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航天飞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航天飞机时代的倒计时
热度 8 jiangxun 2011-7-11 07:08
作者:蒋迅 Source: STS-135: The Last Shuttle Mission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的 倒计时 也开始了 美国航天飞机时代的倒计时 。阿特兰蒂斯号将在十天后返回地面,为航天飞机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让我们伴随着“十、九、八、七”的倒计时,一起来回首一下美国航天飞机时代为人类留下了什么辉煌的记忆吧。 十 Source: 10 Amazing Space Shuttle Photos 十张震撼照片 从1981年4月12日第一次发射到2011年7月最后一次发射的30年时间里,有无数的令人震撼的航天飞机的照片。这里是其中的十幅。它们是:1. 2009年3月,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塔上等待发射;2. 2011年5月28日,当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STS-134任务时,宇航员从国际空间站拍摄的航天飞机的照片;3. 在2010年4月的STS-131任务中,宇航员拍摄的失重状态下水珠的照片;4. 1992年10月22日,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发射时,一位实习宇航员从一架飞机上拍摄的发射情景;5. 奋进号航天飞机在1996年执行STS-77任务时,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和太阳光爆的照片;6. 1993年,航天飞机执行修理哈伯太空望远镜的任务;7. 在STS-51A任务中,宇航员回收两颗卫星后开玩笑地打出“出售”的牌子;8. 1998年,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在执行STS-95任务时飞跃大西洋上空,地球和月亮在背景中清晰可见;9. 1996年1月26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完成STS-72任务后在夜幕下返回地面;10. 1988年12月2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上升执行STS-27任务。 坦率地说,我觉得这十张照片远不能概括航天飞机的辉煌。也许应该挑选一百张才够。在我的脑海中就有很多更优秀的照片。比如波音飞机托起航天飞机,航天飞机飞过太阳,两架航天飞机同时竖立在发射塔上,航天飞机发射时的音障,航天飞机的风洞试验,航 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等等。 九 Source: 9 Weird Things That Flew on NASA's Space Shuttles 九件奇怪的东西 在135次航天飞机的太空飞行中,宇航员们带了许多奇怪的东西,有些是科学实验的仪器,有些则是纪念品。这里选出的九件是:1. 供宇航员专用的可乐罐装可乐瓶;2. 一个球场观众的座椅面 (图中是水下训练的照片);3. 《玩具总动员》中的巴斯光年 (Buzz Lightyear) 玩具;4. 《星球大战》中光剑原件;5. 电视剧《星际旅行》 (Star Trek) 作者吉恩·罗登伯里的骨灰;6. 各种运动衫和袖标等;7. 一块17世纪货运牌子 (上写“Yames Towne”);8. NASCAR赛车用的旗子;9. 一小瓶洋基体育场中的土。 八 Source: 8 Surprising Space Shuttle Facts 八个惊人事实 1. 航天飞机在轨道上,在每小时约17,500英里(28,000公里)的速度绕地球旅行。以这样的速度,船员可以每隔45分钟看到日出或日落。2. 所有五架航天飞机的总里程513.7万英里(826.7万公里),是地球和木星之间距离的1.3倍。每架航天飞机,除了为挑战者号,飞行距离超过地球和太 阳之间的距离。3. 只有一位总统亲自见证了航天飞机发射。1998年10月2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与他的妻子希拉里·克林顿一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观看了STS- 95任务的发射。4. 航天飞机不仅是运输工具:它还是一个实验室。航天飞机有22个太空实验室的任务,在航天飞机上的一个特殊模块内完成科学,天文学和物理学方面研究的任务。 5. 航天飞机的热防护系统,或热屏蔽,包含超过30,000绝热片,它们基本上是砂砖。6. 最重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重达178,000磅 (80,700公斤),大约是13个非洲大象的重量。7. 航天飞机计划的正式名称是空间运输系统 (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所以每个航天飞机飞行任务都带有指定的前缀“STS”。8. 2009年5月11日,宇航员迈克尔·马西米诺在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执行STS- 125任务时,在太空中向推特网站发了微博。 七 Source: 7 Notable Space Shuttle Astronauts 七位著名宇航员 1. 约翰·沃茨·杨。杨曾于1972年4月21日执行阿波罗16号任务时登月,成为了第九个踏上月球的人,并且是三位两次到达月球的宇航员之一。杨是美国航天史上宇航员生涯最长,执行任务最多的宇航员之一。他是第一个六次进入太空的人,到2006年为止,他还是唯一操纵过四种航天器的宇航员:双子星航天器、阿波罗指令/服务舱、登月舱和航天飞机。2. 罗伯特·劳瑞尔·克里彭。克里彭执行过STS-1、STS-7、STS-41-C以及STS-41-G任务。他是太空实验室空间站的任务和1975年最后一次阿波罗任务的美苏首次太空飞行的阿波罗-联盟测试项目中的地面支持成员。3. 萨莉·莱德。莱德执行过STS-7以及STS-41-G任务。在成为宇航员之前,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莱德已经是一位物理学家。她是第一位美国女性宇航员。 4. 小圭恩·布鲁福德。布鲁福德是第一位美国非裔宇航员,执行过STS-8、STS-61-A、STS-39以及STS-53任务。他美国空军上校。5. 凯瑟琳·德薇尔·苏利文。苏利文执行执行过STS-41-G、STS-31以及STS-45任务。她是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美国女性。6. 约翰·格伦。格伦执行过水星-大力神6号以及STS-95任务,是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宇航员。7. 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麦克坎德雷斯二世执行过STS-41-B以及STS-31任务。他是第一位进行过无牵连太空行走的宇航员。 美国宇航员中也有几位华裔宇航员。他们是:第一位华人宇航员 王赣骏 ,进入太空最多的 张福林 ,第一位太空漫步的 焦立中 ,第一位进入国际空间站的 卢杰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亚洲人 郑有州 。王赣骏出生于江西赣县。张福林只有四分之一的华人血统。卢杰曾经在国际空间站上向杨利伟问候:“欢迎到太空来!”郑有州是越南华人。美国宇航员中还有两位在中国出生的宇航员: 威廉·安德斯 和 香农·露茜德 。 他们都是航天飞机宇航员。另外,美国宇航员马克·凯利与他的夫人,美国众议员嘉贝丽·吉佛斯是从003年在中国认识并恋爱的。2011年1月8日,吉佛斯遭枪手击中头部受重伤,凯利仍坚强地决定执行航天飞机STS-134任务。马克·凯利和斯考特·凯利是双胞胎,他们都是宇航员。 六 Source: 6 Coolest Space Shuttle Science Experiments 六个最酷的航天飞机上的科学实验 1. 微生物在微重力条件下变得更致命。2. 宇航员在航天飞机上尝试了13英里的太空绳。3. 太空玫瑰的气味不同。4. 培育出更大更好的蛋白质晶体。5. “尾区屏蔽装置”利用太空的高真空、高洁净环境进行材料加工试验。6. 七位宇航员献出了生命 (见本人文章“ 她在太空中永生 ── 记美国印裔宇航员卡尔帕娜·乔拉 ”)。但安置在专门设计的密封罐中的线虫躲过了这次劫难,成为生命坚韧性的一次意外实验。 美国宇航员在行体飞机上做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其中一些是在他们休息时间里自愿做的。唐-佩蒂特利用星期六的时间做了一些微重力流体实验。这些实验可以在 这里 看到。本人在“ 【数学都知道】2011年7月2日 ”里还提到过微重力环境里的火焰,正等待数学家们给出数学模型。 五 Source: 5 Patriotic Space Shuttle Missions 五次爱国任务 航天飞机的任务一般不会专门为政治而选择发射或返航时间的,但航天飞机的发射无疑给美国人带来了自豪感。有五次发射甚至推起了爱国浪潮。这五次发射 是:1. 哥伦比亚号在1981年4月12日第一次航天飞机发射STS-1,开始了历时30年的航天飞机时代。应该提醒读者的是,美国人在这第一次发射就是载人的 (两位驾驶员),说明当时他们的信心非常足。4月12日也是加加林进入太空的日子。美国人选择这一天进行第一次航天飞机的发射很难说是巧合。2. 1984年2月,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在随挑战者号执行STS-41-B任务时,首次进行了无绳太空行走。他因此成为了第一个人体卫星。他离开航天飞机达 到320英尺 (98米)。他使用的载人机动装置总共使用过三次,以后宇航员的太空行走都是与航天飞机相连的。在冷战时代,美国人在载人飞行和太空行走上都反超了苏联。 3. 1990年,发现者号航天飞机STS-31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上了太空。本人认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是美国航天史上最成功的项目。关于哈勃太空望远镜,请阅 读本人的文章: 你不知道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十项秘密(上) 下 。4.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2003年2月1日失事后,NASA暂停了航天飞机的任务。直到2005年7月26日发现者号才执行了STS-114的复飞任务。发 现者号的复飞标志着美国人对国际航天事业的承诺和人类对航天探索的不懈追求。顺便说一句,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空难后,也是“发现者号”承担起复飞任务的。5. 发现者号航天飞机STS-121是在2006年美国独立日发射的。这次还真的是一次巧合。本来是计划在7月2日发射,但由于天气原因推迟了两天。 于 是它就 变成了一次爱国任务了。 Source: 4 Great Holiday Space Shuttle Flights 四次假日飞行 同样的, 航天飞机的任务一般不会把任务选在节假日,但有四次正好与美国的联邦节日重合。这四次是:1. 发现者号STS-121在2006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发射。2. 哥伦比亚号STS-4在1982年7月4日返航。3. 发现者号STS-103于1999年在太空中度过圣诞节。4. 奋进号STS-134于2011年在太空中度过阵亡将士纪念日长周末,也算是纪念在两次航天飞机失事中死去的14位宇航员。 三 Source: 3 Most Flown Space Shuttles of NASA's Fleet 三架飞行距离最长的航天飞机 第一名是发现者号。发现者号是最老、旅行最多的航天飞机,在27年的飞行中,它一共飞行39次,在太空中365天,旅行距离达148,221,675英里 (238,539,663公里),环绕地球5830次。第二名是正在执行最后一次飞行STS-135的阿特兰蒂斯号。到上一次的STS-132飞行,阿特 兰蒂斯号共飞行了120,650,907英里 (194,168,813公里),环绕地球4,648次,停留时间为293天。当阿特兰蒂斯号在12天后返回地面时,这些数字都将被更新。第三名是最年轻 的奋进号。奋进号是在挑战者号失事后作为替代而建的。它执行了25次任务,航行122,883,151英里(197,761,261公里)。其实,奋进号 远没有到达退休的年龄。但是,如果让它单独继续飞行的话,NASA的整个航天飞机项目都不能停止,这样算下来的实际花费将比购买俄国的飞船座位更贵。所以 它也只好跟发现者号和阿特兰蒂斯号一起提前退休了。 注意这里说的是最长飞行距离而不是飞行次数。如果按次数的话,哥伦比亚号将进入这个名单。 二 Source: NASA's 2 Female Space Shuttle Commanders 两位女性指挥长 尽管有三十多位女性宇航员进入过太空,只有两位担任指挥长的职务。她们是艾琳·科林斯和帕姆·米罗伊。柯林斯曾执行STS-63、STS-84、STS-93以及STS-114任务,她是美国首位负起指挥航天飞机任务的女性太空人。米罗伊是第二位女性指挥长,曾执行STS-92、STS-112和STS-120任务。在执行STS-120任务时,她与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女性指挥长佩吉·惠特森在太空会合,又为妇女创造了一个记录。如果你有机会见到米 罗伊的话,你能感觉她是一位非常沉着而自信的女性。她在第一次上太空之后曾经有过一段话:“我意识下面在中国的某个地方有人在互联网上浏览,他与他的儿女步出房门,指着天空中的一个正在飞行的东西说,‘看,航天飞机’并向它招手。所以我也向他们招手。这是一个我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连接我们的是技术。我深深感到我与他之间的联系尽管我永远不会见到他。”我不知道她后来是否去过中国,希望她能到中国去看一看。 一 Source: Space Shuttle Fleet 一个时代 航天飞机是一个时代,一个壮举,一个辉煌,一个里程碑。它不是完美的,它有些悲壮;它是一个梦,一个没有完全实现的梦。回首航天飞机的30年,我们看到它 是科学上最先进技术的产物,一个过 于 超时代的产物。无疑它对未来人类航天事业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影响。写到这里,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一”的主题,因为能写的东西太多了。我想还是把这个“一”留给读者吧。请在下面的留言处告诉我,你心中的“一”是什么。 不过,如果一定要我选出一个“一”的话,我想我可能会选择航天飞机的一项成就:国际空间站。因为这项成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成就,是国际航天合作的典范,是美国与苏联 (及俄国) 从敌对到夥伴的标志。没有航天飞机就没有国际空间站。关于国际空间站,请阅读本人的文章“ 从国际空间站看夜景中的华盛顿特区 ”。关于航天飞机,请阅读本人写的“ 航天飞机的起落轮胎 ”和“ 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六个秘密 ”。 奥巴马最近说 NASA需要有所创新 。但是现实是,NASA正为钱而苦恼。在奥巴马的 联帮预算 中,NASA的预算只占了0.45%,比小布什时代还低。现在又传来了 美国国会有意终止为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拨款 。 还有一些人抱怨NASA少有成就,认为早就该撤消NASA而让私人企业代替。我想说的是,这些私人企业 (以及全世界除前苏联外的航天企业) 都是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上。没有这个巨人,他们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无论它的成就是大是小。美国政界真的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了。否则航天飞机时代倒计时之后,将会是美国航天事业霸主地位的倒计时。
个人分类: 航天|7111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我国首个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实验室成立
zqh2002 2011-6-2 22:39
新华网专稿(新华军事评论员 郑文浩)5月12日,中国首个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空军工程大学成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等离子体这种宏观的中性电离气体距离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遥远了。即使是热爱军事的网友,很多对这方面也仅仅是表面的了解。等离子体与军用航空的关系,流传最广泛的就是所谓的“俄罗斯战机使用等离子体隐身”这个说法了。 说到“等离子体隐身”,就要提到人类的载人航天。在一次次飞船、航天飞机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由于他们和大气层的剧烈摩擦,飞船表面产生了等离子层,形成了电磁屏蔽。很多中国人都会记得几次神舟飞船返回地球的时候都会有一段时间和地面暂时中断联系,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当然,这种现象早就受到了军事技术人员的注意,就是有可能通过这种等离子体的电磁屏蔽来实现作战飞机的主动隐身。然而设想并不等于工程实践,实际上通过等离子体来实现隐身从工程角度来讲很难实现。因为想实现覆盖几十米长作战飞机的等离子层,要么会牺牲飞机的气动外形,要么会对飞机的电源和燃料提出了很难实现的要求。 现在对等离子体的研究,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那种大气摩擦产生的热等离子,是不可能应用于飞机隐身的。即使在俄罗斯,现在也没有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有实用的等离子体飞机隐身技术。唯一在技术界流传广泛的,就是有传闻美国在B-2轰炸机上使用了一些由稳态电源或者微波产生的冷等离子体来实现隐身。这种传闻,和美国公开B-2采用飞翼和涂料来实现隐身的说法差异很大。由于B-2轰炸机涉及到美军的核心机密,等离子体隐身的说法只能是个疑问 。 除了等离子体隐身,那么等离子体和军用航空的契合点又在哪里呢? 我们不妨再看看原来的那条新闻。不难发现,这个实验室的全称是“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里面有动力学这个关键词。而新闻中还提到:“这个实验室的成立,是推进我国在航空动力发展领域实现理论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并为解决制约航空装备发展和空军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平台……”答案已经很明显了,等离子体研究与“航空动力”这制约中国航空装备发展和空军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些公开的资料表明,等离子体在航空动力上,可以有效地提高燃烧稳定性和燃烧效率,极大改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增压比升高后的工作稳定性,从而实现推重比10甚至更高涡扇发动机的生产;而在飞机气动力上,等离子体可以减少飞机阻力,增加升力,提高战机的失速攻角和机动性。 例如在航空发动机上,风扇、压气机是航空涡扇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提高航空涡扇发动机的推重比,只能增加压气机的增压比,而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压气机出口面积急剧缩小、效率严重降低。而通过在压气机的特定位置上布置等离子体激励装置,则会有效改善发动机内气体的流动效果。 毫无疑问,等离子体动力学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非常超前的领域。以至于在公开的资料中,只知道等离子体对空气的流动会产生作用,但是其作用的机理却不清楚。那么国外的一些先进航空动力,例如F-119、F-135发动机,是否使用了等离子体技术,也是一个谜。不过这次我国成立等离子体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显示我国在航空动力、飞行器气动力研究方面,已经进入了最前沿领域。随着我国在等离子体动力学研究上的不断深入,中国在研制推重比10以上的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技术积淀,将更为深厚,从而为先进战机、空天飞行器、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六个秘密
热度 11 jiangxun 2011-5-17 08:31
作者:蒋迅 奋进号航天飞机 ( Space Shuttle Endeavour STS-134 )。在所有航天飞机中它的年龄是小的。这个小弟弟身上有多少秘密呢? 秘密一 . 奋进号是在挑战者号失事以后为了弥补空缺而建造的。挑战者号于1986年失事,美国国会在1987年批准建造一架新的航天飞机。1991年薪的航天飞机建成并送到肯尼迪太空中心。1992年首次升空。所以,奋进号是最年轻的航天飞机。 秘密二 . 奋进号是由首架美国中小学生命名的航天飞机。奋进号的正式编号是”轨道器105号“ (Orbitor Vehicle - 105)。它是美国一系列航天飞机之中首架以公开征名竞赛的方式来决定命名的。由美国的中小学生决定航天飞机的命名之后,再由布什总统在1989年时正式 宣布。如同美国历架航天飞机的命名原则,奋进号的名字也是源自一艘早年的研究调查船,著名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 (James Cook) 在1768年第一次远征时所搭乘的一艘368吨等级的三桅帆船奋进号 (H. M. Barque Endeavour,当时是它建造完成、下水后首次的出航),由于是艘英国籍的船只,这也解释了为何奋进号的名字是用英式英文的“Endeavour”而 非美式英文的“Endeavor”拼法。 秘密三 . 奋进号基本上是用备用件建成的。从某种角度来说,奋进号是一艘“拼装航天飞机”,它是以发现号和亚特兰提斯号建造合约中一批同时生产的备用结构零件为基 础,额外组装出来的,以填补挑战者号意外坠毁后留下来的任务空缺。但是这并不表示奋进号的性能就逊色一截,恰恰相反,事实上因为是最新的一艘航天飞机,奋 进号在建造过程中吸取了许多前辈们的教训,拥有了更多新开发的硬件装备。而大部分新一代的航天飞机仪器设备都是在奋进号上率先采用之后,才在稍后趁著停飞 维修的机会,改装追加到了其他几架航天飞机上。这些改良的重点包括有: 一具直径40尺的新型减速伞,能够缩短航天飞机落地后的减速滑行距离约1,000尺(近300米),改良后的滑行总长为2,000尺。 一些配合延伸绕行期限(Extended Duration Orbiter, EDO)改装所需的管线与电路连结,因而能够将航天飞机绕地球运行的任务期限延长到28天。 升级版的航电系统,包括较先进的通用任务电脑,改良的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s),战术空中导航系统(Tactical Air Navigation Systems),强化版的主任务控制器,多路转换器/多路分解器(MUX/DEMUX),固态跟星仪(Solid-State Star Tracker),与一套改良过的鼻轮转向机构。 一套改良版的辅助动力系统(Auxiliary Power Unit, APU),是用来提供航天飞机液压系统所需的动力。 秘密四 . 奋进号解救了哈伯空间望远镜。哈伯空间望远镜投入使用后不久,科学家们就发现他们得到的图片不清晰。这为哈伯空间望远镜的功能大打折扣。1993年奋进号前去执行修理哈伯空间望远镜的任务。这项任务很复杂,宇航员们一共进行了五次太空行走,最后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秘密五 . 奋进号的STS-88任务标志着长达十多年的 国际空间站 建 造的开始。1998年11月由俄国人建造的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建曙光号功能货舱进入预定轨道。同年12月,由美国制造的团结号节点舱随升奋进号空并与曙 光号连接。“有了团结号节点舱,它就成了一个空间站,而且是国际空间站”。 奋进号最后的这次任务也是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科学试验设备。 秘密六 . 奋进号开创了数个先列。1992年,第一位非裔女性宇航员 ( Mae Jemison ),第一位日本宇航员毛利卫 ( Mamoru Mohri ) 和第一对夫妇宇航员 ( Mark Lee 和 Jan Davis ) 随奋进号升空。 随着STS-134任务的完成,奋进号结束了它的航天生命,它将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在博物馆里去教育下一代科学家。如果你有机会到洛杉矶的话,别忘记到 加州科学中心 ( California Science Center ) 去看看这架功勋飞机,奋进号航天飞机。 其它数据: $1,800,000,000:制造奋进号航天飞机花费了NASA18亿美元。这是制造其它航天飞机造价的一半。 116,372,930英里:在奋进号最后一次旅行之前的总航程。 750,000:4月29日原预定发射奋进号时有包括奥巴马和在亚利桑那受袭击负伤的美国众议员、奋进号执行长马克·凯立 (Mark Kelly) 的妻子嘉贝丽·吉佛斯 (Gabrielle Giffords) 在内的75万人前去参观。 500,000:6月19日发射奋进号时参观人数。 6,154:为奋进号命名时的投票数。 17,400英里/小时:在轨道时的速度,相当于25马赫,或五倍的子弹速度。 4,423:在奋进号最后一次旅行之前的绕地球圈数 1992:奋进号发射于1992年。 283:奋进号在轨道上的天数。 167:在奋进号最后一次旅行之前随奋进号进入轨道的宇航员人数。 25:奋进号总发射次数。 12:奋进号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次数。 4:在奋进号之前的航天飞机数。 3.5:建造奋进号航天飞机所用时间。 1:奋进号执行哈伯太空望远镜任务次数。 参考文献: 6 Surprising Facts About NASA's Space Shuttle Endeavour Shuttle Endeavour By The Numbers: NASA's 19-Year-Old Space Baby The People Behind Endeavour: Engineers Reflect on NASA's Youngest Shuttle
个人分类: 航天|10309 次阅读|25 个评论
探索太空和星际已经成为组成美国DNA的一部分
热度 2 pukin 2011-5-17 08:17
早上在送女儿的路上,听广播新闻说北京时间昨天晚上8点钟,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携带着中国参与制造的阿尔法磁谱仪,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奋进”号的绝唱之旅。 参与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的科学家来自全球16个国家,由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领衔主持,目的是发现暗物质,进而探索是否存在反宇宙。 在“奋进号”航天飞机起飞前,担任这次飞行任务的指挥长的凯利说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他说: 探索太空和星际已经成为组成美国DNA的一部分,因此这条道路一定不会就此休止! 指挥长凯利的夫人就是前一段时间遭枪击险些丧命的女议员吉福兹。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347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中国航天飞机计划与宇宙飞船之争(组图)
bmzy 2011-5-11 16:44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987年——1992年 中国921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方案,采用无垂尾布局,自带火箭发动机 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可部分重复使用,由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陆续进行过航天飞机的开发,但只有美国与前苏联实际成功发射过。 航天飞机因具有重复发射、运载量大等宇宙飞船不可比的优越性而一度受到热捧。但这种由200多万零件组成的高度复杂系统,可靠性非常差。事实证明美苏两国设计的航天飞机并没有达到当初设想的目标。每次发射之前的检查、维护、修理都成为浩繁的工作。原计划每架航天飞机的设计寿命应是20年、100次发射,但美国总共5架航天飞机加起来才发射了100多次,20年的机体寿命却已超过,每次发射的成本也被证明远远高于当初设计目标。 更关键的是,在载人航天事业中,没有什么比宇航员更珍贵的,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是第一重要的任务。迄今,全球历次载人航天失事一共造成22位宇航员丧生,而在美国两次航天飞机失事中丧生的宇航员就占了14位,其比例之高令人吃惊。在技术和安全的双重压力下,苏联的“暴风雪”、欧洲的“赫尔梅斯”(Hermes)等航天飞机计划相继下马。 中国在1988年提出来的4种航天飞机方案和宇宙飞船方案,当年被誉为“五朵金花”,最后选择了最右边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 中国航天飞机计划 中国也曾有过航天飞机的研制计划。当时在载人航天方面有宇宙飞船与航天飞机两条道路。美国在实现载人登月后放弃了飞船发展,转而研发可以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航天飞机无法克服在发射过程中因强烈震动而造成隔热瓦脱落的问题,而相比于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则不存在上述情况,因而要安全得多。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的过程中是走飞船的道路还是走航天飞机的道路曾经产生过广泛的争论,以当时的主流意见来看,走航天飞机的发展道路占了上风,因此在此后的一段时间中我国也全力开始了航天飞机的预研。 我国的航天飞机研制计划最早提出于80年代中期,构想起于发展天军的战略,最早将其归属于863计划子项目编号204的航天附属项目中,是一个由宇宙飞船到航天飞机的渐进构想。当时,美国航天飞机成功首飞取得了巨大的轰动,所以我国国内主导意见是上航天飞机项目,宇宙飞船当时根本排不上号。在整整争论了三年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工程正式制定,提出了研制和运行以空间站为核心的载人航天系统,而天地往返系统确定为宇宙飞船,即后来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当年力主宇宙飞船方案的航天专家王希季院士回想道:“如果中国当时研制航天飞机,那么现在载人计划(神舟飞船)恐怕早就下马了。 长城一号航天飞机风洞模型,经过了空气动力试验。 “863计划”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开辟了道路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主题项目是: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 “863计划”出台后,航天领域成立了两个专家组,一是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代号863-204;二是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代号863- 205。1987年,在原国防科工委的组织下,组建了“863计划航天技术专家委员会”和主题项目专家组,对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总体方案和具体途径进行全面论证。   “863—204”专家组在1987年4月发布《关于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概念研究和可行性论证》的招标通知,以招标方式选择在技术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按要求各自论证载人航天方案。航天部、航空部、国家教委、中科院、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等系统60多家科研单位参加了这场大论证,仅航天部所属的单位就有一、三、五、八等四家研究院分别参加了投标。由于是科学界里的技术概念论证,没有太多的行政干预,所以这番讨论思想相当解放,视野相当开阔,是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史上前所末有的。   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各竞标单位提出了11种技术方案。“863—204”专家组筛选出6种方案,要求他们在1988年6月底前,完成技术可行性论证报告,以便参加高层专家的评审。虽然1987年的方案距今已有22年之久,但是我们今天翻看它们,仍然不得不为我国科学家的大胆和卓识油生敬意。 方案一: 航天部五院508所提出的载人飞船方案 方案一: 航天部五院508所提出的载人飞船方案。这个方案看起来不那么时髦,似乎有些落伍。它用火箭把飞船发射升空,飞船靠降落个定点返回,类似苏联使用的联盟号飞船。论证方认为,飞船是一种经济、技术难度都不很大的运输器,在时间上能保证21世纪初期投入使用,经费上不会突破国家2000年前投资的总盘子。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很长时间内航天运输的规模不会很大,使用一次性飞船的投资效益比会比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好的多。飞船可为空间站和航天飞机进行技术探路,空间站建成后还可作为太空救生艇,即使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研制成功,飞船也可以与其大小搭配,成为其有益的补充。 方案二: 航天部一院一部提出的天骄一号小型航天飞机方案 方案二: 航天部一院一部提出的天骄一号小型航天飞机方案。它与方案三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接近,所不同的是轨道器不带主动力,返回时利用自身结构滑翔着陆。天骄一号借助运载火箭送入轨道,即可载人又可载货,可部分重复使用,研制周期15年,它是当时世界拥有航空技术实力的国家正在发展和准备发展的运输器。以法国为首的欧共体集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力量,正在联合攻关赫尔墨斯小型航天飞机,这种飞机以美国航天飞机为原型,缩比1/6研制。中国如完成此方案,可以为发展空天飞机和火箭飞机解决许多技术难题。 方案三: 航天部上海航天局805所与航空部604所共同提出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方案 方案三: 航天部上海航天局805所与航空部604所共同提出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方案。它垂直起飞,水平降落,部分重复使用,轨道器带主动力可自主飞行。这个方案基本是以我国现有大型火箭为基础,虽有一定技术风险,但并非没有可能解决。 方案四: 航天部北京11所提出的V-2两级火箭飞机的方案。它像火箭一样垂直起飞,如飞机一样水平着陆,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可完全重复使用。这个方案既有新型高空高速飞机的技术,又有新型氢、氧、烃火箭发动机技术,它需要先搞二个初级型,后搞最重要的轨道器部分,再搞全尺寸的火箭飞机,时间进度亦在2015年前后。 方案五: 航空部601所提出的H-2空天飞机方案。 方案五: 航空部601所提出的H-2空天飞机方案。它可以像飞机一样水平起飞和降落,使用吸气式涡喷组合发动机,可完全重复使用。这是一种集航空、航天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方案,技术难点较多,特别是吸气式涡喷组合发动机在国外也是一个久攻不克的难关,英国曾经提出过这种方案,后来放弃了,所以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但是它符合瞄准世界前沿的战略思想,一旦2015年能获成功,则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可一步到位世界先进水平,或大大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方案六: 航空部611所对法国正在研究的赫尔墨斯小型航天飞机的综合分析,论证方认为法国搞的航天飞机在政治、经济、技术背景与我国有相似之处,其总体技术与航天部一院一部提出的天骄一号小型航天飞机方案类似,是航天飞机诸方案中最省力、省时的方案。611所正在与国外开展航空技术方面的合作,可以一并引进国外的有关技术。 经过一年多的论证,专家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了评议会。航天专家选取了五种方案进行深入论证和对比分析,分别是宇宙飞船、不带主动力的小型航天飞机、带主动力的航天飞机、两级火箭飞机和空天飞机。1988年7月20日至31日,上百位航天专家汇集哈尔滨,根据五种方案的主题报告,讨论决定最终“机型”。 专家们的主导意见是:航天飞机和火箭飞机虽然是未来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能的发展方向,但我国目前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和投资力度,尚不宜作为 21世纪初的跟踪目标;带主动力的航天飞机要解决火箭发动机的重复使用问题,难度比较大;可供进一步研究比较的是多用途飞船方案和不带主动力的小型航天飞机方案。 两种航天飞机风洞模型和关键材料样本 航天飞机与宇宙飞船之争 在仔细研究了材料后,“机型”之争最后集中到两个方案:一是原航天部下属的上海八院和北京一院提交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方案,二是北京五院提交的宇宙飞船计划。在专家的评审表上,两个方案的得分非常接近,前者是83.69分,后者是84分。 此后,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如何起步,飞船方案论证人员和航天飞机论证人员展开了长达3年的学术争论。“863—204”专家组于1989年7月完成了《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行性及概念研究综合报告》。报告提出了由初级到高级两步走的途径:第—步,充分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回收的技术,以较少的经费和较短的周期(在2000年左右)研制出初期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多用途飞船,使得我国尽快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解决有无问题,满足初期空间应用的要求。第二步,在2015年左右研制出先进而经济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两级水平起降的空天飞机,以适应未来空间站大系统发展的需要。 1989年8月,国家航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丁衡高收到了航空航天部火箭技术研究院高技术论证组写来的一封信,信中的主要观点是“航天飞机方案” 大大优于“多用途飞船方案”。信中提到:载人飞船作为天地往返运输手段已经处于衰退阶段,航天飞机可重复使用,代表了国际航天发展潮流,中国的载人航天应当有一个高起点。搞飞船做一个扔一个,不但不能争光,还会给国家抹黑。而载人飞船方案论证组认为,载人飞船既可搭乘航天员,又可向空间站运输物资,还能作为空间站轨道救生艇用,且经费较低,更符合中国的国情。航天飞机无论是造价还是维修费用以及发射场建设都相当昂贵,中国此时还不具备航天飞机的生产工艺条件。 1989年,航空航天部党组专门委托庄逢甘、孙家栋两位专家主持召开飞船与小型航天飞机比较论证会。论证会就在北京市阜成路8号的航天大院里进行。这是两种思想的第一次面对面的交锋。航空航天部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高技术论证组组长李颐黎作为载人飞船方案的代言人,从技术可行性、国家经济承受能力和技术风险等方面将载人飞船方案与小型航天飞机方案作了比较。李颐黎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是钱学森当年讲授《星际航行概论》时带的四大弟子之一。 对于比较论证会,他显然是有备而来:“欧洲发展小型航天飞机凭借的是航空技术优势,而我国航空技术不具有优势。欧洲小型航天飞机这条路尚未走完,技术风险大、投资风险大、研制周期长的弊病就已暴露出来了。”“美国有钱,他们有4架航天飞机,每架回来后光检修就要半年时间,美国的航天飞机飞行一次就得4亿5亿美元;俄罗斯也有3架航天飞机,其中一架飞过一次,另一架正准备飞,还有一架是做试验用的。因为没钱,现在也飞不起了。欧空局研制的‘赫尔墨斯号’小型航天飞机也是方案一变再变,进度一拖再拖,经费一加再加,盟国都不想干了,最后只好下马。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从国情出发,绝不能搞航天飞机!” 《航空航天重大情况(5)》报批件的批示上留下了一串国家领导人的名字 《航空航天重大情况(5)》报批件的批示上留下了一串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中央领导的批示下来后,航空航天部领导、部机关便着手研究载人飞船工程的研制分工问题。921工程论证进入了快车道。 这次比较论证后,航空航天部系统内逐渐达成共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从载人飞船起步。 论证组首席专家屠善澄院士向钱学森汇报了飞船的论证情况。钱学森很认真地听取了屠善澄的汇报,并郑重地表示:“将来人上天这个事情,比民航飞机要复杂得多,没有国际合作是不行的,哪个国家自己也干不起。这是国家最高决策。在50年代要搞‘两弹’就是国家最高决策,那也不是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能定的,而是中央定的。屠善澄问:“假如人要上天,飞船作为第一步,您的意见怎么样呢?”。钱学森稍稍沉吟了一下:“假设要人上天,第一步可以是这样。如果说要搞载人,那么用简单办法走一段路,保持发言权,是可以的。”   虽然当时有许多人都支持航天飞机方案,但在综合考虑了自身的技术基础和经济能力后,1990年5月,“863—2”专家委员会最终确定了“投资较小,风险也小,把握较大”的飞船方案,即利用我国现有的长征2E运载火箭发射一次性使用的宇宙飞船,作为突破我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2010年或稍后再建成载人空间站大系统。 中国在70年代进行的早期载人航天计划(曙光一号) 注意上图中的模拟操作界面,颇似美国当年的航天飞机 (曙光一号)宇航员在试吃太空食品 (责任编辑:星虎军事网) http://www.xhmil.cn/html/wuqizhuangbei/200903/27-1011.html
个人分类: 转载|3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愚人节的新闻就是不一样:NASA发射基地遭罕见暴风袭击
周少祥 2011-4-1 13:15
NASA发射基地遭罕见暴风袭击 场景触目惊心(图) 2011-04-01 11:27: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卡纳维拉尔角(Cape Canaveral)发射基地昨日遭遇罕见暴风袭击,现场拍摄到的照片让人触目惊心,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应急状况培训也因为罕见风暴的到来被推迟。 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应急状况培训由于罕见风暴的到来被推迟 闪电击中肯尼迪航空中心旁边的地面 中新网4月1日电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卡纳维拉尔角(Cape Canaveral)发射基地昨日遭遇罕见暴风袭击,现场拍摄到的照片让人触目惊心。 当地时间昨日早晨,6名宇航员正在肯尼迪太空中心准备前往39A发射台练习应对紧急突发状况,但这一计划因恶劣天气受阻。 当地时间30日晚7点48分,这6名宇航员将驾驶“奋进号”航天飞机为国际空间站(ISS)运送价值20亿美元的高能物理粒子探测器(high-energy particle detector)。由于其中2名宇航员没有驾驶航天飞机的经验,所以按计划他们应该在昨日先进行一些练习,结果遇上暴风咆哮。 指挥官马克•凯利(Mark Kelly)透露,“这个最新的阿尔法磁谱仪可以更出色地测量高能宇宙射线,将有可能改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责任编辑:NN042
1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爱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之打油诗(ZZ)
hjlyyc 2011-3-15 13:55
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 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 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 我是铍,耍赖皮,虽是金属难电离; 我是硼,有点红,论起电子我很穷; 我是碳,反应慢,既能成链又成环; 我是氮,我阻燃,加氢可以合成氨; 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 我是氟,最恶毒,抢个电子就满足; 我是氖,也不赖,通电红光放出来; 我是钠,脾气大,遇酸遇水就火大; 我是镁,最爱美,摄影烟花放光辉; 我是铝,常温里,浓硫酸里把澡洗; 我是硅,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 我是磷,害人精,剧毒列表有我名; 我是硫,来历久,沉淀金属最拿手; 我是氯,色黄绿,金属电子我抢去; 我是氩,活性差,霓虹紫光我来发; 我是钾,把火加,超氧化物来当家; 我是钙,身体爱,骨头牙齿我都在; 我是钛,过渡来,航天飞机我来盖; 我是铬,正六铬,酒精过来变绿色; 我是锰,价态多,七氧化物爆炸猛; 我是铁,用途广,不锈钢喊我叫爷; 我是铜,色紫红,投入硝酸气棕红; 我是砷,颜色深,三价元素夺你魂; 我是溴,挥发臭,液态非金我来秀; 我是铷,碱金属,沾水烟花钾不如; 我是碘,升华烟,遇到淀粉蓝点点; 我是铯,金黄色,入水爆炸容器破; 我是钨,高温度,其他金属早呜呼; 我是金,很稳定,扔进王水影无形; 我是汞,有剧毒,液态金属我为独; 我是铀,浓缩后,造原子弹我最牛; 我是镓,易融化,沸点很高难蒸发; 我是铟,软如金,轻微放射宜小心; 我是铊,能脱发,投毒出名看清华; 我是锗,可晶格,红外窗口能当壳; 我是硒,补人体,口服液里有玄机; 我是铅,能储电,子弹头里也出现;
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最后一次发射升空
yshimp 2011-2-26 16:04
http://tech.sina.com.cn/d/2011-02-25/05561666082.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5日05:56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 官方微博 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   2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服役近27年的“发现”号由此开启了“绝唱”之旅。   2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服役近27年的“发现”号由此开启了“绝唱”之旅。  新浪科技讯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24日16点50分(北京时间2月25日05点50分)左右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搭载6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发现号”第39次执行太空任务,也将是它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在这次发现号的告别之旅中,发现号将为国际空间站送去美国负责部分的最后一部分零部件:莱昂纳多永久性多功能舱(LPMM)以及首个人形机器人宇航员:“机器宇航员2号”(Robonaut2)。新的舱段将作为储藏室,并提供额外的研究工作空间。而机器宇航员2号则是一次技术验证性演示,主要目的是考察人形机器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在轨工作的宇航员起到帮助作用。发现号还会同时为空间站带去一些备用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发现号航天飞机服役的一生是在不断开创新纪录中度过的,甚至这一次告别之旅也不例外:它的此次飞行恰逢人类长期外空居留十周年纪念。   发现号是美国建造的第3架航天飞机,整个建造过程历时4年。发现号的名字源自于一艘18世纪时的英国探险船,即著名的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船长远征南太平洋时乘坐的发现号(HMS Discovery),以此表达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它于1983年10月离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姆戴尔(Palmdale)的组装工厂,并于次月搭乘波音客机改装的背负式运输机飞往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1984年8月30日,发现号航天飞机执行其首次飞行使命,任务代号STS-41D。那次任务中,发现号成功将3颗通信卫星送入轨道,并对一个实验性太阳能电池翼进行了测试。   尽管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全部5架航天飞机每一架都功勋累累,但发现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它执行过的全部38次飞行任务中,它总共在太空度过了 352个日夜,几乎相当于一整年。它一共围绕地球运行了5628圈,时速高达17400英里(28000公里),总飞行里程近1.43亿英里(2..3亿 公里),这相当于往返月球288次,或者到太阳距离的1.5倍。   发现号航天飞机总共运送过246名宇航员进入太空,这一数字无人能及。这其中包括世界第一位女性航天飞机驾驶员,世界年纪最大的宇航员,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非洲裔美国人,首位乘坐美国航天飞机升空的俄罗斯航天员,以及首位进入太空的美国议员。
个人分类: 天文教育|1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并未爆炸
xupeiyang 2011-2-3 22:47
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25周年之际,有关这起悲剧的五大谜团终于一一破解。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3843446.html
个人分类: 历史事件|3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她在太空中永生 ── 记美国印裔宇航员卡尔帕娜·乔拉
热度 5 jiangxun 2011-1-27 09:35
作者:蒋迅 美国印裔宇航员卡尔帕娜·乔拉 (Kalpana Chawla) 卡尔帕娜·乔拉 ( Kalpana Chawla ,1962年4月17日 ─ 2003年2月1日) 是一名美国印度裔科学家和宇航员。她因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而逝世。 美国航空航天荣誉墙 ( National Aviation and Space Exploration Wall of Honor at Steven F. Udvar-Hazy Center ) 据英文版 维基百科 介绍:乔拉出生于印度哈里亚纳邦 ( Haryana ) 卡纳尔市 ( Karnal ),有两个姐姐。她的名字“卡尔帕娜”在印地语里的意思是“想象”。她对飞行的兴趣源自印度飞行先驱和企业家拉丹·塔塔 ( J. R. D. Tata )。1983年,他与飞行教练和航空作家让皮埃尔·哈里森 (Jean-Pierre Harrison) 结婚,1990年加入美国籍。 Source: Chawla's Early Life 乔拉很小就有了上太空的梦想,深以她为荣的小学校长说:“乔拉小时候在学校功课并不突出,特别的是,她常坚定表示要当一个太空人。”就因为有这样的梦想,乔拉特别加强与太空科学有关的数学、物理等学科。乔拉于1982年本科毕业于印度旁遮普大学 ( Punjab Engineering College ) 太空工程系,1984年在美国德州大学阿林敦分校 (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 获得航空航天工程的硕士学位。1988年在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 获得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学位。 这是乔拉在阿姆斯研究中心工作时所在的楼 沿着这个走廊走到头就是乔拉生前曾经在过的办公室 毕业之后,乔拉到NASA阿姆斯研究中心 ( Ames Research Center ) 工作,从事飞机起飞的 计算流体力学 ( CFD ) 研究,具体地说就是垂直和短跑道起飞和降落 ( V/STOL ) 的研究。这样的飞机有“海鹞”式飞机,至今 那里 还有一架 AV 8C Harrier 飞机。1993年,她离开NASA到附近的“Overset Methods Inc”公司任副总裁和研究员。她领导了一个研究移动多机体的模拟课题 (simulation of moving multiple body problems) 的小组。他们的工作被应用于空气动力学的优化上。目前,阿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仍然在使用重叠网格法 (Overset grid methods) 进行流体力学的计算。这段经历在 维基百科 上写的 有误 。 乔拉离开NASA的时间是很短暂的。1994年12月,她被NASA选为宇航员,1995年3月她到休斯顿宇航中心报到。1997年11月19日到12月5日,她搭乘哥伦比亚航天飞机第一次执行任务 ( STS-87 ),成为印度裔第一位太空人。那次停留太空时间达三百七十六个小时。2003年1月16日,她再次搭乘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到达太空 ( STS-107 ),是七位宇航员中最有经验的一位。但这一次不幸的是,航天飞机在返回的途中在空中 解体 。她也随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乔拉生前还是有执照的飞行教练,可以教授多引掣商用飞机的驾驶员。 这个镜框里是一面旗子,曾经由她带到太空过,现在在这里永久展出。 关于这面旗子的介绍,甚至连英文的网页都没有看到。我特地把说明原文抄录下来: Computation to Flight - The Sky Is Not the Limit Dr. Kalpana Chawla, an Ames-alumnus, will be flying on NASA Space Shuttle Columbia STS-87 Mission, scheduled for lift-off from the Kennedy Space Center on Noverber 19, 1997. During the flight, Dr. Chawla will launch and retrive the Spartan satellite, which will orbit for two days collecting data on the Sun's corona. Dr. Chawla will conduct experimentsrelated to surface tension and combustion in support of the United States Micro Gravity Payload. The crew will also be testing techniqu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Space Station using the robotic arm, under the control of Dr. CHawla. Dr. CHawla worked at NASA-Ames from 1988 until her entry into the astronaut program in 1994. At Ames, she developed advanced Computation Fluid Dynamic (CFD) techniques to study theair flow about V/STOL (vertical/Short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She specialized in the adaptation of CFD techniques to advanced parallel computing platforms and improving theprediction of the aerodynamics of V/STOL aircraft operatin in ground effect. The flag was designed to capture Dr. Chawla's range of contributions to NASA's aeronautics and space missions. It will be flown on Columbia with Dr. Chawla, then returned to NASA-Ames and placed in a permanent dispaly, Flag Design by: Chris Gong, Bill Van Dalsem, Paul Kutler An Aeronautics / Information Systems Collaboration 在NASA,乔拉在计算流体力学这样的尖端领域和太空飞行两领域里作出卓越贡献,象这样涉足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的科学家并不是很多。这面旗子就记录了她的这个特殊的经历:计算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优化、平行算法、垂直升降、微重力、太空飞行、机械臂、国际空间站。在这些重要的领域里都有她的贡献。她用生命去追求一个梦想,但是当她的梦想实现了的时候,她却因为这个梦而结束了自己的短短的一生,留给后人的是这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就。因此她不仅是美国人和印度人的骄傲,也是人类的骄傲。 在乔拉牺牲之后,她得到了美国和印度给她的荣誉。美国国会授予她“宇宙名誉勋章”( Congressional Space Medal of Honor ),NASA授予她“空军飞行奖章”( NASA Space Flight Medal 和“NASA杰出服务奖章”( NASA Distinguished Service Medal ),NASA的一个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她命名,NASA将一个火星山以她命名。德克萨斯大学建立了乔拉奖学金。印度卡纳尔市决定建立乔拉医学院,印度卡纳塔克邦建立乔拉奖。小行星51826被以她的名字命名。纽约市将皇后区的第74街改名为第74乔拉街。 现在在这座楼里有关于乔拉的专门的镜框(1) 现在在这座楼里有关于乔拉的专门的镜框(2) Source: Kalpana Chawla Comic Book 我发现在大陆的中文网站上对乔拉的介绍少之又少, 搜狐新闻 竟然是这样 介绍 她的: 卡帕娜.乔拉,女,现年41岁,80年代从印度移民到美国,1994年成为一名宇航员。在1997年的一次宇宙飞行中,她犯了一个错误,使科学卫星失去了控制,另一名宇航员不得不进行太空行走将卫星抓住。 而且整个介绍只有这一段。这对於一位献身科学、献身事业的女性是不公平的。这促成了我写这篇介绍的动力。正好本人有一次参观的机会,特拍摄了一些关于她的照片。 1月27日是 阿波罗1号 的三位宇航员逝世纪念日;1月28日是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的七位宇航员逝世纪念日;2月1日是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的七位宇航员逝世纪念日。NASA在每年的1月里都会选一天作为对他们的哀悼日。今年选在了1月27日。我今天发表这篇文章,以表达我对这些宇航员以及所有在航天事业上牺牲的先驱们的敬意! 这是笔者【NASA人的故事】系列中的一篇。请到 这里 继续阅读
个人分类: 航天人|13526 次阅读|7 个评论
从国际空间站看夜景中的华盛顿特区
热度 1 jiangxun 2011-1-10 07:41
作者:蒋迅 华盛顿特区 ( Washington, D.C. ) Source: WorldAtlas.com 早就知道美国首都 华盛顿特区 ( Washington, D.C. ) 大体上是一个等边菱形。它的面积很小,只有177平方公里 (北京市的面积是16410平方公里)。没有想到的是从太空中看华盛顿特区,竟然可以把它的边界看得如此清楚。 Source: Cities at Night: An Orbital Perspective 这张照片是美国宇航员 Donald Pettit 从国际空间站对地球拍摄的。看过这张照片之后,我想问一句:大家注意到这张照片怎么能如此清晰呢?想象一下:国际空间站正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在340公里的高空中环绕地球运行。如果快门速度是千分之一秒,那么也有7米的位移。因此,即使是在白天拍摄也要把相对运动速度考虑进去。更何况夜间的暴光时间需要一两秒钟。答案是,Donald Pettit 安装了一个轨道跟踪系统 (orbital tracking system)。其实这个系统不是计划内的项目,而完全是他在空间站里突发奇想,利用休息时间和在空间站上备用零件和废弃零件自己组建的。下面是他正在拍摄地球时的一个镜头。 从本文的连接可以看到更多美丽的夜景, 包括北京和天津 。有人担心,NASA的卫星把大陆看的太仔细了。其实,真正的间谍卫星拍的照片应该比这个清晰的多,我们是看不到的。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没有必要费那个劲儿。请把北京天津的卫星照就当风景照欣赏吧。 Links: Russian cosmonaut Fyodor Yurchikhin, Expedition 24 flight engineer, works with High Definition Video (HDV) camera equipment in the Zvezda Service Module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City Lights of Beijing and Tianjin NASA网站公布的北京和天津地区夜景照片
个人分类: 航天|8683 次阅读|3 个评论
航天飞机的起落轮胎
jiangxun 2010-12-14 09:10
作者:蒋迅 Source: NASA 航天飞机采用前三点式 起落架 ( landing gear ),起落架有一组鼻轮 (nose gear) 和两组主轮 (main gear) 支撑整个航天飞机。上图中圆圈中就是两组主轮,另外在机头的一组是鼻轮。 北京科技馆里展览的一个巨大的轮胎 一天,我到NASA在硅谷的“艾姆斯太空探索中心”( NASA Ames Exploration Center ) 去参观,看到了一对航天飞机的轮胎。轮胎之小着实让我意外。我记得在北京科技馆里看到的一个轮胎巨大。整个可以装进一个小孩。我特地把它们拍摄下来,放在自己的博客上。 艾姆斯太空探索中心展览的航天飞机轮胎 按照博物馆里的说明,主轮的外径44.5英寸 (113厘米),宽度21英寸 (53.3厘米);鼻轮的外径32英寸 (81.3厘米),宽度8.8英寸 (22.4厘米)。但是我当场测量的结果都没有那么多。想必是指充足气 (氮气) 后的尺寸。无论如何,这个尺寸和一般的大型载重卡车的轮胎差不多。不同的是,航天飞机主轮能承受三倍于 波音747 的重量 (波音747的最大起飞重量是334,000千克到439,985千克)。由于重量对于航天器至关重要,航天飞机的轮胎里使用了尽可能少的钢丝,这样节省下来的重量可以让给搭载物。也许读者觉得省几公斤的重量意义不大,但把这里和那里节省下来的重量都加起来,就具有显著意义了。航天飞机的主轮只使用一次,鼻轮使用两次,它们都是由 米其林公司制造的 。尽管只使用一两次,航天飞机的轮胎检查比飞机的轮胎更严格,还要做X光的分析。 面临着航天飞机即将退役,NASA开始为航天飞机甚至各个零件找出路。有消息说, NASA计划将航天飞机的轮胎拿出来出租给博物馆 。也许我看到的这两个轮胎就是这样来的。
个人分类: 航天|12301 次阅读|3 个评论
引力透镜和弯曲的光线
jiangxun 2010-8-24 09:58
作者:蒋迅 1919年11月6日下午,在伦敦的古皇家学会总部的优雅会议室里,欧洲最重要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聚集在这里仔细地听着两位著名学者克罗姆林 ( Crommelin ) 博士和 爱丁敦 教授 ( Eddington ) 描述他们在巴西沿海和西非沿海的最新的观测的研究结果。他们选择了一些平时只有在黑天才能观测到的星星,然后在日食发生时拍下了一些它们的照片。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是当他们检查这些照片的时候,他们发现,它们的位置并不是在它们应有的位置上,而是好像突然跳到一边去。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们的观测却证明这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地球上或者宇宙中发生了什么呢? 这时在听众中有一个人对这样的结果一点儿不惊讶,他就是 爱因斯坦 ( Einstein ) 。事实上,他感到无比的放松和喜悦。爱因斯坦早在他们观测之前就已经知道他们将会看到什么。早在1915年爱因斯坦就断言,当来自遥远的星球的光线从太阳边掠过时,光线会发生弯曲。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这就好像遥远的星球移动了似的。爱因斯坦甚至预测了星球移动的距离。 这个示意图跟当年爱因斯坦画的草图几乎完全一样 现在,爱因斯坦的理论被称为 广义相对论 ( general relativity )。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一种几何属性(曲率);而这种时空曲率与处于时空中的物质与辐射的能量-动量张量直接相联系,其联系方式即是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一个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作为广义相对论的一个应用,它可以说明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折会形成 引力透镜 ( gravitational lens )现象,这使得人们能够观察到处于遥远位置的同一个天体的多个成像。这就是克罗姆林和爱丁敦报告的结果。 爱因斯坦十字 引力场中光线的偏折效应是一类新的天文现象的原因。当观测者与遥远的观测天体之间还存在有一个大质量天体,当观测天体的质量和相对距离合适时观测者会看到多个扭曲的天体成像,这种效应被称作引力透镜。受系统结构、尺寸和质量分布的影响,成像可以是多个,甚至可以形成被称作爱因斯坦环的圆环,或者圆环的一部分弧。最早的引力透镜效应是在1979年发现的,至今已经发现了超过一百个引力透镜。其中比较有意思的一个就是1985年发现的“ 爱因斯坦十字 ( Einstein cross ):同一个天体在引力透镜效应下的四个成像”。在爱因斯坦十字中,背景光源是距离地球80亿光年的一个类星体,而产生引力场的是其正前方距离地球约4亿光年的另一个星系。类星体的光线因引力透镜效应形成四重影像,对称分布于前景星系的核心四周,与其组成一个近似的十字形,故此得名。 还有一个叫做 爱因斯坦环 ( Einstein ring )。这是指一种由于光源发出的光线受到引力透镜效应的影响,而使观测所得的光源形状改变的现象。第一个完整的爱因斯坦环是在1998年由曼彻斯特的天文学家利用美国航天局的 哈勃空间望远镜 ( Hubble Space Telescope )观测到的。它的直径都可以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 这里, G 是引力常数, M 是透镜的质量, c 是光速, d L 是到透镜的角直径距离, d S 是到光源的角直径距离, d LS 是从透镜到光源的角直径距离。不过,观测象爱因斯坦十字和爱因斯坦环这样的天象并不容易,尽管人们已经知道它们的位置。 本人认为,哈勃空间望远镜是美国航天局最意外成功的项目,也是全世界天文学家合作的典范。2009年5月,美国航天局派遣七位美国宇航员搭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对哈勃望远镜进行了维修和更新,经过几个月的调试,航天局在9月9日公布了哈勃望远镜反馈回来的一些新照片,以证明更新设施对它的功能卓有成效。其中一张照片显示有一组星云呈现龙体形状,整个星云为狭身形,并有尖细的尾巴。我在“ 宇宙中的两个龙状星云 ”一文里介绍过它。在浩浩太空中怎么会有这样的天象呢? Abell 370星系团中的龙状星云 原来,这个龙状星云位于 Abell 370 星系团中,距离太阳系有50亿光年。龙状星云其实有一点欺骗人类的眼睛。Abell 370星系团(菊黄色椭圆的那些) 产生了引力透镜效应,由于恒星的巨大引力而使光线弯曲,于是放大了背景中的星系。龙头 (红色的,其中有蓝色的恒星) 就是其中的一个星系。在龙头的上面有三或四个星系,它们实际上是龙头星系的镜像。 90年前,科学家们还只能在地面上借助于日食观测引力场中光线的偏折效应,相信爱因斯坦的断言的人屈指可数。而今天全人类都已经接受了广义相对论;四百年前第一架望远镜出现,而今天人类已经能够在太空中建设巨大的望远镜,把视野扩大到了数十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类星体引力透镜 Source: http://www.astro.caltech.edu/~george/qsolens/ 2010年7月,第一颗类星体 (Quasar) 引力透镜被 发现 。上面的照片显示,一个星系被挡在了一个类星体的后面。由于这个类星体的引力作用,两个镜像分别出现在类星体的左右两边。
个人分类: 航天|6988 次阅读|4 个评论
工程杰作之火箭发动机控制系统(照片)
chrujun 2009-12-4 20:22
个人分类: 哲学与科学|4634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为什么没有走航天飞机发展路径
suqing1961 2009-9-20 22:57
中国为什么没有走航天飞机发展路径 北京时间 9 月 12 日 ,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圆满完成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为空间站运送食品、实验用冷藏箱、睡眠舱和健身器等补给,并进行相关的设备维护后,安全在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降落。这是自 1984 年 8 月 30 日 首次上天以来发现号执行完成的第 35 次航天飞行任务。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航天产业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高技术产业。航天飞机的多重复使用优势,让许多关心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以跨越方式进行追赶的中国航天工程没有选择代表着世界航天技术先进水平的航天飞机,而是以早已司空见惯的载人飞船开始起步呢? 这一期《科技导报》的本刊专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决策过程中航天飞机与载人飞船之争,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料,试图回答公众提出的这个问题。本文作者李成智、郑晓齐回顾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围绕着中国载人航天发展途径问题,相关部门展开的一场有关航天飞机与载人飞船争论的过程。耐人寻味的是,受美国大力发展航天飞机的影响,当时大部分专家和绝大多数部门都倾向于中国应优先发展航天飞机,而最终的决策却是把载人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起步。实践证明,这一民主、科学的决策符合中国国情,是完全正确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走载人飞船的航天发展之路,至少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我国已经拥有研制和发射载人飞船的技术基础和条件,但还不具备研制航天飞机的优势当时只要对长二捆运载火箭进行适应性改造,就可以发射飞船。在卫星返回技术和防热材料研制方面,我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信卫星和导弹控制技术也为突破飞船的运行、返回控制技术提供了借鉴,奠定了基础。 二是和载人飞船相比,航天飞机结构更为复杂、技术风险更大、研制周期也长。此外,研制航天飞机不仅依赖于航天技术优势,还需拥有航空技术优势,而我国当时还不具备制造大飞机的条件,先进飞机制造技术领域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三是鉴于我国的航天工程起步较晚,执行任务数量有限,航天飞机可重复使用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我国研制的多用途载人飞船既可运送航天员,又可向未来的空间站输送物资,还可用作空间站轨道救生艇,其留轨舱还能承担科学实验任务,相对来说,载人飞船的研制和运行成本更低,更符合中国国情。 四是这条技术路径有利于我国载人航天分阶段持续发展规划的实施。掌握载人飞船技术对于研制空间实验室十分有利,而我国实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的后两步建设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只能在载人飞船的基础上进行。 本期封面图片为北京时间 2009 年 8 月29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准备发射升空的场景,由新华 社提供。 补记: 美国航天局 9 月 18 日 宣布,到 2010 年 9 月, 美国现役 3 架航天飞机发现号、奋进号和阿特兰蒂斯号全部退役。届时,美国航天飞机时代将正式结束。 《科技导报》 2009 年第 18 期目录 卷首语 3 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在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韩启德 封面图片说明 8 中国为什么没有走航天飞机发展路径 苏 青 半月科技风云 9 答案不在别处 杨书卷 科技事件 11 全球遴选校长 南方科大将成去行政化试验田 李 娜 科技工作者建议 18 废旧家电:分阶段有选择地实施延伸生产者责任 邹松涛,顾文婷 本刊专稿 19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决策过程中航天飞机与载人飞船之争 李成智,郑晓齐 研究论文 28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改进方法及其应用 蒲亚坤,丛爽 33 空间碎片防护结构效能评价仿真系统和应用 刘有英,王海福,黄海 38 移动机器人作战平台立体视觉三维建模方法 朱礼尧,王建中 43 原子力显微镜探针自动逼近系统设计与应用 周凯波,黄毛毛,殷玉娟 47 调制气流声源流场声场特性的实验研究 赵云,曾新吾 55 基于地基 GPS 的暴雨水汽输送分析研究 梁宏,刘晶淼,曹玉静,等 60 绍兴市近 48 年降水演变特征统计分析 庞盛荣,罗国军 66 NiO 电致变色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和性能 孙武珠,苏革,曹立新,等 71 PEG 浓度及温度对聚砜铸膜液流变学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郑庆柱,田侠,王鹏 75 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浏览兴趣预测 孙秀娟,金民锁,陈孝国 78 基于未确知均值分类理论的岩爆发生和分级预测方法 王兴明,董陇军,付玉华 82 Gompertz 模型改进及其在交通预测中的应用 单超,单永森,赵杨东 86 特技飞行中姿态参数的测量研究 宋双杰,张玉莲,郑泽玲 90 追赶法并行求解循环三对角方程组 李文强,刘晓 94 腮腺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多层螺旋 CT 表现 毛永征 98 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复发型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 王岩,王振海,王晓松,等 101 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对罗库溴铵肌松 作用的影响 赵秋华,朱俊峰,赵立波,等 104 掌骨和指骨骨折治疗后致手指屈曲畸形原因分析 纪柳,李庆泰,刘沐青,等 综述文章 106 三轴 SHPB 岩石材料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宫凤强,李夕兵, Jian ZHAO ,等 112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陶丹,李利亚 116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综述文摘选登 学术聚焦 118 中国医务工作者从业状况调查 张新庆,王洪奇,陈晓阳 科技评论 120 现代科学的利器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潜 伟 121 科研与市场脱节问题的解决之道 探析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创新管理 冯广平 122 全球变暖:游走于科学、政治之间的发现 潘 睿 123 图书推介 124 读者之声 张宏翔,刘艳辉,等 主编心语 125 年轻科研人员如何走向成功( 22 )欺诈 冯长根 走向职场 126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与建议 方锦清 127 博士新生:正视压力,积极面对 李成,张京娟
个人分类: 编辑心得|7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的航天飞机是一个团队干上去的???
pukin 2009-6-5 19:07
大牛海龟施一公教授在《科学新闻》主办的杰出科教人才引进与评估高层战略研讨会上的演讲中讲了一个故事 (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6/219940.shtm ): 第一个故事关于神五。当时还是一名海外游子的施一公在电视屏幕上观看神五发射的实况转播,他很紧张,两手攥着把汗,因为万一不成功不止是给中国人丢脸,整个航天员的生命可能就没了;神五发射成功后,心情激动的他立刻找来了所有能找到的美国媒体消息,希望分析一下外电如何评论神五的成功发射。大概记得《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的评论中说,中国的航天事业以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一次再一次地挑战西方对中国的预测,很不可思议。但是像神五这样的一个项目要靠数千甚至数万科研人员集体攻关、倾全国之力,中国还能做几个? 相比之下,在美国,即使像航天飞机这样的技术难度远高于神五载人飞行的大项目,也经常是一个关键科学家领着一个团队干上去的 。 俺看完这个故事后感到不可思议: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继两弹一星后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由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七大系统组成。 七大系统缺一不可,涉及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含量密集,全国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 ! 在美国,比神五技术难度高的大项目,只需要一个关键科学家领着一个团队就能干上去? 我google了一下美国阿波罗计划登月工程,阿波罗工程肯定比我们的神五载人航天工程技术难度要大得多,但也不是一个团队就干上去的啊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 美国为完成阿波罗计划,居然动用了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可惜我没有在网上检索到美国研制航天飞机动用了多少单位和人数,但我严重怀疑像施教授说的那样,是一个关键科学家领着一个团队干上去的。 否则,中国人也太弱智了! 实际上,无论是美国的曼哈顿、阿波罗计划,还是欧洲的空中客车,都是集中了国内的精兵强将,怎么可能是一个团队就干上去的呢?当然如果非要说俺的团队有几十家大学和研究所组成,人数有十几万之众,俺也无语^_^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5395 次阅读|4 个评论
跌入太空(3)
eloa 2009-4-20 12:22
竹人 发表于 2009-04-19 23:08 跌入太空(1) 跌入太空(2) 点评: 太空电梯一定会比航空飞机要成功吗?很难说。Ferris可能忘了一点:To Err is to Human。从字面上来说,好像是给自己端个台阶下:人总是要犯错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经验教训,把鼻涕眼泪一抹,继续前进。 巧得很,昨天中午和来访的H在清华共进午餐。H算得上是网格计算的老前辈,也是持牛耳人物之一,是英国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两年前被微软收下。我们两个是不打不相识,几年前我在武汉的一个会议上曾经口无遮拦,和他及另外几个网格教父唇枪舌剑。实际上,我当时觉得很感冒的是国内网格计算盲目跟风,浪费资源和人才。现在想想,当时的观点可能有点过激。学术辨论,向来对事不对人,况且H老头实际上十分可爱。不过,在餐桌上我们又辨上了。 H觉得整个科学领域的文章发表系统要全球化和电子化,并且要免费浏览。这毫无问题。而且,他认为应该让大家记录和共享不光是成功,而且要包括失败,因为失败可以让其他人少走弯路。这好像更无问题。但是我不同意,至少不是百分之百。理由其实并不难理解。你可以争辩说树要皮人要脸,所以犯了错都要藏着掖着不见阳光。但是,从更宏观的尺度上来说,如果记录和分享错误可以让人类进步更快,几万年的进化之后,没理由不成为我们本性的一部分,就如同吃喝拉撒,如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之所以没有,显然有更深刻的原因。 征服太空的旅途中,比从A到B更难的事是如何让A和B能和上帝沟通。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进步的唯一手段就是去犯错,只要不错到彻底毁灭我们自己,只要我们能从中摸到过河的那块石头。所以犯错才是我们赖以进化的本能,所以绝大多数的前进,都始于一幅过于灿烂的前景,都会不自觉地去低估困难。然后会有人跳出来大声批评,然后再有一拨人重新上马,周而复始,螺旋前进。 We really learn by making mistakes; its in our genes.H想了想,表示同意。 普遍减少人类犯错的可能(比如记录和共享以往的错误),是个乌托邦的美好愿望,但实际上可能会适得其反,至少我们现在没有准备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的空难,以及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未来空间电梯工程中会带来的问题和失望,是必须要有的浪费。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纯到极致的纯洁水会让人生病,就像我们的环境中应该有适量的污染一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向这些先驱脱帽致敬。 超级计算机的先驱Cray曾说:我从来不想做先驱。这句话不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微软这种公司在时间上从来不争做第一,只要在空间上做最大,其实运作的是最值得尊敬的营业模式,因为这样对投资者最负责。但是为什么老给扔臭鸡蛋呢,为什么第一个那么受宠呢? 犯错是个赌局,有可能赢,有可能输,输得可能更大。如果没有披红戴绿众星捧月的刺激,谁会干呢?所以,对第一的追星意识而不是记录和共享错误才会被纳入人的本性,虽然谁是第一从长远看来一点关系都没有。(完)
个人分类: 天文|1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两架航天飞机同时矗立发射场(组图)
quaternary1 2008-9-24 20:0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4日 新浪科技 美两架航天飞机同时矗立发射场。左侧为亚特兰蒂斯号,右上角为奋进号 亚特兰蒂斯号(近处)和奋进号(远处) 一道彩虹出现在发射场上空 发射场全景照片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23日消息,美国宇航局网站最近刊登了一组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场的鸟瞰图,在发射架上奋进号航天飞机和亚特兰蒂斯号同时矗立在发射架上。这是自2001年7月以来,两架航天飞机第一次同时出现在发射架上。   这两架航天飞机将于今年10月执行STS-125任务,以修复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由于哈勃望远镜围绕距离地球更高的轨道运行,与空间站的轨道交角不同,因此如果亚特兰蒂斯号受损,它上面的宇航员将无法到达空间站。为防不测,美国宇航局将随时准备发射第二架航天飞机奋进号。   据悉,奋进号将在39B发射架上待命,必要时将在亚特兰蒂斯号执行修复任务时上演太空大营救。在告别营救者身份后,奋进号将被转移到39A发射架,而后飞往国际空间站执行STS-126任务。(秋凌) 美两架航天飞机同时矗立发射场。左为亚特兰蒂斯号,右为奋进号 夜幕中的两架航天飞机   今年10月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发射升空执行哈勃望远镜的维修任务。由于哈勃望远镜围绕距离地球更高的轨道运行,与空间站的轨道交角不同,因此如果亚特兰蒂斯号受损,它上面的宇航员将无法到达空间站。为防不测,美国宇航局将随时准备发射第二架航天飞机奋进号。以上图为发射场上整装待发的两架航天飞机。
个人分类: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896 次阅读|0 个评论
1往天上去
墨人刘 2008-8-24 23:42
1往天上去 NASA 这个发音近似Lese(垃圾)的机构为太空送去了最多的人造机械,但它并不孤独,很多国家都成立了类似部门,争抢太空垃圾的发射业务。有些人认为他们体现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以密布外太空的垃圾,作为抵挡外星人入侵的第一道防御阵线。这可真是一个伟大的军事构想,这可真是一件抢手的活,这可真是一个烧钱的主。 火箭 您要是屁股着火了,能不跑得飞快吗?火箭科学家受此启发,就利用这股火气来获取高速。火箭们一路逃逸一路甩尾,结果却让它十分无奈:只有当染料耗尽之后,前级箭体才能甩脱。这当然不是快乐的体验,但火箭只能默默承受,谁叫它自己放的屁这么容易燃烧呢? 航天飞机 一种往来天地的交通工具,动力来自于燃烧钞票释放的热量,所以一度传说它只是处理过剩金钱的碎纸机。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没有任何一台的碎纸机的烧钱速度能够赶上它。 空间站 不要再抱怨房价飞涨了,抬头看看头顶那两房一厅吧。80平米的使用面积耗费高达上百亿美元,每年超10亿美元的物业管理费却只换来遥控服务,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吗?物业管理公司还远在千里之外,当洗手间出问题时,空投管道工是唯一的解决之道。房地产公司真应该用空间站来反衬自己的无上厚道。 宇航员 唯一可以通过玩过山车收获工资的职业。宇航员们的任务就是不断地体验失重和超重,偶尔示范一下太空饮食,不管是鸡肉、汤圆、还是泡菜,看上去都跟吃牙膏类似。他们就用这种枯燥的方式让普通人打退堂鼓,其实心里正在暗自得意,因为可以在所有人的头顶发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公众将宇航员视为英雄,这当然有利于维护大多数人的自尊。 太空游客 当钱的惟一作用只是挤占空间时,您肯定也想成为太空游客。即使在长期训练中饱受呕吐和头晕的折磨,升空时则有随时成为高空礼花的风险,但为了寻觅存放钞票的适当地方,您都会心甘情愿地展开飞天之旅。 太空漫步 人类对子宫内生活的一种回归。漫步时以一条维生管道维持在失重空间的活动,前者如同脐带,后者模拟羊水。既然太空漫步是向子宫致敬的象征手法,那么那种不需要脐带的自由行走似乎有点误入歧途啦。 逃逸速度 移民地外空间的起码要求。必须达到这一速度,才能离开地球;只要达到这一速度,就能离开地球。这和国际间的投资移民如出一辙,个人资产既是必需标准,实际操作中也常常成为惟一条件。 旅行者号 浪迹天涯是旅行者号们的最终归宿,之所以有个们字,是因为旅行者号其实有两艘飞船,而且2号比1号先行发射,常常在各种探测活动中占尽先机。除了人类征服宇宙的贪欲之外,它们现在已经是离开人类最远的人造物,目前正徘徊在太阳系的最外缘,犹豫着到底是撒手前行呢,还是撞上一个什么东西给人类送上爆炸声作为临终礼物。 地球名片 试过给邻居介绍自己的时候附上地址吗?先驱者10号飞船搭载的地球名片就来上了这么一招。镀金铝片上铭刻的地球和地球人的信息,其实都是无奈的同义词--要等到宇宙邻居的回执,至少得百万年之后。前提有两个:地球坚忍顽强到经受住人类长达百万年的蹂躏;以及对方没有拿这块金属板作为反光物来吸引异性。
个人分类: 科学魔鬼词典|6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4: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