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西部大开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西部高校是西部大开发的中坚力量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7-4-11 12:13
西部高校的毕业生是未来几十年西部地区发展建设、屯垦戍边,以至于走向内亚、拥抱暖洋(印度洋)的中坚力量。 博主回复(2017-3-19 11:23) : 不管很多人怎么看,每到毕业季,西农的学生(包括隔壁的职业技术学院——大合校时曾经有一个方案是作为农林科大的附属中专)成车厢的西出玉门关,从黄土高坡到天山两麓、大漠戈壁,从额济纳到喜马拉雅山脚下,西农学子在为国戍边的同时,也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西农毕业生向种子一样撒布在贫瘠的西北大地,包括青藏高原,他们当中也有很多成长为县一级的领导干部。 当然, 这些地方西农人不去做贡献,也会有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去做贡献。 闻说河西新灌溉,大漠黄沙山连天。 龙泉洞中请水流,春风又渡玉门关。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40440.html 上一篇: 多少浮云遮望眼,京都缘何使人愁? 下一篇: 京城虽好,终归是梁园 上一篇: 最好的九八五高校 下一篇: 莫愁前路无知己,玉门关外有故人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2469 次阅读|1 个评论
认真重视西部大开发,启动中国最大的内需 ——中国经济问题之三
热度 3 Chiyankun2016 2016-10-12 09:30
认真重视西部大开发 , 启动中国最大的内需 ——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之三 (这是 2015 年 1 月发表在网上的一篇旧作,这次发表做了若干修改。) 中国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制造能力最强大的国家,工业生产总值在 2013 年已经超过美国约 30% ,这是按汇率计算,实际上差距还要更大一些。因为美国的高科技产品“附加值”高,这是高科技垄断的超额利润,总是要远远高于实际的价值。为了了解中国工业的规模,我们不妨看几个数字: 2014 年中国生产了 8.23 亿吨钢,占世界的 49.5% (大于美日印俄德等十几个国家的总和);造船 3905 万吨, 42.4% ;水泥 24.76 亿吨, 59.2% ; 2372 万辆各种车辆, 27.5% 。到了这样大的经济规模,要想继续高速发展不能仅仅在原来的政策上挖潜力,需要有大的突破。这不是说过去的政策没有潜力了,这方面还要精益求精但是不能有过大的指望。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 中国面临发展方向的选择。 启动内需,广义的启动内需我不反对,但是今天的学者们指的是直接消费,这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他们主张用消费拉动经济才是正常的经济形态。其实消费总是由“生产”生产出来的。没有电视机的发明与生产,哪有对电视机的需求和消费?没有手机的发明和生产,哪有手机的需求和消费?生产与消费也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辩证关系。但是真正的内需还应当包括间接的消费,特别是要包括国家整体的需要。这是以私人 经济为主体的西方经济学从意识形态上排除了的范畴。退一步说,直接消费对于已经发展起来大部分国土都已经整治完好的发达国家的确是主要的内需,然而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的国家,对于发展还相当不平衡的国情,照搬西方的观点就脱离了实际,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要寻找新的增长极,我们还是应当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发现中国真正的内需。 如果我们看一看中国地图,我们就不难发现我们国家的人口和经济基本上是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大约不到一半的版图上。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地理学家胡焕庸就发现,如果我们从黑龙江畔的黑河,到云南边境附近的腾冲划一直线,这条线以东,东南半壁,土地为 42.9% ,人口占 94.4% ;西北面,土地面积占了 57.1% ,人口只有 5.6% 。这些数字也许有所变化,但是大体上还是基本如此。这也是我们在本世纪初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依据。西部大开发是一个正确的战略但是还需要政策与策略的落实。看到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把西部大开发这篇文章认真做好。做好这篇文章那至少可以再造大半个中国。同时我们的海洋国土有三百万平方公里,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气候温润的空间,——请注意我说到生存空间,国土的本质就是生存空间——如果充分开发利用至少也可以相当于小半个中国。这两者加在一起足足可以再造一个中国。这个大开发,就是现有的生产能力的最大的内需,再加上原有的发达地区的“自然”增长,中国的经济至少还可以高速增长三十到五十年。 以五十年为期再造一个中国,应当是我们今后经济发展的新目标。 同时在国际上,我们也应当把经济交流的重点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说,在保持与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的交往的同时大力开发与发展中国家交往的潜力。以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作为们的生产力的需求,在南南合作上开拓新路,以南南合作的良性循环创造一个繁荣的世界。不是说不要跟发达国家交往了,而是说这方面已经达到饱和点,不可能有大的发展,而应当开拓新的领域。这个问题今天不拟多谈。这里主要讨论大开发。主要就大西线朔天调水,如何筹集开发资金,如何组织移民提几点意见。 首先我还是想说一句,开发从来都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如果没有美洲的发现,资本主义不会有那么迅猛的发展,如果不是美国西部的淘金热,没有贯穿美洲的大铁路的兴建美国也不会成为世界上的最发达的国家。如果没有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带动的信息产业的崛起也就没有九十年代的经济繁荣。 西部大开发,不能完全沿用过去的思路和政策,过去,东部的改革开放,主要靠的是什么?是开放,是引进外资和技术,外资何以会进来?是因为中国已经有相当高度的基础设施,有受过比较良好教育的劳力,外资进来有利可图。而西部大开发,缺乏这两个前提,引进外资几乎不可能,就连开放初期那样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的也不可能。 在东部,我们说“要想富先修路”这不过是个通俗的说法,其实还需要水和电等其他基础设施。只不过水与电基本上已经有了,或者不太远。而路是还缺乏的看得见的东西。这是东部的基础设施的基本需要。而在西部,不但需要修路,更需要有水。水,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海洋开发也有这个问题,但是相对容易一些。)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西部大开发也就只能限于目前有水的个别地区,就谈不上“大开发”,再造一个中国就绝无可能。因此绝对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而要把它作为大开发的关键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解决之。 一、 首先必须把大西线南水北调,提到日程上来 这应当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最关键的最核心的重大系列工程。中国的淡水水源本来就不算丰富,又分布极不均匀。大西南,西藏和云南有中国最丰富的淡水,如果充分利用可以向内地调运至少 2000 亿立米,甚至可能达到 3000 亿立米。这是现有的中线南水北调的二十倍以上,也是规划中的西线调水的十倍以上。现有的三条南水北调的规划是五十年代制定的,是以当时可以预见的需要与可能为基础。当时还是以北京及其周围的需要为主。现在国力发展了,我们的眼界也更开阔了,应当认真考虑大西线的南水北调,通盘考虑全国境内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不能在让每年六千亿立米的淡水白白流出国境而不加利用。至少应当取其一部为我所用。这当然是一个成本巨大的空前的大工程,这就是需求啊。 看不到这个需求就是叶公好龙了。 本人不是水利专家,虽然一直关心水利,也不是气象专家,不知道大西北到底需要调多少水。但是我以为,淡水资源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之一,我们应当为未来多留一些,能多留一些就多留一些。 早在 1999 年 2 月 4 日在人民日报上就有一篇《朔天调水,一个治水梦》。这篇文章的一些数据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也许把雅鲁藏布江的水流量夸大了一些,但是该文的基本思路是正确的,中国必须统筹利用自己境内的宝贵的水资源,把云南和青藏高原的丰富水源调往北方。我曾经在网上,考察了西藏和云南的主要河流, 2008 年流出国境的水量为 6000 多亿立米。如果把其中的一半,或者哪怕三分之一,调往北方,合理使用,就可以大放光彩。须知我们 2013 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也不过 6170 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大头,如果采用新科技,节约用水,这 2000 到 3000 立米的宝贵的大西线南水北调的水源,足以再造一个中国。可以再造几亿亩高产水浇地和一系列中心城市。这个西线调水,需要做什么,需要多大的物资投入,应当早日拿出一个详尽的规划。不要因为它规模太大而望而生畏,不要以为不可能就放弃了。正因为巨大,正因为困难,更需要早做筹谋。投资巨大,恰恰是东部原有工业的需求啊。我劝同胞们,不要叶公好龙。 除了南水北调之外,还应当在西部搞几个中心城市。比如说是否可以把敦煌建设成这样一个政治文化中心?攀枝花是否应当搞成一个综合性工业中心。墨脱是否应当搞成一个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经济文化中心,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开发,向那里移民 200 万将是西藏的稳定,甚至南亚的稳定的定海神针。围绕这些中心城市,应当都有相当数量的现代化的农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否应当在西部搞一个综合性的中心城市,是不是可以考虑把政治中心——首都迁往西部?是不是可以把敦煌建设成中国的西京? 不但南水北调工程巨大,还需要大量的铁路公路,等等建设,资金从哪里来?世界上搞公共工程如果走商业路线,必定搞的债台高筑。日本的高铁,和后来的日本列岛改造就是一个典型。 靠商业贷款似乎是西方的唯一办法,其实也未必。美国的国债设计就很有意思。美联署,名义上是私人银行集团,但是行使国家央行的责任。它可以发行货币,而政府可以发行国债,美联署以购买国债的方式印发货币,“借给”国家财政部。不过这个借款的利息除了大约 4% 用作发行货币的成本被美联署留下之外其余的 96% 返还给财政部。也就是说这个贷款的实际利息不过是名义利率的 4% 。比如现下美国国债的名义利率大约 2-3% ,那么实际上美国政府给美联署的利率也不过是不到万分之十。假如美国用国债修高铁,就不存在商业利润无法归还的问题,也就不存在日本高铁的债务问题了。这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拨款实报实销其实是异曲同工。借鉴美国的这个经验我们能不能把计划拨款与项目管理的招标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更灵活的建设模式呢? 二、建立国家开发基金 建议建立一个国家开发基金。每年,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可能和需要,以相当于国民总产值百分之二到三的额度由中央银行向这个基金注入资金。这个基金要依法严格用于开发建设之用。也许也还可以用这个基金支持极少数大型的科学研究项目,但是总额应当只占基金总额的很小比例,比如百分之一或二。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说用开发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需求的二到三个百分点。因为这部分资金,最终都要转化为对东部发达地区的需求。只要不被贪污分子藏在什么地方无法流通。 有人会反对,说着将造成通货膨胀,说这是人为地印钱。通货膨胀会有的,只要能控制在承受能力之内,就是正常的。投入资金的规模可以根据经济实际运行的情况而调整,以保持经济正常运转为度。至于说印钱,难道我们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印的钱还少吗?我们现在是怎么印钱的呢?是根据外国资金的流入。其中一个大的项目是贸易盈余,另一个是外资投资。进来多少外国资金我们就得印发相应的人民币去兑换。这也是外汇储备过高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这也就是说,这些年,我们是根据外国资金的流入来印钱的。换句话说,本质上我们是根据外部的需求来印钱。这种事情将来这一点还会有。不过我们应当把这个过程也加以节制,同时给根据国内发展需要印发资金留下一块地盘。 过去我们印了多少钱?比如 2013 年,外贸盈余 2,592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一万六千多亿元。 大概也差不多就是 GDP 的百分之三了。 2007 年更高达两万多亿,而总产值只有 26 万多亿,几乎是百分之十!这还仅仅是外贸盈余,还没计入直接投资。从这些例子来看,每年为大开发而印钱 GDP 的 2-3% ,并不算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如果有外贸盈余怎么办,可以藏富于民,让他们自己的去消化外币。 对于外汇盈余,我主张,不要买别人的国债而是用于对外的基本建设投资比如修铁路,那也是印钱的方式搞开发,不过是在人家的地盘上的开发,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根据生产能力和自己的需要在自己的国家里印钱搞开发呢。 能不能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关键看国家的计划是否得当,调节作用是否到位,是否有效。的确,过去有过经验一搞计划就物资紧张,那是计划不周密的结果,是计划还没有上轨道的结果而不是计划就应当那个样子。 就通货膨胀而论,计划比市场更安稳的多。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固然有物资紧缺的困扰,但是物价毕竟是基本稳定,而改革以来物价涨了多少倍呀。市场的优势在于可以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但是同时也带来投机造假,行贿受贿。我不因为这一点而否定市场经济的必要性,也请那些唯市场是瞻朋友不要太迷信市场,也要看到计划的必要性。 我并不主张完全回到计划经济的时代。整个经济只有计划而没有市场,就难以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就难免过于呆板缺乏活力。我现在建议的不过是涉及增长率的三分之一左右的计划,也就是扩大再生产部分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二三而已。而有这百分之二到三,持之以恒,三十年五十年下来,就可以再造一个中国。现在中国的总产值约为 50 万亿,百分之二到三就是一万亿到一万五千亿。以后还要以百分之七上下的速度增长。三五十年,这个巨大的投入就是再造一个中国的物质基础。扣除折旧,也还应当有数以百万亿计的固定资产。有人可能质疑,说这部分投资有相当部分是被建设者消耗了。但是你不要只看到消耗,在消耗的同时他们又创造了更高的多的价值。 大开发也不是完全的计划经济,只是在基建融资上以国家投入为主,只有在基本条件有了之后民间投资才有可能进入。即使是国家投资的部分也可以引用招标等市场机制。只有当国家投资搭起一个基本的舞台之后,才可能吸引其他投资进来。所以也可以说,这是由国家搭台,让各方资本唱戏。 为此还需要国家有吸引各种资金到西部投资的政策。不要把眼睛仅仅盯在外资身上,更要看到东部各类法人到西部区发展的潜力。我听说,现在的中国对外是开放了,但是在各省之间倒是有不少的障碍。(其实这也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比如在加拿大,各省之间的贸易壁垒比与美国之间的还要严重。)希望中央政府能够认真研究相关的政策,调动各种资本,特别是东部的国有企业,以法人的身份,到西部去投资。 三、需要一支大开发的先锋军 我们不但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更要重视研究自己的独特的先进经验。不要因为外国没有的,我们也就放弃了。这很不好。比如有一个人,还算是老资格,常常以毛泽东的秘书自居,——其实也不过当了几天的关于水利的兼职秘书,到西方转了一转,就说人家说中国的一党专政,他就感到脸上无光了,就认为应当否定共产党了。其实这是中国的一个优势。共产党当然犯过许多错误,这个世界上的人又有谁没犯过错误?但是这个执政集团恰恰是中国的一个优势。如果我们把这个集团搞的更好,就可能保持中国发展的势头。党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改正,更可怕的是否定一切。戈尔巴乔夫否定了苏共,很快他也就成了孤家寡人黯然下台了。 我们还是回头说建设,在共和国的建设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这就是铁道兵。抗美援朝,成昆铁路,青藏铁路也都有他们的贡献,血汗和生命。现在西部大开发似乎有些推不开,也与缺乏一支坚强有力的开路先锋分不开。同时还有一个新疆建设兵团。没有这个支军事化的建设大军守护边疆的队伍,新疆的安定也就早就成了问题。本来还有一支西藏建设兵团,但是被撤消了。 铁道兵在百万大裁军的时候裁掉了,很可惜。我希望恢复这个部队,让他成为大开发的先锋军。铁道兵最多的时候有四十万人。他们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他们给养的那点军费。 80 年代建设的方针不同,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所以裁撤也是当时的需要吧。现在要搞西部大开发和海洋大开发,一支军事化的具有高度技术水平的建设队伍,非常重要。这也是此一时彼一时,如果我们与时俱进,就应当适时地重新恢复这个传统,建设一支军事化建设先锋军。 而且我们还可以把这个队伍用作向新开发地区输送人才的渠道。他们自己建设的地方会有感情,会愿意留在那里。如果我们把配套设施搞起来,搞的比他们的家乡好,在那里他们有发展的话。为此,应当考虑招收大量的女兵。搞建设,大部分工作女兵也可以胜任。女兵有相当高的比例,对于将来留在新区会有吸引力。如果他们在工作中相爱了,将来留在新区的可能就很大。 第三,我想我们还可以把这支部队塑造成培养人才的学校。不但要搞建设,还要学文化学技术。到他们复原专业的时候,在文化和技术上要至少上一个台阶。 我主张恢复西藏建设兵团。还是由新疆建设兵团去组建为好。第一批参与建设的铁道兵可以选择在那里转入兵团。他们在那里建设铁路公路,水电站,有感情会有人愿意留下来。 同时国家应当有鼓励向西部移民和投资的政策。比如在西部开发区汉族移民是不是可以享受与少数民族同样的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优惠?对于投资兴办企业者还应当有类似于原来东部对外资那样的优惠政策。吸引各类法人到西部去投资。 西部大开发,是个的前所未有的巨大而复杂的综合性任务。本人不可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只能就自己的远距离的观察提几点意见。也许恰恰是因为距离遥远可以看清楚事物的全貌和主要特征。我深信,只要政策和策略逐步走上正轨,西部大开发以及海洋大开发就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极。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 最后,西部大开发,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国家安全上有重大的深远的战略意义。
个人分类: 经济断想|2477 次阅读|29 个评论
氰化钠:700吨,都会去哪儿?(13张照片告诉你实情)
热度 64 RollerMaMing 2015-8-27 21:48
惊天内幕:700吨氰化物会去哪儿呢?(照片) 提要: 在工作中我曾经接触过氰化物( Sodium cyanide ),对这类化学试剂非常敏感。根据中国的年产量,这700吨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现在更关心天津港的氰化钠是谁生产的、能干什么用、会流向何方?如果这些货物是进口的,毁我山河将甚过日本鬼子;如果是出口的,毁灭世界将甚过原子弹。 震惊中外的 8.12 塘沽特大爆炸事件引出一个叫“天津瑞海公司”的私营企业,爆炸现场发现存放氰化钠多达700吨,引起公众持续关注,令人们谈“氰”色变。 缘于职业,我这一生中长期接触过两种剧毒,一是砒霜,用于野生动物标本制作(防虫蛀);二是氰化钠,用于照相术,如印刷厂早期照相分色中的定影剂(溶解或析出图片中多余的银子)。过去国家对这两种剧毒物质的管理非常严格,氰化钠作为一种剧毒的化学品,成年人口服150-250mg即可引起猝死(有报告,可引起成年人死亡的氰化物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5-3.5mg,因人而异)。20世纪80年代,单位里氰化钠、砒霜的用量控制基本上是按照克(g)来领取,没有公安局出具的证明是买不到氰化物和砒霜的。现在可好,一个私营企业竟然能够合法一次存放700吨氰化物,什么概念,700吨——这些毒药几乎可以立马杀死地球上一大半人群(35-50亿人)。 瑞海公司库存这么多氰化物干什么用呢?难道就是像网络上传的医用、电镀、定影、漂白、淬火、农药、化工、塑料、染料、冶炼 ...... 。可能人们并不知道氰化物的最大用途并不是这些,那么请问700吨氰化物会去哪儿呢? 2004-2015年间,我们中国科学院综合科考队在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保护区、罗布泊野骆驼保护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阿尔泰山自然保护区考察期间,发现了一个大秘密(见照片)。河沟里遍地丢弃装过氰化物的铁桶(每桶100-200千克),揭示了一个惊天内幕,这些氰化物竟然是土法提取黄金极佳的廉价材料,方法简单到可以就地析取,没有机械化的流水线,堆土淋漓,立竿见影。 大家都知道,在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的今天,股票一跌千丈,只有黄金坚挺不跌甚至开始上涨了。利用氰化物提炼黄金,是利国利民,还是祸国殃民,看看我的亲身经历就明白了。 天津瑞海大爆炸,上百人死亡,11位官员被查,这只是一个引子。更让我们撕心裂肺的是,在西部的许多企业非法使用氰化物采矿,成吨的氰化物污染着西部的水源、土壤,却无人知晓。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多只有探矿权(以探代采),有的是打着“国家项目”或“国防项目”的旗号,铤而走险。战术则采取“麻雀战”、“游击战”,深入西部无人区。并且随意排放废水、丢弃废料及氰化物储存罐,管理缺失(不是混乱),污染水源、危害野生动植物、危害当地的牧民和牲畜。如果是进口,这700吨氰化钠十有八九流向了西部,发挥着救国救难增加黄金储备的丰功伟绩。如果是出口,毁灭的就不仅仅是我们自己,而是整个世界!现在地球上能毁灭人类的除了原子弹,还有什么比氰化物厉害! 在无人区,本来就管理空缺,矿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机动性很强。茫茫沙海、戈壁、荒山野岭,是这些冒险家的天堂,他们跑马圈地、肆意妄为、惟利是图、丧尽天良,毁我山河,完全灭绝人性。比起当年的鬼子,这些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看看矿区野生动物死亡数量,包括蒙古野驴、野骆驼、刺猬、猎隼、金雕、无辜小雀、众多旅鸟等(照片),触目惊心。 十年里我呼吁了无数次,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无人理睬。现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变成了西部大灭绝、大破坏、大毁灭,历历在目,短短十年,满目疮痍,我们毁坏的可能不是一个卡拉麦里,而是整个西部(其实东部的大环境和野生动物早已经被彻底毁灭了)。 追其根源,却在一个成立时间很短名不见经传小小的瑞海公司上,是这么样的简单吗?像这样的类似企业可能还有许多,权和利大于法,盲目、愚蠢、懦弱、腐败、贫困、无知都是西部的问题(也是官员的问题)。 其实,“瑞海”暴露出的绝不是一个个案,氰化物的源头很多,如铁桶上的(商标)安庆化工、中国石油、兰化集团等。我可以再危言耸听一回:如果中央政府不严格管理,疆将无疆,国将不国,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西部的氰化钠泛滥,成吨的剧毒化学品堆放在野外露天(马鸣摄) 开往西部的采金船(马鸣摄) 在新疆卡拉麦里保护区鸟类大批中毒死亡(马鸣摄) 金雕之死(马鸣摄) 新疆金矿现场,碾碎的矿石就地直接“炼”金(马鸣) 卡拉麦里保护区挣扎中的猎隼尸骨(马鸣摄) 区区700吨氰化物( Sodium Cyanide) 去哪儿了?卡拉麦里的金矿(安庆化工的氰化钠)(马鸣摄) 氰化钠700吨会去哪儿?看看卡拉麦里的简易“炼”金池,里面有许多死鸟(马鸣摄) 罗布泊的野骆驼死亡在水源地(马鸣摄) 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保护区内的金矿(马鸣摄) 700吨氰化物去哪儿了?在新疆阿尔金山(罗布泊)野骆驼保护区一个干旱的小河沟里,成堆的铁桶曾经盛着成吨的氰化钠( Cyanide) (马鸣摄) 骆驼死在水源地,马鸣摄 西部啊,西部!这是兰州石化、中国石油生产的氰化钠( Cyanide )(马鸣摄)
个人分类: 氰化物|29989 次阅读|76 个评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读邓英淘有感
热度 2 zzweijianhong 2015-5-18 10:00
先天下之忧而忧—读邓英淘有感 邓英淘先生从未谋过面,有所耳闻但知道不多。最近,著名经济学家王小强先生邮寄来一些文稿和书籍,满满的一箱子,其中就有邓英淘的《新发展方式与中国的未来》、《再造中国走向未来》、《新能源革命与发展方式跃迁》等书。这许多的书和文稿,是书更是精神与思想的结晶,拿着这些文稿,一本本细细的读来,收获很多,感慨很多。 邓英淘,一个思想的先知,忧国忧民的学者,用一句最容易理解的俗话,他是个好人。字里行间,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的文字,也有他的思想,他的为人,文字也是一个很好载体,你可以透过文字看到那个执着、正直、富有爱心、追求科学真理的智者。邓英淘,从早期农村改革研究和推动者,倡导西部大开发,以及提出“多数人的现 代 化”和“分布式能源”,乃至争取南怀瑾大师的支持,与王小强、崔鹤鸣组成“三老汉战斗队”,多年奔波各地,调查、研究和推动调水事业。几十年公而忘我,邓英淘努力研究和追求着国民大众的福祉,提出了中国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等等,我能力有限,难以用文字来表述。 相同的理想和追求会拉近人的距离,从他的文字里更让我产生很多共鸣。共同的想法让我结识了一些网友,比如在科学网,虽然我们不曾相见,甚至于不知道他的面貌和说话的声音,但是我感觉我们彼此很近,这是思想的力量。今天读着邓英淘的文字,感慨很多,感觉我们很近,我自己也一样,也曾为调水努力过,十多年前我也曾关注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有一段时间我甚至着迷于高产红薯和水葫芦,当然因为能力有限,我很多想法仅限于自己不成熟的研究。几天了,细细的读着邓英淘的文字,相见恨晚,很想能够和他见一下,向他请教和探讨一些问题,沟通一下彼此的想法。无奈,他已乘鹤去。 以前听到一句话,感觉说的有一些道理,说:一个城里的孩子,走到农村去,看到贫困,他或许会学会善,去帮助贫困的农民。 他是个高干子弟,年轻时作为知识青年插队农村多年,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研究事业,为了“多数人的现代化”,为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富裕生活。。。他的生命是奉献的生命。所谓奉献,首先要自己有了,然后因为爱人而奉献于人,与那些为了自身生存和幸福而奋斗的人相比,奉献的人更是值得我们敬重。 佛祖,本是位王子,为了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放弃王位和舒适的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终于在菩提树下修得正果。我时常想,佛就是人,人就是佛,邓英淘先生有颗佛心,他就是佛。 调水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邓老兄请放心,调水会实现的,一定会实现的。 读后感聊聊几段,难以概全,也可能有不合适的地方,谨借以感怀。
348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东水西调--参阅文稿
zzweijianhong 2015-3-31 15:12
3746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技学术期刊地区差异显著 发展极不平衡 有悖于国家发展战略
kexuechuanbo 2011-2-27 20:50
目前,高校科技期刊在期刊总量、类型、学科分布、刊期、编辑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尤其是东部与西部的差异。高校科技期刊总量上呈东部 4.6 ﹕ 中部 3.2 ﹕ 西部 2.1 的差异;京、津、沪、渝 4 个直辖市的科技期刊总数 (2 213 种 ) 为新疆、西藏、甘肃、宁夏、青海 5 省区科技期刊总数 (166 种 ) 的 13 倍还多;高校科技期刊的刊期明显地呈现由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势态,尤其是东部与西部差异突出,如月刊,东部几乎为西部的 3 倍,双月刊,季刊均为西部的 2 倍;在编辑高级职称方面,东部的上海,平均每刊有高级职称编辑 2.76 人,而西部平均水平仅为 0.44 个。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地 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后,实际上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条件之一的高校科技期刊并未做相应的倾斜或调 整,其格局仍维持原有的历史势态。如地处西部大开发门户陕西的西北大学,其石油地质学科向被称为中 国石油之母,一度全国 2/3 以上油田的主要领导,包括大庆市委书记、市长、局长等均出自西北大学, 石油、古生物学等研究累获国家级大奖,有在研科研经费数亿元以上,但要创办一份“地球科学学报”的设想,却始终不能实现。 这说明期刊资源配置与国家区域振兴战略处于严重脱节的状况,有悖于优势学科必然伴生一批优秀科学家、相应的学术社团和相应的学术期刊这种学科生长规律。 刊号成稀缺资源,已成为腐败根源之一。 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区或单位亦有不少实例。 参见: 1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姚远,赵军平,高静,王强,陈艳,尹晓蓉),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8 , 19 ( 3 ): 370-374 2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现状调查与分析(姚远,汤晰,赵军平,高静,王强,陈艳,尹晓蓉),编辑学报, 2008,20 ( 1 ): 15-17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1|31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部大开发形势下组建陕西省科技期刊集团的研究
yonglishi 2011-1-4 13:11
发表于《编辑学报》,2001年第6期 西部大开发形势下组建陕西省科技期刊集团的研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源流动——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33)
newniu 2010-10-27 23:52
我心中一直存在着各种疑问,为什么北京的消费这样高?西部为什么贫穷?北京为什么这样繁荣?许多人会提出各种理由,比如西部环境恶劣、资源少、交通不便等等。事实上,这些都不会成为真正的理由,在西欧的瑞士就是一个山窝窝里的国家,还不是一样发展的很好。在这里,我打算用流动性的方法来说明问题的根源。 2006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与天津齐头并进,甚至已经赶超的山东和辽宁开始有了一点坐立不安。新区对辽宁、山东经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许多研究开始在政界和学界低调地进行。在同时推进的环渤海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天津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混业经营、离岸金融方面获得全面试点机会,会因此形成资金洼地和资金集散中心,对山东金融业的改革开放进程会产生竞争性的不利影响。山东经济学院教授董彦岭在济南金融上做出了上述分析。简单说来,滨海新区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会成为投资洼地。周围的资金和技术会改变流向,从山东、辽宁等地流出,滨海新区则流入。山东和辽宁很担心自己的吸引力不够,成为被黑洞撕裂的恒星。 资金和人才具有流动性,有着逐利的本性,会向有利于自身的区域靠拢。现在,提的最多的词汇是吸引外资,吸引技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深圳等地吸引了大批香港、澳门的投资者。上海、苏南则吸引了大批台湾企业。山东和辽宁承接日韩的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效果。假设我们把目光从外资上移开,投射到更广泛的领域,会发现更多与外资流动、技术流动类似的行为,统称为资源流动。 资金从股市流向房市、从企业流向房市、从西部流向东部,此类词汇频频出现,说明我们已经十分熟悉流动,然而却很少有人深入分析流动现象。流动是全国大市场的一种表现。我们到其它地方去,只需要带着货币即可。我们在全国各地可以随意使用货币,在同一地方又可以购买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与货币流动对应的是货物流动。货币与商品互为呼应,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由于两者互为对应,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一直用货币流动代替商品流动。从简化分析、方便统计的角度来看,研究货币的确能够做到即简单,又反应了现实。不过货币太抽像,掩盖了商品的差异性,人们无法研究流动产生的原因。要想分析真实原因,必须细细研究商品的流动。比如说西部地区明明很穷,怎么还是资金流出地,而东部地区明明很富,怎么资金还是向东流入。 下面看一个货币流通的小故事。今年3月3,老张从会计手中领取工资3300。我们的主人公红太祖就是其中一员。老张高高兴兴来到集市上,眼看猪肉肥又亮,大喊一声老王,来三斤五花肉。随后他抽出我们的红太祖,交给了老王。老王小心放好红太祖,嘴里笑着合不拢。第二天大清早,老王来到屠宰厂,一板车猪肉拉出来,我们的红太祖留给了屠宰厂。养猪户老孙拉来一车猪,屠宰厂的李会计,又把红太祖交给了老孙。老孙一捏把,就把 红太祖一群兄弟们塞进口袋里。老孙来到种粮大户老钟家,拉了满车的黄玉米,红太祖又留在了老钟手。一次又一次,我们的红太祖经过了化肥厂老姜、制衣厂老钱、机械制造厂老林,最后又回到了银行里,与其它兄弟呆在了一起。 我们看看另一位红太祖小故事。西部地区20岁年轻小伙A,来到温州制衣厂打工,与老板讲好工钱,每月收入1300。当月领到钱,来到大邮局,1000元给远方老爸妈。爸妈领了钱,装修房屋,又买了家具,最后100换成身上衣。这家具、衣服又是从那遥远的温州来,600元重新回到了温州市。 西部地区缺少货币流动性,同时又向外流出货币。当年曾经有一个说法,每年政府对西部地区的缓助款最后又返回东部西部地区用这些钱购买了东部的商品。贫穷源于西部缺少有竞争力的产业。假如西部是一个国家,他们能够利用海关来保护自己的企业。在同一国内,各地区之间阻碍商品流动的因素只有地理位置。在缺少保护的情况下,缺少竞争力的西部地区成为一类缺血又失血的区域。国家通过海关来保护自己的产业,避免受到外国商品的巨大冲击。地区的行政长官也有必要想法保护本地区的企业。然而,大部分的行政长官看不到这一点,他们没有认清楚问题的原因。他们只看到自己穷,而没有看到穷的原因在于自己本地缺少某一些企业。没有看到本地人没有买本地的东西,而是买了外地的东西。 现代的经济学家把精力用在了国与国的竞争上,很少有人关注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很少有人关注国内地区差异与流动性的关系。当然,我们可以借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来想象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国家的竞争力源于对外出口,富裕的国家也是国际竞争力强的国家。那么国内各地区的情况与之类似,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力量在于其产品销售全世界,形成竞争力。 本地资金不外流,只有尽可能促进本地居民使用本地产品,为本地带来就业,这样才能使货币在本地区不停循环,促进本地区发展。到这里,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不能让沃尔玛和家乐福这样的大商场进入自己的地区。由于他们实行全球采购,当本地居民在商场里购买货物时,货币从本地区流向了全球。沃尔玛和 家乐福就如抽水机一样,把钱抽走,抽到自己的口袋里,抽到世界各地。假设没有沃尔玛和家乐福,本地企业为本地的小商店供货,本地居民购买商品后,钱还是回到了本地居民手中。货币就能够在本地区不断循环,增加了本地的资本量。 从表面上看,居民通过大卖场能够便宜购买东西,然而由于货币被抽走,本地区会发生资金紧缩,不利于本地产业发展。由于本地产业发展不起来,其它地区才更容易把资金吸引走,使经济产生紧缩。这样自然就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居民暂时购买了便宜的商品,而从长远来看损害了本地区,自己同样会受到经济萧条的伤害。西方国家提倡自由贸易,然而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反而是东亚的韩国、台湾和日本得到快速发展,原因何在?就在于保护本地企业。 有一个布娃娃,温州产的7元一个,本地产的8元一个。很显然,我们会买温州的,从地区利益上来看将会怎么样?假设我们买温州的,本地区会有7 元资金流向温州。假设买本地的,从本地整体看,一点损失都没有,最多是你损失了一元钱,本地区资本没有什么损失,本地的GDP还增加了8元(当然除去效率问题只增加了7元)。很显然,保护本地区的产业是有利和有价值的。 以上介绍的是地区之间的货币流通,货币还存在着行业之间的流动、有些行业对资金有强大的抽取能力,比如垄断企业,大型的钢铁国企、能源企业等。由于抽取力量十分强大,导致下游的企业难以为继,生存困难,根本没有力量做技术研发。连生存都出现了很大困难,更不用提生活得更好了。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提出了侃价能力,很显然上下游的侃价能力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得到利益。一般来说,上游企业较大,数量少,下游企业小,数量多,在侃价能力上有一些劣势。不过下游企业仍有回旋的余地,它们可以把价格向下游传导。 货币还在穷人与富人之间流动。穷人明明缺钱,但资金还是向富人集中。基于以上的流动,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穷人没钱了?如果穷人没钱了,流动自然会慢慢停止,经济渐渐停滞。这时,富人手里有一大把钱,穷人没有钱,这即是经济危机,也就是现在中国所处的现状。 除了以上介绍的资金流动,还存在着其它的流动,比如人才和技术的流动。地区领导者和行业领导者时时需要促使本产业保持一定的吸引力。当产生这种吸引力后,往往会形成一种路径依赖,产生良性循环,这即是为什么温州在房价高,地价高,工资高的情况下,产品还有竞争力的原因。
个人分类: 经济真相|26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耿大夫谈村官
longfo 2010-5-12 13:53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10/05-06/2264879.shtml http://news.sohu.com/20100507/n271963681.shtml 近期很多媒体关注大学生村官的问题,其中不免讨伐声和溢美之词,其中比较惹人关注的是薄熙来五四青年节的讲话以及北京74名博士报考村官的事情。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深入北大看望我国学术精英,薄熙来接见大学生村官,这里面就有很多东西耐人寻味的,各位看官可以任意遐想,笔者仅提个醒。 大家的观点我先罗列一下:第一种,大学生当村官改善了农村知识结构,是好事;第二种,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去,锻炼了自身的能力;第三种,大学生村官是国家战略,可以改善公务员结构。这些总结了正面的,下面看看反面的,第一种,大学生村官是人才浪费;第二种,大学生村官是运动是浪潮,对大部分大学生益处不大;第三种,大学生做村官,沾染了官场不良习气;第四种,大学生村官都是为了当官;第五种,高学历大学生村官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那么大学生村官到底什么情况呢,应该怎么来实施呢,还有针对高学历人员参与村官竞争的情况。我根据个人见解,谈一些看法。 第一、 引导高学历人到基层到农村是正确的决策。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家的基础,农村是产业链条最稳定,也是可以独立发展的经济实体,不像城市,缺乏了农村的补给,城市立马瘫痪。所以农村是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土地、森林、草地、水源、人力、矿产等,都来自农村。那么农村这么物质极大丰富,为什么发展滞后呢,除了国家政策这个大头外,缺乏人才也是主要的原因。既然缺少人才,所以引导高学历人才来农村还是正确的。但是村官未必是人才,什么样的人到农村去,这才是问题所在。据我所知,未必就是人才去了农村,未必去农村的就是人才。 第二、 村官到农村去是要去做项目,不是做政绩。农村问题如何解决,需要什么。高学习人员尤其是研究生学历往上的人都知道,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做项目,大家都是这样搞的,就本学科问题提出项目申请,申请到了经费就做实验,做出结果来就发表论文,论文算是政绩。在农村就不一样了,经费都在地里、树上村民身上,不用申请项目,不过做项目需要村民的同意。如果单纯的做政绩倒是不难,做点事,拉媒体来报到一下,很快就火了。我听了很多村官的报告,忍不住笑了很多次,都做什么了呀,有人帮村里争取经费修路,有人养猪,帮村民致富。这些东西都没多大意义,没有持续下去的,要做帮助农民增强抗击风险能力的项目出来。 第三、 村官不一定要适应农村生活,只要提高农民生活就可。记得媒体里面谈到,一村官去农民家中,看到板凳上脏,就擦了擦,村民感觉不好意思,后话是以后村官以后也脏了?事情不该是这样的,村官不一定要适应农村生活,你应该把更科学的生活方式带去。村官去适应农村生活,这本身就不对,和村民打成一片是没有问题的,需要注意是,错的就要改,对的要延续,而不是要适应错的。 第四、 村官要抱着学习的态度。诚如薄熙来所言,农村也是个大学校,大学生到农村,不比读研究生差。这里面的学习学问就大了,首先是学习农村现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另外还要增加和外界接触的能力,因为大学生村官是联系内外,城市和农村的桥梁,那么对外的这个学习如何实现,倒真是个问题。当年毛泽东到农村调研,写出了关于农村问题的巨著,长时间内为党的决策提供了鲜活的素材,那么我们这么多村官,能不能就出一点这方面的成绩呢,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那这就说明,学习这一关还没过去,还要加强,不然,村官这个决策就是错误。 第五、 政府要给村官一条出路。村官有什么出路,升官发财?或者留在当地结婚生子?我看到很多埋怨的帖子抱怨自己没有出路,没钱没权,一无所有。之所以去考村官,很多人都是无奈的选择,我很多朋友考村官,他们没有其他的就业渠道,就一个考上了,但是今后如何发展,这个村官朋友也是一脸茫然。所以我觉得村官这个体制还建立的不够完善,大家来考试也是一窝蜂,没有做好打算,这就是得过且过的态度。我一个朋友现在从村官考到事业单位做公务员了,也有很多村官现在还混迹在农村,他们的前途没有保障。如果单纯的靠着噱头把人引到农村去,而没有给予他们光明的前途,相信来的也不是人才,所以所谓的村官工程就有点豆腐渣的嫌疑了。 第六、 博士考村官不是大材小用,是教育和社会出了问题。我觉得硕士研究生做村官比本科生效果要好,比博士更好。博士的就业渠道不能去做村官,他也不一定能够做好,尤其不能做得比硕士和本科好。博士是专业性极强的,专业能力很高的一群人,而农村的现实是什么呢,是资源的整合。农村缺乏的不是资源和专业技能,缺乏的是具有整合能力的人才。博士去做村官,说明教育和社会出了问题,不能有效地培养出服务社会的高端人才,相反把不合农村实际的极高端人才引进了一个。如果说硕士研究生去农村抱着做项目的心态去,那么博士去农村报着什么心态呢,博士是做什么的,学术性的人才,根本不适合做这种非学术性的实际问题。很多网友说,博士为了北京户口才去做村官的,博士年龄大了说不定老婆孩子都有了,而且还都在北京,为了一个户口,博士不做学术了,教育流泪了,社会堕落了。 大学生村官应该作为一个项目来搞,相关的研究应该跟上,理论和应对措施也要跟上,这个项目才能开展的好。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部大开发终于拉开序幕了
sheep021 2010-4-11 19:40
西安未来10年每年3000亿搞城建 人口达1000万级 2010/04/11 08:03来源:华商网 发表评论 重庆推出一万亿元投资计划  据新华社4月4日消息,去年经济增速位列全国前三名的重庆市,今年又推出1万亿元投资计划,全市共实施重点项目323个,力争完成年度投资2000亿元。 本博评论: 西部大开发终于拉开序幕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大旱看精神援助
longfo 2010-4-9 10:56
西南大旱,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我在重庆也目睹了旱情,接待了很多记者,不过很快重庆的旱情就得到了缓解,现在云南、贵州一带就新闻信息来看还是很旱。持续无有效降雨,很多故事都在发生,我在网络和媒体上看到了很多。 很早的时候就有母亲水窖这个项目了,我其实关注过这个问题,当时就感觉不错。但是这个项目到底如何,就现在来看没有很大的实际价值。关于天灾人祸的论述也是铺天盖地,谈了很多政府对于水利设施的不作为等等,很多。西南大旱和政府不作为关系很大,当地是不是腐败,这个要严查,天灾人祸论要彻底严查。 以上都是公益和政府的责任了,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算是一些客观的现实,那么我们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包括西部志愿者计划也实施了 7 年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始终还是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到底哪里没有做好呢,很多问题都没处理好,这些和当地官员的素质分不开的,也和公益组织的哗众取宠有一定的关系。 最后我也说说,对于西部的精神援助。我们知道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当时的媒体和电影业对于西部题材可是做足了文章,美国的西部开发也市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完成的。现在我国的西部开发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民间的积极参与。在这方面,精神上的鼓动的确缺乏有效的手段。西部开发需要大量制作西部题材的影片,写作大量西部题材的小说,鼓动人们去西部。这样才可以带动西部,这样才能解决西部的发展,才可以避免这样大规模的灾情出现。 西部是国家援助的重点,从人力物力各个层面都给与重点关注,这个决定有失偏颇。西部的发展和人有很大的关系,除了当地政府官员以外,民众的精神援助也是很有必要的。出现问题以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去克服,如何去避免,而不是获取外来的帮助。我记得我们北方经常发生旱灾,很多村子里面的深水井都是农民自己凑钱打得,后来政府才出钱帮助农民打井。记得有一次虫灾,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当地农民靠着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也闯了过去,现在当地发展的还不错,这些都和农民自身素质分不开的。最大的创造力在农村,政府要引导,不要把这个抹杀了,就失去了援助的意义,也封杀了人们的精神创新。 孩子需要精神援助。西部的孩子经常接受援助,我觉得精神层面的少了,给予他们的压力太大,容易出问题。现在的孩子就像是祥林嫂,到哪里都说自己穷,为了获取别人的恩惠,这个是不可取的。西部展现的精神层面应该是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而不是嗲声嗲气的乞求和坐以待毙。他们需要什么精神援助,这个大家都该清楚,不过这个援助就缺少轰动性,公益组织和国家政府要好好思考,谨慎大胆的进行。 上面我就是谈了谈一点看法,还有很多可操作性很强,现实意义很大的创意。抛砖引玉吧算是。美国经过西部开发以后成为世界强国,中国也在经历一样的过程,我建议更多的精神援助,这或许会大过物质援助本身的价值。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部生态补偿机制尽快破题
生态人 2009-2-16 15:28
云南省政协委员建议: 西部生态补偿机制尽快破题 2005年01月27日 02:26:29 资讯来源: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5-01/27/content_1023896.htm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记者张文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已被国家高层决策部门认同,但目前云南省还拿不出有关生态补偿的科学数据,没有科学依据就无法获得应有的生态补偿。近日,在云南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段昌群教授指出,这不仅是云南省的问题,也是承担国家生态安全 的西部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   段昌群介绍,云南是中国重要的生物种质资源库,同时也承担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义务,但长期以来却没有获得过应有的生态补偿,该省至今还没有开展过与生态补偿有关的科学研究和对策分析。   云南地处众多河流的上游,是我国生态建设比较效益最高的区域之一,其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云南丰富的水利资源和生物资源,虽然有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但这些资源比较效益最高的还是它们的间接生态价值。研究表明,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价值在直接经济价值的5倍以上。段昌群说,云南保持一方水土所需的成本只要几角钱,但如果形成洪灾转移到下游,经济损失将是几十元甚至几百元。   段昌群指出,目前全社会在享用云南提供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消耗着云南的生态价值时,却没有重视对云南的生态补偿。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但投入的力度远不能弥补生态保护地区因资源控制、不能开发利用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发展机会的丧失,出现了生态环境越好、生物资源越丰富的地方越是贫困的情况。   上游地区致力于生态保护,为中下游的黄金经济带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中下游就该对上游进行补偿。这种收益者补偿原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上游从下游地区的经济补偿中获得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动力,而下游在更好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更快地发展经济。段昌群说:将生态保护事业建立在真正的市场机制上,才能实现全国资源的优化配置。   开展与生态补偿有关的科学研究和对策分析,是获得生态补偿的重要前提。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新举措。但这必须要有科学的数据来支撑。例如,要搞清楚云南向国家提供了哪些生态服务?这些服务的价值是多少?要给予多少生态补偿?如何分配这些补偿以确保贡献的持续性?应该执行怎样的补偿政策来推进地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段昌群说,生态补偿研究具有很强的个案性。但是,包括云南在内的一些西部省份在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都还非常滞后。     try { showAd(3,0,1); } catch(ex){}
个人分类: 专栏3:国内生态江湖|2783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部水电开发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人 2009-2-16 15:09
云南省政协委员呼吁 水电开发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中国青年报 张文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1-18       在1月16日开幕的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段昌群等5名委员呼吁,针对目前工程建设出现的企业一本万利、政府善后和当地居民承担生态环境破坏和恶化的恶果的现状,应尽快建立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以生态补偿实现区域公平。 云南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6亿千瓦,占全国的18.8%,名列全国第三;可开发装机容量约9600万千瓦,占全国水电可开发量的25%。目前,云南境内六大水系干流上已规划有50座大型水电站,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大型电站有7座,近期计划建设的4座。除六大水系干流外,正在建设和规划将要建设的中小水电站超过216座,908条河流中已有800条正在和规划将要建设水电站。其中,中小水电资源可开发量1700万千瓦,占全国中小水电可开发量的20%。云南中小水电开发条件较好,装机容量较小的水电资源遍布全省,有118个县市可开发万千瓦以上的中小电站。 云南的水电开发很大程度上不是开发不开发的问题,而是如何科学开发的问题,如何将水电开发中产生的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化解在开发的过程中。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云南省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段昌群说。 减少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是水电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能有效化解水电开发引起生态环境问题。他说,生态补偿可以把水电建设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通过生态补偿实现内部化,防止企业私人成本社会化。补偿因水电建设造成的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通过生态建设和保护恢复、维持和增加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自然资本能世世代代的保持甚至增加。并能维持库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降低水电站运行成本和提高水电站服务寿命。 资讯来源: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1/18/content_2038101.htm
个人分类: 专栏3:国内生态江湖|3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校大门向西开!
刘玉平 2008-8-23 12:45
(歌曲给未来的孩子 词曲:虹 演唱:齐秦) ** * * * 又是一年入学时,几家欢喜几家哀?何时盼得公平至, 高校大门向西开! 刘玉平 2008-08-2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根本在于人的素质的进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是国际通用的评价社会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接受高等教育对于个人而言是从少年走向成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社会而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文明程度、促进人口流动的重要途径之一。 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对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政策扶持和投入倾斜,促进了这些地区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一阶段,西部地区不但作为东部地区廉价物质资源的重要供给地,而且明显的优厚待遇吸引了西部地区的很多人才孔雀东南飞、成为东部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的重要输送地。 虽然中央在 1999 年就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举措,将提高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不少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以受教育程度为例,高考录取率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之一。由于多方面原因,本文仅仅对 2006 年、 2007 年两年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搜集、统计和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http://www.eol.cn ;搜狐教育 http://www.sohu.com )。 表 1 2006 、 2007 年高考招生 / 录取情况简表 地区 报考人数(万) 录取人数(万) 录取率( % ) 录取率排名 2006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7 年 北京 11.03 10.99 8.00 8.09 72.56 73.60 6 6 天津 8.36 8.85 6.00 6.40* 71.78 72.32* 7 8 辽宁 27.00 29.00 20.00 22.00 74.10 75.90 3 4 吉林 17.20 20.10 10.66 13.80 61.98 68.70 15 13 黑龙江 21.92 22.40 16.00 17.40* 73.00 77.68* 5 3 河北 55.76 56.18 27.32 29.86* 49.00 53.16* 27 24 河南 78.00 87.88 42.00 46.00 53.85 52.30 24 25 山西 32.00 33.10 15.00 14.60 46.86 44.10 29 29 内蒙古 20.00 23.90 11.90 13.83 59.50 57.90 17 17 陕西 37.32 41.17 22.00 19.75* 58.96 47.97* 19 28 甘肃 24.80 27.20 9.67 11.69 38.99 43.00 30 30 宁夏 5.00 5.65 3.20 3.90* 64.00 ~69* 12 12 新疆 12.81 15.40 7.98 8.05 62.31 56.60 14 20 青海 4.00 3.80 2.80 2.80* 70.00 73.68* 10 5 西藏 1.37 1.50 1.00 0.98 73.10 ~65 4 14 四川 45.33 49.88 26.00 26.70* 57.76 53.53* 21 23 重庆 19.00 17.73 11.10 12.34 58.42 69.50 20 10 贵州 19.40 22.57 7.50 9.71 38.67 43.00 31 31 云南 18.14 20.00 9.00 10.07* 49.62 50.34* 26 27 广西 27.49 30.00 13.70 16.26 51.68 54.20 25 22 湖南 48.00 51.88 23.00 28.46 47.92 54.90 26 21 湖北 53.30 50.33 31.68 28.90* 59.44 57.42* 18 19 上海 11.38 11.05 9.10 9.29 80.04 84.10 2 2 山东 80.00 77.75 50.00 47.81 62.50 61.50 13 15 江苏 49.50 53.00 35.00 37.00* 70.71 69.81* 8 9 安徽 46.35 56.40 26.40 28.96 56.96 51.50 23 26 浙江 35.00 35.88 24.70 25.70 70.57 72.50 9 7 福建 25.00 30.93 15.14 18.44 60.56 60.00 16 16 江西 35.00 38.43 20.00 22.10 57.14 57.50 22 18 广东 51.74 55.38 36.00 38.40 69.58 69.30 11 11 海南 4.10 4.23 3.60 3.60 88.00 85.10 1 1 注: * 由于没有检索到实际招生数,按计划招生数计算。 青兰色底纹的为西部省区。 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文件所涉及的十二个省区市,根据表 1 的有关数据初步分析, 2006 年,全国平均录取率为 60.23% ,而西部为 53.59% ,西部低于全国约 7% ,高于全国平均录取率的仅有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四个省区; 2007 年,全国为 59.68% ,而西部为 51.84% ,西部低于全国约 8% ,高于全国平均录取率的仅有西藏、青海、宁夏和重庆等四个省区。当然根据这些数据,还可以从很多侧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但讨论问题必须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 西部地区的发展,根本在于提高人口素质,关键需要有一大批人才。固然可以通过优惠的政策引进其他地区的人才,但实际上引来的凤凰寥寥无几、杯水车薪。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在于立足西部,提高西部地区的高考录取率。 也许某些人可以找出许多条理由来反驳。我只想说,同在五星红旗下,本应该人人平等,可为什么就要分个三六九等?环境对于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的事实表明,进入高校后,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西部地区的学生并不在所有的方面都落后!现在的关键是,西部的孩子连参赛的资格都没有,其他的又何从谈起?!上面的 这些数据和现象,难道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暗含了一种地域歧视吗?难道要让一代又一代的西部孩子无奈地接受不平等的宿命吗? 当然,涉及的其他相关问题和解决的途径都很多,在此就不多谈。但是,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大幅提高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不失为一条实实在在的有效措施。 以高考录取率为着眼点之一,切实推进西部大开发。 在此大声呼吁: 高校大门向西开! * * * * * * 同样是渴望知识的眼睛,同样是可爱的小天使,却面对着不同的人生命运,年复一年,代继一代 图片来源: blog.sina.com.cn 图片来源: www.cnetnews.com.cn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6669 次阅读|1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