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孤独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孤独

相关日志

有孤独的成分在
pingguo 2019-11-20 14:32
与缪斯相爱, 像爱上一朵桃花那样, 有孤独的成分在。 如果生活还需要作战, 必定选择与天使一同作战, 有孤独的成分在。 慢慢地你将知道, 鲜花与喝彩可能都不是要点, 孤独才是。根本上, 生命的要点在于灵魂。 2019-11-09
个人分类: 诗歌|1903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是孤独患者还是享受孤独?喜乐之心,乃是良药
热度 1 yanmeibaxia999 2019-11-12 22:13
1 双十一,光棍节,你们剁手了么? 购物,可以排解一时孤独。 但购物后,依然孤独、寂寞、冷。 怎么办? 不甘心做韭菜的海豚, 和大家一起探索经济又实惠的方法。 2 我有一个6岁的小侄子, 有一天和我说:“我好孤独呀”。 问他为什么啊? 他说,没有手机玩…… 听过太多的孤独,但你真的了解孤独吗? 首先,要分清楚自己是在享受孤独, 还是在被孤独这种状态所伤害。 3 享受孤独,就是学会和自己相处。 一个人吃火锅、逛超市、看电影、旅行…… 但内心始终是平和与充盈的。 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心。 情绪千千万, 剪不断,理还乱。 能一个人理清的, 都是值得点赞的。 4 在中国,有一亿抑郁患者。 孤独始终在伤害着很多人。 放假只想家里蹲,家人好久不联系, 朋友都在微信里,娱乐全靠手机撑。 这种生活状态,你们觉得熟悉吗? 自我选择孤独,主动与他人隔绝。 口头上说,我就喜欢一个人呆着, 但心理总有空虚、后悔和羞耻…… 这不是享受孤独,是孤独患者! 5 人是群居动物, 长时间的孤独, 会破坏我们的身心健康。 不愿意社交,年年双十一只知道剁手。 钱包空了,心也空空。 孤独会诱发焦虑、抑郁、睡眠不足,运动量少,作息紊乱…… 孤独让人感觉自己的身体变虚弱了,不论这是不是事实。 残酷的事实是,孤独会增加很多疾病的风险: 高血压、肥胖、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 6 除了遗传、环境、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 癌症还与性格和情绪有关。 有一种性格,叫C型性格或者“癌症性格”。 Ta常感觉孤独和焦虑,但不善于调整情绪。 Ta常把不良情绪藏于心,加剧孤独和压抑。 研究发现, C型性格的人,患癌概率要比一般人高于3倍。 7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最新的理论就是: 肿瘤细胞逃逸了免疫系统的监视。 免疫细胞有能力消灭肿瘤细胞, 但孤独等不良情绪会降低免疫力。 研究发现, 孤独就像一种慢性压力, 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从而增加患癌风险。 喜乐之心,乃是良药! 8 人生来便是孤独的, 人生中的大量时刻,你得一个人度过。 如何处理好自己与孤独的关系? 理解孤独的类型,状态和后果,大有裨益。 如果你是享受孤独,继续享受就好。 如果你是孤独患者,怎么办? “有时治愈、时常帮助、总是安慰”,是很多医生的座右铭。 孤独这事,求医不如求己。 自己安慰自己,帮助自己,治愈自己吧。 9 孤独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还要上下而求索。 有人说,抑郁和孤独就像心理上的肿瘤。 逆瘤而上,不但关注身体上的肿瘤,也关注心理上的肿瘤。 对于患者,谁能共情?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永远不要低估一颗逆流而上的心。 朋友们,孤独之路,你有好经验分享吗? 请加海豚交流,或者到留言区一起讨论。 --------------- 看更多走心故事,请关注公-众-号【逆瘤而上 】 ---------------
个人分类: 涨见识|273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与神对弈
pingguo 2019-9-16 11:28
神坐在我对面的阴影里, 与我对弈。 我梦里的这个场景, 在我醒来之后依旧在延续。 一只鸟飞过去, 看了一眼这场对弈—— 那可能是神, 换了一个更为孤独的视角。 2019-09-14
个人分类: 诗歌|1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己亥夏诗五首
satangell 2019-9-6 14:14
其一·你和我 这个世界有两个人 一个是你,一个是我 草原上有两朵花 一朵是你,一朵是我 天空中有两片云 一片是你,一片是我 大海里有两条鱼 一条是你,一条是我 这个世界有很多人 我只看到你,和我 其二·梵天 我沉睡, 你在我身边 世界在我梦中 我醒来,世界在我身边 亲爱的,你在哪里? 其三·为你读一首诗 清晨,我为你读一首诗 在第一滴露珠落下的时候 夜晚,我为你读一首诗 在最后一根蜡烛熄灭的时候 春天,我为你读一首诗 在第一棵小草探出头的时候 我为你读一首诗 在世界被严冬笼罩之后 其四·大雪落下的时候 我带着鲜花和拥抱而来 我带着铁犁和镰刀而来 来到没有你的世界 开半亩禾田 搭一座茅屋 看雨,听风 等雪…… 大雪落下的时候 你踩着雪,来了 我的爱人 其五·人和风雨 人在门里 风雨在门外 风雨有风雨的狂欢 人有人的孤独
个人分类: 曳尾涂中|2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能力
pingguo 2019-7-27 11:23
亲爱的宝贝,我承认, 你有享受幸福的能力, 这能力比我们这一代人强太多。 你更要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像一棵树, 在孤独的岁月里。 亲爱的宝贝, 你现在还不能理解—— 生命的核心部分是孤独。 2018-12-04
个人分类: 诗歌|2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暮色荒原诗草: 孤岛汪洋话孤独 ——徐庆春新作哲理微型诗《孤独》解读与赏析 (增补稿)
热度 2 pww1380 2019-7-5 09:22
暮色荒原诗草 孤岛汪洋话孤独 ——徐庆春新作哲理微型诗《孤独》解读与赏析 篱风(大漠孤烟 南海渔翁) 题记:“城市中的孤岛” 和 “人群中的孤独” 是世界现代哲学和社会心理学十分关注的两个相关命题。这里发布的哲理诗人徐庆春的新作《孤岛》,本人对这一佳作的解读与赏析,以及诗人班老同学的相关评论,均可视为对这两个相关哲学-心理命题的文学思考。 徐庆春《孤岛》解读与赏析 走过千山万水 我终于发现了 孤零零的你 ——漂泊在汪洋大海中的 这座荒凉的小岛 历尽亿万年风雨 你终于看到了 孤零零的我 ——浮沉在喧嚣人海中的 这个匆匆的过客 两片海洋 两座孤岛 我与你 被孤独这根红线 紧紧地 连接在一起 相看两不厌 无语心相许 孤独 陪伴着孤独 沉默 问候着沉默 发现了你 我终于找到了 久违了的 自己 附徐庆春原作: 孤岛 徐庆春 我是人海中的你 你是大海中的我 用孤独陪伴孤独 用沉默问候沉默 评论 : 玉兰花开 :能和万物对话的灵魂,就是诗人的灵魂。 在这里,我感受到诗人彻骨的孤独。 南海渔翁 (大漠孤烟):玉兰给庆春《孤岛》写的评语,很到位。而这条评语本身,就是诗意极浓,哲思深邃的哲理诗——微型哲理诗,稍作整理如下: 诗人的心灵 能和万物对话的 灵魂 就是 诗人的心灵 江河: 能写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人,他是最孤独的人。...... 大漠孤烟 (南海渔翁):各位老同学的观点,自得其趣,各有其妙。 读诗、写诗、评诗的人,时时都在保持着思维的灵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保持灵动思维的大脑,绝对不会罹患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 AD)——老年性痴呆。因此,与诗为伴,便与老年痴呆无缘。 这就是我们诗人班“夕阳正红,晚霞灿烂,走向夕阳,走入霞光”的最大优势——用漫天的霞光,烘托我们诗人班黄昏时分的精彩——人生最灿烂的一刻。 玉兰花开把“彻骨”与“孤独”的内在链接,见证了她对“孤独”的深刻理解。而这种对孤独的深度理解,是没有刻骨铭心的感受所不可能达到的精神境界。 面对孤独,玉兰花开和庆春选择了“与自己对话”。 “与自己对话”,古人称之为“自省”。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古人的“自省”,应 为“自我反思”,即“与自己对话”,绝对不可将其狭义地理解为“自我忏悔”,更不可曲解为“因内疚而自责”式的“吾一日三省吾身”。 这样,通过这种自由、轻松,坦然,客观,深入而无须自责地“与自己对话”,就可充分释放自己的思维潜能,把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能够在新的高度和新的层次上,不断得出对自我、对世界、以及对人与世界的关系最新的认识。 于是,新的认知,新的诗作,便一次又一次地张开了自由飞翔的翅膀。 不过,思想与诗这只可爱的小鸟,无论飞得多高,飞得多远,也难逃“江河”的“法眼”——“能写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人,他是最孤独的人。...... ” 我深知,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唯有在这种“最孤独的人”在与自己孜孜以求的对话中,人类的智慧才得以实现不断地提升。 君不见,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智者——先知,圣人——历代的思想巨匠和文化大师,哪一位不是这种“最孤独的人”? 珍惜自己的孤独吧,这是人类智慧和文明之光的源头,首先是我们诗人班佳作迭出的 活水与源泉。 珍惜这些“与自己对话”的“最孤独的人”吧,这是人类走向未来,走向光明的希望。 黄花瘦 :心开一扇门,眼界少凡尘。孤独看喧嚣,权作一浮云。
个人分类: 暮色荒原诗草|3296 次阅读|4 个评论
孤独不是一种病
热度 4 Rainbowcn2018 2019-6-1 17:41
安东尼·斯托尔说,人类并非只为爱而生,就算活得孤独,也一样能活出人生的意义与精彩。 主流观念一直提倡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健康的人际关系,而心理专家也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即亲情、爱情和友情)视为幸福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世人眼里,喜欢孤独、不喜欢与人交往是这一种病态,人们应该掌握交往技巧,建立亲密关系,努力融入群体。 然而,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安东尼·斯托尔认为,孤独不是一种病,是否喜欢孤独是由性格决定的,孤独是人类内在驱动力的需求。 外向的人喜欢和外界打交道,喜欢和人互动,离不开他人的存在。内向的人更喜欢跟自己较劲,倾向于独自待着,是否有人陪伴没有关系。喜欢孤独的人和喜欢交往的人一样没有问题。 人生有两种背道而驰的内在驱动力,一种是对陪伴、爱以及其他所有能让我们亲近同类的亲密关系的渴望,另一种是对独立、孤单和自主的向往。亲密关系只是人生围绕着转动的轴心之一,很多人生目标与兴趣只有在孤独中才能实现。 独处是一种能力,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回顾与总结。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认为,独处的能力就是享受孤独的能力,可以让大脑处于安静的放松状态,激发大脑的潜能。 假如一个孩子喜欢自己呆着,而且能够自得其乐,则证明是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要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一定要给予其足够的安全感,因为有了安全感,才能放松地独处,在放松的独处状态下大脑才能完成很多重要的工作。 孤独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创造力的源头是想象力,而想象力总是在孤独状态下展开翅膀,能够享受孤独的孩子更有可能培养出创造潜能。有了想象力,人类才能成为万物之灵,才有了璀璨的人类文明。孤独是让想象力疯狂生长的沃土。 王国维的读书三重境界里都有孤独的影子: 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第二个境界: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第三个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往今来,大多数成大事者都能耐得住孤独,很多伟人在极度孤独中创造出了传世之作。 正如安东尼所言,顿悟从来不是偶然的,它是一个想法经过了长期的“孵化“后才成型的。就像破壳而出的小鸟,在蛋壳破开的一刹那之前,已经在黑暗中经历了漫长的孤独。 孤独能够疗愈心灵创伤。安东尼认为,心理疗伤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在孤独中进行。如果一个人静静地舔伤口,在一段时间内尽情地悲伤,最终可以彻底走出阴影。 孤独能够让人回归真实的自我。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实现自我可以让人格变得更完整,从而可以让人体验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平和感,一种与生命达成和解的安宁感,一种成为整体一部分的归宿感。 如果过度陷入人际关系,也许会让人与自我日渐产生隔膜,正如华兹华斯的诗里所言,“世界仓促,让我们与更好的自己,日益疏离”。如果想和更好的自己建立连接,每个人都需要适度的孤独。 安于孤独,享受孤独,回归真实的自我,也许可以达到一种别样的人生境界。 首发于 彩虹桃源 往期文章链接: 知识的错觉 | 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吗? 婚姻是一场最好的修行 努力让踢猫效应止于自己 你的微笑就是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再谈《别让负面情绪毁了你的人生拼图》 改变别人是一场痛苦的博弈,改变自己是一场幸福的修行
个人分类: 认知点滴|2417 次阅读|8 个评论
声音
pingguo 2019-2-3 17:49
一棵树,在森林里也是孤独的—— 我的位置唯一, 没有另一棵树与我相同。 森林里的声音, 我聆听它并成为它的一部分, 我在这声音里是孤独的。 我在孤独中聆听树木内部的声音, 和头顶的星空。 这时候,我听见你。 2018-09-17
个人分类: 诗歌|1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孤独中前行
热度 6 zywsict 2018-9-25 17:44
现在的环境对于青椒而言,想认真搞好教学,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不放水,杜绝学生不学而获的思想,感觉越来越难。因为头顶上总悬着一把剑,时刻提醒着你自己,你这样顶着压力在孤独中前行是否值得? 这把利剑主要由三方面组成:第一,事业压力;第二,经济压力;第三,时间成本 。 第一,事业压力。某四非学校将学生的评教值作为评职称的必要条件,但无数的事实证明,在这个四非学校只要好过的课程,评教值出奇的高。甚至可以说挂科率与评教值成负相关。也就是说课程的挂科越少,学生的评教值越高;课程挂科的越多,学生的评教值越低。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评教,这完全是一件操蛋的事情,评教的项目极其繁多。而大多数学生评教根本不会仔细看,因为要期末复习,根本不愿花时间在这上面,最直接的选择就是根据期末考试的难易程度来随便填写,感觉自己能够过的,分数就打高一些;感觉过不了的就打低一些。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认真上课负责的老师其评教分往往低于那些课程好过的教师。而对于青椒而言,评职称将评教值直接作为必要条件,所以大多数选择妥协。不然你就得承受一定的压力,承担一定的风险;否则在评职称中你就会处于劣势。一句话说的好,不怕有坏人,因为有少数坏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环境逼着好人去做坏人。 第二,经济压力。除了少数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的青椒之外,大多数青椒都面临着经济压力,而在高校收入往往与职称相关。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评选职称也是一条非常不错的路;但考虑到不放水与认真的教学,其导致的结果,往往在评职称处于劣势,作为青椒在投身教学中不得不权衡一下自己的经济利益。所以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我想权衡的结果可想而知。 第三,时间成本。实行负责、不放水、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的教学就必须认真备课,认真地批改作业,认真的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而这些工作必然得付出额外的时间。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指挥棒下,这种额外的时间付出是带不了什么经济利益。以某四非学校科研奖励政策为例进行说明:1篇EI期刊论文奖励人民币6000元,而一节课课时费人民币45元,要获得同样的报酬大约得上134节课,这还不算备课、批改作业、出试卷、监考、改试卷、补考、提交材料等。更重要的是,在评职称中科研的比重是大头,教学方面只要评教值达到一定的要求且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即可。所以在获得同样经济收益的条件下,科研的时间成本往往比教学的时间成本低很多。 尽管头顶上总悬着一把剑,可能有些利益会受到损害,但认为对的事情,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哪怕成为孤独中的前行者。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个人分类: 教学|4437 次阅读|30 个评论
苍白(短诗四首)
pingguo 2018-7-23 09:51
《孤独》 只有神,坐在对面, 在一张巨大的无形的棋盘前, 与你对弈。 不吐出半个字。 《隐身》 等到绝望之后, 那时候你恰好看见世界的模样, 透过破碎的玻璃。 隐身,或者高调出镜, 都无足轻重。 《苍白》 月光,像盗墓人的脸, 那么苍白, 湖水不曾照见过的苍白。 在这被掏空的废墟之上, 这千年的废墟之上。 《天空》 我沉默或是出声,我知道, 一个样。 可是我不肯沉默, 即使整个天空被污染,看起来一个样。 我知道, 那绝非是我一个人的天空。
个人分类: 诗歌|18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孤独是思想者的宿命
热度 1 yaojunwei 2018-7-18 22:44
假期学习模式开启了,有别于以往的假期,今年的假期格外的炎热,却又格外的深邃。 从北京讲座回来,忙着在天津参加讲座,没有顾得上写点什么,今天算是忙里偷闲,在办公室吹着落地移动小空调,感受着小空调与电扇共同形成的清爽冷气与风的混合交融降温场域,听着周蕙的 “今宵多珍重”,可以放空自己的身心,信马由缰地信手拈来。 这次去道可特律师事务所讲座,其实是对我自己目前研究、理论、方法、思想乃至科研观的一次 “阅兵”。其实 PPT 是昨天晚上做好的,资料是现成的,我只需按照自己的思想整理成符合逻辑的可供展示的 PPT 即可,东西是现成的,思想是自己的,恰好通过这次讲座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研究。 正如目前我所处的 “科研 5.0 ”一样,我是三线出击,“理论”、“方法”、“实践”三线出击,正如在研究方法上我开始涉猎混合研究一样,在研究领域方面,我开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便在学术界、实践界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方面可以游刃有余。 这次讲座在做 PPT 的时候,我没有任何质疑,在知识管理层面上,我按照“国家——政府——企业——个人”四个层面进行诠释和研究课题的展示,而且都是实践案例,都是自己做过的实际课题,没有从网上借鉴或者纯理论出发,有效地将研究成果和企业所需结合起来,更好地在不同层面展示知识管理的魅力和价值,更好地展示自我研究的深度和价值。 在研究深度方面,我不仅仅满足于给律所讲解我做过的课题,而且对于律所律师的专业特点,将自己最新创建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展示和讲解,让他们了解了目前在他们进行数据分析时候的痛点上面如何进行突破和探索。更为精彩的是,我将最新自己关于知识管理的创新理论进行了介绍和讲解,让大家对于如何做好知识管理,把握前沿领域有了更深地洞察和感触。 这次讲座,我并没有从书本出发,而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在科研、企业实践项目中的体会和心得来进行讲授,让律师可以深刻明白做好知识管理,首要的是先做好个人知识管理,而且更加明白了知识管理不是流于形式或者空中楼阁,而是切切实实地可以提升自身能力和发展速度。 在中午用餐的时候,律所的徐总跟我们交流起她自己多年的心得和体会,她说经营自己就像经营企业一样,要有自己的产品和东西,就像我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一样。她说从我身上看到的是,而且即使自己所在的单位不如清华北大,但是依然可以在讲座中感受到我对自己单位的热诚,虽然平台不是很强,但是照样不影响自身的成长和茁壮,这源于 我对自己的科研积累起了自信 。这份自信不是来自于空穴来风,而是我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打拼出来的,这是一份自己说出科研成果时候的脸不红心不跳,这是一份说出来时候的强烈自我认同感,这是一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气,这是一份舍我取谁的傲骨! 这是一次有效地阅兵检验,对于我的科研思想、科研心得、科研脉络,科研生涯都是一次很好地检验,这次讲座更加坚定了我的自信,来源于我的苦心磨砺,正如《诗经 ·国风·卫风》所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转换一下:“有匪科研,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项目,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本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论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专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思想,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视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也由于一系列地磨炼和实验,总算是进一步验证了我自己提出了科研的“五行八卦学说”。 我选择了一条无人问津的方向,也斩断那世俗的枷锁,当人们在观望时候,我已在科研的拓荒之路上,孤独是思想者的宿命 …… 琐碎之冗,挥手斩焉, 世俗之见,秋风断哉! 一气呵成,道在其中, 幸甚至哉,言以咏志!
个人分类: 应如室|2291 次阅读|1 个评论
此去经年,沉默如斯
yaojunwei 2018-6-24 16:25
这一晚上的梦,感觉做了很久很久,醒来的时刻,感觉头疼,我似乎可以回忆起做的梦…… 我想一下我做的梦 我梦见十年的规划一年实现了……。 我要好好地重新再进行十年规划,好好地经营自己的人生……。 我梦见,我站在了辽阔无际的原始森林边上, 绿色的森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思索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这是大多数人选择的康庄大道 但我凝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凄凉,更寂寞 这条小路上 没有留下任何行人的足迹 我知道这条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返回 路口有众多风声一直在呜咽 回来吧,那里没有方向和前途 然而,内心有个声音在呼唤: 踏过去吧,这便是你的人生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这条小径荆棘丛生,前路未卜 我从这条小路走出 必将衣衫褴褛,形单影孤 虽然我爱惜羽毛,敝帚自珍 于是 我关闭了五官 我知道 我要像骆驼一样 无须顾忌那多余的争辩、质疑与否定 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发乎于心,践之于行 这就去征服无尽的坎坷吧 当我走到路的尽头时候, 我发现有一个年代久远、破烂不堪的石碑 但碑上刻着的字烁烁发光 曰:孤独是思想者的宿命 我把贴身带的一块小石碑拿出来 在上面刻上了 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 也许多少年后 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 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个人分类: 应如室|1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每一朵玉兰,都有自己名字
热度 4 rongqiaohe 2018-3-20 14:12
满树的玉兰花, 你喜欢哪一朵? 每一朵有自己的形象 每一朵有自己的性格 每一朵有自己的姿态 甚至 有自己名字! 满树的玉兰花, 虽然有各自的形象 虽然有各自的性格 虽然有各自的姿态 甚至 有各自名字, 然而 每一朵花儿 都是孤独的!
个人分类: 图片集|269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孤独的含量
pingguo 2017-11-18 16:43
杜甫说,诗是吾家事。 在唐代,他所做的事乃是家事, 家里的大事。 对今天的诗人来说, 诗是个人的事, 甚至是私密的事。 一些表达,属自言自语, 无意说给任何人, 不想,已脱口而出, 在虚拟的时空, 虚拟的场景。 人们不妨在一起说笑, 如果流泪, 如果追问, 像屈原那样,像苏轼那样, 唯有独自完成。 诗的品位, 当然也是诗人的品位, 取决于孤独的含量。 2017-11-17
个人分类: 诗歌|14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终极爱情影响因子”——对终极实在的好奇与渴望
KangHuayue 2017-11-1 18:01
11 月又来了,有小伙伴在搞 “ 一周 CP ” 啥的,作为一个哲学专业的 ( 入门 ) 叼思,我想,除了颜和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三观匹配或精神层面在一个频率上——聊得来,有共鸣吧。 所谓和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不可能去谈恋爱了却没有什么好说的,没有共同语言,聊不起来,那一定很尴尬,而且结果可想而知,结婚更是如此吧。 高兄说,世上除了吃喝拉撒这类物质感官享乐的之外,唯一有点意思的可能就是 “形而上学,或者终极问题了” ,我完全同意 。真正 “ 有趣 ”, 是因为,感官刺激都是可以重复经验的,色声香味触法,重复多了就 如叔本华说的,会 徒剩无聊和空虚,就像肉吃多了 会 腻歪 会乏味 一样。而这 种东西是似乎超越平常所能经验到的 “意义”、“乐趣”的(同理,江湖传说硅谷流行 LSD 等,所以爱情在莫文蔚的歌词里也被称为“精神鸦片” )。这 是真正的未知,也是多数人从未经验到的,也是好奇心重的人必定都会产生疑惑和惊叹的东西,也因为这些东西是超越人自己短暂的存在而指向人永恒的。 再就是,世界表象之下的真相或实在的 ( 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得怀疑或者感觉似乎有比这世界更真实的东西,而怀疑这个世界可能不过就如梦境一样,至少存在这种可能 ) ,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这个世界就如一个谜一样,至少我们还没有真正回答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一回事 ? 这个问题。 而对这种对终极实在 /ultimate reality 的渴望,大概就如希尔伯特的名言所述,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 ,似乎也如佛家所言之 善法欲 ) 。每个人对“有趣”、“有意思、有意义、好玩儿”的定义应该是受人格特质和三观共同决定的。可能,在一个时期内,对这个终极实在的欲望的程度,大概也就是三观里的核心驱动力了 (佛家所谓, “无始无明”) ,一切其他都被它的大小决定。而匹配值的模型里,这个可能也就是钱和颜之外,最具决定性的一个东西了。真正的爱情,本质上也就是缓解这种形而上的对未知的焦虑感而已。 周国平老师的文章《 读务虚笔记 的笔记 3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d6f6801017sli.html 里提出对 残缺 的意识把人在精神层面分成几类。那么反过来,有了这个残缺的意识,就要弥补,就要解决, 就 渴求答案, 我 / 世界 什么是残缺的 / 不完美的 ?就渴求完满,这种疑惑可能只能诉诸于终极真实 / 实在 / 答案,所以这个对终极的欲望,也就是硬币的另一面吧 : 残缺 ——— 完美(假设终极实在或许包含答案,或许包含完美) 赵鑫珊老师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我在一本很古老的《读者》文摘上看到,《孤独感与人类文化创作》) https://wenku.baidu.com/view/a93584d2c5da50e2534d7f35.html “ 内在的孤独感则是一种最深层次上的心里意识。它常常是朦胧的,莫可名状和说不太清的。正因为说不太清,所以具有一种根本的、永恒的、无法驱散的哲学性质。在佛学上如果有 “根本烦恼”一说,那末,内在孤独感便是地球人与生俱来的“根本的孤独感”。 ” 积极心理学的一篇论文 Meaning as a Buffer for Existential Anxiety 《作为存在焦虑之缓冲物的意义》里提到,其实这是对人之必死性的意识产生的存在焦虑,可能也就是形而上的孤独感吧。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297982 附一个粗糙的模型构思:婚姻 / 爱情匹配值,这个函数很复杂———:一个小模型:三观 * 智商 * 情商 * 志趣 * 颜值 * 收入;各项分配权重,三观、收入两项影响最大 (IQ 与 EQ 又影响收入 ) , 权重应最大,但对外貌协会 ( 该项可能与三观有交叉因素 ) 这个组合也很可怕,三观的一个子项?权重也太大,可怕。三观 * 外协就是一个极端中的极端。三观可能又取决于 IQ ,反过来又影响收入,双向的,比如龙泉寺里的高 IQ 者。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37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只黑猫
lijiin1990 2017-10-13 17:49
一只黑猫 垃圾堆的角落里 躲着一只黑猫 垃圾堆的角落里 躲着一只黑猫 它淋着雨 它努力的 在找一些吃的 它没有兄弟姐妹 也没有爸爸妈妈 它死在那个角落里 变成了泥土 全世界与它无关
1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阳光下孤独的猫
pingguo 2016-12-1 11:27
曾有人问我为何喜欢猫, 本以为张嘴就有的答案, 竟是一片空白。 仔细想了想,还是不得要领, 但也没怎么介意。 今日午后,阳光出奇的好, 我习惯性地看起微信, 或点赞,或轻轻划过。 罗胖子的诗,总要读得仔细, 他的语言构成险峰, 三两只蝴蝶在峰巅静与舞。 这次他写到毒蝎,象形文字, 写到绞股蓝,攀援植物,写到小人。 孔子言及小人,无非是反衬君子, 这个词一下刺穿谜底。 猫怎么看都不像小人, 冷,而且警觉。 猫的媚是一件自然的事, 自恋的一部分, 悄悄看一眼即可明白, 阳光下只有它和它的影。 2016-11-30
个人分类: 诗歌|2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孤独之谜:我们为何畏惧孤独?它是什么?从哪里来?
热度 5 SciLondon 2016-8-31 18:05
( London-science.com 原创,网页转载请附带原文链接: http://www.london-science.com/archives/1470 ,微信转载请联系我们) 尽管充满了丑恶,欺诈和欲望,我们还是想要尽力融入这个社会;尽管不被人理解,被排斥,被嘲弄,我们还是想要拼命地进入某些圈子。虚拟也好,现实也好,我们都在寻求群体的庇护-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何如此惧怕孤独? 孤独之谜 孤独带来的副作用,远远不止心理上的效应,它能改变大脑的生理过程,从而彻底摧毁一个人。即使是最孤傲的人,也无法承受真正意义上的孤独。早在五十年前,两位勇敢的探险家就亲身做过一个关于孤独的实验:他们在黑暗的、与世隔绝的洞穴中分别生活了88天和126天。当他们走出洞穴时,几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他们彻底失去了时间的意识,睡眠周期延长到了30个小时,精神状态也十分不稳定。根据一位探险家的描述,一向十分讨厌老鼠的他,竟然在洞穴中饲养了一只老鼠作为宠物【1】。一项2008年的研究,招募了6位志愿者参与关于孤独的实验-他们被分别锁在黑暗和封闭的小屋中48小时。根据这些志愿者事后的描述,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已经陷入了神志不清的状态,做出了许多疯狂的行为,甚至出现了强烈的幻觉【2】。有的研究甚至表明, 长期陷入孤独状态的群居动物,如老鼠,猩猩等,将承受更多健康问题,寿命会更短-它们的死亡风险会上升30%。 在孤独中进化 人类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负作用”的特征?难道是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适应了集体生活,从而无法独自生存吗?事实上,在多年以前,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John Cacioppo就提出了一个理论: 我们大脑中的孤独感,恰恰是人类进化的动力 【3】。 孤独带来的心理和生理折磨,驱使我们寻找同伴,形成社群。这种行为,使人类产生了分工协作的社会结构。从这个角度来看,孤独感能够在进化过程中得到保留,是因为它对于动物的进化是有益的-孤独感如同饥饿,口渴和疼痛一样,是一种负面的状态,这将迫使动物寻找解决方案,提高它们的长期生存几率。 人类作为一种社会动物,逐渐在进化的过程中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最终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社群为我们提供了援助,保护,同时让人类的心智得以形成和留存。Cacioppo曾说过:“人类的力量在于,我们能够互相交流并且共同工作。” Cacioppo的理论有点细思极恐:人类的社会结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孤独感的威胁下形成的-它奠定了人类在物种进化上的地位,也成就了人类辉煌的文明。 换句话说,如果人类不曾畏惧过孤独,那么今天的文明社会就不会形成;如果这种孤独感在今天烟消云散,那么我们的社会必然会走向分崩离析。 高级动物的行为,都是由大脑的生理活动所决定的。因此,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我们的大脑中必然存在一个先天性的生物学过程-或许是化学物质的分泌,或许是细胞信号的传递。这种运转机理会给予大脑信号,使处于隔离状态的动物感觉不适。反之,一旦它们与同类接触,这种不适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然而,大脑一直被称为“人类最后的技术堡垒”,攻克这座堡垒的战役十分艰辛,许多针对大脑的研究都得不到突破。关于Cacioppo的理论,科学家们也迟迟无法从大脑活动中找到证据支持。 解开谜团 2012年的一天,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博士生Gillian Matthews正在研究可卡因对老鼠大脑的影响。她像往常一样,为小白鼠们注射了可卡因药物,然后把它们每只单独放在笼子里,然后在第二天检查某些大脑神经元的变化。同时,她还准备了一个阴性对照组-小白鼠被注射了生理盐水,而不是可卡因。24个小时之后,她开始检查小白鼠的脑细胞变化:根据她的预计,可卡因将会增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从而解释可卡因为何能够让人上瘾。然而,实际结果令她大吃一惊:不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这些小白鼠的脑神经元都发生了同样的变化。不论是否受到可卡因的刺激,连接到某种神经细胞上的神经纤维生长的更加粗壮。她完全无法解释这样的结果:“这绝对是一个错误。” 随后,Matthews仔细检查了各个实验步骤,甚至更换了实验条件,却并没有发现任何导致“错误”的因素。最终,Matthews和她的同事Kay Tye意识到,这种现象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 导致脑细胞发生变化的,不是药物,而是24小时隔离状态导致的“孤独感”-这些正在忍受孤独的神经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Gillian Matthews(右)和她的同事Kay Tye(左)。 老鼠,如同人一样,也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社会动物,偏好群居。之前的研究表明,如果将一只老鼠与同伴分离,单独关在笼子中一段时间后,当它被放回同伴之中时,它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同伴互动,关系更加亲密。它与我们一样,都畏惧孤独【4】。 Matthews发现,这些产生变化的脑细胞,都会释放出多巴胺-一种产生愉悦信号的化学物质。当我们进食,发生性行为或者注射毒品时,大脑中的多巴胺就会飙升。同时,新的研究表明,多巴胺不仅仅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同时也是我们欲望的来源:它能够驱使我们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多巴胺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脑干上的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它被证明与抑郁相关。DRN中,有25%的细胞是多巴胺分泌者。 研究DRN中的细胞,在历史上都是十分困难的,它们的性质至今还没有一个清楚的结论。Matthews决定另辟蹊径,开始探索DRN和孤独感的关系。 随后,她来到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采取了一种十分特殊的研究手段。首先,研究人员们通过基因工程,使这些多巴胺分泌细胞能够对光线产生反应-不同的波长刺激下,细胞能够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也被称之为“光遗传学技术(optogenetics)”。借助这种技术,他们可以利用光线,控制这些细胞:刺激他们,或者是抑制他们。 研究结果发现,刺激这些DRN中的多巴胺细胞,会令老鼠们感觉不适,并会主动地回避这种刺激-就像他们回避生理疼痛一样。另外,这些老鼠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孤独”的症状,就如同被长期隔离一样。 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位于DRN中的多巴胺分泌细胞,实际上是动物们”孤独感“的来源。Matthews成功地解开了这个谜团,她的突破性研究也在今年初被刊登在Cell上 【5】。 图为DRN中的多巴胺分泌细胞,这张图揭示了在孤独“状态下,小鼠大脑神经元的形态。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观测到“孤独”的本质(图片来源:Gillian Matthews) 经历了整整10年,“孤独进化论”的证据终于被找到了,通向大脑之谜的一把钥匙又被人类收入囊中。Caciopp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自己得知这个消息时,激动的“差点晕过去”。 孤独的社会 孤独不仅体现在你的大脑中,它还根植于你的基因里。事实证明,我们对于孤独的敏感性是可遗传的,就如同身高和肤色一样。 研究表明,约有50%的人,“孤独感”程度与他们的基因有关。 从经典的进化理论上来看,这是一种有益的基因-如果它是有害的,不利于种群生存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必然会被抹去。这也从侧面印证了Cacioppo的理论。 实际上,我们真正从基因里继承的,并不是这种实质的“孤独感”,而是对于“孤独感”的承受能力,以及“孤独”的敏感程度。举例来说,有人一天不参加聚会就浑身难受,而有些人却可以在家里看书玩游戏,宅上一个月。由基因控制的DRN中多巴胺分泌,恰恰是这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Matthews这这项研究中,还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那些“社会地位”较高的老鼠,更容易受到DRN刺激带来的影响。当这些老鼠受到刺激之后,会更加拼命地寻找同伴和群体的庇护。换句话说,地位越高,就越害怕孤独。然而,那些地位较低的老鼠,却对这种刺激比较麻木,甚至是无动于衷-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不仅无惧孤独,反而享受孤独。因为独处使他们得以逃过同伴们的欺凌。 同时,Matthews还推断, 动物们所拥有的社会连接关系,并一定是它们真正想要的连接关系-这完全取决于它们的DRN中多巴胺细胞的活跃程度。一些动物(也包括人)需要“孤独感”而另一些不需要,而那些认为“社会连接关系”更有价值的动物,会受到“孤独感”更显著的影响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社会地位,将会带给动物更多“好处”,也就是行为学上的“奖赏”-这恰恰是基于“社会连接关系“的。失去这些关系,也就是孤独的状态,就会让动物们失去“奖赏”。这就如同条件反射一般,大脑的神经元会产生一个反馈回路,支配动物的行为。 这项实验,还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是先天的大脑神经元决定了社会地位,还是社会地位改变了大脑神经元?换句话说,一些人是不是生来就是领袖?一个社会底层的人登上高位,他的大脑会不会发生变化? Matthews和她的同事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这个问题了。另一方面,他们还在探索控制”孤独感“的基因。 从基因到大脑,再到人类社会,“孤独”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其中的关系也十分复杂,这项研究仅仅是揭开了冰山一角。然而,我们却可以从这个发现中,瞥到了人类悲剧式的命运: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我们却要依赖它来获得种群进化上的优势;它成就了伟大的人类文明,也让我们的心灵陷入了无法挣脱的枷锁。 小编不禁想起了著名的文学家博尔赫斯:经过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他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并在耄耋之年当上了梦寐以求的图书馆长。然而,这时候的他已经双目失明了。他无奈的感叹道:“ 上帝同时赐予了我书籍和黑暗,这真是绝妙的讽刺 。” 或许,这种矛盾,正是人类的特别之处,也是伟大之处。 参考资料: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20160510-loneliness-center-in-the-brain/ 【1】 http://thescienceexplorer.com/brain-and-body/isolation-dark-drives-humans-brink-insanity-studies-find 【2】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509648/Losing-mind-What-happens-48-hours-pitch-black-bunker.html 【3】Cacioppo J T, Hawkley L C, Ernst J M, et al. Loneliness within a nomological net: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6, 40(6): 1054-1085. 【4】Niesink R J M, Van Ree J M. Short-term isolation increases social interactions of male rats: a parametric analysis . Physiology behavior, 1982, 29(5): 819-825. 【5】Matthews G A, Nieh E H, Vander Weele C M, et al. Dorsal raphe dopamine neurons represent the experience of social isolation . Cell, 2016, 164(4): 617-631.
5146 次阅读|8 个评论
微信——无“​微”不至 但“信”不信由你
热度 13 flysky97 2016-8-28 11:18
作者: 曾几何时,当网络大行其道的时候,很多人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大呼“狼来了”……确实,如今,网络占据了我们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而我们对网络的依赖也日渐加深。今天, 微信的过度使用,让人们开始反思,甚至反微信也成为一种潮流!尤其当诈骗等各类犯罪分子也对微信青睐有加的时候,微信作为双刃剑的另一面也展露锋芒、令人生畏! 其实,可以看到,任何的潮流总有潮头,有潮尾,微信在大城市或许早已经司空见惯了,而在某些农村或者偏远地区或许才刚刚兴起…… 无论是网络还是微信,就像指环王中的魔戒,所谓的“危害”是与人的自制力成反比! 有害?有益?如果只关注一方面,恐怕都会言过其实!所以—— 微信 ——终不过只是一种工具 微信——无“微”不至 但“信”不信由你 微信——无微不至 但信不信由你 文/齐云龙 摘要 : 有人说,孤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 微信中反映的人际关系,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 ! 微信的好处显而易见——正是因为有微信,我们方便地找到了甚至是几十年未见的同学!甚至是国外的很多同学朋友也开始和我们使用了相同的沟通工具,大家汇聚到了相同的群里!微信里可以先于电话通信而实现了视频通话,微信里整合了滴滴打车…… 据统计, 截止2015年底,微信 已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 活跃账户数已经达到6.97亿,换言之,我国将近一半的人口是其使用者。微信 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或者聊天工具,而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微信这位寄于移动终端上的客人开启了我们普通老百姓迈入“智慧型”生活方式的大门。首先,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好友通过文字、语音或视频交流,各种喜怒哀乐的表情符号把我们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且直接易懂。其次,朋友圈为我们肆意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晒美照、晒成绩、晒手艺、晒心情、晒骄傲、晒幸福 ...... 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我们晒不了的。我们用心分享记录着生活的点滴,当明天回首过往的酸甜苦辣时,有图有声有真相的场景拉近了我们与曾经的距离。再次,我们 60 、 70 、 80 后受众经历了获取新闻的方式由依赖报纸到电视再到网络媒介再到现在盛行的微信朋友圈整个过程,如果把过去的信息传播比喻为乘坐马车,则现在则升级到了堪称为“秒杀”的火箭。前一秒中南沙群岛刚刚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后一秒钟就会图文声并茂的通过朋友圈传达至黑龙江的漠河,进而以几何级数传遍全国各个角落。 微信的过度使用,让人们开始反思,甚至反微信也成为一种潮流!其实,可以看到,任何的潮流总有潮头,有潮尾,微信在大城市或许早已经司空见惯了,而在某些农村或者偏远地区或许才刚刚兴起…… 有害?有益?如果只关注一方面,恐怕都会言过其实!所以——微信终不过只是一种工具。 工具的存在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让人成为工具的附庸。工具也有其使用范围,超出了其范围的使用必定会产生危害。 从来都是“过犹不及”。微信,像一把利剑,只不过,它是双刃剑,它可以轻易地砍断某些沟通的阻碍,却也容易造成伤害! 每天朋友圈发来和转发的微信,忽悠调侃者有之,胡编乱造者有之,道听途说者有之,以讹传讹者有之,广告发布者有之,心灵鸡汤式的警句箴言、人生感悟更是数不胜数,更有甚者造谣惑众、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别有用心!   不是相同的圈子,就不必强融;不是平等一类人,很多都难以成为平等的朋友。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终究无法取悦所有人! 博客,属于精英人群,微博属于大众; QQ 群,像广场舞,人多,热闹,但是没有主角, 微信里,每个人都是自己圈子中的主角。 与“微信”一起出道的还有 “易信”、“有信 ”(其实,取“言而有信”之意,这个名字我觉得比微信可好上不知多少倍,只可惜,它也被竞争下去了)…… 而“微”字辈的各种在线聊天工具有:“ 微会”、“微密”、“微视”、“微聊”“微聚 ”……一番江湖纷争之后,其他最终不是“微不足道”、就是“ 陌陌 ”无闻,都难觅芳踪,只留下“ 微信 ”一家独大,真正“ 无微不至 ”…… 无论QQ,还是微信,亦或其他类似的软件,不过都只是一种工具……最终的结果,无非还是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有人说,孤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人类从一出生就开始寻找与自己灵魂契合的一类人! “一个孤独的小人,面对地球站在那里,这就是微信的启动画面,几亿人对此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作为一种人际沟通工具,没有第二张图能更好地表达出人类内心的孤独,以及地球家园的美好。所以,整个画面有一种孤清中的淡淡暖意,给人的感觉是文艺到死。等你知道了背后的故事,又会觉得闷骚到死。” 这张图也或许就是象征“一个人孤单地就像一颗星球”,TA所站立的地方也便是自身。怎么看直观上都有一种忧伤的氛围。一个火花闪过,一个答案、一种理解自然而然浮现脑中。这个画面在表达一种渴望:被邀请、召唤,进而去融入和交往的渴望;从一人面对世界的隔阂到进入世界,置身关系、分享和联络之中的渴望。 想当年聊QQ成为某些少数人的特权时,大家聊得一片火热;当年微信成为少数先行者的玩具时,他们摇得火热,乐此不疲……摇一摇,为了遇到某个同时也很无聊的人…… 也有调查得出结论:95后基本不用微信多使用QQ!——每一类人都在寻找着自己世界的沟通工具和语言! 其实,如果没有微信 的流行 ,那肯定还有其他的微聚、微密、微聊、陌陌、易信、有信、来往、MSN、Skype…… 面对微信的凶猛来势,有很多人试着放弃微信,但还是有更多后来人继续为此而狂欢——除非有更好的、更流行的工具出现,否则,这个圈子里注定还会有很多人,就如同微信出现了,QQ的使用者在减少…… 时代终是要前进的,也许将来,我们身体里只需要植入一块芯片,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与想要沟通的人无障碍交流……可是现在,我们暂时还只能依赖手机或者电脑! 微信,和QQ或者其他即时沟通工具一样,可能饱受诟病,比如:让人分心,不能专注于工作;长时间刷微信危害身体健康;容易传播谣言和大量垃圾信息;减少了个人的隐私、恶化了某些人际关系甚至于对目前中国式婚姻造成重大的冲击,因为中国式婚姻大多不是以爱情为基础,而是以关系为纽带。 无论QQ,还是微信,都只是一种工具……最终的结果,无非还是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工具的存在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让人成为工具的附庸。工具也有其使用范围,超出了其范围的使用必定会产生危害。 微信,像一把利剑,只不过,它是双刃剑,它可以轻易地砍断某些沟通的阻碍,却也容易造成伤害!从来都是“过犹不及”。 微信对 我们造成的各种危害,主要原因是我们没能正确用好微信,微信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工具,本该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之余发挥补充身边社交不足的功能。而现在却被过度使用,或并被各种利益谋求者滥用。微信,很容易成为某些别有用心或者图谋不轨的人的作案工具! 微信中反映的人际关系,就是我们生活中社交网络的现实!如果说微信破坏了我们的人际关系,应该说微信破坏的是,就是原本不充分的沟通、原本脆弱的关系! 微信像 一把放大镜,能照出你和“朋友”间的千丝万缕,真真假假,若即若离…… 微信像 一块试金石,试出了不同人的思维模式和沟通方式的差异,试出了你与别人关系的深与浅…… 当然,如果你想真得试一试——先不要把我的结论告诉 TA ! 微信,是这样伤害着我们的: 当你想要加一个人的时候,却始终得不到TA的认证! 当你想发一条消息给对方的时候,却发现:TA已经不再是你的好友! 当你们互加了好友,过了一段时间,你想看看TA的个人相册,却发现,TA屏蔽了你的权限! 你能看到的只是一片灰白的底色! 当你兴致勃勃,想要和某个人聊一会儿的时候,TA却只是简短地回复你:呵呵、哦、恩……你顿时意兴阑珊……你感觉到的冷淡其实未必是真的,也许对方是真得在忙! 当别人对你发到朋友圈的图文一片叫好的时候,你关心的某个人却无动于衷,没有反应…… 你发现,某个人很频繁地在为别人点赞,但是却从来没有光顾过你的朋友圈……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找你,却找不到,找到了却不回应。”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是连接人人与人关系的纽带。合理的沟通能促进关系的和谐,同时也是矛盾的润滑剂。而不顺畅的沟通或者沟通模式不同则沟通反而能成为矛盾的制造者。——但沟通工具不应该成为罪魁祸首! 不必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更多的时候,只不过是因为世界万象,五彩缤纷,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不同而已!有时候,只不过是因为TA曾经受过的伤害,只不过是因为某颗柔弱的心在努力保护自己;有时候,我没有将全部消息发送给你,只是不愿意打扰到你! 不是相同的圈子,就不必强融;不是平等一类人,很多都难以成为平等的朋友。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终究无法取悦所有人! 微信,无论多少人说好或者不好,终究不过是一种工具! 关于那个庞大蓝色星球和渺小身影的画面,通常的答案是“表达了人类孤独的内心”,而微信走红的原因,也被解读为满足了人们交流与沟通的心灵渴求。但“ 腾讯高级副总裁”的张小龙 喜欢的却是一条用户提供的答案——“为什么这个人会站在地球之外?”或许,这在某种意义上暗合了他的形象:总是默默站在热闹喧杂的人群之外,静静观察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用近乎偏执的专注抽丝剥茧,找出事物的本质,再用看似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无论QQ,还是微信,都只是一种工具……最终的结果,无非还是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工具的存在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让人成为工具的附庸。工具也有其使用范围,超出了其范围的使用必定会产生危害。 微信,像一把利剑,只不过,它是双刃剑,它可以轻易地砍断某些沟通的阻碍,却也容易造成伤害!从来都是“过犹不及”。 微信对 我们造成的各种危害,主要原因是我们没能正确用好微信,微信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工具,本该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之余发挥补充身边社交不足的功能。而现在却被过度使用,或并被各种利益谋求者滥用。微信,很容易成为某些别有用心或者图谋不轨的人的作案工具! 你可曾意识到,我们花在陌生人身上的时间,远远多于我们和父母、朋友、家人沟通的时间? 其实,大多数使用微信的人是想通过微信增进朋友的了解和情谊,开拓新的朋友圈,而实际上这真的早已超出微信本身的能力。要实现这个目的更有效的方法是将自己的生活圈划分区域,核心区是自己和亲人,其次是最好的朋友、朋友、认识的人……对于核心区的亲人和最好朋友,要增加关心和面对面的交流或电话联系,然后积极参加身边的各种社交活动,最后才是用微信拓宽社交网络和补充这些活动的不足。千万不可本末倒置,不然容易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是的,如果沉迷,微信会夺走你的健康,甚至是你的家庭,你的事业! 某些人慢慢地开始选择淡出……他们宁愿意多陪陪家人,朋友,而不只是与与你根本无关的人无聊之聊;他们宁愿多体验一下亲自下厨获得的美味而不仅对着朋友圈的美图垂涎三尺;他们宁愿挤出一点时间出去散散步,以能更长久地看着这世界的美好未来…… 微信现在是第一大平台但是当大家狂热过后有些东西会自然而然的回归本质,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还是生活; 慢慢的你会发现微信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强大; 实体的崛起传统的崛起,是由互联网所不能代替的一些东西,如果你不去了解这些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就没法去理解。 微信慢慢的就会成为一个工具,就和当年电话一样,我们会只有用的时候才会想起来,他不会和以前一样疯狂,这个时候 面对面的交流就变得尤为重要! 如果现在,是在微信里读到我的文章,你又会作何感想呢? 当然,微信作为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新媒体传播的手段和渠道,其方便、快捷的优势的却是目前流行一时的新宠,它不仅仅能随时随地让朋友之间交流感情,而且还可以比任何传媒速度还要快的时效,让大家在第一时间了解天下大事,游览最新新闻,有图有真相!   微信,微信,不可全看不能不看。全看浪费时间和眼睛,浪费手机锂电和流量,浪费精力和感情;不看生怕误了朋友的事情,漏掉了世界上最新发生的奇闻异事,错过了值得一读和感悟的好文章! 最后,不妨再拓展一下: 手机的应用软件APP,好多都想要,尤其是微信占用空间非常大,结果手机变得卡顿慢,内存不够,最后不够用了,就只能让手机升级换代…… 应该说,这也间接促进了消费,促进了产业升级,促进了科技创新…… 看来,微信的隐性作用还不止于沟通呢。想当年,人们对视网络的到来为洪水猛兽,而如今,已经有太多人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全国上下皆网民。现如今,我们又何必对微信太过苛评呢…… 时代在进步,旧事物总是被新事物所取代,也许,用不了多久,比如像可穿戴设备等新的工具还会出现,微信也会慢慢淡出历史的舞台! PS: 9月1日起,互联网广告要被规范了 , 微博、微信等平台也有制止发布违法广告的义务 , 付费搜索广告等五类必须标明“广告” 参见我下篇博文 《 9月1日起,互联网广告要被规范了 ,注意别违法》
个人分类: 人文|11147 次阅读|37 个评论
喜欢看雨雪从天而降
pingguo 2016-6-20 11:41
两种方式将我们相连。 年轻时我们喜欢闪电的方式, 如今,我们接受蜗牛的缓慢。 凭借的同样是自然之力。 时间交给我们的东西远比书本深刻。 从无数片树叶辨认你, 像风一样围绕。 人与人的连接,也是人与神的连接。 当我想你,姐, 这是适合我的孤独。 一个人的完成需要遭遇另一个人。 爱与信仰根本上是个人的事, 无需雨雪点赞。 喜欢看它们从天而降。 2016-06-12
个人分类: 诗歌|1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堂
热度 1 pingguo 2016-4-7 09:04
从少陵路至浣花路, 从春风微妙的纹理, 进入浣花溪公园。 一直向北, 中间一段叫诗歌大道。 走在上面的人真不少。 坚硬的石材路面, 刻着不朽的名句。 它们已习惯从整体中被取出, 孤独地呈现无尽的可能。 与你同行的人,在远方, 浩淼的岁月。 此时你已能望见杜甫草堂, 汉语言泰山之巅。 润物若细的另一个自然。 青春作伴好还乡, 适合以他沙哑的喉咙。 诗圣一生善饮, 品浓缩的命运。 每一次举杯, 为的是捕捉千年的孤独。 只属于一人的孤独。 2016-04-06
个人分类: 诗歌|1672 次阅读|2 个评论
雪的诗篇
pingguo 2016-1-30 14:09
南来北往的大雁承载着你, 它们不说那是游戏, 也不说那是追求。 行万里路, 我在穿越旷野的荆棘与敦煌的月色, 那是我对大雁最好的模仿。 肌肤上轻微的血, 何尝不是一种美好。 翻开夹在诗经里泛黄的地图, 一条只属于我的流浪轨迹。 等我,既然你是因我而生的四季。 登幽州台, 登泰山, 登蜀道之难。 一半依靠脚力, 一半凭借意念。 1936的雪,在抒写漫漫世纪的寂寞, 江山如此多娇。 2016-01-30
个人分类: 诗歌|15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自己的梦里完好无损
热度 1 pingguo 2015-12-10 19:52
姐,我梦见你啦, 当我醒来,你的香甜仍在梦里。 红扑扑的脸,银铃似的笑, 自在的风吹拂我,自然的果实诱惑我, 仿佛整个世界只是你一人的舞台。 姐,这是你在目光中的成长, 你用这种方式爱自己, 这是你的气质,我懂。 有人说梦就像默片, 他们显然没有被梦的意义劈开。 我的梦有华山之险, 一千年登顶一次,一千年坠落一次。 什么才是对自己好, 成仙,化蝶,还是成佛, 问题好难,不亚于生命为什么起源, 姐,你无意中告诉了我。 孤独是生长着的美好的事物, 在自己的梦里完好无损。 2015-12-10
个人分类: 诗歌|1952 次阅读|1 个评论
微信——终不过只是一种工具
热度 2 flysky97 2015-11-21 20:52
微信 ——终不过只是一种工具 文/齐云龙 摘要 : 有人说,孤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 微信中反映的人际关系,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 ! 工具的存在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让人成为工具的附庸。工具也有其使用范围,超出了其范围的使用必定会产生危害。 从来都是“过犹不及”。微信,像一把利剑,只不过,它是双刃剑,它可以轻易地砍断某些沟通的阻碍,却也容易造成伤害! 不是相同的圈子,就不必强融;不是平等一类人,很多都难以成为平等的朋友。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终究无法取悦所有人! 博客,属于精英人群,微博属于大众; QQ 群,像广场舞,人多,热闹,但是没有主角, 微信里,每个人都是自己圈子中的主角。 无论QQ,还是微信,都只是一种工具……最终的结果,无非还是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有人说,孤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人类从一出生就开始寻找与自己灵魂契合的一类人! “一个孤独的小人,面对地球站在那里,这就是微信的启动画面,几亿人对此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作为一种人际沟通工具,没有第二张图能更好地表达出人类内心的孤独,以及地球家园的美好。所以,整个画面有一种孤清中的淡淡暖意,给人的感觉是文艺到死。等你知道了背后的故事,又会觉得闷骚到死。” 这张图也或许就是象征“一个人孤单地就像一颗星球”,TA所站立的地方也便是自身。怎么看直观上都有一种忧伤的氛围。一个火花闪过,一个答案、一种理解自然而然浮现脑中。这个画面在表达一种渴望:被邀请、召唤,进而去融入和交往的渴望;从一人面对世界的隔阂到进入世界,置身关系、分享和联络之中的渴望。 想当年聊QQ成为某些少数人的特权时,大家聊得一片火热;当年微信成为少数先行者的玩具时,他们摇得火热,乐此不疲……摇一摇,为了遇到某个同时也很无聊的人…… 也有调查得出结论:95后基本不用微信多使用QQ!——每一类人都在寻找着自己世界的沟通工具和语言! 其实,如果没有微信 的流行 ,那肯定还有其他的微聚、微密、微聊、陌陌、易信、有信、来往、MSN、Skype…… 面对微信的凶猛来势,有很多人试着放弃微信,但还是有更多后来人继续为此而狂欢——除非有更好的、更流行的工具出现,否则,这个圈子里注定还会有很多人,就如同微信出现了,QQ的使用者在减少…… 时代终是要前进的,也许将来,我们身体里只需要植入一块芯片,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与想要沟通的人无障碍交流……可是现在,我们暂时还只能依赖手机或者电脑! 微信,和QQ或者其他即时沟通工具一样,可能饱受诟病,比如:让人分心,不能专注于工作;长时间刷微信危害身体健康;容易传播谣言和大量垃圾信息;减少了个人的隐私、恶化了某些人际关系甚至于对目前中国式婚姻造成重大的冲击,因为中国式婚姻大多不是以爱情为基础,而是以关系为纽带。 无论QQ,还是微信,都只是一种工具……最终的结果,无非还是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工具的存在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让人成为工具的附庸。工具也有其使用范围,超出了其范围的使用必定会产生危害。 微信,像一把利剑,只不过,它是双刃剑,它可以轻易地砍断某些沟通的阻碍,却也容易造成伤害!从来都是“过犹不及”。 微信对 我们造成的各种危害,主要原因是我们没能正确用好微信,微信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工具,本该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之余发挥补充身边社交不足的功能。而现在却被过度使用,或并被各种利益谋求者滥用。微信,很容易成为某些别有用心或者图谋不轨的人的作案工具! 微信中反映的人际关系,就是我们生活中社交网络的现实!如果说微信破坏了我们的人际关系,应该说微信破坏的是,就是原本不充分的沟通、原本脆弱的关系! 微信像 一把放大镜,能照出你和“朋友”间的千丝万缕,真真假假,若即若离…… 微信像 一块试金石,试出了不同人的思维模式和沟通方式的差异,试出了你与别人关系的深与浅…… 当然,如果你想真得试一试——先不要把我的结论告诉 TA ! 微信,是这样伤害着我们的: 当你想要加一个人的时候,却始终得不到TA的认证! 当你想发一条消息给对方的时候,却发现:TA已经不再是你的好友! 当你们互加了好友,过了一段时间,你想看看TA的个人相册,却发现,TA屏蔽了你的权限! 你能看到的只是一片灰白的底色! 当你兴致勃勃,想要和某个人聊一会儿的时候,TA却只是简短地回复你:呵呵、哦、恩……你顿时意兴阑珊……你感觉到的冷淡其实未必是真的,也许对方是真得在忙! 当别人对你发到朋友圈的图文一片叫好的时候,你关心的某个人却无动于衷,没有反应…… 你发现,某个人很频繁地在为别人点赞,但是却从来没有光顾过你的朋友圈……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找你,却找不到,找到了却不回应。”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是连接人人与人关系的纽带。合理的沟通能促进关系的和谐,同时也是矛盾的润滑剂。而不顺畅的沟通或者沟通模式不同则沟通反而能成为矛盾的制造者。——但沟通工具不应该成为罪魁祸首! 不必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更多的时候,只不过是因为世界万象,五彩缤纷,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不同而已!有时候,只不过是因为TA曾经受过的伤害,只不过是因为某颗柔弱的心在努力保护自己;有时候,我没有将全部消息发送给你,只是不愿意打扰到你! 不是相同的圈子,就不必强融;不是平等一类人,很多都难以成为平等的朋友。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终究无法取悦所有人! 微信,无论多少人说好或者不好,终究不过是一种工具! 关于那个庞大蓝色星球和渺小身影的画面,通常的答案是“表达了人类孤独的内心”,而微信走红的原因,也被解读为满足了人们交流与沟通的心灵渴求。但“ 腾讯高级副总裁”的张小龙 喜欢的却是一条用户提供的答案——“为什么这个人会站在地球之外?”或许,这在某种意义上暗合了他的形象:总是默默站在热闹喧杂的人群之外,静静观察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用近乎偏执的专注抽丝剥茧,找出事物的本质,再用看似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无论QQ,还是微信,都只是一种工具……最终的结果,无非还是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工具的存在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让人成为工具的附庸。工具也有其使用范围,超出了其范围的使用必定会产生危害。 微信,像一把利剑,只不过,它是双刃剑,它可以轻易地砍断某些沟通的阻碍,却也容易造成伤害!从来都是“过犹不及”。 微信对 我们造成的各种危害,主要原因是我们没能正确用好微信,微信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工具,本该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之余发挥补充身边社交不足的功能。而现在却被过度使用,或并被各种利益谋求者滥用。微信,很容易成为某些别有用心或者图谋不轨的人的作案工具! 你可曾意识到,我们花在陌生人身上的时间,远远多于我们和父母、朋友、家人沟通的时间? 其实,大多数使用微信的人是想通过微信增进朋友的了解和情谊,开拓新的朋友圈,而实际上这真的早已超出微信本身的能力。要实现这个目的更有效的方法是将自己的生活圈划分区域,核心区是自己和亲人,其次是最好的朋友、朋友、认识的人……对于核心区的亲人和最好朋友,要增加关心和面对面的交流或电话联系,然后积极参加身边的各种社交活动,最后才是用微信拓宽社交网络和补充这些活动的不足。千万不可本末倒置,不然容易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是的,如果沉迷,微信会夺走你的健康,甚至是你的家庭,你的事业! 某些人慢慢地开始选择淡出……他们宁愿意多陪陪家人,朋友,而不只是与与你根本无关的人无聊之聊;他们宁愿多体验一下亲自下厨获得的美味而不仅对着朋友圈的美图垂涎三尺;他们宁愿挤出一点时间出去散散步,以能更长久地看着这世界的美好未来…… 读着我的微信文章,你又会作何感想呢?
个人分类: 人文|3620 次阅读|5 个评论
今天的月光经过老子的点拨
热度 2 pingguo 2015-9-19 11:03
老子是在月光里悟道的, 醒在两千多年前的中秋。 今天的月光经过老子的点拨, 当它落在身上,我却感觉不到分量。 美的事物,有自身的沉默与孤独, 我在适应这一点,模仿这一点, 我在月光里体会自身的影, 我在怀想多年前的你,多年前的自己。 多少人深植于没有光环的地方, 成为其中一员我没有愧色。 道,作为一种存在百年不遇, 我们短暂的一生来不及触碰。 比起道的沉默与孤独, 我感到星空般的遥远。 2015-09-19
个人分类: 诗歌|1795 次阅读|4 个评论
没有比月光更纯粹的语言
pingguo 2015-8-31 21:25
这个世界没有孤独,只要月亮 在我头顶上摇晃,只要你噙着月光, 只要月光里流淌着我们的话语—— 未来,将没有止境地流淌。 这个世界没有比月光更纯粹的语言, 当我想你,甜蜜与忧伤并存, 我发现自己只有一颗心,只适合做一件事。 这个世界太多人大同小异, 知道我哪一点算得上独特吗, 我不为欲望说话,也不为性格说话, 要么沉默,要么为真诚与智慧开口, 无论深思熟虑还是脱口而出。 我在回望中细细聆听一段流水的声音, 我没有模仿谁,也没有模仿自己。 2015-08-30
个人分类: 诗歌|1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书单(55)
热度 3 zywsict 2015-8-20 18:08
1. 《朝鲜战争 : 未曾透露的真相》 约瑟夫·古尔登 2. 《论人的天性》 E.O. 威尔逊 3. 《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 4. 《荒原狼》 赫尔曼•黑塞 5. 《我的河山会战篇》 陈钦 6. 《我的河山幕后篇》 陈钦 7. 《我的河山人物篇》 陈钦 8. 《雷雨》 曹禺 9. 《抗战时代生活史》 陈存仁 10. 《不曾苟且》 李承鹏、柴静、熊培云等 11. 《手机》 刘震云 12.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约翰·托兰 13. 《血腥的盛唐 01 》 王觉仁 14. 《血腥的盛唐 02 》 王觉仁 15. 《血腥的盛唐 03 》 王觉仁 16. 《血腥的盛唐 04 》 王觉仁 17. 《血腥的盛唐 05 》 王觉仁 18. 《血腥的盛唐 06 》 王觉仁 19. 《血腥的盛唐 07 》 王觉仁 20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 张恨水 21 《绿皮火车》 周云蓬 22 《帝国的惆怅》 易中天 23 《帝国的终结》 易中天 24 《费城风云》 易中天 25 《世界是平的》 托马斯·弗里德曼 26 《明朝那些事儿 01 》 当年明月 27 《明朝那些事儿 02 》 当年明月 28 《明朝那些事儿 03 》 当年明月 29 《明朝那些事儿 04 》 当年明月 30 《明朝那些事儿 05 》 当年明月 31 《明朝那些事儿 06 》 当年明月 32 《明朝那些事儿 07 》 当年明月 33 《白崇禧口述自传》 白崇禧 34 《乡土中国》 费正清 35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 关河五十州 36 《中国人的性格》 史密斯 37 《心理学的故事》 墨顿·亨特 38 《顾颉刚自传》 顾颉刚 39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40 《变色龙》 契诃夫 41 《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 布莱恩•阿瑟 42 《北欧的神话故事》 耿月红 43 《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曾航,刘羽,陶旭骏 44 《北京北京》 冯唐 45 《企鹅与怪兽:互联时代的合作、共享与创新模式》尤查·本科勒 46 《天才的扩荒者冯诺依曼传》 诺曼·麦克雷 47 《活着活着就老了》 冯唐 48 《心里有数的人生》 史蒂芬•斯托加茨 49 《霍乱时期的爱情》 加西亚·马尔克斯 50 《编程人生十五位软件先驱访谈录》 Peter Seibel 51 《哥德尔传》 约翰 · 卡斯蒂, 维尔纳 · 德波利 52 《数学:描绘自然与社会的有利模式》 哈里 · 亨德森 53 《国家兴衰探源》 曼库尔 · 奥尔森 54 《群体性孤独》 雪莉·特克尔 55 《一只iPhone手机的全球之旅》 曾航
个人分类: 书单|2209 次阅读|8 个评论
孤独的星光
pingguo 2015-8-12 21:42
一 卑鄙演绎不出高尚。 嗔恨理解不了慈悲。 愚蠢证明不了智慧。 二 思考他们,无异于浪费生命。 笛卡尔说他们不存在。他们的影, 只配在他们的灵魂里漂荡。 三 这个世界,被污染的 岂止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我和我的梦,落于孤独的星光。 2015-08-03
个人分类: 诗歌|1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下一个百年或许更好
pingguo 2015-7-23 09:46
下一个百年或许更好, 但就算这个时代我也知足。 我可以读柏拉图,释迦牟尼和康德, 读牛顿,尼采和佛洛依德。 这些早已死去的人,他们 让我有活着的感觉。 月光照着我何来孤独, 我随时可能像昙花一样放歌, 当我专注于月光, 当我起伏于时间的海浪。 美国的自来水或许更纯, 中国的古井那才叫甘甜。 我有机会读诗经,周易和老庄, 认识屈原,李白和苏东坡。 我可以像祖冲之那样画一个圆, 画一枚抽象的月亮。疼痛的经验告诉我, 抽象比现实美好太多, 而我的梦,位于两者之间。 趁我活着的时候才有这样的幸运, 当我死去,未必能相遇他们。 2015-06-30
个人分类: 诗歌|15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不胜收(26)
tianwainanfeng 2015-6-30 10:02
你问我,“那位巴西的朋友回来没有?”是的,我也开始想念他了。他比我早来这里一天,可是他算是我这里最亲近的朋友。那段时间,虽然我只是一早一晚碰到他,跟他一起走走路,聊些他的经历,可是心里却是自在的。这种自在,不知道是否是因为他的故事更具有孤独性,而跟他一起聊天,我的心可以被释怀,像是一时间忘了所有的心事一般。 他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人,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为人十分谦卑。虽然你与他只是一面之缘,他却多次提起你。他走了之后,我就突然觉得这里像少了什么,每天让我些许的不自在。他大我11岁,这11年不同的经历,让他学会了习惯孤独和学会倾听。在人生的岁月里,也许注定了有些人要走上一条不寻常的路子。可是,这条路有多孤单和漫长,怕是没有人清楚。 也许你会觉得我像是总期待着你会明白一样,如果是的话,我想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真的怀有这样的期待。比如,在我跟你讲故事的时候,我希望你也快点浮出水面。那时候我会觉得,南风想是真的累了,需要认真想想自己的人生了。只是无论我怀有多么强烈的期望,我都没有觉得你需要明白。事实上,也许你早已懂得在心里。我也实在不觉得有什么是真的需要明白的。 我知道有一次的谈话定是吓到了你。那时候我觉得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孩子,只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及时地抓住世界。我说我是感觉到了害怕,我怕我来不及做完那些想做的事。而你,心里不仅有了顾忌,更像是被吓到了。你像是从来不曾有过那么大的使命一般,不知如何面对。因为,你想守着一份简单美好的生活,你觉得很知足,不必再祈求什么。 你想必也是懂我的,因为你从来都不觉得我贪婪,我只不过给了自己太多的责任。你知道我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也许像我不去期望你该过如何一样的生活,你也不愿对我的生活充满期望。因为我们都明白,我们都在追去朴实寻常的生活。 有时候,或许你也曾想过,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有了太多不得已的修饰。我们聊了太多的理想,却忽略了真正的生活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底气。可是我们谁也没有底气十足地可以说清楚,因为这个时代已经太过复杂。我们更像是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荡,没有人能预测命运的方向。我们只是让自己学会坚强,学会如何去承受这不可知的一切,而寄希望于一个量子纠缠的世界,惺惺相惜。
个人分类: 美不胜收|1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字塔
pingguo 2015-6-20 11:48
脑海里的这片水域,我将把它 清空到一望无际,清空到风平浪静。 然后建一座金字塔:长方体巨石搭建的三棱体。 它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空旷, 塔的内部也是如此。 外形简单至极,可精度非常之高, 涉及圆周率及其对应的完美, 属于我的爱与信仰悄然得以体现。 我的意念必须高度专注才能建造成功。 我有月光一样的真诚, 当你理解,你将抹去神秘的猫影。 我的整个宇宙仿佛只有这座金字塔, 孤独地与星空相望,与星空的秩序相望。 一百年后,你会说,这家伙真够缺乏想象力, 可当你靠近,你将听清你的呼吸, 寂静中的呼吸。你将在无意中沉默。 我和我的诗篇将作为金字塔而存在。 2015-06-20
个人分类: 诗歌|1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蜘蛛
pingguo 2015-5-26 18:27
独自,织一张网,若有若无的网, 借季风的意象。什么是合适的材料: 想象力,存在感,依稀的梦, 还是与夕光平行的回忆? 总之得有足够的弹性,强度与韧性。 雨后的树叶犹似无数面闪亮的镜子, 他从未在镜子里获得什么, 从未获得自己。 一生编织几张网,他已忘掉, 捕食只占很小的比例。 月光,虫鸣,花香,流经他, 流经他的网,一浪接一浪从不厌倦。 忽然醒来,可未必是真的醒来。 不被觉察的绽放只为孤独者呈现。 2015-05-26
个人分类: 诗歌|1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不要孤独---阅孟津的博文《人生何能不孤独?》
zjzhaokeqin 2015-4-12 08:55
请不要孤独---阅孟津的博文《人生何能不孤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99-881480.html 赵克勤/文 请不要孤独, 孤独时就唱首歌吧, 风儿会把您的歌声送到四面八方, 送到天边, 知音正在聆听您的歌声。 请不要孤独, 孤独时就写篇博客吧, 网络会把您的博客传向四面八方, 传到天涯海角, 博友正在阅读您的博客。
个人分类: 诗类|1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何能不孤独?
热度 49 jinsblog 2015-4-11 05:18
贴几张荒野中的照片,过周末了,又。做事的时候,往往都是这样一种情景:一个人独自向前走,而前方并没有路,得自个去走出一条路来。 这些日子淹没 在 众多的工作中, 为了自己的真爱,别的都放下了。 忽然有了些难以捉摸的心情,好像坐在咖啡馆里,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听下雨的声音,等到花儿也谢了。大学毕业时,我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耽搁了研究生考试,身上插着管子,中秋的夜晚,惨白 的月光 投进病房,楼下停尸房传来伤感、渗人的哭啼声,心情就是进了地狱般的绝望。那时很羡慕能在地上走动的病房室友,他们是幸福的,可以双脚着地走路,那就是自由,而自由是无价的。怎么也没有想到,后来自己会走过那么多的城市、街道、戈壁、大山,双脚着地走了那么多的路。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那种辛苦的路,是受罪。但对于我这这样的人来说,走在野地中,蓝天白云下,热风冷雨中,就感到一种无与伦比的自由。仰望不同的天空和云彩,你我之间,聚少离多,但在一起的时候,永远都是快乐的,把命赌进去,也是值得的。 走远路会有一种孤独感,前面没有方向也没有真正的路,后面又很少会有人愿意踩着自己的脚印走,并且一直走下去,那种神话故事中才会有的情节。上大学的时候,就听到一个说法,好像是某个名人说的,大意是生活不会如想象的那么好,但也糟不到哪儿去,而人的脆弱和 坚强, 往往会超乎自己的想象。脆弱时可以为一句 话 流泪,但坚强时,自己可以咬着牙走很 长而艰难 的路。我对这样的描述,有一种直觉的体验,太熟悉了,人生真的就是这个样子。寄托了无限希望的人和事,因为你、我、他的对和错,或者就是巧合缘份,会在荒野无人的时候,众多诱惑中显出脆弱和坚强来。 那时我发现, 心灵的旅程很难碰到一个可以真正放松休息的驿站,让自己把心里的一切都放下,把身心的一切都晾晒在星空和太阳下透气。这个世界太喧嚣和世故,而且越来越喧嚣和世故,不能让人放松到没有警惕。真的碰上一个理想的驿站,比如一座荒野中的破房子,酷热中的凉风或细雨,甚至一个懂我的人,那就是一生的偶遇和缘分,比流星砸着我的几率还小。我最后发现,理想的驿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的到来。我没来,它也不存在。 我有幸见过些海浪,冰雪,戈壁和大山,和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相比,我走过了更多的地方。但我还没有去过非洲,到传说中的稀树草原上去看猎豹追捕羚羊的场景,或者往丛林中去钻一趟,看看人类最土的人群是怎么个活法。至今我都不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周游了世界。我期盼着那一天,能圆我一生最大的一个梦想。 经常感到自己就是自己生活的观察者,看着我走过的路和路上的我,评断那些普通日子的是非,希望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并从中体会到点什么是人生。我常常会因此有感于一些早年的歌曲,比如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和 《闪亮的日子》,随手写下它们, 因为躺在床上刚好听到这两首歌 。它们给了我一种回味和反差,去思考人生,包括自己。现在的各式流行歌曲和歌手,越来越依赖超级包装和潜规则。无论卖什么货,没有一个漂亮的盒子,上面贴上霸气的标签,里面是金子或泥土,人们都无法识别,或者都无所谓去辨识里面是什么,标签上说了算。那些早年的歌和歌者显得土气、粗糙。但音乐本该是赤裸裸的,没有什么华丽的衣服可以用来打扮它,就像真的感情和甜言蜜语之间的差别。两相比较,现在的歌,更多在追求某种刺激,随处可见市场定制的痕迹,这样的商品,可以论斤要。而早年的歌,更多的是歌者的心声,有时甚至会出来有点五音不全,但真情的歌,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它会触动到人的脆弱,让人流泪,即使今天,我仍然有这样的感受。 能够走过那么些城市和山野,不仅要有体力上的坚持,也需要心里的坚持。那种坚持的内核,就是能够守着孤独,并期待着梦想。守着孤独的根本,是自己并不孤独,世界上总有一种理解和爱,如黑暗中的星光在前方闪烁。带着那些风尘潇洒的歌,有你有我一起走,一路都是快意。常常不是在艰难的跋涉中坚持,而是在不经意间,已经走过丛山峻岭。带着书、音乐和梦想中的你, 身体和灵魂都在 路上,去到那些没有人去过的地方。孤独是一生注定要有的经历,感谢那些雪山、草原、海浪,夏日,山风,感谢有你。 去年还路过西安,登那座厚厚的古城墙,油油的肉夹馍味道还在嘴巴里;也在欧洲游荡过,品尝柏林有点土气但过瘾的猪肘,看那段喷满花哨情感的废墙。今年还不知会去什么地方,东方明珠下走一遭,西湖边上看荷花,还是继续在野地中溜达?走完人生很容易,也不过七年,十八年,随便乱点。即使一百年,也不过就是一百年而已。 可能是从小就习惯了自己玩,慢慢发现我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觉得因此缺少什么。一生的朋友到底是谁,很难言传。在那些戈壁滩上,风沙飞扬处躲雷电的时刻;在波西塔诺,雨中爬上那些石阶找饭吃的夜晚;或者就是一起喝口酒,说说远方的好声音,简单不过的日子。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变成了生命的一部分,要说清楚很难,有时会很痛,就好像自己解剖自己,打开胸腔,掏出心来说:心如拳头般大。什么事说起来真的都很容易。轻松点说,我大部分的朋友都是不用惦记的人,不会压在心头上,大家能懂的东西不用多说,心有灵犀,本来就该是很轻的一点。当然,朋友和自己能依赖的人,还是有本质差别的。一个人活着,并不叫孤独。当身体和灵魂都处在荒野中感到无助,或者在喧嚣的城市中没有和任何人有交集时,那是一种孤独。但孤独对我来说并不可怕,习惯了,有时候甚至很期盼它,挑战它,享受它在的时刻,让我感到孤独。真正可怕的东西,是对孤独的恐惧,失去自我、失去真爱、失去对这个世界的期待。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19150 次阅读|103 个评论
人生之幸
热度 2 lin602 2015-3-6 21:50
既能够生活在喧嚣的世俗中,也更能享受孤独与寂寞! 热闹与喧嚣容易融入,而孤独与寂寞却难以下咽。只能二者都享用,这才是人生之大幸。
2345 次阅读|2 个评论
可是我不被溶解
热度 1 pingguo 2015-2-16 11:13
一大早盛开的这朵杜鹃, 它会溶解在露水中吗, 溶解在薄雾,晨风,鸟鸣声中吗。 晚霞的火光褪尽,它会溶解在夜幕中吗, 溶解在古往今来的月色中吗。 或许十天,一片叶先于它落下, 另一片紧随它之后, 它会溶解在泥土中吗。 我的孤独也是如此,当我觉察到个性, 我尝试将自身投入万物之中, 可是我不被溶解, 当我的思想徘徊在爱情之外。 2015-02-15
个人分类: 诗歌|1957 次阅读|2 个评论
雪中行
热度 1 xuxfyuwp 2015-2-1 09:27
匆匆需赶路, 缓缓难提速, 空空人迹无, 飘飘雪落处。 平日怨车堵, 此时好孤独。 偶遇同行者, 横车路边呼。
个人分类: 诗歌|2519 次阅读|2 个评论
百年孤独
热度 8 zywsict 2014-11-23 18:19
《百年孤独》这本书很早以前就想看,但一直没有看成,主要是因为听别人说晦涩难懂,所以一拖再拖。读该书前曾经有一个问题萦绕在我的眼前,那就是为什么该书会取名《百年孤独》?读完该书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百年是一个时间跨度,讲述一个家族7代人在这百年间的兴衰荣辱、爱恨情仇。而孤独是这个家族人的印记,家族的任何成员都逃不了孤独的宿命,都是以孤独始,而以孤独终。 以下的内容来自电子书的序言,现摘抄如下: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括弄的正确途径。 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美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力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印第安传说、东方神话以及《圣经》典故的运用,进一步加强了本书的神秘气氛。如写普罗登肖的鬼魂日夜纠缠布恩地亚一家,便取材于印第安传说中冤鬼自己不得安宁也不让仇人安宁的说法;有关飞毯以及俏姑娘雷梅苔丝抓住床单升天的描写是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的引伸;而马贡多一连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则是《圣经·创世纪》中有关洪水浩劫及挪亚方舟等故事的移植。拉丁美洲的民间传说往往带有迷信色彩,作家在采用这些民间传说时,有时把它们作为现实来描写;如好汉弗朗西斯科“曾和魔鬼对歌,击败了对手”;阿玛兰塔在长廊里绣花时与死神交谈等等。有时则反其意而用之,如写尼卡诺尔神父喝了一杯巧克力后居然能离地12厘米,以证明“上帝有无限神力”等等,显然是对宗教迷信的讽刺和嘲笑。 本书中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得比较成功且有意义的,应首推关于不眠症的描写。马贡多全体居民在建村后不久都传染上一种不眠症。严重的是,得了这种病,人会失去记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例如他们在牛身上贴标签道:“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这类例子书中比比皆是,作家意在提醒公众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另外,作家还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例如小说一开头,作家就这样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紧接着,作家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贡多的初创时期。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造成新的悬念。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凝重的历史内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庞大的神话隐喻体系是由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神秘语言贯串始终的。有的评家认为这部小说出自8岁儿童之口,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说颇感欣慰。这是很深刻的评判目光。因为这种直观的、简约的语言确实有效地反映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落后民族(人类儿童)的自我意识。当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观者的眼泪,“愚者”自我表达的切肤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唤起被愚弄者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166 次阅读|17 个评论
夜梦琴瑟
scorpionking 2014-11-7 00:53
夜梦琴瑟 20141106子夜,立冬 夜半一曲凤求凰, 寒舍痴人泪两行。 孤独尤甚立冬日, 孑然欷歔暗自伤。
1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所住的风景
热度 2 satangell 2014-10-29 23:15
这是一个忙碌的秋天,素菜馆的生意实在太好,无妄和旅人每天各种忙碌。也不是不想歇,可食客们的酒席从半个月前就开始排期,今天是和尚娶妻,明天是师太嫁人,都是常来常往的熟客,不好推却。咬着牙浑浑噩噩过了数月,一个小姑娘从素菜馆的门前过,手上擎着一枝桂花。甜如蜜糖的香气里,无妄猛省得已是深秋,再不去一趟山里,今年的桂花酒就没指望了。 不管不顾,在门上挂了个“今明歇业”的牌子,无妄和旅人循着荒草漫漫的山路向庙里寻去。满树金黄的桂花,开在四野无人的残壁断桓之间。忙活了一下午,采了大半篮的桂花,看看已够数,无妄和旅人在树下捡了几根枯柴,就地支起了茶炉。日渐西斜,炉火忽明忽暗,透着一丝丝的凉气。 斜倚在桂花树上,看着树影一重重地划来,无妄说起了自己当年随着师父云游时的经历,醇酒如蜜、美人如画……旅人安静地听着,突然叹了一声:“我曾经以为我已经去过很多的地方,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我怎么觉得自己还有那么多你去过的地方没有去过呢?”言语间,有一些落寞和躁动。 无妄看看旅人,笑了:“去过又如何?不去又如何?每一个人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不都是别人没有去过的么。”旅人一听,忍不住嗤笑起来:“你这和尚,又在说疯话。那些游客挤来挤去都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去看看别人看过的风景。” “是啊,那么多人旅游,为的多是‘到此一游,不虚此行’的念头,可他们到了那里,就能看到别人看到的风景吗?”无妄回道,“就拿此刻来说,你来了,我也来了,可你看到的桂花和我看到的桂花是一样的吗?你看到的或许是满树的金黄和满院的浓香。可我看到的,却是当年师父和老李在这树下作别的场景,是那三只老猿在这树下和我比划的场景,是我当年离开这里,在照壁上写下‘吾去也’的畅快。一个人去过的地方,终究只有他自己去过;别人去的时候,已是另一番模样了。” 沉默了半晌,旅人幽幽叹道,“即是如此,我们忙忙碌碌又是为了什么呢?再怎么活也不过是个死。”看着夕阳的最后一抹余光,射过桂花树的枝丫,无妄轻叹道:“或许,是为了能看一看自己希望看到的风景吧……” 夜了,清冷的月光里,碧如墨玉的叶间,飘荡起金色的花影重重……
个人分类: 小道摸禅|2705 次阅读|4 个评论
独处
mqr 2014-6-10 20:35
独 处 孤独和独处, 并不是双胞胎。 好像相差万里, 可又说不明白。 本来喜欢热烈, 却又莫明地躲开; 本来喜欢群体, 可又游离在圈外。 走开的,也许 只是那躯壳; 留下的,也许 是静默的情怀。 独处的人, 喜欢花蕾。 把火红, 锁进心扉。 独处的人, 喜欢沉默的火山。 把喷发, 留给未来。 独处人的爱恋, 应该更缠绵: 远的,近的, 那痴迷的浪花, 是一样的雪白。 独处人的心田, 应该更博大: 动的,静的, 那如花的红叶, 具一样的风采。 独处人的感情, 应该更炽热: 爱的,恨的, 那奔腾的波涛, 是一样地澎湃。
个人分类: 新诗|26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好的合作是孤独,最好的交流是沉默
热度 19 SoSoliton 2014-4-17 09:36
科研团队、协同创新、国际合作、学术交流,这些正越来越成为科研活动的主流形式,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科研项目的设计毫无疑问对此起到了强烈的引导和推波助澜作用。所有的科学都离不开这些形式吗?团队、协同、合作、交流是否有个度?试想,如果科研人员在不断穿梭和织网、不断发表和发声,他们还有时间思考吗?没有思考,创新从何而来?当科研人员在通过这些形式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发表和发声时,他们可能正在丧失创造性智力过程必须的关键性要素——沉默及与之相伴的孤独。 爱迪生说:“我深信实事求是而不讲空话的人,一定没有许多话可说。”科学正是实事求是的,所以真正的科学一定没有许多可发表和发声的。最近,伦敦帝国学院Felicity Mellor在其“沉默的力量”( The power of silence )一文中,用科学史料证明,在某些学科,例如物理学,孤独和沉默的威力或许远胜过合作与交流及随之产生的发表和发声。 Mellor 说,西方社会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物理学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西方,成为孤独学者的理想由来已久,知识精英始终保持着具有严重宗教思想特征的孤独传统。典型的如牛顿,他给人一幅隐士形象——头发凌乱,关在自己的房间,思考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深奥问题。他不愿发表,试图把他的读者限制于那些他认为能够欣赏他的工作的人。事实上,正是在经过反复劝说后,牛顿才最终同意全部发表他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一个世纪后,卡文迪许同样不愿意发表论文,他的大部分研究结果在他死后几十年,仍然隐藏在他的笔记中。与牛顿一样,卡文迪许终生未娶。他孤独地工作,以沉默寡言闻名。他甚至跟他的仆人都懒得说话,必要时只用字条交流。曾经有人说:“没有一个活到80岁的人一生讲的话像卡文迪许那样少的了。”然而,孤独和沉默并没有阻碍卡文迪许成为牛顿之后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在现代,也不乏以孤独和沉默著称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钟爱“孤独思考”,他的成功公式中竟然包含“少说废话”。他晚年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年轻时对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个角落安静地做我的研究,公众人士完全不会注意到我,可是现在却不能了。”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狄拉克,他的同事们针对他的孤独和沉默甚至开玩笑说,狄拉克的名字可以作为一个计量单位——每小时一个字,用来计量一个人在上班时可能要说的最少文字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学家都是孤独和沉默类型。例如,玻尔就是一位“爱说的人”,他喜欢通过与他人交谈发展他的想法,甚至寻找合适词汇的过程都变成了大声说话。玻尔可以滔滔不绝,但他的对话者却需要适时地逃离这种滔滔不绝。海森堡曾经为摆脱干草热撤到黑尔戈兰岛,也只有在那时,他思考了与玻尔的讨论,而不是陷于其中,从而奠定了他创立的量子力学形式体系的基础。当他写关于不确定性的论文时,他又远离了玻尔。 海森堡的例子说明、科学史家也不断证明,孤独和沉默并不意味着绝对隐身或隐退。合作与独立、交流与沉默并非互不相容,而是构成微妙平衡。并不是只有孤独天才才是创造的唯一源泉,而是对许多科学家来说,创造知识的过程需要合理控制合作交流的度,而且必须以最适合不同个体的方式来开展合作交流。历史上,最成功的科学家都能够在冲得出和hold住之间、公开讨论和独立思考之间取得平衡。 当下论文山一样、会议海一样,合作与独立之间、交流与沉默之间的平衡已严重偏向前者。交通和通信的天网恢恢,又在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失衡,今天,地球人如果没了网络或丢了手机,一个个立马就有失魂落魄感。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希格斯,尽管有对抗天网恢恢的“失联”法宝——他得诺奖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和媒体都很难找到他,但他仍然感叹:在今天的科研环境中,他将不可能完成他的诺奖成果,因为他在上世纪60年代完成他的诺奖成果时所享受的那种平静和安宁已不复存在。 老文阴暗地揣测,希格斯的感叹可能是出于老年人怀旧的自然天性、或老革命跟不上新形势的葡萄心理。但英国人说,如果从演说中删去沉默,那么剩下的只是语无伦次的胡言乱语;如果从科学研究的日程中删去孤独和沉默期,科研人员一个个都在竞相发表和发声时,盛产的必然是“垃圾”和“噪音”。如此看来,或许,最好的团队是没有团队,最好的协同是不同,最好的合作是孤独,最好的交流是沉默。 (2014年4月13日晚-南京) (发表于《湖南大学报》2014-10-09第1350期第02版: 科学研究需要足够的沉默 ) (另见《中国教育报》2014年4月21日第2版: 科学研究需要足够的沉默 ) 后记:真是巧合!本“孤独与沉默”博客贴出不久,就从电视得知,《百年孤独》作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逝世,韩国沉船,至今仍有超过280人“失联”,包括一男一女两名中国公民。这是否意味着孤独已死,或像《百年孤独》所说“遭受百年孤独的家庭,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或者,想孤独,就“失联”? 老文谈科研… 科研合作:人人都要吹哨子 科研:业绩多多,成果是零 年轻学者的学术独立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好论文?境界和眼光决定人才培养高度 如何才能每年发10 篇左右nature 和science? 一个学术报告,别人可看透你一切 没有科研经费,降了!转了!走了! 科研工作总结
个人分类: 谈点正事|15905 次阅读|19 个评论
享受孤独--知识分子的基本功
热度 6 lin602 2014-4-12 23:33
作为大学教师,也可以被称为知识分子,可以在热闹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或娱乐,但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能够享受孤独。 可以一个人静静地看看书,上上网,写写东西,或者静静地做些思考。 如果一个学人,不能够享受独处,非得要与其他人一起才感觉热闹。当自己一个人时,觉得不自在,那么这个人做学术是难以深入的。 看书看文献、思考所看到的内容,特别是深入研究一些问题,一般是自己处在一个人的环境中。 当自己一个人时,不感觉到孤独,甚至享受这种孤独,做学术就有一个基本的条件了。 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当你能够享受孤独时,你非常幸福!
2963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卡尔维诺 孤独
lingfeng8888 2014-1-28 13:55
转自豆瓣,原文链接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7318451/ 卡尔维诺 孤独 我停下来打量他们。他们在干活,晚上,在一条冷僻的街上,在商店的门板上动手脚。这是一块很重的门板。他们正用一个铁门闩当杠杆,但是门板就是一动不动。 我当时正在闲荡,一个人,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要去。我就抓住那个铁门闩帮他们一把。他们挪了点地方给我。我发现,大家并不是同时在使劲,我就叫:“嗨,往上!”站我右边的人用他的肚子捅了捅我,低声说:“闭嘴!你疯了!你想叫他们听见吗?”我晃了晃我的脑袋,就好象是说我不过是说漏了嘴。 撬门板这件事颇费了我们一点时间,大家都浑身是汗,但最后我们终于把门板撬到足够一个人从下面钻进去的高度了。我们互相看看,十分高兴。然后我们就进去 。他们让我提着一个口袋,其他人把东西拿过来放了进去。“只要那些狗娘养的警察别出现!”他们说。 “对!”我说:“他们真是狗娘养的!” “闭嘴!你没听见脚步声?”他们每隔几分钟就这么说一次。我很仔细地听着,心里有点害怕。 “不,不,不是他们!”我说。 “那些家伙总在你最不希望他们出现的时候到来!”其中一个人说。 我晃了晃自己的脑袋,说:“要是能把他们统统杀了就好了。” 接着,他们派我出去,到街角探探风,看看有没有人过来。我就出去了。 外面,在街角,另有一群人扶着墙,身子藏在阴影里,慢慢地朝我移过来。我就加入进去。 “你干什么!”旁边的人严厉地低声问道。 “那边有情况。”我指着那个商店说。 “收回你的胳膊,白痴,他们会看见我们,然后逃走的!”他嘘了一声。 “好的。”说着,我也在墙边蹲了下来。 另一个说:“只要我们不知不觉地包围他们,就可以把他们活捉了。” “他们好像没有很多人。”我说。 于是,我们一点点地朝前移动,所有的人都屏着气息,蹑手蹑脚。每隔几秒钟,我们就交换一下晶亮的眼神。 “现在他们逃不掉了。”我兴奋地说。 “我们终于可以在现场抓获他们了。”有人说。 “这些不要脸的混蛋,胆子也太大了,竟敢破店而入!”有人低声吼道。 “真是混蛋!”我愤怒地重复道。 由于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有人提议派我到前面看看,探探风。我就又回到了商店里。 “情况怎么样?”一个人一边忙着装东西一边问我。 “有人来了,不过他们离这儿还挺远呢。”我说。 “快,我们从后面出去!这样我们就能在他们的鼻子底下溜走了。”另一个人说。 我们的嘴角都挂上了胜利者的微笑。 “他们一定会备感痛心的。”我说。 接着,我们从商店后门鱼贯钻出。 “那群白痴被我们愚弄了!”我得意地说。 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站住,谁在那儿?”接着,那群追赶的人就从商店的后门冲了出来。我们被吓坏了,撒腿狂奔!在路上,我被绊倒了三次,渐渐落在了后面。很快我就发现自己混在了追赶的队伍里! “快点,快点!”有人对我说:“这次千万不能让他们跑掉了!” “他们已经跑不动了!”我高兴地说。 那群被追赶的人果然越来越近了,我大声喊道:“快点站住吧,你们跑不掉啦!” 终于,我追上了他们中的一个。他说:“干得不坏,你逃出来了?快,朝这边跑,我们就可以甩掉他们了!” 我就和他们一起跑。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又剩下我一个人了,有个人从巷道口闪出身子,对我说:“快快快,这边!我看见了,他们朝那边跑了!” 跑着跑着,我停了下来,浑身大汗淋漓。周围没人了,我再也听不见叫喊声。我把双手插进口袋里,开始走。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
个人分类: 生命是如此美好|1872 次阅读|0 个评论
隐形的蝴蝶
pingguo 2013-12-2 15:34
一遍又一遍,落在他的文字之上, 四季的风,阳光与月色。 猎犬,嗅不出它的气味。 灵猫,觉察不到它的响动。 被岁月风干的诗句,隐形的蝴蝶, 只在他深情的思想中存活。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孤独。 从他的语言进入他,是一条捷径。
个人分类: 诗歌|2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李嘉诚:孤独是他的能量
热度 1 mathmhb 2013-11-29 15:32
我的一句话点评: 35岁的我该向 85岁老人学习什么?── 勤奋、自律、孤独、回报、豁达、尊重、远见、智慧,一个都不能少! 李嘉诚:孤独是他的能量 http://www.21cbh.com/2013/11-28/yNMDQyXzk2NDgyNA.html 李嘉诚采访实录:我在外赚钱拿回中国 有什么不好 http://money.163.com/13/1128/11/9EOURKRD00253B0H.html
2568 次阅读|1 个评论
恐怖的孤独
热度 1 bewinner 2013-9-8 17:22
茨威格自杀前的最后一部小说是《象棋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他用平静的笔调描写了一个被纳粹压迫,精神接近崩溃的B博士。而B博士被折磨的方式非常特殊,把他放进虚无,让其被浸没在彻底的孤独之中——在一个徒有四壁的小单间里生活了一年。 我曾经有一段类似的经历,在读研期间,有那么一段时间实在是太过富裕,而室友又课程和我错开,造成我经常会一个人待在宿舍里。虽然有网络,但每天网路上重复登录的就是那么几个网站,而无所事事的结果是,经常会先是关注一件吸引眼球的琐事,继而会点进去看,再链接到另外一个,一个一个点下来,一堆无关的杂事就会像是一块块碎玻璃漂浮堆积在自己神经组织网格中。 这样日复一日,碎玻璃越积越多,不停的触碰到敏感的神经,我也越来越无法淡定,烦躁像一张魔爪狠狠的篡住我的心脏。我也越来越无法在电脑屏幕前安定的坐下,燥热伴随着酷夏不时的袭击我的头脑。后来我经常在宿舍里踱来踱去,有一次从窗户探出头去,看着楼下耷拉着叶子毫无生气的常绿灌木丛,猛地从心底传来一个声音“跳下去!跳下去!”。我被这个声音吓了一跳,赶忙缩回脑袋。那一刻我似乎是窥到了孤独的背后狰狞的面孔。 B 博士比我要悲惨的多,没有自由,没有时间,不给书,没有笔,甚至连和人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面对着光秃秃的墙壁,只能整日和想象出来的自己下象棋 。这样的生活仅仅想象一下就足够恐怖了,整日面对的是真正的虚无。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一年?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撑不过一个月吧。这可能是人能创造出来的最低层级的孤独吧,人本来是社会群聚的生物,却被完全隔绝在一个小空间里彻底独居。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科幻故事《一日囚》,那个可怜的家伙在未来世界被判只能活在完全相同的一天里生活20年。时间空间对他来讲只有一天,只要时钟拨回零点,一切从头开始,永远是相同的一天,他根本跳不出这个恐怖的循环。主角每天都不得不重复同样的活动,每分每秒该做什么都分毫无差。周围的所有人都只在这一天里活一次,而他要活无数次。主角最后终于无法承受饮弹自杀。这也是另一个层级的孤独,虽然主角拥有自由,可以交流,甚至被放在闹市区,但主角觉察到了别人无法感知的宿命般的循环,而无人可以理解,所有的交往被局限在一天,主角的囚禁是空间和时间的双重禁锢。 之前在知乎里看到一个答案,智商极高的女孩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描述了自己过往的经历。通篇读去,从文字中漂浮出两个字来——“孤独”。这是种无法找到同等level同类的孤独,对所有事情由于有极深入的理解从而无法提起兴趣的孤独。可能,我们大多数人永远无法体会到这种孤独。那么明确的预知到无人可以走进自己的内心,而自己活下去的唯一可能的动力,也已经在自己高速运转的大脑精密计算之后主动把它掐灭了。这和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生对她而言毫无乐趣,不如化为尘土。 作为正常人,只要你有独处的机会,比如半夜从梦中醒来或者周末待在一个人的房间,最初级的孤独往往也会不期而至。面对这种种恐怖的孤独,人常常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分道扬镳,多数人皈依了外部力量,宁愿神或者伟人用各式各样的思想填充灌输进自己空荡荡的脑袋,这样他时时刻刻都与神同在,从而消除掉自己的孤独感;另一部分则继续在孤独这条路上苦苦追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条路上,尼采疯了,茨威格自杀了,老舍投湖了,然而这无法阻止后来人前进的脚步。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找到的路都是不同的,读书,旅行,恋爱都有助于找到自己的路,而且这个过程贯彻人的一生,可能终其一生也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但我仍愿意将整个人生都用来在这条路上盲行,从而获得独属于自己的对抗孤独的力量。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7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嗨,女孩儿,你真的要孤独终老么?
热度 26 yllu 2013-5-27 01:16
今天和几位师兄(某人的同学)小聚,其中一位是王老五(什么级别的不敢说),他的终身大事理所应当成了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师兄一副皇帝(不急)的姿态,说出来的话让我着实郁闷,不禁为女同胞们鸣不平。 师兄年近三十五,法国留学归来,在某知名985高校任教,现已评上副教授,最近又在昌平沙河高教园区附近买了140平的大房子(虽然是郊区吧,虽然贷了款吧,但已经让人羡慕了)。师兄长相不敢恭维,但人性格温和,才华横溢(我这是在做广告么?),在这个房子、物质大于一切的年代,不敢说是钻石王老五,也算是个白银王老五了。 师兄很淡定地说:我不急啊,我急什么啊,据我观察,现在明显的是男方市场,大龄剩男可不发愁,我去注册了一个婚恋网,相了几次亲,只有一次是我看上人家被人家拒了的,我还奇怪啊,中介忙前忙后特别热情怎么不问我要服务费啊,后来才知道,原来男的不用交中介费,中介费都是女方交的。 我听得这叫一郁闷啊。现在流行感谢大学舍友不杀之恩,看来我也要感谢某人当年收容之恩,要不我现在得多可怜啊,每个月领完工资,留下吃饭租房的,剩下的要交给婚恋中介,还要被挑来挑去! 亲爱的女孩子们,如果你已经剩下了,我只能祝你好运,如果还正是风华正茂,赶紧的啊,还想啥捏? btw,就因为这个聚会,害得我到现在还在做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不过要是能唤醒几个高傲的、没有认清形势的年轻小姑娘,值了!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3998 次阅读|81 个评论
评论:“杨振宁眼中的爱因斯坦:一位孤独的科学家”
Richardbg 2013-5-17 01:18
评论:“杨振宁眼中的爱因斯坦:一位孤独的科学家” (See Sciencenet) 爱因斯坦是一位独立而顽强的科学家。如果他活在今天的中国,也一定没有人认识他。正如我一样! ----- 署名:一位伟大的中国科学家。
个人分类: 科学发现|3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心理学杂谈:我为什么感觉会如此失落和孤独?
热度 2 duke01361 2013-5-8 22:27
心理学杂谈:我为什么感觉会如此失落和孤独?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感觉到非常失落,这应该是一种“个人成就动机”(自我实现欲望)受到压抑的结果;而常常感觉失落,孤独无助,这却和不安全感和缺乏归属感有关。 说了半天,又回到了“欲望/需要”必须满足这个人本主义话题上来了! 所以,我还是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虽然更多地是基于经验、归纳、演绎等这些涉嫌缺乏实证的方法论所得出的心理现象解释,但人有欲望必须满足这一点是不容回避的。 按理说,我应该更容易接受Positive Pyschology 所宣扬的利用基于证据的“科学方法论”这个思路学习和研究现代心理学。但是,我已经习惯了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诠释,我期待美国人的脑科学计划最终会成功实施,这样子可能会帮助我把心理学这种“软科学”和传统意义上的实证科学加以统计。 回过头来看标题:我为什么感觉会如此失落和孤独? 什么是失落? 对自己和他人的期待值太高,超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所产生情绪体验? 失落其实就是英文里的“Lost 或“Missing ,unsure...不能进行自我心理定位,或缺乏归属感。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不能及时得到必要的Reward,这种Reward就像耍狗熊的马戏,你需要在狗熊作完一个要求动作之后给些“奖赏”。人也一样,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认同、肯定和激励,那么你就会迷失,就会Lost... 一个人不能有效管理自己这种负面情绪是该人不成熟的一种表现,记住不要让他成为你人性的一个弱点。 否则你会成为其他个体或团体的“狗熊”.... 所以常听到西方人描述那些有成就的大科学家是“determined,为什么?因为人家很tough! 中国人的话,这人很“执著”或“很牛”! 什么是孤独? 不外乎Lonely (solitary,isolated,companionless和anxiety(troubled state of mind,uneasiness)等,一种有行的,可见的;一种是心理的,无形的,不可见的。之所以称为“孤寂”,这是因为往往“孤独”lonely 导致“寂寞”anxiety,当然如果你总是anxiety,那心理肯定有问题了,你必将lonely,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打交道。所以如果你思念什么事情或者人,你会感觉孤独,但不anxiety,也许你会很快把这注意转移开,比如“此间乐,不思蜀”的刘阿斗。Anxiety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心理欲望,很强烈,很持久。它可以源于心理期望和现实的落差,这是一种心理欲望,也可以源于生理的欲望得不到满足。Anxiety更可以说成是“焦虑”“焦躁” 这似乎和“寂寞”不是一吗事情,“寂”“寞”是一种无声的状态,但也可能是一种急于“有声”的心理状态,这就是anxiety的一种状态。所以有形的isolated 并不一定“孤独”,无形的anxiety并不一定不“寂寞”。 如果把这些延伸于表达自己“曲高合寡”“形单影支”在思想性上,志趣上,看上去“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样子,则应该既不是“孤独”也不是“寂寞”,而是一种“犯贱”的样子! 之所以是“犯贱”,因为天上不会掉下大馅儿饼!那需要你去交流和找人沟通的。你不想这样做而又不想孤独和寂寞,除非你是“上帝”,因为他老人家高高在上。而您是上帝吗? ( http://taoshushen86.bokee.com/ 我很感激这位朋友转载了我的博文,以至于让我很容易找到了我先前写的有关孤独和寂寞的心理现象分析)
个人分类: Life a Bit|1487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孤独与不努力
allensune 2013-4-29 22:26
我们所说的孤独,有时并不是孤独,类似的表达是无助。 无助又可能是社交障碍,这种障碍反映出自卑,自卑带来了社交上的怯懦,这种怯懦又会带来自己无能的感觉。 无能是未能改善现状。 这种无能反映出行动力的不足,不够努力而无法改善现状。 也可能反映出我们目标不清晰,也可能是目标太多了杂乱无章而感到混乱,可能是没有目标。如果目标来自欲望,那就没有目标的假设就是极少数甚至不存在。 因此,目标的不清晰,导致思想不足以产生力量去推进行动,也就是未能改变现状。 所以孤独的感觉,追溯一部分来由,可能是目标的缺失。 那么目标需要被清晰化,询问我们自己的欲望,可以协助我们到达。用欲望刺激自己,也是一种目标激励方式吧。你想成为怎么样的人,想财务自由,人身自由,心灵自由,即便向往自由,也都是欲望,你得战胜这一切给你的欲望满足之路带来束缚的枷锁。 回到目标的清晰化,那些我们羡慕的人、特质、生活方式,可以作为目标的参考模范。也就是说,如何成为我们羡慕的人,过上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种目标。 那么孤独的终结者是目标? 孤独大概是没办法终结的,欲望存在,便无法使人从孤独中解脱。 欲望不清晰,是一种混乱无能的孤独感,欲望清晰了,又是一种探索实现的不胜寒。 这么想来,孤独是不可根治的,只能用欲望的满足,去减少它出现的时间。 也就是把时间和精力,安排给减少和我们羡慕的人之间的差距的努力当中去。 让孤独减少排放,让它最终减少到不成为神经里的毒品——一不努力,孤独就发作。
个人分类: 观点|1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教授做客狮子山讲坛谈“孤独”
liyibo666 2013-4-1 20:34
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教授做客狮子山讲坛谈“孤独”    “度过的大半人生里,大部分东西都如沙漠里涌出的水,转瞬即逝,只有翻译的村上春树的作品还留在大众视线里。” 3月29日晚7:00,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著名翻译家、学者林少华教授做客狮子山讲坛,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超越孤独,进入‘大丈夫’精神境界”的讲座。林教授带着大家在村上春树的书里感受孤独、理解孤独、否定孤独、超越孤独。   林教授分享了他的孤独。“我习惯了孤独,在孤独的环境里成长,在孤独中看书。”失去双亲 让他 感受到 真正的 孤独。“以前觉得自己是一只风筝,飞得再高再远, 线的 一端始终在父母手中; 失去双亲后, 自己如同那断了线的风筝。” 林少华 略带停顿,感叹世上再没有人会时刻 惦 记自己。   讲完自己与孤独,林教授开始讲述屈原、杜甫、鲁迅等古今名人的孤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叙述的是杜甫 晚年 孤苦一人的孤独;“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则是大作家鲁迅的孤独。   林少华认为,人世间无人不孤独。孤独和喜怒哀乐一样是人最普通的情感,一个人可能不会孤单,但是未必不孤独。“村上前十五年是不断地表达孤独,后十五年是走进孤独的后花园,开始探讨与批评。”他转入正题,讲述村上春树的孤独,“如同他前十五年是文学意义上的作家,后十五年是知识分子意义上的作家。”村上说过,人生基本是孤独的,人总要进入一个人的世界,当进入很深很深就会产生年代感。对此 林 教授解释,“年代感”是人与人的联系,村上在许多作品中描绘的社会边缘人的孤独,似乎有的夜属于我们每个人,这样不同的人便产生了联系。   林少华回忆:“曾经有读者问我,村上书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村上本人的回答是,任何人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但许多人都找不到,即使找到了也许已经受到严重破坏,但人们还是会不断寻找,否则人生便没有意义。”“那么村上在寻找什么呢?”林教授沉寂了几秒后,他环视四周,大声的说,“他在寻找灵魂的自由与出口。”   讲述完孤独后,林教授告诉大家要学会守护孤独,在守护孤独里体会优雅和等待。他表示,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不是村上所认为的理想社会,现代社会只有商品性的东西才有价值,而灵魂、爱情、友情、读书、学习的价值被忽视了,没有人愿意等待其真正意义的出现。 林少华 说:“在中国社会现状下守护孤独极为重要,而更高的境界应该是否定孤独、超越孤独。”他认为,中国现在处于一种“娱乐至死”的现状,大学有责任坚守高雅厚重的文化。他曾告诫毕业生要拒绝平庸、拒绝庸俗,即使做不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但至少要在心中为自己保留一份纯真与圣洁。“人的真谛不在于灯红酒绿、牛革皮草,而在于找到安顿灵魂的净土。”   林教授最后强调,超越孤独并非过于独具一格,否则会形成一种病态孤独。他说:“没有阳刚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没有阳刚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国家。‘大丈夫’是一种情怀和精神境界,与性别无关。”他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何去何从的大时代,要以“大丈夫”的情怀生出民族魂和民族脊梁。
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百年孤独
duke01361 2013-3-16 20:31
百年孤独 天地煌煌兮 始自盘古, 女娲多事兮 以造人, 人各有心兮 意不同 若即若离兮 芸芸众生 走遍原野兮 物以类聚 回首人群兮 情相属 世界之大兮 无同叶 湍流奔腾兮 不复回 人生孤独兮 天注定 茫茫人海兮 做浮萍 不期而遇兮 靠缘分 相遇而不相知兮 是陌路 缘分可遇兮 不可求 桃园结义兮 刘关张 万世英名兮 得流芳 后世子孙兮 逐名利 拉帮结伙兮 利为先 一帮独大兮 所欲为 百鸟静音兮 凤求凰 龙生龙兮 凤生凤 帝王将相兮 宁有种? 我之所爱兮 在南洋 我之所怜兮 在卧龙岗 我之所恨兮 在身旁 我欲逃离兮 在心房 天地煌煌兮 始自盘古, 女娲多事兮 以造人, 人各有心兮 意不同 若即若离兮 芸芸众生 离心离德兮 天注定 茫茫人海兮 做浮萍
个人分类: 逗你玩儿|2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祗树给孤独园是怎么来的
热度 5 yonglie 2013-3-8 09:05
祗树给孤独园是怎么来的
读过《金刚经》的同学大概都记得经文开头的“ 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佛爷常在那儿传道弘法(其实很多经的开头都那么说)。可那园子是怎么来的呢?是佛门与婆罗门斗法赢来的。 四川博物院藏张大千临敦煌壁画 中,有一幅“既丽且崇”的巨画《 劳度叉斗圣图 》(约 1942 年春后画的),长 9 米 ,高 4 米 。原壁画在 196 窟南北两侧,是《 贤愚经 》( 须达起精舍品 )的经变图。可惜旁边的解说太简单,我追根溯源,找到一点故事——如果博物馆的每一幅画都能写一个详细的解说,人们看过以后的感觉肯定会不一样。其实做那样的事情很简单——把解说员的解说词印出来也可以啊。为什么不做呢? 且说 舍卫国 有个大富豪叫 须达 ,乐善好施,给养孤寡,江湖人称“ 给孤独 ”。须达为小儿子老七——“七”这个数字有什么特别的吗?七仙女、七个小矮人,这儿又出个七公子——娶媳妇儿,亲家是 王舍城 的首富 护弥 。护弥喜佛,想借婚礼办一个佛会。 须达听了,“忽然毛竖如有所得。心情悦豫”,问什么是佛呀?护弥告诉他,“ 净饭王子,厥名悉达。其生之日,天降瑞应,三十有二万神侍卫。即行七步,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身黄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应王金轮典四天下,见老病死苦,不乐在家,出家修道。六年苦行,得一切智,尽结成佛,降诸魔众十八亿万,号曰能仁。十力无畏,十八不共,光明照耀,三达遐鉴,故号佛也 。”于是须达兴高采烈去请佛爷。佛爷说,“ 出家之法,与俗有别;住止处所,应当有异。彼无精舍,云何得去 。”须达答应回去就“起精舍”。佛爷知道舍卫国中婆罗门众多,尽信邪门歪道,就派出身婆罗门的 舍利弗 同去。 他们四处 寻访,最后看上了 太子只陀 的园子,那儿离城不远不近,有利于清修,更方便讨饭。于是须达去和太子商量买地的事儿。太子不想卖,就漫天要价:“ 汝若能以黄金布地。令间无空者。便当相与 。”可须达有钱啊,无所谓,“听随其价”。太子没办法,算了吧,不要钱了。“ 园地属卿,树木属我。我自上佛,共立精舍 。” 可当地人不乐意了。六个国师找到国王说,他们要与沙门斗法,如果沙门赢了,才可以造精舍。须达听了很害怕,舍利弗不在乎,告诉须达,那伙人再多也动不了我一个脚趾头。(“ 正使此辈六师之众,满阎浮提,数如竹林,不能动吾足上一毛。 ”)……斗法那天,舍卫国“十八亿人”都来了。那幅画表现的,就是其中最精彩的场景: 六师众中有一弟子名 劳度差 ,善知幻术。于大众前,咒作一树,自然长大,荫覆众会,枝叶郁茂,花果各异,众人咸言,此变乃是劳度差作。时舍利弗便以神力,作旋岚风,吹拔树根,倒着于地,碎为微尘。众人皆言,舍利弗胜,今劳度差,便为不如。 又复咒作一池,其池四面,皆以七宝。池水之中生种种华,众人咸言,是劳度差之所作也。时舍利弗化作一大六牙白象,其一牙上,有七莲花,一一花上,有七玉女,其象徐庠,往诣池边,并含其水,池即时灭。众人悉言,舍利弗胜,劳度差不如。 复作一山,七宝庄严,泉池树木,花果茂盛。众人咸言,此是劳度差作。时舍利弗即便化作金刚力士,以金刚杵,遥用指之,山即破坏,无有遗余。众会皆言,舍利弗胜,劳度差不如。 复作一龙身,有十头,于虚空中,雨种种宝。雷电振地,惊动大众。众人咸言,此亦劳度差作。时舍利弗便化作一金翅鸟王,擘裂啖之。众人皆言,舍利弗胜,劳度差不如。 复作一牛,身体高大,肥壮多力,粗脚利角,爮地大吼,奔突来前。时舍利弗化作师子王,分裂食之。众人言曰,舍利弗胜,劳度差不如。 复变其身,作夜叉鬼,形体长大,头上火燃,目赤如血,四牙长利,口自出火,腾跃奔赴。时舍利弗自化其身,作毗沙门王,夜叉恐怖,即欲退走,四面火起,无有去处。唯舍利弗边凉冷无火,即时屈伏,五体投地,求哀脱命,辱心已生,火即还灭。众咸唱言,舍利弗胜,劳度差不如。 时舍利弗身升虚空,现四威仪,行住坐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东没西踊,西没东踊,北没南踊,南没北踊。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或分一身作百千万亿身,还合为一身于虚空中,忽然在地,履地如水,履水如地,作是变已,还摄神足,坐其本座。时会大众,见其神力,咸怀欢喜。 时舍利弗即为说法,随其本行宿福因缘,各得道迹,或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六师徒众,三亿弟子,于舍利弗所出家学道。 这几个场景,画上都清晰展现了。最有趣的是画面左下舍利弗右下角的那一幕,“六师徒众”皈依,出尽了洋相,像一群猴子刚学做人的样子。在佛家的庄严里显现了画家的趣味和亲切。 上面那段经文很简单,最后一行有四个词儿怪一点儿: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其实第四个我们很熟悉了,前三个是类似的“果”,只是不同“年级”罢了。在《金刚经》里,世尊有专门的论述,诸位去听听吧。
个人分类: 艺术|20502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钱德拉塞卡:优雅的科学独行者(ZZ)
热度 1 lanlin 2013-2-21 04:24
[转载]钱德拉塞卡:优雅的科学独行者(ZZ)
难以想象,如此优雅的美感,竟能在一个物理学家身上得到完美地演绎。 他总是无瑕疵地穿着做工考究的西装,其颜色在秋冬季变化于深黑和深灰之间,而在春秋季则变化于浅灰和棕黄色之间。他爱好文学和音乐。他是世界上唯一在方程式中使用哥特体字符的科学家。据说在所有用英语写作的科学论文和书籍中,他的语言是最优美的。 他叫钱德拉塞卡,原本是个有点羞涩的印度青年。19岁那年,他因成绩优异获得政府奖学金,只身乘船前往英国剑桥求学。在长达十几天的漫长航行中,他奇迹般地初步计算出一个结果——在当时,恒星的白矮星阶段被认为是一切恒星演化过程的最终阶段,但是钱德拉塞卡的计算表明,当恒星质量超过某一上限时,它的最终归宿将不是白矮星。 经过在剑桥的学习,钱德拉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发现。在1935年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上,这个24岁的青年终于得到宣读自己论文的机会。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年纪轻轻就将功成名就。然而,事情的发生是如此的突然。当钱德拉在会上宣读完自己的论文,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权威爱丁顿走上讲台。他当众把钱德拉的讲稿撕成两半,宣称其理论全盘皆错,原因是它得出一个“非常古怪的结论”。听众顿时爆发出笑声。会议主席甚至没有给这位年轻人答辩的机会。会议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走到钱德拉跟前,说:“这太糟糕了,太糟糕了……” “世界就是这样终结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多年后,钱德拉仍然记得自己当时的自言自语。 与爱丁顿的争论持续了几年,没有一个权威科学家愿意站出来支持钱德拉。最后,他终于明白应该完全放弃这个研究课题。在1937年到了芝加哥大学以后不久,他把自己的理论写进了一本书里,然后不再去理会它。 差不多30年后,这个后来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发现得到了天体物理学界的公认。然后又过了20年,钱德拉获得了诺贝尔奖。1983年,当他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章时,已是两鬓斑白的垂垂老者。 此时,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却有了不同的看法。“假定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这种结局对天文学是有益处的,”他说,“但我不认为对我个人有益。爱丁顿的赞美之词将使我那时在科学界的地位有根本的改变……但我的确不知道,在那种诱惑的魔力面前我会怎么样。” 的确,有多少年轻人在功成名就之后,还能长久保持青春活力呢?为何即使是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也同样未能始终如一? 钱德拉塞卡的结论是,这些成功的人“对大自然逐渐产生了一种傲慢的态度”。这些人以为自己有一种看待科学的特殊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一定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因此他的一生都是谨慎、谦逊和勤奋的。每当他投入工作时,他就会坐在一张非常整齐、清洁的书桌前,寻觅数学的秩序。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花费10年左右,得到了“某种见解”以后才罢休——也就是说,直到宇宙的某一个方面完全约化为一组方程时才罢休。然后,他总是把研究的结果写成一本书,就不再关注这个领域,重新埋头研究下去,直到60多岁,钱德拉仍能定期把精力转向以前从未涉足的新领域。 他的教学同样以严谨和一丝不苟著称。据说他的板书和讲稿是那样整洁和优美,以致可以直接拿去印刷。一个有名的故事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钱德拉每星期从叶凯士天文台驱车数百英里到芝加哥大学为只有两名学生的班级上课。而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这个班级仅有的两名学生——杨振宁和李政道。钱德拉塞卡的一生注定是孤独和寂寞的。远离自己的祖国,研究不被认可,还因肤色遭受歧视,但他不以为意,并以始终如一的优雅默默回应一切。1999年,一只以“钱德拉塞卡”命名的天文望远镜升空。尽管它经常因作出新的发现而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中,钱德拉塞卡却并未因此更多地被人提及和了解。 因孤独而优雅。或许,只有一个物理学家,才能拥有如此优雅的美感。 ——节选自《孤独的科学之路——钱德拉塞卡传》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个人分类: 分享收藏|319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朝青,你现在哪里?------建良的呼唤
热度 1 Rionzhang 2013-2-12 08:24
朝青,你现在哪里?我想这个春节,你一定过得很甜蜜。不过,从你博客短短的日记里,我仍读出许多牵挂,涌自你的心底。但愿牵挂过后,会带给你更美好的静谧。 不知道为什么,有个声音从我心中不停地呼唤你! 朝青,我们从相识,相处,相知,又到分离。为了理想,我们也曾颠沛流离,各自东西。二十年后,我们重逢,分享的,岂止是不凡的阅历! 走过死荫的幽谷,我又看到了你的激情四射,才华横溢!大学四年,你我都是孤独的,在孤独中惺惺相惜。那一次雪夜的长谈,我想你也不会忘记! 二十多年,我们都失去了很多,所以,那一颗未改的本心,更要珍惜!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今后的每一步,愿我们彼此砥砺! 我为你祈祷,也知道心底的呼唤,来自哪里! 建良深夜未眠@昌邑 PS:除夕之夜,拜年短信未加思考,若惹不快,请莫怪。
个人分类: 如歌岁月|171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孤独的素数
热度 2 ChinaAbel 2013-1-31 18:04
孤独的素数 原子与素数在各自领域的地位:   大自然       自然数   原子         素数   单子         1   化合物        合成数   原子109种      质数有无穷多个   化学键         乘法   凡物质皆由原子组成   算术基本定理 素数可毫不费力地生成一切自然数,默默绽放清新甜香的花朵,供人类欣赏。 素数之花点缀数学家园,合数有朋相约,它却默默孤独,真是:花开花落春不问,水暖水寒鱼自知。 因为孤独,所以美丽,令人着迷,素数魔力无限,却没有束手就擒。 曾经有一位数学家说,他若能在五百年后重新醒来向这世界问一个问题,他会问:「那个有关素数的假设,解决了么?」 素数孤独,但是无际—— 化学元素周期表里,109种元素构成了我们的大千世界。 而在数的世界里,素数相乘构成了全部的整数(除去1),可是这一数字原子的数目无穷无尽。 可以想象,在数字已经很大很大的时候,素数的分布会越来越稀疏。可是,在相隔很远之后,我们依旧会看到一个孤单的数字夹在长长的合数中间,只有自己。 安静地,独守。 不受尘埃半点侵。 恍似埋藏地底深处的珍宝,不知在哪一天,才会被我们发现。 因为无际,所以痴迷地寻找它的规律。 可是偏偏,它似乎没有规律。 如此这般,难以言尽。可是至今,素数仍然没有向我们展示它全部的风姿。 犹如牡丹,守定自己的风骨,不论旁人如何,毫无所动。 如果把素数的散布看成变换的音律,那么,待何时,我们才能够完整地听到它的乐曲? 它们,真的是一群神秘的数字。 我们曾经相信原子不可分,曾经相信燃素之说,曾经相信这个世界由四个元素组成。 如今我们否定了这一切。我们甚至否定了平行线必不相交的公理,在欧式几何外创造了新的天地。 可是,我们从未质疑过素数。在我们心中,它们就是那样一个个孤独的数字,静谧地处在浩瀚数海之中,自度春秋。 正如哈代所言:「并非因为我们这样认为,也非因为我们的思维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形成,而是因为它原本如此,因为数学实在就是这样建立的。」
2563 次阅读|2 个评论
你走你的路(李宗盛,陈淑桦)
热度 1 Master123 2013-1-23 22:33
如果你的生命注定无法停止追逐 我也只能为你祝福 如果你决定将这段感情结束 又何必管我在不在乎 如果我的存在只是增加你的痛苦 为何你不对我说清楚 莫非我早该知道我将要孤独 在我们相识的最初 你走你的路 直到我们无法接触 我也许将独自跳舞 也许独自在街头漫步 你走你的路 用我无法追赶的脚步 我也许将独自跳舞 也许独自在街头漫步 我也曾经想过回头寻找来时的路 心中的你已经太模糊 以为你能从我这里找到幸福 而我却总是让你哭 如果我们的爱已经成了彼此包袱 何不就让我们承认错误 因为我知道我终于将会孤独 在我们相识的最初...
个人分类: songs|282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小鸭子 [转自雅虎-心香一脉]
SIMPLEDREAM 2013-1-16 12:49
霍克是位丧妻丧子的孤独老人,圆圆是患绝症的十岁中国女孩,因为孤独,他们开始了寻鸭的童话之旅。 孤独的老人与身患绝症的中国女孩 爱 德华·霍克先生是加拿大新斯科省哈利法克斯市某著名大学的知名数学教授,由于工作繁忙,他忽略了家庭的存在,导致妻子离去,身患社交恐惧症的独生子自杀. 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他变卖了所有财产,开始了近20年周游全北美的流浪生活.老年后他回到了故乡哈利法克斯市,在一个偏僻的公寓里安居下来,靠微薄的年金度 日. 2006年初夏的一天,爱德华·霍克先生发现他长椅的另一头又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唯一让他惊奇的是,那个影子比他看起来还要孤独.她 是一个不到10岁的东方女孩儿,苍白,瘦弱,在一个并不凉爽的夏日,她却把自己裹在严实的衣服里.老人的内心忽然被一种久违的温柔所感动,在他模糊的记忆 中,他的儿子也曾经这样脆弱过.他清了清嗓子:"你要不要荡秋千,我可以从后面推你……"女孩抬头看着他,有一丝羞涩从她的眼中划过.老人试图靠她近些, 还没等他落稳身体,她已经逃遁而去. 第二天,他们又在同一张长椅上相遇,女孩儿还是与昨天同样的装束.这一次老人拿出自己口袋里的手帕,自 顾自的叠成香蕉,然后旁若无人,煞有介事地剥了皮"吃"了起来.女孩儿盯着看了一会儿,终于笑出声来.霍克趁机把"香蕉"送到女孩儿面前,笑道:"女士, 来点儿下午的甜点怎样?" 女孩儿果真接过了"香蕉",他们成了朋友.他知道她叫刘圆圆,就住在他公寓的楼上,她的妈妈在中国餐馆打工,很 忙,她的爸爸因交通事故一直住在医院里.她两岁时就跟随父母从中国湖南省来到了加拿大,对中国故土几乎没有什么记忆.圆圆把自己裹在长袖衣服里是因为从她 出生就患有一种叫艾里克斯综合症的罕见的免疫系统疾病,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只要碰到空气中的蛋白质物质,她的身体就会产生一种叫蛋白质E的特殊抗体,这种抗 体会附着在身体的细胞里,当再次遭遇过敏源的时候,这些细胞就会受到刺激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当这种化学物质通过汗液排除体外时,会产生一种极其特殊的气 味."在学校有人叫我臭鱼小姐,我每天都把自己泡在浴缸里,但没有用,无论怎样我都是一条臭鱼……" 霍克在她的眼泪里看到了一种类似的绝望,那种绝望曾经也属于他的儿子.当晚,他把电话打到了华盛顿,询问一位医学权威朋友有 关圆圆的病情.他的朋友沉吟了半响才解释道:"这种疾病全世界也不到30例,而且毫无治疗方法.患这种疾病的大多是孩子,病因多是由于父母基因的染色体不 合所致.更要命的是,空气中存在的任何物质都可能成为导致患者整个免疫系统瘫痪的过敏源不知何时,不知何地,不知何物都可能会夺走患者的生命……" 霍克先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放下电话的.一瞬间圆圆的声音又在他的耳边响起:"妈妈说我不能旅行,还说我是一个命苦的孩子.学校有男生骂我是魔鬼的女儿,因为我身上弥漫的是魔鬼的味道,所以我没有朋友……" 霍克先生按响了圆圆家的门铃.当圆圆的笑脸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好不容易才抑制住自己眼中的泪水,颤声说道:"我的女士,我只是路过,顺便向你问声好……" 寻找一只上帝的中国鸭做朋友 一 个星期后,霍克在自己的家里用最好的烤羊腿招待了圆圆.忽然他们都被一条电视新闻给吸引了:"近几日内将有一万只来自中国的塑料鸭漂至新斯科舍半岛.这只 鸭子舰队本是于1992年从香港驶向美国时,在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遭遇风暴……这是批勇敢的小鸭子,载着来自遥远东方的传奇……" 讲述鸭子 的新闻已过,但圆圆还在盯着电视看.霍克读懂了她的心:"小圆圆,你想去看这些鸭子,是不是?"圆圆郑重地点了点头.霍克先生露出了为难的神色,圆圆忽然 跑出了霍克的公寓.几分钟后,她带着一只恐龙陶罐回来,气喘吁吁地说道:"这是我全部的储蓄,我因为不能做飞机所以不能回国,我已经不记得中国是什么样 了.如果我找到了来自我家乡的鸭子,哪怕就只有一只,我就不会感到孤独了." 霍克长出了一口气:"圆圆,你真的希望有一只鸭子做朋友吗?" 圆圆的脸扬了起来,露出了期望之光:"这些勇敢的中国鸭是穿越了魔鬼都不敢穿越的北极圈的,它们是我的骄傲和勇气.一定是上帝给了它们力量.如果我有了一只上帝的小鸭子,我就能向我的同学们证明我不是魔鬼的女儿了……" 霍 克忽然觉得自己的心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敲打了一下,他蹲下身,温柔地捧住圆圆的小脸说道:"我的小天使,你不是魔鬼的女儿,是上帝最宠爱的孩子.上帝是西方 人的上帝,也是东方人的.因为他太宠爱你了,所以才要在你的身上做些特别的记号,免得他在一群孩子中认不出你.还有,我必须要跟你妈妈好好谈一下,有关你 的健康问题……" 第二天一早,霍克在睡梦中被圆圆的敲门声叫醒.他惊讶地看着她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旅行袋.她的声音里透着从没有过的快乐:"妈妈说她认识霍克先生,知道您是一个好人……"霍克还是迟疑着:"圆圆,把你妈妈的手机号给我……" 圆 圆告诉他,她妈妈的手机已经欠费停机了.霍克试着打了一次,果真不通.无奈霍克只好准备了简单的行装,就带着圆圆上路了.他们从哈利法克斯出发,坐轮渡到 达了新斯科舍半岛.他们到达岛上时,不巧正赶上狂风暴雨,霍克决定先在一个海边的小旅店里安顿下来.晚饭过后,霍克发现圆圆不见了.霍克着急地四处寻找 着,但大雨滂沱中他看不见任何身影.忽然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闪过,他急忙赶到离旅店最近的海边,果真发现圆圆正蹲在大雨里,眼睛盯着海面.霍克赶紧脱下 自己的雨衣给圆圆披上,然后把她抱在怀里,大声地说道:"你疯了,孩子!你是绝对不能感冒的.还有,这么大的雨,鸭子们也一定在大海里休息,明天才会赶路 的,所以你先回房间弄干自己,快!快!" 晚上,圆圆忽然开始发烧,霍克急得在大雨中狂奔,寻找能够买到退烧药的药店.黎明来临时,他在一种 奇异味道的刺激下睁开了双眼,他才意识到圆圆已经穿好了衣服,正坐在他面前等待他醒来.那奇异的味道就是从圆圆身上发出来的,她苍白的脸说明她还没有恢复 体力.他摇了摇头:"圆圆,你可能上午又会烧起来,今天必须休息!"圆圆固执地反驳道:"可鸭子们不会休息!" 霍克无言地看着圆圆,长长地 出了一口气.霍克最后与圆圆约定:如果她的身体稍有不适,他们必须马上去医院!他按照海流的流向判断,鸭子们最有可能靠近的虽然是旅店附近的海湾,这跟媒 体的推测不谋而合,但由于昨夜的狂风暴雨影响,应该有部分鸭子率先被冲进5海里外的凹型海域,那里是一片无人区,海岸周围只有稀疏的几片苹果园,霍克曾经 到过那里,他知道路线.他们开车经过附近的海湾时,发现那里已经挤满了记者和闻讯而来准备淘宝寻鸭的人们.圆圆看着窗外,眼中露出了担忧.霍克安慰她 道:"放心吧,圆圆,没有人可以抢在我们前头见到那些鸭子的."圆圆好奇地问为什么,霍克说道:"因为昨夜我在梦中跟上帝有个简短的谈话,他说为了满足这 个小天使的愿望,他一定会留给你一只鸭子做朋友的!" 圆圆惊讶地呼叫起来:"他真的叫我'天使'吗?他真的这样承诺吗?"霍克又点了点头. 圆圆用了好久的时间才平静下来,然后说道:"我的上帝啊,我就知道我不是魔鬼的女儿,我真的不是!" 寻鸭之旅的意外结局 他们在无人的海边一直等到了黄昏,但海面上还是没有鸭子的影子.霍克试图说服圆圆先回旅店休息,但圆圆坚持道:"上帝一定会遵守承诺的,如果我不在这里,那上帝该多失望啊!" 他们饿着肚子守到了晚上9时.虽然是夏季,但孤岛的夜晚还是又潮又凉.霍克把圆圆安顿在车里,给她披上自己的外套让她睡下,然后自己到车外守夜.早晨6点钟,圆圆来到了他的身边:"霍克先生,对不起,我睡着了;还有一件事,我好象很饿……" 霍 克笑了,他告诉圆圆在海边守着,他要开车去买早餐.如果有鸭子漂过来,一定不要擅自下去打捞,一定要等他回来,圆圆答应了.20分钟后,霍克回来了,除了 早餐外他还带来了今早的报纸:"这批来自中国的小鸭子好象跟暴风雨闹了点儿情绪,至今还漂流在10海里外的海水里,迟迟不肯靠岸,而它们怎样才能扭转情 绪,这就要看上帝的意图了……"小圆圆问霍克先生什么叫"扭转情绪"?霍克告诉她就是重新有了好心情的意思,圆圆感叹道:"这些中国的小鸭子还挺有个性的 啊!" 又一整天,还是没有等来鸭子.傍晚,霍克给旅店打电话确认后得知,电视上说这些小鸭子已经离开了海岸线,正准备随着大西洋暖流朝美国东海岸漂去!圆圆看到霍克脸上的异样表情,敏感地问道:"电视上怎样说?" 霍克舔了舔嘴唇,低头不语.圆圆追问道:"它们什么时候才能见我们?" 霍克终于抬起头,鼓起勇气说道:"圆圆,也许,它们不会靠岸了……" 圆圆的笑容在脸上凝固了,睁大了眼睛问道:"为什么?上帝是不会食言的,一定是你听错了!" 霍克看着圆圆眼中就要溢出的泪珠,语无伦次地说道:"哦,是的,你说得对,上帝是不会食言的……也许,是他搞错了,也许是鸭子们还没扭转情绪,也许,也许,哦……" 霍克无法把话题进行下去.圆圆的眼泪终于如珍珠般滚落,她哀求道:"霍克先生,那就让我们耐心地等下去吧,因为鸭子们一定会扭转情绪的.都怪这场暴风雨,搅了它们的兴致.等看到明早的太阳,它们一定会上岸见我们的!" 半 夜,小圆圆的身上又散发出了强烈的气味,霍克用手一摸,她浑身都是冷汗.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圆圆又发起了高烧.霍克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他强行把圆圆 带回车中,启动了油门.他们还没有走出10米,就被远处驶来的警车给拦住了,霍克被迫停下了汽车."爱德华.霍克先生吗?你因涉嫌绑架儿童被警方拘捕 了……" 霍克被押到哈利法克斯警察局后才发现,圆圆的"寻人启事"已经发往了加拿大的各个警署,同时已经于一天前上了新斯科舍省新闻频道, 是旅店的老板发现后向警方报了案.原来圆圆并没有向她的母亲"请假"她向霍克撒了慌.因为她知道,如果她向妈妈请假,其结果只有一个:"绝对不行".在警 察署的询问室外,圆圆的母亲王新佩透过玻璃窗看着里面的情况,霍克看不到外面,不知道圆圆的母亲就在外面看着这一切.他诚实地回答了警方的一切问题,最后 说道: "圆圆是一个非常孤独的孩子,所以当我明白鸭子不会靠岸的时候,我还是不忍心带她回来,只好又在海边呆了一夜.我现在只在懊恼一件事,她的病情会不会出现异样,还有我该怎样再次向她证明她是上帝的女儿这个事实……" 圆圆的母亲听了这话后,眼泪流了出来.她向警察说道:"我撤销起诉,请立刻把好心的霍克先生释放了吧!" 霍克走出警察局的时候,立即被蜂拥而至的媒体记者们围住了.面对媒体记者们的提问,霍克没有做任何回答,只是这样说道:"我现在只想乞求上帝赐我一只中国鸭.否则,我将一生无法面对圆圆……" 晚上,霍克被敲门声打断了思绪.门外是一位陌生的东方女性,她的手中捧着一块大蛋糕.她局促地说道:"我是圆圆的妈妈,我为发生的一切向您道歉……" 霍克请圆圆的妈妈进了家门.她没有坐下,而是直接说道:"5分钟前我接到电视台来的电话,他们说有一个来自阿拉斯加的游客3年前做海滩拾荒的义工时,拾到过一只漂流经过那里的中国鸭,他准备把它捐给圆圆……" 霍克的喉咙哽咽了.圆圆的妈妈临别时,握住霍克的手说道:"谢谢,您让我懂得了做母亲的许多道理.也许,我对自己女儿的内心了解得不够多……" 霍克笑道:"她真的是一个小天使,特别是她的笑容,我一生都不会忘记." 圆 圆一个星期后出院时真的收到了来自阿拉斯加的礼物.从此,在幽静的哈利法克斯市约克街区公园的一角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道美丽的风景:一个慈祥的老人和一个 身着严密服装的中国少女坐在长椅上快乐地聊着,他们中间摆着一只丑陋、褪色又有些变形的塑料鸭,它总是静静地充当着忠实的听众.有人问起这个小鸭子的来 历,圆圆就会自豪地回答:"它是坐着上帝的方舟从我的故乡漂流过来的,是我最亲密的朋友!" 但是,美丽的风景持续得太短暂了.当初秋的第一 抹金黄洒在约克大道的枫树上时,公园的长椅上只剩下了霍克先生一个人.有人问他那个中国女孩儿和她的鸭子去哪里了,霍克先生悲伤地回答道:"走了,都走 了,去上帝那里了."现在,每当霍克先生眺望夕阳的余辉时都会想起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天使朋友.每逢此时,他的眼里总会出现泪光.他不会 忘记他的小天使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谢谢你,霍克先生,我一直担心我一个人到上帝那里会孤单,现在有小鸭子陪着我,我再也不害怕了." 霍克先生的心又充满了辛酸:"我的天使,带着你的鸭子,在上帝那里好好地等我啊.因为我孤单得太久了,我真的害怕在上帝那里还是我一个人……"
2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黑客基地负责人孤独剑客获刑5年
热度 2 lixiangdong 2013-1-6 00:00
来源:法制晚报 2012-06-06 09:50 黑客基地负责人孤独剑客获刑5年   黑基网(原黑客基地)负责人王献冰及讲师周林亮,因犯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罪,分别被海淀一中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5年和4年。   这起牵涉到国内最著名黑客教头的案件,也是刑法修正(七)出台后,北京市审理的首例涉及该罪名的案件。   37岁的王献冰曾被奉为国内网络黑客领军人物,网名孤独剑客,而他原本的主业恰恰是信息安全。2000年王献冰就名噪一时:当时日本右翼联盟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行激怒了中国网民,王献冰和另一个网友便组织了“中国极右翼联盟”,专黑日本政府网站。   由其开发的“中国小男孩”软件,专攻对方服务器,并吸引了上千人参与该次黑客攻击。2001年中美黑客大战时,王献冰又在圈子里凝聚了不少人气。   2007年,王献冰开始接管“黑基网”,负责网站管理及正常运营。据检方指控,自2008年年底,为吸引收费会员,增加网站盈利,王献冰授意员工向“黑基网”VIP会员区及相关板块上传大量专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及相关技术教程,供会员下载。   2009年初,周林亮加入“黑基网”,在王献冰的授意下,他先后上传了“网站种马演练”等多款具有网络侵入、控制功能的程序和相关技术教程。   2010年10月,王献冰、周林亮被警方抓获。据悉,截至案发前,“黑基网”已招收VIP会员1789人。而经确认,“黑基网”VIP会员区在2009年2月28日后上传、供下载的12个文件中的18个程序(???)均具有网络侵入、控制等功能,下载人次更达1.2万之多。   法庭上,作为国内“最有名望”的黑客之一,王献冰对指控颇有异议。他认为,检方认定的“黑客软件”,不能简单分为“黑”或“白”。   王献冰说,自己的理念是:“防黑传黑”,“黑基网上的工具都是网络安全公司做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服务时必备的工具,如果被恶意使用会对网络安全有害,但如果使用者是为提高网络安全防卫技能,那就不会有问题。”王献冰自顾自地向法官解释着。   除此之外,王献冰还对指控提出四点异议:网站是围绕IT培训进行经营和宣传,没有故意上传非法软件;“黑基2009全能工具箱”并非其上传;起诉书中所指的次数是浏览次数,不是下载次数;没证据表明有人利用网站的软件从事非法活动。   法院一审后认为,王献冰授意周林亮所做之事,已构成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罪。鉴于二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略有差异,故判处王献冰有期徒刑5年,处罚金60万元;判处周林亮有期徒刑4年,处罚金10万元。   宣判后,王献冰和周林亮都以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一中院经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 相关视频: http://v.qq.com/boke/page/n/c/7/n0108o9odc7.html 想知道这件事的后续和影响。
个人分类: 网络安全|2188 次阅读|2 个评论
孤独(外二首)
热度 2 mqr 2013-1-3 14:59
孤独 (外二首) 我们的星球 孤独啊 孤独 可怜的孤独 所以它在 无时无刻 眼巴巴 寻找 地外的生命 梦 梦 默默地 潛藏在 我的枕边 伴着我 不死的 心境 幽灵般 出现 我还能说 什么呢 它总要 与 我生命的残烛 无声地 相伴。 白云 白云 像一张纸 纸上的文章 纸上的画图 也是飘忽不定的吗
个人分类: 新诗|2661 次阅读|4 个评论
今天倍感孤独
热度 8 lbxian 2012-12-19 17:13
不知道为什么? 连续好几个月没有好好休息了,天天在工作.有时想休息,看看冬天的美女,看看不犯罪吧?可刚走出校门,过不了一小时,心里老是想着回实验室,但有时在实验时,坐着玩心里也不急.今天状态不太好,所以就出去走了一下,可刚外出不到半小时,整了一小袋面包就回来了,回来的路上,看着到处的人流\车流,可心里的孤独感却倍增. 说到孤独,不知道为什么?年少时(24岁以前)总想走出家门,越远越好,可到了30以后,自己有时会感到孤独,越发的想父母.毕竟在这一生中,他们经常牵挂我的生活.还好孤独时,科学网上有不少朋友,他们也很关心我,所以就出来与你分享一下我的孤独,我是不是不太厚道!!感谢你的倾听.
100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尼采——孤独的疯子
热度 3 yllu 2012-12-14 18:05
有没有这样一本书,你翻过n遍,还是没有看懂,但是还是愿意有事儿没事儿就拿出来翻翻。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我十多年前偶尔买的,从北师大到清华园,再到昌平,一直都在我的床头。 昨晚,很累,心情很低沉,突然什么都不想做,早早躺到床上,随手拿起一些书,从《庄子》换到三毛,最后还是定格在尼采。 我是一个很不爱看书的人,这本书跟了我这么多年还是这么新,除了书里夹着的几片干扁的玫瑰花瓣和一张写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小纸条确切地证明了它的年龄。 19世纪的德国真是伟大得可怕啊,尽管如此,尼采仍然是耀眼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说过“上帝死了”、“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可是恐怕很少有人愿意真正去了解这个孤独的疯子,更是没有人敢说真正懂得这个分裂的天才。记得余秋雨在《文化苦旅》里写李白时曾经说过,伟大的人总是超时代的,所以不容于他所处的时代。尼采,不仅仅超越国度,超越时代,还超越了所有能超越的东西。 一个孤独的疯子,在寂静的山林里,时而手舞足蹈地发表演讲,时而眉头紧锁地怔怔出神,他像是在对全世界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而我,找了一棵大树,悄悄地躲在后面,屏息凝神,生怕打扰到他,我始终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也庆幸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痛苦如斯,智慧如斯,而我只是一个快乐的凡人。
个人分类: 片刻书香|1312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雪中最孤独的妹纸
热度 14 学数学的苹果 2012-12-14 13:31
大雪中最孤独的妹纸
大雪那个下啊,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学生们比我还开心啊. 我说要不咱们上一节课,出去打雪仗一节课,结果震耳欲聋的回答:好. 我嘿嘿的笑了,想的美,继续上课;看的出她们内心的雀跃,其实我真想说走,堆雪人去. 无论是学妹还是学弟,此时此刻都是幸福的冒泡泡,这不学生们下课就神速的堆了个雪人;校园的那个妹纸则一个人孤独的雪中坐着,思考着人生... --------------------------------------------------------- ---------------------------------------------------------- 雪,一片一片,在你我的心里... 孤独的妹纸 幸福的雪人 路.... 马桶 你知道的 妹纸的正面
2173 次阅读|31 个评论
冷雨-夜
liulangdelang 2012-11-27 21:54
深夜、冷雨,依然有霓虹灯在亮!也许仍然有不甘寂寞的男女在酒吧里寻找着刺激与被刺激的快感!也有人早已经进入了盗梦空间!独自站在阳台,与雨共同享受着这深夜的孤独! 望着指间即将燃尽的香烟,是再点一根,还是钻进那温暖却又冰冷的被窝继续孤独下去?睡,还是不睡!这是个问题!心中依然有与孤独不相配合的欲望!在孤独与欲望的战斗中,孤独渐渐占了上峰,欲望一点点地减弱!享受孤独,享受作为精神贵族的那份恬淡!也许孤独本身就是毒药! 但我仍然甘之如饴!那蓬勃的欲望,早已经占据了生活的各个角落,它让快乐的心灵无所安身!整个人陷入一种浮躁的状态!若然孤独能够战胜浮躁,给生活带来一丝的快乐!不再彻底为欲望左右,那也许正是孤独的本意吧! 若然快乐是一种理想,那么理想是多么的丰满!若然欲望是一种理想,那么理想是多么的骨感!选择骨感与丰满,难道跟选择女朋友的道理相通? 网络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难道我们养肥了理想,饿瘦了现实?还是我们纵容了理想,忽略了现实?若然现实中快乐的成分多一点,欲望的成分少一点,也许生活不至于这么无趣吧! 那么欲望等于快乐吗? 倾听心灵的声音,选择一种快乐的生活,是当务之急!莫让这冬日的严寒,侵蚀了火热的心灵!莫让欲望的种子,侵蚀了人性的光辉,扼杀了快乐的生活!
2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题-
热度 2 学数学的苹果 2012-10-31 12:01
身体是忙碌的, 灵魂是孤独的, 梦想着一次孤单的旅行, 心灵放空。 一个轻微抑郁的疯子, 外表狂热而内心安静, 孤独之风长吹, 有点小痛。
1544 次阅读|3 个评论
喧嚣中的孤独
热度 5 ywang69 2012-10-15 14:16
国庆大假前,和曹同学一起去看硕士阶段的导师,导师已经83岁,师母也已经70好几了。虽然都在成都,由于大家都很忙加上曹同学小孩才两岁,很难凑到一起去看导师。 那天电话中就听得出导师老两口特别高兴,家里也许很久没有客人了。由于一路堵车以及曹同学下午2点就得赶汽车回老家,其实我们俩在导师家待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 导师的大女儿全家在美国,小女儿安家在龙泉驿,平素都是老两口在家,早上起来散散步,然后到菜市场买菜,回来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接下来就做饭。据说导师退休前很少做饭,如今已经成为烹饪高手。 那天除了聊了家常,自然而然就提到了钓鱼岛争端,老人家很有看法且很愤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临走的时候没想到师母给了我们一人一个红包,说是给小孩买点东西,推辞再三只好收下。我们告辞时,老两口依依不舍。 看到导师送我们出门期待我们留下吃饭的眼神,我突然觉得: 他们的今天也许就是我的明天。 科技每天都在更新,各种数码设备每天陪伴着我们,填补了原本用来空虚、无聊的时间,甚至侵占了原本应该用来工作、交谈、睡觉的时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图克尔在《一起孤独》中写道:我们好像是一个陌生人处于一个陌生的世界。  然而众声喧嚣之中,我们却感觉越来越孤独了: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眼手机,不断刷新微博看好友在干些什么,邮件没有被立刻回复就感到沮丧不安 那些飘在风中的代码似乎左右了我们的情绪,饭桌上,地铁上,公共汽车似乎。每个人都低头玩手机或平板电脑。 是该抽时间回老家看看母亲了。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6152 次阅读|9 个评论
人是孤独的
likesun 2012-10-14 00:22
人是孤独的,所以要学会忍受孤独。 作为一个个体,一个人,从脱离母体降生以来,就注定了要孤独一生,因为他的一生大部分的时间要单独度过,所以,人应当学会忍受孤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中一切的一切,都是过客。即使那个伴你终老的最长期的伴侣,也会被死亡从你身边剥离,或者是你先。那死后,对方一般不会随你而去。于是,有一段时间,你还是要孤独的度过。 人是孤独的。包括人本身,也不过是这个生死轮回世界上的一个匆匆过客。 人是孤独的,所以,人也应当学会享受孤独,享受这个匆匆过程中沿途的各种境遇。
个人分类: 杂谈|6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题
热度 1 cinderela 2012-10-9 19:49
人活着的孤独、寂寞都不算什么,因为总有个终了!如果人真的有不死的灵魂,而在此世没有寻到那心意相通的人!死后的万年孤寂该怎么办?现在明白了为什么以前民间有冥婚,离开彼世也要找个伴相陪,因为谁也不知道身前身后,漫漫荒古,人究竟要承受什么?只单影孤终不如有个同类,所以要生同寝,死同穴。
3132 次阅读|1 个评论
你是否感觉到了那么一点孤独?
热度 1 duke01361 2012-10-2 00:38
你是否感觉到了那么一点孤独? 内心深处也常觉不安? 身外的熙熙攘攘会使你有些心烦意乱 你在追寻自然的声音 一种来自太古的呼唤 在风中袅袅如烟 它魔鬼般萦绕在你的耳边 让你怅然若失 你是否感觉到了那么一点孤独? 内心深处也会常觉不安? 身外的熙熙攘攘会使你感到心烦意乱 你在聆听大海的声音 海浪撞击沙滩抛来的轰鸣 隐藏着海鸥的歌声 大海的严峻让你清醒 你走的已经太远太远? 2012年10月2日晨于澳大利亚
个人分类: 潘学峰诗选|267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zt 董洁林 :《墨经》:中国科学史上的孤独一歌
热度 1 A4tetrahedrons 2012-9-26 12:41
《墨经》:中国科学史上的孤独一歌 董洁林 这 间四门紧闭的屋子里很暗,屋子的一壁开了一个小孔,屋外站立着一位年轻人,他的影像随着室外的光线从小孔中穿透过来,在黑屋子里形成了一个倒影,屋子里一位老者默默地观察着,记录着……这里描述的不是今天的实验室,是公元前400年鲁国乡村一间普通的民屋,屋内的老者是墨子,在喃喃自语中他说出了惊世骇俗的小孔成像现象:“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 http://cn.wsj.com/gb/20120925/DJL075711.asp#jtss-tsina
2380 次阅读|1 个评论
孤独会上瘾
热度 2 zhangchunyu 2012-9-20 08:47
孤独会上瘾
孤独会上瘾 常常会站在窗前发呆,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猛然发现,时间已经过了很久,如果没有人打扰,我想我会从早上站到天黑,时间长了,突然觉得我上瘾了。想不起从什么时候,我喜欢站在窗前,开始只是自己冥想,后来就变成了,想看看过往来去匆匆的人群,再后来就只想站在窗前看,什么也不想做! 坐下来想一想,其实我不只是站在窗前,还有在晚上心里很烦,特别希望孩子早点睡觉,我好自己呆一会儿,孩子睡着了已经十点多了,我会一直到十二点以后还不想睡,直到自己一直在提醒自己:明天还要上班,明天还有什么什么事,这样的才会放过自己,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今天想来,就是孤独会上瘾。 平时的脑子总是乱乱的,总希望有个时间静一静,开始还觉得有些事没想明白,需要自己有个时间和空间思考一下,时间一长,这个独处的感觉很好,简直太好了,那么这个独处的时间会逐渐拉长,就象药物上瘾一样,孤独也会上瘾。 我害怕了!我看我需要象戒烟一样戒掉孤独!
个人分类: 管理笔记|3550 次阅读|6 个评论
花儿俏丽孤独开——应李学宽
yangyongtian 2012-9-3 14:55
花儿俏丽孤独开——应李学宽
花儿俏丽孤独开, 沐浴秋雨寥悲哀。 浑身湿冷无处躲, 悠忽挤进镜头来。 摄影 李学宽
个人分类: 诗配画|22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喧嚣的孤独
ywang69 2012-8-30 17:19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人与人的距离。 和曹同学一起去看硕士阶段的导师,导师已经83岁,师母也已经70好几了。虽然都在成都,由于大家都很忙加上曹同学小孩才两岁,很难凑到一起去看导师。 那天电话中就听得出导师老两口特别高兴,家里也许很久没有客人了。由于一路堵车以及曹同学下午2点就得赶汽车回老家,其实我们俩在导师家待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 导师的大女儿全家在美国,小女儿安家在龙泉驿,平素都是老两口在家,早上起来散散步,然后到菜市场买菜,回来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接下来就做饭。据说导师退休前很少做饭,如今已经成为烹饪高手。 那天除了聊了家常,自然而然就提到了钓鱼岛争端,老人家很有看法且很愤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临走的时候没想到师母给了我们一人一个红包,说是给小孩买点东西,推辞再三只好收下。我们告辞时,老两口依依不舍。 双眼紧盯显示屏的我们,并非离群索居,却常感到孤独。   我们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羡慕别人而看轻自己,对社会缺乏信任、对城市缺乏认同,年老者无所依靠、独生子女孤独长大,有人患上抑郁症,有人背井离乡、情感无着,有人为声名所累而隐,有人选择独善其身。——人类的情感需求从没变过,各种孤独却比以往喧嚣。 看到导师送我们出门期待我们留下吃饭的眼神,我突然觉得: 他们的今天也许就是我的明天。   新鲜科技能带来上万好友或粉丝,安全但虚拟,制造了人际关系活跃的假象,却对真情实感有侵蚀性。多元价值观的众声喧哗之下,“价值虚无”也成为现实难题。   如何走出喧嚣的孤独?没有现成的答案,但需要学会和自己相处,也要多接“地气”打破科技迷境。   终究,“生命自会找到出路”,新世代自会找到“外熵”的力量(反混沌的自组织力量),重组自己社会人际关系的美丽新世界:真实,温暖,不孤独。   各种数码设备每天陪伴着我们,互联网上充满五光十色的声像,一个人说他离开电脑去睡了,经常是去躺在床上继续看手机。 科技每天都在更新,各种数码设备每天陪伴着我们,填补了原本用来空虚、无聊、发呆的时间,甚至侵占了原本应该用来工作、交谈、睡觉的时间。网游里有最性感的虚拟女友,微博可以引来数万人关注,视频网站的电视剧不插广告,网上商城24小时不打烊……互联网上充满五光十色的声像,让人不睹不快。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图克尔在《一起孤独》中写道:我们好像是一个陌生人处于一个陌生的世界。 然而众声喧嚣之中,我们却感觉越来越孤独了: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眼手机,不断刷新微博看好友在干些什么,邮件没有被立刻回复就感到沮丧不安 那些飘在风中的代码左右了我们的情绪,饭桌上,每个人都低头玩手机或平板电脑。 孤独1:因为爱情 36个月爱情即退潮的危险始终存在,艰难相处磨损了激情,女人怪男人不守誓言,男人怪女人不似当初风情万种,有伴侣常比没伴侣更孤独。 孤独2:我不相信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有多少用来“互害”?你有地沟油,我有假蜂蜜,你卖毒牛奶,我卖的牛肉其实是染色猪肉。为了逐利毫不犹豫同流合污,东窗事发便说是行业潜规则。   食品不安全,学历是假的,慈善多做秀,名声不符实……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变成逐渐对一切持怀疑态度的过程。 孤独3:水泥森林   高楼占领了城市,家升上半空,变成一个门牌号。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交流的触点,每个人都留心地锁好防盗门。   城市充满几何感,那些设计是为了制造奇观而来的,越来越多巴西利亚式的沉闷城市,体量无比巨大,没有神经末梢,“个人处于其中会感到迷失,就像一个人在月亮上那么孤独。”(马歇尔·伯曼语) 孤独4:孤独症与抑郁症   全世界有6700万孤独症患者,过去20年里,发达国家的孤独症病例呈现出爆发式上涨。在中国,2011年仅广州常住人口中就有约7万名孤独症患者,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斯科特·塞立克说:“遗传和环境因素各负一半责任。”孤独症不是因为被身边人冷淡,而是一种病。同样的,抑郁症也不仅仅是心情不好那么简单,被抑郁症折磨6年的歌手杨坤说自己“一方面特别渴望跟人交流,另一方面又特别渴望一个人享受孤独”。   
个人分类: 我有话说|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火星探测价值: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独 2012年08月02日
热度 1 yshimp 2012-8-6 03:26
转自 http://tech.sina.com.cn/d/2012-08-02/09227458729.shtml 重播   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火星,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已经发射了40多颗探测器,而最近的一颗就是好奇号火星车,它将于北京时间8月6日中午登陆火星   北京时间8月2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神秘的火星一直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自从航天时代开始以来世界各国已经向火星发射了超过40颗探测器,科学家们迫切地想知道,尽管现在满目荒凉,但在历史上这颗红色的行星上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而现在,最新的一颗探测器即将抵达这里,这就是美国宇航局的“火星科学实验室”,也就是“好奇号”火星车,它将于北京时间下周一中午在火星着陆。但是尽管科学家们兴致高涨,仍然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火星探测是否真的是一项值得去做的投资?因为很显然,探测火星并不便宜。   当然我们很难开列出一张完整的收支清单,但在过去的48年中美国宇航局在火星探测项目上的确开销不菲。仅仅是上世纪70年代首次成功着陆火星并发回首张火星地表图像的美国“海盗号”探测项目就耗资超过10亿美元——当时还是1970年代,美元还是非常值钱的。为更多人所熟知的勇气号和机遇号两个孪生火星车项目,其项目研发和运行总开支也达到了10亿美元,而此次实施的好奇号火星车项目的耗资则高达25亿美元。在美国国会中,有一部分议员已经对此颇有微词,他们说:是时候收一收口袋了。奥巴马政府公布的2013财政年度中将美国宇航局用于火星探索的拨款从5.87亿美元削减到了3.6亿美元。    火星探测的意义   但是支持者们坚持认为火星探测对于美国至关重要。对这颗地球近邻的探索行动将可以帮助回答有关地球历史的很多基本问题,增强美国的优势地位并吸引更多的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这样的探索行动还将让人们逐渐接近一个终极问题的答案: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正如波多马克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艾登·穆森(Alden Munson)所言:“这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探寻。” 波多马克政策研究所是一家设立在美国弗吉尼亚阿灵顿的科技智囊机构。   从历史上看,美国这个国家和火星的渊源紧密。这种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洛威尔的时代,在19世纪90年代,他将他的望远镜指向火星并认为自己看到了某种复杂的网络状结构,他认为这些是火星上的运河,一定是火星上的文明社会所建造的。当然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些“火星人”,但从那以后“火星人”便成了科幻小说中的主角。   直到1965年,地球上的人们才首次近距离观察到这颗神秘星球的面貌。这一年,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水手-4号飞船从火星附近掠过,它搭载的相机拍摄了火星的照片。人们从这些模糊不清的照片上看到的是一颗和月球有些相似的死寂的星球——没有水,没有地质活动的存在迹象,而这正是生命存在最重要的两个条件。但在后续的探测中,人们的这些看法又发生了改变。1972年,美国宇航局的水手-9号飞船成为首颗火星人造卫星,人们发现火星上拥有太阳系最高的火山,拥有太阳系最大的峡谷,还有蜿蜒的古代河道痕迹,这一切都说明这颗行星拥有远比我们设想中复杂的地质系统。   在那之后美国又接连进行了多次火星环绕和着陆考察,比如70年代进行的海盗号计划,以及后来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项目等等。经过大量探测之后,科学家们逐渐发现火星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气候和地球物理学的绝佳参照实验室。研究已经证明火星在遥远的地质历史上曾经永远远比今天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在很久之前这里或许曾经是一片适合生命生存的土地。当行星科学家们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济济一堂商讨下一个十年内的研究计划时,搜寻火星上的宜居环境再次被列为最高优先级。    出于现实性的考虑   大卫·佩吉(David Paige)是一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行星科学家,多年来一直从事月球和类地行星研究工作。他说:“如果在火星上存在或曾经存在过生命,这就意味着生命并不是特殊的,也可以在其它地方出现。而如果最终证明火星确实是贫瘠而荒芜的,那么地球将显得比以往更加独特。”不过也有一些专家质疑将如此多的精力集中在一颗行星上是否明智。他们指出,太阳系内还有许多其它目标,如木星的冰冻卫星木卫二。这颗星球被一层厚厚的冰层覆盖,在冰层下方的海洋中可能拥有支持生命生存的环境条件;还有土星的卫星土卫六,富含有机化合物,这里同样值得深入探究。大卫·朱维特(David Jewitt)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位主要研究彗星和小行星的科学家,他表示:“这就像是一个弄丢了家里钥匙的孩子只在路灯下寻找一样。”不过,当考虑这个问题时有一点必须牢记在心,那就是:行星科学的研究拨款非常有限,并且即使是那些支持应当在更广泛范围内展开探测活动的人也承认火星仍然是一个最具有现实性的探测目标。   举例来说,要实施一项远赴木卫二展开考察的项目,光是将探测器送达目的地就需要耗费6年时间,而相比之下好奇号火星车的单程路程仅需要8个月。木卫二还有其它一些不利条件,比如来自木星磁场的高能带电粒子可能只需数周就可以毁掉飞船上的电子系统。就像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专门研究这些外太阳系冰冻卫星的行星科学家理查德·格林贝格(Richard Greenberg) 所说的那样:“我个人非常喜欢木卫二。但是客观的说,木卫二和火星都是搜寻生命迹象的好去处。”    太空探索的价值   不管科学家们最终是否能找到地球之外的生命体,火星探测项目确实增强了美国的威望。正如穆森所言:“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感受到的很多温暖人心的时刻,很多都来自太空探索项目。因此很难准确的去计算一项太空探测计划所带来的价值。”太空探测项目是最终的地位象征。中国和印度通过成功的太空计划展示了各自的技术实力。甚至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委内瑞拉,以色列,墨西哥和十多个其他国家都跃跃欲试,希望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科学家亚当·谢里夫(Adam B. Schiff)说:“如果我们停止火星计划,那么要想重新回去可能就要再花上数十年。”位于加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是美国宇航局火星探测计划的指挥中枢。他说:“我们拥有所需的专业技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其它国家可以做到这一点。”事实也确实如此,美国宇航局自从1964年以来已经实施了13次成功的火星探测项目,另有5次失败,而相比之下,前苏联(1991年之后为俄罗斯)在火星探测计划上则是厄运连连,该国已经经历了15次重大失败,仅有4次取得了部分的成功。   穆森还表示,相比美国在其它太空项目上花费的金钱,火星探测项目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金额。他指出,仅在2011年,美国宇航局就在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项目上花费了40多亿美元,而设计作为现役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继任者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项目,宇航局已经为其支付了88亿美元。这看上去已经是非常惊人的花费,但是如果你去看一下美国国防部仅仅在2012年一年的预算拨款,超过6000亿美元的金额会让宇航局的任何项目黯然失色。朱维特说:美国人每年花费70亿美元购买薯片。而佩吉也说:“对于火星项目而言,我们所说的仅仅是一比非常小的开销。”但就算是这样,在美国选举年的狂热之中,政客们仍然觉得这些用于科学的钱是“太浪费”了,他们找不到将钱花在火星探测方面的理由,只要美国政府依旧债台高筑,很多美国民众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就永远如此。   不过这次,在好奇号即将展开火星登陆壮举的时刻,似乎很难找到一个人愿意去公开批评火星探测项目。但是在2004年,当美国总统小布什推动一项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其中包括载人火星飞行)时,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参议院乔·利伯曼(Joe Lieberman)提出了批评,他说与其将数十亿美元的经费用在火星上,还不如将这些钱用在地球上,用在改善美国民众的医疗,教育和公共安全方面。美国火星协会创始人,航天工程师罗伯特·祖柏林(Robert Zubrin)表示:即便是那些对火星感兴趣,并且对好奇号的诞生感到兴奋的人们也对此提出了担忧,他们忧虑宇航局是否“将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 火星协会(Mars Society)是一个民间组织,致力于推动实施载人火星飞行计划。   美国宇航局在1999年经历重大挫折,当年实施的两大火星探测项目——火星气候轨道器和火星极地登陆者全部失败,但是美国宇航局当时就已经开始着手为下一次的火星探测做准备,并且之后都取得了成功。   但是这次已经没有办法再像当年那样迅速反应了。原本计划中的火星取样返回以及木卫二探测计划都已经因为资金短缺而被推迟执行。在好奇号项目之后,美国宇航局的行星科学家们手里只剩下唯一一个大型火星探测项目,即一个名为“MAVEN”的火星轨道器,它将对火星大气和气候情况展开考察,预计它将于2013年发射升空。(晨风)
2190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热度 9 学数学的苹果 2012-8-4 23:35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周六不工作,不上学校,不看论文,作美食,发发呆。 想买书了,不是专业书,杂书。骑着我的第三辆车,学生毕业后留下的二手车,穿过清华南门,结果发现五道口边上的书店倒闭了。在路边买了一瓶水,书摊的老板娘告诉我倒闭了,她说完了我在哪晃悠了好长时间没有明白过来。 骑车往东走,去万圣书店看看,也许能买到心仪的书。我骑车很快,可以在车流人流中晃来晃去,可见我初高中时代的车技依然还保留着。大碗罐没看到,火锅店也没注意到,上学时候经常光顾的地儿一个一个的或消失或换了身份。而我,也变了,只是书店依旧是那个书店,安静的等着我的到来。 书店的人不多不少,让我惊讶的是24-30岁的人比较多,我这样的算比较老的了。站着看书,周围很静,什么时候换成木地板我就可以席地而坐了。喝了一杯卡布奇诺,花儿非常好看,留影一张算是纪念。咖啡馆里看书,写论文或聊天都是不错的地儿,幽静的环境,咖啡开始苦然后是幽幽的香味,让你感觉到时间的安静和心灵的沉淀。 最后买了四本书,《爱情半夜餐》《渴望之书》《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打了八五折。骑车晃晃悠悠的往家赶,路过基金委的时候心里的确小疼了以下,还好,我的忧伤是暂时的。家不远也不近,天气倒也不热,偶尔微风吹过,骑单车的感觉真好。 也许以后,每个周末拿出一下午,骑车在北京城市里晃悠晃悠,买本书,吃点东西,看看风景,也许发发呆。 漂亮 咖啡+书 这个暑假有书读了
2937 次阅读|27 个评论
少有人走的路
热度 7 szc009 2012-7-21 23:28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瞧不见前人的足迹 瞅不着来者的身影 我久久伫立在那路口 遥望那无边的悠长、寂寥和孤独 但我却毅然选择了上路 行走一个人的风景 聆听前进的脚步声 无论是萋萋芳草幽香满径 抑或是泠泠水寒荆棘遍布 我深知此路绵延无尽处 夜间相伴群星璀璨 日里漫随乱云飞渡 远离那无聊的悲愤与踌躇的哀伤 我不再返回也不去问归途 直到我再也迈不开脚步 那时我会欣然回顾 也许只是轻轻叹息 而终不会后悔我的选择 尽管我人生踏上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个人分类: 躬省力行|3825 次阅读|15 个评论
事情的真相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关于那位孤独老人的事情)
热度 48 cutefay 2012-7-19 14:39
今天白天,我抽空去了趟社区居委会,向居委会的人反映了一下情况,没想到社区居委会的人跟我说的情况出乎我的意料。 他们一听我说起这位老人,就明白她是谁了。居委会的人对这位老人非常熟悉,他们的意思是,这位老人跟我讲的都不是事实。从居委会的好几个人那边,我了解到这样的情况: 这位老人是有退休金的,但她总是把自己打扮得很破烂,装可怜。居委会这边有一次看她穿得太可怜,还带着她去外面洗澡,给她换干净的衣服。但她一回来,又换成破旧的衣服。她去买东西的时候,经常多拿人家点东西,例如多拿卖家一根黄瓜,一个水果等,卖东西的人也拿她没办法。她经常在外面捡垃圾,每次捡垃圾都把一些垃圾弄在马路中间。 他们跟我讲这么多之后,居委会的地方又有人来办事,他们没空再跟我说太多。我临走之前,他们有个人又好心地跟我说:“她不是没人管,她还有个女儿。女儿说要出钱给她雇保姆伺候着她,结果她自己不干,非要这样生活着。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她就喜欢这样生活着。你就别管她了。” 这边社区居委会的办事人员态度都不错,能看得出来他们跟我说这么多,也都是出于好心。对于他们的话,我相信应该是实情的。看来,这位老奶奶真的不需要在金钱上的帮忙。但之前她跟我说的那些话,那些表情和态度,以及她的行为,总觉得很真实。 那为什么这位老奶奶要跟我那样说呢?我想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那位老奶奶之前还告诉我说她之前都疯过一次。有可能是她那次发疯之后,精神方面还是有些不正常,有种妄想症,把自己想象成一个非常可怜的人,把她女儿想象成一个很恶毒的人。然后,她就被自己这种幻觉所欺骗,自己就真的认为自己是这样悲惨的人了。这个老奶奶就像个演员,扮演着可怜人的角色,她扮演的目的可能是期待大家的同情。就像她随便拿卖东西人的蔬菜水果等,可能是想期待着一种被同情的场景。这个解释是我自己瞎猜的,不知道是否有人懂得精神和心理方面,是否能够帮忙从专业角度解答一下为什么会如此。 回来后我思考了一下:这个社会最悲哀的不是缺乏有同情心的人,因为即使在一个万恶的社会,人类内心总会有善良的本质的,这种善良的本质总是会时不时地被激发出来,去让这个世界充满爱。我认为社会最悲哀的是,我们分不清谁是真正需要被同情和帮助的人,谁是骗子。就像是大街上的乞丐,已经有很大一部分被专门骗钱的职业乞丐所占据。当人们有了恻隐之心想施舍的时候,又怕被职业乞丐所欺骗,以至于让人们不敢轻易施舍或者帮忙。被这种职业乞丐骗去一点钱不算什么,更可恶的是社会上会有一些骗子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来进行抢劫、绑架等犯罪行为,让善良的人受伤或失去生命。 不过,我还是认为这位老奶奶不是那种专门骗钱的人,只是心理上有些问题,使她行为怪异而已。 后记: 有博友建议我继续追踪下去,因为很多网友还想继续听故事。而我的想法是: 再追踪,只是满足看客的好奇心理而已,对老奶奶,或者对其他人,几乎没有帮助。因此,如果要追踪,那是媒体的事情,不是我一个略微表示爱心的过路人能做的事情了。 这件事情如果要知道真相,不是那么简单的。在调查方面,就不能听老奶奶一面之词,要去问她周围很多人,甚至要通过公安局调出她的户口本、银行收入、房产证等很多信息,并且可能还需要像私家侦探一样去跟踪老奶奶很多天,去看她到底是不是经常拿小商贩的东西,还是如她所说,是别人主动多给她的。这是私家侦探+媒体+公安联合起来才能干的活儿。 此外,连老奶奶本人都不愿意去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如果她说的真的是符合实情,游说不了她去申请,那也毫无意义。昨天我跟老奶奶的沟通,已经看出来她是一个很固执的人,她是她没有任何收入,我说这种情况国家可以给钱,但无论我怎么游说,也无法说服她,她坚持说她不要这笔钱(我当时游说她的经过比我写出来的要更多。)。 所以,对我个人而言,事情也只能追踪到这个地步。如果有网友有兴趣,或者媒体有兴趣,就可以像我上述说的那样,继续追踪。 此外,老奶奶昨天和大前天跟我说的话,好多话都是重复很多遍的,有点像祥林嫂的感觉。例如,关于她丈夫生前是做什么的,还有她以前是做什么的,跟我说过5次。我不懂心理学,没办法从人的话语、语气和表情中看出一个人的心理。所以,或许心理学家或者心理医生跟她交流,能够看出或者问出她的一些真实情况,如果她精神方面确实有些问题,我想,专业的心理医生应该能看出来吧? 相关链接: 偶遇一位生活悲惨的孤独老人 那位老人,她的心结不是贫穷,而是 孤独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7386 次阅读|56 个评论
那位老人,她的心结不是贫穷,而是孤独
热度 27 cutefay 2012-7-18 23:11
昨天晚上和今天白天都有事,没能去找那位老人。今天晚上我7点半从办公室出来,骑自行车去找那位老人。想问问她关于户口的事情,因为只有她的户口在北京,才能享受到北京的最低生活保障。 我走到她住的楼旁边,远远地看到她坐在楼旁边马路边的一个石墩子上。她见到我,很高兴。 我问老奶奶:“您吃晚饭了吗?”老奶奶说,她没吃。我问,为什么没吃呢?她回答说,她晚上不想吃东西。我又问:“中午的时候您吃了什么?”她说,她去买了一个包子吃,一元钱一个。她还说,卖包子的人想一元钱给她两个包子,但她坚持不肯要。她说,她吃一个包子就饱了,坚持不肯收第二个包子。 她这样说,我就没办法了。看来她确实不想吃晚饭,并且,可能一直都是这样只有中午才吃饭。 她说,她傍晚在家闷了,就出来坐坐。 于是,我就问她户口是否是北京的。她说,户口是北京的,就在六郎庄那边,她是1957年把户口迁到北京来的。我一听,很高兴地跟她说:“老奶奶,你户口是北京的,根据国家的规定,你可以享受到北京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每个月可以享受到几百元钱的待遇呢!” 我本以为老奶奶会听了高兴,没想到她并没有表现出高兴,而是淡淡地说:“我不要这钱。”她还说,这边的居委会不给她发这钱,只是每年过年的时候,给她发100元钱的购物券,让她去买东西。但这100元钱购物券她也没要。 我说:“我明天去一趟社区居委会,跟他们反映一下您的情况,说不定可以申请到最低生活保障呢!这钱啊,是国家应该给您的养老的钱,您是完全可以享受这国家的钱的。” 老奶奶还是淡淡地说:“我不要那钱,这样我很自由。我每天就捡捡破烂,也够我生活的了。” 我说:“您要是有了那钱,别人也不会管你怎么花的,您也是很自由的。并且,有了那些钱,您可以不必捡破烂了。您看,您捡破烂多辛苦啊!多长时间才能捡到10元钱的矿泉水瓶子啊!” 老奶奶还是摇摇头。她还说,她去卖矿泉水瓶子,收瓶子的人看她可怜,每次都想多给她两三毛钱。她跟收矿泉水瓶子的人说:“你们收瓶子也不容易,就别多给我钱了!” 我继续游说:“您现在身体很好,没什么病。万一您生病了,那需要很多钱的,您捡破烂的钱肯定不够。所以如果能够有国家的钱,那就好了。”我这样苦口婆心游说她,是因为我之前看的关于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需要申请的本人提供户口本等很多证件。因此即使可以申请,也必须要在她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 没想到她说:“要是生病了,早死了那更好。” 听她这样一说,我很心酸。最悲伤的莫过于心死。虽然这个老奶奶还活着,但她却没有什么活着的欲望了。不过又一想,她有这样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试想,如果当你在整个世界上一个亲人也没有了,你又没有劳动能力,不被别人需要,别人也不愿意关心你甚至搭理你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有和这位老奶奶一样的心情呢? 所以,这位老奶奶缺乏的不是物质条件,而是缺乏的是关爱。贫穷不是让她对世界毫无牵挂的原因,是孤独让她对世界毫无牵挂。 这位老奶奶一直穿着厚厚的粗布衣服,上面沾满了土和污物,这样的一位老奶奶,周围又有多少人愿意靠近她、和她说话呢?今天我见到她的时候,她就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望着周围来来往往的车和行人。在我和她谈话的时候,有一位显得比较富态的老奶奶走过来,她见到我们俩的时候,特意过来跟我说话,夸我头发很漂亮,而她眼里似乎没有看到这位年龄看起来比她还大的老人。虽然社会上还是有好多好人,但似乎冷漠、无视的人更多。这样的冷漠和无视,会让她更加孤独。 最后,我暂时还是没有说服那位老奶奶,但我明天还是去社区居委会问一下,先确定她是否可以拿到这笔钱再说。游说老奶奶的事情可以慢慢来。通过今天和老奶奶的谈话,我做了这样的分析:居委会肯定知道老奶奶的生活状况,否则不会过年的时候还给她100元的购物券。如果老奶奶的最低生活保障的确是要在这个居委会领取,那么这个居委会就太不厚道了,这就是明知道有满足最低生活保障的孤苦老人但不主动去帮她办理最低生活保障。但如果老奶奶的最低生活保障是在户口所在地六郎庄那边领取的话,那我再去打听一下那边的情况。 总之,我明天先去问问这边的居委会。 回来之后,我又想了很多。假设一位老人有足够的养老金,但他的亲人们也都去世或者都不在身边,就自己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那我想或许也会和这位老奶奶有一样的心情。所以,中国未来的社会,不仅要关注老人们的养老金的问题,还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当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去世、并且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的老人的心理状况。 相关链接: 偶遇一位生活悲惨的孤独老人 事情的真相往往是出乎意料的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5684 次阅读|33 个评论
关于孤独
热度 2 zjzhang 2012-7-18 08:12
早上起来,躺着,没事,就想。 在人们看来, 太阳是孤独的,你就那么一个,虽然自己会发光; 月亮是孤独的,你也那么一个,虽然自己会反光,还阴晴圆缺; 星星不是孤独的 , 你们很多在一起,挂满了整个星空。 在他们自己看来, 太阳说:我有啥孤独的,你们都在我的照耀之下,我源源不断地产生能量,给你们吃喝; 月亮说:我有啥孤独的,我其实一直都圆圆的,可好看,只是你不跟着我走,所以看到不全面的我; 而星星却说:我甚是孤独,我努力发光,却离你们太远,你们看到的只是我的缩小版;再说,我们相互之间离得也不近,有人还偷偷地反射我的光呢。 看来,还是以自己的感觉为妙。
个人分类: 文学|2765 次阅读|4 个评论
偶遇一位生活悲惨的孤独老人
热度 118 cutefay 2012-7-17 14:19
今天中午我骑自行车去一个地方买午饭,回来的路上,看到一只好大的三花猫在马路的中间,在艰难地吃着地面上的一点食物残渣。我心想,就在马路中央,这也太危险了。于是,我把自行车停下来,看看它的情况。花猫吃的是类似南瓜的残渣类的东西,看着这花猫的毛不是那么整齐,并且,这么不好吃的食物还吃得这么香,估计是饿坏了。猫猫看到我在近距离看它,吓得躲到旁边停的汽车下面了。 于是,我就把我包包里常带的专门用于喂偶遇的流浪猫狗的火腿肠拿出来,把皮剥了,掰成两截,放在它附近。它闻了闻,之后就狠狠地吃着。 而在我做这一切的时候,有一位衣衫褴褛,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在旁边一直看着。她还跟我说,地上的食物是她放的,她看这猫可怜,就从旁边的垃圾箱里捡了一点可以吃的东西,给它吃。这老奶奶也真有同情心啊! 后来老奶奶见我愿意跟她说话,就跟我讲了很多她的事情。她说她自己很可怜,就她一个人,没人管她。她老伴去世了17年了,她都快90岁了。她每天去捡破烂,捡矿泉水瓶子,来过日子。过去一个矿泉水瓶子可以卖1毛钱,而现在只可以卖到5分钱。 听到这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今天身上带的钱不多,只有将近100元钱,一个50元,还有几个10元和几元的零钱。于是我就把其中的50元钱给了这位老人,让她去买点好吃的。她很感激,说还是好人多,她去周围买菜买吃的,很多人都看她可怜,不要她钱。她就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度过了很多年。 她还说,当年她丈夫是有工作的,而她就是在这周围的小学做个临时工,所以也没有社保。她的老家是唐山,但她回不去了,因为大地震把她家都毁了。而她现在也没有亲人,她的兄弟姐妹们大多也都去世了。 我问她子女为什么不管她,她说,她没有亲子女,当时她嫁给这个丈夫的时候,那个时候她是小老婆,丈夫和大老婆有孩子,但这些孩子都不养她。她还说当年她丈夫的女儿有小孩的时候,还让她去帮忙看孩子,而现在她老了却不养活她。 她说,有一次,她的外孙(丈夫女儿的儿子)在这附近见到她,给了她10元钱,对她说:“姥姥,我给你钱,你拿去买好吃的吧!”而她没肯收。她当时对她外孙说:“你若是给我钱,你妈妈回去一定会骂你的。”我听到这里心想:一个大人还不如一个小孩懂事! 听了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又把自己剩下的零钱也都给她了。她看了说不收我这么多钱。我说,您就拿着吧!您捡一个矿泉水瓶子多不容易啊,我赚钱比您容易的多。后来,她很过意不去地收下了。后来,我又问了一下她的住址,想以后也能够找得到她,这样偶尔自己家里有闲置的东西,可以给她送过去。 回来的路上我心想,她的命运就和这流浪猫一样可怜啊! 回来后,我心想,这样可怜的老人,靠有同情心的人的援助是不行的,因为她没有享受到她该享受到的待遇,例如赡养费和最低生活保障的费用。于是,我就从网上查了一下北京市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按照这办法的规定,她应该能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但是这个需要自己拿着各种证件去街道办事处申请,而她自己或者周围的人未必会知道此事,所以我想什么时候去问问她关于最低生活保障的一些情况,同时也咨询一下中关村街道办事处。或许,可以通过这条途径帮她解决生存问题。 相关的后续跟踪: 1、那位老人,她的心结不是贫穷,而是孤独(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071do=blogquickforward=1id=593537 ) 2、• 事情的真相往往是出乎意料的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17175 次阅读|122 个评论
害怕孤独
yulun 2012-7-8 19:39
说起来很奇怪,身边的很多人都认为我是一个可以耐得住寂寞,很能忍受孤独的人,其实骨子里我得承认我并不能忍受孤独,更不喜欢孤单的感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从小到大父母管束太严,以至于我在生活中的表现可能总是和我的内心不一致,以致于身边的人会有那样的看法。这几年来,很多时候我都不经意间打量着自己过去的生活,总感觉自己太过约束自己而不能放开自己去感受身边的世界,体会自然的魅力,所以自己总会感觉到孤独,尤其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虽然在读书的时候我还是比较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样子,但此外的时候我心里真的很是期盼能和好多人一起狂侃狂笑,释放心中的压力。老婆是一个贤惠美丽可爱的女人,很多时候也会给我心灵的安慰和关怀,但是每个人内心处总是会有那么几个角落是不可被人发觉和打开的。这些角落藏满了影响个人生活最深的污垢,它们正是孤独的催化剂,正是一个人时常常挥之不去的阴霾。害怕孤独,就是害怕那些污垢。要怎样才能除去这些污垢呢?没有别人能够完全的帮助你,即使有人可以帮你,也需要你首先将其打开展示给别人。我要打开它们么?要的,学会打开吧!
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兩年前的博文:想起了老友毛潤之同志!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2-7-5 19:39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想起了老友毛潤之同志! 已有 1186 次阅读 2010-7-2 10:06 |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毛主席,理想,孤独,后悔,理想,坚持 推荐到群组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想起了老友毛潤之同志! 去年的七月 我曾深情地回憶起當年那個熱血青年蒲志高 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 我又不禁想起譽滿天下謗滿天下的老友毛潤之同志 我不曉得他老人家在臨終的時候 是不是感到了深深的孤獨 還有沒有真正可以暢談的知音知己 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認為自己實現了年輕時指點江山的偉大理想 他是不是預見了最近三十多年的變遷 不曉得他對他所開創的事業前景 究竟是充滿了樂觀還是悲觀 失望 我不曉得他對他做過的哪些重大舉動有所後悔 假如有來生 我希望他能像前生一樣 仍然敢於投身那些危險的、極有可能犯下嚴重錯誤的偉大運動中去 卻盡可能要避免像前生那樣 在歷史的關鍵時刻 犯下嚴重的錯誤 今天以天下為己任 正在開創偉大事業的各位英雄們 會有多少人再重複毛潤之同志的故事!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562 次阅读|4 个评论
孤独的翱翔
热度 12 liuxuxia126 2012-7-2 12:41
孤独的翱翔
你常常俯视大地 因为你飞得高 你常常觉得孤独 没有人陪你远行 蓝天白云是你的梦想 即使孤独 也要靠近它们 01 02 03 04
个人分类: 游记|3897 次阅读|15 个评论
科研者注定是孤独的
热度 5 学数学的苹果 2012-6-23 13:05
有了感觉就赶紧写出来,推出来,模拟出来,尽管今天是端午节。 十点半,女儿给我电话,说自己煮了汤圆,我害怕的不得了。不过没有太多的紧张,耳濡目染,我喜欢做饭她也喜欢。经常一个人拌个黄瓜和西红柿,做个果盘啥的,但是动火我第一次知道。。。 一篇文章看了好久,理论要点一直没有真正明白,前天傍晚看着看着就有了感觉。今天有空,赶紧来学校写出来,推出来,模拟出来,管它端午不端午,中午凑合了一下就回来接着推。科研者注定是孤独的,但是孤独也是一种美吧,听着音乐推着公式。。。
4081 次阅读|10 个评论
才子看历史:屈原的悲剧是“诗人”
热度 2 hcrm 2012-6-21 15:28
举世皆浊我独清 —— 屈原的孤独人生 三闾大夫 的悲剧在于,他死后二千多年,对他的评定仍然是浪漫主义诗人。没有人说他是一个政治家,最多也不过是个官宦世家。 纵观 三闾大夫 的一生,并非为情为物所困,而是陷入了政治的沼泽里不能自拔。他出身楚国贵族, 是 楚武王 熊通 之子 屈瑕 的后代 ,对楚政权的感情可想而知。这是一种血脉关系在作祟,与当时的百姓没什么关联。 三闾大夫 爱楚国,这点十分确切。 然而,熊楚不过是东周的诸侯,相当于地方割据势力, 三闾大夫 如此维系这个政权,为什么? 从战国末期的政局来看,东周政权名存实亡,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日趋明显。 三闾大夫 想联合弱国,偏安一隅的想法,显然不符合时代潮流。其实,无论楚齐、楚秦还是其它形式的联盟,最终都会有一“骑”杀将出来,熊楚也未必没有这样的想法, 三闾大夫 图强更远的目标恐怕也在于吞并六国而一统。 可惜的是,他遇到的不是 秦王 这样的君主。当然,以他一人的政治主张和才干,也无法改变熊楚的最终命运。当 三闾大夫 第一次被流放到 汉北 时,仍然怀念的是早期楚怀王对他的信任,如“ 入则与王 图议 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⑴ 。 那是一段君臣和睦相处的蜜月期,只不过终归似昙花一现难再续。 于是乎,多情的 三闾大夫 诗人的气质毕现无遗,集悲愤而作《离骚》一辞,发出“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⑵ 的哀鸣 ! 记住,此“民生”非我们现在所说的百姓生计,而是指代诗人自己的人生命运。当然,我们已经习惯于赋予诗人崇高的情操。 司马迁说:“‘ 离骚 ’ 者,犹离忧也。 ” ⑶ 表达的是 三闾大夫 远离政治中心的忧愤之情。从诗歌本身来说,称《离骚》为“千古一诗”丝毫不差。正如 三闾大夫 自己所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⑷ ,他想走的道路依然十分漫长。 不可思议的是,楚怀王 客死 秦 国 后,曾在齐国做过人质的 顷襄王接位 ,实行的依旧是绥靖政策。 三闾大夫 的毅然反对, 导致 其 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看到“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 ⑸ , 三闾大夫 愈加悲愤,问天问地唱《九歌》,路遇 渔父 而感叹曰:“ 举世混浊 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 ⑹ 遂怀石自投汨罗以死。 三闾大夫 的死,关乎我们的是一个节日,关乎后世文人的,既有气节,亦有迂腐。如那打渔人所说: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⑺ 世事变迁,社会发展规律而已,并没什么申发的含义。 不 “ 随波逐流 ”的 三闾大夫 ,终究“随波”而去;“唯我独清”的诗人屈原,看不到自我的“孤独”。还是太史公说得好:“ 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 ⑻ 2011年7月7日 (1)(3)(6)(7)(8)语出 《史记·屈原列传》 。 (2)(4)语出《离骚》。 (5)语出 《 涉江 》 。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3227 次阅读|2 个评论
致——喧嚣后的寂寞与孤独
热度 3 flysky97 2012-6-17 01:08
致——喧嚣后的寂寞与孤独
六月,火一样的季节,而思想却愈发显得凝固了。毕业的纷纷扰扰在身边此起彼伏,未来的方向若明若暗……忽然觉得有些身心俱疲了——当你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后那种空虚慢慢地吞噬着你的整个灵魂…… 曾新林 博主写过《 自古文人多失意,失意文人皆寂寞 》,“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杰 同学转载过 “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 ”,其实无论你太优秀,还是你太不优秀,无论是位高权重还是平民百姓,你都有可能会经历孤独……而孤独 (lonely) 与是否单独 (alone) 无关,与你的名利财富身份地位也无关……那只是你内心的一种境界…… 能深刻体验到寂寞孤独的人,内心或许会越发敏感……即使身居繁华闹市,那感觉也可能会越发深切…… 而时代似乎留给可以孤独的空间越来越少了——孤独的行走通常难以成大事——古代你或许可以名垂青史,但是现在,你通常会默默无闻……当我们受到社会中并不恰如其分的看待时,无论是被轻视还是高估,都可能造成内心与表现的不平衡,那种偏差或许便是寂寞和孤独的来源…… 陈安 老师感慨过“ 为什么科学家的粉丝特别少 ? ” 有人赏识当然是好事,比如华罗庚对陈景润( 独具慧眼识怪才 —— 二记华罗庚 ),而很多人也因为忍受不了孤独而选择了永远的逃避!科学家如果不能被大众理解,也会出现不太妙的后果(见 英公众与科学家爆发 “ 转基因冲突 ” )…… 成就感或许会减轻或者冲淡孤独——大的成就之后,周围总会有太多的鲜花与掌声!而没有显赫的荣誉与成就时,又该何去何从?孤芳自赏,顾影自怜? 能不孤独时尽可欢言……他们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我虽不以为然,却也只能合群地默认了…… 廖晓琳 同学在《 美丽心灵 》里提到了天资聪慧、善解人意、乖巧可爱如 Anna ,也许会忍受抑郁症的困扰……还有人说过,“天才”与“疯子”常常只有一步之遥,也许,很多时候,大多数人的判断未必就是真理…… 曾新林 博主还写过《 享受孤独 —— 由灵魂深处 》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享受孤独的修为…… 在大赛期间,或者之后,会有博主选择静静地离开( 廖晓琳 同学《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也提到了这一点)……其实,以旧时离别 QQ 群的心境,以为高调宣布离开科网的,未必不是真性情和对科学网博客有很深厚感情的博主…… 诚如 王芳 博主感慨的 “ 当博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 盛夏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闭关——似乎这个季节,冲走了人们的灵感与才思,或者让人太心浮气躁,如果不愿意在没有才思的时候搜肠刮肚,不如好好养精蓄锐,让自己能以更好的姿态迎接下一次重出江湖…… 博客大赛的喧嚣终于快要过去了,最后的荣誉与光环注定了只能属于少数人——突然想知道,上届大赛风光无限的 吴宝俊 同学出了自己参赛期间的集子,这次科网会不会将优秀的博文也结集出版——如果不能出版,哪怕出一部电子版的集子也好……如果无论最终参赛的博文多寡,只选那区区十几篇,其他好的博文未免太可惜…… 曲高和寡,或者高处不胜寒,我,在这里想要为那些虽未获得荣誉却能坚守自己原则,不媚俗、不哗众取宠,宁缺毋滥,我手写我心却又对读者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博主们或清新或深刻的文字喝彩……
4795 次阅读|11 个评论
the power and sadness of being alone -- 孤独的力量和悲伤
jingpeng 2012-6-15 22:44
the power and sadness of being alone -- 孤独的力量和悲伤
今天在自习室看文献,突然有一种悲伤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不是我的风格啊。 孤独不光是糟糕的事,是两面的。对此有一些看法,记录下来,与各位博友分享。 孤独的力量(the power of being alone) 深刻的思考。 孤独可以让一个人追寻自己的内心,体会灵魂深处的呼唤,带来深刻的思考。一个人安静地看书,能够不受干扰,仔细地钻研。孤独还有助于独立思考,形成创新的想法。创新往往是与众不同的,另类的。人有一种天然的模仿心理,如果在群体里生活,很自然地会受影响。而要探寻自己的内心,只能靠自己,进行独立思考。历史上的哲学家,很多都有孤独思考的习惯,比如达尔文、康德等。 但是,天天独立思考,是没意思的。独立思考后,还需要有交流(communication),能够把自己的思考与别人分享,这样才会更有意思。神经所所长蒲慕明认为,做科研很大的一部分乐趣就是交流分享。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在一个人的孤岛上,有世界上所有的文献,给你充足的实验条件,另外,也有阳光沙滩。你还会搞科研吗?他是不会的,我也不会,因为没人分享,没有交流和被欣赏的乐趣。 勇敢的行动。 孤独的人,可以放飞自己思维,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了无牵挂,勇往直前。 《月亮和六便士》虽然是小说,但以画家高更为原型,是有真实人物事例的,而且也反映了一种理想的人性。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追寻作画的理想,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安定美满的生活,抛妻弃子,远离世俗,流浪伦敦,最后到了一个偏远的孤岛上定居。他与一个土著结婚,过着原始的生活,画自己的画,追寻内心向往的美。最后,在垂死的病榻上,他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美,却要付之一炬,把美和自己葬送在一起,永不分离。他的内心是孤独的,没人能理解他,包括他的原配妻子和土著妻子。他孤独地追寻,勇敢地行动,是我们常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 孤独的悲伤(it is not good to be alone) 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It is not good for the man to be alone. I will make a helper suitable for him." 孤独的弊端就不用多说了,孤单毕竟不是一种happy的状态,缺乏分享的乐趣,还是带着些许失落和无奈的。《百年孤独》也是一部小说,但有南美社会遭到西方文化入侵的真实背景。正是反映了人性的困境,才这么有力量和震撼力。阅读的时候,确实感觉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小说描述了南美的一个布恩迪亚家族兴衰史,总共7代人,每代人都很有个性,人生轨迹迥然不同,经历都很特别。但家人间都不能相互理解,而是充满争斗,每个人都陷入自己精神的孤独。尽管有过很多努力,始终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最后走向了毁灭。 人不能一直孤独,我想有个安宁的家,需要一些改变。 a men is not good to be alone ! 【TED TALKS】苏珊·凯恩:内向性格的力量 参考资料: 【1】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2】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百年孤独 【3】圣经
个人分类: 生活-娱乐|6 次阅读|0 个评论
妈,有您在,我永远不孤独
热度 4 glmahuixue 2012-6-4 17:09
妈,在我最累最无助的时候,翻遍所有电话号码,走过所有校园的角落,都无法排解心中的苦的时候,只要听见您的声音,那么温暖,那么有依靠感,那么有安全感,所有的一切都融化了,是您为我罩住了全世界的污浊,听着电话那头的您,就如我躺在您温暖的怀里,此时的您是多么伟大。 妈,您从来不会煽情,从来不会抑扬顿挫,可是这最最朴实的话让我想落泪,怕您听见的哽咽的声音,或是故作坚强的笑出声来,或是匆匆的挂了电话,妈永远最懂我,最理解我,最支持我。 妈,您不是学者,不是圣人,只是初中刚读完的普通村妇,可谁能体会到您胜过一切书本,胜过一切知识,谁说学历差距会没有共同语言,在妈那里,我永远有说不完的话,即使再平凡的经历,妈都会感到很骄傲,发在内心的笑,只有妈在乎我的哪怕一点一滴。 妈,您让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母亲最伟大”的含义,您从来没有要求过我什么,从来不会怀疑我,从来没有强加任何枷锁给我,赋予我的满满的全是信任,是天高任鸟飞。累了倦了,您给我停靠的地方,歇够了,继续前行,您是心胸最宽广,最无私,最伟大的母亲。 妈,有您,我是多么幸福,我是多么富有。 妈,有您我永远不会孤单。 妈,感谢有您!
个人分类: 情愫|3470 次阅读|8 个评论
科研名利场的孤独者
热度 5 JRoy 2012-5-24 18:45
海南大学副教授张江南 : 关于取消硕士生导师资格申请 张江南每周末在家举办沙龙,与学生们交流,科研经费申请为零、9年发表论文仅4篇,被学校取消招收硕士资格。4月22日,一封“关于取消硕士生导师资格申请”的帖子,把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副教授张江南推到了风口浪尖。 千余字的申请信中,张江南只字不提自己的科研成果,大多是学生和自己教学的情况:已毕业的7名学生中有3位学生获得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奖;应邀为艺术、外语学院的研究生开课,大都以英文原版文献作教材;学生认为在我的课上能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受到一致好评……张江南在申请信中毫不掩饰愤懑。他痛陈高校科研以课题经费为代表的弊端,对教师以计件工资式的定量考核,“不但对学术、对教育毫无益处,甚至是扼杀学术、败坏教育的祸根。” “课题本身就很无聊。”张江南认为,这种无聊来自课题内容的局限。大多数课题不是研究者出于学术需求希望去研究的问题,而是有所谓指导性的方向,为了申报成功,大家就都往这些方向上靠,但其中真正有研究价值的乏善可陈。康德是张江南最推崇的学者。“写《纯粹理性批判》写了12年,世人还以为他死了。”张江南笑着说,而原本只给康德3年时间的出版社也就等了他12年。“我既然已不能招生了,短期内这个制度也不会改变,那么我何必再担个空头的导师资格呢?” 湘潭大学副教授李开盛 李开盛: 关于不再申报和参与各级社科基金课题的声明 课题制变成拦路石 今年1月,李开盛在其博客上发表声明称,不再申报和参与各级社科基金课题。他表示,课题制早已变味,已经由本来的学术创新推进剂变成了一个拦路石。其课题来源单一,课题的级别、数量而非质量成为一个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指标,已经变成了一种政绩工具,一种资源分配的手段,而丧失其原有的在学术研究、培养人才方面的积极意义,反而成为一种无形的制约与重担。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斌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斌的告别演讲 “安静的书桌”如何安放.. 徐斌在离职演说中批判高校“取经费、应考评、上职称”等严重的名利取向破坏了以求道为目的的单纯之心;还痛斥近年盛行的数字化考评、高校排名,让各级像疯了一样抓项目、课题、报奖、基地,行政权肆无忌惮侵害教育权和学术权,搅得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副教授谌洪果 评教授?一边凉快去 职称评定:欲望的无底洞 日前,谌洪果在媒体上公开撰文表态,这辈子坚决不再参评什么教授职称了。他表示,自己的担忧在于,一旦学者主动参与到这种评价体系中,就再也无法坚守某些学术的人格和底线。教授评上了,会忧虑该谋个怎样的官职;当上了教授,还想当硕士导师组组长,还想当博导,四级教授不够,还得争取三级教授、二级教授……这真是一个欲望的无底洞。 related 科研名利场的孤独者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665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研中的孤独者
热度 1 JRoy 2012-5-24 18:17
世界一流物理学家爱德华·威腾的研究方向是弦论,获得过数学菲尔茨奖, 但他本科学的却是历史 。 哈洛德·瓦尔默思本科和硕士拿的是文学学位,结果去读哈佛生物医学博士,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十多年没有一篇文章和一本著作,但系里没有扣掉他一分钱的津贴,最后他拿出《正义论》。 物理学家肯尼斯·威尔逊获得教职,评估时发现他一篇文章都没有,物理系投票让他离开。后来校长去跟他谈话,听完他的研究内容后给他延长了年份。恰恰就在第二年,他的文章像潮水一样涌出来,三年以后获得诺贝尔奖。“如果这个校长比较短视的话,这个诺贝尔奖可能就被扼杀了。” “现在的各种考核指标,其实是针对落后的10%的人而制订的,但这恰恰对顶尖的10%的人形成了限制。”在5月22日复旦大学举行的庆祝建校107周年第46届科学报告会上,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对当前急功近利的科研考核体系表达了不满,他认为,科学研究需要忍受一定的孤独,社会应该宽容这个孤独。 “ 科学研究有时候需要忍受一定的孤独,社会应该宽容这个孤独,而不是逼得他孤独得过不下去。 ”杨玉良透露,复旦最近正在重新设计考核指标系统,宽容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对学者宽容,在一种非常柔性的系统下,才有可能让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涌现出来,才能出现一流的科学家。 ” related: 科研名利场的孤独者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孤独与爱情
热度 3 chyq721 2012-4-18 23:44
在虚拟世界还是在现实世界,我总会造一些笑话,非常幼稚的表现,娱乐他人,同时娱乐自己。偶尔会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外露,得到的反馈依然是:你神经病啊。 周国平说:“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而又不陷于孤独,这怎么可能呢 ? 然而,尽管注定孤独,仍然会感觉到孤独的可怕和难以忍受。上帝给了他一颗与众不同的灵魂,却又赋予他与普通人一样的对于人间温暖的需要,这正是悲剧性之所在。” 我不敢看悲剧,只敢看喜剧。因为人生中已经看过的了了几部悲剧,仍然记挂在心,身同感受;反倒是大多数喜剧阅后即忘。注定会是悲剧的一生,所以不敢去看别人的悲剧。并不是我想去特立独行,而是想明白,思想到底可以走多远,思想到底可否让我明白这个宇宙的规则。 我有过爱情的萌动,那是在高中,没有任何理由就走了进去,只为她淡淡的笑容、大气磅礴的字体。曾经约定一起去美国跟着她的哥哥徜徉科学世界。最后,我还是因为惧怕过早的承担责任,而让时间成了第三者。然后,我就将自己封闭,将自己变成爱情的对立面。 周国平又说:“活在世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完全孤独。天才的孤独是指他的思想不被人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他却也是愿意有个好伴侣的,如果没有,那是运气不好,并非他的主动选择。人不论伟大平凡,真实的幸福都是很平凡很实在的。才赋和事业只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优秀,不能决定他是否幸福。我们说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天才,泰戈尔是一个幸福的天才,其根据就是他们在婚爱和家庭问题上的不同遭遇。” 我不是天才,如果我会成为优秀的人,我也顶多是大器晚成之人。但是,在看过诺贝尔、普利策传记后,我又能明白一些。一个是周先生说的不幸之天才,另一个是幸福的天才,这两个共同之处时都立下了影响这个世界的大奖——炸药奖和普利策奖。一个不渴望炸药奖的科技工作者,实际上就永远不会走到真正的科研第一线,也就无法触及心底想探究的宇宙法则。我想做一个真正的科技工作者,虽然我知道我这辈子离炸药奖越来越远,然则我会去努力,让后人拿到是一种更大的幸福。可是,又会有谁懂得这份心思?更遑论会有一个懂得此中之义的女子——一种现实主义多一点,理想主义少一点的动物。 人世间的温暖,首推男女间的爱情。伟大的爱情,实际上都是伟大心灵的融合。我艳羡钱学森拥有一位艺术妻子,钦佩钱三强和何泽慧的志同道合,最向往的必然是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志同道合与艺术的交融。可是,这些都是属于贵族式的精神爱情,远不是现在拜金风弥漫下的“物质爱情”。一个房子,就足以毁灭所有爱情的浪漫。 足够优秀,会担忧房子吗? 不担忧,只是,那种新的被房子锁住的孤独只会让我更加想逃避。 此刻,我想穿越回上个世纪 20 、 30 年代,问周树人先生,如何坚守住与许广平的爱情。可是这还是贵族爱情。 被迫选择孤独的环境里,已经没有可以等待的爱情了,心已死,追随宗教家的足迹,或者是伽利略、达芬奇、牛顿的足迹也挺好。 某一天,实在不想创造了,那就躲在武当山的绿树叶中,和逍遥游的庄周梦会,亦是乐事一桩。真的好,解脱了。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7520 次阅读|4 个评论
你同时是你的月亮
pingguo 2011-11-26 14:43
你同时是你的月亮 一 多少人声称,与月亮相伴 事实上,千百年来 它从未陪伴任何人 也无需任何人相伴 自然之美天性如此 何况它高悬于山水之上 苍白孤独冷艳清透,这些 情感之词,仅适于俗世 二 自己与自己相伴 你同时是你的月亮 除此之外,还有谁 能与你的美,形神无碍 三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 这其中或有误会 月亮,它只要还是月亮 必定位于诗人的远方
个人分类: 诗歌|2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One's day随想
热度 1 zhpd55 2011-11-11 11:27
将“1”聚集的一天称为“光棍节”(One's day or Singles Day)。如果说公元1年1月1日称为第一个小光棍节,1年11月11日称为第一个大光棍节,那么今天(2011年11月11日)就是百年一遇的大光棍节了,在11点11分11秒这个时间点上,1是最多的时刻,光棍们可能在想午餐应该吃些什么?...... 光棍节是与单身、孤独连在一起吗?无论你是年迈的单身,还是年幼的留守儿童,无论是在异国他乡的漂泊者,还是攀登在崎岖不平小道上的探险者,单身与你相伴并不意味着孤独,关键是你自己如何看待现实、如何面对生活。 If you don't go after what you want, you'll never have it.If you don't step forward, you're always in the same place. 不去追逐你所渴求,你将永远不会拥有。不往前走,就将永远停留。 When you're down and out, remember to keep your head up. When you're up and well, remember to keep your feet down. 穷困潦倒时,要抬头挺胸;春风得意时,要脚踏实地。 The future belongs to those who believe in the beauty of their dreams. 未来属于那些相信梦想之美好的人。
个人分类: 新观察|2694 次阅读|1 个评论
孤独是一种疾病——读《百年孤独》
qianlivan 2011-9-17 17:45
孤独是一种疾病——读《百年孤独》
偶然的机会开始看《百年孤独》,之前听说过多次,也多次因为没有读过此书被人认为没有文化(当然,读完了还是没有文化)。之前已经知道这本书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获得过诺贝尔奖。其实我认为什么奖都没什么关系,对于个人阅读来说,就是讲个缘分,有名的书不一定让人喜欢。 不过偶然的机会翻开《百年孤独》之后,我觉得这是我喜欢的书。书里的语言很精致,开头的描写也引人入胜。读上几页,一个宁静的河边小镇就展现在眼前了。刚迁居到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还比较正常,规划村庄、修建房屋、种植树木。但自从吉普赛人从外面的世界带来新奇的玩意儿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就开始逐渐沉浸在探索之中了。 自此以后,布恩迪亚家族中总有人会与世隔绝地在梅尔基亚德斯的房间里研究令人费解的羊皮卷。而其他人也有自己孤独的方式,把自己锁在房子里不出门、不断发动战争、在手工作坊里做小金鱼。可以发现,书中少有对话,似乎书中人物都极少说话,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事。随着故事的发展,书的开头的那种短暂的阳光明媚的感觉逐渐被灰暗代替。开始的时候我以为书中的魔幻色彩可能来自作者的梦境,但是慢慢就发现里面有一些神话传说的色彩,注释中也提到,书中出现了其他小说中人物的名字。但是随着小说中的色彩越来越暗,感觉似乎马孔多一直都笼罩在乌云之下,直到一切被飓风吹走而不复存在,而大地上也不再有第二个承受百年孤独的家族。 小说给我的感觉很奇怪,作者描写的这些景象似乎之前我就多次见到过。小时候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的有些日子就是乌云密布、阴雨连绵的。我也曾经想,以后就过这样一种生活。只要有书可以看,这种灰暗的日子似乎也不算太糟糕。读完《百年孤独》之后,我开始觉得孤独是一种疾病,对应布恩迪亚家族来说,那就是一种挥之不去的遗传疾病。人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孤独中是没有意义的,通常那并不使人愉悦或者满足,那大多数时候是一种无法适应现实生活的逃避。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偶尔的孤独就像偶尔的风寒,过去之后又能恢复正常。但是满足于在孤独中消磨时光就是一种病态了。
个人分类: 读书|43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孤独专题]有限单群:一段百年征程
songshuhui 2011-9-4 20:57
方弦 发表于 2011-08-07 10:29 1832年的某个清晨,革命中的法国见证了又一次决斗。在某个瞬间,某位青年被对手的枪射中腹部,随后去世。在当时狂热的政治斗争中,只有寥寥数人意识到,法国,甚至世界,又失去了另一个伟大的头脑。这位青年姓伽罗华,他的最大遗产围绕着一个数学概念:群。 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后,一群在世界各地的数学家,沿着这位青年开辟的路径,对有限群的结构进行了彻底的分析。其中的发现,可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是一个关于群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单群的故事。 高度抽象的对称 交错群A_5的一个Cayley图(一种群的图示) 什么是群?一个数学家可能会给你这样的回答: 一个群是一个集合G以及在G上的一个运算·,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存在一个G中的元素e,使得对于G中的任意元素x,有x=x·e=e·x。这样的e叫做群的单位元 2. 对于G中的任意元素x,y,z,有(x·y)·z=x·(y·z),这是结合律 3. 对于G中的任意元素x,存在G中的一个元素y,使得e=x·y=y·x。这样的y被称为x的逆元 这样的定义,即使是对一名刚进大学的数学系学生来说也稍显抽象。但数学的力量就在于它的抽象。它什么都不是,所以它什么都是。 整数和加法就构成一个群。什么数加上0都不变,所以0是单位元;a+(b+c)=(a+b)+c,这是小学的加法结合律;一个数加上它的相反数是单位元0,所以相反数就是逆元。正实数和乘法也构成一个群,1是它的单位元,乘法有结合律,倒数是逆元。如果我们认为9点+5点相当于9点的5个小时后,也就是2点的话,就连时钟也构成一个群。宝石的晶体构造,电脑的压缩校验算法,以至于魔方的还原,无不牵涉“群”这个概念。而对于自然界的各种对称性,群也是对其最自然的描述方式。难怪有人会说,群就是对称,研究群,就是研究各种对称性。 正是由于放弃了与现实的对应,像群这样的抽象数学概念才能在现实中获得广泛的对应。我们研究群,并不关心它的具体元素是什么,是x,y,z还是姬十三、猛犸、桔子都无所谓,只要知道元素通过运算产生的关系就够了,这就是群的全部。只要符合群的公理,能应用到x,y,z上的结论就能应用到姬十三、猛犸、桔子上,这就是抽象的力量。 超越时代的孤独 伽罗华的画像 也正由于这种抽象,群的概念在一开始并没有很快地被接受。 伽罗华是在研究一元五次方程的根式解时开始触及群的概念的。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来说,我们可以将方程的所有解写成有关方程系数的一个根式(允许四则运算和开常数次方运算组成的式子),这称为方程的根式解。对于三次以及四次方程,也有这样的公式,可以直接从方程的系数得到方程的所有解。然而,对于五次以及更高次的方程来说,此前阿贝尔已经证明一般的公式并不存在。伽罗华要解决的,是判断何时存在这样的根式表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首次定义了群这种代数结构,仔细地研究了群的各种性质,以及它与更高级的一种代数结构——域——的关系,并以此发展了一套理论,完整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写下了关于这套理论与高次方程根式解的备忘录,并将其递交到法兰西科学院。 他的不幸从此开始。 这份备忘录的评审人是柯西。虽然认识到了伽罗华工作的重要性,柯西却没有接受这份备忘录,而是建议伽罗华修改这份备忘录以竞逐科学院的数学奖。 伽罗华接受了这个建议,第二次提交了备忘录。 天意弄人,评审人傅里叶之后不久就逝世了,伽罗华的备忘录不知所踪。 伽罗华决定最后一搏,但这也被泊松驳回,理由是“无法理解”。当消息传到伽罗华耳中时,他早已因为政治斗争而身陷囹圄,此时离他的决斗只有半年时间。 没有人理解他的理论,或者说没有人愿意去理解他的理论。 就是这套理论,使伽罗华的名声流芳百世。尽管他无法发表他的备忘录,但他此前发表的论文讲述了这个理论的一些基础。泊松的驳回理由,使他更认真地打磨他的理论,以冀数学界的认同。 但死神的镰刀没有给他这个时间,上天不打算给他安排生前的荣耀。1832年5月30日,年方二十的伽罗华,迎来了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决斗。这场决斗的细节已经被时间之砂打磨掩盖,什么对手,什么原因,有人说是为了爱情,有人说对手背后有政治阴谋,众家各执一词。我们只知道,在这场决斗中,伽罗华腹部中枪,不久后魂归天国。 “不要哭,阿尔弗雷德!在二十岁死去,我需要我的全部勇气。”这就是他对弟弟说的最后一句话。 而决斗前夕给他的朋友Chevalier的信,可以算是他对世界的遗言。信中密密麻麻地写着他的数学理论,他正在思考的问题,他脑中的一切。他大概冀图某天,世界能够通过这封信,理解他。 幸而,Chevalier实现了他挚友的意愿。伽罗华的理论,现在以他的名字命名:伽罗华理论。 也就是这封信,吹响了一场百年战役的号角。 构筑对称的砖块 Z/6Z的一个Cayley图,其中可以看出它可分解为两个单群 在伽罗华理论,乃至于更广泛的群的理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正规子群。 我们以下只讨论那些只有有限个元素的群,它们被称为有限群。例如,魔方操作组成的群就是有限群,因为变化的可能性是有限的。而整数与加法组成的群则不是有限群,因为整数有无限个。 在一个群里,有些元素自己会组成一个小圈子。它们并非不与外界交流,但无疑它们喜欢抱团:小圈子内的元素经过运算得到的结果仍然在这个小圈子里,而它们的逆元也在小圈子里。简而言之,这个小圈子对于原来的运算也组成一个群。这样的小圈子,叫做群的子群。 有些子群比别的子群更特别,它们不仅自己是一个群,如果“除”原来的群,得到的也是一个群。这样的子群叫做正规子群,而它们对原来的群作“除法”得到的群叫商群。首先观察到并提出正规子群这个概念的,正是伽罗华。 通过研究更简单的正规子群和商群,我们可以得到群的很多性质。这就是数学家特别钟爱正规子群的原因。 如果我们将正规子群和商群看成群的一种分解的话,那么必定有着不能被继续分解的群,我们将之称为单群。 对于任意的有限群,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一串单群,而且这样的分解是唯一的。单群在有限群论中的地位,跟素数在数论中的地位,还有原子在化学中的地位一样:它们都是构建它们所在世界的砖块。通过研究这些“砖块”,我们可以知道它们组成的各种结构的性质。如果能列出所有有限单群,就能从一个侧面了解所有离散的对称性的性质。 有限单群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与化学家当年寻找新元素的动机一样,数学家也开始了对有限单群的寻找。他们想做的跟化学家做的差不多:列一个单群的“元素周期表”。不过数学家要做的任务多了一项:证明这个“周期表”包含了所有的单群。 这看起来不太容易,事实正是如此。 转眼百年的长征 Higman-Sims图,可导出散在单群Higman-Sims群 伽罗华是寻找有限单群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是他首先发现所谓的交错群A_n对于所有n=5都是单群,从而不是可解群。正是从这个结果出发,他证明了高于五次的方程一般而言没有根式解。而数学家此前对数论的研究也容易导出另一族的单群:素数阶的循环群Z_p。它们也是唯一的交换单群,也就是说运算满足交换律(a·b = b·a)的单群。 无需太纠结为何这些群取这样的名字。对于数学家而言,群就像是宠物,给宠物取的名字可能反映了宠物的性格,也可能是纯粹的趣味。但名字毕竟只是名字,只是称呼这些群的一种方式而已。 像这样整个家族出现的单群,还有16族所谓的有限李群,它们可以看作离散域上的矩阵组成的群。对它们的系统化研究是由挪威数学家Sophus Lie开始的,所以后人以此命名。而其中首先被发现的是所谓的射影特殊线性群PSL_n(q),其中q是一个素数的幂。在伽罗华生命最后的那封信上,就已经提到PSL_2(p)对于大于3的素数p是单群。后来Chevalley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将其推广到一般的素数的幂。对于其余的15族有限李群,Chevalley也功不可没。 除了这一共18个有限单群家族之外,还有26个单独存在的有限单群。它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家族,而它们之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联系,三三两两各自放浪于数学天地之间。数学家给他们起了个相当适合的名字:散在单群。它们是单群中自成一派的例外。成家族出现的单群结构总是相似的,而散在单群却各有各的美丽。 同时进行的则是证明这就是所有的有限单群,这就是所谓的有限单群分类定理。如果将寻找单群比作在森林里抓兔子的话,有限单群分类定理的证明则是确保森林里所有的兔子都被抓光了。这就要求数学家对森林的地形——也就是有限群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从某种意义上,整个证明可以追溯到1872年的Sylow定理。这个定理不仅使数学家开始明白有限群更深层的结构,也为后来对各种群的分类讨论提供了武器。而真正明确提出对有限单群分类的,则是1892年的Hölder。他同时也证明了,每一个非交换有限单群的元素个数,是至少四个不同素数的乘积。 从此开始便是百年的征程,对数学家更不利的一面是,出发的时候还不知道森林里有多少兔子要抓。事实上,分类定理的证明和对有限单群的寻找,很大程度上是交错叠积的。有时是证明的途中,忽然找到了又一个新的有限单群;有时是对于已有的单群的研究启发了证明。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研究同一件事物的两条路径。 所以,当1983年Gorenstein宣称有限单群分类定理被证明之时,群论学界可是欢呼雀跃。整个证明散落在各期刊的500多篇论文之中,合计过万页,每篇论文都对某种特殊情况进行了处理。将这些特殊情况合起来,覆盖了绝大多数的有限群类别,而Gorenstein认为,他的新论文恰好补上了仍未处理的那些有限群,从而完成了整个分类定理的证明。 问题是,他弄错了。他以为一类名为“拟薄群”(quasi-thin group)的类别已经被处理好了,但事实上没有。直到2004年,由Aschbacher和Smith撰写的一篇一千多页的论文才将这个情况完全处理妥当,从而填补了这个漏洞。此时,有限单群分类定理,这个有限群理论的圣杯,才正式被圆满证明。 18个有限单群家族,再加上26个散在单群,这就是所有的有限单群。从伽罗华开始历时一个多世纪,跨越两次世界大战的搜索,随着1976年最后一个散在单群被发现,2004年有限单群分类定理的最终证明,这场数学家和有限单群之间的捉迷藏游戏才告结束。这个列表,包含着数代数学家辛勤的汗水,大概还有不少的咖啡、粉笔、墨水和纸。 故事仍未结束。在所有有限单群中,那些散在单群特别令人在意。成它们的出现看似无章可循,没有什么必然的规律。但是,尽管有着“散在单群”这个名字,它们并非与世隔绝之徒。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那个最大的散在单群——魔群(Monster Group)。 意料之外的联系 魔群是在1973年被Fischer和Griess分别独立发现的。虽然它是最大的散在单群,但它并不是最后一个被发现的。实际上,“魔群”这个名字就源于它庞大的体积。魔群的准确元素个数是808017424794512875886459904961710757005754368000000000,也就是大概8*10^53个。与之相比,太阳系的原子个数也就是大约10^57个,仅仅高了两个数量级。如果我们用线性空间和矩阵变换来表示魔群的话,我们至少需要一个196883维的线性空间,才能忠实表达魔群的整体结构。这种表达方式又被称为群的线性表示。 也正是由于魔群如此庞大,所以一开始数学家们并没有直接将它构造出来,而只能指出它的存在性。发现魔群的Griess,也要几个月后,才最终把魔群的元素个数计算出来。而魔群的直接构造,要等到9年后的1982年。那年,Griess提出了一个名为Griess代数的代数结构,而魔群恰好就是这个代数结构的自同构群。换句话说,魔群恰好刻画了Griess代数的所有对称性。值得一提的是,Griess代数的维度是196884,比196883多1。 如果说每一族单群和每一个散在单群代表一种对称性的话,那么魔群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对称性。体积如此庞大的群,却仍然是一个不可分解的单群,这本来就是个奇迹;而且与那些成系列的量产型单群不同,它的结构和对称性还是独一无二的。用个物理上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第二大的散在单群是一颗无暇的钻石的话,按照比例,魔群大概就是一颗完全由钻石组成的星球,而且透明得能从一边看到另一边的星空。 如果说如此瑰丽的魔群,仅仅是数学中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的话,那数学之神未免太浪费了。 而此时,在数学的另一个领域——数论,另一群数学家正在研究一些完全不同的东西。 模形式理论是数论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正是模形式。模形式是复平面上满足一定性质的函数,它们跟一类叫“椭圆曲线”的数学对象密切相关。椭圆曲线是平面上的一类曲线,它经过的整点有一种自然的群的结构,而对这些群的结构的研究可以获得整数的很多性质,包括轰动一时的费马大定理的证明。 在模形式理论中,有一个特殊的函数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叫j不变量。它的历史也不短,各种性质已经被数学家们研究得相当透彻了,也为模形式理论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它可以干净利落地展开成如下的傅立叶级数,其中每个系数都是整数: 其中是不是有个数字很眼熟?对,就是第二个傅立叶系数196884,正好是Griess代数的维数,也就是魔群的最小忠实线性表示的维数加1。这仅仅是个巧合,还是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当John McKay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将这个发现告诉Conway时(顺带一提,这位就是发明“生命游戏”的那个Conway),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单纯的巧合。如果是3或者5这种小数字,那巧合或许还能解释,但196884的话,说是巧合未免过于牵强,“有某种尚未发现的内在联系”这个解释听起来更加合理。Conway和另一位数学家Norton随后发现,j不变量的其它傅立叶系数也与魔群的所谓不可约表示的维数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傅立叶系数恰好可以表示成不可约表示维数的一些简单的线性组合。这就远远不是巧合能够解释的问题了。 在这些基础上,Conway和Norton提出了他们的所谓“魔群月光猜想”。他们猜想,存在一个基于魔群的无限维代数结构,通过魔群的不可约线性表示,它恰好给出了j不变量的所有傅立叶系数,而魔群每一个元素在这个代数结构上的作用,都自然地给出了与某个群相关的模形式。这其中牵涉到的数学,即使笔者也无从驾驭,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方能领会个中美妙滋味。 “魔群月光”这个名字,奇怪地带着些浪漫色彩,但这不过是错觉。“月光”的原文是“moonshine”,在俚语中的意思毫不浪漫,反而是用作形容那些带点疯狂的主意。这就是当时Conway听到这个巧合之时的反应。即使对于最有想象力的数学家来说,要承认数论中被研究得相当透彻的j不变量,与有限群论这个不太相关的领域中新发现的魔群有着这么紧密的联系,这个主意也未免有些疯狂。 但更疯狂的还在后头。 不久,数学家们构造出了一个被称为魔群模(Monster Module)的特殊代数结构,被认为极有可能是满足魔群月光猜想的那个代数结构。要构造这个代数结构,首先要从一个名为Leech格的代数结构开始(顺带一提,这个代数结构有着特殊的对称性,可以构造出数个散在单群),构造一个24维的环面。在这个环面上的玻色弦理论,通过共形场论中的顶点算子来表达,就是魔群模。换句话说,联系着有限群论中的魔群与数论中的j不变量的魔群模,实际上是一个高维空间中的弦理论,表达的是某个高维空间中的可能的物理理论。 数学的两个不同分支,居然通过理论物理被联系了起来。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证明魔群模的确满足了魔群月光猜想。这项工作在1992年由Brocherds完成,证明同时包含了数学和物理,其中用到了弦论中的No-ghost定理来构造证明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代数结构,Brocherds也由于这个证明获得了菲尔兹奖。通过这个定理架起的桥梁,数学家们也发现了魔群、模函数和弦理论之间更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人过于疯狂地设想,魔群也许就代表着我们这个宇宙终极的对称性。 如果伽罗华仍然在世的话,会对这种柏拉图式的设想有什么看法呢?不过毫无疑问的是,他一定会赞叹他的后继者在他之后,在他铺设的地基上建起的这些晶莹无暇的数学理论。 不应重现的叹息 有限单群分类定理是有限群理论的一块里程碑,标志了我们对所有有限对称性的系统理解的开端。对于魔群的研究,也引发了数学家对散在单群的兴趣。关于有限单群的各种研究,至今方兴未艾。 在这个关于单群的故事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整个故事的起点,也就是伽罗华。他的研究奠定了整个有限单群研究的基础。超越时代的他,活着的时候是个孤独的研究者,但现在,谁谈到群论又能绕过他呢? 在数学的天空中,伽罗华宛如一颗匆匆划过的璀璨流星。他的身体太单薄,无法承受时代的狂风;但他发出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天空,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将长久不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各种数学概念,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使人不禁思考:如果没有那场决斗,他将会做出多大的成就呢?然而,历史没有假设。 这使人不禁想起同为法国人的化学家拉瓦锡的遭遇。在拉瓦锡被构陷上断头台后,数学家拉格朗日的叹息是:“砍下这颗头颅只需一瞬,但百年的等待可能仍不足以使其重现。”一根有智慧的芦苇,需要整个社会长期的积淀产生的土壤,方能破土而出。但芦苇总归是芦苇,命运无常,须臾即可毁去;即便是它脚下的土壤,赤炎燎原,十年亦成焦土。伽罗华的悲剧,现在还在很多地方,以不同的形式,或明或暗地上演着。
个人分类: 专题|19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孤独的老人还在那里
热度 1 cutefay 2011-9-1 21:53
之前我写了一篇博文说在我从办公室回家的路上经常会见到一个孤独的老人半夜11点多还坐在马路边上望着马路,前一阵子北京总是下雨,再加上我又回家了一段时间,就没怎么见到他。最近,我发现他还是在原来的地方坐着,并且,不仅晚上那么晚还在,就是白天也一直在那里坐着。 看着他的样子,我就又思考了很多。我觉得人老了有时候会挺悲哀的,如果子女不在身边,老伴又去世,自己又没有需要做的工作,还没有可以说说话的朋友,那日子岂不是很无聊?那样的话,就会感觉是在等死似的。 所以,我以后如果年龄很大了,如果是孤独一人,可能会去做一份志愿者的工作,例如保护小动物、保护环境、推广科普等等,这样才能够感觉到活着的价值,才会不觉得孤独。 BTW:最近这几天俺又有点多愁善感了。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2793 次阅读|2 个评论
草原印象---孤独
热度 26 lixuekuan 2011-8-16 20:49
草原印象---孤独
迷茫的大草原上就一个人或者就一头牛算不算孤独? 要写《孤独》书的学弟 丛远新 是不是喜欢这几张照片。 1 2 3 4 5 6 7 8 9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4676 次阅读|70 个评论
孤独的老人
热度 7 cutefay 2011-7-23 20:12
最近每次我晚上11点多从办公室回家的时候,总能在四环的路边上看到一个老人,孤独地坐在人行道与周边建筑之间的台阶上。以前从未注意到他的存在,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因为有一次我晚上11点多回家的时候,在他旁边的栅栏里,有一只猫妈妈带着几只小猫咪在玩耍,我发现了它们,怕它们很可怜没东西吃,就回家拿了一些猫粮放在它们面前。在看着这些小猫咪们吃猫粮的时候,我发现他就坐在不远的地方,望着马路。 以后几次我晚上11点多经过那边的时候,总会瞟一眼,看看栅栏里还是否有猫咪,结果猫咪没发现,但总是能够看到那位孤独的老人。我猜测,他可能就自己一个人生活,没人陪伴,晚上也只能望着大街上的人群发呆了。 于是,我就想到,等自己以后老了的时候,如果老伴不在,子女又不在身边,可能也会有这样孤独的时候吧?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329 次阅读|10 个评论
有时候,孤独是一种“病”
songshuhui 2011-6-2 00:57
seren 发表于 2011-05-06 13:03 孤独感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有时是夜深人静对影成三人时汹涌而来的无力感,有时是宾朋满座喧哗笑语中的片刻失神。对有些人来说,孤独感来去匆匆,而对另一些人,它却如影随形。 孤独感在少年和老人中特别普遍。有几项基于西方的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少年(18岁以下)和接近半数的老人(65岁以上)在日常生活里都会“有时感到孤独”。而15%—30%的人会长期性地感到孤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的滋味并不好受,而有些研究者却认为,就像疼痛的烧灼感让我们避免玩火,或者腹泻的记忆让我们远离腐败的食物一样,这种“不好受”的孤独感提醒我们融入人群、呼朋唤友、寻找配偶伴侣、并与自己的亲人保持联系。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拥有良性的社交圈对我们这个物种的生存、发展、繁衍、壮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可是,短暂的孤独感也许像适度锻炼一样对我们有益,长期淹没在孤独感受中却如同长期从事繁重不堪的劳动,会让我们的身体的许多系统油尽灯枯。 社交网与健康 关于社交或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生理健康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法国的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对德国不同宗教和种族的人群的自杀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后,在1897年出版的《自杀论》中指出,社交或人际关系整合度对自杀率有很大影响,整合较弱的人群中自杀率更高。虽然一个世纪以来,迪尔凯姆的这项调查从内容到研究方法都饱受争议,而且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社交关系脆弱者易寻短见”更像是常识而非新知,可正是从迪尔凯姆之后,许多社会学家和流行病学家将目光投向了人际社交与各种健康与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上世纪中叶,许多研究者发现,单身、离异或孤立与人群之外的成年人死亡率较高,也更容易患上肺结核或精神疾病。相反,那些从自己的社交网里得到较多支持的人群则患病风险较低。然而,这些结果远不能说明孤独感对人体健康有影响。首先,这些研究往往对个人的社交和健康状况同时进行调查,以至于我们无法判定因果关系:譬如,究竟是与世隔绝导致疾病,还是病人容易自我封闭?此外,研究者仅仅调查个人的婚姻状态、朋友多寡,这就无法辨清究竟是一个人心中孤独的感受与疾病相关,还是客观上从其他亲朋好友那里得到的物质支持对人的健康状况有所影响。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人群进行长期性的跟踪研究、并且在研究设计时将主观感受和客观支持尽量分开。所幸的是,过去三十年内,这样的研究不断涌现。在一篇篇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章里、在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以及在对各种不同的疾病的调查之间,孤独感与疾病的关系慢慢浮出水面。人们开始意识到,孤独感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广泛而深远,几乎涉及到全身各处的组织,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体现。 孤独与疾病 美国麻省的弗莱明翰心脏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开展时间长,后续跟踪完全,调查项目完备,恐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长期流行病学人群研究之一。1992年,一项基于这个人群的研究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报(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这篇文章的作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调查了弗莱明翰的七百多名女性的心理状况,其后又跟踪她们二十年,对她们的心脏疾病进行记录。他们发现,那些在研究开始时声称自己感到非常孤独的女性,后来二十年间发生心肌梗塞或者死于冠心病的概率远远高于那些认为自己不孤独,或者只是略感孤独的人。在美国另一项全国性的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中,也有相似的发现:在具有高度孤独感的女性中,她们在跟踪调查的19年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轻度或没有孤独感的女性要高上76%。当研究者把一些相关因素,譬如年龄、种族、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等条件加以考虑之后,孤独感依然与高发病率相伴而行。 这样的现象不但出现在心血管疾病多发的中老年人身上,甚至在年轻人群里也有体现:在新西兰,一些研究者对一千多名新生儿持续调查,发现那些在孩童时代感觉受到孤立的孩子在年满26岁时更容易肥胖,或具有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脂等不良健康状况。研究者们认为孤独感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可能对人体带来相似的负面影响。 而这样的影响,到了垂老之年就格外引人注目。九十年代初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进行了一项有关衰老的长期研究。研究者发现在近三千名老者中,那些在研究开始时有很强孤独感的人在接下来为期29个月的跟踪调查中死亡率比其他人高出近一倍。在另一项美国的研究中,同样的结果浮出水面:在五十岁以上的人群中,那些长期孤独者的死亡率比不孤独的人高了约80%。日本一项为期三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孤独感对老人主观上对自己健康的感受,以及客观上所患慢性病的程度都有相关。不出意料的是,那些社交活动较多,或者得到社交网里的人们支持较多的老人健康程度更好,死亡率也更低。而孤独感与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并不仅仅限于心血管相关的状况,许多研究指出,怀有孤独感的人认知衰退与记忆力下降的速度更快,也更容易患上老年痴呆。 孤独的身体和心灵 心理状况与疾病健康之间的关系屡屡被研究证实,但是孤独这种抽象而飘忽的感觉,究竟如何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状况呢?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的社会神经学家约翰•卡乔波(John Cacioppo)基于大量的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研究,提出“孤独模型”,试图对此加以解释。 卡乔波教授认为,人感到孤独从本质上来说等价于感到“不安全”。可以想象,当我们的远祖在丛林中生活时,环境里危机四伏,如果与同伴一起,凡事有照应,还可以稍稍放宽心怀;一旦落单,情况就格外危险,需要加倍打点精神、提高警惕,才能求生自保。所以,孤独的感觉让人们对危险和压力格外敏感,体内的压力激素水平上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而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已经证明,长久的压力和危机感对人体健康的损害非常大。 在人体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三点一线”,形成人体的“应激反应轴心”。在遇到危机时,它们分泌激素(尤其是皮质激素),让人变得紧张、警觉、清醒,能够迅速做出判断与应对。同时,这些激素往往会重新调整身体中的“资源”分配情况,抑制消化、免疫等系统,将重心放到心脏供血、肌肉运动中去——显然,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能否逃出那只狮子的魔爪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能跑得多快,或投掷石矛的力度有多大。可是,如果长期压力激素的水平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破坏,心血管系统也可能因为长期负载过高而变得更加脆弱。此外,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往往睡眠节律与睡眠质量都会受到损害,而睡眠不但是人体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重要机制,也对人脑的认知、学习、记忆、以及情绪调控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具有深度孤独感的人确实更容易睡不香甜,在白天也更易感到疲惫失神。有趣的是,孤独的人并不比其他人睡眠时间更短,这就暗示着睡眠质量的降低,以及睡眠对机体恢复的作用减少。 正如本文开头所言,孤独的人在现代社会比比皆是,那我们如何减少孤独感,或者降低孤独感带来的健康隐患呢?在过去,大多数研究者与社会工作者确实尝试过许多方法,来降低孤独感受,他们大多着重于提供社交机会、或者增加社交支持、改进社交能力。然而,并不总是有效。卡乔波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努力过于强调提供外在机会,却不够重视改变人的内心。事实上,人类是如此主观的动物,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都生活在“自己所以为的”那个世界里,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态度。正如他在一篇文章中写的那样:“我们可以在一点实际意义上的互动都没有的‘社交’中感到心灵的联系(譬如看电视、读书或者与上帝对话),相反的,我们也可以在面对大量社交活动时依然感到孤独,只因为我们缺乏驾驭自己的社交生活的能力。” 那要如何才能改变孤独者的内心?卡乔波教授认为,孤独感与危机感会形成负反馈的怪圈:因为孤独,所以潜意识里感到危机,因为感到危险,孤独的人更容易以对周围的人产生警惕防备的心理,甚至带着偏见躲避社交机会,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孤独的感受。减少孤独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打破这一怪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仅仅为孤独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和手段并不能改变孤独者内心深处的防备感、以及对社交的戒心,而只有为孤独者提供特定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改变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负面看法,才能从根本上将孤独感消弭于无形。
个人分类: 健康|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唯有学者最孤独
热度 30 Majorite 2011-5-8 13:10
唯有学者最孤独
唯有学者最孤独 嵇少丞 不久前,从远新联系一些朋友请他们就“孤独”发表博文,也嘱我写一篇。本人对此思之不多,略述己见,请莫见笑。 人深感孤独的原因有很多,例如: (1) 知音难寻,“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无人理解、无人欣赏自己,这是“ 径独徘徊 ”、“ 无可奈何 ”、 委屈与流泪的孤独。 (2) “ 秋风萧萧,落叶飘零 ”,“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 “独在异乡为异客”,“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双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尽游子想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孤独。 (3) 自己深爱的人却与别人结婚,就算你身处于喧嚣的闹市,只要一想起你爱的那个人正在别人的家里,即使身处盛夏你依然会心头寒冷,诅咒命运的不公,你很落寞,很孤单,“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寂寞深居,柔肠一寸愁千缕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正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种境界,实为心灵的煎熬,血的孤独! (4) 才华得不到重用,空负壮志无法实现,却见“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而产生落寞与失意,这是一种怀才不遇的孤独! 但是,我今天要议的却是学者的孤独。 学者的孤独是由其工作性质决定的 做学问的地方不应该是个热闹的场所, 孤独亦必然是学者最好的终身伴侣 。 孤独似乎已经成为做学问的必经之路,每一位 仰望星空的人 只能是孤独的旅者,注定要进行艰难的跋涉, 走向何方?没人知道,往往 苦求而无所得,甚至常常遭遇挫败。 然而, 光芒万丈的 思想火花总是在最 孤寂的时刻爆发,导致传统观念空前的沦陷与崩溃,炸出一片崭新的大自由。所以,一切事物,当常人还在仰视时,学者已经开始俯视。学者透过色彩斑斓的表象参破事物内在独特的本质,必定可望理解 , 可是也必定不易被理解 , 于是在孤独之上又产生新的孤独。 大脑只有在宁静环境中才能超然地独立思考,学者只有在孤独中才能切身感受到自己,只有经历过孤独的磨练,才会有灵魂的升华,才会有真正的思想创新。遥想当年,曹雪芹在北京西郊孤独地喝稀饭就咸菜,呵开冻墨,守着孤灯,苦思冥想,千回百转,创作的《红楼梦》流芳百世,现今还养着靠“红学”吃饭谋生的一大批学者专家,而那些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住府院、吃山珍海味、被人前呼后拥的王公大臣、达官贵人、御用文人有谁还留下姓名?所以,没有孤独,怎有收获?如果当年曹雪芹一天两顿由四套班子的干部陪着山珍海味的大吃,喝完茅台酒再去歌厅、舞厅、桑拿…… 肯定我们今天也就没《红楼梦》看了。 越是学者愈是思别人非所思,想别人非所想,正所谓奇思异想,绝地逢生,独劈其径,那怕学生的背叛和同行的出卖,继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不在乎别人理解不理解、承认不承认,无所谓SCI引用指数或得不得奖。 站在思想的顶峰,高处不胜寒,怎能不孤独? 孤独源于思想,无思想的人等于没心没肺, 才不会孤独呢。 有人把寂寞和孤独混为一谈。其实,寂寞是无事干,孤独是没人懂。 学者孤独但并不寂寞 。学者一双明亮眼睛的后面是其活跃的大脑,只要醒着,这台电脑就在高速运转。学者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沉浸在一种与宇宙、与真理同在的激情之中。思维和创新给科学家带来乐趣,而这在世俗常人眼中则寂寞又毫无乐趣,就如同一个太监面对三千后宫佳丽。 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的知识分子靠思想而活,也为思想而活 。“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没有思想的文章是没有理由存活的,也是留存不下来的。同理,没有发表过任何有思想价值的著作的“知识分子”,哪怕他官衔加身、头戴各种桂冠、整天坐在评审席上,还是得不到同行学者们发自内心的尊重,成为同行们饭庄茶馆的笑料。所以,知识分子是以思想著称于世的,不是看你的头衔是什么、住房面积多大、是否曾骗到手国家或省部级的奖励。 不良社会逼得学者更加孤独 只要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或统治集团不是由人民采用民主的方式选举出来的,必然对其合法性感到心虚而不顾一切维护其政权的稳定。例如,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君主对其臣民握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文人一旦做了官,就如同卖身为奴一般,失去了思想的自由和独立的人格。“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服从,还是服从”。其实, 一个不愿意做奴隶的学者,便不能做官;一个追求思想自由的学者,亦不能做官 。遗憾的是,到了当代,只有做了官才有资源做“学问”(官升“学问”长),这实在是不正常的。 一个正直善良、知识渊博、思想深刻的学者,他当然不会看不到任何政治斗争的实质其实就是争权夺利,更不会相信王朝千秋万代的神话。正义感使他自然不容邪恶势力,对于权贵们“台上仁义道德、台下男盗女娼”的卑鄙勾当,当然恨之入骨。主张正义不免受权贵者痛恨,博学才俊若为邪恶所用必为虎作伥。英雄无用武之地却遭妒忌。用鲁迅的话说就是, 路见不平,心怀不满,说出来,送掉性命;忍着,又噬碎了自己的心。所以,必然处于这种两难的内心痛苦中,这就构成了学者独特的孤独与悲怆。 当梁思成眼睁睁地看着北京古的城墙和古城楼被拆毁,知识和良心让他四处上书,却如泥牛入海;他奔走呼号,却无人采纳;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理!他指责、他愤怒、他大哭, 然而他做的一切都没有改变历史文物被毁灭的厄运,文明依然被愚昧强暴, 留给梁思成的是反对伟大领袖的“滔天罪行”。这就是“正是学者最孤独”的之境地。 鲁迅毕其一生都在用自己的灵魂体验黑暗的现实、深重的磨难、艰苦的鏖战、虚伪凶残的恶势力、同路人的误解,心灵自然十分孤独与委屈。当学者遇到了权贵,只要不同流合污,自然就会被排斥打击,结果是落寞、悲凉和无奈。举世混浊,唯我独清,这是多么深刻而又沉重的孤独! 还有,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往往清高自傲,超然豁达,愤世嫉俗。他们既讨厌人摆官架子,又厌恶人抬轿子。他们一想到社会上对各级官员那种逢迎招待、曲尽恭谨之能事的情景,就恶心。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博洽多闻使他们当然不会相信某人“万岁、万万岁”的神话,在当朝政治很糟的时候他们实不忍心去跟着喊“就是好”。知识分子凡事又过于认真,自由飞翔的翅膀使他们的言论时不时出了由权贵铺设的狭轨。一旦触犯了权贵,知识分子就要为他们高傲的性格付出沉重的代价。历代当朝权贵无不忌恨这类知识分子,戏称他们为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就是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也时常在夹缝中讨生活吗?在情况略好时,知识分子就跳出来说点真心话,善意提些建议,虽然是“说了也白说”,但仍取“白说也要说”之态度说之,毕竟尽到点社会责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但在形势急转之时,个个又都“三缄其口”,不发言,不表态、不参与、不介入、消极观望、等待转机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胸中的苦闷与谁说?孤独上心头! 愁、愁、 愁,白了头! 为什么我常愁眉苦脸? 因为我对人生与宇宙思之深沉 …… 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那片土地一往深情 ……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5731 次阅读|31 个评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热度 13 ljry8044 2011-5-5 07:31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实在不解,为何如此一篇很有思想的美文竟看者聊聊,推荐者甚少,因作者非名博之故?亦好因其不好与人互动?亦好因我偏执?尽管迟早会收编到我书中与大家见面,可还是想先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至少,我没看到的好友们应会喜欢,我太喜欢这篇了。 ---------------------------------------------------------------------- 梧桐更兼细雨——谈孤独 突然间想家了,不知道是不是在这片烟雨的异乡,遇到了自己的故交,那个沉默在我童年里的,孤独的故交——梧桐树。梧桐更兼细雨,好熟悉的场景呀,曾经陪伴自己童年的景象,历历眼前,我喜欢梧桐树,尤其喜欢她的花,更喜欢雨中的梧桐美,静静的,淡淡的,孤独在那里,无意争春! 我爱梧桐,因为她的高大,梧桐是高大的,不仅仅是在北方,在南方也是的。她的高大,就注定了她的一世孤独,因为高大的树种人们需要仰视才能进行观察,而对于人而言,最舒服的姿势,恰恰是与之相反的俯视,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梧桐的美,就因为这样一个在树种领域算是优越的品质,却得不到人们的赏识,而忽视了…… 大家可以想想,有没有以梧桐树命名的节日,好像没有,即使是有,我们也不是很熟悉,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对比来看,看看大家熟知的,樱花节,牡丹节,桃花节等等,不胜枚举,这些花以低姿态取胜,仔细想想真的是一种无奈,本来的优势,却给自己带来了歧视,被人们冠以高傲的误解,可叹之。当今社会有多少像梧桐一样的人,怀才不遇,自然而然的展现自己,明明自己具有很好的优势在某一领域,最终却因为得不到所谓的本行业的大牛的认可,被拒之千里之外,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大笑了! 所以我喜欢梧桐,你已经孤独成一种风景。让梧桐长的更高一些吧,那伸展开来的大大的树冠,撑起属于自己的天地。你承担风雨和烈日,身下那一片宁静的树荫,是你献给人们的礼物,我更喜欢像梧桐一样的巨人…… 我爱梧桐,因为她的花香,梧桐花是很香的,不需要你刻意的去接近她,只需要远远的,这样远远的,就能嗅到她那沁人心脾的淡淡的清香,丝毫没有掩饰,那花,好大一朵,一簇簇,同一时间绽放,你瞧,树枝都笑弯了腰,梧桐花的颜色并不是那么鲜艳的,淡淡的粉色吧,但花期却长,默默的奉献一季的美,可能是因为梧桐花的颜色浅淡的原因吧,静静的,不与群芳斗艳,而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恰恰让人忽视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桐花的美,就因为这样一个淡雅的特点,没有得到人们的欣赏,而淡出了视线了…… 大家可以看看,人与人之间相互送花,有没有彼此送梧桐花的,好像没有,就算是有吧,我们可以说是不常见的。对比来想想,大家熟知的,恋人之间送的是鲜红的玫瑰花,朋友之间送的是洁白的百合花等等,这些花都以张扬的颜色,博得了人们的喜爱,我觉得,也可能是人们之间的感情太热烈了,只能用很热烈的颜色才能恰当的表达,但是人们之间的关系真若如此吗,我不敢断然下任何结论,在此不赘。都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如水的关系,用梧桐花,我觉得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毫不张扬,一任群芳妒,但就是这样一种内敛的美,却被默然了,有多少像梧桐一样可爱的人儿,被默然矣,一句不以貌取人,欺骗了多少胸怀博大的人,我不能大笑了,我应该大哭,并且我只能大哭了…… 故而我喜欢梧桐,你已经孤独成一抹色彩。浓淡间静静的流淌着,属于自己的歌,零落成泥碾作尘,那香,是你不屈的魂魄,我更喜欢梧桐一样的歌者…… 我爱梧桐,因为她的叶茂,梧桐叶像手掌一样硕大,一叶擎起就是一方净土,这或许也是梧桐应该骄傲的一方面吧,可是呢,人们的欣赏中往往喜欢加上雨,雨打梧桐,点点滴滴,这样的场景才符合大众的审美,难道梧桐受到的冷漠还不够吗,难道只有当受到打击之后我们才能感觉到梧桐的美吗?梧桐更兼细雨,那点滴中有多少泪珠儿,无语凝咽,几人识!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呢,认真做事的人始终得不到承认,任劳任怨,只有当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失去的时候,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不能只是在大笑,或者大哭了,我应该做的,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大喊,用自己嘶哑的喉咙大喊,让这喊声唤醒每一个沉睡的心灵,醒醒吧,这不是独孤,这是麻木! 最终,我还是选择喜欢梧桐,她是孤独的代名词,更是思考、警示的代名词。于是我爱着梧桐,更加享受这份孤独。 原文网址参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55791do=blogid=439647 图片源自网络
个人分类: 享受孤独|6663 次阅读|27 个评论
竟如此之美,这又是科学网哪位才女的孤独呢
热度 23 ljry8044 2011-5-2 22:16
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特质,都必有不被他人理解之处,如斯,便必是孤独的。有人说,享受孤独,至臻至善。至真至高者,常为性情桀骜、品行高洁之人,势必率真坦诚!至善至美者,常为和善大度、美丽灵巧之人,势必敏感细腻。我言,率真坦诚、敏感细腻者必是多情之人!然,加之孤独之人常有不堪寄人篱下、冷傲不屑之情怀。于是乎,在世俗眼里,必被视为尖酸刻薄、冷傲不亲和、小家子气。也由此,必遭疑、遭嫉,招人怨、被排挤,常夭寿。 那么,在面对种种质疑,般般不解的长时间折磨与疼痛之后,有些人放弃了,撤退了,做了逃兵,孤独损折了,随之夭殒的还有这些人曾经拥有的强大的内心,抑或,并不足够强大的内心。于是,我言:损折了的孤独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孤独,而面对此种不被了解和认同,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秉性,坚守着所谓的孤独的这部分人在反复中拥有了超出常人的健康身心与健全人格,这才是真正的孤独。 静时,于闲暇时光,偶一人独坐于室,泡一杯清茗,很自然的靠着椅背,聆听着自己钟爱的小曲儿,端着茶碗,偶尔合上双眼,会突然间感到音乐原来那般具有感召力,自己被其深深地吸引着,随着它的旋律曼妙着,任其摄噬心灵深处的魂。也总是感觉茶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韵味,秀色可餐的翠绿茶色,沁人心脾的清新茶香,定是得天地之灵气。于是,在我,冲茶品茶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一杯清茗,一曲古乐,闻花香,望月明,如此良辰美景,如此恬淡闲适,正是我所向往的生活。 动时,从个人获得的最大愉悦感来说,应该是个人体力、体质还有时间以及外界环境(包括温度)的最佳配比,从我个人经历来看,通常慢跑一段时间,脚下会感到更轻盈,会不自觉的加速一段时间,但过后就会有很强的乏力感。所以只要把握运动的度,便可收获其带来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身心舒畅感。但是,毕竟多数人并非“为运动而运动”,人们可以持续保持运动习惯的源由还是在于所做的锻炼更有益于个人工作、学习或生活中其他的关键方面。当然,这也是运动的一个意义所在吧。假如一个人热爱运动,那就让运动无处不在吧。!只要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幸福感,你便会试图将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向给自己带来幸福感的运动方式转换,将运动与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起来,探索如何让一整天浑然天成,尽可能长时间的维持在幸福状态之中。肢体伴随着脚步迈动的旋律舒展开来,缓解压力,愉悦身心,妙不可言。 一静一动,积奠了我所定位的孤独之小我。 人生在世,苦苦寻求的是什么?无非是所有的一切,身边的一切,能够套上关系的一切,皆可如茶般浓淡相宜。不管他是清凉解渴抑或清香宜人又或滋味醇厚,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回味悠长,并且回味之时,嘴角最好上扬的,尤如弯弯的月牙。其实很简单,比如在一天劳作之后,独自回到家中为家人精心的准备一顿晚餐;在一周奔波之后,周末陪自己的恋人看场电影、逛逛超市或陪同自己的孩子去公园游历一番抑或去看望下自己年迈的父母等等,这一切平淡而看似琐碎乏味的小事其实正是孤独之大我的真谛。 仓央嘉措说,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安稳平淡的生活,幸福于那份恬淡静谧,一切都静静地向前,没有丝毫的惊动。初看春花红,转眼已成冬,匆匆,匆匆,一年容易又到头。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如果困难重重,那请不要后退,不要转弯;如果轻松容易,那请不要感觉缺乏挑战,不要彷徨,不要无趣,只需向前~~ 一蓑扁舟,竹杖芒鞋,梅子黄时,满城风絮;细雨无人,我心犹在,释然淡之,以变应变;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向往此等孤独之情怀,常常自省,敞开自己的胸怀,拥抱自己的未来,便不会再失去方向。 ------------------------------------------- 声明: 该文绝非我所写,出自科学网一才女之手,她的博客参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40261
个人分类: 享受孤独|6743 次阅读|68 个评论
欣赏孤独
热度 34 lixuekuan 2011-4-29 09:43
欣赏孤独
欣赏孤独(耐心看完文字,后面有精彩照片) 孤独可以是一种病,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 作为一种病, 1943 年最早由 Kanner 以 “ 情感接触中孤独性障碍 ” 为题做了报道。过去曾经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现在的研究表明,孤独症并不是缺乏温暖的教养环境所造成的,而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其临床症状为:在乳儿期就极为孤独,不愿与人接触,患者成长过程中少言寡语,言语交往能力差,固执任性,墨守成规,反对做任何改变。对玩具等某些物体,过分依恋,不能分离。 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或者习惯,孤独是美好的。 如果你喜欢孤独,很可能是你内心世界充实丰富,而且不需要旁人介入,孤独原本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假期离开纷扰的城市,找一个没有照明的地方,漆黑的夜里,伫立在原野,一任夜幕层层覆盖,星星兀自闪烁,然后独坐在被露水打湿的田头,徜徉于一个静谧的世界,孤守着这份狭小和空寂,心如止水,品味着孤寂的浪漫。我很欣赏这样的孤独,偶尔也会这样去做。 孤独有被动孤独和主动孤独之分。 有些人很厉害,嘴上、行动上都不能吃亏,任何时候都是占便宜的主。这样的人表面上看很风光,实际上内心非常孤独,因为没有知心朋友。朋友之间的友谊是相互的,吃一次、两次亏无所谓,如果别人和你交朋友每次都吃亏很快就不是朋友。这样的人自己并不想孤独,可做事太绝最后的结局就是孤独,这就是被动孤独,这样的孤独不能欣赏,只能吸取教训尽量避免自己也是同样的下场。 主动孤独就是给自己心灵留点休息的空间。社会复杂,为了生存只能去拼搏,偶尔的孤独可以考虑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可以是为了躲避一些违背自己的做人底线暂时封闭一下自己思想。 晚上,自己烤面包,自己做酸奶,为全家人制备第二天的早饭,完成作为家庭主妇的责任,这种孤独令人羡慕。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晚上在宿舍拿起自己喜欢的十字绣,绣出各种美丽的物品或摆件,把绣品拍上照片在自己的博客上秀一下,这种孤独更令人羡慕。一个东方美女,每天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图书馆一个临窗的座位看书,看累了起来在窗前伸伸懒腰,拿起相机拍下北卡大学美丽校园春夏秋冬的变化,这种孤独特别令人羡慕。 我喜欢热闹(包括陈热闹),不喜欢孤独,但并不妨碍我欣赏孤独。 我很少拍大片的郁金香,尽管很美丽,但没有了个性。昨天拍照时候就找那些一个或者两个的郁金香去拍。两个的已经发在了博客里,今天发一个的,从这些美丽的郁金香中可以欣赏到孤独的美。 把这些花送给喜欢主动孤独的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197 次阅读|76 个评论
到来处去
热度 1 zephyrcyn 2011-4-14 14:47
在右脚的抽痛中,沉沉醒来,双脚,冰凉,没一点温度,疼痛蔓延整个右腿,似梦非梦中,彻底醒转。 挣扎着,温水,烫脚,意识一点一点清晰。 只要涉及到童年,似乎,灵魂附体,即刻,便成为那个被惯坏的孩子(麦卡勒斯传,心是孤独的猎手),无忧无虑,肆无忌惮,宛若豌豆公主般,欲受诸多人呵护。 童年梦碎,碎的是那样彻底,一瞬之间,真的是一瞬啊,连“夜”和“天”的边都不沾,所有的呵护在转瞬间消失殆尽,不见了,真的,都不见了,之后,便一直只是天地之间,自己的彳亍。 这真是一个长长的梦魇,是不是,我对那块土地的眷恋,仅只是对那种无忧无虑状态的深刻怀念?自己在织梦的过程中,似乎从未深想过,那个为我搭建堡垒的人,在那一年,彻底的去了,永远的去了,还有永远一去不复返的,是他附带的所有的庇护。今天,才始发觉,自己在那块土地上为自己搭建的所有堡垒,只不过,都是空中楼阁。 真有意思,似乎潜意识中,从那块土地上,一直想要索取的,其实只是一种呵护的状态而已?似乎从未意识到,除却那个人,自己,其实是最强大的。怪不得任何人,他们其实都已尽力 现实中,没有人可以永远或者做所有人的公主。其实,已经很久不会放任自己非理性的情绪随便蔓延了,可是,关于那块土地上的,理智总是会慢半拍,其中的心结怕也不是今天就可以参透的。 没有人可以完美,他是,我也是。但是,除却那件事,他一直都是完美的,强大、努力、不多言,但言则掷地有声,还有偶尔闪露的幽默、绘声绘色的故事、有趣的手影游戏,做事时大刀阔斧的身影和棱角分明的表情。只有天知道,我对他有多眷恋。他没有了,就没有了坚实的根基。 是梦,自然会醒。一如元旦回家后,自己的崩溃,是不是也只是源于,潜意识里,母亲最爱的人非自己莫属,从而在心底里难以接受她因为任何其他人而与我的冷言冷语?连意识到母亲的这种对“爱”的“本真”的偏离的时候,都只想快速的抽离。 真是太可笑了,侵染在世俗之中,却总是梦想着某种纯粹,这种感情上的洁癖和独占欲,可能是自己多次与人割裂受伤的根本原因,包括亲人。 爱我,恨我,都请以我的名义和缘由。这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是在似爱非爱或多爱中摇摆,这是事实。 其实,很久以前就曾想过,只有阳光来自自己心底,可能,才真的能给予自己温暖。 而童年的欢乐,根本就在于,可以无忧无虑的做自己,心无旁骛的做自己,不看任何人,不与人比较。 这一切,只源于那个人,父亲。
个人分类: 散记|2919 次阅读|1 个评论
墨路人生
热度 14 xqhuang 2011-4-4 09:30
墨路人生 一个多月前,远新小弟也邀我谈孤独,现代人常把“孤独”二字挂在嘴边,可一旦开口谈孤独,却发现孤独已无影无踪,“孤独”谈何容易?既然接受了任务,那就硬着头皮孤独一回吧。 ********************************************************************** 不是我选择孤独, 是孤独选择了我, “独”是思想,“孤”是肉身, 我孤独,但“独”而不“孤”。 母亲是位虔诚的佛教徒,受她的影响,从小我就喜欢逛寺庙,喜欢聆听木鱼声伴奏的佛音,它让人心静,让人有一种宁静致远、身心向善的感觉。读中学时,特厌恶学习考试,总想逃避校园生活,梦想着有一天能像和尚一样,打打坐,撞撞钟。也许是对母亲长年烧香拜佛的回报?那年高考,她儿子奇迹地考进了一所名校,有人说它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而我对它的美竟然熟视无睹,却对它身边的那座“千年古刹”情有独钟,古刹背依青山,面临蓝海,真乃人间仙镜。周末或课余时间,常常不自觉地沿着校门边的小道登上古刹后面的山峰,随便找块大石头坐下来,毫无目的地看着脚下袅袅香烟升起,偶尔眺望远处繁华喧闹的世界,默默地享受眼前难得的孤独世界。 都说人生有三条大路:红路(从政)、黄路(经商)和黑路(做学问),还有很多小路:蓝路(留学)、白路(公务员)、灰路(出家)、绿路(当兵)。。。,眨眼到了毕业的时候,又到了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有很多路可供我选择,前面是诱人的红路和黄路,我选择了回避,天生笨嘴笨舌的我害怕与人打交道。就在我徘徊在人生路口的时候,身后的黑路中突现一条蓝色小道,我毫不犹豫转身抬脚,可当我的一只脚即将踏出国门的时候,人生和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我被PLA看中并特招入伍,从此人生的轨迹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由蓝路改走绿路。母亲安慰我,这是命里注定的,她求过签问过卦,说我就不应该出国留学,其实我心里最清楚,母亲不愿意我远行。 那是一所军校,具体地址:××省××市××县××岗××乡,不难猜出,它坐落在偏远郊区的一座山岗上,可那是一块风水宝地!据传那里曾经是片荒山野岗,有位精通风水的老道士路过此地,惊曰:“好一块宝地,此处将出一斗芝麻官”!没有人统计过,至今从那块红色的土地走出多少芝麻官?不过最令人称奇的是,从那“弹丸之地”不仅走出了两位新中国大将军(原北京军区司令王成斌将军和现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将军),还走出了共和国的伟人邓小平先生。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派”的邓小平和家人就被“囚禁”在这所军校内,直到1973年3月10日邓小平复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他们在里面生活了整整一千二百个日日夜夜。 作为培养陆军指挥官的地方,它就像一座天然寺庙,是个纯爷们、纯雄性的世界,啥是纯雄性?借用战友的一句话:“在里面呆久了,看母猪都是双眼皮,多瞧两眼都能有生理反应!”。经过近一年炼狱般的摔打,成为一名军校教师,渐渐地发现那看似世外桃源的世界不属于我,它只能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驿站。肉体行动被限尚可忍受,思想灵魂被缚真的无法容忍,却不曾想愈是希望逃脱,就愈有一双手要把你死死按住,大概是耳闻目睹了太多流血与牺牲,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学会了灵与肉的分离,白天我的肉身在工作,晚上我的灵魂就会毫无目的地在漆黑的校园中游荡。后来才知道,当年伟人最大的爱好也是在围城里转圈,癔觉到自己曾千万次踏着伟人的足迹前行,癔想着曾在散步途中与伟人邂逅和交谈。 天生不安分的我,注定会择机跳出围城,硕士、博士、博士后、副教授、教授,这一切好像是有人安排好的一样,关键时候总能得到贵人相助。在学术上,虽师出名门,自愧功力一般,但凭借多年累积的几十篇SCI文章和几百次引用,如不出意外,应该可以按部就班地混到人生的终点,可特立独行的本性,使我决意要走一条看不到终点的新路。 都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读书做学问也是一样,死抱着书本的教条做研究,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永远也分辩不清神秘的自然世界。由于中国近现代科学的落后,导致中国学者对西方学者的盲目崇拜、对西方理论的全盘接受,这表现在民族科学虚无主义的盛行,君不见,挥动着洋砖头专拍国人的砖家处处可见?真的很想咆哮,洋真理的捍卫者们,你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舔洋人的屁眼,为什么不抬头看看物理学的天空,洋大师人为制造的科学幽灵还在肆意飘荡!其实,褪去现代物理学的神秘面纱,它们不过是“物理不够数学凑,物理不清数学猜”的怪胎,“不相容、不确定”就可以不谈物理机制?“钟慢、尺缩”就可以不要动力学原因?。。。 挑战权威,是孤独的勇敢者游戏,没有人为你喝彩,有的是准备看笑话的围观者。挑战权威,不仅是对智力的挑战,更是对心理承受力的挑战,非主流、民科、疯子、傻子、骗子、弱智、SB,。。。,各种冷嘲热讽、极端谩骂、甚至人身侮辱都纷至沓来,“在你没有成功之前,我们就要笑话你,如果哪天老外承认你,你再来笑话我们吧!”,多么滑稽的论调,这话听起来是不是还有种悲凉的感觉?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在学术界完全丧失了话语权,我们能引以为自豪的还是老祖先留下的“四大发明”,如果一百年后,我们的后代仍只能以“四大发明”为荣,那是我们这代中国学人最大的耻辱。 一年多前,曾收到一封匿名信:“黄教授,你也算有身份的人,怎么整天混迹于民科中,难道要自甘堕落成为人不齿的科学叛徒?”,科学叛徒?这个称呼太适合我了。作为一名科学叛徒,他只能孤单地走一条很黑很黑的路,我把它称之为“墨路”,解读为“末路”也未尝不可,那就是一条学术不归路。行走在“墨路人生”道上,常用诗人顾城那句名言鼓励自己: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真理。
个人分类: 猴眼窥世|3465 次阅读|26 个评论
突变、选择,还有隔离
热度 3 lvnaiji 2011-4-2 12:29
吕乃基 日前在科学网上看到多篇关于“孤独”的美文。 “突变、选择,还有隔离”。这是我曾经看到的一篇文章的题目,现在原文找不到了,只看到类似的条目和介绍,说的是生物进化的三个条件 在某种意义和一定程度上把二者联系起来。隔离,与孤独有相关之处。 在生物学,地理及生殖的隔离,是在突变和选择的基础上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在人类社会,孤独,是个性得以形成和保持的前提。为了保持自己的个性,有必要置于某种程度的孤独状态,否则便会随波逐流,迷失自我,陷入李侠老师所论的“群体迷思”。 不过,一旦把隔离与孤独放在一起来看,或许更多的会发现二者的区别,从而凸现人类社会中的“孤独”及其特殊含义。 在生物界,隔离是被动的,并非生物的主动行为。在人类社会,孤独可以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可能,前者可以从边缘化到封杀乃至囚禁,后者如“三省吾身”,在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渥伦斯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反省。有些可能处于二者之间,如不适应社会而边缘化,继而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传统社会的这种“出世”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后人的追随和欣赏,诸如“出污泥而不染”、“众人皆醉我独醒”等。 在生物界,隔离所形成的新物种有两个特点,其一,嵌入于所处语境,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便有性命之忧;其二,在基因上不能与相邻物种交流。然而在人类社会,首先孤独并非旨在嵌入。名片《肖申克的救赎》提供了一个极端的例证:在长期的囚禁后,只适应监狱的生活,出狱后悬梁自尽。其次,孤独并非自我封闭。所有生物的一个共同点在于都是开放系统,人类更是如此。孤独不是封闭,更不是孤立。长期脱离社会——无论多么不合理,最终只能是离群索居,被社会遗弃。所以,回到自己的内心并不是最终目的,然后还要再迸发出来,照亮语境和周围的世界。 或许更重要的是,孤独本身是人的一种必要的生存状态。正是在这种状态,内心与外部世界,当下与历史,发生争斗和调适,排斥与融合。个体会调动其一切内存来判断、选择或抵御外部世界的五光十色和各家之言。当在听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的天籁之声时,自然也就过滤掉了声色犬马,当在与尼采对话之时,也就站直了身躯,挺起了胸膛。 在此意义上,我欣赏孤独,因为孤独体现了自我。但是我反对孤芳自赏。因为,所谓孤独,就一定有一个有待去迸发和参与的外部世界,以及一定有一个“后孤独”(套用时兴的修辞),那就是——未来。 人类需要孤独,但孤独是积极的,是健全人生的组成部分。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512 次阅读|5 个评论
孤独,是因为你身太高,而心不静
热度 4 sheep021 2011-3-24 14:37
丛远新小弟,总是闹孤独。拉着大伙一起闹孤独。也让俺孤独一篇。 俺说过,人如其名,“丛远新”这三个字里处处透露着孤独。“丛”,两人走钢丝,虽然不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绝唱,但足以令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远”,老子说“ 大曰远,远曰逝,逝曰返 ”。为啥要返,因为距离人间太远,太孤独。所以要回归现实。“新”,因为新,所以寡,所以孤,所以独。《黄帝内经》有“独立守神”之说,一直没理解“独”的含义。徐文兵说是“金鸡独立”的意思。一听也是开玩笑。后来才知道,独者,一也。独此一份,别无二家。亦即道家的“抱一”,或“抱元守一”之意。“丛”“远”“新”,三字,层层推进,越走越远,越来越孤独,逐渐从二人戏钢丝,慢慢步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之意境。你,能不孤独吗? 不过,是否感到孤独,在于心,而不在于境。身处独境,而心不乱。双目微闭,寸心微敛,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恰如“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突然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此景此景,你还孤独吗?“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心清则境自明。心静则自有大千世界。 孤独,是因为你身太高,而心不静。 孤独,说到底,是一种恐惧。正如苏轼所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黄帝内经》说:思可以胜恐。忧国忧民,把自己的心与大众之心合二为一,自然不孤独。如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说的“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孟子 · 梁惠王下》则说: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毛泽东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万众一心,与民同乐。不脱离群众,所以不孤独。古今一理。 身在上,心在下,圣人之道。也符合物理学稳定性原理。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275 次阅读|8 个评论
“独孤九剑”练后感——兼答丛远新博主
热度 6 hjf306 2011-3-22 14:18
“独孤九剑”练后感——兼答丛远新博主
前段时间丛远新博主邀我写篇关于孤独的文章。承蒙丛兄抬爱小弟自当尽力而为。只是这孤独无色无味无影无踪,笔力有限实在难以描述。加之科学网一时之间诞生了不少关于孤独的佳作,或诗歌或小说或哲理,更使我难以下手。本想待灵感一现再行动笔,无奈灵感迟迟未至。昨日读曹广福博主的 【 想孤独吗?先练独孤九剑 】 ,似乎有所体会,也“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回吧。 平时虽然也会有孤独感,但对孤独二字并无多大体会。直到读了卫军英老师的 【渴望寂寞渴望一种境界】 ,才知道孤独竟是如此高的境界,之后读了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看了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课堂视频,才算对孤独有些认识和体会。 在一般人看来,孤独可能与寂寞、孤单等同。实则不然, 寂寞是一种百无聊赖、不知所措的状态,孤单偏向于一个人的存在,无依无靠充满无助的感觉。而孤独更倾向于一种沉静自得、充裕饱满的心境。 换个角度看,也许孤独、孤单和寂寞都是出于人类的某种本质,只不过看你如何对待,如果你越害怕,越想逃避,那么你可能越孤单越寂寞,反之,若能在这股寒流袭来时,平静地接受现实,并能积极对待,或许能将其升华为孤独,用心去体会这种本质所能带来的益处。 孤独的人,大多能安于独处 。安于独处并不意味着我们将自己封闭在个人世界里与世隔绝。而是当你处于独处状态时,能够享受其中,或者不至于不知所措。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独处的。我身边就有同学,一天到晚都在忙于或大或小的事,哪怕无事可做也要找人闲聊,或者上网游戏,总之就是无法清闲下来独处片刻。一个无法独处的人,恐怕很难进入孤独的状态。 因为唯有独处时,你才能更加安静,才有时间审视反省自己,才有机会思考那些形而上的问题,才有心情倾听自己的声音,唯有独处才能沉淀自我,冷静自我。 关于独处,【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各位可以读读。 曹大侠写道:“ 孤独并非生活方式,孤独是思想的一种状态,是心灵的一种境界,而不是生存状态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孤独并不是孤僻,一个孤独者自然乐于享受个人世界,但也能与他人平和相处与群同乐。其实两者也并不违背,孤则静群则动,孤独者可以享受每一个当下。譬如,昨日我和几位同学撑着雨伞,在雨中沿着灵渠 漫步 。两位同学在前面,另外两位在后面,而我刚好在中间。大多数时间我都沉浸在这静谧古朴的环境中,偶尔也会接过他们的话题,一起开开玩笑。我并不觉得这有多别扭,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可入可出可独可群,倒是自在得很。 孤独的人,大多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大学》曰:“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正因为孤独者能安于独处,更能有所虑有所得,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尽管生活也有诸多不如意之处),看到他人无法看到的细节,因而更热爱生活。老子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对于人世的幻化无常难以捉摸,自然更为稳健,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蕴含着无限能量,唯有亲近它用心感受它,才更能体会到它的美丽和广大。 孤独者会去思考那些形而上的哲思,站在更宏观的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因而行走在天地之间,更会感到天地间的博大精深,大静大美,平淡旷远,魅力无限。 其最高境界想必便是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去桂林市区游玩“两江四湖”的兴奋之情。前年十月三十一号,刚到桂林没多久。那日天气甚好,秋高气爽惠风和日。我一个人背着小包,带着一瓶水和一部相机,逛起了“两江四湖”中的榕湖和杉湖。也许是刚踏入一个新的城市,对其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沿着湖边随意闲逛,所见之物皆为美景。走在湖边走在桥上走在桥下,那些细微的东西都能引起我的关注。就这么不知不觉走了好几个小时,非但不觉得疲惫,反倒兴奋无比。自然和生活中的美给予了我愉悦的心情。那种沉醉其中的专注,至今尤为怀念。 孤独的人,大多能包容人事物。包容,不仅取决于一个人的胸襟,更取决于一个人的智慧。 一个孤独的人,正因为他体会到了宇宙天地万物的“道”,因而面对眼前的种种现象,更能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它,因为他知道,这一切不过是正常 的 现象而已。庄子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却能“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可见孤独者也并非愤世嫉俗、格格不入之人。 音乐书籍陶冶性情,无形之中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品格。智慧(佛家谓之“般若”)则能使一个人洞察世事,参透法理,荣登彼岸。孤独的人更能沉下心来去品读书籍和音乐,更能体会世间万物的大智慧,因而更能大度从容地面对一切“色声香味触法”。 孤独,做为一种较高的境界,和智慧一样难以传授。知识可以传授,思考方法也可以教导,但孤独和智慧却不能如此简易地传递。 智慧其实无所谓高低,它像是一道门槛,只有跨过去与跨不过去的问题。一旦跨过去,就觉悟了,就豁然开朗,从此月白风清,无所滞碍,可以解脱自在,也可以逍遥自得。 孤独和智慧,当然需要他人的引领,但更需要自己的学习和体悟。 昨天看了一个采访琵琶大师刘德海的节目,当采访者问及刘老师“如何看待年轻人不喜欢传统音乐”时,刘老师答道:“ 懂不懂是时间的问题,关键是他们要有想懂的欲望 。(大意)”。孤独何尝不是,只要你想孤独,有一份向往孤独的心,那么通过漫漫的探索,经过不断的日积月累,终有一日也能成为孤独者,体会到那种清凉圆满、欢喜自得的大自在。 写完以上文字,难免诚惶诚恐。让我这阅历粗浅的年轻人来谈孤独,实在过于宏大。自己是否为孤独者,我也难以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我向往这种孤独。总感觉意犹未尽,可就是难以付诸笔端,待日后有所灵感再补上吧。 感谢 丛兄的邀请,让我对孤独能有一番冷静的思考,哪怕不够深刻。欢迎各路大侠传授内功心法,让我早日练就这“独孤九剑”。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3800 次阅读|11 个评论
曹大侠的藏书(图),不服不行啊
热度 5 QFL 2011-3-21 00:17
曹大侠的藏书(图),不服不行啊
曹大侠发雄文“ 想孤独吗?先练独孤九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247do=blogid=424585page=1#comment)而大谈“孤独”时,最后借助“独孤九剑”收尾。本博与曹大侠进行了一番对话,遭大侠之奚落而逃。本博现把那番对话记录下来,日后总结教训用(注:我的话简称“ 刘 ”,曹大侠的话简称“ 曹 ”)。 ------------------------------------------------------------------------------------------------------------- 曹大侠的藏书柜之一角(内情人提供照片)。 “大侠”二字岂是白叫的! 刘 :“孤者,王也,独者,独一无二也,所以孤独的本质乃强大也(曹言)”---------------由上可见,古书《说文解字》的解释也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曹 : 也许是我在胡诌呢 刘 :“想孤独吗?先练独孤九剑(曹言)”-------------暂且不论谁厉害,单从“飘逸”或“潇洒”的美感上比较,辟邪剑就胜了独孤剑一大筹。 曹 : 哈哈哈,你想练劈邪剑? 刘 : 俺只是与曹大侠谈论武功而已。您还是断了 收我做徒弟的这个念头吧 。 曹 :我对劈邪剑法一窍不通,你想练得找东方不败 刘 : 恩,明白;当年岳不群君子也是这样说的耶。 曹 :你想拜岳不群为师恐怕也没机会了,不过你说不定还能找到那葵花宝典 刘 : ,除非你也把那古袈裟从你卧室的窗户给扔了出来。 曹 : 你搞错了,我那古袈裟你没有劈邪剑法,只有镇妖宝剑与独孤九剑剑谱。你在你家窗户下好好找找,说不定还能把你日思夜想的辟邪剑谱找回来,你那么爱那剑谱,就该好好保管的 刘 : 天朝人都明白“君子”喊捉“君子”的道理;你就尽力喊吧。等你小老乡一过来,自然会真相大白的。 曹:你可别谦虚,谁都知道你是大大的君子 刘 : 你小老乡连你为她所珍藏的遮阳伞都能给曝光出来,估计你那个“欲练神功……”的袈裟也难以保住的。 曹 :哈哈,俺那遮阳伞哪专防你的劈邪剑法 刘 :“你可别谦虚,谁都知道你是大大的君子(曹言)”------------- 还不都是因为你嗓门大的缘故。 曹: 哈哈哈,我很温柔啊,你咋就感觉不到呢 刘: 呵呵,任你曹大侠口吐莲花,俺也绝不会拜你这个华山派之气宗第41代掌门人为师的、绝不学你在万葵园把辟邪剑法而发扬成的独门绝技——万葵针法。俺要逃跑了,让你用“千里独行”之轻功也难以追上 。 曹: 哈哈,理屈词穷者惯用伎俩,你别忘了,我是独孤九剑的传人,有神雕在此,任你插翅也难逃我老鹰抓小鸡之功 ----------------------------------------------------------------------- 另收录本文的1楼评论: boxcar 2011-3-21 01:36 哇塞!连《葵花宝典》都有啊?!咋没《九阴真经》 ? 博主回复(2011-3-21 09:43) : 吕老师怎么如此眼见和嘴快呢?因为那本书故意斜放着的。 像降龙掌之类的笨功夫,只有像郭大侠之愚钝坚韧之人才会联系的,而曹大侠对其是不屑一顾的,曹只修炼那些速成且威力巨大的绝学:例如。曹大侠要不是为了进一步发扬辟邪剑,才不会不时地跑“万葵园”领悟绝学呢。 另外,曹府的“曹氏水阁”之书房收藏甚丰,当然也有黄裳的著作,照片文中照片只是书架一角而已。 对了,“曹氏水阁”书房的书架上有很多签条,尽是“华山派气宗”、“日月神教派”、“西毒”等诸派之名称;但在“灵鹫派”签条下注“缺之八荒六合惟我独尊功之心法”,“星宿派”签条下注“缺化功大法与腐尸毒,甚憾”的字样。
个人分类: 评论录选|1961 次阅读|13 个评论
你不够优秀,因为你不够孤独
热度 10 yyhsci 2011-3-18 10:47
你不够优秀,因为你不够孤独 2011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五 人生来孤独,因而也惧怕孤独,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坦然的面对孤独。多数的人是在寻找孤独与群居之间的一种平衡。但这种平衡靠什么来掌握呢?靠心,心觉得孤独了,才想去平衡一下,但本质上还是惧怕孤独。金庸小说里的不少武林高手有不少是喜欢孤独的,也在孤独中创造了不少精湛武学。例如张三丰,闭关思考,悟出以柔克刚的太极拳与太极剑,终成一代宗师。当一个人真正孤独地面对自己,开始思考时,这个人就开始成熟了,才有了创造的可能性。 各种励志书籍都在鼓励人去交往,去建立关系,但很少有书叫人去孤独,这也是我不喜欢看励志书的原因。强调行动力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没有经过孤独思考的行动力是不是值得去学习呢? 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很难做到孤独,每天都要接触不少的人与事,哪有时间去孤独?一到夜晚,本来是面对孤独的时候,却把时间交给了电话与网络。我时常觉得电脑的产生让人越来越没有思想了,想象力更加的贫乏了。一有时间就在网上,寄希望在网上学到多少东西,但真学了多少东西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优秀,但似乎每个人都不愿意去孤独。这个年代,很多人憧憬的是物质、名誉与享受,却很少去关心自己的内心需要的什么。真正优秀的人往往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也会认为自己的优秀来源于自己的孤独。苏东坡是孤独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大江东去的千古名作,司马迁是孤独的,所以才有了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称的《史记》,爱因斯坦是孤独的,所以才有了相对论的产生。大师往往是孤独的,对他来的人生来说,可能并一定是幸事,但却是时代的幸事。上天往往就是这么公平! 看一个人优秀不优秀,我觉得其实只要看他在孤独的时候是在做什么,是手无足措,还是镇定自若?是折腾还是享受?优秀的人往往在自己的心中有那么一段或几段孤独的时光,可能并不愿意再去重复,但却愿意让那种回忆停留在记忆的某一处,不轻易说,但却是自信的根基。我自信,因为我孤独过。 走在前往优秀路上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太孤独了,自己的优秀并没有被人所知,所以有人选择了退却,选择了随大流,其实也就选择了远离优秀,因为优秀诞生了思考,思考又常与孤独为伴。 你够优秀吗?请先问问你自己:你够孤独吗?
个人分类: 点滴思考|6222 次阅读|18 个评论
什么是孤独?
热度 10 QFL 2011-3-16 17:49
什么是孤独?
注:应博友丛远新先生之邀请而写一点关于“孤独”的东西;然而,本博思索很久,也没能领悟出 “孤独”, 故只有如实地做如下坦白: 什么是孤独? 有人说,孤独是一种静思,可拥有这种静思的人还称得上孤独吗? 有人说,孤独是一种专注,可拥有这种专注的人还称得上孤独吗? 有人说,孤独是一种睿智,可拥有这种睿智的人还称得上孤独吗? 有人说,孤独是一种胸襟,可拥有这种胸襟的人还称得上孤独吗? 有人说,孤独是一种境界,可拥有这种境界的人还称得上孤独吗? 有人说,孤独是思想的火花,但闪烁的思想还是孤独的思想吗? 有人说,孤独是意志的独立,但独立的意志还是孤独的意志吗? 有人说,孤独是精神的自由,但自由的精神还是孤独的精神吗? 有人说,孤独是灵魂的放射,但放射的灵魂还是孤独的灵魂吗? 有人说,孤独是人生的感悟,但感悟的人生还是孤独的人生吗? 有人说:宇宙、地球、神女、圣人、名人 …… 都是孤独的。 我则说:每个生灵、每片树叶、每粒沙子 …… 也都是孤独的。 有人又说:宇宙、地球、神女、圣人、名人 …… 都是不孤独的。 我则又说:每个生灵、每片树叶、每粒沙子 …… 也都不是孤独的。 老子说:“ 致虚极,守静笃 ”; 佛说:“ 无量无边 ” …… 难道这些都是对孤独的不同诠释吗? 如果是, 那这些能诠释孤独的人类智慧的先哲们又真地孤独吗? 如果孤独的最高境界是“于无声处蓄惊雷”的话, 那么“于惊雷之中听无声”,则又该算孤独的哪种境界呢? 孤独到底什么呢? 我真不知道: 或许,孤独就是你越尽力去领悟、追求、拥有, 却就越悟不透、追不着、拥有不了的那种东西; 或许,当你一旦认为已悟透、追到、享受着孤独的时候, 那种孤独其实已经不再是孤独了 ……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2106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确因心底无比孤独、悲怆
热度 11 ljry8044 2011-3-16 08:03
重发兄说: “ 小屁孩还是远离孤独(话题)为好。否则难免为赋新词强说愁。总之,孤独不可说,不可说 ” 。 我不否认中老年人的孤独,可是,在这个打压英才逼人平庸的现代社会,像我这般大的 “ 小屁孩 ” 甚至更年轻的朋友才是最孤独的!纵观历史,牛顿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等等惊世骇俗的伟大成就几乎全都系这般年轻时取得,而我们,却得忍看自己最具创造力的辉煌生命被扼杀和荒废掉,悲怆之雾笼罩全身,侵入骨髓,所临孤独之苦,远非形单影只的老年人所能及。 我只是一物理学歪人,本科生而已,从事电气接地工作,依着数理背景优势,一年多便达到国内顶尖水平,虽然知道如何一年为社会创造上千万甚至十倍的价值,可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每年数百亿的价值打水漂,因为把握行业局面的竟是一群中学水平的不良之徒,我只能将其揭露出来为推动行业技术的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部分转在博客里:参见 你须知的接地内幕 , 就是这些博导、教授等让这个时代蒙羞 ! ),可却受到被扔长江里去等严重威胁。 我不想生命才华被荒废掉,曾想转相近的防雷领域,可很快就发现与接地无异。整个领域就一个让我景仰的专家 —— 梅忠恕,他是防雷界的黄万里,早期的海归,因为他的存在,整个现代防雷界才能听到一些真话,才能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可回忆,不至于使后人太羞愧。他极有才华,能在学术上与其相当的寥寥无几(可这些人当中却没有谁敢像他那样开口说实话),尽管他为我国的防雷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他这些年却病困交加,因为他的正直。 我曾于数周前邀请梅老来科学网开博,希望他能将其极为宝贵的思想理念分享出来。我认为,缺少了梅老这样正直、敢言的科学家的存在,科学网就不能算作真正的科学网,很抱歉,暂时还真没见到科学网上有梅老一般的人物。可悲的是,梅老已经没有精力写文章了,只能将他那满腹才华带入天堂了,防雷行业唯一的真实的声音也就此消失了。 我还通过多同学或朋友了解到,他们所在领域全都一样,不由得寒彻心骨,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唐代,那是陈子昂一个人的宿命,在这个极度失真的现代,却是所有年轻人的命运,我们的奋进努力只能是无垠大海中的一叶待沉的孤帆,我们注定不可能有爱因斯坦、牛顿、李政道等人一样的大作为,我们生命中最辉煌的那段注定要被扼杀掉,沦落中昏庸老去。 我依旧不甘如此荒废人生,所以打算在健身、养身方面作点成就出来,这可能是当今唯一能说真话的领域了。不过,反复地实践、思考后却又痛苦地发现,如果不能坚守孤独,远离浮躁,世人根本不可能做好适量运动、健康膳食、心理平衡中的任何一项(详解参见 孤独殇 —— 现代中国人的绝痛 ),我所引导的一批朋友当中,他们的体质改善程度与远离浮躁侵袭的程度成正比。我改变不了这个社会,谁也离不开这个社会,我只能呼吁人们逐渐学会享受孤独,越发远离浮躁,从而逐渐拥有健康的身心。 所以,我才会 “ 强说孤独 ” ,因为我真的很孤独,因为我们极需要享受孤独,在孤独中与至真、至善、至美对话,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发展方向,反之必亡。 注意,我所宣扬的孤独就是要静、专注,要能全身心专注于学习或者工作中去,要有思想和人格的独立,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思想和人格的独立,至少,温总理在前天指出:民主的本质之一在于发挥人的独立思维。没有孤独之际聆听灵魂深处的需求,民主只是扯淡,只能在追求高势能的跟风喧嚣中集体毁亡。 孤独并非一定要离群索居,闭门独处;亦非超凡入禅,与世相绝;更非消极厌世,颓唐沮丧。乃是对追名逐利、浮躁骄矜的一种睥睨,乃是对市侩俗气、纸醉金迷的一种鄙夷,乃是在宁静淡泊、耿介拔俗中默默耕耘的一种精神境界。 孤独者混迹于热闹的人堆里时,哪怕就是以蝇营狗苟的外貌示人,但在其独构的精神世界中,则又有一种卓尔不群的神韵。 类似意境博文参见: 自由的孤独者 于无声处蓄惊雷 —— 静的最高境界 享受孤独,臻至善境 孤独,乃立业之本,民族之魂
个人分类: 享受孤独|249 次阅读|18 个评论
孤独辩
热度 16 liangjin 2011-3-15 13:08
在宇宙中,地球是孤独的; 在地球中,人类是孤独的; 在人类中,情感是孤独的; 在情感中,思想是孤独的; 在思想中,创造是孤独的; 在创造中,宇宙是孤独的。
个人分类: 诗情画意|4111 次阅读|50 个评论
异域话旧年
fqng1008 2011-3-14 08:23
这是我的师弟在孤独的时候,写下的文字。 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能够进入深层次思考。现代社会真是信息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满了我们的脑海,弄得我们接受都忙不过来,那里还有时间去思考? 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能够想念。想念亲人,想念朋友,想念一切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于是就有了思想,有了情感,就留下我们对世界、对人和事物的看法。 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能够反思。回忆过去,总结过去,当然更是为了调整未来的人生轨迹。 我们现在真正孤独的时候不多,因此我们经常盲目,经常浮躁,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因此我们需要孤独。 附海诚:过 年 “爆竹一声辞旧岁,新桃总把旧桃换。”忙忙碌碌,时光匆匆,转辗人生间,许多都已改变。尽管春节新年也变得越来越喧器,越来越寻常与没有味道,可是每近旧历新年就如生命进入一个重要的段落休止符,一个如美国人所言的“break”,许多活动都会停顿下来。“年”复一年,它以时间这种尺度来度量生命,而又将“过年”这种特殊的感觉如基因嵌合进生命,在这个特定时刻调控表达。 一、新年印象 儿时的过年感觉最强烈、最幸福。那还是生产队时期,集体劳动,年终分配决算,尽管辛辛苦苦或嘻嘻哈哈干或混了一年,但年有赢余的进钱户很少,大多是超支户,农村生活只是聊保温饱。过年,对大人往往是“年关”,因为平时借了别人钱物的一般不得拖过大年三十。可是,小孩子却不管,进入寒冷的腊月,就对过年开始了到计时。考试结束,寒假开始时,村子里已经陆续开始了杀猪、宰鸡、打豆腐、打糍粑、摊豆饼等等,不时寂静清冷而又空气十分清新的村子里飘出各种诱人的味道。磨磨蹭蹭在一旁,我们等在一旁,可以吃上一碗热气腾腾刚出蒸笼的糯米饭,喝上一杯刚点卤水的豆腐脑,“寻猫子”到人家厨房里讨上一两片热豆饼,耐心等待一晚,到次日早晨喝上用小火煨上一夜的猪脑袋汤。 较大型的操办是做点心,包括炸油条、烘烧饼(粑粑)、做酥饼(饼子)。那平常是绝对没有的,即是过年也不是每家都办得起,不是每个人都会做的。父亲不知怎么掌握的这门手艺,在我记事的时候,他不仅给自家做,更多的是被一些亲戚请去做,或一些亲戚把材料拿来家里做。每每外出做的时候,我也就一道跟了去,到“西边”老娘舅家族里去的最多。白天发面做准备工作,而后父亲回家做事,傍晚收工后再来进入操作的实质阶段。我就整天呆在别人家里混吃喝,晚上最多熬到第一锅出炉,就支撑不住的睡过去了。童年的世界太小,别人家什么都新奇,在草堆上裹床棉被也是那么的温暖温馨,那样的过瘾。 到计时进入腊月27、28时,办年货、办年事进入冲刺阶段。80年代中期以前大都还是住茅草泥巴房,一年下来屋子灰尘很多,大清洁较费事,整个屋子角落上下多要清扫一遍。平常不用的蒸笼、常用的锅盖碗快都有清洗,更不用说床单被套。有意思的饭桌,平常都用小矮的桌凳,过年时换为高大的八仙桌,一起搬到屋前的水坑(当年政府提倡“多种经营”,用以养浮萍喂猪兼养鱼等,淹死或差点淹死过小孩)里去洗。这些小事儿,自然多是小孩子的事情,大家都干的乐呵呵、笑眯眯的,要过年了么,有好东西吃了,有新衣服穿了,有人家好走了(串门)。有特色的是一把差点成为我家传家宝的“抹布”,说是一把,因为它不是一块布,而是好多布条集结在一起,以木轴固定呈放射状排列。平常在桌上擦来擦去,早已浑然一色,不知其本来面目,此时用肥皂一洗,虽不是精彩纷呈,其五颜六色却也依稀可见。不知其年代之久远,一直用到我硕士毕业参加工作,带上同在医院工作的女朋友首次进门时仍然存在,后在老婆的几次强烈反对下,终于不知其去向矣。母亲这几天则忙于做菜,尤其是大锅的卤肉,大笼的蒸鱼,在平放的门板上剁糕剁卷,村子里到处弥漫着肉香。 春联:桃符我没有见过,或许是“破四旧”作为封建迷信破除了。但是门楣上、门上、墙上都是要贴上大红的春联、大胖娃娃抱金鱼、或瞪眉弄眼的天兵天神。“天增岁月人增寿,千家丰收万户春”,“壮志凌云”,“烟火平安”等,时代变迁,春联内容也不一样。在我略通文理时,经常吃惊的发现,尽管是大字不识的村野乡夫,为何大门上都是胸怀全球、气吞山河的直抒胸臆与豪迈。后来开放了,内容也多样化了,基督教徒门上是对上帝的赞美,失意愤懑者门上是对世俗的嘲讽。一堂兄弟因家庭内兄弟妯娌不和,曾撰出一幅在当地算得上的名联:“一母生三子母嫌子少,三子养一母子怨母多。”自打上小学开始,父亲就希望我家不要再请村里的秀才写春联,也不枉是读书一场。于是在读了几个“砚盘”之后,即兴致勃勃的挥毫上阵了,不管春联顺序之上下。后来还嫌农历本上春联之千篇一律,自编不少,只是不管对仗之平仄,意义之通畅。自家写完了还嫌不过瘾,邻居家的也要拿来写写,反正都是亲戚,鼓励为主,又有宝墨在上面,who care(谁在乎)? 甚至在小学快毕业时,还写到邻村钟家湾的一大伯家,换来一顿好吃喝。只是后来“四人帮”被粉碎,农家子弟跳龙门的机会来了,书越读越多,学位越拿越高,毛笔越用越少,偶尔再回老家过年时,尽管家里“秀才”成堆,却需请人写春联了。 团年:团年是辞旧迎新的高潮,兄弟姐妹较多的大家族早在年底前几天即开始吃团年饭,进入三十,鞭炮声更是此起彼伏。我们大家族一直是老太太在这天坐首席,几十年过去了,新添了不少人口,也有一位仙逝,两位自行离去,但老太太“我自岿然不动”,位置依然。鱼糕、油炸丸子、腊鸡都是那样的香喷可口,菜的油水是那样的充足,吃的都是兴高采烈。喝了酒,大人还要聊天,总结过去一年的“辉煌成绩”,展望来年的宏伟蓝图,多是生产队今年收成怎样,分配多少,明年种点什么,钱怎样用,诸如小孩读书,大人买猪等。当然,也有三皇五帝、八仙七神的神聊,这种话题多为爷爷与大伯唱主角。由于整天整夜都要点灯,屋子都是亮堂堂的,尤其是堂屋,油灯新洗擦过了,灯罩锃亮,还有一个花边顶罩,用一根绳索吊在空中,只有过年或办事请客时用,煞是漂亮。饭后,爷爷或者父亲等些人会下几盘象棋,我们就等着收拾被吃掉的棋子。或者,点根“大公鸡”或“圆球”牌的香烟,去放单个的鞭炮。火药的味道、鱼肉的卤香、酒香,几乎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喝了一点酒,眼中的村子摇摇晃晃,天地都有了醉意。方言“喝酒”与“活久”是近音,怕死的老人们对后辈的斟酒问话“还喝不喝”,不敢轻言“不”,由此开心闹出许多掌故与笑话。 缅怀:下午天黑前,就成群结对的去坟场祭祀另一个世界的祖宗。点灯、烧螟钱、放鞭炮,座座坟场,点点灯火连成一片。小时跑的坟场较多,“一桥”、“洼子”,后来多是“大队林场”,林场早已没有了树,坟倒是十分的拥挤。多觉得热闹好玩,边也“同去同去”,问及大人何以,言是“先传后教”。生命有年终有限,没有人能永远的过年。年头年尾循环往复,年无穷尽,人只能代代相传。缅怀先人,不仅是教育后人,以让自己日后能够香火承传,不致清冷寂寞。更多的也是可以警醒自己,一年又过,有生减少,韶光易逝,当警醒奋发,少太息蹉跎。 拜年:大年夜晚上尽管再冷,也会在厨房烧些稻草,哆哆嗦嗦的洗上一个热水澡,然后换上崭新的衣服。有了新衣服,不光自己看着舒服,还要让别人看到,从别人处得到赞美。因此,尽管没有电视,没有春节联欢晚会看,没有焰火放,晚上仍然是激动的难以入睡,盼望天亮,穿上新衣去拜年。首先是跑年,在以生产队为单位的时代,跑年的范围也就多是生产队了。很小时即在年初一到干妈家拜年,这是大人的游戏,但多靠小孩子完成。有几年还是牯牛哥送到快到家门口时。一个人在陌生家里感觉不到乐趣,总想早点回去与伙伴门一起到远处的亲戚家里拜年。记忆中,干妈家在过年时似乎总有一盆炭火,红红旺旺,吃过早茶、午饭后,装上几个熟鸡蛋与压岁钱,然后兴匆匆的回赶。到后来,中学的狐朋狗友多了,尤其是刚上大学,从武汉回来过年的几年,大家总爱凑在一起,喝酒、聊天,但也没什么正经主题,但是各主人家大人都十分客气,似乎我们这些客人都已经有了什么了不起的本事。一工作,大家都是天各一方,各自匆忙,也就像吃的筵席一样,终于散去。 现在,尽管多数家乡人仍然是在贫困线上挣扎,但是整个生活水平还是大大提高了,自由度也比生产队时大大改进,最近一次回乡过年,发现大块的蒸鱼都少有人问津,但是节日的单调、沉闷与人们的无聊却日胜一日。除了麻将还是麻木与麻将,拜跑年的没有了,亲戚越走越少,唱戏划船越来越少,对鬼神的敬畏与迷信传统更在趋于无,小孩子也少许多,除了看电视,就是在门口你看我我看你。在城市几乎没有真正传统意义的节日,在农村这个“春节”也在逐渐变为“假日”。偶尔的高潮是几桌亲朋故旧的醉酒,变形的动作,夸张激烈或愤懑发作的话语,相劝相扶者的嘈杂,在晚上朦胧的灯光下与散发着酒精的空气中,让人恍惚,让人迷醉,不知今昔何昔。 二、几个特殊的春节 1985年,独自在黄石市复习备考研:那年全国硕士统考在正月15之前,平时在医院实习上班要应付病人,要学点看病的功夫,一般较忙,只能挤时间看看书,考前的假期正好临阵磨枪。再则荆门离黄石太远,来去太麻烦,就留在在黄石。本来是有我和老方两个人共守那层孤楼的,但是他还嫌清静的不到位,非要一个人去黄石师范学院老乡的宿舍里去独住苦干。大年前那天早晨,我帮他抬着厚厚的一箱书,送他上公共汽车。没想到,仅仅两天,年初一他老兄就回来了,言太偏僻清静,恐怕有闹鬼。 大年那天我一个人看一会儿书,上街转转买点成品食物及鞭炮等“年货”,晚上看春节联欢,“春光美”歌曲十分感人,“我们在回忆,回忆那春天的故事……,”夏天间,我的朦胧故事随高温一起蒸发了,怀着一种莫名的心情提前返校,又喧闹而孤寂的来到黄石,已是半年过去了,感觉已是消失。歌声不仅勾起那么一点点青春的青涩回忆,更是勾起对春天的期待。“冬天你的枝桠凋零,春天将披上新绿。”按部就班、平平静静中走尽了冬日,大学时代的最后一个春天会是什么样?零点之后,万家鞭炮齐鸣,我也一个人到楼外放上一通。然后,向钟楼、向江边闹市走去。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是那么的热闹,街上树影横斜却又是如此的冷清,除了我,只有偶尔的一辆消防汽车驶过。虽然先已经写好了信,但没有电话可以跟家里联系,家里仍时时盼望我回来,听说几次听到班车在村子旁停下,弟弟等几个都会停下挖荸荠的活儿,跑到路边看看。考前,在黄石师范的老乡“二冯(冯平秀)”从沙洋给我带来不少好吃的东西,可惜现在失去了他们的联系。 那年考试,第一场英语的感觉即很好,后来回到荆门龙泉中学看弟弟时,即言很可能有希望,而他那时觉得我要是到荆门工作都会非常的好,总有地方跑跑。果然,尽管当年本专业只招收一人,我还是如愿以偿,外语近80分,全校考生第一。 1992年,武汉市新家团年:硕士毕业后在湖北中医附院工作,结婚了一直没有房子,虽然也找一些大大小小的人物说情或进贡,可是没有用处。按当时的艾院长讲,“房子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看那里有”。但实际上,做清洁的女工可以一个人单独住一间房,管理后勤的人员也可以安排自己的亲属在院内住房,占尽医院便宜,还那样的飞扬跋扈。先在林老太家里借宿了半年,而后小孩出生后,到沙湖新村租住了张老汉家的房子1年多。真该早些就外出寻找房子租住的,医院承担大部分,其余自己负担没有多少,而自由的好处将很多。91年时内科的分房名额终于给了我,尽管那是几间破败的平房,没有厕所,连自来水也没有,但毕竟是有了属于自己的窝儿。令人稍庆幸的房管科将边上的另一小间也给了我。近半年的拖拉整修后,终于在秋天搬了进去。买了新家具,我用掉9天的时间呆在新家,腾挪整理。上班近了,豆豆上幼儿园近了,母亲打麻将的朋友也多了,生活总算走上了正规。 腊月间父亲挑着一大担鱼肉,找到了我的科室。那时过年的气氛已逐渐浓厚,我将父亲带到新家。父亲对新家较满意,10多年前我是一个黄提包被着几件衣物来到武汉的,现在有了一个窝,还摆上了不少家具,能够在这里全家过个年,完成了将“家”从毛里到武汉、从农村到城市的一次搬迁转变。后来听母亲言,父亲在屋里到处看看,还有不少感慨,“养儿强似我,要家当做什么?养儿不如我,要家当做什么?” 买菜、买酒,每天下班后,骑个自行车快乐的忙碌起来。听说“积玉桥”的年货可批发,几次架个大篮子在车后,搬回不少东西,一时厨房、小房间床下全是年货。那年的腊月十分寒冷,水管经常冻住,要早晨起来用热水浇开,但天天做菜喝酒,上上轻车熟路的班,到病房里看看病人,过的很是轻松。弟弟刚毕业分配到苏州,到武汉时已是大年30,预计轮船是早晨7点到汉口,我大早即骑车过江去接,结果等到快9点才来,下船的人还没有的接的人多,而候船厅里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的气氛。那是武汉最后一年允许放鞭,新年来到时,全城硝烟弥漫,听不到电视的声音。我们也凑热闹,放上几挂大鞭。只是新年没多少去处,只能是看看汉阳的归元寺等。这虽然不是第一次在武汉过年,但却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在武汉团年。次年秋天,我即离开了武汉,开始到上海求学攻读博士的3年往返生活。 1998年毛里、武汉搬家至上海:97年的大事是香港回归,可我的一个小家还未能团聚。但97年下半年把豆豆转学到了上海,爷儿俩先住在校内2号宿舍,还搬回一个电视机。后来终于谋到宛平南路650号的一间房子,虽然只有仅仅的12平米,但还是好多人羡慕的。半年过去,临近春节前,终于拿到了老婆的调令。到公安局把进户手续办理好,加银、我与豆豆即踏上了回武汉的列车。亮星他们全家也随即飞到武汉,两家在武汉的这个房子里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聚会。豆豆、加银与亮星全家先走,我随后到医院、派出所与粮站等办理各种手续,请在医院的一些硕士同学吃饭,算是感谢与道别。而后清理房间。这次是要彻底离开,在武汉10多年的沉积,东西一清,还是不少。家具电器等仙桃拖走一点,大部分只能专车运回毛里老家。小姐先言油田将有车来,可是等了好几天没有,她言春节后帮我们去拖,可是那时我们已经离开,将有诸多不便。我只好自己上街找车,500元拖回到了家中。上车忙活了多时,到家后众多亲友一下子便将东西卸完。 这一年老家团年是最全的一次,弟媳与园园都是第一次到家,也是“家”的战线拉的最长的一次。武汉的家尚为退掉,上海的家刚刚有了个小窝,期房才交了一小部分钱,毛里的家仍是老样,但确确实实存在。在团年的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恍然若梦,人生是变动的,家也是可以移动的,没有什么在世界上是可以永恒存在的。 这次团团年后的上坟是很难受的。老者寿终正寝,给后人多是思念;但较我小的一个侄弟媳前些年却自寻了短见。生活虽然艰难,但活着并努力着,就总有一些曙光、一些温暖与希望,上有老,下有小,是什么令其绝望如此?! 再回武汉就是空空如也,把行李送到车站后,就只好到别人家寄宿。再一上车,就和这座生活了10几年的城市告别了,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再也回不来去也。车到上海,等到行李,但未等到接车的人,豆豆守候,我们两个大人又搬又抬,找一辆黑车,几十元钱也就顺利把窝挪到了上海。过元宵节时,武汉毛里已是往事前尘。 * * * 今年在这北大西洋边上的小镇过年,除了一个香港店里张灯结彩有点气氛,几乎再没有什么。这里连圣诞节都是静悄悄的,中国的新年更是少人问津。纽约有华人游行,纽黑文只有些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举行的电视转播录象放映。只是一场又一场的大雪,把这个校园小镇打扮的犹如童话,天空湛蓝碧绿,地上晶莹透明,四处散在的教堂尖顶直向天际,并不时传出清晰悠远的钟声,提醒着我们这些尘世的子民,时间一如既往的前行。 2001春节于耶鲁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9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所谓孤独者
热度 2 xcfcn 2011-3-12 18:24
博主按:科学网最近感上一种传染病,病名叫孤独,传染源竟然是小从子。据说得上此怪病后有如下症状:要么忽然诗兴大发,要么忽然情意绵绵,要么就是忽然白日做梦。据说该病的典型特征是:以得病为荣,说什么,“ 我孤独,我享受 ”。呜呼,此病真是闻所未闻啊,而且传播神速,居然已经波及搜狐这样的荒山野岭了。我乃一蒙古大夫,抓把猛药,看看能不能遏制它的燎原之势。 所谓孤独者 从字源上来讲,最早孤独是跟鳏寡孤独连用的,“孤”是“幼而无父”,“独”是“老而无子”。表达的是一种残缺,用数学术语来表示就是 1- ε 。后来“孤”表示孤家寡人,就是小国的国王是也,山头之势隐然。“独”更是以“独步天下”、“独一无二”之姿顾盼自雄。尤其是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喧染的孤独气象,迷倒了芸芸众生,我每次摇头晃脑“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时,感觉自己比当皇帝还过瘾。金庸先生给孤独创造了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敌人”叫“独孤”,据说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求败”。可惜总是被所谓的孤独者篡改为“孤独求败”以聊以自慰。 从物理上来讲,所谓孤独者就是理想气体的分子。老子说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就是指的这一码事。理想气体当然是不存在的,因为它不是什么好东西,为什么?它是一颗铜豌豆,关汉卿早就给它下了定语:“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烂,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再高压低温也奈何不了它,不相变就是不相变。一个不能发生相变的世界是多么的悲哀和绝望啊。 从化学上来讲,所谓孤独者就是惰性原子。散沙一盘的原子啊,貌似对任何东西也提不起精神,其实只是压力 / 诱惑还不够大。激光一照,它就乖乖的变成准分子,自摸或者 ONS ,转瞬即逝、高潮迭起。或者超级美女 F 原子来也,立马就跟人家放电厮混在一起,棒打鸳鸯都没用。 从数学上来讲,所谓孤独者其实不就是 1 么?孤 =1 ;独 =1 ,孤独 =(1)^2=1 。其实很多所谓的孤独者仅仅是约等于 1 ,还乳臭未干呢,比如是 0.9 吧,孤独一下就变成 0.81 了,悲剧啊。如果再孤独 5 次,就变成 0.9^10 约等于 0.3 了,那真是瘦骨如柴,垂垂老也。但是如果你比 1 多一点,如 1+ ε ,这个 ε 不要很大,比如等于 0.001 。然后就算科学网 10000 人,相互作用一下: (1+0.001)^10000=21916 。多么可观的结果啊。“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看来不是忽悠的,有前面数学的铁证。 最后,从生物上来讲,孤独者再怎么孤独也还逃不出是“生物”的紧箍咒。知道什么是(高等)生物吗?生物的最大特性就是“ 个体性( individuality ) ”,也就是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为什么?杂交保证了任何生物的基因都是不同的。(根据基因论的观点)后面的千变万化那仅仅是初始条件(基因)的放大 / 演化而已。既然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孤独者又有何值得特别标榜的呢? 先知卢梭早就警告过我们:“人生来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中。”我们还是享受枷锁,甘之如饴吧。 PS :小从在当今科学网的 niche 相当于当年的杨玲同学,而且小从开博似乎也是杨玲推荐的。知道杨玲死活不回来了吧?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态位”了。:)而我为什么又悄然而返,因为我把自己压缩在化学的笼子里了。:) 再 PS :写完此文后,我想起了已经关博的王宝山同学,如果此文有一点点“宝山风格”,那将是我无尚的荣幸。谨以此文献给王宝山。
个人分类: 杂论|202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热度 7 hjf306 2011-3-10 22:17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 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 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 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 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 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 “ 自我 ” 呢 ? 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 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 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 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个人分类: 情感体验|2186 次阅读|21 个评论
孤独殇——现代中国人的绝痛
热度 5 ljry8044 2011-2-23 22:33
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和特质,都必有不被他人理解之处,都必是孤独的,唯有坚守住孤独,才能坚守本性,保持好自我,否则,扼杀掉的不仅是孤独,还有我们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 健康 不能坚守孤独,必被当下浮躁之风所裹挟,则必不能健康长寿: 浮躁本身即是早衰逝的同义词,是板上钉钉的物理定律。 浮躁,心绪必随杂乱无章的外在环境而变,身体必处于杂乱无序的高熵状态,熵越高,越趋近于衰老和死亡。 浮躁者则必不可能坚持好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倡的“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等健康基石中的任何一种,必然性地多病早逝: 因为浮躁,则不可能坚持好锻炼好。 因为浮躁所导致的杂乱无序的高熵状态必致人精力涣散,无力运动,从而本能地拒绝运动锻炼,即使运动起来,也难以专注进去或坚持下去, 绝非所谓的“毅力”、“意志”所能轻易改变的。 因为浮躁,则必不可能保证合理膳食 。浮躁,则须保持在持续的高亢状态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浮躁环境,则会本能地多吃易使人肥胖、致癌的肉食以维持亢奋,更为糟糕的是,浮躁者甚至吃不出那些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大白菜的鲜味,生菜的甜味…… 因为浮躁,则必不可能保证心理平衡。 浮躁者必易焦虑,焦虑者高血压、心脏病、高胆固醇的风险要远高于一般人,罹患心脏病后致死率是常人的四倍。浮躁者必定更具侵略性(容易愤怒), 侵略型人士全身慢性发炎的风险较高,且较常人更难复原。浮躁者必更冲动,更容易发生事故,且更易罹患胃溃疡。一旦融焦虑、冲动、侵略三种性格于一体后,必在心理失衡的情况下多病早逝。 邪恶 一旦放弃了孤独,被浮躁之风裹挟,则必是邪恶的,至少,必在抑制与浮躁对立的柔善。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承认,不管我们主观上如何向善,可客观上却在为恶,我们甚至还会在最伟大的出发点的支撑下做出最为凶险、邪恶的事情,而且还在为自己的伟大所感动,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此,可却在不断发生着。 请参看今天的搜狐新闻: http://news.sohu.com/20110223/n279477647.shtml 。 因为放弃了孤独,所以一副局长完全迷失在权势中,扼杀了灵魂深处最为宝贵的那颗向善、向美的心性,更为糟糕的是,他还竭力扼杀儿子灵魂深处的向善、向美之心性,拆散其与一弱势女子的爱情,未果,便气得高血压发作并昏死过去,最终逼迫儿子与门当户对的另一副区长之女结婚。于是,儿子向善的人性终于被其彻底扼杀掉,杀害了怀孕的妻子…… 另请参看我去年一篇博文: 自杀者之痛 。 同样因为丧失了孤独,一父母也迷失在权势中,他们擅长数学个性好强的女儿从事大学新政工作,而且还逼其与一事业有为的行政工作者结婚,以为为女儿谋到了幸福,可女儿呢? 每天的生活就是 :“心头的酸泪逆流着, 喉头的荆棘横梗着, 在人前, 都化做了轻浅的微笑”。 所以想以自杀了却这生不如死的生活,并表示:“ 如果我去了,请不要吃惊,不要伤心 ”。幸好她有个“粘人的小家伙”,而我正好有着幼年丧母的刻骨铭心之痛,将其打动了,否则,又是一出辛酸的人间悲剧,而造成该悲剧的却是那最伟大的“为她好”的动机。 我们在中学就被教导要鞭挞那个崇尚强势、扼杀人性的可怕的封建社会,将梁山伯、祝英台这样一对向往自由恋爱美好青年给逼死了,可如今,丧失了孤独的我们却在做着同样可怕的事情! 无知 在这个极度虚浮的年代,不能坚守孤独者必是无知的,只能感知到能与自己的浮躁产生共振的声音,并不知道只有少数孤独者的心声才是真实的,可我们还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却不知道,最大的无知便是“什么都知道”。 我们甚至连简单的健康饮食都不知道,我们并不知道以素食为主的中国传统饮食最健康,肉食、牛奶比例越高,越易罹患心脏病、癌症等早逝,这是一批世界级专家针对我国近十年大规模调研的结果,我国政府为了配合就耗费了约四千万元。 为何不知道,因为只有 T· 柯林 · 坎贝尔这样孤独者的才会坚守良知讲真话,虽然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爱因斯坦”,可不管他专业水平如何正确,理论如何地严谨,如何地滴水不漏,证据如何地确凿,总会有一大批不说人话的专家跳出去反对,说他不严谨,说他偏激。于是“兼听则明”的我们就真以为什么都知道了,就会不屑地认为 T· 柯林 · 坎贝尔偏激、无知。我们还会相信洪昭光等首席健康专家的臆论,认为自己祖先一直未能进化完全,每天骨质都会大量流失,哪天不喝牛奶便会在软骨等病中“等死”。 ……
个人分类: 享受孤独|444 次阅读|8 个评论
进化心理学:女孩的数学能力差?
热度 4 smallland 2011-2-18 14:09
女研究生越来越多 ,但数学专业的女研究生也越来越多?没有数据,不敢胡说。这里,仅仅讨论一下女孩的数学能力问题。 ----------------------------------------- 两性的身体差异是明摆着的,不存在肯定还是否定的问题,而对于其他方面的能力,就不容易定论。数学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从中学开始,女孩的数学成绩就明 显不如男孩。进化心理学家认为,两性的脑子是不同的,譬如,雄性可能对方向或地形比较敏感,雌性可能对细节比较敏感,因为雄性是负责打猎的,雌性是负责采 集的。即使存在这样的差异,它能影响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打猎和采集需要的计算知识就能造成那么明显的差别? 其实,中学的数学可能还没难到那样的程度,使女孩的脑力不足以承受其难度。两性数学能力的差异,可能在于对数学的认识本身。 和其他学科相比,从小学的算数到高等代数,数学是越来越难的,它不像英语、化学、生物学等等,只是细节的积累和增加。困难,是数学的特点,正是对此特点的 认识,导致了两性的不同反应。基于本身的行为取向和传统的认识,女孩可能倾向于认为学好数学是需要天才的脑力,自己不行,就别做太多的努力。上世纪80年代的一系列研究发现,越是聪明的女孩,越容易放弃复杂的难题(资源浪费)。她们会突然觉得自己的能力就到此为止了,而不愿继续尝试。而男孩,则倾向于把数学当成一项有难度的技术(skill),他的行为取向是,越是困难的东西,越要努力掌握它。 对 于困难的技术,男孩具有天生的克服欲望,这倒是性别角色使然的本能差异。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雌性主要通过自己的身体实现生殖目标,而雄性则是通过“能 力”获得交配机会,所以男孩从小就表现得调皮、好奇、好动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这种行为取向,就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脑游戏的着迷也是一个很好的 例证,许多人认为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是因为里面的色情和暴力等不健康因素,那是误解,其实真正让男孩们着迷的因素很简单--困难(包括危险)。一个游戏, 如果10分钟就能打个通关,不会令人着迷。 如果说男孩和女孩的电脑游戏能力有差别,应该没问题,但对于中等难度的游戏,女孩完全能玩好,关键问题是她们不喜欢费那么大的劲,她们觉得用那么多功而没有实质性的好处,得不偿失。 进化过程决定了两性思维方式的普遍差异,雌性更注重眼前的物质利益,而雄性更注重自身长远的发展。数学是虚拟的科学,它本身不代表任何意义,这可能也是女孩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所 以,男孩女孩对数学的态度,不仅仅是采集抑或狩猎的差别,而是生存和生殖策略的一部分,高尚一点说,是理想和抱负问题。所以,那么多男孩沉醉于竞技电脑游 戏,那么多女孩孜孜不倦地经营着“开心农场”,他们都能从中获得乐趣,这两类乐趣的生物学基础是不同的,心理学基础更不相同。 除了众多的 心理学理论解释和可能的社会影响,女性对数学的兴趣还可能与其对社会“联系”的期望有关。与雄性相比,人类的雌性是惧怕孤独的,而数学常被描述成孤独者的 学问。在家里,女性常常通过喋喋不休的唠叨与丈夫保持联系,在社会上,她就喜欢选择一些能广泛接触他人(特别是男人)的职业,譬如文秘、教师。 当我们想到数学,就会想像一些孤独的天才趴在书桌上写着一些夹杂希腊字母的艰涩公式。有时,这些孤独者可能从其狭窄而混乱的蜗居跑出来,大喊“找到啦!”,并在大学的走廊里贴出他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可能世界上只有五个人真正关心。 这样的描述,我们都不陌生,这肯定不是一个正常的女孩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的雌性祖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的孩子们早就被饿死了。基于生殖特征和对 后代投入的特征,决定了女性喜欢社会性的(social)工作,而不是数理化等方面的孤独工作。对数学的普遍误解,可能是导致女孩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另一主要原因。 除了上述的“困难”和“孤独”恐惧两个原因,心理学家认为,女孩子对数学的畏惧还有来自周围的心理暗示,如果人们普遍认为女孩的数学学不好,她就受到暗示,觉得自己就是没这方面的能力,学不好也是理所当然的(stereotype threat effect)。有不少的实验证明女孩的数学能力并不差,要克服这种恶性循环效果,或许建立女子学校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5292 次阅读|17 个评论
孤独,乃立业之本,民族之魂
热度 19 ljry8044 2011-2-18 07:55
接上篇: 享受孤独,臻至善境(科学、文艺篇 ) 伟大的事业同样源自孤独,越是绝世的丰功伟业,越是绝世的孤独。一方面,唯有孤独者才能心无旁骛,全身心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中,激发出自己所有的潜能;另一面,人的本质就是孤独的,唯有勇于直面孤独者才是最真实的,唯有最真实的才能引起人们最强烈的共鸣,才能凝聚最强大的力量。 戚继光之所以能够成为名震天下、颂扬千古的民族英雄,是因为能坚守孤独,所以能数十年如一日般地全身心专注于文治武功的修炼中去,卓绝着自己的智勇,所以他能在最初几次的抗倭战斗中,多次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表现出只有影视中才会有的运转乾坤的英雄气概,不,比影视里的那些传奇英雄更甚千百倍,当他敏锐觉察到穷僻的义乌县另一批未受腐风侵染的孤独的灵魂深处暗藏的惊人爆发力后,马上设法招募过去训练成后来闻名天下的“戚家军”。 于是,数万明军不堪数千倭寇一击的年代旋即成为历史,戚家军常以牺牲数人的代价杀敌数百、数千人,而且还是以少胜多,百战百胜,创造了世界兵家史上极为罕见的奇迹。剿灭倭寇后,北上抗蒙,在那个几撮小部落都能兵困北京城的时代,八千戚家军直接冲至辽阔的大草原与进犯的三万蒙古铁骑交锋,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是在自杀,结果,三万蒙古铁骑遭全歼,几经征战,再无战事。 同样,民族英雄岳飞之所以能以绝世的武功保住了南国半壁江山,使生灵免遭涂炭,高度富庶的华夏文明得以延续发展,也是源自对孤独的坚守。宋朝武将可是历朝历代中地位最为低下者,备受鄙视和打压,然而,孤独的岳飞不为世俗所裹挟,坚守灵魂深处精忠报国的信念,在重重排挤和打压中奋勇前行,冲冠一怒,六郡归宋,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沉浸于宋人心底近两百年的横刀立马、 保家卫国的尚武灵魂被触发了,八方英豪汇聚,岳家军横空出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曾 “无人可敌” 的金人转眼间溃散奔逃,哀号遍野。 …… 所以,真正撑起中华民族脊梁的往往只是戚继光、岳飞等少数坚守孤独的英雄,他们才是真正的民族魂。 所谓民族魂就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民族魂最伟大,但也最简约,因为她从属于每一个子民,深透到每一个子民的骨髓里,浸润到全身血液中,谁都能深深呼吸和领会到。可世人多不敢坚守孤独,不愿聆听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任魂荡魄摇,魂丢魄失,于随波逐流中不断抹杀着自己的个性,压抑着自己的潜能,从而变得越发卑微渺小,于是便变成了任人欺凌的一盘散沙。 所以,建功立业非常简单,就是要坚守住孤独,就像戚继光、岳飞一样,并以大海一样的心胸包容那些带刺的孤傲者 。得像李世民一样,虽然已经坐稳大唐江山,但每每被孤傲的魏征等呛得火冒三丈时,都能忍住不计较,所以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而不要像刘邦一样,一旦坐稳龙椅后,便将那些不受驾驭的孤傲的功臣全都直接或间接剪除掉,这最终使得他的儿子们被吕后一个接一个地辱杀殆尽,险些断子绝孙,因为能驾驭的已不再是人才,能保护他儿子不受辱杀的真正人才已被剪除了;更不要像朱元璋一样直接诛杀那些不受驾驭的孤傲的功臣,这最终使得明朝沦作太监帝国;也不要像赵匡胤一样,不受驾驭者以“杯酒释兵权”,所以,使得整个宋朝沦落成一部不断挨打的风雨飘摇史,打得满是深幽哀怨的宋词,赵佶、赵桓二帝居然被金人掳掠过去羞辱折磨至死。 最伟大的孤独者当属毛泽东,他深深听到了灵魂深处被压抑了数千年的百姓当家作主心声,并勇敢地喊出来,一以贯之,于是产生了越发强烈的共鸣,凝聚成前所未有的惊世骇俗的力量,成就了不世之功,可后来却忽视了那些孤傲的知识分子的心声,并试图去驾驭知识分子,可真正的知识分子从来都是清高的,都是驾驭不了的,能驾驭得了的已不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于是,最大的悲剧发生了…… 最后走走题,胡乱八卦一下: 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对于“民族魂”,鲁迅曾如此强调:“惟有民魂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也就是说,只有像鲁迅这样的人大量存在,中国才有真进步。那么,鲁迅本质上是什么人呢?他几乎跟当时所有的文人、名家激烈争执过,他拒绝加入任何政党,他是位绝世的孤独者,数十年如一日般坚持聆听灵魂深处的声音,并变换了 179 个笔名呐喊出来。显然,鲁迅本质上不是个不是战将,否则,肯定会加入某个党派并且尽可能团结其他文人、名家已增强自己的战斗力,不过,可毛泽东却将其理解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所以,想成功立业非常简单,就是坚守孤独,别丢了自己的魂就行,当然,一个人是坚守不住的,还得喊出来,形成强烈的共鸣,凝聚成强大的力量一起来捍卫孤独。
个人分类: 享受孤独|4921 次阅读|35 个评论
享受孤独
热度 19 ljry8044 2011-2-15 07:43
茫茫人海中,没有任何两个生命的体验完全相同,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和特质,都必有不被他人理解之处,都必是孤独的。 因为崇尚孤独,我们的先祖才选择了更高一筹的直立行走之路,逐渐从猿猴中分化出来,在漫漫孤独中,逐渐进化成越发高挑、优雅、美丽、温良的现代人。所以,人本质上是孤独的,因孤独而生,因孤独而发展进化,因孤独而越发美好,世界也因此而变得越发多姿多彩。 科学 唯有孤独时,人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充分发掘和激发出自己的所有潜能,大凡对人类有着伟大贡献的杰出发现皆因孤独而成就。 牛顿最伟大的三项发现全都在他远离剑桥回到故乡的两年多的孤独时间里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均在这时孕育成形,他也因此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最伟大的三项发现则全都在他26岁一年成就,因为他当时游离在科学共同体外,充分享受了孤独,于孤独中激发出使他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光量子说,还发表了轰动世界的狭义相对论,还在布朗运动领域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爱因斯坦最终被评为 “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不过,他刚提出光量子说时却遭到了当时几乎所有物理学家的反对,这就是伟大的孤独者的宿命。 麦克斯韦也是个伟大的孤独者,所以,他能敏锐觉察到那个另一个孤独者法拉第电磁新论中可能暗藏的真理,在几乎全世界的反对和嘲讽中孤独前行,不断发表着“亵渎牛顿”的“奇谈怪论”,他还进一步孤独自己,辞职回家完成了电磁学巨著《论电和磁》。我不知如何评价该贡献,我只知道,如果没有电磁学,就不可能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 文艺 所以,最受尊崇的伟大源自对孤独的勇敢坚守!最动人心弦的华彩篇章同样源自对孤独的勇敢坚守:因为孤独是人生的必然组成部分,所以,唯有承认和勇于直面孤独的人才是最真实的人,也唯有承认和勇于直面孤独的人才是人格最完善和最美丽的人,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得出最具真情实感的完美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 曹雪芹之所以成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绝学——《红楼梦》,那是因为他历经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漫漫孤独路,其实,这孤独路何止十年,而是数十年如一日般地持之以恒地坚持,坚持聆听心灵深处被压抑了数千年的求真、求善、求美的声音,与至真、至善、之美对话。 所以他能于数千年来首次深刻地发现,女性之“行止见识”其实不让须眉,身边所有女子竟皆出其之上,她们美丽聪明,才华横溢,清韵雅洁,志行高卓,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她们有着极美的高尚心灵,她们追求千姿百态的美,无限丰富、无限深刻的美,不能容忍一点对美的粗暴和亵渎,她们就是高尚美丽的化身。 可悲的是,这种对至真、至善、至美的追求却只能沦作其封建正统人士眼里的“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他甚至只能被至亲的父亲、奶奶批作 “淫魔色鬼”、“酒色之徒”。更为可悲的是,他所追寻的至真、至善、至美旋即又被无涯无际的黑暗所吞噬: 至真至高者必坦率纯真,至善至美者必细腻敏感,合二为一(如林黛玉)则必成为封建世俗眼里的尖酸刻薄者而被排挤、打压; 风流灵巧、美丽桀骜者(如晴雯)则会“招人怨”而“诽谤生”,常夭寿; 品性高洁者(如妙玉)必遭妒嫌 …… 于是,在那个唯强势是从、奴役女性的可恶的封建社会,这些至善至美的性灵只能一如数千年来无数的薄命红颜一样,大多因“咎由自取”、“命中注定”、“死有余辜”等因素凄惨离逝。 刻骨铭心的悲剧一幕又一幕地发生,可孤独的曹却无能为力,只能以泪水抗争,将卓绝千古的才华融于无尽的辛酸泪中,哭成《红楼梦》,一方面为曾经的闺阁昭传,不使其泯灭,另一方面通过泪水召唤在国人心底沉睡了数千年的对真、善、美追求的孤独的灵魂,以尽可能避免悲剧重演。 绝世的孤独成就了卓绝千古的《红楼梦》。另外,像《水浒传》、《哈姆雷特》、《老人与海》、《百年孤独》等等伟大的作品皆系孤独成就。孤独能予人无比丰富的内涵,能使人具备洞察秋毫的高敏锐度,有助深入灵魂深处,发觉心灵世界最隐晦、最深层的细腻感触,捕捉情感神经最轻微的颤动,谱写出最动人的篇章。所以有调研发现,作家、艺术家抑郁的概率要远远超过常人,越是成功者越是如此,而抑郁则会使人本能地孤独起来。 丰功伟业 伟大的事业同样源自孤独,越是绝世的丰功伟业,越是绝世的孤独。一方面,唯有孤独者才能心无旁骛,全身心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中,激发出自己所有的潜能;另一面,人的本质就是孤独的,唯有勇于直面孤独者才是最真实的,唯有最真实的才能引起人们最强烈的共鸣,才能凝聚最强大的力量。 待续。。。
个人分类: 享受孤独|6817 次阅读|49 个评论
抹不去的记忆,想不清楚的场景。
guangyin 2011-1-15 12:14
才刚午饭的时候,在所里餐厅看到央视新闻频道谈到,国内春节期间将要上映一部国产木偶动画电影。看到那些木偶,猛的想起来很小的时候,跟我哥哥一起看电视里的某个国外的木偶动画电影。 好像是一个男孩子不被家里认可,独自拉着一个小车在湖边行走,周围都是树林,环境不错,但是这个小朋友可能挺孤单的;嘴里面还说着一些话。这个场景也就只能这样模糊了,之后的十几年里,我跟哥哥还提起过这个电影两三次吧。他好像比我更记得里面的场景,因为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他比我大两岁。。。哈哈当然现在也是。看来这个记忆是怎么都抹不去了,除非让我再次清楚地看到那个十几年前上映的木偶动画。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品孤独
yanhuasanman 2011-1-8 21:32
害怕孤独的人,说孤独时俗人的痛苦 喜欢孤独的人,说孤独是超人的幸福 慕名者不知不觉飘入孤独的港湾惊呼孤独时莫名其妙的糊涂 孤独是疏离快乐驰向痛苦的脚步 孤独是心灵莫须安慰难耐的痛楚 孤独是排斥喧嚣红尘贴近无声世界的品读 缺少爱人的人不会孤独见冷遇热心宣麻木 没有思想的人不知孤独横摆竖搁心感餍足 不负责任的人无权孤独敷衍推诿心照安舒 真正的孤独,不等于孤僻,更不同于孤寂 真正的孤独者从不言孤独 却像腊梅一样独寒暄孤独
个人分类: 为自己留点记忆|2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午后的遐思
zhanglin9099 2010-12-19 12:40
我把星期天的手伸出窗外 一个太阳的光线和初冬煦暖的风 在手背和指间传递 可以用来感知自己的存在 城市中心依然在喧嚣 但这里不是中心 却不时传来公交车和学生在操场踢球的声音 短暂的午天的惬意 把时光磨碎在思考里 一个上午 加上昨天的沉睡、好友的电话和历史的惊扰 还有前天的残雪 竟是一辈子的主题 天边的白云 又不知去往了哪里 神马也没有消失 只是在一个随机的地方注视 马路边上的树叶子 被风刮在一个角落取暖 而残留在树上的 忘却了昨晚的颤抖 依旧婆娑在短暂的阳光里 但总要相继去那无限的循环 却不用思考存在的意义 也许震颤 也许优雅 也许无聊 也许激情 也许怀疑 也许义无反顾 但没有发现颓废的迹象 浮云,却不是浮云 家园,家园在哪? 乡愁,乡愁又在哪? 沉思,或发呆,是一种严格意义的思考吗 我应该把沉甸的心放下,去走向那喧嚣 还是重新回归孤独,去做精神上的工作 我要寻找一种方法,和一种技术 去澄清哪些迷糊的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听那呼啸的耳朵,在悬崖边 让孤儿不再赵式 融到汀阳的幽默里 让思想之剑再锋利一些 刺向那无边的深渊 呐喊一声,听回音的旋律 折腾一番,迤逦而归 也不要忘记对浮云的嫣然一笑。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79 次阅读|3 个评论
总感觉孤独的人更容易得癌症
热度 27 何裕民 2010-12-6 08:56
总感觉孤独的人更容易得癌症 最好的疫苗是多参加社会活动 本报记者 袁 月 本报特约记者 赵芳芳 2010 年 12 月 03 日 08:15 来源:人民网 - 《生命时报》 与孤灯为伴的清冷是很多人都体味过的。近日有报道称,这种孤独的情结,也许还是癌症的催化剂。最新研究证明,孤独、寂寞的生活方式,可使癌症的发病率增加 2 3 倍。   美国、芬兰和瑞典三国的研究人员联合对 4000 名男女进行了为期 12 年的调查研究,研究开始时,受访对象健康状况良好。研究人员把他们分为社会活动活跃和与社群疏离两组。 12 年的观察发现,与社群疏离的男性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人数较社会活动活跃组高 2 3 倍;与社群疏离的女性出现相同问题的比例较社会活动活跃组高 1.5 2 倍。而且,与社会疏离程度越高,越易得病,死亡率也越高。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指出,癌症是一类心身相关性的疾病,心理因素直接或间接有致癌作用。据统计,有 1/3 的癌症由心而生,而至少有 40% 的癌症患者死于心理因素,包括孤独、恐惧、绝望、极度悲哀情结。如研究白血病患者心理时医生发现,病情明显变化的 10 个患者中,有 9 个存在孤独、绝望。因此,缓解孤独是心疗的关键。   人都是有归属感的。这种归属感带来的不只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定,更重要的是与之相伴随的安全感,如果人长期没有归属感,处于孤独状态,会很容易向消极的方向发展,从而产生悲观的情绪,而悲观又会促使人更加孤独。如此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不良情绪的积累就为癌症创造了生长的温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李跃华教授也认为,孤独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癌症性格。孤独会导致失眠,还容易使人免疫力低下。   而摆脱孤独的最好疫苗是多参加社会活动。专家指出,目前处于悲观状态的人,应尽量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与人交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消减孤独感。对于肿瘤病人,更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家属也尽量在就诊、治疗时陪同病人,生活中多关心、支持病人,可以促进治疗效果。 专家小传   何裕民中华医学会理事兼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医学哲学协会副会长。 《生命时报》 (2010-12-03 第 11 版 )
个人分类: 访谈与时论|3414 次阅读|31 个评论
[转载]教人成熟的8句话
anan 2010-12-3 21:15
1.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就闭嘴不言。初出茅庐,往往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不要养成挑三拣四的习惯。不要雨天烦打伞,不带伞又怕淋雨,处处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记住,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 shy; 2. 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要学会忍受孤独,这样才会成熟起来。年轻人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惯了,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有时连一个可以倾心说话的地方也没有。这时,千万别浮躁,学会静心,学会忍受孤独。在孤独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升华。不要因为寂寞而乱了方寸,而去做无聊无益的事情,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shy; 3. 不要像玻璃那样脆弱。有的人眼睛总盯着自己,所以长不高看不远;总是喜欢怨天尤人,也使别人无比厌烦。没有苦中苦,哪来甜中甜?不要像玻璃那样脆弱,而应像水晶一样透明,太阳一样辉煌,腊梅一样坚强。既然睁开眼睛享受风的清凉,就不要埋怨风中细小的沙粒。 shy; 4.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谈论自己,更不要议论别人。谈论自己往往会自大虚伪,在名不副实中失去自己。议论别人往往陷入鸡毛蒜皮的是非口舌中纠缠不清。每天下班后和你的那些同事朋友喝酒聊天可不是件好事,因为,这中间往往会把议论同事、朋友当做话题。背后议论人总是不好的,尤其是议论别人的短处,这些会降低你的人格。 shy; 5. 机会从不会失掉,你失掉了,自有别人会得到。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机会。机会只不过是相对于充分准备而又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言的。也许,你正为失去一个机会而懊悔、埋怨的时候,机会正被你对面那个同样的倒霉鬼给抓住了。没有机会,就要创造机会,有了机会,就要巧妙地抓住。 shy; 6.若电话老是不响,你该打出去。很多时候,电话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不是花瓶,仅仅成为一种摆设。交了新朋友,别忘了老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交际的一大诀窍就是主动。好的人缘好的口碑,往往助你的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shy; 7.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已经到了结婚年龄而草率结婚。想结婚,就要找一个能和你心心相印、相辅相携的伴侣。不要因为放纵和游戏而恋爱,不要因为恋爱而影响工作和事业,更不要因一桩草率而失败的婚姻而使人生受阻。感情用事往往会因小失大。 shy; 8. 写出你一生要做的事情,把单子放在皮夹里,经常拿出来看。人生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要有提醒,要有紧迫感。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串起来,就成了你一生的大目标。生活富足了,环境改善了,不要忘了皮夹里那张看似薄薄的单子。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568204
个人分类: 日常生活|217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茶倒七分 留三分做人情
hjf306 2010-8-4 16:46
  茶就是很中国的东西,有着士大夫的优雅情怀和隐士的恬淡风骨,比较适合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的清幽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散淡。   夏天,用绢囊装一撮碧螺春,黄昏搁在将开未开的荷花心里,第二天早晨拿出冲泡,清香淡远;秋天,用一块纱布,包一勺龙井,挂在盛开的桂花之间,四五个小时后取下,沸水冲过,浓香沉郁。甚至有人将一袋茶隔夜系于稻花丛中,多么田园诗意。   和多数中国人一样,我也喝茶,但不精通。茶泡了,只知道颜色好不好,喝到嘴里味儿好不好,别的也说不上一二。   有一阵子倒是挑一种茶喝,和朋友两个人坐在那里,泡一大壶君山银针,茶叶一根根松针似地直立在水中,挤挤挨挨又有条不紊,人就不容易相处得这么亲密又有致。   也有例外,有时候两个人看茶也会看半天。我和朋友都不年轻了,又经历了一些事,话就少了许多。   茶香一层层沉淀下来,在暖暖的安静中我们只轻轻说: 喝茶。 这也是几年前的事了,如今再见已难。   茶倒七分,留三分做人情,你是我的知音,知音渐成绝响。只是我们还记得那个冷雨溟蒙的冬天,君天银针留在唇间的清香与握在手中的温暖。   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是朋友的安慰,也是茶的缘分,强求不得。   情到深处人孤独。   一杯茶的寂寞,不管表面上有多少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的热闹,骨子里却一点一点凉下去。茶是越泡越淡的,水也是越泡越凉的。看尽一生风和月,寂寞的生命就有一份静美。   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苦中也会有一丝甜的味道浮动。   现在,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一杯冲泡过的茶或茶叶,坦然舒展在杯底。植、摘、焙、烹,历尽煎熬后,半杯残茶,且来浇花吧。我尽了我的本分,剩下的与我无关。   茶冷言尽。茶叶的青碧,茶树的葱茏,清茶的甘醇,都成了记忆。现在,谁还能再握一杯暖梦,重返枝头,做一枚鲜嫩的茶叶,在沸水中绽出最美的容颜?   真水无香,滋润人生最清白的日子。
个人分类: 茶道感悟|1879 次阅读|3 个评论
孤独的行进
wgfking2003 2010-7-26 01:05
孤独的行进 学会孤独,是成功的必行之路。孤独让我们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孤独让我们能反省自身的缺点,孤独能让我们有时间看清楚自己,孤独能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坚强。但是孤独又是人世间最不好忍受的一种痛楚。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交往,需要交流。所以孤独显得与人性相反。孤独让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楚楚可怜;孤独有时候让我们觉得生命没有乐趣;孤独有时候更让我们有很大的挫败感。但是当一个人能忍受这些心灵上的痛楚,默默地,他就会变得强大,强大的是心灵,拓宽的是思想。也许当人们都在追求生活在社会中所谓的乐趣的时候,孤独能让一个人静下来,然后脱颖而出。孤独的一开始是孤独的,因为内心很喧闹,有种不甘寂寞。但是当孤独坚持了,就成为了一种平淡。一种对心灵的控制自如。等到孤独变成了安宁,那么孤独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心灵上的升华,一种对世事的理解,一种对人生的态度。但是更多的人是不敢孤独,因为那时候的孤独是可怕的。而有些人不甘孤独,因为那时候的孤独是寂寞的。其实孤独就是一种心灵上的感受,你觉得自己孤独了,于是你便孤独了。也许你并不孤独,相反你的心很拥挤,拥挤到你给不出空间来让心,让思维静下来慢慢品味你自己的人生、思想。等你学会了品味孤独,于是孤独便不存在了。不需要那么多外在的娱乐活动,外在的色受 想行识来填补我们空虚的心灵。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已经充实,何必要借由他物?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真正的孤独
热度 1 jizw0704 2010-7-19 10:45
今天同学们大部分都回家了,突然又想起了这个话题孤独! 真正的孤独是来自内心的,我们永远无法掩盖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当他人选择了萝卜,根本没有必要追问为什么,更不要问他为什么不喜欢青菜;因为你也是这样的,你也永远无法再喜欢萝卜 当大家的观点产生分歧时,你完全不必要强求说服对方,因为你也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他人;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走向真理的路上,往往孤独而行 当我们把自己认为已经很美的东西,拿给他人看时,不要因为他人的不屑一顾而烦恼,不是因为东西本身不好,也不是因为对方不懂得欣赏,而是大家的审美观相差太远了 不要告诉我,你的兴趣爱好广泛,那么我只能说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萝卜青菜,我为你感到遗憾;不要告诉我,你完全理解我的意思,那么我只能说你恰恰远远误解了我的意思;不要告诉我,美是客观的,那么我只能说你还没能真正地感受到美的真谛! 既然这些孤独无法掩藏,我们就不要在自欺欺人的隐瞒,到头来欲盖弥彰!素面朝天,坦荡的活出真实的自我 若你非要说自己从不孤独,我只能问你你有没有真正的面对过自己的内心! 吉宗威
个人分类: 历程|3913 次阅读|9 个评论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想起了老友毛潤之同志!
jiangjinsong 2010-7-2 10:06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想起了老友毛潤之同志! 去年的七月 我曾深情地回憶起當年那個熱血青年蒲志高 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 我又不禁想起譽滿天下謗滿天下的老友毛潤之同志 我不曉得他老人家在臨終的時候 是不是感到了深深的孤獨 還有沒有真正可以暢談的知音知己 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認為自己實現了年輕時指點江山的偉大理想 他是不是預見了最近三十多年的變遷 不曉得他對他所開創的事業前景 究竟是充滿了樂觀還是悲觀 失望 我不曉得他對他做過的哪些重大舉動有所後悔 假如有來生 我希望他能像前生一樣 仍然敢於投身那些危險的、極有可能犯下嚴重錯誤的偉大運動中去 卻盡可能要避免像前生那樣 在歷史的關鍵時刻 犯下嚴重的錯誤 今天以天下為己任 正在開創偉大事業的各位英雄們 會有多少人再重複毛潤之同志的故事!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966 次阅读|8 个评论
无锁之门
BaoHaifei 2010-6-29 11:42
无锁之门 鲍海飞 2010-6-29 我的那扇门本来就是敞开的,已经敞开多少年了,我记不清了;上面没有锁在锁,其实根本就没有锁。在一个荒凉的夜晚,忽然响起了敲门声,这一声也许来得太迟,让我等得太久,我早已经没有心里准备。这一突如其来的敲门声却让我惊慌失措,我赶紧吹灭了灯。当又一敲门声响起来的时候,竟然把我吓得跳窗而走。然而,我还是念念不忘那是谁或者什么在敲打着我的门。我怀着恐惧还是把他请进来。或许,我早就习惯那一个人的生活。 然而就这一声,从此,我便离开了那个无锁之门,跳入了红尘,在尘世中又继续躲藏起来。 这就是 Robert Frost的又一篇名作,The lockless door《无锁之门》。 其实,那个小房本来就在世间,本来就在红尘。 也许是谁在敲打着一颗痛苦的心,尘世的声音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让人感到生疏可畏。在怕什么那?在躲藏什么? 难道每个人都在躲藏、遮掩着什么? 难道这是每个人孤独和恐惧的写照吗? 无锁之门 The lockless door Robert Frost It went many years, But at last came a knock, And I thought of the door With no lock to lock. 时过多少年,敲门声忽响, 我知那门上,本无锁在锁。 I blew out the light, I tip-toed the floor, And raised both hands In prayer to the door. 我急吹灭灯,踮脚地板上, 举起手一双,对门祷告忙。 But the knock came again My window was wide; I climbed on the sill And descended outside. 敲门声又响,窗户本大敞; 慌把窗台上,急忙跳出窗。 Back over the sill I bade a Come in To whoever the knock (whoever,whatever) At the door may have been. 又从窗后返,随即喊进来, 也不管是谁,把那门敲响。 So at a knock I emptied my cage To hide in the world And alter with age. 就这一声响,从此空蜗房, 世间把身藏,岁月浸风霜。
个人分类: 英诗译|4172 次阅读|1 个评论
再说孤独与寂寞
wujingzhi 2010-6-24 22:00
前段时间知道蒋勋先生对孤独有一系列的诠释, 从这位男士的讲述中意识到男人原来也可以温文尔雅且诗意地品味孤独。 今天偶尔在网上看到复旦的陈果老师的一段视频,她也讲述了对孤独的理解。 从这位女士的叙述中发现孤独对男人和女人,原来是相通的~ 对孤独的理解,是需要生活阅历的。或许可以说,我们最终是要回归孤独的~ 一年多以前,我只身来到陌生的国度,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不可否认,我是孤独的。然而,我没有感受到寂寞。相反,我感受到的是较以前更宁静的内心,更规律的生活。当我一个人坐在公园长凳上,热烈的阳光照在身上,静静的看着玩耍的小孩们,我看到的是美丽的世界。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让我完全放松,不必顾忌任何外界的人和物。 孤独的我,在这个遥远的角落,真正意识到国家的意思。国家,也是家,和你到别人家串门一样,别人家再好,不是自家。把别人家变成自家,那是另外的事了。 从十岁离家在外读书到后来工作,种种原因,平时给家电话比较少。但来这里之后,雷打不动的每周一次电话。有几次家里电话欠费,或停电,我不停的联系人问是怎么回事。这是自觉的作为。这是一种平静而不安的牵挂,一种轻松而满足的牵挂。 我见过太多的人,整天忙于交际,奔波于建立各种关系。把利益建立在婚姻或男女关系上的也不少见。而那些人对孤独的人向来是看不起的,视为异类的。然而,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喝酒喝到住院之后,男女交易之后,发现自己无非是个棋子或工具~ 有人自诩朋友遍天下,然而终究白首相知犹按剑~ 有人孤独走天涯,然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已经想不起寂寞是什么感觉了,也忘记自己是否曾经寂寞过~ 然而,至少,现在,我可以享受孤独,这一种充实的满足的孤独。一段宝贵的时光,让我可以自由自在,自然纯粹地漫游思想的世界,品味生命的光彩~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094 次阅读|2 个评论
孤独
BaoHaifei 2010-5-10 12:05
孤独 鲍海飞 译 2010-5-10 每个人内心的深处,时时涌动着,那是什么?真的这样吗?也许未必孤独。那些善善恶恶,是是非非,得得失失,能逃避吗?在山水之间,在自然之间,也许会找到归宿。 Alone Edgar Allen Poe (18091849) From childhood's hour I have not been As others were I have not seen As others saw I could not bring My passions from a common spring From the same source I have not taken My sorrow I could not awaken My heart to joy at the same tone And all I lov'd I lov'd alone Then in my childhood in the dawn Of a most stormy life was drawn From ev'ry depth of good and ill The mystery which binds me still From the torrent, or the fountain From the red cliff of the mountain From the sun that 'round me roll'd In its autumn tint of gold From the lightning in the sky As it pass'd me flying by From the thunder, and the storm And the cloud that took the form (When the rest of Heaven was blue) Of a demon in my view 少时未为他人为, 亦为见人所亦见; 清泉未将激情燃, 忧愁亦未曾带远。 叮咚泉水似轻唤, 却难唤我欢心颜, 我独衷爱爱孤独。 昔时初踏启蒙路, 迷茫人生扬起帆, 善恶是非面面观, 神秘依然将我缠: 来自激流来自泉; 来自山颠红崖边; 来自金光秋色里, 阳光普照我暖暖; 来自天空急闪电, 惊天飞逝穿身边; 来自雷声和风暴, 乌云渐聚渐成形, 天空背底蓝色衬, 一个魔鬼眼中现。
个人分类: 英诗译|3968 次阅读|5 个评论
再一次!
yhc511025 2010-4-23 10:40
当孤独来临的时候, 是去找几个人寻找另外的一种孤独 还是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的这样的孤独。 当孤独又一次来临的时候。 我决定一个人默默的承受 默默的接受 默默的品味 这样的孤独我已承受了很多 不知道这次是又一次的开始还是终结 开始吧 孤独既然已经开始就承受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91 次阅读|3 个评论
《立委随笔:冷漠下的孤独》
liwei999 2010-4-12 09:19
关于冷漠下的孤独,说个故事。 (23626)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September 26, 2006 09:06AM 真人真事。 我们公司那个白人女质量检测员,是个老姑娘,个头高高大大的,就是长得比较丑,皮肤疙疙瘩瘩的。她赖以自豪的是出身高知家庭,书香门第,喜欢读书,自称有书卷气 (自恋吧,我没有看出来。书倒是读了不少,还是粗糙得很)。这中外老姑娘心理都差不多,独守空房,滋味不大好受,所以经常唉声叹气,脾气也大,喜怒无常。 我的研究组有几个华人女员工,比较同情她,就劝她快点找对象。她叹气说,哪里找啊?这么多年都是自己过了,已经被社会、家庭和亲友忘记了。华人女员工告诉她,在中国,你这样的大龄白领女青年,绝对有身边的亲戚朋友,老太太什么的,给你忙活,非把你烦死,直到把你嫁出去不可。 她听了,羡慕不已,说你们中国真好。人们告诉她,好是好,你的privacy就没有了。她突口而出,大意是: 要什么鸟privacy!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2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真正的孤独
热度 1 jizw0704 2010-3-31 23:33
真正的孤独是来自内心的, 我们永远无法掩盖 吉宗威
个人分类: 观点|2990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像云一样孤独地漫游
BaoHaifei 2010-3-22 13:46
我像云一样孤独地漫游 鲍海飞 译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by William Wordsworth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我孤独地四处漫游, 像白云漂荡在山间, 簇簇金色的水仙花, 忽然映入我的眼帘; 在那湖边的绿树下, 迎着微风袅娜翩跹。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那天上的银河迷离, 似那星星连绵眨眼, 沿着宽广的大湖边, 向远方无尽地伸展; 一瞥之下难以计数, 舞姿翩翩朵朵连连。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ling le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e but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水仙花边波浪涟涟, 胜过那晶莹的叶子, 诗人此时何等愉快, 有如此愉快的旅伴! 凝视默想滴滴点点, 此景让我忘返流连;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此后每当寂聊之时, 我就常躺在靠椅中, 那流连独处的光景, 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的心充满了欢乐, 和 水仙花一起翩跹。
个人分类: 英诗译|4877 次阅读|4 个评论
享受孤独
zjl5288 2010-1-16 14:47
生活在喧嚣的城市,就难逃纷扰 脆弱的身心怎么也逃不掉 这时候孤独就显得很必要 喜欢忙里偷闲,取静于闹 一个人找个角落 感受阳光的温暖,大地的怀抱 默默细数失去和得到,回味遗憾和美好 在静夜里独对心灵,深深思考生活的玄妙 喜欢时间让孤独一点点耗掉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3179 次阅读|1 个评论
橄榄树,三毛
jlxt33 2009-12-15 20:39
齐豫的《橄榄树》飘渺清逸 唯美的MTV让人置身无垠的沙漠中 真的好想去流浪 这样的画中,怎能没有三毛? 三毛几乎是伴随着我们成长的脚步,有几个人不知道三毛呢? 大学时代,读过了三毛的全部作品 跟着她到荒野边区,体验那些我们常识范围以外的新鲜与历练 真的有走出去拥抱大自然的冲动 这个台湾女人,仿佛一面鲜艳而孤独的旗帜 挣扎在世人的嬉笑怒骂的狂风中 千山万水,走遍 声嘶力竭的呼唤,似乎没有听到真诚的回声 在一个又一个空寂的夜晚孤独地诉说着梦里的落花 在一个又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讲述着沙漠中的真情 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潇洒的三毛 但,在丝袜自缢的悲怆中, 明明看到的是一个易感、脆弱的女人 风中飘扬的潇洒背后那张戚戚然的惶恐的脸 明明看到了那种坚强想要掩盖的是怎样的无奈 那种潇洒明明是一个容易受伤的女人保护自我的面具 她一生在企盼、寻求一份绝对的、纯粹的、无私的爱 在人世间没找到 她一生在企盼、寻求一份完全的、彻底的、真正的理解和真情 似乎也没找到 于是,这个纤细、敏感、丰富的女人 到天堂中继续她孤独的流浪 继续她心灵的找寻 (致谢:图片来自网络,仅供欣赏,无任何商业用途,谢谢制作者)
个人分类: 光阴故事|5048 次阅读|10 个评论
拥有孤独、享受孤独&孤独求胜
吴信 2009-12-13 16:12
您孤独吗?当你看到这条关于孤独成为最流行的新型传染病的报道时,您是怎么想?我一直在苦苦思考,究竟是怎么了?我们的心理到底哪里出问题了?回忆起生活中孤独的经历和心理过程,一方面真是痛苦,一方面也庆幸自己曾经拥有孤独。 孤独是指个体感觉到社交不足或人际关系有缺陷时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是一种令人痛苦的不愉快的负性情绪。造成孤独心理的原因大约在三种:一是由于目空一切,非常自傲,认为别人都是低微平庸的,如果与这些人交往,就会掉 身价 ,从而使自己陷入孤独的境地。二是由于妄自菲薄,非常自卑,认为别人会因为自己的某些短处或缺陷而看不起自己,因此筑起 围城 自我封闭,与别人 断交 或尽可能少往来。三是由于愤世嫉俗,追求完美的 理想世界 ,而这种 理想世界 又无法与现实相容,因此其所作所为常常不被多数人理解,从而造成孤独心理。 什么原因呢?社会太喧闹,竞争太激烈,于是习惯了忙碌,习惯了喧嚣。说的好形象: 过分追求物质,让现代人忽略了自身的心理需要,形象地说,就是本来想遛狗,结果被狗遛。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丛中用一个玩笑概括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人们买车得到来去自由的 快乐,但养车、洗车、停车都是问题,生活被大大牵制,最初的自由和快乐都丢失了。现在独生子女多了,孤独的人也许更多。 孤独又很多坏处,孤独原本是人类的自然本性。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也许能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然而却难以忍受所有痛苦中的一种,那就是孤独。一位在宇宙飞船上工作过很长时间的宇航员也曾说过,与孤独相比,太空舱生活的种种困难和不便简直算不了什么。可见孤独的确可怕! 《圣经 创世纪》中说: 人不应该孤独。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 能够忍受孤独的,不是神灵,便是野兽。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永远孤独,但却有人长期孤独。孤独犹如一剂隐形的毒药,可以慢慢吞噬一个原本鲜活的生命。孤独很难摆脱,但也并非无药可救。 但是我认为,孤独不一定都是坏处啊,大凡哲人都是孤独的,而尼采,更是孤独中的孤独者。仔细想像,能够在这喧嚣的氛围中拥有 一颗孤独的宁静的心也难得啊。 不过极度的孤独或长期的孤独,使自己与别人隔绝,这就是失败个性的特征了。 专家都表示,对抗孤独的最根本办法还是要学会好好独处。我也体味过孤独,并没有那么可怕, 人生都没有固定的路,既然在前行,就无法避免孤独,所以心平气和的继续上路吧,拥有孤独、享受孤独,进而孤独求胜,不要把自己置身于孤独感的控制之下,陷入无边的伤感之中,只有勇敢地走出孤独的阴影,才能品尝到甘美的人生! 文章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09年12月12日 : 孤独成了最流行的新型传染病 2009 年 12 月 12 日 16:47:32 21 世纪什么疾病最流行?大家脱口而出的可能是 非典 、 甲流 。然而,心理学家的回答却是:孤独。 欧洲一项针对 1200 位成年人所做的调查显示,约有 1/3 的人常感到孤单。在最新一期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芝加哥大学历时 30 年追踪 5214 名美国人后发现,人们一年平均有 48 天会感到孤单。调查表明,如果身边有一个携带 寂寞病毒 的朋友,你因此陷入寂寞的可能性比常人大 52% !不仅如此,这种传染还具有多米诺效应,甚至会连累到朋友的朋友。 6 种人最容易孤独 31 岁的陈枚是一名图书编辑,平日里朋友遍天下,可一说到孤独,她感触颇多: 有一回心里特苦闷,想找个人倒倒苦水,但把手机里的电话簿翻了一遍,却一个人也没找到 ! 找这个朋友吧,隔行如隔山,实在没耐心解释清楚来龙去脉;找那个朋友吧,人家整天上厕所都要挤时间,不好意思给人找麻烦;找同行吧,虽有共同语言,但大家平时都是明里交流暗里竞争,怕成了人家的笑料;找作者吧,但只是书稿往还的工作关系,没有义务当她的情绪垃圾桶;找父母吧,又怕老人家太过担心 明明站在大海边了,还要眼睁睁看着自己渴死,这就是寂寞。 陈枚眼里满是无奈。 与陈枚不同,在外企工作的孙先生坦言自己是个怕寂寞的人,他每天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即使老婆孩子不在家,也要把屋里的灯全打开。一上公交车就千方百计打电话消磨时间,下班没事拉几个哥们喝点儿小酒,只要家里来人就得支桌麻将,反正怎么都得热热闹闹的。 没办法,一闲下来,心里就慌得厉害。即使这样,有时候身处朋友堆中,突然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孤独这东西,躲都躲不开。 即使有伴,人还是寂寞的。 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情商管理专家、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如是说。虽然寂寞的理由大同小异,但寂寞往往更偏爱六种人: 女性。女人更感性,注重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满足,再加上她们的情绪表达能力强,也更乐于宣泄自己的寂寞,所以是 寂寞病毒 的易感人群和最佳传播者。 领导。所谓 古来圣贤皆寂寞 ,探索成功的路往往不同常人,而到了顶峰时又曲高和寡,这是一种认知上、思想境界上的孤独。 上下级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是保证领导树立权威、体现下级尊重态度的前提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岳晓东指出。 自我中心的人。这种人过度关注自己,难以从社交中得到心理满足,加上缺乏社交技能,容易受到孤立。 内心世界不丰富的人,比如有些啃老族、全职太太以及一下班就无所适从的工作狂。相反,实验证明,有强烈信仰的人不容易孤独。 缺乏家人陪伴的人。像空巢老人和独生子女有更多独处的时间,因此常常体验到外部的、行为上的孤独。 外向的人。研究表明,外向的人更渴望新鲜感,需要外部刺激以达到兴奋状态。如果缺乏外部刺激,就会陷入无聊、寂寞之中。 孤独伤心又伤身 在现代社会,为什么孤单会如影随形呢? 过分追求物质,让现代人忽略了自身的心理需要,形象地说,就是本来想遛狗,结果被狗遛。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丛中用一个玩笑概括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人们荷包越来越鼓,对精神生活(特别是人际关系)也舍得投资了。比如说,人们买车得到来去自由的快乐,但养车、洗车、停车都是问题,生活被大大牵制,最初的自由和快乐都丢失了。另一方面,大家的时间越来越值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随之越来越实际了,以前一伙人凑在一起为虚无缥缈的理想可以聊一整夜,现在你要是心血来潮找人吃顿饭,别人还老疑心你是为请他帮忙做铺垫 本来以为越有钱就越快乐,结果大家反而越来越疏远,在这种落差之下,寂寞自然闪起了警示灯。另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人们都 群居 在平房、家属院里,邻里之间其乐融融,而现代社会,钢筋混凝土的坚硬却让人的心灵变得脆弱,交流更少了,灵魂也变得失落。 正因为如此,孤独带来很大的 破坏性 。研究表明,孤独的人血压比社交活跃的人高出 30 个单位,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高 3 倍,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达到正常人的 2 倍;孤独的人容易染上不良嗜好,因为它会削弱人的意志力和决心,容易放弃运动,倾向于摄取更多脂肪和糖分、烟酒;孤独的人大脑缺少灵活性,睡眠不好,所以衰老得快;孤独感会增加人体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从而削弱人体免疫系统;长期孤独分泌更多叫作 肾上腺酮 的压力激素,还会增加患癌风险。 最糟糕的是,孤独产生的过激反应不仅害己还害人: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卡西沃伯指出,一个孤独寂寞的人可能更不容易相信他人,而且总是喜欢钻牛角尖,给别人找茬儿,朋友会越来越少。现代社会是由很多人组成的 网络 ,如果处在其中某个关键链条的人,因 寂寞 带来的问题而断绝了同其他人的来往,可能会引起更大范围的 关系中断 ,让寂寞呈几何倍数蔓延。 交对朋友是最好的 疫苗 交对朋友是最主要的抗寂寞 疫苗 。研究指出,每多交一个朋友,在一周內感到孤独的时间减少 0.04 天,一年减少两天。丛中表示,我们择友的时候往往被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限制住:要找社会地位旗鼓相当甚至略胜一筹的,要找愿意两肋插刀、大方的,要找离得近、常见面的 其实,帮你排遣寂寞的人不是能给你多少实际好处,而是你跟他交往不用担心谁付出得多,而且共事起来兴趣会越来越高涨。 把喜欢的事情(至少一样)当作事业来做。岳晓东表示,一个人变得开心时,身边的朋友也跟着变得开心的几率就会提高 25% 。换句话说,开心也是会传染的。丛中建议,在周末或业余时间,参加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比如有人定期与一帮原本互不相识的 驴友 (旅友)一起出游,有人参加舞蹈初级班,有人去圆小时候的钢琴梦 试着独处 15 分钟。有人可能会说,以上这些我都做到了,可我为什么还会时时感到寂寞呢?对此,三位专家都表示,对抗孤独的最根本办法还是要学会好好独处。 有些人把寂寞看作是一团死面,总是想扔掉,却没想到加点料、耐心等一等就能让它变成活面。 丛中说。具体做法是:关掉门窗、手机、电脑、电视、灯,静坐下来,问问自己今天过得怎么样,有哪些新的想法,有哪些不开心的事情,其中原因可能有哪些,哪些事情需要改变等等。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3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很长时间以来我感觉自己非常孤独
nuistzxd 2009-12-10 11:33
身份多重不知如何是好 很长时间以来,感觉自己非常的孤独,作为一个刚刚参加工作没有多少年的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家庭三者之间,有时候很难做好,常常感觉到力不从心,常常感觉到没有一件事情处理的非常好的,至少是让自己满意的。所以常常陷入痛苦之中。 作为一种感性的动物,有时候对很多事情难免会怅然,但是现实不允许你经常怅然,只能赶快换掉思维。 女人,我不应该被家务、甚至是婆媳关系、家庭的一切事物缠住。我要打开更多的窗户,去看外面的世界。来到这里,我感觉自己不那么孤独,看到很多的东东。初来乍到,请前辈们多多关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03 次阅读|1 个评论
危楼:孤独矗立的历史
yaoyaxin 2009-7-17 11:01
北总布胡同 24 号(原 3 号)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叫拆停版,媒体热议激情哗然。习惯了博古架古物频失于主人无意于历史的手足之举的当下语境,即使北总布胡同 24 号的拆迁被叫停,进而有幸被原址或异地保护,失去生境的孤院危楼,就像脱离共同体的独夫异客,无论承载着多么厚重的人类文明之迹,究其实已出离原真而不保矣。有赖于各界千呼万唤,以及准拆证颁发者的后知后觉,历史建筑姑且能得以保存的,错简符号而已。 我们身边并不难遇到孤立的历史建筑,它们仿佛迷失家园的旅人,无助地身临城市现代化之洪流而独立。虎坊桥西北角与南新华街交界的转角处,座落着 1920 年建成的京华印书局楼址, 它的前身是由强学会改组而成的晚清官办印刷机构撷华书局, 1905 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资接办,更名京华印书局。由于官书局的前身和此后不断装备诸如 平版、凸版 、珂珞版等当时先进的印刷设备,北大、清华、中央研究院甚至故宫的许多重要书籍和画册都自这里刊印,是近代北京重要的文化传播机构。 从这座近代建筑所处的城市历史空间来看,南与湖广会馆相望,北接琉璃厂文化街,背倚大片宣南胡同街巷,原本是安稳平静的。如今,历史建筑面临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腹背的胡同街巷几尽拆空,空中电车线缆盘旋,进驻历史建筑的商家装修基本无视建筑的历史风格而自行其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牌紧邻交通干道的路牙。我们的历史建筑就如此大意地被置于极不协调的现实空间中。 东行至珠市口西大街路北的 德寿堂药店南号, 1934 年由康伯卿创建, 以 自制经营丸散膏丹为主,辅以汤剂饮片,康氏牛黄解毒丸名满京城。这座近代二层铺面建筑,建筑形制、青灰水泥墙面虽尚朴实,立面柱额、二层出廊钩栏或施以彩绘,或书药店宗旨、经营品类,西式建筑融会中式彩绘、用色与木作装修,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体现出整座建筑的近代商业文化气质。经过 2003 年的整体修缮,建筑本体的历史风貌犹存。尽管这里属于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南缘,德寿堂药店周边的历史环境仍难得和谐与妥善,西邻一座深灰色装修的现代派建筑二层楼,竟与德寿堂历史建筑比肩,荒诞地冒出喧宾夺主之势。 一面是轰轰烈烈地复原失存的历史,一面却是真实的历史及其生存环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面是痛惜无法挽住逝去大师的生命,一面却是并不珍视承载先贤精神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举动,这就是我们的城市文化空间与精神世界的一角。近年来,从《奈良宣言》到《西安宣言》再到《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操作指南》,无不强调保护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策略,保存实物遗存与延续文化传统及其环境背景之间的密切关系。相反,我们身边临流独立的历史建筑未现减少之势。 之于当下的政治体制改革,戊戌维新似有教益,于是斩断其前后而独论戊戌,不知如此历史还有何意义可言。眼下孤独矗立的历史建筑,几乎无异于斩断前因后果的孤点,即使在千呼万唤中某座历史建筑侥幸地被保存下来,但失去生境的孤点,除却物象的意义,历史真意徒存几许?正如那位居委会负责人所言,北总布胡同 3 号的梁林故居 1980 年代就不存在了。四合院杂院化的开始,北总布的文化意境就已做广陵散了。尽管如此,保留一点,仍不失为心存历史善根者聊胜于无的期待。 天津五大道、厦门鼓浪屿,不久前复建的福州三坊七巷,都留给我历史获得应有敬重的美好记忆。远离京城,特别是东城、西城的寸土万金,苍老的历史或许会幸运地多一份安然。经济作引擎,什么能够固执地不迷乱方向呢?
个人分类: 老房子|5189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命的常态
pingguo 2009-6-25 09:58
沉默孤独 或许是生命的常态 太多的人和事 令我无言以对 这时候我听见你走来 走进我和我的沉默之间 在你吐露清音的一刻 我已听见我的声音了 叹息后悔 或许是生活的常态 当我们胆怯吝啬 不肯付出 却输掉了纯真、柔情和青春之美 这时候我看见你走来 走进我和我的回忆之间 在你玉齿轻启的一刹 我的歌声已唱出了心扉 泪水模糊 或许是人生的常态 仿佛树叶飘零:破灭了梦想 失去了真诚 忘却了爱情 这时候我感觉你走来 走进我如雨飘泪的世界 在你注视我的一瞬 我的眼睛已清晰地点亮了
个人分类: 诗歌|3107 次阅读|2 个评论
孤独亦好
pingguo 2009-5-22 14:17
孤独亦好 人们总是喜欢热闹的场合 豪饮,尖叫,狂舞 或高谈阔论,或大赛欲望 激情过后,回望 总似一片废虚 孤独亦好 宁静以至远 惟有在绵绵如雨的孤独里 才走入纯粹的静: 一切真都从回忆中归来 一切美都在静穆中闪现 孤独亦好 孤独是孤独者的收获 吵闹着的,原是不知足的一群 孤独是人生的天平 称量流逝的光阴 有多少星星点点的珍奇? 孤独亦好 宽容自己,宽容所爱 便可以心安理得 享受孤独就抛弃了喧嚣 在看似远离尘世的地方,更 接近人,接近爱,接近世界
个人分类: 诗歌|3026 次阅读|1 个评论
骑行有长进:134公里/单日
丁dot 2009-4-5 22:16
今日上午8点,一朋友来我这同行,到了回龙观携其爱人同往,在经过兴寿之时,大家吃了早饭,然后我便走先,因为此次走的路线和上月7号不尽相同。这次走小汤山北行,而上次则是从十三陵北行翻越黑山寨和解子石然后经回龙观返程。这次是先走解子石,这山到底有多高我也没有查,只是埋头前行,一路上坡终抵山顶之后,休息片刻,和朋友联系得到的结果是他陪其爱人要返回了,剩下的路就我一个人走了! 下解子石还是蛮爽的,速度很快,到了四海与长陵的交叉口,我选择了去一趟水长城,那又是11公里的路程,终抵水长城,照了一个水长城字样,顺便问了在那路口长蹲的老爷子水长城有没有什么好看的,曰无,便悻悻然往回杀,那时已经快2点。在路边吃了一盘鱼香肉丝和米饭,为了冲击黑山寨那坡度有点变态的山,因为一个人在前行,莫名感到一种孤独,在冲顶黑山寨的途中停了4次方到顶,下山途中一个现代SUV在我前面比我挡住了超车的路线,因为急弯太多。这次回来没有走长陵,直奔昌平归程,回来看码表:134公里! 山中空气尚可,到了公路上,源于北京有的司机极其变态和自私,自行车道都塞满了车,单行道上并着两辆车同时跑,看那气势不知是车在恋爱还是赌气!所以,决定以后不再北行,否则,真的会变成一颗红心,两颗黑肺了! 这次骑行感受:无论环境怎么样,抑或你充实或孤独,坚持,坚持,再坚持!离我今年目标又进了一点,还差16公里,休整两周后再跑吧! 就这样吧!改日把途径照片上传,由于是我一个人在骑,所以,此番没有留下我的衰样! 如果有谁知道黑山寨的高度和解子石的高度,不妨在此留言以释吾惑!
个人分类: 唾面|3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孤独地等待
dongkell 2009-3-19 09:51
孤独地等待 天空蔚蓝文 李良的博客(090319) 又一年春回大地, 又一季花香满院。 天空不留丁点痕迹, 但它已刻入我的心间, 那欢快的笑声、那悦耳的歌声...... 你可知道, 为什么我午夜时分依旧辗转难眠? 为什么我炽热诚心依然激情不减? 因为我在等待,我的爱人, 你的倩影、你的笑容,再次出现! 我在等待, 孤独地等待! 你却永远的离我而去, 亦带走了我那童真的梦。 有人说,我们彼此是过客, 犹如做布朗运动的两个分子, 相撞又离开; 我却固执地相信, 那他山之石、灯火阑珊处, 我苦苦寻找的美丽佳人! 我轻声呼唤着你的芳名, 我翘首期盼着你的容颜。 我知道欺骗的和被欺骗的依然是自己, 不过我仍等待着, 就这样, 孤独地等待着!
个人分类: 诗词共赏|795 次阅读|2 个评论
真理的道路是寂寞的。
jiangjinsong 2009-3-9 23:38
真理的道路是寂寞的。 (2009-01-11 16:46:47) var $tag='杂谈'; var $tag_code='a99f09c80100c9f4fd6426fe294f59f7'; 标签: 杂谈 沒有簡單的解決之道,只有依靠堅定的意志和信念,長期堅持,苦苦探索。 永遠不要急躁,永遠不要放棄,永遠要保持信心! 永遠不要滿足,永遠不要停步,永遠要修正錯誤! 所求不得,反求諸己!
个人分类: 胡思亂想|3873 次阅读|3 个评论
【和稀泥】打酱油的和卖盒饭的——关于争论的评论
luohuiqian 2008-11-20 23:37
自从咱 小钱同学 所撰一文《 科学上,我们还有多少同路人?》 以来,由于某匿名评论者(据说八通社报道是Neil粉丝)的激进言论,在博客大赛圈内引发一场大争论。博客大赛沉闷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还是由我们刚烈的小钱和捣蛋的neil再次掀起波澜。从小钱文章《 为科学而孤独致匿名评论者 》到我的《 我自大我怕谁!同致匿名评论者 》(我不是打群架的,我是打酱油的),然后到neil的幸灾乐祸 《【博客大赛】谁敢欺负钱金凤?》 ,可谓是:一时间,风风雨雨,七嘴八舌,众说纷纭,难解难分。小钱同学感到无比愤慨谁说咱科研者孤独就是自大了呢?更愤慨的是作为队友及师兄的Neil老哥居然帮倒忙,而且还掰扯到了恋爱问题上,拿感情做文章。(对女生而言这个做法很危险,neil老弟要注意)见他的《 【博客大赛】评钱金凤的两篇博文(1) 》。Neil这次真玩大了,粉丝的最终现身也搞了个措手不及,不得不再补上一篇 《【博客大赛】评钱金凤的两篇博文(2) 》以及《 【 博客大赛】评钱金凤的两篇博文(3) 》和《 【博客大赛】评钱金凤的两篇博文(4)》。 作为飞贼克斯的带头大哥,看着两位小弟小妹吵过来吵过去的,有点于心不忍,老实说。我并不喜欢在博客上这样争论,正如杨玲兄所言:这是没有结果的。而且我也亲身经历过类似的争论,一位老院士因为我的博文表述观点和他的理解不符,一再用非常激烈的言语在我的博文下面发表长篇大论的评论。我一再解释他的理解有误,甚至也专门撰文解释,可是他老人家不领情,一路骂将过来,实在令小辈招架不住。最后我双手一摊,道:您老爱咋地咋地吧,我写我的东西,我说我的观点,您喜欢不喜欢与我何干?我不是承认我错了,而是我实在厌倦了这种无聊的争论它于我的博客有何干系?所以,我必须及时奉劝两位,别折腾了,写博客不是为了磨嘴皮子的。 首先,我要严肃批评Neil同学,不带这样落井下石欺负小钱同学的,咱们家的事儿,回家再说么,呵呵!还有,不带你这样一稿多投的,那有从(1)写到(4)还意犹未尽似的,知道你想赚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点击量,知道你想热乎热乎这冬天里冷冰冰的博客大赛,可是,这也忒热乎了些嘛!当然,及时承认错误的态度很好、很积极,这个要表扬。 其次,也要认真教育一下小钱同学。其实匿名评论者并没有错,他只表达了他的观点不过用了激进的语言(我也不喜欢这种语言)。但是你在反驳的时候用的语言也同样针对,所以双方的争论不会有结果,反而不相上下。你的问题就在于:太认真了。如果过于认真看待一个词汇一个观点,那就陷入了死胡同,不妨跃迁出势阱外看看外面的连续态是怎么样的,那时你就能获得一个更为全面更为透彻的观点了。 再者,劝劝匿名评论者。你小女子(neil说你是个女粉丝,哇!)也玩大了点,这是博客不是BBS,所以灌水那一套还是有点行不通的。有时候,话说的清楚点,表达的缓和一些,咱们大家还是能嘻嘻哈哈就过去的。可谁让你碰着了咱小钱同学,闪了火花,这不,都要成火灾了。你可让俺怎么收拾啊?以后叫咱做大哥的怎么办呢?艾! 最后,说说各位看客,又称打酱油的。其实匿名评论者也是打酱油的,不过人家酱油用平底锅装,洒了一些被你们看见了而已。话说各位也各抒己见,表达了一下路人甲和路人乙、丙、丁等的意见。一项比小钱同学更加无比愤慨的情绪出现了,好家伙,一打酱油的就引发如此大的争论,瞧!咱24小时排行里,都是这些博文!都没人来咱家里看了,那咱还写不写了啊?可不,这个大赛被 Snail 一搅合就成了这味道,还让别人活了么? 诸位且慢!我想说的是,对于打酱油者,咱何必较真太多。别因为人家酱油藏深巷您也就跟着去打了,这不是卖盗版光盘!不要忘了咱的实际身份啊!我们才是博客大赛里的真正参与者,我们才是科学blogger。用另外一个比喻,咱是卖盒饭的,目的是用香喷喷的盒饭去吸引路人们的注意力,好给咱赚钱啊! 琉璃工房 里的 心理主菜 就不错,大伙儿别忘了去尝尝。虽然咱的 水煮物理 味道还不够浓,也请您品味品味。写好自己的博文,做好自己的盒饭,别光顾着打酱油了,自然就有人来照顾生意。这样路人就可以分流,也不会让洒酱油的人引起围观而造成交通堵塞。 鉴于食堂的饭菜实在太差,小的在此特请您好好烧个盒饭,定能卖个好价钱!等着哦! 更多相关博文请访问 【 若水阁 】(参赛博客) , 欢迎 投票 支持我的博客! http://www.penrosent.cn/
个人分类: 七嘴八舌|2143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自大我怕谁!——同致匿名评论者
luohuiqian 2008-11-19 22:47
最近, 小钱同学 所撰一文《 科学上,我们还有多少同路人?》 引发许多争论,其中某匿名评论者评论如下: 认为孤独是科学工作者的宿命的都是自大狂,而且认为自己孤独的科学工作者绝大多数都不杰出,这些人以为自己为了科学放弃了很多,以为自己到了市场中就有多大的成就,总觉得社会欠他们多少多少的。以为自己是爱因斯坦一样献身,恶心死了 !(原文没有标点,在此加上)请注意最后四个字,我不得不说,很扎眼。对于我们都是科研工作者或者说是即将走上科研这条道路的人来说,要作到被人恶心死了还的确有点困难,可没想到在这里轻而易举地实现了。 为此, 小钱同学 毅然决定撰文一驳。原文标题为《 为科学而孤独致匿名评论者 》,匿名评论者继续评论道: 他们为什么孤独?因为他们的追求与绝大多数人不同。自大!当大家都在为啥时候能住上自己的房子犯愁时,他们可能还整天在想着东西为啥一定要落在地上?您告诉我,他能不孤独吗?自大!这样人,享受孤独,而不会抱怨社会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理解或支持。他们享受孤独,因为这样的孤独能让他们免于世俗的牵绊,清心于自己的事业。又见自大!意淫自己比普通人伟大,放弃什么什么的。孤独这个词就体现你严重的自大,满怀自豪感,例举某些伟大科学家的事迹,意图把自己和普通人割裂开,别人都是俗不可耐,别人都不理解你的献身精神,唯你独清,自命清高。自大,令人作呕的自大 。请注意最后一句话,我不得不说,你错了。接着该评论者诠释了自大的表现形式: 这种自大一般体现在:一、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很伟大,其他人做的事情很俗气,这个和做数学的看不起做物理的,理论物理的看不起试验物理的,做经济学的看不起金融的本质是一致的,纯属YY;第二、这个世俗的世界对自己不公,自己的贡献和收入不成正比;第三、如果自己投身于世俗事物,或者说是摸钱,一定比普通人更加得心应手 。 鉴于此,我大致认为此观点不甚恰当,尽管杨玲兄安慰道: 有些事情,是需要用结果说话的,言语上的话,点到为止。人生下来,就是要被误解的。 我认为,该评论者不仅仅只是误解,而是犯了一个前提性的错误。 科研者就不应该自大吗?科研者自大难道就令人作呕吗? 当然不是!科研者应该自大,科研者可以自大,科研者就是自大! 科研者不自大,何以做常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享受孤独、追求真理; 科研者不自大,何以推动人类认识自然的脚步探索发现、为我所用; 科研者不自大,何以为人类所铭记史册永闪光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这个星球上有60亿人,可是做科研的,绝对不到一亿人,他们属于少数,他们属于为人类创造明天的少数,他们属于值得令我们骄傲的少数。人类如果不认识自然、不了解自己、不探索未知,何以拥有未来,何以走向明天?难道我们还要像祖先一样茹毛饮血么? 科研者值得自大,值得骄傲,因为他们配的上这份自大和骄傲,当之无愧! 所以,我自大我怕谁! 科研者们,抬起你自信的头颅,傲视一切世俗吧! 再者补充说明一下,科研者的清高也罢,自大也罢。绝不会令人作呕!只有呕吐的那个人,才会令其他人作呕。科研者的自大正是人们仰慕和敬佩的源泉。 至于科研者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不平衡,我不认为是个问题,我们已经拥有一个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只要足够我的生存又何以惆怅?如果整天抱怨世俗的世界不公,那么这个科研者不能算是科学家,他只是科研职业者而已,他做科研无非是混口饭吃,他和常人做常规工作又有何异?他的自大又与科研何干?你呕吐这些人又何尝不是在呕吐你自己,嫉妒和更为自大的你自己? 我是科研者,我自大! 我自大我又怕谁! (完) 欢迎 投票 支持我的博客! http://www.penrosent.cn/
个人分类: 科研杂谈|2263 次阅读|8 个评论
为科学而孤独——致匿名评论者
mylord 2008-11-19 19:16
在我上篇 科学上,我们还有多少同路人? 下,一位热心的评友对我孤独是科学工作者的宿命这一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首先感谢这位朋友愿意说出自己的看法,让我们的思考都进一步。 下面是我对这个问题初步的思考,欢迎点评。 对于那写真正以科学为业的人,不包括把它当成吃饭工具的人,他们必定是孤独的,比如您说的爱因斯坦。他们为什么孤独?因为他们的追求与绝大多数人不同。这种孤独也许不是现实中的,但一定是精神上的。当大家都在为啥时候能住上自己的房子犯愁时,他们可能还整天在想着东西为啥一定要落在地上?您告诉我,他能不孤独吗? 但是这样的孤独,大多不是他们自己认为的,而是别人给他们的评价。这样人,享受孤独,而不会抱怨社会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理解或支持。他们享受孤独,因为这样的孤独能让他们免于世俗的牵绊,清心于自己的事业。 他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追求?难道是想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凸显个性?要知道这样的选择也许并不能给他们带来荣华富贵,而有时甚至的窘迫的生活,比如居里夫妇。那他们图什么?他们就是想让自己的心得到满足,让自己的灵魂不在身体死去前窒息。也许他们没啥理由,就是想弄明白。 回到您的问题:自认为孤独的科研者都是自大狂,以为自己是爱因斯坦。好像在您口中爱因斯坦已成为真理的代名词,好像已位列仙班,我等凡夫俗子决不能仰头窥视,只能垂首拜服?如果人类再不能出现爱因斯坦一样的人,那是我们退化了,不再进步了。为什么只有他能献身科学? 孤独就一定自大吗?庙宇中修行的人,他们不孤独吗?但他们是真心谦卑的。孤独于常人,是一杯苦酒,而于清心的人,却是一剂良药。 小钱愿意为科学而孤独,但遗憾的是现在我还没有到达这种境界。 欢迎 投票支持 ,及评论交流!
个人分类: |3232 次阅读|9 个评论
送给孤独的人
钱金凤 2008-11-4 21:10
一直被孤独吸引。远离人群,让我感到轻松,独自享受那属于自己的时空。远离硝烟,让我清醒,不被狂风卷起的红尘挡住了视线。 喜欢热闹的人,从来体会不到独处的美妙。深夜亮起一盏灯,思绪从指尖缓缓流出。夜,对于熟睡的人,是空白的,但对于那些活跃的头脑,却是格外的精彩!捧一杯清茶,细细品味这夜的音律 这时,平日里活泼开朗,自言自语的我,脱去了那属于日光的外表。将那个属于外人的我,留在太阳最后一抹光亮中。而向夜,敞开心扉,冥思默想。思考我身负着的使命。有使命是种快乐的事情。就像天使,从上帝那来,带来天上的丝竹声声,安慰那些受伤的人。我不是天使,因为我也有伤心。但我被医治后,可以为难过的人,带去安慰。那么我的伤心不是我的损失,却是完成上帝的使命。 倘若有人,能把手中所做的当成一种使命,一种从上帝而来的任务,还有什么能阻挡他成功?诚然他要的不是别人眼中的成功。有这样的心态,能让人傲视一切,一切的困难。探索是人类的本性,从上帝创造那天开始就把一颗好奇心放在我们里面。以这样的心,去寻找那被上帝所隐藏起来的真理,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不为任何人做,只为这一颗心。然而这颗心在大多数人中却被世间的繁杂给淹没了。 人应当追求卓越。否则几载人生耗尽,除了享受别人的贡献,没有任何可交换的,那你的曾经存在不会有意义,对于除你以外的人。其实,对你来说,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 这样的卓越和低调不矛盾。卓越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自己。低调,却是面对他人。我们要求自己不断超越,是对自己存在的负责。对外低调,是对他人存在的负责。 当你的追求,和大多数人不同时,你注定会孤独。高处不胜寒,然而高处让我们离上帝更近,能看到更多别人无法看到的东西。这样的寒让我们格外清醒。孤独可以磨练心智,只有那些能享受这份孤独的人才能走上那条通往真理的窄路。 我想我会永远孤独,但我不会寂寞。因为我里面的心在不断得到满足,空虚永远于我无缘。 让夜来拥抱我吧,因为这时的我才是真实的。没有人前的掩饰和逢场作戏,没那些无奈的言不由衷,没有气愤去还要强装笑靥 参赛博文 : http://blog.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2209 为我投票 : 给她投票
个人分类: 感悟生命|5950 次阅读|9 个评论
我思念的孤独
考槃在涧 2008-11-3 11:14
10月28日飞到广州,马上乘长途车到中山,这次行程安排得比较满,到酒店稍微整理了一下就已近傍晚了,和主持人开了个长会,随便吃了点晚饭,开完座谈会回酒店已经晚上10点了。打开电脑却看到公司传来让人苦笑不得的信息,而且对本次项目有重大的影响,好在我早就习惯了这一切,由他去。随便看了几篇博文后睡觉。 第二天白天都没有事情,和同事去了中山一个叫逍遥谷的地方,风景还不错,上山之前看到了这个,我们笑翻了: 景色还可以,只是没有看到传说中的瀑布,但看到了高处的湖泊,水很美: 眼前这一起让我想起了挪威的森林。 有人说,高山上的湖水是流淌在地球表面上的一滴眼泪: 两棵大榕树纠缠在一起,垂下了万千条触须: 在很多有泉水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游客往泉水里扔硬币或小面额纸币,让泉水很脏很别扭,也许可以学学这种做法:1元钱换3个币,往金鱼嘴巴里扔,扔进去了表示有财运。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又保护了景色,景点还赚了钱: 和同事聊了很多她的家庭事业,也许30岁上下的人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转变。我告诉她只有自己的心里灵静才会真正的感到放松,既然她信佛教,我就介绍了奥修给她。聊完她很开心,像她那么聪明的人都会自己做决定,我们学心理学的不过助人自助罢了。 下午回到市里,开完座谈会也是9点多了,怎么睡也睡不着,于是看完了《少数派报告》,也许能预测未来的人都是孤独的吧。预言犯罪最后取消,被扼杀在摇篮中的犯罪,还能称为犯罪么?这就是时间:过去无法重复,现在无法把握,未来无法预测。我们孤立于时间长河中,每一刻体验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感受。 第二天来到广州,老曹早已等在酒店餐厅。我同事累了,于是我一个人见老曹,3个人喝光了一瓶好酒,乘着酒兴游美丽的华师,八年前我来过,但记忆里已经找不到当时的痕迹了。 美丽的紫荆花: 一丛桂子,隐隐飘来幽香。在北师大时我经常从稻香村买来一块牛肉和一瓶燕京啤酒,坐在桂子树下慢慢的吃,慢慢的想,慢慢的醉,慢慢的孤独: 一个干涸了的小池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没见到伊人,想来是因为没有水: 第二天上午去广州大学城,应老曹之邀和同学们分享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的经验,早到了一些,就在大学城里转了一圈。先去了以前的老民居,大学城征地是违反规定的,只是涉及到中央高层,我不敢拍照放到网上来,如果那样我真的会去喝茶洗澡了。呆了半响,心里觉得一阵阵的酸楚和孤独,这不是我思念的城市。 再去了民俗村,有点像迷你版的丽江,因为是淡季所以人很少: 看来不像是做旧的美丽雕饰: 被一棵孤独的树挡住的小巷: 在水中央孤独的戏台: 用贝壳贴满的老墙: 小桥,相对来说,我比较喜欢乌镇的晚上: 孤独绽放的睡莲。再孤独,也要怒放: 偷拍身材很棒的美女,完成了老婆交待的任务,看看广州女孩子的穿衣风格: 明天就要离开广州了,拉开窗帘,看着外面的夜色,这不是我思念的城市。夜风悄悄的袭来,孤独笼罩着夜色。也许不只是能预测未来的人才孤独,担忧未来的人也会。 在我思念孤独的时候,孤独正伴着我,我们都不孤独。 许巍 我思念的城市 我思念的城市 已是黄昏 为何我总对你一往情深 曾经给我快乐也给我创伤 曾经给我希望也给我绝望 我在遥远的城市陌生的人群 感觉着你遥远的忧伤 我的幻想 我在遥远的城市陌生的人群 感觉着你遥远的忧伤 我的幻想 风路过的时候没能吹走 这个城市太厚的灰尘 多少次的雨水从来没有 冲掉你那沉重的忧伤 你的忧伤像我的绝望 那样漫长
个人分类: 少年游|6284 次阅读|19 个评论
你的生活圈子很小吗?
热度 1 moxj 2008-10-18 22:17
(图片来源 http://hi.baidu.com/睫泪/album/item/03ab5aa6b3d6ad82d04358e8.html ) 又听到有朋友抱怨自己的生活圈子太小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是不是你最近的生活乐趣变少了呢?还是你的希望变的渺茫了呢?即使这样的事情是一直存在的,但你却并不是总能感觉到它.大概在人最失落的时候这种感觉也最明显吧.做别人的朋友我们是不是因该注意这样的问题呢. 朋友大概是群居动物所必须的.然而我们人类今天长途奔袭的能力已经非作日能比,你为了自己的生活离开朋友的距离已经足够长了.以致你们的生活环境是那么的不同,朋友还是昨天的朋友,但他找不到和你一样的感觉了.这也会是你失落的一方面吗? 随着年龄增长每一个人的技能都有了进步,即使你比别人可能会少一点.但是你适应环境的能力也随之增长了吗?是不是有的人反而退化了呢?拿出你两岁时的照片也许你会找到答案.照片上的你是不是正拿着在你看来和饼干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罐头瓶盖往嘴里塞呢?即便事实的确不是这样,但这并不影响你对陌生世界的好奇和你的兴趣.虽然你每天也只是在那个有限的屋子里蹒跚、逗留,但你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圈子太小了吗?哈哈,即使有,是不是走出门外或者更远一点,你的不愉快就会马上消失了呢. 当你还在山脚下的时候环顾周围是多么开阔啊.但你继续往上爬的时候是不是随着山慢慢变瘦你已经感觉到了你水平视野里的参照物更少了呢?也许等到你爬到足够高的时候,高处的寒风让你打了个冷颤的时候,你才知道如果不马上翻过这座山或者退回来,周围的空间是多么小啊.因为这座山能给你所在高度提供的空间也不会比你眼前看到的大多少了.你执著的往前走已经不再像你两岁的时候那样对你周围的事物那么感兴趣了.看来回到孩子时代是让你的生活圈子不再这么小的一个很好方法了.也许每个人都需要回去,虽然别人是翻过山回去了,你却没有,那又怎么样呢?沧海桑田,即使我们一起努力夷平了一座山还是会有另一座山从海边长起来.那你能放下你心中的山吗?或许只有那样才是一个好方法.     今天我们似乎在法律上获得了人人平等,但别的地方我们做的怎么样了呢?你是不是会对一个孩子的艺术作品很在乎呢?不管作品本身怎么样,作者的身份对你没有影响吗?你是一个学者了,你还能和路边的泥瓦工津津乐道的谈问题吗?你会把在田里干活的农民当作朋友,和他一起饶有兴趣的播种吗?有机会和总统握手交谈你觉得很荣幸吗?我可没有觉得总统的手比农民的手有什么地方让我更值得握一握的.哈哈,你的生活圈子的确太小了,是谁压缩了它呢?难道不是你自己吗?或许我们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大的生活空间,是不是你想要的没有满足你让你嫌它太小了呢? 呵呵,一个人,我在荒芜的旷野上奔跑,自由的放下前掌,连直立行走我都要放弃了.我很无助,我的生活圈子不止小,而且超级孤独?还是我的生活圈子太大了?以致我奔跑着想去看看它的边界却总也找不到.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5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的孤独感来自于没有能够跟自己心灵沟通的人
cutefay 2008-9-28 21:19
人有时候会觉得孤独,我觉得孤独的主要原因不是周围没有朋友或者没有恋人陪伴,而是周围没有能够和自己心灵沟通的人。 当一个人遇到一些高兴的事情的时候,他希望有个人能够跟他分享快乐;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当自己有些想法的时候,就希望能够找个人聊聊,看看有没有人和自己想法一样;当自己在抉择的时候,希望有个人能够给自己一些建议。上述所说的这样的人,是最能够和自己心灵沟通的,他能够了解自己的心里在想什么,也能够真正帮助自己。而往往是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人充当这样的角色,他一定是跟你有类似经历或者是能够将你做的事情看在眼里,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你;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如果两个人的环境不同了,那么这个人可能就不是你倾诉的对象了,但是他仍然会关心你,当你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还会尽力帮助你。 当身边有这样的人的时候,自己就不会孤独,这样的人,可能是自己的亲人,朋友或者恋人。当有这样的人在身边的时候,人就不会觉得孤独了。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3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忆是因为孤独的映山红
lifei 2008-8-31 09:50
感谢不具名游客的批评。 回忆是因为孤独,是我加的题目。读这首不成诗的诗,我却想到了映山红。生活中的映山红不可能是金黄的,梦中却也有了可能,所以那是梦。我们不能没有梦。 映山红于我有特殊的回忆,小时候在山里长大,满山遍野地去找映山红。很少有人猜到孩提时代的我们找到以后会去大把大把地吃映山红。回忆是孤独的。 回忆也因为孤独,因为在城市的车水马龙里偶见一株孤独的映山红,也因为疲倦的心灵偶然失去了对现在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记忆中 有映山红的影子 回忆里 有映山红的味道 如今却只在梦里 城市的繁华喧闹 偶见孤独的映山红 点缀其中 没有了开遍岭上的美丽 某个深秋的窗外 垂柳被秋风裁剪 或期待那第一场雪 定是别样的美丽风景 也许在高楼间 呆得太久 白色的雪景 金黄的深秋 那滿山遍野的映山红 记忆已如此模糊 期待着,也知道 她一定还在那里 开遍岭上的映山红 我在那里 自由的奔跑 (图:百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01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回忆是因为孤独
lifei 2008-8-30 14:42
朋友让我欣赏一首诗,说是用软件写的。挺有意思,我修改了一下,共享。 小时候 不喜欢金黄 却经常出现梦里 当我问起 却总是得到回答 那只是梦 于是,金黄 留在回忆中 留在了梦里 还有那空气中弥漫的味道 都深印在脑海 又是秋天 窗外的垂柳 已被秋风裁剪 倘若有雪 该是多美的风景 不,且留住那金黄 让人如此怀念 只有在梦里 那金黄的映山红 开遍岭上 我在那里,自由的奔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44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