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暖冬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暖冬

相关日志

3-4月见结果:是否有“倒春寒”来袭?
热度 2 杨学祥 2014-3-2 10:52
3-4月见结果:是否有“倒春寒”来袭? 我国今年冬季偏暖与频繁的地震活动有关,地下能量释放后将会变冷。 wangchun11 2014-3-1 15:33 杨教授:昨天28日:正是月亮近地潮开始的日子,今天3月1日是日月大潮,在面对强潮汐组合的时候,为何中央气象台却恰恰在昨天说:“冷空气影响趋于结束?!”为何该股较强冷空气就对南方影响不大呢?看了中央气象台的3月上旬中期预测:3月上旬除了北方一些地区外,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为什么会是这样?南方这么多雨,气温怎么还会偏高呢?什么道理???冷空气为什么不影响南方呢?为什么没有所谓的寒潮和倒春寒呢?但是昨天我所在的湖北荆门这里风还是挺大的,为什么中央气象台不看好这股冷空气,都没有对南方做出冷空气降温的预报呢?是中央气象台人为“暖化”还是什么??为什么在面对强潮汐的时候?!中央要与“潮汐”唱反调??到底怎么回事?3月还有寒潮和倒春寒吗??? 3月上旬我省将出现较长时段不利春播天气 2014-03-01字号:T | T   一、3月上旬我省将有较长时段低温阴雨天气   预计3月上旬影响我省的冷空气频繁且强度加强,北部地区将有较长时段低温阴雨天气。旬平均气温北部地区略偏低,其余地区正常;旬降水量西北部地区略偏多,南部地区正常~略少,其余地区正常。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3月1日夜里起全省气温自北而南将明显下降,最低气温过程降温幅度中北部地区可达5~7℃,局部超过8 ℃,南部地区可达3~5 ℃。2~6日北部地区部分县市将出现平均气温低于12℃的不利春播低温阴雨天气。7~10日,北部地区部分县市和南部地区局部县市将出现平均气温低于12℃的不利春播低温阴雨天气。   预计1~2日,全省有阵雨,中北部地区的部分县市有中雨,局部县市有大雨。6日夜里~8日,全省有阵雨,部分县市有中雨,局部县市大到暴雨。   二、春播期气候预测   预计2014年春播期(3月1日~4月10日)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量大部分县市正常略偏少。不利于春播的主要时段大致出现在: 3月上旬前期(2~4日)、3月上旬后期(7~10日)、3月下旬前期(21~24日)和3月底至4月初(3月31日~4月2日)。   三、农业生产建议   1、预计春播期有四次不利春播低温阴雨时段,特别是3月上旬低温阴雨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不适宜开展早稻、春大豆的春播工作,建议待中旬气温回升后,抢晴播种。   2、已播早稻若遇上强冷空气影响,应盖好秧田塑料薄膜、增施热性磷钾肥等进行防寒。   3、春季是我省强对流天气的频发期,请注意防范冰雹、雷暴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福建省气象台2月28日15时05分发布) http://www.fujian.gov.cn/wsbs/bmxxcx/mszx/201403/t20140301_701747.htm 浙江3月上旬天气趋势预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2日08:47 问天网   浙江省气象台预测,3月上旬全省雨量大部分地区较常年略偏多,旬平均气温全省接近常年。   1日全省阴有阵雨。2日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3日全省多云,气温较高,傍晚起转阵雨。4-6日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有一次明显的降水和降温过程,全省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可达8-10度,其中5日浙北和浙西的部分地区有雨夹雪,浙北内陆平原和沿海海面分别有6-8级和9-11级大风。冷空气过后,7日早晨气温较低,西部山区和浙北的部分地区有冰冻。8日前后受高空小槽东移影响,全省还有一次弱降水过程。   气象服务建议:   1、由于前期气温持续偏高,茶叶等作物耐寒能力下降,上旬中期的强冷空气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请农业等有关部门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2、上旬强冷空气影响期间,沿海海面将会出现9-11级大风,请注意海上交通安全。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07/0302/20479.html “倒春寒”来袭?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4-02-28   编者按:“门庭春已近,风雨却多违。”2014年2月中旬,在南国大地桃李争芳之际,风云突变,数轮冷空气接踵而至,气温骤降,雨雪夹杂。许多公众心生疑问:“倒春寒来了吗?”那么,这轮雨雪降温过程是否就是气象意义上的倒春寒呢?倒春寒又分别会给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带来何种影响?应当如何应对?   “那是3月底4月初,我们去江南一带‘蹲点’,当地连续十几天出现阴雨天气,稻田里的秧子都烂掉了。”78岁高龄的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正研级高工李小泉在回忆近50年前的一场“倒春寒”时说道。   那场名副其实的“倒春寒”,是记者提到这三个字时,李小泉大脑里的第一反应。   近日,江南一带地区在经历了少见的温暖隆冬之后,天气突然出现转折。2月上旬中期开始,冷空气势力加强,气温由明显偏高转为偏低,雨雪冰冻天气在湖南、贵州、安徽等地大面积铺开,其中,安徽东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出现暴雪。温暖如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普遍下降6℃到10℃,局部地区气温下降12℃,仿佛在几天完成冬春之间的变迁。面对此情此景,有公众质疑,“倒春寒”来了?   李小泉说,“倒春寒”这个名词很早就有了,但这个词多用在农业上。实际上,在气象学中,“倒春寒”这一术语最早来源于农业,主要指3、4月份,进入春季以后,气温回升很快,后期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明显下降,低温持续时间长达1至2个星期以上的那种春季前暖后冷,并造成大片地区农作物遭受冷害的天气现象或者天气过程。“春季天气回暖,温度上升,越冬农作物也都迅速生长起来了,抗寒能力减弱,特别是在南方早稻育秧的时候,如果出现较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天气,温度突然下降,就会对早稻秧苗的生长以及油菜等越冬作物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是通常意义上来讲的‘倒春寒’。”   李小泉认为,“倒春寒”一词在时间上没有一个特别确切的界定,在不同地区,情况不一样。比方说,在华南地区,一般来讲,2月下旬到3月上旬开始播种早稻,这时候要是出现前暖后冷以致对早稻播种育秧产生影响的情况,就可以叫做“倒春寒”。在江南一带地区,“倒春寒”主要出现的时间是在3月下旬以后,通常是4月份,因为那时候已经进入春季,温度回升,农作物抗寒能力减弱,如果气温突然出现骤降现象,就会危害水稻的播种育秧和大田作物的健康生长,这便是江南地区的“倒春寒”。对北方来讲,“倒春寒”可能来得更晚一些,通常指小麦返青以后,4月中期甚至是5月份,又有较强的冷空气到来,可能使小麦遭受冻害,也称为“倒春寒”。所以在不同地区,“倒春寒”所指时段是不同的。   谈到今年气温的特点,李小泉说,1月份,我国的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值;特别是1月底到2月初,南方的气温明显偏高,一些地区的日平均气温都可以达到15℃左右,个别的日子里,气温甚至接近20℃,有些女孩子都可以换上裙装,仿佛春天已经来临。可是到2月上旬中期以后,冷空气势力加强,温度突然下降。不过,从整个农业生产来看,还没到农作物开始春季旺盛生长的时候,早稻也没开始播种。“所以,最近这半个月左右的南方低温,虽然导致部分地区抽薹开花的油菜、露地蔬菜受冻,部分亚热带经济林果遭受轻度寒害,但影响还不是很明显。”他再一次强调,“现在还没开始播种早稻,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次过程不应该称为‘倒春寒’。”李小泉如是说。 (来源:《中国气象报》作者:王晨 责任编辑:唐淼) http://www.cma.gov.cn/kppd/kppdrt/201402/t20140228_23955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139 次阅读|3 个评论
冷暖互变:地下排气停止了吗?
热度 5 杨学祥 2014-2-11 15:07
2013-2014年交接时期北美洲和欧亚都经历了冷暖转变,北极涛动为什么从北美洲开始突破?中国和东北亚为什么雾霾高发?是地下排气造成的热异常?地下排气停止了吗?倒春寒不远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366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337.html
个人分类: 图片|4310 次阅读|18 个评论
2014年至2016年异常高温干旱初现端倪
热度 1 杨学祥 2014-1-22 06:49
2014 年至 2016 年异常高温干旱初现端倪 杨学祥 图 1 2014 年 1 月下旬全国气温距平预报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kepu/2.html 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为 18.6 年,变化幅度从 18.5-28.5 度。在极大值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增大三分之一,导致南北冷暖空气激烈交汇,造成严重洪涝;在极小值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减少三分之一,导致南北冷暖空气交汇程度减弱,造成严重干旱。 郭增建等人在 1991 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41-1943 年(河南大旱)、 1959-1960 年(山西大旱)、 1977-1978 年 ( 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 ) 、 1995-1997 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 4-5 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 ;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932 年(松花江大水)、 1933 年和 1935 年(黄河特大水)、 1951 年(辽河大水)、 1969 年(松花江大水)、 1986 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大气潮和海洋潮最大幅度的南北震荡可激发冷空气活动,从而增大降雨机会。 我在 2008 年 9 月 16 日 指出,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我们认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天灾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 2007 年世界粮食危机值得关注。 2010 年开始我国南方可能进入干旱时期,并将在 2014-2016 年达到高潮,必须做好预防准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学者指出, 1951 年至今,全国性暖冬共发生 16 次,分别是 1973 , 1979 , 1987 , 1990 , 1991 , 1993 , 1995 , 1997 , 1998 , 1999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7 , 2009 年。最近的 2008/2009 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1.7 ℃ ,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冬季第三暖,应该算强暖冬了。其中, 1977-1979 年、 1995-1997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影响暖冬的另一种因素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2014 年 1 月下旬全国气温距平预报表明,由于冷暖空气南北震荡的减弱,中国处于以大陆为中心的高温干旱状态,其中西安的干旱最为严重。 2014 年至 2016 年异常高温干旱初现端倪,证实我们在 5 年前的预测,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参考文献 郭增建 , 秦保燕 , 郭安宁 . 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 . 北京 : 地震出版社 , 1996. 165-188 杨学祥 .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2001, 21 ( 1 ): 15~23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相关资料 西安今冬干旱程度 53 年排第二 未来一周仍无雨雪 2014-01-21 07:15:38 来源:华商报    昨日,西安市长安区东大街办庆镇村, 54 岁的张天良正在给自家的小麦地浇水   遍地撒琼瑶,舞长空,蝶翅飘。白茫茫占断蓝关道。银铺小桥,玉妆破窑。望江天,满园梨花耀。剪鹅毛,山童来报,压折老梅梢。   这首《咏雪》未提一字雪,却处处写雪,让人不禁心向往之,对于盼雪盼得脖子都长了的西安市民而言,尤其渴望。   来自气象台的消息说,西安已经 80 多天没有有效降水了。今冬已刷新了 2001 年至今降雪来得最晚的纪录。   而更悲催的是,预计未来一周,西安仍然没有雨雪迹象。 市民感受   刚下飞机到西安就感冒了   盼望着,盼望着……麦子“渴”了,农民盼雨雪盼得望眼欲穿 ; 身体不适,市民盼雨雪盼得心力交瘁,可雨雪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是没来。干,成了这个冬天的主题词。   干旱:一冬没雪,农民担心麦子绝收 65 岁的曹建志是蓝田县安村镇支尚村村民,最近几天,他每天都关注天气预报,看什么时候会下雨或下雪,可每天都失望,“再不下雪,田里的庄稼就绝收了。”   曹建志说,从去年秋天到今年 1 月份,西安一直特别干旱,“种麦子的时候就一直干旱,就在大家快绝望的时候, 10 月初下了一点雨,才把麦子种上了。之后又开始干旱,到现在也没下雨,我们在狄寨塬上,没有水源灌溉,都是靠天吃饭。如果春节前后能下一场雨雪,麦子可能还有救,如果继续旱下去,就颗粒无收了。”   干燥: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   程先生在广州上班,是个白领。 1 月 18 日 ,他请年假提前回家过年,可一下飞机,就被西安干燥的气候打败了。“太干燥了,刚下飞机就感觉喉咙不舒服,晚上回家就感冒了。”程先生说,这两天他一直咳嗽、打喷嚏,和来西安出差的朋友联系后发现,对方也受不了干燥的气候发烧了。   而西安各大医院里因干燥致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最近激增。   气象数据   今冬干旱程度 53 年来排第二   记者从省专业气象台了解到,自去年 8 月至目前,西安降水明显偏少,比历史同期降水少了三成,属于自 1961 年建站以来,仅次于 1997 年的第二个干旱年。   气象专家介绍说,从去年 8 月到今年 1 月 12 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 190 毫米 ,而常年同期的降水量为 296 毫米 ,比同期偏少 36% 。 http://news.xiancity.cn/readnews.php?id=137739 西安今冬干旱程度 53 年排第二 未来一周仍无雨雪 www.xiancity.cn 2014-01-21 07:15:38 来源:华商报  分享到: 0 80 多天没有有效降水   从去年的 11 月截至目前,除 2014 年 1 月 7 日 少得几乎可以忽略的 0.3 毫米 降水外,西安已经连续 80 多天没有有效降水了,而对于历史同期的 11 月至次年 1 月份来说,平均累计降水应该在 35 毫米 左右,像这样长时间的无降水情况实属罕见。   入冬以来,西安市民都热切地盼望着能来一场大雪,给人冬天的感觉,也能净化空气。可希望一次次变成失望,最后大家说,哪怕来一场降雨也行,即便这样的“最低要求”,“狠心”的老天也没有满足。   昨日是近十年最暖的大寒   昨天是大寒节气,西安一整天都晴朗明媚,日最低气温 -1.5 ℃ ,截至下午 4 时,日最高气温达到了 9.4 ℃ ,这也是自 2005 年起,午后最温暖的一年。   根据统计,最近 10 年 (2005 年起至 2014 年 ) 来,大寒节气的平均日最低气温为 -0.8 ℃ ,平均最高气温为 4.4 ℃ 。其中最冷的大寒节气出现在 2011 年,日最低气温为 -4.2 ℃ 。   专家预测   本月 27 日前不会有雨雪   最近西安有没有可能下雨呢 ? 对此,陕西省专业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贺皓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将成为 13 年最晚一次冬雪   “从目前的天气情况看,至少在本月 27 日之前,西安都没有雨雪的可能 ;27 日以后有没有雨雪,现在还不好判断。”贺皓说,这也就意味着,今年西安首场冬雪至今遥遥无期。   而气象部门统计近十几年的资料发现, 2001 年至今,西安冬雪来得最晚的一次是在 2012 年的 1 月 16 日 。这也就是说,今年这场迟来的冬雪,无疑已经成为近 13 年来最晚的一次。   也许我们还有机会   昨日是大寒节气, 2 月 4 日 就是立春了,看着所剩无多的日子,有市民感叹:“我等得花都要开了,雪还没来。”对此,气象专家“宽慰”道:“往年立春后也经常下雪,最晚到三四月都有雪,所以大家不要放弃希望。”   此外,气象专家还表示,关中有“干冬湿年”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前人根据多年气象现象总结的,有一定的可信度。所以,干了一冬天的西安在过年前后迎来一场瑞雪也说不定。   专家解释   为何干燥冷空气到不了陕西   为什么今年冬天如此干燥 ? 陕西省专业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贺皓分析说,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   “一方面,冷空气比较少,而且强度不够,冷空气都停留在北方,导致东北地区下雪成灾,华北地区也下了不少雪,可这些冷空气却一直无法抵达最需要它的陕西。另外,暖湿气流也很少,这两个构成雨雪的重要因素都没有,雨雪也就无望了。” http://news.xiancity.cn/readnews.php?id=137739page=2 山东今冬遭遇气象干旱降水量少 未来一周无明显降水 2014 年 01 月 15 日 15:39 | 我来说两句 (0 人参与 ) | 保存到博客 齐鲁网 2013 年 12 月以来山东省降水量偏少百分之 87   齐鲁网 1 月 15 日 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热线村村通》报道,今年入冬以来,山东省内内陆地区的降水量偏少,自 2013 年 12 月份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有 1.6 毫米 ,较常年偏少 87% ,部分地区出现轻度气象干旱。   山东省气候中心助理工程师张继波:“预计未来一周全省无明显降水,气象干旱还将持续。但我省小麦仍处于越冬期,农田蒸散很小,对农田作物生长影响不大。” http://roll.sohu.com/20140115/n393569407.shtml 2013 年全国干旱受灾与成灾面积较常年偏少五成 2014 年 01 月 13 日 18:3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 1 月 13 日 电(记者林晖)记者 13 日从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 2013 年全国旱情总体偏轻,干旱受灾与成灾面积较常年偏少五成。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志彤表示, 2013 年全国旱情总体偏轻,但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高温伏旱,西南、西北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冬春旱,华北、黄淮部分地区发生秋旱。   他介绍, 2013 年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 1.68 亿亩、成灾 1.04 亿亩、绝收 2257 万亩,造成粮食损失 2064 万吨、经济作物损失 404 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1256 亿元。全年共有 2241 万人、 1179 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与常年相比,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均偏少五成,因旱饮水困难人数偏少近两成。   在洪涝灾害方面, 2013 年全国 31 个省(区、市)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 1.78 亿亩、成灾 0.99 亿亩,受灾人口 1.2 亿,因灾死亡 774 人、失踪 374 人,倒塌房屋 53 万间,直接经济损失 3146 亿元。与常年相比,因灾死亡人口偏少七成,受灾人口偏少三成,倒塌房屋偏少七成,受灾面积偏少一成。   作者:林晖 http://stock.sohu.com/20140113/n393437559.shtml 山西遭遇 14 年来最干旱 1 月 2014 年 01 月 20 日 16: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山西遭遇 14 年来最干旱 1 月   中新社太原 1 月 20 日 电 ( 宋立超 ) 持续 50 余天没有雨雪光顾,未来天气仍以晴好为主,最高温度能达到 9 摄氏度 。中国内陆省份山西遭遇 14 年来最干燥的冬季,其中 1 月份降水量成为自 2000 年以来最少月份。 20 日早晨,位于太原市中心城区的五一广场,许多市民在进行晨练,放假的儿童相互嬉戏。 60 岁的退休工人王敏德说,持续的晴好天气给户外锻炼提供了好的条件,但入冬几个月太原未降一次雪,“感觉不像冬天”。   山西省水文局水情值班室对外公布数据显示, 2013 年 11 月份,山西全省平均降水量 4.7 毫米 ,比历年同期少 9.0 毫米 ,减少量达 65.7% ; 12 月,除长治县仅有的 1.4 毫米 降水外,山西大部分地区无降水,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 0.1 毫米 ;进入 2014 年后,山西除极小范围有过降水外,绝大部分地区仍未降雪,今年 1 月份成为 2000 年以来降水最少的月份。   同时山西省气象局发布天气预报,未来几天山西全省仍以晴好天气为主,其中 23 日白天最高气温更是达到 9 摄氏度 。   “天气太干,很多亲友都感冒了。我带儿子出来运动,增强免疫力。”太原市民郑女士说。“预防疾病”成为许多民众近期锻炼的原因。   降雪偏少且天气干燥,使人们呼吸道患病率明显增高。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儿童占据六成。 1 月中旬,太原市卫生局监测显示,近两周全市季节性流感高发,并提醒市民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 完 ) (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 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4/0120/c136657-24173957.html 河北省气象干旱发展迅速 部分地区打破最晚初雪纪录 新闻热线: 0311-852645472014-01-18 13:1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石家庄1月17日电(记者白明山)“这个冬天有点怪,到现在还没下雪,担心后续会有倒春寒。”石家庄新乐的瓜果种植大户韩国锋告诉记者。 据河北省气象台统计,2013年10月下旬至年底,全省平均降水量仅6.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64%;其中石家庄市区为3.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6%;全省大部地区没有有效降水,降水异常偏少。 石家庄市区冬季首场降雪一般出现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但到目前未出现有效降水。河北部分地区创下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晚初雪纪录。 据了解,受降水异常偏少、温度偏高的影响,目前河北省气象干旱发展迅速。河北省气象台16日预报,未来十天全省降水仍然偏少,21日-25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回升。 石家庄市农技中心农艺师李志明说,对于冬小麦越冬前没有浇冻水的麦农来说,这样的天气不利于冬小麦生长。 农业专家建议,加强设施蔬菜防寒防风保温管理。关注天气预报,在强降温降雪天气出现之前,提早准备,预防冻害发生。 作 者:  责任编辑: 高丽 http://www.he.xinhuanet.com/news/2014-01/18/c_119025780.htm 美国加州持续干旱 州长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韩莎莎 2014 年 01 月 18 日 09:0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美国加州储水量处于 1977 年有纪录以来的历史低位。州长布朗 17 日宣布加州进入干旱紧急状态。 布朗说:“尽管我们无法控制降雨,我们可以为免受干旱带来的威胁而做好准备,这些威胁会对农业、居民造成影响,并可能引发火灾。我宣布加州进入紧急状态,并且号召每一位加州人民尽可能节约用水。” 加州已经进入持续三年干旱期。上周,民主党联邦参议员范士丹和科斯塔曾联名写信给州长,敦促州长采取措施。加州水资源部官员说,持续两年的干旱几乎耗尽了加州的水资源储备,目前储水量处于 1977 年有纪录以来的历史低位。 通常,每年的一月和二月是加州降水最多的月份,但是今年截至目前仍然处于几乎干旱的状态,并且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仍无明显降雨天气。 据悉,加州大部分淡水来自塞拉 ? 内华达山脉的积雪,而今年山脉降雪量只有往年的百分之二十。沙斯塔湖( LakeShasta )是加州最大的水库,目前蓄水量只达到总蓄水值的 36% ,而该水库蓄水量的平均值为总蓄水值的 55% 。 根据当媒体报道,加州 447 亿美元的农业经济将受到水短缺问题的影响,尤其是近来加州农作物更多地转向扁桃、橄榄等果园植物种植,不像蔬菜和棉花,果树每年需要大量水源。 ( 责编:赵晓琴、付龙 ) http://qh.people.com.cn/n/2014/0118/c182778-20419672.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946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能不提的暖冬: 全国大暖到大寒?
热度 3 杨学祥 2014-1-21 17:54
有学者指出,目前冬天已过去近2/3,气温依旧持续偏高,如果接下来的2月不“逆天寒”的话,我们应该又会收获一个暖冬。 物极必反,大暖和大寒一般是相伴而生,最终得到一个近似平常的平均结果,化极端为常态。全国将温暖进行到2月底可能性是很小的,2月偏冷几乎已成为必然,避免一个极端暖冬的出现。当然,彻底扳倒暖冬并非易事。 相关资料 不能不提的暖冬 全国大暖为哪般? 2014年1月下旬全国气温距平预报,全国将温暖进行到底 2014年1月下旬全国气温距平预报,全国将温暖进行到底   一想到要开始谈暖冬话题,肯定有不少同行说,2月还没结束,你现在提有点儿早了吧,充分违背了“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鬼子不挂弦”的科学精神。对于这点,我是同意的。目前冬天已过去近2/3,气温依旧持续偏高,如果接下来的2月不“逆天寒”的话,我们应该又会收获一个暖冬。   暖冬的说法,以前是没有的,最近些年,全球变暖大行其道,加上冬天确实不像以前那般寒冷,所以诞生出“暖冬”这样的新名词。老标准是上年12月-今年2月,如全国气温比常年气候均值高0.5℃时,即可认为是暖冬。   这样问题就来了,气候均值是每隔10年一更新的(2012年,新的气候均值采用1981-2010年标准,替代此前的1971-2000年),换句话说,衡量的标尺都在变,有可能某年是暖冬,但换了标准就是冷冬了呢。所以,暖冬非常容易引起学术界的争议。而且全国平均气温很难照顾到区域、具体时段,只是个简单粗暴的结果展示,所以人们也会觉得和自己感受不符,“我记得哪哪天冷死了!”,“简直忽略我大东北!不服!”等等诸如此类,可见暖冬在民间也是争议颇大。   基于此!2008年,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暖冬等级》国家标准,该标准非常复杂,但结论更客观了,也算一进步吧,此不多言。   暖冬的普遍特点   1、北方增温比南方明显   这从近些年来北方冬天日益沉沦你就能明显感受到,这还叫冬天吗?相比之下,南方增暖幅度没有北方大。   2、暖冬几成常态   根据上面提到的《暖冬等级》新标准,1951年至今,全国性暖冬共发生16次,分别是1973,1979,1987,1990,1991,1993,1995,1997,1998,1999,2001,2002,2003, 2004,2007,2009年。最近的2008/2009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7℃,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冬季第三暖,应该算强暖冬了。   从暖冬的分布看,87.5%的暖冬集中在1986年以后,尤其是1990-2010这20年,暖冬简直成了常态,相反过去几年,全国性暖冬反而不多,沉寂几年后,终于在今年再次启动。   暖冬成因   关于暖冬成因,一般的专家会告诉你,冷空气偏北偏弱,你如果再追问为什么冷空气偏北偏弱,他们会说,这是大气环流异常,如果你再问,接下来听到的将是天书。也会有人说是全球变暖造成,越来越觉得,“全球变暖”已经变为包治气象百病的灵丹妙药。手握“全球变暖”,Biu的一声,专家练成。   考虑到多种因素,暖冬和温室效应、年代际震荡、东亚季风、西北太平洋副高、厄尔尼诺、欧亚大陆积雪、火山活动、太阳黑子等均有联系,目前有说法厄尔尼诺年我国一般会出现暖冬,但事实经常不是这样,有学者指出应该引入“拉马德雷冷位相”一并考虑,每年中国气象局也会对冬季气温做预测,可以重点参考。   冬天还是冷点好   其实冷暖各有好处,但如果全国在3个月的时间内气温持续偏高,必然会引发大量的问题。比如雾霾增多,呼吸道疾病增加(本人于近期中枪),各种病菌病毒滋生。其实天生万物,自然更迭,冬天就应该有冬天的样子。   小时候,土地冻得梆梆硬,穿着大棉裤,在田野间飞奔,大鼻涕整天挂脸上,手脚被冻皲裂。抹着窗花看外面的光景,舌头舔在金属上就拉不下来,摘根冰溜子就往嘴里送。打雪仗抽冰嘎,这些冬天该有的记忆已渐行渐远,暖冬虽好,还是还我个正常的冬天吧。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kepu/2.html 暖冬与冷冬:30年经验pk60年周期 杨学祥 2009-11-17 08:24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厄尔尼诺,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低温冻害 30年的经验: 1977-1999年为拉马德雷(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暖位相时期,1986-2004年中国部分省份连续18年发生暖冬,特别是厄尔尼诺与暖冬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0年的局部经验表明,厄尔尼诺年中国发生暖冬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不少气象部门认为2009年6月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将给中国带来暖冬。 60年的拉马德雷周期: 1947-1976年为拉马德雷(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1952-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共8次,1955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5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196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69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1972年(厄尔尼诺年)、197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98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有7-8年的滞后期。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8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发生了中国南方罕见的冰雪冻灾,验证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有7-8年的滞后期。2009年提前一个月入冬,再现拉马德雷周期。气象台不研究拉马德雷现象使暖冬和冷冬预测处于是是而非的尴尬境地。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周期为50-70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1889-1924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25-1945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1946-1976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石家庄市54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降雪再现了拉马德雷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1571.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378 次阅读|8 个评论
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是冷冬频发的原因
热度 3 杨学祥 2014-1-2 07:02
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是冷冬频发的原因 杨学祥,杨冬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根据郭增建的 “深海巨震降温说” 理论, 2005 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 2005 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的平均温度 14 ℃ 高出 0.48 ℃ 。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地表温度比这 30 年的平均值高 0.54 ℃ ,名列第二位 。 2006 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记录的年平均值高出 0.42 ℃ ,名列第六位。全球最热年的排序: 1998 、 2005 、 2002 、 2003 、 2004 , 2006 年。由此可见,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难以恢复到 1998 年的水平,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事件功不可没。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 ,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全球变暖。 数值计算表明,潮汐形变、圈层差异旋转和潮汐南北震荡是太平洋冷暖海流南北循环和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在圣诞节前后发生的原因。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以上文字摘自论文: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 “ 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8, 23 (6): 1813~1818 YANG D H, YANG X X.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8, 23 (6): 1813~1818 综上所述,冷冬频发有四大原因: 其一、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其二、对应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 其三、特大地震发生年; 其四、对应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 暖冬频发的四大原因: 其一、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其二、对应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其三、非特大地震发生年; 其四、对应厄尔尼诺事件发生。 近年来冷冬频发符合这一规律: 刚刚过去的 2011-2012 年这个冬季,广州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 6 冷年,广东也出现了有记录以来的第 10 冷年,从全国的情况看,最近的 5 个冬季更出现了 3 个明显的“冷冬”。 入冬以来,我国平均气温为 -5.5 ℃ ,为近 27 年来同期次低值,去年是最低值。与我国类似,欧亚大陆很多国家也正在遭遇寒冬。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对比欧洲 2009 年至 2010 年那个冬季,那时寒潮来得更早,持续时间更长,自 2009 年 12 月开始,贯穿整个 2010 年 1 月和 2 月的大部分时间。而 2006 年冬天,情况也比今年严重。 国家气候中心王启认为,与近几年相比, 2012 年这次欧洲暴风雪和寒流造成的灾害比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严重得多,但还比不上 2006 年、 2010 年和 2011 年,其中 2006 年的情况基本是最严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也认为,全球变暖在时间上并不是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总体的趋势是上升的。 国家气候中心张培群指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全球变暖在 2000 年以前表现为连续发生暖冬,在 2000 年以后出现了一些阶段性低温, 2006 年以来基本每年 1 月份都出现了阶段性低温,有时 12 月份也有。他还认为在最近 100 年全球气温总体变暖的趋势里,我们也曾经历过这种 20-30 年尺度的气候波动。上世纪 20 至 40 年代是一个相对显著偏暖的阶段,之后的 50 至 70 年代,就经历了一个相对冷期。但之后的 80 年代开始,全球又进入一个变暖的时期。最近几年虽然全球气温没有逐年增加( 2010 年是最暖的一年, 2011 年依然偏暖,但比 2010 年有所减弱),但总体增暖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 低温灾害的强度顺序是, 2006 、 2010 、 2011 、 2012 、 2007 、 2008 、 2009 年。 相关原因是 其一、 2000-2030 年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其二、对应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 其三、 2004 、 2005 、 2007 、 2010 、 2011 、 2012 年特大地震频繁发生; 其四、 2006 年和 2009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07 、 2010-2011 、 2011-2012 年发生拉尼娜事件。 2013-2014 年冬季回暖,但不会暖冬频发,原因在于: 其一、仍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其二、对应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是回暖的主要原因; 其三、 2013 年没有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发生; 其四、 2011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2013 年的拉尼娜事件被推迟。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4315 次阅读|9 个评论
NOAA11月发布今冬天气形势展望:未预测出12月极端严寒的发生
杨学祥 2013-12-17 10:22
NOAA11月发布今冬天气形势展望:未预测出12月极端严寒的发生 杨学祥 据美国天气网消息 11月18日,美国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NOAA)发布了2013至2014年冬天天气形势展望报告。报告预测,冬季中西部部分地区气温低于常年,其余地区则相对温暖。 zecrio 2013-12-14 14:42 http://nccNaNa.gov.cn/Monitoring/DailyMonitoring/glbtmeana10_/glbtmeana10_20131212.gif 图1 2013 年 12 月 3 日 到 12 日全球气温距平 这个网站引用2013年12月3日到12日北半球气温距平,这张图上蓝色、深蓝色区域是气温偏低区,黄色和红色是气温偏高区。图中有2个区域最显眼,一个是西半球,美国中西部和加拿大中西部,为深蓝甚至黑色区域。那里在这段时间平均气温大幅度偏低6-12度,局地偏低12-15度。在欧洲西部和中部以及北欧部分地区也是蓝色,那里平均气温一般气温偏低2-5度。在往下游看,从亚洲北部,俄罗斯大部,东亚大部全被深红色控制,说明这些区域气温明显偏高。特别是贝加尔湖西部,西西伯利亚气温平均气温偏高8-14度。说明极涡今年入冬以来主要偏在了西半球的北美洲,和欧洲部分地区,而下游的亚洲地区为暖高压脊控制,气温持续偏高。在俄罗斯远东、美国阿拉斯加地区气温也明显偏高,说明那里阻塞高压异常稳定,正因为这个阻塞高压存在,造成今年美国中西部罕见暴风雪和极寒天气。今年的强潮汐使得寒潮频繁光顾西半球,对东亚影响很弱,与头两年情况正好相反。后冬天气如何,静观其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0140.html 美国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NOAA)没有预测到这次美国的极端严寒事件,而2013年12月-2014年3月的强潮汐组合对冷冬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NOAA发布今冬天气形势展望 南方大部气温偏高 2013年11月28日15:05 中国天气网 微博 我有话说   中国天气网讯 据美国天气网消息 近日,美国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NOAA)发布了2013至2014年冬天天气形势展望报告。报告预测,冬季中西部部分地区气温低于常年,其余地区则相对温暖。   美国2013年至2014年冬季气温预测图。   NOAA的气象学家称,北部平原的一片狭长区域,从蒙大拿州东北部至南、北达科他州以及明尼苏达州东北部,今冬气温将低于常年同期。相反,从亚利桑那州直至南部大平原及其偏南地区的气温将高于常年。   这与美国天气频道11月19日发布的最新冬季展望报告的结论大体相似。美国天气频道的展望报告称,从华盛顿州至新英格兰一大片区域的偏北部较冷;南方则有三分之二州气温接近或高于常年。根据NOAA的报告,全国其余地区遭遇冷冬或暖冬的几率各占50%。   美国天气频道下属的天气服务国际公司的专家托德·克劳福德(Todd Crawford)表示:“今年势力较强的北极涡流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流向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冷空气,这也使得南方大部将度过一个较为温暖的冬天。”   这份报告只是一份对12月至来年2月冬季天气形势的展望报告,并不能排除预测偏暖或偏冷的地区会在短暂一段时期内出现偏低或偏高的气温。   NOAA气候预测中心主任迈克·哈尔佩特(Mike Halpert)表示:“在没有拉尼娜或厄尔尼诺这类气候模式的情况下,预测冬季天气形势是个挑战。因为这些气候模式对美国冬季的气温和降水有着明显的影响。”   美国2013年至2014年冬季降水量预报图。   就今冬降水情况来说,德克萨斯州西部及以西地区、 西哥沿岸北部至佛罗里达州、南、北卡罗莱纳州一大片区域降水量将低于常年同期。落基山脉北部区域,包括蒙大拿州、化俄明州北部降水量偏多。其余地区经历干旱或多雨冬季的几率各占50%。   地处中西部偏北地区,大平原、大盆地的多州以及德克萨斯州最西部可能出现干旱。就在此篇新闻发布之时,加利福尼亚州约四分之一区域已出现极度干旱,也是等级第二高的干旱。   NOAA的报告称,在经历一个缺水的秋季之后,西南地区今冬降水依然偏少,干旱继续发展。   同样,对各区域冬季降水的预测并不能排除某地区遭遇风暴后短期内降水的增加。   哈尔佩特表示:“由于今冬没有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冬季天气大多受短期气候模式的影响,比如北极涛动,这一模式只有在临近的一至两个星期之前才能预测。因此,居民在整个冬季都需密切关注当地的临近天气预报。”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3/1128/150596836.html 专家解读中东美国等地罕见降雪低温天气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7日   中国气象报记者 张明禄   近日,埃及等中东国家出现反常天气,多国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风雪。埃及首都开罗迎来自1901年以来的首次降雪;耶路撒冷周边地区13日也遭受60年来最大的一次降雪;叙利亚交战双方也因为积雪而被迫暂时休战。美国多地频遭暴风雪肆虐,造成多人伤亡。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研究员柳艳菊认为,12月上旬末以来,中东地区、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等地相继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对民众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等行业产生严重影响。中东部分地区11日至14日平均气温跌至0℃以下,为1961年来最低值。   柳艳菊认为,北半球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过程与大气环流调整有关。12月上旬末以来,大气环流出现一次明显的调整,北极涛动正位相开始明显减弱,前期盘踞在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开始向极地外扩散,极涡开始分裂,并主要从欧洲和北美地区分别南下,为此,美国中西部和东部以及中东地区先后受到冷空气活动影响。同时,由于上述地区前期气温明显偏高,大气水汽含量条件较好,在冷暖气流的交汇下,易造成雨雪天气的肆虐。另外,受全球变暖大背景的影响,大气环流的转折通常都比较剧烈,极易造成区域性极端天气的发生。类似这样的全球性“灾害链”现象近年来频发。   同处北半球,在中东地区以及美国纷纷遭遇低温雨雪天气袭击的同时,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冬季罕见的大范围强降水过程。   柳艳菊说,12月中旬以来,随着大气环流的调整,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高度场的负距平区,冷空气对我国的影响较前一阶段明显增强;同时,低纬度地区印缅槽异常活跃,从而有利于来自低纬的西南暖湿水汽向我国西南、华南地区输送,在冷暖空气的配合下,造成12月中旬中期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冬季罕见的大范围强降水过程。   极端事件监测分析表明,12月13日至15日,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地共计80站日降水量突破当地12月日降水量纪录,其中42站日降水量突破当地冬季日降水量纪录。尤其在12月15日,海南万宁日降水量(316.5毫米)接近当地日降水量极值(355.1毫米)。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3年12月17日一版) 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1312/t20131217_234149.html 2013年12月潮汐组合:强潮汐导致冷冬和强震 已有 1055 次阅读 2013-10-23 07:55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 2013年12月潮汐组合:强潮汐导致冷冬和强震 杨学祥 2013年2月-3月,2013年9月-11月,2014年4-5月,2014年11-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3年4月-8月,2013年12月-2014年3月,2014年6-10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 2013年12月为强潮汐时期的第一个月,可能导致冷冬。 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2014-2016年处于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是高温、干旱、强震、低温冻害等极端灾害的频发时期,如,1959-1960年。2014年整体潮汐偏强,南北震荡最弱。 潮汐组合A:12月4日为月亮近地潮,12月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19.55370度,12月3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12月9日为日月小潮(上弦),1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31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2月1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19.57002度,12月17日为日月大潮,20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12月2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12月2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48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12月3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19.53718度,2014年1月1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可能导致冷冬。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5254.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044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7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暖冬的阳光真好!
热度 6 张三火 2013-12-1 17:41
入冬以来,长春市自下了那场暴雪后,未曾再有大雪光临。小雪节气过后,天气渐渐变好了,这几天都不冷,晴天多,阳光不错,空气情况也有所好转。禁不住就想到三火曾运用中医运气学知识推测的2013年度气候变化规律,过了小雪便是终之气开始的日子,一年当中的最后一个时段来临了。重温写下的那段文字,对照未来两周的天气预报,感觉到中国先贤真的是睿智和超前啊! 1、下文节选自博文“ 2013年运气特点分析 ” 终之气(小雪日至大寒前): 当终之气到来时(11月22日),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少阳相火(在泉之气),此时虽然正值冬季寒冷时节,在泉之气少阳相火布政,使冬季天气出现 温暖,蛰伏的虫类出来活动,流水不能结冰,大地出现生机,百草重新生长,暖冬的气候使人们感到舒畅,但是容 易有温疫类疾病流行。这个时段气候变化剧烈,会出现反常的天气变化 ,非常 容易引发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流行,应该注意防范。 天气真不错,阳台上的花又开了,呵呵! 2、未来2周天气情况 3、2012年12月1日-14日长春市 天气情况回顾 1日~14日全省平均-15.5℃   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12月1日至14日,由于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经贝加尔湖往我省输送, 长春 的平均气温为-16.7℃,较常年平均气温-11℃低了5.7℃;全省平均气温为-15.5℃,较常年平均气温-10.5℃低了5℃。同一时段, 长春 的降雪量为6毫米,较常年降雪量2.7毫米多了3.3毫米,全省降雪量为6.5毫米,较常年降雪量4.3毫米多了2.2毫米。 (节选自《 12月1日至14日长春平均气温较常年低5.7℃ 》) 暖冬真的来了!今年这个时段的最低气温与去年的平均温度差不多呢,尤其是这一周,还有零上的气温,呵呵!各位博友所在的城市天气如何呀?是不是比去年暖和些呢!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3745 次阅读|22 个评论
频繁的美国地震演习:用旱震理论检验美国
热度 1 杨学祥 2013-3-22 14:47
频繁的美国地震演习:用旱震理论检验美国 杨学祥 中新网3月22日电据外媒报道,美国洛杉矶市21日进行了一次模拟演练发生7.8级地震的活动,该演练由洛杉矶市紧急事故办公室组织,大约有300位民众参与了演习。当地官员称,“这次演习不是制造恐怖气氛,吓唬当地民众,而是我们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2年10月17日报道,美国将于当地时间18日举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地震演习,预计将有逾1300万人参加。早在2月20日我就指出,美国2011年大干旱和2012年的暖冬与美国地震构造有关,1964年的美国暖冬发生了阿拉斯加9.2级地震。 21日美国密苏里州东南部发生里氏4.0级地震;美国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CapeGirardeau)2日气温达华氏65度(约摄氏18.3度),创下历年2月2日纪录新高;根据美国气候专家发布的每周气候干旱监测报告,过去的60至90天里,由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而降水量低于正常水平,新墨西哥州东南部和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一些地区因此干旱加剧。 暖冬、干旱和地震频发,这三个现象连在一起,使美国的干旱高温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之内。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学者徐道一和孙文鹏在2011年撰文指出,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08年汶川8.3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10年4月5日墨西哥7.5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2个或3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53~54a,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徐道一根据这两个周期,预测西半球特大地震将发生在2014年,与我们在2008年的预测完全一致。 2014-2016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是中国特大干旱和全球9级特大地震爆发几率最高的年份,我们必须做好预防更大灾害的准备。 相关报道: 美国洛杉矶市模拟演练发生7.8级地震300人参与 2013-03-2210:53:21|来源:中国新闻网|编辑:王珊|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中新网3月22日电据外媒报道,美国洛杉矶市21日进行了一次模拟演练发生7.8级地震的活动,该演练由洛杉矶市紧急事故办公室组织,大约有300位民众参与了演习。   当地官员称,“这次演习不是制造恐怖气氛,吓唬当地民众,而是我们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该官员还称,洛杉矶市自从1857年以来,就没有经历过7.8级以上的地震,所以当地民众也应该理解,他们的生活有可能发生改变。   该官员最后称,“如果我们准备的越充分,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就越能幸存,重建起来也更快。” http://gb.cri.cn/27824/2013/03/22/6071s4061621.htm 美将举行世界最大规模地震演习:暖冬、干旱和地震的警示 2012-10-1903:33|个人分类:防灾信息|系统分类:博客新闻|关键词:的美国地震德克萨斯州发生里氏当地时间 美将举行世界最大规模地震演习:2012年美国暖冬、干旱和地震的对应关系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17日报道,美国将于当地时间18日举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地震演习,预计将有逾1300万人参加。早在2月20日我就指出,美国2011年大干旱和2012年的暖冬与美国地震构造有关,1964年的美国暖冬发生了阿拉斯加9.2级地震。 21日美国密苏里州东南部发生里氏4.0级地震;美国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CapeGirardeau)2日气温达华氏65度(约摄氏18.3度),创下历年2月2日纪录新高;根据美国气候专家发布的每周气候干旱监测报告,过去的60至90天里,由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而降水量低于正常水平,新墨西哥州东南部和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一些地区因此干旱加剧。 暖冬、干旱和地震频发,这三个现象连在一起,使美国的干旱高温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24091.html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已有1082次阅读2012-2-2015:18|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美国地震暖冬干旱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杨学祥 欧洲严寒和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 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谁能拯救美国:奥巴马应该关注国内民生 已有698次阅读2012-1-411:48|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特大地震天文周期美国奥巴马民生 谁能拯救美国:奥巴马应该关注国内民生 杨学祥 学者徐道一和孙文鹏在2011年撰文指出,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08年汶川8.3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10年4月5日墨西哥7.5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2个或3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53~54a,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美国西部的大地震的预测由来已久,孝文的以下报道值得关注。 2010年北京时间3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智利发生的地震引起科学家对太平洋西北部海下断层——卡斯卡底古陆断层新的关注。这个断层的活动与引发智利地震的断层非常接近,能够导致同等级别的大地震发生,给西雅图、波特兰以及温哥华等城市造成重大破坏。300多年来,斯卡底古陆断层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然而,一旦在明天或者未来几十年的某个时刻苏醒,可能产生的后果将极具破坏性。上一次断裂已导致袭击美国本土48个州的最大规模地震。这场9级大地震当时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沿岸村庄。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俄勒冈州大学活动构造学与海床测绘实验室负责人克里斯·古尔德芬格表示,未来50年内,俄勒冈州南部和北加利福尼亚州沿岸的卡斯卡底古陆断层发生断裂的可能性高达80%,断裂的结果就是引发一场大地震。相比之下,包括华盛顿州和温哥华岛在内的北部地区断层发生断裂的可能性较低,同一时期内的断裂可能性为27%。 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地质学家林健(JianLin,音译)表示,智利地震发生在沿岸地区。1960年发生的9.5级地震——历史上记录的规模最大的地震——让这一地区的受压程度提高。类似的构造力将导致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发生同样灾难。这一地区的胡安·德·富卡板块正潜入北美板块下方,在达到某一个点后,数百年内被禁锢的压力将导致板块发生滑动。科学家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但地震的发生似乎已不可避免。 Sidorenkov列出了1900-2010年地球旋转速率中引潮力(D)的变化曲线,认为自然过程极端事件的发生与18.6年的周期变化有关,D的极小值在1903、1923、1942、1960、1978和1997;最大值为1914、1932、1950、1969、1988和2007年,下一个极小值可能发生在2015-2016年。 1960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1960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是9级特大地震频发的时段。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的发生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8.6年周期相关,与拉马德雷冷位相54年周期有关。 徐道一根据这两个周期,预测西半球特大地震将发生在2014年,与我们在2008年的预测完全一致。 2014-2016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是中国特大干旱和全球9级特大地震爆发几率最高的年份,我们必须做好预防更大灾害的准备。 如果美国西部发生特大地震,可能引发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使美国西部成为人间地狱,不再适于人类生存,美国将从移民接受国变为输出国。 如果美国西部发生特大地震,谁能拯救美国? 世界金融危机已经是美国经济遭受重创,欧盟在欧债危机面前自顾不暇,日本在2011年3月11日特大地震中损失巨大。相比之下,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美国最大债权国,只有中国有实力救助美国的特大灾害。从未来全球特大灾害变化趋势而言,奥巴马政府应该与中国和睦相处,在关键时刻获得中国最宝贵的支持,中国也是美国移民的最佳接受国。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特大灾害面前一律平等,建立世界各国的联合救助机制迫在眉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BRUCEALBERTS博士在2005年指出:经过了2004年末的印尼大地震,亚洲-太平洋板块正在变得越发脆弱,地震和海啸也将越发活跃。尤其是亚洲东部的日本列岛已经处在了一个随时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临灭顶之灾,滑入大海沟。BRUCEALBERTS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我在2010年9月指出,鉴于日本本土的生存危机,与邻国和睦相处是日本外交的根本出路和长远政策。2010-2018年全球强震频发,日本东海大地震的预测和预防时日不多,美国科学家的警告值得日本三思。 日本在震前不但不接受劝告,与邻友善;反倒以邻为壑,积极备战,结局是自食恶果。美国应该接受日本教训。 我们和徐道一在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8级地震后,都预测日本是下一次大地震的首选位置,美国地震预测有待证实。 参考文献 1.徐道一,孙文鹏。歹字型构造体系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地质力学学报。2011,17(1):64-73. 2.孝文。科学家预测西北太平洋地区面临大地震风险。来源:新浪科技发布时间:2010-3-410:58:3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3.杨学祥,杨冬红。智利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今后我们的任务。2010-3-307:17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99148 4.杨学祥,杨冬红.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5.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6.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7.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8.杨学祥,杨冬红.9级特大地震周期的探讨.2011-12-1016:42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17007 9.杨学祥,杨冬红。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2008-6-110:00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10.杨学祥。与邻为伴:日本在大震后要接受历史教训。2011-4-1106:34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31737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2540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91 次阅读|2 个评论
哈尔滨今冬经历极寒暴雪天气:暖冬预测失败
热度 1 杨学祥 2013-3-8 08:58
哈尔滨今冬经历极寒暴雪天气:暖冬预测失败 据气象部门统计,哈尔滨市全区平均降水量达到了惊人的62.4毫米,超出历年平均值一倍还多,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同时,全区平均气温为-16.2℃,比历年同期平均气温低2.9摄氏度,位于历史第五低位。 暖冬预测失败,全球变暖理论既没有作出准确预测,也没有给出合理解释。 相关报道: 哈尔滨今冬经历极寒暴雪天气 www.XINHUANET.com   2013年03月06日 14:14:09  来源: 新华社 对于最北省会城市哈尔滨来说,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确实有点冷。该市冬季平均气温排到历史第五低位,而降雪量则达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据气象部门统计,哈尔滨市全区平均降水量达到了惊人的62.4毫米,超出历年平均值一倍还多,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同时,全区平均气温为-16.2℃,比历年同期平均气温低2.9摄氏度,位于历史第五低位。(文/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3-03/06/c_124423507.htm 2012年8月15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分析说,通常来讲,厄尔尼诺对我国可能产生以下几种影响:一是台风数量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二是暖冬。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三是洪涝。历史资料表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四是东北低温。在厄尔尼诺出现的夏季,东北地区容易出现低温。北方秋季的降水也可能偏多 。 8月11日青岛晚报讯 “达维”刚走“海葵”又送来降雨,近期台风频频,而这,可能和远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有关。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 。 我在2012年8月11日指出2012-2013年冬季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1. 2013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2. 2010-2012年连续发生的3次8.5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3.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4. 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661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046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球变暖总是有理:预测暖冬失败解释冷冬可信?
热度 2 杨学祥 2013-3-5 03:15
全球变暖总是有理:预测暖冬失败解释冷冬可信? 杨学祥 一、2012-2013年冬季冷暖争论 2012年8月15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分析说,通常来讲,厄尔尼诺对我国可能产生以下几种影响:一是台风数量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二是 暖冬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三是洪涝。历史资料表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四是东北低温。在厄尔尼诺出现的夏季,东北地区容易出现低温。北方秋季的降水也可能偏多。 http://roll.sohu.com/20120815/n350657659.shtml 8月11日青岛晚报讯 “达维”刚走“海葵”又送来降雨,近期台风频频,而这,可能和远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有关。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 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 ,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 “暖冬”。 http://roll.sohu.com/20120811/n350414619.shtml 我在2012年8月11日指出 2012-2013年冬季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 1. 2013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2. 2010-2012年连续发生的3次8.5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3.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4. 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二、2012-2013年冬季偏冷,部分省份发生冷冬 据监测数据显示,2012/2013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3.8℃,较常年同期(-3.4℃)偏低0.4℃。空间分布显示,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新疆中北部、西藏西部局部地区气温偏低,其中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华北东北部、新疆北部和西藏西部局部等地偏低2~4℃,局部偏低4℃以上,远远超过 偏低0.5℃的冷冬的标准 。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3/0228/115085821.html 直到目前为止, 湖北是唯一一个承认经历了冷冬的省份,其直面气象部门暖冬预测失败的勇气值得嘉许 。 继上个冬季之后,今冬湖北再度遭遇冷冬,还有气象专家称,武汉今冬是近28年第二冷的冬季,仅次于上个冬季。该中心主任刘敏表示,这个冬季前期(去年12月下旬到今年1月上旬),湖北出现异常持续低温天气,1月中旬以来,气温起伏较大,最终使得全省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昨天发布信息称,2012-2013年度的冬季,湖北遭遇弱冷冬年,这也是2000年以来,我省第4次出现冷冬,之前2004―2005年、2007―2008年以及2011-2012年的冬季。   “武汉今冬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均温偏低了0.7℃,可以说是近28年第二冷的冬季。”昨天,省气象局专家赵昭炘说。刘敏也承认,今冬武汉确实是冷冬。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3-03-03/content_8395147_2.html 三、全球变暖勃论:冷冬是全球变暖引起的   如今全球在变暖,为何湖北连续两个冬季遭遇冷冬?刘敏解释,这两年的冷冬其实也是全球变暖在惹祸。   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北极海冰融化,去年北极海冰面积降至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这使得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偏强,为冬季冷空气南下打开便捷通道,让其在这个冬季长驱直入频繁袭击我省,仅去年12月至今年1月6日,我省就遭遇五六次冷空气袭击,最终出现冷冬。去年我省的冷冬,同样也因此而来。   武汉市气象台台长刘火胜也表示,全球变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气候表现可能会有波动。近年来东亚、欧洲和北美一些地区冬季也出现异常降雪和低温,但不能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一年或一个季节的气温情况来推论全球气候趋势。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3-03-03/content_8395147_2.html 为什么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的1977-1999年我国发生了18年的连续暖冬,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2000-2030年连续暖冬终结冷冬频发(有7年的滞后期)?全球变暖理论既没有作出准确预测,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按照全球变暖导致冷冬的解释,能预测下一次冷冬何时发生吗? 事实证明,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1977-1999年),厄尔尼诺事件带来暖冬,拉尼娜事件带来冷冬;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47-1976年和2000-2030年),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都给中国带来冷冬(有7年的滞后期)。 错误的理论必然导致预测的失败。2009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重蹈覆辙,制造了著名的暖冬谎言,三次暖冬预测失败的教训值得反省。    由于拉马德雷理论(亦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理论)承认全球气温的周期性波动,突破了全球变暖理论的底线,因而遭到主流气象界的封杀。中国的全球变暖信徒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理论的独霸和僵化导致错误预测频出。 全球变暖理论和世界气象组织的四次气候公报并没有向世界预警极寒的到来,其事后的解释也就显得苍白无力和牵强附会。这种解释同样无法说明冷冬为什么频繁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947-1976年和2000-2030年,有滞后期),暖冬连续发生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1977-1999年,有滞后期)。 近期研究表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的赤道中太平洋变暖有利于中国的“南涝北旱”,此时亚洲东北部的冬季太平洋海温变冷;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赤道中太平洋变冷有利于中国的“南旱北涝”,此时亚洲东北部的冬季太平洋海温变暖,由于温差大,距离短,巨大的温度梯度导致北极和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冷暖对流强烈,冷空气猛烈南下,造成极寒和降雪天气频繁发生。 我们多次指出,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导致中国连续18年暖冬(滞后5年左右);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导致中国严重低温冻害,如1957、1969、1972、1976年。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强震、严重低温冻害、异常旱涝、强风海啸、流感爆发时空有序发生,形成灾害链。相关的科研论文被封锁在科研期刊,主流气象学家不认识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PDO,是50-70年的气候冷暖变化周期),在新闻媒体上故意回避拉马德雷现象,只是片面地强调全球变暖。 相关部门三次暖冬预测失败教训应该深刻反省: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6619.html http://health.gmw.cn/2013-03/03/content_6875317.htm 我在《多重因素致我国迄今无缘诺贝尔科技类奖》一文的评论中指出,气象部门简单模仿国外的全球变暖理论,导致三次暖冬预测失败。2004-2005年冬天,气象部门预报是暖冬,但却经历了全球变暖后的第一个寒冬,2009年也是一样,刚报出来暖冬,华北就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寒冬。2012-2013年冬天,气象部门和气象局局长预测为暖冬,据监测数据显示,2012/2013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3.8℃,较常年同期(-3.4℃)偏低0.4℃。其中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华北东北部、新疆北部和西藏西部局部等地偏低2~4℃,局部偏低4℃以上,远远超过冷冬的标准。导致冷冬频发的原因是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由于拉马德雷理论(亦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理论)承认全球气温的周期性波动,突破了全球变暖理论的底线,因而遭到主流气象界的封杀。中国的全球变暖信徒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理论的独霸和僵化导致错误预测频出。三次暖冬预测失败应该深刻反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3/275217.s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309 次阅读|3 个评论
三次暖冬预测失败应该深刻反省: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
热度 1 杨学祥 2013-3-3 05:24
三次暖冬预测失败应该深刻反省: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 杨学祥 | 一、 2012/2013 年冬季暖冬还是冷冬争论落下帷幕   中国天气网讯 在今天( 28 日)举行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陈振林表示, 2012/2013 年冬季我国气温呈现前冬冷、后冬暖的阶段性变化,其中,云南 2 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3.0 ℃,为 1961 年以来最高值。   据监测数据显示, 2012/2013 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 -3.8 ℃,较常年同期( -3.4 ℃)偏低 0.4 ℃。空间分布显示,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新疆中北部、西藏西部局部地区气温偏低,其中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华北东北部、新疆北部和西藏西部局部等地偏低 2~4 ℃,局部偏低 4 ℃以上;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云南大部和青海南部气温偏高 1~2 ℃。   季内,我国气温呈现前冬冷、后冬暖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 2012 年 12 月上旬至 2013 年 1 月上旬,全国除西南地区略偏暖外,北方和中东大部气温偏低 2~4 ℃,部分地区偏低达 4 ℃以上。 2013 年 1 月中旬至 2 月下旬,全国除东北大部和华北东部偏冷外,其余大部地区以偏暖为主。 其中 2 月份,云南平均气温为 14.5 ℃,较常年同期( 11.5 ℃)偏高 3.0 ℃,为 1961 年以来最高值。整体来看,全国 2 月平均气温为 -1.6 ℃,略高于常年同期( -1.8 ℃) 。 暖冬还是冷冬争论落下帷幕,据监测数据显示, 2012/2013 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 -3.8 ℃,较常年同期( -3.4 ℃)偏低 0.4 ℃。气温呈现前冬冷、后冬暖的阶段性变化。结论是总体偏冷。 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华北东北部、新疆北部和西藏西部局部等地偏低 2~4 ℃,局部偏低 4 ℃以上,远远超过偏低 0.5 ℃的冷冬标准 。 2012 年 8 月,我们对气候中心的暖冬预测提出异议,认为将发生冷冬,特征是前冬冷,后冬暖 。 正确的理论才能有准确的预测: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相关机制值得关注 。 相关部门暖冬预测失败不是一次,而是三次。 二 、冷冬暖冬预测争论的由来、发展和科学意义 2012 年 8 月 15 日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分析说,通常来讲,厄尔尼诺对我国可能产生以下几种影响:一是台风数量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 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二是 暖冬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三是洪涝。历史资料表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我国在 1998 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四是东北低温。在厄尔尼诺出现的夏季,东北地区容易出现低温。北方秋季的降水也可能偏多 。 8 月 11 日 青岛晚报讯 “达维”刚走“海葵”又送来降雨,近期台风频频,而这,可能和远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有关。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 ,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 1998 年时即受此影响)。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 。 我在 2012 年 8 月 11 日 指出 2012-2013 年冬季发生 冷冬 的四大原因: 1. 2013 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2. 2010-2012 年连续发生的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3.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4. 2012 年 10 月至 2013 年 1 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相关部门应该汲取 2009 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 事实上,这场争论从 2005 年就已经开始 。 争论了几个月的暖冬话题终于在 2005 年 2 月 28 日 得出结论——今冬 3 个月北京的平均气温只比常年同期略高,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既不算暖冬,也不冷。令人惊异的是,居然有人用“全球变暖”来解释“暖冬”的终结,“全球变暖”已经变为包治气象百病的灵丹妙药。如下的两则报道也说明了 2004 年暖冬预测的失败:   刚刚过去这个冬天,天气有点儿怪——刚开始都预测是暖冬,大家以为又要少遭一冬的罪,谁料 12 月刚过去一半儿就出奇地冷,冰天雪地一直持续到 3 月,才见一丝暖意,可没两天,又是急剧降温,把人们欲换春装的兴致冻了回去。 3 月 1 日,辽宁省气象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 2004 年辽宁省气候资源评估及冬季气温状况分析的有关情况,其中, 2004 年 12 月至今年 2 月全省平均气温为- 8.3 ℃,比常年同期偏低 0.7 ℃,确凿的数据表明 -- 刚刚过去这个冬天是个不折不扣的严冬,而非入冬前大家所说的“暖冬” 。    12 月到次年 2 月是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季。去年冬季,舟山市平均气温较常年持平略偏低,从 1996 年延续的持续偏暖现象被终结。气象专家认为,气候异常可能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去年冬季,舟山市平均气温为 6.9 ℃,比常年偏低 0.2 ℃。整个冬季气温呈前期明显偏高、中后期明显偏低的状况。 12 月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1.9 ℃; 1 、 2 月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 1.3 ℃ 。 令人惊异的是,居然有人用“全球变暖”来解释“暖冬”的终结,“全球变暖”已经变为包治气象百病的灵丹妙药。请看如下报道:   去年,持续 18 年的暖冬“神话”终于止步;现在早已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可冷空气却频频南下,南京上周气温更是下降 20.6 ℃,降幅为 10 年来最大,春天变得“遥遥无期”。针对今年冬春天气普遍较冷的现状,有人认为很大程度是与去年的东南亚海啸有关。对此,气象专家认为这种说法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现在的天气最大的特征是变化频繁,主要的原因是全球变暖 。 全球气候从 20 世纪初的低温期开始已经经过了两个完整的周期: 20 世纪初的低温期、 30-40 年代的温暖期、 60-70 年到的低温期和 80 年代的迅速增暖。近 20 年全球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没有证据表明“变暖”是地球气候变化的永恒主题,古代气候和现代气候都没有相关的证据。地球气候历史恰恰表明,冷暖气候是交替发生的,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暖冬预测的失败正是人们不顾自然的发展规律,片面强调人为增暖作用的结果。 中国的文化传统就是给自然规律渲染上一层神秘色彩。自然的神话,人的神话,无非是掩盖对自然规律和人类本质的无知和偏见。英国首相想搭乘“全球变暖”的快车连任首相,环境科学家想搭乘“全球变暖”的快车治理污染。如果用变冷的气候资料来证明变暖的理论臆测,“科学”就会变成机会主义者任意拼凑的七巧板。 中国 18 年“暖冬”的终结就是“全球变暖” 20 多年的终结, 2000 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与 2004 年 12 月 26 日 最严重的地震海啸对应,表明海底冷水层对改变全球气候的重要作用。事实上, 1960 年最强烈的智利地震海啸,是导致 20 世纪 60-70 年代低温的基本原因。如果对导致 20 世纪 60-70 年代低温的基本原因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全球变暖就永远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神话 。 果不其然,全国平均气温 2012-2013 年冬季偏冷又引来全球变暖的解释。   继上个冬季之后,今冬湖北再度遭遇冷冬,还有气象专家称,武汉今冬是近 28 年第二冷的冬季,仅次于上个冬季。   有市民大惑不解:难道全球变暖的趋势不再了?气象专家对此解释说,全球变暖并不意味着寒冬不再,我省连遇冷冬可以说正是全球变暖惹的祸。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昨天发布信息称, 2012-2013 年度的冬季,湖北遭遇弱冷冬年,这也是 2000 年以来,我省第 4 次出现冷冬,之前 2004 — 2005 年、 2007 — 2008 年以及 2011-2012 年的冬季。“武汉今冬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均温偏低了 0.7 ℃,可以说是近 28 年第二冷的冬季。”昨天,省气象局专家赵昭炘说。   但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主任刘敏也承认,今冬武汉确实是冷冬。如今全球在变暖,为何湖北连续两个冬季遭遇冷冬?刘敏解释,这两年的冷冬其实也是全球变暖在惹祸。 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北极海冰融化,去年北极海冰面积降至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这使得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偏强,为冬季冷空气南下打开便捷通道,让其在这个冬季长驱直入频繁袭击我省,仅去年 12 月至今年 1 月 6 日,我省就遭遇五六次冷空气袭击,最终出现冷冬。去年我省的冷冬,同样也因此而来 。 为什么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的 1977-1999 年我国发生了 18 年的连续暖冬,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 2000-2030 年连续暖冬终结冷冬频发(有 7 年的滞后期)?全球变暖理论既没有作出准确预测,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事实证明,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1977-1999 年),厄尔尼诺事件带来暖冬,拉尼娜事件带来冷冬;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47-1976 年和 2000-2030 年),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都给中国带来冷冬(有 7 年的滞后期)。 错误的理论必然导致预测的失败。 2009 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重蹈覆辙,制造了著名的暖冬谎言,三次暖冬预测失败的教训值得反省。 2009 - 2010 年的这个寒冬在影响普通人生活的同时,也再次引发了科学界关于全球变暖理论的争论。“小冰河世纪”会否重演?为何预报屡屡出错?未来天气如何演变?南方周末报就此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 银装素裹的童话,在 2009 - 2010 年的冬天,再次被证实为是一场灾难。从韩国到俄罗斯,从西欧到美国大平原,这些地区遭遇六十年来最严酷的冬天。在中国,北京市民首先在寒潮警报声中迎来了 2010 年的元旦。 1 月 2 日至 3 日的 36 小时里,北京普降大到暴雪,气象台史无前例地发布了寒潮、暴雪等预警信号 8 次,其中暴雪黄色预警信号、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均为首次发布。因为暴雪,京津两地百余万中小学生意外多享受了一天假期—— 1 月 4 日停课一天。全球范围内持续的寒流和暴雪,主要是三个地方:美洲、西北欧和东亚,特别是东北亚,包括中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 本世纪,我们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冷事件。 2004 - 2005 年的冬天是二十多年气温变暖以后的第一次冷事件,然后就是 2008 年的南方冻雨和最近的北方暴雪。 2009 年底,中国气象网上刚刚公布说今年是厄尔尼诺年,又是一个暖冬,紧接着华北就来了强暴风雪的寒冬。气候的不确定性确实为气象科学家们出了难题。 2004 - 2005 年冬天,我们预报是暖冬,但却经历了全球变暖后的第一个寒冬,当时的媒体报道 “谁制造了暖冬的谎言”,我们压力非常大。 2009 年也是一样,刚报出来暖冬,华北就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寒冬。 当时发布报告的时候,还没有深入认识到假厄尔尼诺,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观察和分析,才得出结论。极端气候的出现,为天气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气象局在接下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要下大功夫研究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关系 。 相关部门的反省还没有真正到位,拉马德雷冷位相才是冷冬频发的真凶 。 三、 准确的预测来自正确的理论: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2009 年 11 月初,一场大雪将北京一夜逼进冬天, 12 月初的几场小雪又连续拉低气温,整个 12 月本市气温比常年偏低 2 ℃左右。 2010 年新年伊始,一场罕见大雪再次把低温逼出极值。北京市气象台昨天统计, 1 月 1 日 至 8 日平均气温为 -8.9 ℃,而历史同期的日平均气温为 -3.5 ℃,尤其是 1 月 5 日 出现的 -16.7 ℃的低温,是 1971 年以来的同期最低气温。气象部门预计 1 月中旬平均气温为 -5 至 -6 ℃,还是比常年的 -4.8 ℃要冷一些。 我们在 2009 年 8 月 24 日指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带来的不是“暖冬”而是严重低温冻害。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东北地区发生严重低温冻害的 1957 、 1969 、 1972 、 1976 年都是厄尔尼诺年。 1952 年至 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 4 天次数共 8 次,其中, 1957 、 1969 、 1972 、 1976 年都是厄尔尼诺年。 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最长,预示流感大流行的到来。因此, 2009 年冬季偏冷的可能性大,超常低温将导致流感爆发增强 。 我们在 2009 年 10 月 14 日提出了 2009 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1. 2009 年太阳黑子低值将迎来一个“冷冬”。 2. 2009 年发生的 8 级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3.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4. 2009 年 12 月至 2010 年 2 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 2012 年我们做出同样正确的预测 。 四、 气象学家要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理论 由于拉马德雷理论(亦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理论)承认全球气温的周期性波动,突破了全球变暖理论的底线,因而遭到主流气象界的封杀。中国的全球变暖信徒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理论的独霸和僵化导致错误预测频出。 2012 年美国发生了类似 1956 年的异常干旱,北京发生了 61 年来最强暴雨,准 60 年周期的拉马德雷现象又被推向了气象界的前台,主流气象学家对拉马德雷却一无所知,闭口不谈。 2008 年初 50 年一遇的冰雪冻灾发生了,近 30 年还将频繁发生。但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的研究至今没有引起相关领域权威的关注。 2009 年 11 月 50 年一遇暴雪灾害又发生了,主流气象学家依然不认识拉马德雷。 2012 年北京暴雨 61 年来最强,请主流气象学家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我们在 2006-2008 年相继指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异常旱涝、低温冻害、流感爆发形成时空有序的灾害链,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拉马德雷的强震周期、流感爆发周期、低温冻害周期都一一得到实践的检验,旱涝和暴雨周期也提到议事议程,与赵振国的“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换的 60 年气候冷暖周期相对应。应该重新认识赵振国 60 年周期的气候理论,关注拉马德雷(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准 60 年气候周期 。   “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 1996 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 ODP )。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 ODP 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发生在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偏暖或偏冷现象。“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为 2000 - 2035 年之间。有专家认为,现在进入了“冷位相”时期。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 2008 年预测为强厄尔尼诺年,历史记录表明,在 1947 - 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7 年、 1969 年、 1972 年、 1976 年的厄尔尼诺年,中国东北都出现了严重的低温冷害 。 哥斯达黎加气象协会气象分析预报部主任加沃纳·斯托茨指出,据最新气象卫星云图预测,从 2000 年开始,“拉马德雷”正在进入“冷位相”阶段,这将使“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加剧,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假如“冷位相”的“拉马德雷”与“拉尼娜”现象相遇,那么“拉尼娜”将显示强劲的势头,出现频繁。“拉马德雷”现象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气象海洋学家的密切关注,他们正在加紧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并密切跟踪它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早在 2003 年气象学家赵振国就提出中国气候将进入“ 30 年冷周期”,引发一场气象界的冷暖争论,可惜的是,持续变暖派成为主流。自此以后,冷周期成为变暖派的禁区。 2004 年我们提出,地球已经入变冷周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气候变冷。 2009 年 3 月,凯尔·斯旺森和安纳斯塔西奥斯·托尼斯就指出,尽管 21 世纪气温总体会升高,但是在这个上升趋势中,会交替出现阶段性的 30 年变暖和 30 年变冷。全球气候在 2001 年至 2002 年间就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阶段 。丹·伊斯特布鲁克教授认为,“太平洋十年涛动”周期是影响全球气候冷暖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一种冷暖交替的周期,在 30 年的暖周期后,现在它已经开始变冷了。地球在 1945 年至 1977 年的变冷就与太平洋上一次的冷周期时间一致,人类将进入持续 30 年的气候变冷期。 2006 年以来,我们研究了潮汐和地震在“太平洋十年涛动”冷暖位相转换中的作用。“太平洋十年涛动”的研究为 2010 年初的低温暴雪提供了一个可能自然机制。 全球变暖理论和世界气象组织的四次气候公报并没有向世界预警极寒的到来,其事后的解释也就显得苍白无力和牵强附会。这种解释同样无法说明冷冬为什么频繁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947-1976 年和 2000-2030 年,有滞后期),暖冬连续发生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1977-1999 年,有滞后期)。 近期研究表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的赤道中太平洋变暖有利于中国的“南涝北旱”,此时亚洲东北部的冬季太平洋海温变冷;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赤道中太平洋变冷有利于中国的“南旱北涝”,此时亚洲东北部的冬季太平洋海温变暖,由于温差大,距离短,巨大的温度梯度导致北极和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冷暖对流强烈,冷空气猛烈南下,造成极寒和降雪天气频繁发生。 我们多次指出,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导致中国连续 18 年暖冬(滞后 5 年左右);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导致中国严重低温冻害,如 1957 、 1969 、 1972 、 1976 年。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强震、严重低温冻害、异常旱涝、强风海啸、流感爆发时空有序发生,形成灾害链。相关的科研论文被封锁在科研期刊,主流气象学家不认识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 PDO ,是 50-70 年的气候冷暖变化周期),在新闻媒体上故意回避拉马德雷现象,只是片面地强调全球变暖 。 相关部门三次暖冬预测失败教训应该深刻反省: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参考文献 1. 我国今冬前冷后暖 云南 2 月均温偏高 3 ℃。 2013 年 02 月 28 日 11:50 中国天气网。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3/0228/115085821.html 2. 杨学祥。今冬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 0.4 ℃:暖冬预测失败。 2013-3-2 14:39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3. 杨学祥。 2009 年暖冬预测失败的教训:厄尔尼诺带来暖冬还是冷冬? 2012-8-11 15:03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4. 杨学祥。 2013 年 2 月潮汐组合:潮汐强度减弱后冬相对变暖。 2013-1-10 10:35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1610.html 5.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科学网。 2008-4-26 09:1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3024 6. “厄尔尼诺”要来了? ( 组图 ). 2012 年 08 月 15 日 05:26 搜狐。 http://roll.sohu.com/20120815/n350657659.shtml 7. 徐美中。厄尔尼诺或送来“暖冬” ( 图 ) 。 2012 年 08 月 11 日 11:38 搜狐。 http://roll.sohu.com/20120811/n350414619.shtml 8. 杨学祥。全球变暖:从科学到神话。日期: 2005-04-12 国家气候中心。 http://ncc.cma.gov.cn/Website/index.php?ChannelID=83NewsID=792 9. 徐丽梅。“晚冬”冻得春装卖不动 降价幅度预计高于往年。 http://news.tom.com 2005 年 03 月 01 日 09 时 40 分。来源 : 北京晨报 http://news.tom.com/1002/3292/200531-1901867.html 10. 王立伟 王敏。八年连续暖冬终结 持续阴雨缓解旱情。 ( 2005 年 03 月 11 日 10:19 ) 舟山日报 http://www.zhoushan.cn/xwzx/zsxw/t20050311_166036.htm 11. 朱姝。今年冬春偏冷与海啸无关。 http://news.tom.com 2005 年 03 月 15 日 18 时 23 分。来源 : 新华报业网 http://news.tom.com/1002/20050315-1950928.html 12. 符樱,李傲,辛钊。冷冬恰是全球变暖惹的祸 ( 图 ) 。 2013-03-03 01:39:00   来源:汉网 - 武汉晚报 ( 武汉 ) 。 http://news.163.com/13/0303/01/8P0NBLOM00014AED.html 13. 孟登科,冯洁,郭海燕。寒冬只是个小插曲。 2010-01-21 10:41:44 来源:南方周末 http://www.infzm.com/content/40587 14. 杨学祥。 暖冬还是冷冬:拉马德雷突变。发表于 2009-9-24 5:46:5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7471 15.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 35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1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17.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18.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日期: 2010-01-12 来源:文汇报。 12 版:科技文摘。 19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20.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21. 杨学祥。气候变化的错误估计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暖冬与冷冬。 2010-3-5 07:49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9814.html 22. 杨学祥,杨冬红。 2009 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发表于 2009-10-14 15:05: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2321 23. 杨学祥。气象学家不认识拉马德雷。 2012-7-28 02:18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6606.html 24. 杨学祥。主流气象学家的禁区:拉马德雷和极寒的关系。 2013-1-8 06:50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forum.php/blog-2277-650799.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4716 次阅读|1 个评论
今冬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4℃:暖冬预测失败
杨学祥 2013-3-2 14:39
今冬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4℃ 杨学祥 暖冬还是冷冬争论落下帷幕,据监测数据显示,2012/2013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3.8℃,较常年同期(-3.4℃)偏低0.4℃。气温呈现前冬冷、后冬暖的阶段性变化。结论是总体偏冷。 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华北东北部、新疆北部和西藏西部局部等地偏低2~4℃,局部偏低4℃以上,达到冷冬标准。 2012年8月,我们对气候中心的暖冬预测提出异议,认为将发生冷冬,特征是前冬冷,后冬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1610.html 相关新闻: 我国今冬前冷后暖 云南2月均温偏高3℃ 2013年02月28日11:50 中国天气网 微博 我有话说(9人参与) 2013年1月28日-2月26日气温距平,暖色表示偏高   中国天气网讯 在今天(28日)举行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陈振林表示,2012/2013年冬季我国气温呈现前冬冷、后冬暖的阶段性变化,其中,云南2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3.0℃,为1961年以来最高值。   据监测数据显示,2012/2013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3.8℃,较常年同期(-3.4℃)偏低0.4℃。空间分布显示,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新疆中北部、西藏西部局部地区气温偏低,其中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华北东北部、新疆北部和西藏西部局部等地偏低2~4℃,局部偏低4℃以上;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云南大部和青海南部气温偏高1~2℃。   季内,我国气温呈现前冬冷、后冬暖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2012年12月上旬至2013年1月上旬,全国除西南地区略偏暖外,北方和中东大部气温偏低2~4℃,部分地区偏低达4℃以上。2013年1月中旬至2月下旬,全国除东北大部和华北东部偏冷外,其余大部地区以偏暖为主。   其中2月份,云南平均气温为14.5℃,较常年同期(11.5℃)偏高3.0℃,为1961年以来最高值。整体来看,全国2月平均气温为-1.6℃,略高于常年同期(-1.8℃)。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3/0228/115085821.html 2012年8月15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分析说,通常来讲,厄尔尼诺对我国可能产生以下几种影响:一是台风数量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二 是暖冬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三是洪涝。历史资料表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四是东北低温。在厄尔尼诺出现的夏季,东北地区容易出现低温。北方秋季的降水也可能偏多。 http://roll.sohu.com/20120815/n350657659.shtml 8月11日青岛晚报讯 “达维”刚走“海葵”又送来降雨,近期台风频频,而这,可能和远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有关。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 ,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 http://roll.sohu.com/20120811/n350414619.shtml 我在2012年8月11日指出 2012-2013年冬季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 一、2013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二、2010-2012年连续发生的3次8.5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 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湖北度过本世纪第4个冷冬:暖冬还是冷冬?
杨学祥 2013-3-2 13:51
湖北度过本世纪第4个冷冬 霾日数创近52年新高 2013年03月02日12:08腾讯·大楚网李傲 蔡娜 近日,《湖北2012/2013年冬季气候评价》新鲜出炉。《 评价》显示,2012/2013年湖北省冬季气温偏低,为弱冷冬,是本世纪第四个冷冬 ;备受公众瞩目的霾日数,也创下了196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负责人刘敏介绍,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前期(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出现异常持续低温天气,全省大部平均气温排历史倒数前5位;1月以来,冷空气活动弱、静稳天气多、降水偏少,季内气温起伏较大。年降水总量偏少且时间分布不均,12月降水量为冬季总量的一半左右。 阶段性的低温雨雪冰冻及雾霾天气给我省交通、人体健康、能源和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灾害总体损失较小。 http://hb.qq.com/a/20130302/000477.htm 8月11日青岛晚报讯 “达维”刚走“海葵”又送来降雨,近期台风频频,而这,可能和远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有关。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 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 http://roll.sohu.com/20120811/n350414619.shtml 我在2012年8月11日指出 2012-2013年冬季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一、2013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二、2010-2012年连续发生的3次8.5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 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干旱仍会成为2013年的主题
热度 1 杨学祥 2013-2-22 05:33
美国干旱仍会成为 2013 年的主题 杨学祥 回想 2012 年,想必玉米种植带的严重干旱以及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的暴风雨还让各位记忆犹新,而美国气候数据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2 年已经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热的一年。 最热是有多热呢?以往不同年份之间的气温差一般为 3.2 华氏度,而去年则打破了 1998 年的最高纪录,气温比往年高出 55.3 华氏度(相当于 12.94 摄氏度)。 纽约时报采访的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科学家 Jake Crouch 表示,“这次高温不同寻常,且持续很久。干旱毁坏了大量的玉米和大豆,并推动农产品价格出现螺旋式上升。这场干旱的严重程度可以和 50 年代的那场干旱相比,虽然比 30 年代的那场尘暴干旱年差了一点点。”然而随着作物的生长期结束,干旱的范围开始缩减,但是干旱的严重程度并没有降低。 Jake Couch 表示目前 61% 的国土仍在承受着干旱的困扰,“我预测干旱仍会成为 2013 年的主题”。 http://news.fund123.cn/html/content/26/2013/01/254991_1.html 2012 年 7 月 26 日 ,美国国家干旱减灾中心( National Drought Mitigation Center , NDMC )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正经历干旱。“此次干旱是自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影响面积最大的一次”,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发布的报告称。干旱监测图显示,美国 64 %的面积处于中度干旱状态, 46 %的面积处于非常和极度干旱状态。其中美国中部地区是干旱最严重的地区,沿海和北部边境地区情况稍好。报告表示:“在大平原和中西部数州,粮食损失增加,牧场开始屠宰牲畜,树木的树叶和枝条因缺水掉落。” 7 月 25 日 ,美国农业部将 31 个州的 1369 个县划分为干旱灾区,这也是农业部首次将如此多的县列为灾区。 不仅仅是少雨,偏高的气温也加速干旱的发展。 2012 年 6 月是美国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 6 月。同时, 3 月和 6 月还出现破纪录的高温天气。 7 月,美国多地的最高气温纪录也被打破。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2_08/06/16590650_0.shtml 2013-2014 年强拉尼娜事件加剧美国干旱 拉尼娜事件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因素。 2011 年 10 月至 2012 年 5 月,赤道太平洋出现一次拉尼娜事件。“拉尼娜”通常会造成北美部分地区干旱。同时,在去年冬天,美国大陆降雪偏少、温度偏高,因此在春天和初夏土壤蒸发水分更多,愈加干旱。 根据 WSG 最新提供的 1948-2020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校对值和 2020-2040 年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计算值,可以得出 2010-2040 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预测的最新结果。 表 1 2010-2040 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预测 时间 201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2018 系数 -3 9 11.5 -4 10.5 -2 11 预测 拉 厄 厄 拉 厄 拉 厄 时间 2019 2021 2023 2024 2028 2029 2030 系数 -3 8 -2 -3 -3 9 11.5 预测 拉 厄 拉 拉 拉 厄 厄 时间 2031 2033 2034 2036 2037 2038 2040 系数 -3 10.5 -2 11 13 -2 9 预测 拉 厄 拉 厄 厄 拉 厄 注: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负值为负数两年累加值,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正值为正负系数累加值。 2010-2040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的年份为 2011-2012 、 2015 、 2018 、 2022 、 2029-2030 、 2033 、 2036-2037 、 2040 年;可能发生拉尼娜的年份为 2010 、 2013 、 2016 、 2019 、 2023-2024 、 2028 、 2031 、 2034 、 2038 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3644.html 最新监测结果表明, 2012 年的厄尔尼诺状态从 6 月到 8 月只维持 3 个月,未达到厄尔尼诺标准,夭折的可能性很大。拉尼娜的来势凶猛,在 12 月中旬超过 -0.5 ℃异常底线(见图 1 )。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及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预计 2013 年 1 月 25 日 -4 月 7 日拉尼娜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7 月 30 日 -11 月 6 日进入高潮。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得到加强,厄尔尼诺受到抑制。 2012 年 11 月 18 日 -1 月23 日 (66 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 2013 年 2 月德雷克海峡海冰最少, 3 月赤道太平洋海温最高,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如果上述因素达到最强状态,不排除厄尔尼诺指数由低到高转变的可能性,即使不能达到厄尔尼诺标准,也会将能量积蓄到 2005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中。 SST Anomaly 201212 (center) 图 1 2012 年 12 月-2013年2月厄尔尼诺指数变 化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4458.html function errorhandle_clickhandle(message, values) { if(values ) { showCreditPrompt(); show_click(values , values , values ); } } 1964 年美国创纪录暖冬和特大地震 根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肯塔基州巴杜卡 (Paducah) 地方分局,美国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 (Cape Girardeau)2 日气温达华氏 65 度 ( 约摄氏 18.3 度 ) ,创下历年 2 月 2 日纪录新高。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自 1960 年起追踪美国各地气温,该局指出, 2 日的气温打破 1964 年和 1974 年 2 月 2 日的最高纪录华氏 62 度 ( 约摄氏 16.6 度 ) 。    2 月以较往常温暖的天候展开,在此之前,吉拉多角经历了史上第 5 热的 1 月,诡异天气也让华盛顿特区 (Washington , D.C 。 ) 遭遇历来第 17 热的 1 月、凤凰城 (Phoenix) 迎来第 3 热的 1 月,密执安州的安埃布尔 (Ann Arbor) 则出现第 13 热的 1 月。 气象学者约克 (Mike York) 指出,吉拉多角今年 1 月平均气温为华氏 39.2 度 ( 摄氏 4 度 ) ,比历年平均气温的华氏 32.7 度 ( 约摄氏 0.4 度 ) 高出超过华氏 5 度。 http://news.sina.com.cn/w/2012-02-04/100423881117.shtml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令人惊异: 1964 年和 1974 年 2 月 2 日处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共发生 7 次强震, 1964 年北美洲阿拉斯加地震是第 6 次), 2012 年同样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 2013 年前已发生 6 次强震,下一次地震尚在酝酿中)。 1964 年 3 月 27 日 北美洲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发生了 9.2 级地震,下一次特大地震也会发生在北美洲吗? 大量事实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强震活跃期和低温期。美国反常暖冬和强震的同时发生是构造运动对气候变化的正常反馈,能否成为规律需更多实例的检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685.html 我们在 2008 年提出 2014 年可能发生 9 级以上特大地震, 2010 年徐道一根据特大地震 54 年周期,推测西半球 2014 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 学者徐道一和孙文鹏在 2011 年撰文指出,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 70 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 2008 年汶川 8.3 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 2010 年 4 月 5 日 墨西哥 7.5 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 2 个或 3 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 53 ~ 54 a ,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 1960 年智利的特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07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2027.html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 6 级以上地震频发, 2012 年 -2014 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169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30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2013年的美国持续干旱值得关注。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507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3年2月强降雪:冷冬进入尾声
杨学祥 2013-2-19 13:03
2013年2月强降雪:冷冬进入尾声 时值2月中旬,强冷空气活动和暴雪继续光顾中国,使51趟高铁因降雪停运、江苏迎来今年最大雪、无锡推迟中小学开学、致南京事故频发。暖冬预测不靠谱,冷冬已成为事实。 我在2012年8月指出,2012-2013年冬季发生冷冬有四大原因,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京沪及沪宁沪杭高铁51趟列车因暴雪停运 2013年02月19日12:18 央视 自动播放51趟高铁因降雪停运(来源:CCTV新闻频道) play 51趟高铁因降雪停运 play 江苏迎来今年最大雪 play 无锡推迟中小学开学 play 强降雪致南京事故频发   因受到安徽、江苏大部分地区大到暴雪的影响,为了确保铁路运行安全,铁路部门对京沪、沪宁、合武、合宁、合蚌高铁采取降速运行措施。截至上午10点,京沪、沪宁、沪杭高铁51趟列车停运。 (编辑:SN017) http://news.sina.com.cn/c/2013-02-19/121826299132.shtml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在2012年5月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已卷土重来,今年冬季中国的气温将继续偏高,暖冬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全球气候灾害也比较多,一般容易出现灾害年景。该中心主任董文杰说,目前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215.html 2012年8月,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青岛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 http://roll.sohu.com/20120811/n350414619.shtml 我在2012年8月11日指出2012-2013年冬季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一、2013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二、2010-2012年连续发生的3次8.5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quickforward=1id=65038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庆前冬28年最冷后冬天气偏暖:与潮汐组合对比
热度 2 杨学祥 2013-1-28 05:56
重庆前冬28年最冷后冬天气偏暖:与潮汐组合对比 杨学祥 去年11月到1月4日,重庆市平均气温9.5℃,是1983来之最。同期,主城日平均气温10.8℃,是1987年来最冷。 2012年10-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2013年2月-3月为弱潮汐时期。2012-2013年冬季可能为前冬冷,后冬暖。前冬冷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2013年2月为弱潮汐时期的第一个月,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月,相对前冬会有变暖趋势,但寒冷会有一个滞后期,仍需加强预防。 近日至2月10日,重庆市将出现3次降温降雨过程,最大降温幅度为4℃。与潮汐组合对应的时间是,1月27-30日,2月3日-7日,2月10日-12日。 相关新闻: 昨日差点20℃ 冬天就这样没了?不 还要降温 2013-01-27 08:25:59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晚报 华龙网讯(记者 朱隽 实习生 张秀灵) 昨日,阳光很早露出了脸,温暖着周末出行的人。暖和天气让人感觉冬天好像结束了?重庆市气象台预报员称,不,马上还有三次降温。 太阳天乱穿衣 这是冬天吗?起码昨天不太像,倒是有点春暖花开的感觉。昨日,刚好是五九第一天,俗语有“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之说。 昨天艳阳,确实照得大家心情愉悦,马路上全是出游的车,江边河边堆满晒太阳的人。滨江路上骑自行车、喝坝坝茶的人争抢位置。大街上走得冒汗的人困惑:“好热!这究竟是个什么天?” 最低温在上升 气象台预计,受到西北气流的影响,未来三天我市各地依然持续阳光灿烂好天气,主城最高气温17℃左右。 不过,最低温有所变化,从今天的6℃逐日上升,后天最低温8℃,天气看来越来越暖和了。 最近三天天气 26日夜间到27日白天 各地晴天间多云,部分地区早上有轻雾,气温2~19℃。城口及东南部-1~18℃。主城区晴间多云,6~17℃。 27日夜间到28日白天 东北部多云间阴,其余地区多云转阴天,偏西偏南的部分地区有小雨或零星小雨,气温3~15℃。城口及东南部0~14℃。主城区多云转阴天,7~14℃。 28日夜间到29日白天 各地多云间晴,部分地区早上有轻雾,气温3~18℃。城口及东南部1~17℃。主城区多云,8~17℃。 下旬至春节前降温 不少市民有点困惑,今年冬天难道就在暖洋洋中结束了?昨日,记者了解到,今年冬天前期比较冷,后期降雨少,部分地区气温偏高。 前冬28年最冷 请看一组数据:去年11月到1月4日,全市平均气温9.5℃,是1983来之最。同期,主城日平均气温10.8℃,是1987年来最冷。 数据显示,去年11月至今偏低0.8℃,是1951年来同期第八低温。今年1月1日有20个区县最低温低于0℃。 后冬天气偏暖 市气象台预计,1月各地平均气温2.5~8.0℃。其中,东北部海拔较高地区和东南部为2.5~5.5℃,其余地区在5.5~8.0℃之间。 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部和东南部大部地区偏低0.2~0.5℃,其余地区偏高0.1~0.4℃。各地降水量为10~4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南部偏多1~2成,其余大部地区偏少2~3成。 入春在3月初 根据市气候中心预测,近日至2月10日,我市将出现3次降温降雨过程,最大降温幅度为4℃,降雨量均为小雨。同期伴有阶段性降温降雨天气出现,高海拔地区可能出现冰冻天气及道路结冰等情况。 近30年资料显示,主城平均入春时间为3月2日。 http://cq.cqnews.net/shxw/2013-01/27/content_23837728.htm 2013年1月潮汐组合:低温进入高潮 2012-11-29 06:53 2013年1月潮汐组合:低温进入高潮 杨学祥,韩延本,乔琪源,杨冬红 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3年1月是2012年10月-2013年1月强潮汐时期的第四个月。全球7级以上地震,9月发生1次,10月发生2次,11月上旬发生2次(截止到28日),地震增强趋势明显,伴随厄尔尼诺的增强,11-12月地震可能进入本轮高潮,1月低温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A:2013年1月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1月12日为日月大潮,10日月亮近地潮,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0.5247度,三者两两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强,潮汐南北摆动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月19日为日月小潮(上弦),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1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92863度, 22日为月亮远地潮,21日为冬至,太阳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半),23日月亮潮和太阳潮近似在同一纬度,三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恨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1月27日为日月大潮,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7299.html 2013年2月潮汐组合 :潮汐强度减弱后冬相对变暖 2013-1-10 10:35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推荐到群组 2013年2月潮汐组合:潮汐强度减弱后冬相对变暖 杨学祥 2013年2月-3月,2013年9月-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3年4月-8月,2013年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 2012年10-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2013年2月-3月为弱潮汐时期。2012-2013年冬季可能为前冬冷,后冬暖。前冬冷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2013年2月为弱潮汐时期的第一个月,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月,相对前冬会有变暖趋势,但寒冷会有一个滞后期,仍需加强预防。 潮汐组合A:2013年2月3日为日月小潮(夏弦),潮汐强度小,2月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0.70113度,两者弱叠加,2012年2月7日为月亮近地潮,比月亮远地潮强度增大35%;潮汐南北摆动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冷空气南北震荡。 潮汐组合B:2012年2月10日为日月大潮,1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105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2月18日为日月小潮(上弦),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58230度,19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潮汐组合D:2月26日为日月大潮,2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41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1610.html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在2012年5月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已卷土重来,今年冬季中国的气温将继续偏高, 暖冬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全球气候灾害也比较多,一般容易出现灾害年景。该中心主任董文杰说,目前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215.html 2012年8月,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 ,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青岛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 http://roll.sohu.com/20120811/n350414619.shtml 我在2012年8月11日指出 2012-2013年冬季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 一、2013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二、2010-2012年连续发生的3次8.5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quickforward=1id=65038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23 次阅读|5 个评论
冷空气横扫美国加拿大 气温零下40摄氏度创纪录:冷冬还是暖冬?
热度 4 杨学祥 2013-1-26 06:56
冷空气横扫美国加拿大 气温零下40摄氏度创纪录 作者:retain 来源: 时间:2013-1-25 11:38:17 当地政府发出警告,提醒人民做好保暖准备,以防失温和冻伤,并且在用暖气时确保通风,以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纽约市开放了数十家取暖中心,供人们白天进入避寒。  中新网1月25日电 据外媒报道,连日来的冷空气横扫加拿大和美国部分地区,导致气温骤降至零下40摄氏度,创下历来最低点。   据报道,加拿大23日成了“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气温一度降至零下43.1摄氏度。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人们都待在屋内,东部地区的学校关闭。一些大楼不胜酷寒而龟裂,发出犹如遭大铁球撞击的声音。   在魁北克鲁安,气温也降到零下40.3摄氏度,比西伯利亚雅库次克的零下38.8摄氏度还低。魁北克省共有5000户家庭断电,导致情况雪上加霜 。不过,除了一人在多伦多冻死,加拿大未因此发生重大伤亡或破坏。   报道称,冷气团威力强大,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包括弗吉尼亚和俄亥俄州也遭殃,已经有至少三个人冻死。 当地政府发出警告,提醒人民做好保暖准备,以防失温和冻伤,并且在用暖气时确保通风,以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纽约市开放了数十家取暖中心,供人们白天进入避寒。   气象学家指出,这股冷空气估计会持续到本周末。 http://www.168zm.com/News/News/mgxw/jjmg/2013/1/201312526733837.html 2013年1月潮汐组合:低温进入高潮 2012-11-29 06:53 2013年1月潮汐组合:低温进入高潮 杨学祥,韩延本,乔琪源,杨冬红 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3年1月是2012年10月-2013年1月强潮汐时期的第四个月。全球7级以上地震,9月发生1次,10月发生2次,11月上旬发生2次(截止到28日),地震增强趋势明显,伴随厄尔尼诺的增强,11-12月地震可能进入本轮高潮,1月低温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A:2013年1月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1月12日为日月大潮,10日月亮近地潮,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0.5247度,三者两两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强,潮汐南北摆动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月19日为日月小潮(上弦),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1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92863度, 22日为月亮远地潮,21日为冬至,太阳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半),23日月亮潮和太阳潮近似在同一纬度,三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恨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1月27日为日月大潮,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7299.html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在2012年5月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已卷土重来,今年冬季中国的气温将继续偏高,暖冬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全球气候灾害也比较多,一般容易出现灾害年景。该中心主任董文杰说,目前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215.html 2012年8月,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青岛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 http://roll.sohu.com/20120811/n350414619.shtml 我在2012年8月11日指出 2012-2013年冬季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 一、2013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二、2010-2012年连续发生的3次8.5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quickforward=1id=65038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099 次阅读|4 个评论
这个冬天是冷冬 基本成定局:暖冬预报不靠谱
杨学祥 2013-1-25 21:41
这个冬天是冷冬 基本成定局:暖冬预报不靠谱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这个冬天是冷冬 基本成定局 我市今年隆冬低温天气较多,降雪量较大,是近十年来比较冷的冬季 记者 王鑫 “今年的气温怎么这么低?会不会是‘冷冬’呢?”记者昨日从鞍山市气象台获悉,我市今冬降雪多、气温低,可以说是近十年来比较寒冷的冬季。 城区气温较常年低3—4℃ 今冬隆冬低温天气比较多,降雪量比较大,从目前的气候条件看,是近十年来比较冷的冬季。今冬从2012年11月开始,11月气温接近常年。12月开始,一次次呼啸而至的冷空气,把我市一步步推向寒冷的深冬。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我市城区气温比常年低3—4℃,就是隆冬季节的气温比较低。并且,冷空气来得比较频繁,虽然每次冷空气到达鞍山时势力都会减弱,但是每次停留的时间都很长,长时间的低温天气,使得平均值较低。另外,与常年相比,今冬我市的降雪量较多,截至目前,降雪总量已经至少比常年多出五成。 冷空气不断侵袭形成冷冬 “冷冬”是如何定义的?据了解,“冷冬”是气候概念,国际气象组织定义为冬季(当年12月到次年2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平均气温偏低0.5℃以上,则称为冷冬(偏高0.5℃以上,称为暖冬),“常年”是指近30年平均值 (目前取1981-2010年的平均值)。所以,“冷冬”是指整个冬季的气温平均情况。去年我市市区平均气温比历年偏低1.4℃,属于典型的“冷冬”,今冬隆冬季节的气温在近十年来都较低,比常年低3—4℃,基本上可以说是“冷冬”。 那么,“冷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冬天偏冷主要是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北半球冬季冷空气主要来源于北极规模强大的冷空气气团。去年入冬以来,极地冷空气不断地在西伯利亚地区聚集,随着大气环流的改变,冷空气不断趁势南下侵入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较强的冷空气作用下,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大范围寒潮爆发,同时伴随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冬季气温较低,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记者采访了市农委种植业处相关负责人,据介绍,目前看,低温、多雪天气对设施农业的生产影响较大。近期频发雾霾天气,再加上降雪多、日照少、低温,延缓了温室作物生长,果蔬成熟速度减慢,品质有所下降,无形之中增加了设施农业的运作成本。 不过今冬的气候条件对来年春天的农业生产也有有利的一面。低温、多雪天气非常不利于病虫害和虫卵越冬,还极有可能将其冻杀。今冬的降雪量非常大,再加上持续偏低的气温,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土壤底墒非常好,为春播奠定了一些基础。 气温低,体质较弱的人的免疫力也会随之降低,市民注意不要被冻伤。眼下又是流感高发季节,市民要养成早睡晚起的习惯,同时要多喝水给身体补充水分,出门注意防寒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气温骤降时很容易使人诱发上呼吸道感染,预防流感侵袭。另外,要特别注意手部、脚部的保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和抗病能力。 http://www.qianhuaweb.com/qswb/html/2013-01/23/content_136554.htm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在2012年5月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已卷土重来,今年冬季中国的气温将继续偏高,暖冬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全球气候灾害也比较多,一般容易出现灾害年景。该中心主任董文杰说,目前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215.html 2012年8月,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青岛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 http://roll.sohu.com/20120811/n350414619.shtml 我在2012年8月11日指出2012-2013年冬季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一、2013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二、2010-2012年连续发生的3次8.5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quickforward=1id=65038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黑龙江省遭遇四十年不遇极寒天气:暖冬预报不靠谱
热度 3 杨学祥 2013-1-21 16:49
黑龙江省遭遇四十年不遇极寒天气 2013年01月19日18:31 来源:黑龙江电视台 http://tv.people.com.cn/n/2013/0119/c150716-20259123.html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在2012年5月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已卷土重来,今年冬季中国的气温将继续偏高,暖冬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全球气候灾害也比较多,一般容易出现灾害年景。该中心主任董文杰说,目前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215.html 2012年8月,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青岛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 http://roll.sohu.com/20120811/n350414619.shtml 我在2012年8月11日指出2012-2013年冬季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一、2013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二、2010-2012年连续发生的3次8.5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quickforward=1id=65038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933 次阅读|4 个评论
历史记录:厄尔尼诺或给沿海城市青岛送来“暖冬”
热度 1 杨学祥 2013-1-20 07:15
厄尔尼诺或给沿海城市青岛送来“暖冬” 时间:2013-01-19 10:57:05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徐美中 “达维”刚走“海葵”又送来降雨,近期台风频频,而这,可能和远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有关。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   “达维”刚走“海葵”又送来降雨,近期台风频频,而这,可能和远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有关。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 汤臻 摄影报道   市气象局气候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岛城作为沿海城市,在厄尔尼诺影响下不仅能产生台风、暖冬等气候现象,近海“黑潮”(一股暖海流)的发生几率会有所增加。而从历史资料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 1997年-1998年厄尔尼诺影响我国,1997年夏季,我市出现大旱天气并且温度远远高于正常年份。在全球变暖已成趋势的背景下,虽然厄尔尼诺并不是暖冬形成的惟一原因,但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今年上半年,全市平均气温9.6摄氏度,与常年持平,但比去年高出0.5摄氏度。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3-01-19/content_8073719.html http://weather.gmw.cn/2013-01/19/content_6431081.htm 厄尔尼诺或送来“暖冬”(图)我的搜狐 2012年08月11日11:38 | 我来说两句(24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青岛晚报 青岛晚报   晚报讯 “达维”刚走“海葵”又送来降雨,近期台风频频,而这,可能和远在赤道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有关。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   市气象局气候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岛城作为沿海城市,在厄尔尼诺影响下不仅能产生台风、暖冬等气候现象,近海“黑潮”(一股暖海流)的发生几率会有所增加。而从历史资料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 1997年-1998年厄尔尼诺影响我国,1997年夏季,我市出现大旱天气并且温度远远高于正常年份。在全球变暖已成趋势的背景下,虽然厄尔尼诺并不是暖冬形成的惟一原因,但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今年上半年,全市平均气温9.6摄氏度,与常年持平,但比去年高出0.5摄氏度。 (记者 徐美中) 受台风影响连续降雨天气通透,昨日下午,栈桥对面的北海船厂、山体近在咫尺。   汤臻 摄影报道 http://roll.sohu.com/20120811/n350414619.shtml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在2012年5月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已卷土重来,今年冬季中国的气温将继续偏高,暖冬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全球气候灾害也比较多,一般容易出现灾害年景。该中心主任董文杰说,目前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215.html 2012年8月,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青岛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 http://roll.sohu.com/20120811/n350414619.shtml 我在2012年8月11日指出2012-2013年冬季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一、2013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二、2010-2012年连续发生的3次8.5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quickforward=1id=65038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22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