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困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叶鹏飞:道德教育的困顿
pikeliu 2012-6-24 20:24
叶鹏飞:道德教育的困顿 (2012-06-24) 在尊重多元价值的大帽子下,要用谁的金科玉律来进行道德教育呢? (档案照片) ● 叶鹏飞 得鱼忘筌   最近接二连三发生的挑战既有道德秩序的社会事件,恐怕会让不少国人感到手足无措:男校长到女学生的面簿上称赞她的容貌、17岁初级学院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上用脏话辱骂副总理、网民发起请愿连署为被捕的“贴纸女”涂鸦客求情;加上此前的两高官接受性贿赂,涉案的其中一名女销售经理并没有引咎辞职,以及17岁少女利用互联网卖淫,导致包括名校校长在内的48名成年男子被控、议员婚外情被开除党籍……不一而足,似乎一夕之间,本地“饱读诗书”的精英当中,行差踏错者竟也不少。   如何去理解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现象?原本属于失德的行为,都能引发民众就其对错的争论,难道本地社会真的已经道德沦丧、是非不分了?连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也都不知道守本分,失去了该有的分寸,教育部要重新重视道德教育,要从哪里做起?能否亡羊补牢?有论者以为,这些都显示了社会出现某种程度的价值错乱。不幸的是,如果从单元价值的立场出发,这样的判断并没有错;可是如果接受和承认多元价值,“价值错乱”说就没有了立论的根基。   所谓的单元价值,指的是社会大众在日常的待人接物,都奉行同一套价值观作为行为的依据及判断是非的标准。在经历现代化洗礼之前的传统社会或许是如此,在后殖民时代的“地球村”,恐怕除了保守的中东伊斯兰世界、拉丁美洲的天主教世界,以及欠发达的非洲地区,紧密连接全球化大势的发达社会,包括属于儒家文化圈、单民族社会的日本、韩国等,都大致被多元价值观所征服,更遑论被英国长期殖民、多元种族与宗教的新加坡了。   这里当然只能针对如此庞杂的课题简略地说。在奉行单元价值的社会里,成员彼此在言行规范上有一套不言自明的共同假设。因为深刻了解到人是被无穷欲望绑架的动物,必须借助外在的统一规范,才能建立文明的生活秩序,所有文明都会要求其社会成员遵照规范说话行事,规范决定了一切是非黑白的绝对标准。比如在儒教圈的社会里,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是礼教的重要规范精神,所以辱骂长官、婚外情、师生恋,都是不容置疑的错误,没有狡辩的余地。   但是在奉行多元价值观的社会里,重点不在于对人的外在规范,重点在于人本身的自由选择权利。诸如礼教的道德标准,都被视为是人身自由的枷锁,应当被打破。正因为人人平等,才有所谓的多元——当你的标准不能凌驾于我的标准,是非对错的道德判断,就难以建筑在共同假设的稳固基础上。英文法律术语有所谓“自愿的成年人”(consenting adults)的概念,只要符合法定成年年龄,所做所为不抵触法律,其他人不容置喙。   正因为人容易受欲望左右,要在绝对尊重个人权利的多元价值体系里,追求统一的道德标准,就犹如追求永恒的爱情一样虚无缥缈。人的感情是易变多变的,所以才需要不变的道德定律来制约平衡。当人人平等成为至高价值,“价值错乱”就必然是其内在逻辑的终点。取消了外在的规范如“男女有别”(既然人人平等,性别的“歧视”也必须予以消除),人际关系自然就容易由每个人的欲望所主导,崇尚多元价值的现代社会,离婚率高企、私生子问题严重,发展到要求同性恋者平等享有婚姻权,都是不让人意外的结果。   源自打破宗教禁锢的欧洲启蒙运动,开创了多元价值的理念,随着欧洲大航海时代,在全球四处摧毁当地文化,建立殖民统治,近几个世纪的世界史,其实就是一部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人类历史。中国自五四运动以来,打倒孔家店,要破旧立新,民族固有文化崩解,思想长城坍塌,让西方思想如入无人之境,早就变成一个思想上的殖民地。可以说,九一一事件所代表的极端伊斯兰主义兴起,除了地缘政治利益上的冲突,也是长期被西方打压的回教文明,对世俗、多元价值观导致“道德沦丧”的绝地反击。已经“多元价值化”的华人社会,包括中国大陆,对当代西方思想恐怕暂时还无招架之力。   新马华社深受五四精神的影响,加上英国殖民历史,以及多元种族、宗教的生活环境,实际上也只能拥抱世俗、多元的价值观。新加坡在经济逐步追上欧美的发达水准后,自然也要面对类似的社会、思想问题。犹有甚者,本地华社因为华文的没落,连五四精神残留的传统文化元素也难以传承。强势的英语环境,加上互联网科技的发达,更意味着本地年轻一代愈加容易通过影视音乐等流行文化,接触并接受西方思想。吊诡的是,越是“饱读诗书”的社会精英分子,越有可能出现挑战一切权威、主张男女关系开放、同情同性恋婚姻权等等“价值错乱”现象。 美国电影《天使与魔鬼》在结尾时,红衣主教对兰登教授说:“宗教有瑕疵,只因为人有瑕疵。”有瑕疵的人如果既要坚持自己的权利,又要组织文明社会,当然就只能“互相尊重”,结果就是采取最低公约数,包括道德标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育部强调要更加着重价值教育与德育,处境无疑让人同情。在尊重多元价值的大帽子下,要用谁的金科玉律来进行道德教育呢?多元价值观当然并非一无是处,可是它所带来的复杂问题,确是需要国人反省思考。 (作者是本报评论员)
个人分类: 社会与生活|2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人的时候
ymyangguang 2010-4-27 19:35
一个人的时候 日子过得像散落的珠子一样,四处乱窜着,碰撞着,反弹着。 我感到自己的生命被你吸附了,带到另一个地方,我却在灰色的格调中寻找亮丽的色彩和你呼应。 我感到了沉沦,没有什么能点燃我的激情,在低沉的调子中睡去不愿醒来。 这些日子好累。白天把自己的笑容开得无比灿烂,深夜才感到困顿的侵袭,总是追着有你的梦醒来,遥遥的满眼黑暗,等待时间慢慢移动,太阳的初生成了唯一的期盼,也许哪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你会微笑着从梦里走出来。 在阳光下晾开发霉的心情,细细的艰难的调理着期待相逢的日子,能轻松若飞的拥有清清爽爽透明的心情,绽开一个饱满灿烂的笑容,掩盖所有的忧伤和孤寂,虽然我知道自己如磐石一样坚不可摧,可总是难以如愿。 最经不起的就是回忆。 不愿坐着摇椅慢慢变老,只想用短暂的灿烂搏击生活的多彩。 情不自禁的爱上你,像太阳般炽热,如果你要走请把我的灵魂也带走,因为有了你世界才美丽。 一个人的时候,天阴沉沉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5: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