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文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文学

相关日志

那些年,为什么躲在校园厕所里搞创作?
热度 6 zhengyongjun 2017-3-16 16:53
你奏你的凯歌,我做我的莫言。最近几天,这张照片火了! 看见莫言,想到文学了。莫言的创作高峰时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个不好也不坏的时代,是文学创作的大繁荣时代。刚刚改革开放,压抑已久的东西都在释放,文学是个出口。社会上,大字不识的人都敢写诗,大学生中喜欢文学的人也挺多。写了都想发表,那时没有博客,连电脑都没有。一些文学爱好者,躲在厕所搞创作,于是厕所文学也繁荣了。那时,蹲在水箱失控臭气熏天的男厕所里,欣赏着校园厕所文学的精品,真是一种非常另类的文学“熏陶”。 诗画同源,的确如此。在校园厕所脏稀稀的墙壁上,一小撮人体艺术爱好者们,去蹲个厕所也笔耕不辍,即兴创作了形神兼备的钢笔速写画。诗文配画,傍边配上对仗工整的对联。上联:叹世上英雄豪杰到此敢不俯首称臣;下联:看尘间贞烈女子入内莫不宽衣解裙。横批:天地正气。让不良少年看后兴奋不已,浮想联翩。 “人生自古谁无屎,拉屎谁能不用纸。若君拉屎不用纸,难道你是用手指?”。这首仿古七言绝句,诗风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大有横扫李杜,气死文天祥的气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真 TM 是超一流水平啊。 厕所文学也是遵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有些作品非常写实,譬如下面两首:“手拿秘密文件,脚踏黄河两岸,前面机枪扫射,后面炮火隆隆。”。“紧急警报,跨上战壕,先开机枪,后放大炮,排除警报,贴张布告!”。 一些诗句,语句凝练,思想深邃,满满地“正能量”:“人吃的是粮食,拉出来的全是思想。”。还一些诗句,虽不押韵合辙,但也相当的警世箴言,譬如:“大便不冲水,用屎塞你嘴!”。 养生科普体裁,那个时代就开始被关注了:“有屁不放,憋坏五脏,没屁乱挤,锻炼身体”。真乃理科才俊啊,呵呵。 有些家伙喜欢搞恶作剧。记得有次上厕所,看见拉门的上方用碳素笔大大地描着:“向左看”,左侧墙上写:“向右看”,右侧墙上写:“向后看”,后面的墙上写着:“大便时不要东张西望!”。看完不得不由衷地赞叹道:真 TM 是一个黑色幽默啊! 现在,已经没有人躲在校园厕所里搞“创作”了。一个原因是网络非常发达,人们可随手把作品发到网上,博得一些点赞,另一个原因是社会文明程度真的进步了。除了偶尔还能看见英语四六级作弊的小广告,校园厕所已经非常干净了。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这镜头抓的太精彩了,向摄影记者致敬!
个人分类: 舞文弄墨|5027 次阅读|12 个评论
浅谈格律诗与非格律诗
热度 2 sstone2009 2017-2-27 20:18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近些年,我仿照唐诗宋词记事抒怀,起初努力按照格律要求,不久便放弃,渐渐地只追求“定句”、“定言”、“适韵”,其他便不做要求。具体说来:多数按照四句或八局为一首,每句为五言或七言;适韵就是适当追求押韵,但不是严格按照格律诗的平水韵;对仗只是根据表达需要,且并不严格按照格律的要求;至于平仄,索性予以忽略。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描述事物和抒发情怀。 我只是自娱自乐而已,不料有熟悉诗词格律的朋友给我提醒。好在也有朋友支持我的做法,支持者其中就有老蔡。我还曾经与老蔡讨论是否应该写一篇关于今天我们做这样创作的合理性的文章。最近,因为编辑这些年自己写的散文随笔小诗,我决心补补课,再深入了解下格律诗与非格律诗区别。 于是,一方面我拿来了王力的《诗词格律概要》、江建名的《诗词格律启蒙》、马凯的《谈谈格律诗的“求正容变”》;另一方面我及时与老蔡讨论心得体会。 王力先生是诗词格律研究方面的真正牛人,他认为唐代以来,诗分为两大类,一是古体诗,继承魏汉六朝诗风,并不讲究格律,用韵较宽、平声韵上去声韵入声韵均可用、后三字常出现三连平和三连仄、完全可以不用对仗,马凯在文中说“《唐诗三百首》所选五律五绝,破格者竟居多数”,其实并不奇怪。另一类是今体诗,为唐代新兴,在字数、韵脚、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但也有些突破,如晚唐和宋代用邻韵非常多,平仄有变格、拗句、小拗可不救,对仗也有变通,出现借对、借音、流水对等。马凯主张“求正容变”是基于格律诗,即今体诗,对古体诗而言,大概没有“容变”的必要了,唐代前不拘于格律,唐代以来亦有不拘于格律,何况今天的普通话语境下呢? 江建名在著作中阐述了汉字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普通话普及以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今韵较之古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入声已经消失;平仄多是基于各地方言;现在习惯用复音词,与古汉语多用单音词相异很大。这些变化与发展,既会对今人写诗有影响,也会影响格律诗鉴赏。 基于以上理解,并结合我的创作体会,大致可以这么理解:唐代新兴的今体诗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古体诗并不讲究格律;基于普通话语境的非格律诗称“新古体诗”为宜。今天,我们仿照唐诗创作,内容仍然是第一位的,这是生命力所在,格律则不宜严苛。
个人分类: 随笔|1063 次阅读|4 个评论
第一章第1节:哲学和文学,哪个更能帮助我们批判性思考
helloworld3 2017-2-23 17:17
#The Rhetoric of Economics《经济学的修辞》系列编译# 第一章第1节:哲学和文学,哪个更能帮助我们批判性思考 我们从分析Richard Posner的《法的经济学分析》中的一个段落开始: 我们对习惯法主要领域的研究表明,习惯法有其深层的经济理由……习惯法采用让总价值最大化的方式,在从事相互作用的活动的人们之间分配责任……法官不能不考虑损失是否是由浪费的、不经济的资源使用造成的。在一个存在稀缺性的文明中,这是一个紧迫的、不容回避的问题。 跟着Posner本人的思路,用哲学的、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式去读这段话,也就是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去理解习惯法:习惯法之所以是如此如此的,是因为它是最有效率的。 如果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读这一段话会怎么样呢? 首先,它借用了很多经济学的词汇:“分配”、“最大化”、“价值”、“稀缺性”,这些词既可以作为经济学术语使用,也可以作为日常用语使用,Posner使用这些词而不是其他词,达到了将自己的理论打扮得更科学的目的。这些词本身并非经济学专用词汇,在被经济学拿去使用的时候,它们有着更狭窄的定义,但一旦它们离开了经济学,它们的涵义就变得宽泛起来。因为它们频繁地被经济学使用,它们就被赋予了科学化的色彩。 至于把交通事故或民事违约这样的事情称为“相互作用的活动 ”也没有错,只不过这种叫法很“哲学”。要注意的是,Posner在使用“相互作用”这个词的时候,不涉及任何政治的或伦理层面的意义——举个例子,一个农场主和一家铁路公司有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 注:利益纠纷 ) ,但是当他们打官司闹到法庭的时候,法官跟那些在法庭外示威、谴责大企业的人之间就不存在“相互作用”了。“相互作用”一词的使用,让作者看上去就像个客观无比的科学家。 (注:这个比方举得很调皮。因为既然原文采用了“总价值最大化”这样的经济目标,就不应该把社会价值、伦理冲突这样的因素考虑进去,从而法官跟抗议者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上面这段话还使用了“深层”一词。不过要注意,这个词谁都可以用。美国法律界的左翼分子、法学批判家会说,法律的“深层”结构是对资本主义的纵容,而如Posner 这样的法学界的右翼分子,会说法律的深层结构是对资本主义的肯定。 (注:别以为用这种词就能唬住读者^_^) 我也是站在Posner这边的,并且基本同意他的这本书。但这不意味着我不会对他的书进行修辞学的审查和剖析。使用修辞学的方式,比起使用作者本身引导读者进行的那种哲学的方式去阅读,会更富有成果。
个人分类: 经济学的修辞|1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The Rhetoric of Economics《经济学的花言巧语》
helloworld3 2017-2-21 22:04
按:标题是美国经济学教授 Deirdre N.McCloskey 1998年出版的一本书,曾在2000年出了中译本《经济学的花言巧语》,更中性的翻译应是《经济学的修辞》,作者认为经济学乃至一切学科都是文学,但长期以来,人们把科学与文学严格分开来,认为文学的一定是不“科学”的,科学则一定不能跟“修辞”扯上关系,这是不应当的。作者本身是经济学家(兼有历史和文学的博士学位),自然要从经济学入手,对之进行解剖,说明其“文学性”。但作者并非意在攻击经济学,用她的话说,是要“帮助经济学成熟起来”。 这本书可以看作是“经济学的文学批评”,对不了解经济学或修辞学的读者来说,阅读它想必有较大的困难。在这本书出版两年后国内就引进了它,可以看出当初国内学界对它的重视,不过这本书的中译本实在很难读,原因应该有几方面:一是这本书的主题对大部分人来说很新,在对这方面的关注和讨论氛围丝毫没有建立起来时,书中的话题让人感到陌生;二是作者的行文散碎、幽默感不好把握,使得翻译本身也很困难。 我在几年前就产生了重译这本书的想法。不久前又遇到这本书,想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然而找出版社正式出版的难度大,而我的初衷首先还是分享书里的思想,所以考虑可以翻译出来后在网络上发布(版权问题先忽略)。我又想,既然不是正式出版,我也没有必要逐字逐句正儿八经地翻译,因此决定用编译的形式,将这本书的内容用中文分享出来。 这次首先发布的是作者序,原文翻译。在这以后的正文内容,计划采用编译+评注的方法,以章节为单位发布:) 序 /麦克洛斯基 只要翻译成英文,大部分经济学家的高谈阔论,听起来就像诗人、新闻记者、商人或其他看似深刻的家伙们一样有道理。恰如四处可见的各种正儿八经的谈话——比如服装设计师们,或棒球爱好者之间讲的那些——听经济学家说话,如果你还没有花时间适应他们说话的方式,会有点跟不上。在这种言谈文化中,词句晦涩难懂。但进行着这些深奥讲话的人,也不是从另一个宇宙过来的。归根结底(经济学家最爱的一个词),各类言谈的习惯是类似的。经济学家使用文学读者看起来陌生的数学模型、统计检验、市场理论。但若仔细考察的话,它们并不那么陌生。它们就如演讲中的修辞手段——隐喻、类比和诉诸权威。 演讲的修辞术可不是银样镴枪头,它们在代替我们思考。海德格尔说:“与其说是人在说话,不如说是语言在说话”。假设一个人像经济学家那样,把市场想象成“看不见的手”,把工作组织视为“生产函数”,把自身的“系数”视为“显著的”,其实就已经赋予了语言重大的责任。我们也就有必要认真考察语言本身了。 经济学家的言谈极大地依赖于语言之形式这一发现,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家不是科学家,或者说他们所讲的东西只是见仁见智的个人观点,抑或是某种骗术。经济学家几乎取得了跟科学家一样的成功。事实上,在过去的50年里,他们的失败——他们是小男孩气的、但也是可以纠正的——跟他们对修辞术的懵懂无知有直接关系。好的科学家也利用语言。科学家中的翘楚,如古尔德和费曼一等人,有意识地去利用语言。想要明智地使用讲究的语言,你就需要在说话的时候注意到在场的其他人的想法。 想影响你的听众,这就叫做“修辞”——我在后面会努力运用它。人们使用“修辞”去警告人们预防剧院火灾,或者在竞选中煽动仇恨。这是报纸使用这个词的时候的那一类含义,比如总统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激烈修辞”,或者“夸张的修辞”。然而,自从希腊圣火被点燃,这个词就被更广泛地使用,它意味着研究人们利用语言达到目的的所有方式:可以是煽动暴民对被起诉者动私刑,也可以是让读者触摸到小说里人物的体温,也可以用来让科学家接受更好的论点、拒绝较差的那些。报章所指的“修辞”是“小修辞”,我谈论的却是“大修辞”。 在《现代教条和修辞认同》(Modern Dogma and the Rhetoric of Assent )中,Wayne Booth给出了很多有用的定义:修辞“与其说是通过抽象方法探究真相的艺术,不如说是探究人们相信他应该去相信什么的艺术, ”;修辞是“发现好的理由的艺术,寻求心安理得的艺术,因为任何理智的人都需要被说服”;修辞是“小心衡量或好或坏的理由,以达到或多或少的恰当或可信的结论——它并不足够可靠,但好过碰运气或不加思索”;修辞是“在分享交流中发现并增进合理的信念的艺术”,它的目的不是“让别人接受现成的观点”,而是“进入共同的探寻”。 问题是:科学家们是否在“修辞性”地说话?科学家们往往扮演了“结果”的发布者或“结论”的陈述者,“结果”、“结论”似乎是与修辞无关的。他们也是在进行说服吗?我认为是的。我说过,语言不是一种孤立的技巧,科学家不是对着空气或自己说话,她面对着的是众多的声音。她渴望被关注、被赞美、被发表、被效仿、被授予荣誉、被爱。这便是人的欲求,语言这种工具则是实现它的手段。 如果我们拿经济学的定义来开个小玩笑,修辞就是语言的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讲话的时候,如何把有限的手段分配给无穷的欲求。表面上看这一假设是合理的:经济学家跟其他人一样,不管是在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办公室还是保龄球馆,他们都是渴望听众的话痨。我们这本书的目的是看经济学家的话否是真的,以及是否有用,即研究经济学科的修辞术。这一课题乃是一门学科,它探讨的不是经济,也不是对经济进行描述的经济学理论的适用性,也不是经济学家在经济中的角色。这一课题是高谈阔论的经济学家们自己建立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彼此投资的利率弹性为零或美联储控制了货币供应。 对经济学家之间的言谈进行考察的目的,是帮助经济学这一学科领域的成熟,而非攻击这一学科。经济学的失败,在于它做不了社会天气预报,而来自政治和新闻界的修辞将这一角色强加在经济学身上。经济学的显著成功体现在它对社会历史的研究上,或者说倘若它对修辞术不是那么无知无觉的话,它会取得更显著的成功。经济学就像地质学和演化生物学,是历史的而非预测的科学。经济学未被广泛视作人类大脑的宏伟造物,然而我就是这么看待它的。它是一种社会自我理解的方式(跟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一样的批评理论 ),它跟人类学或历史学一样了不起。更可惜的是,在过去的五十年里,经济学家变成了现代主义的傻仆人。他们是时候清醒过来,讲究一下修辞术了。 文学能够服务于经济学的,是提供一种作为自我理解模式的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不仅仅是好坏的评价,在新近的文学批评中,好坏评价很少出现。它主要关心的,是让读者看到诗人和小说家们是如何完成他们的作品的。在这本书里,运用这种批评方式的经济学批评,并非意在攻击经济学,不会由于经济学是修辞性的就否定它。我一再重申:修辞无处不在,从数学家到律师无人不使用修辞术。经济学的文学批评是一种手段,用来展示经济学家们如何得出他们的结论。 这么想问题的经济学家不多。在其它社会科学那里,有着数量更多但是所占比例仍然很小的社会科学家做到了:文学思维在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普遍存在。法国人笼统地称为“人文学科”的东西,聚集了如今能够以修辞学意识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少数人。还有很多人,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生物学、古生物学、通信、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科学史、哲学、宗教学、比较文学这些领域,已经做了一些修辞学批评的工作,尽管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我在经济学里进行着修辞学探索。在这里我要使用古老的修辞学工具——fortiori“更不必说”这一术语 (注:fortiori是拉丁语中的一个逻辑术语,表示“更强理由”) :如果连对养猪和铁路的经济学研究 (注:这两个案例作者会在后面书中提到) 都可以同时是文学的和数学的,如果连约束条件下的人口最大化研究都可以同时是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更不必说其它的了。
个人分类: 经济学的修辞|5254 次阅读|0 个评论
《阪口直树教授的〈十五年战争期の中国文学〉述评》
kyotosizumoto 2017-1-15 16:38
阪口直树教授的《十五年战争期の中国文学》述评 一般来说,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是比较受欢迎的。从《战争与和平》到《雪白血红》都曾引起过我对血与火的战争背后的那种既恐怖又神秘的艺术世界的一番神往。但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是创作在战争终结后的和平时代,是想教唆人们挑起冲突还是呼唤和平,需要认真鉴别。相反,在战争的炮火中能进行创作的作家,不论是为了记录历史还是为稻粮谋都是值得尊敬的。 在中国大陆,研究在战争的炮火中进行创作的作家,特别是研究1930到1945年间在国统区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却一直是近几十年来文学史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禁区。大陆的文学史家们,一向把中国现代文学史划分为六大板块,既:巴老曹鲁郭茅,近十几年来,钱钟书、张爱玲、沈从文、张恨水等人虽又得以出土并回到文学史中,但涉及1930年到1945年间十五年战争期的文学,一直以左联文学为主,而国统区文学,与国民党正面战场一样,是为现代文学史界所不语的”怪、力、乱、神“之一。终于有人出来说三道四了:先有周锦教授的《中国新文学史》对鲁迅和内山完造的关系进行质疑,并提出内山是日本军部文化特务说。次说在国外一时鼓噪,引起了鲁迅博物馆研究室主任陈漱渝先生激烈反弹。紧接着,北师大王一川教授的本世纪文学大师评选中又把矛盾哄了出去,大小报刊又是一连串的惊讶!面对乱哄哄的文学世界,几位高人挺身而出,意欲收拾残局: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和复旦大学张培源教授等人开始重写现代文学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杨义和名古屋大学中井政喜教授等人作出了图说本现代文学史,现在又有阪口直树教授的《十五年战争期の中国文学》这本专题文学著作。 我对文学史研究的兴致并不浓厚,虽然说在大学和研究生时代都是在中文系度过的,但到了日本后,就进入哲学系,从事我所喜爱的古代思想和文化的专题研究,文学创作和文学史研究反而成了业余爱好。现在,蒙阪口先生的器重,送我一部样书,读后深觉有必要把一点感想写出来,与各位交流。 这本新作的副标题是“国民党系文化潮流の视觉……”,与此相应的是,阪口先生在本书中提出了“方法……国民党”的新概念。这一概念是从竹内好教授的《方法……》和沟口雄三教授的《方法......中国》中形成的。阪口先生认为,在已出版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中,对于十五年战争期的文学,大多是以左联文学为中心的。而当时的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又并非只是左联文学一种表现,因此,他主张以“方法……国民党”这一概念为中心,力图全面、彻底描述十五年战争期文学活动、打破传统的左联中心论。 在国内的现代文学史教科书中,左联中心论好像是哥不能亵渎的圣地,因为受这一中心论的制约,对作家、作品的研究明显地带有政治取舍,如对作家茅盾的研究过去过多地介绍他的《子夜》,而对他和中统特务之间的密切来往关系(包括他从特务组织文运会中接受金钱、参加活动等)则视而不见、知而不提。现在,阪口先生的书中对此问题作了详细的说明,完善了我们对茅盾生平和多种个性特点的认识,由此可以增加我们对矛盾创作《腐蚀》的真正含义的了解。根据我本人粗浅的知识,茅盾当时并没有为党从事地下工作的任务,他晚年曾向捷克学者Marik Galik先生亲口说明他1921年入党之事,此中用心,也就别有一番风味可求了。阪口先生想把国民党的文化传统上溯到民国初期的新旧思想之争,为十五年战争期的文学的发展找到了内在的思想基础,也为解读作为旧知识人之一的茅盾的多种表现提供了依据。 东京大学丸尾喜教授看完此书后对“方法……国民党”这一概念表示认可。大阪外国语大学西村成雄教授特别肯定阪口先生的此书在建立新文学史观、复原国民党系文学潮流的文化成果上的意义和价值。关西大学北冈正子教授也肯定了此书在探索文学史写作的新角度新方法上的贡献。在最近的中国文艺研究会上,阪口先生的专题发言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当然,这类研究在大陆或许尚待以时日,但我们深深地期待着。
个人分类: 海外汉学|1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村上君,拿上早该属于你的奖牌狂奔吧!
热度 1 张海霞 2016-10-10 09:42
阳光明媚的秋日,我们不希望你再“陪跑”,喜欢跑步的村上君,这次拿上早该属于你的奖牌狂奔吧! 村上春树,请拿走你的诺贝尔奖 卡佛 2016-10-10 05:18 2016 年诺贝尔奖陆续公布,文学奖的归属又一次成为茶余饭后的热点,其原因大部分要归属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近几年村上春树一直领跑着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然而造化弄人,也可以说大热必死吧,村上春树数次落选。首先给大家陈列下英国博彩公司立博在2016年10月4日更新的诺贝尔文学奖赔率表(数据来源搜狐): Haruki Murakami (村上春树,小说家,日本)5/1 Adunis (阿多尼斯,诗人,叙利亚/黎巴嫩)6/1 Philip Roth (菲利普·罗斯,小说家,美国)7/1 Ngugi Wa Thiong'o (恩古吉·瓦·提安哥,小说家、剧作家,肯尼亚)10/1 Joyce Carol Oates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小说家,美国)14/1 Ismail Kadare1 (伊斯梅尔·卡达莱,小说家、诗人,阿尔巴尼亚)16/1 Javier Marias (哈维尔·马里亚斯,小说家,西班牙)16/1 Jon Fosse (乔恩·福瑟,剧作家、小说家,挪威)20/1 Ko Un (高银,诗人,韩国)20/1 John Banville (约翰·班维尔,小说家,爱尔兰)20/1 Antonio Lobo Antunes (安东尼奥·罗伯·安图内斯,小说家,葡萄牙)20/1 Laszlo Krasznahorkai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小说家,匈牙利)20/1 Peter Handke (彼得·汉德克,剧作家,奥地利)25/1 Peter Nadas (彼得·纳达斯,小说家,匈牙利)25/1 Amos Oz (阿摩司·奥兹,小说家,以色列)25/1 Abraham B Yehoshua (亚伯拉罕·B.耶霍舒亚,小说家,以色列)25/1 Adam Zagajewski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诗人,波兰)33/1 Juan Marse (胡安·马尔塞,小说家,西班牙)33/1 村上春树又一次领跑赔率榜,紧随其后的是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今年村上春树的命运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评委对叙利亚的关心程度如何了。其实回望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可以看得出评委的评选标准并不以作品的优劣为唯一标准,更看重的是作家在世界文学领域,甚至政治领域上的影响程度。 政治领域上最典型的例子是丘吉尔。文学领域上的例子就多了,拿我们最熟悉的莫言来说,他获奖的理由是“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通俗来说,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带入了东方,并将其发展成具有东方特色的文学体裁。实际也可以理解成莫言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人,因为现在世界范围内,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已经不太多见了。而如果单从作品上来说,莫言作品的影响力并没有中国其他一流作家的影响力大,比如王朔,贾平凹。 再回来说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作品与日本的传统文学是有很大区别的,这跟他早年创作的经历也有关系。他并不是一开始就靠写作为生,而是一边经营咖啡馆,一边写作。他对西方文化的研究多于本国文化,这就造成了他的作品中西化痕迹很深,这种文化差异使得他一直游离于日本文学圈之外。被孤立的环境也使得村上春树愈加关心边缘人物的生活,所以其作品总是以边缘人物为主角,故事的主线也是游离在现实与虚构之间。 读村上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似曾相识,但不曾谋面。 但是如果讲到其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力,恐怕远没有其他候选人那么深远。村上春树总是沉浸在自己的虚构世界里,他会关心某些重大的事件,也会将这些事件写到作品中,但往往,这些事件成为了他的故事中的铺垫。 不可否认,村上春树是个伟大的作家,今年他也再一次冲击诺贝尔奖,但是笔者认为他获奖的机会并不大。原因就在于,他仅仅是个作家,并非文学家。 不过从情感上,笔者还是希望他能拿走诺贝尔奖。毕竟我们这一代人是读着他的作品成长起来的。《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1Q84》,这些作品令人印象深刻。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尝试过模仿他的风格,模仿那些忧郁而又充满哲理的句子。 所以,村上春树,请拿走你的诺贝尔奖。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354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几种宗教与文学、文化、信仰问题
Fangjinqin 2016-10-9 14:36
上传附件后,无法插入文件和显示啊! 科学网老问题没有解决!! 为什么??? 节日上班了,能否请科学想办法解决!
个人分类: 杂谈评论|1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文学创作看科研工作
热度 4 xin 2016-4-30 07:01
陈忠实、贾平凹和路遥,是陕西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界三位大家,他们的作品如实地记录了三秦大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最近,我看了一些关于他们创作过程方面的资料,感觉他们有很多共通的地方,这也与我们做科学研究非常类似。 第一,生活积累和生命体验。 他们三个人,大致从七十年代初期,就开始文学创作。经历过文革和改革,体会过当农民和当城里人的滋味。这些生活积累,成了他们日后创作的源泉。让他们的创作深刻地打下了地方和时代的烙印。尤其是他们对土改、文革、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活体会和反思,成了他们创作的根基和源泉。 从中得到的体会是:我们科学研究的主题和风格,理应源于生活、时代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是对当代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尝试,是我们国家正在经历和实践着的伟大事业。科学研究写出论文似乎是都一样的风格,但是,其发芽、扎根的过程人与人不同,其风格存在明显差异,这与不同人的生活积累和生命体验有关。 第二,查阅文史和乡村采风。 个人的经验毕竟受时间短促和空间拘束的局限,而查阅文史资料可以上推知道不同地区较为长远的历史过程,而乡村采风是对现在农村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最为直观的感受和记录。这三位作家,有大量查阅文史资料的经历,很多灵感都是在查阅地方志之类的资料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而到农村去、到厂矿去等采风,是将小说写的有血有肉,具体而又深入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从中得到体会是:如果我们将科研做的好,在主题选择过程中需要广泛阅读领域内国内国际相关文献,而且最好是在某个方面时间维度上系统阅读,和空间上的广泛阅读。而且最好长期扎根行业实践前线,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和最新的发展动态,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的专业现状和动向。研究一定要接地气,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第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位作家都有雄心壮志,都想在本领域扬名立万,具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将文学创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当做自己的精神丰碑,希望成为文学巨匠,引领风骚。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替农民农村说话,记录这片悲苦土地所经历的苦难,成了他们创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源泉。 从中得到的体会是:科研工作只有将小我放入社会、国家大我的历史进程中,才能将自己的工作变得伟大、神圣化。如果只落在自己的小圈子、小视野,那么将缺乏气度和影响力,缺乏力量和高度。因此,我们科研选题尽量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与国家国计民生发展、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关联起来,才能让自己研究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躲起来拼命创作。 三位作家的创作过程,都具有躲起来,疯狂创作的经历。耐不住孤独和寂寞,怎么能做出惊人的作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前富贵,人后受苦。而且,三位作家躲起来,避免外界的打扰,疯狂创作,似乎都是在有了长期、大量的前期准备之后,主动的自我选择。而且,通常都是旷日持久的忘我创作,甚至是以生命相搏。 从中的感悟是:我们科研工作既需要平日润物细无声式的日积月累,同时,也需要忘我、忘物的疯狂集中创作,尤其是前期素材准备就绪、思路清晰,文章了然纸上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往往积累的时间很长,但是一直缺乏最后的高温锻造,要不无疾而终,要不软绵无力的收尾,缺乏最后的淬炼。 第五,超越青年时期的偶像。 三位作家在初期的文学创作过程中,都深刻地受到陕西著名作家柳青先生的《创业史》的影响。他们都将柳先生当做精神导师,将《创业史》当成圣经。但后期,他们都或早或迟地有了超越这部伟大著作的野心,最终,事实也证明了他们的梦想并非狂妄。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科研工作一开始是模仿,尤其是对领域卓越人物的模仿,这是个不可跨越的重要阶段。就像学唱歌、学书法一样,大多要经历初期模仿过程。然后,随着自己的积累,不再满足于模仿,而想做出自己的特色,实现对前人、对自己偶像的超越,这是何等气魄,何等壮观的心历路程。 谨撰此文以纪念我们国家已故人民文学家路遥先生和陈忠实先生。 他们的小说将永传后世,浸润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他们的小说诉说了这块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伟大与传奇,让后人不断感受到中国人生存的不易和艰辛以及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8968 次阅读|13 个评论
该死的春天(墨西哥小说)
Boqitang 2016-4-3 16:54
该死的春天 伊芙·吉尔(Eve Gil) 汤伯杞 译 作者简介: 伊芙·吉尔(Eve Gil)1968年出生于墨西哥索诺拉省埃莫西约市。现居墨西哥市。是多部小说的作者。包括: Réquiem por una muñeca rota (2000), Cenotafio de Beatriz (2005), Virtus (2008), 以及 Sho-shan y la Dama Oscura (2009)等。 在 瓦妮莎之前,我有过其他的闺蜜,不过,她们中间没有一个是叫人难忘的,也不值得在我的剪贴簿里显摆。实际上,我从来都不需要什么知心女友,因为我已有一个假想中的了。我有时向塔特姆·奥尼尔(Tatum O'Neal)献献殷勤,她是一个有着红头发的电影演员,我喜欢她扮演的角色——一个竟能爱上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 ⑴ 的早熟的少女,那家伙老得足可以作她的爷爷了。瓦妮莎是有权进入我的生活的第一个女孩,也可能是最后一个。她开始陪我玩魔女游戏(Witches' games ),一起频繁地参加聚会。现在我长大了,不能再扮演球队的吉祥物了。我虽然不打垒球,但看着我那些代孕的阿姨们(surrogate aunts)战斗,我还是很兴奋。瓦妮莎很快就成了像我一样的粉丝。幸好,伊莱不想和我们在一起,因为她对男士除臭剂过敏。球队热情地欢迎了瓦妮莎,他们很快就习惯看我们在台阶上搂搂抱抱、彼此亲热了。没人大惊小怪,因为有些“魔女”不也是这样吗。我盘算着谁和谁是一对,例如像娽和约拉那样的。约拉是一个预备队员。有时她甚至连场都不下,但她总是像生了根似地呆在那里,为获胜的队高声呐喊。我觉着这一对一对的很有趣,因为他们不是那种穿着考究、修整得体,成天邀着妈妈玩多米诺骨牌、看时装杂志、尝试雅芳产品那样的“女朋友”。不,妈妈的朋友,都有一个不起眼的丈夫,和她的一样,她们从心底里又羡慕妈妈又恨她。就妈妈而言,妈妈嘲笑她们不幸的婚姻,嘲笑她们不顾一切地妄图留住美丽,又是整容,又是抹恼人的面霜。这不是真正的友谊,而是一场残酷的竞争。娽和约拉的友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同吕佩妲·谢瑞兹(Lupita Cháirez )和那个漂亮的拉拉队长杜妮娅(Dunia)或者普裴·弗拉加(Puppy Fraga )和埃德尔米拉·奎托(Edelmira Cueto)之间的友谊一样。他们都是真正的朋友,彼此沐浴着情感、互送着歌声、含情脉脉相望、手牵着手。这样说吧,在认识瓦妮莎之前,我只有像妈妈的朋友那样的朋友,为了最好的玩偶、最好的衣服而争得头破血流的人。 可是妈妈不让我吻瓦妮莎;她说那样不对,是低俗。娽和那些魔女对此就没有异议。没有人会因为我们一起依偎在一张椅子上、或者因为像小狗那样舔干净彼此的盘子而指责我们,在那些魔女们看来,女人之间真诚的友谊并不是一件坏事情。相反,她们为这友谊庆幸。 *** 自从我遇上加布里埃尔·加门迪亚(Gabriel Garmendia)这个入侵者,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我想要瓦妮莎的妈妈玛丽内拉(Marianela )做我的同盟军的愿望很快就破灭了,因为这个男孩原来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 他绝没有要把她的女儿拽到黑暗的穷街陋巷里去的意图。不,他是认真的。据伊莱说:加布里埃尔·加门蒂亚曾在他们拍电视连续剧的房子里露过面,手里拿着一大把玫瑰花,是他亲手摘来并捆扎好的,不是献给瓦妮莎,而是献给多娜·玛丽内拉(Doña Marianela)的。他需要和他这个未来的岳母谈谈,让她相信他的意图是高尚的。更糟糕的是,这个最近刚满15岁的男孩,个子高高、身材健美、英俊潇洒、金发碧眼、骑士风度,而且质朴得就像佩德雷加尔大饭店的桌布。总之一句话:阔气!伊莱模仿着她妈妈当时脸上的表情说:当时她打量着面前这位头发顺滑地向后梳着、手里举着把花的少年,大张着嘴,发出一声叫人发笑的唏嘘,接过了花,嗅着,泪水夺眶而出。她总是这样感情冲动。 “Señora” ⑵ ,这位腼腆的男孩郑重其事地开始了他的谈话。“我叫加布里埃尔·加门迪亚,“加门迪亚汽车配件”店主,唐·罗克(Don Roque)的儿子。您见过我的。我们是全国连锁,正要上里士奥(Liceo)。我有一个个人银行帐户、一个特殊驾照,我是独生子,所以是唯一的继承人。我和您说这一切,是因为我非常倾心和您的大女儿建立深厚的友谊,我是认真的、我保证。您放心,她会得到很好的照顾的,因为我的父母教导我行为举止要像个绅士。让我这么说吧:瓦妮莎不愧是她妈妈的女儿,还不是因为您既高雅、又漂亮。” 玛丽内拉感动得大笑起来,她给这个小绅士灌了通甜型茴香酒,这酒是她压在她的枕头底下预备在极特殊的场合用的,不一会儿,他就晕晕乎乎的了,说话也不连理了。不用说,玛丽内拉给了这位求婚者一张通往婚礼路上的“通行证”,还有她的祝福,一下子就跑到“敌人”的营垒里去了。现在只有我和伊莱表示反对,伊莱是因为她看着姐姐幸福无法忍受,我则是不能忍受瓦妮莎没有我居然也能那么开心。 加布里埃尔·加门迪亚想对我也使用同样的策略。是瓦妮莎提醒他:把她最好的朋友争取过来也同样重要,因为,我对他们俩关系的祝福和她妈妈的一样重要。于是他就径直戳在我的房门前,用他那一尘不染的手指按了门铃。他是独自一人。当时我正趴在客厅的地毯上看《蓝精灵》 ⑶ ,而妈妈在小憩,脸上还拓着一张芦荟美容面膜。我去应门时,这个金发碧眼的男孩端着一大盒进口的斯堪的纳维亚棉花糖堵在我的面前。 “哈罗”他说,笑得就像迪斯尼动画片里的小万人迷。“我是加布里埃尔·加门迪亚,瓦妮莎的男朋友。我父亲,唐·罗克,拥有一家汽车配件全国连锁店。我想见见你,因为瓦妮莎告诉我你就像是她的姐姐一样。” 我使劲儿探着身子,加布里埃尔·加门迪亚的耐克牌皮鞋和法国鳄鱼牌衬衫分外扎眼;我那羞红的、胖乎乎的脸也在门口显得很突出,门上的锁链仍然那样挂着。我愠怒地瞪着眼睛,从他那天使般的脸一直扫视到那只红底儿上画着一个滑稽可笑的牛脸的包装很奢华盒子。真讨厌,怎么是棉花糖?也许是瓦妮莎告诉他:她最好的朋友是一个痴迷甜食、脸上有粉刺的胖姑娘? “我在节食呢!”我说,说着就冲着他的那只朝天鼻把门砰地摔上了。 奇怪的是:瓦妮莎竟没有在乎我对她男朋友的轻慢。相反,她宽容大度得就像个美丽女神一样,理解和宽恕了她的追随者的嫉妒心。 “唉...你个傻姑娘!” 她紧紧地拥抱了我,还是像往常一样热情四溢。“你不知道吗?嗨,难道你不知道你就是我的世界吗?加布里埃尔是另外一回事,根本就不会影响我们。” “是的,就是!”,我呜咽着一下子搂住了她那只有57厘米的腰,那是遗传的幸运和桑拿腰带相结合的产物,她妈妈从她9岁起就一直强迫她戴桑拿腰带了。“你会把你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他身上的。” “你完全错了!” 她吻着、捏着我的面颊。“我还是一直都会和你在一起的。我只是要你让我和他分享一点点。” “你在说什么呢?” “我已经和加布里埃尔约法三章了,他愿意遵守,每一条都愿意。他愿意做任何事情,只要我高兴。你不知道我的要求有多么地荒唐可笑,其中有一条就是:不管我们在任何地方,都得带上你。” “你疯了!”看着他吻她,我可忍受不了。 “听我说嘛!我渴望有个男朋友,但我不想失去你。听懂吗?我绝对可以肯定:只要男孩子能...你都可以做” “那样的事不会发生的。我曾经爱过的,今后也永远爱下去的唯一的男人,远在天边呢。” “你是说诺列加先生(Noriega)?”当她紧紧地抱着我的时候,我不得不用舌头轻添她脖子上那像小提琴琴弦般搏动着的青筋,来抵御那种强烈的欲望。“只要你肯听我劝,试着减减肥,弄一个时髦的发型!你不必做什么牺牲。我就教你怎么让自己热力袭人,只要你想。我敢打一千个赌,诺列加先生定会发疯似地喜欢上你!别这样,你个傻丫头,别哭了!我的心最大的那一瓣属于你。” 噢,天啊!性在我看来是那么令人作呕和丑陋。六年级的生物书上就讲过如何生小孩,上面还有插图什么的,应有尽有,可是,那映入我脑海的图像就和我曾经猜想过的一样:像狗一样交合的男男女女。我真的以为那事儿就是像那个样子,男的从后面抓着女的,然后插入她的后方——粗俗不堪、令人作呕。我不愿相信爸爸妈妈也像那样干过,再说,我之所以有此怀疑,是因为他们总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有一个呻吟“出走”而毁了我的清纯。我想,他们一定是带着呼喊、带着哼哼叽叽,逃到别的什么地方过真正的性生活去了,当他们那些神秘“出走”制造到黛尔莫妮克(Delmonico's)公司的饭店的时候,就把我留下来和娽在一起,我和娽玩儿得很开心:我们跑到大街上和那些女孩 子们打情骂俏,她带着我和她的女朋友们一起打扑克,我们唱着罗拉·贝尔特兰(Lola Beltrán) ⑷ 和查维拉·瓦加斯(Chabela Vargas) ⑸ 的歌,他还给我做辛辣可口的晚餐。 我知道瓦妮莎已经被吻过好多次嘴巴了,可我解除了玛丽内拉对她女儿即将失去少女童贞的担心。我呢?我只被吻过一次——是被小学时的一个小伙伴儿偷吻的,那是一个名叫菲利普·瓦尼埃的性情暴躁的法国男孩。那次经历并不愉快,主要是因为:正是由于那个唯一的吻,搞得我心里很不舒服。我当即就跑到厕所验看我的短内裤,因为我觉着身体深处已经发生了什么。我完全湿透了,湿得可以拧出水来。“那是尿,”我告诉自己,“我尿裤子了,腌臜死了。”十岁还尿裤子那就是傻子或低能的表症。当诺列加先生揪我的脸蛋的时候,我不得不就合着那种持续不断的重力异常(即使诺列加先生竭力控制着他的手劲儿。) 现在回过头来说说加布里埃尔·加门迪亚吧:这个可怜的家伙不得不启用他那个尚未启用过的个人银行账户了,因为他要和他的瓦妮莎出去约会,就意味着得带上伊莱和我。 我永远都忘不了:当他的女友在一个胖子、一个小个子(就差那个有点男人气概的太太没来)陪同下来赴他们的第一次约会时他脸上的那种表情了。当时他别无选择,只好嘴唇一咧,咧出一个干笑,就仿佛被几个图钉按在了他嘴巴的拐角处一般,佯装着乐于为这些食欲过旺的姑娘们买单。我和伊莱合谋想搅黄了他们的这场约会,只要能搅黄无所不用其极,不只是在他那考究的“野马(Mustang) ⑹ ”车的座套上到处乱抹鼻涕脓袋。我们把那个田园诗般的观瞻弄得像个猪圈。伊莱要了四个一排的奶昔,我只要了三个,可我还说:一个家庭装的皮萨饼恐怕不够,于是,加布里埃尔·加门迪亚不得不又去买了一个四份一组的拼盘。当他看着我们大快朵颐时都冒汗了。我敢打赌:他一定是在桌子底下搬着手指在那儿合计账单呢。一出来,我和伊莱就像印第安人围着篝火那样在他的周围跳跃着,央求他带我们去看电影。正在放映中的是《小可爱》(Little Darlings) ⑺ ,由塔特姆(Tatum)和克莉斯蒂.麦妮可(Kristy McNichol)领衔主演。此前很久,我就发现自己更喜欢克里斯托弗斯·阿特金斯(Christopher Atkins) ⑻ 那样的发型。据《丑闻(Escándalo)》 ⑼ 杂志说,影片中,两位少女比赛在夏令营中看谁先失去她的处女贞操,而且主要对象就是,抓住,姑娘们,马特·狄龙(Matt Dillon) ⑽ !谁会想错过呢?加布里埃尔·加门迪亚不仅不得不买票,而且还买单让我们在糖果店“洗劫”了一番。 每当我在桌子底下摸索瓦尼莎的手的时候,就觉得还有另外一只光滑的手——加布里埃尔·加门迪亚的。瓦尼莎和我总是彼此肌肤相亲,即使是在她母亲或者我母亲的面前。最明显的就是吃饭的时候,我们膝盖压着膝盖,鞋底挨着鞋底、脚踝连着脚踝,他们怎么也想不出我们的腿和手是怎么搅在一起的。我们吸收着彼此的汗水,沐浴在莫迪塔斯(Motitas)水果口香糖的馨香里。我知道,这游戏很无聊,但我对触摸她、感受她的渴望迫使我对爸爸的牧师卡雷尼奥(Carreño)编写的礼仪书不屑一顾,卡雷尼奥对如何正确使用餐具要求得总是很严格。这就是为什么我无法放弃这次愉悦的原因,尽管我还得费心思和加布里埃尔·加门迪亚耍耍花招。哇呃!他的手又跑到我上面了。我们俩的手同时一下摸到了瓦尼莎的,加布里埃尔·加门迪亚愤愤地瞪了我一眼,但我们俩都没有破坏这次接触。一经放松下来,我们俩就达成一种默契——共同分享她了。打那天以后,六只手、六条腿就开始在那个冰激凌雅间的桌子底下狂欢了。有时候,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是谁在爱抚谁。 我时常发现:那个有教养的、得体的、有骑士风度的加布里埃尔·加门迪亚越过瓦妮莎的膝盖,偷偷摸进她蓝色裙子下面的那片教人销魂的王国,那儿可是有无数猛龙(dragons)守卫着她少女童贞的地方。 我第一次冲动得要揍他,掀翻了桌子,把他干得勾当暴露给那些顾客,看看他到底能干些什么。但瓦妮似乎猜出了我的心思,轻轻地攥住了我的手腕,默默地要我和他一起来。我两眼冒火,从桌子的这一端扫视到那一端,凝视着这个一直攥着我的人的那双意大利苦杏仁酒色的眼睛,当我的手向着加布里埃尔·加门迪亚触及过的同一个地方匍匐前行的时候, 我看到一个甜甜的微笑泛在她那丰满的粉红色嘴唇的周围,那是一个懂得快乐的女人的嘴唇,可那快乐对我却是陌生的。在那儿,在瓦妮莎的裙子的下面,他和我再一次相遇,像两个剑客一样,为快乐决斗。而这个时候,伊莱却在狼吞虎咽地大嚼一块黑莓派,凝视着天花板上的那盏灯,几乎没有注意到桌子下面的骚乱和她姐姐那被压制着的叹息…… (全文完) 译者注: ⑴ Richard Burton 理查德•伯顿: 英国影史上的巨星之一,尤其善演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1925年11月10日生于英国威尔士,1984年8月5日 于瑞士逝世。 ⑵ Señora n. ,(=Mrs.) , 夫人,太太:女子(尤指已婚的) ⑶ Smurfsn 蓝精灵: 法国著名漫画家皮埃尔-库里佛的作品《蓝精灵》中的人物形象。 ⑷ Lola Beltrán 罗拉•贝尔特兰(1932-1996): 最受欢迎的墨西哥乡土音乐女歌手。 ⑸ Chabela Vargas 查维拉•瓦加斯(1919—?): 著名哥斯达黎加本土女歌手,以演唱墨西哥乡土音乐歌曲著称。原名伊莎贝尔•瓦加斯•利萨诺 (Isabel Vargas Lizano),“查维拉”是其艺名。 ⑹ Mustang “野马”牌汽车: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生产 ⑺ Little Darlings 《小可爱》(又名: 早熟年华): 美国喜剧影片。1980 年3月在美国纽约首映。片中描述两名十五岁的少女,在参加夏令营的时侯作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比赛:看谁先失去她的处女贞操。当红的青春派女星克莉斯蒂.麦妮可与塔特姆.欧尼尔各自施展她们的少女魅力,为这部青春喜剧带来了不少有趣的时刻,对少女初识性事的心理也有不错的刻画。 ⑻ Christopher Atkins 克里斯托弗斯•阿特金斯: 克里斯托弗斯•阿特金斯,美国电影演员,1961年2月21日生于纽约州拉依。七岁父母离婚 ,九岁母亲改嫁,直至十四岁一直同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在加利福尼亚一起生活,由于膝部受伤 ,中学时期经常住院治疗。1979年,布鲁克•希尔兹主演《青青珊瑚岛》,电影公司在三千名应征竞选者中间,选中他担任该片男主角。阿特金斯是个朴实的青年,没有表演经验,但他有良好的体质和开朗的性格,对体育和医学很感兴趣,也有志于电影表演事业。 ⑼ Escándalo 《丑闻》: 西班牙文杂志名称。 ⑽ Matt Dillon 马特•狄龙: 马特•狄龙出1964年生在纽约新罗谢尔。在14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星探发掘从此走上屏幕,1979年出演他的处女作《大河边缘》,此片是一部描写问题少年的电影。狄龙1982年时已经是很有名气,同年在影片《手足情深》扮演一个失去父亲的乡村男孩。1983年同一些年轻演员共同出演了影片《局外人》,同年又拍摄了影片《斗鱼》而受到瞩目。1984年参加拍摄了影片《冲击》。1985年首次尝试动作片,参加拍摄了惊悚片《飞越东柏林》。此后他开始转型,极力向严肃角色挑战,拍摄了一部关于吸毒者的具有浪漫色彩的影片《迷幻牛郎》,本片的调子处理得相当低沉苦闷,对年轻人空虚无助只以乱吃药作为发泄的悲剧刻划得十分深刻,主题具教化意味。之后参加了一些影片,但反映平平。直到1993拍摄的影片《华盛顿城堡的圣徒》,在片中出色的饰演了一个精神分裂的年轻人。同年又拍摄了浪漫喜剧片《红娘先生》。 1995年与导演加斯•范•桑特再次合作,在惊悚片《爱的机密》扮演了妮可•基德曼的丈夫 ,与妮可•基德曼大演对手戏。1998年忙碌的他以出色表现出现在影片惊悚片《玩尽杀绝》中。 2001年拍摄了黑色喜剧片《放电无罪》。2002年又首次作为导演完成了惊竦片《幽灵城市》,2005年出演的《撞车》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近几年陆续有新作问世。 ⑾ Restaurant Pedregal 佩德雷加尔大饭店.位于墨西哥港口城市佩德雷加尔市。 http://wordswithoutborders.org/article/damned-spring/#ixzz0uZUGONbv
个人分类: 翻译小说|2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哈金:文学与不朽
yyfu 2015-10-28 13:21
文学与不朽 哈金 在休士顿美南新闻大礼堂的演讲 来自: 2015 年 10 月 27 日 09:23 新浪读书 http://book.sina.com.cn/news/a/2015-10-27/0923772977.shtml    哈金 本名金雪飞, 1956 年生于辽宁。 14 岁参军。 1977 年,考入黑龙江大学英语系,后在山东大学攻读美国文学硕士学位。 1985 年赴美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是美国波士顿大学英语系教授,主要教授创意写作、移民文学和诗歌方面的课程。 2014 年当选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   哈金写小说,也写诗,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小镇奇人异事》《光天化日》《新郎》《落地》,长篇小说《池塘》《等待》《战废品》《自由生活》《南京安魂曲》,诗集《于无声处》《面对阴影》《残骸》等。曾两次入围普利策小说奖,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笔会福克纳奖、海明威基金会奖等。 《文学与不朽》是一个很吓人的题目,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其实,不朽是文学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所谓不朽是指人在肉体消失之后生命仍能延续下去。从广义上说,不朽有两种:宗教的和俗世的。宗教式的不朽指的是灵魂的不朽;基督徒死后,灵魂可以回归天堂,生命还在继续;佛教徒死后,灵魂可以超度,也可以轮回转世。   与宗教式的不朽相反,俗世的不朽多是社会性的和历史性的,是指死去的人仍活在人们的心里,仍在人世间留有踪迹。壮士们保家卫国,捐躯疆场,留下英勇的故事;好官们筑路,办学校,建电厂,修水利;这些都是通向不朽的途径。   对于普通人,还有另一种不朽可寻;用《伊里亚特》中的武士西泊洛可斯的话来说: “ 人像树叶一茬接一茬,风将树叶吹落到地上,但春天一来,活着的枝干又发芽吐叶 ” 。这个比喻是说人死了但还有自己的孩子,仍能通过子子孙孙而绵亘不绝。   艺术的不朽则不同,虽然也属于俗世的范畴,但它基本上是个人的所作所为 —— 艺术家的生命被溶入一件优秀的作品中,一旦这个作品成为某个传统的一部分,它就呈现出永恒的生命,它的作者也就不朽了。   曹丕在《论文》中说: “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辱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瀚墨,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名声自传于后。 ”   据我所知,在世界文学史上这是关于不朽的最精辟的论述。它强调中国社会文化中除了立功和立业之外的另一种追求,就是立言,就是文学创作。文学的功能不光是 “ 兴观群怨 ” ,它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是 “ 存 ” 。真正优秀的作品能够把人物的感情和思想鲜活地保存下来,使其传之久远,从而也使作者的名声长在。这种 “ 存 ” 的功能是文学本身的力量,不依赖权势,跟作者的肉体生命的长短也没有关系。它还可以解释作家写作的动机。文学创作的目的不是为民请命,不是为谁树碑立传,也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要在纸上不朽,要使作家自己的生命有所延续,使自己的 “ 名声自传于后 ” 。这是为什么杜甫说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这是为什么普鲁斯特要在纸上追溯流逝的时光。我们的的古人从来不隐讳自己对不朽的思索和追求。他们常用不朽来作为衡量作品的尺度,赞美他人的作品时会说: “ 万古千秋五字新, ” 或说: “ 不废长江万古流 ” 。   比较来说,也许是由于缺少宗教上的精神寄托,中国古典作家对不朽的追索比西方作家更为执着。其实,西方作家一直在面对不朽这个话题。古典的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米兰 · 昆德拉的最后一部用捷克语写的小说就叫作《不朽》。   美国华裔诗人李立扬公开讲: “ 我只需要一首诗来使自己不朽,但我还没有这样的诗。 ” 有一回我听见一位知名的黑人女作家兴奋地对一屋子听众说,她的作品被一些大学用作课本了,这样她就 “ 相对的不朽了。 ” 实际上,美国大学中的课本是常换的,是教师们个人随心所欲的事。虽然,这位小说家不够 “ 深沉 ” ,但她对不朽的追求溢于言表,那真是她的心事。也就是说,她在认认真真地写作。   俄国小说家索尔仁尼琴的长篇小说《第一圈》中有一个有趣的片断。两位连襟 —— 戈拉克霍夫和尹诺根倜 —— 相聚在他们身为将军的岳父家中;戈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而尹是眼光犀利的批评家。他俩谈起文学,尹对戈说: “ 我很喜欢你,所以不得不用我自己的方式来问你一个问题:你想过没有 —— 想没想过自己在俄罗斯文学中的位置?毕竟你现在已经出了六卷全集,已经三十七了 —— 在你这个年纪,普希金的生命已经结束了。你不存在这种危险。尽管如此,你仍无法逃避 ‘ 你是谁 ’ 这个问题。你给予了我们这多难的时代哪些思想?当然了,除了那些由社会现实主义所提供的、无人质疑的说法之外。 ”   戈拉克霍夫脸上的肌肉卷起细小的涟漪,它们漂过他的面颊和额头。 “ 你戳到了我的痛处, ” 他说,两眼瞪着桌布。 “ 哪一个俄罗斯作家不曾想秘密地穿穿普希金的晚宴上衣,或托尔斯泰的衬衫? ”……   戈拉克霍夫已经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了。下一步该做什么?   真奇怪:他名满天下,却没有不朽。   请注意索尔仁尼琴在此是用不朽来作为衡量作家的标准,而不是用什么奖项,或什么名气。这个插曲说明作家们一般心里都明白眼下的名声往往是不堪一击的。真正的作家必然要考虑如何达到不朽,虽然很少有人愿意把机关说破。索尔仁尼琴在此也指出了怎样才能获得不朽,就是通过在俄罗斯文学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他间接地回答了杜甫的 “ 得失寸心知 ” 的问题。 “ 文章千古事, ” 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凭什么杜甫能那么自信地说 “ 得失寸心知 ” 呢?凭的是他心中有个文学体系,凭的是用前人不朽的作品来作为衡量不朽的尺度。   索尔仁尼琴在他的自传中说,在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奖之前,苏联作家们并没听说过诺贝尔奖。显然,他们的文学有自己的天空和星座,凭自己的体系足以让苏联作家们面对不朽这个问题。相比之下,现当代中国文学还没有形成这样强大的体系。不过这没关系,文学不是仅以族群和语言来分界的;契可夫的小说不只是为俄罗斯的读者写的,也是为你写的,也是为我写的。你所最热爱的作家和作品才是你真正的传统。所以,每一个严肃的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都应该面对不朽这个问题,都应该构筑自己的文学传统,都应该想象自己在该传统中要争取什么样的位置。如果不去这样想,那就找不到努力的方向,而没有方向的写作则是没有意义的写作。   也许有人会说,不朽往往在不朽之外。文学史上的确有些作家凭一首小诗或一个短篇就做到名传久远。甚至有些不是作家的人也能偶尔写出千古绝唱,比如汉朝的武将曹景宗轻易地就做出 “ 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 的雄壮之句来。美国作家雪梨 · 杰可逊用一个小时就写出了《彩票》那篇名著;她的书已经很少有人读了,但就凭那个短篇她的其它著作从未绝版。还有的作家比较容易地就获得了不朽的位置,并不是因为其作品卓越,而是因为他们出现的时机恰当,比如胡适和个别朦胧诗人便是如此。但对绝大多数作家来说,不朽只能通过艰苦认真的劳动来取得。实际上, “ 取得 ” 这个词并不恰当,我们往往努力了一生,也许到头来仍一无所获。也就是说,对不朽的追求倒更象是一场赌博。即使赢了,最终也不过是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占据几寸或最多一两尺地方,一年中有三五个读者翻翻你的作品。这也就是大多数优秀作家的所能企及的不朽了。真是 “ 寂寞身后事 ” 啊。多可笑,多可怜呀。   然而更可怜的是那些靠权势和钻营来维持自己作品的生命的人,他们把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弄颠倒了。作家的生命最终只能靠作品来维持;如果作品什么都不是,作者一死,就人走书亡。进入不朽之门只需要一种签证,就是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其实文学创作是一种病,即使对作家这个职业颇富浪漫心的奈保尔也曾说过:写作是疯狂,是病态,是死亡。我们拿起笔来,面对的就是死亡。不过,我们仍要跟死亡赌博,梦想某个偶然的机会能让自己赢一把。   美国女小说家维拉 · 凯瑟 (1876-1947) 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 “ 那才是幸福 —— 消溶于某个完整并伟大的事物中。 ” 我想这是不朽的更高境界。一个作家的作品一旦溶入一个文学传统,作家自身的名声也就无关紧要了。他活在作品中。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1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A&HCI收录美国文学期刊20种目录
wanyuehua 2015-8-2 05:37
SSCI 不收录文学期刊,文学期刊是被AHCI收录,2015年AHCI收录美国文学期刊20种。 2015 年 AHCI 收录美国文学期刊 20 种目录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LITERATURE, AMERICAN - JOURNAL LIST Total journals: 20 1. AFRICAN AMERICAN REVIEW 《非洲美国人评论》 Quarterly ISSN: 1062-4783 AFRICAN AMERREVIEW, DEPT ENGLISH, INDIANA STATE UNIV, TERRE HAUTE, USA , IN, 47809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美国文学史》 Quarterly ISSN: 0896-7148 OXFORD UNIV PRESSINC, JOURNALS DEPT, 2001 EVANS RD, CARY, USA ,NC, 2751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 AMERICAN LITERARY REALISM 《美国文学现实主义》 Tri-annual ISSN: 0002-9823 UNIV ILLINOIS PRESS, 1325 S OAK ST, CHAMPAIGN, USA , IL,61820-690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文学》 Quarterly ISSN: 0002-9831 DUKE UNIV PRESS,905 W MAIN ST, STE 18-B, DURHAM, USA , NC, 27701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5. EARLY AMERICAN LITERATURE 《早期美国文学》 Tri-annual ISSN: 0012-8163 UNIV NORTH CAROLINA PRESS, BOX 2288, JOURNALS DEPT, CHAPEL HILL, USA , NC, 27515-2288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6. EMILY DICKINSON JOURNAL 《狄更生学刊》 Semiannual ISSN: 1059-6879 JOHNS HOPKINS UNIVPRESS, JOURNALS PUBLISHING DIVISION, 2715 NORTH CHARLES ST, BALTIMORE, USA, MD,21218-436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7. ESQ-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ENAISSANCE 《爱默生学会季刊》 Quarterly ISSN: 0093-8297 WASHINGTON STATE UNIV, PO BOX 645020, PULLMAN, USA , WA, 99164-591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8. LEGACY 《美国妇女作家杂志》 Semiannual ISSN: 0748-4321 UNIV NEBRASKA PRESS, 1111 LINCOLN MALL, LINCOLN, USA ,NE, 68588-063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9. LEVIATHAN-A JOURNAL OF MELVILLE STUDIES 《大海兽 : 麦尔维尔研究杂志》 Tri-annual ISSN: 1525-6995 JOHNS HOPKINS UNIVPRESS, JOURNALS PUBLISHING DIVISION, 2715 NORTH CHARLES ST, BALTIMORE, USA, MD,21218-436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0. MELUS 《美国多族裔文学》 Quarterly ISSN: 0163-755X OXFORD UNIV PRESSINC, JOURNALS DEPT, 2001 EVANS RD, CARY, USA ,NC, 2751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1. NEW ENGLAND QUARTERLY-A HISTORICAL REVIEW OF NEWENGLAND LIFE AND LETTERS 《新英格兰季刊》 Quarterly ISSN: 0028-4866 MIT PRESS, ONE ROGERS ST, CAMBRIDGE, USA , MA,02142-1209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2. POE STUDIES-DARK ROMANTICISM 《坡研究: 黑色浪漫主义 》 Annual ISSN: 0090-5224 WASHINGTON STATE UNIV, PO BOX 645020, PULLMAN, USA , WA, 99164-591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3. POE STUDIES-HISTORY THEORY INTERPRETATION 《坡研究:历史理论解释》 Annual ISSN: 1947-4644 JOHNS HOPKINS UNIVPRESS, JOURNALS PUBLISHING DIVISION, 2715 NORTH CHARLES ST, BALTIMORE, USA, MD,21218-436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4. RESOURCES FOR AMERICAN LITERARY STUDY 《美国文学研究资源》 Semiannual ISSN: 0048-7384 A M S PRESS INC,BROOKLYN NAVY YARD, 63 FLUSHING AVE, UNIT 221, BROOKLYN, USA, NY, 11205-107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5. SOUTHERN LITERARY JOURNAL 《南方文学杂志》 Semiannual ISSN: 0038-4291 UNIV NORTH CAROLINA PRESS, BOX 2288, JOURNALS DEPT, CHAPEL HILL, USA , NC, 27515-2288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6. STUDIES IN AMERICAN FICTION 《美国小说研究》 Semiannual ISSN: 0091-8083 JOHNS HOPKINS UNIVPRESS, JOURNALS PUBLISHING DIVISION, 2715 NORTH CHARLES ST, BALTIMORE, USA, MD,21218-436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7. STUDIES IN AMERICAN INDIAN LITERATURES 《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 Quarterly ISSN: 0730-3238 UNIV NEBRASKA PRESS, 1111 LINCOLN MALL, LINCOLN, USA ,NE, 68588-063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8. STUDIES IN AMERICAN JEWISH LITERATURE 《美国犹太文学研究》 SemiannualISSN: 0271-9274 PENN STATE UNIVPRESS, 820 NORTH UNIV DRIVE, U S B 1, STE C, UNIVERSITY PK, USA, PA, 16802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9. THOMAS WOLFE REVIEW 《托马斯·沃尔夫评论》 Semiannual ISSN: 0276-5683 THOMAS WOLFE SOC,UNIV N CAROLINA, CHAPEL HILL, N CAROLINA, WILSON LIBRARY, PO BOX 916, CHAPELHILL, USA, NC, 2751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0. WESTERN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西部文学》 Quarterly ISSN: 0043-3462 UTAH STATE UNIV,WESTERN LIT ASSOC UMC 32, LOGAN, USA , UT, 84322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个人分类: A&HCI投稿|807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A&HCI收录诗歌期刊16种目录
wanyuehua 2015-7-27 08:17
2015 年 AHCI 收录诗歌期刊 16 种, AHCI 收录诗歌期刊一直非常稳定( 2008 年 AHCI 收录诗歌期刊 16 种, 2013 年 AHCI 收录诗歌期刊 17 种),主要是美国、英国、加拿大出版的诗歌期刊,如 AMERICAN POETRY REVIEW 《美国诗作评论》、 CANADIAN POETRY 《加拿大诗歌》、 KEATS-SHELLEY JOURNAL 《济慈-雪莱杂志》、 MILTON QUARTERLY 《密尔顿季刊》、 PAIDEUMA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 PARNASSUS-POETRY IN REVIEW 《诗坛:诗歌评论》、 POETRY REVIEW 《诗歌评论》等,详细目录如下: 2015 年 AHCI 收录诗歌期刊 16 种目录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POETRY - JOURNAL LIST Total journals: 16 1. AGENDA 《议程》 Quarterly ISSN: 0002-0796 AGENDA MAGAZINE EDCHAR TRUST, WHEELWRIGHTS FLETCHING ST, MAYFIELD,ENGLAND, E SUSSEX, TN20 6TL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AMERICAN POETRY REVIEW 《美国诗作评论》 Bimonthly ISSN: 0360-3709 WORLD POETRY INC, TEMPLE UNIV CENTER CITY1616 WALNUT ST-ROOM 405, PHILADELPHIA, USA, PA, 1910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 CANADIAN POETRY 《加拿大诗歌》 Semiannual ISSN: 0704-5646 UNIV W ONTARIO,ENGLISH DEPT, UNIV W ONTARIO, ENGLISH DEPT, CANADIAN POETRY, LONDON,CANADA, ONTARIO, N6A 3K7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 EMILY DICKINSON JOURNAL 《狄更生学刊》 Semiannual ISSN: 1059-6879 JOHNS HOPKINS UNIVPRESS, JOURNALS PUBLISHING DIVISION, 2715 NORTH CHARLES ST, BALTIMORE, USA, MD,21218-436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5. KEATS-SHELLEY JOURNAL 《济慈-雪莱杂志》 Annual ISSN: 0453-4387 KEATS-SHELLEYASSOC AMER INC,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RM 226, FIFTH AVE, 42ND ST, NEW YORK,USA, NY, 10018-2788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6. KEATS-SHELLEY REVIEW 《济慈 - 雪莱评论》 Semiannual ISSN: 0952-4142 MANEY PUBLISHING, STE 1C, JOSEPHSWELL, HANOVER WALK, LEEDS,ENGLAND, W YORKS, LS3 1AB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7. MILTON QUARTERLY 《密尔顿季刊》 Quarterly ISSN: 0026-4326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07030-577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8. MILTON STUDIES 《密尔顿研究》 Annual ISSN: 0076-8820 UNIV PITTSBURGH PRESS, 127 N BELLFIELD AVE, PITTSBURGH, USA,PA, 1526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9. PAIDEUMA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 Semiannual ISSN: 0090-5674 NATL POETRYFOUNDATION, UNIV MAINE, 5752 NEVILLE HALL, ORONO, USA,ME, 04469-5752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0. PARNASSUS-POETRY IN REVIEW 《诗坛:诗歌评论》 Semiannual ISSN: 0048-3028 POETRY IN REVIEWFOUNDATION, 205 W 89TH ST,NO 8F, NEW YORK, USA, NY, 10024-1835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1. POETRY 《诗歌》 Monthly ISSN: 0032-2032 POETRY, 60 W WALTON ST, CHICAGO, USA, IL,6061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2. POETRY REVIEW 《诗歌评论》 Quarterly ISSN: 0032-2156 POETRY SOC INC, 22 BETTERTON ST, LONDON, ENGLAND, WC2H9BU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3. POETRY WALES 《威尔士诗歌》 Quarterly ISSN: 0032-2202 SEREN BOOKS,POETRY WALES, BANGOR UNIV, SCH ENGLISH, 57 NOLTON ST, BRIDGEND, WALES, M GLAM, CF31 3AE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4. VICTORIAN POETRY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诗歌》 Quarterly ISSN: 0042-5206 WEST VIRGINIA UNIVPRESS, COMMUNICATIONS BLDG PATTESON DR, PO BOX 6295, MORGANTOWN, USA, WV,26506-6295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5. WALT WHITMAN QUARTERLY REVIEW 《沃尔特·惠特曼季评》 Tri-annual ISSN: 0737-0679 UNIV IOWA, DEPT ENGLISH, 308 ENGLISH-PHILOSOPHY BLDG, IOWA CITY, USA,IA, 52242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6. WORDSWORTH CIRCLE 《沃兹沃斯派》 Quarterly ISSN: 0043-8006 ED INST BOSTON UNIV, 143 BAY STATE RD, RM 212, BOSTON, USA,MA, 02215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个人分类: A&HCI投稿|4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当小说成为武器:中央情报局与《日瓦戈医生》
bfzhao2001 2015-3-22 20:29
当小说成为武器:中央情报局与《日瓦戈医生》 2015-03-22 17:33:01 来源: 乌有之乡 作者:彼得·芬恩等 点击:1172 评论: 0 (查看) 分享到: 0      原标题:当图书成为武器:“日瓦戈事件”始末    撰文:彼得·芬恩、彼特拉·库维    翻译:贾令仪、贾文渊   原编者按:1956年5月,一位意大利出版商的书探乘列车前往莫斯科郊外,拜访伟大的俄国诗人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他离开时带走了帕斯捷尔纳克首部小说的原始书稿,以及作者托付的一句话:“这是《日瓦戈医生》,愿这本书流传全世界。”帕斯捷尔纳克相信,自己的小说不可能在苏联出版,因为官方认为此书攻击1917年革命,是一株无可救药的毒草。   从意大利开始,《日瓦戈医生》多种语言的译本在世界各国出版,广为流传;与此同时,帕斯捷尔纳克则在苏联国内遭遇了疾风骤雨般的舆论抨击。这部巨著及其跌拓的出版历程也引起了中央情报局的注意。后者秘密印刷了一批俄文版《日瓦戈医生》,偷运进苏联。《日瓦戈医生》被卷入冷战双方意识形态斗争的漩涡,这成为该书非凡经历的一部分。   时过境迁,这段不同寻常的轶事,终于在半个世纪之后,由 《当图书成为武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的两位作者发掘整理,公之于世。以下文字摘自该书第八章。       “我们在铁幕上撕开一个大洞。”   1958年1月初,《日瓦戈医生》俄文书稿以两个微缩胶卷的形式送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华盛顿总部。英国情报部门提供了这个偷拍的小说拷贝,却没有向美国同行透露是如何搞到手的。这部小说在中央情报局内部激起兴奋的波澜。弗兰克·威斯纳是中央情报局的秘密活动主管,为他准备的一份备忘录中,描述《日瓦戈医生》是“斯大林死后出自苏联作者之手的最为异端的文学作品”。   “帕斯捷尔纳克在书中传递了人文主义信息,对苏联为共产主义制度牺牲个人的道德观念构成根本性挑战。作者提出,人人都有权享有个人生活,人不论其政治上是否忠诚或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大小,都理应受到尊重。”苏俄处处长约翰·莫里写道。“小说中并没有号召起义推翻当局的内容,但日瓦戈医生鼓吹的政治被动性从根本上属于异端邪说。帕斯捷尔纳克提出,对当局提出参与行动并从感情上投入官方运动的要求,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保持被动的力量胜过当局赞成的政治‘积极分子’。他甚至进一步大胆暗示,没有那些狂热分子,社会的运作会更好。”   莫里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希特勒入侵苏联时,他曾在驻莫斯科大使馆担任大使的海军助理随员。“二战”期间,他在苏联摩尔曼斯克服役,根据《租借法案》,执行美国向苏联提供价值110亿美元物资的行动。然而,莫里并不喜爱这个前同盟国。他赞同一种信念,认为要理解苏联的行动,最好通过棱镜回顾苏联的历史。他的一位官员说:“他认为,苏联政权是俄罗斯帝国的延续,并认为克格勃的根可以追溯到伊凡雷帝。”   中央情报局的苏俄处成员中有第一代或第二代俄裔美国人,其中很多人的家庭是从布尔什维克统治下逃离的。这个处的工作人员以豪饮伏特加高唱俄罗斯歌曲而闻名。一位20世纪50年代在这个处工作的官员回忆:“我们特别钟情的事儿是唱‘查罗卡’,这是一首集体饮酒歌,其中有大家的和声部‘佩杜达’(干杯)!”   美国和英国的情报部门向来认为,应当出版俄文版的《日瓦戈医生》,不过英国人“要求在美国以外出版”。这一建议确立为中央情报局的政策。他们认为,在美国出版俄文版图书比较容易让苏联抓住把柄做宣传,如果在欧洲一个小国家出版,就不易招致这种麻烦。此外,他们还担心,美国公然参与,会被莫斯科当局作为迫害帕斯捷尔纳克的口实。   小说的意大利文版面世不久后,中央情报局职员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建议,《日瓦戈医生》“应当出版外国语种尽可能多的版本,在自由世界最大限度地发行,为之欢呼并考虑推荐作者得到诸如诺贝尔奖之类的荣誉”。虽然中央情报局希望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能吸引全世界的关注,也包括瑞典学院的关注,但没有迹象显示,中央情报局考虑印刷俄文版目的是帮助帕斯捷尔纳克赢得这一奖项。   中央情报局参与操作《日瓦戈医生》得到了政府最高层的支持。在艾森豪威尔执政时,白宫通过其监督秘密活动的“行动协调委员会”,授予中央情报局控制权,让它全权处理对这部小说的“利用”。这一决定背后的原因是“这一行动的敏感性质,无论如何不能透露出美国政府插手此事”。因此,政府没有让国务院或美国新闻署公开宣传这部小说,而是采取秘密手段,防止“报复帕斯捷尔纳克个人或其家庭的可能性”。行动协调委员会口头向中央情报局发出指导方针,要中央情报局“作为文学作品,而不是冷战宣传品”推销这部小说。   中央情报局非常钟情于利用小说、短篇故事和诗歌等文学作品。乔伊斯、海明威、艾略特、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纳博科夫等都是他们属意的作家。书籍可用作武器。如果一件文学作品在苏联或东欧看不到或受到禁止,这部作品或许对苏联构成挑战,或者与苏联现实形成对照,中央情报局便要设法把这部作品送到东欧集团的公民手中。到了1958年,冷战已进入第12个年头。不论原先对解放东方“沦陷国人民”存在过什么幻想,当美国等西方强国对布达佩斯流血事件无能为力时,这些幻想便彻底破灭了,他们所能做的无非是透过铁丝网窥视而已。美国无法在东德1953年的暴乱中提供援助,也无力帮助波兰人1956年的起义。任何人都不支持干预,唯恐冲突升级,触发掌握着核武器的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出于这个简单的理由,共产主义无法被击退。   在20世纪50年代,在全球政治战中,中央情报局从事着与克里姆林宫的无情争斗。这一努力的意图是向以西欧为基地的北约提供支持,反对苏联的宣传,挑战苏联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中央情报局相信思想的力量,新闻、艺术、音乐、文学等形式可以慢慢腐蚀苏联当局及其本国和东欧卫星国的人民。中央情报局在打一场持久战。中央情报局国际组织处处长科德·迈耶监督着情报局的大部分秘密宣传活动,他写道,宣传西方思想“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增加其向开放社会渐变的机会”。   中央情报局为了推进其各项目标,利用了众多掩护组织和虚假的基金会,花费了无以计数的金钱,资助音乐巡回演出、艺术展览会、格调高尚的杂志、学术研究、学生实践、新闻组织,还有图书出版。在西欧,中央情报局向非共产党人的左翼组织拨款,他们认为这些左翼组织是抵御共产主义敌人的主要壁垒。冷战时期的反共主义与自由理想主义之间的联盟“显得自然而正确”,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没有分崩离析。迈耶说:“我们的帮助主要提供给立场偏左和居中的民主政党。右翼和保守力量有自己的资金来源。在选举和影响方面与共产党人的真正竞争,在于政治领域的左翼;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忠诚度是决定因素。”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约瑟夫·麦卡锡参议员发起恶毒的反共运动过程以及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要想请求国会拨款给国务院或政府任何部门,用于公开资助左翼组织,或者促进在欧洲的艺术,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是直接针对共产主义集团的行动,国会也宁愿支持一些实际活动,而不是支持表面上没有活力的图书出版。中央情报局当时的财政预算充裕,做这种事绰绰有余。情报局怀着真正的热情,相信冷战也是文化战。当时有一种意识,认为每年千百万美元的资金可以支持诸多活动,这些活动将“表现出多元化的和不同的观点,与自由探究的观念融合在一起。结果,美国支持的组织代表和成员表达的观点,在许多情形下与其支持者的观点并不一致……公开展示非正统观念是一种武器,可以对抗行动一致的庞大共产主义,要理解这一点,就要有成熟的观念”。这样一来,中央情报局“成了全世界最大的资助机构之一”,规模堪比福特、洛克菲勒及卡内基等基金会。   哈里·杜鲁门总统不喜欢和平时期保持美国情报机构。报纸和一些国会议员对“美国的盖世太保”公开表达了顾虑。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政府机构中便有人对插手地下秘密活动感到厌恶。但是随着与苏联的紧张关系加剧,对杜鲁门所称的“集中窥探”似乎产生了不可避免的需求。中央情报局诞生于1947年,国会除了授权其收集情报外,还授予这个间谍机构权力,执行“透过情报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的其他功能和职责”。这一表达模糊的授权对秘密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那些秘密活动无法追查到中央情报局头上,美国政府也可以矢口否认。不过,中央情报局的法律顾问起初拿不准,不经国会授权,情报局是否可以采取这类“黑色宣传”。在冷战开始的最初几年里,包括国务院和国防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进行过不断的辩论,主题是如何创建一种永久而有效的职能,管理从宣传到准军事行动等使命——比方说,武装流亡者群体,偷渡回东欧集团国家,执行破坏活动。   有影响力的外交家和决策者乔治·凯南是美国秘密情报行动的始作俑者。他提出,美国必须动用其全部资源和智慧,遏制苏联有历史传统的扩张主义。美国面对的敌人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还掌握了创造掩护机构的能力。这是一些表面主张理想主义的国际实体,声称促进和平民主等非共产主义思想,但受到克里姆林宫及其代理人的秘密控制。华盛顿需要建立一种能力,“采取急需的行动,但能让政府矢口否认自己参与”。1948年5月,凯南领导的国务院政策设计处写过一个备忘录,题为“发动有组织的政治战”。备忘录评论称:“克里姆林宫实施的政治战是有史以来最微妙有效的。”还提出,美国要做出回应,“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动用我们的各种资源,投入秘密政治战”。备忘录列出一系列建议,其中包括在苏联集团内部支持并培育抵抗力量,支持在西方的苏联流亡者及苏联的意识形态敌人等。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国家安全委员会创设了“特别项目办公室”,地点在中央情报局,不过最初是个独立的办公室。这个新机构不久更换了一个同样平淡无奇的名称,“政策协调办公室”,由弗兰克·威斯纳领导。威斯纳是个战时情报老手,曾在战略情报局服役。1944年到1945年间,他在布加勒斯特服役6个月,曾目睹俄国军队将7万名罗马尼亚的德国后裔赶入闷罐车,运往苏联当奴役劳工,为此感到绝望而愤怒。“这位战略情报局的特工对苏维埃政权野兽般的残忍画面感到‘无比震惊’,但与此同时,俄国人却为同盟军的合作打开一个新纪元而干杯。”那次经历深深刻在威斯纳脑海中,他心中充满反共激情和福音主义的热情,投身到与敌人的搏斗中。   威斯纳将计划中的秘密行动划分成心理战、政治战、经济战、预防性直接行动、其他等五个方面。他想要获得可从事一切活动的能力,从策反苏联人员,到利用流亡者代理人发起武力攻击并创建某种反共抵抗力量。在新的国家安全指示下,这个组织的力量不断扩大,人员和资金也不断膨胀。1949年,参与秘密行动的中央情报局人员只有302人。3年后,人数达到2812人,另有3142名海外效忠者。这些间谍和特务分布在全球47个地点,他们的行动预算在这3年中从470万美元提高到8200万美元。1952年,政策协调办公室与特别行动局合并,组建了计划指挥部。   威廉·科尔比是当时招募的一个年轻人,后来成了中央情报局的局长。他说威斯纳给他的组织注入了“圣殿骑士的气氛,要从共产主义的黑暗中拯救西方自由”。威斯纳具有“童真般的魅力,冷静而灵活,曾是个来自密西西比的跨栏运动员”。他希望招募的人员具有他那种“额外的维度”——应该是像他一样参加过战争的老兵,既是运动员,又精明,但不能是个书呆子,要毕业于一流大学,最好是耶鲁。   受到史诗般的斗争感和当时那种明晰的道德感的吸引,不少作家和诗人加入了中央情报局。中央情报局的反间谍处处长詹姆斯·杰西·安格勒顿曾是《耶鲁文学杂志》的一位编辑,也是文学杂志《狂怒》的联合创办人之一。他最亲密的朋友中就有现代派诗人埃兹拉·庞德。小科德·迈耶是他在《耶鲁文学杂志》的另一位校友,曾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过小说,后来负责情报局的宣传活动,但继续追求写作生涯。迈耶招募的一名雇员是《凯尼恩评论》的罗比·麦考利。后来麦考利离开情报局,去《花花公子》杂志做小说编辑,迈耶对他说:“没准我会用个恰当的笔名寄给你一篇故事。”约翰·汤普森是从《凯尼恩评论》招募来的另一名雇员。约翰·亨特是在他的小说《一代代男人》面世的时候受雇的。彼得·马西森是《巴黎评论》的联合创办人之一,并担任该杂志的编辑,他为情报局工作的同时还在写自己的小说《游击队员》。   “1951年春天,我去华盛顿应征参加一种战斗,比起我十年前自愿投身过的战争,这种战斗虽然并不激烈,但更加复杂,也更加朦胧。”迈耶说。这位老兵曾在关岛作战受伤,一只眼睛失明。   为了向这些事业提供所需的金钱,中央情报局创建了一系列品味高尚的私营组织。他们招募了美国名人在这些组织的理事会供职,对外制造一种假象,仿佛这些实体的成员都是富有的捐助者,请他们参与能解释出资金的来源。这类组织中,1949年最先组建的“自由欧洲全国委员会”办公地点在纽约,成员包括不久后当选总统的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电影界名人塞西尔·毕·德米尔、达里尔·扎纳克;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亨利·福特二世;纽约的红衣主教弗兰西斯·斯贝尔曼;这个组织的执行秘书是艾伦·杜勒斯。杜勒斯后来于1951年加入了中央情报局,在1953年升任局长。这些志愿人员大多数都意识到或推断出,该组织参与了中央情报局的活动。这个组织后来更名为“自由欧洲委员会”。该组织声称,通过名为“为自由而战”的全国性募捐运动自筹资金。但实际上“自由欧洲委员会”的预算只有约12%来自募捐,募捐款项中大多数是企业慷慨解囊。其预算的大头是中央情报局通过华尔街的一家银行每周开一张支票汇入的。   “自由欧洲委员会”的主要项目是“自由欧洲之声”。这个电台1950年7月4日开始用捷克语、斯洛伐克语、罗马尼亚语广播,随后增加了波兰语、匈牙利语和保加利亚语节目。“自由欧洲之声”开播后,在1953年建成一个针对苏联的电台,名叫“解放电台”,其广播后来成为众所周知的“自由之声”,受到另一个名叫“美国解放委员会”的非营利组织支持。这个委员会的办公地点在曼哈顿闹市区,理事会成员是不太著名的美国人,活动比较隐秘。在其第一次理事会会议上只是简单宣布,资助“解放电台”的资金来自“委员会成员的个人朋友们”。情报局后来决定,不再给予“解放电台”高额支持,因为他们发现,有时难以驾驭“自由欧洲委员会”庞大的自我意识。虽然对这两个电台的设计都是要宣传美国的外交政策,增进美国的安全利益,但它们享有极大的自主权,此外,中央情报局也没有能力管理两个大型新闻组织。两个电台作为风格颇为激进的喉舌开播。1956年,“自由欧洲之声”在匈牙利革命中扮演了怂恿者的角色,制造出美国即将干预的假象,因此受到严厉指责。后来两个电台都稳定下来,成为可靠的新闻组织。在广播中,偶然会嵌入秘密信息,有些特务人员也利用电台做掩护。但是,在大多数情形下,美国本土的管理团队管理着海外这群编辑人员,华盛顿很少直接干预。其实,也没有必要对编辑施加严厉的控制。凡是中央情报局希望播出的信息,都由反共的员工通过例行判断自然播出了。“解放电台”成了苏联国内电台的替代广播,主要集中播出苏联内部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全世界的新闻。   “自由欧洲之声”和“解放电台”的广播是从德国慕尼黑播送的。中央情报局还通过“美国解放委员会”在慕尼黑建立了许多相关的组织,其中有苏联研究学会、战后流亡者中央协会(其俄文缩写是TsOPE)。中央情报局在慕尼黑的大规模存在是个公开的秘密。“解放电台”的一位雇员相信,“在电台总部,每一个司炉工或清洁工都了解一些事态的真相”。克格勃把慕尼黑叫做“颠覆中心”。   大约三分之一的苏联城市成人要收听西方广播。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称之为“驻扎在电波里的强大非军事部队,在共产主义的黑暗中点燃心中火焰的力量是西方人想象不到的”。1958年,苏联用于干扰西方广播信号的开支超出了国内和国际广播开支的总和。   “自由欧洲委员会”还建立了自己的出版机构,叫做自由欧洲出版社。虽然它不能通过短波频率穿过铁幕,但它开辟了自己的空中输送渠道。1951年8月27日,在巴伐利亚靠近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的地方,“自由欧洲委员会”放出很多气球,随风吹过边界。参加首次放飞气球仪式的美国高官包括:“为自由而战”主席哈罗德·斯达森、报纸专栏作家德鲁·皮尔逊、后来成为艾森豪威尔心理战主要顾问的前“时代?生活”公司总裁C.D.杰克逊等。按照设计,那批气球会在3万英尺高空爆裂,将携带的成千上万份宣传册散落地面。自由欧洲出版社准备了首批宣传册,有一份宣传册这样写道:“一阵新风在劲吹,搅起新的希望。外国自由的朋友们找到一个与你联系的新途径。地牢再深埋不住真理,墙壁再高拦不住自由的信息。独裁者控制不了风,束缚不住你的心。自由将再度崛起。”   斯达森接受《时代》采访时说:“我们在铁幕上撕开一个大洞。”
个人分类: 情报学|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谢科学网
热度 8 lixiong45 2015-2-28 21:15
在我正式 “ 皈依 ” ,开始潜心撰写学术论文之前,我是十分喜好写点文字来聊聊见闻,谈谈感想,表表心情的,常常是 “ 键盘一敲千行字,洋洋洒洒又三篇 ” 。但尤其喜欢酿造几首 “ 古诗 ” ,喜欢那种言简意赅地感觉,故是朋友圈公认的 “文艺青年”。 QQ 空间曾经是我最大的写作平台,隔三差五就有长篇大论或短小简洁的文字以日志或说说的形式发表。但 QQ 空间终究只是一个娱乐平台,发布的东西基本以八卦、炫耀、吐糟和抱怨等为主题思想,难有几分文学气息。而且作为一名无名小卒,书写的内容基本只限于不多的 QQ 好友阅览,几乎没有可能呈现在大众面前,写得多了,反倒遭人摒弃。我曾煞费苦心地写过几篇融入散文文风和个人思想的日志,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或分享,却常常换来几番看热闹似的浏览。 也曾在新浪写过几次博客,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那些苦心之作只像腐尸一样躺在那里,偶尔路过的游人进去踩上一脚。没有人关注,写博客会变得很无趣而乏味。那是因为除了要写在笔记本再锁进柜子里的绝对隐私,每个人在公众平台发表的东西,是不怕别人看到的,而且潜意识里总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的。无论是抒发感情,文学创作,还是思想传递,人们总希望得到一份或更多的安慰、理解、分享、支持,或是赞美,无论这些是来自朋友,还是陌生人。然而像新浪博客这样鱼龙混杂的地方,非资深的网络写手,或是明星大腕的高谈阔论,是极难进入公众视野的。 这些日志或博客的首页虽然上之不易,但终不是春晚的舞台,我也没功夫为此折腾。于是,爱好归爱好,我愿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烂在心里,只省下那揣度文字的时间,用来多写一篇与我前途息息相关的学术论文。 科学网是大约一年前才进入我的生活的,但很快就成为作为一名普通科研工作者的我关注的主要对象,常常要一天浏览好几回。闲适的春节假期,有空坐下来写点东西,想想这一年多的生活是应该谢谢科学网的。 首先,感谢科学网丰富多彩的内容。最先接触科学网,是追踪一篇最新论文闯入的,继而发现这里才是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家园”。论文介绍让我可以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和前沿;人物报道让我能够认识和学习前辈的所作所为;经验交流可以让我获得高效的方法和技巧……尽管偶尔也有失误与不足,尽管也有喷子的胡言乱语,这里的确是一块“洁净而肥沃的土壤”! 其次,感谢科学网为我提供写作平台。我算是一个思想活跃和感情丰富的人,而文字是承载这些的最好方式。尽管论文撰写占用了写日志的时间,我还是时不时将思想与情感倾注在一首首“古诗”之上,度过了“ 边写论文边写诗 ”的 2014 年。科学网博客燃起了我的写作欲望,而且这是一个“高大上”的平台,不再是简单地发发牢骚或晒晒心情的地方。所发表的东西,既要具备一定知识信息,也不能缺少文学涵养,这正是我所喜爱的。 最后,感谢科学网给新人机会。正如前面所说,公开发表的内容总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一个人的朋友圈子总是有限,能把“作品”展现在众人面前才是最好。科学网不似许多网站总是暗藏广告效应,非名人大腕或网络红人的言论想登首页上头条和发顶级 SCI 期刊难度相当。这里,无论是专家教授,还是农民学生,只要言论得体,内容翔实,主题新潮,谁的言论都有机会登上首页,进入大众视野。对于文学爱好者,博客的分享与评论,正如学术论文被引用一样令人欢喜。 愿科学网越办越好,也希望借助科学网博客可以传递更多 思想 、 知识 和 正能量 !
个人分类: 生活缩影|3986 次阅读|13 个评论
关于行为学术语Lordosis的翻译:理想很远,爱在咫尺却在等
thinkmyself 2015-2-23 11:10
(学生向我介绍科学网的博客,便来到这里注册,先翻了一下以前的旧作,似乎这篇比较能符合这里的气息,该文始作于几年前的另一个论坛,可以算个小科普,姑且略作修改作为开篇的博客吧就~) 《关于行为学术语Lordosis的翻译:理想很远,爱在咫尺却在等》——2011-07-02 12:50:29 通俗点讲,Lordosis可以说是小腰~,这可能也就是之前论坛网友“笑笑”说的这个词蕴藏的性感所在了。下面我先介绍一下这个词的专业含义。一般来讲,Lordosis用的比较常见的地方是医学上的或生理结构上的:脊柱前弯,脊柱前凸(名词)。 但是更性感的,是这个词还有个特别的意思,专门指哺乳动物的一种特殊性行为,称作Lordosis behavior,即雌性动物在交配之前作出腰部的脊柱向内弓向腹部,从而使整个背部保持平坦,提高臀部,身体静止一动不动,等候身边伴侣的交配的行为。维基上面这么解释:“refers to the position that some mammalian females (including cats, mice, and rats) display when they are ready to mate (in heat). ”。 也就是雌性动物在发情期内,雌激素影响腹中部下丘脑(ventromedialhypothalamus)和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以及其他一些脑区。性刺激出发一系列脑区的活动,发送神经冲动并最终传到脊髓中的传入神经元,向周围的肌肉发出指令完成上述Lordosis的姿势。由于这些脊髓中的传入神经元属于整个Lordosis反射弧的一部分,Lordosis行为因此也可以通过反射触发,比如用抚摸刺激动物的腰部。养宠物的人都知道,当你前后抚摸猫咪的背部,特别是腰部,猫咪常常会全身挺直,翘起尾巴,保持静止,那就是Lordosis。 人类是直立行走的,性行为也更多样化,并不需要都用Lordosis这种姿态。但是小腰,同样也是非常敏感的地方。所谓酥腰,酥腰,一揽就酥。我曾在网上搜索过,发现英国《皇家学会报告》曾有个哈佛大学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报告。据说他们分析了34.5万种古代文学作品,从16至18世纪英美小说、散文和戏剧,到1世纪至6世纪(大致西汉至隋代)的中國古诗、印度史诗、波斯古诗及古希腊文学。发现这些作品中描写女性腰的次數,远超过身体其他部位(其中臀部和苗条的身材(丰满的却更多)则最少被提及)。在他们查阅的这些文献里:英国古典文学:描述纤腰65次、胸部16次、大腿12次、臀部2次中国古诗:描述纤腰17次、胸、臀、大腿均无印度史诗:描述纤腰35次、其他部位共26次换句话说就是古今中外所共识的,女人身体之最美,在于她那纤纤的小腰。 更有趣的是,这些研究者甚至还推测认为,纤纤小腰可能是女子健康和生育力的最显著象征,男性出於延续基因本能,常从女子腰部判断其生育能力。不过笔者却有些不以为然,这些研究者似乎不是搞动物行为学或神经生物学的,统计发现的差异可能是正确的,但推论却不一定合理。要说来自本能,更可能来自性行为过程中的自然反应(比如反射),而不大会是意识中出于延续基因的那个遥远理想。那“抱月飘烟一尺腰”啊,大致是在达到宽衣解带之前,能最先看到,最先接触,最先刺激,反应强烈,发酸,发胀,发酥,发软的地方了吧?~~~~要非说本能,那么还不如喊:英勇的哥们姐们啊,还等什么?揽住她(或让他揽住你)的小蛮腰,搞定那遥远的理想吧!。。。或者夜晚,轻轻的问一声:“宝贝,今晚Lordosis吗?”~~~ 虽然有这么Sexy的一个词,但是可惜,我又查了一下,Lordosis的这个行为学上的含义,似乎至今还没有中文上的翻译。。。也许我来试试,两个选择,一俗一雅,一短一长: 1。躺着别动! 2。理想很远,爱在咫尺却在等。(哈,《爱的太迟》中的歌词~)
个人分类: 石谷舟岸(掌)•知识|45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文学与国际关系研究
ingzha 2015-1-18 01:57
贝一明 Emanuel Pastreich 亚洲研究所 所长 庆熙大学 副教授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人们普遍以为,若要在外交或安全事业中担任要职,一个人应在经济、发展政策或国际关系学领域具有深厚的背景,无论该要职是居于政府职位之列,还是只从广义的学科范围来讲与非政府组织、政府和公司间的全球交流相关。 作为一个本科阶段从未上过一节经济学课程、并且直到在伊利诺伊大学担任教授才开始严肃地关注国际关系的人,我觉得有必要为自己澄清为何在我职业生涯的后期才开始写作国际关系方面的文章,并从事与国际关系和外交有关的活动。其实,作为一个生性好斗的人,我更愿意回击说,事实上每个严肃对待国际关系的人都不应仅修几门人文学科的课程,而是要主修文学(抑或艺术和哲学),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尤其是在今天。 虽然主修文学可以极好地助益于外交事业的起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也许这个建议看上去会有些奇怪,但事实上,无论是在韩国还是中国,或是在意大利和法国,人文学科成为从事政府海外服务的必要专业背景并不是很久远的事情。甚至在二十世纪初期,以欧洲为例,对于拉丁语和希腊传统文化的深厚知识,或者以东亚为例,对于古典中国传统的深入了解,对于外交人员找到外交双方的共同之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共同之处的意义远比双方都喜爱星巴克咖啡店或者阅读《经济学人》杂志要深远得多。植根于文学和哲学的共通的文化,共同的术语以及哲学与科学法则,能够帮助外交人员搭建实现沟通的普适语境。 l 正名 让我们首先考虑在国际关系中从业人员对于语言的驾驭究竟有多重要。毕竟,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我们从对文学和写作的研究中习得的。以下的引用出自一位伟大的国际关系专家——来自《爱丽斯梦游仙境》的矮胖子。 “你获得了荣耀!”矮胖子说。 “我不懂你指的‘荣耀’是什么意思,”爱丽丝说。 矮胖子轻蔑地笑着说:“你当然不会懂——在我告诉你之前。我的意思是‘你有一个不可反驳的论点!’” “但是‘荣耀’不表示‘不可反驳的论点’啊,”爱丽丝反对地说。 “当我使用一个词语,”矮胖子用近乎嘲笑的语调说,“我指定它是什么意思它就是什么意思——分毫不差。” “问题是,”爱丽丝说,“你能否赋予一个词语那么多含义。” “问题在于谁是这个词语的主人——仅此而已”矮胖子说。 矮胖子所提出的核心观点,也是路易斯·卡罗尔( Lewis Carroll )想要我们去注意的一点,即对于词汇的定义是政治与权力的最本质的行为,并且即便它发生得神不知鬼不觉(因为意识形态的转变是无法用肉眼察觉的),由此而生的词汇含义上的转变却有最深层次的意义。矮胖子的话在暗示:掌控词汇的含义就是权力的本质。如果要类比的话,术语再定义所造成的改变相当于原子核层次的变化——力量巨大却无法察觉,而日常外交带来的变化发生在化学层次,更易察觉,但影响有限。 能为"联合国"、"反恐战争"、"国际社会"、"调停人"等名词下定义的能力,属于国际关系中的终极权力,并且随着这些词语的含义受到侵蚀,愈发具有讽刺意义,或让人感到虚伪与词不达意,它们将不再具有帮助人们理解世界的功能。这在本质上也归结于文学问题。 孔子很早就提出了事物名称对于权力和论述的重要性。他的著作基本上解释了"文"学为什么能够成为孔子教育事业的中心。孔子甚至不把技术训练列为“入仕”的先决条件。孔子采用的说法叫做"正名",其主张准确使用名称来描述人民、机构和政策比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更重要,也比救济穷人或打抱不平这种具体善行更重要。那么,孔子所谓的“正名”究竟是何含义,并且这个理念与当今世界有什么关联呢?从最根本的层面来解释,如今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产生于我们每日所用词语的原始含义与它们真正旨在描述的主体之间日益增大的差别上。可以说,这种鸿沟能解释我们所遇到的大多数道德问题,并且孔子的思想在帮助我们寻找可行的应对措施上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以下是几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 词语 ,然而它们的含义在过去二十年却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 “银行”、“公司”、“政府”、“隐私”、“财产”、“军队”、“情报” 以上 词语含义的转变是我们的不幸之源。如果含义不变,我们就不会觉得事情不再像从前那样正常运行了。我们因为各种机构并不顺利运作(尽管它们都在实际运作,但却并非按照我们的意愿)而沮丧不已,我们对于道德的缺失以及现代社会的残酷感到无比厌恶,这些实际上都源于我们对机构的认识和机构的实质之间的偏差。
个人分类: (反)全球化|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文学的“招魂”说起——医学人文的核心是什么?
热度 27 何裕民 2015-1-7 11:55
最近,作家贾平凹在上海做了一堂讲座,题目是“文学为转型社会‘招魂’”。颇有见地,让我联想到了医学人文。 多年来,大家都在呼吁:医学需要人文滋养,人文必须渗入临床。然而,医学人文的核心又是什么?怎么才能让人文真正渗透进入临床?这些,似乎并未形成共识。大家对医学人文意义何在?该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都亟待厘清。 贾平凹谈到了社会种种问题及文学的责任。认为,我们从“贫穷,运动不断,吃不饱肚子,很有秩序但没自由”的过去;转向了市场经济,有了点钱,知道了什么是民主富强尊严的现代,但“反倒更不满足了,追逐权力和金钱,道德沦丧,风气败坏”成了常态。“我们就生活在这两种环境中(转型期社会),构成了我们的命运,在命运中生成了我们的品种”。其实,这一转向是必然的,早期欧洲也曾经历过,只不过他们忘了。“在这社会转型期,人人都在骂。但是,风气的形成,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丑恶”?是因为转型期发生得太快,“阳气不足”,阴气较盛,快速发展中把社会的“魂”给弄丢了。故“这个年代需要招魂,文学也在招魂。整个社会有了病,文学应该是治疗之一种。而文学开不了药方,却可以招魂。屈原的《离骚》是招魂,司马迁的《史记》是招魂,《红楼梦》也是招魂。”贾平凹认为文学的招魂取决于作家的‘格’(人品文格),取决于文学背后的声音和灵魂。招魂的目的是回家,身有家,心也有家”。“心若没家,身就等于没家。这个社会,人人都在路上,都心里空虚恐惧,都在‘找魂’‘寻家’”。 贾平凹的这段话,尽管只是对文学的社会责任有感而发,其实,引申到医学领域,尤其是医学人文,也同样振聋发聩、意义不凡。今天人们强烈呼唤医学人文,主因就是人文缺失;医学人文的缺失,类似于人灵魂的丢失。故笔者近期出版了由博士孙增坤协助整理的医学人文论集:《召回医学之“魂”》。 魂,本意指附于躯体却成为躯体 主宰 的东西。在西方,又称为“内在的自我”。或界定为:决定本质的内在东西。尽管“魂”往往虚无缥缈,但每每决定着事物的本质属性。医学之“魂”也同样,看似无形无影,无法用具体硬指标体现,却至关重要,决定着医学本质特点。少了她,医学就不成其为人的医学,至少不再是受人拥戴崇敬的“好医学”。 医学,关注人的生命、健康与疾病。人,是医学永恒不变的主题。人之为“人”,在于她的人本属性、人文与人性特征。荀子有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显然,关乎人的医学,与研究自然/水火之物理学、管控草木的农学/植物学、调养禽兽的动物学/饲养学/兽医等有质的差异;她须兼顾“生”(生命)、“知”(感知觉),及“义”(情感、思维、意识、仁义等)。而“人本”就是顾及“生”;“知”与“义”,则可简单地概括在“人文”及“人性”等词义之中。故曰:医学中人本/人文/人性等的缺失,就是“失了魂”的表现。 丢了魂的人,尽管天天仍可吃喝拉撒睡,或还在奔忙,却不知道为什么而活?踮起脚尖忙些什么?为何而如此忙碌?失去了生存的方向/目的/目标及意义。再严重些,只是“行尸走肉”,甚至“生不如死”。医学,何尝不是这样?!医院尽管门庭若市,医生个个踮起脚尖,忙个不停;但医患之间相互满意度很低,常冲突不断!当然,医学人文的缺失,只是中国文化“沙漠化”的一个极端表现而已! 因此,医学人文是医学的“魂”。明确了这一点,怎么做,就容易达成共识了。简言之,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召回医学之“魂”,这就是医学人文当仁不让职责。贾平凹谈到社会快速转型是社会失魂的原因,也是近年来医学人文缺失,医学丢了“魂”的重要因素。其他诸如医疗制度设计欠缺,机制/体制不完善,对高科技盲目迷信,重商主义引导下对利益的屈求,以及传统文化本身宗教精神的不足等,都是推波助澜之手。 人之魂,是个体系;医之魂,同样是个体系。近年来,教学中,我们不能说不重视医学人文的课堂教育,但医学人文绝不仅仅是医疗氛围好一点,医生态度和蔼些,学会怎么说话与安慰……这些不是不重要,它仅仅是医学人文之皮,而非医学人文之本! 医学人文之根,是对“人”本身的敬畏与尊重,而不只是汲汲于其所患之病!须知,“人”在“病”之上!“灵”在“肉”之上!“心”在“身”之上!人性与人文之旨趣,才是“全人”视域下的“好医学”。 来源:健康报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何裕民”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
1699 次阅读|28 个评论
数学家与文学
热度 2 sciencepress 2014-9-19 09:15
数学家的文学素养 在普通人眼中,数学神秘而深奥,让常人难以捉摸。数学和文学风马牛不相及,前者是理性思维,后者属形象思维。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数学家生活在高耸入云的象牙塔里,埋头在成堆的公式和符号之中,日夜痴迷于数学,时时都在与数字和定理打交道。 事实上,历史上许多大数学家都有较好的文学素养,在他们身上数学与文学已熔于一炉,真正做到了文理渗透。更有一些数学家对诗歌情有独钟。 笛卡儿 认为“诗是激情和想象力的产物”,诗人靠想象力让知识的种子迸发火花。 莱布尼茨 从小就对诗歌和历史怀有浓厚的兴趣。他充分利用家中藏书,博古通今,为后来在哲学、数学等一系列学科取得开创性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高斯 在哥廷根大学就读期间,最喜好的两门学科是数学和语言,并终生保持对它们的爱好。他大学一年级从图书馆所借阅的 25 本书中,人文学科类就占了20本。正当将来是成为数学家还是语言学家的念头在脑中徘徊时,19岁的高斯成功地解决了正17边形的尺规作图问题,从而坚定了从事数学研究的信念。 继高斯之后的伟大数学家 柯西 从小喜爱数学,当一个念头闪过脑海时,他常会中断其他事,在书本上算数画图。他的数学天赋被数学家拉普拉斯和拉格朗日发现。据说拉格朗日曾预言柯西将成为了不起的大数学家,并告诫其父不要让孩子过早接触数学,以免误入歧途,成为“不知道怎样使用自己语言”的大数学家。庆幸的是,柯西的小学是在家里上的,在其父循循善诱下,他系统学习了古典语言、历史、诗歌等。具有传奇色彩的是,柯西政治流亡国外时,曾在意大利的一所大学里讲授过文学诗词,并有《论诗词创作法》一书留世。柯西的文学功底由此可见一斑。 G·波利亚 年轻时对文学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德国大诗人海涅的作品,并以与海涅同日出生而骄傲,曾因把其作品译成匈牙利文而获奖。 罗素 是著名的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理发师悖论”的发现者。但他也是一个文学家,有多篇小说集出版发行,不仅如此,非科班出身的罗素还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数学家 塞尔 是 迄今数学界唯一获得阿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三项大奖的“三冠王 ”。在他60岁时,他接受法国的记者采访,在谈到自己的文学阅读时说:“从我童年起,读书就是我的一大爱好……在我喜欢的作家中,我可以举出圣西门、司汤达、普鲁斯特、吉奥诺、凯诺、尤瑟纳、道尔麦森,还有诗人魏尔兰、兰波、佩斯,英国作家吉卜林、福斯特,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和伯尔,意大利作家布扎蒂、卡尔维诺;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谁能否认塞尔在数学研究上的造诣与其文学阅读广泛无关呢? 再看看中国的数学家。 著名美籍华人数学家 丘成桐 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等。他在29岁时就攻克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被公认为是近20年来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鉴于他的杰出贡献,1982年被授予 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 。 丘成桐曾提出“他山之石可攻玉,文学数学巧结合,数学与文学、艺术有机碰撞”的学术观点。 丘成桐认为,中国古典文学对自己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是由于年幼时从父亲那丰厚的古典文学知识中得到的熏染,使他在思考数学问题和寻求事物的本质时,能够和大自然一起思考,看到很多独特的“风景”,才使得他对问题的看法有多面性,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能够“天之所开、不可当也”。 丘成桐曾说:“我本人曾经深受中国古代文学、古代诗词歌赋的影响,从《诗经》我看到比兴的方法对找寻数学方向的重要性,吟诵《楚辞》和《史记》激励起我对数学的感情,激励起我向大自然追寻真和美的感受。”丘成桐之语,不仅道出了文学之于数学创造的真谛,而且更是寄希望于数学学习的同时,热爱文学、阅读文学,借此去寻找数学的真和美。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 谷 超 豪 认为:数学和古诗词是相通的,古典文学可以对人的数学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读理科要有文学功底作支撑;文学和语言的素养,对任何一个从事科学工作的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要学好数理不应仅仅是终日和数字、公式、公理、定理打交道,要注意提高文学素养。 他还认为,一方面文学作品很讲究逻辑,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段,诸葛亮与群儒都是聪明人,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强,辩论起来,能使对方无懈可击。另一方面,中国文学作品中,非常精练、简朴的词句往往包含许多深刻的内容,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名句,在具体的事物中蕴涵深刻的哲理,即具体又抽象。在欣赏古典文学的同时也是对自身数学思维的一个拓展。 他曾告诫广大热爱理科的青少年,不要重理轻文,任何科学都需要语言的表达。他自己从小非常喜欢古典文学,小学四年级时就开始读《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历史小说,四五年级时读《千家诗》《诗经》,中学时开始重视写作。 谷超豪在老年时还经常写诗自娱。“写到哪里是兴致所致,不一定非常讲究格律。我写诗是要以诗言志,有时就是把某一段时间里碰到的事情写下来,自娱自乐。” 在2005年的上海论坛IT分论坛上,著名数学家、台湾清华大学校长 刘炯朗 教授曾作了“数里有诗?诗里有数!”的发言,他认为,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现在大学教育存在过于注重专业化的现状,这种现状应该得到改变。 他指出,用32块2×1格大小的多米诺骨牌填充一块8×8格面积的棋盘,会有多少种可能?让满屋的人闭上眼睛戴上或黑或白的帽子,如何根据他人所戴帽子的颜色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要解开类似智力题所需的数学原理,其实早已被聪明的诗人们运用自如了。诸如回文“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顶真格“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和数学中的“归纳”“列举”“递回关系”等原理无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刘炯朗说,尽管他的专业是离散数学及演算法,但他平时还喜欢写点散文,读点诗歌,“这对我的学术研究有着潜移默化的帮助。”刘教授对世界范围内大学教育都过于注重专业化的现状,表示出担忧。“我的理念是我们要培养通才。所谓通才,就是人文和科技并重,对专业要有非常好的基础。我在学校里,一直告诫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不能忽视培养文学素养。”其实,“不论是科学家眼中的世界还是诗人的眼中,世界都是美好的,人生也都是美丽的。” 著名数学家 徐利治 把自己的治学经验概括为:培养兴趣、追求简易、重视直观、学会抽象、不怕计算等五个方面。后来他又特意补上一条———喜爱文学,并谆谆教导后生,不可忽视文学素养。 数学家的诗 著名文学家雨果说过:“数学到了最后阶段就遇到想象,在圆锥曲线、对数、概率、微积分中,想象成了计算的系数,于是数学也成了诗。” 我国数学大师 华罗庚 能诗善文,他写的科普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他的名句“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和“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早已成为人们的座右铭。他为青年一代曾题过一首劝勉学习的诗: 发奋早为好,苟晚休嫌迟。 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 著名数学家 苏步青 自幼热爱旧体诗词,读过许多文史书籍。他把诗词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靠它来调剂生活。曾有诗集《原上草集》问世。其序曰: 筹算生涯五十年,纵横文字百余篇, 如今老去才华尽,犹盼春来草上笺。 数学家 许宝騄 自幼即习古典文学,10岁后学作古文,文章言简意丰,功底非同寻常。 数学家 李国平 不仅是中国的“复分析”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其诗集《李国平诗选》1990 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序言则是苏步青的一首颂诗: 名扬四海句清新,文字纵横如有神。 气吞长虹连广宇,力挥彩笔净凡尘。 东西南北径行遍,春夏秋冬人梦频。 拙我生平偏爱咏,输君珠玉得安贫。 曾被传为数坛佳话。 世界最高数学奖之一———沃尔夫奖得主,数学大师 陈省身 曾在中国科学院的座谈会上即席赋诗: 物理几何是一家,一同携手到天涯, 黑洞单极穷奥秘,纤维联络织锦霞。 进化方程孤立异,曲率对偶瞬息空, 筹算竟得千秋用,尽在拈花一笑中。 著名数学 家熊庆 来在他的学生杨乐宣读完自己的第一篇论文时也高兴地即席赋诗: 带来时雨是东风,成长专长春笋同, 科学莫道还落后,百花将见万枝红。 谷超豪院士曾在80高龄时题诗曰: 学海茫茫欲何之,惜阴岂止少年时。 秉烛求索不觉晚,折得奇花两三枝。 在数学名师 李尚志 教授心中,数学如中国诗词一般美丽。作为另一种语言形式,不仅使语言美达到极致,而且作为人类文化瑰宝世代流传不绝,不断发扬光大。 李尚志认为数学即是诗,诗即是数学。因此,他常常用诗来描述数学。比如他赋诗描述三角函数: 东升西落照苍穹,影短影长角不同。 昼夜循环潮起伏,冬春更替草枯荣。 他的解释是,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在苍穹中运转。运转过程中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变化,地面物体影子的长短也就随之变化。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与光线角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角函数描述。此外,太阳东升西落昼夜循环、潮涨潮落、冬去春来、草枯草绿,都是自然界重要的周期现象,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 关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李尚志赋诗: 晨雾茫茫碍交通,蘑菇核云蔽长空。 化石岁月巧推算,文海索句快如风。 他的解释是,光线在晨雾中按指数函数快速衰减,所以“晨雾茫茫碍交通”。铀核裂变时放出的中子数和能量都按指数函数快速增长,引起核爆炸。由化石的放射性碳含量与化石年龄之间的对数函数关系可以推算出化石的年龄。将海量数据经过合理编排,可以使搜索资料所需工作量是数据量的对数函数,当数据大量增长时工作量增长很少,因此能做到“文海索句快如风”。 李尚志在数学建模方面很有研究,非常重视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的作用,他曾作有“咏数学模型”一诗,概括这种观点: 数学精微何处寻,纷纭世界有模型。 描摹万象得神韵,识破玄机算古今。 岂是空文无实效,能生妙策济苍生。 经天纬地展身手,七十二行任纵横。 可见,数学、诗歌、自然现象、甚至社会现象,在李尚志的大脑中,已经和谐地、自然地融为一体。 他是怎样走入这种境界的呢?李尚志亦赋诗一首: 白水东城忆少年,几分豪气几分痴。 五年苦读甘如蜜,六艺初探兴有余。 在劫难逃惊噩梦,执迷不悔索真知。 师恩胜似春晖暖,古国神游有所思。 数学与文学的关系 有人以为数学创新要受严格的逻辑限制,而文学创作却是自由的,其实,两者都需要想象力。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想象力决定创造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尤其在现代数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日益加深时。引发科学创造,培养创新能力,自然有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但无论如何,加强文学阅读,增添文学素养,无疑是丰富情感、提高想象力、促进科学创造的有效途径。 中华文明五千年,有文学的历史也有三千年了。在漫长岁月里,中华民族创造了世界上极其丰厚、极富滋味、极有光彩的文学艺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遗表不随诸葛死,《离骚》长伴屈原清”,乃此之谓也。而深藏其中的价值观念、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和审美情趣,都是可以审视、可以触摸、可以呼吸、可以体味的。在“许以千古,仰其光芒,沐其清新”之时,人们得以引发科学研究的兴趣,跃上科学联想的良骥,以至纵横驰骋于科学创造的疆场,此乃文学始料未及却是出乎必然的特殊功能。 数学和文学是相通的———数学以理性思维的形式描述人类的感觉经验,文学则以感觉经验的形式传达人类理性思维的成果。数学“以真启美”,文学则“以美启真”。数学是揭示隐秘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符号体系,文学则是揭示丰富精神世界千变万化的文字乐章。数学提高人类的素质,文学重建世界的和谐。 学习数学的人要注重提高文学水平,学习经济、学习文科的人要提高数学素养,这就是文理渗透、文理交融的道理。大家一定不要忽视这一点。 本文摘编自 张从军、李锦路、王育全、吴波 编 著的 《 感悟数学——数学文化与数学科学导论 》 一书。 一起 阅读 科学 ! 敬请关注 科学出版社 ,搜索 微信ID : sciencepress-cspm 或 “ 科学出版社 ” 公众号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6122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