气; 在 10 年之内,必有 1 年出现适宜小麦穗发芽严重发生的天气,有时在 10 年之内有 3 ~ 4 年出现这种天气。从气候条件看,在江淮地区,小麦赤霉病和穗发芽严重发生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必须认真对待。 历史上,江苏省曾多次试图向南扩种白皮麦品种,但均无一例外地因遭受重大损失而以失败告终。最近一次惨痛教训出现在 2000 年。当时由于对白皮麦实行保护价收购,红皮麦不实行保护价收购,在 1999 年江苏省南部很多农民在 1999 年秋播时大面积种植了白皮麦品种,其中白皮麦品种苏麦 1 号在沿江苏南地区也有较大种植面积。到 2000 年小麦成熟期,出现持续阴雨天气,盐城、扬州等地大面积小麦特别是白皮小麦穗发芽严重。在盐都等地,穗发芽严重的小麦一两角钱一斤也没人要。这些穗发芽的麦子,不仅长了芽,还发生了较严重的霉变,人固然不能食用,喂牲畜也可能引起中毒。当时只有一些养蟹户采购了一些发了芽的麦子喂河蟹,但河蟹生长是否受到影响不得而知。有些农户索性将发了芽的麦子撒到田里做了肥料。 今年江苏省秋播小麦种供应偏紧、麦种发芽率较低,也与麦收前后遇连续阴雨有关。今年江苏省 小麦生长后期和收获期多阴雨天气,好在大面积小麦收获期天气有所好转,加上机械收麦速度快,没有对大面积商品小麦的收获和晾晒造成太大影响。但在一些农场,大面积小麦繁种田收获较迟,正遇上连续阴雨,对麦种收获和烘晒造成严重影响,烘干机械满负荷运转也不能满足需要,大量的麦种在收获后不能及时晾晒,堆闷发热,种子发芽率严重下降,不能再作种用。部分水分高的麦子,因收获后不能及时烘晒而发芽、霉变,失去利用价值,被成袋成袋堆在田头沤烂。还有一些田块,麦子在穗上就严重发芽,没有利用价值,只好与秸秆一道直接翻埋入土,颗粒无收。 假如,今年对麦种收贮造成严重影响的连续阴雨天气出现在大面积小麦收获期间,灾害损失会是怎样的呢?今年 6月上海市崇明区一种田大户曾反映,他种了100多亩郑麦9023,因麦子成熟偏迟,收获期遇连续阴雨,考虑到高水分的麦子收获后堆在一起更容易发芽和发热霉变,因而田里的麦子一直到6月下旬才收获,穗发芽严重,损失极大。 相对来说,目前适合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的红皮小麦品种,种皮较厚,不容易发生穗发芽现象(宁麦 13 、宁麦 14 、华麦 2 号、镇麦 6 号、扬辐麦 3 号等红皮麦品种中抗至抗小麦穗发芽),对赤霉病的抗性普遍较好,而且成熟期一般较早,严重发生穗发芽和赤霉病的风险较小。由于育种水平提高,目前一些适合在江苏省大面积生产上使用的白皮小麦品种,对穗发芽、赤霉病有了较好的抗性。例如,华麦 3 号和济麦 21 等白皮麦品种对穗发芽有较好的抗性,申河麦 1 号、郑麦 9023 等品种对赤霉病有较强的抗性。在沿淮南部地区应用这些品种相对于使用其他白皮麦品种风险小一点。 今年秋播江苏省小麦特别是红皮麦种子供应偏紧,白皮麦品种种植区南移有其特殊的原因。由于目前还没有对穗发芽和赤霉病抗性均较强的白皮麦品种可供使用,淮南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白皮麦品种应十分谨慎。今年这些地区使用白皮麦品种的,应注意根据品种特性,加强对赤霉病和穗发芽的防御,重点对赤霉病抗性差的品种在抽穗期使用高效药剂适期防治,对容易穗发芽的品种,密切注意成熟期天气变化,掌握十成熟九成收的原则,适期抢收,规避连续阴雨危害。(水清)
个人分类: 栽培问题|21 次阅读|0 个评论
穗上发芽严重影响小麦生产
热度 1 tjm9518 2009-9-19 15:22
08 年引起红皮麦种子供应紧张、芽率下降, 09 年造成大量芽麦难以按保护价收购, 小麦穗上发芽已连续两年对江苏省及周边的安徽等省的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008年,穗上发芽主要对淮南麦区红皮小麦繁种造成了严重影响。当年小麦收获期 遭遇阴雨天气,特别是一些大农场的小麦繁种田,收获较迟,收获期遭遇连续阴雨,一方面使部分田块的小麦在田间就出现穗上发芽现象;另一方面影响了小麦种子的及时烘晒,含水量较高的麦种堆放时间过长,堆内发热,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严重下降。这 不仅造成当年秋播红皮麦种供应紧张,麦种价格飞涨,而且因为麦种发芽率低、发芽势弱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小麦出苗和生长。 2009 年,穗上发芽造成江苏省沿淮及淮北地区及安徽、河南等多个省份相似地区的大面积商品麦质量下降,对小麦繁种也造成了较大影响。当年 6 月上中旬上述地区小麦成熟收获期遇阴雨天气,处于完熟期的白皮小麦籽粒在穗上发芽。据统计,当年江苏省小麦穗上发芽面积达 324 万亩,烂麦场面积达 12.1 万亩,对小麦品质影响很大,大量商品麦因为发芽麦粒过多,达不到商品麦收购标准,出现了芽麦不能按保护价收购的情况。后经有关部门协调,降低了保护价收购商品麦的标准,才较好地处理了芽麦问题。近期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受麦收期穗上发芽影响,今年秋播白皮麦种子供应趋紧,其种子质量与正常年份相比也有所下降,对小麦出苗和生长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小麦发生穗上发芽的主要诱因是成熟期遇雨。江苏省淮北地区常年雨水较少,梅雨来得迟,小麦收获期遇连阴雨天气的几率较小,发生穗上发芽现象的几率较小;在淮南麦区特别是偏南的里下河、沿江地区,梅雨来得早,小麦生长后期遇连阴雨天气的几率较大,容易出现穗上发芽现象。据有关统计资料,十年之内淮南麦区必有一年出现适宜小麦穗上发芽严重发生的天气出现。另外, 近年来 由于白皮小麦品种产 量相对较高、商品麦价格也相对较高等原因,江苏省南部一些地方容易出现穗上发芽的白皮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仍然较大,这些小麦后期出现穗上发芽现象的几率更大。 一般来说,江苏省各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在生长后期其种子休眠均已结束,遇适宜的雨湿条件均会在穗上发芽。相对来说,红皮小麦品种种皮较厚、吸水性差,不容易发生穗上发芽现象; 白皮小麦品种种皮薄,易吸水,容易发 生穗上发芽现象。另外,目前江苏省生产上应用的白皮麦品种一般成熟期较迟,在淮南麦区种植时由于收获较迟,遇阴雨天气的几率增大,出现穗上发芽现象的几率也增大。 秋播时根据各地自然气候条件合理选用品种,后期及时收获,是规避小麦穗上发芽的有效措施。一般来说,江苏省淮南地区应选用不易穗发芽的红皮小麦品种,不宜选用易穗上发芽的白皮小麦品种。白皮麦品种一般不宜跨过射阳、建湖、宝应、盱眙一线向南种植。在沿淮地区,种植白皮麦时宜选用对穗上发芽抗性较好的品种,还可以选用扬麦 16 、扬麦 14 号等春性或春性偏弱的红皮小麦品种。特别是近年来沿淮地区直播稻面积较大,水稻腾茬较迟,因地制宜地选用一些春性或春性较弱的品种,更有利于苗期早发生长和后期早成熟腾茬。 此外,应注意后期肥水管理,避免小麦贪青迟熟。到小麦收获期,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收获。一般小麦籽粒在蜡熟末期千粒重达最高值,子粒含水量低,此时应及时收获,不能等到完熟期再收获。收获后种子应及时晾晒,防止堆闷发热。(水清)
个人分类: 栽培问题|8456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麦间作豌豆对麦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的影响
aphid407 2009-8-28 15:39
摘要: 为探索麦田物种多样性对麦长管蚜生态调控效应,于 2007 年 10 月至 2008 年 7 月在河北省廊坊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系统调查了豌豆与小麦分别以 2:2 , 2:4 , 2:6 和 2:8 比例行间作种植模式下麦长管蚜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同时分析了麦田主要天敌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麦长管蚜发生高峰期,小麦与豌豆间作麦长管蚜无翅蚜的百株蚜量(平方根转换)极显著低于单作田 ( P 0.01) ,其中小麦单作( 77.38 ) 2-2 间作( 68.62 ) 2-4 间作( 68.51 ) 2-8 间作( 65.19 ) 2-6 间作( 64.94 )。尽管不同种植模式下,麦长管蚜 主要天敌 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间作处理的优势天敌瓢虫类和蚜茧蜂类均有较高的种群密度,天敌群落的丰富度明显提高,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增加,但均匀度下降。总之,小麦间作豌豆不仅有效降低了麦长管蚜的种群数量,同时也增加了天敌控制害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小麦间作豌豆对麦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的影响,全文.pdf
个人分类: 我的科研文章|164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种估测(小麦及其它禾谷类作物)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简易方法
FSD 2009-7-11 11:34
K.D. Sayre 博 士 (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 原作 梁卫理 整理翻译 (翻译、整理、发表已征得原作者同意) 下面提供一种只需手工收获样点、并从中取少量样本进行脱粒即可估测籽实产量、生物产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替代方法。这一方法对实地试验示范( on-farm trial )和缺乏大型脱粒设备的情况很有用。这一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为了获得可靠的产量及其相关数据而付出的工作量,并可用于其它任何情况下估测禾谷类作物的产量。 下面的所有称量均以克为单位 1. 确定各个处理或田块需要收获的总面积。这可以是一个单独收获的样点,也可以是几个随机抽取的样点在收割后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样本 。 2. 平地面收获全部植株,收获应在生理成熟后尽快进行。收获最好在早晨进行,这时植株相对潮湿,有助于减少籽实和叶片脱落。 3. 完全随机地数出 50-200 个单茎(在一个试验中每个小区使用同样数量的单茎数)。称量并记录所取单茎本 的鲜重,随后将其烘干(在没有烘箱时也可以晒干)并记录干重 。这是唯一用于脱粒的样本。 4. 拿走随机抽取的 50-200 个单茎后,在田间称量收获面积内其余植株的鲜重 ,然后即可将其交给农户处理,或必要时作留种用。 5. 所取新鲜单茎样本 干燥后,称重 ,然后脱粒并称量籽粒重量 。 6. 称量籽粒干重后,随即数出 400 粒,必要时再次烘干以确保其干燥,再次称重 。 用下列公式计算籽粒产量及其它相关性状 : 1. % 干物质 (% DM ) = ( DS/FS ) * 100 2. 经济系数 ( HI ) = ( GWT/DS ) * 100 3. 生物产量 ( kg/ha ) ( DBY ) = ((( FB (DS/FS)) + DS)/HA) * 10 4. 完全不含水的籽粒产量( kg/ha ) ( DGY ) = DBY * (HI/ 100) 5. 千粒重 ( TKW ) = ( 400 KWT /400) * 1000 6. 每平方米穗密度( Spike per m 2 ) = ( DBY /10)/( DS / 抽取的单茎数 ) 7. 每平方米粒数( Grains per m 2 ) = ( DGY * 100)/TKW 8. 穗粒数 = 每平方米粒数 / 每平方米穗密度 9. 干秸秆产量( Dry Straw Yield ) = DBY - DGY
个人分类: 未分类|4488 次阅读|1 个评论
麦子收完了
liudongyang 2009-6-19 12:35
家中打来电话,麦子收完了,不要操心。其实我操心也是瞎操心。 自上了大学,每年都要打这样的电话。对家中是一分牵挂,对自己是一份责任,没有在收麦季节回家,深感愧疚。家乡有句俗语: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父亲已经年迈,母亲独撑家门,作为长子,应该做的就是撑起这个家。收麦时下田,种秋时在家,干好自己的活,帮助邻家搭一把手。明知种田没希望,却是父辈安身立命处。 从农村出来,迷迷糊糊的一路走,一直希望在城市落脚,农村的根一直也在时时相连。每天穿行在高楼大厦之间,坐行于空调房中,季节的变化已经不再明显。骨子里对农事的的敏感仍使我在牵挂:今年的旱情对麦子收成影响大不?秋作物种上没有?出苗齐不齐?小麦价格怎样?化肥又涨了? 希望自己早一点毕业,一家人在一起,父母可以展笑颜,妻儿能够常团圆。 也希望,中国的农民真正的成为中国的公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壮有所为;而不是今天的二等公民,幼有留守儿童,老有病死家中,壮却无业可做。 我们出村奋斗,也好后顾无忧! 让大部分人先穷起来,不能这样老穷着,长此下去,要出大事的。 七月底儿子放假,妻子放假,我试验放小假。回家去,与父母说说话,与亲友聊聊天,教儿子抓几只蝉,下田锄半亩地。此外,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个人分类: 乡情家事|988 次阅读|4 个评论
今年又早了
王成社 2009-4-29 16:47
最近小麦抽穗扬花了,比往年提前了4-5天。 每年小麦抽穗都是我们繁忙的时节。从抽穗到播种,要配制组合、授粉杂交、筛选品种、直到秋季播种,都是忙忙碌碌的。按理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秋种夏收,但这几年小麦抽穗时间不断提前却令人担忧。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每年都是五一授粉,十一播种,法定假日没假日。进入本世纪,我们基本上五一前可以完成授粉,十一收假后播种小麦。近几年气候变化越来越快,去年我们是四月二十二日开始授粉,四月三十结束,今年是四月十六日开始,二十六日结束。提前的速度令人惊讶!这也许就是环球气温升高的作用吧,但其速度令人担忧恐惧,如果长期下去,将会..........。 细想一下:气温为什么会如此快的升高呢?它对人类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面对这样的问题人类应该怎么办呢?我想这些是否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笑笑]面团自述
blueyye 2009-3-21 21:04
现在我们是面团,在成为面团之前,我们是面粉;在成为面粉之前,我们叫小麦。 你们都知道小麦有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是秋天播种夏季收割,春小麦是春天播种秋天收割。作为冬小麦,我们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生长期,八个月生命时光中我们有大约一半时间承受着严冬的考验,当风雪覆盖大地,冬天的严寒几乎让我们窒息,可是我们一直在等待时机:一旦春回大地,我们就顽强生长,最终成为品质优良的粮食。 现在,作为面团,人们可以把我们做成面包、馒头、饺子皮,或者调成糨糊、面汤、酵母头,我们的价值就在满足人们需求中实现…
个人分类: 春花秋月|3236 次阅读|0 个评论
麦苗受唑草酮药害会很快恢复
tjm9518 2009-3-19 19:38
3 月上中旬,淮安、泰州、扬州、镇江、南通、盐城等地有数十位农民、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农民在施用唑草酮单剂及其复配剂快灭灵( 40% 唑草酮水分散粒剂)、奔腾( 36% 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55% 苯唑 2 甲钠可湿性粉剂后,有少部分田块麦苗出现叶片发黄、叶上出现药斑等症状。出现药害的田块唑草酮纯药亩用量一般在 1.6 克左右,一般都是将唑草酮及其复配剂与麦极或骠马混用,而且喷雾时用水量较少,每亩用水量 30 公斤左右,有的农户使用了弥雾机低水量喷药。 有关唑草酮单剂及其复配剂与骠马、麦极混用对麦苗产生药害的原因及药害补救措施,笔者此前已结合今年生产上发生的案例作了分析和介绍。为进一步确认麦苗受唑草酮药害后的恢复情况,笔者对前段时间发生的相关案例作了电话回访。 案例回放 丹阳市导墅镇一农资销售商 2 月 14 日反映,当地一农民对麦田用奔腾和骠马混合喷雾除草后,部分地段麦苗在 2 天内很快出现叶发黄等症状。该农民对 3.9 亩小麦喷了药,共用骠马 300 毫升、奔腾 35 克( 7 包),每亩用水量 30 公斤。当地还有其他一些农户也将奔腾与骠马混用了,但没有出现药害。 今年 2 月上旬初气温较高,我省各地出现了一个麦田春季化除用药高峰,随后很快有较多农民反映,将唑草酮单剂及其复配剂与麦极、骠马混用后,麦苗出现药害症状,药害轻的麦叶上出现黄白色药斑,药害较重的麦叶萎垂、发黄,甚至枯死。 根据有关症状判断,麦苗主要是受到了唑草酮的药害,主要原因是药剂混用不当或施药时加水量过少。考虑到唑草酮为触杀性除草剂,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一般不会致麦苗全株死亡,以后能恢复正常生长,笔者结合往年生产的经验,提出药害处理措施:药害轻的可以不采取特殊的补救措施;受害较重的麦苗可以喷施腐植酸盐类叶面肥促进恢复,并根据情况适当早施拔节孕穗肥,促进麦苗恢复生长。 笔者回访 回访一: 3 月 13 日,笔者电话回访了丹阳市导墅镇那位农资销售商。据介绍,上述出现药害的田块,麦苗受害情况在施药后 1 周左右基本稳定,随后开始恢复生长,现在均已长出了新叶。其中,部分地段因重复喷药,施药量大,麦苗受害较重,施药后麦叶萎垂、发黄,并很快焦枯,但没有出现整株死亡现象,现在这些受害重的麦苗也已长出 2 张新叶,但总体来说麦苗生长受到了影响,苗高比没有受害的低。其他受害较轻的麦苗,新叶正常抽生,现在已看不出曾经受过药害。 回访二: 当日,笔者还电话回访了曾反映类似情况的泰兴市横垛镇某农资销售商。据了解,受药害田块在 2 月上旬麦苗 4 叶 1 心期喷药化除,奔腾和骠马混用,施药后第二天麦叶上出现开水烫伤状斑块,第三天至第四天药斑发黄,受害较严重的叶片整叶发黄。大部分药斑都出现在新展开麦叶的叶尖上,有药斑的部分约占整张叶片的三分之一,下部较老的叶片和心叶上没有药斑。施药后第五天,田间药害症状不再加重,基本稳定。 麦苗出现药害后,根据笔者提出的处理措施,当地农民对药害较重的田块喷施促进生长的叶面肥,药害程度轻的的田块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受害麦苗新叶抽生都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相对来说,同样是受害较重的麦苗,喷施叶面肥的恢复生长较快一些。据近期观察,前期受害的小麦新叶正常抽生,一般已长出 2 张新叶;前期有药斑的叶片,灼伤斑也明显缩小,并且整张叶片开始转绿。从整个田块看,随着新叶抽生,带有药斑的基部叶片被逐渐覆盖,田间一片绿色,基本看不到发黄的叶片。 回访三: 3 月 14 日,江都市樊川镇一农资销售商在接受笔者电话回访时说,当地一些田块在 2 月 12 日前后用快灭灵加唑草酮喷雾化除后,麦苗出现叶片发黄症状,很多叶片上有明显药斑。按照笔者提出的意见处理后,现在受害麦苗已恢复正常生长,前期发黄的叶片基本全部转绿,药斑缩小,随着新生叶大量抽出,田间麦苗已基本看不出前期曾受到过药害。 友情提示 唑草酮为触杀型选择性除草剂,喷药后能很快被杂草叶片吸收,破坏杂草的细胞膜,使其失水枯死。唑草酮施用不当,施药后麦苗叶片上会产生黄色灼伤斑。用药量大、药液浓度高,则灼伤斑大,药害明显。由于唑草酮为触杀型药剂,没有内吸传导功能,一般不会引起全株死亡,并且作用速度迅速,通常在施药后 1 周内天即充分表现并趋于稳定,受害麦苗会在短期内很快恢复正常生长。根据往年的经验,受害麦苗恢复正常生长后,最终产量基本不受影响。 唑草酮及其复配剂不能与骠马等乳油制剂混用,否则可能影响唑草酮在药液中的分散性,加重唑草酮的药害。从往年生产上应用的情况看,快灭灵、奔腾能与麦极等可湿性粉剂混用,一般不会出现药害。但从今年的情况看,春季化除时将麦极与快灭灵、奔腾混用会发生药害。据初步分析,产生药害的原因可能是用水量不足,药液浓度过大。 麦极用于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要求保证一定的浓度,无论是冬前杂草较小时每亩用麦极 20 克,还是春季化除时每亩用药 40 克,均要求每亩加水量为 30 公斤左右,较大的药液浓度有利于提高杂草防除效果。加水量过大时,药物浓度下降,除草效果也会下降。 快灭灵在冬前化除时使用,每亩用药量一般为 2 克,每亩加水量为 30 公斤,与使用麦极的加水量是一致的。到春季化除时由于杂草草龄较大,快灭灵每亩用量一般为 4 克,提倡加足水量喷雾,每亩用水量最好在 50-60 公斤,这样一方面能将麦田中的杂草喷湿喷透,提高除草效果(唑草酮为触杀型药剂,喷到草叶上才能发挥除草作用);另一方面施药浓度不至于太大,有利于提高对麦苗的安全性。 春季化除时,将麦极与快灭灵、奔腾混用,为满足麦极的施药要求,每亩用水量一般为 30 公斤左右,加水量偏低,麦苗容易受到唑草酮药害。特别是有些农户,使用弥雾机施药,加水量严重不足,更容易产生药害。 一般来说,麦苗在拔节之前的分蘖期受到唑草酮触杀药害后,药害情况会很快稳定,受害麦苗会较快恢复生长,对最终产量基本没有影响。到小麦拔节以后,上部功能叶开始抽出,应慎用唑草酮及其复配剂,否则功能叶上出现较严重的药斑后,会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影响小麦生长,对产量会产生一定影响。 目前对 3 月上中旬施药后出现药害症状的麦苗,受害重的可以适当喷施腐植酸盐类叶面肥促进恢复,并适当提早施用拔节孕穗肥,促进麦苗恢复;受害轻的麦苗,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的补救措施,可以根据田间麦苗生长情况,适当早施拔节孕穗肥。麦苗长势旺的田块,不宜过早施拔节孕穗,尤其不要一次性大量施用尿素,防止群体过大引起后期倒伏。(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80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奔腾与骠马混用容易出现药害
tjm9518 2009-3-19 19:25
丹阳市导墅镇一农资销售商 2 月 14 日反映,当地一农民对麦田用奔腾和骠马混合喷雾除草后,部分地段麦苗在 2 天内很快出现叶发黄等症状。据了解,该农民对 3.9 亩小麦喷了药,共用骠马 300 毫升、奔腾 35 克( 7 包),每亩用水量 30 公斤。当地还有其他一些农户也将奔腾与骠马混用了,但没有出现药害。他问,麦苗出现药害症状后会不会死亡,现在如何补救。 奔腾是唑草酮与苯磺隆的复配剂,含唑草酮 22% 、苯磺隆 14% 。唑草酮为触杀型选择性除草剂,喷药后能很快被杂草叶片吸收,破坏杂草的细胞膜,使其失水枯死。气温在 10 ℃以上时, 2 ~ 3 天即见效。该药杀草谱广,杀草速度快,受低温影响小,而且对后茬十分安全,是麦田春季化除的优良除草剂。 小麦对唑草酮的耐药性较强,在小麦3叶期至拔节前(一般为11月至次年3月)均可施用,但如果施药不当,施药后麦苗叶片上会产生黄色灼伤斑。用药量大、药液浓度高,则灼伤斑大,药害明显。为防止药害发生,配制药液应严格采用二次稀释法,严禁将药剂或母液直接倒入空喷雾器内。应选无风或微风天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施药,不宜使用弥雾机施药。喷雾时应均匀周到,不要重喷或漏喷。 喷施唑草酮及其与苯磺隆、 2 甲 4 氯钠、苄嘧磺隆的复配剂时,药液中不能加洗衣粉、有机硅等助剂,否则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含唑草酮的药剂不宜与骠马等乳油制剂混用,否则可能会影响唑草酮在药液中的分散性,喷药后药物在作物叶片上分布不匀,着药多的部位容易受到药害。 唑草酮没有内吸传导作用,药物不会在植株体内传导,通常不会引起全株死亡。在药害严重时,少数处于 1 ~ 2 叶期的麦苗,由于叶片严重损伤,可能出现死亡。较大的麦苗一般不会死亡,带有药斑的基部叶片在新叶长出后会逐渐被覆盖,对最终产量没有太大的影响。药害通常在施药后 2 ~ 4 天即充分表现出来并趋于稳定,此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补救措施。 目前麦苗一般处于返青期,叶龄相对较小,叶片受害后恢复生长的余地较大,通过加强管理,麦苗能较快恢复。如果受到药害时田间群体充足,每亩主茎和分蘖数量达到 36 万左右(每平方尺 60 个茎蘖),基本达到成穗数量,则麦苗恢复生长后产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现在不需要采取特别的补救措施。如果受到药害时麦苗较小,田间群体不足,麦叶受伤会影响麦苗分蘖和分蘖成穗,对产量影响较大,目前对受害麦苗应适当增施氮肥,每亩施尿素 5 ~ 10 公斤,促进麦苗分蘖,争取小分蘖成穗,到拔节孕穗期再根据苗情适当早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减少产量损失。 以后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以将麦极与唑草酮及其与苯磺隆或苄嘧磺隆的复配剂混用,兼除两类杂草。需要注意的是,麦极不能与 2 甲 4 氯钠等激素型除草剂混用,否则会影响麦极的防效。富美实公司新推出的一款新药 55% 苯唑 2 甲钠,为唑草酮与苯磺隆、 2 甲 4 氯钠的复配剂,该药不要与麦极混用。唑草酮及其与苯磺隆或苄嘧磺隆的复配剂虽然不能与骠马混用,但只要分开来使用,例如头天打一种药、第二天打另一种药,就不会出现药害。考虑到苯磺隆、苄嘧磺隆、 2 甲 4 氯钠等药剂会影响精恶唑禾草灵的防效,最好将这些除草剂与骠马等精恶唑禾草灵制剂相隔一周左右施用。(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5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快灭灵麦极混用致小麦药害无大碍
tjm9518 2009-3-19 19:21
江都市樊川镇一农资销售商 2 月 21 日来电话说,往年在小麦田用麦极加快灭灵防除杂草,一直没有出现药害。今年 2 月 12 日在小麦田用麦极加快灭灵防除杂草,由于田间杂草草龄较大,适当加大了用药量,每亩用快灭灵 4 克、麦极 40 克加水 40 公斤喷雾。施药时气温高,施药后 3 天遇持续低温。田间杂草阔叶杂草在施药后 2 天出现药害症状, 4 天内几乎全部死亡,除草效果很好,但麦苗也出现了药害症状,表现为叶片发黄并有药害斑点。他问:这些小麦药害症状会不会继续加重甚至死亡?现在如何抢救? 唑草酮可能造成药害 快灭灵为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的 40% 唑草酮水分散粒剂。唑草酮属触杀型选择性除草剂,喷药后能很快被杂草叶片吸收,破坏杂草的细胞膜,使其失水枯死,杀草速度极快。该药在麦田施用不当时,对麦苗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受害麦苗叶片上会产生黄色灼伤斑。通常在用药量过大,药液浓度过高,或者与其他药剂如乳油制剂混用时,容易出现药害。 为防止药害发生,不要随意增加用药量,一般在越冬前杂草较小时,每亩用快灭灵 2 克即可;春季杂草较大时,为保证防效,亩用药量应增加到 4 克。配制药液时应严格采用二次稀释法,不要随意与乳油制剂等桶混使用。应选无风或微风天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不要重喷或漏喷,不宜使用弥雾机施药。加水量要足,特别是春季化除时增加用药量后,应加足水量喷雾,亩用水量宜增大到 50 ~ 60 公斤,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止药害发生,还有利于将杂草喷湿、喷透,提高防效。上述发生药害的田块亩用水量为 40 公斤,偏少,是药害发生的可能原因之一。 唑草酮的药效发挥与光照和温度条件有一定关系。施药后光照条件好,有利于药效充分发挥,阴天不利于药效正常发挥。气温在 10 ℃以上时杀草速度快, 2 ~ 3 天即见效;低温期施药杀草速度会变慢。据气象信息,今年 2 月份以来我省异常偏暖, 2 月上旬全省平均气温达 7.4 ℃ ,比常年高 5.4 ℃ , 2 月 12 日南京极端最高气温达 27.7 ℃ ,为近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 2 月份气温最高值。上述田块施药时间在 2 月 12 日,正值晴热高温天气,施药后唑草酮药效得到良好发挥,这也是麦苗受害的可能原因之一。 唑草酮没有内吸传导作用,药物不会在植株体内传导,通常不会引起全株死亡。药害严重时,少数处于 1 ~ 2 叶期的麦苗,由于叶片严重损伤,可能出现死亡;春季化除时麦苗较大,受药害后一般不会死亡,带有药斑的基部叶片在新叶长出后会逐渐被覆盖,对最终产量没有太大的影响。药害通常在施药后 2 ~ 4 天即充分表现出来并趋于稳定,此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补救措施。 麦极也可能造成药害 麦极为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的 15% 炔草酸可湿性粉剂,登记用于小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对小麦安全性好,在低温下使用对麦苗也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应避免在麦苗受渍、生长弱的田块用药,否则容易出现药害,药害症状主要是麦苗生长受抑,并可能出现麦叶发黄等症状。 从近年来生产上应用的情况看,将麦极与快灭灵混用,可以兼除麦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安全性和防效均较好。但上述田块小麦受到唑草酮药害后,生长变弱,可能进一步受到炔草酸药害而生长受抑。 2 月 23 日,高邮市武宁镇一农资销售商来电话反映,麦田用麦极加奔腾(唑草酮与苯磺隆的复配剂)化除后,有少部分田块小麦苗叶片出现药斑并发黄;而单用奔腾的,均没有出现明显的药害症状,有些田块虽然小麦叶片上出现药斑,但不是很明显,整体看麦苗不出现发黄现象。根据这一反映,除了农户配药、施药方法不对等因素外,麦极可能使受唑草酮轻度药害的麦苗进一步受害,出现叶片发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酌情提早施用拔节孕穗肥,促进麦苗恢复生长,并加强管理,清理沟系,避免麦苗受渍。(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6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麦田遇旱,灌水、化除、施肥悠着点
tjm9518 2009-2-9 19:42
去冬今春,我国北方冬麦区出现特大气象干旱,大面积小麦等越冬农作物受灾严重,各级政府部门和旱区农民对此高度重视。现根据有关方面信息,对此次旱情的发生发展作简要介绍和分析,并针对有关情况提出当前受旱麦田在灌水抗旱、化学除草和施肥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应对办法,供各地参考。 全国:农作物受旱 1.53亿亩 去年 11 月份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稀少,造成了大面积的干旱。截至 2 月 7 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 2.99 亿亩,比常年同期多 1.10 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 1.53 亿亩,重旱 4996 万亩,干枯 394 万亩,有 442 万人、 222 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饮水困难。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 8 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 1.52 亿亩,占全国作物受旱面积的 95% ,其中重旱 4879 万亩。 此次大面积气象干旱,主要由秋冬连旱和越冬期温度偏高引起。据有关方面统计,去年 11 月 1 日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少 5 ~ 8 成。其中,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少 8 成以上。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 在出现旱情的地区,小麦等农作物不仅因受旱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干冷天气引发的干冻还进一步加重了农作物受害程度。其中,播种较晚的、种植密度较小的、土壤偏盐碱的这 3 类田块,小麦受灾最严重,重灾田小麦减产幅度估计在 20% ~ 30% ,部分田块绝收。 据气象部门分析, 2 月份有 2 ~ 3 次的冷空气南下,可能在上述地区形成有效降雨,遏制旱情发展,但不确定性较大。由于长期干旱,上述地区的旱情难以在短期内得到缓解,并可能发生冬春连旱,对越冬农作物造成更大危害。 江苏:淮北地区旱灾开始显现 去年 11 月份以来,我省降水持续偏少。其中淮北地区降雨 24 毫米,比常年同期少 6 成以上;江淮之间 59 毫米,比常年同期少近 4 成。徐州西北部持续干旱,至 1 月中下旬旱情严重;淮北其他地区及江淮北部地区土壤水分长期亏缺,出现间断性干旱;沿江苏南地区农田土壤水分也处于亏缺状态,但尚在适宜范围之内。 当前淮北地区的旱灾开始显现。据 2 月上旬初统计,徐州、宿迁、连云港三市麦田显露旱象的面积分别为 298.2 万亩、 285 万亩、 130 万亩,分别占 62% 、 61% 、 40% ,其中严重受旱面积分别为 87 万亩、 50 万亩、 80 万亩,合计 217 万亩,占三市总面积 17% ,占全省 小麦 面积 7% 。农作物受旱的主要为早期发育迟缓。尤其是腾茬迟、错过最佳播种期的小麦,播种后持续干旱,导致出苗不齐,生长缓慢。与此同时,干旱少雨又进一步加重低温寒潮天气对越冬作物的冻害。 目前,全省在田越冬作物已进入返青期,大面积苗情长势基本正常,但如果旱情迟迟不能缓解,将十分不利于小麦、油菜春季恢复生长,无法为后期籽粒灌浆结实形成足够的营养生长基础,最终影响产量。 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期没有强冷空气和强暖湿气流影响我省,预计 2 月中旬我省天气相对平稳,气温波动不大,虽然在 8 ~ 9 日和 11 ~ 12 日有两次降水过程,但难以使旱情明显缓解。 根据我省旱情,省有关部门提出:淮北旱情较重地区,要根据旱情发展动态和近期天气预报信息,适时落实抗旱措施,必要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在 2 月上旬,趁冷尾暖头,日均温在 5 ℃以上时,开闸灌水、浇水抗旱。有灌溉条件的稻茬麦田,要清沟理墒,采取沟灌洇水的方法灌一次透水;无灌溉条件的岗坡地、旱茬麦,要充分调度一切水源,采用软管浇灌。 麦田灌水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麦田出现旱情后,灌水或浇水是迅速缓解旱情的有效措施,但灌水不当又可能对麦苗产生其他不利影响,应根据苗情、旱情及天气情况等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播种较晚、种植密度较小、土壤偏盐碱的田块,更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抗旱护苗措施。 1.尽量不在土壤封冻期灌水。 越冬期冬麦区小麦苗抗旱、抗冻能力一般强,特别是适期播种、越冬前有较大生长量的小麦,其根系一般比较发达,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抗旱、耐冻能力很强。在田间土壤封冻期,只要麦苗不出现严重的叶片枯死等症状,一般不要灌水或浇水抗旱。土壤封冻期对麦田灌水,会造成田面积水、结冰,对麦苗造成凌截危害(田面水分积冰时挟带麦苗地上部向上抬升,将麦苗拉断);较小的麦苗则可能因长期处于冰层中而闷死(考虑到目前小麦已由南向北进入返青期,土壤封冻时间不会太长,麦苗被闷死的可能性较小),或者被连根拔起(习称根拔),根系上移而受到严重冻害。考虑到近期旱情难以缓解,并可能出现冬春连旱,对受旱症状不太明显的小麦,如果有灌溉条件,可以等土壤解冻后趁冷尾暖头(一般要求在日平均气温大于 3 ℃,土壤能夜冻昼消时进行)灌一次透水,一方面缓解旱情,另一方面提高土壤含水量,蓄墒防止春旱影响小麦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 2.麦苗弱小的田块需防干冻 。播种晚或因干旱出苗迟的小麦,生长量小,根系不发达,主要分布于浅层土壤中,不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在田间干土层较厚时容易枯死。特别是耕作粗放、整地不精的田块,部分麦苗根系虚扎于松土层或土块缝隙中,更容易受到干冻危害。即使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当冻土层达到一定厚度时,麦苗根系吸水能力会严重减弱,遇干冷空气,地上部叶片水分散失,会出现生理性失水青枯症状,叶片卷曲、叶色变暗绿,严重时干冻而死。因此,对生长量过小的麦苗,在土壤封冻期灌水,往往达不到防止干冻伤害的效果。对这部分小麦,土壤封冻期采取增加覆盖的方法防旱、防冻效果较好;耕作粗放、田面有虚土层的田块,可以适当镇压,压实表土、弥合土缝(避免表土冻结和麦苗组织结冰时镇压)。如果田间土壤干土层厚,可以灌水,但应保证水分能快速下渗,避免地表积水、结冰。 3.群体数量小的增肥促进分蘖。 播种较早,但种植密度较小的田块,受干旱影响,麦苗分蘖少,田间群体不足会影响最终成穗数量和产量。这些田块麦苗一般能正常存活,土壤封冻期也一般不要灌水,可以等土壤解冻后及时灌水缓解旱情,并结合灌水增施肥料,促进麦苗分蘖,争取动摇分蘖成穗,增加成穗数量,争取较高产量。 4.盐碱地灌水严防返盐碱。 土壤偏盐碱的土壤,干旱时土壤溶液盐碱浓度增加,会加重对麦苗的伤害,影响麦苗生长。对这种田块,除应根据苗情、土壤墒情和土壤是否处于封冻期等情况决定是否灌水和什么时候灌水外,还应注意过量灌水会加重返盐、返碱,对麦苗产生更大的危害。在黄淮海地区,一些适合耕作的盐碱地,耕作层中的土壤水分为适合农作物利用的淡水或盐碱含量低的水(由降雨等形成),它们与处于下层的含盐碱的水不相连。春季对这些农田大量灌水,水分下渗,会打通上层水与下层水之间的毛细管,以后随着地表水蒸发,地下水会随毛细管上移,并在地表形成大量盐碱,使作物受到盐碱危害,严重的可能绝收。因此,对这些农田,应尽量采取浇水的方法抗旱,灌水时应速灌速排。 5. 苏南苏中麦田慎灌水。 目前苏南、苏中地区麦田土壤墒情一般较好,适宜小麦生长,部分田块还存在湿度过大等问题。有些田块麦苗出现叶尖发黄干枯等症状,主要是前期冻害引起的(发生冻害的田块,常出现麦苗心叶卷曲、叶尖干枯,有些新生叶片在近基部出现枯白冻伤段)。在没有明确麦苗发黄等确由土壤干旱引起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对麦田灌水。特别是播种较迟,目前田间麦苗较小的田块,灌水会造成返青期地温不能及时上升,不利于麦苗及时返青生长和分蘖,影响麦苗根系深扎和地上部营养生长,群体生长量也会减少,最终会严重影响产量。这些地区目前应加强田间沟系配套,保证旱能灌、涝能排。对一些高亢地,如果需要可以适量灌水,速灌速排。 受旱麦田施肥需防肥害和群体过大 适当增施肥料,是促进受旱、受冻麦苗恢复生长的有效措施,但施用不当肥料利用率不高,有时会使麦苗受到肥害,或者使麦苗群体过大容易引起后期倒伏。 土壤干旱时撒施肥料,肥分不能及时进入土壤,短期内达不到补肥效果,处于土壤表层的氮肥还会挥发损失,磷钾肥在地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会被表土固定,成为不能被作物利用的无效磷钾。土壤干旱的田块,最好打洞深施肥料。结合灌水或浇水撒施肥料,让肥料及时溶解并进入耕作层被土壤吸附,肥料利用率较高,是比较省工省力的施肥方法。肥料可以在浇水前撒施,或者在灌水后麦苗叶片上没有水时撒施。 施肥量应根据苗情和前期施肥量而定。前期施肥足的田块,一般不要施肥,如果麦苗受干旱或冻害较重,可以每亩用尿素 0.5 公斤加适量腐植酸叶面肥,加水 50 公斤喷施,促进麦苗恢复生长。如果前期施肥量不足,麦苗返青前和返青期也一般不宜大量施用氮肥,否则,受干旱或冻害重的弱小苗,在田间大量施肥后容易受到肥害;田间麦苗生长比较正常、群体数量比较大的田块,大量施肥后会造成返青期分蘖大量发生,群体过大。这类田块注意在返青期补足基苗肥就可以了,后期肥料主要在麦苗拔节初期施用。田间麦苗个体生长比较正常,但群体数量较少的田块,可以在返青期适当多施些肥料,促进分蘖发生,保证足够的成穗数量。 受旱麦田化除需保药效防药害, 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用除草剂防除麦田杂草,防效可能受到影响,有时还容易出现药害,应特别注意。 麦田麦田杂草生长缓慢,施用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精恶唑禾草灵(骠马)等抑制杂草生长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后,防效会受到影响。适当增加用药量可以提高除草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麦苗因受旱、受冻而生长不良的情况下,加量施用除草剂容易发生药害,特别是甲基二磺隆(世玛)等除草剂,一般不宜在麦苗受旱、受冻的田块使用,更不能加量使用。 土壤干旱时施用乙草胺等土壤封闭处理剂,喷药后药物不能很好地在地表形成严密的药土封闭层,除草效果会下降。适当增加除草剂用量能提高除草效果,但施药后灌水或遇大雨,容易对麦苗造成药害。 对目前土壤比较干旱田块,当前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造墒,并加强麦田管理,为 2 月底 3 月初麦苗返青期使用除草剂化除创造条件,以后适时、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除草剂,保证化除效果,严防除草剂药害。 目前田间麦苗生长比较正常的田块,最好在麦苗返青至拔节前,气温升高而且比较稳定时,择冷尾暖头施用除草剂。如果此时土壤仍然比较干旱,最好灌水或浇水抗旱后施药,也可以适当加大用药量,加足水量喷雾。一般不要在低温期抢早用药,否则在低温、干旱的影响下除草效果很难保证。在田间土壤墒情比较适宜、麦苗生长比较正常,而田间杂草草龄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选用麦极、唑草酮(快灭灵)等除草剂适当提早施药,提高除草效果,减轻杂草危害。 目前麦苗受旱或受冻比较重的田块,应及时抗旱,适当增施肥料,有条件的可以增施腐植酸盐类叶面肥,尽一切可能促进麦苗恢复生长,等麦苗健壮生长后再在麦苗返青至拔节前施用除草剂。如果在春季化除适期麦苗生长恢复得不是太理想,应根据草相尽量选用安全性较高的除草剂,防除阔叶杂草可以选用使它隆、快灭灵、苯磺隆、苄嘧磺隆等除草剂,防除禾本科杂草,可以选用进口骠马、麦极等除草剂。如果田间杂草草龄比较大,在麦苗生长健壮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除草剂的用量,但也应尽量选用上述安全性好、防效高的除草剂,以提高除草效果、规避药害。(水清)
个人分类: 栽培问题|34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迟播麦灌水防冻可能适得其反
tjm9518 2008-12-12 11:09
近期寒潮过后,苏中地区有较大面积小麦出现冻害现象,特别是施用含异丙隆除草剂不足半个月的田块,由于异丙隆降低了麦苗的抗冻能力,田间麦苗受冻较重。期间有多位农民、农资销售商咨询,能不能通过对麦田灌水的方式,防御冻害或缓解麦苗受冻症状。现结合案例,对灌水防冻的可能产生的处弊作一些分析,供各地参考。 案例一 句容市后白镇一农民 12 月 8 日反映,今年他种了 50 多亩稻茬小麦,播种迟,到 11 月 30 日才播种,每亩播种量 16.5 公斤,现在到田里检查麦子刚开始发芽。他问,近期气温很低,要不要对麦田灌水护苗,防止麦苗受冻。据了解,田间土壤墒情较好,播后盖籽工作做得也较好,露籽很少。 分析:从农民反映的情况看,小麦在播种后一周多时间即开始萌发,说明田间土壤墒情是适合麦种萌发出苗的,由于播种较迟,播后温度较低,因而麦种萌发和出苗速度稍慢。 目前对这种麦田灌水,如果田间形成积水,早晚可能出现田面积水积冰的现象,结冰时冰面抬升,会将麦苗上拉,根系外露,更容易受到冻害,严重时出现 凌截 现象,拉断麦苗。即使田间不积水,表层土壤湿度过大,冻融交替,也会使覆盖较浅的麦子根系外露,容易受到冻害。特别是在田间麦苗较小、根系较少的情况下,麦苗抗冻能力差,少量要系外露即容易使麦苗受冻致死。 另外,灌水还会使地温在寒潮过后气温回升时地温不能及时回升,反而会影响麦种萌发和麦苗生长。部分还没萌发的麦种,在低温、高湿下会吸水过多,出现 过胀 现象,丧失发芽能力,使出苗率下降。 考虑到田间土壤墒情较好,土壤湿度不是限制麦苗生长的主要矛盾,不会造成麦苗干冻,因此,不要对麦田灌水。对麦田不灌水,寒潮过后气温回升,土壤温度也容易升高,更有利于麦种萌发和麦苗生长。 案例二 安徽省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有部分田块的小麦,在 12 月上旬寒潮过后出现严重受冻现象。据了解,这些田块前期没有施过异丙隆等除草剂,田间土壤干旱。 分析:根据农资销售商反映的情况,麦苗到严重冻害,主要是因田间土壤过于干旱,出现了 干冻 。 干冻 ,是在麦苗地上部受到冻害的情况下,叶面失水较多,而由于土壤干旱,麦苗根系不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因而麦苗体内会出现生理性失水现象。特别是在麦苗生长瘦弱、苗体小,根系发育不良的情况下,根系吸水能力差,严重时可造成麦苗青枯死亡。因此,在同样的低温条件下,土壤过于干旱会加重麦苗受冻程度和冻害损失。 对土壤过于干旱的田块,寒潮来临前适当灌水,有利于减轻冻害。在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采取镇压措施,压实土壤,使麦苗根系与土壤密接,也有利于减轻冻害。寒潮过后冻害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及早灌水或者浇水,也有利于防止干冻进一步发生和发展。 案例三 东台市五烈镇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一农户的 10 多亩小麦田在 11 月下旬使用异丙隆和苯磺隆的复配剂进行化除,施药时麦苗处于 3 ~ 4 叶期,施药后麦苗生长正常,前几天寒潮过后发现很多麦苗受冻,叶片变软,叶尖干枯,心叶受害也较重,但根系正常。他问,是否能对受害麦田灌水,然后撒施尿素,缓解麦苗受害症状。 分析:根据反映的情况,麦苗受冻,主要原因是寒潮来临前不久田间使用了异丙隆。异丙隆会降低麦苗的抗寒、抗冻能力,施药后短时间因遇低温容易使麦苗受到冻害。 麦苗受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较低的温度下,麦苗叶片组织间水分结冰(一般在温度低于 0 ℃ 时就可能出现,麦苗叶色会变暗),细胞中的水分不结冰(主要是因为细胞中含有糖分等物质,其冰点较低,一般低于 -1 ℃ ),气温上升到 0 ℃ 以上后冰自然融化,麦叶基本恢复正常,对麦苗伤害很小。另一种是在温度更低的情况下,不仅麦苗叶片组织间水分结冰,细胞中的水分也结冰(一般在温度低于 -2 ~ -3 ℃ 时出现,麦苗叶色会变暗),而且所结的冰会刺穿细胞膜,气温上升后冰自然融化,细胞溶液会流出细胞膜,麦叶呈水烫样坏死,对麦苗伤害很大。另外,细胞受到破坏后,细胞器中的一些酶类物质外泄,会对麦叶组织造成更大的伤害。 麦苗受冻后,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适当灌水提高土壤湿度,有利于缓解麦苗体内缺水状况;在田间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灌水与不灌水对于缓解冻害没有太大的差别,而灌水会使地温在气温回升后不能及时回升,反而不利于受害麦苗的生长和恢复。因此,对上述田块,如果田间土壤墒情适宜,不宜灌水。 总体来说,在我省苏南、苏中地区,除丘陵地区外,冬季麦田特别是稻茬麦田土壤墒情一般较好,不需要采取冬灌的措施来防止冻害发生。在我省苏北地区、丘陵地区,冬季土壤墒情较差的,为防止干冻,可以考虑采取冬灌措施来提高土壤墒情(能减少昼夜温差,寒潮突然来临时能减少地温下降幅度),减轻冻害。但麦苗生长良好、根系发达的田块,一般也不需要冬灌。播种迟,麦苗生长小(冬前处于 4 叶期以下),根系不发达的田块,除非土壤特别干旱,一般不要冬灌,否则反而会加重冻害(主要原因是冬灌后表层土壤冻融交替,会使幼苗根系外露或悬空,更容易受冻)。土壤墒情较差时,宜采用镇压的方法,压实土壤,使麦苗根系与土壤密接,减轻冻害。增施有机肥、覆盖秸草等措施,也有利于防冻护苗。(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3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中较大面积麦苗出现严重冻害
tjm9518 2008-12-9 09:06
原因分析:施用异丙隆使麦苗抗寒性下隆,遇近期寒潮产生冻药害 12 月 8-9 日,江苏中部地区有数十位农民、农资销售商反映,麦田在使用含异丙隆的除草剂后遇到寒流,导致麦苗突然出现枯黄、失水萎蔫等异常情况。 兴化市一农资销售商反映, 100 多亩小麦在 11 月下旬使用异丙隆和苯磺隆的复配剂进行化除,在寒流过后田间多数麦苗出现了叶片干瘪而根系正常的情况。除这些田块外,当地还有一些用过异丙隆或含异丙隆的复配剂的田块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兴化市大邹镇一农民反映,一块 1.5 亩的大麦田在 11 月 29 日曾使用 50% 异丙苯可湿性粉剂进行化除, 12 月 7 日以后发现田间有 40% 左右麦苗的叶片像被开水烫过。目前麦苗处于 3 叶 1 心期,受害苗地上部变软,叶片不发黄,远看整块田颜色偏暗,田间暂时还没有死苗,周边一些用过药的大麦田也有类似情况。 另外,兴化市戴窑镇、兴化市大邹镇、通州市骑岸镇、泰兴市分界镇、泰兴市姚王镇、东台市安丰镇、东台市五烈镇等地也有等多位农民、农资销售商反映了类似问题。 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 12 月 5 ~ 6 日,江苏省各地气温大幅度下降,苏中地区最低温度普遍下降到 -3 ~ -4 ℃,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霜冻。尽管气温下降幅度大、温度低,但对于苏中等地目前处于 3 ~ 4 叶期,前期已经过低温锻炼的麦苗来说,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冻害。上述田块的麦苗受到冻害,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前期施用了异丙隆及其与其他药剂的复配剂。 异丙隆为取代脲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主要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在导管内随水分向上传导到叶内,抑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受药害的杂草表现为叶尖和叶缘褪绿,发黄,最后枯死。在用药量过大的情况下会对小麦造成药害,使麦叶发黄。异丙隆还会降低麦苗的抗寒能力,麦田施药后短期内遇低温霜冻,麦苗容易受冻害,出现平常所说的冻药害现象。一般在寒流来临前后3天内,或夜间有严重霜冻时不能用药,否则会产生药害。 小麦播种过迟,麦苗生长量小,本身的抗寒抗冻能力就差,施用异丙隆后遇低温,会加重冻药害的发生。异丙隆的药效期有 30 ~ 45 天之久,在小麦 2 ~ 3 叶期喷施异丙隆后 10 ~ 15 天遇强低温寒流,麦苗仍有可能出现冻药害。 在嫩苗田施用异丙隆,麦苗也容易产生药害、冻害。例如在稻套麦田,麦苗前期受水稻保护,生长瘦嫩,水稻收割后麦苗失去保护,对风吹、低温阴雨等恶劣天气的抵抗力弱,喷施异丙隆后遇低温受冻药害的可能性增大,受害程度也会加重。稻套麦田施用异丙隆等除草剂,应在水稻收获后 10 ~ 15 天,麦苗已老健时施药。 麦田施用异丙隆还应注意,施用过磷酸钙的土壤不宜使用该药;作物生长势弱或受冻害的、漏耕地段及沙性重或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宜使用。异丙隆在麦田施用时应均匀喷雾,施药不匀会稍有药害。异丙隆最适宜的用药时间为杂草出苗前至 3 叶期以前,一般每亩用 50 %异丙隆可湿性粉剂 125 ~ 150 克,加水 30 ~ 40 公斤喷雾。 一般来说,日平均气温 4 ~ 5 ℃就会有较重的霜冻,施用异丙隆后半个月内出现这种天气,就可能对小麦造成较重药害,麦苗可能出现叶片褪绿、生长受抑制的现象。施药后短时间内出现严重霜冻,小麦受害更为严重。在小麦越冬期前,出现日最低气温在 0 ℃以下的有霜冻天气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异丙隆最好在小麦出苗后气温较高时及早施用,不要等到低温期来临时再施用。 小麦播种、出苗迟的田块,为规避药害风险,生产上应选用悬浮率高的优质异丙隆产品,悬浮率低的异丙隆产品,药物在药液中分布不均,喷施到麦苗上后容易使部分麦株受药量过大而造成药害。 上述受到冻害的小麦苗,如果仅部分叶片受冻,麦苗一般不会死亡,以后能恢复生长;严重受冻的麦苗,特别是低龄麦苗,有可能死亡。如果田间麦苗死亡率不高,通过适当增施氮肥、钾肥,有利于促进麦苗恢复。对发生冻害的麦田,及时喷施春泉 883 (购货联系电话: 0514-85300388 、 13901442200 )等腐植酸盐类叶面肥,更有利于麦苗恢复生长。 (水清) 个案分析 泰兴市姚王镇一农资销售商 12 月 8 日反映,当地有较大面积的小麦在 7 日、 8 日两天突然出现异常,有近 40% 的麦苗叶片像被开水烫过一样,严重的已经整棵苗萎蔫。受害麦苗主要发生在 10 多天前施用过霸草灵和赛剪这两种药的田块。经检查,田间有部分麦苗根系发黑。 分析:霸草灵为 2%吡草醚悬浮剂,登记用于冬小麦田防除以猪殃殃为主的阔叶杂草,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9~12克,折合每亩用霸草灵30~40毫升。吡草醚为苯基吡唑类触杀性苗后除草剂,作用机制是抑制植物体内的原卟啉4氧化酶,并利用小麦及杂草对药物吸收和沉积的差异所产生不同活性的代谢物,达到选择性地防治小麦地杂草的效果。在用药量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对小麦产生药害。据睢宁县魏集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郭言斌《霸草灵防除麦田猪殃殃试验小结》一文记载:据试验,在11月15日杂草3~4叶期施药,每亩用霸草灵10毫升喷雾,对麦苗安全。每亩用霸草灵30毫升升加水30公斤常规喷雾,就会对小麦产生一定药害,施药后3~5天部分小麦叶片上出现灰白色斑点,受害叶一般为倒数第二叶和第三叶,并随着药量增加受害加重。施肥水平不同,小麦受害程度不同,一般施氮肥偏多、叶片宽大而嫩绿的麦苗受害重。 从这位农资销售商反映的情况看,麦苗出现异常现象不像是霸草灵药害。一是霸草灵为触杀性除草剂,所产生的药害斑为白色的触杀型斑,正常用药条件下不大可能造成叶片水烫样坏死;二是霸草灵产生药害的速度较快,药伤斑一般在用药后 3~5天就会出现,而上述田块的麦苗在用药后10多天才出现异常。 上述田块麦苗出现异常现象,很可能主要由前期施用赛剪有关。赛剪为 70%苯磺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含异丙隆成分,用药后短期内遇低温容易产生冻药害。(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4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麦田禾本科杂草防效下降原因及适用除草剂合理使用方法
tjm9518 2008-11-19 15:58
近年来,江苏省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和危害较重,春季化除时田间杂草多,即使加量使用精恶唑禾草灵、异丙隆等麦田常用除草剂,除草效果与以前相比也显著下降。到小麦穗期,很多田块仍有较高密度的菵草、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耸立于小麦穗层之上,而株高较矮的硬草、早熟禾、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则在近地层和田埂上大量分布,田脚很不干净。 1 禾本科杂草化除效果下降的原因 1.1 抗耐药性强的杂草种类和种群数量增加 目前江苏省小麦田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主要使用的药剂是精恶唑禾草灵(如骠马、瑞骠等)、异丙隆等,春季化除主要使用精恶唑禾草灵。随着这些除草剂连续多年使用,抗耐药性较强的菵草、硬草、早熟禾、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和种类增加,种群数量上升,发生面积增大,田间发生程度加重。其中菵草、早熟禾在苏南发生加重,并向苏中、苏北地区发展;硬草主要在苏北地区发生危害严重,并向苏中地区发展。特别是早熟禾,发生范围广,对精恶唑禾草灵抗性很强,用精恶唑禾草灵防治几乎没有效果,在麦田中的密度上升较快,是麦田较突出的恶性杂草。 1.2 暖冬气候导致春季化除时杂草草龄增大,抗药性增强 近年来持续多年出现暖冬气候,冬季温度高,我省很多地方整个越冬期内小麦、杂草都在缓慢生长。特别是禾本科杂草,适宜其生长的温度比小麦低,暖冬气候下越冬期仍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到春季小麦返青期进行春季化除时,田间杂草草龄大,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下降,除草效果也随之下降。 1.3 小麦播种期推迟,出草期拉长,春季化除压力增大 近年来江苏省直播稻、机插稻面积迅速扩大,水稻腾茬推迟,小麦播种晚,很多田块越冬前不进行化除,增大了春季化除的压力。水稻腾茬迟,稻田套种麦和免少耕种麦田面积也因此增大,这些麦田杂草出草期长,草龄相差大,单用异丙隆不能有效防除大龄杂草,而单用精恶唑禾草灵,不能防除用药时还没有萌发出苗的杂草,给化学除草增加了难度。 1.4 用药方法不对,影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多,一些农民在春节过后不久即使用精恶唑禾草灵等除草剂化除。此时气温低,用药后不仅容易对小麦产生药害,还使除草剂的活性下降,影响除草效果。盲目地将精恶唑禾草灵与 2 甲 4 氯钠等除草剂混用,也会造成除草效果下降。近年来冬暖春寒现象频繁出现,像 2008 年春季,早春气温持续偏低,使用精恶唑禾草灵等除草剂后除草速度慢,效果明显下降。 2 适用于防除麦田恶性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 从目前情况看,精恶唑禾草灵和异丙隆仍是适合在大面积生产上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药剂。近年来炔草酸、 甲基二磺隆等新型除草剂在较大面积推广应用中表现对麦田禾本科杂草有良好防效,特别是对一些恶性禾本科杂草有独特的防除效果。这些除草剂各具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其特点, 合理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优点,取得良好的化除效果 。 2.1 精恶唑禾草灵 从目前情况看,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对精恶唑禾草灵仍然敏感( 这两年有一些地方反映,春季用精恶唑禾草灵防除日本看麦娘效果很差,原因不明 ),即使是大龄杂草,用精恶唑禾草灵也能有效防除。硬草、菵草、棒头草对精恶唑禾草灵的耐药性相对较强,但在越冬前杂草 3 ~ 4 叶期之前,用精恶唑禾草灵等除草剂也能有效地防除。春季化除时这些杂草草龄相对较大,对精恶唑禾草灵的耐药性显著提高,需要增加用药量才能有效防除。但硬草等杂草草龄特别大( 6 ~ 7 叶期以后)时,即使增加精恶唑禾草灵的用量防效也不好。对这类杂草发生量较大的田块,应立足于越冬前用精恶唑禾草灵化除,或者在早春草龄较小时用药,草龄较大时应适当增加用药量。 以冬前禾本科杂草 3~4叶期施药最好,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70~8O毫升为宜。冬前杂草5~6叶期施药,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的亩用量应增加到90~lOO毫升。冬后杂草7~8叶期施药,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的亩用量增加到110~l20毫升。 精恶唑禾草灵用量不得任意增加,否则会出现药害,特别是使用一些安全剂质量较差的产品,加量使用后更容易出现药害。 精恶唑禾草灵制剂在低温期使用药效发挥慢,除草效果相对较差,有时还会对小麦产生药害,出现叶片发黄等现象。 2.2 异丙隆 异丙隆是麦田常用除草剂,该药杀草谱广,兼有茎叶处理和土壤封闭处理效果,对小麦安全性较好,但一般应在杂草较小时使用,在小麦和杂草齐苗时施药最佳(一般在播后 1 ~ 2 周杂草出苗期用药),草龄较大时防效会下降,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耐药性强的杂草数量增加,田间杂草较大时使用异丙隆效果更不理想。例如 50% 高渗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在冬前用药适期每亩用 125 克,就能取得良好防效,除草效果稳定;而在春季施用,即使每亩用药量增加到 250 克甚至更多,除草效果也不好,同时还会造成药害。该药在适宜的土壤湿度条件下施用药效好,喷药时应用足水量。异丙隆会降低麦苗的抗冻能力,温度过低时使用异丙隆产品,遇霜冻时麦苗容易发生冻害(习惯上称冻药害)。 小麦田防除早熟禾,可以在播后苗前或麦苗 2 ~ 3 叶期,每亩用 50 %异丙隆 150 ~ 175 克加水 50 公斤喷雾。春季化除时田间杂草草龄相对较大,一般不宜使用这种除草剂。 2.3 炔草酸 麦极( 15% 炔草酸可湿性粉剂)是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在我国新推出的小麦田除草剂。该药杀草谱与精恶唑禾草灵基本相同, 适用于小麦田防除野燕麦、看麦娘、硬草、菵草、黑麦草、蜡烛草等禾本科杂草 。其突出优点是在低温期用药对杂草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对小麦安全。 麦极施药适期较宽,小麦出苗后至杂草 2 ~ 9 叶期均可施药,以田间禾本科杂草基本出齐,草龄在 2 ~ 4 叶期时施药最佳。硬草、菵草、棒头草等难防除杂草种群数量大及杂草草龄较大的田块,应适当增加用药量,以确保化除效果。以野燕麦或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冬前杂草 2 ~ 4 叶期时每亩用麦极 15 ~ 20 克加水 30 公斤喷雾;春季杂草 5 ~ 8 叶期时每亩用麦极 20 ~ 30 克加水 30 ~ 45 公斤喷雾。以硬草、菵草、棒头草为主的田块,冬前杂草 2 ~ 4 叶期时每亩用麦极 20 ~ 30 克加水 30 公斤喷雾;春季杂草 5 ~ 8 叶期时每亩用麦极 30 ~ 45 克加水 30 ~ 45 公斤喷雾。天气温暖潮湿,大多数杂草出苗并旺盛生长时施药,有利于药效发挥,除草效果好。施药后遇低温或干旱,药效发挥速度变慢,除草效果变差。小麦拔节后不宜施用。 在硬草、菵草、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发生量大的田块,可以优先考虑使用这种除草剂,并且可以在初冬或者早春杂草草龄较小时用药。冬季气温高,越冬期杂草生长速度快时,可以在越冬期或早春草龄较小时及早用麦极化除。 该药对早熟禾的活性比 精恶唑禾草灵略强,但仅对幼苗期早熟禾有一定防治效果。 2.3 甲基二磺隆 拜耳公司的世玛 ( 30 克 / 升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适用于冬小麦田茎叶处理防除雀麦、节节麦、蜡烛草、碱茅、硬草、早熟禾等恶性禾本科杂草, 对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棒头草、野燕麦等麦田主要禾本科杂草也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并 能兼除牛繁缕、播娘蒿、荠菜等部分阔叶杂草。该药杀草谱广,对早熟禾等恶性杂草有良好防效,但安全性较差,在小麦遭受干旱、病害、田间积水、冻害等可能致小麦生长不良的条件下施用容易产生药害。小麦拔节或株高达 13 厘米后严禁使用。 部分硬质型小麦品种如 如扬麦 158 、豫麦 18 、济麦 20 等 对 甲基二磺隆 比较敏感,在这些小麦品种上使用阔世玛可能造成一定的药害。 应严格按推荐的施用剂量、时期和方法均匀喷施,不可超量、超范围使用。一般在小麦 3 ~ 6 叶期,禾本科杂草 3 ~ 5 叶期(齐苗时)施药除草。防除硬草、早熟禾、碱茅、多花黑麦草、棒头草、看麦娘、野燕麦、牛繁缕、荠菜等杂草,每亩用世玛 20 ~ 25 毫升;防除雀麦、节节麦、蜡烛草、毒麦、菵草等杂草,每亩用世玛 25 ~ 30 毫升。 拜耳公司的另外一个除草剂品种 阔世玛( 3.6% 甲基碘磺隆钠盐甲基二磺隆水分散粒剂,含甲基二磺隆 3% 、甲基碘磺隆钠盐 0.6% ),结合利用了甲基二磺隆防除禾本科杂草、甲基碘磺隆防除阔叶杂草的活性,能有效防除冬小麦田几乎所有的禾本科杂草及大部分阔叶杂草,但与世玛一样,安全性较差。 在安全用药方面,其用药要求同世玛。 从近几年生产上较大面积使用世玛、阔世玛的情况看,按要求在小麦越冬前使用一般不容易产生药害,除草效果好。越冬期和春季使用,在低温条件下小麦容易受到药害,麦苗生长受抑、叶片黄化( 正常情况下返青起身后症状自然消失 ),严重的麦苗受抑时间长达 30 天以上,甚至会引起大量死苗。通常情况下,生长受抑的麦苗在返青拔节后能较快恢复。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85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劣质肥料毁了大面积小麦苗
tjm9518 2008-11-13 20:00
近期有多位农民反映,小麦出苗后出现死苗现象,并有迹象表明麦苗死亡很可能是因为施用了劣质肥料造成的。 如东县袁庄镇有农民反映,当地几户人家的麦田,近期出现大量麦苗叶片发黄、枯死等现象,田间小麦苗死亡率高达 20% 左右。这些农户的麦田均施用了当地某经销商销售的一种磷肥。如东县洋口镇也有农民反映,当地有部分田块的小麦出现死苗现象,可能与这些田块施用了当地某经销商销售的一种酸超标的磷肥有关。另据了解,近期如东县境内使用这类肥料后出现麦苗发黄、死亡的面积达 1000 多亩。 生产上使用的过磷酸钙以及复混肥中使用的过磷酸钙,是由磷矿石生产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硫酸),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大量规模较小的企业参与生产,产品质量不够稳定。根据有关规定,过磷酸钙的有效磷(五氧化二磷)含量不得低于12%, 游离酸含量不得高于5.5%,水分不得高于15%。按部颁标准,四级品过磷酸钙五氧化二磷含量应大于 12 %,游离酸含量小于 5 . 0 %,水分含量小于 14 %。但在历年有关部门的质量抽检中,过磷酸钙及含过磷酸钙的复混肥的合格率都相对较低,主要问题是有效磷含量不达标或游离酸、水分含量 超标严重。特别是有些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硫酸质量差,很容易造成过磷酸钙产品中硫酸等酸类物质(这些酸类物质呈游离状态,因而称为游离酸)含量过高。不合格的过磷酸钙产品中还含有来自磷矿粉的重金属和来自硫酸的三氯乙酸、三氯乙醛。这些物质会污染土壤,使作物生长紊乱,破坏作物细胞原生质的极性结构,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而形成病态组织,破坏作物的生长点,影响叶绿素合成,对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为防止假劣肥料坑农,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化肥,最好选购名牌企业的产品,严防购买个别肥料企业用废硫酸生产过磷酸钙及其复混肥等劣质肥料。(水清) 资料链接: 肥料中的有害物 1. 游离酸。游离酸腐蚀性和吸湿性很强。游离酸超标的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及期复混肥产品,施人土壤后很容易灼伤幼苗。 2 .缩二脲。尿素在造粒过程中温度过高,可以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尿素中缩二脲超标,容易对作物造成毒害。如对小麦幼苗,浓度为 50 毫克/升的缩二脲,即会引起麦苗幼芽、幼根生长受抑制,严重时引起枯死。由于灌溉水的稀释,水稻上能耐受较高浓度的缩二脲,浓度达 400 毫克/升以上时才有明显伤害。尿素用于瓜、菜苗期,尤其应注意防止缩二脲的毒害。尿素中缩二脲超过 1 %时不能作种肥、苗肥、叶面肥,作尿基复混肥原料时尿素中缩二脲的含量应小于 1 %。 3. 氨气 用尿素、碳铵作原料生产的复混肥易产生氨气。特别是用碳铵生产的复混肥产品,含水分较高或气温升高时,碳铵会自行分解为氨、二氧化碳和水。相对来说,用尿素生产的复合肥不太容易产生氨气,但在碱性较强的土壤中,含尿素的复合肥也容易产生氨气。氨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有严重的腐蚀性,会灼伤种子、幼苗和根系。
个人分类: 栽培问题|5925 次阅读|3 个评论
白皮小麦种植区南移,穗发芽和赤霉病危害风险加大
tjm9518 2008-10-17 13:31
盐城市盐都区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往年当地小麦良种补贴品种一直都是红皮麦品种,今年增加了白皮麦品种郑麦 9023 。以前他在报纸上看到,白皮小麦品种在盐都等地种植风险大,当地前些年也确实发生过种植白皮麦品种导致后期严重穗发芽的现象。因此,多年来他一直没敢经营白皮小麦品种。今年当地小麦良种补贴使用郑麦 9023 这个品种,是否意味着现在当地可以种植白皮麦品种了?当地种植这类品种是否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 白皮小麦种植区南移了 笔者比照了 2006 ~ 2008 年历年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在江苏省各县市推荐使用的小麦品种,结果发现,今年的补贴品种中,白皮麦品种的种植区域出现了明显向南推移的情况。 2006 年,红皮麦和白皮麦的种植区域分界线大致在射阳(补贴品种为白皮麦淮麦 19 和宁麦 11 )、建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辐麦 2 号、扬麦 13 、扬麦 11 号和白皮麦淮麦 19 )、宝应(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扬麦 14 、扬麦 16 )、盱眙(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扬麦 14 和白皮麦连麦 2 号、徐麦 27 )一线。在这一线以南地区,所推荐的品种全部是红皮麦品种;这一线以北地区,基本上是白皮麦品种,只是在楚州有 1 个红皮麦品种。 2007 年,红皮麦和白皮麦的种植区域分界线仍然大致在射阳(补贴品种为白皮麦郑麦 9023 和宁麦 11 )、建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3 、扬麦 11 号、扬麦 14 和白皮麦淮麦 19 )、宝应(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扬麦 14 、扬麦 16 )、盱眙(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和白皮麦连麦 1 号、徐麦 27 )一线。在这一线以南地区,所推荐的品种全部是红皮麦品种;这一线以北地区,均为白皮麦品种。 2008 年,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射阳、建湖、宝应、盱眙一线,白皮麦品种个数和补贴面积均有明显增加,其中射阳补贴品种为白皮麦宁麦 11 、郑麦 9023 、华麦 3 号、申河麦 1 号;建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3 、扬麦 14 和白皮麦淮麦 22 、淮麦 19 ;宝应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扬麦 14 、扬麦 16 ;盱眙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和白皮麦华麦 2 号、宁麦 14 、连麦 1 号。在这一线以北,除楚州有 1 个红皮麦品种(扬麦 11 号)外,其余均为白皮麦品种,与往年变化不大。在这一线以南,不再是红皮麦品种一统天下,在金湖、大丰、亭湖、盐都使用了白皮麦品种。其中金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1 号、扬麦 16 和白皮麦申河麦 1 号、郑麦 9023 ;大丰补贴品种为红皮麦扬麦 13 、扬麦 15 、扬麦 16 和白皮麦申河麦 1 号、郑麦 9023 ;亭湖补贴品种为红皮麦镇麦 5 号、宁麦 11 、镇麦 168 和白皮麦郑麦 9023 ;盐都补贴品种为红皮麦宁麦 13 、扬麦 11 号、扬麦 14 、扬麦 16 和白皮麦郑麦 9023 。 另外,从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今年在金湖等地有较多农民选用了徐麦 27 等白皮麦品种。 江淮地区种白皮麦有风险 相对于红皮小麦,白皮小麦品种一般产量潜力较大,商品麦出粉率和蛋白质含量较高,价格较高。但是,白皮麦品种种皮薄,容易发 生穗发芽现象,而且 一般对赤霉病抗性较差,在江淮地区种植有很大隐患。 江苏省淮北地区常年雨水较少,梅雨季节来得较迟,一般在小麦收获后才进入梅雨季节,小麦抽穗期和收获期遇连续阴雨的几率小,不易发生赤霉病和穗发芽现象(有些年份也会出现穗发芽现象。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发生有向北蔓延的趋势,也值得关注)。淮南麦区特别是偏南的里下河和沿江苏南地区,梅雨来得早,小麦抽穗期和生长后期遇连续阴雨的几率较大,容易发生赤霉病和出现穗发芽现象。根据有关资料,江淮地区 一般每隔 4~5年就有一年出现适合赤霉病大流行的天气; 在 10 年之内,必有 1 年出现适宜小麦穗发芽严重发生的天气,有时在 10 年之内有 3 ~ 4 年出现这种天气。从气候条件看,在江淮地区,小麦赤霉病和穗发芽严重发生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必须认真对待。 历史上,江苏省曾多次试图向南扩种白皮麦品种,但均无一例外地因遭受重大损失而以失败告终。最近一次惨痛教训出现在 2000 年。当时由于对白皮麦实行保护价收购,红皮麦不实行保护价收购,在 1999 年江苏省南部很多农民在 1999 年秋播时大面积种植了白皮麦品种,其中白皮麦品种苏麦 1 号在沿江苏南地区也有较大种植面积。到 2000 年小麦成熟期,出现持续阴雨天气,盐城、扬州等地大面积小麦特别是白皮小麦穗发芽严重。在盐都等地,穗发芽严重的小麦一两角钱一斤也没人要。这些穗发芽的麦子,不仅长了芽,还发生了较严重的霉变,人固然不能食用,喂牲畜也可能引起中毒。当时只有一些养蟹户采购了一些发了芽的麦子喂河蟹,但河蟹生长是否受到影响不得而知。有些农户索性将发了芽的麦子撒到田里做了肥料。 今年江苏省秋播小麦种供应偏紧、麦种发芽率较低,也与麦收前后遇连续阴雨有关。今年江苏省 小麦生长后期和收获期多阴雨天气,好在大面积小麦收获期天气有所好转,加上机械收麦速度快,没有对大面积商品小麦的收获和晾晒造成太大影响。但在一些农场,大面积小麦繁种田收获较迟,正遇上连续阴雨,对麦种收获和烘晒造成严重影响,烘干机械满负荷运转也不能满足需要,大量的麦种在收获后不能及时晾晒,堆闷发热,种子发芽率严重下降,不能再作种用。部分水分高的麦子,因收获后不能及时烘晒而发芽、霉变,失去利用价值,被成袋成袋堆在田头沤烂。还有一些田块,麦子在穗上就严重发芽,没有利用价值,只好与秸秆一道直接翻埋入土,颗粒无收。 假如,今年对麦种收贮造成严重影响的连续阴雨天气出现在大面积小麦收获期间,灾害损失会是怎样的呢?今年 6月上海市崇明区一种田大户曾反映,他种了100多亩郑麦9023,因麦子成熟偏迟,收获期遇连续阴雨,考虑到高水分的麦子收获后堆在一起更容易发芽和发热霉变,因而田里的麦子一直到6月下旬才收获,穗发芽严重,损失极大。 相对来说,目前适合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的红皮小麦品种,种皮较厚,不容易发生穗发芽现象(宁麦 13 、宁麦 14 、华麦 2 号、镇麦 6 号、扬辐麦 3 号等红皮麦品种中抗至抗小麦穗发芽),对赤霉病的抗性普遍较好,而且成熟期一般较早,严重发生穗发芽和赤霉病的风险较小。由于育种水平提高,目前一些适合在江苏省大面积生产上使用的白皮小麦品种,对穗发芽、赤霉病有了较好的抗性。例如,华麦 3 号和济麦 21 等白皮麦品种对穗发芽有较好的抗性,申河麦 1 号、郑麦 9023 等品种对赤霉病有较强的抗性。在沿淮南部地区应用这些品种相对于使用其他白皮麦品种风险小一点。 今年秋播江苏省小麦特别是红皮麦种子供应偏紧,白皮麦品种种植区南移有其特殊的原因。由于目前还没有对穗发芽和赤霉病抗性均较强的白皮麦品种可供使用,淮南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白皮麦品种应十分谨慎。今年这些地区使用白皮麦品种的,应注意根据品种特性,加强对赤霉病和穗发芽的防御,重点对赤霉病抗性差的品种在抽穗期使用高效药剂适期防治,对容易穗发芽的品种,密切注意成熟期天气变化,掌握十成熟九成收的原则,适期抢收,规避连续阴雨危害。(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6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振声院士的小麦:借野草一些生命力
jlpemail 2008-1-17 09:59
野草并非一无是处,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值得借鉴. 我觉得李院士的思路之一,就是让人工繁殖了多年, 如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脆弱的小麦们从野草那里借点 生命力.这种远缘杂交挑战性强,收效(只要坚持多年 并且深入思考)也令人惊叹. 一场风可以检验众草的抗倒伏水平,一场雪也可以. 雪后,仍然挺立的荒原草包括牧草,以其抗病和抗逆性 超强,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战略科学家具备前瞻能力.在''黄淮海战役之后,他心 中仍然有新的目标....... 李院士最喜欢的字是宁静致远,他对50多年科研生涯的 感悟是:困难是前景的阻力,也是创新的起点. 信哉斯言!!!机遇就在困难后面躲藏,绕过困难,也就绕过 了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讲,愚公的大智慧高于智叟的小 聪明.大事情,小算盘是怎么也算不明白的. 热爱小麦\水稻,也爱野草吧,他们拥有的不仅是生命力 还有恶劣自然条件下生存\繁衍的生命智慧. 参考文献耕耘天地间(2007年2月28日,科学时报)
个人分类: 科学书场|3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