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差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劝退的是一种“混”的人生态度
热度 28 张显峰 2013-3-25 15:02
新学期刚开始,不喜欢上课的山东大学大三学生陈飞收到学校发来的一纸通知,告诉他因为“多次警告之后成绩依然很差”,可能被降级甚至退学。据说有300多名学生收到类似成绩警告,其中多名被降级或劝退。 (3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 在国内大学对本科生普遍“放羊式”管理的大背景下,山东大学的这一“严刑峻法”激起舆论微澜。甚至有一种声音“警告”说,“劝退‘学差生’前请高校扪心三问”——我们尽职了吗,学差生还有救吗,教育失败的经验吸取了吗? 不能说这“三问”没有道理。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疑惑的是:“寒窗十年进大学,糊弄四年拿文凭”的“严进宽出”式育才模式,也曾是舆论抨击的对象,“有识之士”也曾疾呼我们的大学教育要向先进国家看齐,为什么山东大学照猫画了一个虎,却又成了被质疑的对象呢? 在当下的环境中,学校的做法或许尚有诸多待完善之处,也恐怕真的难以理直气壮地回答那“三问”,这需要山东大学甚至我们的整个教育界去反思,去用行动给出答案。但我以为,比质疑更该有的态度是肯定它,这种积极的改革意识和探索精神值得鼓励。而且应当看到,这一做法看似“一推了之”,实际上是在“自找麻烦”。无论是应对舆论还是应付考核,显然没有比随大流更省事更保险的做法了——但教育就要不怕麻烦。 更为重要的,这是一次比较接近“国际惯例”的尝 试。美国的大学淘汰差生是出了名的,当然其教育质量也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坚信,学校的声誉是靠教学质量赢得的,如果放任所有学生甚至连学业很差的学生都准予毕业,学校短期内可能会获得生源,但长期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使学位贬值,最终伤及大学声誉。不仅美国,据说淘汰不合格学生是国外大学教育通行之法。在法国,大学之前有预科,以80%左右的淘汰率选拔学生进入大学,到毕业的时候还有60%以上要被淘汰。 不能排除大学也有“过错筛子”的时候,淘汰掉的也有可能日后成了社会精英。但我相信,在透明且平等的规则之下被淘汰,对一个人而言,一定有那么一刻会被触动,触动内心“该严肃起来了”的神经。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样的教育制度之下,“被淘汰”也是最具励志的“最后一课”,何尝不是日后走向成功的力量。 劝退“学差生”,实质上劝退的是一种“混”的人生态度。如果没有这样的砥砺,如果大学学子多抱着“糊弄四年拿文凭”的心态,折损的恐怕不只是大学的声誉,当学问和学位丧失了神圣感,我们生产的多是习惯了“混”的人才,那么,他们日后在工作中的态度约略可以想见一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这个社会干什么都缺乏“认真精神”!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6563 次阅读|30 个评论
勤奋而成绩不好的学生怎么教育
yaoronggui 2010-5-11 13:22
目前有以下几类学生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担忧,不知道如何去开导和教育他们。 第一类:偏科生 学生偏科的情况非常普遍,我在班上也经常强调要求学生不要偏科。偏科的学生的总成绩排名总是不稳定的,一旦优势科目没有考好或者在该科与别人没有拉开差距的话(因为试卷容易),排名就下降了。 我班上的第一、第二名都有一门功课比较弱,所以在年级排名老上不去,多次找她们谈,不见成效,希望这次谈完之后该弱势科目能有一个大的提高。 第二类:原地踏步生 我班上有几名同学无论考的难还是考的容易,成绩排名总是在原地踏步,或者稍稍下降,这令我和家长非常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开导他们。 第三类:努力而成绩差生 我班上有几名同学非常勤奋,但成绩老上不去(这种情况我在几年前带班的时候也碰到过,一直没有找到方法根治这类学生)。我也找了他们好几次,也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方法,但从他们口中所描述的,学习方法应该没有问题,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成绩总是上不去。对于此问题,我也请教过其他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但他们也没有提出一个合理的方法来。这类学生这么努力,但成绩上不去,心里也容易产生自卑,我只有不断的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今天我把这几类目前常见而又令老师和家长的担忧的学生情况列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希望大家不吝赐教提出一些合理的方法来帮助这几类学生提高成绩。 欢迎大家畅所欲言!谢谢!
个人分类: 教育管理|346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