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重庆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重庆

相关日志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对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祝贺与祝福
wangyk 2011-10-20 11:34
王应宽 Wang Yingkuan Beijing, China October 20, 2011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CIGR) Congratulations and Best Wishes to CSAE Dr Bill Stout, Past and Honorary President CIGR Nihau! Good Morning! Presidents Zhu Ming, Luo Xiwen, Wang Maohua, distinguished guests, and all the participants here today. Speaking as a Past President of CIGR, it is my pleasure and honor to bring you greetings from current CIGR President Dr Fedro Zazueta and Incoming President Dr Dawen Sun. They join me in offering their congratulations and wishing CSAE a productive and successful conference. As you all know, CSAE and CSAM are the official Chinese members of CIGR. We value your great contribution to CIGR and to the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 around the world. CIGR now has about 95 country members. China is one of the leading members. Remember in 2004 when CSAE and CSAM hosted the very successful International CIGR Conference in Beijing attended by about 1000 Agricultural Engineers from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In 2010, the CIGR Journal moved to China and Dr Wang Yingkuan became the Editor-in-Chief. In June, 2010, a delegation of about 80 Chinese agricultural engineers participated in the 17th CIGR World Congress held in Quebec, Canada. Currently, the CIGR Technical and Executive Boards include seven Chinese representatives. I invite you to visit the CIGR website at www.CIGR.org for all the details. And last, but not least, you are all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18th CIGR World Congress to be held three years for now, September 16-19, 2014 in Beijing. See you there! Once again, congratulations and best wishes to CSAE for a successful conference here in Chongqing the next three days. I look forward to participating with you.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对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祝贺与祝福 比尔 . 斯道特博士, CIGR 前主席、名誉主席 (中文翻译:王应宽) 你好!早上好!尊敬的理事长朱明、罗锡文、汪懋华先生,各位嘉宾和所有的参会代表, 作为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的前任主席在此发言,我很高兴也很荣幸把 CIGR 现任主席费卓 . 萨斯韦塔博士和候任主席孙大文博士的问候与祝福带给大家!他们加入我一起热烈祝贺和衷心祝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召开一次成功的和富有成效的大会! 众所周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是国际农业工程学会正式的中国国家会员。我们很重视中国对 CIGR 和全世界农业工程行业的贡献。 CIGR 现有 95 个国家会员。中国是最重要的领导成员之一。可曾记得,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联合在北京举办了一次非常成功的 CIGR 国际学术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 1000 多名农业工程专家与会。 2010 年初,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会刊 CIGR Journal 迁入中国,王应宽博士就任主编。 2010 年 6 月,大约有 80 位中国代表参加了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 CIGR 第 17 次世界大会,其中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组织了 44 人的代表团参会。目前,在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的执委会和专业技术委员会中,有 7 位中国专家担任委员,占有 8 个职位。我请大家访问 CIGR 的官方网站 www.CIGR.org 了解更多详情。 最后,但也同等重要的是,诚挚邀请和热烈欢迎大家参加即将于 2014 年 9 月 16-19 日在北京召开的 CIGR 第 18 届世界大会。届时北京见! 再次热烈祝贺和良好祝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在接下来 3 天里在重庆举办一次成功的大会!我热切的期盼融入到你们之中。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3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即将于重庆召开
wangyk 2011-10-20 11:13
王应宽 Wang Yingkuan Beijing, China October 20, 2011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即将于重庆召开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即将于2011年10月21-24日在重庆西南大学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韩国、希腊等国和农业工程国际学术组织的领导和专家代表十余位外宾参会。本次会议将有600多位农业工程界的专家代表参会。因为本人热衷于国际交流,此前与各位国际友人交往甚密,被安排了一大堆翻译和接待任务。明天将陪同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的主席和执行总监赴重庆开会,直到27日返回北京,一直担任外宾团的全程陪同。下面发一些关于会议的消息,后面的博文将发布专家的开幕式致辞和本人的中文翻译。先睹为快。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2011 年学术年会 开幕式发言和翻译工作安排 2011.10.22 10 10 月 22 日 上午 8 : 30-9 : 45 开幕式 朱明理事长致开幕词 请王应宽将发言稿翻译成英文 重庆市领导致辞 请陈建将发言稿翻译成英文 中国科协领导致辞 请王应宽将发言稿翻译成英文 农业部领导致辞 请王应宽将发言稿翻译成英文 国际农业工程协会代表致辞 请王应宽将发言稿翻译成中文 美国 ASABE 主席致辞 请王应宽将发言稿翻译成中文 澳大利亚农业工程协会主席致辞 请王应宽 ( 陈建 ) 将发言稿翻译成中文 西南大学领导致辞 请陈建将发言稿翻译成英文 9 : 45-10 : 15 照相、茶歇 10 : 15-12 : 00 大会报告(安排 3 人,每人 35 分钟) 汪懋华院士 请李莉将 PPT 翻译成英文 蒋亦元院士 请王应宽(婉拒)将 PPT 翻译成英文 美国 ASABE 执行主席 请王应宽将 PPT 翻译成中文 中午 12 : 15-1 : 30 午餐 下午 1 : 30-3 : 35 大会报告(安排 5 人,每人 25 分钟) 重庆市农机化办主任 请陈建将 PPT 翻译成英文 Nikolaos Sigrimis (希腊) 请李莉将 PPT 翻译成中文 Bill Stout (美国) 请王应宽(推辞)将 PPT 翻译成中文 张强(加拿大) 请张强同时准备中文 PPT 稿 赵春江 请赵春江同时准备英文 PPT 稿 3 : 35 -4 : 05 茶歇 4 : 05-6 : 10 大会报告(安排 5 人,每人 25 分钟) 张百良 请张百良同时准备英文 PPT 稿 李延斌 请李延斌同时准备中文 PPT 稿 Sun-ok Chung (郑先钰)(韩国) 请李民赞将 PPT 翻译成中文 Vilsa M. Salokhe (印度) 请区颖刚将 PPT 翻译成中文 康绍忠 6 : 30-8 : 30 宴会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3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饭的容不下讨米的
热度 18 gl6866 2011-8-8 22:38
今天受托给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寄去了800元的学费。这笔钱是供她缴纳各种学习用费的。这个孩子的家乡位于重庆的大山中,是我亲戚的一个孩子到那里搞社会实习认识的。她见到这个孩子家一贫如洗,而且交不起学费上学,因此她就动了恻隐之心,向我在美国的一位朋友发邮件。希望他能帮助孩子一下,为她承付到她职业中学毕业的学费。我的朋友答应了,这件事朋友委托我来办。而且把这几年所需要的费用全部交给了我。并把我的地址告诉了那个孩子。可是,我却认为无论是我亲戚的孩子还是我的朋友,对中国国情都没有一个基本认识。亲戚的孩子尚未进入社会,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朋友去国近三十年之久,对国内情况更是不了解。 此前不久,我收到那个孩子写来的一封信。说感谢我朋友的慷慨资助,让她的学习条件有了大大的改善。但是令我感到有些不安的是,她在信中提出了额外的要求。说她的家乡要修路,每家要集资多少多少云云。希望朋友好事做到底,再帮她一下,把摊到她家的这笔修路钱也给付清。否则她上学的钱就要被拿去修路,她便面临再次失学。如果这个孩子说的事情属实,我倒是要说说她的家长了。这笔钱当时说好了,是专款专用,供孩子上学之用的。可你们却要挪作他用,这或许就不妥了。我没有给这个孩子回信,也没有跟我的朋友讲这件事。我可以理解贫困地区孩子的遭际,尤其是女孩子在家里的地位。这个孩子运气好,让我亲戚的孩子选中了,而且找到了我在美国的朋友,本来能有个“线性的”上学路径。可是现实却出现了“非线性的”的情况。我是不可能到重庆山区考察的,因为我只是受朋友之托,按时给她寄学费而已。可是谁能保证这笔“善款”果真能落到那个可怜的女孩的学习上呢? 如果我的朋友知道这件事后,又发恻隐之心,满足了孩子家长的需求。那么,接踵而来的其他事情还管不管?所以我认为,一个贫困的孩子生长在贫困的家庭偶然得到了外界好心人的帮助后,一定不会受到周围人的喝彩,反而会招致周围人的嫉妒,其结果可想而知。这是我多年在国内的经验告诉我的。曾记得罗素说过这样一句话,穷人不会觊觎富人的财产,但却会嫉妒和他们一样穷的人。用中国人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饭的容不下讨米的”。我想这才是对贫困地区单个儿童的资助实行不下去的原因所在。而且这也恰恰是中国可悲的地方。分穷易,分富难!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6167 次阅读|27 个评论
重庆——灯火阑珊处不夜城(手机拍摄)
热度 1 lvming 2011-7-30 00:06
重庆——灯火阑珊处不夜城(手机拍摄)
个人分类: 崂山管窥(图吧)|3689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庆认为“分蛋糕”至关重要,否则仅体现一个“代表”!
热度 9 QFL 2011-7-17 11:13
重庆认为“分蛋糕”至关重要,否则仅体现一个“代表”!
就 “ 蛋糕 ” 问题(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7/17/7741817_0.shtml ),重庆再次强调: “ 蛋糕 ” 分得不公平,做 “ 蛋糕 ” 的人就没有积极性,这 “ 蛋糕 ” 就总也做不大 ;能做好 “ 分蛋糕 ” ,那就代表了那就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践行了 “ 三个代表 ” 。 另外,重庆也认为: 如果出现两极分化,那就仅仅能体现 “ 一个代表” , 即仅 “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 而代表不了 “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也代表不了 “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两极分化可不是先进文化 ! 博主批: 个人基本上赞同上述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117 次阅读|18 个评论
围观:重庆回应广东
热度 4 lix 2011-7-16 16:15
重庆市委发言人:做蛋糕和分蛋糕并不矛盾 看来老邪 围观:两方面大员为蛋糕吵嘴 没看走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11 次阅读|3 个评论
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六期第二模块报道之一——科学与创新的互动
热度 1 hkhyper 2011-7-14 16:43
胡坤 http://www.mscas.ac.cn/news/channel/intro4111.shtml 2011年6月21日,中科院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六期第二模块在重庆举行。本模块的培训主题是从科学研究到创新,如何从科学研究的发现或发明中产生更多可以促进产业发展的创新,是实现技术转移,保障可持续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 课程一——从科学到创新 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柳卸林教授担任了本模块第一次课程的培训讲师。柳卸林教授首先提出了“什么是科学?”和“什么是创新?”的基本问题,让学员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分类,政府制定科学政策的背后理论思想。科学政策最初的指导思想是从科学到创新的线性观——BUSH模型,认为支持基础研究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创新,就可以获得不竭的经济增长,这种观点提出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线性创新链条。这种线性模式简单直观,便于理解,在过去30年里,大家一直认为基础研究是产业创新的源泉,大大促进了国家对科学领域的支持,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但是逐渐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对BUSH模型提出了挑战。罗森堡(Rosenberg)提出科学和技术的边界正在模糊,很多科学可以直接转化为产品,但也有很多科学难以导致创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会刺激产生许多新的基础研究。在科学研究的象限模型中,巴斯德象限代表了由解决应用问题而产生的基础研究。这类研究衍生出新的科学政策导向,即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对产业创新的贡献,对用户驱动型基础研究,从政策、项目组织和社会评价上予以重视,加强科学和社会之间的联系。 柳卸林教授随后介绍了企业从事基础研究的动机,基础研究是企业长期发展和战略竞争的需要,是企业积累知识和奠定能力的需要。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创新、服务创新和组织创新等,但今天的重大创新还来自于被称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是重新定位企业用户关系的创新, 是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工艺和营销创新的等的集成。创新可以由市场拉动产生,可以由技术推动产生, 也可以从两者的互动中产生。企业在不同层次的创新对社会产生不同层面的影响,技术-经济范式变革会几乎影响到经济的各个部门,从而导致经济周期出现。 柳卸林教授引用多个案例分析了中国企业在过去的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吸取的经验。中科院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将发表的大量学术论文转变为产业界可以应用的技术?采取何种机制开展基础研究?如何密切与产业界结合?柳卸林在对这些重要问题的分析和讲解中,阐述了从科学到创新各环节的关键问题。联想学院实训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宗旨,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加强研究所与产业界的联系,促进中科院重视加强由市场需求拉动的创新。柳卸林教授的课程让学员们了解了国家制定科学政策背后的思想依据和创新产生的机制与影响,为学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并分享了许多具有参考意义的宝贵经验,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欢迎。 课程二——TRIZ技术创新原理 本模块第二课程邀请的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檀润华教授讲授TRIZ技术创新原理。檀润华教授还是创新设计研究所所长、IFIP(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WG5.4 (计算机辅助创新组织)副主席(亚洲)、中国机械工程学会TRIZ研究会理事长、河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河北省CAD研究会理事长、《机械工程学报》编委。数十年来致力于TRIZ创新理论的研究,被誉为中国“TRIZ第一人”。 TRIZ(萃智)来自于前苏联,是俄文“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缩写。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它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协的做法,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大量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檀润华教授的授课从说明创新的规律性开始,正是由于创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类才能通过一定的方法理解和掌握这种规律,从而更有效率的产生创新,TRIZ正是这样一种指导创新的世界级方法。 檀润华教授是我国最早研究TRIZ理论的专家之一,对TRIZ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是科技部创新方法专家咨询团成员之一,为多家大型企业培训创新科技工程人员取得显著成效。檀润华教授在课堂上为学员们详细讲授了TRIZ理论的产生背景、核心思想、主要理论体系和系统方法等,TRIZ中的发明原理是由专门研究人员对不同领域的已有创新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指导各领域的创新都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常用的发明原理有40条,实践证明这些原理对于指导设计人员的发明创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500强的大企业中,很多都用TRIZ方法来管理创新流程,据统计,通过采用TRIZ方法,能使新产品开发过程缩短50%;提升60%~70%的新产品开发效率;增加80%~100%的专利数量并提高专利的质量。 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历来科技发展的经验教训来看,引进先进的创新理论、方法与工具,远比引进资金、设备和人才更为重要。虽然创新可以产生在各个环节和多个方面,但只有遵循创新的规律,采取科学指导创新的方法,才能突破创新效率的瓶颈,提高创新的效率!檀润华教授的授课向学员们介绍了TRIZ这种被实践证明的高效的指导创新方法,学员们均表示收益匪浅,意犹未尽,此次的授课只是开启了一扇门,之后还要认真学习和掌握TRIZ这种创新方法,并用它指导科研创新,提高创新效率,更好的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2318 次阅读|1 个评论
重庆夜景
热度 1 rczeng 2011-7-13 19:10
重庆夜景
离开重庆一年,翻开老照片,聊作纪念。在南山一棵树雨中看重庆夜景,水汽给重庆渝中半岛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夜景和美女是重庆城市名片。亮化工程全部采用LED灯,晚上9点半后关灯,所以耗电量较小。
6238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庆红歌网一天被黑三次
热度 19 outcrop 2011-6-30 14:25
重庆红歌网一天被黑三次
前些天报道投资三十万创建的重庆红歌网,昨天屡次被黑。 江湖上流传的三次被黑截图: 第一次被黑,黑客很艺术 第二次被黑,黑客很张扬 第三次被黑,黑客很执着 今天目前打不开。 难道是又一次炒作?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6769 次阅读|49 个评论
与朱猛进老师谈重庆!
热度 11 xcfcn 2011-6-19 15:42
与朱猛进老师谈重庆! 博主按:朱猛进老师是我非常尊敬的博主!以前朱老师关于科研体制的博文让我受益匪浅。但是朱老师 关于重庆看法的文章 我实在不敢苟同!我对政治从来就没有兴趣,但我也全程围观了重庆的诸多做法。为什么围观,用黄老邪的话来说: 事关国家命运与社会公正,我们至少可以围观 。 但是反过来想一想,我跟朱老师的不同看法其实也反映了中国两代人整体思想观念的不同!朱老师比较强调大政府大家长那一套,宁愿多被管制一点也无所谓;我呢当然是特别看重小政府,用鬼王的话来说,就是“ 政府是人民的工具 ”,我对政府做的任何违法的事情都很敏感,政府必须受到全方位的监督!政府平庸一点反而更好!最好是小政府,大社会嘛! 附上我跟朱老师的讨论: xcfcn 2011-6-19 10:37 老兄自称是重庆的,但是你就一定了解重庆吗? 另外我更愿意看到你对重庆负面信息地批评。比如李庄案、方洪劳教案。 以前很欣赏你的博文,但是此文的文风似乎也有你指责的“文革文风”。 博主回复 (2011-6-19 13:35) :然也。 老百姓的满意程度是检验政策的核心标准。我等普通人不关心上层怎么想、怎么炒作,只关心老百姓是否获益、能否获得实惠。 xcfcn 2011-6-19 13:41 朱 老师,您能正面回答我您对李庄案、方洪劳教案的看法么? 老百姓满意不满意,你也没有全面调查过,你就不要代表老百姓了! 博主回复 (2011-6-19 14:00) :你我都是从有倾向性的媒体了解到二 cases ,不可能真正了解其中的 ABCD 。所以,我的评论就是两个被倾向性媒体推到公众眼前的个案,仅此而已。 这样的个案在其他地方更多,即使北京、上海也是一淘一大把,只是媒体不敢碰虎屁股而已。 xcfcn 2011-6-19 14:09 你我都是从有倾向性的媒体了解到二 cases ,不可能真正了解其中的 ABCD 。 ————这是你,不是我,我可以从网络上看到事情的全貌!尤其是李庄案。甚至不会比法庭看的事实少!就你看到的情况,您能做一个评论吗?对还是不对? 博主回复 (2011-6-19 14:47) :敏感话题,浅辄即可。 因为涉及具体的个人,不予过多评论。 这个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一方想树个典型要某行业自律,另一方却利用个别环节的程序欠妥大做文章。 xcfcn 2011-6-19 14:50 这个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一方想树个典型要某行业自律,另一方却利用个别环节的程序欠妥大做文章。 ————你还是评论了嘛!坦率地说,我完全不认同你的看法。有人在挑战整个司法制度!否则李庄算老几啊,能引来这么多人围观啊! 博主回复 (2011-6-19 15:07) :某行业本来就能说会道、能颠倒黑白、鼓动性极强。 个案的程序性问题,上升不到挑战整个司法制度的高度。其实,某行业的某些人天天在挑战中国的司法制度,这个 case 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整饬某行业的这种现状,只不过在程序上没走好。
个人分类: 杂论|1846 次阅读|60 个评论
重庆参加ICSI2011归来,兼统计国内“牛人”...
dchzyf 2011-6-16 22:57
2011年6月13日-14日,有幸参加了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warm Intelligence ( ICSI'2011 ) ,很荣幸见到或谈到很多本人仰慕已久的学术界名人、能人和好人。这里想把他们罗列出来,顺便用于统计一下国内该领域的“牛人”,如下(由于时间紧,我没细想,请同行们对该名单进行补充): 见到了的: 谭营老师(北大) 史玉回老师(西交利物浦) 莫宏伟老师(哈工程)柴毅老师(重大) 纪震老师(深圳大学) TAN Kay Chen陈家进老师( 新加坡国立大学 ) Walter W. Chen陈伟尧老师(国立台北科技大学) 赵志强博士(国立暨南国际大学) Yu Wang博士(中国科大) Cheng Shi博士(史老师的学生) 周正小朋友(史老师的学生) ...... 谈起过的: 焦礼成老师(西电) 张军老师(中山大学) 王凌老师(清华) 汪镭老师(同济) 公茂果老师(西电) 唐珂老师(中国科大) 段海滨老师(北邮) 曾建潮老师(太原科技大学) 崔志华老师(太原科技大学) 左兴权老师(抱歉,由于时间来不及,还是没见到) ...... 在此,向所有以上提到或没提到的学术界名人、能人和好人们问好! 鉴于这两天忙本科毕业答辩的事,参加此次会议后应该做的一些事情、特别是有老师交待给我的任务,目前还没法完成,估计要过一周左右,在此先向各位老师道歉了!!!
个人分类: 智能优化算法(human search/foraging behaviors )|5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剥夺再犯能力之举,让网民想要“移民”重庆?
热度 2 bmzy 2011-6-16 08:42
6 月 8 日,重庆开展 “ 食品药品安全集中整治行动 ” 以来,首例刑事案件 ——“ 毒血旺 ” 案当庭宣判。九龙坡区郑礼桥、罗六清被分别判处 5 年和 4 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5 万和 18 万。据悉,这是到目前为止,因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被处的最高罚金。    6 月 15 日上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涉食品、药品安全的案件,一律从严审理,当判处死刑则判处死刑,罚金上不封顶,剥夺再犯能力。    日 前,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依法从严审理食品药品安全案件的意见》。其中,规定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累犯、惯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以及对人 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销售金额巨大的,依法从重处罚;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罪当判处死刑的,坚决依法判处死刑。用足、用好罚金、没收财产等刑 罚手段,遏制犯罪牟取暴利动机,处没罚金上不封顶,剥夺犯罪分子再犯能力。    同时还规定,对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严格按照刑法规定以食品监管渎职罪追究刑事责任;对因徇私舞弊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从重处罚。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袁胜强解释说,以前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罚金最高只能处以其销售金额的 2 倍,而《刑法修正案(八)》已取消上限限制,利用财政处罚遏制通过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牟取暴力的动机,剥夺再犯能力。 “ 罚金上不封顶,让他倾家荡产,就没机会再犯。 ”    重庆的举措又赢来一片叫好声,网友们有的表示以 “ 只买重庆食品 ” 作为实际支持,有的表示将赴重庆打工,有的竟然提出 “ 我想 ‘ 移民 ’ 重庆了! ”    重庆之举之所以大得人心,关键在于他们深知法律的真正含义,懂得怎样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群众利益,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某个地方声称 “ 讨薪追刑 ” 的时候,重庆出动特警为农民工讨薪;在某个部门千方百计为食品 “ 安全 ” 问题辩护的时候,重庆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在有人以死刑威吓 “ 仇视者 ” 的时候,重庆决心将后台的权力保护伞拉到前台整治。    法律是个神马玩意?在许多人的眼里它是橡皮泥。可以捏成官帽,可以捏成元宝,也可以捏成吓人的大棒;可以是黑的,也可以是白的;可以方,也可以圆。当贪官们将 30 年发展成果都窃到外国去了,一些人还在讨论 “ 免除贪官死刑 ” 。央行刚刚披露九十年代中期至 2008 年 6 月以前十来年的 “ 不完全 ” 数据,我国一万余名腐败分子向境外转移资产 8000 亿元人民币!法律在他们面前没有 “ 失血 ” ,因为法律没有血,他只是橡皮泥,只是一个玩意!    当法律涉及到士大夫或黑恶势力时,人们不讨论法律的内容,挑剔的是程序的 “ 瑕疵 ” 。 “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 至此,我们已经不知道珠子和盒子哪个更重要了。    与法律相比,道德本应该是有 “ 血 ” ,但中华民族的道德在今天由于屡屡守不住 “ 底线 ” ,其 “ 血色素 ” 降至近乎零,即便有血也是白的了。法律本是道德底线的 “ 守门员 ” ,如今却忽悠成了 “ 玄学 ” ,飘飘悠悠,恐怕法学专家也读它不懂。道德与法,是每个渴求法治、渴求公平正义的人们的一点希冀,而这些年来人们盼到了什么呢?    中 国是条文法,是大陆法系国家,不必总拿海洋法系的美英案例说事。法律条文规定了的,无论被调整的对象是自然人、法人还是司法者自身,都必须按规定去做,否 则就是违法。我国的法律条文制定遵循的是宪法,宪法确定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因此,按法律条文严格执法才能真正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有的人不是 不懂,只是他们的目的让人不懂。    法律不是浮云,它非常简单明确,就看你做不做。打击 “ 醉驾 ” 全国做了,一个多月拯救了一批 “ 不特定人群 ” 的生命财产;食品安全重庆做了,于是人们欢欣鼓舞。同样,全国对贪官污吏的打击如果也能 “ 上不封顶 ” 、 “ 剥夺再犯能力 ” 的话,全国都将是明亮的天,何必 “ 移民 ” 重庆?   
1414 次阅读|7 个评论
这是什么精神?重庆人的精气神
热度 6 xupeiyang 2011-6-16 08:29
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红歌精神,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到处可见的革命精神。 重庆老人进京唱红前母亲去世 含泪坚持唱到最后 熟悉的旋律,引得台下不少老教授热泪盈眶。每场演出后,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便是最好的回报,我们为身为重庆人感到自豪! 通过演出,使我们的思想意识得到升华,精神得到洗礼,向首都人民展现出咱们重庆人的精气神!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408 次阅读|7 个评论
围观:杨海鹏重庆自首的背景
热度 2 lix 2011-6-16 08:17
在 围观:杨海鹏要前往重庆自首 中,需要介绍的背景材料: 杨海鹏是《财经》杂志记者,在斯伟江介入李庄漏罪案后的次日( 4 月 12 日 ),杨海鹏开始力挺斯伟江。在迅速报导庭审实况、全民围观中发挥了较大作用。《金融时报》六月七日“这坨屎”的英文版: “Bo Xilai made a turd and served it to Wang Lijun, Wang Lijun served the turd to the prosecutor’s office, and the prosecutor’s office served it to Li Zhuang’s lawyer. Li Zhuang said: this turd smells too bad. Whoever made it, eat it himself.” 也可能有杨海鹏的贡献,因此杨海鹏自首可能是应该的。 http://www.ft.com/intl/cms/s/0/01ff9fa0-9114-11e0-acfd-00144feab49a.html#axzz1PLoQYjbs
个人分类: 历史杂谈|583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