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药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小麦田间出诊记
热度 12 nyj 2014-4-16 15:41
一直觉得小麦种植技术没有什么复杂高深之处,农民也一直都在种,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可是偏偏接二连三就有出问题的。 4 月 1 日 ,有农户反映麦苗不长高,到其地里一看,管理很粗放。缺苗断垄非常严重,很明显,去年秋种播种基础没打好,玉米秸秆还田后耕地没压实,造成种子悬空,出苗不好。冬前又没浇越冬水,开春到现在才开始浇水,麦苗返青后的次生根才刚刚长出,怎么能见长呢。还有杂草也比较多,肯定会影响产量的。只能建议其加强中后期管理,争取能多打些小麦。 不仅缺苗断垄,杂草也多 麦穗已到小花分化期 主茎与分蘖的小麦穗,大约分别处于药隔形成期与小花分化期 4 月 9 日 ,某个流转承包土地的公司反映小麦叶片发黄,经到现场查看,是受到了药害。原来一个月前,他们用某个品牌的苯磺隆除草剂除草,按照卖药者介绍,结果用药量扩大了 10 倍,而且他们所用那个品牌的苯磺隆还要添加助剂,这个助剂也会产生药害的。除了建议他们加强管理外,同时建议他们找卖药者商议解决。 受害面积好几百亩 受害严重的植株 受害植株田间照片 受害植株室内照片 也是 4 月 9 日,有人反映小麦种子纯度不行。到其地里一看,果然杂株很多,但几乎都是在行间和畦埂上,因此告诉他不是种子原因。但那人却不接受,不知你咬紧牙关为哪桩?有时候,农村中的问题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 麦田杂株很多 杂株几乎都生长在行间和畦埂上 杂株穗部 济麦22号小麦穗部 杂株与济麦22号穗部比较 4 月 10 日 ,某个村的几位农户反映小麦有死苗问题,到现场查看,原来是受到了小麦红蜘蛛为害。因为这些地块才浇水或正在浇水,前段时间非常干旱,加之气温又高,非常有利于小麦红蜘蛛发生。由于没有及时观察防治,现在受害严重的植株肯定绝产了。那就把还没受害的好好管一管吧。 受害麦田,呈片状、带状发生 植株受害状 植株受害状 小麦红蜘蛛 小麦红蜘蛛 4 月 15 日 ,有农户反映麦田打除草剂后不管用,经到其地块查看,情况属实。满地里长满了麦蒿,远望倒像是油菜田。据分析,可能是其用药时间偏晚,麦蒿已经长得太大了,或者用药时墒情不足,影响了药效发挥。至于农户怀疑的农药质量问题,由于经销商属寿光,只能协调寿光相关部门协商处理,否则,就要通过起诉来进行鉴定,一般农户很难奉陪的。 远望麦蒿一片黄 把小麦都给遮盖住了 多少能看出打过除草剂 麦蒿的花序及角果
个人分类: 管窥工作|6866 次阅读|28 个评论
大豆田喷施杀虫双会产生药害
tjm9518 2010-9-16 09:06
盐城市盐都区一农资销售商来电话反映,当地一农户买了阿维菌素和杀虫双防治水稻田害虫,施药后剩余少量药液,顺便喷到了自家种植的0.1亩地大豆上,结果大豆第二天出现开水烫伤样症状,后干枯发黄。他问,大豆是不是受到了药害,有什么办法解救。据了解,大豆已处于开花结荚期。 根据上述反映的情况,大豆很可能受到了杀虫双的药害,没有太好的办法解救。特别是大豆正处于开花结荚期,对药害反应敏感,很可能造成严重的落花落荚,对最终产量影响极大。 杀虫双属沙蚕毒素类农药,是一种神经毒剂,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作用。该药有很强的内吸性,能被作物的叶、根等吸收并在体内传导。杀虫双适合在水稻等作物上使用,在水稻上的安全使用标准是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250克喷雾,每季水稻使用次数不得超过3次,最后一次施药应离收获前15天以上。豆类、棉花及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对杀虫双较为敏感,尤其在夏天施用易产生药害,在柑橘、梨等作物上不当使用,也有药害报道。因此应按登记作物和规定使用量施药,在柑橘等作物上,应严格控制用量,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施药。(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8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稻抽穗前慎用唑类杀菌剂
tjm9518 2009-8-20 21:55
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三唑酮、己唑醇等唑类杀菌剂有抑制生长的作用,使用不当可能造成药害 三唑酮、烯唑醇等唑类杀菌剂多年前即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其中,三唑酮一度在生产上广泛使用,后因多年使用后防效下降,加上加量用药容易造成药害,应用面积迅速减少;烯唑醇等产品由于价格较高或者在部分地区不当使用后对水稻产生药害,使用面积一直不是太大。近年来,由于水稻纹枯病发生重,生产上普遍感觉用井冈霉素防效不佳等原因,唑类杀菌剂开始大面积应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效。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唑类杀菌剂主要有丙环唑及其与苯醚甲环唑的复配剂、已唑醇、烯唑醇、戊唑醇等。 上述唑类杀菌剂的杀菌机理基本相同,主要通过抑制真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发挥作用,基于相似的作用机理,这些药剂对水稻等农作物体内赤霉素的形成也会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水稻等作物的生长发育。 不同的唑类杀菌剂对作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有一定差异。据南京农业大学有关专家研究,用相同浓度的几种唑类杀菌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出苗后 12 天的水稻叶面积的生长抑制如下:抑霉唑 15% ,三唑醇 16% ,丙环唑 20% ,三唑酮 22% ,氯苯嘧啶醇 23% ,乙环唑 27% ,苄氯三唑醇 28% ,烯唑醇 45% 。其中,烯唑醇等药的抑制作用较强,丙环唑、三唑酮的抑制作用较弱。另有资料报道,戊唑醇对作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也较强,与烯唑醇大致相仿;己唑醇对作物的抑制作用比丙环唑、三唑酮略弱。苯醚甲环唑对作物的抑制作用比已唑醇更弱些。 上述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已唑醇、烯唑醇、戊唑醇、三唑酮等唑类杀菌剂均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可以被作物迅速吸收并在体内传导,用于农作物病害防治时持效期一般可达 20 天左右。从大量试验和大面积生产应用情况看,这些唑类杀菌剂通常在低于对作物产生药害的剂量下即对农作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按登记的推荐剂量正常使用,一般不会对农作物产生药害。有资料报道,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在不当使用对作物造成轻度药害后,对作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一般仅持续 7 天左右,以后能逐渐恢复。 从唑类杀菌剂的特点看,它们特别适合在水稻拔节前或拔节初期使用。这一时期水稻纹枯病一般处于发病初期,按正常剂量或者适当加量使用这些药剂,不仅对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效,还能抑制基部节间拔长,防止后期倒伏,而对水稻抽穗一般没有不良影响。在水稻上部 3 个拔长节间拔长期,即使使用烯唑醇、戊唑醇等抑制生长作用较强的药剂,只要注意不超量用药或者在短期内反复用药,通常不会影响水稻正常抽穗和结实。 矮秆水稻品种以及一些有轻微包颈现象的粳稻品种,其体内赤霉素合成能力较弱,在其抽穗前的上部两个节间拔长期,应特别注意控制唑类杀菌剂的用量,不能超量用药,也不要在短期内反复用药。按推荐剂量正常使用唑类杀菌剂单剂,两次用药间隔期宜在 1 周以上。 三唑酮药害案例 泗阳县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农民习惯在杂交稻破口期打破口药时加用三唑酮防治后期病害。他问,加用这种药对水稻纹枯病等病害防治效果好不好,为避免药害发生,用量应控制在多大为好。 据原宿豫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董元海等人撰写的《水稻破口期慎用三唑酮》一文报道: 2004 年 8 月下旬,宿豫县一些农民在水稻破口期不当使用三唑酮单剂 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及其与其他药的复配剂 43% 杀噻酮可湿性粉剂(记者注:可能是杀虫单、噻嗪酮与三唑酮的复配剂),导致 1500 亩左右的Ⅱ优 084 杂交籼稻受到药害,不能正常抽穗,几近绝收。 据调查,受害稻株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抽穗不良,出现严重的包颈现象。典型田块漏喷药的地方水稻能正常抽穗,喷过药的地方不能抽穗。施药剂量愈大,危害愈严重。出现药害的水稻穗下节间和倒 2 节间缩短,稻穗全部或大部分包裹在叶鞘中。剥查受害稻株主茎拔长节间长度,自基部节间向上各节间长度分别为 2 厘米、 3 厘米、 8.3 厘米、 11.6 厘米、 9.9 厘米和 6.6 厘米,正常稻株各节间长度分别为 2.3 厘米、 4 厘米、 6 厘米、 11.6 厘米、 13.5 厘米和 33.4 厘米。两者相比,受害稻株主要是第 5 节间和穗下节间分别缩短了 3.6 厘米和 26.8 厘米。这两个节间伸长期与施药期吻合。二是结实率和产量大幅度下降。据考查,包颈稻穗谷粒贪青,空瘪粒占 72.5% ~ 100% ,平均 91.2% 。受害田块稻谷亩产仅每公顷平均成谷 25.6 公斤,与正常田块相比减产 93.6% 。三是高位分蘖呈丛生状。受害稻株拔长茎段腋芽萌发产生高位分蘖,单秆高位分蘖数量达 1 ~ 5 个,平均 2.1 个。形成的高位分蘖能成穗和抽穗,但一般不能结实。四是茎叶生长旺盛。叶片厚脆,叶色浓绿,剑叶挺拔、肥大;茎秆粗,有倒须根,根系发达。 分析药害原因,一是施药时间不当。从大面积调查结果看,水稻破口期和破口期前不久施药的田块,水稻不能正常抽穗;抽穗后施药的,无明显药害现象。二是多种农药混用、用药剂量高。施用 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出现药害的田块,亩用药量均超过 100 克,没有按产品说明书要求的 40 ~ 50 克安全剂量使用。三是低温寡照的气候条件诱发了药害。受到药害的田块,农户往年在水稻后期用药时也有使用三唑酮及其复配剂的习惯,而往年没有发生抽穗不良的现象。 2004 年水稻整个生育期低温寡照,水稻抗性差,病虫发生重,水稻破口期又遭遇历史罕见的 17 ℃低温,影响水稻正常抽穗拔节,诱发了药害的发生。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三唑酮在水稻抽穗前不当使用,可能引起严重药害,但用药后是否产生药害,与用药量、用药时期、水稻生长情况、用药后的温度条件等有很大关系。生产上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用药,尤其应避免盲目用药。 三唑酮及其与多菌灵的复配剂以前曾是稻麦生产上常用的药剂,多年使用后,该药对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防效下降,因而生产上加量用药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造成药害事故频繁发生,近年来生产上特别是对唑类杀菌剂比较敏感的粳稻生产上大多不再使用这种药剂。考虑到近年来杂交水稻后期叶部病害较重,而三唑酮对这些病害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杂交稻生产上,仍然可以考虑在水稻中后期使用三唑酮来防治后期叶部病害。需要注意的是,生产上不能盲目增加三唑酮的用量,特别是在水稻破口前,三唑酮纯药亩用量一般不要超过 8 克。 烯唑醇药害案例 兴化市大营镇一农民 8月19日反映,田间水稻分别在8月8~9日喷过一次井冈霉素与已唑醇的复配剂,在8月14~15日喷过一次井冈霉素与烯唑醇的复配剂,现在田间水稻幼穗已有1厘米长,田间水稻纹枯病仍很重,有30%的稻株上有病斑,病株上外围叶着生纹枯病病斑的高度已达株高的一半。他问,现在还能不能再用烯唑醇、已唑醇及其与井冈霉素的复配剂等药剂防治纹枯病。 烯唑醇对水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前些年盐城等地曾有较大面积的水稻因烯唑醇使用不当而造成严重的药害事故。据建湖县农林局游树立等人撰写的《烯唑醇引起粳稻药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一文报道, 2002 年 8 月下旬,建湖县一些乡镇的农民因不当使用含烯唑醇的曲纹星和禾果利防治稻曲病,造成 7000 亩粳稻因严重包颈和结实率下降而大幅度减产。 据调查,出现药害的水稻穗下节间缩短,稻穗有三分之一至一半包裹在叶鞘中,上部叶片变厚,叶色变深,拔长茎段基部 2 ~ 4 节腋芽萌动明显。随烯唑醇的用药浓度增大,药害加重。田间呈长条状漏喷药的稻株能抽出稻穗,正常灌浆结实。发生包颈的稻穗,平均包颈长度为 7 厘米,包入的稻粒数为 16.9 粒,占总粒数的 20.5% ,空瘪粒增加,结实粒减少 16.2% ,谷粒明显恋青,灌浆不足,千粒重降低 1.5 克左右,平均亩产减少 131.5 公斤,减产 23% 。经剥查,自基部向上各拔长节间的长度,受害稻株分别为 5 厘米、 10 厘米、 14.1 厘米、 12 厘米和 8.2 厘米,正常稻株为 6 厘米、 10.4 厘米、 14.8 厘米、 20 厘米、 27 厘米相比,主要是上部两个节间缩短了,分别缩短 8 厘米和 18.8 厘米。少数田块稻穗能正常抽出,但结实率大幅度下降。剥开谷粒,子房已经受精,在灌浆开始后中断,胚乳中只有极少量淀粉。全田稻穗挺直上翘。 据分析,施药期不当是导致药害的主要原因。几百户出现典型药害的田块,凡是产生包颈现象的,施药时间都在水稻破口后、抽穗初期,而避开这一时段,虽然施了相同的农药,但无明显药害。多种农药混用、用药量增加、用水量不足,会加重药害。大多数发生药害的田块,亩用水量低于 40 公斤,甚至只有 20 公斤左右。用水量愈少,药害愈重。 从董德鉴反映的情况看,水稻目前幼穗有 1 厘米左右,估计水稻基部已有 2 ~ 3 个拔长节间, 8 月上旬和中旬两次用药时水稻均已处于拔节初期;所使用的药剂为烯唑醇、已唑醇与井冈霉素的复配剂,如果按推荐剂量使用,烯唑醇、已唑醇的纯药亩用量很小(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 12% 井冈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含井冈霉素 10% 、烯唑醇 2% ,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为 81 ~ 135 克,折合每亩用制剂 45 ~ 75 克,折合每亩用井冈霉素纯药 4.5 ~ 7.5 克、烯唑醇 0.9 ~ 1.5 克。江苏省常熟市义农农化有限公司的 18% 井冈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含井冈霉素 15% 、烯唑醇 3% ,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为 81 ~ 135 克,折合每亩用制剂 30 ~ 50 克,折合每亩用井冈霉素纯药 4.5 ~ 7.5 克、烯唑醇 0.9 ~ 1.5 克。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 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每公顷纯药用量为 70.3 ~ 93.75 克。其他一些烯唑醇单剂,登记用于水稻防治纹枯病的每亩纯药推荐用量一般在 3 克以上,但不超过 7.5 克),估计对水稻生长不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基本不影响后期用药。在用药量适宜、施药方法正确的情况下,烯唑醇、已唑醇以及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是有保证的,只是在田间水稻纹枯病发生较重的情况下,施药后短期内病情仍可能加重发生,因此上述田块应该不需要在短期内反复施药。如果担心田间纹枯病因前期施药量不足或施药方法不当等原因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以考虑再次施药,并根据前期用药情况选用适当的药剂品种。短期内最好避免使用烯唑醇、戊唑醇单剂,可以施用井冈霉素等对水稻生长抑制作用小的药剂。 好力克可以在水稻抽穗前使用 宝应县泾河镇一农民 8月19日反映,麦套稻还有10天左右就要抽穗了,田间纹枯病较重,前期在11~13日喷施过井冈霉素,但效果不是太好,现在想用好力克防治纹枯病等后期病害,不知道能不能用这种药。 据宜兴市周铁镇农业服务中心严伟群、宜兴市植保植检站潘云枫等人撰写的《 43% 好力克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应用技术研究》一文报道: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好力克( 43% 戊唑醇悬浮剂)对稻曲病、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效。据试验,在水稻破口前 1 周和破口后两次施药,每次每亩用药 15 毫升加水 50 公斤喷雾,稻曲病病穗、病粒防效均在 95% 以上。在水稻破口前一次用药,药后 14 天纹枯病病株、病指防效仍在 90% 以上,且能显著提高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 试验小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为 98-3 , 6 月 14 日水直播, 9 月 6 日破口。 8 月 27 日水稻破口前一次施药, 10 月 8 日病情稳定时调查,每亩用好力克 10 毫升、 12 毫升、 15 毫升处理的,病穗防效为 81.08% ~ 91.89% 、病粒防效为 80.0% ~ 92.0% ,每亩用 5% 井冈霉素水剂 400 毫升处理的病穗防效为 64.86% 、病粒防效为 66.4% 。好力克的防效明显优于井冈霉素。 9 月 8 日水稻破口后一次施药,每亩用好力克 10 毫升、 12 毫升、 15 毫升处理的,病穗防效为 58.11% ~ 59.46% 、病粒防效为 26.4% ~ 48.8% ;每亩用 5% 井冈霉素水剂 400 毫升的,病穗防效为 52.70% 、病粒防效为 40.0% ,试验各处理的病穗防效、病粒防效均不理想。 8 月 27 日水稻破口前和 9 月 8 日水稻破口后两次施药,每亩用好力克 10 毫升、 12 毫升、 15 毫升处理的,病穗防效为 81.08% ~ 95.95% 、病粒防效为 80.8% ~ 96.0% ;每亩用 5% 井冈霉素水剂 400 毫升的,病穗防效为 87.84% 、病粒防效为 91.2% 。 8 月 27 日水稻破口前一次施药,药后 7 天调查纹枯病防效,每亩用好力克 10 毫升、 12 毫升、 15 毫升处理的,病株防效为 81.42% ~ 92.81% 、病指防效为 82.85% ~ 93.39% ;每亩用 5% 井冈霉素水剂 400 毫升的,病株防效为 90.99% 、病指防效为 90.61% ,各处理对纹枯病都有较好的防效。药后 14 天调查,每亩用好力克 10 毫升、 12 毫升、 15 毫升处理的,病株防效为 71.48% ~ 90.71% 、病指防效为 75.25% ~ 91.68% ;每亩用 5% 井冈霉索水剂 400 毫升的,病株防效为 44.48% ,病指防效为 50.34% ,好力克各处理的防效明显优于井冈霉素处理,表明其持效期较长。 试验期间水稻生长正常。据后期穗粒结构考查,破口前一次施药、水稻破口后一次施药、水稻破口前和破口后两次施药,好力克各处理和井冈霉毒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明显提高,其中破口前和破口后两次施药的,最高结实率增加 12.73% ,千粒重增加 9.09% 。 根据试验结果,在一般年份常规品种上,可以在水稻破口前 7 ~ 10 天每亩用好力克 12 毫升加水 50 公斤喷雾防治稻曲病,兼治纹枯病;在感病品种上,宜在水稻破口前 1 周和破口后连续两次用药,每次每亩用好力克 12 ~ 15 毫升加水 50 公斤喷雾。 唑类杀菌剂不宜在短期内连续使用 射阳县一农资销售商反映,今年他代理销售一个己唑醇产品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等病害,在水稻抽穗期前后一般推荐在水稻破口前 7天用一次药,水稻齐穗后用一次药,每亩每亩用5%己唑醇80毫升。现在一些农药销售商因担心施药后会影响水稻抽穗和灌浆,因而不大敢卖这种药了。他还反映,以前当地生产上确实出现过三唑酮、烯唑醇等唑类杀菌剂使用不当对水稻造成药害的事故,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超过60克,就会对水稻生长造成明显的抑制作用。 宝应县小官庄镇一农民 8月17日反映,水稻田前期防治纹枯病已用过两次已唑醇,现在水稻快抽穗了,问还能不能再用这种药。 盐城市盐都区一农民反映,水稻开始拔节后不久超量使用了己唑醇,每亩用 5%己唑醇160毫升(推荐用量为100毫升),6天后又按推荐剂量喷施了爱苗(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毫升。他问,这样施药会不会对水稻造成药害,影响水稻抽穗。 已唑醇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防效,近年来在水稻生产上得到大面积使用,目前已有多个已唑醇单剂及其与井冈霉素的复配剂登记用于水稻防治纹枯病,单剂每亩纯药推荐用量一般为 4~5克。 浙江省兰溪市农业局植保站唐成庆等人撰写的《 30%已唑醇EC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简报》一文报道,据2007年8月试验,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的30%已唑醇乳油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防效,合理使用对水稻安全。试验田种植的水稻品种为两系杂交稻两优倍九,5月26日播种,6月18日移栽,8月13日施药,分别每亩用30%已唑醇乳油13毫升、15毫升、17毫升和5%井冈霉素水剂200毫升,均每亩加水50公斤喷雾,药后10天调查,四处理防效分别为52.19%、70.78%、79.65%和73.53%。试验期间水稻生长正常。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0天每亩用药15毫升的防效与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200毫升防效相当;试验条件下每亩用药15毫升与每亩用药17毫升防效没有显著差异,因而正常情况下在纹枯病发生初期每亩用药15毫升即可,病害发生较重时,可以在第一次用药后7~10天再用一次药。 据有关资料报道,已唑醇对作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比三唑酮弱些。正常情况下水稻破口期每亩用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40 ~ 50 克(折合每亩纯药用量 6 ~ 7.5 克)不会对水稻产生药害。由此可以推断,水稻破口期每亩用已唑醇纯药 6 ~ 7.5 克(折合每亩用 5% 已唑醇 120 ~ 150 克)应该也是安全的。这一剂量远超过已唑醇产品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推荐剂量。 为安全起见,生产上在按推荐剂量使用已唑醇产品时,仍应注意避免在短期内反复用药,或者与其他唑类杀菌剂连续使用。特别是在水稻抽穗前的上部 2~3个节间拔长期这一敏感阶段,两次用药间隔应在1周以上。 水稻唑类杀菌剂药害解救措施 盐城市盐都区葛武镇一农资销售商 8月20日反映,当地有近800亩地的直播稻在前一段时间多次用唑类杀菌剂防治纹枯病后,现在生育期明显推迟,问水稻生长和抽穗结实是否会受到严重影响,是否需要采取补救措施。据了解,这些田块的水稻品种为镇稻9424、泗稻11号,在7月23日每亩用禾果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30克,8月5~6日每亩用5%已唑醇80毫升,8月9日按当地植保部门病虫情报再次每亩用5%已唑醇80毫升,8月17~18日每亩用30%苯甲丙环唑20毫升。其中有一部分为大麦茬直播稻,6月1日播种,7月23日施禾果利时水稻处于拔节初期,8月初施已唑醇时水稻拔长3个左右节间,目前处于孕穗初期,剑叶刚开始抽生,穗苞较小。当地同期播种、没有反复用三唑类杀菌剂的同品种水稻,目前剑叶已完全抽生了好几天,穗苞已很大,估计再过3~4天就要抽穗了。与正常稻相比,反复施用唑类杀菌剂后生育期推迟的水稻除生育期推迟外,穗形偏小,叶色偏浓绿。另外一部分为小麦茬直播稻,6月10日播种,与同期播种的水稻相比生长也受到了较明显的抑制,叶色偏深。 如皋市下原镇一农资销售商 8月17日反映,去年当地有人在水稻抽穗前不久喷施多效唑,结果穗子没有能正常抽出来。他问,以后再出现类似情况,可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 唑类杀菌剂和多效唑都主要通过抑制作物体内赤霉素的形成而对作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不当使用唑类杀菌剂和多效唑,对水稻生长造成抑制,均会使水稻生育进程延缓,严重时可导致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和结实。发生药害后,通过适量喷施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能迅速缓解药害,促进水稻恢复生长。 上述葛武镇农资销售商反映水稻生育期推迟,很可能是由短期内反复使用唑类杀菌剂引起的。从反映的情况看,水稻生长受抑制的程度应该不会很严重,不一定会对水稻抽穗和灌浆结实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所反映的小麦茬直播稻,在拔节初期施药,目前暂时的生长受抑制应该不会对以后的抽穗和灌浆结实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而目前暂时不要采取喷施赤霉素的方法促进水稻生长,否则可能导致水稻上部节间过度拔长,容易折断和倒伏。对所反映的剑叶已开始抽生的水稻,可以注意观察剑叶生长情况。水稻剑叶抽生时间一般在 1周左右(因温度高低等有所不同)。如果剑叶抽生速度正常,表明水稻生长发育已恢复,不需要采取喷施赤霉素的措施;如果剑叶抽穗速度很慢,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喷施赤霉素的方法(最好在当地农技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促进水稻生长,保证水稻正常抽穗和结实。赤霉素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很强,一般在施药后2天内水稻就会有明显反应。施药时应严格控制用药量,每次每亩用赤霉素纯药0.2~0.5克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生长正常的地段尽量不喷药。第一次用药后3~5天,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喷药。如果水稻抽穗期出现比较明显的抽穗缓慢现象,可以立即按上述剂量喷施赤霉素促进抽穗,防止包颈。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结合施破口药喷施碧护(0.136%芸薹吲乙赤霉酸可湿性粉剂,德国阿格福莱农林环境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江苏联系电话:13615143111),促进水稻抽穗和灌浆。该药与赤霉素单剂相比温和一些。(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196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二氯喹啉酸药害大面积显症了
热度 1 tjm9518 2009-7-23 20:26
最近一段时间,江苏、安徽等地有很多农民反映大面积水稻秧苗出现心叶卷曲等现象,在直播稻、机插稻上均有发生。经初步调查和诊断,这些田块的水稻大多受到了二氯喹啉酸药害。 二氯喹啉酸是防治稻田稗草的常用除草剂。该药能被萌发的种子、根及叶片吸收,具有激素型除草剂的特点,与生长素类物质的作用症状相似。水稻的根部能将二氯喹啉酸分解,因而对水稻安全。二氯喹啉酸在水稻 2 叶期前使用,易产生药害,表现为水稻分蘖期叶片披散,不分蘖,并产生葱管状叶。在水稻 3 叶期前,二氯喹啉酸每亩纯药用量不能超过 25 克 (折合 50% 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 50 克 )。过量使用二氯喹啉酸,或者喷雾不匀、重复施药,易发生药害,受害水稻叶色浓绿,分蘖发生慢,后期出现葱管状叶。药害轻的秧苗,茎基部膨大,变硬、变脆,心叶变窄并扭曲成畸形。药害症状一般在施药后 10 ~ 15 天出现。 近年来各地在生产上普遍发现用二氯喹啉酸防治 4 叶期以上的大龄稗草效果不佳。特别是旱直播稻田,在水稻 2 叶 1 心至 3 叶期,田间大龄稗草通常在 4 叶期以上,需增加二氯喹啉酸用量才能有效防除,直播稻生产上水稻 3 叶期前后 50% 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的亩用量普遍在 50 克 左右。增加用药量后,二氯喹啉酸药害风险增加,每年都有较大面积的水稻出现药害。近年来一些农民将千金等安全性较好的药剂与二氯喹啉酸混用,既保证了防效,二氯喹啉酸用量又不至于过高,药害风险相对减少。稻杰、千金等安全性高的茎叶处理剂大面积取代二氯喹啉酸,也使二氯喹啉酸药害发生程度相对减轻。 江苏麦茬直播稻大多在 6 月上中旬播种,水稻 3 叶期前后使用二氯喹啉酸的时间集中在 6 月下旬至 7 月初,二氯喹啉酸药害显症期集中在 7 月上中旬。从今年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因施药量导致二氯喹啉酸药害的相对较少,很多田块二氯喹啉酸施用量不是过分大,纯药亩用量在 25 克以内,但仍然发生药害,可能的原因是肥水管理不当,水稻根系生长不良,根系降解二氯喹啉酸的能力下降,因而受到药害。特别是秸秆还田的田块,田间长期沤水时水稻根系易受硫化氢等酸类物质毒害,容易引发二氯喹啉酸药害。对发生药害的田块,应检查根系生长情况,根系生长不良的,在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同时,还应加强水肥管理,及时脱水露田促进根系恢复。(水清) 附图 1.药害株生长受到抑制,新生叶叶枕距短 2.药害株新叶愈合生长成葱管状,叶枕部没有叶舌、叶耳 3.包于葱管叶中的叶片难以抽出 4受害株新生叶叶鞘畸形生长 5.受害株分蘖新生叶畸形生长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11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稻根系不好易受二氯喹啉酸药害
tjm9518 2009-7-23 19:42
江都市樊川镇一种田大户 7 月 22 日反映,他家的 200 亩直播稻在前期使用二氯喹啉酸加千金( 10% 氰氟草酯乳油)化除后,现在大面积出现叶色发暗、心叶卷曲等症状。据了解,田间施药已有 20 天左右,施药时水稻处于 3 ~ 4 叶期,每亩用 50% 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 45 克 加千金 50 毫升,用弥雾泵喷药(亩用水量不大),施药后田间处于 4 ~ 5 叶期的千金子和稗草全部被杀灭,除草效果良好。现在水稻苗高已有 30 厘米,心叶卷曲。经记者指点,发现包裹在上部第二叶叶鞘内的心叶叶枕部位光滑,不像正常叶一样有叶舌、叶耳,叶枕及其附近的叶鞘、叶片愈合生长成葱管状。据此,可以判断水稻叶色变暗、心叶卷曲主要是由二氯喹啉酸药害引起的。另据了解,这些稻田前一段时间一直处于水层管理状态,田土很烂,近几天发现田间水稻出现不良症状后才开始脱水,检查发现水稻根系生长不良,黄根多,而且有黑根。目前田间水稻单株已有 3 ~ 4 个分蘖,茎蘖总数已超过够穗苗数。 上述田块在水稻 3 ~ 4 叶期每亩用 50% 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 45 克 ,用量不是太大,用药后发生药害,可能主要是因为施药后田间持续保持水层,水稻根系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生长不良,出现大量黄根和黑根,根系活力下降,施药后进入水稻体内的二氯喹啉酸不能被及时降解,因而出现中毒症状。 对上述田块,首先要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根系生长。目前田间水稻茎蘖总数已超过够穗苗数,需要搁田控制高峰苗。通过搁田,偏干管理,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和恢复。另外可以使用腐植酸盐叶面肥和赤霉素等一些促进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秧苗恢复。其中赤霉素用量不能过大,每次纯药亩用量不宜超过 0.2 克 ,否则极易引起水稻蹿高、徒长(这种情况在往年有较大面积发生),给后期管理带来麻烦。 德国阿格福莱农林环境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联系电话: 13615143111 )的碧护( 0.136% 芸薹吲乙赤霉酸可湿性粉剂)是缓解二氯喹啉酸等多种除草剂药害的有效药剂。该药为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配剂,含赤霉酸 0.135% 、吲哚乙酸 0.00052% 、芸薹素内酯 0.00031% ,相对于赤霉素而言药效比较平稳。对上述田块,每亩用碧护 3 克 加水喷雾,估计在 5 ~ 7 天内即能有效缓解药害症状。中毒严重的地段,可以在第一次施用碧护后 5 ~ 7 天,再次每亩用碧护 3 克 喷雾。(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5616 次阅读|1 个评论
麦苗受唑草酮药害会很快恢复
tjm9518 2009-3-19 19:38
3 月上中旬,淮安、泰州、扬州、镇江、南通、盐城等地有数十位农民、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农民在施用唑草酮单剂及其复配剂快灭灵( 40% 唑草酮水分散粒剂)、奔腾( 36% 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55% 苯唑 2 甲钠可湿性粉剂后,有少部分田块麦苗出现叶片发黄、叶上出现药斑等症状。出现药害的田块唑草酮纯药亩用量一般在 1.6 克左右,一般都是将唑草酮及其复配剂与麦极或骠马混用,而且喷雾时用水量较少,每亩用水量 30 公斤左右,有的农户使用了弥雾机低水量喷药。 有关唑草酮单剂及其复配剂与骠马、麦极混用对麦苗产生药害的原因及药害补救措施,笔者此前已结合今年生产上发生的案例作了分析和介绍。为进一步确认麦苗受唑草酮药害后的恢复情况,笔者对前段时间发生的相关案例作了电话回访。 案例回放 丹阳市导墅镇一农资销售商 2 月 14 日反映,当地一农民对麦田用奔腾和骠马混合喷雾除草后,部分地段麦苗在 2 天内很快出现叶发黄等症状。该农民对 3.9 亩小麦喷了药,共用骠马 300 毫升、奔腾 35 克( 7 包),每亩用水量 30 公斤。当地还有其他一些农户也将奔腾与骠马混用了,但没有出现药害。 今年 2 月上旬初气温较高,我省各地出现了一个麦田春季化除用药高峰,随后很快有较多农民反映,将唑草酮单剂及其复配剂与麦极、骠马混用后,麦苗出现药害症状,药害轻的麦叶上出现黄白色药斑,药害较重的麦叶萎垂、发黄,甚至枯死。 根据有关症状判断,麦苗主要是受到了唑草酮的药害,主要原因是药剂混用不当或施药时加水量过少。考虑到唑草酮为触杀性除草剂,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一般不会致麦苗全株死亡,以后能恢复正常生长,笔者结合往年生产的经验,提出药害处理措施:药害轻的可以不采取特殊的补救措施;受害较重的麦苗可以喷施腐植酸盐类叶面肥促进恢复,并根据情况适当早施拔节孕穗肥,促进麦苗恢复生长。 笔者回访 回访一: 3 月 13 日,笔者电话回访了丹阳市导墅镇那位农资销售商。据介绍,上述出现药害的田块,麦苗受害情况在施药后 1 周左右基本稳定,随后开始恢复生长,现在均已长出了新叶。其中,部分地段因重复喷药,施药量大,麦苗受害较重,施药后麦叶萎垂、发黄,并很快焦枯,但没有出现整株死亡现象,现在这些受害重的麦苗也已长出 2 张新叶,但总体来说麦苗生长受到了影响,苗高比没有受害的低。其他受害较轻的麦苗,新叶正常抽生,现在已看不出曾经受过药害。 回访二: 当日,笔者还电话回访了曾反映类似情况的泰兴市横垛镇某农资销售商。据了解,受药害田块在 2 月上旬麦苗 4 叶 1 心期喷药化除,奔腾和骠马混用,施药后第二天麦叶上出现开水烫伤状斑块,第三天至第四天药斑发黄,受害较严重的叶片整叶发黄。大部分药斑都出现在新展开麦叶的叶尖上,有药斑的部分约占整张叶片的三分之一,下部较老的叶片和心叶上没有药斑。施药后第五天,田间药害症状不再加重,基本稳定。 麦苗出现药害后,根据笔者提出的处理措施,当地农民对药害较重的田块喷施促进生长的叶面肥,药害程度轻的的田块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受害麦苗新叶抽生都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相对来说,同样是受害较重的麦苗,喷施叶面肥的恢复生长较快一些。据近期观察,前期受害的小麦新叶正常抽生,一般已长出 2 张新叶;前期有药斑的叶片,灼伤斑也明显缩小,并且整张叶片开始转绿。从整个田块看,随着新叶抽生,带有药斑的基部叶片被逐渐覆盖,田间一片绿色,基本看不到发黄的叶片。 回访三: 3 月 14 日,江都市樊川镇一农资销售商在接受笔者电话回访时说,当地一些田块在 2 月 12 日前后用快灭灵加唑草酮喷雾化除后,麦苗出现叶片发黄症状,很多叶片上有明显药斑。按照笔者提出的意见处理后,现在受害麦苗已恢复正常生长,前期发黄的叶片基本全部转绿,药斑缩小,随着新生叶大量抽出,田间麦苗已基本看不出前期曾受到过药害。 友情提示 唑草酮为触杀型选择性除草剂,喷药后能很快被杂草叶片吸收,破坏杂草的细胞膜,使其失水枯死。唑草酮施用不当,施药后麦苗叶片上会产生黄色灼伤斑。用药量大、药液浓度高,则灼伤斑大,药害明显。由于唑草酮为触杀型药剂,没有内吸传导功能,一般不会引起全株死亡,并且作用速度迅速,通常在施药后 1 周内天即充分表现并趋于稳定,受害麦苗会在短期内很快恢复正常生长。根据往年的经验,受害麦苗恢复正常生长后,最终产量基本不受影响。 唑草酮及其复配剂不能与骠马等乳油制剂混用,否则可能影响唑草酮在药液中的分散性,加重唑草酮的药害。从往年生产上应用的情况看,快灭灵、奔腾能与麦极等可湿性粉剂混用,一般不会出现药害。但从今年的情况看,春季化除时将麦极与快灭灵、奔腾混用会发生药害。据初步分析,产生药害的原因可能是用水量不足,药液浓度过大。 麦极用于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要求保证一定的浓度,无论是冬前杂草较小时每亩用麦极 20 克,还是春季化除时每亩用药 40 克,均要求每亩加水量为 30 公斤左右,较大的药液浓度有利于提高杂草防除效果。加水量过大时,药物浓度下降,除草效果也会下降。 快灭灵在冬前化除时使用,每亩用药量一般为 2 克,每亩加水量为 30 公斤,与使用麦极的加水量是一致的。到春季化除时由于杂草草龄较大,快灭灵每亩用量一般为 4 克,提倡加足水量喷雾,每亩用水量最好在 50-60 公斤,这样一方面能将麦田中的杂草喷湿喷透,提高除草效果(唑草酮为触杀型药剂,喷到草叶上才能发挥除草作用);另一方面施药浓度不至于太大,有利于提高对麦苗的安全性。 春季化除时,将麦极与快灭灵、奔腾混用,为满足麦极的施药要求,每亩用水量一般为 30 公斤左右,加水量偏低,麦苗容易受到唑草酮药害。特别是有些农户,使用弥雾机施药,加水量严重不足,更容易产生药害。 一般来说,麦苗在拔节之前的分蘖期受到唑草酮触杀药害后,药害情况会很快稳定,受害麦苗会较快恢复生长,对最终产量基本没有影响。到小麦拔节以后,上部功能叶开始抽出,应慎用唑草酮及其复配剂,否则功能叶上出现较严重的药斑后,会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影响小麦生长,对产量会产生一定影响。 目前对 3 月上中旬施药后出现药害症状的麦苗,受害重的可以适当喷施腐植酸盐类叶面肥促进恢复,并适当提早施用拔节孕穗肥,促进麦苗恢复;受害轻的麦苗,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的补救措施,可以根据田间麦苗生长情况,适当早施拔节孕穗肥。麦苗长势旺的田块,不宜过早施拔节孕穗,尤其不要一次性大量施用尿素,防止群体过大引起后期倒伏。(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80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奔腾与骠马混用容易出现药害
tjm9518 2009-3-19 19:25
丹阳市导墅镇一农资销售商 2 月 14 日反映,当地一农民对麦田用奔腾和骠马混合喷雾除草后,部分地段麦苗在 2 天内很快出现叶发黄等症状。据了解,该农民对 3.9 亩小麦喷了药,共用骠马 300 毫升、奔腾 35 克( 7 包),每亩用水量 30 公斤。当地还有其他一些农户也将奔腾与骠马混用了,但没有出现药害。他问,麦苗出现药害症状后会不会死亡,现在如何补救。 奔腾是唑草酮与苯磺隆的复配剂,含唑草酮 22% 、苯磺隆 14% 。唑草酮为触杀型选择性除草剂,喷药后能很快被杂草叶片吸收,破坏杂草的细胞膜,使其失水枯死。气温在 10 ℃以上时, 2 ~ 3 天即见效。该药杀草谱广,杀草速度快,受低温影响小,而且对后茬十分安全,是麦田春季化除的优良除草剂。 小麦对唑草酮的耐药性较强,在小麦3叶期至拔节前(一般为11月至次年3月)均可施用,但如果施药不当,施药后麦苗叶片上会产生黄色灼伤斑。用药量大、药液浓度高,则灼伤斑大,药害明显。为防止药害发生,配制药液应严格采用二次稀释法,严禁将药剂或母液直接倒入空喷雾器内。应选无风或微风天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施药,不宜使用弥雾机施药。喷雾时应均匀周到,不要重喷或漏喷。 喷施唑草酮及其与苯磺隆、 2 甲 4 氯钠、苄嘧磺隆的复配剂时,药液中不能加洗衣粉、有机硅等助剂,否则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含唑草酮的药剂不宜与骠马等乳油制剂混用,否则可能会影响唑草酮在药液中的分散性,喷药后药物在作物叶片上分布不匀,着药多的部位容易受到药害。 唑草酮没有内吸传导作用,药物不会在植株体内传导,通常不会引起全株死亡。在药害严重时,少数处于 1 ~ 2 叶期的麦苗,由于叶片严重损伤,可能出现死亡。较大的麦苗一般不会死亡,带有药斑的基部叶片在新叶长出后会逐渐被覆盖,对最终产量没有太大的影响。药害通常在施药后 2 ~ 4 天即充分表现出来并趋于稳定,此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补救措施。 目前麦苗一般处于返青期,叶龄相对较小,叶片受害后恢复生长的余地较大,通过加强管理,麦苗能较快恢复。如果受到药害时田间群体充足,每亩主茎和分蘖数量达到 36 万左右(每平方尺 60 个茎蘖),基本达到成穗数量,则麦苗恢复生长后产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现在不需要采取特别的补救措施。如果受到药害时麦苗较小,田间群体不足,麦叶受伤会影响麦苗分蘖和分蘖成穗,对产量影响较大,目前对受害麦苗应适当增施氮肥,每亩施尿素 5 ~ 10 公斤,促进麦苗分蘖,争取小分蘖成穗,到拔节孕穗期再根据苗情适当早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减少产量损失。 以后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以将麦极与唑草酮及其与苯磺隆或苄嘧磺隆的复配剂混用,兼除两类杂草。需要注意的是,麦极不能与 2 甲 4 氯钠等激素型除草剂混用,否则会影响麦极的防效。富美实公司新推出的一款新药 55% 苯唑 2 甲钠,为唑草酮与苯磺隆、 2 甲 4 氯钠的复配剂,该药不要与麦极混用。唑草酮及其与苯磺隆或苄嘧磺隆的复配剂虽然不能与骠马混用,但只要分开来使用,例如头天打一种药、第二天打另一种药,就不会出现药害。考虑到苯磺隆、苄嘧磺隆、 2 甲 4 氯钠等药剂会影响精恶唑禾草灵的防效,最好将这些除草剂与骠马等精恶唑禾草灵制剂相隔一周左右施用。(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5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快灭灵麦极混用致小麦药害无大碍
tjm9518 2009-3-19 19:21
江都市樊川镇一农资销售商 2 月 21 日来电话说,往年在小麦田用麦极加快灭灵防除杂草,一直没有出现药害。今年 2 月 12 日在小麦田用麦极加快灭灵防除杂草,由于田间杂草草龄较大,适当加大了用药量,每亩用快灭灵 4 克、麦极 40 克加水 40 公斤喷雾。施药时气温高,施药后 3 天遇持续低温。田间杂草阔叶杂草在施药后 2 天出现药害症状, 4 天内几乎全部死亡,除草效果很好,但麦苗也出现了药害症状,表现为叶片发黄并有药害斑点。他问:这些小麦药害症状会不会继续加重甚至死亡?现在如何抢救? 唑草酮可能造成药害 快灭灵为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的 40% 唑草酮水分散粒剂。唑草酮属触杀型选择性除草剂,喷药后能很快被杂草叶片吸收,破坏杂草的细胞膜,使其失水枯死,杀草速度极快。该药在麦田施用不当时,对麦苗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受害麦苗叶片上会产生黄色灼伤斑。通常在用药量过大,药液浓度过高,或者与其他药剂如乳油制剂混用时,容易出现药害。 为防止药害发生,不要随意增加用药量,一般在越冬前杂草较小时,每亩用快灭灵 2 克即可;春季杂草较大时,为保证防效,亩用药量应增加到 4 克。配制药液时应严格采用二次稀释法,不要随意与乳油制剂等桶混使用。应选无风或微风天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不要重喷或漏喷,不宜使用弥雾机施药。加水量要足,特别是春季化除时增加用药量后,应加足水量喷雾,亩用水量宜增大到 50 ~ 60 公斤,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止药害发生,还有利于将杂草喷湿、喷透,提高防效。上述发生药害的田块亩用水量为 40 公斤,偏少,是药害发生的可能原因之一。 唑草酮的药效发挥与光照和温度条件有一定关系。施药后光照条件好,有利于药效充分发挥,阴天不利于药效正常发挥。气温在 10 ℃以上时杀草速度快, 2 ~ 3 天即见效;低温期施药杀草速度会变慢。据气象信息,今年 2 月份以来我省异常偏暖, 2 月上旬全省平均气温达 7.4 ℃ ,比常年高 5.4 ℃ , 2 月 12 日南京极端最高气温达 27.7 ℃ ,为近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 2 月份气温最高值。上述田块施药时间在 2 月 12 日,正值晴热高温天气,施药后唑草酮药效得到良好发挥,这也是麦苗受害的可能原因之一。 唑草酮没有内吸传导作用,药物不会在植株体内传导,通常不会引起全株死亡。药害严重时,少数处于 1 ~ 2 叶期的麦苗,由于叶片严重损伤,可能出现死亡;春季化除时麦苗较大,受药害后一般不会死亡,带有药斑的基部叶片在新叶长出后会逐渐被覆盖,对最终产量没有太大的影响。药害通常在施药后 2 ~ 4 天即充分表现出来并趋于稳定,此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补救措施。 麦极也可能造成药害 麦极为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的 15% 炔草酸可湿性粉剂,登记用于小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对小麦安全性好,在低温下使用对麦苗也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应避免在麦苗受渍、生长弱的田块用药,否则容易出现药害,药害症状主要是麦苗生长受抑,并可能出现麦叶发黄等症状。 从近年来生产上应用的情况看,将麦极与快灭灵混用,可以兼除麦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安全性和防效均较好。但上述田块小麦受到唑草酮药害后,生长变弱,可能进一步受到炔草酸药害而生长受抑。 2 月 23 日,高邮市武宁镇一农资销售商来电话反映,麦田用麦极加奔腾(唑草酮与苯磺隆的复配剂)化除后,有少部分田块小麦苗叶片出现药斑并发黄;而单用奔腾的,均没有出现明显的药害症状,有些田块虽然小麦叶片上出现药斑,但不是很明显,整体看麦苗不出现发黄现象。根据这一反映,除了农户配药、施药方法不对等因素外,麦极可能使受唑草酮轻度药害的麦苗进一步受害,出现叶片发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酌情提早施用拔节孕穗肥,促进麦苗恢复生长,并加强管理,清理沟系,避免麦苗受渍。(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6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中较大面积麦苗出现严重冻害
tjm9518 2008-12-9 09:06
原因分析:施用异丙隆使麦苗抗寒性下隆,遇近期寒潮产生冻药害 12 月 8-9 日,江苏中部地区有数十位农民、农资销售商反映,麦田在使用含异丙隆的除草剂后遇到寒流,导致麦苗突然出现枯黄、失水萎蔫等异常情况。 兴化市一农资销售商反映, 100 多亩小麦在 11 月下旬使用异丙隆和苯磺隆的复配剂进行化除,在寒流过后田间多数麦苗出现了叶片干瘪而根系正常的情况。除这些田块外,当地还有一些用过异丙隆或含异丙隆的复配剂的田块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兴化市大邹镇一农民反映,一块 1.5 亩的大麦田在 11 月 29 日曾使用 50% 异丙苯可湿性粉剂进行化除, 12 月 7 日以后发现田间有 40% 左右麦苗的叶片像被开水烫过。目前麦苗处于 3 叶 1 心期,受害苗地上部变软,叶片不发黄,远看整块田颜色偏暗,田间暂时还没有死苗,周边一些用过药的大麦田也有类似情况。 另外,兴化市戴窑镇、兴化市大邹镇、通州市骑岸镇、泰兴市分界镇、泰兴市姚王镇、东台市安丰镇、东台市五烈镇等地也有等多位农民、农资销售商反映了类似问题。 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 12 月 5 ~ 6 日,江苏省各地气温大幅度下降,苏中地区最低温度普遍下降到 -3 ~ -4 ℃,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霜冻。尽管气温下降幅度大、温度低,但对于苏中等地目前处于 3 ~ 4 叶期,前期已经过低温锻炼的麦苗来说,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冻害。上述田块的麦苗受到冻害,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前期施用了异丙隆及其与其他药剂的复配剂。 异丙隆为取代脲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主要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在导管内随水分向上传导到叶内,抑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受药害的杂草表现为叶尖和叶缘褪绿,发黄,最后枯死。在用药量过大的情况下会对小麦造成药害,使麦叶发黄。异丙隆还会降低麦苗的抗寒能力,麦田施药后短期内遇低温霜冻,麦苗容易受冻害,出现平常所说的冻药害现象。一般在寒流来临前后3天内,或夜间有严重霜冻时不能用药,否则会产生药害。 小麦播种过迟,麦苗生长量小,本身的抗寒抗冻能力就差,施用异丙隆后遇低温,会加重冻药害的发生。异丙隆的药效期有 30 ~ 45 天之久,在小麦 2 ~ 3 叶期喷施异丙隆后 10 ~ 15 天遇强低温寒流,麦苗仍有可能出现冻药害。 在嫩苗田施用异丙隆,麦苗也容易产生药害、冻害。例如在稻套麦田,麦苗前期受水稻保护,生长瘦嫩,水稻收割后麦苗失去保护,对风吹、低温阴雨等恶劣天气的抵抗力弱,喷施异丙隆后遇低温受冻药害的可能性增大,受害程度也会加重。稻套麦田施用异丙隆等除草剂,应在水稻收获后 10 ~ 15 天,麦苗已老健时施药。 麦田施用异丙隆还应注意,施用过磷酸钙的土壤不宜使用该药;作物生长势弱或受冻害的、漏耕地段及沙性重或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宜使用。异丙隆在麦田施用时应均匀喷雾,施药不匀会稍有药害。异丙隆最适宜的用药时间为杂草出苗前至 3 叶期以前,一般每亩用 50 %异丙隆可湿性粉剂 125 ~ 150 克,加水 30 ~ 40 公斤喷雾。 一般来说,日平均气温 4 ~ 5 ℃就会有较重的霜冻,施用异丙隆后半个月内出现这种天气,就可能对小麦造成较重药害,麦苗可能出现叶片褪绿、生长受抑制的现象。施药后短时间内出现严重霜冻,小麦受害更为严重。在小麦越冬期前,出现日最低气温在 0 ℃以下的有霜冻天气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异丙隆最好在小麦出苗后气温较高时及早施用,不要等到低温期来临时再施用。 小麦播种、出苗迟的田块,为规避药害风险,生产上应选用悬浮率高的优质异丙隆产品,悬浮率低的异丙隆产品,药物在药液中分布不均,喷施到麦苗上后容易使部分麦株受药量过大而造成药害。 上述受到冻害的小麦苗,如果仅部分叶片受冻,麦苗一般不会死亡,以后能恢复生长;严重受冻的麦苗,特别是低龄麦苗,有可能死亡。如果田间麦苗死亡率不高,通过适当增施氮肥、钾肥,有利于促进麦苗恢复。对发生冻害的麦田,及时喷施春泉 883 (购货联系电话: 0514-85300388 、 13901442200 )等腐植酸盐类叶面肥,更有利于麦苗恢复生长。 (水清) 个案分析 泰兴市姚王镇一农资销售商 12 月 8 日反映,当地有较大面积的小麦在 7 日、 8 日两天突然出现异常,有近 40% 的麦苗叶片像被开水烫过一样,严重的已经整棵苗萎蔫。受害麦苗主要发生在 10 多天前施用过霸草灵和赛剪这两种药的田块。经检查,田间有部分麦苗根系发黑。 分析:霸草灵为 2%吡草醚悬浮剂,登记用于冬小麦田防除以猪殃殃为主的阔叶杂草,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9~12克,折合每亩用霸草灵30~40毫升。吡草醚为苯基吡唑类触杀性苗后除草剂,作用机制是抑制植物体内的原卟啉4氧化酶,并利用小麦及杂草对药物吸收和沉积的差异所产生不同活性的代谢物,达到选择性地防治小麦地杂草的效果。在用药量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对小麦产生药害。据睢宁县魏集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郭言斌《霸草灵防除麦田猪殃殃试验小结》一文记载:据试验,在11月15日杂草3~4叶期施药,每亩用霸草灵10毫升喷雾,对麦苗安全。每亩用霸草灵30毫升升加水30公斤常规喷雾,就会对小麦产生一定药害,施药后3~5天部分小麦叶片上出现灰白色斑点,受害叶一般为倒数第二叶和第三叶,并随着药量增加受害加重。施肥水平不同,小麦受害程度不同,一般施氮肥偏多、叶片宽大而嫩绿的麦苗受害重。 从这位农资销售商反映的情况看,麦苗出现异常现象不像是霸草灵药害。一是霸草灵为触杀性除草剂,所产生的药害斑为白色的触杀型斑,正常用药条件下不大可能造成叶片水烫样坏死;二是霸草灵产生药害的速度较快,药伤斑一般在用药后 3~5天就会出现,而上述田块的麦苗在用药后10多天才出现异常。 上述田块麦苗出现异常现象,很可能主要由前期施用赛剪有关。赛剪为 70%苯磺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含异丙隆成分,用药后短期内遇低温容易产生冻药害。(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4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直播稻出苗不良 多效唑促蘖更糟
tjm9518 2008-8-30 16:53
常州市武进区一农民来信说:今年我在 6 月 14 日播种了 0.85 亩直播水稻,播后苗前用丙草胺加苄嘧磺隆进行土壤封闭。由于出苗期田间积水等原因,出苗较少。为促进分蘖, 6 月 28 日对上述田块喷施了 15% 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120 克。结果,不仅水稻秧苗分蘖没有增加,而且秧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不再发生分蘖。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对受害水稻用什么方法补救? 直播稻出苗期田间淹水,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会受到影响。其中有部分种子萌发严重受抑而不能出苗,能出苗的,其生长势也较弱。播后苗前施用过土壤封闭处理剂除草的,水稻出苗期还可能受到除草剂药害,受害重的不能成苗,受害轻的虽然能成苗,但长势弱。 在不良条件导致水稻出苗不良的田块,田间形成的秧苗一般生长势弱,对这种秧苗喷施多效唑,不仅不能促进分蘖,还会使秧苗生长进一步受到抑制,严重的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生长。上述田块,在水稻幼苗期 0.85 亩地喷施 15% 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120 克,多效唑用量过大,也是造成秧苗生长严重受抑的重要原因。对多效唑施用不当,水稻秧苗生长严重受抑的秧苗,及时喷施赤霉素,有一定的解害效果。喷施赤霉素时每次用量不能太大,每次每亩用赤霉素纯药 0.3 克左右加水 30 公斤喷雾,一周后视秧苗恢复情况考虑是否再次用药。在喷施赤霉素的同时,加用含腐植酸盐的叶面肥(其中不能带有多效唑等抑制生长的药物成分),更有利于秧苗恢复。 今年 6 月中下旬直播稻播种出苗期间,我省很多地方出现了连续阴雨天气,特别是在如皋、通州等地,雨量特别大,田间积水较长时间不能排出,直播稻出苗受到很大影响,部分田块的的直播稻出苗期还受到了除草剂药害,很多田块出苗量少。当时曾有一此读者咨询对出苗少的田块是否可以喷施多效唑促进分蘖,增加田间水稻群体数量。农技 001 工作室根据当时掌握的情况,判断田间秧苗素质可能较低,因而提出不能施用多效唑来促进水稻分蘖。 以后对出苗不良,秧苗素质差的直播水稻,不要在其幼苗期喷施多效唑,而应通过适当的栽培管理,促进秧苗素质提高。田间出现病苗的,还应喷施恶霉灵等杀菌剂防治立枯病等苗期病害,减少秧苗病害损失。有条件的,可以喷施健丽壮等多肽类叶面肥,促进弱苗转壮。等秧苗转壮后,如果田间群体数量偏小,可以在其分蘖初期,适量喷施烯效唑、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并酌情增施氮肥和磷钾肥,促进分蘖,增加田间水稻茎蘖数量,保证高峰数量在每亩 30 万左右,最终每亩成穗 22 万左右,亩产量 550 ~ 600 公斤。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省绝大多数农户,种植直播稻的时间都不长,对直播稻的基本苗数量是多是少缺乏直观经验,而且一般不愿意到田间查苗。对每亩 7 万~ 8 万基本苗的田块,他们往往认为苗量过少。其实,在目前我省大面积生产上,适期播种的麦茬直播稻,每亩 7 万~ 8 万基本苗是最佳的基本苗数量。基本苗过多,反而容易引起中后期水稻群体过大,后期容易倒伏。(水清)
个人分类: 直播稻专题|6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