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年代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日本近期大地震与上地幔物质的东南向迁移有关(续)
热度 1 bqzhu 2011-3-21 16:26
日本近期大地震与上地幔物质的东南向迁移有关(续)
从穿过本州仙台附近断面的地震分布和层析成像图看 ( Wang et al. , 2005), 由于上地幔物质的东南向迁移,使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位置从上新世以来不断向后退缩。退缩的距约 300 公里 左右。这与同位素体系填图确定的上地幔物质东南向迁移的距离是相近的。上地幔物质东南向迁移早期应与日本海的打开相联系。根据可靠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和 E-MORB 火山作用证据。日本海扩张发生在 21.2-14.9Ma; 其后的两次扩张事件出现在日本弧上 , 时间在 6-7Ma 和 1-3Ma( Nohda, 2009; Tani et al., 2011) 。根据这些资料,估算日本海打开期间上地幔物质东南向迁移速率在 6 -7 厘米 / 年;近期在 6 -10 厘米 / 年。这个速率略高于太平洋的海底扩张速率。这种上地幔物质东南向迁移是抵消了太平洋扩张而产生的,因此地幔中东南向的作用力要大得多。 若本次 9 级大震产生的本州岛 2.4 米 向东位移是地壳应力释放,调整到与上地幔同步的位置上,则这种地震能力的积累应在 30-40 年。近 90 年来本州岛东段及海域发生的浅源大震(深度在 25 公里 以上)在 1923 年 9 月( 8.3 级) , 1952 年 3 月 (8.6 级 ),1983 年 5 月 (7.8 级 ), 似有 30 年左右的周期。 将发生在日本岛弧壳层中浅源地震的机理归因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挤压应力是不正确的 , 会大大低估发生地震的能量。日本地震学家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而在这一地区建了许多的核电站。 主要参考文献 Nohda S., 2009, Formation of the Japan Sea basin: Reassessment from Ar–Ar ages and Nd–Sr isotopic data of basement basalts of the Japan Sea and adjacent regions J. Asian Earth Sci. 34: 599–609. Tani K., Fiske R.S., Dunkley D.J., et al., 2011, The Izu Peninsula, Japan: Zircon geochronology reveals a record of intra-oceanic rear-arc magmatism in an accreted block of Izu–Bonin upper crust. Earth Planet. Sci. Lett. 303 : 225–239. Wang Z., Zhao D., 2005, Seismic imaging of the entire arc of Tohoku and Hokkaido in Japan using P-wave, S-wave and sP depth-phase data Phys.Earth Planet. Inter. 152: 144–162. Zhu B.-Q., Wang H.-F., Chen Y.-W., Chang X.-Y., Hu Y.-G., and Xie J., 2004,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onstraint on the Cenozoic extension of Cathaysian lithosphere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border sea basins in East Asia, J. Asian Earth Sci. 24:163-175. Zhu B.Q., 2007, Pb-Sr-Nd Isotopic Systematics of Mantle-derived Rocks in the World, Earth Sci. Front. , 14:24-36. 仙台附近断面地震分布与P-波层析成像图
6393 次阅读|1 个评论
油气Ar-Ar定年突破
huaning 2010-1-12 10:14
2006 年7月以来,我们与中海石油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合作,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开展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在下列三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1. 研制了一套特殊纯化装置,能有效除弃有机杂质气体,为开展 油气成藏 Ar–Ar 年代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技术保障。 2. 以严谨的同位素封闭体系理论和石英流体包裹体 Ar–Ar 定年技术 ,首次获得了一批高精度的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 Ar–Ar 年龄。 3. 获得了合理的珠江口盆地油气成藏伊利石 Ar–Ar 年龄,限定了最大成藏年龄为12 Ma. 学术论文(油气成藏年代学) Qiu, H. N., H. Y. Wu, J. B. Yun, Z. H. Feng, Y. G. Xu, L. F. Mei, and J. R. Wijbrans, 2011, High-precision 40Ar/39Ar age of the gas emplacement into the Songliao Basin: Geology, v. 39, p. 451-454, doi: 10.1130/G31885.1 Yun, J.B., Shi, H.S., Zhu, J.Z., Zhao, L.H. and Qiu, H.N. Dating petroleum emplacement by illite 40Ar/39Ar laser stepwise heating. AAPG Bull. , 2010. 94 (6): 759-771. doi: 10.1306/10210909102 . 吴河勇, 云建兵, 冯子辉, 邱华宁. 松辽盆地深层CO2气藏40Ar-39Ar成藏年龄探讨. 科学通报 , 2010. HTML PDF Yun JB, Wu HY, Feng ZH, Mei LF, Qiu HN. CO2 gas emplacement age in the Songliao Basin: Insight from volcanic quartz 40Ar-39Ar stepwise crushing. Chin. Sci. Bull., 2010, 55(17): 1795-1799. doi: 10.1007/s11434-010-3082-y . 邱华宁, 吴河勇, 冯子辉, 施和生, 云建兵, 王强, 赵令浩. 油气成藏40Ar-39Ar定年难题与可行性分析. 地球化学 , 2009, 38 (4): 405-411.( PDF ) 施和生, 朱俊章, 邱华宁, 舒誉, 吴建耀, 龙祖烈. 利用自生伊利石激光加热40Ar-39Ar定年技术探讨惠州凹陷新近系油气充注时间. 地学前缘 , 2009, 16 (1): 290-295. 云建兵, 施和生, 朱俊章, 吴河勇, 冯子辉, 邱华宁. 砂岩储层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技术及油气成藏年龄探讨. 地质学报 , 2009, 83 (8): 1134-1140. ( PDF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篇科研论文的发表过程
热度 1 刘玉平 2008-8-30 17:43
著名学者 Gulson 和 Jones 于 1992 年指出,锡石属于金红石族矿物,当其具有较高的 U 含量时,可以作为 U-Pb 和 Pb-Pb 法测年对象,并报道了南非 Bushveld 杂岩 Zaaiplaats 锡钨稀土矿床和印尼 Belituna Island 锡矿床的锡石年代学研究结果,开辟了直接利用矿石矿物测定成矿年代的一种新途径。该方法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的应用,但国内鲜见报道。 我国是世界锡金属资源的主要产地之一,应用锡石 U-Pb/Pb-Pb 法定年开展成矿年代学研究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2005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302026 )等项目的资助下,我们与 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李惠民研究员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李正祥教授合作,对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及相关花岗岩开展了锡石和锆石年代学研究,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也算圆了我从攻读硕士研究生以来的一个“梦” 。 该研究成果已以《 都龙锡锌矿床锡石和锆石 U-Pb 年代学:滇东南白垩纪大规模花岗岩成岩 - 成矿事件 》在《岩石学报》上发表。尽管该成果从学术意义上应可以在国际 SCI 源期刊上发表,而且让本人汗颜的是至今尚未在国际SCI源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全文发表论文,但我仍然首先考虑在国内 SCI 源期刊上发表。 几天前,所里召开了网络建设方面的会议,号召科研人员将研究进展和成果整理总结成新闻形式,积极为我所网络建设提供素材。我将上述研究的基本情况和论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整理成新闻形式,发给所网络管理人员,不多时便在所主页上发布了。该新闻经过有关同志的进一步编辑,推荐到中科院网站,已在ldquo;科研进展rdquo;栏目报道。 一篇科研论文的发表过程 刘玉平 《 都龙锡锌矿床锡石和锆石 U-Pb 年代学:滇东南白垩纪大规模花岗岩成岩 - 成矿事件 》一文初稿完成后,在征求全体作者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投稿国内某顶级刊物的地学版。该刊物承诺在 3 个月左右予以回复,其间我与有关编辑也多次通过网络和电话交流沟通。 2007 年 4 月初,忙完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距投稿已过去了近 5 个月,再次联系编辑部,得到的答复是:两位审稿专家有一位已于 便返回了意见,而另一位评审专家在编辑部多次联系后以某些原因为由拒绝评审hellip;hellip;。鉴于该刊物稿源非常丰富,如果另请其他专家评审,可能还得等上好几个月。为了保证该成果的时效性,经过慎重考虑,在与其他作者交换意见后,本人于 向编辑部发出了撤稿的申请。我非常感激该刊物编辑部付出的辛勤劳动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经过格式修改和版面调整后,于 投稿到国内地学方面的另一顶级刊物《岩石学报》。该编辑部对此稿件予以了高度关注,两位评审专家也都在两个月以内反馈了评审意见。针对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中肯建议,我在最快的时间修改了初稿并反馈给编辑部。2007年7月初,收到该编辑部发来的录用和版面费通知;2007年8月底,收到该编辑部寄来的赠刊和抽印本。 从投稿到拿到赠刊和抽印本,仅仅用了不到 4 个半月时间(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匆忙,在付印时将投稿日期ldquo;2007年4月15日rdquo;印成ldquo;2006年3月1日rdquo;、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ldquo;40302026rdquo;印成ldquo;4302026rdquo;)。 《岩石学报》编辑部和有关评审专家的辛勤工作和认真负责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尽管由于某些原因,我国的SCI源刊物的影响因子都不算高,特别是《岩石学报》自 2007 年以来没有进入 JCR (即没有 SCI 影响因子),也就意味着该论文在年度考核、评定职称等 可能 会遇到一些ldquo;麻烦rdquo;。 但我仍将一如既往,以更好的稿件奉献给以该刊物为代表的中国科技期刊,为我国科技期刊优质化和国际化略尽微薄之力。 《 都龙锡锌矿床锡石和锆石 U-Pb 年代学:滇东南白垩纪大规模花岗岩成岩 - 成矿事件 》一文的发表,是国内应用锡石 U-Pb 法确定锡矿床成矿年代的首次实例报道( 包括本论文在内,至今通过网络检索到的国内外中英文实例研究文献也不超过5篇 ),除了对深入探讨都龙锡锌矿床的锡矿化年代和矿床成因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外,关键在于建立了在 Gulson 和 Jones ( 1992 )的方案基础上、经过改进的 锡石 U-Pb/Pb-Pb 法定年的样品处理流程和分析测试方案,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有关锡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的深入,进而深化对这些矿床形成机制和成矿规律认识,在科学和实践上均具有一定意义。 主要相关文献 : Gulson BL , Jones MT. 1992. Cassiterite : Potential for direct dating of mineral deposits and a precise age for the Bushveld Complex granites. Geology , 20 : 355-358. 刘玉平,李正祥,李惠民等 . 2007. 都龙锡锌矿床锡石和锆石 U-Pb 年代学:滇东南白垩纪大规模花岗岩成岩 - 成矿事件 . 岩石学报, 23 ( 5 ): 967-976. 我国成功应用锡石U-Pb法直接测定锡矿床成矿年代 http://www.cas.ac.cn/html/Dir/2008/08/29/16/06/52.htm 应用锡石 U-Pb 法直接测定锡矿床成矿年代在我国获得成功 http://www.gyig.ac.cn/html/645.htm ***感谢参与上述研究的全体合作者,感谢在上述论文发表过程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所有编辑和评审专家,以及研究过程中以各种形式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各位老师、同事和朋友! 歌曲ldquo;感谢你rdquo;(作词:于淑然 作曲:孙川演唱:孙悦) 附件(PDF): 都龙锡锌矿床锡石年代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480 次阅读|1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2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