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信息科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weisman 2016-7-16 15:05
来源: 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48C33852CFCC4E3D87FB81802DF83761.html 发布时间 : 2016-07-15 文章来源 : 宣传部 文章类型 : 原创 中国银监会就《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金融和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决策部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银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下,做好“十三五”时期银行业信息科技监管工作,督促指导银行业加强信息化建设,银监会组织编制了《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银监会将根据各界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指导意见》,适时发布。 “十二五”期间,中国银行业奋发图强、大力革新,经受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一系列考验,整体发展平稳健康,其中,信息科技发挥了关键作用。五年来,中国银行业审时度势、积极作为,坚持基础建设与科技创新并重、提升服务与保障安全并举的科学发展导向,以信息化调整经营理念、优化经营机制、完善服务模式,推动银行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市场适应力和贴身服务能力,构建了基本完善的信息科技治理体系,普遍完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银行系统升级换代,初步建立了成型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信息化建设能力不断提升,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和服务“三农”、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较好地完成了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历史时期。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综合化发展、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兴起对银行业带来诸多挑战和深远影响。依托科技创新,助推转型升级,是积极应对挑战的战略选择。 2014年,银监会着手研究考虑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15年正式启动规划编制,组织行业力量通过深入研讨论证、调研走访,形成《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导意见》分为十四章,前三章回顾“十二五”时期银行业信息科技发展成绩,分析“十三五”时期银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十三五”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第四章至第十三章从提升信息科技治理水平,深化科技创新,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技术应用,增强应用体系支撑能力,构建绿色高效数据中心,健全产品研发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推进科技开发协作等方面提出重点工作任务。第十四章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资源保障、加强评价考核和加强监管指导四个方面提出规划保障措施。 中国银监会关于《 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来源: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1940BD4B2D7740CC90F4FE4C6B3CD316.html 为做好“十三五”时期银行业信息科技监管工作, 督促指导银行业加强信息化建设, 银监会组织 编制了《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请将有关意见和建议于 2016年8月20日前以信函、电子邮件或传真的方式反馈中国银监会银行业信息科技监管部。 为方便沟通,反馈意见时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如以单位名义反馈意见,请加盖本单位公章。 传真:010-66277501 电子邮箱: liuyang_d@cbrc.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甲15号中国银监会银行业信息科技监管部 邮政编码:100140 中国银监会 2016年7月15日 附件信息: 附件1:编制说明.doc 附件2: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doc
24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政府网站的标配
shuz 2013-12-13 10:42
中国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过程中,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程度,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各级政府服务社会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确保电子政务网站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质量, 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 ( 软件工程与应用 ) 2013 年 11 月 刊给出了一个高质量的政府网站的定义和电子政府网站系统的质量评估方法。 约旦大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信息技术学院业务信息技术部 Osama Rababah 教授在此文中列出了对电子政务网站进行质量评估应该考虑的质量属性,对这些因素进行识别、限定、分类和排名,然后确定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开发者在电子政务应用过程中应该考虑这些属性。 了解更多请点击 http://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38972 本文版权属于科研出版社( http://www.scirp.org/ ),转载请注明出处。
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技术的先驱
热度 2 htrmt 2012-7-3 16:00
按所做贡献的时间先后顺序: 1、 Paul_Otlet​ 2、 Vannevar Bush 3、 J.C.R. Licklider 4、 Larry Roberts 5、 Paul Baran 6、 Bob Metcalfe 7、 Doug Engelbart 8、 Vint Cerf 9、 Ted Nelson 10、 Tim Berners-Lee 11、 Marc Andreesen 注: 1)主要工作是计算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通信理论及相应哲学的先驱没有包括在这个列表里,如Alan Turing、 John Von Neumann 、Claude Shannon等.如果您知道我这样列的理由的话,希望我们能有机会一起交流。 2)Claude Shannon是Vannevar Bush的学生。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0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转载】李国杰院士:大数据成为信息科技新关注点
graceguan 2012-6-28 17:04
作者:甘晓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27 8:39:1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6/266091.shtm 李国杰院士:大数据成为信息科技新关注点 ■本报记者 甘晓 最近,在信息科技领域,继云计算之后,“大数据”一词成为媒体争相追逐的焦点。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李国杰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科技界应高度关注大数据研究这一新的发展方向,从大数据应用中发现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推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第四科学范式,促进形成新型交叉学科:网络数据科学。” 信息社会的变化 “60年前数字计算机使得信息可读,20年前因特网使得信息可获得,10年前搜索引擎爬虫将互联网变成一个数据库,现在Google及类似公司处理海量语料库如同一个人类社会实验室。”在近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第424次学术讨论会上,李国杰引用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安德森的一段话作为他演讲的开场白。 维基百科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种类多和速度快等特点,涉及互联网、经济、生物、医学、天文、气象、物理等众多领域。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字宇宙研究报告称,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并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拥有35ZB的数据量。 “数据成本下降促使数据量急剧增长,而新的数据源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出现使数据类型增多,” 李国杰告诉记者,“各种非结构化的数据又增加了大数据的复杂性。” 2012年3月29日,美国政府拨款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计划。李国杰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说明继集成电路和互联网之后,大数据已成为信息科技关注的重点。 重视大数据提出的技术挑战 针对美国有关大数据研究的计划,李国杰对记者说,这项大数据计划最为重视的是数据工程而非数据科学,主要考虑大数据分析算法和系统的效率。对我国而言,大数据工程的技术挑战也应当得到重视。 几百年来,科学研究一直在做“从薄到厚”的事情,把“小数据”变成“大数据”。李国杰认为,现在要做的则是“从厚到薄”,要把“大数据”变成“小数据”。“许多数据是重复的或者没有价值的,未来,我们的任务不是获取越来越多的数据,而是数据的去冗分类、去粗取精。”他说。 他进一步指出,现有数据中心技术难以满足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整个IT架构的革命性重构势在必行。首先,存储能力的增长远远赶不上数据的增长,设计最合理的分层存储架构已成为信息系统的关键。其次,数据的移动已成为信息系统最大的开销,信息系统需要从数据围着处理器转改变为处理能力围着数据转。此外,高扩展高可用的数据分析技术、新的数据表示方法、高通量计算机等都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本科学问题仍未达成共识 尽管学术界已注意到大数据带来的科学挑战,但对一些基本的科学问题仍未形成共识。 许多学者认为,计算机科学是关于算法的科学,数据科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有些学者试图将“数据”当成一个“自然体”来研究,即“数据界”。 然而,在李国杰看来,脱离各个领域的“物理世界”,作为客观事物间接存在形式的“数据界”的共性问题还不清楚。 他认为,不同于数据挖掘和统计学,从事大数据研究的学者应当更重视统计分布背后的知识和规律。 “大数据”的复杂性主要来自个体之间的联系。“数据背后是网络,网络背后是人,研究网络数据实际上是研究人组成的社会网络。”李国杰指出,“‘网络数据科学’应是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的一门科学,其重点是研究数据背后的社会网络。” 因此,大数据已成为联系人类社会、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的纽带,需要构建融合人、机、物三元世界的统一的信息系统。 李国杰呼吁,大数据研究正在形成热潮,学术界需保持清醒。“首先要明确大数据研究最有价值的应用领域,理清楚数据科学的边界和研究对象。只有明确了要研究的科学问题,网络数据科学才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他说。 《中国科学报》 (2012-06-27 A1 要闻)
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李国杰院士:大数据成为信息科技新关注点
pikeliu 2012-6-28 09:46
李国杰院士:大数据成为信息科技新关注点 作者: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27 8:39:18 ■本报记者 甘晓 最近,在信息科技领域,继云计算之后,“大数据”一词成为媒体争相追逐的焦点。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李国杰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科技界应高度关注大数据研究这一新的发展方向,从大数据应用中发现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推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第四科学范式,促进形成新型交叉学科:网络数据科学。” 信息社会的变化 “60年前数字计算机使得信息可读,20年前因特网使得信息可获得,10年前搜索引擎爬虫将互联网变成一个数据库,现在Google及类似公司处理海量语料库如同一个人类社会实验室。”在近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第424次学术讨论会上,李国杰引用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安德森的一段话作为他演讲的开场白。 维基百科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种类多和速度快等特点,涉及互联网、经济、生物、医学、天文、气象、物理等众多领域。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字宇宙研究报告称,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并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拥有35ZB的数据量。 “数据成本下降促使数据量急剧增长,而新的数据源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出现使数据类型增多,” 李国杰告诉记者,“各种非结构化的数据又增加了大数据的复杂性。” 2012年3月29日,美国政府拨款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计划。李国杰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说明继集成电路和互联网之后,大数据已成为信息科技关注的重点。 重视大数据提出的技术挑战 针对美国有关大数据研究的计划,李国杰对记者说,这项大数据计划最为重视的是数据工程而非数据科学,主要考虑大数据分析算法和系统的效率。对我国而言,大数据工程的技术挑战也应当得到重视。 几百年来,科学研究一直在做“从薄到厚”的事情,把“小数据”变成“大数据”。李国杰认为,现在要做的则是“从厚到薄”,要把“大数据”变成“小数据”。“许多数据是重复的或者没有价值的,未来,我们的任务不是获取越来越多的数据,而是数据的去冗分类、去粗取精。”他说。 他进一步指出,现有数据中心技术难以满足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整个IT架构的革命性重构势在必行。首先,存储能力的增长远远赶不上数据的增长,设计最合理的分层存储架构已成为信息系统的关键。其次,数据的移动已成为信息系统最大的开销,信息系统需要从数据围着处理器转改变为处理能力围着数据转。此外,高扩展高可用的数据分析技术、新的数据表示方法、高通量计算机等都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本科学问题仍未达成共识 尽管学术界已注意到大数据带来的科学挑战,但对一些基本的科学问题仍未形成共识。 许多学者认为,计算机科学是关于算法的科学,数据科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有些学者试图将“数据”当成一个“自然体”来研究,即“数据界”。 然而,在李国杰看来,脱离各个领域的“物理世界”,作为客观事物间接存在形式的“数据界”的共性问题还不清楚。 他认为,不同于数据挖掘和统计学,从事大数据研究的学者应当更重视统计分布背后的知识和规律。 “大数据”的复杂性主要来自个体之间的联系。“数据背后是网络,网络背后是人,研究网络数据实际上是研究人组成的社会网络。”李国杰指出,“‘网络数据科学’应是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的一门科学,其重点是研究数据背后的社会网络。” 因此,大数据已成为联系人类社会、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的纽带,需要构建融合人、机、物三元世界的统一的信息系统。 李国杰呼吁,大数据研究正在形成热潮,学术界需保持清醒。“首先要明确大数据研究最有价值的应用领域,理清楚数据科学的边界和研究对象。只有明确了要研究的科学问题,网络数据科学才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他说。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2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博会信息科技8大亮点
xupeiyang 2010-4-27 18:47
2010-04-27 18:30:00 来源: 新华网   全球前沿的信息技术带来的未来生活图景和无限可能性将在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得以展示。27日,中国电信在上海发布了世博会信息科技8大亮点,提前揭秘未来科技的精彩。 据介绍,中国电信将在世博会集中展示的8大信息科技亮点都是目前全球最关注、各国竞相研发的未来信息科技热点。这8大科技亮点包括: 城市光网为世博会信息化应用提供超高速信息公路,中国电信在世博园区全面部署以光纤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城市光网,构建百兆进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能力,城市光网将为今后中国电信彻底摆脱铜缆接入的带宽瓶颈。 移动极速宽带网则可以为世博园提供无线宽带演进网络的新体验。 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实现百亿地址全覆盖,打造双核上网科技,为世博网络应用提供更高的技术支撑。 智慧城市将展示出物联网应用潜力,中国电信率先在上海建设了物联网公共统一接入管理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公交车、世博邮政车、世博机动通信车的无线 视频 监控,世博新能源VIP用车的车况实时监控。 3D高清IPTV技术让3D自由立体显示技术与高清IPTV结合,让更多的人无需佩戴专用眼镜就可以更便捷的感受世博精彩。 手机云计算,中国电信打造e云手机,作为专为世博会推出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性价比互联网手机产品,在不增加手机性能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世博服务和天翼应用两大云服务。 天翼数字对讲技术将手机与对讲机功能融合在一起,在世博园区参观,可以直接使用对讲功能。 多语言智能识别技术成为世博热线翻译机,为国内外的世博游客提供多语言综合信息服务。 此次中国电信发布的8项科技亮点有多项国际以及业内领先的新技术率先问世,比如,纳入国家863科技项目的多语言智能识别系统,目前应用于世博962010服务热线;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的首个IPv6试商用网络将覆盖整个世博园区。 更重要的是,在物联网、云计算等世界前瞻性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方面,在构筑三网融合等实践方面,通过世博会的推广,将全面提速中国在这些信息化关键领域的应用。(陆文军)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2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