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李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李宁院士被抓,反腐风刮进工程院
热度 12 Majorite 2014-8-21 23:45
李宁院士被抓, 反腐风刮进工程院 不久前,写了一篇博文,那时候 李宁院士似乎还是科学网的敏感词汇。 http://jishaochengvip.blog.sohu.com/304949414.html 李宁毕业于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就是《决裂》电影里那个大学。 现在好了,纸终于包不住火了, 《财经》全盘报道了, 海内外各大网络转载了,还会继续跟进深入报道了,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主办的科学网最好不要继续封锁有关李宁院士被抓的消息,见消息就删、就屏蔽。科学院与工程院正好可以利用这个良机,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为什么院士的声誉越来越不好?反思一下,总结一下,治理一下,不是更好吗。再说,一个李宁代表不了全部院士,我所认识的地学口子的院士绝大多数都不像李宁那样明目张胆地腐败,科学院与工程院没有必要禁止网友议论,即使科学网不让谈,其他网也会谈,反而显得科学网主事人小心眼。还有,院士也是人,不是神?也会犯错误,甚至触犯法律,不能刑不上院士。谁也不应超越法律无法无天, 包括政治局周永康、徐才厚、薄熙来。 有的人还因为提及李宁院士之事而被封IP,这就不应该了。科学网理应按科学办事。 当院士腐败被抓也成为敏感词汇,科学的成分就少了,人民对院士的满意度就下降了,不能不防。 科学网曾对李宁院士的报道: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287778.shtm 李宁被查 涉转移转千万基因项目经费   《财经》记者经过多方证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李宁在 7 月初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因其涉嫌将承担的一个转基因项目的经费转移至自己控股的公司,涉及资金达千万元。   李宁被带走的消息最初从科技部内部的一个项目结题会上传出。据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一位教授透露,李宁被带走已有月余,至今未归。   这一消息 7 月中旬已在农业科技圈传开,该领域受访的多位专家对此看法不一。其中数位专家表示 “ 李宁不会出大事 ” ,李宁的一位博士生则表示 “ 坚信导师不会出大问题 ” 。   动物转基因克隆研究领军人物   现年 52 岁的李宁 2007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与之接触的人表示,李宁为人谦和、善于与媒体沟通。他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被誉为 “ 中国动物转基因克隆研究领军人物 ” ,曾成功建立了中国动物克隆和生物反应器研制体系,主持有国家科学技术部 “973” 计划重大研究项目、 “863” 计划生物领域重大研究项目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18 项,领导的科研团队多年来在大动物克隆、干细胞和基因技术等多方面取得重要成绩。   今年 6 月 18 日,李宁最后一次见诸报端的公众活动当年下午参加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的 “ 以生物技术带动生物产业链发展 ” 分论坛。李宁在这一分论坛上做了报告。   随后 7 月 28 日,在陕西西安召开的第 34 届国际动物遗传学大会上,作为大会的组委会主席之一,李宁的名字曾在大会出现。   李宁主持过 30 多项重要科研项目,涉及科研经费以亿元计。目前,中国农业大学的官网中,关于李宁的信息并没有变动。其曾获得多项学术荣誉,系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获得者、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特聘教授、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创新研究群体 ” 学术带头人、科技部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和科技部 “863” 计划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欧盟第 5 框架计划 PigBioP2 计划的负责人。此外,他还曾获得国家级二等奖 3 项、省部级一等奖 3 项和省部级二等奖 2 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成就奖一等奖等奖项。    8 月 21 日下午,接到《财经》记者采访电话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院长表示有关李宁的事情需要问校方,随即挂断电话。该学院其他领导接听电话后均未作答复便挂断。学校新闻中心值班电话以 “ 学校正在放假,不清楚 ” 为由挂机。    “ 研 ”“ 商 ” 一体    2008 年,李宁领导的课题组曾与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公司等单位合作,历时 7 年首次成功培育出第一批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他曾经力推转基金克隆奶牛的产业化,后来由于政策限制未能现。   工商资料显示,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系李宁、黄中石(外籍)与北京中农大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出资成立) 2005 年成立,注册资本 3333.33 万元(其中非货币出资 1833.33 万元 , 为非专利技术),其中李宁为最大股东,占股 52% ,任副董事长。李宁和黄中石同为股东的另一家公司北京济福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则设立于 2009 年底,注册资本 1333.34 万元(其中非货币出资 800 万元),李宁个人认缴 1200 万元,任经理。   此外,李宁还是北京三元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由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1000 万元成立于 2009 年初,后者占股 51% 。    2014 年以来,中国加强了科研项目的管理与科研经费的管控,今年 3 月出台的《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李宁被查正值反腐之风吹进科学界。   中国多数高校、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管理责任的设置上,都是采用 “ 课题组负责制 ” 。课题立项后,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设立单独账号,实现经费的独立核算,以确保专款专用,课题负责人享有科研经费的有限使用权和有限审批权,对每一笔支出的真实、合理、合法负责。   虽然相关规定中,严禁违反规定自行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科研项目经费,严禁各项支出超出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禁层层转拨科研项目经费和违反规定将科研任务外包,但这些作案手法在科研圈已不鲜见。《财经》此前对科研领域典型腐败案例的分析表明,该领域内犯罪手法包括伪造签字、盖章等支取科研经费;签订虚假合同,或以劳务费、差旅费的名义骗取经费等。这些案例多以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定罪量刑。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5406 次阅读|14 个评论
第一次见李宁
dongzg101 2013-4-20 05:40
第一次见我们柳州体操王子李宁是在北大法律系的课堂上,李宁胆子真小,一个人在北大最后一排左边坐着,不记得他在玩什么,刚好当时随便乱走后门进了一间教室,右边,中间的那张桌子空着,北大教室有三个教室那么长,最后一排啥也听不见,只有聊天,下课了,李宁小小声声的讲体操,害怕别人听见,中间有五六个听众,边上还有两个,走到旁边,打了个手势,OK!啥样啦啦。。。。。。。。。。。。。。。。。。。。。。。
个人分类: 国际关系|13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宁来也
cosismine 2012-3-22 13:24
久闻大名,终得谋面:英俊后生是也。
2098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物产业将成为全球主要产业——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
hitech 2011-11-9 08:51
生物产业将成为全球主要产业——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
本刊记者 张 琨 摄影 吕学谦 本刊记者 :生物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产业的发展将会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宁 :生物产业的发展对未来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现在所有工业化的成果,包括信息、交通等,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越来越舒适,但我们的生命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生老病死仍然是人类不能逾越的阶段。人到中年,各种病痛都来了,身体的状况大不如前。大部分人老了都要经常去医院,和各种药品打交道。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下一阶段追求的肯定是高质量的生活,人们希望生命不断延长,保持健康、年轻的状态,延缓衰老的速度。人类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生命质量,这些只能通过生物技术的发展来解决。因此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最深刻的影响,就像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一样。也正是基于这个角度,比尔·盖茨才提出“ : 21 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今天大家都能看到,在所有的科学研究领域,生命科学研究是最为活跃的。全世界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几乎占到了科研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无论哪个国家,对生命科学研究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是整个科研领域最多的。这样的投入,我相信会带来生命科学爆炸式的发展,从而为生物产业奠定强大的技术基础和知识体系。因此生物产业未来将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最主要的产业。 本刊记者 :请您系统介绍一下中国动物农业的发展现状。 李宁 :从生产效率、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发达程度来说,中国的动物农业超过了种植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种植业的增产、增量仅能达到百分之一到二。大家常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但实际上,粮食增产的数量是非常少的。而养殖业,特别是畜牧业的增产每年能达到至少 7% ~ 8% 。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肉、蛋、奶都很丰富,这和畜牧业的增产是分不开的。但是畜牧业的产品是通过粮食转换的,动物要吃饲料才能生长。在粮食增产有限的情况下,畜牧业保持较快速度的增产,主要得益于畜牧业的科技含量比种植业高。 前我国畜牧业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发达程度都很好,规模化养殖发展越来越快,很多方面的生产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我认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程度至少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这就是科技对畜牧业的支撑作用。 我们在改革开放伊始,就把养殖业推向市场经济。我们可以用粮票保障粮食供应,但对于畜牧业产品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机制去调配畜牧业的各项资源。我们去年进口了 5480 万吨大豆,也开始进口玉米等作物,进口的这些作物几乎都用于畜牧业。说到大豆,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榨油,其实食用油的需求量很有限,和畜牧业的需求量相比微不足道。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去年我国从美国、澳大利亚进口的牧草数量远超过玉米等,牧草已成为第二大进口作物。进口牧草也是为了畜牧业。通过市场经济的杠杆,我国的畜牧业积聚了大量的国外资源。畜牧业的设备也大量从国外进口,我国畜牧业的机械化程度和设备的先进程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 衡量畜牧业发展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品种,我们的品种几乎全依靠进口,这和种植业的情况不同。我国的粮食作物因为国家重视,其品种基本靠自己研发。但因为我国的粮食生产的机械化和信息化发展很慢,多是每家每户独立作业的,也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因此种植业不可能积聚大量的科技资源。但畜牧业不同,畜牧业积聚了先进的科技资源,虽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品种在我国都有。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从一开始起点就比较高,这种模式容易积聚好的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蒙牛、伊利在畜牧业里规模不算大,每年两百多亿的产值,但这种规模在种植业里是很难找到的。 随着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科技含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但是目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畜牧业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畜牧业取得了这么好的成就,但潜在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因为我们大量依赖国外的技术设备,依赖国外的品种,依赖国外的饲料来源,如果有一天,国际贸易出现问题,那我们该怎么办?国外已经开始在品种上着手,收取所谓的资源费,也就是专利费,这是个很危险的信号。现在有好几个公司在和我们谈合作,所谓合作就是收取专利费。但这会导致畜牧业、养殖业的效益降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效益低就意味着很多投资者不愿意介入,这将进一步推动物价上涨。前段时间,猪肉、鸡蛋等一些畜牧业产品涨价,如果长此以往,将带动整个 CPI 的上升。而对这个问题,我国是没有防控能力的。品种是人家的,技术设备也是人家的,人家说涨就得涨,我们没法说“不”。因此我国动物农业面临的下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就是如何实现自主化,创立自主的品牌,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 从整个国家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用工厂化、规模化来代替“小而散”的养殖方式,这种转变会非常快。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发生的问题,大多集中在散养上。工厂化、规模化的养殖会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
4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不吐不快!
热度 14 xcfcn 2011-10-30 23:21
谈谈“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不吐不快! 科学网说,征文要颁奖了,科学网还准备直播。有网友评论道: “真正的贤恐怕不在其中吧,真正的好文章早就被和谐了,哪能得奖啊!” “这让我想起了小学时候的作文大赛。” 说实话,这两句话也代表了我的心声。曹聪老师早就说了征文很可能是一场“秀”!现在看来,曹老师是有先见之明的。不过还是孟津老师厉害!孟老师特意在征文截至之后发表了一篇不是征文的征文: “学而优则不仕”-科学网征文结束后的一点建议 。大漠孤魂当时还在 sohu 修炼,也忍不住我们的劝说,写了一篇“ 征文 ”,我这个好事者还特意把它转到我的博客并请科学网代为征文。 另外科学网众多科技政策专家如刘立、李宁、曹聪、李侠等老师的征文也全军覆没!我自己也写了一篇,虽然很保守,但也是一点戏也没有。不过,这实在不足挂齿。 当然,武夷山、黄秀清、李永丹、王鸿飞等老师的大作也上榜了。祝贺先。 所以,在中国,干什么事情,还是得先领会领导的意图先。否则难免自取其辱,热脸贴冷屁股。
个人分类: 杂论|901 次阅读|18 个评论
多少人听邀请来的学术报告合适?
热度 5 陈安博士 2011-10-30 16:21
  看了李宁的博文,说到Liuli邀请他去清华做报告的事情,Liuli很不好意思地说:人有点少,哈哈哈,别在意。   然后,就有30个人去听了。   我的老天爷,这还叫少呀?!也太寒碜我们了吧。   如果李宁在我们这里讲,有十几个人过来听就不错了。   如此,一个问题:究竟多多少人听学术报告让主办方觉得合适?   想起来我们今年初夏去韩国举行会议的事情,李教授说他们韩国学者还有一个会,比我们这个中韩双边论坛要早一天,我们就刚好有时间去听一下,当然,都是韩语,肯定是听不懂一个字的。   就只好看开会的形式,最后,闭幕式的时候。上去了5个人,应该都是会议的组织者,就看着主席台上满了且有点拥挤了,然后,有趣的是,主席台下就剩下一个人了。如果我们不在那里的话,这个头重脚轻呀,我们啥时候见过中央领导比群众多的情况呀,都是众星捧月般的形式呢。   来自广州的一位学员书记事下对我说:看来韩国人开会也不太注重形式啊,对于人数没有什么概念。如果是在咱中国,怎么也得弄得下面满是人,凑个人数总还是容易的嘛!   我说:是啊,看来是,也许和韩国人本来就少有关系,我们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就更加觉得少了显得不够热情和礼貌。   其实,李宁说得对,管它多少人呢,3个是讲,500个也是讲。其实,关键还是在听的人里面对于报告本身产生启发就行,哪怕其中只有一个人得到启示。甚至,凑足了人数,却没有人真正关注,再热气腾腾也没用。   李宁兄虽然在美国时间长了,对于中国人惯常所喜的东西应该是了解的,但是,从内心里不在意这些外在化的东西,则体现了更大的视野。   在一个来自其他大学的学生来我这里学习的时候,我甚至还为她安排了只有我一个听众的报告呢,嘿嘿。
个人分类: 事论|3816 次阅读|9 个评论
李宁在北京,怪谈一番
热度 16 陈安博士 2011-10-20 16:19
李宁在北京,怪谈一番
  李宁上周来到了北京。   就特意组织了一次科学网博主“怪谈”,有老吴、Liuli,二傻、小苗,Putin、敦江、凯华、迟博士,顾飞,以及俺等诸人参与了这次相会。   吃饭时,Liuli问啤酒有吧?因为这小子这句话,俺们又特意让孩子们去买了啤酒,二傻和liuli喝得很是来劲。   怪谈期间,扯到几个大问题,大致如下:   一,较好科技政策的研究对于决策层的影响目前还太低。作为官员想得更多的还是升官发财,或至少保住官位,是做官而不是做事,也所以,我国目前的科技政策对于国家科技发展的追求是第二层次的目标。这也是任何新出台的政策总给人以隔靴挠痒感觉的真正缘故。   二,当前我国科技资源的集中度太高,大佬们为了自己,也为了徒子徒孙,纷纷赤膊上阵,这样,也就堵上了更多嗷嗷待哺的没牛人可依靠的青年学者们的科学之路。而新从海外归来的非院士级更大牛们,除了要当当院士过过副部级的官瘾外,更多还是希望经费继续高度集中,当然,集中的对象要从当前的人那里换到以他们为代表的新集团那里,这会让青年学者更加丧失希望。   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者没有偏废的必要,任何好的应用实践都要依赖于更好的基础研究作为铺垫。也所以,每个人承担的角色都应该奔着好处去,只要不纯是为了抢钱和利益本身,而是以科学为目标,就应该找得到自己的路。   四,不知道今天中国的科学家们还有没有完全干净的人。如前段时间的院士们之间相互攻击,最后是相互恶心了一把,未来类似的攻击怕依然会是一地鸡毛,价值即便有,也很小。不过,好在现在还有了网络这样的渠道,使得一些真相的揭露有了可能,尽管是以相互洒狗血的方式。   第一张照片:侃侃而谈   第二张照片,大家聆听时的样子   第三张照片,俺们作为主人简短地欢迎一下
个人分类: 人论|5274 次阅读|26 个评论
科学网名博李宁清华大学报告会将于25日举行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1-10-13 15:41
  李宁要来北京了。   那位问了,李宁是谁?   李宁端得厉害,其姓为我国第一大姓,其名亦为陈热闹妈妈之名,和“安”有得一拼。   我在科学网上搞过10个排行榜,当时搞得风起云涌的,其中,最后一个“陈安最喜欢的科学网博主”前三位中,李宁就列在其中,另外两位是曹聪和贾伟,都是俩字的,第四名就是罗帆,也是俩字的。   我对于自己喜欢的人都是两个字的而深深自豪。YC会说,你已经自豪过一回了。   这个我承认,可是人是可以二次自豪滴。   李宁来过北京,当时我派自己的学生参加了清华大学举行的那场报告会,因为自己不在北京,离得还相当遥远,所以就很遗憾了,好在李宁很快就填补了这个遗憾,在去年10月份的第四届ICCEM国际会议上,应俺的邀请做了一个全场学术报告,说到关岛是如何进行灾害应急的。俺们不揣冒昧地还给了一个5分钟评述,现在俺们还记得自己评述的主要核心内容,当然,那个时候应该全部再现出来,现在再看就很有些意思了。   李宁的英文讲得不错,中国人肯定能听懂。这个有点奇怪,每次听到中国学者讲英文,我总觉得能比听美国人英国人讲英文要更加明白一些。而听印度人日本人讲,就差了很多。同种同源还是很重要的,相互认知也容易得多。   这里授权发布正式通知如下(当然,是第一轮,如果最近奥巴马一定要去见李宁,这次报告会有50%的概率会取消):    题目:中美科技政策过程的比较分析:以科学基金会为例    报告人:李宁 博士 副教授 关岛大学    主持人:刘立    时间:2011年10月25日(周二)下午4点-6点    地点:清华大学 新斋会议室
个人分类: 时论|5721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李宁等14家服装品牌被曝含有害物质 可影响生殖系统
Bjqdsx 2011-10-8 20:43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最近的绿色和平组织揭露了14家知名服装品牌含有有害物质NPE,绿色和平组织在中国、英国、阿根廷就是全球有18个国家采购了15个服装品牌的78件的样品,其中就包括运动服装还有休闲服装,还有一些鞋类,那些样品的产地也涉及到像中国、孟加拉国还有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总而言之是13个纺织品的生产国。绿色和平组织把这些样品送到了具有资质的第三方的实验室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这15个服装品牌当中有14家都存在问题,抽样的78件样品当中有52件样品会有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NPE,这14个服装品牌里面有什么呢?我们仔细来听一下。 14家知名服装品牌被曝含有害物质NPE 可能这些品牌说出来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真的是耳熟能详的一些品牌,比如 李宁、耐克、匡威、优衣库、阿迪达斯 等等,那么这些有害物质是在服装制造的哪些环节当中产生的?对我们的人体又会造成什么样具体的伤害?我们应该怎么样来选择绿色服装?这也是我们本期《天天3·15》要重点关注的,今天的特地为大家请到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的龚岩副教授和北京朝阳律师事务所的刘军律师和大家一起交流相关的话题。两位好! 刘军:大家好主持人好。 龚岩:大家好。 主持人:先来问一下两位,听到14个服装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你们觉得惊诧吗? 龚岩:首先从我这头来说,我觉得不是特别惊讶的。 主持人:因为你就是做的这个是吧? 龚岩:因为我们比较了解一些情况吧。 主持人:那刘律师呢? 刘军:谈不上惊讶,但是感觉这个事儿还应该是一个事件,大家有必要去探讨一下。 主持人:我为什么会特别问一下,因为刘律师今天身着阿迪达斯一个运动外衫,所以我们也会在今天的节目当中做一个详细的关注。对于我们来说这些知名品牌好像更多已经不是品牌了,因为你对它起初的一种信任,它现在已经成了你生活的一种依赖,觉得它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了,你在心里并没有觉得它是一个品牌,觉得买它就买它就对了。 刘军:对。没错。 NPE降解毒性大 将影响生殖系统 主持人:所以我们也想今天的节目如果播出之后,真的能对大家的生活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现在我们具体看一下我们要关注的这个事件,日前的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组织公布的调查报告当中提到了包括阿迪达斯、耐克还有匡威、彪马、优衣酷和雅戈尔等14个品牌在内的服装是含有NPE,我们反复提到了这个物质,NPE到底是什么物质?对我们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龚岩:NPE从化学学名上来说比较复杂,叫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一种表面活动剂,我再重复一下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它实际上是在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印染、洗涤等这些我们做服装必须的一些工序里面,起到的作用是把衣服印染的更好以及把一些脏东西能洗下来,洗的更干净,这样的一个作用,所以NPE实际上是一种洗涤剂。 主持人:这样看来不管是印染还是洗涤,好像放在服装的制作制造当中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吧? 龚岩:应该来说从过去用NPE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所以最后就开发NPE一系列,NPE实际上是一系列的洗涤剂的概念。 主持人:那它为什么现在大家会把它单拿出来觉得它对我们身体是有伤害的呢? 龚岩:这是后来一些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NPE这种洗涤剂如果进入到环境中,环境中会被降解,降解成一种叫做NP或者叫壬基酚,也就是说我们叫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它实际上是有一个头叫壬基酚,后面聚氧乙烯醚切断了以后,只剩下壬基酚的话这种毒性就更大了,我们把这种毒性叫做环境激素,所以有这样的激素产生就会对对生物造成很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持续的,也就是说随着生物链、食物链的这种扩大,如果假设最后被人所沉积了以后就导致很长期的影响,这里面最主要的应该就是对人的健康,特别是这种雌性激素的作用,会影响到人的生育生子,这种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主持人:这也是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的一个具体的危害。 龚岩:没错。 洗涤行业应用广泛 对男性伤害更大 主持人:很长时间以来这种物质被广泛的应用在服装的制造当中。 龚岩:更广泛的来说应该不仅仅在服装制造中,很多洗涤行业。 主持人:印染洗涤的话包括我们这些家居用品。 龚岩:不排除有的厂子现在一些洗涤用品还在使用这些东西,还包括很多比如不仅是洗衣服,还有汽车清洗等等都有这种潜在的风险。 刘军:这种东西如果说进入了洗涤这个用品里面,本身洗涤是为了洗干净的,那不反而造成污染了? 龚岩:所以可能有的时候我们说到脏东西,我们眼睛肉眼能见的叫脏东西,事实上这种看不见的危害其实更大,我觉得绿色和平组织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告诉大家不是看不见的东西是脏的。 主持人:所以这也是我们今天节目最主要的任务帮助大家来传递一些及时的信息,刚才龚岩也说了有模拟雌激素的作用,就是NPE一旦进入到生物体内会影响生物体正常的生殖和发育,而且我也听到一种说法可能会导致男性的一些具体,就是对男性具体的伤害可能会更大一些。 龚岩:没错,激素伤害主要是对于雄性。 主持人:所以我们接下来必须说一说这个使用NPE对厂家来说具体有什么样的好处,现在既然发现了这种物质是有毒的有没有更好的替代的一些东西呢? 龚岩:这里应该说是有替代物的,只不过因为NPE的生产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它的成本就比较低,所以对厂家来说因为大家很多企业逐利,而且现在因为纺织企业现在利润都很低,如果用相对贵一些的替代品的话可能会增加很多成本,洗涤行业现在竞争非常激烈,所以虽然说可能有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怎么避免我觉得要从一些经济上要去杠杆的,这些企业假如不能盈利的话,那么它可能还会继续冒险。 主持人:所以一听到龚岩的介绍,刘律师一直在挠头,听着比较挠头,每天好像我们都会接触到它。 刘军:因为这种物质不光存在于服装里面,甚至会存在于你洗涤用品里面,这个危害就比较大了,咱们有的时候不知道,比如说洗涤灵,特别洗小孩内衣怎么办,有些人还洗蔬菜,这种危害相对非常大。 主持人:所以今天我们把NPE拿出来专门要在第一时段跟大家做一个详尽的注解,刚才龚岩也说了对于厂家来说可能毕竟商家嘛是无利不起早,肯定要想方设法去扩大利润空间,来降低它的生产成本,这样一个降低的方式可能就会让这些有害物质无意当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周遭。 龚岩:会参与。 国内标准需量化 增强可操作性 主持人:接下来我在想,究竟有没有相关的标准来规定你比如说添加剂,我们专门做过节目,其实添加剂在食品当中是有必要出现的,只是添加剂的多与少的问题,滥用添加剂的问题,这个NPE照刚才龚岩所说是制造服装的一个必须的环节和使用的要素的话,曾经一个阶段需要用的这个要素的话,那他有没有相关的标准来规定究竟是多少含量? 龚岩:是这样的,我稍微补充一下,NPE其实是用的比较早,但事实上现在有很多企业也已经在找替代物了,现在相对而言可能大概比NPE成本可能增加10%到20%。 主持人:成本高了。 龚岩:成本高了一个量级。第二方面指出来的就是刚才刘律师担心的就是洗涤剂用到这个问题,事实上这方面严格的洗涤剂标准是有的,是不允许用NPE的,就是我们洗涤剂本身是不会有的,因为是作为一种商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很可能会被查出来。之所以说有些厂家在做洗涤本身这件事情会用NPE,是为了降低洗涤过程当中的成本。 主持人:严格的说就是非法添加了? 龚岩:没错。再回答刚才说的标准的问题,实际上在国外欧盟有一个指标法令,实际上是严格规定了NPE的含量,大概是在1000g里面不能超过1000毫克,现在又逐年把这个指标更加严格化了,大概控制在几百毫克的量级,也就是说不能大于万分之一的量级,已经有严格规定了。我们国内也按照欧盟的标准也有一些相应的法规对于洗涤用品有了规定。 主持人:所以现在已经有一个明确的参照标准来规定,刘律师? 刘军:这个问题这么看,咱们国家没有具体的明确的标准,那么食品添加剂是有明确的每一个多少量,是有明确规定的,这个东西一定要量化,如果不量化这个要求就等于没有用,或者说你只是说我参照别人的自己没有具体的,实质上是没有办法实施的。因此从标准这个方面来讲我觉得国家现在应该在这方面加大制定的速度和力度,同时我要说的一个问题即使现在没有像食品添加剂这样的明确的标准,但是你这个企业在使用的时候也要符合通常的惯例或者说行业标准,这些都没有那么你也不能够添加了这个产品造成人身体的伤害,因为我国产品质量法和相关法律是有规定的。你使用的任何规定都不能够对使用者造成身体伤害,如果造成伤害了那你就属于违法,有些东西是不需要明确规定的,而且法律也不可能说所有的面面俱到都给你列到。还有就是这里面我想提醒广大消费者这么一个事,刚才龚教授也说了,洗涤剂按规定是不允许添加这个东西了,那么现在有很多小商贩他们也卖洗涤剂,包括一些发廊他们用的东西,这个时候就可能含有这些东西,潜在风险。我到剃头的地方,我都不让他们洗,我都弄完头发自己去洗,再好的洗涤灵我都不相信,我觉得里面有问题。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注意一下要买就去正规的超市买正规品牌的,包括所有的产品标识非常完备的东西去使用,要不然真是买到了小商小贩自己勾兑的东西,去洗碗去洗内衣这个伤害非常大。 主持人:刘律师的提醒非常及时,可能更多的时候作为消费者我们自己本身也要反思。 刘军:有的时候自己稍微提高一下警惕就注意了,因为我就觉得剃头这个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好,我就不用,有些人说你剃头你为什么掏钱不让他洗呢?我说我就是信不着他那个洗涤灵。 专家提示:穿着前先洗涤能够去除绝大多数有毒化学物质 主持人:这个提醒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作为今天重点关注的案例你不是普通消费者再擦亮慧眼没有办法规避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就在衣服里面添加,而且是知名品牌,又不是在地摊买的三无产品之类的,这个知名品牌要是出现这个问题我可以去信谁?这是今天重点关注的内容。包括阿迪达斯、李宁在内的2/3的样品都被检测出了含有NPE,负责这次调查的绿色和平主任张凯也跟我们说这次抽样当中阿迪达斯含有NPE的比例是40%,而李宁含有NPE的比例是百分之百,这个百分之百我觉得像重锤一样真的敲在我胸口,这些李宁品牌服装全部产自中国大陆,可见买到含有NPE服装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这一点作为消费者来说任你去提醒我们怎么可能去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接下来必须说一说如果购买了含有NPE的服装之后有没有办法去消除NPE呢?龚教授你们有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龚岩:这方面是这样的,NPE首先是一种能够水溶性的表面活性剂。买到这个服装从使用上来说你先洗一水,然后能够把这上面残余的不管是NPE也好还是其他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通过洗涤的过程,应该是都能够清除绝大多数的。做这个检测的过程中实际上它一般衣服是直接不做任何洗涤,直接去做检测分析,那么就会出来这个问题。 主持人:不管买什么样品牌的衣服,回来之后应该有一个程序,先洗一遍。刘律师这件衣服洗了吗? 刘军:洗了。我有一个习惯凡是买新衣服,是内衣肯定都要洗。 主持人:通常大家都会有这个概念内衣要洗。 刘军: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比如说买的西装上。 主持人:可以送去干洗,但是送去干洗这个西装的成本就加大了。 刘军:而且洗了,就像外面的西装洗了总归不如不洗的好。 主持人:这也是问题所在,现在还好我们及时发现这个就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 龚岩:没错,还有一点,这里我要稍微提醒一下,绿色和平组织发布这个新闻的最主要的目的也是引起我们大家关注,如果我们不去关注的话可能默认了他现有的工艺,如果大家都提醒我们自己包括品牌的采购商,那么实际上最后就逼的这些加工商提升了工艺,也让整体环境变好。 服装品牌NPE不属强制检测范畴 大品牌自身应提高标准 主持人:最终的初衷是工艺环保的初衷。还有一个报道是鉴于NPE和NP,先问一下龚岩NP是什么样的? 龚岩:就是我刚刚说的壬基酚,NPE降解以后生成的产物叫做NP,壬基酚,是一种含苯环的酚。 主持人:也就是鉴于NPE和NP对于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欧盟在2005年的时候颁布了一个相关的法规,禁止在纺织生产行业当中来使用这两种物质,中国政府也在今年年初把NPE和NP加入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的有毒化学品的目录里面,负责这次项目的刚刚提到的这位主任张凯就说让我们没有办法理解的是中国政府禁止含有NPE的服装对外出口,但是却允许它在国内市场生产销售。对于NPE在国内的使用和排放中国还没有出台相应的规定,这位张凯主任也说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尽早的出台相关的法规来规范NPE的使用,所以我现在也想问一下刘律师,从这个法律的层面来说,你们目前了解到的国家对于服装的相关的一些物质的添加有没有一些明确的规定? 刘军:就这个问题来讲现在是没有的。 主持人:NPE是没有的? 刘军:据我所知是没有的。 龚岩:国家的标准分两种,一种是GAB国家强制标准,一种是GAB-T,叫做国家推荐标准,实际上对于刚刚提到的NPE现在国家已经颁布了一些法规,就是叫做推荐检测的一些法规,这是属于行业的标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企业你是不是去提高自己的品牌的要求,如果假设像这种大的品牌,你不仅仅是达到合格,而是要达到一个更高的标准的话,我觉得实际上是有标准可以参考的,但是现在是在市面上销售的一般的标准的话,那当然这个NPE是不作为强制性检测的,所以这点我想提醒一下,实际上这里面牵扯到一个是到底是属于合格产品还是属于一个优秀产品。 法律层面消费者拥有知情权 生产厂家应告知 主持人:所以在这也要特别问一下刘律师,像这些知名服装品牌我们刚才也知道NPE是很明显对人体和环境都会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质,但是它这个里面都没有标明,是不是对消费者已经构成了欺骗或误导呢? 刘军:首先误导谈不上,能不能构成欺骗呢,这个要有一个看它是不是故意的,这里面对不同的厂家来讲我们不好一概而论的说都在欺骗消费者。 主持人:严格的说欺瞒更合适? 刘军:这个事应该这么看,不应该一概而论,但是我个人更倾向于什么呢?像这类有害物质不管国家有没有强制性的标准,你都应该给他标准,消费者起码有个知情权,知情权这是法律规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些厂家无论是你有没有名气的厂家,无论是大品牌或者是没有品牌的厂家,不告诉消费者我想在知情权的问题上是违法的。严格说他就是在故意欺骗你,因为这里有个行业在做某个事情的时候会按照这个行业的通常惯例来做一些事情,大家都没有说我也就没有说。 主持人:所谓的行业潜规则。 刘军:这个时候你说就是故意欺骗,从法律上讲我个人意见不倾向故意欺骗消费者。 主持人:所以你也给这些行业的企业提了一个很高的道德标准,国家没有相关的规定然后你让他去给你标注明。 刘军:这不是一个道德标准,国家没有规定是指的没有相应的具体的比如说含量的规定,那么像这种有害的物质刚才已经说了,产品质量法里是没有明确的,不能侵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前提,你有了这个东西你最起码要告诉消费者,消费者有知情权这是对的,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是应该告诉消费者,而不是道德标准,这不是道德标准,这应该是法律的要求。 龚岩:这里我补充一下吧,其实因为像国际品牌刚才提到阿迪达斯等等国际品牌,它其实在它相应的国家,像欧洲、美国是绝对不敢销售这样的服装的,所以正是因为我觉得刚才刘律师提到的道德,其实作为国际品牌你要树立你的一种国际品牌的这种形象的话,其实就应该一视同仁,而不能说在中国的衣服你就可以有,你出口到欧美的你就没有,所以这是我觉得从法律和道德层次上是需要提醒品牌这种真正的意义。 刘军:这是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这些企业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他能不说尽量不说,只要他觉得我没有违反强制性的明文规定,比如说规定0.5,我没有超过,或者说他干脆就没有说,像其他一些规定就忽视掉了,这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把这个东西写上去就影响他销售和声誉了。另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来讲,特别是立法机构的这个层面上,就不应该搞两套标准。咱们国家实际上不光这个,很多东西都是两套标准,出口一套标准,国内一套标准,我是特别反对这个东西,都是人,同样为什么到了国外去,到了欧洲国家因为人家国家的要求严,我们也就严点,那么在中国大陆或者到其他的国家相对的标准就降低了呢?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国家的相关管理部门是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的。如果说你都一视同仁禁止出口商品,出口到欧洲的商品禁止了,你在国内也应该禁止它,哪怕没有相应的标准可以引进来先用,不能说两套标准在那实行着,无形之中给老百姓心目中产生不好的影响,给这些企业也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他们觉得理所应当。 NPE难做简单检测 检测标准亟待出台 主持人:所以这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程序的问题,我们也相信不管是通过我们的节目还是社会各界的努力,最终我们一定会达成一个共识把这些问题逐一做一个解决。现在我们先解决我们今天节目的这个问题,刚才我们一直在说NPE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伤害,那么服装品牌包括知名的服装品牌也是根本就在服装当中没有明确的注明含有NPE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只能靠消费者自己的能力来做一些辨识了。接下来这个问题我觉得对大家来说就比较实用了,龚教授也做好充分回答的准备就是我们怎么样辨别一件服装含有NPE,有没有简单可行的辨识方法? 龚岩:很遗憾,这是一个非常难检测的项目,实际上在我们做NPE的检测当中,我们从化学检测来说一定要上一定专业的设备,为什么有些知名品牌会出现含有NPE,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采购过程中它的自检也没有简单方法能够去辨别,所以就导致代加工企业可以蒙混过关,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是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的。那么我们作为学者作为研究单位,其实我们也非常希望提升我们的这种检测标准,一个是国家检测标准,这是第一位。第二位其实有些企业应该适当的把自己的这种采购检测提升,我想这次绿色和平组织敲响这个警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趋势,也就让我们有些研究得到一个提升,也就让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看到一个希望和曙光,之前我们一提服装安全大家都觉得无所谓,现在我们在反视的话实际上流入到我们环境当中的危害更大。 主持人:所以龚岩刚才这番话说的很感人,也听的让我很寒心,总而言之一句话很遗憾目前还没有具体识别的方法,就是靠我们消费者自己去做是很难做到的,与其这样能不能这样理解,说到之前的问题如果想有效杜绝这类的有害物质就是很便捷的方法,买回来的衣服先洗上一水,好好洗一水。 龚岩:从消费来说可以这样,另外NPE生产的厂子如果我们国家有些方式可以限制它生产,不让它生产的话这其实是一种最好的源头的杜绝。 刘军:回到开始说的问题,还是要尽快完成相关的国家标准,你有了标准才好去执法,你现在没有标准,买了再先进的机器一检测,依据是什么?检测完了有什么用,合格还是不合格,符不符合标准,又回到刚才的问题,这个问题上相关部门还是应该尽快制定相关的标准。 服装生产助剂多 过分追求色彩美感或致“染毒” 主持人:今天一起关注的是知名服装品牌含有毒物质的相关话题,刚才我们在第一个环节当中重点为大家解释了这个服装当中含有的有毒物质就是NPE,我们也想方设法通过我们现在的一些努力来告诉大家我们在日常的消费生活当中怎么样尽量避免NPE对我们的伤害。接下来想说一说这个毒,NPE的出现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原来穿的也有可能有毒,服装也存在这样的安全隐患的问题,到底我们消费者对于服装安全问题的认知度怎么样,不知道龚教授有没有做过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龚岩:非常高兴和大家分享我们学校正好做了一个研究课题就是做服装材料过程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预警,所以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基础的工作,这里我们把我们一些工作简单归纳一下是这样的。一件衣服生产的过程实际上在我们看来它是由材料,就是服装材料本身和大量的助剂使用来形成的。简单说我们一件衣服不管你穿的是棉毛丝麻还是什么衣服,假设一公斤的话大概要用的助剂要用到5-10公斤,所以这个过程中包括什么呢?从最早的纤维的上浆、褪浆到后面的印染再加工还要做后整理,再做涂层等等,比如现在希望我们的衣服像主持人的衣服有那么多颜色,那么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加颜料,更重要的是要加一些助剂,刚刚说的NPE实际在这个过程当中起作用。 主持人:刘律师成功的把焦点转移到我身上了。 龚岩:实际上我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然后让这些科学家头疼,头疼了以后就得想一些方法,实际上这个研发过程就这样产生了。现在我们反过来说到生产,我们其实从现代的科学研究上来说开始追求绿色化生产,尽量减少污染产生还保持它的性能,第二个尽量要用的是天然产物的这种,或者是利用这种纯天然的东西来加工,保持原有的特色,所以我想毒的来源是来源于我们过去一味的追求色彩、美感或者说手感,现在实际上从污染上来说如果我们意识到了,应该是有很多解决办法的。 主持人:我能不能这么理解,在原来或者现在在一些还个别存在的一些服装企业当中,服装在整个生产过程当中受污染的机会其实是很大的? 龚岩:非常大,应该这样说。 主持人:刘律师刚才我看好像有话想说。 刘军:提到毒这个事,通常人们自然会想到食品,提到服装人们很少把它往有毒上想,这里就想提醒广大听众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大家认知度非常的高,可是对服装安全问题认知度就比较低了,所以在这里我提醒广大听众朋友要注意这么一个问题,实际上如果在服装的面料里含有一些有害物质,那么对你的影响同样是非常大的,因此这个绝对不可以忽视。你那个食品吃进去了,你如果不是剂量很大的话可以很快排出去,可是你服装里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你这个服装是总穿在身上的,所以这个认知度真是应该好好的提高。不然的话现在你一提到安全问题,或者提到有毒有害物质多数都想到,像食品安全法都专门有生产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刑法里有这个规定,打击力度也比较大,但是对于服装这块相对比较低,大家在这个问题上还真是不可忽视。 主持人:很多人有这么一个概念,觉得穿的东西哪怕看着觉得色彩做工都很粗糙,反正想着也是穿的东西,感觉能伤害到哪去。 刘军:没错,比如说脱鞋,好的脱鞋闻的气味都不一样,差别非常大。 主持人:这一点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我们绝对不能在服装上也有所怠慢,因为它也很有可能含有有毒物质。 刘军:起码你得适当注意,把仅仅重视食品,把这个精力往服装上放一部分。 主持人:说到这突然有一个感慨,我觉得智慧在民间,有很多老人说孩子穿的衣服,你尽量不要买新的,尤其是很小的小孩,你就穿家里人剩的或者别人剩的洗过的之后拿过来穿,当时我听到之后还问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买新衣服,说这样穿着孩子也舒服,他也少污染。 刘军:特别像现在的小孩刚生出来的小孩用尿不湿,真正的老人说不用尿不湿,用过去棉布穿旧那个,洗了又软,宁可去洗也不用尿不湿,他就觉得这里有化学成份,他就用这个,这个是有道理的。 主持人:我们节目正在继续当中如果各位想参与可以随时编发手机短信到10669160828,或者加入《天天3·15》的腾讯官方微博。刚才说了服装在整个生产过程当中受污染的机会比较多,刚才龚教授也说了印染环节也是一个污染的重要源,我们现在特别想问一下受污染的机会多,主要是被什么污染? 龚岩:好的,作为服装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燃料,举个例子,有一类燃料叫偶氮类燃料,这是在国际上已经被大量禁用的,大概有几十种偶氮燃料都会产生诱变癌症的可能性,变成苯胺类,降解成苯胺会导致诱变癌症。第二在加工过程中会释放甲醛,比如说一些后整理的东西会释放甲醛,甲醛有什么危害大家都知道,第三个就是含有一些卤化物,卤代烃还有一些重金属,特别是重金属污染是持续的长期的健康杀手。所以对于关注健康来说,食品安全大家都关注,事实上服装安全不要成为我们健康环节当中的一个短板,这个短板目前在哪里呢?我们的皮肤实际上是人最大的器官,他的这种接触会导致长期的过敏,这是初级的,再长期一旦渗透就会导致一些癌变,还有甚至有些有毒有害物质长期的刺激你的呼吸道,会导致一些呼吸道的疾病,会导致过敏,所以这种危害从服装上来说都是存在的。 如何挑选绿色服装? 专家:婴幼儿服装尽量避免印染工艺 主持人:接下来说一说既然危害是存在的,染毒的服装危害这么大怎么样挑选到绿色的服装,不知道刘律师接触到今天这个话题之后您有没有基本的概念? 刘军: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一是尽量穿白色的,特别是内衣,颜色浅的,内衣尽量不有色的,白色最好。再有尽量用棉麻的,不要用化学合成的一些物质,还有一个就是穿以前一定要好好清洗,特别是内衣。 主持人:这是刘律师的个人之见,因为刘律师毕竟是法律界的专家,所以我不知道在服装界的专家龚教授听到之后觉得可不可取刘律师的这些? 龚岩:我觉得应该非常朴实而且非常有效的,稍微再提个醒,现在有个流行律师就是印花工艺,会看到胸前印自己的大像片或者是个性照片,这里面会存在印染风险,这些东西叫做涂层材料,涂层材料往往是要求颜料,颜料讲咱们想的油漆就知道了,实际上跟那个类型差不多,这是有一个风险,我想提个醒特别是给小孩子穿的衣服,因为婴幼儿的服装要注意肯定自己会去咬或者是舔食,特别是内衣,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主持人:您从专业的角度告诉大家怎么样挑选到绿色服装? 龚岩:说到最专业就是看它有没有绿色标签,实际上在欧盟有一个生态标签的概念,大家可以上网看得到生态标签的形状。 主持人:大概是什么样的形状,现在国内买的衣服上通常会有吗? 龚岩:国内这方面因为没有做强制要求,如果是真正的外贸单回来的可以看得到有生态标签,国内这几年也正在促进,包括我们学校也在成立相关的检测机构,来做这方面的论证和检测。实际上绿色服装严格来说应该是叫做生态绿色服装,也就是说它不是说这件衣服是绿色的,而是整个过程中。 刘军:包括工艺和材料。 龚岩:没错,而且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绿色认证,这个过程有点像咱们的有机食品。 主持人:您说的大概的标签能给我们形容一下是什么样子? 龚岩:有点像绿色树叶。 刘军:是不是我看茅台酒上有那么一个小绿的,椭圆形的。 龚岩:那个可能是有机认证的,但是大家可以看得到,以后也许有机会可以在其他场合给大家提供看一些,生态论证标签只要大家关注我们会把整个品牌和整个行业带动起来。 主持人:也是给收音机前的各位听众朋友包括在座的我们也提了个醒,因为今天是周日,很有可能有朋友听着我们节目就出去买衣服去了,希望能帮助到你们。接下来说一说有一位朋友给我的一个提示,他说免烫的衣服最好不要买,不知道这种说法从专业的角度科不科学? 龚岩:这个是这样的,过去做免烫整理可能会释放出一些甲醛的物质,它是用一种树脂然后做免烫,让这个衣服非常顺挺,但是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很多新型的免烫整理剂,可以让它低释放或者不释放甲醛,所以这个话如果放在五年前十年前是合理的,但现在来说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高档的已经是不会释放出甲醛了。 主持人:买绿色健康服装应该去什么样的地方买,相对比较安全,这样我们先考一下刘律师,您觉得去什么地方买比较安全? 刘军:我觉得去大的商场,知名品牌的专卖店相对没有问题,超市也应该还是可以,这里除了要去这些地方以外我的一点还要看看那个商品标签有经过检验的,这些东西我想看一看,这样相对可以比较安全一些,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经验。因为我也不太常买衣服。 主持人:龚教授做一个补充。 龚岩:刘律师说的非常对我们要学会看后面的标签、标识,而且特别对于名牌来说它的标签标识都是非常严格的,当然更主要的是什么呢?我想现在因为大家习惯了一些网上购物,我们也希望有些工商部门和质检部门能够配合一些检测机构能够做一些抽样检测让我们买的更放心,事实上现在网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时尚的趋势了,如果对于一些大的品牌我们能够跟他们形成一个很好的监督检测,实际上也让老百姓本身就降低了你购买的风险。 主持人:我特意在网上搜了一下刚才龚教授说到的生态绿色服装的一个标志,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注解,这也是全球有机纺织品认证的标准,底色是绿色的,很好辨认,中间的LOGO是一个白色衣服的LOGO,做一个推荐给大家,如果你现在要出去购物买衣服马上可以用得上。 刘军:马上可以看一下,提醒一句,这可能也是一些知名的品牌上,大品牌上,国际品牌上有,一般国内的可能没有,一味的追求可能买不到。 龚岩:价格可能也会是一个问题。 “毒”服装维权须先做检测 主持人:对于怎么样才能挑选到安全的服装,经常流连于大店、小店血拼的主妇们比较有经验,听听大家的说法。邹女士的经验是不管买什么衣服都要去正规的商场买正规的品牌,其次买之前闻一闻,如果有芳香、发霉或者煤油之类的味道,说明这个质量就有问题,购买就要谨慎了。张小姐她的经验是买衣服除了看价钱和款式还要看标签,看标签的时候不要只看成份和尺码还有安全级别,这一点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提醒,比如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服装应该是符合A类产品的技术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应该符合B类产品的技术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应该符合C类产品的技术要求。再来看看热心人周女士的经验是买了新衣服回家之后,就是今天反复提醒的一定要先洗上一水,因为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衣服当中残留的有害物质还有附着上面的脏物,二来可以看一看衣服是否褪色,另外还要尽量选择棉麻这类的天然纤维的,而且颜色大都选择接近天然纤维颜色的,比如说乳白色、浅驼色等等,这跟刘律师非业内人士的提醒也是一致的,这两个提醒也是非常有利的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也可以最好的切实的保护自己的一些权益。 现在我们今天既然请到了刘律师,我们也一定要咨询一些相关的法律层面的问题,一旦消费者碰到这样的比如说发现自己的衣服含有毒的物质,但是现在目前又没有明确的一些规定,那怎么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维权呢? 刘军:第一点确认这里面是否有有害物质,这是一个前提,这个时候可以到国家相关部门进行一下必要的检测,比如技术监督局,还有服装学院是有这样的吗? 龚岩:我们正在承建。 刘军:进行检测,只有检测出来确确实实有这样的有害物质了,这是第一个。第二点你需要证明这个有害物质对你造成伤害了,现在咱们国家现在对有些问题如果有强制性标准的好办,如果没有强制性标准你还要证明它对你造成的损害,或者是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已经造成的损害,有了这两点也是充分的证据,可以去主张相应的权利,如果没有这个的话主张权利都主张不了,像服装这类的东西首先要检测,跟食品还不一样,首先要进行检测。 主持人:而且刚才也一直在说目前没有便捷的检测方式,要去一些机构。 刘军:现在是上国家技术监督局相关部门去进行服装相关产品质量的检测,我想随着咱们国家相关制度的健全可能会有相关的政策出台,权威性的检测机构。 龚岩:我们应该是作为第三方这样更权威,因为不是一个国家的这种机构,而是第三方。 刘军:最终应该形成现在司法鉴定的一些机构,既不是政府机关也不是企业,就是一个社会第三方对相关的法律事项作出鉴定,法律认可了就可以。 破除绿色壁垒 服装企业要练好内功 主持人:今天的节目渐进尾声,节目最后特别请龚岩副教授介绍一下这期内容他特别想提醒的话。 龚岩:首先作为服装来说希望大家要理解它实际上是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的,所以我们在购买服装中不要一味的只追求价格便宜,而适当的要考虑它的品质。第二针对于这些绿色和平组织发布这个信息这件事情,我们要站在一个学术的高度来看待的话它实际上提醒我们要关注绿色生态,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把它变成一种简单的警惕,更重要的考虑到它的一个生产的问题,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加工国,实际上在国外欧盟美国对中国的这种限制会采取一种绿色壁垒,我们要关注绿色和平组织后期的一些活动,会不会把这个本来是一个工艺的行为变成一种对中国的贸易出口的一种壁垒,所以这是我们要引以为戒的。作为中国的企业和学术界应该关注什么,我们把我们的内功练好,以至于当他出第二招第三张牌的时候我们能够把技术提升上去,这样对于整个发展生活是一个好事情。 主持人:其实这个不光是在服装行业当中也是对我们国内的更多的企业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标准,就是我们不再去向别人的标准靠近,而是我们自己制定标准,让自己成为一个行业的标准。就像北京7243这位朋友也说,希望有关部门也能够加大监管和制定的力度和步伐,这样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做到一个切实的保护,这也是我们《天天3·15》节目的一个宗旨。今天节目最后特别感谢两位嘉宾,一位是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龚岩副教授,还有一位老朋友北京朝阳律师事务所的刘军律师,我们关注的是知名品牌含有毒物质的相关话题,也希望这样一期节目能够对您的消费生活起到切实的提醒作用,节目最后也提醒大家如果想跟我们取得联系可以登录中国广播网经济之声节目平台,您可以发表见解或者登录我们的爆料系统,留下您的新闻线索。感谢您收听今天的节目!《天天3·15》让消费者更有力量,下次节目再会!再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倡导发展和保护高等教育多样性 精选 李宁
dongzg101 2011-9-12 02:34
倡导发展和保护高等教育多样性 精选 已有 1351 次阅读 2011-9-11 14:58 | 个人分类: 公共政策 | 系统分类: 海外观察 | 关键词:高等教育,多样性,文理学院 本文系阅读朱猛进老师的文章《没有科研就没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有感而发。 朱老师开篇第一段画龙点睛,他说:【如果没有为人类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科研工作的支撑,大学教授与中学教师并无二致,只不过是贴了教授标签的“高级”教书匠而已。由教书匠构成的大学教师群体无法支撑高质量的大学教育。 一个大学如果不崇尚学术,它的教师科研能力越弱、“教书匠”的比例越高,那么它的高等教育质量也就越差、学校的档次也越低。 】 这句话在一般情况下是对的,尤其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下,事实还真的就是这样的。比如,北大清华,还有其他985学校,其科研水准,跟其他高校比,都是出类拔萃的。 不过,朱老师马上又补充了一句,用来加强自己的观点。他说:【 放眼望去,国内、国外莫不如此! 】这句话就说得过于绝对了。因为,事实上,至少在美国,还真的有不那么重视科研,但是高等教育质量一流的学校。这类学校,是以所谓的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为代表的。 文理学院一般是四年制的本科教育机构,不设研究生院,一般只有文科和理科,没有工程科系。其特点是,规模小,师生比例较一般的研究性大学高出很多,流行所谓的小班教育。liberal arts的宗旨,在于强调通才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识,而不是特别强调专业的区别。文理学院的教师虽然也做研究,但其发表记录远远不能跟那些著名的研究型大学相比。换句话说,文理学院不是特别强调科研的地方,老师工作的重点,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学生培养的质量方面说,有统计表明,文理学院的本科生与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相比,毫不逊色。其本科毕业生就读研究生院的比例,甚至超过了研究型大学。比如,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弗吉尼亚州名气最大的学校是被称为穷人的哈佛的弗吉尼亚大学,州内的另一所叫做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的学校在国内的名声就小得多。威廉玛丽学院是一所具有liberal arts传统的学校,不仅其学费比弗吉尼亚大学还要高,而且从产出看,其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院的比例也高过弗吉尼亚大学。 很多人是把排名靠前的文理学院看作贵族教育的,这些文理学院的学费也的确超过了那些著名的大学。相当多的美国人宁愿把孩子送去顶尖的文理学院,比如willims college,而放弃哈佛、普林斯顿。当年宋氏三姐妹就读的威斯利学院,就是美国著名的文理学院,最近的排名也在前10之列。 这里引出一个高等教育多样性的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是,地方大学一窝蜂地赶超211,211一窝蜂地赶超985,985一窝蜂地赶超北清,北清一窝蜂地赶超世界一流大学。赶超的进度,则是通过SCI,院士人数,课题数量和经费额度等可以度量的指标来衡量的。久而久之,会在国内形成一个高等教育同质化的发展趋势,大学的发展模式趋向统一。这个同质化的过程,不仅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会在高教发展上形成一个真空领域,比如,希望得到通才教育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机会。 高等教育的任务,首先还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具备一定基本技能的从业人员,他们当中的少数人,会继续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更少数的人,会最终选择攻读博士学位,走上科学研究道路,进入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这其中只有很少的人,将来会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可以在国际上扬名立万。我们的高等教育的导向,应该把重点放在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上,而不是应该仅仅着眼于未来最终可能成为科学大家的那一少部分人身上。 我这么说,并不是反对985和211努力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做法,而是要强调,绝大多数高校的目标,应该锁定在为国家输送合格从业人员上,而不是要一窝蜂地向研究型大学进军,这是符合社会需求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在分配上,也不应该一味地向985和211倾斜,因为发展研究型大学和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是同等重要的。 这就是本文倡导发展和保护高等教育多样性的原因所在。
1096 次阅读|1 个评论
9.7:思考 跟进
thegreatlake 2011-9-7 22:39
关于课题开展的几点想法 最近课题开展的不是很顺利 主要是因为储备不够 实验开展的关于匆忙 没能及时的进行文献的跟进 拟制出比较完备的实验方案 导致尽管在进行 相关的实验 却布恩那个获取比较好的结果 等于 浪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在 这样 这其实是已经按不应该的事情 我想 接下来需要做以下几件事情 1、关于小军: 建议了解 李宁师兄的脱氮副球菌的大量信息 主要是关于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 进行络合NO的脱除研究 先就此做实验研究 然后再接着 进行载体的添加 看看这条道路的可行性 要知道 没有外加碳源 实际上是个比较痛苦的过程 需要 很长的时间 所以建议采用载体来提升速率 PVC载体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进行固定化的载体 所以 可以建议他进行开展 2、关于脱氮硫杆菌:需要拆开进行研究 很显然 络合NO的问题 类似脱氮副球菌 然后再加入 硫代硫酸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0 个评论
给编辑部一点建议
热度 12 xcfcn 2011-6-17 12:26
批评科学网编辑部 今天瞅了一眼戴世强老师的大作“ 严师岀高徒 高徒捧名师——记苏步青的名言 ”,觉得十分眼熟,于是搜索了一下,发现戴老以前发过此文“ 教学杂谈- 3 :严师岀高徒 高徒捧名师 ”,戴老一大把年纪了,“重发”(不好意思,自引一下)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编辑部也不长记性?毕竟你们是吃这碗饭的。所以戴小红花还是慎重一点。 另外,李宁老师这么好的文章 高处不胜寒 ——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国家队”和“火车头”称号 居然不推荐?难道是踩红线了?我是真诚建议编辑部不要把自己当成人民日报。一个人民日报就已经足够了!直言了! 既然都批评了,那就多说几句吧。编辑部说了,科学网的博客首页编辑部有完全的决定权,我表示尊重,但是既然科学网大力提倡中科院的征文活动,总编赵彦甚至还单独发信给名博请求响应征文。大家热烈响应,一开始有关征文的文章即使很滥也推荐,当然也包括 我的文章 ,后来有关此类的征文即使很好也不推荐,以李宁老师的 这篇文章 为甚。李宁老师是当年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文件的起草者之一,现在又是这方面的专家,写的文章又是如此的一语中的。我实在看不出那里踩红线了,居然却得不到小红花,而且李宁老师昨天的那篇也没有头条推荐。 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科院的征文真的就是曹聪老师说的是“行为艺术”! 还有编辑部推荐的名博老是这么几个,而且有些所谓名博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外人看了,还真的会觉得科学网不过如此。悲哉,科学网编辑部也真的该提升提升自己的品味了。换几样菜端上来好么?真的腻味了以前的花样。 最后给编辑部提一条建议, 那就是科学网的博主群赶快扩张。 只有科学网形成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一些小生态才能长出来。否则,大家都天天盯着博客首页,这实在不是科学网之福啊。
个人分类: 杂论|1727 次阅读|13 个评论
“和谐”的楷模,应李宁老师的《换位思考》
liwei999 2010-11-13 15:02
和谐的楷模,应李宁老师的《换位思考》 (2532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12, 2010 11:10PM 有道是:说什么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怎么说。李老师的《换位思考:假如您是一名科技官员》就是个和谐社会的杰出代表了( )。这倒不是说李老师言之无物,而是说想到具体怎么办的时候,思路就有所不同了。 事情都在变化。开始是因为有事儿,然后去找人、成立机构。解决的问题后,原来的人和机构从理论上说就没有事儿可做了。这时候就成了因人设事儿,要找事儿了。所谓创新其实就是找事儿。一大部分都是没事儿找事儿。但是千万不能去搞什么合理化,成事儿的就在这些不成事儿的尸骨之上。所谓不确定性的本质大约就是如此。 从国体上看,外交、国防、教育等都是必须的。科委时代的委员会是个调节各部门的机构,这个委如今改成了部,说白了,有些不伦不类,属于因人设事儿。因为今天,电子化了的产业时代,军用和民用的差距已经不是很大、甚至是分不清了。差别最大的也许是军口保密管理的体系。但这并不在科技当中。因此,对针对严重关乎国家经济命脉、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等领域,亟需解决而又目标明确的问题的提法其它主管部门会有意见。按照过去部的纵向体系看,科技部并没有自己的嫡系,高校都是教育部的管辖下。这就是科技部尴尬的局面,也是可以给民主党派来管的一个理由吧。镜某不相信外交部长也会让民主党派的人来做。 一个体制内有两个相似的机构做相似的事情也许是个好办法。彼此有竞争,可以有个紧张状态。也算是国家自己反垄断了。养科技队伍与养军队在过去是一致的,在今天也是如此。不过是一个是函数,一个是函数的导数。军队是今天的力量,科技是军队明天的力量。 武老师有个帖子说《基础科学的创新是冒出来的,而不是抓出来的》( ),有7分道理。三分没有道理就是今天的基础科学也是需要前沿的技术来支撑的。这个技术往往需要大的投入,不可能是冒出来的。 镜某看科技费用的管理和投入,有几分象有几个孩子的母亲养育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原理上是一样的爱情。但是在某一个时刻,因为每个孩子处于不同的成长发育期,家里对孩子的投入就不一样。有先入学的,有先成家娶媳妇的,不能要求每个瞬时都公平。以十年的期间看,应该还是一碗水端平了的。 发钱、要钱和用钱的三方,实际上科技部不过是发钱,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责任。而要钱的和用钱的就责任重大了。期望官(=发钱方)来管一下要钱的和用钱的思考是施饶两位教授的的表面上是批判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基于传统思维的思考。主张不必代人受过的王老师的思考反倒是个泾渭分明的科学(格物)思想呢。至于李老师的思考,当然是和谐的、应该成为主旋律的思考。这个思考本身,也是印证着王老师的思考合理性科技部不必代人受过。当然镜某还要更激进,不代人受过不代表就是把事情办好了。办好的唯一标志,恰恰就是不再需要这个科技部了。这个勇气别的行政部门可以没有,而科技部则必须有。卫星进了轨道,火箭就不要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1434,71434#msg-71434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2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低信任度”的证据——应李宁(mirror)
liwei999 2010-9-5 02:11
低信任度的证据应李宁 (1222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September 04, 2010 07:46AM 国人对低信任度的反应有些过于感情化了。把低信任度看作低身高就可以心平气和一些了。国人的人缘、血缘或地缘的关系的依赖程度,可以看作是社会信任度的指标。这个现象不但从大清朝、民国可以看到,在今天的京城里也一样。人口密度造成了国人可以有人缘、血缘或地缘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点与洋人,特别是美国人的背景不相同。 生态的概念在经济活动中也是有效的。牛和马的生态不同,当牛的不必总埋怨自己不如马儿跑得快。主流的学者们的思路都是庄稼、作物的思路。这类思路里基本上没有生态的概念。一片荒原打个机井就可以种庄稼了,根本不需要什么生态的思考。生态在本家的学问里也是边缘学科。如果不是这些年人们认识了环境问题,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生态学是个什么东西。镜某的朋友、现在都是腕儿的人士说,当年学生态是因为高考失常考砸了的结果。 考虑到可持续性的问题时,生态是个必然(须)要考虑的因子。人类社会认识到这一点花费了小一百年的时间,从造核武器到认识到有核冬天也花费了小四十年。生态学的思考里面有文化的成份。应该说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潜流依然存在,不论是在西洋还是东方。因为国人文科的未发达,这个潜流不明显,被影响了也不感觉。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同样是创新,并没有必须要与美国的模式相同的道理。美国人也有趣,总以为世界上所有人的想法都应该是与美国人一样的。有时候的确需要麦子一类人的观点:人为什么要喝牛奶呢?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血缘、地缘都是可测的。 (160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September 04, 2010 08:24AM 比如在京的保姆界是安徽人的地盘儿,医院的护工是河南人,衣服的浙江村等等的。各类公司、企业的管理层的人员构成等也是可以得到数据的。这类话题养几个文科博士不成问题。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5912,65912#msg-65912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应李宁的《关于中国科学院体制的随想》(mirror)
liwei999 2010-8-30 07:11
应李宁的《关于中国科学院体制的随想》 (2768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August 29, 2010 12:43AM 李老师的随想( )是个比较中庸的文章。之所以说是中庸,因为其结论是对现状的追认。如果说这篇文章有什么闪亮点的话,这段话可算是了: 引用: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一个普适的、唯一有效的科技组织结构模式,世界各国多种多样的科技组织设计,反映了各国历史、传统、价值观、制度、文化和资源禀赋上的差异。 这无疑是个大实话。但是这个大实话解释不了不如人家的现实,解决不了国人的心急。 是否要维持今天科学院的现状是个选择的问题。而中国科学院已经根据国家战略需求,结合自身的特点,确定了新时期的办院方针的说法本身,则是一个无缪的说法=让科学院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镜某认为这样的认识(追认现状)不好。 从外部、从国运的高度来看科学院的存在,科学院的改革应该是个资源整合的问题。一个是人的资源争夺的剖面:有洋人的研究机构(大学)、国人的大学和科学院三个渠道。在此背景下,使得国内的研究机构(大学+科学院)在获取生源方面更加削弱了与洋人的竞争能力。 虽然镜某主张今天不要在国内读博士,但是并不是主张明天、后天,永远这样下去。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然要调整研究生的培养渠道。而这个问题恰恰是科学院与教育部谈不拢的一个事情。这个问题是潜象性的,当事人们根本就看不到这一层次的利害关系。这实际上也是当年抗日时期蒋介石政府遇到的问题:要不要联合抗日?如果要,就要收编科学院的培养研究生的权利。 第二个视点是设备规模。汉语的研究所在洋文那里分为两个:insitute和Lab。如今国人的大学也大了,养几个insitute不成问题。但是Lab级别的实验设备就不是大学预算级别可以养得起的了。比如说大型的加速器、大型的空间探索、极地考察这类给国家撑门面的东西,装在一个大学里显得太大了。这些东西才是需要科学院来作的,洋人们也是这样处理的。 第三个视点是人员流动性的问题。一个研究所的规模比起大学来还是很小。没有学生的来源后研究所的生命力也就完了。平均员工50岁的研究所不可能有什么活力。只有把insitute们归到大学里,地方的大学才能得到充实、输血,insitute里的人员才可以有更大的移动空间,才能降低insitute里的人员平均年龄。 都说科技创新重要。但是要做到科技创新首先就要有这样的一大批人。而今天国人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承担次任。这个认识可能是政治上不正确,但是这正是客观现实。如何能够扭转这个现象?只有整合资源。研究生的津贴仅仅是明面上的事儿,潜流则是培养一个研究生、做一个研究课题使用了多少资源。这个投入不能仅仅认为是科技上的投入,同时也是教育上的投入。 话说到此,历史就又要重现了。当年柏林墙建起之前的东德就是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劳动力的流失。不让优秀学生出国的办法就是修柏林墙。这样可以得到人但不得人心。总是要想办法才是。不能说中国人多,北清的学生走了还有曲阜师范顶着。 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科学院的体制无疑是个高效的体系。而如今是不确定的时代,不知道哪里有金矿的矿脉。这个时代里大学研究的意义就会凸显出来了。以不确定来对付不确定,这要算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了。火箭是国人的发明。火箭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消耗自己来推进整个系统的快速前进。今天的这个消耗自己就是科学院的自我牺牲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5546,65546#msg-65546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解李老师的“无话可说”(mirror)
热度 1 liwei999 2010-8-25 01:24
立委按:这篇算是镜先生的博客感言,尽管其博客是以代贴的形式现身科网的: 引用 对着不特定的多数说话本身,也许就是有病。之所以还能不断地絮叨,只是因为一些义务感,应该让某些人有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听镜说。这也算是还原社会吧。 我个人认为,镜子在科学网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镜子的异调对于强科学主义者的蛊惑之辞起到了某种平衡的作用。大而言之,在俗文化盛行的现代信息社会,镜先生的论语是一个异数,闪烁着传统的光芒,无论形式还是内容。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贤哲的语录和中国诸子百家的经典。《镜子大全》,一旦成形,必将流传开去,惠泽天下。作为编者,立委与有荣焉。 理解李老师的无话可说。 (1323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August 23, 2010 11:55PM 《博客两年,无话可说了吗?》( )主要是激情不再(在)了。对着不特定的多数说话本身,也许就是有病。之所以还能不断地絮叨,只是因为一些义务感,应该让某些人有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听镜说。这也算是还原社会吧。 到了无话可说的境地就是老了。为了防止衰老,必须要没话找话地去说。比如有人说中国发明的廉价强磁铁钕铁硼为原料,这显然就是个错误。中国出产廉价地强磁铁钕铁硼原料不假,但是钕铁硼能成为很好地磁铁这个发现、发明并不是国人做的。又如这太和殿有 4 层台基 ,而且每层台基上都有汉白玉围栏,栏杆石柱上的雕刻十分讲究的说法,显然也是有误。因为国人文化中奇数偶数是有阴阳之分的。太和殿这样的地方不可能用阴数来作台基,必然是用阳数的奇数才可。 镜某最近也遇到了个无话可说的场景。三里屯新开了个德云社的小剧场,剧场旁边有个成人用品商店,很是光明正大地开着业,门牌上大写着成人玩具等经营项目。12岁的外甥问了:什么叫成人玩具?这个问题还真难回答。好在那条目下边有洋文的sex toy,总算是有条逃路可以对付过去了。 当然还有其它许多无话可说的场景,比如说这个照片 这是科学基督教的大本营。连基督教都可以冠以科学,中医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因此,对再论中医是科学这样的说法也只能是无话可说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5423,65423#msg-65423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mirror - 说说李老师、武老师“核心竞争力”和“技术”的文章
liwei999 2010-7-9 02:05
说说李老师、武老师核心竞争力和技术的文章 (2956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08, 2010 02:13AM 武老师敢于解剖自己,亮出了老老年前的作文《生物技术发展宜优先于电子技术发展》( )。那时(1984)还是理工科吃香的时代,人们对经济和法律学科的理解不是很深,即便是已经相当圆润了的武老师,在当年也只会离开产业和市场的现场空谈发展生物技术。 对这个空谈的评鉴,武老师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看看这些年来的生物技术发展的内涵,恰恰是通过电子技术的发展驱动和波及的。抽象地看,生物技术的确有别于电子技术。但是到了具体的现场,生物技术几乎都是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或者说,消耗经费的部分都是电子技术的集合体。 镜某出道后不久,便理解了能花钱也是本领的道理。花小钱是个人都会,花大钱就不见得人人都会了。尤其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花掉大钱,更是个难事儿。买两辆大奔不就把钱花出去了么?问题是为什么要买大奔?买两辆大众不行么?如果有人能够想出个十分有说服力的理由出来,那么大奔就可以买来了。有这个说服力就是本事。 古今中外,说服当政的相信炼丹神通的人有不少。今天人们也相信炼丹,不过是换个说法叫制药(创新药),而且目标是根据患者基因的不同量身定做。至少在理论上,这个炼丹行业有着巨大的吸金能力,也是今天这类行业有人气儿的证明。 李宁老师比武老师晚小半辈儿,也是曾经站在发钱位子上的人物了。因此,李老师《也谈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就非同寻常了( )。从发钱人的立场上看,发大钱舒服,发小钱麻烦。因此,发钱人需要有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说法,而不在乎实际上的有没有。之所以能够不在乎,是因为一大把钱砸下去,多少是会听到些响声的和影响的。这很像下围棋:大把投入相当于让了9个子儿,在棋力相当的情况下一般都可以赢棋。 李老师的圆润在于不是站在发钱人舒服与否的立场上看问题,而是从现场(现实)的角度看待如何维持现有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不是要抹杀高层次人才的作用,也不要一味强调高层次人才对中国发展的作用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经典的句子了。 布冷子儿是共产党打天下的一个经典手段,也是下围棋的一个常套。今天的高端人才就应该是这个布冷子儿路数,不必扎堆,也不知道将来有用没用。对教育、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实际上就是地球上的人们在下围棋。不过棋子不再是黑白两色,而是有十几种、几十种颜色,棋盘也不再是平面网格,而是代表着各种颜色地盘利益的一盘棋。上溯N年,这盘围棋就是列强瓜分殖民地的游戏。二战后虽然游戏规则有所改变,但是列强对利益的追求本质是始终没有变的。 在未来的非石油时代里有没有中国的机遇呢?镜某的感觉是:凡是被人们看好的东西,往往都是没戏的。这个人们里面当然也包括各类大师。这个感觉的合理性已经被股市证明了:要想从股市里发财,不能投大家都看好的股,除非是投资人已经有足够的钱了。 实话不能实说乃是为人(伟人?)的法则。股市是越贵也有人买、越跌也没人光顾。如今,作为学问的经济学被看好了,但是,其他学问也都被看成是经济学了。结果就是把学问和教育搞得不伦不类的。 今天施老师的提议与当年武老师的提议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显然当年的武老师是瞎写,而施老师的则是为了官府的需求而写。李老师的文章不是一般地高水平了,那是相当地高。不要说文科的不懂科学,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由李老师为代表的、被认为是不懂科学的文科人士来写!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4559,64559#msg-64559 细节永远胜于大局 (732 bytes) Posted by: mendel Date: July 08, 2010 04:58AM 镜子是个有大局观的人,总能把细节归类为某个大局。 我们这个社会,往往对有大局观的顶礼膜拜。 其实,大局观的人的致命弱点是概念化公式化和脸谱化。 毛泽东的思维,是个典型的大局观的人的思维,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并一直影响着。 动不动就说上下五千年,地球两万里的,地球仪手中一拿,在世界地图前手臂一挥的。 可是,具有大局观的人,往往是不堪一击。 所谓细节是魔鬼。 只有细节,才能笑道最后。 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行为,是个典型的细节行为。如毛泽东过河的话,他肯定不会摸着石头,会提出管你什么河,我只要一跃就过去了,最后很可能是掉进了河里。 很明显,邓的行为,比毛的行为在现实中跟有效。 生物的进化,也是细节胜于大局。 大部分的进化,都是来自细微的突变而慢慢建立的,而非不顾细节突变的巨变。 呵呵。 正给孩子讲角度,不大好讲呢。 (487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08, 2010 06:10AM 1度就是细节,359度虽然大,也不过是个细节。能看出1度就是359度,以及359度就是1度的才是看到了大局。 1度还好说,1糊涂就不好理解了。180度=一派糊涂()就更晕了。 所谓大局观,是要有微积分基础上的大局观。但这只是一个模式,还有其它的模式。比如还有不可积、不可微的大局观。 生物的进化,也是细节胜于大局的说法不过是对于人的认识而言是如此。对一类细菌自身而言,恐怕既没有什么细节、也无所谓什么大局可言。这个种在时间轴上存在的延续,换个说法就叫进化。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802 次阅读|1 个评论
饶毅教授少写了个“院”字
cwhm 2010-5-5 03:41
最近写的一篇博文《 周光召(1):“府院之争” 》引起了李宁老师的注意。博文主要是将几天前俄罗斯对科学院开刀的事情来和最近饶毅教授博文《 智识分子:周光 召 》中提到过80年代周光召接管中科院时所面临的情况联系起来才写成了那篇“府院之争”的博文,也就是想阐述政府在科教上有拿科学院开刀而在政策上向大学倾斜的这一做法在俄罗斯和中国如出一辙。 然后针对我文中引用的饶毅教授《 智识分子:周 光 召 》的一段话 “周先生担任领导,不是做官、而是做事。他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初期,国家领导由于对经济发 展的理解和眼光有限,曾公开表示不支持中国发展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周先生忍辱负重,积极工作,保持中国科学的基本力量,并坚持进行改革。” 李宁老师给予了回复 “国家领导“公开”表示不支持中国发展科学,这是很大的事儿,但未见有什么相关报道和讨论。因此,或许是饶教授道听途说不足为凭, 或许是国家领导“私下”的言论。” wen hai 也紧接着给予回复 “It is true. The premier (Zhao) said CAS could be " Cheng Bao" by someone who wanted to do so. It happened when Lu Jiaxi was the head of CAS.” 然后李宁老师继续回复 “我知道这件事。但是,那是在汇报工作的时候说的,而不能算“公开”讲的。2楼说得没错,卢当年才是忍辱负重。” 我错误的理解了李宁老师回复的重点在于是周还是卢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所以我回复 “谢谢李宁老师的澄清,我也百度查阅了,周是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87年起任中国科 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卢是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长,领导中国科学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直到1987年从院长岗位上退下后,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主席团名誉主席。看来两个人的时间有很大重叠,但他们都是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那个时候国家很重视经济,很强调应用,但是在“府院之争”中谁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或许需要更多 的材料来能说明。正文中我附录了 罗伟《“科学的春天”30年回顾与思考》也反映了1987年周刚刚上任时的情形“1987年中科院所属各单位经费减拨了15%左 右,1989年的事业费与 1986年大体相等,扣除物价上涨以及工资调整等因素,实际上是逐年减少。其结果是研究所的基本事业费不够人员工资和行政经费的开支,仪器设备无力更新 (“七五”期间的仪器设备购置费为“六五”期间的一半),订购图书大幅下降,一些探索性研究陷于停顿,人员流往国外。”,确实是在国家最不支持科学院的情 况下,也正如饶毅博文中提到的 “他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初期,国家领导由于对经济发展的理解和眼光有限,曾公开表示不支持中国发展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周先 生忍辱负重,积极工作,保持中国科学的基本力量,并坚持进行改革。” 然后李宁教授又给予响应 “从你引用的文章里面,仍然看不到国家领导公开表示不支持中国发展科学的直接证据。饶毅教授的那段话是不严谨的,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罗伟老师的文章里面的数据基本可靠(比如事业费等等),但是你引用的部分(或许罗的原文本来就没有提)没有包括为什么国家要减拨事业费。80年代科技体制 改革的主调是结构调整,因为那个时候科研院所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科技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中央的方针是要把主要力量动员到与国民经济主战场相结合的 地方,让市场和科技形成良性互动。在这个前提下,减拨经费并不等于表明国家不希望中国发展科学。周院长也在88年搞了个“一院两制”的口号,以响应国家体 制改革的需要。 关于府院之争,在国内,基本上改革开放以后,科学院在跟高校争夺资源(包括人/财/物)方面是节节后退的。开始(卢院长主政期间),是科学院主动后退以支 持高校(比如科学院在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上就退让很多),到了周院长主政期间,科学院是被高校不断批评的角色,因为那个时候体制改革呼声高,科学院是作为旧 体制的产物受到批评的,在批评声浪中,科学院基本处于守势(这个跟台湾的国民党民进党之争有点像),一直在努力回应来自高校的批评;到了路院长期间,形势 好转,主要是知识创新工程弄来大笔钱,而且国家也富裕了,有更多余钱来供养科学院这样的单位了。 ” 最后李宁教授写了一篇博文《 关于中国科学院 与中国发展科学——饶毅教授的一段话引发的有益讨论 》还是围绕着政府是不是支持中国发展科学进行讨论 “就算他公开表态不支持中国科学院发展基础研究, 也不等于他公开表示不支持中国发展科学。” 阅读所有这些材料,或许绕教授将他原文中的“科学”改成“科学院”或许就不会再有我和李宁教授的这些讨论,不过我更希望这场讨论能够引起大家对于中科院体制和现在的俄罗斯正在进行的科学院改革的讨论 “周先生担任 领导,不是做官、而是做事。他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初期,国家领导由于对经济发 展的理解和眼光有限,曾公开表示不支持中国发展科学院,特别是基础科学。周先生忍辱负重,积极工作,保持中国科学院的基本力量,并坚持进行改革。”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政府还是支持科学发展的,只是不太支持80年代的科学院体制,因为在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时候,政府多会从科教着手,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是什么样的科教体制才能让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现在的俄罗斯是不是在效仿我们80年代的中国!?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213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