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双选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谁能拯救中国的教育?
热度 2 ailincnj 2011-12-7 22:54
  今年毕业生双选会已每星期都在举办,很多企业满怀期望来招聘人才,看是轰轰烈烈,但能找到人才吗?真的要打灯笼找。现在的大学根本不重视教学,领导都在追求科研拿奖、发表论文,关系到学校的排名。教学落到无人过问的地步,以本校为例,请你们到教室去看看:   1.有几个学生有教材?(大约5%)   2.教材是哪年出版的?(大多10年前的)   3.学生在听课吗?(有睡觉、有讲话、有玩手机;有考研、考公务员、考证在看别的书的)   4.有多少老师在认真备课、教学互动、启发式教学?(不敢说)   5.真才实学的有几位?(我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   6.按正常考试及格率是多少?(乐观估计不足50%,我都是靠主观题给送分,还说我太严格)   7.那种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还有吗?   我感觉自己变成9斤老太了,没几年退休了,但祖国的前途命运在青年人的手中,好象看不到希望。也许真有点陆游当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悲凉感,也许真是“杞人无事忧天倾”吧。                             (2011.12.7)
3015 次阅读|5 个评论
“爱心圆梦”四川省大学生专场双选会
tianfei906 2010-5-16 09:33
由四川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成都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联合举办的 爱心圆梦专场双选会2010年5月16日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来自省内外数百家招聘单位和省内上万大学毕业生早早的来到了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场临时搭建的招聘现场。 校门口横幅 大学生正在看招聘单位信息 入场口1 入场口2 入场口3 招聘现场1 招聘现场2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被导师”—宁可让学生负我,我绝不负学生!
wangxh 2010-5-11 23:26
看了 马军老师 的《 导师和研究生见面该如何介绍自己 》 与 陈儒军老师 的《 研究生生源大战,我甘拜下风 》,品读着 两位老师的“被导师”经历,以及文后的评论——其中 吕喆老师 也是属于“被导师”型( 他们自己都称之为“愿者上钩”型 ),引发了一些思考,其实俺也属于该类型。 为什么说俺也是“被导师”呢? 我选研究生的原则是“ 先来后到 ”,永远信奉孔子的“有教无类”!——实际上不是我选研究生,而是研究生选我做导师( 实际上是跟着俺硕士导师学的,哈哈 )。我们学院规定每位导师每年不许超过 2 名。我对学生还有个附件原则: 如果选择到你认为更合适的导师,可以改投门庭 。当然要告诉我,并且尽量早些,给我和其他研究生留一点机会——这一条原则相当于: 宁可让学生负我,我绝不负学生 !不是不知道曹操的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但我不是丞相,而是教师。即便是已经签订“口头君子协定”,当学生离开办公室时,我也会再次明确告诉学生: 你仍然可以继续寻找更合适的导师,我永远开绿灯 !只要记住尽可能早地告诉我一声。 由于院里的规定和我的原则,经常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俩名额已满时,再有学生来找我,只好向其他导师“推”荐。由于俺的“花言巧语”,学生来找时,十有八九首先在精神上被俘获,所以经常向其他导师推荐学生( 请注意 :即使向别人推荐也不能说明鄙人是新生眼里的香饽饽 )。第二,有时仅仅精神上俘获根本不能解决长久的问题,没过几天,学生可能又找到更“合适”的导师。当再没有学生来找时,本来“已经定下”的学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改投”其他导师,我又成为“缺编导师”,但为时已晚矣!一年又一年,就这样由学生选择着、“被导师”着! 下面说说最富有戏剧性的 08 年被研究生选择的经过 : 第一个 ,通过学长的同事( 我校毕业 )了解到俺的“大名”。当谈到他的爱好时( 这时候俺从来不问专业知识 ),我们讨论了某些历史人物如诸葛亮,讨论了中国足球如大连实德,这小子被俺“以工科的视角看历史人物”、“以材料的观点看足球”和“热力学的观点看人生”所折服,当即“签约”( 后来几次打电话询问,生怕还未入门便被“逐出师门”。这小子就是假期不回家给路费旅旅游的两人其中之一,也是代表研究生足球队踢进 2 球得俺 200 元奖励的。我非常喜欢他,因为我们吃饭的时候,从来不用担心饭菜稍多,一般情况下他全能打扫战场 )。 第二个 ,谈了 1 个多小时,小伙儿倒也痛快,当我说出“你仍然可以继续寻找更合适的导师 …… ”时,竟然用“就您啦,老师,继续找太麻烦”阻止了俺后面的话。可是过了不到3个小时、下午 2 点左右,打来电话——好小子,真“听话”,没闲着啊——话还没出口俺就干脆利索说“好的,没问题。今后有什么问题仍然可以来找我”。 第三个 ,这小子把俺“涮了”,也是“口头君子协定”。 第四个 ,一个稳稳当当的小伙子,说话时笑眯眯的,挺招人喜欢。但俺名额已满,只能推给其他导师。小伙子很有心计,以让我“推荐导师为名”来表示对我信任,但是“先来后到”原则不能破。当小伙子带着无奈离开我的办公室、回头说“老师再见”时的神情现今依然挥之不去:如果制定“规定”的领导在场,肯定将其臭骂一顿,如果他敢“顶嘴”,给一个大耳光也不是没有可能!( 领导都很忙,看到倔人博客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反正也不是真的,先吹吹牛、过过瘾再说,痛快一会儿是一会儿嘛 ) 第五个 ,是一个女生。虽然告知“名额已满”,仍然坚持与我聊聊,这是不能拒绝的呀。当谈到未来志向时,她“青云直上、呼风唤雨”的鸿鹄之志把俺吓住了,本认为俺的“燕雀之志”肯定会使其另攀高枝,没想到临走时留下了“老师我就想跟着您做论文”这么一句。后来好不容易与我关系比较好的一位导师商量好:名义上他是导师,如果学生愿意跟我做论文,请他允许,工作量我一点不要,也不需要他花费一分钱。( 哎,替学生着想可不是说着玩的,是要付出代价的。其实该学生还是挺明白事理的,现在跟着导师做论文呢 ) 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四五天过去了,“找导师”高潮渐渐平静下来。突然接到第三个学生的电话,我的回答虽然还是那么潇洒、爽快,但还是忍不住抱怨一声“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呀,这都四五天了”?他说“一直不好意思,难于启齿呀”。你小子,难于启齿那你就永远不要启齿呀!这小子挺有意思,后来上课时逢人便讲“王老师的课,那是绝对不能不听的”!其实,俺小人之心窃认为他是怕倔人“报复、收拾他”,万一给他一个不及格,他绝对废废—— 研究生院规定: 累计三门次不及格退学没商量 !就这样最终“跑了”两个,“推出”两个,自己只剩一个,挺有戏剧性的,哈哈——一个更好,涮火锅时少付几盘羊肉钱儿! 对于我们自己的本科生 ,我坚决支持考外校研究生,即便不是名牌或重点大学。学生跟着导师主要是学“思想”,不同教师的思想嫁接在一起才能产生“奇思妙想”,只有拥有奇思妙想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奇才! 对于“双选会”,我们叫“新生、导师见面会”。 我觉得对一般百姓级导师意义不大。到我们学校来的学生,真正对研究方向感兴趣、明白的新生不太多,基本上是为文凭而研。导师基本上记不住新生,而新生只能记住院长、博导等显要。所以迄今为止俺只参加过一次,还记得当时系主任介绍:“王修慧,副教授, 哦 - 哦 - 哦 ( 其实俺也有材料,不知道什么原因主任只 哦 - 哦 - 不念字 ) …… 很能干!”同学们觉得有趣,哇哇鼓掌。鄙人当时也不慌不忙站起来,转过身去( 导师在前面就坐,学生在后面 ),向大家挥挥手,说了句“欢迎同学们来到 XXXX 大学”,引来老师、同学一阵哄堂大笑。( 就像歌星走上舞台向观众挥手致意一样,而其他导师基本上都是点头致意、不说话 ) 中国人历来崇尚文化 ,“大学生”、“研究生”、“导师”、“硕士”、“博士”,曾几何时,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字眼儿!记得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参加学术研讨班时,遇到一位教授带着她的研究生一起参加,把我羡慕的简直无法形容。听报告时尽量离他们近些,吃饭更不用说绝对与他们在同一桌子上,就连茶饭后、会议间散步也有意无意地向他们靠拢。 20 多天下来,我几乎成了那位教授的另一位学生——我曾经扶她爬过长城,她曾经教我跳舞!当时真的傻想过:什么时候也能以研究生身份跟着导师参加学术会议呢?什么时候也能以导师身份带着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呢?当时确实没想到,这两个目标竟然都变成了现实,而且带着学生竟然站在了国际学术会议的会场上! 导师是什么? 导师就是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学术前辈,能够通过“具体方法”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想”。研究生是什么?研究生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通过相对比较容易掌握的“具体方法”达到对科学研究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对科学认识境界的提高。今天的导师就是昨天的研究生,今天的研究生就是明天的导师。导师与研究生都是以更深入认识自然与人类社会、揭示自然与人类社会规律为己任,愿意献身于伟大的科学研究事业的从业者。有的人适合搞科学研究,有的人不适合;有的人可以做很好的研究生,有的人可以做很好的导师;但是研究生做得好不一定能够成为好导师,研究生做不好的能不能成为好导师俺就不知道喽,俺只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博士肯定不是拥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培养的!
个人分类: 心之悟|8464 次阅读|1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