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reader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American Values in Transition, A Reader
黄安年 2019-2-17 10:47
American Values in Transition, A Reader 【Robert C. Bannister 编《 转型中的美国价值观读物 》 1972 年 】 【黄安年个人藏书书目(美国问题英文部分编号 232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9 年 2 月 17 日 发布(第 20956 篇) 自2019年起,笔者将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收藏的全部图书书目,目前先发布美国问题英文书目,已经超过231本,每本单独编号,不分出版时间先后与图书类别。 这里发布的是 Robert C. Bannister 编 American Values in Transition, A Reader ( 《 转型中的美国价值观读物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1972 年 368 页。 ISBN 0-15-502596-1 照片14张拍自该书 1 , 2 , 3 , 4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个人分类: 个人藏书书目|1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美的教授体系
seexf2012 2014-2-28 17:20
按:事情源于翻译美国的Chair Professor和英国的Reader这两个职称,却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中文名词来对应,于是趴了一些诸如维基百科等资料,发现各国的教授体系相当复杂,想进行一个完整的介绍,显得力不从心。所以这里我只介绍当今英国和美国的两大教授职称体系,而且范围仅限于未退休的教学科研职称,即排除类似国内研究员体系的职称。 美国教授体系 美国的教授体制,显著的特点就是终身教授制度(tenure)。一般能晋升为副教授,即意味着拿到了终身教职,也就意味着以后不会因学术考核而被学校解聘了。美国的教授职称,分为教学研究型和纯研究型职称。前者类似国内的教授体系,后者类似于研究员体系。美国教授的教学研究型职称,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一般是三到六年的试用期。试用期后,如果工作出色,经过评选可以晋升为拥有终身教职的副教授。否则,卷铺盖走人。目前随着博士毕业生的数量增加,而全美的助理教授岗位有限,因此助理教授职位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于是,出现了获得博士学位后,需要经历多站的博士后研究,方能达到一定的学术能力,去应聘助理教授的职位。到此时,平均年龄差不多35岁上下了。 大约有一般的助理教授最终能够获得终身教职,不过在一些顶尖大学里,这个比例可能低至10%。因此,在助理教授期间,是工作科研最为拼命的时候,也是学术论文的高产期。经过这么六年左右的“煎熬”,很多人的头发都会逐渐变白,以及明显的掉发,甚至秃顶。漫步在美国一流大学里,碰见的研究人员大多十有八九头发变白即是此理。如果拿到终身教职的人,头发依旧乌黑,不外乎两种可能:一是染发了,二是该学者是出奇地厉害,可能二十出头就完成了科研及学术论文的积累,早早过了助理教授这个阶段。 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经过那水生火热的六年左右助理教授期,如果成功获得终身教职,那么可以晋升为副教授。评判标准一般都是在助理教授期间有大量的学术成就,比如发表了影响力较大的专著,以及大量的学术论文,拿到了研究项目,对所在部门有突出的教学或服务。该评判标准又因所在学校不同,所要求的标准和严格程度也不同。 一般副教授都是终身教职。但是,也有人以副教授职位进行聘请后还没有终身职位的,这一般是从外部引入的人才。虽然目前该人还没有获得终身职位,但该职位也是有终身教职计划的,只不过可能目前该人还没有达到终身教职的水平。相反在一些学校,有人可能在获得终身教职之前提前提升为副教授。在这种情况下,此人可能继续申请终身教职,或者转求其他学校的终身教职。 正教授(full professor),即常见的称呼为教授(professor)。在副教授阶段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后,会提升为教授。在美国,教授的等级是学术排名中的最高职位。而且,美国的教授也没有强制退休的年龄限制。许多正教授都伴有行政职务,比如院长(dean)都是从正教授中选出。 讲座教授(chair professor,简称“chair”)。到此,出现了“chair”这个字的翻译,有多种译法。比如特聘教授、杰出教授、名誉教授和讲座教授等等,此处暂且翻译为讲座教授,或者讲席教授。讲座教授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一些学校会给极少数有突出成就的正教授授予“大学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等头衔,比如麻省理工的“学院教授(Institute Professor)”、耶鲁大学的“斯特林教授(Sterling Professor)”,以及杜克大学的“詹姆斯·B·杜克教授(James B Duke Professor)”;另一种是被以基金、公司、个人名义赞助的正教授,即“冠名”或“名誉教授”(Endowed Professor)。简言之,不管哪种类型的讲座教授,都是正教授中的佼佼者。一般一个专业,只有一个讲座教授,而下可以有多个正教授。看一个正教授是不是讲座教授,简单的方式就是看看该人教授前面有没有冠以一个人名。比如201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杜克大学 Robert Lefkowitz教授 ,即为James B. Duke Professor of Medicine,这个讲座教授即为上述第一类的大学教授性质。而如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的 Stuart Pimm教授 ,为Doris Duke Professor of Conservation Ecology。他的这个教授职位是由Doris Duke Fundation赞助的,即上述描述的第二类讲座教授。 至于“chair”这个字的具体含义,还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上述的讲座教授,二是指有学术职务的部门头头(chairs or heads of academic departments)。再如以杜克大学环境学院的 Dean Urban教授 为例,他是professor of landscape ecology,又是chair of the Nicholas School's Division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olicy。所以,Dean Urban教授是普通正教授,他的chair是环境科学与政策系的头头,即类似系主任的性质,而不是讲座教授的意思。面对“讲座教授”这个翻译,跟国内的“讲座教授”提法相当不一样。比如浙江大学的光彪讲座教授,其实是邀请一些校外的大牛来浙大临时授课,完全不是美国教授体系中的讲座教授。那最终如何翻译“chair”呢?于是乎我想到了把”chair professor“以这种形式表达:讲座教授(chair professor)。后面加注英文原意,免得被误解。据悉,每个讲座教授都有一把椅子,椅子背后刻着该讲座教授的头像和教授本人的名字。看来,“chair”一字,含义多重啊! 英国教授体系 英国的教授体制,目前主要由两种形式组成:一是英国古老大学的教授体制;二是英国的诸多大学也采用了美国的教授制度,比如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和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当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还有大学依旧使用英国古老大学的教授体制,即包括: 讲师(Lecturer)。讲师的职位,在不同学校,定义相差非常大。对于英国的大学来说,讲师又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类。暂时性的讲师职位,可以由研究生担任,无需博士文凭,即是应学校暂时性、一学期或者半学期,无义务续聘的教学工作之需。对于永久性聘用的讲师,则要求有博士学位,比较接近于美国的助理教授职位。 资深讲师(Senior Lecturer)。资深讲师接近于美国的副教授职位。但是,在英国的一些理工大学(polytechnic),讲师又分为助理讲师(Lecturer)、讲师(Senior Lecturer)和专任讲师(Principle Lecturer)。此种,专任讲师相当于一般大学的资深讲师。理工大学的讲师,向下又切出一个助理讲师一职。这个职称也称为讲师,但不是终身聘用的,所以及其容易与一般大学的讲师混淆。 准教授(Reader)。“Reader”的职位是英国特色,难以找到一个匹配的词来描述。因为英国古老大学的教授(Professor)职位非常少,所以会出现一个教授下面三到四个准教授,其实接近于美国的正教授。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已经废除了准教授这个职务,一律以讲师职位代替。所以牛津大学的讲师,接近于美国体系的副教授。 教授(Professor)。英国古老大学的教授职位相当少,接近于美国的讲座教授。英国也有类似美国讲座教授的头衔,比如曾经牛顿和霍金拥有的剑桥大学卢卡斯讲座教授 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 ,这估计是神一样的职位了。 英美中三国教授体系比较 通过上述介绍,大体上可以认为:英国的讲师教职接近于美国的助理教授,英国的资深讲师接近于美国的副教授,英国的准教授接近于美国的正教授,英国的教授接近于美国的讲座教授。但是这并不确定。比如,英国华威大学尝试教授体制与美国对接,以便人才引用。对于美国的助理教授,华威大学可以给予永久聘任的讲师职位,而终身职的华威大学讲师职位到了美国,则变成非终身职的助理教授。这之间有一定的差别。 相对我国,跟美国的教授体系划分非常相似。只不过许多国内高校的讲师是终身职,但目前逐渐变为合同制,直到拿到副教授职位,似乎在跟美国的教授体制靠拢。而对于国内研究员体系的职位,由于不参与教学工作,非常接近于美国的纯研究职位,即助理研究员接近于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副研究员接近于Research assosiate professor,及研究员接近于Research professor。所以,翻译研究员体系的职位,前面加上“Research”或许更为妥当。 以上为本人扒了网上相关资料后,结合跟一些国外教授聊天后获得的心得,特分享于此,希望不妥之处予以指正。 原文链接: http://sixf.org/cn/2014/02/academic-rank-professorship-uk-us/ 参考资料: Michael I. Shamos: Handbook of Academic Titles Wikipedia: Profess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kipedia: Academic ranks (United States) Wikipedia: List of academic ranks University of Oxford: Academic posts at Oxford 教育电子报: 英国大学教授分级制度简介
个人分类: 学术|4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快速搭建自有RSS推送服务:tiny tiny rss+openshift
kameoyl 2013-8-7 14:19
谷歌阅读器Google Reader关闭之后,RSS推送领域暂未出现功能完全相同的替代品(Feedly算一个,但仍有不足).这里介绍一个搭建自有RSS推送服务的办法,使用openshift云服务作为托管,在其上安装tiny tiny rss这个php架构的RSS推送程序和相关数据库,可实现与Google Reader接近的使用体验,包含导入导出,搜索,星标等常用功能,还有移动端的app.推送程序和数据库由自己掌控,可迁移至任何支持PHP的服务器上. 访问 http://openshift.redhat.com/ 建立一个rhc账户 由于代码库托管在GitHub上,需安装安装相关管理工具.访问 https://openshift.redhat.com/community/get-started 按其教程,例如windows系统需安装 RubyInstaller 1.9 for Windows (安装过程选择"Add Ruby executables to your PATH") 和 Git for Windows (安装过程选择"Run Git from the Windows Command Prompt"). 然后在windows命令行里安装rhc客户端工具并更新: gem install rhc gem update rhc 连接Openshift服务并建立自定义的程序空间名namespace,如"myappspace",需使用第一步注册的rhc账户名和密码 rhc setup 使用如下命令建立一个包含PHP 5和PostgreSQL 8数据库的app,这里"app name"改为用户自定义名称,如"myapp" rhc app create app name php-5 postgresql-8 --from-code=git://github.com/who-me/ttrss-fast-deployment.git 然后加入自动执行程序cron: rhc cartridge add cron-1.4 -a app name 这时app已经在云端运行,可通过以下网址访问该RSS应用,your namespace前面建立的程序空间名namespace: https://app name-your namespace.rhcloud.com 默认账户名"admin"和密码"password",该应用可以多人注册使用(访问以上网址). PS:openshift给每个账户提供1G的存储空间,tiny tiny rss默认是保留30天的数据(可更改),使用人数不太多的话,基本够用,单人使用的话更不用担心空间问题.目前正常使用中,偶尔访问速度会慢一些(跟openshift服务器的访问速度有关,也可迁移至其他支持PHP的服务器或个人服务器),tinytinyrss官方论坛还有各种改界面和插件教程,有待研究... 参考: https://www.openshift.com/get-started https://github.com/who-me/ttrss-fast-deployment http://tt-rss.org/redmine/projects/tt-rss/wiki
8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Google Reader下线之后…
dahai1049 2013-6-4 14:16
当 GoogleReader 下线之后 … 自今年三月 Google 在其官方博客公开宣布将于今年 7 月 1 日关闭 RSS 订阅服务 GoogleReader 后,实验室中不少同学都唉声载道。的确,不少同学都是在 RSS 中订阅了不少自己研究方向的相关期刊。每天首先做的事,大致也就是去南极找企鹅、查看一下邮箱、看看 google reader 中是否有新的相关期刊。无疑,没有了 google reader 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在 google reader 死期之前找到替代品无疑是当务之急。 目前支持 RSS 订阅的应用还是挺多的,如 Feedly 、 Newsblur 、 Netvibes 、鲜果、 Zaker 等。用过一段时间的 Feedly ,着实不是很喜欢它的排版(尽管有 4 个版式可以选择),此外最不可忍受的是有些时候不能登陆成功,原因也就不再过多探究了,不能多说,说多了都是泪。上图吧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个版式是最像 Google reader 的,不满的是字体小,没有摘要神马的。 之前一直有人用 Foxmail 管理邮箱,其实 Foxmail 里面同样支持 RSS 订阅。 Foxmail 是腾讯旗下的一款产品,它与 Netvibes 基本相同,也暂不去讨论谁早谁晚的问题了。首先对于 Foxmail 对邮箱的管理,这一点还是很强大的, 用户可以添加多个邮箱,同时进行查看与管理等,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拥有很多邮箱的同学来说还是非常方便的。 邮箱可以在安装 Foxmail 完成时按照提示来逐个添加,也可以在安装完成后在 工具 - 账号管理中进行添加 还是比较喜欢 Foxmail 的,可能它的便利也是数百万用户对它的认可。 下面该进入主题了, Foxmail 中另一个比较好的功能就是 RSS 订阅,对于 google reader 的死粉来说,可以直接将 google reader 里面订阅的项目直接导入 Foxmail ,呵呵,最好还是 7 月 1 日之前把其导入,否则你就只好一个一个添加了。 新建频道之后就可以直接将 feed 地址输入。 相对来说 Foxmail 中对于频道的显示还是有局限性的,如上图,显示的信息只有标题、 TOC 、摘要,已经习惯了 google reader ,看不到作者信息还是比较不适应的。 Foxmail 中的 RSS 也没有强大的设置选项,显示模式也比较单一,此外最不能忍受的是每页只能显示 10 项,如果好几天没有查看订阅,那么几百条的新项目你只能翻上 10 几页了。 其实, Foxmail 虽不能和 google reader 相媲美,但是也只能这样先用着了,凡事习惯了就好,现在使用它也有一两周了,感觉还是可以的了。正所谓众口难调,总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篇文章也就只当是一个欣赏罢了。
2969 次阅读|0 个评论
预言:Google Reader不会关闭
热度 4 arithwsun 2013-3-19 16:20
这会是我最短的博文,不像我的风格。 我是Google Reader的资深级用户,它是我最主要的信息资源供给,我阅读科学网博客的第一步,就是它,粗看之后才会对感兴趣的博文点击。 Google宣布将在七月一日关闭Google Reader的消息传来已经有两天了,很多资深用户奋起抗击。 我心里很坦然,不觉得急,这里预言一下,Google Reader不会关闭。 原因不多说了,说最简单的,Google里面肯定有“高人”,不会这么傻。 这次,Google Reader说不定还会因祸得福。
个人分类: Book-W|3125 次阅读|12 个评论
Google Reader下线之后,可以用什么阅读器
热度 25 legend0463 2013-3-15 06:52
习惯使用RSS订阅的朋友肯定会知道Google旗下有一款产品叫做Google Reader。这是一个在线的阅读器,可以通过订阅任意网站或者某个网站不同版块的RSS的网址来及时获得该网站上自己关注的更新。对于我们做科研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产品,我们可以把我们关注的杂志通过RSS订阅在Google Reader上,这样我们可以随时掌握各个杂志最新文章的更新,对于我们及时掌握本研究领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Google Reader的用户在3月14号这天打开Google Reader时一定看到了一个对话框说Google Reader在今年7月1日就要下线了,并提供了数据的备份方法。这对使用Google Reader已经顺手的人,包括我在内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说实话,自我感觉Google Reader是在线订阅里面做的最好的了,界面简洁大方,订阅条目醒目清晰,功能全面,操作也很简单,但是如今不得不另觅良方了。今天花了点时间,在网上浏览了些网页和帖子,找到了一些公认的比较好用的在线的和本地的阅读器,并且挨个体验了一把,在这里提供给大家,主要推荐两个,一个是在线应用,另一个是本地程序,仅供参考,也当是借花献佛了~~ 1. Feedly (在线应用,Chrome、Firefox 平台 ) 这个应当是今天看到目前为止感觉最好的一个阅读器应用了,这款应用基于Google的Chrome浏览器或Firefox浏览器,大家可以到Feedly网站上下载到相应的插件安装后就可以在这两款浏览器中打开了。这款应用可以“无缝”的同步Google Reader的数据,利用Google账户登录,关联Google Reader,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把Google Reader搬过来了,非常方便,功能比Google Reader还多,却没有妨碍界面的简洁大方,同时 操作也很简单,基本和Google Reader类似。更多的功能就待各位 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开发吧(我也只是用到一些跟google reader一样的功能~~)。自我感觉这款应用的缺点是字体有点小,不过可以通过缩放网页来解决,总的来说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应用。属于强烈推荐型~~ 2. FeedDemon (本地应用程序, Windows系统) 这是一款免费的本地应用软件,适用于Windows操作系统。大家可以搜索FeedDemon找到它的网站,在上面下载。安装过程很快。同样,如果有Google账号的话,可以利用该账号密码登陆与Google Reader同步,5秒钟之内就可以把google reader上的数据导过来。该软件的界面也很简单明了,虽然是英文界面,但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功能,所以操作起来也很简单。缺点就是只能在安装有该软件的电脑上使用,在这一点上没有Feedly方便。不过也是个很不错的软件。值得推荐~~ 3. 其他 还有其他一些大家推荐的阅读器,比如鲜果网,同样是不错的阅读器,也是在线应用,同样可以和Google Reader关联并把数据导过来。界面和Google Reader类似,简单易操作。只是有些订阅条目在Google Reader中为了便于辨认而改过名字,导过来之后还是没改过名字之前的,如果需要的话,还要再改一遍。总之这款在线阅读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还有一些比如抓虾,有道阅读器等等都有朋友推荐,我没有一一去试。还有一些程序和应用是专门针对移动客户端的用户的,因为本人没有时下很流行的Andriod和OS系统的设备,所以没有关注, 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搜一搜,试一试,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工具用的顺手,效率就上去了。 最后希望离不开阅读器的朋友能选择到一个适用于自己的阅读器应用。也谢谢那些网络上不相识的朋友的分享和提供的线索和建议。
个人分类: 资源共享|15690 次阅读|37 个评论
Google Reader 一路走好!
热度 8 baul 2013-3-14 09:03
Google Reader 一路走好!
最为研究人员,我每天早上进入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是查email,第二件事便是打开Google reader查询最新的相关领域期刊的最新发表文献。今天早上一如既往,可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 我用了近5年的Google reader要退休了。 详见: http://support.google.com/reader/answer/3028851 ------------ google reader关闭的通知 我们刚刚在官方Google博客里宣布我们将很快让Google Reader退休(准确的时间是2013年7月1日)。我们知道那些曾经忠诚的追随Reader的人们看到这个消息会非常伤心,我们也同样伤心。 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Google Reader的用量在减少,作为一家公司我们正在将全部能量浇筑在更少的产品上。我们认为这种专注将创造出更好的用户体验。 为了确保平稳的过渡,我们提供三个月的日落期限好让你有足够的时间找到一个替代性的feed阅读解决方案。如果你想得到你包括订阅在内的Reader数据,可以用 Google Takeout 。 再次感谢使用Reader作为你的RSS平台。 由软件工程师Alan Green发表。 ------- 2005年就发布的 Google Reader将在2013年7月1日关闭,Google给出的理由是用户数量逐年下降。Google没有给出替代方案,让用户自己去寻找RSS阅读器替代品,未来四个月里可使用 Google Takeout 来导出Google Reader里的RSS订阅(Google没提到Reader的API是否还能用,但Reader都关了,肯定也不会留着API,所以还是要死心) ----- Google reader的替代产品 Google Reader 是一款强大的 RSS 阅读器,它可以订阅所有的 RSS 信息源。它同时提供标签和文件夹的方式管理,通过“探索”发现新的信息源,还有分享到各种社交网络、发送电子邮件、创建共享组群等多种方式分享信息。由于 Google Reader 成为 RSS 阅读器市场当之无愧的王者,你也可以通过 Pocket 或者 ifttt 等其它优秀的应用与之互动,实现对各种资讯的获取、收藏、整理等功能,成为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 在存在众多新闻阅读器和社交媒体的时代,RSS 阅读器确实显得不够现代。但毕竟还存在许多优秀的博客通过 RSS 订阅更为方便。何况 RSS 阅读器这类聚合应用的最大优势在于信息聚合。一器在手,坐观天下。Google Reader 作为一款神器,寻找替代品确实不易。 Feedly 是我们发现的一款不错的 Google Reader 替代品。首先,它可以直接使用 Google Reader 登录,同步数据,减少迁移成本。作为一款世界级产品,它不分国别,可以订阅世界所有资源。添加的资源一样可以通过文件夹管理,并同步到 Goolge Reader。除了像 Google Reader 一样分享到社交媒体,与 Pocket、Evernote 等应用整合也是一大优势。最右侧栏还可显示 Twitter 和 Facebook 的消息(伴随着 Amazon 广告和美国科技股资讯)。Feedly 还有 iOS 和 Android 的移动版,完美的实现跨平台阅读。Feedly 不仅完美实现 Google Reader 所有功能,并且还可以通过对图片、文字提取重編,像杂志一样美观的展示信息,再加上免费、跨平台的特点,自然作为 RSS 阅读器中替换 Google Reader 的最佳产品。 Backstitch 是我们推荐的另一款替代品。和 Feedly 一样可以聚合 Twitter 和 Facebook,甚至 Instagram 的讯息。与 Feedly 相比,缺点只是无法同步 Google Reader 数据,迁移成本过高。但优点在于界面保持 Google Reader 的清晰简洁,可以像 iGoogle 一样自定义各个模块。Backstitch 可以订阅一些知名国外媒体。目前该服务处于 beta 阶段,可订阅的资源不多,不过你可以通过 RSS 的方式订阅其它资源。由于无法导入 OPML , 致使从 Google Reader 迁移不易,但如果你喜欢它简洁的界面,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向 Backstitch 添加信息源。Backstitch 目前处于测试阶段,也许以后会加入导入 OPML 文件的功能,我们不把它作为最佳替代 Google Reader 的工具,但是是一款值得关注的产品。
个人分类: 科研|5692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google reader打不开ACS的rss提供的论文链接怎么办
nktornado 2012-10-12 18:11
原因是acs现在的rss订阅现在全部由feedburner接管了。而google的feedburner被封了。 所以只有acs的rss提供的文章标题链接不能直接打开,即使你有权限可以直接看acs的网页论文。 1、如果google打不开,按照如下操作 用记事本打开你的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文件 在最后加上下面内容 如下内容是google打不开才需要加的。。。。。。 203.208.39.22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3.208.39.22 mail. google .com 203.208.39.22 www.google.com.hk 203.208.39.22 www.google.com 原帖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40ef210100xmp2.html 他的本意是为了打开reader, 事实上同时解决了reader中acs的rss链接不能打开的问题。 2.如果google reader可以打开,但acs的链接打不开,如下操作。 如下内容只是acs的feed也就是rss订阅打不开的时候加的。。。。。。 先在运行里敲 cmd,打开dos窗口。然后 ping www.google.com 然后你看到一串ip,比如我看到的是 74.125.128.99 于是打开上面的那个hosts文件,在最后加 74.125.128.99 feedproxy.google.com 就可以了。 同理,如果你打开acs的feed打不开,看上面的网址,如果是feedburner.google.com 那就把你ping 通 www.google.com的ip,和你观察到打不开的acs链接窗口上面的主域名(只要.com之前的地址),写到hosts文件即可。
个人分类: 未分类|78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Linux下的PDF标注工具
guhuxiang 2011-6-12 16:28
原文出自: http://henzhai.com/tech/2011/03/linux-pdf-annotate.html 阅读重要或长篇的PDF文档时,难免要做标注,例如高亮(highlight)或添加附注(sticky note)。在Linux下,目前有如下几种方案:Wine + Foxit Reader、Adobe Reader for Linux、Mendeley Desktop和Xournal(如有其它方案,欢迎补充)。本文使用的Linux发行版是Ubuntu 10.04。 个人感觉,Wine+Foxit Reader比较实用,但稳定性待检验;Adobe Reader for Linux功能稳定,但必须使用Adobe Acrobat开启标注功能;Mendeley Desktop能实现基本的PDF阅读和标注功能,但有一些缺陷影响了用户体验;Xournal本身定位不是PDF阅读工具,虽然能实现基本的PDF阅读和标注功能,但不如上面三种方案。以下是详细介绍。 2011-03-16更新 :使用Evince 2.32和 Poppler 0.15及以上版本(例如Ubuntu 11.04的默认安装),目前已具有初步的PDF标注功能;但还存在一些局限,例如在Ubuntu 11.04默认安装的版本中,只能添加文本附注,无法高亮。已实现标注功能的演示,可参见开发者 Carlos Garcis Campos的主页 ;对Evince的PDF标注功能的更多介绍,可参考Evince主页的 Annotations文档 ,以及GNOME bug 168304 的相关讨论。( 更新止 ) 1、 Wine + Foxit Reader Foxit Reader 虽然有Linux版本 ,但只有基本的PDF阅读功能,无法进行标注。通过Wine,可以在Linux上运行 Windows版本的Foxit Reader 。 安装 :安装时可能出错。建议在终端里使用Wine,根据错误信息进行排查 wine (Foxit Reader的.exe文件路径) 在我的系统中,起初提示如下错误: err:module:attach_process_dlls “odbc32.dll” failed to initialize, aborting 解决方法是:打开Wine的设置,在Libraries栏的DLL Overrides里,添加odbc32.dll,设为Native (Windows)或Native then Builtin。 使用经验 : (1) 对于扫描版的PDF文档,可以使用“Drawing Markup Tools”实现高亮功能。例如,可以把矩形(Rectangle)的边框色(Color)和填充色(Fill Color)设为相同,再设置透明度(Opacity),最后把这选为默认设置(Set Current Properties as Default)即可。 (2) 重新打开PDF文档时,如何回到上次阅读到的页面?在Preferences - History里,选择“Restore last view settings when reopening”。 2、 Adobe Reader for Linux 安装 :通过Ubuntu Software Center安装,或在终端使用下列命令(安装英文版) sudo apt-get install adobereader-enu 使用经验 : (1) 如何开启标注功能?用Adobe Reader打开PDF文档,在菜单中选择Document - Security - Show Security Properties,如果发现Commenting(注释)属性是Not Allowed,需要使用Adobe Acrobat开启Commenting权限。在Adobe Acrobat 9里,打开PDF文档后,在菜单中选择Advanced(高级)- Extend Features In Adobe Reader(Adobe Reader 扩展功能),保存即可。 (2) 对于扫描版的PDF文档,可以使用“Comment Markup Tools”实现高亮功能。例如,在该工具条里,选中矩形(Rectangle),再按Ctrl + E,打开“Rectangle Tool Properties”,可以将边框色(Color)和填充色(Fill Color)设为相同,再设置透明度(Opacity),最后勾上“Keep tool selected”。 (3) 重新打开PDF文档时,如何回到上次阅读到的页面?在Edit - Preferences - Documents里,选择“Restore last view settings when reopening documents”。 (4) 建议在Edit - Preferences - Page Display里,将Resolution(解析度)设为“Use system setting”。 (5) 如果需要安装Linux下的Adobe Reader简体中文字体包(以及其它东亚语言的字体包),可到 Adobe Reader for Unix的页面 下载。 不足之处 : (1) 全屏显示(Full Screen)时,无法做标注。 3、 Mendeley Desktop Mendeley 本身是一个文献引用管理软件和学术圈社交网络。它开发的 Mendeley Desktop有Linux版本 ,提供了基本的PDF阅读和标注功能。但我个人感觉,目前版本的Mendele Desktop在PDF文档的阅读功能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1) 无法指定任意的显示比例;(2) 重新打开文档时,无法自动跳到上次阅读的页面;(3) 无法跳到指定的页面;(4) 功能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地方,例如对于扫描版的PDF文档,将标注合并导出时,可能出错。 不论如何,就算不使用Mendeley的文献引用管理功能,它的文档分类管理功能也值得称道;如果它在PDF阅读和标注功能上,可以接近Foxit Reader的水平,将是我的不二选择。 4. Xournal Xournal 本身是一个书写笔记和草图的软件,也具有注释PDF文档(Annotate PDF)的功能。 安装 sudo apt-get install xournal 使用经验 (请参考它的 帮助手册 ): (1) 使用“高亮工具”(Highlighter)时,勾上“形状识别”(Shape Recognizer),这样可以自动把高亮部分显示为一条直线。 不足之处 : (1) 不是专门的PDF阅读工具,缺少跳到指定页面等功能,也无法添加与Adobe Reader等其它软件兼容的附注(Note)。 (2) 对于文本格式的PDF文档,标注后再导出PDF,文件体积会大大增加。
6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悄悄的订阅你的博客
热度 5 lingfeng 2011-4-20 23:21
在科学网开博,如果自己的博文能够被推荐到首页自然高兴,但是更让我高兴甚至欣喜若狂的是看到许多精彩的博文,因为可以从中学到东西。自己写文章给别人看,可以说是“奉献”,从别人的文章里学到东西,可以说是“索取”。很遗憾,我还是一个比较“自私”的人,更愿意“索取”。 近来有很多批评首页精选博文的声音,实事求是地说,大家的意见都有一定道理。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导致博客用户对编辑部推荐博文不满:博文的评价,其实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同行评议”,既然是“同行评议”,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对文章质量的判断是不一样的。其次,每个人所关注的东西不一样,因此精选博文常常是只符合一部分人的兴趣。 其实从短期看,精选与否对博文访问量的确有很大影响,但是从长期看,至少从我的博客来看,这个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我半年或一年以前发表的博文,精选的比没有精选的访问量要大,但这是因为精选的整体质量的确比没有精选的高。去除这个因素之后,比较高质量的非精选和精选博文的访问量,二者差别几乎为零。 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决定博文生命力的唯一因素只有质量!一篇文章发布到网上,就具有了生命力。只有那些的确写得好的文章,才会被不断转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成为经典。而那些质量不好的,一开始也许会有人阅读,但是不久就无人问津了。对于高质量的博文(当然也可以包括论文),可以说是:文章恒久远,一篇永流传。 我曾经提议过每一个用户建立自己的“推荐专家库”,也就是说,每一次看完一篇博文,觉得好,就推荐。然后每一个博客用户可以指定接受哪些人的推荐。这样,至少可以解决兴趣不同的问题,也可以部分解决眼光不同的问题。也许这个方法在技术上有难度,所以没有实施。顺便说一下:我觉得用户推荐也有问题,改为匿名更好。而编辑部在遴选博文时,如果能去除博主的名字,实行匿名选择,也许效果要更好。当然,这个实行起来难度较大,因为文风常常透露了作者的身份。 后来终于发现了一个可行的方法:用 google reader 订阅自己喜欢的博客。所以就订阅了十个左右符合自己兴趣,而且博文质量每一篇都不错的科学网博客。除了订阅科学网博客,我还订阅了其它网站的博客。对于这些订阅的博客,我几乎是每一篇博文都必看的。我订阅博客的唯一标准就是质量,或者说我能否学到东西,而不考虑对方的名气、博文是否经常被精选等因素。事实上,好几个我订阅的博客其博文经常不被精选。 怎样判断博文的质量?第一,重要性:谈论的是重要的或者比较重要的问题。第二,新颖性: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者对于已有的问题,你的观点与我的不一样,或者虽然一样,但是比我看得更深入。如果观点一样,看得又不更深入,我就没有必要看这篇博文。第三,有用性:介绍了实用的、新鲜的、有趣的而且比较重要的知识。第四,启发性:文章看后自己能产生新的思想。当然,这些判断都是主观的。 既然我说的是“悄悄订阅你的博客”,名单就不透露了:) 如果是想从科学网学到东西的朋友,其实也可以采取这样的做法。新来的用户,建议花一定时间逐一查看每一个博主的文章。科学网大概是几千博主吧?判断一个博客的质量和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大约几分钟就可以了。然后,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博客,用 google reader 或者其它方法订阅即可。 Google reader 的使用方法:首先需要有一个 gmail 的邮箱。登录 gmail 后,打开感兴趣的博客,点击博客左上角的“ RSS 订阅”,在新页面中的“订阅至此收取点”下拉菜单中选择“ google 阅读器”,点击“立即订阅”,然后在新页面中选择“ Add to google reader ”即可。 关于 google reader 使用方法的进一步阅读: Google reader 使用方法详解之基础篇 http://wangyueblog.com/2008/11/30/google-reader-tips-basic/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1 次阅读|6 个评论
如何追踪最新资讯?
热度 2 vpssa 2011-3-11 00:34
刚刚看到中科大罗昭锋老师的《RSS在科研、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的ppt及视频分享。受益匪浅。 如果未使用或不熟练的rss订阅。特别推荐罗老师的这次讲座。 全文地址: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4685do=blogid=420839 也可以直接进入此处学习: PPTX http://biotech.ustc.edu.cn/upload/RMRA/2011/RSS20110309.pptx 现场录像 http://biotech.ustc.edu.cn/upload/RMRA/2011/RSS20110309.wmv 资讯的获取速度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rss订阅的优势在于资讯的聚集优势、快捷度及便捷性。但是,由于rss订阅(这里的讨论限于Google Reader)受限于网络资讯本身的局限和搜索引擎的喜好度(seo),在资讯的全面性和速度方面仍存在硬伤。 为什么说有硬伤呢? 首先,我们知道网络新闻的来源主体依然是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的记者/编辑依然是资讯的主体提供者。新闻的发布时间滞后于新闻产生,这种滞后性,一方面来自于事件产生的外界因素的局限(政府、企业新闻的审核等),另外一方面是新闻制造者对事件描述及整理时间,写稿一般都是事情发生一天后或更长时间了。根据笔者的经验,获取最新资讯的方式主体依然是我们传统的方式,比如说事件本身的知情人、会议展会交流、学术研讨会的探讨等。一般而言,网络方式获取一项科研成果和政府政策的报道内容比传统方式获取延长1-3个月或更长,当然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正在缩短这个时间差。 其次,我们知道网络资讯获取主体基于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的蜘蛛爬虫爬到哪里,这要看这个网站是不是对蜘蛛友好。比如说一个更新度极低的网站就难以获得搜索引擎的青睐。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09年首张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通过曾激起大众的一片叫骂和叫好声,其实,公众知道此证书发布时,要比它在网络发布时间晚了近一个月。其中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个清单发表在一个更新频率很低的中国生物安全网上,搜索引擎蜘蛛难以抓取(或许也有发布是以pdf文档形式的缘故)。 硬伤是短期内是难以克服的,RSS订阅在网络资讯获取优势是明显的。不过它依然比直接登录门户资讯栏目列表的方式要慢(约3小时),而且一些网站并不提供rss订阅,甚至有些文章根本在网站没有入口。当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订阅那些不提供rss源网站的信息。 其实,我个人做法是采用关键词订阅和网址收藏的一种相对传统的方式。 关键词订阅基于Google快讯的监控机制来做,它可以人工设定关键词,从而查看特定时间的新闻点聚合。它可以用邮件来查阅也可以用GR来阅读。这样可以做到精准信息,这是基于泛网络的信息提取的,而不是某个rss源。这是这种订阅方式的优势。 网址收藏目的是把一些更新频率一般但是又很重要的网站页面放入收藏夹里面,可采用定期查阅的方式。这样做的原因是这些网站可能不提供rss源,或即使有更新源但速度慢,搜索引擎不进行捕捉。但一篇一篇的查十分耗时,如果借助于浏览器(比如傲游)的一次性打开收藏夹全部链接,那么这个速度会快很多,如果收藏量过多,那么建议归纳分文件夹,分批次打开。 总结起来,个人认为三点可以更加快速的获取资讯(1)线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比如说研讨会、学会、展会、交流互访等;(2)重要网站更新度低的定期浏览(网址收藏浏览);(3)关键词的google订阅(定向的点上资讯的纵向深览)或rss订阅(宏观的面上新闻横向阅读);(4)论坛、blog、SNS、微博的八卦(闲时逛) 以上仅为个人粗浅看法,在于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拍砖。
个人分类: 研究资讯|4291 次阅读|2 个评论
google reader 小技巧-获得最大阅读视野
smilesun 2010-9-28 23:42
明天开讲及时信息获取技术,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介绍RSS,阅读器会介绍google reader。 使用GR时,你可能会希望获得最大阅读视野,F11 加上f可以帮你实现。 在GR中,f 键是隐藏GR的工具栏,而F11是浏览器的全屏,两者结合可以获得最大阅读视野。 两个键的先后次序不影响实际效果,再依次按下两个键恢复初始状态。
个人分类: 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4837 次阅读|3 个评论
Google Reader应用小结
yufree 2010-8-24 22:43
使用Google Reader(下文简称GR)进行信息管理已经成为每天必做的功课了,但我发现在推荐给别人时总是很快就被否定。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郭嘉对郑智的态度过于谨慎,另一方面没有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很容易迷失于GR1000+及类似的情况中。由此结合自己的体会总结了如下的一点东西。 首先,GR是什么?GR是一款web2.0产品而不仅仅是一个RSS阅读器。这方面请阅读月光博客上 《基于Google Reader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 》 这篇文章来理解。 其次,GR干什么用的?这个问题不同人会给出不同答案,这是由不同的订阅内容来决定的,这里来说的就是其在科研上的应用。其实这也不是新鲜事,在 这里 可以看到中科大罗昭峰老师的相关讲解视频。 那么解决了是什么与为什么用后基本就会很快上手GR了,但这不是今天说的重点,今天的重点是解决在使用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问题一:GR打不开 这个问题怨不得GR,事实上根据 GFW三大定律 ,我也曾推荐别人使用 有道阅读 、 QQ订阅 、 豆瓣9点 、 鲜果 等类似应用,但我仍会首先推荐GR(虽然我也承认国内做的也很不错,但总有一种订阅局域网信息的感觉)。那么打不开的问题怎么解决呢?很简单,在地址栏中的http://的http后面加上个s,这样只要你的443端口不被废掉一般是能解决打不开的问题。其实这里打不开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在点击某个订阅后出现下图,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订阅了被HX的内容,这种情况一般是临时性的抽风,上述方法可以应对。但我建议这种类型的订阅要么就一篇也不要看,要么就看得多一些,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很多信息的真伪是难以通过网络来进行验证的,要么就不去操这个心,要么就尝试通过推理、批判等方法(可以试试关注一下真理部的 指令 )去分辨真假但不要对自己的结论有太高的期望,轮子与五毛在颠倒黑白上的功力不是盖的而本文提到这一问题是因为当网络抽风时(你懂的)有些正常订阅(主要出现在需要翻译的外文订阅中)也受到波及。GR只是一个工具,怎么用是个人问题但跟郑智应该无关。 问题二:全文FEED 这个问题很正常,我赞赏提供全文FEED的网站也理解不提供的网站,但我相信在阅读器用户中更多的是希望能看到全文的。解决这个问题看阮一峰这篇 文章 就够了,如果懒得看,那只需要收藏 http://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 这个可以生成全文feed的网址并将其应用在自己的摘要订阅上就可以了。当然,这个是开源的,虽然实际使用可能不太好用,但经过自己的编辑readability.php理论上可以得到所有提供订阅的全文FEED。相比阮先生的文章我要强调的是其已经发布了2.0的beta版了。类似服务请参阅小众软件的这篇 文章 (此文章中有宝藏)。 问题三:Rss源困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源要比找到一款合适的rss阅读器更有意义,但在找源上会面对两种比较尴尬的情况,分条来看: 1)没有源。这种情况初学者比较常见,当一个人从传统的p2s转换到p2p时很容易突然就没了方向感,其实类似情况更多出现在像我这样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身上,离开了课本、经典与权威但还没有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就是典型特征。有些人会将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推理演绎是指具有自己的特色,也会有人因为不适应没有现实依靠而转而寻找新的更高端的可依靠的理论,还有人会把学过的东西全都扔了号称自创出新的理论体系。这三种人在没有源的表现如下:第一种人会整合已有的搜索知识将其应用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源;第二种人会找高端IT人士的博客看,根据他们的推荐来寻找源;第三种人则可能根本就不屑于这项技术或带着猎奇的心理来用。其实这不是三种人,在一个人身上这三种思想也在不断斗争,因为每个人的脸谱都很多很多。在寻找源上,我建议可以从更本质的源上去看,那就是你自己的需要,然后再考虑能满足你需要的网站是什么样的,然后就去寻找。rss的特性是实时性、平等性与聚合性,而这类信息更多会在博客类网站与新闻类网站出现,那么在选用搜索产品上的答案就很明显了。但需要补充的是有些源可能没有有效性了,这里推荐 http://www.feedvalidator.org/ 来进行源的检验。另外就是有些网站也不错,但不提供订阅,这种情况我更建议使用类似 delicious 的社会化网络书签(这个工具也很强大,有兴趣自己探索)来管理这些有价值的网站,如果使用chrome的话那就安装 page2rss 的扩展,其他的小众那篇文章中有,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因为一个不提供订阅功能的资讯类网站的设计方案相信没几个IT人士能办出来)。另外,你也可以将自己习惯的多个Rss订阅地址合烧成一个,当然直接导出OPML更简单,但合烧类服务能同时提供诸如翻译、排序等功能,这方面佼佼者就是 pipes ,其功能一看就明白不多解释,而这项功能在向别人推荐rss时做实例很方便。 2)源太多。上面那个问题是个方法问题,但这个问题就与认知相关了。订阅太多造成的直接悲剧就是不断沉浸于浏览信息而无法自拔,相信很多GR用户都有GR1000+的恐惧症,这里希望能正确认识rss的功用并合理的使用,以下给出一些个人经验: a.限定自己的使用时间。本想这里推荐一个网页停留计时的小工具但后来想通了,自制力是需要各种诱惑来培养的,不能灵活掌握时间管理的人很容易被时间管理。推荐每日阅读时长30~60分钟且将其充斥在紧张工作的间隙,这样有益于身心健康。 b.限定源的发布数目。根据我对我自己最近1个月的阅读趋势(这个功能在GR中有)可以看出我每天的阅读条目在100条左右而我订阅条目每天大约发布200条,也就是说我订阅的源对我的有效率大约50%,这并不算高,但比较符合我目前处理信息的能力。而我加星标或共享或喜欢的条目每天不超过10条,这10条条目会占用我阅读时间的近一半,所以对我来说5%的高价值信息占用了我50%的阅读时间,当然这个效率还是比较低的。但造成这一状况与我没有很好利用信息聚合很有关系,但更为重要的是这让我明白我阅读量的界限。推荐每天订阅的条目发布量不要超过300,而这可通过GR趋势中阅读趋势来分析进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源。我认为理想的源每天发布条目不超过10个(新闻类除外)这样会更有针对性,但如何选择这种源需要自己动脑子了。 c.明确源的分类。明确分类对于信息管理十分有效,当然除了对条目增加tag外源的分类也很重要。对一个像我这样的想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建议订阅1个综合类新闻源例如南方周末、1个科技类新闻源例如solidot、1个科普类源例如松鼠会、1个了解国外的源例如译言、1个聚合类网文源例如鲜果精选、1~2个专业blog聚合源(符合专业方向)如scienceblogs、1~2个娱乐类源例如冷笑话、若干数据库专业方向文献的题录更新源、若干兴趣相关源。像这样一组订阅每天发布数不会超过100、质量也可以且重复性较低,其余的可通过订阅兴趣相投的用户发布来看。当然这纯属个人意见,适合自己能力的订阅才是最合适的。同时,要明确分类源的目的在于不同的源要有不同的阅读策略。最后,一定注意给自己看中的条目加tag,这样会提高你今后管理知识的效率。 问题四:打磨GR 这里我就不对功能进行详解了,以下罗列一些关键词:神奇排序 更多与此类似的供稿 趋势 关键词搜索供稿 您所关注用户的供稿 评论视图 推荐的条目 推荐源 只显示您所关注对象的喜欢的条目 在扩展视图中,滚动查看条目时,这些条目会标为已读 发送到 当上述功能都搞明白时你会发现GR远不是单纯的rss阅读器。 小结结束。 PS:推荐看下这两篇近期的补充阅读文章: 精彩源推荐 (我知道你打不开打不开打不开啊打不开 )、 人生规划与GTD应用
个人分类: 科搜研手册|3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A very useful pdf editor 非常有用的PDF编辑器
waterlilyqd 2010-2-26 11:51
Today, I read an article about how to read literature, of which the author told hisexperience that he marked the read papers on the pdf file, then he could know next time that papers had been read. Then I download one pdf editor ( FoxitPdfReader )from the following sites http://www.skycn.com/soft/20490.html and had a try. It's really very convenient! You can mark any part of the pdf file, you can draw a line under one phrase or a sentence to highlight them, or draw any other kinds of lines orgraphs as you like ! (see illustration in thebelow picture!) @@@@@@@####!!!!%%%@@@@ FoxitPdfReader,是一个小巧的PDF文件阅读器,你可以方便地将PDF文件直截拖放进活动窗口打开,并支持打印,文本查看等功能,有了它您就不要为打印一篇PDF而大动干戈,本版为最新3.0版本的免费汉化版本。3.0版本增加了下列新的功能: 1.书签编辑 2.多Tab页同时浏览多个文件 3.多媒体播放支持 4.支持添加注释
个人分类: IT知识|4192 次阅读|2 个评论
终于订阅了科学网的所有RSS
entropy 2008-8-27 08:16
今天,终于订阅了科学网的所有RSS,新闻、论文、博客、分类信息。
437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