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四川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普通话里面的晏、淹、雁,在四川话里都读an
热度 1 chenhuansheng 2013-9-17 13:27
没有办法集中思路,索性翻翻小说,巴金的《春》。里面有几节多次提到“晏”这个词。我记得“晏”与“宴”是相通的。但后者通常作“宴会”出现。所以文中的“晏”是什么意思就不大好懂。30年代的小说,或许语言表达与今天有所不同,就去查字典。 找到“晏”的一条解释与小说的前后文恰好对得上,就是“晚”的意思。但我们(四川)从没有这个音的词来表达晚的含义,倒是有“an”。“汉典”里面恰好有字典,查一下,原来在康熙字典里面可以找到,晏有一个“古音”做“安”,就是天色晚、迟的意思。这与四川话今天仍然在用的“an” 一致啊! 进一步想,淹没的淹,在四川话里面也是an音;大雁的雁也是an音。至今记得高中地理课上,那个带着眼镜的小老头自我陶醉状望着天花板吟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岸”~ 至此,我想普通话中的yan,在四川话中读作an,恐怕不是一个偶然,而该是一种奇特的语言现象。
2789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所谓“当年四川话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话”
热度 12 danjon 2013-5-30 19:43
最近两天一条消息在微博上流传甚广,称终于找到当年四川话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话的证据,并贴出了一张图片: 经过查找,这条微博的源头貌似是一位名为“ Micky 有天 MS 豆”的博主于 5 月 4 日贴出的: http://weibo.com/1642810997/zvczIkZ5p#_rnd1369908148484 对这条微博所提供的这张图片,在并不知晓其确切出处的情况下,本人猜测这可能是某本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一页。对于图中的叙述是否属实,在没有原始资料支持的情况下本人无法做出定论,这里只讲一下本人的看法。本人在这一问题上并不专业,以下讨论错误之处有劳各位指正。 这条微博所讨论的问题涉及到 清末以来的普通话(国语)运动。对于这一运动的历史进程,百度百科以“一票之差!四川话差一点成普通话”为名的专题中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 http://wapbaike.baidu.com/topic/146.htm?bk_fr=topic_baike_citiao ),这里就不赘述了。 应当承认,按照世界上各国国语以首都方言为标准语的成例 , 以及语言教育学上的方便 , 北京音成为汉语普通话标准语音是势之必然。民国初年关于国语标准音的争论主要是在人造的“老国音”与北京音之间,到了 20 年代应以北京音作为基础语音逐渐成为了学界的共识。 1926 年大致完成的十二册增修国音字典稿中,按照相关体例,凡字音概以北京的读法为标准。 1932 年 5 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确定以京音为国语标准音。此后一直到 1955 年,京音作为国语 / 普通话的标准音已经使用了 20 多年,其地位凭借着广播、电影等现代传播方式早已根深蒂固。按理说,到了 1955 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是否以京音作为普通话标准音已无讨论必要,但按这条微博的说法却成了“未有定论”。 不仅如此,国语 / 普通话标准语音的确定 , 不仅仅是纯粹语言学的问题 , 它所体现的还有语言与政治、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但无论从政治还是社会文化方面看,四川话及西南官话远远无法对有着强大政治、文化优势以及北方各省使用相近语音的庞大人口基数支持的北京话的地位构成任何挑战。历史上除了少数战乱时期之外,四川以及整个西南地区从来不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清末民初关于国语标准音的讨论中南方学者有支持融合南方各方言语音者,但 并未见有谁支持以西南官话为标准语音。无法想象到了 1955 年却凭空产生了投票中西南官话仅比北京话少一票的怪事。 此外,语言问题强调约定俗成,以哪种方言作为普通话基础语音这样重大的语言规范的颁布,必然以大范围的学者讨论为基础,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某次会议、几百个人投票表决就能完成。在普通话基础语音问题上,“只差一票”这样的传奇故事并不符合重大政策颁布的一般过程。 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的以北京音为国语标准音,建立在此前二三十年的反复讨论基础之上。而从本人目前能够找到的材料看,并未发现1955年之前有关于此问题的讨论,更未找到这次会议中这一投票存在的直接证据。 即使这个投票存在,同样无法理解的是为何吴语和粤语会得到 46 票和 25 票。作为同属官话的四川话和北京话,虽然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二者之间毕竟还能正常通话,相互之间的学习不存在太大的困难。但吴语和粤语是与官话并列的另外两种方言,与官话和其他方言之间无法正常通话,各自的使用者在中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远不能与官话相比,如果定这两种方言中的一种为普通话标准,则一定会造成全国大部分人民都要花很大力气学习“普通话”的状况。在1932年之后北京音作为标准语音已经使用了20多年之后,如果硬生生将标准语音改为吴语或粤语,无疑与推广普通话的初衷背道而驰,是彻头彻尾的瞎折腾。如果这个投票真的存在,那我倒要问一句,投吴语和粤语的人,你们是来捣乱的吗? 就本人目前找到的材料来看,在 1955 年的这次会议上,张奚若在其报告《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中明确提出:“到现在,大多数人士已经有了共同的认识:汉语作为整个语言(包括语法和词汇)来说,它的规范应当以经过文学语言(书面语言)加工了的北方话为基础;汉语的发音,应当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这两点都是历史演变的自然结果。事实上,我们现在不能离开已经在全国流行的‘白话’另外去寻找汉语的规范,也不能在北京语音以外去创造一种汉语正音的人工的标准。广播电台上每天说的话,就是这种普通话——用北京语音说的全国流行的普通话。”以上这段话似乎也说明,所谓“当年四川话只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话”只是一种谣传而已。
21015 次阅读|17 个评论
大部分汉语方言没有声调
热度 3 yue 2012-8-10 21:17
汉语和外语(例如日语、英语)的区别是有没有声调。 汉语普通话和许多方言是有声调的,但是大部分方言恐怕没有声调,或者是声调不完全,不发达。 我觉得太原周边的许多方言、陕西关中话,还有四川话恐怕就是例子。 没有声调就得有语调,外语就是这样做。汉语许多方言的语调特别发达,恐怕也是用语调代替声调的体现。
个人分类: 普罗米修斯 哲学|621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川人川语
cooperlin 2011-10-26 07:35
有一种精神叫“雄起!” 有一种遗憾叫“哦豁!” 有一种失败叫“洗白”! 有一种放弃叫“算逑!” 还有一种期待叫“你给老子等到!” 有一种憨厚叫“焖噔儿”。 有一种天真叫“哈痴痴”。 有一种指路叫“抵拢倒拐”。 有一种坏叫“屁儿黑”。 有一种错误叫“脑壳进水”。 有一种饮食叫“莽莽”。 有一种水果叫“恩特儿”。 有一种爱称叫“瓜娃子”。 有一种拼搏叫“板命”。 有一种扯淡叫“毛线”。 有一种鄙夷叫“鬼迷日眼”。 有一种否定叫“铲铲”。 有一种怀疑叫“豁别个”。 有一种动物叫“癞格宝”。 有一种地方叫“卡卡角角” 有一种豁达叫“拿切超!” 有一种嫌弃叫“爬开!” 有一种随和叫“将就”。 有一种自私叫“小家巴四”。 有一种吻叫“啃兔儿脑壳”。 有一种放下叫“搁到这儿!” 有一种骗人叫“烫”。 有一种不靠谱叫“水”。 有一种闷热叫“毛焦火辣”。 有一种高调叫“惊风火扯”。 有一种简单叫“撇脱”。 有一种亲戚叫“老挑”。 有一种吹牛叫“摆玄龙门阵”。 有一种加油叫“雄起!” 有一种虚情假意叫“假打”。 有一种诈骗叫“扯把子”。 有一种不知天高地厚叫“冒皮皮”。 有一种便宜叫“相因”。 有一种AA制叫“打平伙”。 有一种美叫“妖艳儿”。 有一种无法解释叫“扯不称头”。 有一种摆谱叫“装疯迷窍”。 有一种关注叫“巴心巴肝”。 有一种洒脱叫“不存在”
21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是男人就要讲吴语,向可真老师学习
热度 6 iwesun 2011-6-1 12:51
是男人就要讲吴语,向可真老师学习       可真老师,是男人,因为他吴语讲得好。   以前,我一直以为,地方方言,是女人讲起来好听。   比如,四川话,湖南话,苏杭话,陕西话,东北话,等等,女人讲,那个调调,真是传神。   男人一讲,我就觉得是个大傻冒,不如讲普通话。   到现在发现错了,地方话的精髓,原来不在发音上,在内心。   可真老师的吴语讲得好,是在内心讲的。   讲吴语的男人,大家以为一定是个小男人,没有英雄气概。   错了。   可真老师就是英雄。   真正的英雄一定是讲吴语的。   敢于真心面对惨淡的人生。   Me: 纪念英雄马克思,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们?    周可真 : 继承英雄的灵魂,不屈不挠的斗争,照理这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方式。但现在举国讲和谐,你要斗争,到哪里去斗争?不给你地方,或把你的斗争给“河蟹”了,让你自己跟自己去斗吧!也不是绝对不可以斗争,例如,你要对孔夫子作斗争,可以,你去斗争,你斗得再凶,也没人管你。对马克思作斗争?现在的权贵阶层是希望你去对他作斗争的,把马克思斗倒了,他们就心安理得了,只是千万不可联系政治现实来对马克思进行斗争,这样斗争是不允许的。    马克思是无辜的,你斗他干什么?马克思一生都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从《1844年哲学经济手稿》追求“自觉自由的劳动”,到《共产党宣言》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精神才是马克思的真精神!马克思的学说为什么能吸引陈独秀等这样的大学教授和毛泽东等这样的热血青年?因自由之故也。解放前中共的《新华日报》发的许多文章,都是宣传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以这种方式来反对蒋独裁。到了D执政以后,当然是不宣传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也不再发过去《新华日报》所发的那种文章了。    国人所感到的不自由,这哪里是由于马克思学说的影响所导致?争自由者是没有理由批判以自由精神为其核心的马克思的学说的,倒是有理由去批判阉割了马克思的自由精神从而使马克思学说变成失去了其灵魂的政治教条的人的什么理论或思想。   Me: 周老师说的很深刻。    但有一点,这个问题其实还是需要在理论界彻底把全部的作品的地位等同起来,这也是个认知的发展过程。       陈安同学和老曹这类连江北人都算不上的,应该送到苏州培训,直到彻底养成一开口说话,就是娘娘腔为止。   不知道,他俩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鲍大仙人的闽南话也算是二等,他一说话,我骨头又麻又酥,他还不失时机地翘个兰花指。
380 次阅读|1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