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性别比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什么国内生物类研究生女生特别多?
热度 2 harmonism 2010-5-2 16:12
为什么国内生物类研究生女生特别多? 曾纪晴 今年和往年一样,研究生招生依然是女生绝对多于男生。我们单位招收的研究生中,女生占了 80% 以上。导师们说:没办法,谁叫女生考试成绩都比男生好呢? 不知道其它学科如何,反正生物类学科女研究生特别多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会如此呢? 导师们说:因为女生读书比较用功。 女生读书比较用功,可能是事实。但是,这似乎还是不好解释为什么生物类研究生中女生比例特别多。因为其它学科中,女生比例似乎没有那么突出。 这似乎是生物类学科性质决定了的。因为一般来说,生物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几乎不考数学和物理。而数学和物理通常来说是男生的强项,女生的弱项。 然而,我想这还不是主要的原因。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生物类学科是男生的弱项。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国内生物学领域女研究生比例高过男生的特殊现象呢? 我觉得,可能主要还是因为考试内容和题目类型的缘故。我们知道,现在的研究生考试,硕士生的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以及两门专业课,博士生考试的科目是不考政治课,换成一门专业基础课。我们知道,一般来说,女生的语言能力比男生有优势,机械记忆的能力也稍强些。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中,政治课(主要靠机械记忆)和英语课两门科目是女生的强项。而生物类的专业一般来说几乎不必运用高深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因而对女生来说生物类专业课考试也就至少不会输于男生。这已足够保证研究生招生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了,假如专业课考试题目又出得不够好,比如知识性、概念性这些仅需机械记忆的东西占考试的比例太多的话,女生的优势也就更加明显了。博士生考试不考政治课,同样也避免不了女生占优势的现象。可见,生物类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题型可能需要变革,才可能保证研究生性别比例的正常化。 本人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许多女研究生工作也确实做得比某些男生好。但我想,生物类研究生数量的绝对优势似乎也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我认为这与考试科目和考试题型的设置有非常大的关系。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建议废除研究生入学政治考试(博士生入学考试就不必考,当然可能是因为硕士入学时已经考过了),改革生物类考试内容和题型。因为生物类研究生又不是社科政治类研究生,政治考试完全没有必要。政治课从幼儿园到大学十几年的政治教育还不够吗?研究生入学考试应该与国际接轨,废除政治考试。此外,生物类考试题型应该取消名词解释、填空和选择题这类主要依靠机械记忆即可答题的题型,以现象解释和实验设计来取代,考核考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能力。 呵呵,女生们可不要埋怨我啊!我再次强调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你们也不会承认你们就不如男生,是吧。只是希望你们考出真实水平,让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成为中国生物学研究的生力军。 2010-5-2
个人分类: 随笔时评|11349 次阅读|10 个评论
女孩哪里去了?
songshuhui 2008-8-28 11:38
来源: Nature News 作者:Philip Ball(注1) 来弟,一个在中国很常见的女孩名字,大概能折射出这个国家人口政策的最大问题 。这个名字暗喻招来一个小男孩,反映了中国夫妇普遍想要儿子的愿望;然而严格的生育限制使得很多家庭永远不可能有儿子。 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生儿子的传统愿望之间的冲突从未消失过,如今性别比例失衡的后遗症凸显出来。当深受影响的这一代人成年后,性别比例的失衡将可能触发今后几十年内的社会压力。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东亚地区儿童健康的专家 Hesketh指出,在未来十年,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所带来的弊病将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人口问题对中国而言确实是一个现实的挑战。根据中国于 2000 年所做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国人口增长了 7.5亿,增长了一倍多。由于担忧无法承受迅猛增长的人口,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1979年决定实行一孩生育政策(one-child policy)。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被要求执行这一国策,政府对于执行者给予物质奖励,而对于违反者则罚款、没收财产,甚至强制流产。 一孩生育政 策产生了巨大效果,中国女性的平均生育率(译注:每个女性生育的子女数)由1976年的5.4降到了2001年的1.8,在城市甚至更低。但是计划生育政 策在农村地区有所变通,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可以生育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孩子。巴黎市的发展研究所的学者Guilmoto 认为,这有点像一个半孩政策在很多地方的家庭,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则可以再生育第二个孩子。在巴黎国家研究院从事人口统计学研究的 Attan说:行政干部执行计划生育的手段开始变得柔和,强制性方法也逐渐行不通。目前,中国政府正将重点从强制性人口控制转移到健康和教育上来, 使人们自愿降低生育意愿。 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超过 1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并且正以每年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有学者认为,人口增长有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崛起。 中国 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牛文元教授,在其主编的 《中国可持学发展总纲(第1卷)》 第10章中指出,中国每年新增长的人口将消耗全国五分之一的国民生长总值(GDP),不过从八十年代开始这一比例正在逐步下降。 作为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首席科学家的牛文元教授认为,实现人口零增长率对中国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1999年,中科院的一份报告指出,人口零增长率期望在2030年实现。牛教授说:从2020年开始,总人口、老年人口以及劳动力人口都将达到高峰值,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将非常大。 在中 国,尤其是农村,千方百计要生男孩的现象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在农村,男孩能从事更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在城市男孩也更容易找到好工作,因此在经济上能更好 的支持家庭。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养儿防老的需要,中国的传统是由儿子承担赡养老年父母的责任,而女儿出嫁后只对婆家尽赡养义务。另外,受儒家父权家长制文化的影响,强调 男性父系 祖先血缘的延续和繁荣,传宗接代的观念依然盛行。 计划生育与生男孩之间的矛盾,导致性别选择流产、遗弃女婴甚至弑杀女婴的现象出现。中国 1982 年出生的男孩与女孩的比率为1.07(自然比率为1.03~1.06),到了2000年,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上升至1.17~1.21。据官方数据显示, 在这二十年内,死亡的新生女婴与男婴的比率却由0.95上升至1.46。从时间上看,计划生育的执行与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衡有直接联系;不过 Guilmoto指出,其他没有生育限制的东亚国家在最近这几十年内男女性别比例也有所上升,例如韩国和印度。 Hesketh则认为,毕竟现在弑婴的行为非常罕见,新生女婴的相对高死亡率可能是由于家长对女孩的厌弃,不愿花费高额医疗费将生病的女孩送往医院治疗,而男孩却会受到更好的照顾。另外,现代生殖辅助技术的应用,也为性别选择生育提供了机会。 失踪的女孩 Hesketh 认为,性别选择流产是造成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衡的最主要原因,失踪的女孩中大概有95%是被性别选择流产所扼杀。虽然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流产在中国 是违法的,但是目前通过超声波检查鉴定胎儿性别并不难,即使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也很常见。Hesketh认为加大执法的力度能够减少性别选择流产,然而不断 出现的胎儿性别鉴定新技术会使问题更复杂。Guilmoto举例说:最新的DNA鉴定技术能更加方便准确的鉴定胎儿性别,虽然目前在中国还不普及,但是 有可能很快被应用。 有迹象表明,现在有一些夫妻为了增加生儿子的机会,可能利用辅助生殖药物来生双胞胎(注 2)。在中国南方城市的一些医院,双胞胎的出生率增加了两倍,而这些地方有可能从香港购入辅助生殖药物。Hesketh说,目前只是猜测,不过如果是真的,她也不会感到惊讶。 Guilmoto 和Attan根据统计数据作出了一张中国新生儿性别比例地理分布图。从图上可以看到,中国大陆的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衡,农村比城市严重,在封闭的地区尤 甚。研究者指出,有几个地区性别比例失衡尤为严重,然而其周边地区却接近于正常性别比例。例如河南、贵州和江西,这三个省有的地方由于女婴死亡率居高不 下,新生儿的男女比率达到1.5以上。然而在西部和北方一些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的省份,性别比率接近正常范围。尽管政府明文禁止性别选择,然而这种分布 趋势在1990年至2000年的十年间基本没有改变,可见政府的禁令收效甚微。 图:中国大陆新生儿男女比例分布图。最红的地区男女婴比率高达 150,即每100个成活女婴,就相应有150个成活男婴。 图注:该图来自原文,仅包含中国大陆部分。 Hesketh与浙江师范大学朱维兴(音译,Zhu Wei Xing)于2006年合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 论文 中 指出,中国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中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社会期望使绝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会步入婚姻,然而Hesketh预 言在未来几十年将会有15%的中国男人面临无妻可取的现实。越是贫穷落后的地区,性别比例失衡越是严重,而这些地区的女性还可以上嫁到富裕的地区 和阶层,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最贫穷的男人来说,娶妻将会更加艰难。Hesketh指出,目前28岁至49岁的单身人口中94%为男性。 这一趋势将导 致反社会行为和暴力犯罪增加。 Hesketh 说,年轻男性不断增加,这种失衡将刺激团体犯罪和组织性犯罪活动。现在,年轻女孩被拐卖到有儿子的家庭作为童养媳的事件不断发生,妇女拐卖的犯罪 率正在增加;同时性交易市场也正在暗涌潮动。不过Hesketh谨慎的指出,目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期,高犯罪率的成因十分复杂,很难单一归 咎于性别比例失衡。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注意到性别比例失衡所带来的社会和安全问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伟雄,曾在 2004年指出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将会成为中国人口健康、和谐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威胁。 前景 牛文元教授根据他的计算结果预测,到了 2015 年,中国自然人口增长率的大幅度下降使得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开始进行调整;大约至2030年,平均每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牛教授预言,到2030年, 男女性别比例将下降至113:100,2050年将有望接近正常水平。 Hesketh也认为,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也许在2050年会得到解决。 中国政府希望能改变人们的观念,这些年发起 关 注女孩的运动,以期提高女孩的地位。政府立法保证女儿的继承权;在一些省份还采取一些鼓励措施,比如对于只有一个女儿的家庭免除孩子的学费等。现在这些 努力开始有了一些成果。根据2005年小规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新生儿男女比例已经停止增长; Hesketh推测,甚至可能是正在小幅度下降。于2010年进行的下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会给出更清晰的数据。 我们也许只是 看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停滞,然而在一些内陆省份,男女性别比例可能依然在增加。 Guilmoto认为,中国也许正在进入一个新时期,人们对生儿子的渴望将会降低,正如现在的韩国一样;但是在今后的几十年,这些已经多出来的男孩,将 成为婚姻市场上的一大难题。 注 1:原文的标题为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译文略有修改。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是一首六十年代的著名反战歌曲(看这里 youtube 和 歌词 )。原文作者借用这首歌名为标题,其喻意为歌中的第二段问句。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girls gone, long time passing?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girls gone, long time ago?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girls gone? 注 2: 正常生理条件下,大多数女性每月只排出一个卵子,有些女性也能同时排出两个或多个卵子,如果这些卵子同时受精,则能生出生双胞胎或者多胞胎。双胞胎或者多 胞胎的出生率为3%左右。注射或口服激素类辅助生殖药物可使卵巢排出两个或多个卵子,增加生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的几率。辅助生殖药物一般都有副作用,轻微的 会导致下腹胀痛、乳房胀痛、卵巢肿大、失眠、反胃、呕吐等,严重的会导致视力下降、肥胖、抑郁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等;有的甚至会引起宫颈粘液抗精, 反而使女性不能正常怀孕。这类辅助生殖药物一般用于不孕不育的女性(例如试管婴儿技术),对于正常女性不建议使用。 标签: 人口,计划生育,性别比例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252.html
个人分类: 健康|153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