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风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新疆雪灾及大风灾害致48195人受灾1人死亡:关注3-4月潮汐组合
热度 1 杨学祥 2015-4-3 04:53
新疆雪灾及大风灾害致48195人受灾1人死亡 2015年04月02日21:35 中国新闻网 1 分享 添加喜爱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图为清晨,出行的市民清理私家车上厚厚的积雪。刘新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2日电(记者 陶拴科)据新疆民政方面2日消息,3月31日以来,新疆北疆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雪并伴有7级以上大风天气过程,恶劣天气导致16个县(市、区)48195人受灾,死亡1人。   截止4月2日12时,灾害造成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博州、克州、昌吉等7个地州16个县(市、区)48195人受灾,死亡1人,紧急转移安置26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5592.5公顷,倒塌房屋127间,严重损坏房屋250间,一般损坏房屋1038间,直接经济损失10922.88万元。   消息称,自今年3月31日以来,阿勒泰、塔城及乌鲁木齐的北疆沿天山、天山山区降中到大雪,阿勒泰部分地区及乌鲁木齐市降雪11毫米以上,乌鲁木齐市积雪深度达20厘米,东疆风口出现10级阵风,三十里、百里风区瞬间风力12级,巴州、克州、博州、哈密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大风扬沙天气,温度下降10度左右。此次天气过程,造成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博州、克州、昌吉部分县市发生雪灾及大风灾害,使当地农牧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其中,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因大风天气能见度仅为20米,风速22.8米/秒,造成喀尔交镇阔克阔拉村2名牧民及羊群失踪。经多方寻找,于31日下午找到失踪牧民,其中1人死亡。   灾情发生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安排救灾工作,并向灾区了解灾情,督促受灾地区及时做好灾情核查上报和灾民安置转移工作,全面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受灾地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民政等相关部门及人员疏通道路,统计灾情损失,紧急调拨救灾物资,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目前,救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完) (原标题:新疆发生雪灾及大风灾害 致48195人受灾1人死亡) 编辑:SN117 http://news.sina.com.cn/c/2015-04-02/213531676255.shtml 2015年3月潮汐组合: 警惕出现倒春寒 已有 1414 次阅读 2014-12-25 19:46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预警 倒春寒 地震高潮 推荐到群组 2015年3月潮汐组合:警惕出现倒春寒 杨学祥 2015年1-4月为强潮汐时期,2014年11-12月,2015年5-6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年3月是本时段强潮汐时期的第3个月,地震进入高潮, 警惕出现倒春寒。 潮汐组合A:3月7日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3度,3月6日为日月大潮,3月5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B:3月14日为日月小潮,1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26024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C:3月20日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南纬0.00035度,20日为日月大潮,20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D:3月27日为日月小潮,2月2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23885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2月18日补充: 潮汐组合C:3月20日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南纬0.00035度,20日为日月大潮和日食,20日为月亮近地潮,21日为春分,四者强叠加,日、地、月同在赤道面,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罕见的强潮汐组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8786.html 2015年4月潮汐组合: 警惕出现强震和倒春寒 已有 435 次阅读 2015-3-11 11:14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潮汐预警 地震 倒春寒 推荐到群组 2015年4月潮汐组合:警惕出现强震和倒春寒 杨学祥 2015年1-4月为强潮汐时期,2014年11-12月,2015年5-6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年4月是本时段强潮汐时期的第4个月,地震进入高潮, 警惕出现倒春寒。 潮汐组合A:4月3日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5度,4月4日为日月大潮,4月1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B:4月12日为日月小潮,1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24909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C:4月17日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南纬0.00041度,19日为日月大潮,17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D:4月26日为日月小潮,4月2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27891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E:4月29日为月亮远地潮,30日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南纬0.00025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3666.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246 次阅读|1 个评论
重庆风灾-简易民宅屋顶哪里最容易被风掀起?
陈龙珠 2010-5-6 21:18
按现行国标《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川渝地区在房屋设计时考虑的风荷载算低的,见全国基本风压(kPa)的分布图。基本风压是由平坦、稀少建筑地区10米高处10分钟平均、50年一遇的风速换算的,具体房屋外墙和屋面的风压则由此再乘上建筑体型系数、高度修正系数和风振或阵风系数。 中新网 重庆5月6日记者从重庆市气象部门获悉,截止6日16时,重庆发生的强风雹和暴雨过程已造成垫江县、梁平县、涪陵共29人死亡、1人失踪、190人受伤,彭水县汉葭镇城北遂道、三道拐等地出现地质滑坡。重庆气象部门此间分析,此次天气是前期增温快,不稳定能量积累高,在冷空气的触发下形成的强雷雨大风和冰雹过程。受中高纬大环流形势的影响,重庆5日出现晴热高温天气,各地最高气温普遍升到30-34℃,同时,北方冷空气达到四川盆地北部边缘。5日夜间开始,快速南下的冷空气触发了重庆不稳定能量的强烈释放。重庆自西向东不断有强对流云团生成,部分对流云团前部形成了很强的下沉气流,这些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形成强烈的大风;部分地区由于不断有对流云团生成或移过则形成强降水。受此次天气影响,重庆6日部分乡镇瞬时大风风速达到了11级(28.5-32.6米/秒)。6日凌晨2时左右,垫江沙坪镇出现了31.2米/秒的大风,梁平回龙镇出现了30米/秒的大风,为该区域尚未观测到的大风记录。据介绍,30米/秒风速相当于108公里/小时速度,破坏性非常强,对于单砖结构的房屋极易出现倒塌伤人事件。 重庆这次这种发生概率很低的强对流天气中的大风,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显然未能涵盖。同一时刻,风作用于不同位置的墙面和屋面,或压力(+)或吸力(-)。一般来说,经正式抗震抗风设计的建筑,一般应该具有抵抗不超限的水平风荷载和屋面吸力。但是,未经设计而自建的农村民宅,在大风作用下就困难了。从这次重庆风灾照片看,有些房屋是被风推到的,但有的则看似屋顶被风吸着掀掉了。 对单层非现浇混凝土屋面的厂房,在台风等强风作用下屋面乃至整体结构曾经发生了严重的破坏,而上述国标《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对阵风荷载的估算有明显偏低。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于2002年颁布了《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对外墙和屋面较为详细地规定了各区域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压力为正,吸力为负。此规程看似较多地参考了美国的相关技术标准)。由此可见,屋面拐角区域风产生的吸力最强,并且在门窗不能全部关闭时,屋面结构由于同时受到内压(向上)和外吸(向上)更大而更容易被掀起。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961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