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先行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句话奉劝姚小欧先生
热度 9 hcy98765 2014-11-29 09:13
一句话 奉劝姚小欧先生 奉劝 姚小欧先生把其博文和评论中一些无端贬损诋毁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热情吹捧讴歌满清朝廷的奴才走狗(而且是一个为了个人的野心欲望而背叛了主子的卑鄙无耻的奴才走狗、奸臣)北洋军阀魁首复辟封建帝制的洪宪皇帝袁世凯、对俺老人家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还阴阳怪气地一劝再劝俺读书、以及浅薄赤裸恬不知耻自吹自擂的东西统统地删掉,因为那些东西不但不会给姚先生生辉添采、 反而会使人觉得姚先生是个存心不良不学无术(据说其读博毕业考试哲学课不及格,表现极其恶劣,被受到了取消毕业资格的处分,十年后,领导宽大为怀,才给他补发了毕业证)文理不通不知天高地厚满嘴胡说八道哗众取宠甚至精神不太正常的狂人、疯子、骗子、小丑,是自损形像和不得人心的。
3539 次阅读|24 个评论
两位先行者,一名践行家——缅怀张乃禹教授
xu782219 2013-8-26 16:19
两位先行者,一名践行家 ——缅怀张乃禹教授 2013 年 8 月 15 日 9 时,张乃禹教授突发心脏病,救治无效,不幸辞世。虽然第三天,我在向他遗体告别的仪式上致了悼辞,但还总是觉得有许多话要说,不吐不快,所以就写了这篇短文。 张乃禹,山东省邹平县人, 1939 年 11 月 21 日出生。张乃禹是遗腹子,寡母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到 15 岁,就托人为他找了一个木匠师傅,希望他学好木匠,来减轻母亲的重担。不料想瘦弱的他竟考上了中学,高兴之余,母亲在重担之上又加重了份量,一路把他供到 1965 年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毕业。同年,张乃禹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成为今年故世的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刘瑞玉院士的开门弟子,随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无脊椎动物研究室工作,研究对虾养殖。他淳朴善良友好待人,勤恳踏实拼命工作;他不事张扬,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把一生都献给了对虾养殖事业,为科学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记者誉为“中国对虾养殖之父”。 一、促进中国第二次海水养殖养殖浪潮的兴起 对虾是美味,极少有人不喜欢吃。但是海捕虾有限,供不应求。 1958 年,在一次国宴席间,国家主席刘少奇对发育生物学家童第周说:“外宾们说中国的对虾个大、肉嫩、色艳味美,非常好吃……,你们能进行人工养殖吗?”童第周把刘少奇主席的意见带回他任所长的驻在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立即得到了曾呈奎、张玺两位副所长和娄康后研究员的支持,于是就决定把对虾养殖列入了童第周直接领导的《有益生物增殖和有害生物防除》的大课题内。 就像农民种植五谷必须得先有种子一样, 人工养殖对虾,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虾苗问题,国家很重视这个问题的解决。 20 世纪 50 ~ 60 年代,沿海各地曾利用潮汐纳苗和捕捞天然虾苗,开展中、小面积养殖。 1958 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和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合作,在北塘首次进行中国对虾人工繁育实验; 1958 年、 1959 年,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青岛市水产局、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合作,在青岛水族馆进行中国对虾繁育实验,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在 1960 年以前,所有对虾育苗的实验均未成功。 1960 年,国家科委水产组提出了人工培育对虾苗的任务,并下达给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该所实验动物研究室吴尚懃接受任务,并与娄康后、童保福、何进金等组成课题组(戴钟道参与其中水质因子研究)。他们日夜奋战,深入研究,反复试验,终于解决了亲虾的提前产卵、幼虾的培育、亲虾及幼虾的饵料、水质因子等人工培育对虾幼苗的所有关键问题,于 5 月间在室内人工条件下,培育出第一批对虾幼苗, 并且总结出一整套对虾人工培苗的方法。 这种培苗方法,幼虾的成活率达 90 %以上,甚至可达 100 %,这为我国大规模人工养殖对虾创造了基本条件。从此,养殖对虾完全可以采用人工苗,而不再用来源不可靠、价格又昂贵的自然苗。 《科学报》 1960 年 6 月 15 日第一版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1960 年 6 月上旬,水产部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召开了对虾人工培苗现场会,在推广这一最新科研成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河北、辽宁等沿海各省(市)水产厅(局)水产研究机关等三十多个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但是,对虾养殖生产需要大量虾苗,所以在解决了“对虾提早产卵和室内培育幼苗”的难关以后,规模化育苗成了规模化对虾养殖生产的难关。 1970 年代的众多研究均未成功。 1980 年 2 月国家水产总局下达了 “ 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 ” 国家攻关项目,由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海洋学院、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承担。该项国家攻关领导小组长是黄海水产研究所时任所长刘恬敬、副组长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时任副所长刘瑞玉。 1980 年 4 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派张乃禹负责江苏省赣榆水产养殖公司育苗攻关工作。他不负众望,不失时机发现并解决了影响对虾幼体发育及成活率的制约因素 —— 育苗池水 pH 值问题,在此基础上实验出了对虾育苗适宜的理化条件及幼体不同发育期的换水量、充气量、投饵量等技术参数。最先突破了对虾工厂化育苗的关键技术,在我国首次育出大批量( 2 426 万尾)虾苗,初步实现了工厂化育苗。此项成果受到国家水产总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派了王处长专程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向时任所长曾呈奎、副所长刘瑞玉、吴超元表示感谢,并奖励该所虾类实验生态组一万元经费。 1981 年,参加攻关的四个单位的对虾工厂化育苗均获成功, 共育出 5.1 亿尾虾苗,其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乃禹负责的赣榆县单位水体出苗量( 4.15 万尾 /m 3 )、总育苗量( 2.88 亿尾)均属全国首位。 1982 年该项国家攻关课题通过国家水产总局的技术鉴定,“属国际先进水平”。 1985 年该攻关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对虾工厂化育苗的成功,为产业化养殖对虾提供了充足的虾苗,从而促成了以养殖对虾为中心的中国第二次海水养殖浪潮。 1988 年到 1992 年的 5 年间,我国养虾产业年产量稳定在 20 万吨,占全球对虾总产量的 1/3 ,位居世界首位。 二、拯救危亡,再创辉煌 南美白对虾,俗称白对虾, 学名为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 ( Boone 1931 )。 白对虾原产于美洲热带海域,在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 (Sonor) 一带海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和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同为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主导虾种之一。白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营养需求低、环境适应性好,抗病力强,繁殖周期长,肉质细嫩,加工出肉率高等优点,很快被世界各国纷纷引种试养。 1987 年,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赴美国进行白对虾研究工作, 1988 年 7 月,张伟权从美国带回 17 尾白对虾虾苗。 此后,在种苗引进、水环境驯化、雌雄对虾性腺人工催熟、对虾产卵条件和节律控制、安全取精荚、精卵质量快速鉴别、人工试管授精和贴荚授精技术等白对虾繁殖生物学和育苗工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技术手段先进,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学术意义重大。研究成果属国内首创,居国际领先水平。 1994 年 12 月山东省科委在威海主持召开了 “南美白对虾开发生产可行性论证会”,认为已具备了大规模育苗生产的技术条件,可由点到面加以推广。但是,上世纪 80 至 90 年代,国内外对白对虾产业化育苗的关键技术久攻不克,任何国家都未能实现白对虾产业化育苗。 1993 年我国养殖的传统虾种——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都暴发了全国性流行性传染病——白斑病毒综合症( WSSV ),死亡严重 但是自 1993 年以来我国养虾业由于遭受“白斑病毒综合症”的危害,出现了巨大滑坡,连续数年年产量不足 10 万吨,直接经济损失以上百亿元计。该病是目前世界养虾业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疾病。对其防治迄今国内外未能解决。但是 唯独白对虾未受感染,安然无恙,充分展示了其抗病优势。 2000 年,张乃禹教授攻克了白对虾工厂化育苗的关键技术,实现了白对虾产业化育苗和养殖生产,使我国养虾业摆脱了困境,拯救了中国对虾养殖业。经过众多单位同仁的共同努力解决了白对虾抗病问题、推广了高密度养殖技术、创立了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创立了保种技术,保证了虾种代代相传;解决了淡水养殖的技术问题,使生产场地大大扩展;有效实施病害防控,确保成虾终生无恙。 2001 年我国对虾产量重居世界首位。 2004 年白对虾的产量占世界白对虾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2008 年白对虾引种、育苗、养殖技术与应用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今,对虾美味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平民百姓的平常菜肴。我们在品赏对虾美味时,应该想到张乃禹对对虾养殖业的卓越贡献。 张乃禹 教授并没有离开我们,他的科研硕果惠泽千秋万代,他的煌煌论著彪炳光荣史册,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个人分类: 海洋强国|5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___ 孙中山先生
热度 3 jldxwsj2000 2013-5-9 16:23
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 1894年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 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 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 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 “三民主义” 民族平等;民主政治;民生幸福. 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成为辛亥革命的风帆。此后,孙中山紧跟时代潮流,推动国共合作,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反映了中国人们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基础. 爱国运动的先驱(在南京总统府 摄)
个人分类: 历史人物|2085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对逃离科研的看法
热度 1 sxhelijian 2012-11-20 21:38
从科学网电子期刊上看到了“昨夜无眠”,理解程代展老师的痛心。想着我主要从事的本科教育中,诸多没有目标的弟子,知道自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从635楼捞出了我的评论: 要支持这位年轻人的想法。一直在实验室长大,他需要一段自己的历程。即使他会在中学教师岗位上一直做下去,绝不是平庸糊口的教书匠。在这一段历程之后,他可能会再度回到科学研究的路子上,再回前沿也需要耗费些时间,此段时间的阅历,比任何东西都珍贵。今天科学网电子期刊同期的报道“上海一小学教师获聘国外大学终身教授”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1/271567.shtm 中或许有些设计的成份,而这一同学的选择更是应该支持。人的一生中,找到自己,做自己,是最重要的事,先行者眼中的“弯路”、歧途,没有顾及这个人,想的是那些事。 程老师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0333do=blogid=632151 程老师学生回应: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2228do=blogid=633685
个人分类: 学生指导|399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邓聿文:广东能否扮好中国改革先行者角色?
whyhoo 2012-9-6 08:49
在中共“十八大”前夕,中国中央政府把一项重要又艰难的改革试验任务交给了广东省政府,某种角度而言,这是对广东主政者汪洋作为改革者的一种信任和认可。当然,也与广东在这方面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有关。这项改革试验任务就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务院在前不久的常务会议上批准广东“十二五”时期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   应该说,在中国行政审批权重又回潮的背景下,这项旨在削弱政府审批权的改革,无论对政府的瘦身和职能转变,还是对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都是有意义的。 行政审批严重影响经济运行   自2001年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以来,虽然从全国来看,取消和调整的审批项目很多,但由于行政审批制度是一种体现政府权力和自由裁量权限的管理方式,因而对审批主体来说,客观上具有自我强化特性,体现在实际中,就是被取消的基本是一些无利可图的项目,且存在反复,很不彻底,尤其近几年,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名义下,各地又新设了不少行政许可,或者对原先取消的审批项目重又恢复,或换个形式恢复。   行政审批的回潮,已经越过了市场经济所能承受的必要限度,严重影响到经济的运行,其负面作用已日益明显。特别在目前稳增长的情况下,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已妨碍了经济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投资和经营积极性,对经济的复苏很不利。因而,提出了一个行政审批制度的再改革问题。   但中国当前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不是简单像十年前一样,一减了事。从行政审批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来看,它是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方式,这种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已日益与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和要求相冲突,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审批制度的改革必须比过去更大胆、更深入。从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它所存在的“越减越肥”、“审批拖沓”、“重审批”、“轻监管”等问题,足已说明单改审批制度本身,而不同时进行政府职能的转换,不限制政府的权力,不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审批制度改革最终是不可能取得单兵突破的。因为说到底,审批制度改革表面上是改变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实质则是改革政府,是通过改变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方式而对政府过大权力的限制,因而,它必须有相应的联动改革,简单取消多余的行政许可,只是最基础的一步。   既然行政审批制度实质等同于政府改革,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从中国改革的经验来说,最好是先行先试,取得一定经验后,再在全国推行。选择广东作为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是恰当的。首先,广东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经济社会发展正全面进入转型期,其自身对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十分紧迫;其次,广东这些年在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的经验对全国具有很强的示范价值;第三,为做好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广东已进行了充足的准备。 顺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迅猛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分别于2000年、2002年、2004年、2009年进行了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取消和调整了2300余项审批项目。今年7月,广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和省政府2012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第一批目录。在第一批目录中,明确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达179项、转移事项55项、下放事项115项、委托事项5项,全部354个调整事项占到广东省级政府现有实际审批项目的三分之一以上。尤其以佛山顺德区为代表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非常猛,顺德2011年8月再启审批制度改革后,目标是审批事项缩减30%以上,审批时间压缩50%以上。而在总数为5205项的行政管理事项中,3197项划归镇街,占了所有事项的61.4%。在今年8月推出的“削权名单”中,13个部门又一共清理出1567项行政审批事项,有548项将取消或者优化,而原来由政府承担的76项工作职能将转移给社会组织来执行。 顺德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调整、取消和下放的审批项目多;二是建立了行政审批的流程和标准;三是科学配置行政审批权;四是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行政审批和服务管理工作。而这一切,与顺德的政府改革是密不可分的。顺德的大部制改革在全国来说是走在最前列、最彻底的。因此,顺德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真正体现了:凡是市场和社会能够自我调节的事项坚决取消行政审批;凡是社会组织能够承担的事项坚决转移给社会组织;凡是下级政府能够履行的职能事项坚决下放给下级政府,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原则和要求。   广东目前和全国一样,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而要企业转型升级,政府的服务就首先要转型升级;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就首先要提高服务企业的创新能力;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政府就首先要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这也是政府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在这场指向政府自身的改革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则是硬仗中的硬仗。汪洋作为具有改革意识的一名地方大员,应该会充分把握和利用中央授予的这个先行先试的机会,在政府改革方面,推进力度比较大的改革。   为此,广东还必须要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把取消审批事项和规范管理结合起来;二是把减少审批的随意性和建立运作机制结合起来;三是相应进行各领域的改革;四是不断强化和完善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行政审批的制衡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五是在审批改革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合作,限制政府越界,做好公共服务。   至于广东的行政审批改革试点能否发展为在政治改革方面先行一步,要看中共“十八大”对政改的总体部署以及汪洋本人能否再上位,不过,从目前来看,广东作为政改先行者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作者是中国资深媒体人 审批制度的改革必须比过去更大胆、更深入……审批制度改革表面上是改变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实质则是改革政府,是通过改变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方式而对政府过大权力的限制,因而,它必须有相应的联动改革,简单取消多余的行政许可,只是最基础的一步。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yl/tx120906_001.shtml
个人分类: 政治|1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姜旭平:中国电子商务研究先行者
zlhua 2012-8-28 16:09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 姜旭平 http://www.ibtimes.com.cn “网络社会”正由抽象的学术理论转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企业的经营、销售格局带来颠覆式巨变。作为国内高校最早研究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商务的前身)的学者、中国第一本全面介绍电子商务著作的作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姜旭平见证并推动了这一过程。 自1998年7月出版《电子商贸与网络营销》以来,姜旭平又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互动营销、新媒体整合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等领域开展了持续、深入的研究。他讲授的相关课程受到热烈欢迎乃至追捧,很多公司的老总慕名报考研究生;所提出的前瞻性观点和理念为很多企业家带来了巨量利润。 但姜旭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只是很幸运地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他最享受的就是当一名普通大学教师。 见证清华经管茁壮成长 姜旭平是中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1982年1月毕业于中南大学自动化系。本科毕业后,出于对社会上最热门专业——管理学的好奇,他报考了清华经管系(经管学院前身)的研究生,从数千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被录取的17位同学之一,在该系经历了3年严格的专业学习和训练。 1985年研究生毕业时,他面临这样几个选择:留校任教、去外企、去中央部委工作、去军队工作。时值清华经管由系建院1年,在历史悠久、强系如林的清华园里,经管学院的师资、设备和其他基础性条件都显得极为薄弱。求贤若渴的学院领导极力挽留成绩优异的姜旭平。学院首任院长朱镕基总理对他说:“若出去工作,你会成为一只公鸡,公鸡是斗士;但留下来,你可以成为一只母鸡,生更多的蛋、培育更多小鸡。” 因为这番话,姜旭平留在了学院,并且一直到现在。近30年来,姜旭平果然“生了很多蛋”,他培养的学生工作在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等各行各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 “我很幸运,我们是用辛勤的智慧和汗水伴随着这个学院一点点长大。对学院有着很深的感情。”姜旭平说。他以学院几次搬家的情况说明这个长大的过程:1982年刚到清华经管系时,仅有三间半办公室,1983年初经管学院第一次搬家时,几辆平板三轮车、十几位老师和十几个研究生自己就搞定了;到1986年底学院第二次搬家时,动用了搬家公司还忙乱了好几天;再到1997年学院第三次搬家,从老经管楼搬到伟伦楼时,即使只需搬老师们的个人物品,也用了好几家搬家公司。目前,经管学院拥有舜德楼和伟伦楼两座教学楼,截至2011年5月,学院共有全职教师145人,培养了3万多名学生。姜教授见证了清华经管的发展,也成为经管师资队伍中的出色一员。 研究电子商务如痴如醉 多年潜心而扎实的研究,姜旭平打下了丰厚的专业功底,他对新技术新经济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在该领域多个研究项目上成为领衔者。 姜旭平研究生毕业留校,即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他是国内最早从事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学者,他开发的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曾在1984年中国厦门国际计算机应用展览会上展出,系统以全中文的操作界面,定量化的成本分析方法以及动态组建中文成本报表,令人耳目一新,引起会场轰动,参观的人流络绎不绝。曾参与组织搭建原国家经委的信息系统。从1984年到1987年,他带着学生为国家经委信息中心开发了多个宏观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分析系统,每次上完课就带着学生到经委去,每人带一个饭盒,边吃边做,为当时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的重要的基础信息保障。这项工作他一直引以为傲。 1992年,他开始转向EDI标准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研究,是接触电子商务最早的一批人。据他回忆,那时电子商务发展非常快,他在1996年底准备出版第一本介绍电子商务的书时,当时甚至不知该如何起名。最后只好按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将书名直译为《电子商贸与网络营销》,书稿交出后发现“电子商务”的名词已经问世, “我那时非常着急,想问出版社能不能改一下书名,但出版社说书已经印了,改不了了。”姜旭平说,“这是一个小小的失误,但也很好地见证了这个领域快速发展的历程。 2000年前后,他意识到,虽然通过网络可以卖东西,但仅通过网上卖东西可能赚不到多少钱;如果通过网络将商品广泛宣传出去,让更多客户知道,对销售的促进将发挥更为巨大的作用。为此,他转而研究网络营销。由于网络营销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加之最近的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为学术研究和企业营销实践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他先后提出了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新媒体整合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消费体现价值认同等概念,并在网络整合营销、多媒体整合营销、互动营销、在线客户消费行为分析、搜索引擎营销、电子采购、在线竞价拍购、团购等领域指导过许多的企业实践。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姜教授分析时代和环境变化的特点,将经典营销理论中的“4P组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发展为“4I组合”,即兴趣、价值、创新、互动。指出,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公众的兴趣、行为和习惯变了,企业的营销传播的方式和规律就一定要跟进和改变。传统以产品(或品牌)为中心的营销传播方法,逐渐地被一些轻松、幽默、公众喜闻乐见的方法所取代。企业开始以趣味性、娱乐性或知识性的话题来引发公众的关注;以新颖的思想、题材、方法吸引眼球、引发共鸣、打动市场。营销信息的传播方式不再是单一地由企业斥巨资购买话语权、以广告方式去告诉消费者。而是变成了“化营销为娱乐”,通过娱乐和互动引导公众对其产品特点的关注,不知不觉地传播了企业的营销理念、接受了企业的消费主张。“企业只有遵循4I组合的原则,才能引起市场的关注、启发购买欲望、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实现促销目的。”姜旭平说。 姜教授阅历广泛,身边的现象,生活中的每一段经历、身边的每个故事,都可以成为他的研究素材。经历、故事、兴趣爱好,无论哪个话题都能用以诠释复杂、深奥营销学理论。比如他热爱体育运动,因为发现年轻人打球特别注重“行头”的配备,专门研究了阿迪达斯和耐克的营销战略;又如他喜欢音乐,但更愿引用“世界级小提琴家约夏贝尔一旦扮作地铁流浪艺人,美妙的小提琴演奏基本上无人问津”的报道,佐证“人们对形式的关注远大于内容”的消费心理。所以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幸运的是我们的内容很新,这东西本来就是刚出来的,中国人多、企业多、监管体制比美国弱,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非常热闹,更容易催生创新。”姜旭平说,“我对我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很感兴趣,而且一直海绵一样、非常兴奋地从中国企业的实践中汲取养分。” 贴近商务实战桃李芬芳 目前,他主讲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新媒体整合营销等课程,主要给研究生、MBA、EMBA和总裁班学生上课,学生遍及国企、外企、民企和私企等各个领域。如果没有人数限制,他的课只能在容纳数百人的报告厅里上,普通教室根本就无法容纳赶来听课的学生。很多公司总裁慕名报考他的研究生,或从各地赶来请他制订公司营销战略。 作为访问学者,他曾先后出访过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美国芝加哥德保大学、法国巴黎HEC国际商学院等,与当地的同行一道展开学术交流。在访学经历中,发现国外本专业领域的案例教学使用得很“彻底”:教授在课上几乎不讲授知识和理论,而是发给学生一堆案例,每个案例都是厚厚一叠,学生读完之后再上课汇报,学生讨论,讨论完老师点评几句就下课了。在他看来,这种方式成效显著,学生非常活跃、实践能力很强。 姜老师会在课上讲很多案例,特别擅长启发式教学,结合极广的研究视角、引用众多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学生讨论发言踊跃。清华经管09级MBA同学陆杨对姜教授推崇备至,陆杨不仅选了姜老师为MBA学生开的2门课,还申请到了姜老师作为他的毕业导师。陆杨说,姜老师课堂上启发式教学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很受同学们欢迎,“他会为我们讲很多很新的企业案例,可以真实还原新媒体的营销方式。”陆杨说。 姜旭平则认为是课程内容本身最能吸引学生。 2005年,他在法国巴黎HEC国际商学院作访问学者时,发现法国老师喜欢研究中国案例,包括格兰仕、波导、奇瑞等。这表明在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寻求国际接轨的同时,也得到了国际学界、商界的充分关注和重视。从那以后,姜旭平更加注重研究中国市场的发展动态,剖析其本土化和全球化特征,通过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和中立研究,并开发了众多中国企业营销案例。这些案例受到学生和学界的普遍欢迎,并成为中国网络商务发展得越发红火的“助燃剂”。 采访手记: 采访姜旭平老师之前,想像他一定是一个能言善辩、富有激情、极富演说欲望和表现欲望的人,见到姜老师,他娓娓道来的话语、气定神闲的状态、不紧不慢的动作,着实让我们有些意外。 在采访过程中,姜老师引用众多常人司空见惯的事例,讲解自己专业研究的心得和结论。采访历时2个多小时。用他人的话说就是:“姜老师一旦讲到他的专业就会没完没了。” 从信息系统,到电子商务再到网络营销,姜老师总是与中国企业一起不断站在世界该领域的最前沿,用最先进的技术研究企业营销,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积累了大量的企业资源。这些企业愿意把自己的做法拿来与姜老师探讨,寻求他的指导和帮助,而这些案例又丰富了姜老师的研究。 一位教师的成功和喜悦更多来自学生的首肯。他的学生陆杨称姜老师是谦谦君子,“他平和、耐心,而且很细心地为同学们讲授知识,在专业和能力上尽可能多地给于帮助。”在另一位学生黄秦的印象里,姜老师上课总是面带微笑,而他经典的讲解内容以及信手拈来的日常案例经常被学生记录下来发到微博上。在学生眼里,姜老师是一位随和、沉稳的长者,正是这份沉稳以及令人信赖的真诚和宽和,暖暖地笼罩着他的学生以及他所在的研究领域。 姜老师住在清华校园里,由于孩子早已出国留学,他和夫人过着甜蜜的二人世界,经常在清华园里就餐、散步。姜老师说,留在清华教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走在美丽的校园,有着为之兴奋的研究专业,指导着最出色的学生,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 个人简介: 姜旭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清华大学管理科学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企业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目前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讲授网络营销、新媒体整合营销、电子商务、电子采购与物流、在线客户消费行为分析、信息管理等课程。 学术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互动营销、新媒体整合营销、在线消费行为分析、精准营销、需求分析方法、移动商务及数据增值业务、电子采购与物流、e-客户关系管理、定量化经营分析方法、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法、决策支持系统、多准则综合评估方法。 来源:《科学时报》
个人分类: 快乐学习|18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师昌绪:科技咨询先行者
ScienceNews 2012-7-18 10:47
师昌绪:科技咨询先行者
本刊记者王玲 92 岁高龄的师昌绪,仍然忙个不休,由他主持的两院 “ 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 ” 重大咨询项目,最近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他倡言的 “ 建立新材料产业体系 ” 重大咨询项目正在展开。 1986 年,师昌绪在任中国科学院第一技术科学部主任时,首开学部委员主动咨询先河,为此后两院院士咨询提供了范例。从那时起,他在院士咨询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 26 个年头。 首开主动咨询先河 1984 年 1 月 5 日,中科院第 5 次学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提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大会的性质由科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改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 学部明确了以咨询作为主要职能,在师昌绪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曾留学美国的他早已意识到科学思想库参与科技政策决策的重要意义。 师昌绪回忆,当时的尴尬情形却是,人们不知咨询工作如何进行,没有人提出来让学部咨询。学部委员的作用如何发挥?他和地学部主任涂光炽商量,没人叫你咨询,我们自己找题目来咨询。 此后不久,他主持的第一技术科学部和地学部成立了 6 个专题组和工作组,主动寻找中国社会面临的紧迫任务。 几十位学部委员和专家参与到调研和实地考察的工作中。是年,近 80 高龄的王之玺、魏寿昆两位老先生为了中国钢铁原料路线的选择问题跑遍了全国。在实地考察、科学分析后提出,应在积极开发国内铁矿资源的同时,合理进口铁矿石。 这是非常大胆的建议。师昌绪回忆到: “ 那个建议对钢铁工业最有影响,促成了今天我国钢产量的大发展。 ” 师昌绪等创造的学部委员主动咨询的首批成果,在上报国务院后,出乎意料地受到决策层的重视,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指示: “ 批转有关部委讨论并适当纳入 ‘ 八五 ’ 计划。 ” 从此,主动咨询便成为院士咨询的主要模式之一。 布局材料发展大计 身为材料学家的师昌绪,在材料产业领域投入咨询的精力最多。 1983 年,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国家科委主持召开了一次全国各行业规划会议。作为新材料规划组专家组组长,师昌绪经过半年多的深入调研,完成了 8 个重点领域的新材料规划。除了电池材料外,其他都被列入了中国重点发展规划。 师昌绪 “ 痴心不改 ” ,他深知:中国要发展,电池材料也很重要。 如今电动汽车、新能源电池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发展重点,也验证了师昌绪在 20 多年前的判断。 “ 如果早在 20 多年以前就给予足够的重视,说不定早有更大的成果出现。 ” 为了改变中国材料工业一向部门分割、材料研究科研院所之间联系很少的局面,师昌绪、李恒德和侯祥麟在中国工程院申请了名为 “ 中国材料发展现状及迈入新世纪对策 ” 的咨询项目。 项目启动于 1997 年,两院院士及有关专家近千人参与其中,堪称材料领域的一次壮举。 2000 年,咨询结果汇集为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材料、建筑材料、电子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 6 类材料的分项报告和一本《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前沿》。咨询组用两年的时间写出了《中国材料发展现状和迈入新世纪对策》总报告,约 350 万字。在此基础上,师昌绪执笔写了 8 条政策性建议。 然而,报告没有上报中央或者国务院,没有发挥科技政策咨询的真正作用,令师昌绪十分遗憾。他由此感到,咨询不是目的,取得政策实效才是咨询工作的关键。 材料的重要性尽人皆知,但是材料从设计、制备、生产到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却往往被忽略,所以我国设立的 973 计划项目中没有新材料这一项,而把材料分割到各专项中。为此,他上书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 973 计划由此增加新材料领域。 为了新材料产业化,他牵头上书国务院领导,建议 “ 新材料必须做到工程化 ” ,只有如此,新材料才能得到应用。 2011 年,他了解到中国新材料的利用率很低,于是提出建立中国新材料产业体系,上报国务院领导,受到高度重视。 现在他正主持两院院士咨询项目,希望对现有材料进行梳理,进一步开发性能更高的新材料,以期在十多年后我国成为先进材料强国。 师昌绪曾不无忧患地说: “ 先进材料是一切高技术的基础,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新材料不发展,不可能成为制造业强国。 ” 期待实现的夙愿 早在 1994 年,酝酿中国工程院成立时,六位发起人就提出一个期望:鉴于上世纪 50 年代高校理工分家的错误,希望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学院发生有机联系。 师昌绪在中国工程院筹备期间曾建议,在两院之间成立一个管理组织,像美国 NRC (国家研究理事会)一样,联合组织咨询工作,不仅如此,还可以吸收社科院及相关部门,共同对咨询项目进行讨论,如此可以更全面,成为国家决策的依据,甚至也可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立法的参考。 2005 年,他倡议建立了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让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资深院士坐在一起,讨论有关国家的重大问题。院士们不顾年迈,还深入一线,与中学生面对面交流,考察四川地震灾区,参观企业。 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先后关注 “ 建立创新型国家 ” 、 “ 高等教育改革 ” 、 “ 科研诚信 ” 、 “ 三农问题 ” 、 “ 我国如何实现素质教育 ” 等问题,这些报告送往国务院和党中央,都得到批示,批转有关部门考虑。 2012 年,师昌绪建议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因为微电子产业不做强,中国谈不上成为高端制造业强国。 做了几十年的科技政策咨询,写下无数沉甸甸的咨询报告,而今师昌绪仍感慨万千。事实上,他认为,只有国家立法,才能保障并促进院士咨询。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
1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让课题飞一会
kejidaobao 2012-1-31 14:59
文/彭思龙 前几天跟同学谈一个产品的未来发展,他说了一个想法:让别人的产品飞一会。细想下来,还是很有道理的。本来,有个新想法,看到新需求,就希望能够尽早做出产品尽快的推到市场上去,为什么要别人先飞一会?那会不会失去了先发优势?对于科研来说也如此,有些新概念,有些新领域,我们都担心别人捷足先登,于是我们也会心里感觉到很着急,犹如打仗一样,但是对于大多数技术型的课题来说,让别人先飞一会没什么不好,甚至很好。 1) 先行者需要花很大的代价培育市场。对于产品来说,即便我们从开发者角度看,都是可以有一定的实用性的,能够满足用户的一定的需求,但是很遗憾,往往用户并不会在第一时间接受这些实用性。用户需要先经过普及教育,然后搞清楚了其中的名堂,然后才能慢慢地接受一个技术产品。比如,美国有个公司在中国市场上从2002年就推广一种图像处理系统,用于公安行业的应用,但是推广效果一直不好,原因在于,这个系统只能解决很小一部分的问题,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杀手级的应用系统。这就等于是多了个效率工具,而非革命性的工具。此外,系统应用的条件也需要逐渐建立,当条件还没有充分具备的情况下,再好的产品也需要时间。课题也一样,有些课题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就需要一两个很好的想法,那么这样的课题适合去抢,而不能等。但是对于很多应用学科来说,条件往往并不是非常的成熟,无论是配套的技术、市场的认知,还是理论都不成熟,都可能使得课题不能一蹴而就,那就只能慢慢做。在别人拿着这些课题作为研究目标申报项目并且得到资助的情况下,也无需感叹,以为机会就此不再。也许先行获得资助的人仅仅是培育市场的那一批人。在市场上,我们经常看到,先行者变成了先烈。在课题上一样,我们最好变成先驱,而非先烈。 2) 先行者未必都走对路。先行者往往揭开了一个盖子,里面的问题可能非常多,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先行者的强项,并因此走错路,因此可能被后来者抓住机会,这在技术领域比比皆是,尤其在商业技术市场更是如此。网络应用现有的很多成功者并不是最先进入该领域的,往往是吸取了先行者的教训,然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改进,才能够推出市场接受的新模式。而那些先行者,往往是看到了希望,但是等不到成功的那一天就已经退出了这个领域。对于科研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在查阅文献的时候,能够发现,有些人很早就开始了某一方面的研究,但是可能浅尝辄止,然后就转移到了其他领域,而失去了与这个领域重大发现碰撞的机会,让后来者得到了便宜。 3) 先行者会承受不必要的责难。在应用领域,当一个新的概念产生的时候,不管是领导还是用户,都会对这个技术的前景抱有热切的期望,同时对这项技术无论其能力还是实现的速度,都有不适当的预期。这种预期对于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有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有严重的阻碍作用。所谓推动作用是指在制度和资金上进行大力的支持,给课题的研究创造一个社会和经济基础,但是过高的期待会在课题的第一个周期结束后遇到很大的失落,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责难和失望,这种失望会使得该技术的发展遇到短暂的寒冬。这些责难其实本来就不该出现,但是在中国,经常能够看到这种现象,其原因无非是作为课题承担者为了获得课题,过高宣传课题的潜在应用前景而忽视其中难点的说明。不过既然是需求,那就不会消失,问题永远还摆在那里,只要后来者继续解决实际问题,机会依然在前面,甚至可能越来越近了。 4) 先行者的心态一般容易失衡。先行进入某个技术领域的组织,往往不切实际的认为这个领域属于他们的,心态就是老大的心态。一般都试图把持市场,但是市场往往只认实力,谁做得漂亮才承认谁。这在市场和科研领域都有这个现象。有些人很早就进入了某个领域进行研究,往往以这个领域的领头人自居,但是这些先行者往往贪多,贪大,就会犯大而全的毛病。我们知道,研究总是从某个点上开始突破,逐渐扩展到整个领域。在某个关键点没有突破的情况下,盲目扩大范围不会有多大的收获。我们的有些课题也遇到一些困难,但是经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这些问题就是本质的问题,无论谁来做这个课题,都是绕不过的关键点,那就好,静静的做好这些关键点。因为最终的技术能否成熟,完全取决于这些关键点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而不是谁做的更多。如果在失衡的心态下,是不会很容易发现关键的问题,从而会使自己迷失方向而失去机会。 5) 谦虚谨慎,让课题飞一会。一个好的课题领域往往是人们争相开垦的好地方。不要管别人是否已经插上了红旗,还是已经圈了地,默默的铺好自己的路,把关键的桥梁修好,关键的洞打通,谦虚谨慎,这就很有机会能够在最终的问题解决中胜出。先机往往可能是死亡的号角。让课题飞一会,并不会真正失去课题,相反,平和理性的做法才是做大课题的心态。只要不断地瞄准关键问题,稳扎稳打,胜利者还是我们。 总的来说,根据课题的现状,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因为别人捷足先登而哀叹,不要因为暂时的挫折而后悔,让课题飞一会,没什么不好。坚持,有韧性,是胜利的法宝。 (源自科学网博客2011-12-16博文) (责任编辑 王芷)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纵横捭阖|28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科大能走多远" 的痛彻心扉
kerer009 2011-6-25 21:44
南科大是我一直关注着的, 因为她是我的梦。 一个浪荡大学、中科院十余载的行者之梦。 如今我失望了, 不是因为尊敬的朱校长, 也不是因为那45个学生和家长们, 还不是那离职的教师, 而是制造环境的本原。 情况在逐渐恶化, 影响时代的先行者, 独木难支, 我的心在痛。 人生百年, 虽死而不返, 我本独夫, 世间又奈我何? 唯有求真。
3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梦中雪莲
热度 5 wujingzhi 2011-4-11 14:26
(From internet) 遥远的雪山 据说 有珍贵的雪莲 小说中 有人也曾为之冒险 如今 雪山不再神秘 可我依然 梦见雪莲 那悬崖峭壁 那冰山雪海 那凛冽寒风 还有 那凝固的先行者 那雪莲 在梦里 前路 在心里 那回望 轻轻落在 母亲怀中的 婴儿的 笑容里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777 次阅读|5 个评论
盐抢多了,要退货
热度 1 cooperlin 2011-3-19 09:57
3月16日至17日,两天之内,全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老到小,发生了“集中购买”含碘食盐的集体行动。所幸这次政府出面迅速,盐业总公司迅速调配,超市货架补货及时,一场不知如何而起的集体行动,迅速降温下来了。 现在有盐买多了的先行者,尤其是买的5、10、30、50元一包的,看到货架上1.5元、1.3元一包的,心里那个后悔,想要退货,大家说说,该不该让他们退货呢?这点GDP要不要呢?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76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生啦,涅磐啦,谈谈新博风情之种种
热度 3 liwei999 2011-1-20 04:33
新生啦,涅磐啦,谈谈新博风情之种种
好了,牢骚也发了,命也革了,两手空空啦,好打最新最好最诡计的拳。旧庙进不去,新屋空空如也,好添最新最美最性感的家私。 理解万岁。其实新房也不算太坏,至少没有坏到平均线以下。贵族气是丧尽了,书香也不大闻得,但的确是主流化了,与人民打成一片。 骨头里挑鸡蛋,不信就发掘不出美来。盘儿不靓,条儿顺;条儿不顺,心灵美。已经娶进门的丑婆娘,肌肤相亲,耳鬓厮磨,天天一起过日子,抬头见低头也见,横竖躲不过,不能再损她了,损她等于损自己。不如发扬科学精神,仔细研究其二维三围,否则还怎么过? 果然,世界上怕就怕科学二字,一科学,这丑媳妇就俊美啦。科学先行者诸葛亮同志疑似说过,人世三大宝,丑妻貂皮乌拉草。要学会换位思考,才能提高认识,研究喜新厌旧的必要性。好,咱就列一哈新妻丑博风情之种种。 首先是回归主流。一般来说,圈子小的时候,可以比较另类,比较清高,关起门来种自己的实验地。可是科学网的生意越做越大,俨然成为全球华人科学家的巨无霸,参与人数与影响力与日俱增,那么回归主流就是迟早的事儿。做过程序的都知道,为了确保 scale up、负载、稳定性和安全性等考量,community 的主流平台宜为首选,因为这些是所有平台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主流之所以为主流,是因为其 popularity,用的人多,影响大,问题就可以早发现,早解决。新的功能也可以搭顺风车跟着主流走:你可以选择不用,但却不能保证别人不喜欢用。 新博平台的整合性明显优于旧系统。博客、论坛、圈子、好友等无缝连接。社会网络的主要功能这里都有了,自己好友做了什么,一目了然。科学家并非都是孤傲乖张之辈,我们也是社会动物,社会网络的建立是虚拟社区的一个重要功能。新的平台促进了社会网络的发展,从而也为和谐社会的理念提供了便利工具。 先说到这儿。请各位补充,发掘新博之美,成就美满姻缘。
个人分类: 其他杂碎|2925 次阅读|3 个评论
超越时代的科学家:科学总是沿着伪科学指引的道路前进
sheep021 2010-9-19 10:36
自古及今,有很多天才超越他所处的时代,指引人类前进,古代非常多,如:伏羲、黄帝、老子、释迦牟尼、 穆罕默德、摩西等等。 近现代也非常多,如: (排名不分先后) 1 尼古拉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1943年),1856年7月10日出生,是世界知名的 发明家 、 物理学家 、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塞尔维亚血统的他出生在 克罗地亚 (后并入奥地利帝国)。特斯拉被认为是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发明家。他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对电和磁性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专利和理论工作形式依据现代交变电流电力(AC)的系统,包括多相电力分配系统和AC马达,帮助了他带起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界有一个普遍共识,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个公认的旷世天才:达芬奇和尼古拉特斯拉。尼古拉特斯拉是电气化领域的先驱,是他发明和创造了交流电系统,发明了电机和高压变压器,对现代世界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的家之所以能有灯光也要感谢特斯拉。特斯拉创造出了第一台无线电遥控的机器、机器人工程学原理和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X光设备、电能仪表、汽车速度仪表、冷光灯、电子钟、电子治疗仪他在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取得了大约1千项发明。而当今世界的科学发明体系仍然建立在特斯拉留下的遗产之上。特斯拉率先提出的概念有电子显微镜、激光、电视、移动电话,互联网和许多其他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旷世奇才,却一生坎坷,备受同行和巨商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他的肆意打压,以至于他在科学史上的地位,长期都未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在严重的经济利益威胁下,特斯拉即大受爱迪生抨击,并冠以「科学异端」之名,一场惨无人道的「科学迫害」则应运而起。 详见: 永不枯竭的能源:尼古拉特斯拉的特斯拉线圈 2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瑞士 心理学家 和精神分析医师, 分析心理学 的创立者。早年曾与 弗洛伊德 合作,曾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后来由于两人观点不同而分裂。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更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倾向。 荣格: 每当他谈到灵魂的时候,他总是对此深信不疑在他看来,灵魂是非物质形式的,超过时间和空间的 但尚未被科学地了解和研究 ; 对梦游症,催眠术以及魂灵显现(招魂术)的研究是认知灵魂的有效途径。因此荣格认为,招魂术在其实质上并不神秘,而是一种未知的精神现象,需要用适当的科学方法来加以观察、探究。 ; 荣格是如此领先于他的时代,以至于今天人们也只能逐渐地追赶他的种种发现 ! 荣格曾不讳言的说,他的心理学理论,除了一部分来自临床心理学经验之外,另一部分则是来自外部渠道与途径,它包括了东方宗教在内的所有学问。 荣格曾说,他对东方学问的喜欢可以称做心灵上的朝圣,印度文化、易经、老子、炼金术、孔子,他都有涉猎,对于佛禅更是喜爱有加。 荣格在西方的正统心理学中,堪称是异教徒。 荣格很有智慧,为了躲避极端科学主义者的攻击,他不说灵魂,而是用一个新的称呼集体潜意识,来指代灵魂。 3 图灵 阿兰麦席森图灵,1912年生于英国伦敦,1954年死于英国的 曼彻斯特 ,他是 计算机 逻辑的奠基者,许多 人工智能 的重要方法也源自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1936年,图灵提出著名的 图灵机 (Turing Machine)的设想。图灵机不是一种具体的机器,而是一种思想模型,可制造一种十分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装置,用来计算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可计算函数。图灵机与冯诺伊曼机齐名,被永远载入计算机的发展史中。1950年10月,图灵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成为划时代之作。也正是这篇文章,为图灵赢得了 人工智能之父 的桂冠。 图灵认为,简单的数学方程,可以描述生物学问题。如胚胎发育问题,即宇宙形成的问题。遗憾的是, 图灵是个超越时代的大师,他的 这一观点依然为科学所不齿,图灵至死都没有看到自己的模型被承认和接受 好在还有人愿意继续研究,终于大放光明 4 约翰冯诺依曼 1903年12月28日,在布达佩斯诞生了一位神童,这不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也值得整个计算机界去纪念。正是他,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其体系结构沿用至今,而且他早在40年代就已预见到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对当代计算机将产生的意义深远的影响。他,就是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5 爱因斯坦 老爱的成名之作相对论,发表之初,有几个成人承认? 爱因斯坦在接受诺贝尔物理奖时,以《我的世界观》为题发言说: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接近我们的心灵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 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的真正的宗教情感;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宗教感情的人。也就是说,因为确实有神秘现像这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接近,爱因斯坦才会在举世瞩目的学术颁奖殿堂如此发言;其意无疑要科学尊重客观事实 爱因斯坦说: 直觉是上帝的礼物 , 人所具备的智力仅能够使自己清楚地认识到,在大自然面前自己的智力是何等的欠缺。如果这种谦卑精神能为世人所共有,那么人类活动的世界就会更加具有吸引力。 ; 拿我们的科学与现实相比,往往就显得幼稚和原始了。 是的,我们的科学因为固步自封,因为掌握科学的人唯我独尊,在很多领域还保持着原始的定理,还把他作为判决某些事实与现象的准则 6 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7 钱学森 一说起钱老,大家可能立马想到两弹一星,但我觉得,钱老的突出贡献和超越时空的杰出成就并不是两弹一星,而是钱老晚年所开创的大成智慧学以及钱老晚年所作的一个重大预言人类的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将在中国兴起。 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钱老就说过:人体科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而且认为中医的精华在于它的方法论与系统观。 钱老晚年开创大成智慧学其本身就意味着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在中国拉开了帷幕。钱老曾说他不喜欢回顾往事,也不愿意写回忆录,人们对此也往往很奇怪。其实,钱老晚年的注意力已完全集中在他晚年的事业里了,已认为他的往事与这项事业相比,已不值得多去回顾了。 更多: 迎接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到来 钱老应无憾,笑看世界殊! 钱学森:目光穿越时空 牛顿,爱因斯坦,钱学森晚年研究重点的相似之处 8翁文波 翁文波先生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石油地质学家、知名预测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测井和石油地球化学技术的创始人。 奠基了中国预测科学,被人们誉为一代 天灾预测宗师 。 翁文波指出:21世纪有可能把预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进行研究,完整和科学的预测学将是人类文化在信息时代的核心之一。 更多: 当代预测宗师翁文波 中西汇通翁文波与天灾预测学 9 鲍得海 自称隔壁家的二傻子,天狼星特使。物理专业博士,美国 纽约 科学院院士。 可能是在天狼星丢了灵魂,潜入地球来寻找灵魂。 二傻跟荣格一样一样的,也是这样的一种人: 【每当他谈到灵魂的时候,他总是对此深信不疑在他看来,灵魂是非物质形式的,超过时间和空间的但尚未被科学地了解和研究】 二傻目前的初步研究结果是:灵魂存在于【伴生空间】中,以波动形式存在。。。(以下保密) 10 张颖清 张颖清的确一度被认为是个了不起的天才,是一个出自民间的、完 全靠自学成才的生物学家。 张颖清,1947年生,生物学家, 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息生物学的创始人 。2004年10月20日病逝。 大约20年年前,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根据中医耳穴原理,发明了一套理论方法、把中医穴位诊断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法联系起来。 他的研究得到中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学界和政界的关注鼓励和支持。中国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和温家宝等人视察了相关研究,对张颖清教授予以鼓励;美国总统给张颖清发信,代表美国政界学界表示关注、支持和鼓励。 美国军队大力普及和规模部署一种耳针疗法的中医针灸,叫战场针灸(Battlefield Acupuncture)。 美军采用的耳针疗法的中医理论方法依据,跟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的耳穴科研和他曾在美欧等地所介绍的道理几乎是一模一样。 可是,在中医故乡中国,张颖清教授的耳穴科研却被当作伪科学而封杀,他个人也如同文革中的反革命分子一样被爆光到社会而蒙受文革式的揭发批判,致使他不但失去了所有科研学术活动机会,且因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而患病至死、去世的时候仅50来岁。 美军规模部署中医针灸,但该项技术的创始人 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却被封杀、打击,致使他不但失去了所有科研学术活动机会,且因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而患病至死 张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几十年来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使上百万人受益。 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胡克第一次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植物的细胞。1985年,张颖清发现了细胞和生物个体之间的一个新的独立功能构造单位:全息胚。 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理论著作《全息生物学》、《生物全息疗法》、《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新生物观》等多部专著,在国际上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传播和应用。中国的多所大学开设了全息生物学课。 张的学术成就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成果对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正是张1985年创立的全息胚学说,明确排除了学术界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争议,从而为12年后克隆羊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初,张颖清教授三次应邀访问颁发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机构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等,在具有诺贝尔奖提名权的教授们的主持下,多次作学术报告。我驻瑞典使馆科技处、教育处先后3次向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发回关于张的学术成就在瑞典获得高度评价的报告,认为只要进一步做好全息生物学理论的科学论证和推广工作,加强宣传,这一理论的发明者张颖清教授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使馆科技处的同志说, 我国还没有任何一项科技成果能够像张颖清的成果这样,得到诺贝尔奖评定机构科学家的如此评价。 著作   张颖清的主要学术著作有《全息生物学》、《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生物全息诊疗法》、《新生物观》等。他的多种论著被译成英、德、日、俄、挪威、蒙古、塞尔维亚等文字。   张颖清关于哺乳动物体细胞全能性理论的英文专著,在克隆羊之前许多年,就可以在世界上许多图书馆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查到。 耳针: 美军规模部署应用,中国却成伪科学 张颖清:倒在问鼎诺奖途中 (《瞭望》2005年第3期) 耳针理论:美国全军部署,中国鞭尸死打 。 科技打假第1冤案调查 张颖清 天才还是南郭(图) 11 印大中 研究经络本质及衰老的先行者 科学网-印大中的博客首页 从植物神经生物学和动物神经进化看经络的生物学本质 衰老机理研究的老黄牛生物谷专访印大中教授 经络的生物学本质英文版上网 一看标题,就是到是印老师的大作。 呵呵,先行者啊 博主回复:疑是伪科学的标签已贴在了笔者额头上.....:):):) 纵观科学发展史,哪个先行者不被世俗势力嘲笑过呢? 让时间证明吧。 博主回复:我在交流广义衰老学说之后,有时会也苦笑三声,然后自我安慰:Time talks ...... 本人孤陋寡闻,暂时先列这么几位。希望大家群策群力,踊跃推荐,本文不断更新 总结: 从超越时代的科学先行者们的经历来看,他们或过于传统,或过于现代,而都是孤独的、寂寞的。因为超越时代而不备时代理解和接受,甚至被打击、排斥,而被斥为异教徒、科学异端,或伪科学。 但时代总是进步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异教徒、科学异端、伪科学,终归会被纳入科学领域的。 从这层意义上看, 科学总是沿着伪科学指引的道路前进 。    生物全息之父-张颖清
个人分类: 天上牛人|1467 次阅读|20 个评论
一个时代的觉醒者和实践者
baohaifei 2010-5-13 12:22
一个时代的觉醒者和实践者 鲍海飞 2010-5-13 他是一个时代的觉醒者、先行者和实践者。 他是一个时代的觉醒者。思之:国之弱,乃民之弱;而民之弱,乃体之弱。再思之,医乃治本,于是踏上医学之路。 他是一个时代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归国之后,细察国情。猛然觉醒,细细品味:国之弱,乃民之弱;而民之弱,非体之弱,实乃精神之弱。良知本为民之本,精神乃为国之本,民富方能国强。于是弃医而踏入文学之路。 纵观天下,国家之大计,乃需强国,强国应先强心,强心下手之一要处乃教育为本。开始了白话文运动,开始了民族精神之启蒙。非有大智大勇何能为之,这是何等的智慧和胆量! 他敢想而不妄想,他敢为而不妄为,他自信而不自负,他自强而不争强。 这就是鲁迅。
个人分类: 社评|4795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