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底线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底线

相关日志

致IEEE主席的公开信
热度 84 张海霞 2019-5-29 15:40
【声明】惊闻IEEE下令禁止华为专家参与期刊审稿,这远远超出了一个可以接受学术人的底线,做为IEEE的会员和期刊编委,我不得不必须有自己的态度:我已经申请退出我所在的两个IEEE期刊的编委会,并给IEEE候任主席写了一封公开信,这是我个人的态度,与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无关。 Dear Prof. Toshio Fukuda (the IEEE President as-elected), This is Haixia Zhang from Peking University, as an old friend and senior IEEE member, I am really shocked to hear that IEEE is involved in US-Huawei Ban for replacing all reviewers from Huawei, which is far beyond the basic lin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I was trained and am following in my professional career till now . I joined IEEE since I were a Ph.D student because it is recognized as a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latform in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relative areas by my colleagues, friends worldwide. During last 20 years, I worked with many scientists like you together in IEEE societies, journals, conferences, events, for example, last year during your election as the first president of IEEE from Asian, because we all believe that IEEE is an international society, not just belong to USA or north America area, its members cover all over the world and everyone has equal right to make it more professional with high efficiency. But, today, this message from IEEE for “replacing all reviewers from Huawei in IEEE journals” is challenging my professional integrity. I have to say that, As a professor, I AM NOT accept this, therefore, I decided to quit from IEEE NANO and IEEE JEMS editorial board untill one day it comes back to our common professional integrity. Please pass this letter to IEEE office and responsible officers. Looking for the daylight. Haixia Zhang, Professor, Peking University May 29 th , 2019 Attachment, my email to TNANO, JMEMS editor-in-chief. Dear Prof. Fabrizio Lombardi(the Chief Editor of IEEE TNANO), Dear Prof. Gianluca Piazza i(the Chief Editor of IEEE TNANO) , This is Haixia Zhang from Peking University, as an associate editor on IEEE NANO board for several years, I am very happy to work with you and other professors world wide in micro-nano field in professional way. Today, I am really regret to hear that IEEE is involved in US-Huawei Ban for replacing all reviewers from Huawei, which is far beyond the basic lin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I perfer to follow in my professional career, therefore, I decided to quit from IEEE NANO editorial board untill it come back to professional zone. All my bests. Haixia Zhang, Professor, Peking University May 29 th , 2019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32877 次阅读|115 个评论
科研工作必须遵循的几条底线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9-4-4 08:55
科研工作必须遵循的几条底线 蒋继平 2019年4月4日 今天一位要离职的同事给我发了一个电邮, 说明他和我一起做的一个实验再次失败。 这是第二次的失败。 他在前不久在离开公司前按公司规定将他的一个实验程序转交给我。 为了验证这个程序的可靠性, 他和我一起严格按照他的程序步骤重复了这个实验。 可是, 连续两次的实验都以失败告终。 在接到他的程序文件后, 我就对这个程序产生了怀疑, 并且立即向上级反映了我的看法。 我认为这个程序根本没有可靠性。 这是因为我以前已经反复地用几乎同样的方法做了许多次一模一样的实验, 成功率很低。 不过, 上级因为不是内行, 而且我的同事去年让上级看的实验确实是成功的, 所以, 在第一次重复失败后, 上级仍然站在同事的一边, 要我继续采用不同的菌原继续试验。 结果, 我的同事在做第二次实验时, 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成功。 结果,实验结果不给他面子。 这个事件使我产生了写这篇博文的念头。我一直认为科研工作应该遵循几条底线。所谓底线, 就是不是法律条文的, 但是, 却是被业界当成共识的范例。 第一条底线是: 对于基础性和理论性的科研发明或者发现, 要具有通用的价值, 在任何场合都可适用。比如说,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伽利略的日心说等等。 第二条底线是:任何成熟的科研一定要有正负参照系。 正负参照系在实验中必须具有鲜明的差异。 第三条底线是:对于应用科研项目, 已经经过反复的验证,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非常高才能当成标准做为例行操作程序。 第四条底线是:不能将偶然的成功当成标准程序来运作。 这个尤其对于工业化应用的科研更是如此。 要不然, 实验花的时间和精力会获得很低的可靠性和效率。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写实验报告时, 必须实事求是地简明实验的可重复性, 成功率和相关因子。不能将多次的失败记录故意隐瞒, 而将偶然一次的成功显示给别人看。 当然, 这是我个人的认知和在实验中得出的经验,也许不那么正确。 敬请读者同仁们补充或者指正。
个人分类: 个人学术观点|3297 次阅读|2 个评论
杂感-何为君子?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
alishay 2019-2-12 07:01
何为君子? 儒家一直在讲做人要做君子。然而何为君子却定义的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最近实验室实验材料暂时不足并且仪器需要排时间错开使用的所谓同事之间有资源和时间竞争的情况下,三个不同人的反应让我对何为君子,怎样做算是不自私的问题有了一点思考。 事情是这样的,有三位同事需要做同样的实验,需实验工具a (消耗性,数量不足三人完全使用),实验工具b (非消耗性,但是套数有限,仅可以两组人同时使用)。 同事 1 的做法: 不管他人怎样,不同人协调使用b的时间,先找一个帮手把两套b都用上,使用快一天。 同事3过来询问使用情况,协调时间,问能否当天在1之后使用。同事1告诉3,今天1和帮手使用仪器,下周一可以由同事2和3使用,若1当天做不完,会在周一2,3使用结束之后继续。 同事1因为下一时段 (晚间)预定了其他仪器,决定暂时终止使用。 中间同事 2 担心工具a 不够三人同时使用 (因为之前没有如此多人一次性大量做这类实验),提前来查看剩余数量,如果不够准备去找其他实验室的朋友暂借工具a。发现数量不足,告知同事1。 同事1再见到同事2改口说周末继续使用工具。 同事1,周末未使用工具,‘默默’自行改为周一早上至下午4点使用工具。。。 同事2的做法: 看到同事1已经在使用全部工具b,决定周一开始使用工具,并告知技术人员提前为他准备其他需要的材料。之后与同事3协调周一的使用时间,告诉他已与技术人员协商好,11点之前他会给准备好一切材料。同事3同意安排。过一段时间之后,同事3好像没有听到过同事2要11点开始一样,问可否他早上10点开始。同事2本想反驳说自己已经说好11点开始了,但是同事3说他所需时间很短,也不需要技术人员准备的材料,他会自行准备东西,自己使用。同事2觉得这样也勉强可以,没有多少反驳的理由,不过是推迟一下。遂同意。 后来同事2忽然想起工具a可能不多,最后做实验的人可能没有足够的a。上楼查看数量,发现不够,告知同事1和3,并且打算马上找外实验室的同事借更多的a,以保证最坏的情况出现时,自己不会没有解决办法。 同事3听说工具不够,马上依据理论推测说工具肯定够,绝对够,不用借,而且除了楼上技术员那,其他实验室也没有。同事2还是不想坐以待毙,因为在工具不够所有人使用的情况下,在之前的实验室曾经发生过多次先使用的同事把东西全用完,或者大家都知不够的情况下,一些人先挑走他们需要的,然后最后一个人不得不将就或者躺雷。于是还是死马当活马医的找朋友借工具a。 同事3自行上楼查看工具数量并与同事1协调时间。同事1承诺同事3下周一2和3可以在他之前使用工具,然后1完成剩下的部分。 同事3回来告知2关于时间的协调,并且说工具a数量足够,而且义正言辞的说如果不够的话大家应该平分各类型的a,而不是把某一类全部用光,这样才公平。同事2表示完全赞同应该公平,这样当然好,但是自己不是制定规则的人。3说这是常识,不需要规定。 同事2私以为,嗯,原来世上还是有跟2一样想法而不是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的,跟2以前的很多同事比好一些。 2说他需要I和II型的工具a,I 型不太多了。3说需要II和III型的,II 型是肯定够用的,I型可能是有点少,但是还是不用借。同事2等到了朋友回复。 到周一,同事2的朋友把工具a-I拿给同事2.同事2告知同事3,并说若有需要可以告诉一声. 同事3坚持说我们肯定用不着借i型的工具a。 同事3做法: 前面已说很多同事3自信的告诉同事2绝对不用借其他实验室的工具a,并且义正言辞一本正经的谈公平平均分配论。 周一:同事3早上11点才开始准备要用的试剂。上楼查看之后告诉2技术人员准备了双份的材料,可以供2和3分别使用。2遂说那3可以随意选一份。3于是12点开始使用工具a和b至下午3点。 同事2在3快结束时下去检查所需材料是否齐全。结果3告诉2技术人员其实只准备了1份材料,所以2要自己准备一份自己用。还轻描淡写的说费不了几十分钟。 3欢快的做完实验,并超过先前协调好的计划量的使用工具。3欢快的离开,祝2好运。其余啥也没提。 最后,同事2开始清扫战场,准备实验,发现工具a-I完全被3消耗完 。。。。最终,同事2所有的I型工具a都是借来的。ii型工具a刚刚好够。 总结完3个同事在面对同样情形的三种截然不同的做法,我便在思考到底何为君子?如何分辨口头君子?如何在做真君子与老好人这样一线之隔又天壤之别的做人方式之间坚持做真君子? 在这个难以避免资源竞争的的社会应该如何有道德有底线的生存发展? 我想,略过细节可以看到如下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1)不管别人如何,先保证自己的利益。在别人来与自己协调的时候暂时答应条件以免显得自己太计较太不好说话,但是在得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便自行改变决定,先下手为强,不管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如何。当然嘴上还是会致歉,但是致歉归致歉,行动不会变。这我们可以说是个人利益至上的很多人。毕竟,在明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还不去争抢,而是谦让自律,自我约束是很难做到的。 2)知道资源有限,时间有限,大家会有时间和资源的冲突,发现更多资源紧张的问题,考虑到对大家的影响,及时通知大家,即使这可能会引起大家更多的利益冲突和争抢。与他人协调时间,作出承诺后即使发现新的资源短缺会让自己的承诺把自己陷于更为不利的状况时依然遵守承诺。发现新问题后致力于解决问题,寻找新的资源来缓和补救自己‘不争’所可能对自己造成的损失。在他人完全保证资源不紧张,他会(人们应该)公平分配工具而不会自私的用完某一工具的情况下,继续为最坏的情况做打算,‘一意孤行’完成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所谓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一边为有人与己对于公平的看法一致而感动,一边又记得鲁迅先生说的‘ 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忖度人心’。 结果发现,不论一个人的言论多么感人,其行为却不见得会与言语一致。。。‘ 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忖度人心’ 是正确的。我想,做这一种应对方式的人已经与君子接近了吧? 要说还有什么缺陷会走入老好人的陷阱,或者被人坑的方面可能是,虽然最后的坚定为自己避免了损失,但是在与人协调时或许可以在承诺之前多多考虑一下,要更加不轻诺一些。另外就是不要如此相信一个人的善良言语而被感动,从而也太过宽容的对他,而是要在看到他的行为之后才去决定这个人是否如同他说的一样善良,然后才去感动。 3)不知此人内心是否有看到时间资源紧张的问题。但是从表现上看,我觉得可以总结为这个样子。客观条件是确实有时间资源紧张的问题,只要不是瞎子都看的出来。当另一方明确提出大家时间会有冲突,需要协调,请双方定个时间时,极力劝说对方放松放松,没有什么冲突,时间可以协调。当另一方与其他人协调好,计划好,确定自己的计划时,说可以呀,没问题。他自己思考计划之后,假装之前的商量契约没有发生,自行宣布自己的计划。另一方稍微有一点提出自己之前计划对于他的计划的冲突时,便说出一切理由让他的计划显得对你的计划影响不大。 当你告诉他资源有新冲突,甚至都已经提出扩大资源的自己的解决方案时,他极力绝对的告诉你,资源完全够双方使用,并且保证资源不够的情况下他会公平的使用其中的一半,并且他与你在主要有限的资源方面没有竞争关系。义愤填膺的宣扬应该公平平均的价值观,赢得你的信任和感动。 然而,当事情结束,尘埃落定的时候你发现,他以说一个比你的计划提前好多的计划说服你同意他,推迟自己的计划,然后他比你原来的计划开始的还晚,你还要等他结束才可以开始,因为另外一套工具被另外那个摆明了个人利益至上不想做君子的人占着。 他说他不用别人帮他准备材料,却使用了你请别人帮忙准备好的唯一一份材料,还告诉你有两份,还好你提前看了一眼。 他宣扬公平公正平等均分,他说跟你没有资源冲突,他假装naive到最后一刻假装绝对相信一切都足够,最后悄无声息不提一句的用完传说中他不会跟你竞争使用的工具。这样他就是很 nice但是背的数量判断错误而不是自私自利的锅。最后,华丽丽的,我看到了一个传说中的伪君子么? 所以我觉得做人嘛,还是要坚信自己的判断,想做啥就去做啥,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即使错了也是自己担着。特别是对于那些不习惯责备别人,说别人坏话的人来说。虽说要兼听则明,但是自己的直觉和判断才是最重要的。 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有的人会直接明了的就是想要资源,个人利益最重要,这也无可厚非,千万年进化和生存竞争的必然结果;有的人会嘴上一切都好,万事OK,云淡风轻,告诉所有人不用担心,不会有短缺,即使有短缺大家也会得到公平的对待,仿若正义的化身,结果悄无声息的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了,还想落个好名声,哎哟;当然也有人会考虑到大家确实有冲突,希望可以合理安排解决冲突,大家利益最好都不受损,也不要面红耳赤,即使有的时候意味着自己要多做些工作,稍微吃点小亏。这个人看似是很好的,但是要警惕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的坑。确切来讲就是要更坚定,耳根子更硬,更加‘观其行’一点。 写了好长。不过勤加总结才容易进步嘛。
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滴滴事件看教育该教什么
热度 1 zls111 2018-8-27 09:33
@潘金莲日记 1909年,摄政王载沣欲免津浦铁路总办李顺德等汉官,重以满人取代。征求张之洞意见,张说:“不可,舆情不属”。载沣坚持,张又说:“舆情不属,必激变”,载沣不以为然:“有兵在,怕什么”。张自叹:“ 不意闻此亡国之音 ”。百年后,有司名曰滴滴者,面对人命舆情,同逻辑声明:“ 我有钱,赔三倍”。 转自微博。 上面是两个非常好的案列,至少前一个是经典故事,后面一个还有待时间来检验。主要告诉人们什么呢? 我觉得是底线,做事为人有底线,一旦突破底线就是非常严重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违反社会规则,很有可能就违法了! 我们课本上有教这种想法吗?没有。 滴滴事件发生后不只是应该谴责滴滴公司,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有没有教做事为人的底线,有没有去教,父母们有没有教? 明显是没有教的,中小学教育只知道考试,大把的GDP不知道花在哪里了。 如果滴滴公司有明白人,应该懂得社会上有很多没有底线的人,应该把这个教育任务给担当起来,至少可以过滤这些没有底线的人,对公司没有伤害。 如果担当起来,给作恶者给非常严厉的惩罚,那将是伟大的公司,哪怕是花了很多钱,也会翻倍返回去。可惜公司不明白这个道理,还把客服外包,似乎是越便宜越好,哎! 回到做事为人上,身边很多人劣气很重,随心所欲,没有后果,之前的家教和学校教育过去了,没有机会改变了,在社会上为所欲为,非常擅长搞破坏,破坏团结,损失的是我们这个社会。
2216 次阅读|1 个评论
面对火灾一定要退避三舍?
dfedhw 2018-7-27 14:08
不知从何时起,为了所谓的防火,人们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行为慎之又慎: 严格限制聚氨酯泡沫板等易燃材料的使用,否则动辄可能被视为违建进行拆除;各类场所大量推广采用阻燃材料;电瓶车充电时间地点受到严格控制;足浴店的电加热方式不合理,间或停业整顿;甚至于学生寝室大冬天的禁止使用任何电加热或取暖设备;有关防火的各项强制性标准及要求。 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终归不是办法,难免有因噎废食之嫌。日常行为如此谨小慎微的背后,实质暴露出的是:火灾来无影去无踪,直至今日,人们的确还没有什么太有效的方法,所以才会宁可牺牲各种便利条件,频频增加额外的投入,采取更为保守的策略,甚至不惜矫枉过正,来换取安全系数的提高。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贫困家庭无法满足孩子稍微奢侈一点的需求,家庭拮据有各种客观原因,但不能因此认为孩子的需求就是过分的,错误的,甚至予以打压。同理可得: 寻求生活中的各种便利性、舒适性及随意性原本再正常不过,之所以将这些看似寻常的行为定义成违规,根本在于防火灭火手段的低效与无奈。 一旦家庭的收入有所提高,则孩子的需求就会逐渐被视为正常。同理,当防火灭火能力得到提升,以往的这些所谓的“违规”行为将会重新变得“合规”,行为也可以较为自由随意。 故此, 判定各种日常行为到底是否合规,主要取决于社会整体防火灭火手段效能的高低,与行为本身的关系并不大 。关键要看当事人本身处在一个怎样的火灾背景之中,如果某些类型的火灾事故频发,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日常行为受到限制。 初期灭火手段的孱弱,导致防线屡屡后撤,为此针对火灾除了防守,还得依靠进攻;除了“盾”坚还得“矛”利;除了频频被动退让,还需要犀利可靠的主动灭火方式,否则的话,不消说“三舍”,哪怕退避“九舍”,到头来可能还是不够用。 PS: 退让也要有一个合理的底线,防火的底线只需要满足:不伤人。
24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众号“小编”的三个底线
热度 1 yuguo2012 2018-7-19 20:04
2016年2月以来,我自愿兼职为单位运营一个叫GeoTalks的公众号。 最初“小编”只有我一个人,拳踢脚打,起早贪黑,干了一年多。之后有两个新员工加入进来。 当自己一个人做的时候,没有多想,全凭感觉做。但新人进来后,得定点规则,说出个一二三。本以为可以找出很多规则,但冥思苦想后,只总结出三条: 一、文章未授权绝不发布。 每篇文章,在作者名称后总加四个字“授权发布”。 二、文章未审校绝不发布。 没人帮助审校也有办法,采用隔夜审。就是前一天审一次,第二天自己再审一次。有新人加入后,新人初审我终审。 三、生命力不足三个月的文章不发布。 每选文,要思考三个月后还会有人看它吗。 经历两年多,深有感触,规则总结难,遵守更难。
个人分类: 热点|198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文科技期刊的三个底线
热度 4 jlpemail 2016-8-8 09:59
我觉得中文科技期刊(以下简称期刊),都是有底线意识的。其中核心期刊的意识更强。 在期刊中,确实有唯利是图的在;可是更多的是坚持了底线的。 我觉得这种底线至少包括以下三个。 一是用稿范围的底线。期刊,都会在发刊词、征稿启事中明确用稿氛围。期刊坚持只录用 属于自己专业范围内的稿件,看上去是缩小了录用范围,实际上对作者和期刊都是有利的。如果 期刊刊发了其他专业范围的文章,对编辑部、编辑和作者,实际上都是减分的,得不偿失。 二是质量的底线 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以及更高层次的期刊),一般来讲是不缺稿源的。缺少的是优质稿源。换句话说,达到用稿要求的文章多,创新性和规范性都比较强的论文比例偏低。如果不坚守质量底线,(迫于某种压力)采用了质量很低的文章,对期刊也是一种伤害。 三是版面费问题 科技期刊版面费的收取,是无奈的生存策略。如果有期刊免收审稿费、版面费,并向作者支付稿费 那一定受到欢迎。如果某种期刊,对稿件质量把关不严,只要交费就刊登,这样的期刊在作者和学术界的口碑肯定也好不了。那这样的期刊不可能长久。如果某种期刊,把增刊承包出去,承包人的着眼点仅仅是版面费,那对期刊的长期发展肯定不利,甚至会影响到其生存条件。如果期刊的主管和主办部门,为期刊定下了年度创收指标,还要求办刊质量不断提高,那是自相矛盾的。 中文科技期刊,尤其是核心、非核心期刊生存不易。坚守上述三个底线,是保护期刊、保护期刊编辑、保护作者投稿积极性的必然要求。 2016-08-08
个人分类: 编作交流场|2989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看“三八二十三”
热度 2 wanyiliang 2016-4-4 22:18
据说,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有一天到街上办事,看到一家布店门口有两个人在吵架,卖布的要向买布的收取二十四块钱,但买布的说:“一尺布三块钱,八尺布应该是二十三块钱,为什么要我付二十四 块钱 ?” 颜回一听,走到买布的人跟前,说:“这位仁兄,你错了,三八是二十四,你应该付给店家二十四 块钱 才对。”买布的人很不服气,指着颜回说:“你有什么资格说话,三八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只有孔夫子有资格评断,咱们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很好,孔子是我的老师,如果他说是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人说:“如果我错了,我就把头给你,但如果是你错了呢?” 颜回说:“如果是我错了,我就把头上的冠输给你。” 二人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对颜回说:“颜回,你输啦,三八就是二十三!你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后来,颜回找到一个机会为孔子。孔子反问:“那么你说,到底是生命重要?还是帽冠重要呢?”颜回说“当然是生命重要了。” 孔子说:“这就对了,如果我说三八是二十三,你输的只不过是一顶冠;如果我说三八是二十四,他输的可是一条人命呢!” 虽然这个故事流传了二千多年,我一直很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如果这件事是真的话,我都怀疑孔子其实是一个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人。而且,这个故事还暴露一个问题,一件事情的对错不以事实为依据,仅看权威人士的话行事。孔子可以作为权威人士,权威人士的话就是真理,是不会错的。可事实上呢? “三八二十三”这种观念是很危险的,按照这个观念去培养我们的年轻人,只会造就更多的不讲原则、破坏规则、没有底线的人,并且还会使一些人丧失自己的判断能力,不相信自己,反而把“权威人士也这么说,权威人士也是这么做的”作为行事准则。 今天还看到一个更好笑的,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上面写了“三八二十三”小故事,下面是感悟:跟客户争,争赢的,也是输;跟老板争,争赢的,也是输;跟老婆争,争赢的,也是输;跟朋友争,争赢的,也是输。 做任何事情,没有底线,只要利益最大化,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可以随意改变计算规则,可以漠视事实的真相。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糟粕文化,才造成了今日中国种种怪象。 我不否认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也存在不少的糟粕,我觉得像“三八二十三”就是中华文化的糟粕,如果错误地坚持了这些文化糟粕,会诱导更多的人不尊重逻辑、不尊重事实、破坏规则。
2881 次阅读|2 个评论
倔强的师者拷问的是谁的良心?!
热度 25 张海霞 2016-2-18 08:40
早上转了中青在线的一篇微信《洗冤之后,她还是“倔强的师者”》,写陈文艳老师的故事,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因为看不惯平时看到的各种不良风气,频频上访而被打入冤狱最终重活清白,故事很感人,很多人说看着看着眼酸,其实不应为了陈老师心酸眼酸,应该反思的是:她一个人的坚持为什么这么难? 我们先来看看陈文艳老师反映的几个典型问题: 而到了考试的时候,她眼睁睁地看着一些外班和外校的学生明目张胆地只跑了一圈就站在原地等着,等到别的学生跑得差不多时再跟着冲刺,考官也给打了满分。 在农村独生子女加分和少数民族加分等环节,陈文艳也发现了作弊的行为。 部分城市老师顶替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名额评职称;教育部门故意扣下部分农村老师的指标,留着 “ 走后门 ” 。 “ 我在乡下教过书,农村很苦,城里老师占用他们名额不公平。 ”...... 这难道不是我们平时讨论教育公平的时候常常会旗帜鲜明地批评的吗?不是我们所有老师都很痛恨的吗?可是,仔细琢磨一下: 那些带着学生跑一圈的人难道不是老师吗? 考官难道不是学校或者教育管理部门的老师吗? 各种加分造假只有家长和教育局的领导、没有学校的参与和认可能够办到吗? 顶替农村教师参评职称的难道不是老师吗? 评委难道不是教师中的代表吗? …… 原来,是原本应该和她站在一起的大多数同伴都选择了放弃,甚至成了帮凶! 陈文艳,倔强的师者,她一个人撞墙式不断拷问的不仅是制度、更是我们每一位自称或者被称为“师者”的良心,这些原本应该和她站在一起的人,大多数选择了放弃,甚至成了帮凶!希望今后我们中的更多人能够像她一样有勇气在自己的简介上写下 : “ 做一个有良知的老师 ” ! 洗冤之后,她还是 “ 倔强的师者 ” 2016-02-17 中青报 · 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报 导读 离开讲台两年后,陈文艳终于重获清白,回到了熟悉的岗位。不过,她并没打算就此停止。 当身边人劝她, “ 你吧,就是太执着,太劳累,太费心了。 ” 她依旧翻着眼睛顶回去。 “ 我终于回来了。 ”2015 年 9 月 6 日,站在讲台上, 41 岁的陈文艳百感交集。这天是河北省遵化市第二中学正式开学的日子。早晨刚过 6 点,她就出现在九( 6 )班的教室里,看着 77 个学生陆续进班。 她离开讲台已经两年了。 2013 年 10 月 13 日,陈文艳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遵化市公安局刑事拘留。第二年 6 月 3 日,遵化市人民法院一审认定她构成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 1 年。 直到 2015 年 9 月 4 日,遵化法院重审宣判其无罪,她才终于回到三尺讲台。 20 多摄氏度的气温,站在讲台上的陈文艳,棉裤套在秋裤外面,亮黄色的运动衣和秋衣之间还夹着棉坎肩。一吹着风,她就全身 “ 一窝一窝 ” 地疼,那是她在看守所一年里落下的寒症。 对这位从教 20 年的化学老师来说,讲课是陈文艳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事情。 从 1996 年起,她就在遵化二中这所河北省规模超大的公立初中教书,教学成绩在学校一直是前两名,出任班主任的班级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也在全年级 30 多个班中名列前茅,曾 10 多次拿到唐山市优秀教师、遵化市优秀班主任等嘉奖。 虽然两年没上课,她对教学毫不生疏。 下午第一堂最容易打瞌睡的化学课上,她举起一张白纸问学生: “ 这是什么? ” 学生说是纸。 “ 刷 ” 地一撕两半,又问, “ 这是什么? ”“ 还是纸。 ” 她掏出打火机把其中半张纸点燃,最后几名瞌睡的学生也瞬间倦意全无。 “ 现在还是纸吗? ” 她大声地问。 “ 不是了,是纸灰。 ” 学生回答。 化学反应的判断依据就这样讲得生动明了 ——“ 新物质的生成 ” 。 只是,这一回开学,面对学生时,陈文艳的心头多了一分压力。 她很清楚,她的案子在不大的遵化市一度传得沸沸扬扬。在很多人眼里,她也 “ 发生了化学反应 ” 。   刚进看守所的时候,丈夫并没有把这事告知亲戚朋友。八十多岁的老舅是从当地电视台的法制节目上知道的。她戴着手铐、穿着橘色号服的画面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嘉宾在节目里讨论着 “ 一名中学教师的堕落 ” 。 在她眼里,从法院领回了无罪判决书的那个下午太难忘了。在初三全体老师会议上,她一个人坐在第一排,跟其他同事隔得远远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向大家宣布了她无罪的消息,说欢迎陈老师回归到初三的教学队伍,和我们一起战斗。 场内立刻响起了掌声。陈文艳站了起来,转身向同事鞠了一躬,平静地说了句 “ 谢谢大家的关心 ” 。后来有同事说,她这话听上去挺意味深长的。 学校给她正常安排了 1 个班的班主任和 3 个班的化学课的教学任务。 1 月,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她带的班级排名年级第一,她带的化学教学成绩也拿了第一。 读大一的倪伟博是陈文艳前几年带的学生。在他的印象里,陈老师爱美,一年四季总爱穿裙子,头发烫过,还染着颜色。她永远精神满满的,讲课从不枯燥,课堂上笑声不断。 倪伟博说,陈老师的手机 24 小时为学生开着,她不像有的老师, “ 只抓前面的学生 ” ,她争取不放弃一个学生。她还用自己的钱资助过多名贫困生。毕业后,很多同学都跟陈老师保持着联系。 在同学看来,陈文艳眼里揉不得沙子。当时学校给学生订盗版辅导书,题目已经多得做不完也得花钱订,很多书最后都白白扔掉,陈老师不断地向上反映,跟学校闹。 “ 为着我们的事,她没少去跟学校和教育局打架。 ” 在微博上取名为 “ 倔强的师者 ” 的陈文艳,还为好几件事 “ 打过架 ” 。 为了学生中考拿高体育分,陈文艳每天早上 5 点半带领全班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体育训练。 而到了考试的时候,她眼睁睁地看着一些外班和外校的学生明目张胆地只跑了一圈就站在原地等着,等到别的学生跑得差不多时再跟着冲刺,考官也给打了满分。 除此之外,在农村独生子女加分和少数民族加分等环节,陈文艳也发现了作弊的行为。 这些当地 “ 公开的秘密 ” 让陈文艳忍无可忍。 “ 中国最不能、最不该腐败的就是教育和司法! ” 她一掌拍在椅子的扶手上, “ 有时候可能半分,就把学生一生的命运都决定了。 ” 由于举报这些问题,陈文艳认为自己在学校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2010 学年,学校把特差的学生安排给她。年级共 30 个班,前 100 名里她班上只有 1 个。 陈文艳咬着牙决心把学生 “ 带出来 ” 。她从没有在天还亮着的时候下过班。她几乎不去办公室,除了上课,她从早到晚都待在班里,在教室后面角落里属于班主任的桌上办公。 辛辛苦苦一年,班级成绩从年级倒数第二升到了正数第三,优秀教师的评奖却没有她的份。 “ 我该得的东西,为啥不给我? ” 陈文艳很气愤。 “ 再高尚也不能不挣钱啊。 ” 她毫不避讳地承认她所争取的评奖跟自己的工资直接挂钩。 她不断反映:部分城市老师顶替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名额评职称;教育部门故意扣下部分农村老师的指标,留着 “ 走后门 ” 。 “ 我在乡下教过书,农村很苦,城里老师占用他们名额不公平。 ” 为这一大揽子的事,遵化市信访局和教育局的大门已经被她 “ 踏平了 ” 。 这并不是陈文艳头一回上访。 2004 年 1 月她和当警察的丈夫买了一套房子,收房后,发现房子有问题,她就到处讨说法。 她成了公安系统的 “ 敏感人物 ” ,在车站一刷身份证就招来警察,为此,她不惜花六七百元打车到北京讨说法。  2013 年 10 月 13 日,陈文艳被带到了唐山第一看守所,以涉嫌敲诈勒索罪刑事拘留。 “ 说我敲诈?我敲诈谁了? ” 陈文艳对这个罪名完全不认同。她觉得,就是因为自己的举报触到了当地教育口的利益,才 “ 被人给装进去了 ” 。 陈文艳说,她前后的确收过大约四五千元,但那是学校和遵化信访局的领导主动提出给她报销的医药费和路费,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 “ 不给钱都不回来 ” 。 判决书送到看守所里,陈文艳气得直哭,当即决定上诉。 “ 我没有罪。 ” 陈文艳坚信。 “ 判我勒索 1 万多元,太寒碜了。 ” 陈文艳服满刑期回家。一年没见,大儿子觉得妈妈 “ 腰塌了 ” ,整个人矮下去一截。 陈文艳轻了 20 多斤,整个人瘦得脱了形。 “ 我是第一次知道人的骨头原来那么细。 ” 陈文艳用两只手指比划着自己的小腿说, “ 膝盖下面就耷拉着皮。 ” 由于哭得太多,眼睛长期充血,她的眼球上还浮起了胬肉。进看守所的头半年,她都睡在冰凉的地上,落下了严重的腰病。 虽然出了看守所,案子一天不翻,陈文艳就觉得抬不起头来。不想见人,也不想跟人说话。中学同学聚会的时候,没有人通知她这位老班长。   从看守所出来 4 天后,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撤销了原判发回重审,最终的结果又让陈文艳等了近一年。 2015 年 7 月的最后一次庭审上,来了 30 多个她的学生。这些毕业生在 QQ 群里相约,来 “ 给老师打打气 ” 。 新的学期即将开始,急切想要重返讲台的陈文艳每隔几天就去催促主管院长下判决。 8 月 28 日晚上 7 点,守在法院的她一边让儿子从家里给她拿羽绒服一边用手机发微博: “ 遵化法院下个判决比生个孩子都费劲,生个孩子十个月就够了,这个案子都快十一个月了还没有下判决,遵化法院还有点儿效率吗? ” 2015 年 9 月 4 日上午正式宣判,陈文艳独自去了法院。听着审判长宣读到 “ 被告人陈文艳无罪 ” 时,她流泪了。 拿着无罪判决书走出法院,第一个电话她打给老母亲。 “ 老天开眼了! ” 老太太在电话里哭。 如今,陈文艳觉得,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 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 陈文艳一点庆祝的心情都没有, “ 都把我抓进去又放出来了,我反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 遵化市教育局回复,根据她举报的情况,查出了 8 名通过异地参评获得高级教师资格的教师,并予以取消职称。但 2016 年的新年第一天,她仍然交上了一份《信访复查申请书》。 “ 是哪些领导帮助他们职称作弊的?只是简单取消异地评选就可以了吗? ” 陈文艳有诸多不满。 学校也不断冒出让她 “ 看不过去 ” 的新动静。这学期,学校出了 “ 食不言,寝不语 ” 的新规定,要求学生 “ 吃饭不让说话,回到宿舍区不让说话 ” ,为这事,她打电话去呛主管教学的领导: “ 连看守所里都是查监时才不让讲话,把学生憋出病来怎么办! ” “ 你吧,就是太执着,太劳累,太费心了。 ” 一个和她关系不错的学生家长劝她, “ 社会上就是你这样的人太多了。 ” 陈文艳翻着眼睛顶她一句。 她觉得不后悔,至少现在,同事私下说,中考的环境好多了,职称的评定更加公允了,她觉得自己也算作出了一点贡献。 “ 要改变总得有代价,没有代价还想有收获? ” 她说,以后遇着不公平的事她依然不会 “ 看开 ” 和沉默。从开微博第一天起,她就在简介上写着: “ 做一个有良知的老师。 ” 文 / 陈轶男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9764 次阅读|26 个评论
新闻公益奖评选需要有边界和底线
francy 2015-9-20 15:55
首页 时评频道 今日推荐 正文 新闻公益奖评选需要有边界和底线 2015-09-20 13:49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我有话说 2015-09-20 13:49:02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责任编辑:陈城   作者: 沈阳  光明网战略合作部副总监   2015年快要到年底,各种评奖活动在网上搜索一下,用“如火如荼”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这其中,不乏有新闻界同行自己组织的评选、也有被评选的。例如,本文作者关注的“安平·北大公益传播奖”(简称“安平奖”),它是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承办,包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多个公益基金作为合作方参与的评奖。   据“安平奖”官方网站介绍,评选活动自2013年举办以来,首届年安奖获得来自全国的231份参赛作品,2014年收到参赛作品达555份。2014年10月19日,第二届安平· 北大公益传播奖颁奖会在北京举办。50个获奖作品获得了最终决出的11个奖项。为激发大众、共同寻找更多的优秀作品,2015年开通了大众推荐渠道,力图通过自我申报与大众推荐双管齐下的方式;采取网络阅读、评论、点赞、转发的函数计量与评委顾问的专业评审决议相结合的方式——共同绘制一张全新的公益传播坐标地图。 “安平奖”旨在通过评选优秀的公益传播作品与行动,倡导并推动客观、公正、深入、有创意、有担当的公益报道与传播实践,致力于成为中国公益传播领域价值引领的风向标。   不过,本人浏览了一下它近三年来的“入选文章”中,有三篇显然是涉及中国人道救援(备灾)问题的:   第一篇,题目是《红会不想被误解,改革就得动真格》(2013年评论奖之入围奖),评选页面没有作者和来源,搜索到出来源: 新华网 2013年07月18日 《新华网评:红会不想被误解,改革就得动真格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3-07/18/c_116584948.htm)作者是“银玉芝”。   文章认为:在监督和敦促红会加速改革的同时,必须要求相关部门从根本上为慈善公益组织发展解开束缚,营造良好环境。唯有如此,才能从整体上提升中国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水平。当中国的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环境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治理能力提高、透明度和其他能力被信任,红会必然感受到压力,也会倒逼其加速改革。   第二篇,题目是《海南风灾后 为何红会身陷“舆情风暴”》(2014评论奖之入围奖)作者:庄庆鸿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出处地址:http://zqb.cyol.com/html/2014-07/23/nw.D110000zgqnb_20140723_2-03.htm#rd)   文章结论:看来,红会的公信力重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双方心怀善意,才能敞开心扉;而当双方都不“淡定”时,红会则更需要学会倾听,方能从善如流。   第三篇,题目是归为“深度调查报道奖”类的《红十字总会的“秘密仓库”》,作者:腾讯财经 记者 冯军 /编辑 刘中盛 来源: 腾讯财经 (原出处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40818/071721.htm 访问显示为:502 Bad Gateway )   本人一直在关注全球非营利组织(NGO)的动态,近3年多来也在研究全球三大具有“三重赋权”的国际组织(“三重赋权”指“国家、国际组织和本国公民社会赋权”,三大国际组织指:1863年创办的、现在全称为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 是独立的非政府的人道主义团体、1894年创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和1945年创办的“联合国”,此外,还有一个是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它也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98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的角色同非营利组织(NGO)、公益慈善机构最大不同是它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另一个有“法”的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我们再看在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发 25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更把“参与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国际人道援助以及开展民间外交”8项核心业务列为必须依法履行职责。显然,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同公益慈善组织的行动、宗旨有着“十杆子打不着”的距离。   然而,看了举办了三届的“安平奖”官方网站上介绍三届中涉及中国红十字会的三篇文章,再看这个奖评委还包括有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内的公益圈大批专家、学者和资深媒体人。显然,这个奖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必质疑。而结果却有些让人“出乎意料”。   首先是新闻公益奖评选需要有边界问题,中国人道救援(备灾)问题的文章,依法依规不应该入选。可能有人会反驳说: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是这个奖评委,你的水平比人家高吗?我想讲的是:本人不想去同这批评委中的任何人PK,只想提醒一下“安平奖”所有评委和主办方,这种跨边界入选如果不是专业问题,就是跨越了奖项设定的一评选边界了,这是一个权威性问题。   其次是新闻公益奖评选需要有底线,这个底线指文章的原出处必须还可以见到,这是所有参加过规范新闻媒体评选流程的常识。可是,《红十字总会的“秘密仓库”》一文原出处地址访问不了,这就是没了底线。   最后是本人知道《红会不想被误解,改革就得动真格》(2013年评论奖之入围奖)一文讲了郭美美事件牵涉中国红会,现在大家都知道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没有关系;而《海南风灾后 为何红会身陷“舆情风暴”》(2014评论奖之入围奖)一文讲的是那份漏洞百出的报道是某位深度记者杜撰、后来广东省宣传部门和广东省红十字会查实证明是虚构采访内容并在广东省某分社发布(己经删除),这样的“2014评论奖之入围奖”难道众多“安平奖”评委不知道吗?至于《红十字总会的“秘密仓库”》一文腾讯财经是由“记者 冯军 ”所写,是否适当,这需要查证一下腾讯网是否已向公众提供网信办ICP新闻许可证及新闻记者发证单位的授权证据。目前的网页上是没有见到公示,以本人从2001年1月16日加入中国第一个拿到ICP新闻许可证单位网站工作至今所获得的知识,这腾讯“记者”应该是冒牌、无证的,大家可以跟踪调查。(沈阳) http://guancha.gmw.cn/2015-09/20/content_17102415.htm
个人分类: 红会|2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庆安枪击案挑战国民智商还是挑战底线
热度 26 gaoshannankai 2015-5-14 11:59
刚刚看到庆安枪击案调查的最新进展。 官方回应庆安枪案:民警开枪属于正当履职: (央视记者 王冬冬) 经查,5月2日,黑龙江省庆安县丰收乡农民徐纯合(男,45岁,持当日庆安-金州的K930次列车硬座客票),与其母亲权玉顺(81岁)携3名子女去大连金州走亲。 12时许,徐纯合在庆安站候车室进站入口处故意封堵通道 ,并将安检通道的旅客推出候车室外,关闭大门,致使40余名旅客无法进站,扰乱车站秩序。保安人员制止无效后,到公安值勤室报警,民警李乐斌接报后前来处置,对徐进行口头警告,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徐纯合不听劝阻,辱骂并用矿泉水瓶投掷民警。 民警随即对徐的双手进行控制 ,迫其闪开通道,让被阻旅客进站。在民警准备将其带到值勤室时,徐继续对民警辱骂并用拳头击打。当民警取出防暴棍制服徐过程中,徐抢夺防暴棍,并拳击民警头部。民警使用防暴棍和拳脚还击,但未能将其制服。期间,徐先将其母向民警方向猛推,后又将自己6岁的女儿举起向民警抛摔,至其女落地摔伤,徐趁机抢走防暴棍,抡打民警头部。危急情况下, 民警取出佩枪,对徐口头警告,徐继续用防暴棍抡打民警持枪的手, 在多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民警开枪将徐击中。车站派出所随即拨打120呼救,25分钟左右120医生赶到现场,确认徐已死亡。 1. 为什么调查机关是哈尔滨铁路公安局,而不是公安部,这个案件的级别 完全超出省一级控制范围。程序上首先不具备公信力。 2. 12时许,徐纯合在庆安站候车室进站入口处故意封堵通道。12时以前 的故事怎么没有了。是否被车站限制登车去外地要饭,这个很关键,也是 本案的最核心环节,如果不给出解释绝对说不过去。 3. 既然已经控制住了徐,为何又放开他,按照警方说法,徐有暴力倾向, 把他放开岂不是对其他旅客安全构成威胁。如果是徐违法,可以直接上 手铐并且拘押。 4. 判定袭警,那么应该讲明是徐先动手打的警察,还是警察先用警棍 打的徐,这个关键问题也被忽略了。 5. 从年龄,身高,体能来看,警察明显优于徐,而且警察有警棍,徐 还大量饮酒,为什么厮打这么长时间,而不是采取措施最快控制住他。 6. 在多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民警开枪将徐击中。民警是否鸣枪示警, 警方解释为怕子弹撞击后伤人,那么直接射击和向上射击哪个误伤其他人 概率大? 7. 文中多次提到,对死者酒精检验,含量很高。那么这么一个醉汉,手里 拿着一个警棍(非致命武器),能否对警方或者其他旅客生命构成威胁。 我感觉调查报告不是社会反响巨大以后最新最完整的, 有可能是旧版的调查报告,因为从字面上漏洞百出。那么, 为什么这时候把这个旧版的报告放出来?还有故事。 其实,最可悲的就是看到网民一片叫好 。 各位叫好的朋友,这篇报道没有几百字,你看看我读出来 多少问题,你们平时多读一点书,少上会儿网,行不? 其实,我最好笑的就是我原来认为这个报道的人智商很低, 但是没想到。。。。。。嗨 看过视频的朋友,你们能看出什么问题么 ,在播放录像之前,播音员 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先入为主的渲染,你首先就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而后经过剪裁的录像,很巧妙的多次显示被击毙者做坏事的镜头。 大家算一下,对死者进行道德评价,把他“搞臭”的内容占了多大的比例, 如果这些比例用来多放一会连续的视频,是不是更好? 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而且也许这就是一张网,等着有些人 不断往里面跳
2858 次阅读|92 个评论
[转载]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lijushizao 2015-2-23 18:02
《全球伦理普世宣言》 列奥纳德·斯维德勒 一、总则 我们这些来自不同的伦理和宗教传统的男人和妇女,谨承诺遵行下列“全球伦理普世宣言”。我们在此所言者,并非包含十分详尽细节的各项道德标准,而是单一总体的伦理,即对善恶的基本态度,以及将其付诸行动所需的基础原则和中程原则。 我们做出这一承诺,并非无视我们之间的差别,恰是出于我们各自的观点,因为我们在各种各样的伦理和宗教传统中,毕竟看出有共同的信念,这些信念使我们可以宣言,要在我们对待自己、对待彼此、对待周围的世界之时,反对一切形式的非人道而赞成人道。我们在我们的每种传统中都发现有: a)支持普遍人权的理由, b)为公正与和平而工作召唤,以及 c)对保护地球的关切 我们肯定并赞成这些正面的人类价值自由、平等、民主、对相互依存的承认、对公正和人权的承诺,它们在我们的世界上,尽管在普及中有时缓慢得令人痛苦,但仍然在越来越多地得到接受和拥护。我们还相信,我们的世界上的种种状况在激励我们,甚至在要求我们,超越那些使我们分裂的东西,要在对于保存和尊重地球至关紧要的事务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说话,因此我们支持走向一种反映我们多种多样传统中的最佳价值的全球秩序。 我们确信,一种公正的全球秩序,只能建立在一种清楚表明了普遍承认的规范和原则的全球伦理之上,而且,这样一种伦理推定人们有公正行动的准备和意愿这是心灵的趋势。此外,一种全球伦理要求精心表达那些得到支持的原则,以求得到公开的考察和批评这是头脑的趋势。 我们的传统中的每一种,都坚持一些超出在此所表达的东西的崇奉,但是我们发现,在我们的伦理和宗教传统之内,世界共同体正在逐渐揭示出一种基本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方面的一致意见之种种成分,这种一致意见对于一切有善良意愿的人,不论是男是女,不论是否信教,都是有说服力的,而且它将为我们提供一个道德结构,在其中,我们可以同自己之间、同彼此之间、同世界之间相互关联时采取公正和尊重的方式。 为了确立一种全人类范围的一致意见,我们发现有必要发展并使用一种奠基于全人类的语言,尽管每一种宗教和伦理传统都有其自身的语言来表达本宣言的内容。 除此之外,我们的每一种伦理或宗教传统,都不会满足于最低标准,虽然这些标准至关重要;恰恰相反,由于全人类总在永不休止地超越自身,我们的诸传统还提供了可供努力争取的最高标准。因此,本宣言也提出了最高标准。但是,这些最高标准显然只是可供争取的理想,因而不能就它们提出要求,以免一些人的某些基本的自由和权利因而受到侵犯。 二、前提 作为一份我们相信必能巩固对人权之肯定和对地球之尊重的“全球伦理普世宣言”,本文件肯定并支持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所列举的各项权利和相应的责任。与联合国的该首次宣言一致,我们认为五项一般前提是全球伦理不可或缺的: a)每个人均拥有不可剥夺和不可侵犯的尊严;个人、国家和其他社会实体均有责任尊重并保护每一个人的尊严。 b)没有一个人或社会实体存在于道德范围之外;每一个人――所有个人和社会组织――都应该做好事而避免做坏事。 c)人人赋有理性和良知――做人的重大要求是按良知行事;各种社团、国家和其他社会组织均有责任保护并培养这种内在能力。 d)各种有助于人类和世界福利的社团、国家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权利存在和发展;这种权利应该受到一切人的尊重。 e)人类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不是与自然相分离的;伦理上的关切应该超出人类而扩及地球的其他部分以至宇宙。简言之,本宣言要反映实在,它不是纯粹人类中心的,而是宇宙人类中心的。 三、基本规则 我们提议,以数千年来在诸多宗教和伦理传统中一直得到肯定的“黄金规则”,作为据以奠定全球伦理的基本原则:“你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不该怎样对待别人”,或用正面措辞来说,“你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该怎样对待别人”。这条规则应该不仅对人们自己的家庭、朋友、社团和民族有效,而且对一切其他的个人、家庭、社团、民族、全世界以及整个宇宙。 四、基础原则 1.因为自由乃属于做人的本质,所以,只要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或表现出对有生物或无生物适当的尊重,每一个人都有自由行使和发展一种能力。此外,行使人的自由的方式应该促进一切人的自由,促进对一切生物和无生物的适当的尊重。 2.因为一切人都固有的同等的尊严,所以,一切人都应该作为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来对待。此外,所有的人在同别人的每一种交往中,都应该努力最大限度地增进所有相关的人之内在尊严。 3.虽然人类比非人类具有较大的内在价值,但是所有事物,生物和无生物,都由于它们的存在而确实拥有内在的价值,因此在对待它们时应该有适当的尊重。此外,所有的人在同非人的生物和无生物的每一种交往中,都应该努力最大限度地尊重其内在的价值。 4.随着人类必然地不断追求更多的知识和真理,人们也要追求使自己认为好的即自己所爱的东西同自我相结合;通常,这种自我被扩张或超越而将自己的家庭和朋友包含进来,人们乃为自己的家庭有和朋友追求好处。此外,由于有上述“黄金规则”,这种能爱和被爱的“自我”需要继续其自然的扩张或超越,以将社团、民族、世界和宇宙拥入怀中。 5.所以,真正的人类之家,乃是本真的自爱和他爱,二者相依相成地以这样一种方式相联结,以致最终趋向于成为包容一切的爱。爱的这种扩张与包容性,应该被承认为个人交往与全球交往中的一和个积极的原则。 6.那些对别人负有责任的人,应该帮助其对之负责的人。此外“黄金规则”意味着:假如我们陷于不能自助的严重困境,我们会想要能帮助我们的人来帮助我们。即使他们对我们未负有任何责任;因此,我们应该帮助不能自助的陷于严重困境的他人,即使我们对他们未负有任何责任。 7.因为一切人都有同等的权利认为自己的宗教或信仰――即自己对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相应地该如何生活的解释――是真实的,所以每种人类宗教或信仰都应该被给予适当的自由和尊重。 8.此外,对话――即主要目的在于向别人学习的交谈――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人们通过它而不断扩充和深化自己对生活意义的解释,并且发展出一种不断拓宽的一致意见,凭着它,男人和妇女们就能够以真正富于人性的方式,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 五、中程原则 1.法律的权利/责任: 因为一切人都拥有固有而平等的尊重,所以,一切个人和社团都应该在法律面前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为一切人提供同等的保护。 与此同时,一切个人和社团都应该遵守一切公正的法律,不仅要服从其文字,尤其要服从其精神。 2.关于良心和宗教或信仰的权利/责任: 因为人类是思考着的、并因而在本质上是自由抉择着的存在物,所以,一切个人和社团都应该尊重人性的这个方面,允许一切人拥有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良心自由、宗教或信仰自由之权利。 与此同时,一切人行使其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良心自由、宗教或信仰自由之权利的方式,应该显示出对其自身和别的所有人的尊重,并争取为自己和人类同胞创造最大限度的广义理解的利益。 3.关于言论和信息的权利/责任: 因为人类是思考着的存在物,赋有感知实在并表达对实在的感受的能力,所以,一切个人和社团拥有尽可能多地了解真相和诚实地表达真相的权利的责任。 与此同时,每一个都应该避免种种掩盖、歪曲、对他人的操纵以及对个人隐私的不适当的侵犯;这种自由与责任尤其适用于大众传播媒体、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和宗教领袖。 4.关于参与一切影响自己或自己对之负责者的决策的权利/责任: 因为人类是自由抉择着的存在物,所以,一切个人和社团都应该尊重人性的这个方面,允许一切人有权在一切影响自己的决策中直接或间接地公开提出意见,包括有意义地参与挑选自己的领导人并使之有责任说明决策,还应该允许一切人有同等的权利担任一切自己能力可以胜任的领导职务。 与此同时,一切人都应该努力以这样一种方式行使其参与自治的权利责任,以便为自己和人类同胞创造最大限度的广义理解的福利。 5.关于男女关系的权利/责任: 因为妇女与男人是天生平等的,又因为他们常常相互吸引,所以,一切个人和社团都应该尊重人性的这些方面,允许一切人,妇女和男人,拥有同等的权利去自由结婚,而且,一切妇女和男人在婚姻生活或者解除婚姻方面都应有同等的权利。 与此同时,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在婚姻之外和婚姻之内彼此对待的方式,都应该尊重自身和别人的内在尊严、平等、自由和各项责任。 6.关于财产的权利/责任: 因为人类在本性上是自由的、有肉体的和社会性的,所以,一切个人和社团都应该尊重人性的这些方面,允许一切个人和社团有权拥有各种不同的种类的财产。 与此同时,应该以这样一种方式组织社会,以使财产之处置带有尊重,努力不仅仅为财产所有者,而且也为其人类同胞,以及一般地为整个世界创造最大限度的福利。 7.关于工作与闲暇的权利/责任: 因为一切人要过真正的人的生活,通常不应既有有意义的工作,又有消遣性的闲暇,所以,一切个人和社团都应该尊重人性的这些方面,并努力这样来组织社会,以便为自己也为其社团的所有成员提供真正的人的生活的这两个方面。 与此同时,一切个人都有责任适当地工作以获取报酬,并且同一切社团一起,努力为自己、为自己的社团、为其他的个人和社团,争取有创造性的工作和娱乐性的闲暇。 8.关于儿童与教育的权利/责任: 首先,儿童对自己的生存、对自己的社会化教育,不能负任何责任;能负责任的是他们的父母。当他们不论因何缘由而不能负责之时,范围较大的社团、亲属亲戚和公民社会就有责任为孩子们提供尽可能最亲切的照顾,物质方面、心理方面、道德或精神方面以及社会方面的照顾。 因为人类只有通过宽泛意义上的教育,在现在越来越多地还要加上严格意义上的教育,才能成为真正富于人性的,所以,一切个人和社团都应该尊重人的发展的这个方面,并且应该努力为所有的儿童和成年男女提供这样一种教育,这种教育旨在充分发展人的人格,以及对各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促进一切人类(不论其种族、民族、宗教、信仰、性别和其他方面有何差别)之间的理解、对话和友谊以及对地球的尊重。 与此同时,一切个人和社团都有责任在为自己和自己的社团的这种教育提供必要手段方面作出适当的贡献,此外,还应努力争取为一切人类提供这种教育必须的手段。 9.关于和平的权利/责任: 因为对一切人类来说,作为暴力之消失和正义之呈现的和平,乃是所有人的充分人性分别地和共同地完全发展之必要条件,所以,一切个人和社团都应该尊重这项人类需要,并持续地努力促进和平在所有层面上,在个人的、人际的、本地的、地区的、民族的和国际的层面上之发展,同时承认 a)和平的必要基础,是对相关的一切人的公正; b)暴力应予避免,只在无暴力则会导致更坏结果时才采用; c)当和平破裂之时,应该把一切努力都集中于迅速恢复和平――在对一切人公正这一必要基础之上恢复和平。 与此同时,应该认识到和平象自由一样,是一种应当不断加以培育的正面价值,因此,一切个人和社团都应该作出必要的事先努力,以求不仅避免和平被破坏,而且加强和平的稳定发展和增长。 10.关于环境保护的权利/责任: 因为万物不论有无生命,都只因其存在便具有一种内在的价值,又因为假如环境被严重破坏则人类就不能作为人类充分发展甚至生存下去,所以,一切个人和社会都应该尊重在其中“我们大家生活、活动并拥有我们的存在”的生存圈,并且应该这样行动,从而 a)除非是用于某种更大的善(例如用植物或动物果腹),否则不毁灭任何自然形态的生物或无生物; b)只要可能办到,就仅仅消耗可替换或可再生的自然形态物质。 与此同时,一切人和社团都应该不断地保持警戒,以保护我们脆弱的宇宙,尤其是保护它遭正在爆炸的人口和正在增加的技术可能性日益扩大的威胁。 1993年12月3日修订 《走向全球伦理宣言》1993年世界宗教大会通过 一年级学生 发表于: 2008-5-02 15:03 来源: 天主教社区 1993年8月28日至10月4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次由来自几乎每一种宗教的6500人参加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9月4日,世界宗教议会通过并签署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这份宣言指出人类正面临着不必要的苦难,要解除这些苦难就得有一些全世界都能认同并且能够见诸行动的普世性伦理,否则人类社会将难以为继,这些普世性伦理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面对所有的人类,我们的宗教和伦理信念要求: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人道的对待”,这是基本要求;与这一基本要求相应的有如下四项不可取消的原则: 1、坚持一种非暴力与尊重生命的文化; 2、坚持一种团结的文化和一种公正的经济秩序; 3、坚持一种宽容的文化和一种诚信的生活; 4、坚持一种男女之间的权利平等与伙伴关系的文化;”宣言同时论证说,在各种宗教之间已经有一种共同之处,它可成为一种全球伦理的基础……数千年来,人类的许多宗教和伦理传统都具有并一直维系着这样一条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为具体的四条道德禁令: 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说谎、不可奸淫 早已存在于人类各个伟大而古老的宗教与伦理传统之中”。 反思这四条最基本的伦理底线,它们都守护着不同的人众所共同珍视的东西——生命。 社会的生存离不开健康的生命,所以,不杀人成为人们的第一条底线;人们生命维护离不开物质财产,所以,不偷盗成为人们的第二条底线;生命的完善离不开众人的合作,所以,不欺诈成为人们的第三条底线;生命的滋润离不开两性的和谐,所以,不奸淫成为人们的第四条底线。 宣言还指出,无论是信仰宗教的,还是不信仰宗教的,对于这些最最基本的伦理都应当持守,否则人类将无法共同和平地生存。
个人分类: 生态文明|1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会被社会抛弃的一种人
热度 1 陈龙珠 2014-6-1 16:28
当看见你没给夸奖, 尤其是表达了不同的观点时, 就会开骂甚至人肉搜索对你进行攻击, 你遇到的多半是一位没有信仰和底线的人。 这种人, 在与你争论问题时, 会故意隐藏 你 表达 观点的意境或前提条件 , 擅长于断章取义, 再掺杂无中生有的信息进行广而告之以求惑众。 一个信念: 这种人, 即使在专业上有所造诣, 最终也会被社会乃至其亲友抛弃的。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2810 次阅读|1 个评论
画乌龟招学生怎么样?
wonsure 2014-3-28 22:59
现在的本科生、研究生,都是按计划招生的,什么计划呢?就是每年招多少人。 这种做法存在一个问题,也就是考试结果还不知道呢,录取人数已经定好了。 不论考得怎么样,招生人数不能变,那什么变呢?分数线! 60分万岁不管用了,底线没有了。如一些研究生考试科目,分数线划到30来分。30来分是个什么概念? 如何保证质量呢?如果以后大家都不学,考试时随便画几个乌龟,是不是也会根据画乌龟的情况,录取足够的人数呢?以后这些人出去,是不是照样能够竞争到关键岗位呢? 国内类似的事情很多。 比如高校之间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是不是学校再差,每年也要照顾几个晋升教授的指标呢? 参加国际会议同行聊天,国外的大牛是Assistant Professor,中国随便一个就是Full Professor,吓得老外只敢称中国的教师为Doctor,不敢称Professor了。 没有底线,还有规则吗?
29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作为理想与底线的道德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3-10-16 16:29
为什么国人常常会混淆 美德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的适用范围呢?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过去那些师爷老吏在写判词时常写道:查无实据,事出有因。我们在指出国人犯的错误之后,还必须要以同情的理解,指出国人犯错误的深刻根源,揭示出这种错误背后的合理因素。 混淆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道德本来就具有两种 不同 的功能:作为提升精神境界的理想和作为约束行为的底线。而且这两种不同的功能其实又是存在着内在的统一关系的。这当然会使得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复杂起来。 作为理想的道德,自然是只能要求自己的,对别人至多只能是提倡而已。而作为底线规范的伦理,则不仅具有自律功能,也有评价他人行为和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前者以君子的人格、圣贤的榜样来激励人们,后者则以不可杀人等普遍原则来约束人们。前者关乎人的内在修养,而后者则是对人的行为的评判,二者的区别很清楚。 然而,二者也不是毫无关系的。因为,毕竟内在的精神修养,必然会在外在的行为中 表现 出来。另一方面,外在的行为表现要以内在的精神修养作为动力才能实现出来。正是由于这种内在联系的存在,使得许多人分不清两种道德的功能,以及适用范围,才会导致今天国人一方面对积极行善者求全责备,另一方面又放纵作恶者。这一点在动物伦理学的问题上就更加突出了。 “挥舞道德大棒”而不自知实例2 道德评价者是运动员兼做裁判员吗? “挥舞道德大棒”而不自知实例1 【自我精选】反对以伦理道德评价他人言行者不可避免地自相矛盾 【自我精选】倫理道德僅僅是自律的嗎?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607 次阅读|7 个评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gaosihui 2013-9-27 14:49
古有邓通为汉文帝吸脓,今有农妇为领导洗内裤。其实这些,无可厚非。关键看是否还有底线,看你是否刻意留意自己的修养。这才是根本。
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底线之下三千尺,圣女也要落九天
热度 15 陈安博士 2013-5-29 19:02
  那天和朋友谈话,说到要把所有科学家都要变成罪犯的问题,朋友说:也许是政策有意为之。   今天看“1天=3天”的新博文中的几封E-mail,也有类似的感触,即便你内心给自己设置了一条无法逾越的底线,但是,外界对于你的勾引或诱惑还是很难让你保有自己的本原底线的。   然后,因为被诱引并不是个人的错误,不断被诱因更容易让人失去自我,人会很自然地突破自我的本原底线。于此同时,法律的底线也被突破了,你成了随时可以被逮捕的罪犯。   要知道,明文的政策可没有允许你当罪犯呦?当罪犯完全是你自己的选择。   也所以,看着那些在海外当教授的科学家伙们纷纷回国当起了罪犯,我内心有着无比强烈的感触。   这样的作为,在法制国家是打死都不敢的吧?!   原本在海外一直都是奉公守法的君子,个人的底线在社会底线的三千尺之上,即便偶尔因为不小心逃个票都内心惶恐,可是,换了一个环境,底线迅疾突破了个人的最低,然后直接就冲着社会的最低底线之下三千尺一路狂奔而去,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而等你成了罪犯,其实一切就都变得无比简单了。对你宽容你当然应该感恩戴德——好好静夜里偷着乐去吧;对你不那么客气完全也是应该的——你连法律都触犯还需要多客气吗? 哪天一不高兴,就请你进去喝杯茶多待一阵子,那也是正当的——难道你是罪犯这一点不是证据确凿吗?   人的向上攀升需要很多年,而下坠只需要几秒钟而已——你可以解释说是因为迅速到达底线之下三千尺会得到失重的快感,但是快感的时间还是短了点。   当然,其实很多人只看重当下,对于未来和未来的未来,谁去管呢!
个人分类: 人论|4243 次阅读|24 个评论
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应有怎样的“底线”?
热度 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1-18 08:23
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应有怎样的“底线”?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 1 月 15 日 认为: 在中国宣布这项可能具有刺激性的测绘计划之前,中国和日本过去几个月一直在打嘴仗。 一名西方外交官说,中国和日本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让国内民众看到丝毫退让的迹象”,双方“都表明了自己的底线,这么做是危险的”。 不过,许多观察人士认为,中日双方都希望避免发生军事冲突,而且在战斗机匆忙升空之前,双方一直谨慎地避免让军事装备彼此接近。《简氏防务周刊》的亚洲问题分析师詹姆斯·哈迪说,在骚乱和外交关系紧张的背后,事态的升级一直是有节制的。 哈迪说:“双方都知道,不受控制的事态升级对每个人都将是具有灾难性的。不过,中国或许正在逼近日本划定的底线。”哈迪还指出,问题不仅仅在于中日两国领导人认为有必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还在于这场争端中完全不存在任何的调解方。 关键在于: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究竟各自应有怎样的“底线”? 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2 战时,同盟国波茨坦协定,也表明应与台湾一起,归还我国。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 但美国却违反公理和协议,私自将所谓“管理权”非法给予日本。虽自知理亏,而以所谓“对主权不持立场”仍不改正。致使日本趁美国“重返亚太”的鼓励下,不断制造事端,直至搞出“购岛”闹剧,妄图霸占我国领土,钓鱼岛。而美国却公然无理表示中国领土,钓鱼岛,属于所谓“日美安全条约”,实际支持日本的侵略、霸占恶行。 因此,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底线,就只能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日本在美国的鼓励、支持下 妄图霸占我国领土,钓鱼岛,却无理声称是它的领土,却连美国也不得不只能以所谓“对主权不持立场”。它怎能以此作为它的“底线”呢? 如果国际社会允许或听任它们这种侵略、霸道的“底线”,又怎能有国际正义和世界和平、和谐?!
个人分类: 其它|2062 次阅读|2 个评论
【微博】底线
热度 7 dongping2009 2012-9-22 16:58
【微博】底线
底线! 底线?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脚踏田间|3736 次阅读|20 个评论
‘底线’到底在那里?
热度 6 lin602 2012-6-27 17:42
手机经常莫名其妙地接到‘卖房’‘帮助申请专利’等系列广告电话。有时候我们在开车,有时候开会,有时候上课,你说烦人吧。这些电话还不等同于诈骗电话,那些诈骗的骗子反正是‘坏人’,可这些打广告电话的人可不是坏人呀。 这个社会怎么了,有时候你批评他们,他们还‘挺有理’似的说:‘你为什么用手机’? 我们用手机怎么了?妨碍他们了? 我不知道,这个社会做人的底线到底在那里?
2864 次阅读|14 个评论
“底线”与“地线”
热度 5 boxcar 2012-1-13 08:35
前几天迟菲博友说“ 一看到加引号的拆字的博文题目 ”【1】就会想到是我的博文,今天特地在此“纠个偏”,其实倒不一定是拆字,更多的时候是“撷英”(读音相同但本意却“八竿子打不着”的不同语词),再有,就是在一个成语或句子之间夹杂逗号的重新断句成对其意义进行颠覆性曲解的题目。为了再次展现俺的撷英绝活儿,今天写一篇底线与地线,以飨各位博友,并请接地专家小 ^_^ 同学(丛远新博友)批评指正。 在论及做人的时候,我们常会看到“底线”这个词。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 2 】,底线作为一个“ 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术语,指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谈判双方讨价还价时心里可以承受或能够认可阈值的下限、或某项活动进行前设定的期望目标的最低目标和基本要求。 ”底线作为一个“ 伦理学术语 ”指的是“ 道德底线 ”。套用军事术语或体育运动术语来讲,底线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底线”若被突破,则意味着彻底崩溃,再也 Hold 不住了,也就完全没救了。总之,谈判的“底线”固然不可以没有;做人则更需要有“底线”,那些 没有“底线”的人,或者让人看不到“底线”的人,都是很可怕的,因为,与“没底线”的人打交道,无疑会让其他人感到“心里没底”。 与在用法上很社会、很经济和体育也很伦理的“底线”相比,“地线”的用法非常技术也非常物理。百度百科关于“地线”的说法是“ 用来将电流引入大地的导线,电气设备漏电或电压过高时,电流通过地线进入大地 ”【 3 】。主要是指供电地线,对应的就是俺们大家常用的电源插头上面的第三条腿或者插排上的第三个孔。千万别小看这个“第三者插足”,一切正常的时候它似乎可由可无,似乎最多是让插头插在插座上时更稳固些,可一旦您的电器设备哪一天某处该绝缘的地方 Hold 不住发生了漏电,它可是要起到保护您老安全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这条地线保持着畅通,则泄露到机壳的电流可以通过它传导到大地。如果不畅通,则漏电导致的机壳电压会加在接触它的人身上,然后产生一个通过人体流向大地的电流,也就是发生了触电事故。一旦漏电,轻则很暧昧地让您麻酥酥一下;重则让您的肌肉剧烈收缩;再重些,您的肌肉就不会收缩了,电流源源不断地流过,直到别人发现,断开这个临时电路的电源或电路(例如“黄大锤”八十元一锤把巩汉林砸开)为止,在电路断开之前,人可能已经收到了伤害甚至因此而死亡。可能遭遇雷击的建筑物会安设避雷针等防雷设施,也是要通过一个专门的接地线接地的,以便雷电的强大电流通过接地线导向地球而避免建筑物受损。可见,作为电器设备的地线,也是非常重要的,面对没有地线的电器设备,就像面对没有“底线”的人一样,让人生畏。从另一个角度讲,地线本身其实就是用电设备的安全底线。可见“底线”和“地线”不仅读音相近,而且其意义更是大有相通之处。 做人做事若有“底线”,至少不会冒一些不必要的社会、经济、道德和伦理方面的风险,这样就可以保障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的,相对于给自己安上了一条工作状态良好的地线,不怕漏电(秘密泄露)也不担心雷击(老百姓发誓赌咒常说的“天打五雷轰”?)。相反,若没有“底线”,虽然有可能因此而降低了“成本”、获取了更大的“利益”,但安全性却大打折扣,“无事”还好,“有事”则难免会面临迅速崩溃的局面。 参考: 【1】 迟菲: 有时候看到博文标题就大体能猜出是哪位博主的博文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071do=blogid=527839 【2】 http://baike.baidu.com/view/525346.htm 【3】 http://baike.baidu.com/view/546609.htm
个人分类: 科普|4153 次阅读|11 个评论
陈志平的底线
sstone2009 2011-11-10 16:56
最近断断续续看了些中央一套的电视剧《下海》,许多事情让我很感动,人间的真情、困难的考验、世事的不平……最让我惦记的却是陈志平的底线! 陈志平发誓要替他的前妻还集资款,于是下海了,他开了个小餐馆,不久因为一个机会,开始组建工程队,做起施工来。几年后,他终于还清了集资款。 陈志平发誓不能亏待每一个工人,于是他宁愿承担巨大的损失,把设备贱卖了,给工人发工资,让大家安心回家。 陈志平感恩肖肖曾经帮助他走上了新的创业之路,即使在她卷走了几百万工程款几乎让他无法翻身之后,他依然那么平静,成了唯一没有去为难她的家属的债主。 陈志平心里有一条不会被任何人左右的底线,他说,决不损害国家利益,决不损害他人利益。在美满的故事结尾,陈志平坚守住了他的底线,做到了干干净净地挣钱! 是的,我也相信,可以干干净净挣钱!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2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活的底线
菲在路上 2011-7-17 21:28
生活的底线,就是记得坚持,然后再坚持 做人做事的底线,啥时候都别轻易改变 无论走多远,都别忘了来时的路 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了回家的路 无论社会看起来多么浮躁,都别忘了内心最真实的选择 无论环境再怎么变,都别让环境影响我们的最基本的生活 无论怎么样,都别没有的底线,都别迷失自己 坚持微笑,坚持努力,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人在做,天在看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4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道杠”激起千层浪
热度 11 lvnaiji 2011-5-16 16:50
吕乃基 “五道杠”所激起的千重浪似乎正在平息。 虽然网上民意汹涌,捉摸不定,但潮涨必有潮落时,如三聚氰胺,如地沟油,如方舟子与王菲之争,如高晓松醉驾,事后未必会留下什么大的印记,也没有什么背后深刻的社会背景。 但是博主以为,“五道杠”事件有所不同。 当家长把孩子的“事迹”特别是照片放到网上,本以为能进一步得到更多的赞扬声和羡慕的眼光,然而却引来如此与预料几乎背道而驰的浪潮。浪潮,比五道杠本身更值得回味。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自由选择,无可非议。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如此。 譬如郎朗及其家长,虎妈及其女儿。这样的选择基本上是个人行为,不会对社会对他人构成影响甚至威胁。然而,虎妈已经遭到女儿的激烈反抗。一旦虎妈出版她的育儿秘籍,试图把她的所谓“成功”“复制”到更多家庭时,便受到社会强烈的阻击。在高度社会化的今日,个人选择同样已经高度社会化。至于从小立志从政,由于政治与音乐的社会化程度几乎有天壤之别,自然会引起社会更大的关注。“五道杠”中的家长难道不正是想让孩子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吗?既然如此,那么反过来被社会影响也就顺理成章,只是出乎家长预料罢了。 问题还不止于此。 官本位在当代中国实在是司空见惯,何以五道杠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是因为官本位在毒害了社会细胞之后又把它的触须伸向未成年人,伸向儿童,而且堂而皇之地以制度——五道杠——固定下来。武汉市的有关机构在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感到任何不妥,或许还有创新之感。少数家长不仅自己完全融入官本位,失去了自我,进而让自己的孩子同样融入,泯灭童心。 儿童,可能是当下中国免受官本位侵袭的最后净土。 成年人欣赏童心,因为童心意味着天真无邪,蕴含着所有的希望; 成年人羡慕童心,因为童心映射出成年人在社会中的遭遇:不平、扭曲,乃至堕落; 面对儿童的“大眼睛”——已经蕴藏了不相称的酸楚,成年人感到内疚,体会耻辱。 童心,既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又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然而看看那张照片,那种神情,折射出童心受官本位的毒害之深!这里用不着中医的望问诊切,每一个成年人一眼可见,这种神态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了一个正常健全的儿童。实际上让每一个看到照片的成年人感到心疼、心悸,甚至恐惧!虽然有邻居羡慕五道杠,羡慕如此小小年纪即进入官本位的系列,也就是直接步入在官本位中向上的通道。相信看到这张标准照之后会幡然醒悟,心中会默默地自问:你,是要让孩子如此扭曲,还是成为一个正常和健全的人? 正是这样对儿童如此这般的诱惑、扭曲和摧残,终于激起民众对官本位如此强烈的反弹浪潮。 曾经以为在信仰缺失的今日,中国已经失去了底线。 浪潮,让人感到欣慰:中国,底线犹存! 即使在官本位如此强悍的今日,民众也并无忌惮。 浪潮,令人感到希望。中国,虽然路还漫长,终将走出官本位。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6429 次阅读|32 个评论
我们社会的各行业一定要坚守住各自的最后“底线”!
热度 17 QFL 2011-4-20 17:28
我们社会的各行业一定要坚守住各自的最后“底线”!
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有没有“底线”呢?本博觉得: 各行业都有“底线”,但“底线”似乎是随着时间的进行而不断地被降低 ;即使这样,各“底线”们也是被争先恐后地不断突破 。 例如,药同学开车撞人后,还捅上几刀;留学生对前来接机的母亲捅上几刀(幸运地是,恰有个老外学了一把“雷锋”,其母无大恙);山西的黑窑工刚被解放,新疆又出现了“包身工”,江西更甚、直接把弱智人杀死冒充矿难者来领赔偿金;瘦肉精还没有退场,健美猪与化妆猪又粉墨上台;江西官员向媒体高呼“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山西一村支书更是直言“我不贪污,当官干啥”;杭州出现“钱多、房多、女人多”的新“许三多”市长…… 由此可见: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除了普通老百姓之外 。 当前, 我们普通老百姓对社会各行业的最后“底线”之期望应该是什么呢? 个人看法如下: 公仆们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可以不作为、少贪点、少折腾点,至于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不再被奢望了,但若能干点实事则更好 。《南通市公务员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行为规范》就明令禁止公务员们的几十种的行为,例如:观看黄色录像、不见义勇为、搞婚外情、违章搭建……。 教师的最后“底线”应该是:可以办辅导班、收家长礼物、促销复习资料等,但绝不可去猥亵女生等。例如,益阳市明确出台“八个严禁”,其中之一就有“ 严禁利用师生从属关系在单独找异性学生辅导、谈话时,奸污猥亵女生 ”。值得庆幸地是,这个底线目前应该还守得住,尽管网上不时地流传某导师“潜规则”其女研究生、中小学老师强奸未成年小女生等的小道消息。 食品类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无毒的、甚至毒性小是可以的,至于是否天然、营养、美味等则是不重要的 。例如,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火腿肠、染色馒头、地沟油、红心蛋……等则是要不得的。 城管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可以用轻暴力执法,但不能往死里殴打小贩们以及偷拍照的观众们 。 看守所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犯人可以正常地死亡,但不可以“非”正常地死亡 。例如,喝水死、躲猫猫死、睡觉死、洗澡死…… 强拆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可以使用挖沟、砸玻璃、停水电、甚至放毒蛇等必要手段,但不可直接拆倒房屋砸死人 。当然了,江西官员的“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口号也是要不得的,太招摇得瑟了。 警察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可接受小馈赠、破案费等,但不可钓鱼执法、养鱼执法、勾结土匪等、也不可胡乱张贴“抢劫警车是违法的”之类的小广告 。 司机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可以驾车撞人、撞死人、甚至在撞人后逃跑,但不可在肇事后、再倒车故意碾死人、更不可直接用刀捅死人 医院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可以用蛮横的态度对待病人、收取红包、哄抬药价、乱收费等,但不可容许医生们在手术后把纱布、剪刀等物品留在病人的腹内、也不可容许护士们未经病人许可而擅自缝上病人的“肛门”等 。 银行界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可以服务态度差、收"数零钱"费、存款利息很低或无,但储户存折上的存钱数额不可被莫名其妙地减少或消失、也不可给取款人假币等 。 建筑业的最后“底线”应该是: 建筑物的价格可以高一点,但建筑物不应该在无地震时发生倾斜、裂缝、倒塌等现象 。 …… 各行业的例子是举不完的,其最后“底线”也是五花八门的;但我们社会各行业的最后“底线”的标准不能再被降低了、或被争先恐后地突破了;否则,这个社会离崩溃真就不远了。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429 次阅读|24 个评论
立委微博:道德底线是动态的
liwei999 2011-1-10 22:48
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一个人的不道德到底能走多远?也就是底线设在哪里? 以前以为,底线就是固定的一条 线,现在发现其实是动态设置的。有道德观强的,可以自称把不说谎设成底线,其实我没有见过能够完全践行的人,所谓白谎就是这么来的,而白谎、黑谎之间其实有灰谎,怎样定义白谎而可以心安地撒谎,其实各个不同,反映了道德观的强度因人而异。 动态设置的要义在,如果一个非道德事件或行为对于人的一生具有决定命运的重量的时候,生活的智慧和本能告诉我们,多数人选择把底线下调。虽然过后可以自责,或者受到别人批评,做的时候还是可以比较心安理得的。 张慈的问题是,她不但做了,就如很多人做过一样,她还要说,还要炫耀,这就注定引起争议和愤怒。可是她这样的性格,又怎么会在意别人的评判呢?她唯一在意的是,不愿给家人、给女儿造成伤害。 judge 别人是很难的,多数时候是危险的、可笑的、不自量的,因为子非鱼,更因为我们不是上帝。当众人拿石头砸街头妓女的时候,耶稣说,你们谁比她更干净。老舍的《月牙儿》,让我们感到的是一种彻骨的同情,而不是歧视。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研究的物质生活底线在哪里
热度 2 stone1971111 2010-11-30 08:48
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科学研究是精神生活的高级表现,所以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那么显然科学研究并不需要比尔.盖茨那样的物质基础,那么必然存在一个临界点,这个所谓的底线在哪里呢? 从人的生存角度看, 起码的衣食住行要有保障。 这是生存的基本要求,不满足这个,除了个别的科学狂人(历史上也有,吃不上饭也要做科研的),大概没几个人会去做科研。所以,对物质条件需要一定的要求。比如,在18,19世纪,欧洲的主要科学研究人员多数是很富裕的家庭或者是有闲的教会人员,其他人是不会做科研的,只会去忙着挣钱吃饭或者做宗教活动。根本没有心思做科研。上个世纪20-30年代,中国的教授很挣钱,有的达到300大洋每个月,是政府公务员的几十倍,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大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我们似乎得到一个结论,科研所需的物质条件似乎不是一般的生存,而是很高的,超出一般人的需求 (毕竟是不一样的人才,需求自然也不一样,脑力劳动需要的蛋白质更多吧)。所以,有的同志说,在现在的条件下需要富二代来从事研究,也不无道理。 如果我们只举上面的两个例子,那么就有失偏颇。从生活品质的绝对值来看,我们今天即便是所谓的温饱(比如北京的温饱),应该比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很多小地主生活都要好。即便是今天的博士生,也比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的那些博士生的生活水准高出不少。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的津贴只够吃饭,如果要买件新衣服(最普通的新衣服),那就要攒很久,更别说什么高级的娱乐活动。我们所的科研人员助研各种补贴加起来能到5000-6000之间,副研可以到8000-9000之间,如果做工程,可以到10几万年薪。这些生活条件跟过去任何年代相比,在同等能力水平下要高出很多,在同时代,跟很多行业(不能跟垄断行业比),也是很好的物质条件。大学老师,据我的朋友的水平来看,也超出了所谓的温饱阶段。大多数进入了有车有房阶层(刚毕业的还不行,稍微干几年就可以)。这也同样说明, 我们的科研人员的物质条件横向、纵向相比都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认为物质条件不满足呢? 我们总举上个世纪20-30年的高收入时期,可是到了30年代后期,抗战开始,那些所谓的高收入教授的工资由于通货膨胀已经了了无几,甚至不能养家糊口。上个世纪50-80年代初期,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普遍生活的绝对水准也很低,很多家庭没有任何购买奢侈品的可能。但是,上述困难并没有妨碍一批大师作出突出的贡献。比如,黄昆回国之后,在北大教书的日子,并不是很愉快的,物质条件也并不好,这并没有影响黄先生在60多岁的时候依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比于上一代科研工作者,我们的生活条件从绝对值上来看,我们是大大提高了。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条件是提高了,而且提高的很多,唯一的问题是,我们还觉得少。其实, 这种少是相对的,我们跟社会其他有些人相比少了,这是一种心理差距。 总的来说,我们心目中的物质缺失只是(少数情况除外)一种心理,并不是物质的绝对匮乏。我们所谓的底线其实就是心理底线。假如这样,我们什么时候能达到心理的满足呢?等我们都拥有百万甚至千万资产的时候再来做科研么?还是我们通过我们的科研来得到相应的物质基础?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8567 次阅读|20 个评论
正常的社会与法律、道德底线
kerer009 2010-11-5 23:54
对于那些看不起农民的人,人们经常会反驳说,向上500年,你家不是农民?。个人地位的不同的确会在对待同一事务的心态上出现根本性差异。 对于绝大多数百姓而言,对日常生活方式的认同和习惯,顺理成章地视天下百姓为自己群体的一部分,天下的百姓即为自己的手足,有些人即使脱离原有的生活方式,内心也会保留这种心态;当然,也会有人,包括发达之前是普通百姓的人,自视己为高门豪贵,往来无白丁,习惯性忽略百姓疾苦。于是乎,有当官者,个人利益至上,交易横行,视民众如蝼蚁,法律无底线;有做农业科研者,项目、文章至上,无视农民需要,道德无底线。 人生百年苦短,人活而为家庭、为社会、为环境,方为社会正常之态。
个人分类: 心灵随笔|46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些就是做人的底线
wchao612 2010-9-30 22:46
(1) 不做第三者,即使再喜欢   (2) 骗我可以,如果被我知道超过两次,请你有多远滚多远   (3) 如果你拿我不当回事,我会以同样的方式对你   (4) 我可以装傻,但别以为我真傻   (5) 我可以容忍,但别超过我的底线   (6) 我不是没脾气,只是不轻易发脾气   (7) 任何的真话,我都能接受   (8) 对我真心的,我会双倍回报   (9) 对于陷害我的,我也会加倍偿还   (10) 我不骂你,就别找骂,因为你还没资格让我为你损自己的形象   (11) 在喜欢的人面前,能不哭就不哭、可以为喜欢的人做任何改变,但不试图改变他   (12) 用单纯的心对待朋友和爱人   (13) 对于装死者,不留脸面   (14)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说啥也没用   (15) 别跟我玩暧昧,你玩不起   (16) 不给喜欢的人制造麻烦   (17) 除了父母,不与任何人有经济上的来往   (18) 宁缺毋滥,绝不因为寂寞而恋爱   (19) 给不起就别拿承诺当口头语   (20) 开心的时候要想起我,难受的时候要记得你还有我   (21) 想要我怎样对你,你就如何对我   (22) 弱水三千,希望我们都取一漂饮
个人分类: 好文分享|4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走于底线的生存状态
lvnaiji 2010-9-11 08:11
吕乃基 前些日子曾看到在某种意义上把博士和农民工相比较的讨论并引发了争议。此间说说农民工与博士生之同与不同。 某种意义上把二者相提并论,要突出的就是同。的确,农民工在拼搏,凭什么博士生就不能放下架子,一样拼搏,凭什么就不能把自己当作农民工那样?其实,若是做这样的比较,接着还可以说, 那么副 教授、教授也应该如此,用鲁迅的笔法来说,就是农民工做得,博士、教授就做不得?没错。农民工精神是的,眼下与其宣扬女排精神,不如弘扬农民工精神。前者已经不再,逼退了王宝泉后,干脆无人接棒;后者则上了封面,助中国崛起,挽救了世界。 然而,这难道真是值得发扬光大、彪炳史册的精神吗?不!这是近年来社会不合理所致:稀缺的资金、过剩的劳动力、二元的社会,以及微不足道的谈判地位。换言之,是被精神,不得已而为之。参见: 美国工人有力量和中国工人有生命力 。 再看二者之不同。乍看起来,一目了然。但此处尚有细微的差别。若说农民工与博士都游走于底线,那么各自游走的底线不同。且不论外部社会的失衡,就农民工自身而言,大多较少维权意识,因而基本上付出的是生理上的成本和代价,较少心理的感受,当然在军事化的富士康发生连跳,但较之农民工总数来说,毕竟是极少数,再看看富士康紧接着在河南之热。总体而言,农民工的拼搏,主要是在体力上,所谋求的主要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生理层次,在心理上较少压力(不是说没有)。 博士生则不同。一般而论,在生存上基本上无食不果腹之虞(不是说没有),拼搏,主要在精神上,所谋求的主要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精神或心理层面。同时,大学、硕士阶段的教育、经历,虽然饱受臧否,但毕竟眼界大开,绝大多数人有善恶之辨,知为人之底线。然而,目前的科研体制(主要是拿课题、发论文、升职称)几乎是逼良为娼,已有太多的评论(参见 学术知识生产的路线图:什么样的河床,流淌着什么样的河流? ),这里就不赘述。因而,博士生,甚至教授,主要是在心理层面拼搏,严格地说,是挣扎!若是坚守做人的底线,往往就得不到资源,自我边缘化,海龟重新出国就是例证。反之,则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很多场合,需要违背良知,昧着良心。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拿课题、发论文和升职称者全然如此。有博主在回答评论时说,我们基本上都在各种各样的 底线 上活动,当然有时也会突破底线而堕落,时间久了,习惯了,好像堕落感也就弱了。难道这真是 一个没有底线的民族 ? 我不知道该如何比较这两种底线。 为了求生,人可以一再打破生存的极限,把生命力发挥到极致,也就是生存的限度可以一降再降。但是为人,是否也可以如此坠入深渊? 突破生理的极限,以及突破心理的底线,究竟何者更为痛苦?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4728 次阅读|1 个评论
苏联灭亡对我们的启示之三
fanxiaoyingz 2010-7-26 16:38
苏联灭亡对我们的启示之三 改革没有航标 纵观中国封建时代的改革大都是以失败告终的,我曾经枚举了这些改革例如:西汉末期的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中期推行两税法;北宋出现王安石变法;元朝出现英宗新政;明朝出现弘治中兴,张居正改革;清朝出现明治维新等等。这些改革只有北魏孝文帝改革比较成功,而其它改革都是半途而废。说明改革是多么艰难。改革的命运有两个:要么断送政权,成为一次革命(或者反革命),要么被迫终止。 同样,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也都是以完全失败而告终,结局是断送了政权。这种结局的出现是改革对象和轨迹的客观性和改革者主观性之间的矛盾斗争的结果。改革者往往是因为政治和经济中无法回避的困难而应时而改革的。但是改革毕竟是各种政治势力和各种经济势力的一次较量。说得更深刻一点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新调整,是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的制度调整,所以都必然地触及生产关系中的各种人的要素,必然触及分配制度中的各个阶层,是完全面对人的利益问题。历史一再证明,针对人自身的任何改革都是很复杂的。人是思维主体,也是因思维结果的强加而出现反抗最为激烈的主体,因为这种反抗而出现的复杂的和难于控制的局面是必然的。所以,在历史上凡是有知识的人对于政治最为敏感,他们的各种各样的反抗也最多,但是反过来,让知识分子治理国家或者指挥战争却往往是功败垂成(包括波兰)。针对这种情况只能采取两种正确的措施,第一采取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在团结的基础上采取统一步骤,第二,在原来的基础上改革,不能抛弃原来的另搞一套,这样只能导致失败和覆亡,当然后者的难度很大,但是只要有正确的整体的应变的思路就基本可以成功。 苏联改革失败以至于亡国亡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改革者不正确的改革思路和政策而导致的。苏联领导人在改革中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是开始就没有个完整的正确的改革思路,没有一个改革路线图。实践一再证明正确的措施来自于大量的调查,而苏联领导人站在深宫大院,脱离实际,仅仅看到了社会表面的东西就进入改革阶段。第二个就是改革措施一再改变,一再给反对派妥协退让,一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最后把苏联彻底引向了不可回头路。这两条实际上是一脉相通的,由于前者才导致后者。 苏联的改革起步于 1982 年的安德罗波夫,基本和中国的改革同时。开始的针对性很强,主要针对勃列日涅夫时期形成的个人专断、缺乏民主,经济活力衰退,发展速度缓慢,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主要措施有:经济领域:容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存,肯定市场调节有限度存在,改革平均主义强调物质刺激和按劳分配;实行集体承包制,下放经营自主权。政治上:严明纪律,整顿党风;对领导人实行经济处罚。契尔年科上台后则主要加强了经济改革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经济改革的试验,推进了科技进步改革。 可以说,这些改革是针对性很强的,和中国 80 年代的改革措施基本一样。这样改革的结果尽管会出现经济领域的混乱(和中国一样),但是其效果可能会逐步好起来的。这些措施如果和加强基层民主结合起来就不会出现混乱,和社会动乱。但是无论是苏联领导人还是中国领导人对于改革的后果和出现的可能混乱以及不公平现象以及人民的反抗缺乏积极清醒的认识。其结果大家都知道,中国出现了空手套白狼和政治风波,而在此后中国和苏联则向两个方向走去。中国强调经济改革而对政治改革只进行有限度调整,甚至加强了中央权力;而苏联从经济领域改革迅速走向了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改革则出现了迷茫和停滞不前,国民经济一再倒退,但是政治改革一再削弱中央权力,并且很快发展成为帮派斗争。中国放松了一面,收紧了一面,采取两条腿走路,使得改革始终在政府指导下进行;而苏联则同时放松了政治和经济,最后甚至出现了无政府状态,其混乱可想而知。 苏联改革和中国改革另一个不同就是苏联改革起步晚,发展快。当苏联许许多多的经济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就很快转变为政治改革。苏联改革起步于 1982 年底,比中国完了 3 年,但是苏联的进程大大快于中国。 改革走向拐点起始于戈尔巴乔夫上台。戈尔巴乔夫 1985 年上台,上台仅半个月就对苏共中央全会上改组了中央领导,中央改组完成后在各部位个州各个企业撤换了一大批领导,可称之为大换血。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经济领域基本没有什么建树,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他对经济很外行,没有什么明确的思路,没有对社会有用的观点。它的一套基本都是西方自由经济的那一套,把它生硬地套在了苏联经济上,其效果不但不好,而且引起经济的大混乱和大衰退。他宣称:现行经济体制已经过时,必须对经济管理体制作根本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财务自理,实行全面经济核算,自筹资金,实行商品经济等等。由于改革的药方和病情并不合拍,所以效果不怎么样。首先其反酗酒运动损害了农业和酒加工业;其二,加速战略忽略了消费与积累的关系,使得产业畸形更加严重,民用生活品更加紧张,轻工业重工业农业的比例更加失调。其三,自由化经济改革形成了企业垄断、企业贵族和严重的通货膨胀,本位主义越来越严重;其四,企业投机和市场投机有增无减,使得许多商品奇缺,企业利润和生产严重背离。其五,改革极大地削弱了人民群众的权力,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结果是 1989 年经济严重倒退:外贸逆差 20 亿卢布,外债 300 亿卢布,市场食品和消费品严重短缺,货币贬值 140 多倍,失业人数 670 万。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全国罢工次数和人数剧增,犯罪活动激增。社会有逐步走向失控。这一切都表明一个道理:苏联政府对于如何进行经济改革没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主观主义十分严重,他们是外行(这一点后来戈尔巴乔夫承认了)。这种外行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叶利钦时期。由于经济改革的不恰当和失控已经造成了苏联的混乱。(这种混乱和我国 80 年代一样),但是苏联领导不是认真地总结原因,不是把精力放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上,而是对问题原因进行了错误的总结,并且急切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使得政局完全失控。政治上, 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一上台就对人事进行大换血,然后分为三步把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引向失控,苏联引向解体。 1987 年 1 月底进行的苏共全会是苏联走向解体的开始,会议从根本上给政治体制改革定了基调:苏联存在一个障碍机制,民主是改革的实质,要彻底恢复公开性原则,同时放开了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放开后,许多文人开始以重新评价历史的名义否定历史,思想文化界首先出现混乱,这一年年底苏联出现了 3 万多个非正式组织,出现了许多持不同政见者。 1988 年苏联掀起了一股反思历史为冤案平反的巨大浪潮。这次浪潮促使苏联共产党内部分出了派别,有以利加乔夫为代表的稳健派,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主流派,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实际上,后两者是资改派,这里面有严重的路线斗争。 1988 年 6 月底,苏联苏联举行了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标志着苏联改革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会议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公开把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多元论并列为苏共的三个革命性倡议。与此同时,戈尔巴乔夫以中央名义提出建议:设立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并设立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一职。这次改革是削弱苏联共产党作用的第二步。这次改革实际上扩大了戈尔巴乔夫个人权力,削弱了苏共集体领导的权力。与此同时,苏联其它派别的人员迅速进入了苏联政界。从此进入了苏联的快速分裂时期。 1988 年是苏联民族矛盾总爆发的一年, 1989 年是全部危机全面爆发的一年。经过激烈的竞争 1989 年召开了两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是议员瓜分之战,第二次是原则之战,这时候无论是党内斗争还是党外斗争都进入了白热化。到了 1990 年 2 月,戈尔巴乔夫放弃了最后的原则,同意修改宪法第六条,放弃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同时他决定实行总统制,使得苏联党成为他一人之党,国成为他一人之国。戈尔巴乔夫几次在政治改革中一意孤行,看似扩大了他的权利,实际上是引起了反对他的人激增,争权夺利活动的激增。此后各种党派迅速冒出来,到了 1990 年 7 月政党已经多达 500 多个,全国性的 20 多个。反对党组织游行示威,罢工集会,社会彻底失控了。 从苏联改革的整个过程来看,戈尔巴乔夫把他个人的权力看得远远比苏联国家利益和苏共的利益重要。他为了扩大和保住他的权力使用了两面派手段,一方面不断给各个州各个企业下放权力,另一方面通过新设立国家机构架空苏共和别人,扩大他自己的权力。第一次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替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在此过程中他扩大了自己的职权,第二次他用总统制代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他的这两次决定都是一意孤行的,得到了党内和国内许多人的反对,之所以能够被通过实施是因为他通过人事变动手段操纵了党中央和人民代表大会。 从以上事实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的结论: 第一,改革没有正确的思路和理论 本来很正常的改革在 戈尔巴乔夫的个人野心的驱使下完全变了味道。在个人野心的驱使下,改革是没有正确的思路和理论的,完全是随心所欲式的。他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走到哪里改到哪里,既没有理论研究,又没有改革试点;改革主要以权力争夺的形式出现,不是主要针对各种弊政的。改革在对历史的否定的气氛中进行,而不是针对当前形势进行的。提出的改革原则民主化和公开性针对性很不强,或者说实际上针对的是历史问题和权力问题,而不是民生问题和发展问题。不能解决群众的困难,相反起到了反作用。甚至在经济改革不起效果的时候得出政治改革没有配套的错误结论,从而把改革引向了歧途。使得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都走向失败,在失败的时候造成了总危机的爆发,而爆发以后他又采取了一系列错误措施,例如几个州闹独立的时候他派兵镇压,又如当别人(外国、州、社会反对派)强硬时他对各方采取妥协退让政策。 第二,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同时改革是自取灭亡。 从事实来看,改革初期中国和苏联一样,出现了许多相同问题。这些问题很尖锐,尽管中国放慢了政治改革的步伐,使得政治领域的问题大幅度减少(主要是政治稳定),但是出现的经济领域的复杂而且繁多的问题曾经一度使改革困难重重,社会矛盾激化。例如国有资产流失,工人大量下岗,政府腐败增加等等。苏联人不是采取逐步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想一篮子解决,结果适得其反,问题没有解决还带来了更多更大的问题。苏联人在经济一塌糊涂的情况下盲目地放开舆论只能招来更多的批评和反对,在经济一塌糊涂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政治改革只能引起更多的混乱,更多的经济倒退和政治腐败。国家就象一只大船,政治体制就象船上的一张大床,经济体制就象床上的吊篮,人民躺在吊篮里,苏联领导人的错误就是当船在外力干扰下波动掉头的时候移动了床,而在移动床的同时却又在拨弄吊篮,结果所有的东西都进入了无规则运动状态,躺在吊篮的人被甩下来就很正常了。苏联人在经济问题没有解决好,已经引起混乱和动荡的情况下,很不恰当地进行了政治改革,从而使得局势逐步失去控制。由于是领导人一意孤行做出的决定,所以他同时有了稳健派的强烈反对,和资改派的强烈反对,在历史灰色思潮下形势向资改派移动。 在此,中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对于政治制度我们一直保持以有利于经济的原则。尽管腐败很严重,但是腐败引起的损失远远比政治动荡的损失小。我们的政治制度有相当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坚持。一直到了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的时候,那时候,经济分配领域的问题基本解决,中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因此政治斗争不再残酷,政治不再是争权夺利的工具,人们能够心平气和的理智的看待问题,这个时候政治改革的机会就成熟了。 总之,政治改革应该大大落后于经济改革。原因是:第一,可以把部分政治问题在经济改革的时候连带解决。例如社会财富分配问题。第二,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政治稳定国家稳定为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么在经济改革的困难时期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经济必然接着倒退,甚至经济改革失败。第三,因为经济改革引起的政治腐败等问题可以通过就事论事的办法分开解决,最后有了经验后对政治进行正确的改革。第五,改革在缺乏经验和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政治改革的危险性远远大于经济改革,很快会陷入争权夺利的漩涡。经济改革可以为政治改革积累经验。 最近我从苏联的经验中对政治稳定的作用才有了一定认识。有时候真理应该让位于稳定。例如,日本、英国、西班牙、沙特等国家,他们的国体是君主立宪制,君主依然存在。但是他们从君主制度中得到了好处,政府是围绕经济和建设进行的,无论政府如何变动和更迭,政局总是很稳定,国家总是齐心协力的。所以他们的经济也是世界上前列的。君主制度大大减少了国人在权力问题上的内耗。 第三,改革没有底线 苏联的经济改革从市场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开始,但是随着改革成效的深入,逐步地放弃了国有企业,最后全部实行了私有化,改革的结果是并入了西方经济体系,自己的独立经济体系彻底被改变,属于人民的经济体荡然无存。他们没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底线。和苏联比较,中国实行的是多元化的经济所有制,但是强调了国有企业的作用,使得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中依然占有主导地位,使得它能够把握国家的经济命脉,保证我国自己的独立工业体系,同时保证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增长,也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政治上,苏联从削弱党的领导开始,到去除党的领导,到实行多党制,实行总统制。他们在政治上也没有改革底线,把过去建立的一切有效的政治体系全部废除了,其结果是成为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一个翻版。这个翻版使得他们的政治独立性大大减小,逐渐成为西方附庸,对内欺压对外投降是主要特点。政权被资产阶级获得,人民在这次没有底线的改革中逐渐被奴役化,重新处在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 中国则相反,在改革中出现动乱以后,邓小平同志就给出了改革底线: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保证了中国人不谈政治,保证了经济为中心,政治改革不是中心,两个基本点保证了中国既要向西方学习,又要反对他们的彻底私有制,保证了思想文化领域没有出现混乱,国有经济的基础地位没有动摇,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改变,我们的政权可以说基本还在无产阶级手中,在广大人民群众手里。而这一切既保证了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今天的中国已经不似从前了,所以逐渐形成了中国模式。 从苏联改革的思想和理论中得出以上三个结论:第一,改革没有正确的思路和理论。第二,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同时改革是自取灭亡。第三,改革没有底线。此外从思想上还可以得出:没有及时总结经验;没有进行试点,不应该放开思想使得思想领域完全混乱,对于反党思想没有及时回击等。后者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总之,中国封建时代的改革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改革也是以失败亡党结束的。中国的改革进行了 30 年,改革基本是成功的,但是最终结果怎么样还是个未知数,尤其对一些重大问题焦点问题如何解决还是个未知数。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370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个没有底线的民族
lvnaiji 2010-5-14 12:52
吕乃基 一道风景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几个地方在争西门庆。 为历代国人所不齿的西门庆,在改朝换代的新中国,终于咸鱼翻身,迎来了他的第二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西门庆搭台,经济唱戏。这个社会,已经失去了起码的羞耻感。 与此同时,悲惨的一幕一再上演:向最为弱势,最为刺痛家庭的儿童下手。固然是因为社会的失衡,但罪犯已经丧心病狂,失去了最后的人性。 一位同事谈起,西方哲学的根本点是有底之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底,其一,源于希腊的自然哲学,探求万物之本原或始基,追寻一切原因的原因,第一因。这样的追求,在日后即为探索特殊之上的普遍、一般;变化后面的必然规律。一句话,现象之后的本质。例如,普世价值,以及市场经济背后的本质,个人本位。其二,对人性的底线设计,人之初,性本恶,以及在底线之上的提升。 这两方面的底彼此相关,前者更为重要。正因为有对普遍人性的揭示,有对基本人权的理解,以及以普世价值筑底,然后才有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底线设计及在此基础上的提升。 与之相对应,中国哲学的特质是无底之思。同样可以由两方面阐释,其一,没有本原或始基。如果有的话,那就是道、气。或许正是在此意义上,有人认为中国哲学没有本体论。同样,没有第一因;但是有目标。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无底之思的中国特色: 1. 不问来历; 2. 省略号可以被形形色色的词汇替换,如战争年代的革命, 1978 年后的钱,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笔者曾在广西柳州的一家大排档看到,为了一个共同的吃喝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3. 走到一起的路径各有千秋。其二,人之初,性本善。要求道德上的高尚和一律,不考虑利益和个性。参见: 人之初 人生感悟之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4717 这两方面同样密切相关。没有对普遍人性的挖掘,没有普世价值作为一致的出发点,所谓和,只能是小人之同而不和。到头来,向善只能是一句空话。 笔者曾 2009 年 2 月 27 日 上载了 一个民族的 返 老还童 人的三大关系之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7533 ,返老还童,对中华民族抱有信心。时隔仅一年零 2 个月, 2010-4-20 ,上载了 沿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逆向移动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4117 。今日,时隔不到一月,博主再写此文。 在西门庆之后还有秦桧,在拿儿童开刀之后还有 是返老还童,还是坠下深渊?马斯洛需求层次向上提升无限,向下呢? 火箭上天,人头落地。这是记忆中曾经的用语。此刻,在拨乱反正后的 30 多年,在 GDP 位居第二之时,未经历当年的人们竟然见证了这一幕。 先是 GDP 到手,然后再把 GDP 拿出来维稳。这是不是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7244 次阅读|1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