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怀念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创始人李融校长
黄安年 2010-5-3 15:46
怀念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创始人李融校长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3 日发布 江西美国研究史中心,是我国 90 年代唯一在师范专科学校创立的民助官办的美国研究机构 , 迄今在师专系统中恐怕也只此一家。民助说的是,中心主要由美籍华人万心蕙教授提供图书和无偿赞助必要资金筹建,官办说的是,中心设立在九江师专图书馆内、专职和兼职人员是九江师专配备的,中心主任是九江师专校长兼任的。江西美国研究中心的创办,既离不开一心一意效力中心的美籍华人万心蕙教授,也缺不了全心全意建设中心的李融校长。(见 由九江师专客座教授、美籍华裔万心蕙女士提议并赞助 , 经我校领导研究决定 , 并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 为促进我省美国史的研究 , 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史教学 , 于 1988 年 10 月 20 日正式成立了 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 。由校长李融副教授兼任该研究中心负责人 , 万心蕙教授担任指导 , 首批成员有政史系、外语系教师及图书馆人员 , 共十余名同志。 载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成立 -- 《九江师专学报》 1989 年 01 期 http://emuch.net/journal/article.php?id=CJFDTotal-JJSZ198901003 ) 万心蕙教授祖籍江西九江芦山区莲花乡,对于家乡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感情 ,1986 年起来九江师专义务讲学 , 并且开始设立万心蕙奖学金, 1987 年开始,她和她的丈夫王霈先生用多年来省吃俭用以工资积蓄的钱,资助九江师专筹建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 1988 年 10 月正式成立。 1990 年万心蕙又在九江师专设立了王霈奖励基金,以奖励从事美国史研究的中心成员及支持中心工作和发展的有关同志。(李融:《万心蕙的爱国精神永存》,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6513 ) 我和李融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学,他 1953-1957 级,我 1954-1958 级,比我高一班,当时他任系团总支宣传委员 , 我任班团支部书记 , 两人有着社会工作上的密切联系。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江西德安地区的中学任教,我们之间很少联系 , 我 1986 年起在中国美国史学会的秘书处工作 , 因而和万心蕙教授、李融教授的交往也多了起来。 1989 年 1 月 3 日 , 我收到李融 1988 年 12 月 27 日写给我的信,信的全文如下 : 黄安年同学:您好 ! 85 年我赴京时,在母校匆匆见了一面 , 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或联系过。想您近来全家都好吧! 我校前不久在美籍华裔万心蕙女士倡议并赞助下 , 成立了江西省美国史研究中心 , 暂由我兼任负责人,并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取得了联系 , 正在办理入会手续 , 并得到了他们热情提供了许多宝贵信息和资料。(我们是与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世洞先生联系的。)经过他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您是副秘书长,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史研究所的负责人(这是在研究会的《通讯》上看到的),还得知根据研究会的计划 , 为迎接明年举行的年会 , 由您在负责编辑三本重要资料 : 中国各地图书馆馆藏的有关美国史书目;中国报刊上有关美国研究的论文目录索引;国内学者所撰写的美国史论文集。 我写信给您的目的是希望能与您并通过您与母校的美国史研究所建立联系和交流关系 , 特别是想得到您及师大美国史研究所的帮助和支持。 目前,我们急于想得到以下信息资料 : 1 ,国内所发表的历年美国史研究论文目录索引(目前您搜集到多少就给我们多少); 2 ,目前我们尚缺的、而武汉大学历史系也无剩的下列资料 : 1 )《美国史译丛》总第一期; 2 )《美国历史研究资料》总第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及二十九期 ; 3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通报》第一、二、九、十、十一、十五、十九、二十五、二十七、三十、四十一期。 3 ,美国史学会( AHA )主席的历年演说集(原文版) 此外,您个人历来来所发表的论著,我们也想得到赐教。   以上资料如果并能寄给我们的话,需要收费(包括邮寄费),请将款数告诉我 , 我会立即汇上。   来信或邮寄刊物资料请迳寄   江西省九江市三里街九江师专校长室我收   盼复。    祈颂   元旦快乐    并请代向历史系各位老师 , 先生们请安 , 代向各位老同学如庄建镶、陈曦文、王酉梅等问好,不另。    李融草    88 . 12 . 27 (依据原件)   这封信显示了他作为中心主任亲自动手集中开张中的基本资料收集工作。 1989 年 1 月 6 日 , 我给他寄去了相关资料及我所主编的《史学选译》第 8-14 期。 1989 年 1 月 14 日 , 我又收到李融 1 月 11 日给我写了一封长信,全文如下: 安年同志:您好 ! 昨天接到您元月五日的复信 , 用一句话概括读后的心情 : 大喜!您能震耳欲聋热情地大力支持帮助中心的工作 , 我们全体同志都分享了这一喜悦,并对您表示由衷地感谢! 关于购买师大收藏有关美国问题的书目一事,已随信将款项(包括邮资在内)汇出 , 汇款单寄您收 , 并请代转师大图书馆,并请师大图书馆将购书发票及邮费发票一并寄我收。以便我们报销。 关于我校图书馆与师大图书馆建立图书交流关系一事,对我校来说 , 是求之不得的事。但不知怎样办理此事?是否要签订一项协议 ? 同谁联系此事?盼能详示,以便我可布置校图书馆办理落实此事。 武大历史系的几份资料和通报 ( 上次所开列的第四十一期通报可除外,因为武大已补寄给了我们 ) 李世洞老师处已缺,故只好请您按所开列期数复印一套寄给我们,如需复印费(因为考虑到数量较多)可来信告知,我会及时汇上。 其他事项,我们已根据您所提供的信息渠道,去与有关同志或单位联系了。只有一点要澄清的即上海情报所译出的美国史学会主席演说集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的 ? 他们的书大概何时出 ? 哪里发行 ? 早已出版的( 1948-1962 )在哪里可以购到 ? 时间关系 , 暂写到此。需要重申的是 : 我们希望今后能继续巩固与发展我们之间的联系 , 尤其是有关的资料 ( 如今后的《史学选译》等 ) 和信息方面,能保持经常化、制度化。待万心蕙女士捐赠的书到后 ( 现已寄出 205 本 ) ,我们打算编一书目,届时将寄给您一份。 最后提一句,即万心蕙女士将于今年 4 月 20 日回国,进行短期讲学和指导研究 , 准备先应邀到北京参加燕京大学校友会后再到九江我校工作一段时间。据她来信说 , 在京期间准备到各及社会科学院、北图等图书馆去看看美国问题的图书资料情况 , 其他单位据她说没有问题 , 只是怕社会科学院美国史研究所进不去 , 不知兄有无关系 , 能帮助疏通;我的同班同学杜婉言在社科院历史所 , 但不是搞世界史和美国史 , 能否请兄先帮忙联系疏一下,如果可行 , 请您示告,我可回复万心蕙女士。 祈颂 教安 请向龚书铎主任 , 刘宗绪学兄,及其他各位老师和学友们请安问好 ! 也请代问师母及阖家问好 ! 李融草上 1 . 11 (依据原件) 另 : 刚拜读完 1989 年 1 月 4 日光明日报上您所撰写的文章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当代世界史。文中提到师大着学期开设了当代世界选修课,不知是否能讲讲稿或讲义寄一份给我们作参考 ? 文中还提到三年前北京历史学会和北京图书馆、商务印书馆联办的面向世界系列讲座,不知是否有文字材料或音像材料 ? 如有的话 , 能否帮忙弄一份 ( 或一套 ) ?以上二项如需要购买 , 请价格和邮资示告,我们会即汇上。 信中提到万心蕙女士 4 月来北京一事,我在《心蕙精神 永载史册纪念美籍华裔教授万心蕙先生》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25 日中已经作了说明 , 1987 年她回国途经北京时曾来师大参观有一面之交 , 知我在北师大毕业后于历史系任教并从事美国史研究从而有了一般联系。后来通过张子善教授 ( 前北京辅仁大学历史系主任张星烺教授之子 ) 热心联系 , 我协助张先生为她具体操办了在北京师大设立奖学金事宜并任奖学金委员会委员 , 接着又作为她的代理人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设立奖学金而多方联系 , 这样我们间的交往就更多、更密切了。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1600 ) 近日我的《记万心蕙教授 1989 年北京行( 1989 年 4 月 25 日 5 月 2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29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7768 )有详细叙述。 1989 年 2 月 17 万心蕙女士给我写了一封长信( 3 月 1 日收到),信中说 : 你二月九日的信,我十四日就收到了 , 北京到此的信真是很快 , 但从这寄到九江就大不相同了。 李融也来信,说你们已联系好 , 并寄去了资料等 , 如此支持 , 谢谢!这次我去九江 , 预备较详的讲些美国地理与历史的影响 , 印第安人到北美考古发展 , 印第安人在中美南美的早期高度文化 , 及美国境内文化 , 语言的分布,以及他对美国文化的贡献 . 美国殖民史则自欧洲背景讲起 , 各种移民到美后的移动及其影响 , 不同的宗教派别,及十八世纪的宗教复信运动 , 及宗教与美国文化 , 再讲讲大革命与立宪诸问题 , 因为九江师专是请我每年回去,所以美国立国以后的事等明年再讲。关于他们研究的题目,我建议大家集中研究罗斯福新政、外交等个方面,以便大家彼此帮忙,集体合作 , 关此 , 他们尚未回信。 信中还说 : 九江师专对我极为信任与支持 , 请我以后每年回去,所以我可以有个长期的打算,再加除北京、上海几个大城市外 , 我去的兰州、山东、山西等地几乎没有美国史英文书 ( 中文也极少 ) 。江西是穷省 , 更不用提 , 外汇也没有 , 我只好承担全部英文历史书的供应 , 很幸运,半年来 , 在这个上月都市居然买到了不少旧书与便宜的书 , 约共三百多本 , 分六次还运寄去 ( 航空太贵 ) ,但他们到现在还未接到九月下旬寄出的第一批,美国邮局对海运既不肯保险 , 也不肯挂号,当然不肯追查,托朋友到北京海关及国际邮局去问 , 他们也不肯查 , 说也可能寄到广州了 . 我想大帆布邮袋的几盒书 , 每袋是四十多公斤,丢书不会的 , 但海关要是一本一本查起来,不知要到那年才能查完那三百本书 , 再者他们 不懂历史 , 随意扣留 , 那就更糟了。所以我非常担心,如再有两个星期接不到九江收到的信,只好寄信给国务院请他们帮忙,只是是否有效 , 不得而知。 1989 年 3 月 12 日 , 我收到万心蕙教授写给我的信( 23 日收到),信中说 我给师专买的书都是旧书 , 如 Paper Bag 翻印的便宜书 , 新书太贵 , 而且要函购、税、邮费、手续费,又加上好几块 , 并且要等好久,有时一两个月 , 再寄来中国 , 实在不尚算 , 这里旧书铺,只两三家 , 又非文化中心 , 所以买书是可遇而不可求 , 好在他们那什么都没有 , 可以随便买。承你们盛情约讲印第安人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 几早期宗教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 但勉为其难 , 我知道的也有限。 (原信详细摘要) 1989 年 5 月 4 日 , 万心蕙写信( 10 日收到)说 : 我于二日下午六时半安抵南昌。省教委与师专政史系主任来接 , 飞机误了一个小时 , 回九江已太晚 , 开车困难 , 故到江大招待所过了一夜。次日坐小车回九江,下午二时左右到达师专,到九江后给我一个很大的震动的是得知李融校长一年病得不像样子,他给我的通信中没有提到任何自己的病情 , 实际已有一年不能上班,肺、肝、颈脊椎都有病 , 现虽略有见好 , 但仍很弱 , 吸烟也不肯戒去 , 我在作他戒烟的工作 , 但成败很难说。(以上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7768 ) 记得 1989 年 4 月 5 日 , 李融校长写信给我,邀我 7 月 25 日到 8 月 5 日间去九江参加在庐山的讲学活动 ,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6 月 26 日来信 , 活动停办 , 那次没有成行。 4 月 7 日 , 他又汇寄邮购和资料复印费。 1990 年 3 月间,为和九江师专联合举办讲习班一事与李融校长往返信件商议。其后,李融又邀请我去九江师专和江西美国中心看看并讲学。 1990 年 8 月 6 日 , 万心蕙教授写信给我( 18 日收到)说 : 很高兴你预备专程到九江看看我们的书籍及讨论合作。那儿收到的一千二百本书 ( 前一目录只列出了 800 本 ) ,江西能用的人太少 , 真是可惜!希望你们师生能用 , 我家中还有二三百本 , 尚未能寄出。你们特别需要那一类书 , 我如能在旧书铺买到 , 也可购买 , 只是新书太贵 , 海运要等四、五个月。你能到九江来 , 或其后学生能来 , 对我们中心的声誉可抬高 , 那些书原是为全国任何能用的人用的。你们研究生到师专 , 也可带着师专老师学生学习研究 , 当然也欢迎你们借阅,只是我们要用的书 , 尚希归还。 以上只是我个人意见 , 一切尚请于李校长商讨。 师专政史系老师似尚无人能用英文材料 , 中文收藏又不多 , 可能有需要时还得去用你们的材料。英文系目前只一两个人对研究有兴趣,但缺少北京知识及研究经验 , 当希你去时能指导一二 , 不知你是否可在他们开学以后去 , 并可给两个讲演,引起打击对美国史的兴趣。 以后你见到别的学校机关的同行,当希介绍我们中心的书籍,能有越多人用越好 ! (原信影印照片) 1990 年 9 月 19 日 , 收到李融来信 , 再次邀我去九江师专讲学 , 20日 , 我复信说准备11月中旬去。 10 月 15 日又收到来信商议确切时间。 10 月 26 日 , 我回信商议去九江时间改在 12 月初。 11 月 25 日我去上海参加学术会议 ,1990 年 12 月 1-5 日 , 我来到九江师专了解江西美国研究中心情况并做学术讲演 , 接待我的正是九江师专校长、九江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李融。 11 月 30 日 15 : 24 分我乘 85 次列车由上海到南昌 ,12 月 1 日 8 : 01 抵达南昌 , 上午参观滕王阁。 11 : 47-15 : 30 分乘坐 385 次抵达九江,李融和方良老师来接。晚上去李融家 , 在他家我的印象与普通教师一样,十分俭朴,甚至比有些教师的生活水平还要低些,他的身体正如万心蕙教授所言相当的糟糕,甚至每况愈下。 12 月 2 日上午由方良老师陪同参观庐山 , 下午参观九江师专校园,尤其是九江美国研究中心图书室。这个图书室从无到有 , 是李融校长亲自主持下建立起来的 , 图书的主要部分是万心蕙教授亲自采购并由美国邮寄过来的 , 经过工作人员的编制目录上架,已经初具规模 , 一个师专有着如此专业的图书室在全国尚属首家。 12 月 3 日上下午和晚上, 12 月 4 日上午,我为师专同学连续作了四场学术讲座,下午在参观了琵琶亭、镇江楼、浔阳楼和东林寺后 , 与九江中心同事座谈。晚上宴别。 12 月 5 日早晨 7 : 17 乘坐 390 次列车由九江 10 : 30 抵达南昌,转上海 , 在上海停留 2 天后 ,12 月 7 日晚 7 : 55 离开上海 12 月 8 日下午 2 : 10 抵达北京。 12 月 11 日 , 李融写信给我 (21 日收到 ) ,信中说 : 想你已安抵北京了吧!再次诚挚感谢您。在百忙中挤出时间、还要自己倒贴旅费、不辞辛劳地来浔讲学 , 指导工作 , 使我们得到了不少教益。我已代表中心、外语系、政史系向学校写了一份汇报 , 并以简报通讯形式写了一份给研究会秘书处,希望在今年最后一期通报上刊出 ( 随信寄上一份给您 ) 。另外,还以学校、中心等名义给师大历史系主任寄上一份。我还写信给万心蕙教授,把情况向她作了汇报 , 并告诉她您有这个打算――让您和张宏毅的研究生在社会调查时来九江用中心的资料 , 当然最好是在5-7月间她在这里时来.我想她会感到高兴的。随信寄上美国历史学家组织1961-1986(中缺一年)的历任者名单,请麻烦您组织研究生帮忙查出个人的简历,复印后寄来。另外,学校卢副校长看过汇报后 , 希望您能把您的讲稿复印给我们。供教学参考 , 不知能否赐教? 信中所说的汇报 , 主要内容如下: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市历史学会秘书长、北京师大历史系副教授黄安年于 12 月 1 日至 4 日应邀赴九江师专 , 对江西美国史中心、政史系和外语系部分师生做学术讲演,并进行关于今后开展校际协作的考察和论证。讲课内容有四个方面: 1 ,现代世界历史的多样化统一; 2 ,美国两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 3 ,中国美国史研究的热点和现状; 4 ,三十年代大危机的思考,兼评 90 年代美国的复兴和衰落。黄安年同志以马列基本观点为指导 , 广泛涉猎美国政治、外交、社会、经济、科技以至军事、文化等历史的纵横 , 既扼要评介国内外主要历史各家的观点,又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依据。讲课后还回答了师生们踊跃提出的几十个问题。讲学引起了听课的近二百名师生的很大兴趣并博得普遍的好评。讲学期间,黄安年同志还仔细查看了美籍华裔学者万心蕙教授赠送给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的两千余册英文图书资料 , 对万教授的爱国之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对发挥中心图书的利用率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见影印照相复制件,参见《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通报》,第 49 期第 38 页, 1990 年 12 月) 这次九江行,李融十分看重 , 在他看来涉及研究会秘书处对于九江中心工作的评估 ,李融校长在《 万心蕙的爱国精神永存》一文中详细地谈及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的创建和发展,虽然说的是万心蕙教授的贡献 , 但是万心蕙教授的援助行动离不开李融校长的全力配合和组织落实 , 如果没有李融的积极支持和身体力行 , 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的创建和发展是不可能的。他写道 : 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的创建和发展,是 万 教授又一个赤诚无私的奉献和一片心血的结晶。说到她成立中心时,她说:看到国内各省大学几乎全无美国史书籍,于是我建议在九江师专设立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书由我送。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这份书籍是奉献给全国有做学术研究或翻译的人用的。八年来,由 于万 教授的鼎力相助,中心的藏书量有了一定的规模,仅英文图书就有 3000 余册,另有数百册图书分别存放于云南大学、湖北大学、烟台师院、中国社科院及天津南开大学等地;此外还有各种杂志 137 本和几十份地图。这使我校图书馆的英文藏书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这数千册图书资料 都是万 教授耗资巨(数)万美元,跑遍达拉斯附近的新旧书店精心选购,亲手打包又花费巨资(邮资与书价等值,另加 8% 的税款)邮寄来的,她还为每一本书查明其美国国会图书馆编排的书号,并亲自打制了书卡 ( 注明书号,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单位和出版地等 ) 。我们统计(了)一下,前后总共寄了 61 批书(不包括寄存外单位的书),每批三大包,按照美国邮局限制的最高标准,每包重 33 磅 ,每次寄一批书要驱车百里到达拉斯邮局,还要搬上搬下,这一切是何等的繁重、麻烦和细致的工作啊!对一位年逾七旬已身患重病的老人来说,更不待言。这些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有的属于国内鲜见版本。到目前为止,除本校师生外,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大、南京大学、湖北大学和烟台师院的一些教授以及北大、南大的许多研究生和江西师大的学生多次前来查借图书资料。现略摘引部分专家学者和同志参观查阅藏书后的留言和评价: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代理会长、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 严四光 先生的留言是:琳琅满目。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师大历史系 黄安年 教授写道: 万心蕙 教授的赠书数量多,涉猎面广、内容丰富、代表性强、使用价值高,不仅在师专中独一无二,在一般本科院校中也属佼佼者。 南京大学 历史系 博士生导 师李庆余 教授写道:贵中心藏书丰富、涉及面广我在此搜集了不少图书、对今后的教学、研究很有用。 北京师大历史系张宏毅副教授写道:就我在美国种族问题及一般民主问题方面所接触的资料而言,贵中心所藏也属丰富之列,使我读到了若干本过去从未接触到的书籍,抄录了一些相当有用的论据和论点,加深了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一些来中心的研究生交口称赞中心藏书丰富,接待热情,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在 万 教授的指导下,中心编有全部英文藏书目录《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英文书目录》一、二、三、四册,供需要者查找使用。 (李融文 万心蕙的爱国精神永存,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6513 , 参见玖梅史《心蕙兰质 ---- 九江师专客座教授、美籍华人万心蕙女士创办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纪实》,《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通报》,第 57 期第 27-28 页, 1992 年第 4 期)) 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的创始人是李融校长,对于这一点 , 万心蕙教授在李融教授与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一文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通报》,第 65 期第 13 页, 1994 年第 4 期)中是这样谈李融的: 策划、筹办、广泛联系 , 推动出版 , 是李融教授对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的极大贡献。他带病奔波,开会 , 写文章,接待学者,可谓尽心尽力。 最初建议设这个中心是我提出的。动因在于我走过祖国几个外省高校(包括重点大学)后发现 , 这些学校有美国史研究生,而几乎没有美国史英文版书籍,遂想提供一些以方便学者研究提高研究质量。于是便向请我每年回去将学的九江师专提出捐书成立研究中心的建议。最初所想的 , 也只是设个书库 , 任各地学者来用 , 我去时也可带领学生做写研究工作。 李融教授当时是九江师专的校长,后因病辞去职务。在赢得校内其他领导的同意及江西省教委的批准后 , 即亲赴武汉全国美国史学会秘书处联系加入 , 得到他们很多支持。返校后他又组织研究队伍,商洽在校刊中开辟专栏。后又被邀请为中华美国学会会员 , 并推为理事。为建设、发展九江师专的美国史研究 , 他深谋远虑,费心操持。他的待人热诚更是为来访师生所共知。 在师专师生发表论文 , 译作方面,我尽了一点力。但去年出版社奴役与自由一书 , 却完全是由他主动提出并组织编写的。为使该书得以出版 , 他克服重重困难,殆精竭虑,我丝毫都未协助。 出乎我的意料 , 几年来竟搜集得近三千本有关美国的书籍,并已出三本目录。出目录也是由李融教授倡议 , 宾随后到全国史学会上散发。去年十月社科院美国所及北京各校图书馆筹划设立全国机动联网书目,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成为除北京以外被邀请的四个单位之一。此外,他还不顾身体虚弱,坚持到北京参加筹办会。这种一心为学术服务的精神 , 这真是难能可贵。 当然,除他个人之外,九江师专领导班子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亦功不可没。他们在划拨经费、添置设备、聘用专人管理、佐助发表研究成果方面一直予以大力支持。中心得以发展与此密切相关。 目前这个中心仍然面临两个严重问题 , 一是用书人员及研究人员对其的利用率不尽人意。近年来虽有北京大学、北京师大、南开大学、湖北大学及烟台师范学院等师生来收集资料 , 借阅书籍,但尚未达到我们所希望的文献由全国各地更多的普通人共享,并佐助学术质量提高的目的。二是吸引真正对学术研究抱有兴趣的学者前来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的希望尚未如我们所愿。当然,这里的名份、薪金 , 一时还难以与其他高校相比 , 但研究环境堪称优越。我们希望有甘于清贫的学者能不耻下顾。九江师专季刊登出的研究论文 , 屡为高校文摘及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选用 . 看来 , 有价值的作品 , 还是会被确认的 . 没有李融教授 , 这个为研究美国史服务的中心很难成立 , 这并非过誉之词。 现在万心蕙教授和李融校长先后离我们而去 , 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近况不得而知,美国研究和学校发展的现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九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和九江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的包括文学、法学、史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医学等多学科、多层次、多规格的综合性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 九江学院已经成立,九江学院(九江师专校区)座落在集名山、名江、名湖为一体的我国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九江市市区。 我们殷切期望 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发扬当年万心蕙教授和李融校长的创业精神 , 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壮大,为九江和江西地区乃至全国的美国史研究的普及与提高作出新贡献。 附相关照片14 幅。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527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