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外伤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菜鸟医寒夜搬救兵 (胆小者慎入)
热度 25 Namychan 2014-12-8 10:43
小医生养成记( 1)菜鸟医寒夜搬救兵 医学院毕业后我分配到附属医院眼科当了住院医生,当时要求我们 24小时住院制,每周上班6天半(星期天早上要查房换药半天),值夜班更是常事。虽然穿上了白大褂,病人称我为“大夫”,貌似像那么回事,可自个心里明白咱这医疗经验和水平够菜,离合格医生还差的很远。 这不,当医生不到两个月就遇到难题了。一次我值夜班,半夜急诊室急呼:有位眼部严重外伤病人,快来!夜班医生一般守在住院部,放下电话我立马往急诊室跑。那是一个寒冬之夜,到急诊室一看,一位外伤病人躺在急诊床上,几位送他来的人围在外面十分着急。一位急诊室老护士走过来说在我之前已经请脑外科值班医生来看过,认为没有危及生命的脑外伤,但眼部伤情较重,她颇为怀疑地问我:你行吗?我感觉到气氛有些紧张,硬着头皮说让我先看看吧。 掀开盖在病人脸上的白纱布,我吓得不禁后退半步。这还是脸吗?伤者是坐运煤的敞篷小车,天冷就裹上大衣躲在车尾,不料半路上车子急转弯将他甩下来,大衣被卡在车上,结果人是面朝下身子被大衣裹在车上,面部在石头和煤混合路上拖了好远才被发现。伤者整个面部黑糊糊一片,左侧尤其严重。菜鸟医生的我第一次看见这么重的外伤,有点蒙了,还是旁边护士有经验提醒我:要不要先输液用些抗感染药?对对对,回过神来我忙同意。 初步检查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智清醒。护士拿来消毒棉纤和生理盐水,我开始强作镇静检查并清理病人伤处。我一边叮嘱病人忍着点痛配合,一边试图检查伤在那里。我先清理检查较轻的右眼,将上下眼睑散乱组织大致拨到原位后我看到病人右眼露出来了,伸出指头问病人几个,病人说看得见。检查左脸时,只见周围血肉模糊,又脏又乱,我用湿棉纤一点点清洗,可翻来复去找不到眼球在哪里,唯见血水往外冒 ……,我有点慌了,遮住伤者右眼后用手电筒照大概左眼位置,问病人:有没有看见亮光?病人不吭声,我更没底了,再问:到底看不看得见光?看不见——病人回答。天啊,光感都没了,难道眼球给摔掉了?我忙问伤者同伴:有没有看见他的眼球,不不,有没有在地上看到眼球?那伙人被我问住了,吓得都说没看见,没看见! 菜鸟医生彻底菜哭了(心里在哭 ),慌乱拿了一堆纱布盖在伤者脸上,告诉护士替我看住病人,大衣没穿撒腿就冲出急诊室,去搬救兵! 医院是三级医生值班制,一线班(住院医)处理不了的找二线班(高年医生);二线班决定不了的可找三线班(教授级)。我要找的是曾老师,他是带我的上级医生。好在那时医生家属宿舍都在医院后院不算远,跑到他家门口灯都关了,半夜转钟了能不睡吗?顾不了那多,我使劲敲门,将曾老师叫起来。一边冻得哆哆嗦嗦小跑一边汇报病情,当听到我说病人眼球不见了,他停下脚步说了句:怎么可能?看他疑惑样子我只好说:太可怕了,我真没找到!他问:你是因为怕没有好好找,还是真的外伤将眼球弄丢了?我承认是害怕,但找了,没找到。 到急诊室后,曾老师拿起棉纤轻轻拨拉了一下伤者左眼部位几下,立刻喊我拿手电筒过去,我探头一看,妈呀,一只黑黑的瞳孔在黑糊糊组织中正盯着我看,这不是眼睛吗?曾老师问了伤者几句,并让他上下左右转动一下眼球,然后对我说:眼球还好,视力明天复查,现在你就清理伤口慢慢缝合吧,注意上下眼睑的解剖位置对准。说完曾老师扔下我一人,头也不回地回家睡觉去了。 我是又气又急又羞愧,“眼科大夫”居然找不到眼球?!真丢大发了 。还有,那时我只做过简单的眼睑外伤小手术,没有独自面对这么复杂的伤口,望着面目全非的病人我表面镇静可腿紧张的抽筋 。没办法,既然选择了学医,什么样病情都可能遇到,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当时的电影),医生也不能流眼泪。我定了下神,平静了心情,硬着头皮开始了长达四小时的清创缝合手术。 我先告知伤者有关他的病情,为了将他已毁面部尽快在有效时间内手术,争取尽可能恢复,希望他高度配合,因为在碎片状组织中,打局部麻药效果可能不好,病人表示明白,请我一定要治好他,不论多久一定会坚持的。 我将受伤部位组织肌肉一块一块清理干净,按照解剖位置还原,缺失组织适当调整弥补,细针细线对合缝合,慢慢地我越来越有信心了。病人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一声不吭,高度配合。我将他双眼部以及颜面部受伤组织一层层复位,缝合不知多少针, 终于,黎明到来之前,伤者脸上虽然水肿和布满密密麻麻缝针,但看起来已经像个人样了。 记得护士将急诊室所有为当晚准备的缝合包( 10个?)的缝线都拿来给我用了,交班时护士说这个伤者用了太多的缝线,要我多收点钱,我知道病人是个打工者,心一狠,收了双份手术费:2元4角 (当年清创缝合才1.2元)。 读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那位曾老师怎么不帮忙?事后我才知道,他是有意这样做的,真有眼球损伤就必须进手术室手术,他一定会参加。皮外伤不论看起来多么可怕,还是属于急诊室小手术范围,年轻医生必须过这一关,他不得不放手让我独立处理。他后来还专门与我讨论类似外伤眼球可能受伤情况以及处理办法,当然不忘开玩笑说我居然吓得找不到眼球了 。 那位伤者痊愈后来谢我,他记得我,可我完全不认识他。我只记得他血肉模糊样子,没想到伤口恢复很好,除了少数几个地方见疤痕,大部分地方几乎看不出受过伤。 每个医生成长过程中,对他/她帮助最大的不是一帆风顺经历,而是经验教训和失败。 有了那晚独立处理复杂眼外伤经历垫底,以后不论怎样可怕外伤场面我这个菜鸟医生再也不怕,可以沉稳应战了。
15693 次阅读|55 个评论
[转载]研究称睡眠缺乏对大脑损伤类似遭打击
redtree 2014-1-5 14:52
研究称睡眠缺乏对大脑损伤类似遭打击 作者:孝文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4-1-3 14:03:42   失眠对大脑造成的伤害类似于头部外伤产生的影响,它使大脑内和脑损伤有关的化学物质剧增。   失眠对大脑造成的伤害类似于头部外伤产生的影响,它使大脑内和脑损伤有关的化学物质剧增。   据国外媒体1月2日报道,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起来就觉得头好像被什么东西打了一样。科学家说,这不是危言耸听。一项新研究显示,只要一晚上不睡觉,你的大脑就会发生变化,影响和头部遭到重物打击一样。   这些科学家表示,研究中接受检查的健康年轻人表现出体内相同化学物质剧增的迹象。这些化学物质表明大脑受到伤害。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安-本尼迪表示,化学物质——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是脑震荡等脑损伤的生物标记。   这位科学家指出:“我们发现,在一晚上没睡觉的研究组中,这些化学物质在血液中的水平明显升高。虽然这个结果没有达到头部外伤造成的影响,但依然十分明显。睡觉时,大脑自己净化有毒物质。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蛋白的增加是对这些物质作出的反应。”   本尼迪说:“以前的研究表明大脑用睡眠来净化自己。我们的这些发现支持这个观点。以前还有研究显示,睡眠不足和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以及多发性硬化症危险的增加有关。我们的研究可能支持这个结果。失眠后血液中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表示,没有得到足够睡眠促使脑组织的丧失。”   《睡眠》杂志刊登这项研究。本尼迪表示:“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晚上睡个好觉对保持大脑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数据显示,三分之一英国人出现和睡眠有关的问题。相比几十年前一晚上睡近9个小时,现在普通人晚上只睡7个小时。   许多科学家认为,不规则的睡眠模式使人患上从身体疼痛到心脏病等各种疾病。与此同时,晚上睡觉不到8小时可能降低第二天的智商。
个人分类: 生活与健康|1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估计前几天发的文章要引起美国的轩然大波了
热度 7 maxguang 2013-10-26 03:18
估计前几天发的文章要引起轩然大波了。我们的研究证明Booster Seat(美国4-7岁孩子要求使用的安全座椅,垫起来后用成人安全带)在车祸中起不到保护孩子的作用,反而跟单纯使用安全带相比,更容易增加轻度的外伤(淤青红肿等)!这个结果跟之前的结果是相反的(之前研究其实不多)! 我们的文章发表的时候,杂志社还专门请美国国家交通安全部门的office写了社评。今天刚刚收到之前主张Booster安全的作者的信,说陆续收到了很多杂志媒体同行的询问,说要发表评论讨论我们相反的结果。前两天收到了一个媒体杂志总编的信要我们的论文全文,说可能写评论。。。 让争论来的更猛烈些吧!本来美国关于安全座椅的研究就不多,在如此情况下,美国政府却大力主张和立法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是不是真的是工业利益走在了科学的前面呢? Booster最初的设计是为了让孩子可以舒服的使用安全带,但是,为什么不把安全带设计成可调节高度的呢?反而要使用一个花费几十美元到几百美元不等的安全座椅呢? 我们的研究表明,车祸发生时外伤的严重程度跟身体的重心有很大关系,重心越高,受伤越严重。儿童安全座椅相当于无形中提高了孩子们的重心,如果假设成立,就会带了更多的危险! 有关我们的文章: Effectiveness of Booster Seats Compared With No Restraint or Seat Belt Alone for Crash Injury Prevention 全文见附件。 Ma 2013 AEM.pdf
7391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下午收一运动性腰椎外伤患者入院
GaoXurenKnee 2012-11-23 18:07
下午收一运动性腰椎外伤患者入院
个人分类: 脊柱运动创伤|1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挥鞭伤
姜汁红茶 2011-4-25 01:39
1.挥鞭综合征(Whiplash injury syndrome)最早是由Growe(1928)提出并命名的。它是一组由各种外力作用引起颈部过伸、过屈或过度倾斜所致,而没有颈椎骨折、脱位或半脱位的以颈髓中央损伤为主的临床症候群。常以C4~8多见,脑脊液检查基本正常,颈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 2.损伤机制的探讨颈髓挥鞭综合征多发生在机动午急刹车或其它各种事故引起颈部过伸、过屈或过度倾斜时。 脊柱运动力学研究表明:由于颈椎椎管狭窄(尤其(4-7)及颈椎韧带具有能适应足够大的变形特点,脊髓在纵轴方向有较好的弹性及适应性.而在水平方向上适应性很差,而且,颈椎骨与韧带在刚度及能量的吸收方面亦存在差异。因此,无论加速、减速或旋转运动,还是过伸、过屈,当运动的颈髓段回到原状态时,仍处于适应运动状态的韧带将会对脊髓造成损伤,此时,下位颈椎-晗似鞭柄,上位颈椎好似鞭稍,引起挥鞭样损伤。 Jonald-j认为,当过伸运动时.损伤的发生与黄韧带的扣带机制及椎板和椎体的后缘钳夹机制有关;而过屈运动则常与骨折、脱位有关;当处1减速损伤时,常易致椎前韧带及椎间盘受损;当处于加速损伤时,常易致后部韧带受损。值得注意的足,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常常伴有以四肢瘫痪、颈部及以下痛温觉异常(常上肢苇于下肢)等以脊髓损伤症状为主的中央症候群。 3.MRI表现 可全面反映其颈椎及周围结构的各种损伤性病理改变。 (1)椎前间隙出血,是颈椎挥鞭伤另一较有特征性MR表现。颈椎的过伸性运动,导致椎前肌肉、血管牵拉性损伤,并发生出血水肿,软组织增厚,在矢状位T1加权上显示为明显长T1高信号条状或梭形影,常见于咽后壁,可向下延伸至后上纵隔,且常 使气道受压狭窄。 (2)项后软组织撕裂伤。常为颈椎过屈性运动,导致颈夹肌、多裂肌、头夹肌和头半棘肌牵拉性损伤,以及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断裂性损伤,并发生水肿、出血或肿胀,在矢状位T1加权上亦为斑片状不均高信号影. 颈髓挥鞭综合征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pdf 颈椎挥鞭伤的MRI诊断.pdf
个人分类: 骨关节|326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胖子?
songshuhui 2010-5-9 23:53
崔略商 发表于 2010-05-09 9:51 我们知道,肥胖会带来诸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健康上的问题。但你是否知道,肥胖还会使人在车祸中增加死亡和受伤的危险?虽然人们直觉上可能会觉得肥胖者身上的脂肪能像肉垫一样缓冲车祸中的撞击,但研究发现,这些脂肪如果太多的话,非但不能救命,反而会增加受伤和死亡的危险。 2006年科学家们就根据大量数据发现,肥胖男人在车祸中的死亡率高于非肥胖者。此后,为了揭示这其中的原因,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伤害控制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研究了车祸中受伤部位与肥胖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年3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杂志上。 研究者们分析了美国2001年-2005年发生的车辆迎面撞击事故中受伤的10941名客货车司机,对他们的受伤部位和类型进行了分析,此外,还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和撞击模拟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肥胖男性较非肥胖男性受伤的危险增加,尤其是上半身重伤的危险增加,包括头部、胸部和脊椎。而女性肥胖者中则没有观察到这么明显的趋势,但腹部重伤的危险在体重指数过高和过低的男性和女性中都高于体重指数正常者。 至于为什么肥胖者在车祸中会这么倒霉,而男性肥胖者又比女性肥胖者更倒霉,这些原因还不清楚。科学家推测,这可能跟体型、脂肪的分布,以及身体的重心位置有关。可能的原因还有:车厢的内部空间设计对肥胖者不利,肥胖者的松软脂肪层削弱了安全带的保护作用,肥胖者本身可能有较多其他疾病增加了抢救的难度,等等。这些原因都有待研究。 在中国,肥胖的人数在增加。虽然许多人在努力控制自己的体重,但肥胖者人数增加的趋势仍未改变,因此,汽车的安全性能可能有必要根据这一趋势作出调整。比如,已有汽车制造商设计出打开时压力较小的安全气囊,以减少对体型瘦小的妇女和儿童的伤害,那么是否可以针对肥胖者做出相应的改进?又比如,车辆设计中使用的撞击试验模拟人都只有正常体型,是否可考虑增加肥胖体型的模拟人? 此外,对于司机本人来说,为了减少车祸中死亡和受伤的概率,也为了降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这些健康问题的风险,非常有必要控制体重,避免成为容易受伤的胖子。 已发表于《南方都市报》
个人分类: 医学|1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