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讨论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九八七年《国际草地植被学术讨论会》记事
duzhanchi 2016-4-18 09:06
1987 年8月15日晨,到达内蒙古呼和浩特,住呼市宾馆,参加《 国际草地植被学术讨论会》,会议组织单位为中国《人和生物圈》委员会和内蒙古大学。 当日上午,到内蒙古纪律检查委员会,拜访大学同窗巴士杰。下午, 到内蒙古 展览馆,参观内蒙古成立40周年展览。 16-17 日,大会开幕。参加本次会议的有11个国家,151位代表,其中我国98人。 依照既定程序,中科院学部委员、大会执行主席杨含熙致开幕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领导赵志宏和内蒙古大学校长方天启分别致欢迎词,《人和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李文华介绍会议议题和来宾,秘书长赵献英宣布会议日程。接着,进行学术报告。期间,执行主席依次由姜恕、李博、盐见正卫、D.Graetz、陈凯、O.L.Lange、陈昌笃担任。报告题目及其报告人分别为:《生态分区的原则、单位及方法-以内蒙古生态分区为例》(内蒙古大学雍世鹏)、《两种丛生禾草 Agropyron spicatam 和 A.desertorum 的比较生理生态学研究》(美国犹他大学M.M.Caldwell)、《遥感和环境作用测定法在确定半干旱地区现时和潜在的草地生产力中的应用》(澳大利亚T.I.Grierson)、《叶片碳素同化的控制:植物气体交换的野外测定方法》(西德O.L.Lange)、《新西兰的山区发展》(新西兰M.G.Lambert)、《日本ASO地区改良植被和天然草原与能量效率》(日本草地研究所Kiyotaka kabata)、《中国草原生态系统研究进展》(中科院植物所姜恕)、《甘肃天祝高寒线叶嵩草草甸的物质生产和能量效率》(甘肃农业大学胡自治)、《稳定性同位素的自然多度在草地生态研究上的应用与管理》(美国L.L.Tieszen)、《栗钙土的水分状况与牧草生长》(内蒙古农牧学院李绍良)、《遥感在草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内蒙古大学李博)、《草原监测和管理中陆地卫星数字的应用》(日本Tsuyoshi Akiyama)、《运用多光谱遥感资料对草地植被进行探索性的分类》(日本Tomoyuki Hakamata)、《卫星遥感应用于景观分类-环境研究的遥感内含》(英国R.H.Haimes-young)、《苏联草地生产力和动态的遥感》(苏联B.V.Vinogradov)、《遥感技术在锡盟草场产量估算中的应用》(北京大学遥感所徐希孺)、《中国的温带草原》(中科院赵献英)、《草原群落的植物生态学调查-适用于内蒙古草地植被调查的CEPE/CNRS方法》(法国J.Poissonet)、《草原植被和保护-选择、增加并采用改良草以更新残遗草原》(美国J.R.Carlson)、《天然草原牧场农业发展的一些规则》(新西兰David.Scott)、《影响草原沙漠化的因素和主要的指示植物》(中科院兰州沙漠所黄兆华)等。 18-19 日,分A、B二组作学术报告。我参加B组,发言的有:L.L.Wallace(美国)、M.B.Forde(新西兰)、南寅镐、杨持、蔡尉琪、陈佐忠、刘钟龄、马志广、黄德华、祖元刚、宋炳煜、杜占池、李永宏、李忠厚、许青云、廖仰南、乌日娅、张玉琴、张利权等。 晚间,观看文艺演出。 会议期间,还进行过幻灯片展示。 20 日,闭幕式。美国 L.L.Tieszen 在讲话中说:研究生态系统,需要对国际学术动态有清楚的了解。以往,中国在国际上发表论文很少,这次会议是很好的开端,《人与生物圈》应当经常组织讲座。要熟悉英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论文交换。而后,李德新代表内蒙古草原学会发言,连浩代表内蒙古生态学会与环境科学学会发言。此外,新西兰的David. Scott、法国的Glbsat Long、中国的李博分别讲话。最后,李文华作总结发言。 21-24 日,会后,分为二路,分别由姜恕、雍世鹏与李博带队,赴内蒙古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和西部的乌兰布和沙漠,进行野外考察。 会后,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杨含熙主编的《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assland vegetation 》 (草地植被国际讨论会文集) 。全书收入论文71篇,其中22篇曾在大会上宣读。就其内容,可分为四部分:(1)草原植被研究中遥感技术的应用;(2)草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分析;(3)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草地资源的利用与改良。 本人在大组所作报告《Light respi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10 species from a typicalsteppe》收入其中。
个人分类: 回忆录|25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讨论会会议纪要
yaoweijian 2015-10-14 10:59
2015 年10月8-11日 ,由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华中农业大学 、 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功能研究室 、 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主办, 华中农业大学 水产学院和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承办的“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讨论会 ”在 华中农业大学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和各省市地方的科研单位;国内各高校包括台湾和美国的学者共计579人参加了 本次研讨会。 出席本次会议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 贾晓平、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李名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湖北省水产局副局长刘能玉、武汉市农业技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处发、中国水产学会秘书长 司徒建通、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聂品、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桂堂、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关桓达、武汉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所长龚余亮。 会前收到参会论文摘要 312 篇,安排大会特邀报告 13 个, 特邀大会报告有: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张奇亚研究员作了题为“鱼类呼肠孤病毒与宿主互作的分子基础”、谢海侠副研究员作了题为“爱德华氏菌 III 型分泌系统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苏建国 教授 作了题为“ 草鱼抗病毒免疫三大识别受体基因家族进化及功能浅谈 ”、 徐镇 教授 作了题为“ New findings on the function of mucosal B cells and Igs in teleost fish ”; 中山大学何建国 教授 作了题为“ 对虾抗病毒免疫研究进展 ”、 杨廷宝 教授 作了题为“ 中国沿海日本鲭两种寄生单殖吸虫系统地理学的比较研究 ”; 南京师范大学王文 教授 作了题为“ 虾蟹新型疫病 —— 螺原体病的研究进展 ”: 海洋局 第三 海洋 研究所 陈新华研究员 作了题为“ 大黄鱼适应环境胁迫的分子与遗传机制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 周红 教授 作了题为“ 针对 IL-1β 信号的鱼类炎症反应的负调控网络及相关机制 ”; 华南农业大学但学明 教授 作了题为“ 刺激隐核虫外膜抗原基因在四膜虫上的表达 ”; 华东理工大学刘琴 教授 作了题为“ 水产细菌病原致病机理研究及我国水产疫苗的产业化发展思考 ”; 成功大学(台湾)杨惠郎 教授 作了题为“ 鱼用疫苗之我见我识 ”; 俄勒冈大学(美国) 金玲 副教授 作了题为“ Latent infection of Koi Herpesvirus (KHV) ”。 分会报告 143 个,设四个分会场,即: 1. 水生动物免疫及分子生物学; 2. 水生动物病毒性疾病; 3. 水生动物细菌病及有益微生物; 4. 水生动物寄生虫病和水生动物疾病的药物、药理和病理。 本次学术讨论会 研讨内容 : 1. 水生动物病原(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及其引起的病害; 2. 水生动物基础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及其应用技术;3.水生动物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与健康养殖技术;4.我国水生动物疫病防疫体系、渔药残留监控体系的建设;5.新技术、新方法在水产动物病害研究和防病生产上的应用。 会议宗旨:为加强我国从事水产动物病害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科研及技术人员的交流,促进我国水产动物病害研究和防治水平的提高,保障我国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会议开得圆满成功! 华中农业大学老校门 华中农业大学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门口 大会开幕式主席台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开幕式上致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张奇亚研究员的特邀大会报告 部分代表的合影
4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故事:开组会
pony911 2011-1-15 12:14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4538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2268 次阅读|0 个评论
量子控制论的哲学研究小型研讨会记要
ssglwu 2010-9-26 23:45
吴国林 2010年9月25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在思想政治学院会议室举行了一次量子控制论的哲学研究小型研讨会。科技哲学研究中心的部分教师陶建文、周燕、齐磊磊博士和研究生参加了讨论会,这是一次规模较小的高级讨论会,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且开放式的讨论。会议由科技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国林教授主持。本次有两位主讲人:一位是嘉应学院沈健副教授,一位是吴国林教授。 沈健博士就量子控制论的哲学研究的部分成果进行了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量子信息与量子控制的关系研究、量子控制技术中的目的及其反馈研究、量子控制与消相干研究、量子控制中的方法论研究。吴国林博士就如何描述微观客体、微观客体之系统与状态的关系、量子纠缠的涵义、量子纠缠的几种主要形式: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交换、开放目的隐形传态等做了报告。 会议进行了认真而有成效的讨论。其讨论内容主要涉及:消相干与整体论的关系、产品的自生长技术问题、量子控制论的方法之一数学方法的意义、观察术语在量子信息、量子控制中的意义、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等展开激烈的争论。 会议学术讨论氛围甚好。一位研究生说,量子控制论的哲学研究非常难,但却有迷人的意义。 会场 沈健做报告 博主做报告
个人分类: 学术会议与讨论会|4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吵架" 我受益巨大
热度 1 luo971 2010-5-1 20:51
学术吵架我受益巨大 中国科技大学,罗渝然(Yu-RanLuo),luo971@ustc.edu.cn 我在海外流浪22年多,参加了不少学术会议。有超大型的庙会,如人数过万的ACSMeeting(每年两届);有数千人的大型的会议,如美国质谱年会;有人数几百人的中型会议,如国际自由基会议;有人数约一百多人的研讨会,如化学动力学会议;有人数仅20-30的、一天为期的非正式(informal)讨论会。 我个人体会,超大型和大型会议,帮助我认识了不少文献上的牛人,看到了许多工业界的新产品,也巧遇了昔日若干老朋友与同窗好友。但是,这种放羊式的研讨会对我学术影响不大。为什么? 在正式的超大型和大型会议上,有多个分会场,你能听到许多进展,新结果。但缺少互相切磋武功的时间。通常,讨论时间局限于为5分种。你希望会下找牛人请教嘛,机会难得,因为他太忙,约他喝咖啡的人太多。 回想起来,对我学术影响较大的是那几次非正式(informal)讨论会。为什么? 非正式(informal)讨论会,规模小,时间短,参加者有备而来,仅为两个字:吵架!记得,上世纪80年,一位美国老教授从WashingtonDC赶到LosAgnes的USC(南加大),参加我老板召集的一天的非正式(informal)讨论会。他提出,某些基元反应有负活化能现象,会上与我老板(曾被评为世界十大物理化学家之一)争论。以两位老教授为代表,你来我往,君子风度,切磋武功,会上其他科学家也参加热烈讨论。 这样认真、深入、不受时间限制的讨论会,促使我认识到,还那么多化学基本问题,目前不清楚呀!那,我giveup,orkeepgoing?我应从那里开始起?在1990年,逐渐下决心,选中了化学键能。一,它是化学科学中最基本;二,当时可靠的化学键能数据稀少(90年初的老板形容说:犹如大海捞针)而混乱冲突。从那时起,我苦坐17年的冷板凳,终于为华人在国际同行中赢得了话语权。 我的学术成长,得于非正式(informal)讨论会。我希望在国内也愿搞这样的小型、专业强的非正式讨论会。近半年,我和国内几位朋友联系,受中国化学会支持,正筹办第一届全国化学键及应用学术研讨会(informal)(见http://www.ccs.ac.cn/news/?hid=207)。 我们计划:会前不交论文,会中不讲资历,会后不出文集。希望每个与会者都广开言路,畅所欲言。每研究小组可选择如下交流形式:专题报告,formalseminar,shorttalk,poster。你可以介绍海内外动态,未来的设想和打算,提出科学问题,供众人讨论。你可以痛快地与任何人交流与争辩;你将了解很多的研究新思路和手段;你将结识新朋友;特别是,你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了伸展才能和开拓视野的好机会。 本informal研讨会将为与会者提供一个和谐的交流平台,会上会下,一开新风,不拘形式,自由、平等、开放、朴实。 希望,通过《科学网》平台,听到朋友们的建议、指点和评论。我预先感谢你们。
9413 次阅读|1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6: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