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侯成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答:侯成亚先生
lin602 2011-6-21 15:24
你的博文‘ 仁义与残忍 ’,其中讲到‘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中国哲学中仁义道德的提出,其用意何在?它实际上起到了什么作用?按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关系的原理可知,被历代王朝尊奉的儒家学说,是为了封建统治服务的。可他们那一套仁义道德的说教对封建统治者怎么就不起一点作用呢?仁义道德的说教和封建统治者的贪婪、残忍之间,其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我是这样理解这个问题的。 ‘目前的现状,就是这种道德学说与实际政治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不同角度来看这问题: 1 如果社会道德准则及学说这样:人都是残忍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么这个社会上每个人包括皇帝,都是自危的。即使皇帝的侍从,都会这样想,反正迟早要被整死,还不如找个机会将皇帝搞死。那么这个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 2 皇帝也有自律的,也有非常残忍与贪婪的。近期听百家讲坛中的隋文帝杨坚,其实还是有点自律的皇帝。而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则非常贪婪,残忍,但这样的皇帝经常也是短命的。而商纣王、秦始皇都是历史上非常暴力与残忍的皇帝,他们违背普通人的道德准则太远了,所以加速了他们的这个朝代的灭亡。因为仁义与仁慈,是人类共同的需要。 3 为什么许多皇帝与官员们贪婪与残忍,自私是人的本性,这种本性是需要制约才能制止住的。假设,如果现在这个社会‘杀了人可以不偿命’,或者杀了人无所谓,你看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人不能够随便杀人,就是因为杀人会得到法律的制裁。而古代的皇帝,由于他们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杀人不要偿命,他们贪婪受不到制约。如果现在美国的‘皇帝’也是中国古代的体制,你指望他们也能够现在这样? 4 为什么封建礼教对皇帝们就不起作用呢?其实也是有点作用的,他们也并不是非常自由随便地杀人,他们杀的是对他政权有威胁的官员与反叛者。因为中国古代政治太残酷了,一旦权没有了,自己及自己的家庭就‘人头落地’了。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先是存亡,再是仁慈。这是这种体制下的游戏规则。 5 以权力制约权力,是人少贪婪,少残酷、少蛮横的‘灵丹妙药’。 6仁义、仁慈的道德准则,是人类心底里最美好的愿望。如果‘你死我活’‘弱肉强食’的道德说教与社会准则占主要地位,那这个社会是非常邪恶也是非常血腥的。每个人走在街上不知道还能不能走回家中。其实看看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与道德学说,其中‘善’是核心。 7 道德学说是任何社会中的软件,他在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而政治体制是社会中的硬件,它在决定人的权力、生死,软件与硬件其实是互相作用的。 8 其实全世界的道德准则是共同的,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出在‘社会运行的游戏规则’,这也是造成国家之间差别的根本原因,也是社会进步所要努力的方向。 没有草稿,随手写写。
3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坚决支持侯成亚先生!
热度 9 chrujun 2011-4-25 00:18
侯成亚先生对腐败深恶痛绝, 他以诗歌为利剑, 直刺腐败分子之要害。 侯先生对人民群众无限热爱, 以感人肺腑的诗篇, 刻画他们的酸甜苦辣。 侯先生痛恨封建礼教的枷锁, 以雄辩的语言, 痛斥封建礼教之祸国殃民。 我坚决支持侯成亚先生, 因为他是中国人的良心, 他与腐败分子势不两立。 我坚决支持侯成亚先生, 因为他是中国的脊梁, 他在支撑着中国的希望。 我坚决支持侯成亚先生, 因为他是中国的呐喊者, 他正在唤醒沉睡的人民。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2474 次阅读|10 个评论
侯成亚与王鸿飞
热度 8 dulizhi95 2011-4-24 17:58
侯成亚与王鸿飞 有各式各样的人,包括也有狂人。狂人要狂肯定要有理由,要有依据,你不可能平白无故地狂。 狂的依据无非两大类:实的和虚的。所谓实的,就是实际所得,实际拥有的东东。而虚的则是:尽管我现在所拥有的并不显眼,但我有超人的智慧能力水平,凭此就足以狂。 鉴于此点看不见摸不着,也难以服人,故称它为虚的。 不难看出,虚的狂比实的狂可能更烈,更没有边。 通常,任何狂人只能依据实或虚中的一种,不会同时以实和虚为依据 。这是可以理解的,一个以实为依据而狂的人,既有了实,也就没有兴趣再以虚为依据了。同理,一个狂人只有在没有实作依据的情况下,他才会以虚为依据。例如,我杜某就是一个绝顶的狂人,无疑,我的狂是以虚为依据的。我们的毛当年就是以虚为依据的狂人,这一点可从他的诗句看出,如“粪土当年万户侯”,“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出声”之类。 我发现,王鸿飞先生却同时以实和虚为依据来狂,这就恐怕有过分之嫌。 如,他当年的观点:中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教授博导博士智商平庸,科研能力聊胜于无。以他当时的的实际地位,如此狂的论断,其自我依据无疑是虚的。 今天很惊讶地看到,王鸿飞在谈到侯老师时,竟有这样的句子:“况且,某某先生到退休前夕也就不过是个学术上没有多少建树的副教授,犯得上咱们这些在职的教授、研究员和院士的跟他计较吗?”。也就是说,他又以实作为狂的依据了(姑且不论此句话前半部分是否符合事实)。 说实在话,我认为,以这样的实作为依据,降低了王鸿飞先生。 本文纯属调侃,绝无不利于鸿飞先生的意思。个人方面对鸿飞的看法是: 80 科大本,随后哥大博,以及现在的工作,常人肯定是可望不可及的。 本人对鸿飞当年的那个观点也持赞同,只是觉得将百分之九十九改为百分之八十以上可能要合适些准确些。 另,科学网博客上的小编们似乎很宠王鸿飞,此点我倒不以为然,这帮小编们懂什么?
763 次阅读|9 个评论
早就原谅侯成亚先生了
热度 18 hongfei 2011-4-23 23:34
早就原谅侯成亚先生了 2011.04.23 一年前我在《解剖侯成亚先生这只文革麻雀》这篇博文中开宗明义地说: 侯成亚先生时不常地到我的博客上发表不靠谱的评论。对于这种情况我一般是就地回复一下,不去过多理睬。 不过因为偶然发现了他的有趣的文革经历,所以就想请他讲讲文革的故事。像侯成亚先生这样直接参加了文化大革命的人,他的经历和教训对于今天对文革没有太多直接了解的青年学生来讲,应该是很好的现身说法。 《解剖侯成亚先生这只文革麻雀》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do=blogid=310609 实话实说,现身说法这件事情,侯先生的确是做得其实很出色。他陆陆续续给大家讲了很多当时他所自豪的“人大三红”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他这样一个看似无害的人是怎样参与到有害的伟大事业(所谓“十年浩劫”)中去的过程。 至于侯成亚先生自己认不认为那是浩劫,大家大可以不必去跟他计较。首先,他有说话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而且,按照胡星铭先生《自由主义者为什么应该原谅侯成亚先生?》的博文中的说法,大家是应该原谅他的。 胡先生是这样说的: 為什麼一個自由主義者應該原諒像候成亞那样的紅衛兵? 根據維基百科,紅衛兵大多是學生和年輕人在人民共和國的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被毛澤東在1966年和1967年調動,在文化大革命期間。 可以推斷,很少紅衛兵的誕生早於1940年。大概不到一半是1949年以前出生的。這意味著幾乎所有的紅衛兵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教育,這個政府崇拜馬克思毛澤東,把他們當作神,唯一的神。沒有紅衛兵得到一個開明的教育。 但是,一個開明的教育對於一個普通人獲得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是必要的。 此外,如果一個人不能獨立地、批判性地思考,他就是智力不成熟,也就是說,他對他自己的信念是不能負責的。 因此,紅衛兵不能負責自己的信仰。由於一個人的行動是受他的信仰引導的,我們必須得出這樣的結論:紅衛兵對自己的行為不承擔任何責任。因此,我們不應該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而責怪他們。相反,我們應該原諒他們,可憐他們。 但,那誰是罪魁禍首?毛澤東當然不能被赦免。那些(如馮友蘭,金嶽霖)受過良好的通識教育,並有精幹的批判性思維而是選擇了投降毛澤東的人? 胡星铭《自由主义者为什么应该原谅侯成亚先生?》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8135do=blogid=436340 我很赞成胡星铭先生最后的那句话。人民大学哲学系的学生,本来就是接受党的教育的。他们听毛主席的话去搞文化大革命,只要没有直接的“打、砸、抢”犯罪恶行,而只是像侯成亚先生那样做了一些支持和辅助的工作,的确在法律上用不着,也没有办法追究,在思想上的确也应该同情和原谅。 相反,倒是像冯友兰和金岳霖,他们作为我和胡适之先生的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受過良好的通識教育,並有精幹的批判性思維”的人,居然会选择投靠毛泽东,才是最不可原谅的事情。 周为筠《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文章中说: (1948年12月)胡适临走时赠给北大同仁三句话:“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 清华教授冯友兰没有走,他毅然地肩负起“护校”的重任,把一个完整的清华交给了新政权。这个曾两度加入国民党的著名哲学家不走,是因为他觉得不管哪一个党执政,只要能把中国搞好都拥护。他自言“我之所以在解放时没有走,主要是由于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失望,并不是由于对共产党的欢迎”。 周为筠《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文章链接: http://history.huanqiu.com/china/2010-12/1374090.html 胡适之走掉是因为恐惧。冯友兰没有走掉是因为对国民党的失望超过了对共产党的恐惧,而且对共产党还有点很快就会让他失望的希望。事实当然证明胡适之在自由与否这样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的判断是准确的。 从这个结果来看,冯友兰“选择投靠毛泽东”也不是事实,而只是当时情势所逼,不得不在台湾和大陆之间二选一的结果。后来冯友兰先生的遭遇也不好,他也就只能怪他自己了。 其实我们应该问的问题是:为什么冯友兰只能不得不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二选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关系到中国未来是否能够实现和平统一。 总而言之,像侯成亚先生这样的文革小麻雀,不管他自己对文革的的认识如何,我个人早就在思想上原谅他了。看到王铮老师跟他那么较真,到是觉得大可不必。文化大革命是中华民族的浩劫,这种事实难道会因为侯成亚先生的否认而改变吗?况且,侯成亚先生到退休前夕也就不过是个学术上没有多少建树的副教授,犯得上咱们这些在职的教授、研究员和院士的跟他计较吗? 所以,看见李小文老师的《周方: 自由主义者为什么不应该原谅侯成亚先生?》博文,以及侯成亚先生因此而暴跳如雷的反应就乐坏了。侯先生真以为黄老邪会把他当回事,可以算是自作多情,以为人家真要追究他的“漏罪”。好在黄老邪幽他一默之后,已经把博文标题改回了《周方: 自由主义者为什么不应该原谅文革三种人?》,不跟他玩了。 李小文《周方: 自由主义者为什么不应该原谅文革三种人?》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84do=blogid=436393 说实在话,我不仅早就原谅侯成亚先生了,而且非常感谢他在科学网上的自我解剖(确切地说,在他自己看来应该是孔雀开屏似的自我展示),而且预先感谢他今后的自我展示。 不然的话,科学网这个平台,怎么会谈得上名副其实呢?
个人分类: 大众评论|12340 次阅读|31 个评论
期待侯成亚和王铮上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
热度 5 SoSoliton 2011-4-14 22:58
科学网博主中,我特别喜欢侯成亚和王铮两位老先生。一则喜欢他们在博文中讲述的文革故事,我生于文革,对文革有深厚的感情,因为尽管文革号称“十年浩劫”,但于童年幼小无知的我来说,恰恰是文革中那些荒诞滑稽的事情带给了我快乐;二则从两位老先生相互之间以牙还牙的争论甚至攻击中我体会到了老一辈学问人的率真、较真、认真、坦然、淡然、释然。别看现在的很多中青年人看起来斯斯文文、礼礼貌貌的,其实表面底下掩藏着太多虚伪。   凤凰卫视有一档著名的辩论节目《一虎一席谈》 , 节目以讨论形式进行,实话实说,直话直说,广开言路,言者无罪。我看两位老先生的辩论非常适合这档节目,相信他们如果同时出现在这档节目中就文革问题展开辩论,来一场热热闹闹的思想交锋 , 节目将异常精彩,收视率也会极高。为此,我一直在琢磨着向凤凰卫视胡一虎先生隆重推荐,期望赚取一些推荐费。    作为观众,我们只想欣赏一场大师级的文革思想对垒 , 至于你们说的谁对谁错,谁说服了谁,谁占了上风等等,我们是绝对不会关心的。我们要听毛主席的话,多读一点书,免得受你们的骗。   毛主席说:“我正式劝同志们读一点书,免得受知识分子的骗。什么郭老、范老(指郭沫若、范文澜)、任继愈、杨柳桥之类的争论。 郭老又说孔子是奴隶主义的圣人。郭老在《十批判书》里头自称是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孔夫子也是人本主义,跟他一样。郭老不仅是尊孔,而且还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啊!林彪也是啊!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为界。但是不能大骂秦始皇。”(注:《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9 年版。)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462 次阅读|5 个评论
向侯成亚先生提的问题
热度 10 王铮 2011-4-5 00:04
向侯成亚先生提的问题
侯成亚先生终于讲了他的文革故事,王鸿飞先生曾经要他讲,他不讲,看来我的面子比王鸿飞面子大,有点臭美。 侯先生的故事讲了以后,大家向他提了问题,我也提了问题,可是我们大家提的问题他大量删除。我只能把我们的被删除的留在这里:。 郭影秋先生被人大三红打残废,侯先生说人大三红红卫兵都是你选拔的,这些打手有什么优越条件被人大三红选拔? 有关资料记载,郭影秋明明当了云南省省长,侯先生为什么坚持说他是副省长。 郭影秋开始也是中央文革小组成员,为什么人大三红一下子能够打倒他?是谁支持的?众所周知,打倒中央文革成员陶铸、王任重的后台是江青?江青是怎么插手的? 人大谢校长文革时作为吴玉章秘书被揪斗,侯先生参加没有?谢先生后来当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侯先生当年投考研究生不成功是不是与这件事有关。如果是这样,谢校长是坚持原则还是报复?侯先生后来写文章大批谢校长,给他带帽子,是不是历史遗留问题? 毛泽东接见的红卫兵领袖为什么没有人大的,毛泽东当时是怎么看人大三红的?是看不起人大三红?还是因为他们的后台出了问题。当时,毛主席当时为什么要保赵贵林?赵贵林今何在? 你说赵贵林是反革命,他的主要罪责是什么?毛主席错在哪里? 王大宾是地派,赵贵林也是地派,侯先生参加的是不是天派(即毒打彭德怀的那派)? 你说人大三红不打郭,保郭派才打郭。可是,如果你们批郭派不斗郭影秋,保郭派却斗郭影秋,怎么你们叫批郭派,他们叫保郭派。这逻辑是怎么回事? 怎么你们上天安门同时郭影秋挨打?给刘少奇同志敬了礼,他不可能让你们回来把打郭影秋进行到底吧。用当时的话说,黑手是谁? 我与侯先生无冤无仇,就是看不惯他坚持文革错误,而且还伤害别人。其实我也有些反感我怎么与你这样的70岁的老人过不去,我就是害怕文革死灰复燃,看不惯有些人在一些文革被打受伤的学者去世后,乘机诬蔑别人。请先生鉴谅。 他曾经是云南省的省长,同时,他又是一位诗人、一位学者;他一生戎马倥偬,却熟读二十四史,精于明清史;他不是云南人,却把云南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辞去省长去学校当校长。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省的第一任省长 ...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3146 次阅读|16 个评论
怎么没有侯成亚先生
热度 3 王铮 2011-3-12 08:21
博主顾问委员会公布,怎么没有侯成亚先生?虽然我基本上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是他代表做一种思潮,一种历史,应该有他。就像王铮是个符号一样,侯先生也是个符号。有人说你为什么要弹劾王平,怎么会支持侯。答曰:王平者,参政议政,可改造国家。博主委员,清谈而已。不可比。 没有讽刺,是真心话。 还有鸿飞也不出山了?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3312 次阅读|4 个评论
不是学历问题,而是思想根源问题
热度 14 王铮 2011-3-3 14:28
不是学历问题,而是思想根源问题
不是学历问题,而是思想根源问题 在我批评侯成亚先生读书不求甚解,歪曲性地批判孔子后。侯先生说我指责他学历低,弄得我不得不说侯先生不是学历低,而是他大二以后就当了中国人民大学红卫兵领袖,“刘项原来不读书”,红卫兵领袖嘛,顾着“破四旧”、“批林批孔”了。没想到侯先生像个耍赖的孩子,睡在原地滚:“你就是说我学历有问题,你就说说我学历有问题。”这样我就光临了侯先生的博文,原来侯的古文很好,他写道:“ 1978 年,我曾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任继愈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古汉语考试成绩获 97.5 分(当时实行的百分制)。”换言之,侯先生不是古文不好,而是有意把“妇人”读成不是人,把周武王的妻子读成也是“臣”。为什么一个古汉语考试成绩获 97.5 分的人会发生不知道我这个“工农兵技校生”都懂得的“白马也是马”呢?因为有个思想根源问题。 众所周知,孔子的问题为什么热起来,是因为天安门广场边树了一个孔子像,有出国经历的人都知道,其他民族都有个民族代表立像的习惯,特别是俄罗斯。这是一种民族凝聚力。没想到一些文革红人这下抓到党和政府的把柄了。首先是毛远新,这个文革中做坏事罄竹难书的跳出来,用毛泽东死无对证的话挑战, 1974 年后他们就是“传圣旨”的办法搞乱全国。接着一些遗老遗少像吃了兴奋剂,跳了出来。百度百科记录的优秀哲学家侯先生不甘寂寞,突然“心血”一起来潮了,断章取义批判起孔子来了。这些人采用赖皮孩子睡在原地滚的办法:“你们孔迷,你们孔迷。”就差帮助韩国人论证孔子是韩国人了。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他们没有转变文革的思想思维,他们还站在文革的思想立场上,某些人(我想不包括侯先生)是为自己文革的罪行翻案。其实翻案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你有文革思想立场嘛,但是你不能采用丑化中华文化,歪曲历史的办法。 据王鸿飞先生考证,侯先生是 1964 年入人大, 1966 年开始是成为红卫兵领袖,第三把交椅。他最得意的文章是 1965 年在《光明日报》刊登的并且得到胡绳赏识的文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并不神秘》。鸿飞先生说,侯先生差不多 40 年后还用这篇文章评职称,认为他没有成果。这倒不一定,一个人一辈子的成果超不过第一篇文章的是有的,例如骆宾王,我们记住的就是他穿开裆裤的那首诗:“鹅,鹅,鹅,……”。骆宾王后来有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侯先生也有一批讨伐改革者的檄文,叫《谢韬是什么人?》文章一开始就没有任何论证地写道: 谢在早年,还算是个青年才俊,曾追随革命,并也混进了中国共产党,做过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的秘书。但他从来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解放后,他曾在一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过挫折,受到了吴玉章的保护。但他由此产生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刻骨铭心的偏见和仇视。改革开放后,他靠着吴玉章的光环,当上了人大副校长,但却在思想政治上完全背叛了吴老。此后,他即以“解放思想”和发表“个人看法”之名,无视党中央关于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决议的精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许多场合,大放厥词,对毛泽东进行不符合实际、不符合中央精神、不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意愿的诬蔑和攻击,其登峰造极已达到了令人发指和不可容忍的程度。 这样武断的写一个人就是文革笔法。例如梁效的《孔丘其人》(也可以叫《孔丘是个什么人?》): 孔丘出身的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在这个社会大变革中急剧地衰落下来。他的祖先原是宋国的大贵族,后来搬到鲁国。到他父亲郰叔纥(郰音邹,纥音合)一死,孔家就更加日益没落。孔老二从小接受奴隶主阶级的反动教育,年轻时就走上了维护和复辟奴隶制的反动道路。阶级的衰败和家庭的没落,更使他顽固地、狂热地为恢复被夺去的“天堂”而斗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就是孔丘终生的复辟梦想。它的集中表现,便是一条“克己复礼”的反动政治路线。 《谢韬是什么人?》文章最后这样写:强烈呼吁党中央,为了党和人们的利益,不应再放任谢韬这类反共分子信口雌黄、妖言惑众了。《孔丘其人》文章最后这样写:死抱住孔老二僵尸不放、妄图开历史倒车的人,他们的前途是不美妙的。世界的未来属于无产者! 谢韬我不认识,孔子也不关系我,但是我看不起这种置人于死地的写法。关于谢韬,网络介绍是一个“三八式干部”,文革后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一副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研究墨子,他的主要观点是表现在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文章认为以瑞典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而中国所一直执行的是左倾路线,并呼吁中国应该回归民主社会主义路线。我不懂谢的理论。但是起码有一定,他推崇民主,他推崇社会主义。正确与否我不争论。至少他是一个认真探讨中国古代思想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学者。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反驳他,但是开口就说“混进了中国共产党”,“从来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刻骨铭心的偏见和仇视”。这些都是文革打棒子的作风,也“从来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作派。这就是文革的思想模式,不需要论证,把人一棒子打死。今天,这种思维模式不改变,是要害人害己的。 对于侯先生当造反派的历史,我曾经为他辩护过,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错误,大势所趋嘛。不过,小平同志说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我还觉得没有一分为二。现在知道了,小平同志看得远。他看到那些左棒子并没有思想上认识自己文化大革命反人类、反文化的错误。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出发点可能是好的,而且毛周一开始掌控文化大革命就制止了把“黑七类”不当人的“红五类”红卫兵的反人类罪,也让中国人第一次尝到了民主。但是它最后演变为一场民族劫难,我们民族一定要反省,尤其过来人要反省。这个反省自己的错误,我们大家都有责任。王鸿飞先生曾经希望侯先生讲一讲他在文化革命的故事,我觉得鸿飞让人自己伤疤不好,没想到有的人不认为是伤疤,还说是大红花,在网络上用批林批孔的错误认识骗孩子。用当时的所谓革命理论来反对现在政府与时俱进的做法,反对改革开放,削弱民族文化地位。因此,我就不得不“偏见”了。 另外侯先生学历的说法有些不准确。侯先生说他大学毕业拿到学士学位。这怎么可能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制度, 1980 年才执行, 1968 年毕业的他怎么会有学位。只能是毕业证。当然这不影响他具有学士水平,如果是后来补发的,也要说清楚,不要让人以为1968年还有学位,美化文化大革命。我国, 1978 年招收第一批研究生,没有 50 分这个分数线,社科院是不是自己设限我不知道, 1979 年蒋南翔才按宁少勿滥制定了 40 分的最低分数线。 1978 年查“三种人”,凡红卫兵领袖都被查(可能有些过分),社会科学院不会有那么大胆子招收一个可能列入属于被清查队伍的人。按时间推断当时谢韬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一副院长 。其实,侯先生一代人太不幸,自己搞的革命把自己的命给革了,学问也革了。他们一代有许多热血青年,当年他们的不幸,我一直同情。同情,就意味着我们一起反省文化大革命。卢梭以为写《忏悔录》而名垂千古。 侯先生说我要与搞和平演变的杜勒斯当朋友。我想,侯先生好像没有资格说这话。因为他曾经夸耀自己儿子在美国,杜勒斯那里。如果他的儿子到美国去,是为了“和平演变”美国,他可以这样指责我,但是做爸爸的千万要保密呀,不然,可能引起联邦调查局的跟踪。如果自己的儿子是被演变过去了,一定要思考为什么,也就不要指责我了。其实老百姓过日子,改革开放好,我们就拥护,演变也好、革命也好,在中国可以爱国,在美国也可以爱中国,不能再用阶级斗争的思维模式看世界了。中国可能演变了,美国不是也被社会主义演变了吗?妇女有了选举权,黑人地位提高了,工会影响大,医疗保障好,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人类社会总是要进步的,这叫历史唯物主义,有人批判说叫“历史决定论”。决定论就决定论吧,我还真信。不相信历史唯物主义,只能被历史嘲笑的。 侯先生给我戴了许多帽子,“孔迷”、“封建卫道士”,在文革中这些帽子只要一顶就把我送入大牢。不过现在社会进步了,我不哟过怕了。侯先生要以理服人呀。 王鸿飞先生博文位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do=blogid=31060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do=blogid=310034 附《孔丘其人》开始一段,看看他们如何影射周恩来。 孔丘其人 转载 2008-06-08 18:49 《红旗》杂志一九七四年第四期 梁效(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 (1974.04.03) ) 孔丘其人,顽固凶狠却又十分虚弱,阴险狡诈而又极端腐朽。这是他所代表的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本性,也是一切行将灭亡的反动阶级代表人物的共同特点。今天,彻底揭露孔丘的反动面目,对于识别王明、刘少奇、林彪这一类政治骗子【请注意特别提到国际派王明,强调刘少奇、林彪“一类”,实际上影射周恩来】,反击开倒车、搞复辟的逆流,很有意义。 开历史倒车的复辟狂 孔丘(公元前五五一——四七九年)生活的春秋末期,奴隶起义、平民暴动、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汇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把腐朽的奴隶制度冲得“礼坏乐崩”,使整个奴隶主阶级面临灭顶之灾。新兴的地主阶级正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占领历史舞台。 孔丘出身的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在这个社会大变革中急剧地衰落下来。他的祖先原是宋国的大贵族,后来搬到鲁国【韩国人要气死,原来孔丘不是韩国人】。到他父亲郰叔纥(郰音邹,纥音合)一死,孔家就更加日益没落【强调他搬家,父亲早逝,知道周恩来家事的应该知道影射周恩来】。孔老二从小接受奴隶主阶级的反动教育,年轻时就走上了维护和复辟奴隶制的反动道路。阶级的衰败和家庭的没落,更使他顽固地、狂热地为恢复被夺去的“天堂”而斗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周恩来当时在恢复干部和知识分子工作】,就是孔丘终生的复辟梦想。它的集中表现,便是一条“克己复礼”的反动政治路线。 文革中北京红卫兵领袖王某揪斗彭德怀 推荐大家看看下面这篇文章,黑七类实际上遭受了近乎非人待遇,他们受的压迫比妇女受的压迫更大。即使这样毛泽东、周恩来甚至林彪在文革中都注意给他们人的地位。但是我们能够允许江青一类的阶级斗争思想复辟吗? http://wenku.baidu.com/view/6fc60adc5022aaea998f0f73.html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3531 次阅读|29 个评论
顶侯老 批王铮的糊涂逻辑
热度 6 chrujun 2011-2-28 21:39
顶侯老 批王铮的糊涂逻辑 王铮老师和候老为“女人不是人”争论起来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要顶候老。孔子学说之害,自五四以来就有不少仁人志士进行了详细披露。中国的妇女能够得到快速解放,得益于对孔孟学说的无情批判。其他不说,看看鲁迅的文章就知道了。 候先生的“女人不是人”,指女人地位低下,没有权利和自由。这里应该指女人的社会属性。我不得不指出,王先生对中文的理解还是欠火候。 在人有多种含义的情况下,王先生还抓住人的一个意义不放,就显得缺乏逻辑思辨的必要基础。很有意思的是,在“乱臣十人”中,乱臣指能臣。 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概念都没有搞清楚内涵和外延,基于概念进行一切逻辑推理都是徒劳的。 很明显,王先生在逻辑上犯了最基本的错误。 对于中文,要放在语境下理解。特别是涉及到古文,根本不可能像科技词汇一样有唯一定义。在概念都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一切逻辑推理都是枉然。必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破有理。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3503 次阅读|10 个评论
侯成亚先生《七绝读史偶得》鉴赏
pww1380 2010-12-16 22:17
一诗写尽了数千年封建文化的残酷与黑暗! 参考文献: 1 . 侯成亚. 七绝 读史偶得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3844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Jades from Other Mountain)|2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儒家学说不可全盘否定——与侯成亚老师商榷
周可真 2010-10-14 14:01
侯成亚老师是我所尊敬的博主之一。吾观其文其言,认为侯老师的思想感情在总体上是与百姓的思想感情相通的,他多半是为百姓所想而言说,故而尊敬之。但侯老师的思想观点我并不完全认同,他的有些观点是我所不能接受的,也有些观点在我看来是值得商榷的,例如,我所读过的侯老师的一些文章,反映出他对儒家学说或儒学文化是持全盘否定态度的。侯老师最近所发《中华历史文化的几个世界之最 》一文,在列举了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制度文化)中的八种糟粕性现象之后指出: 所有这些奇异的文化现象,都是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背道而驶的,有的明显是反人性的。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文化现象都是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发生的,儒家文化对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存在,密切相关。人们可以说,这些都不是儒家文化。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历史上有几个儒家人士对这些腐朽丑恶的现象提出过非议和反对呢?其实儒家人士本身就是这些制度文化制定者和执行者,当然也是坚定的维护者。这也就是儒家所鼓吹的所谓的 仁! 侯老师此论几乎就是对儒家学说或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对此我是不以为然的,这里提出我的看法,以与侯老师商榷,同时也就教于侯老师和其他博主。 在严格意义上,儒家是指先秦诸子的一个学派,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这个意义上的儒家,也被有些学者称之为 原始儒家,或简称原儒或朴儒。春秋战国时代,尽管儒家学说一度非常盛行,但主要是流行于民间学者之间,对诸侯的实际影响并不大或很小,最后实现了中国统一大业的秦国更是崇法者,对儒家根本不重视甚至持贬斥态度,秦始皇就更是焚书坑儒了。秦朝二世而亡以后,中国封建统治者才逐渐倾向于儒家,并且越来越依靠儒家学说来实现其思想统治。 为什么秦以后的封建统治者在思想统治方面要借助于儒家学说?我认为,是封建统治者出于对本统治集团的长远利益的考虑才这样做的。任何一个统治集团都既有其眼前利益又有其长远利益,同时也都与被统治集团既有利益上的互相冲突也有利益上的相互依赖。统治集团与被统治集团有利益上的互相冲突,是因为它们各有其特殊利益;其有利益上的相互依赖,是因为它们也有其共同利益。正是这两大集团之间既互相冲突又相互依赖的辩证矛盾关系,才使它们共处于同一社会中。如果只有冲突关系没有依赖关系或只有依赖关系没有冲突关系,它们就不可能现实地构成一个特定的共同体而形成一个特定的社会。统治集团的眼前利益是属于其特殊利益范畴,一个统治集团如果只顾其眼前利益、特殊利益,就必然要与被统治集团发生激烈的利益冲突,如此统治集团就难以维持其统治地位。秦朝之所以传二世即亡,正是因为秦朝统治集团过度地考虑其眼前利益、特殊利益,以至于不顾其长远利益了。统治集团的长远利益是与被统治集团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是与被统治集团的利益的交集处,或者说是它与被统治集团的共同利益的表现。因此,有远见的统治者必不会只顾其眼前利益、特殊利益,必会同时考虑其长远利益从而兼顾被统治集团的利益。汉朝统治者最终 独尊儒术,是基于对秦朝灭亡的反思和总结其灭亡的教训,着眼于本统治集团的长远利益才采纳儒术,利用儒家学说来进行思想统治的。 儒家自孔子开始,其学者和信徒常以 君子自命。君子在智能与德性上是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中人,在现实社会中是介于官与民之间的中人作为四民之首的士。士既是联系官、民的纽带,也是联系君、民的桥梁,在认知、情感和意志上起着沟通官、民关系和君、民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君子自命的儒家学者不只是站在统治集团(君、官)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同时也还站在被统治集团(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也就是说,儒家是基于对社会中两大集团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考虑而提出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的,其学说是既反映统治集团的长远利益,又反映被统治集团的利益的。儒家学说中被孟子表述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被荀子表述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民本思想,突出地反映了儒家对统治集团与被统治集团之间共同利益关系的考虑和见识;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和见识,才使儒家提出了礼教、仁政的王道思想和德治学说。 要而言之,儒家学说是着眼于统治集团与被统治集团之间的共同利益关系所提出的关于怎样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学说。秦以后的封建统治集团最终归依于 儒术,是反映了统治者因其考虑本集团的长远利益而不得不兼顾到被统治集团的利益的思想状况的。从汉代到清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在总体上一直都提倡儒术,推行儒家学说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或核心的各种儒学理论,这恰恰是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集团总的说来至少在理性上对于本集团与被统治集团之间的共同利益关系一直都有比清醒的认识,虽然这种认知未必见诸其行事之实,但是,考虑到认知在人的心理中的基础地位,这种认知对封建统治者的情感和意志毕竟会起到基础性的制约作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虽然处在一治一乱、一合一分的怪圈中,但总体上治、合的时间长,乱、分的时间短,也因为如此,几千里中华民族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始终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体中,这正是与以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政治学说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传播和占主导地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其民本思想对封建君主以及整个统治集团及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导向作用和制约作用。正是由于这种导向作用和制约作用,只顾统治集团的眼前利益、特殊利益而不顾其长远利益和不能兼顾被统治集团的利益的昏君、贪官才历来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而考虑统治集团的长远利益和兼顾被统治集团利益的明君、清官才历来受到社会舆论的赞誉,如果没有这种社会舆论作为价值引导,中国封建社会必会充满昏君、贪官,其封建统治根本没有可能持续几千年之久。 评价儒家学说一定要把儒家学说所倡导的 民本价值观与利用儒家学说来实现其思想统治的中国封建统治集团的实际行为及其集团成员的个人行为区分开来,正如评价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价值观与利用马克思主义来实现其思想统治的中国执政集团的实际行为及其集团成员的个人行为区分开来。这里的价值观是反映统治集团或执政集团的长远利益的行为目标和行为规范,统治集团或执政集团的实际行为及其成员的个人行为则是反映统治集团或执政集团及其成员的眼前利益、特殊利益的具体行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前者是属于一般范畴、本质范畴、整体范畴,后者是属于个别范畴、现象范畴、局部范畴。它们之间互相统一而不可分割,但毕竟不是一回事。 价值观作为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它在根本上是依赖于决定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实际生活的,但是它又具有相对独立于社会实际生活并且高于社会实际生活的性质,正是这种性质才使得历史上不同的价值观可以通过一定的文本(语言或文字)在精神层面上发生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这就是说,相对于社会实际生活,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超越性。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总要受到一定价值观的引导,但他们的具体行为与这种价值观的要求之间却未必一致,很可能会经常不一致,有时甚至互相背离。这是一般与个别、本质与现象、整体与局部的矛盾关系使然。对一般、本质、整体的评价固然应当结合个别、现象、局部来进行,但对一般、本质、整体的评价和对个别、现象、局部的评价毕竟是两回事,它们是不能相互代替的。 因此,当人们对统治集团或执政集团及其成员的某些具体行为持否定态度时,他们不必对引导其集团及其成员的价值观也持同样的否定态度;同理,当人们对引导一定集团及其成员的价值观持肯定态度时,他们不必对该集团及其成员的某些具体行为也持同样的肯定态度。 就儒家学说而言,它的 民本价值观是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集团的长远利益的,并且因此也反映中国封建社会被统治集团的利益的。故对于已经进入到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的中国人来说,无论他们各自的社会地位是如何,儒家的民本价值观根本上都不反映这个阶段的人们的利益诉求,而且也不可能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因为这个阶段的中国社会实际生活与封建时代的中国社会实际生活在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国际环境条件)和内容实质(包括生产方式、生产经营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上都有根本区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坚决反对当今中国的复儒思潮,因为这种思潮离开具体历史条件,企图把儒家的民本价值观作为引导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执政集团及其成员的价值观,这完全是一种张冠李戴的做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如果实行起来也是必定要失败的,因为这样做法,无异于是把当今中国执政党与中国人民之间的关系本质地理解为封建时代的君民关系,亦即把当今中国执政党当作新的中国君主来看待,把当今中国人民当作新的中国臣民来看待,质言之,也就是把当今中国社会当作一种新型的封建社会来看待,从而完全抹煞了当今中国社会的本质属性,实质上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地归结为中国现代封建主义。所以,复儒是绝对要不得的! 但是,儒家 民本价值观的思维方式却是值得当今中国执政党借鉴的,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在于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结合起来来思考国家治理问题,这是一种关于国家治理的整体思维模式,它对当今行使国家治理职能的中国执政党的启示在于:在国家和社会发展问题上,要把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与眼前发展目标、政党利益与人民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都结合起来加以统筹考虑,从它们的相互联系和联结点上来思考、处理和协调这些矛盾关系。这种发展问题上的整体思维模式也就是和谐发展观。 当今中国执政党主张构建和谐社会,这与儒家 民本价值观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然而,应该看到,这种思维方式要落到实处,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建构当今中国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这种条件根本不同于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条件。中国封建时代在儒家整体思维引导下所要构成的和谐社会本质上是君主与臣民和谐相处于同一共同体的理想社会,这种理想社会被儒家经典《礼记礼运》表述为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种社会与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执政党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 当今中国的市场经济无论其具体性质如何,它都是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这个部分无论其如何特殊,都必须与这个世界市场的整体相协调,否则中国经济就无法融入世界经济。按照儒家的整体思维,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整体的一个部分,它并不具有可以脱离其整体而独立存在的自性,即它不能自我决定其性质,而是也只能由它的整体来决定它的性质。而当今世界经济在根本性质上无疑是资本主义经济,这个根本性质规定了作为这个世界经济整体的一个特殊部分的中国经济的一般性质,即它只能作为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要素而存在。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现实性上只能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特殊资本主义。在这里,中国特色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其内涵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离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因素,就无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了,或者说既无所谓社会主义,也无所谓中国特色 了。在笔者看来,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确切含义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本主义。这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市场经济就是指资本主义。 因此,当今中国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资本主义和谐社会。按照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构建这样的和谐社会,必须实行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资本主义和谐社会当然也必须实行民主政治。但是这种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民主政治。这是中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 中国特色之所在。离开了这个中国特色,它就不是中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而是一般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了。这意味着中国民主政治的改革及其前途应是在于把一般资本主义民主机制引入中国共产党内,在中共内部实行形式上类似于西方多党制条件下的政治竞争,由此形成代表中国社会中各个不同阶层的特殊利益的政治集团,即毛泽东曾经说过的党外有党,党内有派的所谓派 。中共内部的这些不同的派不同于西方多党制条件下的党,当然更不同于中国封建时代的君或皇。因此,尽管中国传统儒家学说和现代西方政治都值得当今中国执政党借鉴,即在思维方式上可以借鉴儒家的整体思维,在民主政治上可以借鉴西方的民主体制,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决定了当今和未来中国既不能以儒家民本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也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
个人分类: 传统文化|3265 次阅读|8 个评论
阴阳可转化,对周可真教授回复的回复
chrujun 2010-6-20 21:04
周可真教授写了一篇博文 毛泽东的思想不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试答侯成亚老师 【1】,引起了大家的积极思考。我先发评论说现在下这个判断估计太早。周教授让我讲一下理由,我简单些了几句结论性的东西。很荣幸得到周教授的详细回复。我的评论和他的回复如下: 14] 标题: 发表评论人: chrujun 现在下这个判断估计太早。 博主回复:理由? 我简单讲几句结论性的东西。 从社会现实来讲,毛泽东思想追随者正在急剧增多(具体理由我不公开了,或许30年后,我可能会公开一些证据)。毛泽东思想将成为中国社会文明前进的决定性思想。 从历史角度讲,毛泽东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 从毛泽东思想内涵讲,它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更重要的是有民主和自由的合理内核(这一点往往被有意或无意的忽略)。 当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可以公开传播的时候,毛泽东思想的地位才可以真正体现,我们才能够真正评价毛泽东思想。 现在还根本不是时候,或许100年-200年后,我们可以对毛泽东思想做一个客观评价。 博主回复:关于现在民间崇拜毛泽东的现象,就其社会原因来说,我认为主要是由于崇拜者们对现实社会中的资本主义现象不满,而毛泽东是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的,至于毛泽东以及这些崇毛者为什么反对资本主义,是出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信仰还是出于传统的平均主义观念,这是有待作不断深入的学术研究才能逐渐弄清楚的问题。如今中国社会中的挺毛、崇毛的人,其挺毛不必是基于对毛泽东的思想的深刻理解,其崇毛则更是一种民间信仰,带有原始宗教的特点,这些人对毛泽东的思想其实根本无所知或只知道一点皮毛。我本人其实很敬佩毛泽东,但这仅仅是因为我觉得他的天赋高才是中国历史上无人能及的,同时我认为毛泽东是忠于人民、无私奉献于民族解放事业的好领袖,他的这种高尚品格更是当今中共官员中无人能及的。然而,我的敬佩与对他的思想的学术评价与历史评论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毛泽东思想是否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这必须在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毛泽东思想都有了精深研究的情况下才能作判断,至少我现在还不能下判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毛泽东思想不属于宗教范畴。本文的观点是以这个基本判断为前提的。 对毛泽东思想做一个客观评价,这个客观性是相对的,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一直到现在都被认为是一个客观评价,一万年后的人们的评价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客观的评价,正如我们现在评价春秋时的孔子的思想是否达到了客观评价的程度了呢?客观的标准永远是一个历史标准,而不是一个自然标准。 我特意针对周教授的回复再回复一下:首先,周教授认为:如今中国社会中的挺毛、崇毛的人,其挺毛不必是基于对毛泽东的思想的深刻理解,其崇毛则更是一种民间信仰,带有原始宗教的特点,这些人对毛泽东的思想其实根本无所知或只知道一点皮毛。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非常不严谨的。 因为周教授否定了毛泽东思想追随者的理性行为。毛泽东思想并不是体现在高深莫测的哲学著作里,而是大部分体现在大家容易看懂的《毛泽东选集》中。 在官方没有大规模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情况下,以及现代教育水平的提高,毛泽东思想追随者早已不是文革期间的文盲和半文盲,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有较高文化知识的青年人。 在当代,追随毛泽东思想应该绝大部分出于理性选择,而不是什么原始宗教信仰。 其次,周教授不认为毛泽东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 据我所知,国外的绝大部分毛泽东研究者认为毛泽东思想继承了中国哲学思想。 此外,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是非常明显的。 他的军事思想继承自《孙子兵法》。其哲学思想与《道德经》和《周易》一脉相承。如果把矛盾换成阴阳,我们不可能发现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周易》及《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有什么本质区别。不知周教授有没有看过《矛盾论》、《周易》和《道德经》? 如果看过,不知周教授是不是发现《矛盾论》和《周易》及《道德经》有本质区别? 最后一点,周教授认为对毛泽东思想的客观评价是相对的。这到没有什么问题,但没有什么结论。然而,官方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否定周教授博文观点的。 中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里面就包含了毛泽东思想。 我估计周教授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基于现实的判断,和官方的一些实际做法。 所以我认为,现在下毛泽东的思想不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为时尚早。 矛盾还有相互转化的时候呢,曹操被压了1000多年,还翻身了。 总之,我认为周可真教授对毛泽东思想的看法是一种反映当前现实的静态认识。 但中国哲学的智慧告诉我们,历史在前进、日夜在交替、阴阳在转换。 【1】 周可真,毛泽东的思想不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试答侯成亚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6790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3177 次阅读|11 个评论
毛泽东的思想不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试答侯成亚老师
热度 2 周可真 2010-6-19 04:18
拙文《 时代召唤“国魂”的回归 》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cy98765 毛泽东熟悉、精通中国历史文化。他的思想批判地吸取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他的思想既有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又充满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智慧。当然,他显然也不是“句句是真理”。但在当代之中国,至今也只有他和他的思想才可以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成为凝聚中华各民族的精神支柱。不然,中央为什么要在六十年大庆游行时专门组织一个“毛泽东思想万岁”的方队呢。就连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也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号下进行的。儒释道、基督教都承担不起这样的历史大任。事实已经说明,失去了毛泽东和他的思想,中国人就会陷入怎样迷茫和混乱。李敖没有说错:毛泽东无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第一巨人。 由于我的回复写得太长,故而发表于此: 侯 老师,我认为毛泽东的思想不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除非把一切合理的或科学的思想都归到“毛泽东思想”名下——把毛泽东的思想中的一切糟粕性的东西都排除在“毛泽东思想”之外,同时把一切其他人的合理或科学的思想也都归到“毛泽东思想”名下,这样的“毛泽东思想”当然是“永放光芒”了,但是这种做法根本就是非科学、非历史的做法,我作为一个哲学史研究工作者是坚决反对这种做法的,因为在我看来毛泽东的思想就是毛泽东作为中国的一个历史人物的思想,他的思想和其他一切历史人物的思想一样,不可能是纯粹合理或正确的东西。 毛泽东的思想是属于科学范畴,还是属于宗教范畴,抑或属于哲学范畴?如果是属于科学范畴,那么,它的科学性在哪儿?其科学根据何在?它所依据的科学成果都有哪些?毛泽东本人从来就不是一个科学家,也不是一个专门从事过科学研究的学者,他的思想怎么可能是基于吸取了现代科学成果的现代科学思想呢?除非他的那些著作都是别人替他写的;即使是别人写的,写这些著作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呢?是科学家还是至少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并且认真和及时地概括和总结了现代科学成就的学者呢?我相信都不是,因而我也相信,这些著作所表达的思想在根本性质是不属于现代科学范畴的。但是显然它也不属于宗教范畴,这不用多说。所以,就其根本性质而言,它应该是属于哲学范畴,是一种哲学思想。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无非是两个来源: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是中国传统哲学。它是基于毛泽东个人生活经验对这两种哲学思想进行综合创新的产物。历史证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曾经指导他领导新民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也曾经指导他领导社会主义建设陷入了误区,故历史地来看待他的哲学思想,应该说,其中既包含着合理或正确的因素,也包含着不合理或不正确的因素,二者是兼而有之的。一个历史人物的思想,本来也应该是这种情况,古今中外都没有也不可能有例外。 现在,中国历史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整个世界都改变了,中国也因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有与这个历史条件相适应的新的哲学思想,而且这种哲学思想应当与发展着的现代科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它才具有现代科学性。只有具有现代科学性的哲学思想,才能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实践,使这种实践沿着科学的道路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据此分析,我认为,毛泽东的思想不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 本文所说的“国魂”本质上是属于宗教范畴的东西。以《周易》(包括《经》、《传》)为基础和核心的儒教,在根本性质上是属于中国特色的宗教意识范畴,它的社会功能主要在于“治心”。 汉武以后,中国历代王朝都主要是以儒教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魏晋以后,儒教更不断地吸收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因素,至宋代乃演变成为理学。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学,在根本性质上仍是属于中国特色的宗教意识范畴,它的社会功能依然主要在于“治心”。直到明清之际实学派兴起,注重事功的实学家们不但要求“治心”,更要求“治事”,儒学于是发生性质上的改变。到乾嘉时代,儒学终于由宗教意识形态的理学,演变为考据知识形态的朴学。 朴学不再具有理学那种“治心”的社会功能,至少这种功能是大为下降了。我认为,既缺乏“治心”功能又缺乏“治事”功能的朴学在清代学界的占据统治地位,这是导致清代社会日益没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治事”越来越不再依靠日常生活知识,而是越来越依靠科学知识了。清代朴学虽然属于知识范畴,但这种知识主要局限于文献学领域,对整个社会实践完全不具有科学的治事功用,这是导致清代科技日益落后于西方世界的直接原因。 实际上,清代朴学和宋明理学在“治事”方面不过是异曲同工,也是如清初学者颜元抨击理学时所说的那样是“读书愈多愈愚,办事愈无识”,如同砒霜般地毒害学者,使学者越来越失去经济(经邦济世)才能。在我看来,朴学更不如理学,因为理学至少还能“治心”,而朴学却连“治心”的功能也几乎尽失,这导致清代人心日益不古,以至于人欲横流。以清兵之众,竟不敌夷兵之寡,这不只是由于清代科技落后,更由于清末道德沦丧,与明末之兵不敌后金之兵的情况有些相似。(按:明末理学衰落,心学末流盛行,道德也因此沦丧。) 新文化运动以来,国人反思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越是反思越把它归结于中国科技落后,根本不作道德上的自我反省,这使得清代以来道德沦丧的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改观,相反是变本加厉,以至于蒋家王朝只能提出“忠于党国”的政治道德来“治心”,这种政治道德本质上是一种政治纪律,这种纪律完全要依靠强权的力量才能得到贯彻执行。 真正的道德是伦理道德,而伦理道德的基础是信仰,这种信仰既不是科学信仰,也不是哲学信仰,而是宗教信仰。没有宗教信仰的支撑,伦理道德根本就立不起来。孔子所谓“神道设教”,康德所谓“限定知识,为信仰留地盘”,都是自觉地意识到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宗教信仰。所以,孔子讲“君子有三畏”,首先是讲“畏天命”;康德讲实践理性,必要诉诸“意志自由”、“灵魂不死”和“上帝存在”。 近代以来的西方,虽然科学越来越发达,但基督教仍然盛行,只是它的作用不是显示在政府治理上,而是显示在社会治理上。近现代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核心是天赋人权观念,但是这种观念如果离开了对上帝的信仰,它就根本不能持存。至今美国的钞票(一美元钞票)上都印有“我们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的符号,这就很能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基督宗教信仰之现实情况。 因此,我认为一个人的真灵魂决不是科学知识,也不是哲学思想,而是宗教信仰;一个民族的真灵魂则是其民族宗教。 新中国建立以来,广泛宣扬无神论,摧毁了宗教信仰的基础,这是如今国人缺乏真灵魂的根本原因。现在的中国人就是形式上加入某个宗教组织,其内心也是缺乏该宗教的虔诚信仰的。正是因为国人普遍缺乏虔诚的宗教信仰,其心灵才要么依附于权力,要么依附于金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实行威逼利诱的强权政治,根本就无法制约住这个国家的人心。正是基于这个观点,我主张呼唤“国魂”的回归。当然,我的观点未必正确,期望得您和其他博主及网友们的批评指正。不过,有一点要说明,我的这个主张决不意味着我反对哲学与科学。另外,顺便说明一点:我是深受了罗素《西方哲学史》的影响,向来把哲学理解为介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东西,并且认为哲学既可以偏向宗教而为宗教服务,也可以偏向科学而为科学服务。我现在主张,哲学应该与科学结盟,为科学服务。
个人分类: 马克思主义|5978 次阅读|77 个评论
就“补台”还是“拆台”答侯成亚老师
可真 2010-5-6 23:51
拙文《 党没有自身利益是给党拆台的坏命题 》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cy98765 删除 回复 周老师似乎多虑了。共产党宣言中说得很明白,共产党除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利益之外,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如果有,那就是出问题了。应该用《宣言》的标准衡量共产党。这是补台,不叫拆台。 博主回复: 侯老师: 当说共产党除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利益之外,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时,是只考虑共产党、无产阶级、全人类之间利益的一致关系,撇开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关系而言,而且这种一致关系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即它们的利益关系必然地趋向于一致,这种一致是一个历史过程, 但这决不等于说它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现实性上是无差异的绝对同一关系。 在现实性上,全人类是包括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一切社会集团的,如果马、恩是从现实性上说共产党除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利益之外,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这还能说得通吗?马、恩怎么会认为,在现实性上,共产党除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一切社会集团的利益之外,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呢?马、恩根本就认为,在现实性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不可调和的。共产党与无产阶级的利益关系也只是在它们同资产阶级的关系中是完全一致的,即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当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之后,共产党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的时候,共产党就成为由无产阶级和其他社会集团所构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管理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当然存在着现实的利益关系的,这种利益关系当然也是一种矛盾,只是这种矛盾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抗性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矛盾罢了。非对抗性矛盾也是矛盾的一种形式,在这种矛盾中,同样存在着矛盾诸方各为实现其自身利益的斗争,只不过是这种斗争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抗性斗争,而是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一关系中彼此互有一定冲突的非对抗性斗争罢了。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者、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管理者与作为被管理者的其他社会集团之间当然是各有其自身利益的,怎能说在这种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共产党没有自身利益呢?只要它们之间各有其自身利益,某个集团的自身利益就包含着它的特殊利益,即与其它集团利益有一定差异或区别的利益。
个人分类: 马克思主义|333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