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流感大流行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流感大流行

相关日志

世界正处于流感大流行的边缘:加强监测和预警刻不容缓
热度 1 qujiangwen 2020-7-3 13:58
6月29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科学家们在中国发现一种新猪流感病毒可传染人类,并呈现出“高度适应感染人类的所有基本特征”。研究人员呼吁出,应该对养猪户及居住在猪舍附近的居民进行检测,防止新一轮大流行的暴发。这种猪流感病毒株被称为G4 EA H1N1,简称G4。这项研究是由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进行的。作者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疾控中心 主任高福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刘金华等。 新冠病毒 是在人们开始发病时才开始被曝光,而G4一直被科学家留意追踪。从2011年到2018年,中国一直在进行一项大型研究,以识别猪群中的新流感病毒,对其分类,并找出哪些病毒会对人类构成威胁。根据抗体检测,超过10%的养猪业从业者,以及中国人口的4.4%已经被感染。此外,有超过20%的18-35岁养猪业从业者有抗体,这表明病毒正在适应人类。 事实上这次公布的猪流感病毒是从2011年至2019年间的观测结果,而发现的这两名确诊病例分别是于2016年和2019年报告感染,年龄分别为46岁和9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两名患者的邻居都是养猪的,说明G4 EAH1N1病毒可以从猪传播给人,导致严重感染,甚至死亡。 最初由于该病毒尚未在人类中广泛传播,研究人员没有详细介绍其症状,但在对雪貂进行的病毒测试中,他们发现发热、打喷嚏、喘息和咳嗽等都是很常见的症状。另外该病毒在雪貂中表现出高效的传染性和气溶胶传播。 新冠病毒是在人们开始发病时才开始被曝光,而G4一直被科学家留意追踪。从2011年到2019年,中国一直在进行一项大型研究,以识别猪群中的新流感病毒,对其分类,并找出哪些病毒会对人类构成威胁。 美媒称或成墨西哥猪流感 根据美媒描述,对职业接触人群的进一步血清学监测显示,10.4%(35/338)的养猪户G4 EA H1N1病毒呈阳性,特别是18岁至35岁的参与者,其血清阳性率为20.5%(9/44),说明G4 EA H1N1病毒的传染性增强。这种传染性大大增加了该病毒适应人类的机会,并引起了对可能产生大流行性传染病的担忧。因此,研究人员警告称,应该迅速采取措施监控G4 EA H1N1,并密切监控工作人群,以防止未来造成大流行。 研究人员称该病毒为G4 EA H1N1,其具备高度适应人体的所有特征,恐会导致大流行,需要密切监控,且人们对此病毒恐怕几乎没有免疫力。《联合早报》报道称,研究人员发现,G4具有高度传染性,可在人体细胞中复制。试验表明,人类暴露于季节性流感所获得的任何免疫力都不足以抵抗G4病毒。对这种病毒人类可能几乎没有免疫力。研究还指出,根据血液抗体检测结果,10.4%的生猪养殖场工人已受到感染。在总人口中多达4.4%可能已暴露在此新型猪流感病毒中。 Pigs are considered as important hosts or “mixing vessels” for the generation of pandemic influenza viruses. Systematic surveillance of influenza viruses in pigs is essential for early warning and preparedness for the next potential pandemic. Here, we report on an influenza virus surveillance of pigs from 2011 to 2018 in China, and identify a recently emerged genotype 4 (G4) reassortant Eurasian avian-like (EA) H1N1 virus, which bears 2009 pandemic (pdm/09) and triple-reassortant (TR)-derived internal genes and has been predominant in swine populations since 2016. Similar to pdm/09 virus, G4 viruses bind to human-type receptors, produce much higher progeny virus in human airway epithelial cells, and show efficient infectivity and aerosol transmission in ferrets. Moreover, low antigenic cross-reactivity of human influenza vaccine strains with G4 reassortant EA H1N1 virus indicates that preexisting population immunity does not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G4 viruses. Further serological surveillance among occupational exposure population showed that 10.4% (35/338) of swine workers were positive for G4 EA H1N1 virus, especially for participants 18 y to 35 y old, who had 20.5% (9/44) seropositive rates, indicating that the predominant G4 EA H1N1 virus has acquired increased human infectivity. Such infectivity greatly enhances the opportunity for virus adaptation in humans and raises concerns for the possible generation of pandemic viruses.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6/23/1921186117 Prevalent Eurasian avian-like H1N1 swine influenza__virus with 2009 pandemic vir.pdf 事实上,我们从2018年开始,在流感预警论文《Are We Approaching a New Influenza Pandemic?》发表之后,我们就不断提醒全球可能会在2020年前后发生一次严重的新型流感大流行,希望引起科学界的重视。目前我们的预警似乎正在变成现实。目前全球很可能已经有多种流感病毒正在朝着大流行病毒方向演化,公共卫生界需要持续保持警惕。 are-we-approaching-a-new-influenza-pandemic.pdf 2019年11月25日,中英澳日本的科学家联合(本人作为通讯作者)在Current Science上发表了 Space Weather and Pandemic Warnings? 的论文,并明确指出,由于太阳黑子活动处于近100年最弱的时期,全球宇宙射线大幅增强,并紧急提醒全球接下来几个月很快会出现新的病毒并引起大流行,公共卫生部门必须提高警惕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并提前发布了预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流行验证了该预警的准确性 (见附件论文) 。但是由于没有引起科学界足够的重视,才造成了今天悲惨的局面。现在看来,这篇论文虽短,但是意义非凡。它凝聚了我们多年来的智慧结晶, 科学界和人类如果再不吸取教训,不建立以“太空射线监测”为基础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预警系统,未来还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Space weather and pandemic warnings.pdf 从短期看,全球每间隔2-3年就会出现一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2030年前后,将会发生一次类似新冠的严重新发传染病。从中长期看,全球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将进入高发期和多发期 ,全球在未来30~50年内会不断出现各种新发病毒传染病,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将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准备。 我们以英文论文的形式正式向世界发出了流感流行的预警! are-we-approaching-a-new-influenza-pandemic.pdf https://www.hilarispublisher.com/open-access/are-we-approaching-a-new-influenza-pandemic.pdf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0844.html 我在2020年2月7日发表的博客指出,当大家还在讨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时候,今天我必须向大家谈的是,这种传染病控制住一点问题没有,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传染病大概率不会当年就消失,要警惕在今后几年内持续流行! 根据我们的太空射线学说,从中长期看,地球村已经进入了新发病毒高发期和频发期,未来30年左右会不断出现各种新发病毒传染病! 理由是,地磁场减弱,太阳活动减弱,宇宙射线大幅增强!下一次传染病大流行大概率是流感大流行! 出现地点大概率会是以墨西哥为中心的美洲地区和中国大陆周围,时间点是近一两年得事情! 当这些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时候,请大家不要问我们的地球村怎么了?因为这就是自然规律,天人合一的规律!这是我们敢于发出预测预警的底气!防控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时刻不能松懈!随着地磁场和太阳活动的减弱,宇宙射线活动在不断增强,再加上太平洋上有可能再次出现强厄尔尼诺现象、候鸟迁徙季的到来以及人间季节性流感活动的异常增强,全球正面临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预则立,不预则废!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将面临巨大挑战! 印度神童的观点值得关注:地球村需要警惕即将出现的另一场病毒大流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232199.html 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10周年:巴西流感疫情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9903do=blogid=1169024 2019年厄尔尼诺预计加强到中等强度,或引发流感和寨卡病毒大流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68971.html 宇宙射线增强或是导致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2217.html Are We Approaching a New Influenza Pandemic? https://www.omicsonline.org/open-access/are-we-approaching-a-new-influenza-pandemic-106261.html 流感大流行太阳黑子学说的科学解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093648.html 四面楚歌:世界正处于流感大流行的边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71206.html
个人分类: 新发传染病|1099 次阅读|3 个评论
日美灾难预测正在成为现实:美国疫情接踵而来
热度 1 杨学祥 2020-7-3 05:42
日美灾难预测正在成为现实:美国疫情接踵而来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在2013年12月23日指出,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各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支持这一观点。究竟是谁面临消失风险?美国还是日本?就构造条件而言,日本的风险大于美国。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4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1169.html 美国疫情接踵 而来: 1918-1919年流感首发在美国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第一波有记录的流感发生于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Camp Funston, Kansas),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然而在当时的说法则指出,这波流感是源于中国南部,由1917年中国支援欧战的劳工所传播,但并无相关证据。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另一说第二波的源头是当时苏联的阿什哈巴德(1918年8月初波斯的麦什德(Meshed)便发生了高死亡率的流感,据说是由阿什哈巴德所传出,但因俄国内战而无法确认)。8月27日,流感传入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发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以肺炎最多。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同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 第三波流感在大约1919年冬季开始在许多地方出现,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渐神秘地消失。在澳大利亚,流感延续到了1919年8月 (南半球的冬季);至于在夏威夷,则是延续到了1920年3月。此流感漫延全球,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无一幸免;许多爱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绝,在萨摩亚死亡率更高达25%。亚马逊河口的马拉若岛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没有感染报告的人类聚集地。 其实西班牙流感本来也许不会传播这么快,但是战争中,军队大规模的调动为流感的传播火上浇油。 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洲,很快传播至底特律等3个城市→3月美国远征军乘坐船带至欧洲前线→4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5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印度孟买和各尔各答→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亚洲达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达澳大利亚。即不到一年时间席卷全球。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塞拉利昂,北纬8.3度)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1918 年到 1920 年,一种名为“西班牙流感”的流行病横扫美洲、欧洲、亚洲,甚至爱斯基摩人聚集区,夺去了全世界 5000 万到 1 亿人的生命,达到当时世界人口的 5 %,被它击倒的人数远超战争伤亡人数,成为1918年以来7次流感大流行中最严重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流感肆虐的帮凶。 病毒大流行有规律可循 在2006年,我们根据1890-2004年的综合数据,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非常重要,根据这一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2000-2035年中,太阳黑子极小值年的2009、2019、2030年,太阳黑子极大值的2012、2023、2034年都是流感大流行的可能年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预防这些年份的流感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253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7195.html 2009年甲型流感 2009年美国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美国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世卫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升至6级,这是世卫生组织40年来第一次把传染病警戒级别升至最高。马意骏在文中表示,这场流感最终确诊感染病例达6000万,并在世卫当年导致至少18449人死亡。然而,该文提到,实际情况远比这更糟糕,根据2012年报告最终统计,死亡病例接近30万。 https://www.sohu.com/a/371455667_120526932 2019年流感 数据的统计时间段是2019-2020年流感季于2019年9月29日开始,并将于2020年9月26日结束。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内, CDC估计出来,截止目前( 2020-6-21 ),至少有1300万人感染,12万住院治疗和6600人死于流感。 美国几乎每年这个时候都会爆发流感,与往年相比这季的流感达不到让惊爆的程度。 (美国2010-2019流感死亡数、感染数及住院数统计) 黄色代表死亡数,紫色代表住院数,灰色代表感染数。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849433 2020年新冠肺炎 截至 7 月 2 日 16 时 00 分 地区 新增确诊 确诊 治愈 死亡 美国 51097 2779953 1164680 130798 巴西 46712 1448753 817642 60632 俄罗斯 - 653479 422235 9521 印度 19160 604641 359860 17834 英国 829 314992 1372 43991 西班牙 388 296739 196958 28363 秘鲁 3264 288477 178245 9860 智利 2650 282043 245443 5753 意大利 182 240760 190717 34788 墨西哥 5681 231770 178526 28510 伊朗 - 230211 191487 10958 巴基斯坦 4339 217809 104694 4473 法国 918 202981 76674 29864 土耳其 1192 201098 175422 5150 德国 115 195893 179100 8995 沙特阿拉伯 - 194225 13 2760 1698 南非 8124 159333 76025 2749 孟加拉国 - 149258 62108 1888 加拿大 182 106288 69397 8678 哥伦比亚 2821 98090 42143 3488 卡塔尔 - 97003 83965 115 埃及 1503 69814 18881 3034 瑞典 - 69692 4971 5370 阿根廷 2667 67197 23040 1351 白俄罗斯 - 62424 47553 398 比利时 - 61509 17021 9754 厄瓜多尔 1825 58257 27887 4576 注 : 红色 为南 半球数据,新增病例迅速上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0363.html 2021年或2029年有风险 根据太阳黑子 11 年周期, 2013 、 2024 、 2035 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 2020 、 2031 、 2041 年为太阳黑子谷年。根据流感暴发的六大气候特征,以下组合爆发流感的可能性较大: 2010-2013 年(拉尼娜、厄尔尼诺、峰值)、 2013-2015 年(拉尼娜、峰值、厄尔尼诺)、 2015-2018 年(峰值、拉尼娜、厄尔尼诺)、 2028-2031 年(拉尼娜、厄尔尼诺、谷值)、 2031-2033 年(拉尼娜、谷值、厄尔尼诺)、 2031-2035 年(拉尼娜、厄尔尼诺、峰值)。 太阳黑子实际变化周期为 9-13 年,用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预测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发生也有两年误差。必须根据太阳黑子、拉尼娜、厄尔尼诺事件实际发生年份及时矫正,才能准确预测流感暴发的时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3644.html 2021年可能发生中等强度厄尔尼诺,2019-2020年为太阳黑子谷值,2020-2021年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存在。2029-2030年可能发生强厄尔尼诺和太阳黑子谷值, 发生流感大流行的 概率最大。 根据历史记录,2020-2021年和 2029-2030年美国 发生流感大流行的 概率最大。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550 次阅读|10 个评论
新型猪流感病毒具有大流行病潜力:2021年或2029年有风险
杨学祥 2020-7-2 05:50
新型猪流感病毒具有大流行病潜力:2021年或2029年有风险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有可能成为大流行的新型流感!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6月29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论文显示, 中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具有引起大流行的潜力。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将这种自2016年起开始在家猪间流行的新型流感病毒暂时命名为G4 EA H1N1 , 这种病毒 具有高度适应感染人类的“所有特征”,需要密切监测。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1月3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月25日,逾1900万人感染本次季节性流感,约有18万人住院,至少1万人死亡,其中包括至少68名儿童。随着流感的蔓延,这一数字预计还会上升。 美国的流感季节一般从当年10月开始,可持续到次年5月份。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预计,此次流感季将是10年来美国最严重的流感季之一。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0/0203/c1002-31567552.htm 在2006年,我们根据1890-2004年的综合数据,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   厄尔尼诺事件是多因素成因,综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10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 。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   综合分析表明,流感大流行具有周期和亚周期的复杂性。根据近百年的资料分析,首先,流感大流行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具有约50年的周期变化,受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变周期的控制。到目前为止已发生了两个完整的周期:1889-1919年和1957-1977年,第三个周期2009-2029年刚刚开始。   其次,在每个流感大流行周期中,流感大流行又受到太阳黑子极值的控制,具有9-11年的变化亚周期。在1889-1919年周期中,发生了1889-1890年、1900年(条件较弱,爆发程度也较弱)、1918-1919年(条件最强,爆发程度也最强)三次亚周期爆发;在1957-1977年周期中,发生了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条件较弱,爆发程度也较弱)三次亚周期爆发;在2009-2029年周期中,已经发生了2009-2010年一次亚周期爆发。 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非常重要,根据这一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2000-2035年中,太阳黑子极小值年的2009、2019、2030年,太阳黑子极大值的2012、2023、2034年都是流感大流行的可能年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预防这些年份的流感爆发 。 美国在2019年发生的流感为什么没有全球大流行?主要是没有中等以上厄尔尼诺事件发生。 现在,厄尔尼诺又要来了,流感流行的威胁又会给新冠疫情雪上加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5066.html 根据 WSG 最新提供的 1948-2020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校对值和 2020-2040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计算值,可以得出 2010-2040 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预测的最新结果。 表 1 2010-2040 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预测 时间 201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2018 系数 -3 9 11.5 -4 10.5 -2 11 预测 拉 厄 厄 拉 厄 拉 厄 时间 2019 2021 2023 2024 2028 2029 2030 系数 -3 8 -2 -3 -3 9 11.5 预测 拉 厄 拉 拉 拉 厄 厄 时间 2031 2033 2034 2036 2037 2038 2040 系数 -3 10.5 -2 11 13 -2 9 预测 拉 厄 拉 厄 厄 拉 厄 注: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负值为负数两年累加值,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正值为正负系数累加值。 2010-2040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的年份为 2011-2012 、 2015 、 2018 、 2021 、 2029-2030 、 2033 、 2036-2037 、 2040 年;可能发生拉尼娜的年份为 2010 、 2013 、 2016 、 2019 、 2023-2024 、 2028 、 2031 、 2034 、 2038 年。 WSG 计算的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的可靠性可以从 2010 年的拉尼娜预测得到证实。原计算值为 -1 ,发生拉尼娜的可能性不大;新计算值为 -3 ,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最大,这被实践所证实。 根据太阳黑子 11 年周期, 2013 、 2024 、 2035 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 2020 、 2031 、 2041 年为太阳黑子谷年。根据流感暴发的六大气候特征,以下组合爆发流感的可能性较大: 2010-2013 年(拉尼娜、厄尔尼诺、峰值)、 2013-2015 年(拉尼娜、峰值、厄尔尼诺)、 2015-2018 年(峰值、拉尼娜、厄尔尼诺)、 2028-2031 年(拉尼娜、厄尔尼诺、谷值)、 2031-2033 年(拉尼娜、谷值、厄尔尼诺)、 2031-2035 年(拉尼娜、厄尔尼诺、峰值)。 太阳黑子实际变化周期为 9-13 年,用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预测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发生也有两年误差。必须根据太阳黑子、拉尼娜、厄尔尼诺事件实际发生年份及时矫正,才能准确预测流感暴发的时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3644.html 2021年可能发生中等强度厄尔尼诺,2019-2020年为太阳黑子谷值,2020-2021年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存在。2029-2030年可能发生强厄尔尼诺和太阳黑子谷值, 发生流感大流行的 概率最大。 中国研究人员发现新型猪流感病毒,具有大流行病潜力 19小时前 北晚新视觉网 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有可能成为大流行的新型流感!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6月29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论文显示, 中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具有引起大流行的潜力。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将这种自2016年起开始在家猪间流行的新型流感病毒暂时命名为G4 EA H1N1 , 这种病毒 具有高度适应感染人类的“所有特征”,需要密切监测。 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 法新社称,从基因序列上看,G4病毒似乎是从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毒株演化而来。BBC也提到,中国此次发现的新流感毒株与2009年的猪流感类似,但有一些新的变化。 据法新社报道,研究人员随后进行了各种实验,结果发现, G4病毒呈现出高度传染性, 可以利用人类细胞自我复制 。结果还显示,人类因季节性流感取得的免疫无法对抗G4病毒。 https://sgnews.7junshi.com/content/80ba433a5ad9047d.htm 中国研究人员发现新型猪流感病毒,具有大流行病潜力 19小时前 北晚新视觉网 法新社还提到,研究团队对养猪场从业者做了抽血检验,发现有10.4%的人员有感染史。此外,针对社会大众所做的检测也发现有4.4%的人口有感染史。这表示G4病毒已经具备从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能力,但是目前尚未出现证据表明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的可能性。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提出担忧: “ 该病毒可能会进一步适应人类,从而提升在人类之间造成大流行的风险 。”论文作者呼吁对养猪从业者加强医学监测。 上一次的流感大流行性始于2009年在墨西哥暴发的猪流感,导致全球数千万人感染,不过致死率没有最初担心的那么严重。但科学家强调,仍不能掉以轻心,应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在猪群当中的这种新病毒,并对养猪业工人进行严密监视。 https://sgnews.7junshi.com/content/80ba433a5ad9047d_2.htm 中国研究人员发现新型猪流感病毒,具有大流行病潜力 19小时前 北晚新视觉网 当前正值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新型猪流感病毒被发现的消息无疑给人们本就紧绷着的神经进一步上弦。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杨占秋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报道中提到的G4新型猪流感病毒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的可能性是有的,尤其是在冬春之际的病毒流行季节,“2009年在美国发现甲型H1N1病毒后,世卫组织当时把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到了6级。如果此次发现的G4病毒跟2009年的病毒差不多,也含有人类流感基因片段的话,是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流行的。” 杨占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对于G4病毒,我们得提高警惕,不能掉以轻心。但他同时提到, 目前不是流感病毒流行季节,对该病毒也不必过于担心 。“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的死亡率在1%左右,低于新冠肺炎。”他说,“此外,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能力相比新冠病毒也更为有限,当时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墨西哥两个国家,在其他国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恐慌。” https://sgnews.7junshi.com/content/80ba433a5ad9047d_3.htm 中国研究人员发现新型猪流感病毒,具有大流行病潜力 19小时前 北晚新视觉网 公开资料显示,人感染猪流感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在预防方面,现阶段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猪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途径病因: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后会出现类似流感症状。 症状 与感冒类似,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 人类感染猪流感的最明显症状是“最初出现类似普通流感症状,但体温突然超过39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 传播 传播速度快:人体对新变异病毒没有天然抗体。 传播方式: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 人感染猪流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即可由人传染给猪,猪传染给人,也可在人群间传播。人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https://sgnews.7junshi.com/content/80ba433a5ad9047d_4.htm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50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流感病毒叠加新冠病毒:流感世界大流行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杨学祥 2020-3-16 18:13
流感病毒叠加新冠病毒:流感世界大流行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法国流感疫情蔓延 2020-03-16 08:51:40|来源:人民日报|编辑:颜观潮   法国卫生和医学研究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法国流感疫情正处于“大规模扩散”状态。自从去年11月暴发以来,共有2.3万余人次出现流感症状,311例病患病情严重,26名患者死亡。   法国季节性流感多发于11月至次年4月,每年可引起200万至600万人感染。去年,法国约有9900名病患因流感死亡。法新社报道指出,预计病患及死亡人数将快速增长。根据当前统计模型计算,今年季节性流感可能导致超过8000人死亡。   今年冬天在法国流行的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老人、孕妇和儿童易感,重症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岁,其中大部分为65岁以上、长期患慢性病等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据统计,当前流感患者中3/4的人没有接种流感疫苗。   此前,法国卫生部出台高危人群流感疫苗全额报销制度,并在全国范围授权药剂师为人们注射流感疫苗,以期将法国流感疫苗接种比例由2018年的46.8%提升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75%。但据媒体报道,法国接种流感疫苗人数近年来仍持续走低,大量法国民众和医疗护理人员都对此不够重视,甚至还存在抵触情绪。   法国公共卫生总局的流行病学家卡罗琳•菲特指出,当前法国流感的潜伏期最长72小时,传染性平均持续6天。法国公共卫生总局呼吁民众尽早接种疫苗,多通风,勤洗手,使用一次性纸巾,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并建议患者及时向全科医生、医疗部门等报告。   (原标题:法国流感疫情蔓延) http://news.cri.cn/20200316/3c749259-6549-d02d-7a81-640e60693283.html 流感和新冠病毒症状相似,日本怀疑美国是新型冠状病毒起源国? 2020-02-25 12:16 有必要澄清一点,日本没有怀疑新型冠状病毒起源于美国,日本没有说新型冠状病毒来自美国!2020年,全世界最大的疫情不是新型冠状病毒,全世界最大的疫情是美国的流感! 美国的流感非常严重,根据统计,美国流感爆发之后,有2600万人感染流感,有1.4万人因为流感而死亡!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之后,日本成为第二个重灾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数世界第二。被扣上世界第二大重灾区的日本不服气,想要摘除日本新型冠状病毒世界第二大重灾区的帽子! 日本发现美国有1.4万人死于流感之后,朝日电视台对美国的流感死亡人数产生了怀疑,朝日电视台就报道说,美国的流感居高不下,1.4万人因为流感丧命,在美国已经死亡的患者中,有人感染的可能不是流感,这些患者有可能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面对 日本的怀疑,美国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美国疾控中心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就对感染流感的人进行调查,采集美国流感患者的样本。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美国疾控中心终于如实公布了惊人的消息,经过他们的采集的样本调查发现,美国的很多患者并不是流感的感染者,也就是说,美国的很多患者感染的有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 既然如此,美国2600万感染者中,美国已经死亡的1.4万名感染者中,有多少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死亡的呢?美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不是流感开始爆发时爆发的呢?美国是不是第一个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国家呢?都有待确定! 如今,美国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起源国的怀疑对象,那么流感有可能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最华丽的外衣,在流感的掩护下,美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新型冠状病毒输出到世界各国,最终导致亚洲国家集中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 怀疑美国,是有原因的,2月7日当天,美国的疾控中心(CDC)已经承认,美国流感的症状和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十分相似,再加上美国承认美国的患者感染的不是流感,基本可以断定,新型冠状病毒正在美国蔓延、扩散,美国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比日本、韩国更加严重! 美国疾控中心发现美国很多患者不是感染流感之后,美国的各大城市已经开始评估目前的检测体制,看看是不是美国的检测体制出现了问题,看看美国是不是最先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的国家,看看美国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国! https://www.sohu.com/a/375673958_120192063 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病毒群发 世卫组织(WHO)2014年9月18日公布最新的埃博拉疫情统计,也是至今最完整的统计资料,以图表方式,把从去年12月30日以来,西非疫情国的病例每周增减情况与蔓延区域,完整加以说明。 这波疫情已经进入第37周,截至14日为止,包括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确认、疑似与可能的埃博拉病例累计达到5335例,造成2622人死亡。尼日利亚与塞内加尔则发现22例,8人死亡。 从世卫组织的统计可以看出,埃博拉疫情蔓延速度有加快的现象。8月17日当周的病例增加还不到400例,随后两周则扩大到每周约500例,到了最近2周以每周约700例的速度增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9089.html 全球登革热进入高发季节,亚洲、南美、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大量报告相关病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官网信息显示,截至今年7月,马来西亚登革热病例已累计登记50804例,94例死亡;斯里兰卡今年共确诊23355例;巴西今年共确诊659051例。 1996年地球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低紫外线将导致多种病毒接连爆发。全球变暖持 续16年停滞也是一个重要信号。 2003年非典病毒爆发; 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 2000年和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 2012-2014年中东呼吸综合症爆发; 2014年肠道病毒EV-D68爆发。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2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365.html 广东登革热疫情呈现暴发态势敲响了病毒群发的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094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178.html 2019年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相继爆发。 我在2017年2月6日指出,2000-2035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6-2017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2018-2019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9-2020年可能为太阳黑子谷年,2020年可能进入严重低温冻害时期,符合流感流行的主要条件,流感可能在2017年孕育,在2018-2019年流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1808.html 流感世界大流行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我们早在2006年就发现拉尼娜/厄尔尼诺与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对应关系。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统计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1900年的流感爆发,因为偏离标准较远,因而也较弱(见表1)。 我们在2007年预测,2007-2008、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05-2007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如果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2006-200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08年则是m+1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2000-2030年内)和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低温冷害。这样,2008年就具有较高的概率发生流感爆发。2006-2008年是否是强拉尼娜与强厄尔尼诺相互转换是禽流感是否爆发的关键。2007年的拉尼娜现象及其伴随的强沙尘暴,为2007-2008年的禽流感孕育和爆发增大了发生几率 。 事实上,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7年发生了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事件和强沙尘暴,2008年为太阳黑子谷值(比原来预测晚一年)和中国严重低温冷害年,2009年发生厄尔尼诺和世界流感爆发(比原来预测晚一年),这表明世界流感爆发的6大统计特征具有可重复性。 表1 太平洋十年涛动(PDO)、低温、全球性流感、太阳黑子、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对比 时 期 1890-1924 年 太阳黑子数 (对应左边年份) 1947-1976 年 太阳黑子数 (对应左边年份) 2000-2030 ? 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全球气温 低温 低温 低温? 流感爆发的相关年 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1886-1887 1898-1899 1916-1917 25.4,13.1 26.7,12.1 57.1,103.9 1954-1956 1967-1968 1975-1976 4.4,38,141.7 93.8,105.9 15.5,12.6 2007 2016-2017? 中国沙尘暴高峰期 1954-1956 1964-1966 1975-1976 4.4,38,141.7 10.2,15.1,47 15.5,12.6 2007 2016-2017? 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 (1888)-1889 1899-1900 1918-1919 6.8,6.3 12.1,9.5 80.6,63.6 1957-1958 1968-1969 (1976)-1977 190.2,184.8 105.9,105.5 12.6,27.5 2009 2015 2018 ? 太阳黑子 1889 谷年 1901 谷年 1917 峰年 6.3 2.7 103.9 1957 峰年 1968 峰年 1976 谷年 190.2 105.9 12.6 2008 谷年 2013 峰年 2020 谷年? 东北冷夏年 o 和低温冷害年 * 1888 o 1902 o 1918 o 6.8 5.0 80.6 1957 o * 1969 o * 1976 o * 190.2 105.5 12.6 2008 2016 ? 2018? 世界流感爆发年 1890 1900 1918-1919 7.1 9.5 80.6,63.6 1957-1958 1968-1969 1977 190.2,184.8 105.9,105.5 27.5 2009 2016 ? 2019 ? 根据预测,2016-2017年将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和低温冻害,2018-2019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2020年为太阳黑子谷年,2018-2020年具备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基本条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5231.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0 个评论
高致病性H5N8禽流感在沙特爆发:全球正面临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
qujiangwen 2020-2-7 13:37
当大家还在讨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时候,今天我必须向大家谈的是,这种传染病控制住一点问题没有,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传染病大概率不会当年就消失,要警惕在今后几年内持续流行!根据我们的太空射线学说,从中长期看, 地球村已经进入了新发病毒高发期和频发期 ,未来30年左右会不断出现各种新发病毒传染病!理由是,地磁场减弱,太阳活动减弱,宇宙射线大幅增强!下一次传染病大流行大概率是流感大流行!出现地点大概率会是以墨西哥为中心的美洲地区和中国大陆周围,时间点是近一两年得事情!当这些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时候,请大家不要问我们的地球村怎么了?因为这就是自然规律,天人合一的规律!这是我们敢于发出预测预警的底气!防控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时刻不能松懈! 随着地磁场和太阳活动的减弱,宇宙射线活动在不断增强,再加上太平洋上有可能再次出现强厄尔尼诺现象、候鸟迁徙季的到来以及人间季节性流感活动的异常增强,全球正面临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美国季节性流感传播异常将增加新型流感大流行的出现的概率!2020年3-5月份是高风险期! 预则立,不预则废!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将面临巨大挑战! https://www.cdc.gov/flu/weekly/index.htm#ILIActivityMap Are we approaching a new influenza pandemic? N. Chandra Wickramasinghe , 1,2,3 * Jiangwen Qu 4 , 1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 Tianji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a 2 Buckingham Centre for Astrobiology, University of Buckingham, UK; 3 Sri Lanka Centre for Astrobiology, University of Ruhuna, Sri Lanka; 4 General Sir John Kotelawala Defence University, Sri Lanka 4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 Tianji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a Contributed equally:共同第一作者 *Corresponding: N. Chandra Wickramasinghe, E-Mail: ncwick@gmail.com , Tel/Fax number: +44 (0)2920752146 / +44 (0)7778389243 Abstract Over the past several months influenza activity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e zon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has led to a concern over global health and the impending prospect of another major pandemic. Based on a range of available evidence we argue that the current influenza situation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on-going La Niña phenomenon 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patterns in the Pacific. The four most recent human influenza pandemics (1918, 1957, 1968, and 2009) were preceded by La Niña condition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and almost all influenza pandemics in history fall within ± 1 year of sunspot extrema. Sunspot activity will reach its minimum in 2019. Therefore, a new influenza pandemic may well be imminent now, one hundred years after the 1918-1919 pandemic. It will therefore be prudent and timely to strengthen worldwide surveillance strategies and to prepare ourselves for a future emergency. Influenza activity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e zon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from the end of 2017 to the beginning of 2018 and has led to a significant concern over global health. Some countries have reported level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ICU admissions reaching or exceeding the peak levels associated with previous influenza seasons. According to 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flu activity is now widespread throughout mos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number of states experiencing exceptionally “high” influenza activity increased from 32 states (plus New York City and Puerto Rico) to 39 states (plus New York City and Puerto Rico). It is of interest to explore some of the mechanisms that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udden surge of influenza cases. There are indications to suggest that Influenza activitytends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during times when La Niña conditions prevail . If so it might be argued that the current influenza situation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on-going La Niña (opposite of El Niño) phenomenon in the Pacific which could well serve as a driver of new viral pandemics. The six pandemics on record since 1889 all emerged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following the “normal” flu season, suggesting that some other forces may predictably constrain pandemic risk . Furthermore, a recent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four most recent human influenza pandemics (1918, 1957, 1968, and 2009) were preceded by La Niña condition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 Some extreme climatic events such as extremely cold weather caused by La Niña conditions can alter the migration route, stopover time, fitness, and interspecies mixing of migratory birds and arguably affect their intermingling with domestic animals, within the constraints of a purely Earth-bound theory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and influenza modelling . In a recent review we have shown, however, that a purely Earth-bound theory of biology may be deeply flawed . Perhaps, more importantly, atmospheric and indeed space weather conditions could promote or enhance the role of extraterrestrial influences, including the arrival of external virions . In particular the role of cosmic rays could be important in providing new pathways for the arrival of new virions, as well as the modification of already circulating viruses .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unspot activity and certain aspects of global climate is in general well attested in the literature. At a minor level a correla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fluctuations of solar cycle length and mean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re possibly linked.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is found in the Manunder minimum when during an exceptionally cold interlude (mini-ice age) between 1645-1715 there was very little sunspot activity, It is possibly no coincidence that almost all influenza pandemics in history fall within ± 1 year of sunspot extrema (maxima and minima) , and we should note with a sense of caution that sunspot activity is indeed predicted to reach a record low minimum in 2019 .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of Sunspot Index and Long-term Solar Observations of World Data Center, sunspot activity will reach its low minimum in 2019 (Figure 1). Figure 1 Predictions of the monthly smoothed Sunspot Number Daily sunspot number (yellow), monthly mean sunspot number (blue), smoothed monthly sunspot number (red) for the last 13 years and 12-month ahead predictions of the monthly smoothed sunspot number: SC (red dots) :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an interpolation of Waldmeier's standard curves; It is only based on the sunspot number series. CM (red dashes) : method (from K. Denkmayr and P. Cugnon) combining a regression technique applied to the sunspot number series with the aa geomagnetic index used as a precursor (improved predictions during the minimum phase between solar cycles). New data released by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 further reveals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is systematically weakening by around 5% every ten years, which is nearly ten times faster than previous estimates . Furthermore, it is weakening faster in some places more than in others. For example, the South Atlantic Anomaly (SAA) is a large depression of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characterized by values of geo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around 30% lower than that expected for those latitudes, and this covers a large area in the South Atlantic Ocean and South America. According to Swarm satellite monitoring results, SAA has moved steadily westward and weakened further by about 2%. Cosmic rays, particularly galactic cosmic rays, can reach their maximum intensity when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is declining dramatically and when the sun is least active. Low solar activity can also give rise to exceptionally cold winters in norther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 The superposition of all these conditions and circumstances that are now well attested can promote epidemics involving a wide range of influenza subtypes. Influenza pandemics can emerge via genomic re-assortment between circulating human and animal strains and also almost certainl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extrinsic viral components . Abnormal climate change patterns cau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a deep solar minimum and La Niña conditions can bring divergent influenza subtypes together in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In addition to the possibility of externally introduced virions this could facilitate the re-assortment of circulating influenza virions through simultaneous multiple infection of individual hosts, thus resulting in the emergence of an antigenically novel strain capable of causing a devastating worldwide pandemic. In view of the 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we have discussed the area around South America is very likely to be a possible starting point of the next influenza pandemic. In summary, there are powerful indicators to suggest that a new influenza pandemic is fast approaching, almost 100 years after the devastating historic pandemic of 1918/1919. It will thus be prudent and timely to strengthen worldwide vigilance and surveillance strategies including space weather and stratospheric monitoring and to prepare ourselves for a future emergency. References 1.ViboudC,PakdamanK,BoëllePY,et al.Association of influenza epidemics with global climate variability . Eur J Epidemiol ,2004,19(11):1055-1059. 2. FlahaultA,ViboudC,PakdamanK,et al.Association of influenza epidemics in France and the USA with global climate variability .Intl Congress Series, 2004,1263(2004):73-77 3.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http://origin.cpc.ncep.noaa.gov/products/analysis_monitoring/ensostuff/ONI_v5.php 4.Spencer J. Fox , Joel C. Miller, et al. Seasonality in risk of pandemic influenza emergence . PLoS Comput Biol. 201713(10):e1005749; 5.ShamanJ,LipsitchM.Th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pandemic Influenza connection: Coincident or causal? . PNAS ,2013,110(suppl 1):3689-3691. 6. Steele, E.J. et al., Cause of Cambrian Explosion - Terrestrial or Cosmic?, Progress in Biophys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18 136:3-23. 7.Hoyle, F. and Wickramasinghe, N.C., Influenza – Evidence against contagion,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1990,83(4), 58 8.Qu J. (2016) Is sunspot activity a factor in influenza pandemics? . Rev Med Virol. 2016;309-313. 9. Qu et al., (2016) Sunspot Activity, Influenza and Ebola Outbreak Connection , Astrobiol Outreach, 4:2 10.Ineson S, Scaife AA, Knight JR, et al. Solar forcing of winter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 Nature Geoscience, 2011,4:753-757. 11.ChristopherF, NilsO, StavrosK, NicolasG, LarsT. Recent geomagnetic secular variation from Swarm and ground observatories as estimated in the CHAOS ‑ 6 geomagnetic field model. Earth, Planets and Space.2016;68:112. 流感大流行预警论文: https://www.hilarispublisher.com/open-access/are-we-approaching-a-new-influenza-pandemic.pdf 原标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高致病性H5N8禽流感在沙特爆发 4日,沙特首都利雅得的工人穿着防护服,在农场中搬运箱子。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本周宣布,一种传染性极强的H5N8亚型禽流感在沙特阿拉伯爆发。   据路透社2月5日报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援引沙特环境、水资源和农业部的消息称,禽流感爆发于沙特中部的苏德尔地区,已导致超过2.2万只鸟类死亡,另有38.5万只禽类被扑杀。这是自2018年7月以来沙特首次爆发H5N8病毒。   沙特阿拉伯环境、水和农业部2月4日发表声明说,沙特一处家禽饲养场发现高致病性H5N8型禽流感疫情,目前该饲养场近40万只禽鸟已被扑杀。   沙特环境、水和农业部发言人阿卜杜拉·哈伊勒说,应急小组在现场采取紧急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已收到沙特环境、水资源和农业部的通报。通报说,该疫情发生在首都利雅得附近的苏德尔地区,导致超过2.2万只禽鸟死亡,该饲养场中的其余38.53万只禽鸟已全部被扑杀。这是自2018年7月以来沙特首次暴发H5N8型禽流感疫情。   哈伊勒呼吁家禽养殖户提高警惕,在处理禽类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告诫民众不要猎杀候鸟或野鸟。   H5N8型禽流感病毒是一种禽类之间的高度传染性病毒。自2014年全球首次发现H5N8型禽流感病毒以来,尚未发现人感染这种病毒的病例。 责任编辑:郑亚鹏 https://news.sina.com.cn/w/2020-02-07/doc-iimxyqvz0931992.shtml  原标题:新疆湖南连发5起禽流感疫情,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仍严峻   2月1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官网发布, 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发生一起家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   根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邵阳市双清区某养殖户饲养的肉鸡发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养殖户存栏肉鸡7850只,发病死亡4500只。   疫情发生后,当地按照有关预案和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做好疫情处置工作,已扑杀家禽17828只,全部病死和扑杀家禽均已无害化处理。   连发5起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这已经是2020年以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的第5起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在此之前,新疆从1月8日起,1月16日、20日、21日,接连发生4起当地野生天鹅发生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禽流感疫情的暴发,尤其是波及到家禽,再加上一湖之隔的湖北爆发新型肺炎疫情可能与野生动物有关,多个省份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发布紧急通知,全面禁止市场销售活禽。   因此,这起家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一下子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关于禽流感疫情,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已经进行了部署。   1月30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冬春季节是动物疫病高发季节。入冬以来,湖南省连续出现低温阴雨等恶劣天气,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春节过后,动物补栏调运频繁,候鸟向北迁徙,增加了疫病传入风险。部分去年秋季防疫畜禽已经超过有效保护期,动物抗病力整体下降,疫病发生风险增加。   湖南省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副指挥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袁延文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加快补齐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短板,切实增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并且提出重点做好包括“落实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措施”在内的6方面工作。   袁延文要求,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当前农业农村部门一项突出的重点工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防控责任,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做好防疫物资准备。   在此次关闭活禽交易之前,国内不少地方也一直存在活禽销售的行为。这背后既有顶层设计较为笼统,各地自行制定的管理办法存在差异,也有受传统习俗、消费观念等影响,不少消费者仍然习惯购买当场宰杀的活禽。   因此,尽管各地的活禽交易管理办法已出台多年,但“地下鸡市”一直存在。当然,集饲养、宰杀、销售为一体的活禽供应链发展仍不够成熟。   野生动物疫情将保持上升态势   第一财经记者掌握的信息,其实早在去年底,多方专家就进行了研判,结论是“2020年全国野生动物疫情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国家林草局监测总站的消息称,2019年12月5~6日,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在海南省琼海市组织召开了2019年重点野生动物疫病主动预警工作总结会暨2020年野生动物疫病发生趋势会商会。   会商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中山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不同部门和院校的14位专家针对非洲猪瘟、禽流感、小反刍兽疫、西尼罗热等重要野生动物疫病的发生趋势和风险因素做了专题报告。   专家研判认为,2020年全国野生动物疫情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非洲猪瘟在野猪种群中发生并继续扩大传播的风险较大;禽流感、狂犬病、鼠疫等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在野生动物与家禽家畜间互传,并传播给人类的风险持续存在;小反刍兽疫、犬瘟热等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安全的威胁较大,其病原体在野生动物与家畜间互传的风险不断增加;西尼罗热、尼帕病毒病等经边境地区野生动物传入我国的风险不可忽视。(本报记者章轲对本文亦有贡献) http://www.xyzc.cn/article-301930-1.html
个人分类: 流感进展|2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流感大流行
qujiangwen 2019-10-16 15:35
【摘要】: 1918年的大流行实际上与西班牙没有多大关系。虽然该病已经在法国和美国造成了很高的死亡率,但由于战时的消息封锁,所以并没有公布这些国家的疫情。法国医生甚至在提及该病时采用代码,称之为“maladieonze”,意思是“疾病11”。当该病在战争期间中立的西班牙出现时,该国没有封锁消息的限制,因此首次公开报告了流感大流行。于是就有了“西班牙流感”。    1918年的大流行实际上与西班牙没有多大关系。虽然该病已经在法国和美国造成了很高的死亡率,但由于战时的消息封锁,所以并没有公布这些国家的疫情。法国医生甚至在提及该病时采用代码,称之为“maladie onze”,意思是“疾病11”。当该病在战争期间中立的西班牙出现时,该国没有封锁消息的限制,因此首次公开报告了流感大流行。于是就有了“西班牙流感”。   一种独特的疾病   病原体无视国界、社会阶层、经济地位或甚至年龄。   虽然流感在年幼或老年人中通常更加致命,但作为一个例子,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在20至40岁的男性中异常致命。   流行病会扰乱经济和社会功能,如在学校、工作和其它群众集会场所。流感大流行也可能对一个国家卫生系统的整体运作产生重大影响,因为需要大量消耗资源和依赖卫生工作者。   正如许多其它疾病一样,流感大流行对贫困和社会边缘化社区的影响最大。   《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探讨了类似1918年的疾病大流行对现代世界的潜在影响,发现“最不能负担大流行防范费用的国家和地区会受到最大的影响”。   然而,当今的世界与100年前截然不同。   与遭受1918年流感大流行影响的世界不同,我们现在拥有抗病毒药物、疫苗、诊断测试法和现代监测技术。其中许多进展是由世卫组织与其它机构以及国家和区域机构密切合作牵头的。我们也从20世纪和21世纪后来的疾病大流行中吸取了教训。   正如这份“聚焦点”将展示的那样,我们有比以往更多的工具来对抗流感大流行。其中包括开发了全球流感监测系统以持续监测流行的流感病毒株的演变,商定了前所未有的协议以确保共享流感病毒和数据并同时加强全球防范能力,努力不断提高季节性流感疫苗和强大的抗病毒新药的有效性。   然而,对于下一次流感大流行,未来仍然存在挑战,特别是要确保世界上所有国家之间的最佳全球合作,并确定所有地方的所有人都能公平地获得疫苗、治疗和诊断的机制。   “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减轻疾病的影响,拯救生命,降低经济和社会费用。但各国应继续努力做好防范工作,并应整合创新的救命干预措施”,世卫组织传染性危害管理司Sylvie Briand博士说。   可预测的不可预测性   大流行性流感暴发是不可预测的。1957年中国暴发的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造成世界各地100万人死亡。1968年,另一次疫情估计夺走了100万至300万人的生命。2003年,甲型H5N1或所谓的禽流感重新出现,突出了病毒如何从动物传播给人类,但疫情没有达到大流行阶段,因为无法在人与人之间持续地传播。   地图:2009年流感大流行死亡人数   2009年甲型H1N1“猪流感”大流行始于墨西哥,在原本健康的成年人中引发了严重的病情,并迅速蔓延到214个国家和海外领地或社区。据认为,有10.5万至39.5万人死亡。即便如此,世界还是相对幸运的:疫情比一些季节性流行病更为温和,后者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会多一倍。   世卫组织召集的一个国际委员会审查了对2009年流感大流行的反应,并发现“世界还没有准备好应对严重的流感大流行或任何类似的全球持续、威胁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该委员会呼吁不仅要加强核心公共卫生能力,而且要加强研究,采用多部门方法,强化卫生保健服务系统,推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并改善健康状况。   全球流感规划   1947年,也就是世卫组织《组织法》生效的前一年,联合国的世卫组织临时委员会制定了一项全球流感规划,以追踪病毒的变化。因此,在不同国家之间共享病毒和数据以获得最新疫苗成为抗击季节性流感和大流行性流感的核心工具之一。   1952年,世卫组织启动了全球流感监测网络,在全球拥有26个合作实验室。今天,这个已有66年历史的网络重新命名为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GISRS),由114个国家的153个机构组成。   该系统持续监测引起人间季节性疫情的流感病毒、人畜共患病疫情和潜在的流感大流行,并针对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流感季节每年做出两次疫苗选择决定。拥有国家流感中心的国家共享病毒样本和数据,以支持这种持续的监测工作。   “GISRS是抗击流感的第一线。它是国际公共卫生合作中最古老和最重要的例子之一”,张博士说。“信心、信任和分享以及会员国的承诺,对大流行的防范至关重要。”   “鉴于我们目前的技术和知识,大流行性流感是我们无法阻止或消除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处理流感大流行的大部分工作必须是在疫情发生时开展的,以便对健康和社会产生影响”,张博士说。“季节性流感疫情为防范下一次大流行提供了真正的机会。要在现在和将来取得最佳结果,有三个关键因素:病毒和信息共享的及时性和质量、研究和创新以及全球协调。为了应对大流行性流感,世界必须团结一致”,她说。   每个星期,各国都会通过一个名为FluNet的系统向世卫组织报告新发现的流感病例。另一个系统FluID对与流感相关的流行病毒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世卫组织还在开发一种评估工具,为大流行性流感严重程度提供基线,以便在出现新病毒株时,有一个测量仪可以比较病毒的毒性。   “流感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在不断变化。因此,就季节性病毒而言,病毒不断发展和变化,并规避现有疫苗保护人群的能力”,世卫组织美国亚特兰大流感监测、流行病学和控制合作中心主任Jacqueline Katz博士说。“我们真正关心的是,要在发现可能导致下一次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方面处于领先低位。”   大流行防范   2004年再次出现具有大流行潜力和毒力很强的流感病毒,引发了全球关于发展中国家获得大流行性流感疫苗的讨论。一些大量发生人类感染的国家表示的担忧是,它们与GISRS共享病毒样本,但又知道如果发生流感大流行,它们可能无法获得使用来自这些样本的信息和材料制作的疫苗。   为加强共享可能引起人间大流行的流感病毒并增加发展中国家获得疫苗和其它至关重要的大流行应对物资的机会,世卫组织的194个会员国在2011年制定了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该框架将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在发生流感大流行时获得疫苗、抗病毒药和诊断方法。   该协议的两个主要好处是:首先,从GISRS接收疫苗病毒的疫苗生产商必须承诺向世卫组织提供其未来大流行疫苗产量的10%左右,以便在发生下一次流感大流行时可以将其分发给有需要的国家。其次,使用GISRS的流感产品生产商应每年向世卫组织捐献2800万美元,然后世卫组织将用这些资金来加强各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能力。   “通过与行业伙伴合作,我们可以加强能力薄弱国家的全球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各国通过共享具有大流行潜力的流感病毒,使GISRS网络能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世卫组织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秘书处主管Anne Huvos说。   我们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准备了吗?   流感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疾病,因此预防、防范和应对方面的工作必须不断进行调整以跟上这些变化。?   世卫组织和各伙伴正在制定今年将推出的经更新的《全球流感战略》。这将支持各国发展季节性流感预防和控制能力。国家做出的这些努力将转而为应对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创建更充分的全球防范能力。该战略侧重于三个优先事项,即加强大流行防范,扩大季节性流感的防控,以及开展研究与创新。研究和创新包括改进流感暴发的建模和预测,以及研制新疫苗,包括可能对所有流感病毒株有效的通用流感疫苗。   然而,在大流行期间研制和分发疫苗可能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这意味着与遏制季节性流感所需措施相同的非药物措施将至关重要。其中一些措施是个人可以采取的行动,包括生病时待在家里以及勤洗手。   各组织也可以采取措施,例如实施政策,对可能容易传播病毒的集会进行限制;世卫组织目前正在制定关于此类措施的指导。这些新指南将借鉴1918年和2009年流感大流行的证据和经验。然而,即使有最好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有些人仍会感染流感。对于患有严重流感的人,已有治疗该病的有效抗病毒药物。   今天,不足一半的国家具备国家流感大流行防范计划,而且其中很少有国家已更新其计划以便考虑从2009年吸取的经验教训。毫不奇怪,正在努力加强本国初级卫生保健系统的低收入国家往往缺乏制定和实施大流行防范计划的资源或行动空间。   有效的大流行应对措施的核心是一个强大、资源充足的卫生系统。其中包括训练有素和有偿的卫生工作者;有效的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体系;优质的快速诊断实验室服务;获得包括疫苗在内的医疗产品;用于跟踪和报告疾病病例的可靠系统。   “在改善国际协调以及调动充足和可持续资源用于开展防范和研究以开发更好的疫苗、抗病毒药物和诊断方法方面,我们仍然面临挑战”,Briand博士说。“最重要的是,需要向所有国家,特别是资源最欠缺的社区,提供这些应对措施,因为它们将是下一次流感大流行中最脆弱的群体。”   “鉴于我们目前的技术和知识,大流行性流感是我们无法阻止或消除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我们的工作必须是在大流行发生时进行管理,并限制其对健康和社会的影响”,张博士说。“季节性流感疫情为防范下一次大流行提供了真正的机会。要在现在和将来取得最佳结果,有三个关键因素:分享的及时性和质量、研究和创新以及全球协调。为了应对大流行性流感,世界必须团结一致”,她说。   (来源: https://www.who.int/influ-   enza/spotlight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编辑部编辑)
个人分类: 流感进展|20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注澳洲流感动态:“杀人”流感再度升级!300多人因此死亡
qujiangwen 2019-8-12 23:02
澳洲“杀人”流感再度升级!300多人因此死亡,专家却这么说... 2019-07-12 15:05 据《每日邮报》报道,澳洲“杀人”流感再度升级,今年已有300多人因此身亡。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据悉,与往年相比,今年7月确诊的流感病例相对较高。 据澳洲卫生厅透露,今年已有306人因此身亡。 尽管如此,流感专家、Immunisation Coalition的会长Robert Booy仍认为,今年的流感季节还是属于温和性的,不会像2017年那么严重。 他还表示,今年的流感季节一开始可能会出现“疯狂感染”的现象,但据预计,感染人数或将减少。 “今年的流感季节才刚开始,感染人数就这么高,的确令人担忧。 但在我看来,这一数值已达到顶峰,并趋于稳定,且极有可能会开始减少。 ” 他还表示,流感季节通常在8月和9月达到峰值,但今年的8月和9月,流感季节可能已经结束。 新州卫生厅的传染病主管Vicky Sheppeard也这么认为,她于周四接受采访时透露: “流感是一种不可预测的病毒,但我希望现在已经到达了峰值,并在未来几周,感染人数会开始减少。 ”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据联邦卫生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澳洲已确诊13.8万例流感病例,远超前五年1.7万的平均水平。 2018年,有5.88万例流感病例被记录在案,125人因此身亡。 2017年,有25万例流感病例被记录在案,1163人因此身亡。 据称,还有许多人没有被统计,所以这些数据是不完整的。 此前还有报道称澳洲流感病毒变异,对此,Booy表示,病毒变异是很自然的,墨尔本的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Influenza Centre并未透露任何相关消息。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Sheppeard也表示,据世界卫生组织透露,他们发现四种流行性流感病毒中有少数出现了变异,但现有的疫苗对大多数流行性流感病毒仍有效。 她还表示,疫苗的效果和以往一样有效,约有一半的潜在流感病例被“扼杀”,并降低了确诊患者的严重程度。 “然而,不幸的是,仍有部分人,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人,就算接种了疫苗,仍无济于事。 ” RECOMMEND 热点新闻 RECOMM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http://www.sohu.com/a/326439617_170561 我们以英文论文的形式正式向世界发出了流感流行的预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0844.html
个人分类: 流感进展|1686 次阅读|0 个评论
狼要来了?世卫组织推出新的全球流感战略!
qujiangwen 2019-3-14 12:46
世界卫生组织声称,全球在2019年将面临另一场大型流感,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会有多严重。而在这方面的全球防御跟任何国家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系统最薄弱的环节一样,还存在不足。 世卫组织不断监测流感病毒的传播情况,检测潜在的大流行病毒株,会有114个国家的153个机构参与全球监测和应对。 每年,世界卫生组织都会建议将哪种菌株纳入流感疫苗中,保护人们免受季节性流感的侵害。如果发现新的流感病毒株具有大流行的潜在风险,世卫组织已跟所有主要参与者建立了独特的伙伴关系,确保有效和公平地获得诊断、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2018年10月,由我和世界著名宇宙学家Chandra Wickramasinghe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合著的论文《Are we approaching a new influenza pandemic?》正式发表,我们在论文中明确指出,地球村在2019年左右极有可能发生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美洲地区仍然是大流行发生的高风险地区。我们已经领先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出了流感大流行的预警!但是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备战新的全球流感大流行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值得褒奖! https://www.omicsonline.org/open-access/are-we-approaching-a-new-influenza-pandemic-10626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83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65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0844.html 世卫组织推出新的全球流感战略 世卫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 今天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布了《2019-2030年全球流感战略》,旨在保护各国人民免受流感威胁。该战略的目标是预防季节性流感,控制流感从动物向人类传播,并为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做好准备。 ▼ 谭德塞博士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大流行性流感的威胁始终存在。新流感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并可能导致大流行的持续风险是真实存在的。问题不是会不会再次发生流感大流行,而是什么时候发生。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并做好准备——重大流感疫情的成本远远超过预防的价格。” 流感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每年全球估计有10亿例病例,其中300万至500万例为重症病例,导致29万至65万例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死亡。世卫组织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接种疫苗对于严重流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和卫生保健人员尤为重要。 新战略是世卫组织为流感制定的最全面和最具影响力的战略,概述了每年为人群提供保护的途径,并通过加强常规规划帮助为大流行做好准备。该战略的两个总体目标是: 1. 在疾病的监测和应对、预防和控制以及防范方面加强国家能力。为此,要求每个国家都制定符合自己需要的流感规划,以促进国家和全球防范及卫生安全。 2. 为预防、发现、控制和治疗流感开发更好的工具,例如更有效的疫苗、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目标是使所有国家都能获得。 “通过伙伴关系和多年来我们一直在针对具体国家开展的工作,世界已加强了防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应对另一次大流行,但我们的准备仍然不够充分。这个战略的目标就是要使我们能够做好充分准备。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卫生系统准备好管理大流行的冲击,而这只有在卫生系统本身强健时才有可能做到。” ——谭德塞博士 世卫组织总干事 要成功实施这一战略,有效的伙伴关系至关重要。世卫组织将扩大伙伴关系,以增加新的和改进的全球流感工具的研究、创新和获取,使所有国家受益。与此同时,世卫组织将与各国密切合作,提高其预防和控制流感的能力。 新的流感战略以世卫组织一些成功规划为基础并从中受益。65余年来,由世卫组织合作中心和国家流感中心构成了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对季节性趋势和可能的大流行性病毒进行了共同监测。该系统是全球流感预警系统的支柱。 《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的持续成功对该战略至关重要,这是一个独特的获取和利益共享系统,有助于共享可能引起大流行的病毒,并在发生大流行时提供救生疫苗和治疗,同时支持通过业界的伙伴关系捐款,在各国建立大流行防范能力。 该战略符合世卫组织的任务之一,即提高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并加强全球防范。在制定战略过程中进行了磋商,征求了会员国、学术界、民间社会、业界以及内部和外部专家的意见。 支持各国加强其流感应对能力还将产生附带利益,有助于发现一般感染,因为各国将能更好地识别埃博拉或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其它传染病。 通过实施新的世卫组织全球流感战略,世界将更接近每年减少流感影响的目标,并为流感大流行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转载自:世界卫生组织 官方微信 世卫组织推出新的全球流感战略! 2019年3月11日 新闻稿 日内瓦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今天发布了《2019-2030年全球流感战略》,旨在保护各国人民免受流感威胁。该战略的目标是预防季节性流感,控制流感从动物向人类传播,并为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做好准备。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大流行性流感的威胁始终存在。新流感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并可能导致大流行的持续风险是真实存在的。问题不是会不会再次发生流感大流行,而是什么时候发生。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并做好准备——重大流感疫情的成本远远超过预防的价格。” 流感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每年全球估计有10亿例病例,其中300万至500万例为重症病例,导致29万至65万例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死亡。世卫组织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接种疫苗对于严重流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和卫生保健人员尤为重要。 新战略是世卫组织为流感制定的最全面和最具影响力的战略,概述了每年为人群提供保护的途径,并通过加强常规规划帮助为大流行做好准备。该战略的两个总体目标是: 在疾病的监测和应对、预防和控制以及防范方面加强国家能力。为此,要求每个国家都制定符合自己需要的流感规划,以促进国家和全球防范及卫生安全。 为预防、发现、控制和治疗流感开发更好的工具,例如更有效的疫苗、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目标是使所有国家都能获得。 谭德塞博士说:“通过伙伴关系和多年来我们一直在针对具体国家开展的工作,世界已加强了防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应对另一次大流行,但我们的准备仍然不够充分。这个战略的目标就是要使我们能够做好充分准备。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卫生系统准备好管理大流行的冲击,而这只有在卫生系统本身强健时才有可能做到。” 要成功实施这一战略,有效的伙伴关系至关重要。世卫组织将扩大伙伴关系,以增加新的和改进的全球流感工具的研究、创新和获取,使所有国家受益。与此同时,世卫组织将与各国密切合作,提高其预防和控制流感的能力。 新的流感战略以世卫组织一些成功规划为基础并从中受益。65余年来,由世卫组织合作中心和国家流感中心构成了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对季节性趋势和可能的大流行性病毒进行了共同监测。该系统是全球流感预警系统的支柱。 《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的持续成功对该战略至关重要,这是一个独特的获取和利益共享系统,有助于共享可能引起大流行的病毒,并在发生大流行时提供救生疫苗和治疗,同时支持通过业界的伙伴关系捐款,在各国建立大流行防范能力。 该战略符合世卫组织的任务之一,即提高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并加强全球防范。在制定战略过程中进行了磋商,征求了会员国、学术界、民间社会、业界以及内部和外部专家的意见。 支持各国加强其流感应对能力还将产生附带利益,有助于发现一般感染,因为各国将能更好地识别埃博拉或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其它传染病。 通过实施新的世卫组织全球流感战略,世界将更接近每年减少流感影响的目标,并为流感大流行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https://www.who.int/news-room/detail/11-03-2019-who-launches-new-global-influenza-strategy Global Influenza Strategy 2019–2030.pdf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18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应考虑建立自己独特的流感大流行预警系统
热度 1 qujiangwen 2019-3-5 12:38
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新发传染病在全球范围不断出现,特别是 2009 年发生的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和 2015 年发生的寨卡病毒大流行给人类健康、全球政治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使得世界各国切实体验到新发传染病的控制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已发现的新发传染病多达 40 余种 , 其中以病毒性传染病居多。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往往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病死率高、难以预测和防范等特点,极容易发展成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国际关注事件。然而人们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原因、传播因素及流行规律等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目前,全球发现新病原体的能力还很不足,若要快速有效地应对新发和不明原因性传染病突发疫情,必须建立发现新病原的预警技术体系和新病原学的理论体系,用以指导和发现新病原的工作。 在新发传染病的传播中,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以目前的基础和技术,尚无法预测下一场大范围流行病何时何地暴发。如果去尝试在宏观上预测,就需要对不计其数的病原体进行全面检测,但是这种做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实际操作中是不现实的。最现实的防疫秘诀是, “ 基础进步,技术则进步 ” 。这个 “ 基础 ” 指的是,充分理解什么样的关键因素是值得去监测的,以及如何能在一种流行病在局部开始传播前、就在局部地区检测到它,如何在其转为大规模流行疾病前使其得到有效控制,如何尽可能在短时间内确定病原体的种属及其变种,尽快推出有效的预防疫苗和治疗方法或药物。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对未来可能暴发的传染病进行有效预测,至少可以做到充分预警,使应对疫情的动作能够迅速及时。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新发病毒传染病在全球的不断出现,我们不仅会产生以下疑问:这些新发病毒传染病为什么会在此时出现?为什么会在一些特殊的地域出现?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些新发病毒传染病的出现?我们怎样才能够提前预测和预警未来的新发病毒传染病?为了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我们将需要考虑在对新发病毒传染病感兴趣的生物医学科学家、包括经济学家和人类学家在内的社会科学家和对环境感兴趣的地球和天文科学家之间建立新的跨学科对话和合作。由于目前的纯医学和唯病毒研究无法彻底解决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起源问题,所以为了找到这些导致新发病毒传染病发生的奇怪的 “ 新常态 ” 或新的因素,我们将需要抛弃我们的学术孤岛,即学术上相互隔离,不进行合作和沟通和舒适地带,与新领域的科学家们合作,以便提高今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以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为例,关于流感大流行起因的问题,人们曾经进行过许多猜测:最早认为是天上星星的影响引起的,接着又认为与气候不正常有关,以后又推想来自沼泽地的毒气。到了 19 世纪末,关于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说法已找到了肯定的依据。人们又从许多流感患者的咽喉部发现了溶血性流感杆菌。于是有人就认为流感的病原是溶血性流感杆菌。直到 20 世纪初,科学家才把制造流感的真正 “ 凶手 ”— 病毒 “ 捉拿归案 ” 。 1930 年,美国人索普成功地从猪体内分离到了 猪流感 病毒。接着英国人史密斯等参照索普的方法,于 1933 年首次从流感病人中分离到了流感病毒 , 后定名为甲型流感病毒。然而学术界对流感大流行的起源有很大的争议,这其中主要包括突变选择学说,动物源学说,潜伏感染学说,气候突变学说,飞禽传播学说,太阳黑子学说等,但是都尚无定论。由于全世界对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原因和机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无法准确的对流感大流行开展预测预警。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流感大流行属于不可预测,但又可重复发生的事件,可对世界范围内的卫生、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当关键因素出现交集时,就会发生流感大流行,即流感病毒的出现伴随着可持续的人间传播力,且大部分人对这种病毒具有较低或不具有免疫力。在当今相互联系的世界中,局部流行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大流行,使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对公共卫生方应对做出准备,来遏制疾病的传播。根据 世界卫生组织 的规定,流感大流行警告共有六大级别:一级: 流感病毒 在动物间传播,但未出现人感染的病例。二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传播,这类 病毒 曾造成人类感染,因此,被视为流感流行的潜在威胁。三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这类病毒已造成零星或者局部范围的人感染病例,但未出现人际间传播的情况。四级: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引发持续性疫情。在这一级别下,流感蔓延风险较上一级别 “ 显著增加 ” 。五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在同一地区(比如 北美洲 )至少两个国家人际间传播,并造成持续性疫情。尽管大多数国家在这一级别下仍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但五级警告意味着大规模流感疫情正在逼近,应对疫情采取措施的时间已经不多。六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的人际间传播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地区。这一级别意味着全球性疫情正在蔓延 。 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警方案只是针对动物流感病毒而设定的,该预警方案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医学界由于搞不清楚哪些是导致流感大流行的因素,所以只能根据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发布预警,而这种预警方式实际上在真正应对大流行时起到的作用有限,因为这种预警方式只是关注在动物和人际间传播情况,对大流行发生的先兆只是根据病毒流行的趋势,实际上只是一种疾病流行状态的一种告示,不是真正的预警。而实际上先兆往往是决定大流行发生的因素,当这种决定因素即将出现时,大流行往往就会发生,而在这之前我们早已提前预知并有条不紊的做好了应急准备和应对方案才是真正的预警。 目前,流感大流行发生的原因和预测预警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但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新研究表明,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可能与包括太阳黑子活动在内的宇宙空间环境变化有关,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与世界流感大流行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 20 世纪发生的几次流感大流行 (1946-1947,1957,1968) 基本都间隔在 11 年左右 , 这与太阳黑子平均 11 年的活动周期基本吻合 , 提示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可能对流感大流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曲江文等采用 Logistic 回归研究太阳黑子活动与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比值比 OR 为 5.60 ,并从太阳黑子活动影响病毒基因变异、动物迁徙以及气候变化等角度科学的分析了为什么太阳黑子活动可以影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为阐明新发病毒传染病的起源和预测预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虞震东等发现新星暴发和宇宙线大的地面增强事件与流感流行有着重要的关系,认为这种流感大流行都是由宇宙线环境大的增强引起的,从而提出了科学预警流感大流行的对策,即立即加强对宇宙线环境的监测 。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拉尼娜现象造成的气候异常同全球大范围的流感暴发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过去四次流感的全球性暴发大流行都发生在拉尼娜现象之后,他们分析了 20 世纪 4 次流感大流行出现前一年赤道太平洋地区秋冬两季的海洋温度记录后发现,这些年份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水表面温度均低于正常年份。研究人员认为拉尼娜现象可以改变人类流感病毒的主要宿主 — 候鸟的迁徙模式,影响它们在迁徙途中的健康和种群混合,进而影响到彼此间的基因交换,导致某些更危险的流感新毒株出现。此外,拉尼娜现象还会导致候鸟与猪等家畜接触, 2009 年流感大流行一大原因即为禽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发生了基因交换,形成更危险的毒株 。并且从 1580 年开始的八次确定的流感大流行都发生在中等到强烈的厄尔尼诺事件期间 。近些年来,也有众多通过症状监测开展流感暴发的研究。如果互联网上关于某种传染病的搜索结果在短期内激增,这可能准确预示着此种疾病将会暴发。例如,在流感暴发季节,人们会通过 Google 等搜索引擎了解流感的暴发情况以及应对流感的一些措施,那么在这段时间内某些与流感的关键词,如流感、勤洗手、带口罩、流感疫苗等会高频率出现。同样地,在流感暴发季节,人们也会通过 twitter 等聊天工具反映用户本人、朋友是否感染流感,或者与流感相关的信息等。因此,利用 Google/twitter 等工具抓取与流感相关的关键词,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的频率可以准确地判断流感在哪里扩散。美国科学家将 2004-2009 年查询所得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流感估算结果与官方的流感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 Google 流感搜索引擎查询所得到的估测结果与历史流感疫情非常接近 , 并且可以赶在政府和流行病学专家之前两个星期提前预测到流感暴发的出现[ 8 ]。 Jiwei L 等通对 Twitter 数据流加以过滤,留取与流感相关的信息,并为这些信息加上地理位置标签,以显示相关流感 Twitter 信息来自哪里,以及这些信息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他们统计了 2008 年 6 月到 2010 年 6 月约 100 万用户发布的 360 万条同流感相关的 Twitter 信息,研究显示 Twitter 的流感信息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流感暴发数据之间呈高度正相关性,能够成功推断出哪些地区出现了流感暴发的初期症状,进而提前预测到某个地区流感即将到来[ 9 ]。虽然应用数字化监测手段能比传统监测方法能够提前预测到传染病的暴发 , 但是它并不能取代传统监测系统,而只能作为疾病监测预警手段的一种补充。在病毒学研究方面,目前认为流行大流行出现有三个原因:一是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发生重配导致一种新的亚型流感病毒的产生;二是禽流感病毒直接突变最后导致流感大流行;三是消失很久的旧的流感病毒重新在人群中流行 。曾光认为发生全球流感大流行要有四个前提条件 : 第一、病毒变异产生了新的亚型或者流行过的病毒亚型对人类的威胁重新出现;第二、人类普遍易感;第三、病毒能在人群中快速传播;第四、病毒对人类有强大的杀伤力,造成大量死亡 。 综上所述 , 目前全球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 虽然世界各国已建立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 , 但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仍任重道远。因此 , 有必要对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进行评估 , 以不断完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从应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当前传染病预测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运用最新理论,探索实现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预测预警系统,并通过实证研究对该预警系统进行验证,进而制定最优的控制策略和措施。有效的预测预警手段,可以为政府主管部门的科学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又能为进一步开展其它疾病的预测预警及控制开辟全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手段,从而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Fineberg HV. Pandemic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Lessons from the H1N1 Influenza of 2009. N Engl J Med. 2014,370:1335-1342. 2.Vaquero JM, Gallego MC. Sunspot numbers can detect pandemic influenza A: the use of different sunspot numbers.Med Hypotheses.2007,68,1189-1190. 3. Tapping KF, Mathias RG, Surkan DL. Influenza pandemics and solar activity. Canadian J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12:61-62. 4. 曲江文,高志刚 . 太阳黑子活动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影响 . 环境与健康杂志 . 2012, 29 (2):188-190. 5. 虞震东 . 应对流感大流行威胁急需的一项对策 . 前沿科学 . 2011, 5(18): 37-47. 6.Shamana J, Lipsitchb M. Th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pandemic Influenza connection: Coincident or causal? .PNAS. 2012, 109 (12):1-3. 7. Mazzarella A, Giuliacci A, Pregliasco F. Hypothesis on a possible role of El Niño in theoccurrence of influenza pandemics. Theor Appl Climatol. 2011,105: 65-69. 8. Ginsberg J, Mohebbi MH, Patel RS, et al. Detecting influenza epidemics using search engine query data . Nature, 2009,457 (7232): 1012-1014. 9. Jiwei L, Claire C. Early Stage Influenza Detection from Twitter. Social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 2013,18,( 1309).7340 . 10. 舒跃龙 . 加强监测是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基础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2006;20(2):122. 11. 曾光 . 流感大流行与应对策略分析 . 中华流行病杂志 .2006;27(2):93-95. 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应考虑将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监测纳入预警系统 面对2009年的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我们不仅会产生以下疑问:甲流为什么会在2009年出现?为什么会在墨西哥出现?哪些因素导致了甲流的出现?我们怎样才能够提前预测未来的新发病毒传染病?为了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我们将需要考虑在对新发病毒 传染病感兴趣的生物医学科学家、包括经济学家和人类学家在内的社会科学家和对环境感兴趣的地球和天文科学家之间建立新的跨学 科 对话和合作。 由于目前的 纯医学和唯病毒研究无法彻底解决类似甲流等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起源问题, 所以为了找到这些导致流感大流行等新发病毒传染病发生的奇怪的 “ 新常态 ” 或新的因素, 我们将需要抛弃我们的学术孤岛( academicsilos ),即学术上相互隔离,不进行合作和沟通)和舒适地带,与新领域的科学家们合作 ,以便提高今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大流行的太阳黑子学说, 因为 这一学说很可能是正确的,需要引起公共卫生专家的足够的重视。具体分析见: 流感大流行太阳黑子学说的科学解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093648.html 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批准的非法人创新单元,于2014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立。其宗旨是成为我国基础研究与流感一线防控体系相结合的权威性机构,着力解决我国新发、突发流感疫情的基础性、机理性、前沿性等重大科学问题,为国家应对不断发生的严重流行性病毒感染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但是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科学界对流感大流行的起源和发生机制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无法做到准确的预测预警,正因为如此,建立跨学科对话和开展交叉学科研究非常重要! 目前医学界由于搞不清楚哪些是导致流感大流行的因素,所以只能根据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发布预警,而这种预警方式实际上在真正应对大流行时起到的作用有限,因为这种预警方式只是关注在动物和人际间传播情况,对大流行发生的先兆只是根据病毒流行的趋势,实际上只是一种疾病流行状态的一种告示,不是真正的预警。而实际上先兆往往是决定大流行发生的因素,当这种决定因素即将出现时,大流行往往就会发生,而在这之前我们早已提前预知并有条不紊的做好了应急准备和应对方案才是真正的预警。 流感大流行的起源学说包括突变选择学说,动物源学说,潜伏感染学说,气候突变学说,飞禽传播学说,太阳黑子学说等,前 5 个学说只是部分的阐明流感大流行的发生机制,但太阳黑子学说在不否定上述几个学说的基础上,将前 5 个学说整合成一个主线,从太阳黑子活动影响气候变化、候鸟迁徙、动物种群混合以及射线导致病毒基因变异和重组的角度科学的阐述了太阳黑子活动为什么会导致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为阐明流感大流行的起源和预测预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根据太阳黑子活动规律、宇宙射线资料、气象学监测、动物流感疫情以及配合目前的流感样病例监测在内的综合监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流感大流行监测预警的一种趋势。今年正值西班牙流感大流行100周年,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应考虑将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在内的射线综合监测纳入流感大流行监测范围,以便于早日建立中国自己独特的流感大流行预警系统。 中科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成立 2014年12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批准的非法人创新单元“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以下简称“流感中心”)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正式揭牌成立。微生物所党委书记李俊雄主持了揭牌仪式。   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许瑞明对流感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肯定了流感中心团队在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做出的卓越成果,指出这是中科院实时、长效应对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举措之一,使中科院的流感研究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他希望流感中心能够不负众望,凝聚院内外流感研究的核心力量,为国家的流感基础理论研究和疫情预测预警作出贡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表示,希望今后能够通过流感中心这个开放的综合研究平台,把中国疾控中心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源与中科院强大的综合科研实力结合起来,从而使中国的流感研究工作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微生物所所长刘双江指出,病原微生物研究作为微生物所新的学科生长点,近年来在中科院院士高福的带领下稳步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上公认的重要成果。刘双江表示,微生物所将继续支持和推动流感中心的发展壮大,希望流感中心能够以此为契机,探索一种新的合作机制,真正实现跨院跨所的强强联合,为国家应对不断发生的严重流行性病毒感染疾病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力量。   流感中心主任、中科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介绍了流感中心的定位、研究方向、研究团队、运行机制设想等。高福说, 流感中心将建设成我国基础研究与流感一线防控体系相结合的权威性机构,服务于国家需求,着力解决我国新发、突发流感疫情的基础性、机理性、前沿性等重大科学问题, 为我国流感防 控和保障人民健康提供理论基础并做出重要贡献。   在揭牌仪式之前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微生物所相关研究人员先后从流感病毒侵入释放、流感病毒细胞核-胞浆穿梭、致病过程中宿主因子调控等方面作了研究进展报告。   中科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依托于中科院微生物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参与共建。 http://www.cas.cn/sygz/201412/t20141229_4283090.shtml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2243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注流感动态:季节性流感持续活跃,3-5月份需警惕流感大流行
qujiangwen 2019-2-21 16:58
目前太阳活动出奇的安静,太阳上已经连续多日观察不到黑子。宇宙射线,目前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2009年发生甲流时的水平。加上目前太平洋上正在形成的厄尔尼诺以及今后3-5月份的候鸟迁徙季,全球很可能会在2019年的3-5月份发生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这是我们在博客中多次阐明的观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36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4721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1471.html 香港夺命流感致226死 医院挤爆看病排队7小时 2019-02-21 10:23 来源: 海外网 原标题:香港夺命流感致226死 医院挤爆看病排队7小时 家长注意了:流感肆虐 香港逾200所幼园停课一周 图源:香港经济日报 海外网2月21日香港流感肆虐,据统计,目前已有226人感染流感死亡。而学校作为流感的高发地,目前正在推广流感疫苗的接种计划。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数据显示,截止至2月19日,累计录入416宗成人严重感染流感的个案,当中226人死亡。20日,当日再增加12宗个案,9人死亡。严重的个案几乎全部感染甲型流感,而死亡个案中约75%是长者。 多人在公立医院等候(图源:香港东网) 冬季是香港的流感高发期,这个时候的公立医院也尤其繁忙。此前,香港医院管理局数据显示,18日,香港公立医院急症诊室首次求诊人数超6000人。15间有提供内科病床的公院全数爆满,午夜时整体内科病床占用率为112%。另据香港东网报道,病人等候就诊的时间也较长,联合医院急症室等候时间最长,要等超过7小时,玛丽医院和广华医院均要等超过5小时。 公立医院床位紧张(图源:香港东网) 另外,不少学校也纷纷“中招”。香港防护中心表示,自18日幼儿园普遍复课后,已有9宗幼儿园或幼儿中心出现流感爆发个案。对此,卫生署于本学年推出“学校外展疫苗接种先导计划”,本年度至周日(17日)已有402间小学获安排外展接种流感疫苗,较上学年增加65间,小学生接种率亦达55.3%。而2018-2019年度6个月至未满12岁儿童亦于计划下接种约37.1万剂疫苗,按年同期增加118.4%。 食卫局局长陈肇始20日于立法会表示,先导计划已见成效,卫生署将于下学年度起将计划恒常化,并以先导模式扩展至幼儿园和幼儿中心;署方现正咨询有关持份者,稍后会公布有关详情。 小孩在接种疫苗(图源:香港经济日报) 幼儿园协会会长唐少勋表示,现时幼儿园学生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不高,主要因父母忙碌没有时间带子女去接种,认为有关计划有效提高接种率,让家长没有理由不让子女接种疫苗;又希望计划推行至全港幼儿园,不用抽签。 大埔及北区幼儿教育校长会主席郭楚翘亦欢迎有关计划,但幼儿园学生较年幼,对打针恐惧,建议安排医护到校注射疫苗时,家长亦应在场陪同;又建议署方可在推行前先向幼儿园发通告作统计,避免出现“不够针”情况。 家庭医生林永和认为计划有助减低感染个案,“至少不用搞到要停课”,但关注署方是否有足够人手配合计划,建议可考虑让药剂师或护士到校进行疫苗接种服务。他还认为,1岁半以下的幼儿亦属感染流感高危群组,署方亦可将流感疫苗同时纳入儿童免疫接种计划,为1岁半以下幼儿接种,不然幼儿园减少爆发个案,但却有可能转移往学前预备班。(海外网 罗伊晴) http://www.sohu.com/a/296059022_115376?spm=smpc.home.top-news4.1.1550736740694nS2KGvA_f=index_news_12 印度今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过万 新华社 新德里2月20日电 (记者胡晓明) 印度 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印度今年已确诊超过1.2万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中377人死亡,大多数患者死于并发症。 截至2月17日的数据显示,今年疫情最严重的是拉贾斯坦邦,共报告3508例甲流病例,其中127名患者死亡。印度首都新德里也暴发严重疫情,最近10天就有700多人患病,使今年总病例数上升到2278例。 新德里市政官员表示,公立医院目前有足够的床位和药品应对甲流疫情。当局要求居民采取必要措施加强防范甲流疫情。 2018年,印度全国共报告近1.5万例甲流病例,其中1103人死亡。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症状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这种流感病毒传染性强,秋冬季高发,可全年传播。 http://silkroad.news.cn/2019/0220/131086.shtml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2696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遭遇极寒天气,或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
qujiangwen 2019-1-31 16:05
美国中西部各地区遭遇罕见极寒天气,局部地区的最低温度将突破零下29摄氏度,多数地区还经历大风天气,民众和企业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目前极度寒冷已经导致美国有3人身亡,连一贯不信气候变化的特朗普也发出呼吁,希望全球变暖“快回来”。这种极寒天气或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 我们在论文《Are we approaching a new influenza pandemic? 》中指出,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即将在2019-2020年到来,美洲地区仍然可能是下一次流感大流行的起源地。 New data released by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 further reveals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is systematically weakening by around 5% every ten years, which is nearly ten times faster than previous estimates . Furthermore, it is weakening faster in some places more than in others. For example, the South Atlantic Anomaly (SAA) is a large depression of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characterized by values of geo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around 30% lower than that expected for those latitudes, and this covers a large area in the South Atlantic Ocean and South America. According to Swarm satellite monitoring results, SAA has moved steadily westward and weakened further by about 2%. Cosmic rays, particularly galactic cosmic rays, can reach their maximum intensity when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is declining dramatically and when the sun is least active. Low solar activity can also give rise to exceptionally cold winters in norther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 The superposition of all these conditions and circumstances that are now well attested can promote epidemics involving a wide range of influenza subtypes. Influenza pandemics can emerge via genomic re-assortment between circulating human and animal strains and also almost certainl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extrinsic viral components . In view of the 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we have discussed the area around South America is very likely to be a possible starting point of the next influenza pandemic.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0844.html 随着季节的变换,候鸟每年都要在栖息地之间往返奔波。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因为地球磁场能导致在候鸟体内出现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如同向导一般导引候鸟归家,从而使它们在上千公里的迁徙中从不迷路。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的研究发现候鸟对磁场非常敏感,甚至对快速变动的人造磁场也能觉察出来。科学家让 12 只欧洲知更鸟处于人造振动磁场当中,然后观察这些鸟选择的方向。科学家们发现,当人造磁场与地球天然磁场平行时,鸟能找到通常的迁徙方向。但当人造磁场改变方向时,鸟就无法辨清方向。因此,候鸟迁徙并不是依靠躯体上的磁微粒等物体来定向的,而最可能的磁定向机理是磁敏感化学反应的微小变化。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有三条世界候鸟迁徙路线,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 地球的磁场向太空绵延约58000千米。导电的地核就好比是一个巨大的电磁铁,地球磁场就是它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地核的体积极大,温度和压力又相对较高,使地层的导电率极高,使得电流就如同存在于没有电阻的线圈中,可以永不消失地在其中流动,这使地球形成了一个磁场强度较稳定的南北磁极。磁场形成了一个泪珠形状的气泡保护在地球表面,从而对地球上的生物形成保护膜,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连续轰击地球的宇宙射线和带电粒子的伤害。 2013年通过蜂群卫星过去6个月获得的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磁场变弱的总趋势,同时显示西半球磁场减弱最为明显。在印度洋南部等一些地区,磁场从1月以来持续增强,但地球磁场的总趋势是在变弱。此外,最新测量值还确认磁场向北朝西伯利亚方向运动的事实。这些变化以源自地核的磁场信号为基础。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50年里,地球的磁场已经减弱了近10%。另外通过对1980年到2000年的地球磁场研究发现,地球磁场存在很大的地理差异: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磁场变化较小,非洲、欧洲和大西洋的变化非常大,变化最大的地区是非洲南端,在这个地区的磁场极性与正常的极性刚好相反。 在欧洲航天局的观测中, 大西洋南部磁场显得特别虚弱,这里被称为南大西洋磁场异常区(上图蓝色部分) 。早在6年前,就有研究指出这一地区的磁场仅为一般磁场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地球的磁场保护在该地区已经出现了凹陷。而南大西洋上空的卫星暴露在强辐射中时,地球磁场的这种异常就会给它们造成一些小故障或“小难题”。对于南大西洋的磁场异常,科学家分析,南大西洋和北冰洋下方的液体金属地核可能出现了巨型涡流,从而影响了其上空的磁场。由于巨型涡流的力量足以逆转其他涡流的方向,因此极有可能令地磁场南北极就此开始大逆转。 在南大西洋磁场异常区附近,地磁场一直在减弱,而紊乱的地磁场可能会影响候鸟的迁徙。另外,有证据显示,太阳黑子极值年的活动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引发 飓风 、暴雨和严寒等严重气候异常,并最终会影响到生态系统。 某些作为病毒重要储存宿主的鸟类的迁移方式受到地磁场减弱和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会延迟抵达迁徙地。这种延迟可能是出发的延迟或者是途中迁徙时间的延迟或者两种情况均有,途中的迁徙时间增加可能会导致当地鸟类数量的急剧增加,而高密度的鸟类可能会因为竞争有限的食物来源而增加迁徙鸟类与其他野生或者家养禽类的接触,进而增加这些禽类体内存在任何一种流感病毒之间重组的机会。 在候鸟迁徙路线上的生活水源,也可能会受到这些鸟类携带病毒的污染,从而传播給包括猪在内的其它动物。 目前正处在太阳黑子极小值年,宇宙射线几乎达到近十年的极大值(见上图),加上地磁场的持续减弱和人和动物流感的共同混合,会增加全球流感病毒重组和变异的机会。随着候鸟迁徙季节的到来,近期北美的极寒天气可能会通过影响候鸟迁徙影响大流行流感病毒的的形成。全球需要加强流感大流行的监测预警! 极寒天气袭美致3死 特朗普呼吁全球变暖“快回来” 美国北部多州遭遇极寒天气。(CNN) 海外网1月30日电 近日来,美国中西部各地区遭遇罕见极寒天气,局部地区的最低温度将突破零下29摄氏度,多数地区还经历大风天气,民众和企业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目前极度寒冷已经导致美国有3人身亡,连一贯不信气候变化的特朗普也发出呼吁,希望全球变暖“快回来”。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即使生活在美国中西部的民众已经对寒冷习以为常,但今年的极寒天气对他们而言仍然是非常残酷的。据当地天气预报显示,美国中部城市芝加哥30日晚间的气温将降至零下29摄氏度,明尼苏达州的风寒指数温度(气温低于15℃时,表征人体散失热量与风速、气温关系的指数)将平均低于零下21摄氏度。 由于天气寒冷,密西西比河面上水蒸汽环绕。(CNN) 报道称,明尼苏达州气象局在社交平台上提醒民众“天气非常恶劣,人体皮肤暴露在寒冷空气中5分钟就会被冻伤,能做的就是缩短呆在室外的时间。”另外,29至31日期间,美国五大湖地区的气温将跌至零下20-40摄氏度。 极寒天气对民众和企业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据报道,由于天气太过寒冷,多个州的邮政工作人员将暂停邮递工作。美国邮政局29日晚上在社交平台上表示,由于中西部天气状况恶化,部分地区的交付将暂停。 路面积雪、结冰严重,影响民众正常出行。(CNN) 报道称,目前极寒天气已经导致至少3人死亡,还对美国民众的正常出行造成影响。根据网站FlightAware提供的数据,29、30日两天将有超过2700趟航班取消,其中包括超1550趟进出芝加哥的航班。此外在北达科他州,当地的许多企业已经关闭,只剩一些杂货店和加油站仍在营业。伊利诺伊州州长普利兹克(J. B. Pritzker)已宣布该州进入紧急状态,他称即使在室外短暂停留,也有可能被冻伤的风险。 社交平台截图 在得知美国中西部正在经历极寒天气后,连一贯不相信气候变化的特朗普也开始呼唤全球变暖“快回来”。他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接下来的几天可能会更冷,人们在外面连几分钟都坚持不了。全球变暖到底怎么了?快点回来,我们需要你!”(海外网 魏雪巍) http://news.iqilu.com/guoji/20190131/4182065.shtml 末日到来,NASA发布“极地涡旋”红外热成像卫星影像 近日,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因“极地涡旋/北极寒流(Polar Votex)”席卷而遭遇极寒天气,中西部地区气温甚至跌破零下50华氏度(约-45.6℃)。你无需亲临美国中西部,就可通过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发布的许多视觉化卫星影像了解这股急冻寒流的威力。   继“极地涡旋”相关的Terra卫星云图和GEOS-5模型卫星影像后,NASA又发布了基于Aqua水文气象卫星的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的热成像卫星图。NASA用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监控全球在极地涡旋影响下的气象模式、整体气候和实时气温变化。   NASA解释基于AIRS数据的红外热成像图中,最低气温显示为紫色至蓝色,对应-40℃至-23℃。随着1月20-29日期间的数据变化,你可以看到最冷的紫色区块冷空气团如何南下进入美国部分地区。   受极地涡旋的影响,造成了美国中西部区域严重的问题,不过好在该情况或即将结束,美中西预计将在近日逐渐回暖,回归一二月正常的冬季气温。 https://new.qq.com/omn/20190201/20190201A0AOAZ.html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4885 次阅读|0 个评论
禽流感病毒活跃会增加流感大流行风险
qujiangwen 2019-1-21 23:29
流感病毒好像在跟变魔术一样,让人类捉摸不透。但是根据历史经验,目前出现的是各种禽流感或人感染禽流感事件,但是并不代表目前 这些 禽流感病毒一定会演变成人传人的流感大流行,我们需要做的是加强监测,早期预警,反应适度。 禽流感事件只是说明流感病毒近期在不断活跃,自然界中的其它流感病毒或许也在不安分,我们还需要持续关注和监测其它可能导致流感大流行病毒的出现。 2019-2020年是太阳黑子活动谷值期,宇宙射线正在持续加强,我们需要持续关注2019年前后可能出现的新发流感大流行。 1997 年香港发生 的人感染 H5N1 禽流感病毒很可能是一个重组体,它的 H5 基因来自于鹅的 AyGooseyGuangdongy1y96(H5N1) 流感病毒;它的内部几个基因来自于 QayHKyG1y97 样的禽流感病毒;它的 N1 神经氨酸酶基因来自于 A/Parrot/Ulster/73(H7N1) 流感病毒 。 2013 年 3 月,中国南方省份新出现的 H7N9 禽流感 病毒基因来自于 东亚地区 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 。点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重排被认为是导致新发病毒传染病出现的三种基本的变异机制。引起大流行或者爆发的病毒一般要通过基因重组和基因重排形成新的抗原以逃避人体的免疫系统的阻击,基因重组和基因重排是导致病毒出现的重要机制。基因重组机制也因此被认为是导致流感大流行的重要原因。基因重组是指当二种有亲缘关系的不同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它们的遗传物质发生交换,结果产生不同于亲代的可遗传的子代,称为基因重组( Geneticrecombination )。 灭活病毒间的重组例如用紫外线灭活的两株同种病毒,若一同培养后,可使灭活的病毒复活,产生出感染性病毒体,此称为 多重感染再复活 ( Multiplicityreactivation ), 这是因为两种病毒核酸上受损害的基因部位不同,由于重组合相互弥补而得到复活。死活病毒间的重组例如将能在鸡胚中生长良好的甲型流感病毒(如 A0 或 A1 亚型)疫苗株经紫外线灭活后,再加亚洲甲型(如 A2 亚型)活流感病毒一同培养,产生出具有前者特点的 A2 亚型流感病毒,此称为 交叉感染再复活 (Cross reactivation) 。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是导致病毒基因重组和基因重排的重要机制, 实验室采用紫外线以及伽马射线等辐射分别使流感病毒实现了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 。 同时也初步证明了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有关。 病毒基因重组和基因重排的示意图 PNAS :流感大流行病毒可能的产生的机制 另外 , 有证据显示 , 太阳的活动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 引发 飓风 、暴雨和严寒等严重气候异常 , 并最终会影响到生态系统 。 某些作为病毒重要储存宿主的鸟类的迁移方式受到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会延迟抵达迁徙 。这种延迟可能是出发的延迟或者是途中迁徙时间的延迟或者两种情况均有 , 途中的迁徙时间增加可能会导致当地鸟类数量的急剧增加,而高密度的鸟类可能会因为竞争有限的食物来源而增加迁徙鸟类与其他野生或者家养禽类的接触 , 进而增加这些禽类体内存在任何一种流感病毒之间重组的机会。在候鸟迁徙路线上的生活水源,也可能会受到这些鸟类携带病毒的污染,从而传播給包括猪在内的其它动物,最终在太阳黑子或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形成新的流感大流行毒株。 原标题:台湾屏东县一肉鸭场检验出禽流感 扑杀6510只肉鸭   中新网1月21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屏东县动物防疫所在里港乡一处肉鸭场检验,1月21日确诊为H5N2亚型高病原性禽流感阳性,立即依标准准备作业程序执行扑杀,总计扑杀6510只肉鸭,并启动该肉鸭场半公里内的养禽场监测采样。   据报道,为了早期发现禽流感疫情,强化预警监控,台湾“农委会”要求自1月16日至3月31日止,上市鸭只必须经过台当局动物防疫机关审核许可的检验单位检验,确认禽流感阴性,并附上检验报告才能上市屠宰。   屏东县动物防疫所是在里港乡1肉鸭场采集检体,1月21日确诊H5N2亚型高病原性禽流感阳性,即依标准作业程序启动防疫机制,赴该肉鸭场执行扑杀作业,现场扑杀6510只肉鸭。   屏东县动物防疫所表示,鸭只感染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多无临床症状,目前案例多经由采样监测检出,屏东县已全面加强禽流感监测采样、养禽场访视及周边消毒工作,呼吁从业者也要做好防疫,加强非开放式型态饲养,避免野生留鸟带毒传播。 关键字 : 禽流感 肉鸭 屏东县 https://news.sina.com.cn/o/2019-01-21/doc-ihrfqziz9741454.shtml 台灣雲林火雞場確診禽流感 今年累計97例 时间 :2018年12月30日 20:51   稿件来源: 香港中國通訊社 分享到:   香港中通社12月30日電 台北消息:台灣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防檢局)12月30日公佈,雲林縣一處火雞場確診感染H5N2高病原性禽流感,共撲殺989隻火雞,今年迄今全台確診及撲殺禽流感禽場案例已達97例、近70萬隻。   防檢局當天發佈新聞稿指出,接獲家畜衛生試驗所通知,雲林縣一處火雞場家禽確診感染H5N2高病原性禽流感,依標準作業程序執行該場989隻火雞撲殺銷毀作業,並督導業者完成場區清潔及消毒工作。該火雞場為雲林縣今年第60例確診禽流感禽場。   根據防檢局統計,今年迄今全台確診及撲殺禽流感禽場案例已達97例,共撲殺家禽68萬8662隻;連同屠宰場確診10例,撲殺9447隻,總計達69萬8109隻。   防檢局表示,冬季為禽流感高發季節,業者應落實場內各項生物安全措施,確實管制人員、車輛,經嚴密清潔消毒後才可進入禽場,並應確實落實防鳥措施,避免家禽與候(野)鳥接觸。(完) http://www.hkcna.hk/content/2018/1230/736532.shtml 台湾彰化爆发禽流感疫情 扑杀近7000只土鸡 中新网12月17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彰化日前爆发入冬后首例H5N2禽流感疫情,近7000只土鸡被扑杀。 防疫人员16日进行全场扑杀及消毒。台湾《中国时报》/彰化县府供图   秋冬正是禽流感高发季节,彰化县动物防疫所6日对鹿港镇1家土鸡场进行土鸡上市监测采样,15日确诊感染H5N2禽流感病毒,16日防疫人员进行全场扑杀清场及消毒工作,总计扑杀6958只土鸡。   彰化县动物防疫所所长董孟治表示,这是2018年入冬后彰化县首次检验出禽流感,H5N2禽流感病毒自从2015年出现后,一直没消失,近年彰化县肉鸭、蛋鸡患禽流感几乎都是H5N2。   因土鸡上市方式和肉鸡、肉鸭一次性出货不同。土鸡出货最快5-7天且持续2-3周,货车频繁进出,一旦感染禽流感,往往造成蔓延之势。2018年台湾“农委会”特别针对土鸡场扩大监测,彰化县每个月都必须对土鸡场上市土鸡加强抽检10场。   确诊禽流感的鹿港这家土鸡场就是在这波扩大抽检中被检出的,场内近来每天死亡4-5只土鸡,虽未达到危险红线,但已扩大检验,提早确诊出感染H5N2禽流感病毒,因此及早扑杀,阻止病毒进一步扩散。其余蛋鸡、肉鸡和肉鸭等也进行例行性检测,2019年1月16日至3月31日肉鸭必须全面检测安全后才可上市。   邻近云林、嘉义、台南地区虽未传出禽流感病例,但均已加强防范疫病措施,以免疫情扩散,引发消费者恐慌。其中,台南市2018年最近禽流感病例发生在6月。 责任编辑:高辰 关键字 : 禽流感 土鸡 扑杀 https://news.sina.com.cn/o/2018-12-17/doc-ihqhqcir7493444.shtml 台湾再现H5N6禽流感病毒 防疫部门启动应变机制 2017-12-04 21:57:31 来源: 海外网 (北京) 海外网12月4日电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农委会防检局”在台南地区的黑面琵鹭尸体身上验出了H5N6高病原性禽流感,当地防疫部门启动紧急应变机制。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台南台江公园的一名义工,于1日在公园内捡到一只已经死亡的黑面琵鹭,送交地方动保处,最后转送“农委会”检验,最后确认该鸟已感染了H5N6高病原性禽流感。这是今年入冬以来,台湾首次在候鸟身上验出H5N6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 台湾动保单位以及防疫单位紧急启动了应变机制,对该鸟类的栖息地进行消毒,同时对发生地周边5公里内的所有养禽场进行采样,并提前启动原本预定于12月15日开启的养禽场抽检工作。 台媒称,此次从死亡的黑面琵鹭身上验出的H5N6病毒,和过去发现会禽传人的高病原性H5N6禽流感亚型不太相似,而是更类似于欧洲流行的禽流感病毒。有专家判断,病毒可能是在外地基因重组后,跟著候鸟来到台湾。 据海外网了解,台湾今年已经检出多起禽流感病情。今年2月6日,台北市野鸟学会在花莲县玉里镇拾获1只死亡幼鹅,经检验出台湾首例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花莲县动植物防疫所确认拾获地点后,立即启动紧急应变措施,防堵疫情扩大。 2月20日,台“农委会防检局”再确诊1例人畜共通的H5N6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此次是在台南市的进口蛋种鸡身上发现的,为首次蛋种鸡疫情案例,此后台湾方面扑杀了七千多只进口蛋种鸡。
个人分类: 流感进展|2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卫组织发布2019十大健康威胁:将面临另一次世界流感大流行
qujiangwen 2019-1-21 17:34
我们以英文论文的形式正式向世界发出了流感流行的预警! 已有 751 次阅读 2018-12-10 14:38 |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流感大流行 , 预警 推荐到群组 近日,由本人和世界著名宇宙学家Chandra Wickramasinghe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合著的论文《 Are we approaching a new influenza pandemic? 》正式见刊, 这篇论文在2018年年初全球流感高发的时候以通信论文的形式投向了Lancet杂志,但是在该杂志考虑了一个月以后,被残忍的拒绝了。我们考虑可能是柳叶刀杂志太有名气,一旦发出了我们的论文,很有可能引发全世界的大讨论甚至是恐慌。后来,投了好多医学专业杂志,编辑们都不敢发。郁闷之中,Virology: Current Research杂志向我们约稿,我们果断的投向了该杂志,经过一番周折,编辑终于同意发表了我们的论文,并于今日正式见刊。希望该论文能够引起科学界的重视! https://www.omicsonline.org/open-access/are-we-approaching-a-new-influenza-pandemic-106261.html 对于这篇论文来说,影响因子确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全世界知道我们的观点。正如今年 唐娜副教授凭借1分的论文获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经历一样,许多研究最初的时候并没有受到重视,往往要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以后人们才能真正发现它们的价值。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事是把你想到的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环节都始终如一的做完,然后把它们写成完整的论文发表,发表出去,让全世界知道我们的观点才是硬道理! 流感大流行的预测与地震预测一样,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假如我们预测成功了,或许流感大流行的太阳黑子学说就会引起全世界的重视!从而为医学界科学应对流感大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至少造成全世界5000万人死亡,今年正值西班牙流感大流行100周年,全世界都在关注以下几个焦点问题: 流感大流行会不会再次发生?什么时候发生? 可能在哪里发生? 哪些因素会引发流感大流行? 2017年末到2018年年初为什么会有季节性流感高发? 我们在论文中都予以科学解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0844.html 世卫组织发布2019十大健康威胁空气污染等名列其中 2019年01月18日10:05来源: 人民网-健康时报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2019年将要解决的10大威胁健康的问题,包括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流感、生存环境恶劣、抗菌素耐药性、埃博拉病毒和其他高威胁病原体、初级卫生保健薄弱、不愿接种疫苗、登革热和HIV。 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每天全球有十分之九的人在呼吸受污染的空气。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空气污染列为对健康的最大环境问题。 空气中的微型污染物可以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肺部、心脏和大脑,每年让700万人过早死于癌症、中风、心脏病和肺病等疾病。这些死亡人数中约有90%来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工业、运输和农业的污染气体排放量很大,家庭炉灶和燃料排放也很多。 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燃烧化石燃料,这也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健康。在2030年至2050年之间,气候变化预计每年将造成25万人死于营养不良、疟疾、腹泻和热应激。 2018年10月,世卫组织在日内瓦举行了首次全球空气污染与健康会议。各国和组织作出了70多项改善空气质量的承诺。 去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峰会旨在加强全球的气候行动和决心。即使各国实现了在《巴黎协定》中作出的所有承诺,全球气温上升仍然会在本世纪超过3°C。 非传染性疾病 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和心脏病,占全世界死亡人数70%以上即4100万人。这包括1500万人过早死亡,年龄在30至69岁之间。 超过85%的过早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些疾病的增加是由五个主要健康威胁因素引发:抽烟、缺乏身体活动、酒精过量、不健康的饮食和空气污染。这些风险因素也加剧了精神健康问题,较多发生在幼年:一半精神疾病患者都是在14岁以下患病,但大多数病例都未被发现和未经治疗,而15至1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就是因此引发的自杀。 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在许多方面跟政府合作,帮助他们实现全球目标,即到2030年减少15%缺乏身体活动的情况,通过实施积极政策工具以帮助更多人每天保持活跃运动。 全球流感 全球将面临另一场大型流感,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会有多严重。而在这方面的全球防御跟任何国家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系统最薄弱的环节一样,还存在不足。 世卫组织不断监测流感病毒的传播情况,检测潜在的大流行病毒株,会有114个国家的153个机构参与全球监测和应对。 每年,世界卫生组织都会建议将哪种菌株纳入流感疫苗中,保护人们免受季节性流感的侵害。如果发现新的流感病毒株具有大流行的潜在风险,世卫组织已跟所有主要参与者建立了独特的伙伴关系,确保有效和公平地获得诊断、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生存环境恶劣 超过16亿人(占全球人口的22%)生活在长期危机状况中(比如干旱、饥荒、冲突和人口流离失所等挑战),以及健康服务不足无法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地方。 几乎世界上所有地区都存在医疗条件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一半关键,儿童和孕产妇健康问题等仍然没有完全解决。 世卫组织将继续在相关国家开展工作,加强卫生系统,使他们更好地发现和应对疫情,并提供预防接种等高质量卫生服务。 抗菌素耐药性 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抗疟药的开发是现代医学取得的最大成功之一。然而,这些药物的作用已经不如之前。细菌、寄生虫、病毒和真菌抵抗这些药物的能力提高了,抗菌素耐药性可能会让我们无法轻易治疗肺炎、肺结核、淋病和沙门氏菌病等。无法预防感染可能会严重影响手术和化疗效果。 结核病药物的抗药性是治疗疾病的巨大障碍,每年会导致约1000万人生病、160万人死亡。2017年,约60万例结核病患者对利福平产生耐药性,其中82%结核病患者有多重耐药性,而后者是最有效的一线药物。 耐药性是人们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引起,或者人对动物尤其是食品生产的物种,以及环境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所致。 世卫组织正与相关部门合作,提高认识和知识、减少感染和鼓励谨慎使用抗菌药物,实施全球行动计划,以解决抗菌素耐药性问题。 埃博拉病毒和其他高威胁病原体 2018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爆发了两起埃博拉疫情,这两起疫情都蔓延到超过100万人的城市,其中一个受影响的省份处在活跃的冲突地区。 这表明,像埃博拉病毒这样的高威胁病原体爆发的环境至关重要,过去在农村爆发的病情并不总是会影响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或受冲突影响的地区。 在去年12月举行的公共卫生应急准备会议上,公共卫生、动物卫生、运输和旅游部门的参与者聚焦应对城市地区爆发和突发卫生事件的严峻挑战,呼吁世界卫生组织和合作伙伴将2019年定为“做好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准备的行动年”。 世卫组织的研发蓝图确定了可能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缺乏有效治疗和疫苗的疾病和病原体。 这个优先研究和开发的观察名单包括埃博拉、其他几种出血热、寨卡、尼帕、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和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以及今年可能会出现导致疾病严重流行病的新病原体X。 初级卫生保健薄弱 初级卫生保健通常是人们跟医疗保健系统的第一个联系点,理想情况下应该终生为人们提供全面、且可负担得起的社区护理。 初级卫生保健可以满足一个人一生中的大部分健康需求,而我们还需要更强大的初级卫生保健卫生系统来实现全民健康覆盖。 然而,许多国家没有足够的初级卫生保健设施。这种忽视可能是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国家缺乏资源,但也可能是过去几十年疾病计划的重点单一。 2018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共同主办了一次重要的全球会议,所有国家都致力于重申1978年在《阿拉木图宣言》中对初级卫生保健做出的承诺。 2019年,世卫组织将跟各个合作伙伴合作,振兴和加强各国的初级卫生保健,并对《阿斯塔纳宣言》中作出的具体承诺采取后续行动。 疫苗犹豫 虽然疫苗可用,但有人不愿意或拒绝接种疫苗,而这有可能改变之前应对疫苗可预防疾病所取得的进展。疫苗接种是避免疾病的最有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目前每年可以减少2到3百万人死亡,如果全球疫苗接种覆盖面得到改善,还可以多减少150万人死亡。 例如,麻疹案例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了30%。上升的原因很复杂,并不是所有病例都是不愿意接种疫苗造成。然而,一些就快要消灭这个疾病的国家却有复苏迹象。 人们选择不接种疫苗的原因很复杂。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疫苗咨询小组发现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自身健康过于自信、获取疫苗不方便,以及对疫苗缺乏信心。 卫生工作者,特别是社区中的卫生工作者仍然是最受信任的疫苗接种决策顾问和影响者,我们必须支持他们的工作,以提供可靠的疫苗信息。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通过增加HPV疫苗的覆盖率以及其他干预措施,加大全球消除宫颈癌的工作力度。2019年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可能被完全消除。 去年,两国报告的病例不到30例。世界卫生组织和合作伙伴致力于支持这些国家为每一个孩子接种疫苗,以便彻底根除这种致命的疾病。 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且可致命。严重登革热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0%,几十年来一直是一种日益严重的健康威胁。 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国家的雨季会伴随大量病例。现在,在这些国家,雨季明显延长。2018年,孟加拉国在近二十年内死亡人数最多,这种疾病正蔓延到附近的热带和温带国家,如尼泊尔,这些国家传统上是不会出现这类病例。 据估计,全世界有40%的人患有登革热,每年约有3.9亿人感染。世卫组织的登革热控制战略旨在到2020年将死亡人数减少50%。 HIV 在人体检测方面世界已取得巨大进展,为人们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2200万人正在接受治疗),并提供暴露前预防等预防性措施,比如在人们可能感染艾滋病时可以使用PrEP。 然而,这一疾病仍在继续蔓延,每年有近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艾滋病。自疫情爆发以来,已有7000多万人感染了这种疾病,约有3500万人死亡。 如今,全世界约有37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为性工作者、监狱犯人、同性发生性关系的人或变性人提供相关治疗是极具挑战性的,这些群体通常被排除在卫生服务之外。 受艾滋病毒影响越来越大的群体是年轻女性人群(15-24岁),她们处于高风险状态。年轻女性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感染艾滋病毒案例的四分之一,尽管只有总人口的10%。 (责编:王博、邓楠) http://sn.people.com.cn/n2/2019/0118/c378309-32547631.html
个人分类: 流感进展|13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多地进入流感高发季,接种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式
qujiangwen 2019-1-7 08:41
进入2019年,季节性流感持续活跃,多数医院因为流感爆棚,但是目前还不是最高峰,今年的流感高峰在一月底至二月份。本人已经多次阐明,大家今年一定要打流感疫苗,如果存在通用流感疫苗的话,我建议打四价的裂解疫苗最好,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正在接近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 接种四价流感疫苗的好处,有可能在流感大流行真正发生,疫苗尚未正式研发出来之前,起到间接保护作用,降低对身体的危害,同时可以预防季节性流感。 每年的这个季节,媒体都会铺天盖地的报道流感高发的新闻。实际上,每年流感的季节性高峰都不会失约。那么 为什么会存在流感高发季呢? 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细小的液滴或气溶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当流感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流感病毒就会传播。冬春季气候干燥,气溶胶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长,容易造成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持续传播。 (2)太阳紫外线辐射低,不容易杀死病人排放到外界环境中的病毒; (3)流感病毒在0℃~4℃能存活数周,—70℃以下或冻干后能长期存活其抵抗力较弱,极不耐热,在56℃的温度下,30分钟即可使病毒灭活。冬季严寒和气温低容易使流感病毒在外界存活时间延长。同时,冬季寒冷,人们外出活动减少,聚集在屋内的时间较多,一旦有人感染,非常容易爆发。 因此,北半球流感的季节性活动一般发生在当年的12月到转年的2-3月份,与这一时期空气中绝对湿度低,气候干燥、气温低和太阳中的紫外线辐射低有密切关系。 实际上,我们更应该关注目前的太阳黑子活动,目前太阳活动出奇的安静,太阳上已经连续多日观察不到黑子。反观宇宙射线,目前已经达到了2009年发生甲流时的水平。加上目前太平洋上正在酝酿的厄尔尼诺以及今后3-4月份的候鸟迁徙季,全球很可能会在2019年的3-5月份发生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这是我们在博客中多次阐明的观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3662.html 为什么说北半球即将到来的流感季仍然会很严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0171.html 我们以英文论文的形式正式向世界发出了流感流行的预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0844.html (原标题:我国多地进入流感高发季 做好这些可防可控) 每年的冬春都是流感的高发季,今年也不例外。我国多地现在已经进入了流感高发期。国家流感中心最新(4日)报告显示,我国大陆大多数省份已经进入冬春季流感流行季节,而且活动水平呈现继续上升趋势。多个城市的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开始增加,流感逐渐进入高峰期。 大连:感冒患者增加3到4倍 严重者有并发症 在辽宁一医院,近日的感冒患者比平时增加了3到4倍。贾先生今年82岁,身体一直挺硬朗,几点前开始有感冒症状,后来发起了高烧,到医院一检查是感染了肺炎,得住院。 大连市民 贾先生:最初的感觉就一样,身上有点发紧,到晚上8点多钟,我就感觉浑身发热,不好了要发烧,一量39度,赶紧叫孩子过来给我送医院了。 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传染性强,症状除了普通感冒的症状之外,多伴有39-40摄氏度高热,伴有头痛、全身肌肉疼痛、乏力,严重时甚至还能出现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 广州:医院人满为患 以甲型流感为主 儿童,老人成为这次流感的易感人群。广州一医院人满为患,部分患者还是兄弟姐妹一起来看医生。12月份以来,医院接诊的流感样病例持续上升,比11月至少增加一成,以甲型流感为主。 患儿家长:他有三天左右了,他就是喉咙痛,也痛了有四五天了。 福建:儿童医院被“挤爆 刷新单日最高纪录 福建厦门多家医院儿科接诊的感冒、发烧患者也明显增多。厦门市一所儿童医院日门急诊量一度达到2232人次,刷新了该院门急诊量单日最高纪录。 患儿家长:他(孩子)班上有好几个请假。 记者:都是什么原因? 患儿家长:就感冒咳嗽,都比较严重。 复旦一医院厦门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邵长周:主要发病人员还是儿童和老年人,以及有其他基础疾病 心肺疾病(病人)、或者孕产妇比较多见。 北京:流感活动由流行期进入高峰期 北京市近期的监测数据也显示,去年12月24日-12月30日期间,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门急诊就诊人员中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占2.78%,与此前一周相比有所增加,不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庞星火:进入12月中旬以后流感活动度快速上升,目前已由流行期进入到高峰期。根据我们每年的监测数据显示 北京市的(流感)流行高峰是在12月到1月之间。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流感活动度将会继续维持在高水平,预计持续至今年1月中下旬。 做好这些 流感可防可控 不过,目前多地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的流感并没有高于去年同期,而流感也是冬季的常见病,无需过于惊慌。一起来看看,如何做到科学预防流感。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就是在流感季节之前接种疫苗。医生建议,流感流行高峰前的1-2个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11月。 其次就是注意日常护理。多喝水,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地方等等。还要注意卫生,防止交叉传染。比如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一旦发现流感症状,应该停止上学或上班,及时就医,以免传染他人。 复旦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邵长周:尤其是自己患病期间注意自己的防护,要戴口罩,避免传播给其他人员。 北京一医院感染和微生物医学科主任 谷丽:希望大家不要太怕这个流感,大多数病人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病的)青壮年,(得的)都是很轻症的一个流感,很明显它都有自限性(自愈性),经过三五天的临床发烧、咳嗽不适(症状),基本上一周都能好。 北京疾控中心:医学上并不存在EB流感 科学预防流感,还有一点就是,不要轻信流言。近日,有部分网友转发一则关于所谓“EB流感”的消息,称目前EB流感严重,想预防就得多喝水,保持喉咙粘膜湿润,否则病毒在10分钟内就能侵入体内。疾控部门说,这是假的。 北京市疾控中心出面辟谣,医学上并不存在EB流感。EB只是一种常见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烧顽固等症状,其致病性不高,传染性不强,也并不难治。目前北京市没有收到关于EB病毒感染病例增多的报告。大家完全不用如临大敌。所谓的病毒“十分钟入体”也不成立,流感病毒的传染需要一定过程,不会十分钟进入体内。 而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国家流感中心报告显示,今年检测到的流感病毒主要亚型是甲型H1N1,其次为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也能检测到极少量的两种乙型流感病毒。 http://news.163.com/19/0107/00/E4SLHHF60001875P.html 冬春季流感来袭,科学防治指南 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都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自去年的流感劫难后,公众对“流感”有了更深的警惕,预防和诊治流感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近日,随着我国南北方地区持续降温,流感患者也有所增加。 国家流感中心最新发布的流感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大多数省份已经进入2018-2019冬春季流感流行季节,且活动水平呈现继续上升趋势,那么今年流感以哪些病例为主,又该如何预防呢? 流感进入高发期 门诊接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 央广记者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呼吸内科门诊看到,每个诊室门口都排起了长队,大连市民王女士元旦和朋友外出跨年,未曾想新年第一天就被流感突袭了,咳嗽、浑身酸痛等症状令她痛苦不堪。 “ “一到晚上就是一直咳,躺下根本就不能睡,整天都是头蒙蒙的晕晕的,还得带孩子,很难受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呼吸内科教授文加斌告诉记者,随着气温持续走低,感冒患者在持续增加。 “ “昨天我们呼吸科门诊达到282人,急诊达到412人,在半月前,基本都是急诊200左右,门诊100左右,翻番增长。” 1月4日的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2018年12月24日至30日,我国大陆地区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238起,经检测,132起为甲型H1N1,41起为A(H3N2),11起为混合感染,6起为流感病毒阴性,48起暂未获得病原检测结果。全国共报告病例6172例,无死亡病例。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奕颖表示,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门诊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开始增加,其中不乏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 “ “大多数病人都是以发烧、咽痛或者咳嗽、咳痰,以这种呼吸道症状为主,然后来我们医院急诊看病,这个量比之前增加了大概2到3倍。” 流感样病例报告显示, “我国南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4.1%,高于2015年和2016年同期水平,低于2017年同期水平。” 从采访中,记者发现,流感患者中老人和儿童占了多数。在苏州儿童医院门诊,咳嗽声此起彼伏,小病号们或戴着口罩,或贴着退烧贴,大部分人的症状都是咳嗽发烧等。 “ 患儿 :“前几天我发烧了,还吐了。晚上吐了两次。” 家长 :“前天发烧到38.7度,现在就是轻微的肺炎。” 家长 :“就是刚开始咳嗽,咳嗽快一个月了,突然就发烧了,发烧到38.6度。” 医生介绍,冬春季节,本来就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普通感冒和流感并存。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华军表示:从医院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的门诊量比前段时间增加了三成左右: “ “门诊量我们儿童医院两个院区在7500(一天)左右,多的时候7700-7800。” 专家建议:接种疫苗是首选, 流行期接种仍可获得保护 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也是接触传播的疾病,它的预防并不太容易做到,接种疫苗仍然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可惜,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并不高,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18年1月发布的数据,每年供应市场的流感疫苗有2600万支,真正接种的只有2000万支左右。对于幼儿、老人等重点人群,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建议,首选还是接种疫苗,尽量在8月至11月这个期间完成接种: “ “如果你在9-11月份没有完成接种,仍然可以在流行期接种,一直到明年3月份之前都可以再接种,仍然是可以获得保护的,但最好还是在11月份之前完成接种。” 专家提醒:流感高发期要注意这些预防措施 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一般会突发高热、咳嗽、寒颤、严重的疼痛或胸部不适,还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问题,如肺炎、细菌感染等并发症。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 国家卫生健康委2018年年初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公布了一批抗流感病毒推荐药物。新方案明确,发病48小时内,抗病毒治疗效果最佳,奥司他韦、连花清瘟胶囊等入选推荐药物。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向记者介绍了一些预防流感的注意事项: “ “北京市的流感监测数据显示,流感已经进入高峰期。预防要注意勤洗手,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手捂住口鼻,不要带病上学和上班,老年朋友和孩子要少去人群拥挤和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不建议走亲访友,外出一定注意当地传染病的情况,旅途返回时身体出现不适,一定记得告诉医生你的旅行史。” https://www.toutiao.com/i6643558566563168775/ 注意!这个病春节期间或再迎来一波高峰期,有人已经住进重症监护室! https://news.sina.com.cn/o/2019-01-09/doc-ihqfskcn5298063.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宣传|3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流感季节性高峰不会失约,地球村正在接近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
qujiangwen 2018-12-26 16:49
每年的圣诞季,媒体都会铺天盖地的报道流感高发的新闻。实际上,每年流感的季节性高峰都不会失约。那么 为什么会存在流感高发季呢? 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细小的液滴或气溶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当流感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流感病毒就会传播。冬春季气候干燥,气溶胶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长,容易造成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持续传播。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09年2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流感病毒喜干燥,绝对湿度的高低对流感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影响很大。研究显示,关键在于绝对湿度,而不是常说的相对湿度。绝对湿度计算的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与温度无关。相对湿度根据气温变化而变化,绝对湿度则不会。绝对湿度和流感病毒两者相关性高得令人惊讶。绝对湿度低时,流感病毒存活期就会延长,传染率就增高。这一发现对科学界和医学界开发更有效的流感预测模型非常重要。它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预测流感的传播。这一发现更好地解释了“为何我们会看到流感有季节性高峰”。 实验室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绝对湿度的变化对温带地区流感暴发及周期流行起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绝对湿度对流感病毒的存活力及传播力有显著影响,空气干燥的环境下流感病毒更易存活且传播。绝对湿度随着季节交替而变化,基础再生数R0和有效再生数R1随之变化,这一现象很好地解释了温带地区流感暴发周期及冬季流感的传播规律。 (2)太阳紫外线辐射低,不容易杀死病人排放到外界环境中的病毒; (3)流感病毒在0℃~4℃能存活数周,—70℃以下或冻干后能长期存活其抵抗力较弱,极不耐热,在56℃的温度下,30分钟即可使病毒灭活。冬季严寒和气温低容易使流感病毒在外界存活时间延长。同时,冬季寒冷,人们外出活动减少,聚集在屋内的时间较多,一旦有人感染,非常容易爆发。 因此,北半球流感的季节性活动一般发生在当年的12月到转年的2-3月份,与这一时期空气中绝对湿度低,气候干燥、气温低和太阳中的紫外线辐射低有密切关系。 实际上,我们更应该关注目前的太阳黑子活动,目前太阳活动出奇的安静,太阳上已经连续多日观察不到黑子。反观宇宙射线,目前已经达到了2009年发生甲流时的水平。加上目前太平洋上正在酝酿的厄尔尼诺以及今后3-4月份的候鸟迁徙季,全球很可能会在2019年的3-5月份发生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这是我们在博客中多次阐明的观点。 2018-2019 Flu Season: Flu Activity Elevated Nationally(美国全国流感活动增加) 数据来源于美国CDC: https://www.cdc.gov/flu/weekly/ 加拿大流感大流行,住院儿童大增 \0 http://www.cbeiji.com/shownews.php?fid=1id=48358 关于赤峰流感疫情学生放假的通知! http://www.sohu.com/a/284468818_164738 今冬北京流感疫情总体强度低于去年同期 接种疫苗为最有效防控方式 央广网北京12月20日消息(记者孙冰洁)12月至次年1月为流感高发季。据记者从北京市疾控中心了解,目前北京市流感病毒活动度较低,与2016-2017流感流行季基本持平,以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为主。但随着冬季发病高峰季到来,学校托幼机构的集中发热疫情将增多,但总体活动度预计不会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北京市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报告流感样病例低于去年;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为1.41%,低于去年同期的7.33%和前年的7.92%。自今年9月以来,全市仅报告1起流感病毒导致的集中发热疫情。今冬北京流感疫情总体强度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与2016-2017流感流行季基本持平。流感病毒以甲型H1N1和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活动共同流行,并以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为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预测,今年流感整体流行程度将低于去年。但结合往年流感监测资料分析,随着流感发病高峰期来临,今后一段时期内,北京市流感活动度将会增强,由流感病毒导致学校托幼机构集中发热疫情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增加,但总体活动度预计不会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随着流感高发季来临,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学校和托幼机构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严格坚持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监测,及时发现发热病例并进行隔离、治疗,出现集中发热疫情及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和相关卫生健康和教育部门。   与普通的感冒相比,流感症状更加严重、传染性更强。不少孩子因为家长预防不到位而中招。疾控专家建议,家长应尽量避免孩子接触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不得不接触时应佩戴口罩,以降低感染风险;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或咳嗽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且佩戴口罩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同时避免带病上学、入园或上培训班。此外,6个月以上的宝宝和小学生,可在流行季节前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做好第一道“防护”。 https://m.sohu.com/a/283271220_362042/ 【北京疾控提醒您】 流感再度升温——我市已进入流感高峰期 从北京市近期监测数据显示, 目前我市流感病毒活动度进一步增强。 在2018年12月17日-12月23日期间,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报告流感样病例24127例,门急诊就诊人数中流感样病例百分比2.03%,与前一周相比有所增加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在2018年12月17日-12月23日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表明,目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动为主,但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所占比例近期有所上升,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为33.49%,低于去年同期的46.92%。自今年10月以来,截至2018年12月23日,全市共报告25起流感病毒导致的集中发热疫情,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疫情报告数。主要发生在学校、托幼园所。 结合历年流感综合监测资料分析, 我市已由前期的流感流行期进入流感高峰期,整体符合季节性流感的特点。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流感活动度将会继续增强,由流感病毒导致的流感病例将会增多, 学校托幼机构集中发热疫情的发生风险处于高水平。 转自:北京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4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杂志关注如何避免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再次发生
qujiangwen 2018-12-26 15:38
The 1918 flu, 100 years later Jessica A. Belser and Terrence M. Tumpey Combating a disease of unknown cause is a daunting task. One hundred years ago, a pandemic of poorly understood etiology and transmissibility spread worldwide, causing an estimated 50 million deaths. Initially attributed to Haemophilus influenzae, it was not until the 1930s that an H1 subtype was identified as the causative strain. Subsequent influenza pandemics in 1957, 1968, and 2009 did not approach level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mparable to those of the 1918 “Spanish flu,” leaving unanswered for almost a century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extraordinary virulence and transmissibility of this unique strain. Technological advances made reconstruction of the 1918 virus possible; now, continued research, vaccine development, and preparedness are essential to ensure that such a devastating public health event is not repeated. Over the past 20 years, studies of individual genes and the fully reconstructed live 1918 virus have identified numerous features that likely contributed to its robustness and rapid global spread. Importantly, this research has often been conducted in tandem with viral isolates from recent human and zoonotic sources, enabling insights from the 1918 virus to inform evalua- tions of current pandemic risk. As we now know, wild birds are the natural reservoir for influenza A viruses. With extensive antigenic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herent among influenza virus surface proteins, a strain to which humans are immunologically naïve could jump the species barrier at any time. A(H5N1) viruses and, more recently, A(H7N9) viruses, are two such examples. However, swine are also recognized as a “mixing vessel”for influenza viruses, an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 in human cases following exposure to infected pigs. There is clearly, and alarmingly, a vast diversity of zoonotic sources of influenza A viruses that could acquire a transmissible phenotype in humans and cause a pandemic. What is our readiness today? Many international health agencies and research laboratories collaborate to track influenza virus evolution, evaluate antigenic drift among circulating and vaccine strains, and sequence viral genes to advance surveillance and preparedness. The production of improved vaccines and diagnostic tools, and better access to therapeutic agents represent resources that were not available a century ago. But influenza viruses are moving targets, and a pandemic virus could nevertheless emerge with as little warning in 2018 as in 1918. As evidenced by this current flu season, influenza viruses can rapidly acquire mutations that evade our most recent vaccine formulations. A universal, broadly protective influenza vaccine for seasonal epidemics—a goal of intense research efforts—would improve our preparedness for subsequent pandemics.How, then, can we best study emerging pandemic threats? Looking to the past, elucidating the role of specific molecular determinants that confer virulence and transmissibility of prior pandemic viruses is one approach. But we must also look to the future. Advances in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are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virus diversity. Investments in global partnerships and laboratory capacity worldwide are strengthening surveillance networks and diagnostic capabilities, and are also facilitat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viruses in humans and animals. The recent lifting of the U.S. moratorium on gain-of-function research on potential pandemic viruses further illustr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unconventional, but responsible, re- search strategies to readiness. Philosopher George Santayana pointed out, “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 We are no doubt more prepared in 2018 for an infectious disease threat than in 1918. But it is critical to remember that preparation only stems from a global commitment to share data about viral isolates, support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dedicate resources to assess the pandemic risk of new and emerging influenza viruses from zoonotic reservoirs. The 1918 flu, 100 years later.pdf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observations/100-years-after-the-lethal-1918-flu-pandemic-we-are-still-vulnerable/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百家争鸣:医学界目前对流感大流行的不同认知
qujiangwen 2018-12-21 17:20
面对2009年的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我们不仅会产生以下疑问:甲流为什么会在2009年出现?为什么会在墨西哥出现?哪些因素导致了甲流的出现?我们怎样才能够提前预测未来的新发病毒传染病?为了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我们将需要考虑在对新发病毒传染病感兴趣的生物医学科学家、包括经济学家和人类学家在内的社会科学家和对环境感兴趣的地球和天文科学家之间建立新的跨学科对话和合作。 由于目前的 纯医学和唯病毒研究无法彻底解决类似甲流等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起源问题, 所以为了找到这些导致新发病毒传染病发生的奇怪的 “ 新常态 ” 或新的因素, 我们将需要抛弃我们的学术孤岛( academicsilos ),即学术上相互隔离,不进行合作和沟通)和舒适地带,与新领域的科学家们合作 ,以便提高今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大流行的太阳黑子学说,因为 这一学说很可能是正确的,需要引起公共卫生专家的足够的重视。 流感大流行太阳黑子学说的科学解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093648.html 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应考虑将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监测纳入预警系统 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批准的非法人创新单元,于2014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立。 其宗旨是成为我国基础研究与流感一线防控体系相结合的权威性机构,着力解决我国新发、突发流感疫情的基础性、机理性、前沿性等重大科学问题,为国家应对不断发生的严重流行性病毒感染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但是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科学界对流感大流行的起源和发生机制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无法做到准确的预测预警,正因为如此,建立跨学科对话和开展交叉学科研究非常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流感大流行属于不可预测,但又重复发生的事件,可对世界范围内的卫生、经济和社会造成影响。当关键因素出现交集时,就会发生流感大流行,即流感病毒的出现伴随着可持续的人间传播力,且大部分人对这种病毒具有较低或不具有免疫力。在当今相互联系的世界中,局部流行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大流行,使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对公共卫生方应对做出准备,来遏制疾病的传播。根据 世卫组织 规定,流感大流行警告共有六大级别:一级: 流感病毒 在动物间传播,但未出现人感染的病例。二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传播,这类 病毒 曾造成人类感染,因此,被视为流感流行的潜在威胁。三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这类病毒已造成零星或者局部范围的人感染病例,但未出现人际间传播的情况。四级: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引发持续性疫情。在这一级别下,流感蔓延风险较上一级别 “ 显著增加 ” 。五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在同一地区(比如 北美洲 )至少两个国家人际间传播,并造成持续性疫情。尽管大多数国家在这一级别下仍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但五级警告意味着大规模流感疫情正在逼近,应对疫情采取措施的时间已经不多。六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的人际间传播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地区。这一级别意味着全球性疫情正在蔓延 。 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警方案只是针对动物流感病毒而设定的 ,该预警方案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医学界由于搞不清楚哪些是导致流感大流行的因素,所以只能根据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发布预警,而这种预警方式实际上在真正应对大流行时起到的作用有限,因为这种预警方式只是关注在动物和人际间传播情况,对大流行发生的先兆只是根据病毒流行的趋势,实际上只是一种疾病流行状态的一种告示,不是真正的预警。而实际上先兆往往是决定大流行发生的因素,当这种决定因素即将出现时,大流行往往就会发生,而在这之前我们早已提前预知并有条不紊的做好了应急准备和应对方案才是真正的预警。 目前,流感大流行发生的原因和预测预警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但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新研究表明,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可能与包括太阳黑子活动在内的宇宙空间环境变化有关,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与世界流感大流行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 20 世纪发生的几次流感大流行 (1946-1947,1957,1968) 基本都间隔在 11 年左右 , 这与太阳黑子平均 11 年的活动周期基本吻合 , 提示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可能对流感大流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曲江文等采用 Logistic 回归研究太阳黑子活动与流感大流行以及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流感大流行和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重要的危险因素,比值比 OR 分别为 3.85 和 5.60 ,并从太阳黑子活动影响病毒基因变异、动物迁徙以及气候变化等角度科学的分析了为什么太阳黑子活动可以影响流感大流行和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为阐明流感大流行和新发病毒传染病的起源和预测预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虞震东等发现新星暴发和宇宙线大的地面增强事件与流感流行有着重要的关系,认为这种流感大流行都是由宇宙线环境大的增强引起的,从而提出了科学预警流感大流行的对策,即立即加强对宇宙线环境的监测 。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拉尼娜现象造成的气候异常同全球大范围的流感暴发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过去四次流感的全球性暴发大流行都发生在拉尼娜现象之后,他们分析了 20 世纪 4 次流感大流行出现前一年赤道太平洋地区秋冬两季的海洋温度记录后发现,这些年份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水表面温度均低于正常年份。研究人员认为拉尼娜现象可以改变人类流感病毒的主要宿主 — 候鸟的迁徙模式,影响它们在迁徙途中的健康和种群混合,进而影响到彼此间的基因交换,导致某些更危险的流感新毒株出现。此外,拉尼娜现象还会导致候鸟与猪等家畜接触, 2009 年流感大流行一大原因即为禽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发生了基因交换,形成更危险的毒株 。并且从 1580 年开始的八次确定的流感大流行都发生在中等到强烈的厄尔尼诺事件之后 。 近些年来,也有众多通过症状监测开展流感暴发的研究。如果互联网上关于某种传染病的搜索结果在短期内激增,这可能准确预示着此种疾病将会暴发。例如,在流感暴发季节,人们会通过 Google 等搜索引擎了解流感的暴发情况以及应对流感的一些措施,那么在这段时间内某些与流感的关键词,如流感、勤洗手、带口罩、流感疫苗等会高频率出现。同样地,在流感暴发季节,人们也会通过 twitter 等聊天工具反映用户本人、朋友是否感染流感,或者与流感相关的信息等。因此,利用 Google/twitter 等工具抓取与流感相关的关键词,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的频率可以准确地判断流感在哪里扩散。美国科学家将 2004-2009 年查询所得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流感估算结果与官方的流感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 Google 流感搜索引擎查询所得到的估测结果与历史流感疫情非常接近 , 并且可以赶在政府和流行病学专家之前两个星期提前预测到流感暴发的出现[ 9 ]。 Jiwei L 等通对 Twitter 数据流加以过滤,留取与流感相关的信息,并为这些信息加上地理位置标签,以显示相关流感 Twitter 信息来自哪里,以及这些信息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他们统计了 2008 年 6 月到 2010 年 6 月约 100 万用户发布的 360 万条同流感相关的 Twitter 信息,研究显示 Twitter 的流感信息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流感暴发数据之间呈高度正相关性,能够成功推断出哪些地区出现了流感暴发的初期症状,进而提前预测到某个地区流感即将到来[ 10 ]。虽然应用数字化监测手段能比传统监测方法能够提前预测到传染病的暴发 , 但是它并不能取代传统监测系统,而只能作为疾病监测预警手段的一种补充。在病毒学研究方面,目前认为流行大流行出现有三个原因:一是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发生重配导致一种新的亚型流感病毒的产生;二是禽流感病毒直接突变最后导致流感大流行;三是消失很久的旧的流感病毒重新在人群中流行 。曾光认为发生全球流感大流行要有四个前提条件 : 第一、病毒变异产生了新的亚型或者流行过的病毒亚型对人类的威胁重新出现;第二、人类普遍易感;第三、病毒能在人群中快速传播;第四、病毒对人类有强大的杀伤力,造成大量死亡 。 目前医学界由于搞不清楚哪些是导致流感大流行的因素,所以只能根据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发布预警,而这种预警方式实际上在真正应对大流行时起到的作用有限,因为这种预警方式只是关注在动物和人际间传播情况,对大流行发生的先兆只是根据病毒流行的趋势,实际上只是一种疾病流行状态的一种告示,不是真正的预警。而实际上先兆往往是决定大流行发生的因素,当这种决定因素即将出现时,大流行往往就会发生,而在这之前我们早已提前预知并有条不紊的做好了应急准备和应对方案才是真正的预警。 我们认为,根 据太阳黑子活动规律、宇宙射线资料、气象学监测、动物流感疫情以及配合目前的流感样病例监测在内的综合监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流感大流行监测预警的一种趋势。今年正值西班牙流感大流行100周年,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应考虑将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在内的射线综合监测纳入流感大流行监测范围,以便于早日建立中国自己独特的流感大流行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 Fineberg HV. Pandemic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Lessons from the H1N1 Influenza of 2009. N Engl J Med. 2014,370:1335-1342. 2.Vaquero JM, Gallego MC. Sunspot numbers can detect pandemic influenza A: the use of different sunspot numbers.Med Hypotheses.2007,68,1189-1190. 3. Tapping KF, Mathias RG, Surkan DL. Influenza pandemics and solar activity. Canadian J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12:61-62. 4. Qu J. Is sunspot activity a factor in influenza pandemics? Rev Med Virol. 2016,26(5):309-313. 5. 曲江文,高志刚 . 太阳黑子活动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影响 . 环境与健康杂志 . 2012, 29 (2):188-190. 6. 虞震东 . 应对流感大流行威胁急需的一项对策 . 前沿科学 . 2011, 5(18): 37-47. 7.Shamana J, Lipsitchb M. Th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pandemic Influenza connection: Coincident or causal? .PNAS. 2012, 109 (12):1-3. 8. Mazzarella A, Giuliacci A, Pregliasco F. Hypothesis on a possible role of El Niño in theoccurrence of influenza pandemics. Theor Appl Climatol. 2011,105: 65-69. 9. Ginsberg J, Mohebbi MH, Patel RS, et al. Detecting influenza epidemics using search engine query data . Nature, 2009,457 (7232): 1012-1014. 10. Jiwei L, Claire C. Early Stage Influenza Detection from Twitter. Social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 2013,18,( 1309).7340 . 11. 舒跃龙 . 加强监测是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基础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2006;20(2):122. 12. 曾光 . 流感大流行与应对策略分析 . 中华流行病杂志 .2006;27(2):93-95. 关注我们以英文论文的形式向世界发出了流感流行的预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0844.html ! 为什么说2019年左右会发生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093911.html 厄尔尼诺和宇宙射线将共同决定是否发生流感或寨卡病毒大流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25471.html 流感大流行的历史及思考 王大燕 1* , 舒跃龙 2*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 北京 102206; 2.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 广州 510275 * 联系人, E-mail: wangdayan@ivdc.chinacdc.cn; shuylong@mail.sysu.edu.cn Introduction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古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自1933年科学家成功分离到流感病毒之后, 1937年流感疫苗研发成功 , 并于1944年开始作为授权许可产品应用 , 自20世纪60年代, 多种抗流感病毒药物也相继研发成功, 但迄今为止, 我们在流感防控上仍未取得重大突破, 流感仍然每年流行, 每年会导致全球10亿左右人感染、发病, 每年因为季节性流感感染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导致多达65万人死亡, 这为我国做好药品与疫苗的研 发、生产及储备等相关准备工作、应对可能发生的更为严重的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 争取了主动权. 1 是否可以避免流感大流行的发生? 导致流感大流行的毒株不是原来在人群中流行的病毒, 而是人群中流行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与动物流感病毒重配而来. 1918年的H1N1流感病毒由于目前的病原学数据有限, 存在一些争议, 有些科学家认为是H1N1禽流感病毒直接突破种属屏障所导致, 也有科学家认为该病毒很有可能是当时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重配而来. 后面发生的多次流感大流行病毒已有充分的病原学证据表明流感大流行病毒是由于人和动物流感病毒的重配所产生的. 1957年的大流行毒株其HA, NA以及PB1基因来自禽流感病毒, 1968年的大流行毒株其NA以及PB1基因来自禽流感病毒 , 2009年的大流行毒株是人、禽和猪流感病毒三源重配而来 . 由于甲型流感病毒宿主范围广, 可以感染野禽、家禽、猪(Sus)、马(Equus caballus)以及人等多种动物, 因此从这种流感病毒的自然生态分布来看, 消灭流感病毒是不现实的, 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也是不可避免的. 导致流感大流行的流感病毒最有可能经过跟人类接触比较密切的动物, 通过跨越种属屏障感染人, 一直以来, 主要关注的是禽流感和猪流感. 近年来研究表明, 犬群中流感病毒的多样性正在逐步增加, 从而也增加了对人群的威胁 . 2 动物流感与流感大流行间的关联 1997年我国香港地区首次报道H5N1禽流感病毒导致18人感染6人死亡, 这次疫情敲响了流感大流行发生的警钟 , 不过迄今为止, 感染过人的禽流感病毒包括H5N1, H5N6, H9N2, H10N8以及H7N9等都没有导致流感大流行. 但这并不意味着流感大流行不发生, 反而2009年一种没有被广泛关注的重配流感病毒在北美出现, 导致了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的发生 . 这也再次表明导致流感大流行发生的毒株是难以预测的, 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禽流感病毒所导致的人的感染和死亡, 也要关注其他动物流感病毒所导致的人的感染事件, 每次发生的动物流感病毒跨种传播事件都要高度重视, 因为每次跨种传播都增加了发生流感大流行的概率, 这是由于在动物流感跨种属传播过程中, 病毒往往会发生对新的宿主的适应性突变. 例如, H7N9禽流感病毒的前体病毒首先发生了NA蛋白颈部69~73位氨基酸缺失, 这被认为是从水禽到陆禽的适应性突变 ; 随后病毒HA蛋白发生的G186V和Q226L突变导致病毒能够同时结合人样(human-like)受体和禽样(avian-like)受体, 这种双受体结合特性使H7N9禽流感病毒比H5N1禽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 ; 而H7N9禽流感病毒在感染人之后复制过程中, 其PB2蛋白会产生E627K或D701N突变, 这是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位点 , 因此, H7N9禽流感病毒被认为是目前造成流感大流行风险最高的病毒. 当然, 因为H7N9禽流感病毒尚不具备持续人传人的能力, 所以目前尚不会造成流感大流行. 必须加强动物(包括野禽、家禽、猪、宠物狗等)中流感病毒的监测, 采取捕杀病死禽、疫苗接种、加强市场管理等多种措施 , 以有效降低动物流感病毒感染人的风险. 3 如何早期发现流感大流行病毒? 目前尚无法阻止流感大流行病毒的发生, 同时也无法预测何种病毒会导致流感大流行, 因此有效的策略就是建立强大的流感监测网络, 实时追踪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 这样才有可能使我们能够早期发现流感大流行病毒. 回顾性的调查表明, 在2009年流感大流行发生之初, 墨西哥的首例病例发生时间为2009年2月24日, 在4月初墨西哥卫生部门发现不寻常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 并且发现肺炎病例的急剧增加, 但是由于墨西哥没有建立强大的实验室检测网络, 因此不能及时地确定病原, 直到美国在加州发现相同感染病例之后才将二者联系起来, 4月13日确定了病原, 对于全球的疫情防控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此基础上全球很快研发成功检测试剂和疫苗, 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这再一次提醒我们建立一个强大的监测网络包括实验室网络和医院网络对于发现新发传染病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流感监测网络自2000~2009年, 逐渐扩大至目前的规模, 覆盖所有的地市级和部分县级, 共有411家流感网络实验室和556家哨点医院(后因行政区划调整, 目前为407家网络实验室和554家哨点医院). 监测网络能力的不断提高, 有力地保障了我国流感/禽流感防控工作, 对我国流感和流感大流行的防控发挥了关键作用. 4 如何做好流感大流行疫苗准备工作? 疫苗在应对流感大流行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1957, 1968以及2009年流感大流行时均生产了流感大流行疫苗并进行了疫苗接种 . 在2009年流感大流行期间, 我国率先研制成功了甲流病毒裂解疫苗, 首次开展的大规模、前瞻性、纵向队列研究显示, 甲流疫苗的保护率可达到87.3% . 甲流疫苗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上市后, 全国迅速启用了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网络系统, 通过建立全球规模最大的甲流疫苗接种个案数据库(7000万个案), 证明了国产甲流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不高于季节性流感疫苗, 且不会增加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规模接种的安全性依据 . 但是流感大流行疫苗的生产和使用面临很多挑战. 由于我们无法预测何种病毒将会导致流感大流行, 因此难以事先生产储备流感大流行疫苗, 一种可行的策略是事先做好具有潜在导致流感大流行病毒的疫苗株的构建以及相关试剂的准备工作, 其目的是通过不断构建和更新具有流感大流行潜力的疫苗株, 从而在流感大流行发生时能够快速获得疫苗株. 流感大流行疫苗面临的另外一个最大的挑战是目前的流感疫苗生产时间太长, 无法保障在疫情的流行初期就能用上疫苗. 2009年的疫苗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是在疫情流行高峰甚至疫情结束之后才开始实施疫苗接种, 使疫苗的防控作用大打折扣. 解决这一挑战的策略一方面应该建立新的流感疫苗生产体系, 如使用反向遗传技术快速制备疫苗株 , 使用细胞生产体系生产疫苗等 ; 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通用型疫苗的研发 , 一旦通用型疫苗研发成功, 我们就可以事先生产疫苗, 充分做好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 而每年季节性流感疫苗的生产能力, 对流感大流行时疫苗的生产速度和产量至关重要. 5 “围堵”策略在流感大流行应对中的作用如何?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2005年的《应对禽流感大流行的威胁——建议的战略行动》中首次提出了一种流感大流行的应对策略——围堵(containment). “围堵”是指在新型流感病毒具有人际传播能力之初, 在限定的地理范围内采取大规模预防性服药以及区域封锁、停学和停工等非药物性干预措施, 以预防大流行或延迟其在全球的传播. 曾经有观点认为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流感大流行, 就可以通过抗流感病毒药物和其他非药物干预手段阻断一次流感大流行的发生, 而事实上“围堵”策略无法避免大流行的发生, 主要的原因包括: (ⅰ) 无论监测系统如何敏感, 都很难在第一时间准确发现全球第一起疫情或首发病例; 事实证明只有当疫情发生到一定规模时才会被监测到, 2009年美国在圣地亚哥病例中检测到一种新的流感病毒时, 美国多地已经有类似病例的报告 ; (ⅱ) 由于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其传播速度之快往往使很多非药物干预措施失效, 特别是流感病毒会导致一定比例的无症状感染, 而且在潜伏期就具有传染性, 这些特点使得药物无法发挥有效的围堵作用. 因此, 在流感大流行发生时, 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在病例的临床救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而不是用于疫情的围堵. 而非药物干预包括人群健康教育以及隔离等缓疫措施, 虽然不能阻止流感大流行病毒的传播, 但是可以缓解早期的疫情传播速度. 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早期, 在疫情尚未扩散到我国之前, 我国紧急实施“外堵输入”的防控策略, 同时, 对口岸筛检和监测系统捕获到的所有确诊病例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有效延缓了疫情在我国的扩散速度和流行强度. 监测结果表明, 早期“围堵”措施使我国疫情在国际疫情发展较快的前三个月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形成比较明显的“中国平台”特征(流感监测周报, 2009年第39周),这为我国做好药品与疫苗的研发、生产及储备等相关准备工作、应对可能发生的更为严重的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 争取了主动权. \06 总结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同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 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人类对健康和安全的防护意识及对传染病的防控能力才逐步提高. 从1918年到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 全球的流感应对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国的流感应对能力也同样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 2013年我们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并迅速开展了病毒起源、致病性、传播力等研究就是一个证明 . 虽然全球对流感病毒开展了几十年的研究, 但对流感病毒的认识仍然很肤浅, 对其生态分布、进化变异规律、跨种传播机制、感染致病机制等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 对流感的流行和传播依然缺乏准确的预测手段. 因此只有一方面加强监测能力, 另一方面开展各种科学研究, 研发各种新型疫苗和药物, 实现流感的精准防控, 我们才能够做到更加从容、更加科学地应对下一次流感大流行. References Francis T Jr. Vaccination against influenza.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1953, 8: 725–741. Google Scholar Murray R. Some problems in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vaccine in 1957. Am Rev Respir Dis, 1961, 83(2)Pt 2: 160–167. Google Scholar Johnson N P A S, Mueller J. Updating the accounts: global mortality of the 1918–1920 “Spanish” influenza pandemic. Bull History Med, 1918, 76: 105-115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Del Rio C, Hernandez-Avila M. Lessons from previous influenza pandemics and from the Mexica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influenza pandemic. Archiv Med Res, 2009, 40: 677-680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 Gao G F. From “A”IV to “Z”IKV: attacks from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pathogens. Cell, 2018, 172: 1157-1159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 Kilbourne E D. Influenza pandemics of the 20th century. Emerg Infect Dis, 2006, 12: 9-14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 Bean W J, Schell M, Katz J, et al. Evolution of the H3 influenza virus hemagglutinin from human and nonhuman hosts. J Virol, 1992, 66: 1129–1138. Google Scholar 朱闻斐, 冯录召, 王大燕. 对话舒跃龙: 科学认识流感大流行. 科学通报, 2016, 61: 799–801. Google Scholar Chen Y, Trovão N S, Wang G, et al.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novel reassortant influenza A viruses in canines in southern China. mBio, 2018, 9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 de Jong J C, Claas E C J, Osterhaus A D M E, et al. A pandemic warning?. Nature, 1997, 389: 554 CrossRef PubMed ADS Google Scholar Subbarao K, Klimov A, Katz J,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vian influenza A (H5N1) virus isolated from a child with a fatal respiratory illness. Science, 1998, 279: 393-396 CrossRef ADS Google Scholar Fineberg H V. Pandemic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lessons from the H1N1 influenza of 2009. N Engl J Med, 2014, 370: 1335-1342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 Wang D, Yang L, Gao R, et al. Genetic tuning of the novel avian influenza A(H7N9) virus during interspecies transmission, China, 2013. Eurosurveillance, 2014, 19: 20836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Zhou J, Wang D, Gao R, et al. Biological features of novel avia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Nature, 2013, 499: 500-503 CrossRef PubMed ADS Google Scholar Li Z, Chen H, Jiao P, et al. Molecular basis of replication of duck H5N1 influenza viruses in a mammalian mouse model. J Virol, 2005, 79: 12058-12064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 van Riel D, Munster V J, de Wit E, et al. H5N1 virus attachment to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cience, 2006, 312: 399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 Yang W, Yin X, Guan L, et al. A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prevents repl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H7N9 highly pathogenic influenza viruses in mammals. Emerg Microbes Infect, 2018, 7: 153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 Meiklejohn G. Effectiveness of monovalent influenza A-prime vaccine during 1957 influenza A-prime epidemic. Am J Epidemiol, 1958, 67: 237-249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Murray R. Production and testing in the USA of influenza virus vaccine made from the Hong Kong variant in 1968–1969.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1969, 41: 495–496. Google Scholar Kelley N S, Osterholm M T, Belongia E A.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 2009 H1N1 vaccine in Beijing. N Engl J Med, 2011, 364: 1181–1182. Google Scholar Liang X F, Li L, Liu D W, et al. Safety of influenza A (H1N1) vaccine in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in China. N Engl J Med, 2011, 364: 638-647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 Kemble G, Greenberg H. Novel generations of influenza vaccines. Vaccine, 2003, 21: 1789-1795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Halperin S A, Smith B, Mabrouk T, et al.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trivalent, inactivated, mammalian cell culture-derived influenza vaccine in healthy adults, seniors, and children. Vaccine, 2002, 20: 1240-1247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Coughlan L, Palese P. Overcoming barriers in the path to a universal influenza virus vaccine. Cell Host Microb, 2018, 24: 18-24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 Butler D. The ghost of influenza past and the hunt for a universal vaccine. Nature, 2018, 560: 158-160 CrossRef PubMed ADS Google Scholar Khanna M, Kumar B, Gupta A, et al.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2009) virus: lessons from the past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Ind J Virol, 2009, 23: 12-17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 Gao R, Cao B, Hu Y, et al. Human infection with a novel avian-origi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N Engl J Med, 2013, 368: 1888-1897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 Zhu H, Wang D, Kelvin D J, et al. Infectivity, transmission, and pathology of human-isolated H7N9 influenza virus in ferrets and pigs. Science, 2013, 341: 183-186 CrossRef PubMed ADS Google Scholar
个人分类: 我的论文|3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9年太阳黑子活动减弱或引发三大全球灾难
热度 1 qujiangwen 2018-12-21 10:18
根据比利时太阳黑子预测中心的预测,2019年太阳黑子即将进入低谷,太阳黑子不活跃,会在全球引发三大灾难。第一,可能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近期美国股市的暴跌就是先兆,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已经跌入熊市,全球股市普遍下跌;第二,全球可能会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南美洲地区由于南大西洋地磁场的急剧减弱,宇宙射线最强,发生大地震的风险最高;第三,全球很可能面临新型流感大流行。 目前的情况跟2008-2009年极其相似,2008年是太阳黑子谷值年,全球发生金融危机,2018年5.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别大地震,损失惨重;2009年全球发生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这一切绝非偶尔,其实都是太阳黑子不活跃惹的祸!2019年的关键词将是“避险”,投资的朋友可以考虑买黄金,黄金届时会大涨。 具体分析如下 我们以英文论文的形式正式向世界发出了流感流行的预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0844.html 流感大流行的科学解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093648.html 世界气象组织称厄尔尼诺现象极可能于2019年重现,南美洲附近或再次面临流感和寨卡病毒大流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49106.html 太阳黑子数与太阳的活动密切相关,在太阳黑子峰年前后,太阳活动到达高峰,耀斑出现的次数最多, 耀斑辐射出的大量的紫外线、强X射线,以及宇宙线和非高能粒子。当太阳处于活跃期的时候,太阳周边的磁场就会变强,从而阻止来自太阳系外的 宇宙射线 ,使到达到地球的 宇宙射线 大大减少。 但是当太阳处于低谷期的时候,太阳周边磁场则会变弱,辐射到地球上的银河宇宙射线的密度就会达到最大。 地磁场被认为是一个巨大气泡,保护人类免遭连续轰击地球的宇宙射线和带电粒子的伤害。地球磁场对地球有保护作用,它可以阻挡许多来自外太空有害的宇宙射线和带电粒子,像X光之类的辐射线,还有带正电的质子或带负电的电子。如果没有地磁场,这些微粒就会不断穿越地球大气 , 目前太阳黑子处于低谷值,预计2019年达到最低点,未来一年全球地震将维持高发频发状态。 因为俄罗 斯科学院列别杰夫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曾经提出了预测地震的新方法,通过监测由宇宙射线引起的地下声波来判断地层活动情况,这个理论已经在实验中得到初步验证。 列别杰夫物理研究所空间辐射研究室主任弗拉基米尔·里亚博夫近日对媒体解释了新方法的原理: 宇宙射线中含有一种穿透性极强的 介子,它可以穿透地下较深的地方,被穿过的地下介质会释放能量、引起振荡并发出声波。 这种声波能反映地震发源地的形成情况,振幅越大说明地层活动越剧烈。 这一理论已得到初步验证。2011年日本福岛大地震发生前后,安放在哈萨克斯坦高山科研站的传感器记录了地底传来的异常声学信号。研究人员认为,声波振幅在长期监测中的异常变化,可以作为预测地震的指标。 比利时太阳黑子预测中心的预测,2019年太阳黑子即将进入低谷 由于天体的运行影响着人类的情绪,所以太阳黑子周期不仅影响着地球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而且影响着人们在金融领域上的投资情绪。 有学者总结太阳黑子1610-2000年近四百年的记录,并与投机市场联系,发现黑子高峰期往往出现非理性行情,其后都是可怕的崩溃。 1630年后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1634年,郁金香球茎价格开始上涨,到了1637年,一棵上等球茎的价格竟相当于那时一间房子的价格。1637年2月,价格崩溃,球茎的价格暴跌九成。“郁金香事件”发生在荷兰,波及西欧,被后人记入教科书,成为“投机耻辱史”的开元。 1645年后,太阳睡着了,黑子少得可怜,历称“蒙德极小期”。地球气温下降,经济活动不活跃,生活在北方的民族难耐寒冷向南迁徙——清兵入关,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改朝换代,当时情况与蒙古灭南宋如出一辙。 1720年太阳结束了60年的休眠期,出现了自1637后第一次黑子爆发高峰。人类马上有了感应——英国南海泡沫。南海公司股价从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到7月的每股1000英镑以上,12月份最终回落到124英镑。南海事件影响深远,从此有了个专用名词——泡沫经济。 此后黑子活动趋于活跃,投机高潮此起彼伏。1910年中国上海“橡皮股票”风波、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1987年美国股灾、1989年日本崩盘、1997年的香港股灾、2000年美国科网股风潮,无一不和黑子关系暧昧。 中国股市的历史虽短,计算长周期缺乏数据,但通过短周期统计,太阳黑子对股市也有相应的影响:1996年是太阳第23活动周期的低谷期,上证年初见底512点;1999年6月黑子为当年最大值137.6点,上证见顶1756点;1999年12月黑子见谷值84.6点,上证见底1343点;2001年6月黑子突然爆发见134点,上证见历史高点2245点;2003年10月底至11月中下旬,大阳出现过肉眼可见的大黑子群,上证于11月13日见底1307点;2005年的9月,太阳上出现了猛烈的耀斑爆发,出现了太阳风暴,始于998点的牛市也从05下半年开始。2008年全年无黑子天数266天,人类正经历一个“非常深的太阳极小期”,2008年下半年出现一个超大型的底部,上证于10月28见底1664点。 所以关注太阳黑子周期,对股市预测也有一定的帮助。 研究显示金融危机与太阳黑子活动关系密切 “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冷暖变化,引起维持人类体温所需的卡路里的摄取量的变动,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石化燃料消费和农林水产品需求的稳定。自然也影响了初级产品整体的价格变动,进而波及经济整体。”日本经济循环研究所所长、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岛中雄二说。 岛中雄二所著的《太阳景气经济学》一书日前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岛中雄二在书中的开篇就发问“1933和2009经济跌入谷底,恰逢太阳黑子极小期,是巧合还是必然?人类经济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存在怎样的关联?” 岛中雄二说, 2009年伊始,世界又一次陷入了全球性经济危机。 先是美国受前一年9月爆发的雷曼事件冲击,金融危机日益严重,进而波及全世界,以至于美国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认为这是“百年或五十年一遇的事态”。而就在同一时期,被称为地球一切生命力源泉的太阳活动,也发生了称得上是百年一遇的异常变动。 太阳活动大致11年为一周期,其标志性的太阳黑子数量反复增减。 据观察,2008年9月的某一时点上,完全观测不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50天以上。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这至少是50年一遇的静止状态”。无太阳黑子的状态,持续了2008年一整年。甚至进入2009年后,太阳黑子的静止状态仍在延续,根据日本国立天文台的观测,观测到有太阳黑子的天数,1月为4天,2月仅1天,相当静寂。 最终,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根据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观测,达到了266天,这一数据的出现距1913年记录的观测史上天数最多的311天已经有95年之久,是仅次于1901年的287天和1878年的280天的历史第四低的记录。2008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量2.9也是自1913年的1.4以来,95年后的最低点。而2009年8月平均太阳黑子数为0,更是创下了1913年6月以来96年内的最低记录。而且,2009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只有2.4,也是96年以来的低点。 岛中雄二认为,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太阳、气象循环导致某个地区农林水产品的供给周期性地减少(增加),会产生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下跌)工业部门企业利润下降(增加)的现象,同时,该地区的进口能力也将减弱(增强),而工业地区的出口也会减少(增加)。 “不过,要使上述现象成立,气象和农林水产收成之间必须有明确的相关关系,而且解析通常情况下商品行情的上涨(下跌)和经济景气的扩张(收缩)相对应的真实性,也是一个课题。”他说。 岛中雄二还指出,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使电磁平衡错乱并引起人类生理变化,导致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大众对未来前景乐观和悲观的心理周期性地变动,从而左右投资、消费和估价。这种现象的背后,太阳活动和人类的生理之间必然有某种关联。 其实,把太阳活动和经济活动联系起来的想法,19世纪就出现了。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S.杰文思,曾在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了论文《商业危机和太阳黑子》(1878年)。在论文中,他发现当时推定平均为10.45年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他计算出的1721—1857年欧洲经济危机周期的10.466年大体一致。于是,他得出结论:印度和中国谷仓地带降雨量的增减导致这些地区出现周期性的荒年和饥馑,从而给当时从银行借入资金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对印、对华贸易的欧洲各国的众多企业也带来了周期性的商业恐慌和信用危机。 威廉·S.杰文思的儿子哈佛·S.杰文思在1909年也发现了以3.5年为周期的气象变动现象(即后来的厄尔尼诺现象。哈佛·S.杰文思视其为太阳热辐射现象)。美国气象学家W.O.罗伯茨等人则进一步证实了美国中西部干旱发生的周期,和太阳黑子的磁极周期,即以22年为周期的海尔循环是一致的。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太阳活动准确地预测经济周期,也许我们会在资本投资领域立于不败之地。”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周维宏对此表示,岛中雄二“涉及的是一个奇特的领域”和“一种不常见的学科”,但他认为,岛中雄二 所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精神。 美股暴跌 三大股指齐创新低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8-12-21 07:38:56   美国东部时间12月20日周四,继前一日因美联储加息暴跌之后,美国股市再次大幅下跌。标普500指数收跌39.55点,跌幅1.58%,报2467.41点,创2017年9月以来收盘新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跌464.06点,跌幅1.99%,报22859.60点,创2017年10月份以来收盘新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跌108.42点,跌幅1.63%,报6528.41点,创2017年10月份前期以来收盘新低,较8月底所创收盘历史高位回落19.5%。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周四表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加息后,市场对鲍威尔的言论感到“失望”并对此消息“过度反应”。(央视记者 王威) http://news.cri.cn/2018-12-21/3f10d99e-de7a-79cf-57bb-10efb1466b18.html 美国政府停摆可能性加大 美股再度暴跌 布油重挫5% http://www.mrjjxw.com/articles/2018-12-21/1284040.html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1471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