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逆反心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艾滋病感染者80%以上有报复和逆反心理
xupeiyang 2011-12-2 08:57
艾滋病感染者80%以上有报复和逆反心理 他们是最特殊的病人,因为身患艾滋病,而经常受到常人难以想象的歧视。他们虽然行走在城市、生活在阳光下,却丝丝毫感受不到社会的温暖。如何使他们燃起希望,远离彷徨,也许是在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时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11/20111130114826416.htm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1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的博文应该对民科进行过滤
热度 7 wliming 2011-6-2 10:03
大宝的博文 《说说网站和民科》 对民科有非常精辟的评论,建议大家认真看一看。我跟民科过招不只一回。我最后彻底地认清了一个事实:民科是不可交流的。这里面有多种原因。首先是,他们基本上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比如他们反对相对论,但没有一个真的懂相对论,他们反对量子力学,更是没人懂量子力学。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牛顿力学也没完全搞明白。不过这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不懂就不懂,没什么,可是,他们的问题在于,自以为很懂。第二,民科的心理普遍扭曲,他们也许是因为多年不被社会承认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无论你怎么解释,他们绝对不会承认错误。他们甚至把专业人士当做仇敌,恨不得从肉体上消灭。有些民科还呼吁,要用权力甚至革命手段推翻物理学。所以, 招惹民科,绝对是愚蠢的行为 。我曾经就这样愚蠢过,在一次学术会议阻止一位民科的不良言论,以至于他给我单位党政班子写诬告信,幸亏我单位领导明事理,对他完全不理睬。 民科都有一颗哲学的大脑,都被辩证法这些胡说八道的哲学搞坏了逻辑。我相信这是专业人士跟民科无法交流的根本原因。更有趣的是,民科与民科,也是不可交流的。每个民科都有一套只有自己明白的学说和逻辑。 民科的语言如老和尚悟道一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或者云里雾里让你摸不着头脑,不可检验,缺少逻辑。比如这次被封的 vigorous 的话“费密子是空间和时间纠缠的产物,时空纠缠的基本单元为时间中光子和空间中虚光子,....质量是空间中的实质量,而电荷是时间中的虚质量”就是如此。这些话=屁话,说了跟没说完全一样,既没增加知识,也没解决任何问题,而且不可检验。 跟民科较量,科学问题都会成为政治问题。如果你反对他们的所谓“创新”,就会被骂为洋奴,卖国贼,就是反对中国的进步。很多维护中医的人跟民科有同样的品质。所以,在科学网质疑中医也会遭到很多民科的谩骂。 民科不一定都生存在民间。有些大学的教授,甚至博导,也可以是民科。
个人分类: 人生|1467 次阅读|12 个评论
喜欢太阳:)
热度 1 zlhua 2011-2-6 10:17
今天太阳公公又出来了,高兴:) 又想起自己的高考,那时7月的789是比较酷热的,可我还是不太喜欢下雨,就告诉自己,没关系的,太阳越大就考得越好,那时逆反心理比较重,虽然听说高考期间可能会人工降雨,但还是坚持自己的祝福,其结果是,太阳出得最大的那天,150分的题目,我考了138分,期间的那场暴雨考数学,很多题目,特别是后面大题,列了方程式,也觉得很简单,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算不出来...很是郁闷,于是就干脆快速把自己能答的都写完,然后放下笔,闭上眼睛,保持一个看似写作的样子养神,后来居然睡着了,最后监考老师发现我时,考试已接近尾声了,呵呵,后果嘛,可想而知:150分的题平时至少考个100分,最后只考了57分.领通知书时,班主任很是凝重地看着我,我以为考砸了,正准备安慰他,但他却一下忍不住笑起来,你啊!严重的瘸子,不过你很厉害啊,数学考57分居然都能考到550分,加上省优20分,居然能拿第二名,厉害!!!其实,他哪知道,都是心态惹的祸:D
2418 次阅读|2 个评论
陆地提前到来的逆反心理
热度 1 sstone2009 2010-5-27 22:52
近段时间,陆地的表现明显告诉我们,他的逆反心理出现了,不愿意做作业、说谎、对一切无所谓、看什么都不屑、睡觉延晚、顶嘴或不理睬人与周围出现同样情况的孩子,似乎提前了两三年。 下面是他写在纸片上的一些摘录,据说有些写完就撕了,这三张是来不及撕的。 每日一句 宗旨:与家长对着干。骂完了,也就舒服了。 规则:无规则,就是写批判家庭教育、中国教育的话。 目标:乐此不疲。 2010.5.15 1. 就是对着干,怕啥,咱脸皮厚,同学都那么说我,否则我哪能每天问人甚至是女生讨来那么多零食。 2. 家长没一个好人,老师也是,虚荣心太强了,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厉害了,就吹。东吹吹,西吹吹;差劲的孩子么,拳打脚踢。当然,多数为后者,因为,家长总是胃口太大,攀比心太强。给予热烈的鄙视。 3. 三家长必有贱者焉! 4. 三老师必有坏蛋焉! 5. 万对家长,无一不贱;千个老师,无一好也。 6. 如果我是喜洋洋,大人就是被我们耍的灰太郎。哦耶。 7. 我不知道六年来语文学了什么,除了被动学一些早已在别处看过的东西而已。 2010.5.23 8. 撒谎,有时候也是大人无形之中教的,例如在哄孩子时。耳濡目染地,也就学会了。到学会了,才发现撒谎如此轻松。 9. 王冕的墨梅说,他鄙视流俗,我乐意,那流俗就是那集各种俗念为一身的大人们。是的,他们够俗。 10. 能读懂小孩儿心的,除了 X 光机外,似乎没有其他的了。 11. 大人们,不过是在红尘中呆久了,变成一副身不由己的空壳儿,或者说,是某种机器人? 12. 注意,骂要骂个够! 13. 你有病吗?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啊! 问:小孩 答:他(她)的家长或老师 14. 摘录儿童有权获得充分的娱乐的利益。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第四条原则。 从这些言词中,我们突然间就明白了近段时间陆地的变化,前些天,我们还在讨论关于陆地新出现的一些现象,并且十分严肃地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会后不久,发现的这些纸片,我们恍然有悟。让我们高兴得是,陆地自己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并且在努力做着调整。 为了尽快地解决陆地的逆反心理问题,或者缓解可能激化的矛盾,一是继续鼓励他在纸片上发泄;二是要加强培养他的同情心,要适当在他面前诉苦;三是要多点对他的观察,及时与他进行面对面疏导。
个人分类: 家的故事|2999 次阅读|1 个评论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ouczdm 2010-4-27 10:37
“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指大学生因为自身认知结构与教育者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发生冲突,而引起的与教育目的相背离的心理反应。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就是有意识地做所不被期望的事情,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有些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空谈,没有实际价值,想法设法逃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和行动,而只热衷于像语言类、技术类等对其以后的发展前途能产生直接影响的学科的学习。 2、 对正面的宣传教育作片面的反面思考 有些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宣传时往往与社会上个别的黑暗现象作对比,以偏概全的片面否定正面宣传。对英雄事迹和模范先进人物也以有色眼光来判断,认为那只是沽名钓誉的作秀行为,给予排斥和嘲讽。 3、 标榜不良倾向,追求个性自我 有些大学生是非价值判断发生歪曲,对好学风,好榜样不以为然,对不良倾向却盲目崇拜。打架斗殴、拉帮结派被看成是英雄主义,男子汉气概,而乐于助人、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则被认为是傻子、窝囊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成为其追求的目标。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既包括教育者也包括受教育者,二者的素质因素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思想政治教育者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育者的素质直接影响施教的后果。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如果自身存在瑕疵,必然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其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①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态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互动的。在施教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仅仅把大学生作为被改造的对象,没有平等意识,也不注重受教育者的反馈。大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尊心受挫,产生抵触情绪。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门科学,更是门艺术,需要教育者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因才施教。而有的教育者不注重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只是作为国家方针政策的传话筒,生硬的灌输,照本宣科。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受教育者不能得到满足,引起大学生的反感。③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内容。有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证明:在沟通说服中,观点呈现增多,同意人数会增加,但当达到一定呈现次数后,同意的人数反而会下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中学的德育课内容有交叉,教育者如果没有适时提炼出反应时代和人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而只是简单的重复,对于对知识渴求心理极强的大学生来说势必不能满足其心理需求,相反,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2)受教育者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的大学生,其逆反心理的产生也有其自身的原因:①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因素。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青春期的中后期,生理、心理发育机制日渐成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为了满足自我表现和引人注意的需要,往往做出与其期望相反的举动。同时,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增强,也使大学生对明令禁止的事情产生一探究竟的期望心理,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实际问题不能面面俱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没有完全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之前,容易引起大学生的质疑。另外,由于大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锻炼,社会阅历浅,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成熟,看待问题往往过于简单,当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其自身的认知结构的判断结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矛盾时,容易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情绪。②发展阶段的需要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大学生面临交友、择业等各方面的压力,用各种技能武装自己,参加各种资格培训似乎才是大学生的真正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直接体现,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导方式导致大学生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因素 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价值多元化日益明显;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倾向严重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另一方面,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是网民构成的主体,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随意性,不良的网络行为容易使个体角色混乱,造成人格的虚拟性、封闭性、变异性和迷失性。另外,许多学生在分析批判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接受外国文化的观点,把我国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简单对比,得出错误结论,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信任感和抵触情绪,造成了思想上认识上的混乱和认识上的偏见,进而强化了心理上的逆反倾向。 3、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因素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教导方法就是理论灌输。教育者并未全面准确向受教育者展现各种重要相关信息,仅靠某些“大道理”来诱导大学生,使其在认知方面发生变化。其出发点是控制受教育者的理解和认知,而不是帮助他们理解和认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专注于将书本中宣传的主流价值观念“灌输”给学生,没有对那些非主流观念作深入批判分析。这种“明令禁行”的教导更激起了大学生猎奇的心理,对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起到了诱导作用。 三、预防或消除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措施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克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必须进一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同时要尽量消除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净化社会环境。 1、 提高教育者工作能力,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现代化的观念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教育观念和体系,打破仅仅局限于书本、理论的界限,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不断更新、拓展新的理论方法,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和环境内容开展教育,用具有现代化发展趋势,体现时代特点的人和事来教育大学生;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改造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以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 2、 改变教育模式,以主体互动的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目的,而不是客体及被改造的对象;确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倡导和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挥;积极主动地与受教育者进行互动,在理解与对话中,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相互激励和促进,以求得共同发展进步。 3、 优化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每个人的发展都面临大量不确定的因素,需要教育者能够针对个体发展的不同要求,提供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服务;探索隐性教育方式,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要根据“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原则,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程,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 面向社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社会求发展,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只有自身社会化程度搞,才能有效的帮助受教育者获得和发展社会性,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就是要改变只依靠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教育工作的状况,要引导广大群众和各个部门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关心、参与教育活动,互教互帮,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2、史爱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鞍山师范学院报》1999.1 3、冯江红.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2 4、段哲贤.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及对策 .《党史文苑》2008.12 5、袁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2007.3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3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