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懒蚂蚁效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懒蚂蚁效应——诸葛蚂蚁效应
热度 1 lizhao2000 2010-4-30 20:12
什么是懒蚂蚁效应 ?    日本北海道大学 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 30 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 懒蚂蚁 。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 懒蚂蚁 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 懒蚂蚁 们则 挺身而出 ,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 懒蚂蚁 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 侦察 和 研究 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相对而言,在蚁群中, 懒蚂蚁 更重要;而在企业中 . 能够注意观察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人也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 懒蚂蚁效应 。 经典案例   以自主研发为 核心竞争力 的 奇瑞 牌汽车近几年在业界崭露头角,而 奇瑞 最初的研发班底就是别的公司淘汰下来的 懒蚂蚁 10 多个因原公司打算撤销技术中心而集体跳槽的工程师。当时,一些汽车公司热衷于为跨国汽车品牌做 加工装配 以获得短期利润,技术人员这些看着好像不干活的 懒蚂蚁 就不受重视甚至被淘汰。而市场却再一次证明,企业要长远发展,必须重视 懒蚂蚁 ,培养 懒蚂蚁 , 奇瑞公司 里就有 200 多个研发人员。 懒蚂蚁效应的启示   勤与懒相辅相成, 懒 未必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懒于杂务,才能勤于思考。一个企业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 中,如果所有的人都很忙碌,没有人能静下心来思考、观察 市场环境 和内部 经营状况 ,就永远不能跳出狭窄的视野,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作出一个长远的 战略规划 。   在一个分工协作的组织内部,勤者与懒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大量勤者的存在,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还需要有必要懒于具体事务,却勤于思考创新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指挥者。没有了这样的懒者,勤者极易无所适从,乱了头绪,多会作无谓劳作,往往事倍功半。   在人才的运用和配置中,更需要分清人才的类型和特点,加以合理运用,把各类人才放置在恰当的位置,盘合和优化人力资源。对于不能成为 懒蚂蚁 的勤劳蚂蚁,要尊重他们的工作价值,根据其能力和特点分配工作,使他们正确定位,不断认识和提高自我,注重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能力,和 懒蚂蚁 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和谐共处,贡献其最大智慧和能量,携手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发展,深入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懒蚂蚁效应和企业用人观   懒蚂蚁效应说明,企业在用人时,既要选择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 勤蚂蚁 ,也要任用运筹帷幄,对大事大方向有清晰头脑的 懒蚂蚁 。这些 懒蚂蚁 不被杂务缠身而长于辨别方向和指挥前进,能想大事、想全局、想未来。 来自 http://wiki.mbalib.com/wiki/%E6%87%92%E8%9A%82%E8%9A%81%E6%95%88%E5%BA%94 读者评论 懒蚂蚁 这个名字用的不好,懒是贬义词,这样会引起很多误解。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就是组织中既要有勤勤恳恳按既定目标工作的人,又要有能跳出日常工作,考虑全局性问题的人。不同特质的人做不同的工作,人尽其才。 动手的工作固然重要,动脑的活儿更能具决定意义。诸葛亮不会骑马打战,但是决胜千里之外。诸葛是懒蚂蚁?恐怕是费尽神、操碎心都难以言表其辛劳吧! 正像上面的读者所言,懒蚂蚁很容易引起误解,被一些游手好闲的人当作御赐金牌,懒还要居高指点别人。借用妇孺皆知的三国人物诸葛亮之名,改称诸葛蚂蚁,应该不会再有误会了。
个人分类: 表一表|7324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