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音乐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西方知名古典音乐家
kd652 2020-7-24 13:18
最近结识了一名音乐爱好者(九八五毕业小伙),特别喜欢西方古典音乐,现在我把收集到的西方古典音乐家罗列在下面,还请博友指教: 巴赫: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 b 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和管弦乐《序曲》等。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代表作有《伦敦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交响曲《告别》、《惊愕》、《时钟》等。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 i 一。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等,并首创独奏协奏曲形式。 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第三 ( 《英雄》 ) 、第五 ( 《命运》 ) 、第六 ( 《田园》 ) 、第九 ( 《合唱》 ) 等交响曲,和《热情》、《悲怆》、《暴风雨》等钢琴奏鸣曲,以及舞剧《普罗米修斯》等。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名作有《魔王》、《野玫瑰》等。 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他有“圆舞曲之王”的美称。名作有《蓝色多瑙河》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格林卡:俄国伟大作曲家,俄罗斯古典音乐奠基者,所作歌剧《伊凡·苏萨宁》、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雅》等,奠定了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基础。 柴可夫斯基:俄国最伟大的作曲家,所作有交响曲《悲怆》、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 李斯特:匈牙利杰出作曲家、钢琴家。主要作品有《但丁神曲》、《浮士德》、《匈牙利狂想曲》等。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创作几乎全为钢琴曲。他的作品《革命练习曲》等,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斯美塔那:捷克杰出作曲家。作品有《被出卖的新嫁娘》、《我的祖国》等。 威尔第:意大利作曲家。名作有《茶花女》、《奥赛罗》、《法尔斯塔夫》等。 柏辽兹:法国浪漫派杰出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作品有交响乐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浮士德的沉沦》等。 狄盖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歌曲《国际歌》作者。此外,作品还有《前进,工人阶级 ! 》、《巴黎公社》、《武装暴动者》、《俄国革命的胜利》等歌曲。 还有排列了世界十大著名音乐家的: 巴赫,代表作《平均律的钢琴曲集》外,还有《 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布兰登堡协奏曲》及《农民康塔塔》等; 舒柏特,代表作《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 jbé 等; 海顿,代表作《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等; 莫扎特,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唐·横》《魔笛》;交响曲《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一》; 舒曼,代表作钢琴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 贝 多 芬,代表作《英雄》《命运》《田园》、 A 大调第 7 交响曲、 d 小调第 9 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月光》、《春天》; 肖邦,代表作《钢琴协奏曲》,《叙事曲》; 卡尔·车尔尼,代表作《快速练习曲》《手指轻巧的艺术》; 柴科夫斯基,代表作《叶甫根尼·奥涅金》《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曼弗里德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还有《暴风雨》、《意大利随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李斯特,代表作《但丁奏鸣曲》《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爱之梦》等 敬请补充。 我的九八五音乐朋友尚未在科学网开博,给我微信留言说:
个人分类: 音樂|6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音乐、化学都有研究的专家知多少?
热度 4 wyuehua2004 2015-6-5 13:38
历史上通才人物有的是,就懂音乐与化学来学,在这两个领域都有研究和贡献的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19世纪的鲍罗丁20世纪的 霍恩博斯特尔 。我国的宋代的沈括。此外,化学专业出生的音乐家有现代的 马可, 音乐教育家杨仲子。不知这科学网上专家们是否知道还有其他人物?如您知道,请您能告诉我,谢谢您!
个人分类: 音乐与科学|1003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个体户音乐家到NASA工程师 ── 查莫斯特尼
热度 14 jiangxun 2015-5-19 08:40
作者:蒋迅 本文已在《金融博览》上发表。 黛碧·查莫斯特尼(Debra Zamostny) 黛碧·查莫斯特尼是NASA的一名电子工程师,但是她骨子里却是一名音乐家。她从小就爱上了钢琴。她还记得第一次上钢琴课是8月14日,所以至今每到那一天她都会庆祝一番。她在弹钢琴的时候心里仿佛是感受到有人交给她了一把钥匙,她的心一下子就被打开了,然后通过十只手指传到了琴键上。中学毕业后,她理所当然地选择了职业音乐家的道路。她在这条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一走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里,她一直快乐着。 天有不测风云。美国经济突然开始恶化,她所在的乐队也无法再经营下去。她突然面临了何去何从的问题。她意识到,以弹琴为生虽好,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一名职业音乐家。她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干什么呢?她想,自己在中学时数学还不错,也许可以当一名电子工程师。但工学院要有一个摸底考试,其中的三角函数部分是她的弱项。於是她跑到社区图书馆里借来了数学书,从感恩节到圣诞节这三个星期里把自己关在家里拼命地读。终於在考试前把该准备的东西都过了一遍。不过,她心里还是没有底。所以她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生怕不被录取的话会被人笑话。 其实那天的考题并不多,一共25道题,查莫斯特尼只要做对15题就可以通过。她做对了16题。就这样,她成了克利夫兰州立大学(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电子工系的大学生。她知道自己的基础不好,所以学习特别用功。大学四年里,她没有退出过一门课。 比较巧的是,NASA正好在克利夫兰市有一个研究中心,正好在查莫斯特尼毕业的时候,NASA派人到学校来找人,而她竟幸运地被录用了。当她到NASA的时候,她完全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她被分到了火箭实验室,她第一天上班就立即被那里的场景惊呆了:一个实验室由多个巨大的有厚厚的墙的房子组成,其中有控制室和试验台。她在那里的工作是火箭实验,就是研发新一代火箭。在实验开始前,首先发生的是30秒的警笛,提醒爆炸即将发生。然后是氢与氧的混合和随之而来的火箭尾端喷出的火焰,一直喷出20英尺远。让她印象最深的是X33小型化冒险之星无人试验机。她还在等离子推进实验室工作过。她在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而且她觉得总是在学新的东西。每一个项目,每次轮到她上手的时候都象是解谜题。现在,她正在参与一个用于真空设备的控制软件。这个真空设备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做全尺度二级火箭在从大气层到外空间条件下的火箭实验的设备。 查莫斯特尼和NASA的同事们在演出 Source: NASA 有机会的时候,查莫斯特尼还会拿起她心爱的乐器。NASA的工程师们里有许多像她这样的音乐爱好者(推荐阅读:“ 从草根摇滚乐手到‘好奇号’登陆首席 ── 亚旦□施特尔茨纳博士 ”)。在这里,她的音乐的理想得以延续。 1969年,查莫斯特尼还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她清晰地记忆著从月球传回来的模糊黑白图像。她记得她当时激动地抛出房子,仰天而望,希望看到月亮上的人物。她为美国骄傲,为NASA骄傲。她完全没有想到,她会有一天成为NASA的一员,为人类飞出地球,飞向火星、小行星而工作。她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要在需要转变的时候华丽转身。一个人需要有一个梦想。一个看似完全不现实的梦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查莫斯特尼在演出 Source: ARMY 这是笔者【NASA人的故事】系列中的一篇。请到 这里 继续阅读
个人分类: 航天人|17431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劇情] [忧愁围绕着我 Low Down (2014)][720p][美国][主演: 彼特
lcj2212916 2015-2-3 17:34
导演: Jeff Preiss 编剧: Amy Albany / Topper Lilien 主演: 彼特·丁拉基 / 艾丽·范宁 / 琳娜·海蒂 / 格伦·克洛斯 / 塔恩·曼宁 / 更多... 类型: 剧情 / 音乐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1-19(美国) 片长: 120分钟 IMDb链接: tt1864405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讲述了约翰·哈克斯饰演的音乐家Joe Albany在追求艺术的同时与毒瘾作斗争的故事。故事通过Joe Albany的女儿Amy的角度回忆讲述父亲的人生历程。Amy出生于父亲人生中的非正统阶段,Amy的青春期生活受到了父亲生活方式的极大影响。颇具音乐天份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个瘾君子。各种来自风月场的艺术家、音乐家,以及流浪者出入Amy的家,但是Amy依然坚信并深爱自己的父亲。等到Amy成年时,她被迫定义自己的身份,开始与父亲划清界限。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4292308
1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电视受教育,还是听音乐家表演的嘈杂“乐曲”?
cyj 2013-10-20 15:41
看电视受教育,还是听音乐家表演的嘈杂“乐曲”? 近来天天下午收看中央电视台四频道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尽管内容并非未曾知晓,然而,却是越看越喜欢,而且多予录音以备重新收听。 唯一遗憾的是,我们夫妇被其中的音乐所困扰和苦恼。按理说,配乐也不是不可以的,然而,音乐是配角,总不能强宾压主,本末倒置吧! 也许这是“现代制片人”以及他们的“配乐大师”,像陈佩斯、朱时茂在小品中所表演的“主角与配角”中,那位具有超强“表现欲”的脾气,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需突出他们的特长,哪怕是主次不分、主次颠倒,他们也在所不惜。 至于,影响不影响、破坏不破坏电视剧主题的收听效率;至于听众是不是心烦,是不是乐意;那都不是他们所考虑和顾及的小事情。他们信奉的是以我为主! 这种喧宾夺主的现象,越演越烈,怎不令人悲哀!就如同歌舞剧目的台上,除歌唱家之外,满台的花花绿绿的美女,卖命地跑来跑去,其效果就是:“我看你们哪一个,还能专心致志的,听、看歌唱家的歌唱内容和歌唱表情!”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例如孔夫子、孟夫子、朱熹等等先贤,在讲学的时候,没有碰上这种现代化的导演和配音大师,不然的话……!!!!
2517 次阅读|1 个评论
明天开始在台湾拍《台湾音画》的演奏录像
byk0104 2013-7-2 21:59
昨天中午从厦门飞到台中,下午到台湾交响乐团故地。 今天,来自台北、高雄和台中各交响乐团演奏家们,以及台湾艺术大学教授。嘉义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等,组成台湾顶级乐团,在台湾交响乐团音乐厅,由匈牙利指挥家汤玛斯·盖尔指挥,排练我的八个乐章的描绘台湾民风民俗、表现台湾乡土乡音,表达我一个大陆音乐家在台湾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台湾音画》。 明天开始在这里拍《台湾音画》的演奏录像。
2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臺灣音畫创作札记(繁体版)
热度 2 byk0104 2013-6-10 11:25
臺灣音畫创作札记(繁体版) 《臺灣音畫》創作劄記    鮑 元 愷   1994年1月4日, 我在五十歲生日的當天,收到了與我素無往來的臺灣省立交響樂團的邀請函,請我在當年三月底到臺灣東海岸的花蓮,參加由他們主辦的第三屆中國 作曲家 研討會。    在天津 北京 往返辦理了近三個月的繁複的赴臺手續。3月29日晚,我從 香港 乘國泰航班,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航程,於晚上十點五十分降落在完全陌生的桃園機場。從此,在這個令人神往的海島,開始了我終生難忘的臺灣之旅。    從那時起到2005年的十一年裏,我幾乎每年都應邀到臺灣訪問講學和 演出 作品 。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我上至層巒疊嶂飛瀑流泉的 阿里山 ,下至 善男信女 滙聚如雲的鹿港鎮,北至沙鷗翔集怪石嶙峋的野柳灘,南至浪影浮沉水天相連的鵝鑾鼻,心曠神怡地領略了美麗寶島的山風海韻。同時,也從 生活 在不同地理環境和不同社會背景下的手足同胞身上,感受到了我們共同的人格遺傳和共同的 人生 理想——熱愛生命,追求自由,恪守仁愛與善良,珍視愛情與友誼,嚮往公平正義與社會昌平。   在山巔水涯,在街頭巷尾,在茶坊酒舍,在教室書房,機緣安排我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同特定的或男或女或老或少相遇,又安排我們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從相遇到相識,從相識到相知。他們當中有坐擁書香經綸滿腹的儒雅良師,有俠腸義膽鐵骨柔情的熱血益友,有呼朋引伴與我鼓歌相隨的男女學子,有開懷共飲與我逐風踏浪的老少 俄羅斯佛羅內斯交響樂團演奏,分別收錄在香港雨果公司出版的《炎黃風情》系列的《燕趙故事》《雲嶺素描》兩張唱片裏。這後三首樂曲,雖然也引用了臺灣本土音樂的片斷音調,但是已經脫離了前三首那種拘泥原型民歌旋律的改編曲模式而自由隨性地展現我在臺灣 家梅哲(Henry Mazer)指揮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在中正紀念堂國家音樂廳隆重舉行了《臺灣音畫》的 世界 首演。    2006年,在全曲首演六年之後,為了全曲風格韻致的統一,我接受臺灣作曲家阿鏜先生的建議,以蒼涼深沉的筆調重新創作了第四曲《恒春鄉愁》。   《 台湾 音画》是一部原創同改編相結合,抒情同狀景相結合,本土化同國際化相結合,民間傳統風格同主流藝術形式相結合的交響樂作品。依照傳統的交響曲結構,全曲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二樂章,壯美恢弘的慢板,從狀景到懷古,為第一部分“起”; 第三、四、五、六樂章,依快——慢——快三部結構組成的以臺灣民間音樂為基調的風俗性樂曲,為第二部分“承”;   第七樂章,靜謐安詳的慢板,為第三部分“轉”;   第八樂章,粗獷豪放的快板,終曲,為第四部分“合”。    從1994年改編《高山青》到2006年重寫《恒春鄉愁》,這部《臺灣音畫》的創作過程,是我對臺灣的認識從模糊到逐步清晰的十二年;是藝術上從描繪外貌形態,到展現情感意趣,直到深入風骨靈魂的十二年。無論或淺或深,我在這裏都保持著一份堅守音樂淨土的純真與敬畏。    願這部描繪臺灣民風民情,展現臺灣鄉土鄉音,表達我在臺灣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的《臺灣音畫》,能夠走出臺灣文化固有的的悲情意識,以樂觀的胸懷為這個正在迅速逝去的時代留下美好壯麗的畫影,用溫暖的旋律為經過歲月沉澱的未來留下語言無法表達的刻骨記憶與深切眷戀。       第一章 玉山日出   巍峨壯美的玉山,海拔3952公尺,在臺灣中部橫跨南投、嘉義、花蓮和高雄四縣,是東北亞最高峰。 1996年2月14日,東埔國小的唐主任一早就開車到霧峰接我。我們車經草屯、名間、水里,穿過十六號公路上濃密枝葉的樟樹林“綠色隧道”,翻過新中橫制高點塔塔加山坳,在午前到達玉山腳下的信義鄉東埔國小。 學校四面環山,兩層樓的校舍矗立在海拔1200公尺的綠色山坡上。一年前在臺中相識的布農族校長伍約翰先生,早就站在學校門口等候。我一下車,就隨他參觀這青山翠谷中櫻花簇擁的校園。 東埔國小校園不大,全校師生僅百餘人,但由於地處東埔溫泉旅 睡。大約五點鐘,當窗外出現一絲光亮,我捏手捏腳地穿過堂屋,輕輕打開小木屋的門閂,在滿天風露的屋前空地向東方望去。    濃密的積雲逐漸顯出金色的輪廓,遠處出現了灰色的模糊山影。積雲向四周分散,在雲縫中露出了深紫色的霞光。當這深紫色變成紅色,再變成橙色的時候,那灰色山影面向東方的一面顏色也越變越白,如暗室中顯影過程般逐漸現出玉山主峰的積雪。終於,圓圓的太陽沖出了山巒和積雲的重圍,刹那間,藍天白雲現出了澄潔的本色,遠山近水披上了燦爛的金紗,連垂在眼前的一縷頭髮也閃動著絲絲金光。     壯哉!玉山日出。 三年後,我以管弦樂的斑斕色彩和壯闊音響,再現了這如夢如幻的神奇自然景觀,傾訴了面對天地造化那如癡如醉的獨特 情感 體驗。 第二章 安平懷古    被列為臺灣一號古跡的安平古堡,位於臺南市西面,為荷蘭人佔據臺灣時期所建,故又名“紅毛城”“番仔城”,是臺灣最早的城堡。1662年(清康熙元年),鄭成功率軍逼荷蘭人投降,接收該城,更名“安平”,並將指揮部從赤嵌樓遷移至此。1662年7月,鄭成功病逝於城內。古堡中一片盤曲著古榕枝幹的紅磚殘壘,成为三百多年前的這座古城僅存的遺跡。城堡裏斑駁的大炮後面,矗立著鄭成功面朝大海,壯懷激烈的威武銅像。     1995年2月13日,我和阿鏜先生隨李茂松夫婦一起,到這裏憑弔民族英雄,領略那殘留在斷壁上的悲壯豪氣。  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用炮艦轟開了臺灣島的大門,同年在臺南建熱蘭遮城。1661年4月,明末將軍鄭成功率兩萬五千名大軍在臺灣登陸。十個月以後,在熱蘭遮城取得勝利,結束了荷蘭殖民者在臺灣三十八年的殖民統治。   鄭成功遂將熱蘭遮城定為全臺施政中心,並更名為安平鎮。他和他的後代在這裏施行開明新政,擴大土地墾殖,發展海上貿易,訂立科考制度,使臺灣社會出現一派勃勃生機。為紀念他驅逐荷蘭殖民者和他祖孫四代開發臺灣的功績,臺灣人民尊奉他為“開山王”。    歷經血雨腥風的安平殘牆,留下了彈孔刀痕與斑斑血跡。沿著斷垣,盤根錯節的斑駁古榕依然枝葉茂密,奮然向上。    來自鄭成功的家鄉南管樂譜《梅花操》那清遠冷傲的旋律,成了我表達對這位民族英雄仰慕崇敬之情的主調。我從《梅花操》裏抽取三個音,以不同力度的不斷反復貫穿在這首恢弘與悠遠交織的樂曲裏。這裏有斜陽草樹的感歎,也有金戈鐵馬的追念。長笛的淺唱與豎琴的勾點,絲絲入扣地模擬著洞簫古琴的和鳴,吟哦著懷古傷今的思緒。樂曲結尾,激越亢奮的震天鼓角酣暢淋漓地折射著三百多年前安平沙場的劍影刀光。 第三章 宜蘭童謠   上世紀八十年代,臺灣文學進入大陸,我從瓊瑤和三毛的作品中知道,臺灣有一首叫做《丟丟銅》的,可能是很流行的民謠。瓊瑤的《豌豆花》中寫到:“他 有從那群人裏找出來。歌又換了,叫《丟丟銅》,這首歌非常有趣而活潑,同學們越唱越高昂……”   這首有著怪名的, “非常有趣而活潑”的民謠,究竟是什麼樣的旋律,從小說裏無從知道。   1992年春,臺北一位合唱指揮郭孟雍先生,透過北京交響樂團的譚利華先生,約大陸作曲家將他提供的一些臺灣民謠改編成管弦樂曲。於是,我第一次見到了這首宜蘭童謠的歌譜。   在郭先生提供給我的《丟丟銅》歌譜後面,有這樣一段文字:    《丟丟銅》,也稱《丟丟銅仔》,鄧麗君在1968年前後發行過一張包括這首歌在内的闽南语 歌曲 唱片。它最初表現的是:二百多年前,山路上交通不便,宜蘭的伐木者為了從北部山區運送木材到臺北盆地,便將木材綁成木排,放在河裏順水西行。在步行回家的路上,他們邊走邊唱,唱成了這首歌。歌中的“丟丟銅”是閩南語的像聲詞,模擬他們經過的山洞裏滴水落地的聲音。後來,火車通到宜蘭,運送木材再也不必歷經河道的急流險灘了。這首歌遂在流傳中改成了一首表現孩子們迎接火車進山的的歡快歌曲——“火車行到伊都,阿妹伊都丟,哎呦磅空內。磅空的水伊都,丟丟銅仔伊都,阿末伊都……”。歌詞雖然完全改過,但那“丟丟銅”的像聲詞卻被當做無確切含義的詼諧襯字保存下來。當時運送木材的小火車,現在保存在宜蘭羅東的林業文化園區。   我依據歌譜所示的輕快旋律和這段文字介紹,編成了一首小型管弦樂曲,由譚利華指揮北京中央交響樂團為臺灣風潮唱片公司錄製了唱片。在這張唱片裏,還有如下臺灣歌曲是由我編曲配器的:   1,河邊春夢(周添旺詞,黎明曲)   2,今晚多美好(唱片上署名為“山地創作民歌”,實際上是一首阿美族民歌,即是著名的《高山青》的後半段旋律)   3,自汝離開了後(莊柏林詞,王明哲曲)   4,農村酒歌(唱片上署名“留拿調”。這是臺灣最流行的農村歌曲和歌仔戲曲調)   5,採茶歌(客家民謠)   6,童謠三首(羞羞羞,嬰仔乖,大胖呆)    7,月夜愁(周添旺詞,鄧雨賢曲)。    這張唱片,是我同台灣出版界的第一次跨海合作。那時,對我來說,“臺灣”不僅是一個遙遠的地理概念,更是一個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政治概念。而我依據歌譜配器的《丟丟銅》以及這張唱片的其他臺灣歌曲,無論歌詞和旋律,也都是那樣陌生。兩岸隔絕了四十年,我們這一代大陸人在上世紀50-70年代,除了那一首被此間重新填詞,將民謠改頭換面為政治歌曲的《我愛我的臺灣》以外,完全不知道臺灣的民謠究竟是什麼樣子。   命中註定的緣分使我意外地踏上了這塊遙遠陌生的土地,到臺灣參加第三屆中國作曲家研討會。會議結束那天,在花蓮亞士都飯店的酒會上,來自嘉義的王夏儷小姐以平易率真的 演奏 風格,為與會代表演奏了由她改編的充滿蓬勃活力的電子琴曲《丟丟銅》。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由臺灣音樂家改編和演奏的這首讓人心神俱醉的樂曲,參加晚會的兩岸音樂家們不禁為她的演奏擊節叫好。   第二天,全體會議代表乘大轎車經依山傍海的公路北上。在經過一個整潔的城區時,同車的陳澄雄團長興奮得幾乎喊了起來:“各位!各位!這就是我的老家——宜蘭!你們知道《丟丟銅》嗎?那是我們宜蘭的民謠,所以也叫《宜蘭調》。”   當年秋天,我收到了1992年在天津相識,又在1993年在美國相見的呂泉生老先生從洛杉磯寄來的《呂泉生作品精選集》唱片,裏面有他改編成童聲加男聲的無伴奏合唱《丟丟銅》。這首精緻的合唱曲以男聲的固定節奏襯字模擬火車車輪的轉動,以童聲的小二度和音模擬汽笛的 定是個悲觀人物。”    從默默無聞到蜚聲樂壇的陳達並沒有一個輝煌的餘生,他於75歲時在精神病狀態下悲劇性地死於一次交通意外。《思想起》成了他的絕唱,如《安魂曲》之於 莫扎特 ,《悲愴》之於柴可夫斯基,《廣陵散》之於嵇康,《二泉映月》之於阿炳。林清玄說:“在碰撞的那一刹那,臺灣民謠界的瑰寶被撞碎,陳達優美的月琴弦歌成為絕響,陳達永永遠遠地逝去了,像一陣風飄去,只留下滿地的涼意。”    此後,《思想起》逐步演變為臺灣歷史的一个悲情符号,象徵著淪為“亞細亞孤兒”的無法釋懷的心結。羅大佑在他的《戀曲1939》裏,,以日本口語和這首歌名作為符號,勾畫了臺灣百年歷史:“千千萬萬心內的話因為我愛你,‘莎喲哪拉’變成難忘的《思想起》”。1989年,侯孝賢在那部以個體遭遇描寫時代動盪的電影代表作《悲情城市》中,引用了《思想起》在流傳中的歌詞“日頭出來滿天紅”。在故事裏,這耳熟能詳的歌詞使一位里長錯將“青天白日滿地紅”反掛,險些招來殺身之禍。直到近年,導演魏德聖還把他的電影《海角七號》的悲情故事發生地選擇在诞生了《思想起》的恒春。    1996年2月下旬,由臺灣省交主辦的國際華人音樂學術研討會,在我心儀已久的恒春半島召開。2月26日,我到高雄機場接其他大陸代表。轉天早上便同大家一起坐省交的大轎車出發到恒春。沿著筆直的屏鵝公路, 廈門愛樂樂團首演。這個新版本的《恒春鄉愁》,以全新的境界成為《臺灣音畫》中被單獨演出場次最多的選曲之一。   在寫作這個新版本的過程中,一首令人肝腸寸斷的懷念陳達的歌曲,給了我深切的藝術啟示。那是賴西安作詞,蘇來作曲,張清芳演唱的《月琴》:   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唐山謠。   走不盡的坎坷路,恰如祖先的步履。   抱一支老月琴,三兩聲不成調。   老歌手琴音猶在,獨不見恒春的傳奇。   落山風向海洋,感傷會消逝,接續你的休止符。   再唱一段唐山謠,再唱一段思想起。    第五章 泰雅情歌      1994年4月5日,陳澄雄團長帶我、黃安倫和陳其鋼三位 教授 和第三屆中國作曲家研討會全體代表乘坐旅 目老者那悠然靜雅的“室內樂”五重奏。   到了天后宮的門口,遠遠就聽到了與“南管”完全不同風格的室外音樂。兩班樂手正在一曲接一曲地為廟會增添著喜慶氣氛。經過詢問,知道那個由嗩呐、鑼鼓組成的樂隊是“北管”武場,而由大殼弦、月琴、琵琶、笛簫組成的另一個樂隊则是“歌仔戲”文場。    從北管樂隊聽到的曲牌和鑼鼓經,成了我創作這首《鹿港廟會》的快板部分的主要素材:由雙簧管、單簧管和小號疊奏的高亢吹腔,模擬著迎神的嗩呐;由銅管和鑼鼓輪替的的火爆節奏,把節日的喜慶一層層推到高潮。    慢板部分的旋律來自那撥歌仔戲樂隊的一首小曲。他們說,這個曲子名叫《農村酒歌》,是被吸收到“歌仔戲”的臺灣本地歌謠小調。我的這首《鹿港廟會》在臺灣各地演出時,每當雙簧管奏起這個甜美曲調,常常可以聽到從台下聽眾席傳出會心的輕聲跟唱。 第七章 龍山晚鐘    臺灣有許多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寺廟都稱為龍山寺,它們是十七世紀閩南移民從泉州安海鄉的龍山寺分靈到這裏的,因此龍山寺成為泉州移民的群居地。香火最旺的龍山寺有五座,分別設在淡水、艋舺、臺南、鳳山和鹿港。   據1986年出土的“龍山寺開山純真達公塔”古碑記載,鹿港龍山寺初建於崇禎十五年,是臺灣最早的也是保存最為完整的佛教寺廟。據說,這簡潔樸實的寺廟,是模仿照泉州開元寺的格局建造的。   在香火飄繞的佛殿,我和一同前來的臺灣各地作曲研習營學員們一起,随着一撥撥香客燒香跪拜,祈求福慧雙至,心想事成,祈求國泰民安,兩岸和平。祈拜之後,大家在佛殿前留下了這一屆作曲研習營的兩岸師生“全家福”合影。    傍晚時分,我們踏著落日的餘輝離開龍山寺。清越悠揚的鐘聲帶著雄渾蒼莽的共鳴結束了一天的喧囂。    在這首《龍山晚鐘》裏,除了鐘、磬、木魚、法鼓等幾件有聲法器的獨特音色,我沒有引用梵唄或其他傳統佛曲的音調。青燈黃卷,靜謐安詳,是這個樂章的基調。在平緩的弦樂背景上,長笛和大提琴先後以恬淡祥和的旋律引領聽眾走進寧靜。非寧靜無以致遠。只有在寧靜中,我們才能參悟生命輪回,尋找靈魂歸宿。只有在寧靜中,我們才能潛思默索,領略佛法真諦,追朔藝術的和生命的本源。    在樂曲橫向結構的黃金分割點上,柳暗花明,佛光四射,四支法國號的突兀齊奏,展示出禪境中燦爛的豁然頓悟。    在中國大陸,我們這一代在青少年時期,接受的是排斥一切宗教的無神論 教育 ,因此對“宣揚迷信”的聖經、佛經與易經,都避之不及。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以後,才能光明正大地進入教堂、佛寺、道觀,光明正大地閱讀各類經書。此後,臺灣三位大智大慧大慈大悲的佛教大師的名字和他們的著作——聖嚴大師的《心經》,證嚴大師的《靜思語》和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陸續進入大陸讀者的視界。1994年我第一次到臺灣,摯友高信疆先生送給我的第一本書,就是由他編輯整理的證嚴法師那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道的《靜思語》。在臺北羅斯福路高信疆的辦公室,在董陽孜女士書寫的“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的剛勁行草前,我第一次靜心閱讀《靜思語》中的格言警句。在這個功利與權勢肆無忌憚地吞噬著人們尊嚴和良知的紛亂時代,那一行行充滿慈悲與智慧的語句令我如沐春風,心淨神清。    1996年,我的《炎黃風情》在臺灣演出後,阿鏜先生在聯合報發表文章稱:“佛教因慧能、蘇東坡而不再是外來宗教,管弦樂因有《炎黃風情》而不再是西樂。”我想,外來的佛教能夠在中國演變成國教,外來的管弦樂也一定能如漢唐時代吸收琵琶、嗩呐和龜茲舞樂那樣,將其融入中華文化,成為我們的“國樂”。    人生短暫,世事無常。願這首由西洋管弦樂演奏的樂曲,能夠以它澄澈淡雅的旋律滋潤眾生的安詳心田,以它肅穆莊嚴的音響展示佛陀的悲憫胸懷,為繁華浮躁的迷亂塵世蕩滌陰暗,提升智慧,普及仁愛,推廣善行,讓世界的每一位過客都能在有限的人生福慧圓滿地生活在佛光普照的日月山水之間。       第八章 達邦節日   2月15日,是臺灣鄒族原住民祭典的日子。1996年的這一天,我在阿里山的達邦社同那裏的鄒族同胞共度了這個在鄒語中稱為“瑪雅斯比”(mayasvi)的傳統節日。   早上,我隨東埔國小伍校長驅車到達位於阿里山南麓的達邦社區。這裏是鄒族的文化中心,“瑪雅斯比”每年在達邦村的兩大社區——達邦和特富野輪流舉行。    祭典沿未開始,達邦的中央空場已經被前來觀光的 有表演與欣賞的界限,沒有作曲和演唱的分工,更沒有以此取悅於人,以此得到進階或以此交換物質的觀念。它是祭典中的一個過程,是生命中的一個部分。客人與主人,藝術與生活,人類與自然在這裏是相依相和,密不可分的一體。如果不是明立國提醒我更換錄音帶,周純一-幫助我拍照片,我早已忘記了我是以作曲家的身份從遠方到這裏“采風”的。   歌舞間歇,同幾位老少紅仕閒聊,方知參加祭典的鄒族山胞並不完全是本鄉山民。他們當中,有學生,有工人,有公務員,有總經理,還有告別書齋,從遙遠的北歐學府歸來的博士生。今天,“瑪雅斯比”把這個僅有幾千人口的部族召喚到故里,讓族人面對列祖列宗,面對蒼天大地,自由灑脫地釋放著自己。       狂歡持續到十六日早上,“瑪雅斯比”在依依惜別的酣暢歌舞中落幕。離開彼時彼地,回到車水馬龍的現代都市,回到紛繁忙碌的日常生活,我仍回味著阿里山那令人心醉的清醇歌聲,回味著被它震懾,被它陶冶的美好感受,回味著脫離束縛的靈魂在天地間的自由表達。這種縱情奔放忘乎所以的感覺,對一向端肅矜持的我是多麼可貴!兩年以後,我在《達邦節日》中,我把這難得的逸興豪情用管弦樂的張狂音響一泄而盡。 現代社會的發展,一方面使我們獲得了物質文明的飛速進步和理性思維的不斷健全,而另一方面,卻使我們在不如不覺中用理智阻滯了想像,用邏輯取代了直覺,用技巧湮沒了靈感,用冷靜限制了熱情,使我們逐漸失去了本體的自我。即使我們這些藝術人,也難免如席勒所說:“我們的本性成了文化的犧牲品”。而那些大部分不知藝術為可物的山民卻以他們的虔誠和放達領略了藝術的真諦。      
546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位热爱科学的音乐家
热度 10 Wuyishan 2013-2-2 07:34
一位热爱科学的音乐家 武夷山 (发表于《新华书目报 科技新书目》 2013 年 1 月 31 日) 菲利普 . 格拉斯是美国著名作曲家,生于 1937 年。他父亲开唱片商店,所以他从小拥有好多音乐唱片,听着唱片长大。他小时候学长笛, 15 岁进入芝加哥大学的“加速培养计划”(与我国的“少年班”有点类似),主修数学与哲学,后来,他完全转向音乐。迄今他已经创作了 20 部大大小小的歌剧、 8 部交响乐以及包括钢琴协奏曲在内的其他各种体裁的作品,出了 75 张唱片。他有 3 部电影配乐作品获得过奥斯卡奖的提名。他的作品能够跨越代沟,对几代人都有吸引力,这是十分罕见的现象。 早在 1976 年,他就创作了名为《爱因斯坦在海滨》的歌剧, 2012 年 5 月,该剧又一次在伦敦上演。于是,英国《自然》周刊采访了格拉斯,并将采访记发表在 2012 年 5 月 3 日出版的杂志上。 格拉斯说,科学是他的终生嗜好。大学阶段,他就主修过数学课程,那时,他开始认识到自己不是搞科学的料。但是,他对科学家的技能非常佩服。在他心目中,科学家是诗人,他们用数学来阐释世界,是充满诗意的。科学家的视界,像诗人一样,也是十分个人化的。格拉斯认为,世界是一个事件,是自然规律的优雅展开。因此,美学并非艺术家的专属领域。 20 世纪 70 年代的时候,格拉斯的好朋友、戏剧导演罗伯特 . 威尔逊想和格拉斯一起做一个作品。一开始,他们并未确定写谁,反正想写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样,就不用在编故事上大费周章了。威尔逊建议写希特勒,格拉斯建议写甘地,最后两人统一意见:写爱因斯坦。威尔逊在创作剧本时,采用了爱因斯坦著作中出现过的意象,如开动的火车、时钟、飞船,等等。 在 70 年代的时代背景下,他们两位的艺术观念都受到现代舞蹈家摩斯 . 肯宁汉( Merce Cunningham )、作曲家约翰 . 凯奇( John Cage )和画家杜尚的影响。两位都认为:阐释的功能是一种创造性功能,创造力来自观众。因此,他们的歌剧里提供了一切编故事的要素,但没有故事情节,观众所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故事。 整个歌剧要演 5 个小时,没有场间休息。有的观众眯了一小觉,醒过来后,戏还在演着。这么久的演出时长并非创新,印度卡塔卡利( Kathakali )古典舞剧能从晚上一直演到次日早晨呢。 该剧当年在欧洲演出时,经济上就没有亏,到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时更是大受欢迎。开始售票的当天,全部场次的演出票全部售罄。 格拉斯感慨道,首演 36 年后再度排演,发现舞台技术发生了剧变,灯光更先进了,场景变换都是计算机控制的了。格拉斯满意地说,这一次,歌剧演员和伴奏者的表演也更加接近作曲者的原意。 格拉斯写科学家,这不是唯一的一次,他还写过以伽利略和开普勒为主人公的歌剧。
个人分类: 科文交汇|5319 次阅读|15 个评论
北京音乐厅里的音乐家画像与雕塑
陈安博士 2012-10-1 13:22
北京音乐厅里的音乐家画像与雕塑
就象SCI论文的文献综述一般,我们先从国外的开始 一,德彪西同学 二,柴可夫斯基 三,莫扎特 四,小泽征尔 国内 一,聂耳 二,李德伦 三,萧友梅 四,那谁谁 看看小提琴家们,俺是在中场休息的歇息里拍下的,演奏的时候是不让拍照的 小提琴们各戴一条毛巾,毛巾的牌子各有不同啊
个人分类: 人论|47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呼吁爱国音乐家写出朗朗上口的“保卫钓鱼岛之歌”
热度 1 lh64 2012-9-15 14:18
“大刀枪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在抗日时期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抗日战斗中,如今日本政府又强占我国疆土,企图将钓鱼岛合法化占有,中华儿女无不义愤填膺。中国泱泱大国,人才济济,期盼着爱国音乐家能写出朗朗上口的“保卫钓鱼岛之歌”。
795 次阅读|1 个评论
没素质……
热度 2 pingcn 2012-5-17 18:40
新闻链接: 外籍音乐家腿跷前座,还骂中国人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懂艺术也不等于有素质。 一个人,就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会千门技, 如果连尊重人都不懂,那,永远让人高看不了。
73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者很关键
热度 2 pinot 2011-12-15 23:18
本来想找Simple gift的乐谱,却无意看到了纽约客上09年的一篇文章“ A New Williams Work for a Momentous Occasion ”,激起我的无限联想。 文章介绍了奥巴马总统就职日那天,马友友组织了帕尔曼等3位大牛音乐家,在寒风瑟瑟的露天音乐台上成功演奏了改编的'Air and Simple Gifts',然后奥巴马同学在台下很享受的事儿。我看了文章中嵌入的录像,音乐很棒。 这样一件作品放在室外、室内、寒冷冬季还是炎炎夏日,都会一样震撼,但是马友友却估计不费吹灰之力就组织到了三位音乐家,让他们带着手套在“艰苦”环境下演奏。这个“艰苦”环境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了我们的新刊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SPT)。新刊的舞台似乎也是没有空调,自带手套,没那么舒服的。那我们该怎么跟马友友一样“约到厉害的稿件”呢。 当然了,那么重要的历史时刻,那么有分量的观众,克服困难演个出,对于每个演奏家来说都是只加分不减分的。他们的演出和专家在新刊上发表文章不可类比。 但我习惯性地把所有事情与约稿做对比,比如这件事,我感觉问题的关键是有有份量的听众。如果我能向作者保证:发在SPT的每篇文章都会有充足的阅读者,所属领域里的那几个“奥巴马”都会肯定读到。那么这个时候,文章是不是可以吸引眼球、流芳足够久,关键就靠文章质量了,而文章发在哪里就不那么重要了。就像在寒风里也一样可以有精彩的演奏一样。 问题是我来怎么保证这个优质庞大的readership呢?我得先有好的稿子。。。
1518 次阅读|2 个评论
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如痴如醉
热度 5 Michaelhu 2011-7-9 22:28
常见到音乐家在演奏或演唱时如痴如醉、进入忘我的境界,对于音乐家来说是全身心投入、也是极高的享受,令人羡慕! 时常想我们做学问能否也能做到这种境界?全凭兴趣,选对一个好的方向,有一定的难度、又不叫人绝望的题目,能调动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经验,有几个谈得来的合作伙伴,必要的经费,不要被要求和管束太多,生活压力不大,再加上有一个好的身体,或许就能做到如痴如醉的境界! (还真有研究睡眠的学会!拍于2014-7-25烟台)
个人分类: 研究心得|4606 次阅读|7 个评论
对音符大喝七声,问天下谁是老大?
热度 2 陈安博士 2011-5-2 22:17
对音符大喝七声,问天下谁是老大?
  巴黎歌剧院和其他建筑一样,显得老旧。   当然,所谓“老旧”是我们发展中国家人的看法,其实,房子里面并不显得老旧,相反倒能让人感觉很舒适。而且,咱们想找这么老的房子,即便在北京,也困难着呢。   不过,糟糕的是我去巴黎的时候歌剧院没有演出,我也就无法附庸风雅地听听音乐会了。这和在悉尼不同,我听了一场午场半价的贝多芬第五(第五钢琴协奏曲和第五交响乐)。   根据罗曼罗兰的描述,德国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巴黎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朋友,而且,和他在德国的感觉不同,他觉得终于找到知音了,这也是巴黎是艺术之都、音乐之都的魅力之所在了。这小子的姐姐安多纳德是个娴静的美女,很有修养,约翰-克里斯朵夫爱上了她,她也爱上了约翰-克里斯朵夫。只是,岁月弄人,竟然这段爱情是最纯洁但是最没有结果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最后悻悻地离开了巴黎,而安多纳德好像是郁郁而终。在看傅雷翻译的这本小说的时候,看得我心动神摇的,前面对于心理和风景的描写让我屡屡在心里向作者致敬,而中间的爱情故事则让我有点把持不住。      有人说,克里斯朵夫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写的,或者大部分内容取材自这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      德国很奇怪,出哲学家,出科学家,出战争狂人,也出音乐家,而且一出就是最伟大的,巴赫当然也是,难道莫扎特不是吗?      巴黎歌剧院在门外的廊柱上给这些大音乐家们排了位置,当然,他们的排队标准是不是根据SCI收录了多少文章我不清楚,不过,排的位次和我平素的感觉稍微有点出入。   大家请看看我拍的照片——   第一张是贝多芬的,在法国音乐界,他的地位依然很高。   第二张是莫扎特的,在法国他的地位也非常高。你看那镀金的雕像就能感觉得到,因为下面很多音乐家的雕像是不镀金的,而且在他们头像下面的一层——看起来分的等级也一样森严。   巴赫就不够幸运,在巴黎歌剧院的排名不靠前。我个人的判断是巴赫不喜欢出差的缘故,他好像一生未曾离开德国,所以后来有人排名,说巴赫是世界第一,连贝多芬听过巴赫的作品后都佩服地说“这哪里是小河,这是大海啊!”巴赫(Bach)的德文意思是“小河”。   可见,得多进行学术交流才行。我有个比喻,贝多芬是李白,巴赫是杜甫,杜甫的诗很规范和标准,很漂亮,但是李白的更有激情,所以喜欢李白的作品的人多,可是诗人们如果排名,可能会排杜甫第一。巴赫就是德国的杜甫。 和巴赫同排的还有: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4306 次阅读|3 个评论
3月31日 历史上的今天
xupeiyang 2011-3-31 07:33
3月31日是阳历年的第9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75天(闰年276)。这一天有许多人降临人间,也有许多人永离尘世;这一天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让人永远难忘。这是个平凡的日子,也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1732年,音乐家 海顿 出生 1920年,北京大学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成立 1954年,新型“ 莱卡 ”35毫米照相机投入使用 1987年,凡·高《 向日葵 》售出天价 1993年,人大会议通过《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09读者之声
kejidaobao 2011-3-28 11:05
真诚地做科研 最近重读《约翰·克里斯朵夫》,这部曾经给我震撼的书再次震撼了我。感受最深的在于:真诚。做科研不也一样么,我们需要真诚的科研。 克里斯朵夫6岁时在爷爷的指导下开始作曲,然后在舅舅面前炫耀自己的作品,并说他要当大音乐家。舅舅说了一段话:“你作曲是为了当大音乐家;你是大音乐家,所以你要作曲。这就像一只小狗,不断地咬自己的尾巴在转圈。”我们做科研也好比作曲,多数时候我们不正是在像小狗一样咬着自己的尾巴打转转么。 首先,科研不是想做就做的。科研不是简单的事务性劳动,不是哪天想做点就做点的。今天你精神好,心情好,你说,我作篇文章出来。可能吗?也许有可能,但往往不如人意。究其原因,科研是个系统思考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偶尔的灵感和运气。 其次,科研不是做给人看的。做科研不能有成名成家的思想。好比人为了成为音乐家而作曲,其结果是作不出好的曲子,为了成名成家科研也同样不会出什么好成果。为了作曲而作曲只会失败,为了科研而做科研也不会达到最高境界。只有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投入自己的激情,才有可能做点好的科研工作。 复次,真诚是尊重科研的表现。没有入门的人容易对科研有神秘感,比较尊重,不尊重的人往往正是做了一点科研但是还没有做得太好的人。很多研究生学了一点皮毛之后,就对科研说三道四。这正是没有真正登堂入室的表现。你不尊重科研,科研自然也不会给你好脸色。 再次,真诚的科研能带来真正的美。用真心做出来的曲子无疑是天籁般的声音。同样,用真心做出来的科研成果,不管大小都是令人欣喜的,这就是美。培养好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加强科研能力,同样也能摆正做科研的态度。 最后,始终保持真诚是非常困难的。短暂的真诚人人都能做到,但是始终真诚就难能可贵。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清理杂念。而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思考,才可能有更好的手段让自己真诚。 希望我们不要像那只咬着自己的尾巴转圈的小狗,而是真诚对待科研工作,用心灵去做,而非那些靠不住的名利思想。用真诚做科研,收获的将远远不是科研成果,更是生活的幸福。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彭思龙 科研选题要善于捕捉“黑马” 如果与炒股相比,优秀的科学家就像股票高手,善于捕捉“黑马”。如果与造楼相比,一流科学家像设计师,二流科学家像是建筑师,三流科学家像装修师。 在科研领域,有一些真正的牛人,往往能在早期就把兴趣定位到重要的科学问题上,例如居里夫人证明放射性同位素,就是认定这个现象对解释化学元素性质中的重要性,然后用了不太长的时间,把这个重要问题弄清楚。许多人认为居里夫人在这个工作中费了很大的力气,客观地说,这并不是特别大的工程,虽然居里夫妇二人做实验确实不容易。可以说,居里夫人选择了一个相对比较容易的实验,不需要耗费几十年,可用比较快的速度完成。而有一些运气好的科学家,碰到了好机会,例如第一个确定胰岛素功能的科学家加拿大医生班庭,非常年轻时就意识到胰岛素功能不稳定的原因是在纯化过程中胰酶的影响,从而导致后续的重大发现,对挽救糖尿病患者生命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一流科学家就像善于抓住“黑马”的股票高手和技艺高超的建筑设计师。 一流科学家往往能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重要问题,或者能找到别人不知道的解决问题方法。这些科学家的研究往往能带动一个方向或领域,有些科学发现的意义和价值在开始阶段可能不被别人理解,甚至被误解,等大家都明白过来的时候,这些科学家往往已经放下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的兴趣是寻找更重要的问题,他们对已经解决,或者显然可以靠时间和条件就能解决的问题没有兴趣。所以说一流科学家类似于大楼设计师,他们负责设计,但不负责建造。二流科学家类似大楼建筑师,他们负责把设计师的蓝图建筑成大楼。他们往往能在第一时间认识到一流科学家的发现,并判断出衍生问题,他们虽然没有能力去发现特别重要的问题,但他们能判断什么发现是重要的,什么发现是有前途的,由于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强,能在第一时间把重要发现发扬光大,能在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后迅速提出一些衍生问题,并展开行动,做出一系列的工作,他们的科学贡献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三流科学家,是在上述两类科学家把重要问题都解决后,寻找这些问题存在的遗漏,进行修补工作。三流科学家类似于大楼装修师,他们负责把大楼按照客户要求装修成可以使用的房屋。 我们在选择科研课题的时候,也应该尽量学习一流科学家,要在大量学习思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逐渐学会判断什么问题可能具有衍生问题群、可长期研究的空间、长期研究的价值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我们最近开展的一个工作,可能就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2007年有人发现呼吸氦气具有预防心肌损伤的作用,后来被证明这种预防作用与抗氧化、抗炎症有关。这个发现实际上非常让人费解,因为氦气在生物体系几乎不可能与其他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竟然具有药学作用。这个作用肯定与传统的治疗疾病的原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这里隐藏着一个秘密,有秘密就有研究价值,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另外,氦气过去曾经广泛用于潜水作业,是潜水员一直呼吸的一种介质,那么使用于人就没什么障碍。而且在临床上过去曾经把它作为降低呼吸阻力的方法,用于哮喘的治疗。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到该气体对呼吸道以外的作用。现在既然是发现这种气体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那么对其他器官的保护作用如何,就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了。我们从2009年开始证明呼吸氦气对脑损伤的预防作用,并开展其他各类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的研究。如果最后能证明这些效应是确实存在的,那么氦气就可以作为一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了。而且这个“药物”的显著特点是广泛有效但没有副作用,这个研究将不仅是一个药理效果的研究,可能还会对我们理解生命基本规律有帮助。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孙学军 (责任编辑 李娜,张杰青)
个人分类: 栏目:读者之声|2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贾茹涵祝贺接风
viclee 2011-3-7 15:55
为贾茹涵祝贺接风
为贾茹涵祝贺接风 亲朋好友同举杯,乐乐喜登格莱美; 百灵鸟儿唱一声,星光璀璨放光辉! 昔日含辛育英才,今朝笑逐红颜开; 千句叮咛殷殷爱,万种心情共澎湃! 飞鸟依人恋故乡,百转千回爱柔肠。 喝了小舅这杯酒,乐乐全球美名扬!
个人分类: 生活情趣|5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3月2日
xupeiyang 2011-3-2 06:36
1824年,捷克音乐家 斯美塔那 诞辰 1930年,英国作家 劳伦斯 逝世 1949年, B-50轰炸机 首次完成中途不着陆环球飞... 1969年,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开始 1972年,美国发射 先驱者10号 宇宙飞船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音乐家的版权
热度 1 yonglie 2011-1-15 10:39
王羲之的儿子 徽之 (小五)泛舟溜达,听说 桓伊 在岸上,就叫手下去打招呼:“ 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于是桓伊就走下车来,坐在胡床上,对着船上的小王吹了一曲《梅花三弄》,然后一句话不说,上车走了。(《 世说新语•任诞 》) 桓伊将军曾与谢玄等指挥淝水之战,虽然不怕掉价为小五吹一曲,却坏了音乐江湖的规矩——不讲究版权,让别人怎么看? 昨天又听到了很久以前就听说过的“新闻”:音乐家们的什么组织要KTV经营者支付“版权费”。虽然他们10个数字都用不完,算法却是十分精明。 一样东西卖出去了,还要跟踪它的用场 ; 如果用它去卖钱,那就要追收费用。如果他们去卖鸡,一定会追着你要鸡蛋的钱 ——那么,您用了我的钱去“创作”了东西来卖,是不是也该给我分红呢?您学了贝多芬的本领去挣钱,是不是每一笔钱都该交一点儿给他的后人呢? 按照音乐家的逻辑和法则,其他行业的人也要跟着发财了: 乐器厂——您不是拿着我的乐器做商业演出吗?每演奏一曲都该付点儿费用吧?乐器也是艺术呀。 印刷厂——您拿着我印的五线谱作曲卖钱,每个音符该分我多少钱呢? 服装厂——您穿着我做的衣服上台演出,每出场一分钟请另付一块钱。 家具厂——您坐在我们的凳子上拉小提琴,拉一下一文钱。 地产商——您在我造的房子里录音,按碟片总面积额外付费。 音响公司——您卖钱的声音全靠了我们的器材,怎么算呢? 食堂——您吃饱了去献演,一斤馒头另收半分加油费。 画眉鸟儿——您学了我的声音,借了我的音符,给我逮过一只毛毛虫吗? 高山流水——您从我们这儿得到灵感,照顾过哪一棵小草吗? 环保局——你们的噪声在空气里传播,请交环保费:每响一个高音收1分钱。明天来办公室办手续……
个人分类: 随想|456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