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研状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寻找主动的感觉
Xinliangzhu 2014-6-13 23:09
今天晚上心理不宁静,做什么都不顺利,静不下心来。想了好久得干点什么,打开浏览器突然发现好久没有登录科学网了,遂点进去,进入自己的主页发现好久没有更新博客了,正好最近发生了些事情,有了些新的认识,于是准备借此一吐而快,顺便静下心。 先从世界杯说起,我第一次知道有世界杯是在02年9月份,那时候家人给我买了件衣服上面印着一个向上飞行的足球和两个单词World Cup。刚学英语的我还不知道这两个单词的意思,也许是衣服到了03年还未被扔掉,所以在03年的时候明白了这两个单词的意义。02年世界杯应该发生在我小学毕业那会,只知道中国队进了世界杯,当时的口号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相比于02年的后知后觉,06年德国的世界杯就多了些主动的成分。06年世界杯那会我读高一,因为我深爱的伯父突然去世,让我处于人生的一个低谷,每天都提不起精神,但是那时候学习成绩还是蛮好的而且和同学老师的关系都很好,所以也算是有开心快乐的一面,那时候中午回到教室同学们会打开电视机看一下新闻里关于世界杯的报道,印象最深的是绿色的足球场和帅气的贝克汉姆以及英格兰队白色的球服,比分不是我关注的东西。相比于前两届世界杯,10年南非世界杯是我真正关注的一次,那时候读大二了,关注的原因主要是时间相对宽裕些,室友、班级的同学以及整个大学的同学和老师大多都关注世界杯。但是10年世界杯时,我正准备着数学建模竞赛,因此没有熬夜看球的经历,那一届世界杯我印象最深的是呜呜祖拉,当时正学着信号与系统,还想着怎么把电视转播的噪音给滤除掉。也是在10年的那个夏天,在蓝博的指引下,第一次接触到了Machine Learning,也是在那时定了考研的目标。还记得在他的推荐下学了Andrew Ng的经典课程,当时学到了SVM的核函数那儿,但是由于是本科生,而且是博士给我推荐的机器学习领域经典课程,心里总觉得畏惧,所以一直给自己画了个天花板。14年的世界杯,今天凌晨刚刚开始,但是看看自己的日程表和未来将要做的工作,估计这次世界杯也只能在各种新闻客户端的只言片语间关注了,应该能记住最后的冠军是谁。回顾起来,印象中的四次世界杯发生在我人生的四个不同阶段:小学、中学、大学到现在的研究生阶段。从刚开始的朦胧被动认识到现在的主动认识,虽然用了12年,但是不会很out了。 再说说最近发生的事情,最近一直在做自己的科研工作顺便干点实验室的事情,真切地感受到做好一件事是要认认真真地规划和积极主动地去尝试的。在科研方面,花了近两周时间才搞明白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的配准的事情,这两周一直没有闲着,学理论,写程序,采数据,测试,再采数据,再学理论,再改代码。。。花了十几天的时间没讲思路上已经很清晰的东西搞定。无奈和相机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联系,意外地问对了人,他的博士论文有一部分工作就是搞这个的,心理非常兴奋。但是刚到实验室,实验室就有件非常紧急重要的事情要处理,这件事情花了我两个白天加两个晚上的时间。因此,虽然知道自己离答案更近了,但是一直没去看看答案大概是个什么模样。昨天晚上处理实验室的事情至凌晨,回到宿舍洗了个澡收拾好已经12.30了,为了健康起见,本应该立马睡觉,但是心里总想着逼自己一把,毕竟时间耽误不起,于是将打印的近十几页论文翻了一遍,得到了另一种思路,发现手机上的时间显示已经1.30了。早上依然按照7.30的闹铃起床,忙完实验室的事情下午赶紧和老师商量配准方案,觉得很可行。现在还没完全做完实验,我相信这个方案应该会让我解决问题。 下午导师将我喊到办公室和我进行了一些谈话,很有感触,她对我的精神状态提了一个要求,我把它用作本文的题目。她告诉我,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实力,明确自己的目标,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会有主动驾驭自己的感觉,自己每天的精神状态才会非常好。说到此,我也有自己的共鸣,我告诉她我总结研究生的状态和本科的状态的典型区别就在于研究生期间一直在寻找主动驾驭自己的感觉,而本科期间是一直在主动驾驭自己。我记得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因为当时的状态非常不佳,写了篇博客勉励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今天看来我还有待提升。借此博文正好简单分析一下这个原因,首先人的状态在没有大的刺激下是一个连续而平稳的状态,一旦遇到较大的刺激便容易偏离正常状态,06年伯父去世,我大概在08年才缓过来,因此08年之前的状态都是偏离我的正常值的,12年的时候刚入所前受了不少刺激,虽与学业无关但是依然会影响我的精神状态。入所后,课程压力,工作压力,科研压力都比本科时候大了很多倍,因此自然没有本科时自如驾驭自己的轻松状态了,至少达到那种状态,需要我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总结近几次世界杯,身边很多人喊着要熬夜看球,但是基本上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坚持下去,原因很简单,在这个阶段的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比看世界杯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同样,处于成长阶段的我们,每天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做,在这个阶段如果想保持做好自己,主动驾驭自己的感觉那么必须得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拥有更好的心态。人在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如果多次尝试不成功就容易给自己在某个方向画个天花板做个了结,然后换个方向继续努力,遇到失败又容易画个天花板,这样往复便容易将自己限定于一个很小的活动范围,而不敢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尝试。就拿学Machine Learning来说,我已经接触了四年,却依然处于入门阶段,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没时间练习;二,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心一定会把它学好,会被各种各样的困难吓住,而做不了勇敢的自己。感谢导师的支持,下周在人大的Machine Learning Summer School我将可以参加,希望现在的我可以早点步入Machine Learning的天堂,感受生活因数据而更美好。 古语有云:严师出高徒,今后自己会不会变成高徒我不知道,但是这一次我绝不会给自己画个天花板。
个人分类: 一点想法|4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到这张图片后,感觉每天更应该认真科研了
热度 2 zhoufcumt 2013-7-30 13:33
个人分类: 科研|3643 次阅读|3 个评论
好的科研状态需要在科研工作中慢慢培养
zhoulingna12 2010-5-7 21:39
《时间管理》中说:工作的状态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在工作中慢慢培养出来的。做科研也一样,需要在科研工作中慢慢培养出好的科研状态。 对于刚开始做科学研究的研究生来说,常常有一段科研状态过渡期。在此期间,新研究生开始了解科研的方方面面,学习相关学术规范及尝试写作。需要面对的问题也很多,例如,如何与导师培养良好的关系,以便于更好地吸收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做才能少走弯路;遇到问题时,应该采取什么方式解决;遇到瓶颈怎么办等等。过渡期间对研究生的影响既有外部科研团队和环境的影响,也有研究生本身的综合素质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对于研究生来说,内部的因素总是多于外部的因素,因此不同的研究生在面对过渡期时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也决定着不同的结果。以下从三种状况来分析: 1 、一些基础较好的研究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握好研究方向,再加上刻苦努力,能够很快跨越过渡期,掌握住基本的科研知识和技能。 这部分人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有几个共同点: 1 )有上进心,希望在科研方面有所成就; 2 )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强,在科研中好琢磨; 3 )耐得住寂寞,刻苦努力; 4 )遇到问题,迎难而上,并乐于与周围人交流。 2 、有的研究生只知道用蛮力,不知道用对策,导致有劳无功,在此过程中信心也丧失殆尽,不过这种学生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把握住正确的方向,自然能够渡过难关。 这种人不在少数,必定天纵英才者很少,虽然会走很多弯路,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必定能够看到胜利的曙光,走进科研殿堂。这些研究生在过渡期会不断地遇到瓶颈,甚至有时候会感到怎么做都是不正确的。如果过渡期过长,他们很容易失去信心,所以建议这些同学们不要沮丧,平时多与其他在科研上有所建树之人交流,找到自身问题所在,以尽快就走出低谷期。 3 、还有些研究生对科研毫无兴趣,过渡期对他们来说是遥遥无期,长期处于瓶颈阶段。 面对研究生的扩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了研究生大潮中,其中难免有些人对科研不感兴趣,但是作为研究生群里一份子又不得不做科研,所以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被人牵着鼻子走,也正如老师所说你戳一下,他就动一下,长期没有长进,自己也不上心,更不会为此感到羞愧。对于这种学生即使外界科研条件再好,他也不会有所成就。 对于前两种情况的研究生,他们能够拼着自己的努力,从不佳的科研状态开始出发,最后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科研良好状态,在科研路上不断探索。由此看来,研究生应该明白科研能力不是等、靠、要就能培养出来的,也不是等状态好的时候再去做科研就能把科研做好,每个人的科研之路都是自己慢慢踩出来的,需要我们全心付出和努力,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
个人分类: 科研团队|5929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