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势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势利的大学与大学的势利
热度 3 lin602 2015-7-12 00:07
前段时间与朋友聊天,他说:有位高官,是他们学校的毕业生,曾经风光无限,他在位时,有什么重大活动以请到他为荣,新闻及照片出现的学校的主页上,学校的校史中,学校许多建筑物的宣传栏中。 啊,学校的光荣,我们学校出了这样的优秀学子。 唉,世事难料呀,这位高官因为贪腐被判刑了。马上有关他的照片全部下‘架’!有没有人代表学校去牢房看他,不得而知,这可能是绝密文件。 这种游戏好象是乐此不疲! 唉,高校,我不知道这摩天大楼的混凝土中有没有钢筋。
2525 次阅读|4 个评论
亲爱的母校,你给所有的学子发出了实质性邀请吗?
热度 4 lin602 2012-10-6 13:06
今年校庆的学校真是多,一般学校都会向校友发出邀请,邀请毕业生们回母校参加校庆活动。 但是,学校有没有向所有的毕业生们都真诚平等地发出邀请? 可能不少学校的领导们会说,我们都邀请了,登报、网站、联系人等都做了。‘欢迎广大校友回母校参加校庆庆典活动!’ 不过,许多校友并没有热情回应,为什么? 势利! 据我所了解的,不少学校校庆消息,有许多校友根本不知道,学校根本没有实质性地通知他们,没有真诚地发出邀请。校庆在报纸上的广告所有校友们能够知道吗? 现在大家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官大面子大,回学校是座上宾,平民没有面子,可能都通知不到,即使回去,也经常会有冷落。捐钱多的回学校前呼后拥,没有钱的,回去是不是有人招呼还是问题。 现在的学校,太势利了。对于这样的学校文化,即使有点面子的校友,他也愿意去热闹吗? 作为母亲,是不是过年时,欢迎有钱有官的孩子回来过年,没有钱没有官的孩子就不欢迎回来?或者即使回来,有官有权有钱的孩子座上宾,没有官没有权没有钱的孩子回来就是‘后娘’生的? 如何让学子们非常踊跃地回来,关心母校,热爱母校,为学校与学弟学妹们做点事,就需要学校有好的文化,有好的传统,对学术与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在社会上‘堂堂正正’。
3261 次阅读|7 个评论
读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札记(二)
fqng1008 2011-10-4 17:08
3 势利倾向 人为什么势利(汉语里面的“世故”有类似含义)?德波顿没有追问,他只罗列了一些势利的现象,以及势利对身份焦虑的影响。其实,如果从制度层面考量,应该有很多值得探讨而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实际上,在等级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免势利,面对“权势支配一切,权势高于一切”的社会现实,我们都无力改变,那就只能适应,因为“适者生存”。在这里,优胜劣汰规则的第一定律适应性决定优劣,而不仅仅是能力、道德;第二定律是,如果不能适应,就只能有两种选择,或者退隐,或者反抗,后者往往以暴力为手段,“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那是中国社会周期性动乱的根由。 德波顿在该书里不遗余力的揭露和谴责势利,中国文人也在大量的文字和言论里谴责势利或世故,极大地赢得了民众的赞赏,但是一旦给予机会他们还是会选择“适应”,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生存。他们的文字和言论,不过是发发牢骚,却无法改变现状。因此,我们很多的忧国忧民的文人、放荡不羁的文人,往往是失意文人,包括那些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无论失意的原因是什么。在等级社会,势利是不可改变的痼疾,无论我们如何抨击,它都会长盛不衰,因为势利表现是权势者的需要,也是势利者进阶权势者的必经之路。 读了德波顿书中的本节,我思考了以上问题。德波顿的描述也很精彩,“一旦成年了,就意味着我们得在这满是势利鬼和冰冷面孔的世间争取一个位置,这些人的影响是使我们产生身份焦虑的关键所在。……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他们势利的眼神下生活。”“我们也许有所罗门的智慧,有奥德赛的足智多谋,然而只要我们不具备一种社会认可的身份和地位,我们所有的这些优点都形同虚设有,势利者只会漠视我们的存在。” 当然,他也涉及到“人为什么势利”的一点边缘,但最终也只是批评:“势利并非是什么新生事物,平等精神才是;在平等精神的观照下,传统的带有等级歧视的做法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至少在像萨克雷这类的知识分子看来是不合时宜的。”
个人分类: 探讨幸福|1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