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活跃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在全球地震活跃期防灾胜过一切
热度 2 杨学祥 2011-3-9 09:03
在全球地震活跃期防灾胜过一切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指出,让“防灾”先于灾难发生之前,减少震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责任重于泰山。 “纵观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水平,目前关于地震的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还在科学探索阶段。”陈建民说,即便地震预报的准确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强震袭来时巨大的财产损失仍不可避免,努力减少强震发生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害是关键。 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2010年智利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1年新西兰地震,两年里全球“扎堆”发生多次破坏性极强的特大地震。在全球地震活跃期,防灾胜过一切。 中外学者纷纷发表言论称地球已经进入新一轮地震频发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 根据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的数据,通过数学、物理模型的模拟计算,认为从2004年印尼海啸开始,到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防灾减灾重于泰山 2011年03月08日 21:38:31  来源: 新华网 (两会访谈)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防灾减灾重于泰山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任沁沁 罗沙)“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在2011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防灾减灾”多次出现。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指出,让“防灾”先于灾难发生之前,减少震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责任重于泰山。 “纵观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水平,目前关于地震的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还在科学探索阶段。”陈建民说,即便地震预报的准确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强震袭来时巨大的财产损失仍不可避免,努力减少强震发生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害是关键。 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2010年智利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1年新西兰地震,两年里全球“扎堆”发生多次破坏性极强的特大地震。在全球地震活跃期,防灾胜过一切。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08/c_121164350.htm 地震进入活跃期已成为专家共识 2010-5-26 09:21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地震,活跃期,特大地震爆发期 地震进入活跃期已成为专家共识 杨学祥 从2004年印尼海啸开始,到2018年或2020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刘杰关于地震的问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6日05:21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人物   刘杰,45岁,河南许昌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地震预测、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危险性评估等。   对话   5、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周期十多年   2008年以来,汶川、海地、智利、玉树先后发生地震,频繁的地震让人们不禁担心,地球究竟怎么了?地震还会持续多久?   记:为什么现在地震这么活跃?   刘:全球两个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另一个是欧亚地震带,现在就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一直很活跃,智利也在这一片。一段时间在这一片,一段时间在那一片。1999年土耳其有两次地震,死了上万人,1999年前后全球很大的地震活动集中在一片,慢慢我们有个观点,可能全球集中在这一片来活动的。   记:是否全球进入一个活跃期?   刘:2004年一个特大号的地震,现在说法是9.1级,引起印度洋海啸,死亡20万人,从这个地震开始全球进入一个活跃状态。今年智利8.8级地震,反映了这个活跃状态还要持续。历史上这种集中活跃绝对不是单发的,都是一段一段时间,1950年到1964年也有一段活跃期,发生过全球最大地震,1960年智利的9.6级地震。   记:您的判断活跃期会有十几年的时间?   刘:对,有这个规律,十几年,2004年是一个时间的起点,几乎要到2020年。   记:所以大家才会有这种担心,如果这么长的地震活跃期,真的2012年的预言会不会是……   刘:印尼地震9.1级,是全球第三大地震,1960年智利是第一大地震,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发生第二大地震,60年以后人还照样存在,这种活动在地球上不是说现在才有,以往也有过,它是正常的,在某个时间会有个集中活动,过一段时间,它又没有了。   记:现在的活跃期会不会比历史上的更强?能量上。   刘:不好说后面还没有比印尼更大的,但这种活动状态比较正常,绝对不是2012要来。   记:现在所谓的传言很多,中国的地震是不是处于多发期?   刘: 中国实际上是处于很活跃的一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2001年昆仑山地震以后,持续了9年,这段时间7.8级地震是4次,活跃期还要持续。   结语   每次灾难的伤痛也会让我们更加冷静地思考。从对刘杰的采访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压力,他对地球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渴望。刘杰也指出,对于地震预测趋势的发布,还要建立在人们对灾难正确理解,对防灾减灾的常识多多了解的基础上,现在这方面的普及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我们所能做的,应该是更加理性、有准备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灾难,最大限度地降低灾难造成的损失。央视《面对面》 http://news.sina.com.cn/o/2010-05-26/052117563677s.shtml 台湾发生6.6级地震 专家: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www.cnfol.com  2010年04月26日 14:46 中金在线    今早10点59分台湾兰屿东北方190.4公里,发生里氏规模6.6有感地震,台东成功、宜兰南澳、花莲矶崎,远到彰化市、台中大肚等地,最大震度均为3级。   地震专家预测: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据辽宁日报3月18日报道,2010年仅前3个月,地球便遭遇了一连串的强烈地震。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经深入研究分析后认为,2000年开始地球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据杨教授介绍,有关数据显示: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其中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数据是4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 (国外数据是7次),在1978-2000年发生0次,在2000-2010年已发生4次。其中,2010年已发生多次大地震:1月12日海地7.3级地震,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2月27日琉球群岛7.2级地震,3月4日高雄6.7级地震,3月13日印尼6.2级地震… http://news.cnfol.com/100426/101,1281,7601950,00.shtml 中国国家地理:世界或进入强震周期(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0日 14:35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一次8.5级的特大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一座100万千瓦的电厂10年发电量的总和。在1900年以来世界10次强度最大的地震中,排名第十位的1923年苏联堪察加地震就是8.5级,做个形象的比较,位于甘肃的刘家峡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2.5万千瓦,它要工作7到8年才能抵上1923年堪察加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   据地震仪的记录统计,世界上每年发生的地震,约有50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仅为5万多次,那些造成破坏性较大的7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有十几次,而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平均每年只有1次左右。可见地震越大,发生的机会就越少,地震增加一级,地震发生的机会约少十分之九。   中国随同世界一道进入地震活跃期   一般认为,全球地震有活跃期,也有平静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每个地震的活跃期延续3至4年,它们之间就是地震活动的平静期,通常为3到5年,多的是10年。最近,中外学者纷纷发表言论称地球已经进入新一轮地震频发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根据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的数据,通过数学、物理模型的模拟计算,认为从2004年印尼海啸开始,到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就在汶川地震发生不久前,俄罗斯科学家也预言2018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2004年的印尼海啸。该结论是基于俄地震学家所研制出的一种能记录地震生成过程并预测地震的模型,他们发明的“M 8S计算法”可以对地震进行中期(几年内)预测。俄罗斯科学家推测这场地震的震中可能位于以下5个地区之一: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交界带、智利、克什米尔、印尼苏门答腊岛和安达曼群岛附近的印度洋。专家还发现,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周期的末期地震的活动会加强。例如,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现在,在他们所研究的半径3000公里范围内的262个周期中,有124个地震周期出现活动加强的征兆。   无独有偶,就在这则新闻发布的前一个月,美国地质勘探局指出,加利福尼亚州在未来30年内发生能造成大面积破坏的强地震的可能性为99%。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模型,以研究大地震的发生几率。他们发现,加州在2038年前不发生6.7级地震的几率只有1%;同一期间,加州发生7.5级以上大规模地震的几率预计为46%,加州南部人口稠密地区遭遇地震的可能性最大。这一预测是美国科学家根据他们设计的新模型做出的,新模型综合了地震学、地震地质情况和地球表面精确测量数据等各种信息,以预报发生大型地震的可能性。地质学家甚至推算出,加州最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位于洛杉矶以东里弗赛德县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南段。   如果说地球真的进入地震频发期,那么汶川大地震可能就是其中一环,也许是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的某种能量上的转移和呼应。地震,让全球息息相关。(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 地震专辑 撰文/思远) http://tech.sina.com.cn/d/2010-05-10/14354165812.shtml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2) 杨学祥 2008年7月,我们提出全球进入强震频发期。2004、2005、2007年印尼三次8.5级以上地震和2010年智利8.8级地震的发生使中国地震首席预报专家承认:现在可能又一次进入了高震级地震活动频发的阶段。 下一场强震何时到来 综上可知,接下来的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中的每一年(2010年,2014年,2018 年)及其前一年都是可能的发生年。而且由于2010年、2014年、 2018年1月2日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1月3日或4日相差不过2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这和俄罗斯科学家预测的结果相吻合(摘自《百科知识》2008/07上 杨学祥 杨冬红)。这一预测已经得到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的证实。 请继续关注专家的评论。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2. 杨学祥。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发表于 2010-3-1 7:47:52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596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913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28763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564 次阅读|2 个评论
台北附近火山群蠢蠢欲动 民代呼吁设预警机制:地震火山活跃期
热度 2 杨学祥 2011-3-3 04:55
台北附近火山群蠢蠢欲动 民代呼吁设预警机制(图) 2011-03-02 15:51:00 来源: 中国台湾网  台北市附近大屯山火山群美丽的晚景。资料图 中国台湾网3月2日消息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国民党籍“立委”蒋乃辛今(2)日表示, 面对全球火山“连环爆”,邻近台北市的大屯山火山群这2年已增高约1厘米,显见地底已蕴含了极大的动能。 为了避免大屯山可能爆发,危害大台北地区(台湾第一大都会区,核心都市为台北市,涵盖新北市及基隆市)逾600万民众的生命安全,他呼吁台当局“行政院”立即建置火山监测机构与预警系统24四小时监测地震、地壳变形等与火山喷发有关活动。 蒋乃辛指出,大屯火山群主要由七星山、纱帽山及竹子山等20余座火山组成,它最后一次喷发应是在5000年前。由于紧临台北盆地,大屯山如果再度活跃起来恐将危害到大台北地区逾600万民众的生命安全,而数据也显示大屯火山正在“蠢蠢欲动”中。 蒋乃辛表示,根据地壳变形监测显示,大屯山地区近期出现明显的垂直地壳变形,2008至2009年间上抬约1厘米,代表地底蕴藏很强的能量,极可能有“岩浆库”存在。 蒋乃辛指出,面对全球火山“连环爆”,邻近台北市的大屯山这2年已增高约1厘米,显见地底已蕴含了极大的动能。 为了避免大屯山可能爆发,而危害大台北地区逾600万民众的生命安全,蒋乃辛等“立委”要求台当局“行政院”立即建置火山监测机构与预警系统,24小时监测地震、地壳变形、火山气体和地表温度等与火山喷发有关的活动,随时把观测资料同步传到台当局“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台湾气象部门,并建立观测数据库,评估是否可能造成喷发威胁,达到预警效果。(中国台湾网 冯存健) (本文来源:中国台湾网 ) http://news.163.com/11/0302/15/6U5DC9IF00014JB6.html 黄石公园休眠火山快速隆起为什么从2004年开始? 已有 234 次阅读 2011-2-20 06:4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黄石公园 地震 火山 气候变冷 黄石公园休眠火山快速隆起为什么从2004年开始? ——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杨学祥 据英国《每日邮报》称, 最新研究表明,从2004年到现在,黄石公园内巨大的休眠火山的地表隆起高度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特别是最近3年以来,隆起高度平均每年上升7.62厘米,创下了自1923年以来的最快纪录。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9级特大地震和海啸,造成27万人死亡,拉开了21世纪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序幕。与此同时,从2004年到现在,黄石公园内巨大的休眠火山的地表隆起高度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特别是最近3年以来,隆起高度平均每年上升7.62厘米,创下了自1923年以来的最快纪录。 2001-2010年是全球变暖最快的十年。山地冰川的融化和海平面的上升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导致加载的海洋地壳下沉和卸载的山地冰川地壳的上升,所以在全球变暖后期,全球将进入地震火山活动的活跃期。最强烈的全球变暖将导致最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这符合地球变化的历史记录。 火山喷发与全球低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815年4月5日,沉睡了五千年的印尼松巴哇岛坦博拉火山岩浆喷薄而出,气势汹汹。五天之后,也就是1815年4月10日晚7时左右,坦博拉火山岩再次爆发,随后断断续续持续百余天。这是坦博拉火山近两个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喷发,也是有史以来、有文字记载的伤亡程度最为惨重的一次火山灾难,遇难人数总计11.7万。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剧烈程度相当于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十倍,喷出的火山灰在地球大气圈中形成一个层面,它“一手遮天”,将太阳释放给整个地球的光和热给挡在了外面,导致低温天气。 因为火山灰在大气层中需要时间流动,所以并没有立刻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直到1816年影响才显现出来。在此之前还有两次火山爆发,分别发生在1812年的加勒比海地区和1814年的菲律宾,在大气层中早已存在的火山灰因为坦博拉火山的喷发更加严重。 当时欧美的日记和报纸详尽记录了1816年的天气,比如天空中不寻常的颜色,巨大的太阳黑子和其他怪异现象。这些资料从侧面证实了今天的自然史学家的研究:太阳磁场的改变,巨大的火山喷发和太阳黑子活动造成了北半球的饥荒、干旱和毁灭性的雨雪天气。 强震频发与低温冻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降温的物理机制也很明显。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火山和飓风的增强,近20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 太阳黑子的延长极小期、剧烈的地震火山活动、猛烈的潮汐活动将给世界带来由暖到冷的气候突变,这就是自然的气候循环。 防冷比防暖更加重要:在世界资源和能源短缺的条件下,严寒对人类更具有杀伤力。 当荒唐盲目的旅游消耗掉了最后一点能源,人类将不得不回到冰雪覆盖的冰冷的高楼:无电、无水、没有你曾静恐惧的全球变暖。 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参考文献 1. 2010天气10年来最极端 专家称元凶是拉尼娜。2011年01月04日07:57四川在线。 http://news.qq.com/a/20110104/000416.htm 2. 气象部门称英国可能经历300年来最严酷寒冬。2010年12月30日09:19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w/2010-12-30/091921733154.shtml 3. 阮煜琳。去年中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损失为近十年最重。 青岛新闻网。2011-01-12 中新社。 http://www.qingdaonews.com/gb/content/2011-01/12/content_8633070.htm 4. 朱盈库。专家警告百年一遇极端天气将缩短为20年一遇。2011-01-20 00:12 环球网。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1-01/1443281.html 5. 付旭。数据显示2010年死于自然灾害者20年来最多。2011年01月24日21:18 国际在线。 http://news.sina.com.cn/w/2011-01-24/211821867699.shtml 6. 黄海。我国“南冻北旱”极端天气可能致国内粮价上涨。来源:新京报 2011年01月24日01:43据新华社电。 http://news.sohu.com/20110124/n279044520.shtm 7. 王欣。美媒称2010为自然灾害之年 26万人丧生创40年新高。2010-12-20 10:35 环球网。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12/1355613.html 8. 范筱。金融危机及突发事件导致2009年国际形势动荡。2009-12-24 11:06新民网。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12/24/3147751.html 9. 周谷风。统计显示2009年全球天灾总量上升 损失减少。2009年12月30日 13:23:48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9-12/30/content_12728614.htm 10.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11.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12. 杨学祥、杨冬红。4种原因可能是祸首。新文化报,2010年1月6日(第5版)。 http://enews.xwhb.com/html/2010-01/06/content_144259.htm 13.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日期:2010-01-12 来源:文汇报。12版:科技文摘。 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7.htm 14. 两个"拉马德雷冷位相"的灾害对比. 大公网. 时间:2010-07-21 09:17: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http://www.takungpao.com/index/syzt2/1319757.html 15. 杨学祥. 两个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自然灾害对比:1947-1976年和2000-2030年. 2010-07-20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7/20/content_1185572.htm 16. 水利部部长:十一五期间洪涝干旱灾情历史罕见。2010年12月30日05:08 人民网-人民日报。 http://news.sina.com.cn/c/2010-12-30/050821731292.shtml 17. 杨学祥。今冬遭遇“极寒”的可能性有多大:潮汐1800和55年周期。发表于 2010-10-9 8:08:5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249 附件: 黄石公园,能否吹响“末日号角”(图) 2011-02-20 02:20:44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曹玲   全球有7座超级火山,被誉为天使的7支“末日号角”,其中任意一座喷发,都不亚于8级地震。这其中最大的一支号角就是美国的黄石公园火山,如果黄石公园火山喷发,火山灰会瞬间喷入25公里的高空,一两天内覆盖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并可能会因为连锁反应带来全球大灾难,地球平均温度将降低10摄氏度,农作物毁灭,人类遭殃……   近日来,媒体纷纷提到黄石火山喷发这个末日话题。据英国《每日邮报》称,最新研究表明,从2004年到现在,黄石公园内巨大的休眠火山的地表隆起高度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特别是最近3年以来,隆起高度平均每年上升7.62厘米,创下了自1923年以来的最快纪录。分析认为,黄石公园内火山的地表隆起很可能是因为地下不断膨胀的岩浆导致的。   而2009年7月23日,官方则关闭过黄石公园部分区域,解释是:黄石公园地底热能出现异常现象,担心溢出的岩浆灼伤游人。这让不少好事者立刻联想到,黄石火山会不会喷发?   这里的确是个不安分之地。在黄石公园内,有上万个喷出热水热气的孔穴,还有200处至250处间歇喷泉。这是地球上最大的水热活动系统,当大地被冰雪覆盖时,这里的温泉、间歇泉和喷气孔周围,仍旧热气腾腾,吸引了麋、鹿、野牛等许多野生动物来这里过冬。   在过去的6000万年中,黄石地区在地质年代里多次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大的火山喷发发生过3次,最后一次可能喷发在200万年前,火山口中喷出来的物质将9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全部覆盖,厚度超过1500米,形成大片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成为现在海拔2000多米的熔岩高原。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火山专家丹·德祖里辛介绍,黄石公园坐落在一个巨大的热点熔岩储藏所上。这个储藏所下达地球至少200公里深处,上至接近地面的地方,形成了一根所谓的超级热柱。这些热量为黄石公园里所有的喷气口、间歇泉、温泉和冒泡的泥坑提供了动力。地面以下是个岩浆房,直径约为72公里,大致相当于一个公园大小,最厚的地方达13公里左右。   (因版面有限,本文为节选刊登。)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 http://news.163.com/11/0220/02/6TA6QGK900014AED.html "冻死人的1816年"祸起火山? 低温引发嘉庆大灾荒 2010-05-18 11:19:23 来源: 新华网(广州)  1816年广泛的农作物歉收使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出现了“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情。在美国,饥饿的人群往西迁移,改变了农业结构,拓展了领土。在中国,饥荒导致民变,引发了清朝由盛转衰的道光萧条。同时自然的阴霾还影响到绘画风格和文学基调,促进了新宗教的诞生,新发明的涌现。一次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走向。而自然史学家,把这一连串变化部分归因于印尼的一次火山爆发。百年后,专家们开始担心,冰岛火山爆发是否会让地球重返寒冷。 1816年,全球性的低温袭击了从欧洲、美洲甚至中国,据保守估计1816年北半球平均气温下降了0.4-0.7 。在西方,这一年被称为“无夏之年”,在民间的记忆里被称为“冻死人的1816年”。嘉庆年间的云南饥荒与西方所说的“无夏之年”有共同的气候背景。 气候恶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而资源短缺则导致人类冲突。1816年广泛的农作物歉收使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出现了“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情。 在美国,饥饿的人群往西迁移,改变了农业结构,拓展了领土。在中国,饥荒导致民变,引发了清朝由盛转衰的道光萧条。同时自然的阴霾还影响到绘画风格和文学基调,促进了新宗教的诞生,新发明的涌现。 “冻死人的1816年” 根据美国民间的日记,1816年1月很温和,东北部的大多数人家早早就熄灭了取暖的炉火。虽然也有寒冷的日子,但是很少,多数时间天气温暖如春。2月也不冷,有些日子比1月冷,但是天气还算正常。 3月1号到6号一直刮风,4月随着白天越来越长,气温却变得寒冷了。东北部大多数地区下了冻雨,晚春的积雪没过脚面。 人们发现绵羊冻死在了草场上,没人见过这么寒冷的春天。5月的第一天就像冬天一样,天空中飘起了雪花和冰屑,柔嫩的花蕾冻死了,水塘和河里结了半英寸的冰,地里新种的庄稼经受着酷寒的蹂躏。 6月的寒冷是这个纬度的玫瑰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农夫们穿着厚外套,戴着手套在田间忙碌,尽力挽救残存的庄稼。新罕布什尔州88岁的医生爱德华,同时也是气象学和天文学爱好者,他详细记载天气情况已经有80年之久。他从来没见过这么怪异的天气,在1816年的6月7日,爱德华医生写道:天气极其寒冷,土地冻得坚硬,风雪呼啸了一天,在中午的暗影处,冰柱有12英寸那么长。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医生6月12日写道:自从进入6月以来人们对气候的抱怨越来越厉害。到处是可怕的干旱和奇怪的温和西北风。 6月17日早晨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佛蒙特市附近的一个农夫有很大一块玉米田,这几天晚上他都在田里燃起篝火,和家人轮流看守不让火熄灭,以免玉米冻死。 7月伴随着冰雪而来,新英格兰地区,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部分地方覆盖上了一层厚玻璃似的冰雪。那些勉强熬过了5月、6月寒冷的玉米在7月的冰雪里还是难免一死。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严重的还是8月,几乎所有绿色的植物都冰封在霜降之下。 这一年的新英格兰只有一点收成,粮食极度匮乏。对美国东北部夏天的生动记忆保存在下面的民谣里:树木没有一片叶子,山脉光秃秃,田野愁眉苦脸,山岗阴郁,枝梗枯槁,从没出现过这样的年头。 这年夏季气温也有回归正常的时刻,6月17日到8月17日的天气还不错,蔬菜生长起来,部分缓和了饥荒,爱德华医生这样精细的气候记录者也乐观地认为前景将比之前预测的要好。 但是寒冷再次降临,在8月21日,爱德华用冻得僵硬的手记下:“霜冻和冰雪冻死了地里所有的豆类和谷物,田里空空如也,像10月一样一片雪白”。 这一天破坏性的霜降从加拿大南部蔓延到北卡罗来纳州,9月11日寒流再次来袭,人们穿上了12月才穿的衣服。在随之而来的冬季,温度甚至下降到零下32 ,上纽约港结了厚厚的冰层,马拉雪橇可以轻松地穿越巴特米尔克海峡从布鲁克林直达附近的总督岛。 1816年,粮食大面积歉收,玉米和谷物的价格急速上涨,农民的生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位于新英格兰的阿尔弗雷德村的村史中记载: 1816年被称为“饥饿之年”,也被称为“无夏之年”。 (本文来源:新华网 ) http://news.163.com/10/0518/11/66VBRCHS000146BC.html "冻死人的1816年"祸起火山? 低温引发嘉庆大灾荒 2010-05-18 11:19:23 来源: 新华网(广州)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低温之灾 在亚洲的印度,1816年季风延迟,夏季阴雨连绵,加重了霍乱的传播,瘟疫从恒河流域的班加罗尔一直蔓延到莫斯科。 1815-1817年,云南地区发生大面积灾荒,被称之嘉庆大灾荒,可以说,嘉庆大灾荒是云南近代有记载的规模最大、最严重的一次饥荒。据云南《邓川县志》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是岁大饥,路死枕籍。”面临灾荒,有些饥民被迫卖儿卖女以求活命,昆明诗人李于阳在《卖儿叹》中写道:“三百钱买一升粟,一升粟饱三日腹。穷民赤手钱何来,携男提女街头卖。明知卖儿难救饥,忍被鬼伯同时录 ” “无夏之年”除了造成嘉庆云南大饥荒之外,在中国东部的广大地区,这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极端低温事件,如在台湾,1815年,新竹、苗栗皆“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1815年彰化“冬十二月有冰”。1817年在江西彭泽县:“六月下旬北风寒,二十九日夜尤甚,次早九都、浩山见雪,木棉多冻伤。”湖口县:“六月低,天暴寒人 ”。可见1816年夏季低温并不仅仅局限在云南一隅,而是影响到了中国的广大地区,只不过在东部地区未造成大范围的灾害,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 1816年的低温不仅仅限于亚洲,美国东北部、加拿大的海滨诸省、纽芬兰和欧洲也同样如此。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持续了20年之久的欧洲战争终于要结束了,但是恶劣的天气开始接替战争,像死神一样挥舞着镰刀来收割生命。不像美国遭受干旱,欧洲经受的是雨水过多,《泰晤士报》在1816年7月报道,寒冷潮湿的天气正在毁灭英格兰的草场和苜蓿,这对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毁灭了大多数人生活的希望。 恶劣的气候导致西欧的粮食大面积减产,法国和德国的葡萄受灾严重,1816年的葡萄酒贫乏而且质量很差。暴风雨、罕见的降水导致欧洲许多河流,比如莱茵河泛滥。1816-1819年爱尔兰爆发了斑疹伤寒传染病,大约10万爱尔兰人死亡。英国BBC利用瑞士的档案资料推测,1816年的死亡率是之前平均年份的一倍,也就是说整个欧洲因此死了20万人。 历史学家叙述说,“蜂群一般的乞丐”堵塞了道路,向过路人哀求。1817年,一位经过勃艮第的旅行者的叙述很有代表性:“乞丐本来已经很多,现在数量猛增;每到一站都有成群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聚集在马车周围。”另一位从不列颠群岛来到勃艮第的旅行者补充说,这里的乞丐数量虽大,“但绝对没有在爱尔兰包围旅行者的人数那么多”。在瑞士,目击者说,大批乞丐挤满了道路,像一支军队一样。他们的目光充满绝望。用当地编年史家的话说:“他们的面颊上泛着死者的苍白。” (本文来源:新华网 ) http://news.163.com/10/0518/11/66VBRCHS000146BC_2.html "冻死人的1816年"祸起火山? 低温引发嘉庆大灾荒 2010-05-18 11:19:23 来源: 新华网(广州)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祸起火山? 1816年的夏季低温令自然生态崩溃,但是极端气候的原因何在?当时的人们难以理解,意大利和瑞士的农民把寒冷的天气怪罪于新出现的避雷针,根据泰晤士报的报道,苏黎世附近的农民真的把避雷针推倒了。虽然今天我们知道无夏之年与避雷针无关,但是除了一些基本共识,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还没有彻底揭开谜底。 一般认为这一年的太阳磁场活动非常不活跃,用科学术语说就是处于道尔顿极小期。这段磁场不活跃期从1795年一直持续到1820年。在此之前的蒙德极小期造成了北半球持续70年的连续低温。 所谓的蒙德极小期是指1645年到1715年太阳黑子显著减少的这一段时期。这一结论是英国天文学家蒙德发现并提出的。在蒙德最小期时,欧洲的天气比平常冷得多,伦敦人可以在冬天结冰的泰晤士河上举办各种活动。蒙德极小期夹在更加寒冷的时期 小冰期的中间,1450年到1850年这段时间被称为小冰期。在这段时期内,欧洲许多地区的冰川都有所扩大,温暖的夏天消失了,河流、港口和运河都冻结了。第二个因素是在道尔顿极小期期间,太阳偏离了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这种情况每178-180年就出现一次。但是造成1816年寒冷现象的更直接原因是1815年坦博拉火山喷发。 1815年4月5日,沉睡了五千年的印尼松巴哇岛坦博拉火山岩浆喷薄而出,气势汹汹。五天之后,也就是1815年4月10日晚7时左右,坦博拉火山岩再次爆发,随后断断续续持续百余天。这是坦博拉火山近两个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喷发,也是有史以来、有文字记载的伤亡程度最为惨重的一次火山灾难,遇难人数总计11.7万。 当烟雾消散以后,坦博拉火山已“喷掉了山顶”,其高度从4100米锐减到2850米。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剧烈程度相当于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十倍,喷出的火山灰在地球大气圈中形成一个层面,它“一手遮天”,将太阳释放给整个地球的光和热给挡在了外面,导致低温天气。 因为火山灰在大气层中需要时间流动,所以并没有立刻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直到1816年影响才显现出来。在此之前还有两次火山爆发,分别发生在1812年的加勒比海地区和1814年的菲律宾,在大气层中早已存在的火山灰因为坦博拉火山的喷发更加严重。 当时欧美的日记和报纸详尽记录了1816年的天气,比如天空中不寻常的颜色,巨大的太阳黑子和其他怪异现象。这些资料从侧面证实了今天的自然史学家的研究:太阳磁场的改变,巨大的火山喷发和太阳黑子活动造成了北半球的饥荒、干旱和毁灭性的雨雪天气。 (本文来源:新华网 ) http://news.163.com/10/0518/11/66VBRCHS000146BC_3.html "冻死人的1816年"祸起火山? 低温引发嘉庆大灾荒 2010-05-18 11:19:23 来源: 新华网(广州)  气候改变历史 对自给自足的农民来说,粮食歉收常常意味着死亡。1816年粮食歉收后,从不列颠群岛到欧洲大陆,从美国到加拿大,到处满目疮夷,社会秩序几近崩溃。历史学家称之为“西方世界最糟糕的一次生存危机”。 在美国,饥荒促使农民们往西迁徙,成千上万的家庭被迫离开家园去西北部寻找更加适合的气候,更肥沃的土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改变了美国的农业结构,产粮区从东部转移到了西部。西进运动促进了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印第安纳在1816年成为了美国的一个州, 伊利诺伊则在1818年也成为一个州。 被迫迁徙的灾民之中就有约瑟夫 史密斯,他们家搬到了纽约州,经历了一系列神秘事件之后,约瑟夫 史密斯发表了《摩门圣经》,这预示着新的教派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即摩门教的诞生。 几乎每一个欧洲国家都出现了“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情。法国政府倒台,保守的黎塞留公爵应邀组织新政府。1819年夏天,巴伐利亚城镇维尔茨堡爆发了德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犹太人骚乱。饥馑和革命激情又加重了紧张关系和愤怒情绪,使这种骚乱蔓延到全德国,并发展至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 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地区,后来成为化学家的尤斯图斯 冯 李比希经历了这次灾荒,这场悲惨的遭遇迫使他后来开始研究植物营养学,发明了化学肥料,大大增加了土地单位产值。这次饥荒令食品价格飞涨,以燕麦为例,1815年每蒲式耳是12美元,1816年上涨到92美元,涨幅达8倍。对于主要依赖马车交通的经济模式来说,燕麦是必需品。在燕麦短缺的形势下,促使德国发明家卡尔 德莱斯去探索无须马拉的新交通工具,结果他发明了“德莱辛” 自行车的前身,这是向个人自动化交通工具时代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大气层中的火山灰增多导致了这段时期落日时分特殊的景观,英国画家透纳把这种颜色成功捕捉到了画布上。1816年6月16日,诗人雪莱带着未婚妻玛丽到拜伦位于日内瓦湖边的别墅度假,结果突然下起了大雨,狂风怒吼,闪电齐鸣。玛丽与很多文学界人士困守在寒冷多雨的瑞士,6月22日的暴风雨让他们只能呆在室内,以讲鬼故事消磨时光。 他们约定把这些传说写下来,1818年玛丽第一个完工,这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哥特式惊悚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者说《科学怪人》。而拜伦的私人医生约翰 波坚杜利则写出了中篇《吸血鬼》。也是在“无夏之年”,拜伦开始写作他预示末日来临的诗歌《黑暗》: 明亮的太阳熄灭,而星星在暗淡的永恒虚空中失所流离, 无光,无路,那冰封的地球球体盲目转动,在无月的天空下笼罩幽冥; 无夏之年对我国的影响更加耐人寻味。当代著名经济历史数据考证与分析专家安格斯 麦迪森(Angus Maddison)经过研究发现,1700年时整个欧洲的GDP和中国的GDP差不多相等,而在1700-1820年的一个多世纪中,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是欧洲的4倍。然后,在1820年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一直在下降,并成为世界六大经济体中唯一出现人均GDP下降的地区。 我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吴承明把19世纪上叶的市场衰退,称“道光萧条”,这次萧条是在农业生产不景气,国家财政拮据的情况下发生的,由此导致一系列的民变。由此而言,1820年代确实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生大转折的起点。而其背后也许有气候变冷的深层原因。一个王朝可以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太阳黑子和火山爆发。可见古往今来,自然的变动也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变量。 (《看历史》供新华网专稿 作者:栗月静) (本文来源:新华网 ) http://news.163.com/10/0518/11/66VBRCHS000146BC_4.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467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262 次阅读|1 个评论
特大地震频发期的警钟在2008年5月10日敲响
热度 1 杨学祥 2011-2-24 08:15
特大地震频发期的警钟在2008年5月10日敲响 杨学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两天,我们敲响了全球特大地震频发的警钟:2010年、2014年、2018年可能发生。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证实了这一地震规律。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4946 次阅读 2008-5-10 11:08 |个人分类:灾害预测 推荐到群组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杨学祥,杨冬红 统计数据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得到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结果的支持。 1. 加州30年内发生大地震可能性为99%   新华网消息:法新社14日援引科学家的预测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未来30年内发生能造成大面积破坏的强地震的可能性为99%。美国地质勘探局指出,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模型,以研究大地震的发生几率。他们发现,加州在2038年前不发生6.7级地震的几率只有1%。同一期间,加州发生7.5级以上大规模地震的几率预计为46%,加州南部人口稠密地区遭遇地震的可能性最大。这一预测是科学家根据新模型做出的。新模型综合了地震学、地震地质情况和地球表面精确测量数据等各种信息,以预报发生大型地震的可能性。加州地震几率工作组负责人内德·菲尔德说:"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30年内,加州的某个地方将发生可能具有破坏性的地震。" 地质学家认为,加州最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位于洛杉矶以东里弗赛德县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南段 。 2. 俄科学家预言未来10年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 新华网消息: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科学家预言2018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2004年的印尼海啸。该结论是基于俄地震学家所研制出的一种能记录地震生成过程并预测地震的模型。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地震预测理论和数学地球物理学研究所专家弗拉基米尔·科索博科夫说,这场地震的震中可能位于以下5个地区之一: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交界带、智利、克什米尔、印尼苏门答腊岛和安达曼群岛附近的印度洋。俄科学家发明的“M 8S计算法”可以对地震进行中期(几年内)预测。专家发现,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周期的末期地震的活动会加强。例如,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俄地震学家认为,单独的个体不太可能具有这种密集性。现在,俄地震学家指出,在他们所研究的半径3000公里范围内的262个周期中,有124个地震周期出现活动加强的征兆 。 3. 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四年变化与特大地震的对应关系 从1955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平缓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地幔与地核的角动量交换,但突然变化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Richmond)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1957.79,1961.93和1965.61。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这个现象有无特别的物理意义,现在尚难断定。季节性的日常变化约为0.6毫秒,相当于±60×10-10,并且各年几乎相同。季节性的加速度约为±650×10-10/年。这个变化主要是由于风引起的,但潮汐也有影响 。 图 1 1956-1969年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据傅承义,1976) 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12年内: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它们与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变化的转折点1957.79,1961.93和1965.61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4. 强潮汐的准四年周期与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四年变化对应关系 2004年,我们在研究特大潮汐时,意外发现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有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四年周期变化一一对应。由于这个变化受到日月大潮的强烈干扰,所以潮汐强度表现为准两年震荡、准四年震荡和准六年震荡,并且叠加日有规律地递进变化。在地球近日点(1月3-4日)附近,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强的特大潮汐 。 从1951年到1977年,1月6日和8日的月亮近地潮与1月3-4日的太阳近地潮叠加每四年重复一次,有四年准周期。递进变化是有规律的。1957年、1961年和1965年都在1月17日(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准四年变化周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77年才由1月17日变为1月16日。而且,同日的日月大潮消失。四年周期中,有时三年情况重复,有时两年情况重复,四年中至少有一年为最强潮汐或较强潮汐,位置不断变动,最强潮汐年的准四年变化可持续6-8个周期(见表1)。预计在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与1月3-4日的太阳近地潮当日叠加将形成最强潮汐,造成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全球灾害有很好的对应性,这为强潮汐导致全球灾害提供了新的证据 。根据潮汐强度判断,起始于1953年的地球自转加速度4年变化可能延续到1969年,在1973年减弱,1977年消失。 按表1的连续4年排序,第一次连续四年的最强和较强潮汐发生在四年中的第三年(即,1953年、1957年、1961年、1965年、1969年),第二次发生在第四年(1966年、1970年、1974年、1978年),第三次发生在第一年(1971年、1975年、1979年、1983年,1987年),第四次发生在第二年(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第五次重复发生在第三年(1997年、2001年、2005年、2009年)。每次出现4-5个周期,两次之间时间有重叠,这是地球自转变化3-4年变动周期的原因。根据变化规律,第六次重复应该发生在第四年(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 表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E) 年 月 日 时 农历 大 潮 弱w 强s 拉尼那年(L) 1951 1 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特强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ww L 1955 1 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特强震 1958 1 9 7.7 20 6 20 0 E 1959 1 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强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4 16.2 9 10 25 www E 强震 1964 1 26 9.3 12 15 29 0 E-L,特强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强震 1966 1 8 18.3 17 7 21 ss E 1967-2002年省略(其间无强震和特强震)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特强震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强震 2006 1 2 6.8 3 31(上年12月) s E 2006 1 30 15.9 2 29 14 ss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强震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E? 2009 1 10 18.8 15 26 11 ss E? 2010 1 2 4.6 18 15 1 ss 特强震? 2011 1 22 8.1 19 4 20 s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sss,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ss,相差两天为强潮汐s,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0,相差四天为弱潮汐w,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ww,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www。强震为8.5级以上地震,特强震为9级以上地震。 5. 强潮汐的准四年周期、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四年变化与特大地震的对应关系 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7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2004年12月26日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 俄罗斯科学家预言2018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2004年的印尼海啸 。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准四年变化规律,也符合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发生特大强震的特征 。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2010年及其前一年、2014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2018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2010年、2014年、2018年1月2日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1月3日或4日相差不过2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3. 杨冬红 , 杨学祥.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1(4):5-12。 4.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世界地质, 2004, 23(4): 407-410. 5. 美科学家: 加州30年内发生大地震可能性为99%。2008年04月16日 14:26:36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4/16/content_7988114.htm 6. 俄新社: 俄科学家预言未来10年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2008年05月02日 21:06:05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5/02/content_8093102.htm 7. 傅承义。地球十讲。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55-57 8. 杨学祥,杨冬红。地球自转准四年周期及其在厄尔尼诺中的作用。 2004-6-18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1 9. 杨学祥,杨冬红。地球自转准四年周期及其在厄尔尼诺中的作用。2004-6-18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43467.htm 10. 杨学祥. 2001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2002,45(增刊):56-61 11. 杨学祥. 地球流体的差异旋转与气候变化. 自然杂志. 2002, 24(2): 87-91 12.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 等.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 33(1):87-91. 13. 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乔琪源.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14. 杨学祥. 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23(2): 77-80. 附图见: 杨学祥,杨冬红.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2008-5-10 10:39:24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473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90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家警示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或临更大地震:地震活跃期
热度 1 杨学祥 2011-2-23 09:12
专家警示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或临更大地震 2011年02月23日 08:39 来源: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2月23日《凤凰早班车》,以下是文字实录: 但是专家警告说这次新西兰的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发出6.2级地震之后,可能是预示着另外一场更大灾难的来临。专家劝告这个强震可能陆续有来接下来,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会是一个高危。因为据说只要震一次,危险性就会增加。有地震学家认为这次地震可能会对印亚与太平洋板块边缘造成更大的冲击,造成地震板块加重负荷,令得惠灵顿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为惠灵顿的地理位置恰好就是跨越在两大地震板块的边缘。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2011xinxilandizhen/content-2/detail_2011_02/23/4806575_0.shtml 地震火山都进入活跃期 已有 1287 次阅读 2010-3-31 12:07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地震,火山,活跃期 推荐到群组 地震火山都进入活跃期 杨学祥,杨冬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0764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090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西兰22日6.3级地震多人死亡:地震进入活跃期
杨学祥 2011-2-23 06:46
去年7.1级地震无人遇难,22日6.3级地震多人死亡 零死亡奇迹缘何无法复制? ·2011-02-23 02:17:07·来源: 河北青年报 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22日遭遇里氏6.3级地震,大量建筑物坍塌,多人丧生。 这座南岛最大城市半年前遭遇强震,却未致人员死亡,被总理称为“奇迹”。 此次地震的成因是什么?原地重震,缘何损失惨重?地震学家对此作出了分析。 地震对比 震源更浅导致损失更严重 原地重震,缘何损失惨重?地震学家分析,22日地震震中距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心更近,震源更浅。此外,不少建筑物在上次强震后尚未来得及完成修复。 河北省地震局地震研究员金学申表示,巨大破坏力或与地震震源位置有关。他告诉记者,去年该城市地震震源是在海底,虽然震级大,但对城市造成的破坏却很小。而这次地震震级不大但却发生在城市地表下,因此产生的破坏力巨大。像这种震级级别和震源深度,地面建筑一般都会承受不住。 地震成因 此次地震来自一条新的断层带 坎特伯雷大学地质系的马克博士表示,此次地震不是去年9月地震的余震,而来自一条新的断层带。 他说:“我认为今天的地震来自完全不同的断层系统,它与我们之前研究的断层系统有明显区别。” 不过, 从全球来说,自从2004年印尼引起巨大海啸的9.0级地震以后,地震开始频发并且震级较大,都证明了全球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强震的活跃时段。 新西兰属于地震多发地区 石家庄市地震局地震研究总工程师梁贵平称,克赖斯特彻奇市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本身就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城市,出现地震不足为奇。 新西兰是地处世界两大构造板块之间的岛国,是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大陆板块相撞后俯冲到一个被称作地幔的巨热、巨压区。 因此,新西兰具有高密度活火山及火山时常喷发的特征,极易受到火山喷发、地震和海啸的袭击,遭受洪水、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据介绍,新西兰每年记录超过1.4万次地震,大约20次震级超过里氏5.0级。而1900年以来,新西兰平均每两三年就会发生一次7级以上地震。■文/本报记者解保童 实习记者李彦朋 ■制图/董海 分享此资讯到贴吧 作者:解保童网络编辑:樊丽欣 http://www.hbqnb.com/news/html/TopNews/2011/223/1122321775924255894.html 地震火山都进入活跃期 已有 1287 次阅读 2010-3-31 12:07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地震,火山,活跃期 推荐到群组 地震火山都进入活跃期 杨学祥,杨冬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0764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7级以上地震超过历年平均数
杨学祥 2010-12-7 05:47
2010年7级以上地震超过历年平均数 杨学祥 天津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邵永新任说:对于我们来看,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地震和火山的情况很接近,就是会有起伏,有一段时间相对平静,有一段时间相对活跃,也许地震的次数有些偏高,但它并没有超出正常的范围,在最近这一段正是处于地球的活跃期。   由于今年前两三个月的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是否可以预测今年全年的地震活动都较为多呢?邵主任向记者表述了他的观点:也不一定,第一季度多,其它时间可能就会相对较少,因为从近100多年来,全球每年都会保持在18次左右7级以上的大地震,也就是我们专业说的年频次保持在18次左右。他说:板块内部及边缘不断进行能量积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能量释放,能量释放的时候就会相对较活跃。所以地震活动水平也会因板块随受力(能量聚集)撤力(能量耗散)而总体呈准周期的韵律变化特征。而在释放(能量耗散)的时候,释放地点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等三个地震带上,而大地震通常发生大型构造板块边缘,所以近期可以看出环太平洋地震带比较活跃。   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8级以上地震1次,但地震发生时间非常不均匀,有的时段地震较为密集,有的时段地震较为稀疏。2010年以来,截至3月6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5次,略高于平均数。地震专家认为,考虑到地震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所以其仍在正常的分布范围,是地球地壳运动过程中地震活动的一种正常涨落现象。 到2010年11月末,2010年已发生8级以上地震1次,7级以上地震24次,超过历年平均数6次,异常现象已经非常明显。 强震已经进入活跃期。 1997-1998年发生了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1998-2000年发生了历时2年的拉尼娜事件,1998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1999年低温地震灾害频发,进入持续两年的低温年。 2009年8月-2010年5月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0年前10个月气温与1998年等同。气温的暴起暴落和强震频发值得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低温冻害和强震频发时期。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2167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17/012517818736s.shtml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7.htm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4/15/content_1610187.htm 台湾花莲5.3级地震 专家解析地震频发原因   www.cnfol.com  2010年12月06日 21:56 中金在线   人民网12月6日电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台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指出,花莲西林东南16公里处今天上午10时14分发生里氏5.3级地震,深度25公里,且全台都有感。各地震度方面,花莲4级;台中3级;宜兰、云林、嘉义、台南、高雄与屏东2级;台北、桃园与苗栗则都是1级。   进入2010年以来,海地、琉球、智利、台湾高雄、土耳其等地先后发生强震,接连不断的地震让很多人都产生这样的疑问,地球究竟是怎么了?   板块构造活动导致地震频发   那么,近期接连不断的地震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很多市民担心近期地震频发真的是《2012》即将上演的信号。天津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邵永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否定了这一疑问。《2012》大片完全是一种猜想,它只是科幻片。而地震是跟洪水、火山、台风一样的一种自然现象。对此,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专家也认为:民众的担心也不是没道理,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后,大家都变得特别敏感,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最近,包括山西地震谣言在内的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其实就告诉我们,我国的地震知识普及工作还有待改进。   邵永新说:地震的发生其实与板块构造活动相关,它是由于板块间的相互运动而引起的,比如说这次台湾高雄的6.7级地震,就是与环太平洋活动带有关。他说,大震的基本成因是板块的相互作用,地球从外到内由地壳、软流层、地幔、地核组成,板块作用的力源来自软流层的对流、洋中脊的推挤和板块的地幔的拖曳作用。   在解释地震多发原因的问题上,中国地震局新闻处马明对记者说:就拿最近的智利8.8级地震来说吧,这次地震发生在纳斯卡板块和南美板块的交汇的消减带上,纳斯卡板块属主动盘,向下插入南美板块之下,相对挤压形成,是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造成,是海底扩张挤压造成的边缘地震。依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震源机制结果,这次智利8.8级地震为逆冲型地震,破裂面近南北方向,破裂过程为双侧破裂。   马明说: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对全球特大地震修订的结果,这次智利8.8级地震为1900年以来全球第5大地震。历史上最大地震也是处于智利,是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位于这次8.8级地震的南部,两者距离约260千米。而这次智利8.8级地震位于智利中部地区。在此次8.8级地震之前,自1900年以来,智利中南部曾发生过4次7.8级以上地震。马明向记者透露,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该区域的大地震与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不少地震专家分析认为,这次智利8.8级地震不会影响我国大陆的地震活动。   虽然频发并未超出正常范围   那么,地球在一个月时间里频繁地发生地震正常吗?邵永新主任说:对于我们来看,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地震和火山的情况很接近,就是会有起伏,有一段时间相对平静,有一段时间相对活跃,也许地震的次数有些偏高,但它并没有超出正常的范围,在最近这一段正是处于地球的活跃期。   由于今年前两三个月的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是否可以预测今年全年的地震活动都较为多呢?邵主任向记者表述了他的观点:也不一定,第一季度多,其它时间可能就会相对较少,因为从近100多年来,全球每年都会保持在18次左右7级以上的大地震,也就是我们专业说的年频次保持在18次左右。他说:板块内部及边缘不断进行能量积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能量释放,能量释放的时候就会相对较活跃。所以地震活动水平也会因板块随受力(能量聚集)撤力(能量耗散)而总体呈准周期的韵律变化特征。而在释放(能量耗散)的时候,释放地点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等三个地震带上,而大地震通常发生大型构造板块边缘,所以近期可以看出环太平洋地震带比较活跃。   记者了解到,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8级以上地震1次,但地震发生时间非常不均匀,有的时段地震较为密集,有的时段地震较为稀疏。2010年以来,截至3月6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5次,略高于平均数。地震专家认为,考虑到地震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所以其仍在正常的分布范围,是地球地壳运动过程中地震活动的一种正常涨落现象。 http://news.cnfol.com/101206/101,1281,8925525,00.shtml 台湾花莲5.3级地震 专家解析地震频发原因   www.cnfol.com  2010年12月06日 21:56 中金在线   地震偏多是人们认识的误区   天津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邵永新对记者说: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最近的地震只是稍微趋于集中,但并不算多。市民认为近期地震偏多主要是因为海地、智利地震致灾严重、社会影响大。   他解释说,近期人们感觉地震频发是因为:由于1月13日海地7.3级地震及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因而近期全球的强震活动较为引人关注。当发生在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敏感区域时,地震对人们生活和生产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反之,对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域或者海域中的地震,人们对地震的威力不会有太明显的切身感受。邵永新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说,全球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地震有1次至2次,但因为发生在无人区或人员很少集中的地区,对大家都不会造成影响,没有重大损失,所以媒体也不会报道,如果报道也仅仅是一句话短讯。比如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口发生了8.1级地震,在西藏的无人区,虽然它对地表造成了断裂、错动等很大的破坏,但是没有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除了我们专业人员会记得,人们很少知道;比如2003年9月27日,在新疆北部、中俄蒙交界处发生了7.9级地震,很多人都不知道;另外,还有今年的2月18日,在东北黑龙江吉林与俄罗斯的交界处发生6.5级地震,很多人包括媒体在内都并不知道。而1976年在唐山大地震的前后,中国大陆也发生了一连串的地震,但人们却至今永远记住了唐山的大地震。邵永新主任说:事实上,全球发生的地震远比人们知道的这几起地震要多得多。人们了解知道的地震也仅限于发生的地震灾害对生命财产有重大损失的这部分地震。所以说目前地震偏多是人们认识上的一种误解。   地震伤亡程度主要在于震源   前有海地7.3级地震,日本琉球7.2级地震,后有智利8.8级地震,台湾高雄又发生6.7级地震,再到唐山余震。在对这几起大地震的比较来看,记者还有一个很困惑的问题,为何海地仅有7.3级地震,死伤人数却22万之多,而智利震级高达8.8级,为何死伤才仅有几百人?天津市地震局预报部主任刘文兵向记者解释:地震后一个地区伤亡和损失程度,震级仅是部分影响因素,并不是主要决定的因素。伤亡损失程度除了震级,还要看震源深浅度、地震受灾区人口密集程度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几方面因素互相配合的情况。刘文兵说:地震预报中所说的震中源于地表、而震源都是垂直于地下,如果两个地区同时发生8级地震,一个震源是540公里,一个震源是13公里,当然离地面越近的震源破坏力越大,所以海地地震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震源较浅,而且人口密集程度较高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震来临 要学会自救   海地、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及中国唐山等地相继发生地震,近期地震似乎发生得相当频繁,有网友戏称地球被调到了震动模式,也有人惊呼2012也许就要来了,部分民众的心理变得比较敏感。那么,百姓该怎样避免恐慌心理?如果地震有一天真的光顾我们的城市,市民应该怎样自救呢?   天津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博士曹井泉对记者说:我们一直都在积极的进行监测,有很多地震爱好者认为地震和气象会有关系,在大的地震来临前确实会出现一些气象异常的状况,比如说大雨、干旱等,但天气异常跟地震并不是对等的,很多时候天气异常,但并非会有地震。所以提醒市民,不要一看到异常天气就惊慌敏感认为地震快来了。就算地震真的来了,也不要惊慌即刻往外跑,如果您在家中,尽量躲到开间很小的厕所或厨房,如果在公共场所,比如学生在教室,一定要躲到桌子底下,等到不晃动了再进行撤离。曹博士说:在建筑的抗震设防方面,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制度,目前建筑物的设计都是在科学的分析地震背景的情况下确定抗震设防标准的,可以达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而且一些重大建筑工程也是按照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施工的,所以我市的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http://news.cnfol.com/101206/101,1281,8925525,01.shtml 大地震专题 序号 时间 地点 震级 01. 2010.10.25 苏门答腊西南7.3级地震 02. 2010.10.22 加利福尼亚湾7.0级地震 03. 2010.09.04 新西兰7.2级地震 04. 2010.08.14 马里亚纳群岛7.0级地震 05. 2010.08.12 厄瓜多尔7.1级地震 06. 2010.08.10 瓦努阿图7.4级地震 07. 2010.07.24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7.1级地震 08. 2010.07.24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7.2级地震 09. 2010.07.18 新不列颠地区7.0级地震 10. 2010.07.18 新不列颠地区7.2级地震 11. 2010.06.26 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12. 2010.06.16 印度尼西亚7.0级地震 13. 2010.06.13 尼科巴群岛7.6级地震 14. 2010.05.28 瓦努阿图7.0级地震 15. 2010.05.09 苏门答腊7.4级地震 16. 2010.04.14 青海玉树7.1级地震 17. 2010.04.11 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18. 2010.04.07 苏门答腊北部7.8级地震 19. 2010.04.05 墨西哥7.1级地震 20. 2010.03.11 智利7.2级地震 21. 2010.02.27 智利8.8级地震 22. 2010.02.27 琉球群岛7.2级地震 23. 2010.01.13 海地地区7.3级地震 24. 2010.01.04 所罗门群岛7.2级地震 http://www.ceic.ac.cn/huge_eqs.jsp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312 次阅读|1 个评论
亚运会期间深圳发生地震 专家解析数据过时
杨学祥 2010-11-20 04:37
亚运会期间深圳发生地震 专家解析数据过时 有媒体报道,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8级以上地震1次,但地震发生时间非常不均匀,有的时段地震较为密集,有的时段地震较为稀疏。2010年以来,截至3月6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5次,略高于平均数。地震专家认为,考虑到地震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所以其仍在正常的分布范围,是地球地壳运动过程中地震活动的一种正常涨落现象。这是一个过时的信息,截止10月末,7级以上地震已发生24次,包括智利8.8级地震。2010年地震偏多已成为事实。媒体报道要尊重最新的事实。 亚运会期间深圳发生地震 专家解析地震频发原因   www.cnfol.com  2010年11月19日 23:02 中金在线   中新社广州11月19日电 据广东省地震台网测定,19日14时42分,在广东深圳市(北纬22.5度,东经113.9度)发生2.8级地震一次。广东省深圳市普遍有感,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有感。目前没有收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广东地震局表示,目前全省地震观测数据资料分析正常,近期该区及全省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下午发生的地震并未对广州亚运会造成任何影响,各项赛事仍如常举行,到目前为止已产生760多枚奖牌。 (中新社)   进入2010年以来,海地、琉球、智利、台湾高雄、土耳其等地先后发生强震,接连不断的地震让很多人都产生这样的疑问,地球究竟是怎么了?   板块构造活动导致地震频发   那么,近期接连不断的地震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很多市民担心近期地震频发真的是《2012》即将上演的信号。天津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邵永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否定了这一疑问。《2012》大片完全是一种猜想,它只是科幻片。而地震是跟洪水、火山、台风一样的一种自然现象。对此,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专家也认为:民众的担心也不是没道理,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后,大家都变得特别敏感,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最近,包括山西地震谣言在内的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其实就告诉我们,我国的地震知识普及工作还有待改进。   邵永新说:地震的发生其实与板块构造活动相关,它是由于板块间的相互运动而引起的,比如说这次台湾高雄的6.7级地震,就是与环太平洋活动带有关。他说,大震的基本成因是板块的相互作用,地球从外到内由地壳、软流层、地幔、地核组成,板块作用的力源来自软流层的对流、洋中脊的推挤和板块的地幔的拖曳作用。   在解释地震多发原因的问题上,中国地震局新闻处马明对记者说:就拿最近的智利8.8级地震来说吧,这次地震发生在纳斯卡板块和南美板块的交汇的消减带上,纳斯卡板块属主动盘,向下插入南美板块之下,相对挤压形成,是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造成,是海底扩张挤压造成的边缘地震。依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震源机制结果,这次智利8.8级地震为逆冲型地震,破裂面近南北方向,破裂过程为双侧破裂。   马明说: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对全球特大地震修订的结果,这次智利8.8级地震为1900年以来全球第5大地震。历史上最大地震也是处于智利,是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位于这次8.8级地震的南部,两者距离约260千米。而这次智利8.8级地震位于智利中部地区。在此次8.8级地震之前,自1900年以来,智利中南部曾发生过4次7.8级以上地震。马明向记者透露,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该区域的大地震与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不少地震专家分析认为,这次智利8.8级地震不会影响我国大陆的地震活动。   虽然频发并未超出正常范围   那么,地球在一个月时间里频繁地发生地震正常吗?邵永新主任说:对于我们来看,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地震和火山的情况很接近,就是会有起伏,有一段时间相对平静,有一段时间相对活跃,也许地震的次数有些偏高,但它并没有超出正常的范围,在最近这一段正是处于地球的活跃期。   由于今年前两三个月的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是否可以预测今年全年的地震活动都较为多呢?邵主任向记者表述了他的观点:也不一定,第一季度多,其它时间可能就会相对较少,因为从近100多年来,全球每年都会保持在18次左右7级以上的大地震,也就是我们专业说的年频次保持在18次左右。他说:板块内部及边缘不断进行能量积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能量释放,能量释放的时候就会相对较活跃。所以地震活动水平也会因板块随受力(能量聚集)撤力(能量耗散)而总体呈准周期的韵律变化特征。而在释放(能量耗散)的时候,释放地点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等三个地震带上,而大地震通常发生大型构造板块边缘,所以近期可以看出环太平洋地震带比较活跃。   记者了解到,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8级以上地震1次,但地震发生时间非常不均匀,有的时段地震较为密集,有的时段地震较为稀疏。2010年以来,截至3月6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5次,略高于平均数。地震专家认为,考虑到地震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所以其仍在正常的分布范围,是地球地壳运动过程中地震活动的一种正常涨落现象。 http://news.cnfol.com/101119/101,1281,8832906,00.shtml 亚运会期间深圳发生地震 专家解析地震频发原因 www.cnfol.com  2010年11月19日 23:02 中金在线   地震偏多是人们认识的误区   天津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邵永新对记者说: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最近的地震只是稍微趋于集中,但并不算多。市民认为近期地震偏多主要是因为海地、智利地震致灾严重、社会影响大。   他解释说,近期人们感觉地震频发是因为:由于1月13日海地7.3级地震及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因而近期全球的强震活动较为引人关注。当发生在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敏感区域时,地震对人们生活和生产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反之,对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域或者海域中的地震,人们对地震的威力不会有太明显的切身感受。邵永新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说,全球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地震有1次至2次,但因为发生在无人区或人员很少集中的地区,对大家都不会造成影响,没有重大损失,所以媒体也不会报道,如果报道也仅仅是一句话短讯。比如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口发生了8.1级地震,在西藏的无人区,虽然它对地表造成了断裂、错动等很大的破坏,但是没有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除了我们专业人员会记得,人们很少知道;比如2003年9月27日,在新疆北部、中俄蒙交界处发生了7.9级地震,很多人都不知道;另外,还有今年的2月18日,在东北黑龙江吉林与俄罗斯的交界处发生6.5级地震,很多人包括媒体在内都并不知道。而1976年在唐山大地震的前后,中国大陆也发生了一连串的地震,但人们却至今永远记住了唐山的大地震。邵永新主任说:事实上,全球发生的地震远比人们知道的这几起地震要多得多。人们了解知道的地震也仅限于发生的地震灾害对生命财产有重大损失的这部分地震。所以说目前地震偏多是人们认识上的一种误解。   地震伤亡程度主要在于震源   前有海地7.3级地震,日本琉球7.2级地震,后有智利8.8级地震,台湾高雄又发生6.7级地震,再到唐山余震。在对这几起大地震的比较来看,记者还有一个很困惑的问题,为何海地仅有7.3级地震,死伤人数却22万之多,而智利震级高达8.8级,为何死伤才仅有几百人?天津市地震局预报部主任刘文兵向记者解释:地震后一个地区伤亡和损失程度,震级仅是部分影响因素,并不是主要决定的因素。伤亡损失程度除了震级,还要看震源深浅度、地震受灾区人口密集程度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几方面因素互相配合的情况。刘文兵说:地震预报中所说的震中源于地表、而震源都是垂直于地下,如果两个地区同时发生8级地震,一个震源是540公里,一个震源是13公里,当然离地面越近的震源破坏力越大,所以海地地震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震源较浅,而且人口密集程度较高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震来临 要学会自救   海地、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及中国唐山等地相继发生地震,近期地震似乎发生得相当频繁,有网友戏称地球被调到了震动模式,也有人惊呼2012也许就要来了,部分民众的心理变得比较敏感。那么,百姓该怎样避免恐慌心理?如果地震有一天真的光顾我们的城市,市民应该怎样自救呢?   天津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博士曹井泉对记者说:我们一直都在积极的进行监测,有很多地震爱好者认为地震和气象会有关系,在大的地震来临前确实会出现一些气象异常的状况,比如说大雨、干旱等,但天气异常跟地震并不是对等的,很多时候天气异常,但并非会有地震。所以提醒市民,不要一看到异常天气就惊慌敏感认为地震快来了。就算地震真的来了,也不要惊慌即刻往外跑,如果您在家中,尽量躲到开间很小的厕所或厨房,如果在公共场所,比如学生在教室,一定要躲到桌子底下,等到不晃动了再进行撤离。曹博士说:在建筑的抗震设防方面,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制度,目前建筑物的设计都是在科学的分析地震背景的情况下确定抗震设防标准的,可以达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而且一些重大建筑工程也是按照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施工的,所以我市的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http://news.cnfol.com/101119/101,1281,8832906,01.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57 次阅读|3 个评论
吉林安图昨日两次发生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杨学祥 2010-10-10 04:14
吉林安图昨日两次发生地震 尚无人员伤亡 2010年10月10日 00:33 来源:城市晚报 选稿:王丽琳   昨日13时45分和14时07分,安图县境内靠近长白山的和平林场先后发生3.7级地震和3.2级地震。两次地震相隔时间为22分钟,震中位置也在同一区域。   震中在长白山山门附近   据吉林省地震台网测定:2010年10月9日13时45分14秒,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东经128.4,北纬42.3)发生3.7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2010年10月09日14时07分06秒,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东经128.3,北纬42.4)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   延边州地震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长白山脚下的安图县境内的和平林场,地震发生后,安图、敦化、和龙、延吉4个县市均有明显震感,特别是和龙青山林场一带因离震中较近所以震感比较强烈,青山林场部分居民家的房屋出现墙皮震落、墙体出现裂缝。经初步调查,没有人员伤亡。   目前,延边州地震局已派出工作人员赶往震中地区进一步对地震情况实地检测。   据了解,震中的和平林场早在几年就已撤场,目前在其原址上进行经营的是长白山和平滑雪场。记者了解到,处于震中的和平滑雪场处距长白山山门仅6公里,距安图县180公里,距延吉市220公里。   经过多方联系,记者与和平滑雪场工作人员吴女士取得了联系。据她讲,地震发生时,她和同事正在度假山庄内上班,当时感觉一阵强烈的震感袭来,棚顶的吊灯在摇晃,餐桌的碗被震得哗哗直响,那种感觉就像屋外有一辆重车从身边缓缓驶过。前后两次持续了大约有十几秒钟。吴女士和同事们马上意识到可能是发生地震了,急忙从屋内跑到院子里避险。   吴女士称,由于和平林场已撤走,只剩下她们滑雪场,震中位置没有过多的居民和民房,她们滑雪场的房屋也没有在地震中受到损坏,而且由于处于旅游淡季,地震发生时,山庄内没有游客。   发生余震可能性不大   除了震中地区之外,离震中较近的长白山池北区、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和安图县城也震感强烈。长白山池北区的刘先生说,地震时他正在睡觉,他就感觉有人从后面推他,他起身一看根本没人,窗户都在嗡嗡地震颤。延吉一名市民上网发帖称,他当时在延吉市青年湖附近走,脚下感到震了两次,但震感轻微。   地震发生后,长白山池北区、安图县城、安图县二道白河镇的所有学校都及时将学生疏散到操场或空地上,很多家长在地震发生后提前到学校接孩子。   延边州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小级别的地震发生余震的可能较小。 http://news.eastday.com/c/20101010/u1a5485545.html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0-10-10 00:16:09 3.9 32.1 104.5 18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交界 地图 2010-10-10 00:13:05 3.0 38.3 75.6 15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地图 2010-10-09 16:26:05 3.1 24.9 98.3 5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交界地区 地图 2010-10-09 14:48:50 3.6 33.0 106.2 6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 地图 2010-10-09 14:07:06 3.2 42.4 128.3 10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 地图 2010-10-09 13:45:14 3.7 42.3 128.4 10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 地图 2010-10-08 15:01:23 3.6 29.1 109.8 4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 地图 2010-10-08 13:43:10 6.2 2.8 128.2 140 印尼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 地图 2010-10-08 11:49:11 6.1 51.5 -175.2 3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附近海域 地图 2010-10-08 11:26:13 6.4 51.4 -175.3 20 安德烈亚诺夫群岛附近海域 地图 2010-10-08 07:03:48 3.7 31.3 103.5 16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地图 2010-10-07 17:11:00 4.4 33.6 90.9 1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 地图 2010-10-07 15:47:12 3.4 33.8 90.9 1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 地图 2010-10-06 12:50:58 4.3 28.3 105.0 10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兴文县交界 地图 2010-10-06 11:26:07 4.5 32.7 85.3 9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地图 2010-10-06 06:49:30 3.3 41.8 77.8 10 吉尔吉斯斯坦 地图 2010-10-05 13:02:09 3.1 24.0 106.2 7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交界 地图 2010-10-04 21:28:37 6.1 24.2 125.3 30 琉球群岛西南部 地图 2010-10-04 18:45:34 4.2 25.5 105.8 10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交界 地图 2010-10-04 13:01:51 3.3 44.3 82.3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 地图 2010-10-03 01:30:14 3.6 46.7 125.2 6 黑龙江省大庆市市辖区 地图 2010-10-01 15:42:46 3.1 31.0 103.4 11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地图 2010-10-01 12:19:44 3.2 32.6 105.3 13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交界 地图 2010-09-30 06:48:19 3.1 31.8 104.0 18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 地图 2010-09-30 05:51:18 3.1 23.8 102.0 9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地图 2010-09-30 01:10:50 6.6 -4.9 133.8 10 印尼阿鲁群岛附近海域 地图 2010-09-29 01:33:51 4.9 24.1 121.8 8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地图 2010-09-27 19:22:48 6.0 29.7 51.6 30 伊朗 地图 2010-09-26 14:37:45 4.0 41.0 74.8 8 吉尔吉斯斯坦 地图 2010-09-24 21:43:12 3.6 38.3 91.7 1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http://www.ceic.ac.cn/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10-9 5:36:53 中强地震频发和潮汐组合:关注地震的统计特征 中强地震频发和潮汐组合:关注地震的统计特征 杨学祥 2010年10月8日为日月大潮,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7度,6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与潮汐组合对应,10月6日3.3 级地震发生在吉尔吉斯斯坦、4.5 级地震发生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4.3 级地震发生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兴文县交界,7日3.4 和4.4 级地震发生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8日3.7 级地震发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6.4 和6.1级地震发生在安德烈亚诺夫群岛附近海域、6.2 级地震发生在印尼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3.6 级地震发生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地震频发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统计对应性。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并造成了27万的人员伤亡。其后,2005年3月29日和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又连续发生两次8.5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强震频发已经成为事实。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1】。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0-201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100-200m海水层变为两极2000m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20世纪4次9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1952-1964年特大地震首发年滞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首发年5年,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级特大地震滞后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4年,按此数字特征,2010、2014、2018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和地球自转也有准四年周期。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2】。 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第一次验证了特大地震的活动规律,这一规律还需更多数据的验证【3】。 中国首席地震预报专家孙世鋐最近指出,我觉得根据过去100年的地震历史的资料的分析,现在这个状态有可能进入一个地球的地震频发的这么一个时代。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100年前60年,全球发生8.5级以上地震是7次,也就是从1964年的阿拉斯加8.5级地震以后,在之后的四五十年里面,全球就没有发生一次8.5级地震,就是说显示出来,这种强地震,尤其是特大地震,它是在某些时代发生,某些时代相对比较平静。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已经变为地震专家的共识。 值得关注的统计特征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中间10年中国东部开始出现7级以上地震。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0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和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进入中间10年后,特别是在后10年,应加强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监测。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发表于 2010-4-11 11:31:2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914 2.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3. 杨学祥,杨冬红. 智利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今后我们的任务. 发表于 2010-3-3 7:17:40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9148 附件: 印尼北马鲁古省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8日14:2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8日电 据法新社消息,印尼气象学者称,印尼北马鲁古省8日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   报道称,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下午12时43分,震源深度110公里,震中位于Ternate镇东北部。 http://news.sina.com.cn/w/2010-10-08/142921233750.shtml 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发生里氏6.4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8日11:5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8日电 据外电报道,美国地质勘探局表示,当地时间7日晚些时候,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烈亚诺夫群岛(Andreanof Islands)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4级地震。   报道表示,当局没有立即发布海啸预警。 http://news.sina.com.cn/w/2010-10-08/115421232992.shtml 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发生3.6级地震 http://www.rednet.cn 2010/10/8 20:36:16 红网   红网10月8日讯(记者 洪湾)据湖南省地震台网测定,8日15时1分23秒,在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发生3.6级地震,震源深度4公里。   当地震感强烈,部分房屋有掉瓦现象。目前,尚未收到人员伤亡信息。   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已赶往震区开展工作。 http://hn.rednet.cn/c/2010/10/08/2083404.htm 2010年7-11月为强潮汐时期,持续5个月,是超常的强潮汐时期,10月为第四个强潮汐月。在强潮汐组合期间,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请注意观察检验。 潮汐组合A:2010年9月30日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55452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1日为下弦,潮汐变化达到极小值。 潮汐组合B:2010年10月8日为日月大潮,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7度,6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2010年10月1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4.45586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15日为上弦,为潮汐最小值。 潮汐组合D:2010年10月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19度,10月23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2010年10月2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33506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30日为下弦,为潮汐最小值。 本月为强潮汐月,天文奇点非常集中,表现为潮汐组合数量变少,日月大潮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附近,潮汐南北震荡变小,有利于旱涝不均和冷热不均分布;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1095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22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403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球已发生7级以上地震22次、8级以上地震1次
杨学祥 2010-10-8 07:58
全球已发生7级以上地震22次、8级以上地震1次 杨学祥 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8级以上地震1次,但地震发生时间非常不均匀,有的时段地震较为密集,有的时段地震较为稀疏。 截止2010年9月,全球已发生7级以上地震22次、8级以上地震1次,3个季度超过平均水平每年18次7级以上地震4次,地震还不活跃吗。 地震是否处于活跃期,关键在于评价的标准。上述标准无法评定地震活动的程度。我们以8.5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次数为地震活动强度的标准,统计结果如下: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0-201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100-200m海水层变为两极2000m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20世纪4次9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1952-1964年特大地震首发年滞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首发年5年,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级特大地震滞后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4年,按此数字特征,2010、2014、2018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和地球自转也有准四年周期。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附件: 宜宾发生4.3级地震 专家解析地震频发原因 2010-10-07 21:50:56 中金在线 6日12时50分,四川长宁、兴文交界地区(北纬28.3度,东经105.0度)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长宁双河镇、富兴乡、龙头镇等震感明显。进入2010年以来,海地、琉球、智利、台湾高雄、土耳其等地先后发生强震,接连不断的地震让很多人都产生这样的疑问,地球究竟是怎么了? 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6日12时50分,四川长宁、兴文交界地区(北纬28.3度,东经105.0度)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长宁双河镇、富兴乡、龙头镇等震感明显。 进入2010年以来,海地、琉球、智利、台湾高雄、土耳其等地先后发生强震,接连不断的地震让很多人都产生这样的疑问,地球究竟是怎么了? 板块构造活动导致地震频发 那么,近期接连不断的地震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很多市民担心近期地震频发真的是《2012》即将上演的信号。天津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邵永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否定了这一疑问。《2012》大片完全是一种猜想,它只是科幻片。而地震是跟洪水、火山、台风一样的一种自然现象。对此,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专家也认为:民众的担心也不是没道理,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后,大家都变得特别敏感,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最近,包括山西地震谣言在内的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其实就告诉我们,我国的地震知识普及工作还有待改进。 邵永新说:地震的发生其实与板块构造活动相关,它是由于板块间的相互运动而引起的,比如说这次台湾高雄的6.7级地震,就是与环太平洋活动带有关。他说,大震的基本成因是板块的相互作用,地球从外到内由地壳、软流层、地幔、地核组成,板块作用的力源来自软流层的对流、洋中脊的推挤和板块的地幔的拖曳作用。 在解释地震多发原因的问题上,中国地震局新闻处马明对记者说:就拿最近的智利8.8级地震来说吧,这次地震发生在纳斯卡板块和南美板块的交汇的消减带上,纳斯卡板块属主动盘,向下插入南美板块之下,相对挤压形成,是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造成,是海底扩张挤压造成的边缘地震。依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震源机制结果,这次智利8.8级地震为逆冲型地震,破裂面近南北方向,破裂过程为双侧破裂。 马明说: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对全球特大地震修订的结果,这次智利8.8级地震为1900年以来全球第5大地震。历史上最大地震也是处于智利,是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位于这次8.8级地震的南部,两者距离约260千米。而这次智利8.8级地震位于智利中部地区。在此次8.8级地震之前,自1900年以来,智利中南部曾发生过4次7.8级以上地震。马明向记者透露,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该区域的大地震与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不少地震专家分析认为,这次智利8.8级地震不会影响我国大陆的地震活动。 虽然频发并未超出正常范围 那么,地球在一个月时间里频繁地发生地震正常吗?邵永新主任说:对于我们来看,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地震和火山的情况很接近,就是会有起伏,有一段时间相对平静,有一段时间相对活跃,也许地震的次数有些偏高,但它并没有超出正常的范围,在最近这一段正是处于地球的活跃期。 由于今年前两三个月的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是否可以预测今年全年的地震活动都较为多呢?邵主任向记者表述了他的观点:也不一定,第一季度多,其它时间可能就会相对较少,因为从近100多年来,全球每年都会保持在18次左右7级以上的大地震,也就是我们专业说的年频次保持在18次左右。他说:板块内部及边缘不断进行能量积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能量释放,能量释放的时候就会相对较活跃。所以地震活动水平也会因板块随受力(能量聚集)撤力(能量耗散)而总体呈准周期的韵律变化特征。而在释放(能量耗散)的时候,释放地点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等三个地震带上,而大地震通常发生大型构造板块边缘,所以近期可以看出环太平洋地震带比较活跃。 记者了解到,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8级以上地震1次,但地震发生时间非常不均匀,有的时段地震较为密集,有的时段地震较为稀疏。2010年以来,截至3月6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5次,略高于平均数。地震专家认为,考虑到地震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所以其仍在正常的分布范围,是地球地壳运动过程中地震活动的一种正常涨落现象。 地震偏多是人们认识的误区 天津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邵永新对记者说: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最近的地震只是稍微趋于集中,但并不算多。市民认为近期地震偏多主要是因为海地、智利地震致灾严重、社会影响大。 他解释说,近期人们感觉地震频发是因为:由于1月13日海地7.3级地震及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因而近期全球的强震活动较为引人关注。当发生在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敏感区域时,地震对人们生活和生产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反之,对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域或者海域中的地震,人们对地震的威力不会有太明显的切身感受。邵永新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说,全球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地震有1次至2次,但因为发生在无人区或人员很少集中的地区,对大家都不会造成影响,没有重大损失,所以媒体也不会报道,如果报道也仅仅是一句话短讯。比如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口发生了8.1级地震,在西藏的无人区,虽然它对地表造成了断裂、错动等很大的破坏,但是没有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除了我们专业人员会记得,人们很少知道;比如2003年9月27日,在新疆北部、中俄蒙交界处发生了7.9级地震,很多人都不知道;另外,还有今年的2月18日,在东北黑龙江吉林与俄罗斯的交界处发生6.5级地震,很多人包括媒体在内都并不知道。而1976年在唐山大地震的前后,中国大陆也发生了一连串的地震,但人们却至今永远记住了唐山的大地震。邵永新主任说:事实上,全球发生的地震远比人们知道的这几起地震要多得多。人们了解知道的地震也仅限于发生的地震灾害对生命财产有重大损失的这部分地震。所以说目前地震偏多是人们认识上的一种误解。 地震伤亡程度主要在于震源 前有海地7.3级地震,日本琉球7.2级地震,后有智利8.8级地震,台湾高雄又发生6.7级地震,再到唐山余震。在对这几起大地震的比较来看,记者还有一个很困惑的问题,为何海地仅有7.3级地震,死伤人数却22万之多,而智利震级高达8.8级,为何死伤才仅有几百人?天津市地震局预报部主任刘文兵向记者解释:地震后一个地区伤亡和损失程度,震级仅是部分影响因素,并不是主要决定的因素。伤亡损失程度除了震级,还要看震源深浅度、地震受灾区人口密集程度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几方面因素互相配合的情况。刘文兵说:地震预报中所说的震中源于地表、而震源都是垂直于地下,如果两个地区同时发生8级地震,一个震源是540公里,一个震源是13公里,当然离地面越近的震源破坏力越大,所以海地地震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震源较浅,而且人口密集程度较高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震来临 要学会自救 海地、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及中国唐山等地相继发生地震,近期地震似乎发生得相当频繁,有网友戏称地球被调到了震动模式,也有人惊呼2012也许就要来了,部分民众的心理变得比较敏感。那么,百姓该怎样避免恐慌心理?如果地震有一天真的光顾我们的城市,市民应该怎样自救呢? 天津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博士曹井泉对记者说:我们一直都在积极的进行监测,有很多地震爱好者认为地震和气象会有关系,在大的地震来临前确实会出现一些气象异常的状况,比如说大雨、干旱等,但天气异常跟地震并不是对等的,很多时候天气异常,但并非会有地震。所以提醒市民,不要一看到异常天气就惊慌敏感认为地震快来了。就算地震真的来了,也不要惊慌即刻往外跑,如果您在家中,尽量躲到开间很小的厕所或厨房,如果在公共场所,比如学生在教室,一定要躲到桌子底下,等到不晃动了再进行撤离。曹博士说:在建筑的抗震设防方面,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制度,目前建筑物的设计都是在科学的分析地震背景的情况下确定抗震设防标准的,可以达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而且一些重大建筑工程也是按照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施工的,所以我市的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http://news.itxinwen.com/IT_life/2010/1007/173862.html 1. 2010.09.04 新西兰7.2级地震 2. 2010.08.14 马里亚纳群岛7.0级地震 3. 2010.08.12 厄瓜多尔7.1级地震 4. 2010.08.10 瓦努阿图7.4级地震 5. 2010.07.24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7.1级地震 6. 2010.07.24 棉兰老岛附近海域7.2级地震 7. 2010.07.18 新不列颠地区7.0级地震 8. 2010.07.18 新不列颠地区7.2级地震 9. 2010.06.26 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10.2010.06.16 印度尼西亚7.0级地震 11.2010.06.13 尼科巴群岛7.6级地震 12.2010.05.28 瓦努阿图7.0级地震 13.2010.05.09 苏门答腊7.4级地震 14.2010.04.14 青海玉树7.1级地震 15.2010.04.11 所罗门群岛7.0级地震 16.2010.04.07 苏门答腊北部7.8级地震 17.2010.04.05 墨西哥7.1级地震 18.2010.03.11 智利7.2级地震 19.2010.02.27 智利8.8级地震 20.2010.02.27 琉球群岛7.2级地震 21.2010.01.13 海地地区7.3级地震 22.2010.01.04 所罗门群岛7.2级地震 http://www.ceic.ac.cn/huge_eqs.jsp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台湾宜兰发生地震 深度分析全球与中国地震带
杨学祥 2010-9-1 08:34
台湾宜兰发生地震 深度分析全球与中国地震带 水母网 2010-08-31 07:20:19 中国国家地理 评论(0)| 大 中 小 地震波记录图。 台湾台北宜兰地震站东偏北方向龟山岛30日16:45分发生5.2级地震,据电视台插播新闻报道,台北市区天摇地动,震感强烈,市区写字楼内上班族感觉强烈摇晃,惊叫声一片。 此前,在30日14:50,14:49 台东分别发生两次小区域地震,分别为3.5级、3.7级。 近期世界各地地震不断,对人生的生活做成了很大的危害。 有学者认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的9.0级地震拉开了2004-2018年全球强震的序幕,无论这样的预测是否准确,认识全球地震带及其分布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地震在全球大环境下的位置以及与世界地震发生的互动。 这是穿过地球岩石传播的地震波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是常见的声波、无线电波或光波所没有的。然而正是地震波携带着沿途地质和构造变化的信息,地震学者从日益灵敏的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图像中提取信息,并根据这种地震波图确定地震的震级、震源和震中的位置,当然,它需要一定数量来自不同位置的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资料。 一次8.5级的特大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一座100万千瓦的电厂10年发电量的总和。在1900年以来世界10次强度最大的地震中,排名第十位的1923年苏联堪察加地震就是8.5级,做个形象的比较,位于甘肃的刘家峡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2.5万千瓦,它要工作7到8年才能抵上1923年堪察加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 据地震仪的记录统计,世界上每年发生的地震,约有50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仅为5万多次,那些造成破坏性较大的7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有十几次,而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平均每年只有1次左右。可见地震越大,发生的机会就越少,地震增加一级,地震发生的机会约少十分之九。 全球地震高发区到底在哪里?它们的分布和发生周期是否有规律可寻?人类研究这一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现象又有什么新突破? 占据全球地震总能量95%的两条地震带 尽管有些书上标示世界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大洋海岭地震带,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何永年认为大洋海岭地震带根本没法和前两条地震带相比,因为前两条地震带地震时释放的能量已占去全球地震总能量的95%。 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东岸由阿留申群岛经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湾一带、墨西哥-中美诸国,直至南美洲的智利;西岸包括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菲律宾、西南太平洋诸岛,直至新西兰,全长约35000多公里。其中以日本、堪察加半岛和智利一带最为强烈,这里不仅集中了大量浅源地震,而且中源、深源地震也很活跃。这条地震带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球地震总能量的80%,单是日本一国发生的地震,释放的地震能量就占全球总能量的10%。 在这条带上,特别是它的西侧,有一系列的岛弧,以日本列岛中的本州岛到马里亚纳群岛之间最为典型。岛弧的外侧紧邻着一条深度8500米以上的海沟,其中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甚至达到11034米。南美安第斯山脉紧贴着智利海沟,它们之间的高差达到14000米,这个相对高差之大,清楚地说明了这些地区是地壳比较活跃和脆弱的地方,因此也是易于发生地震的地方。 20世纪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就是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大地震,震级高达9.5级,并且1个月内发生2次大于8级的,10多次大于7级的地震。巨大的地震不但使得6座火山再次喷发,而且形成了3座新火山,把智利国土面貌都改变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次持续了7天的主震发生前,已经频繁出现了一些小地震,当地居民多有准备,地震波一到,居民纷纷跑上大街,死亡人数至今没有得到很准确的统计,估计有6000人左右。这次地震波及面甚广,它引发的海啸翻江倒海,巨浪以850公里的时速横扫太平洋,连相距遥远的夏威夷、日本都被长驱直入的巨浪掀得人仰马翻:夏威夷死亡56人;日本死亡138人,比日本本土发生一次中强地震死亡人数还要多。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纳斯卡板块俯冲插入南美板块是造成智利大地震的原因。 地球上另一条重量级的地震带就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它西端起自大西洋东岸的亚速尔群岛,和大西洋海岭相连,东端止于缅甸,往南在印度尼西亚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全长两万多公里。这条地震带释放的能量占全球地震总能量的15%。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为许多世界著名的山脉所盘踞,自西而东,由阿尔卑斯山至巴尔干半岛,直到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南北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峦,再往东,就是喜马拉雅山脉,这一带是地球上地质年代最年轻的高山地带和地球扁率急剧变化的地带。许多特大地震就发生在北纬40-45之间。 海岭是大洋洋底的山脉,突起于洋底之上1-3公里,它北起北冰洋,南达南纬40多度,曲折似S形,几乎将大西洋分成两半,因此名为大西洋中脊。这条带的地震都发生在海岭的顶部,多数属于小震。 不过,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家园恰好不在这三条地震带上,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话,那也错了。地球上有些地震就是发生在比较稳定的地块上的,譬如在亚洲中部,我国华北地区1966年到1976年发生的一些大地震就属于这类情况。为什么呢? 地震为什么发生在这些地方 这些地震带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在地势起伏上特别强烈;分布在这些地带上的山脉,在地质构造上都是年轻的山脉,这两项基本事实表示了地震带本身就是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带。 地震是板块运动的结果,大板块的分界带都是大地震活动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太平洋板块西与欧亚和澳大利亚板块、东与美洲板块、南与南极板块的分界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是欧亚板块与非洲和澳大利亚板块的分界带,海岭地震带是由海岭和转换断层构成的大板块的分界带。 那些不是发生在地震带上的地震又如何解释呢?陆地上现代地壳张裂的地带,也是地震活动的高发区。这种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裂谷带内,譬如有地球伤疤之称的东非大裂谷。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大部分位于亚欧板块中间,按理说地质运动应该比较稳定,但贝加尔裂谷却是大陆内部有名的地震带,1957年贝加尔湖东北端曾经发生过7.5级地震。 有些大陆内部,虽然也是由坚硬的大陆地壳组成,但由于内部破碎,分布着众多的断层,这些断层本来休眠着,后来又重新活动,因此也容易发生大地震。这类地震称板内地震,如中国的华北地区、蒙古杭爱山区、澳大利亚、印度和美国东部地区。可是,也有专家认为,亚欧板块内部地震浅、多而且分散,还有些是大于8级的特大地震,它们发生在离板块边缘1000多公里的板块内部,所以有人将这些发生在大陆内部的地震称为板内地震或大陆地震。对这些现象,目前的解释还是很难让人信服的,特别是关于板块运动的原动力、板块运动过程等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针对板块构造学说并不能完全解释地球上所有的地震现象,国外有学者提出了假设:是地球内部的核聚变、核裂变导致了地震,但这一说法至今停留在猜测阶段。人类上穷碧落下黄泉,与太空研究进展神速相比,对地球内部的探索,脚步迈得还有点慢、有点浅。 1 2 下一页 http://news.shm.com.cn/2010-08/31/content_3159189.htm 台湾宜兰发生地震 深度分析全球与中国地震带 水母网 2010-08-31 07:20:19 中国国家地理 评论(0)| 大 中 小 地震也会定向迁徙 全球地震活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布有没有规律?这是地震学家正在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 土耳其北安纳托利亚地震带在1939-1967年间,大于(含等于) 7级的地震自东经40开始以每年约80公里的速度向西迁移,被认为是最典型的地震迁移现象的实例,逐次发生的地震在地表造成的破裂大体首尾衔接。地震迁移的实质就是构造断裂带的定向延伸,这也意味着一次地震迁移过程代表着一次已经锁闭的断裂再次活动的过程,该断裂带活动后会重新积累应力,蓄势待发再开始下一轮的活动。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马宗晋院士对全球尺度的6条大地震带内1900-1990年中184次震级大于7.75级的地震进行了沿地震带方向定向迁移的分析,认为那个阶段全球地震的总体,如欧亚地震带、菲律宾-新赫布里底群岛地震带、琉球群岛-堪察加半岛地震带和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地震带的地震迁移方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南美洲地震带例外),看来表面上杂乱无章的地震活动,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地震局的李献智和张国民进一步分析出中国大陆地震带的地震迁移方向总趋势与全球是比较一致的,表明中国大陆和全球地震活动有一定关系。由于中国大陆处于欧亚地震带地震流的中下游地域,应该说欧亚地震带的地震活动会更直接影响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欧亚地震带内的印度板块北界地区的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高潮期具有同步性,其中兴都库什地区发生在中国大陆平静期中的中深源地震,对预测中国大陆地震高潮期的开始具有前兆意义,而同样位于印度板块北界的缅甸中深源地震与中国大陆地震也有较强的相关性。 20世纪近100年来,全球地震自西向东的迁移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大西洋脊间歇性的张裂,非洲-阿拉伯板块和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自西向东的推压以及全球上地幔层总体上伴随地球自转自西向东旋转漂移。前两个因素中所涉及到的3个地域正好位于欧亚地震带地震迁移线的3个起始地区,即马德拉群岛-葡萄牙地区、非洲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地区、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带西部楔入角地区,从中可以表明这三个起始地域是有一定力学依据的。 中国随同世界一道进入地震活跃期 一般认为,全球地震有活跃期,也有平静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每个地震的活跃期延续3至4年,它们之间就是地震活动的平静期,通常为3到5年,多的是10年。最近,中外学者纷纷发表言论称地球已经进入新一轮地震频发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根据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的数据,通过数学、物理模型的模拟计算,认为从2004年印尼海啸开始,到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就在汶川地震发生不久前,俄罗斯科学家也预言2018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2004年的印尼海啸。该结论是基于俄地震学家所研制出的一种能记录地震生成过程并预测地震的模型,他们发明的M 8S计算法可以对地震进行中期(几年内)预测。俄罗斯科学家推测这场地震的震中可能位于以下5个地区之一: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交界带、智利、克什米尔、印尼苏门答腊岛和安达曼群岛附近的印度洋。专家还发现,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周期的末期地震的活动会加强。例如,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现在,在他们所研究的半径3000公里范围内的262个周期中,有124个地震周期出现活动加强的征兆。 无独有偶,就在这则新闻发布的前一个月,美国地质勘探局指出,加利福尼亚州在未来30年内发生能造成大面积破坏的强地震的可能性为99%。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模型,以研究大地震的发生几率。他们发现,加州在2038年前不发生6.7级地震的几率只有1%;同一期间,加州发生7.5级以上大规模地震的几率预计为46%,加州南部人口稠密地区遭遇地震的可能性最大。这一预测是美国科学家根据他们设计的新模型做出的,新模型综合了地震学、地震地质情况和地球表面精确测量数据等各种信息,以预报发生大型地震的可能性。地质学家甚至推算出,加州最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位于洛杉矶以东里弗赛德县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南段。 如果说地球真的进入地震频发期,那么汶川大地震可能就是其中一环,也许是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的某种能量上的转移和呼应。地震,让全球息息相关。(撰文/思远) 上一页 1 2 http://news.shm.com.cn/2010-08/31/content_3159189_2.htm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1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科院院士否认我国西南处于地震活跃期
杨学祥 2010-8-6 13:48
中科院院士否认我国西南处于地震活跃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08:20 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中科院院士陈运泰昨日在筑作科技报告   否认西南处于地震活跃期   金黔在线讯 昨日,贵阳市政府、省科协等单位邀请中科院知名院士专家开展科技报告会。会上,地球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陈运泰否认我国西南片区进入新一轮地震活跃期。   去年6月,中国地震局组织专家在贵阳召开西南片区地震趋势会商会,得出汶川地震后我国西南片区进入了新一轮地震活跃期的共识。陈院士说,这个观点并不科学,地震监测是长期的统计过程,地震短时间内出现起伏是自然现象。不能说明西南片区因此进入了地震活跃期,这个说法缺乏严格的论证和长期的科学监测。   面对地震等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陈院士说,现在全世界对地震短期预报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无法做到精确地震发生预报。因此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尤为重要。   本报记者 徐子敬 实习生 刘怡   http://news.sina.com.cn/c/2010-08-06/08202083911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环球科学:中国进入地震活跃期
杨学祥 2010-6-30 10:55
环球科学:中国进入地震活跃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9日14:03 环球科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