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稆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江苏:籼改粳,满田尽是稆生稻
热度 4 tjm9518 2011-9-22 20:48
江苏:籼改粳,满田尽是稆生稻
手栽杂交籼稻改直播粳稻 满田尽是稆生稻 今年宿豫、泗阳等地部分乡镇有较大面积的田块,在将往年手栽杂交籼稻改为直播粳稻后,田间出现大量叶片宽大的籼型稻株。经笔者现场调查和分析,初步判断这些籼型稻株是由上年杂交籼稻二代种落入田间,在今年直播粳稻播种后萌发长成的。 经销商反映 9 月 5 日 ,宿迁市宿豫区一种子经销商向农技 001 工作室反映,该区皂河镇某村有较大面积的直播粳稻田有大量像杂交籼稻的杂株,而且抽穗期比直播粳稻还迟。农民普遍认为这种现象是种子不纯造成的,要求经销商赔偿损失。据了解,这些田块往年都是移栽种植杂交籼稻,今年第一年“籼改粳”,所用的品种是连粳 7 号,由当地政府部门统一供应种子。 初始判断 直播粳稻田大量发生的籼型稻,通常是杂草稻。随着直播稻面积扩大,直播年限延长,杂草稻在我省直播稻田发生和危害严重,每年都有较大面积的直播稻受杂草稻严重危害。在自然环境和耕作方式的选择下,杂草稻已形成了性状相对稳定的群体,其主要特征是叶片宽大,株形较松散,生长势强,呈明显的籼型稻特征。杂草稻稻米生产能力低,米质差,因米皮多呈红色而常称“红米稻”。 杂草稻在田间大量发生时,对水稻产量和米质均会造成较大影响。 抽穗成熟早、落粒性强、种子有较长的休眠期,是杂草稻在直播稻田发生和迅速成害的三大生理基础。杂草稻通常比同期出苗的栽培粳稻抽穗成熟早,种子边成熟边脱落,因而在栽培的粳稻收获时,已有大量杂草稻种子落入田间,不能随栽培稻一起收获离田。杂草稻种子成熟后有较长时间的休眠期,落入田间后即使温度和水分条件适宜,也不会萌发,通常一直到次年 5 月份前后才陆续解除休眠(在麦田干旱环境条件下不易萌发),在田间的越冬成活率很高。直播稻播种后,杂草稻种子在良好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与栽培稻同时萌发出苗。我省大面积应用的栽培稻品种,种子成熟后一般没有休眠期,收获期落入田间后在适宜的温度和土壤湿度条件下容易萌发,通常在越冬前即大量萌发,在冬季冻死,因而越冬存活率极低。 上述种子销售商反映直播粳稻田像杂交籼稻的杂株,其抽穗期比直播粳稻迟,与杂草稻的特点不符。另外,手栽稻田间环境不利于杂草稻发生,因而常年种植手栽稻的田块,田间一般没有杂草稻种子残留。头年为手栽稻的田块,改种直播稻后田间发生杂草稻,其种子通常是随商品种子带入的。目前各地种子繁育单位和销售商,对商品稻种中杂草稻种子的数量都严格控制,商品稻种中杂草稻种子比率一般最多不超过万分之五,按亩用种 10 公斤 40 万粒计算,每亩田中杂草稻的株数最多不超过 200 株,通常田间只有几株、几十株。通常过 2 ~ 3 年,在不予处理的情况下,田间才会大量发生杂草稻。上述田块“籼改粳”后第一年,田间即大量出现籼型稻株,应该不是杂草稻,很可能是上年杂交稻二代种子落入田间后今年自然萌发长成的。 踏田调查分析 为查明原因, 9 月 6 日 ,笔者专程赴宿豫,在种子销售商的陪同下到皂河镇某村现场考察。 笔者在现场看到,当地数百亩连片的一方稻田,全部是直播粳稻(据了解,所用品种为连粳 7 号,播种期大致相同),刚开始抽穗。不同田块或多或少都有叶片宽大的籼型稻,少的仅零星分布,一亩地数十、上百株不等;多的田里满眼是籼型稻向上蹿起的宽大叶片;部分地段特别是在田头,密密麻麻地长着籼型稻,只有少量的粳稻夹杂其间而且生长瘦弱。田间籼型稻生育期普遍比同田的连粳 7 号迟,而且其生育进程有较大差异,早的预计抽穗期比连粳 7 号迟 3 ~ 5 天;迟的主茎剑叶鞘还没有抽出倒二叶叶鞘口,抽穗期预计比连粳 7 号迟 10 天以上。田间只有极少量的籼型稻,抽穗期比连粳 7 号早。 图 连粳7号直播田大量发生的籼型稻(照片中叶片宽大的植株) 图 连粳7号直播田,田头密集生长的籼型稻 图 密集生长的籼型稻中夹杂生长的少量粳稻(图片左侧处于大肚期的稻株),生育期比籼型稻早。右侧籼型稻分蘖剑叶刚抽出。 籼型稻较少的连粳7号直播田 连粳7号直播田极少量早抽穗的杂草稻(红米稻) 从田间籼型稻生育进程和田间分布情况看,除田间极少量的早抽穗籼型稻有可能是由商品种子带入的杂草稻外,其他的籼型稻应是上年杂交稻二代种子落入田间后今年自然萌发长成的。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稻种,均为一代杂交种,其种性一致;一代杂交种植株所结的种子为二代种,只能用作商品粮,不能作种用,否则长出的稻株其性状会分离,出现株高、生育期等不同的单株。上述田块大量的籼型稻生育期比连粳 7 号迟,而且生育期差异较大,与杂交二代植株性状分离特点十分吻合。 可以排除的说法 在田头,有很多农民怀疑田间出现大量的籼型稻,是因为所购买的商品稻种带有籼稻种。这种说法基本可以排除。一是籼稻植株性状与粳稻有极大差异,繁种单位不可能在田间有大量籼稻的田块收获粳稻种子作种用。二是籼稻种子与粳稻种子外观有很大差异,种子经销商不可能将带有大量籼稻种的粳稻种子上市销售,否则无疑是自寻烦恼;农民在播种时也能轻易地看出粳稻种中夹杂的籼稻种。当然,最简单也是最合法的做法是,对种子购销时封存的种子样品进行检验,从稻种外观就可以轻易判断粳稻种中是否杂有籼稻种。三是籼型稻在田间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在田头等局部地段密集分布。试想,如果籼型稻种子由商品种子带入,要想人为地把其中的籼型稻种子密集播种于局部地段,也是十分困难的。 还有人怀疑,是否有人搞破坏,将籼稻种子撒入了直播粳稻田。这也是不太可能的。笔者在现场看到,数百亩连片的稻田中,或多或少都有籼型稻分布,如果有人暗中破坏,那他得花很长的时间逐条田去撒种,很难不被人发现。 田间出现大量籼型稻,是不是播种环节机械混杂了籼稻种子呢?上述田块所使用的均为正规包装销售的种子,而且在水稻播种季节商品杂交稻一般已销售或被妥善收储,农户在播种过程中机械混杂籼稻种的可能性极小,同村数十个农户的粳稻种普遍出现机械混杂籼稻种的现象更是几乎不可能发生。 籼型稻发生原因 为什么直播粳稻田出现大量籼型稻的现象只发生在局部村组,而且不同田块间籼型稻株的数量有很大差异呢? 杂交二代种落入田间后,能否存活到第二年直播稻播种出苗期,与种子休眠性、田间土壤温湿度条件等有很大关系。有一些杂交稻亲本,如汕优 63 的父本明恢 63 ,其种子有较长的休眠期,其杂交二代可能遗传其休眠特性,因而越冬存活率较高。头年种植亲本具休眠特性的杂交稻,第二年直播种粳稻,田间出现籼型稻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去年水稻收获期至小麦播种期,乃至整个小麦生长期,包括宿豫在内的我省很多地方,出现了长时间干旱,土壤湿度小,落入田间的杂交稻二代种不易萌发,因而存活到直播稻播种期的几率就大。不同田块的土壤湿度条件和耕作方式,也会对落入田间的种子的存活产生影响。在干旱年份,板茬播种的田块,落入田间的稻种在干燥的表层土壤中,不易萌发,在田间的存活率就会高些;耕整后播种的田块,落入田间的稻种被埋到湿度较高的深层土壤中,容易萌发,其存活率就会下降。深耕翻后直播水稻,头年落入田间的稻种被深埋,其萌发成苗的可能性就会显著下降。这些因素,均可能是导致不同农户的田块,哪怕是一埂之隔的两块田,其田间籼型稻株数量有显著差异的原因。 皂河某村今年籼稻粳稻插花种植的田块 移栽稻田的籼型稻 在同一个村,有部分移栽粳稻田也有不同数量的籼型稻株发生,但总体来看籼型稻数量比直播田少得多,多的 1 亩地也只有几十株。从田间情况看,这些籼型稻株与粳稻长在同一移栽行中,很可能是与粳稻同期移栽的。其中,粳稻处于灌浆期,田间有部分籼型稻株部分籽粒已成熟,并开始落粒,剥查发现其米皮色红,可以基本确认为杂草稻;有部分籼型稻处于灌浆期,部分种子已灌浆充实,其米皮色白;有部分籼型稻处于抽穗扬花期。据了解,这些田块去年大多移栽种植杂交籼稻,今年水稻秧苗是在田头旱育的。据分析,田间出现的生育期严重不一致的籼型稻株,应该是上年落入旱育秧床的杂交二代种形成的。有部分田块埂边连续栽种有数十穴籼型稻,估计是农民在移栽时就已发现秧苗叶片等有差异而特意集中栽插的。 连粳7号手栽田中的生育期不一致的籼型稻 连粳7号手栽田中的生育期不一致的籼型稻 抽穗早的红米稻和籼型稻 抽穗期迟于连粳7号的籼型稻 易落粒的杂草稻 杂草稻米皮发红 籼型稻米皮白 集中栽插的杂草稻和籼型稻 机插稻田的佐证 该村还有一定面积的机插稻,使用的同样是连粳 7 号商品种,田间籼型稻数量极少。这些田块上年也是移栽种植杂交籼稻的。据分析,机插稻集中育秧,所用的育秧土很少,而且育秧密度很高,即使育秧土中混入部分籼稻种并成苗,分散到大田后也基本看不出来。机插稻田栽前耕翻整地,栽后田间土壤湿烂、有浅水层,不利于存留田间的杂交二代稻种萌发出苗,加上田间使用的丁草胺、二氯喹啉酸等土壤封闭处理剂对水稻芽苗有较强的灭杀作用,因而田间即使有上年的杂交二代稻种残留,也极难成苗。 泗阳的类似情况 9 月 13 日 ,笔者在泗阳县临河镇某村,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该村有 3 个组的农民,今年实行了较大面积的“籼改粳”,而且大多直播种粳稻,使用的主要是“镇稻 9424 ” 商品粳稻种。笔者在现场看到,数百亩连片的直播粳稻田里,也有大量的籼型稻发生,多的 1 亩地有千株以上籼型稻,而且其生育期差异也较大,但一般比镇稻 9424 生育期迟。田间镇稻 9424 大致在 9 月初齐穗;籼型稻生育期早的抽穗期比镇稻 9424 略迟,迟的估计要到 9 月 20 日 以后才能抽穗。 镇稻9424直播田的籼型稻 籼型稻数量较少的镇稻9424直播田 镇稻9424直播田抽穗 较早的籼型稻 镇稻9424田迟抽穗的籼型稻 从踏田调查情况看,部分上年移栽粳稻的田块,今年直播粳稻后田间籼型稻发生量明显很少,其中有部分田块田中间籼型稻极少,而田埂边籼型稻多,估计是上年相邻田块杂交籼稻二代种溅落在田埂边造成的。有一块田,有一段使用的是镇稻 9424 商品种,另一段使用的是农户自留的糯稻种,而田间籼型稻株的发生和分布大致相同。这可以作为田间籼型稻来源的有力佐证。 右侧上年为移栽粳稻的田块籼型稻极少 上年种粳稻的不知名粳稻品种直播田,路边的籼型稻 分段种植镇稻9424和自留糯稻种的田块,籼型稻发生情况一致 另据当地种子经销商反映,前几年当地有部分田块将手栽杂交籼稻改为直播粳稻后,第一年田间也有较多的籼型稻发生,但一般在 1 ~ 2 年后田间籼型稻数量会迅速减少。 籼型稆稻仍有收成 上述田块中的籼型稻杂株,是否能灌浆结实,是否有收成?这是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农民十分关心的问题。从踏田调查情况看,田间籼型稻杂株大多能在 9 月 15 日前 后抽穗扬花,根据近期天气情况,这些稻株能正常授粉受精和灌浆。宿迁等地杂交籼稻安全齐穗期大致在 9 月 12 日前 后,如果后期天气条件与往年相仿,这些籼型稻株仍能较好地灌浆结实;如果后期温度偏高,则这些稻株的灌浆基本不受影响。 与杂草稻极容易落粒不同,这些籼型稻落粒性会与往年种植的杂交籼稻相似,不太容易落粒,而且籼稻灌浆速度一般较快,在 10 月 20 日前 后当地直播粳稻收获时,这些籼型稻也基本能正常成熟。从籼型稻穗形、颖壳特征以及手栽稻田籼型稻的灌浆结实情况看,其米粒大小及色泽与杂交籼稻相似,与粳稻同收虽然会影响稻谷的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但对稻米的可食用性影响不大。因此,对目前在田间的籼型稻,不要采取拔除等措施。 “籼改粳”、“手栽改机插“,是目前我省各级农业部门旨在促进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举措。为避免类似事故再度发生,建议各地农民在没有可靠条件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将手栽杂交籼稻直接改为直播粳稻。(水清) 笔者声明:本文有关观点和推断仅供参考,各地农民如有疑问,请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联系。不同田块籼型杂稻发生的真实原因,以当地农业主管部门鉴定结果为准。
个人分类: 直播稻专题|10989 次阅读|4 个评论
直播稻田稆稻化学防除技巧
tjm9518 2008-11-5 08:56
近年来我国南方稻区直播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湖北等地年种植面积已由前几年的几百万亩迅速上升至数千万亩。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直播稻田的稆稻发生越来越严重,部分田块不得不毁耕重种,有很多种子企业和种子经销商为此很冤枉地 背了黑锅!还有一些地方,因稆稻发生严重,政府部门甚至出台规定,强令不得种植直播稻!直播稻田的稆稻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控制其发生和危害? 直播稻田大量出现的红米稻等杂稻的种子以及头年落入田间的栽培稻种子,均有可能在第二年的直播稻田不同程度地萌发出苗,对当年直播种植的水稻形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稆稻和栽培稻同为水稻,茎叶处理除草剂无法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生产上通常无法使用茎叶处理剂在生长期有选择地除掉稆稻。但是,通过创造条件,巧打时间差、高度差,还是可以使用除草剂来控制稆稻发生和危害的。 最佳方案:防微杜渐早拔除 从稆稻的发生和危害规律看,对于一般稻田,只要注意将田间具有早熟特性的稆稻及时拔除,就能有效控制其群体在田间的扩大,甚至将其灭绝。田间具有早熟特性的稆稻一般拔节、抽穗较早,在正常栽培的水稻拔节、抽穗前,这些稆稻在田间通常植株较高,具有籼型稻特征的稆稻一般叶片比较宽大、色淡,分蘖力较强,株型较松散,特别是在其刚开始抽穗时,在田间很显眼,容易识别,便于拔除。到正常栽培的水稻抽穗后,这些稆稻常由于株高较矮,会淹入栽培稻群体中,不便于查找和拔除。对于与栽培稻同时抽穗或者抽穗更迟的稆稻,最好也及早拔除,以免影响稻米品质。特别是一些籼型稆稻,即使与栽培稻同时抽穗,也通常会在收稻前提早落粒,成为来年田间的稆稻种源。 对于前期在田间发现的稆稻,应连根拔除(稻株较小时可以拔起后就地踩入泥中),不能采取割除的方法,否则它们会很快产生分蘖重新生长。到中后期,田间水稻生长繁茂,拔除稆稻相对比较费力,可以用镰刀割除。尽量齐泥或者切入泥下将稆稻割除,否则稆稻仍可能重新生长并抽穗结实。从田间剔出的稆稻,最好集中带离农田妥善处理,或者用刀在稻株基部切断,不要随手抛弃在田边地头或沟中。 根据近几年笔者在一些地方了解到的情况,在多年种植直播稻的地方,像丹阳等地,农民已对稆稻的发生和危害有较深认识,会注意在直播稻拔节初期和抽穗前,结合施肥和喷药治虫等农事活动,随时拔除田间稆稻。正常情况下,开始时田间稆稻一般不太多,恶性早熟稆稻(主要是籼型稻)每亩地也就几十株、几百株,拔一两次就能清除,并不费事。如果不加处理,任其种子落入田间,第二年再直播种稻,田间稆稻株会成百倍地增加,处理起来就麻烦了。 应急方案:改移栽稻早封杀 在直播稻田、套播稻田稆稻比较多,特别是早熟稆稻很多,难以完全拔除,落入田间的稆稻种源很多的情况下,第二年不宜再采用直播方式种稻。最好采用与玉米、大豆等作物轮作的方式,在玉米、大豆等作物生长季节锄除稆稻,或者用除草剂化除。轮作换茬不方便的田块,可以深耕整地后移栽水稻(育秧时避免使用带稆稻种子的土壤和地块),活棵后撒施含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都尔)成分的移栽稻田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在水田施用活性很强,能强烈抑制残留田间的稆稻种子的萌发,并对稆稻幼苗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施药后能迅速减轻田间稆稻危害。施药后一周内应保持田水不淹栽培稻秧心,否则容易产生药害。目前移栽稻田常用的丁苄、丙苄等含丁草胺、丙草胺的除草剂,在水稻移栽活棵后施用,对稆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强,对稆稻的防除效果较差。 应急方案:巧用丙草胺封杀 头年只有少量稆稻种子落入田间的田块,可以利用丙草胺产品的特点,巧除稆稻,减少田间稆稻的发生量。 丙草胺本身对稻种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能直接应用于直播稻田的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目前登记用于直播稻田的扫茀特、丙苄等含丙草胺产品,其中均加有安全剂解草啶。解草啶需要由稻种萌发的根吸收后才能起作用。稻种催芽后水直播,随后立即喷施扫茀特、丙苄等加有安全剂的含丙草胺产品,对已萌发的栽培稻没有伤害,但能抑制田间稆稻种子的萌发和出苗( 6 月初直播稻播种期温度高,水稻种子吸水萌发一般只需要 2 ~ 3 天时间,应掌握在田间上水后 2 天内及早用药,这样才能对稆稻萌发和出苗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对来说,在旱直播稻田很难通过使用丙草胺等土壤封闭处理剂来有选择地防除稆稻。生产上水稻旱直播一般采用干籽播种方式,播种后不能立即用药,否则同样会影响播种的稻谷萌发出苗。如果等播种的稻谷露白后再喷药,此时田间稆稻也已萌发,不能被防除。在播种后能及时上水的情况下,可以播种浸种至露白的种子,播后及时上水(不能及时上水时,芽谷会发生回芽现象,影响出苗),水落干后立即喷施丙草胺及其复配剂,对稆稻萌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对来说,在旱直播条件下土壤水分较少,施药后丙草胺在土壤中的分布会受一定影响,而且药物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差,对稆稻萌发和出苗的抑制作用不如在水直播田的大。从控制稆稻发生和危害的角度考虑,宜尽量采用水直播方式。 补救方案:撒施骠马除稆稻 近年来一些连续种植直播稻、套播稻的田块,因稆稻发生重,农民自行改用移栽方式种稻,但往往不能使用合适的土壤封闭处理剂将稆稻消灭在萌芽之前,水稻移栽后一段时间田间会出现较多的自生稻。对这些田块,以及前期用乙草胺等除草剂封闭处理效果不太好的田块,可以巧打高度差,在水稻移栽后 15 ~ 20 天,用骠马除掉田间生长较矮的稆稻。一般每亩用骠马 50 ~ 60 毫升拌土 10 公斤左右撒施(不能喷施)。施药后一周内应保持适当的水层,以不淹没栽培稻秧心(淹秧心会对稻苗产生严重药害),又能使稆稻苗大部分淹入水中为度。籼型稻比粳型稻对骠马更敏感,而近年来在农田发生和危害较重的稆稻一般为籼型稻,用骠马除治效果很好。 在直播稻田,一旦田间有大量稆稻与栽培稻同时出苗,无法用除草剂化除,在不能人工拔除的情况下,最好对稻苗加量喷施克无踪、百草枯等灭生性除草剂将其杀死,同时及早选用生育期短的品种,抓紧时间育苗,毁耕后移栽。(水清) 原文原载于《江苏农业科技报》,现略有删改。
个人分类: 直播稻专题|5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直播稻田稆稻发生规律与防控对策
热度 2 tjm9518 2008-8-31 14:24
淮安市楚州区流均镇一农民 8 月 2 日来电话说,今年他种了 50 亩水稻, 25 亩移栽, 25 亩直播,使用的是同样的种子,品种为徐稻 3 号,现在发现直播稻田里有很多杂稻,严重的田块大约有 20% 的稻苗是杂稻。这些杂稻在田里长得快,叶片宽大,已开始拔节,而栽培的徐稻 3 号还没有拔节。据了解,他今年是第二年直播种稻,今年直播种稻的田块去年种的也是直播稻,去年用的品种是镇稻 99 。去年在直播稻生长后期曾发现田里有少量的杂稻,这些杂稻抽穗早,因数量不多,当时也没有在意,没有清除。今年田里的杂稻在分布不均匀,多成点片状发生。 句容市白兔镇一位农资销售商来电话说,今年当地一农户购买了他的武运粳 7 号、武 2401 (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选育的粳稻新品系,拟定名为武运粳 20 号 ---- 编者注)稻种免少耕旱直播种了 10 亩地,现在田间发现有很多长得像杂交籼稻的杂稻株,杂稻株占全田稻株总数 20%-30% 。该农户认为,种子销售商提供的种子不纯,要求赔偿损失。据了解,该农户今年第一年在这块田里直播种稻,去年这块田种的是移栽稻,去年水稻生长后期田间是否有杂稻他没有在意。现在田里的这种杂稻分蘖力强,生长高大,叶片宽而略披垂,在田间分布不均匀,有明显的成片分布现象。据该农资销售商反映,这种生长高大的杂稻在当地很多直播稻田均有较大数量发生,当地有很多农民因此要求种子销售商承担赔偿责任。 高邮市临泽镇一农民来电话说,去年年他种了 15 亩直播稻,品种是镇稻 99 ,因后期倒伏,加上收割时用机械收割,收割后田间落粒很多。今年他在这些田里 麦套稻 种了华粳 6 号,后来发现上年落入田间的镇稻 99 稻种出苗很多。他问,去年落入田间的镇稻 99 种子,今年出苗后会不会变成提早落粒的 红米稻 。另有淮安等地一些读者来电话说,今年播种水稻时发现,稻种里有一些没有颖壳的稻米,他们担心这些稻米在播种后会不会变成 红米稻 。 建湖县钟庄镇一农民来电话说,今年当地种植的武育粳 3 号、淮稻 6 号、镇稻 88 等品种,田间 大青棵 很多,发生重的田块 大青棵 株数占田间水稻总株数的 30%-40% 。这些 大青棵 稻株生长茂盛,叶片较披。 大青棵 数量多的现象主要发生在直播稻田,水直播、旱直播田块均有。淮安市楚州区蔡桥镇张秀成、山东省郯城市杨百战等读者近期也来电话说反映了类似情况。 在往年,笔者也曾接到大量农民的来信、来电,反映类似情况。笔者曾多次对有关情况进行了报道,先后发表过《直播稻田的杂稻可能是自生稻》、《直播稻田自生稻过多无法化除》、《自生稻严重稻田不宜直播种稻》等多篇文章。 稆稻 一说 笔者认为,上述各农民所说的 杂稻 、 红米稻 、 大青棵 以及头年遗留田间第二年长出的稻苗,还有一些地方所说的 小红稻 、 穞稻 等,可以概称为 稆稻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稆,指 不种自生的(谷物等) ,如稆生、稆瓜、稆豆子、稆高粱等。近年来,有专家(如姜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刘坚宏等)将其称为 自生稻 ,表述其不种自生的特点,与 稆稻 是一个意思,但既然自古有 稆瓜、稆豆子、稆高粱 之说, 稆稻 之称更妥当些;也有专家将其称为 杂草稻 ,表述其类似于杂草的危害特征,但考虑到栽培稻品种头年遗留田间的种子到第二年长出的稻苗,其本质还是栽培稻品种,将其称为杂草并不合适,就像我们不宜将遗留田间的油菜籽、小麦种子、高粱种子长出的油菜苗、小麦、高粱称为 杂草油菜 、 杂草小麦 、 杂草高粱 一样, 杂草稻 一说并不妥当。 稆稻的来源 在季节性耕种的稻田中,稆稻的主要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头年水稻收割后遗留田间的栽培稻种子,到第二年水稻种植季节萌发出苗。如果第二年种植的水稻品种与头年种植的品种一样,或者第二年所种的水稻品种生育期较短,到水稻收割时,能将稆稻种子也一起收割离田,稆稻的种群数量一般不会在农田中增加,不能造成危害。如果第二年栽种的水稻品种生育期较长,稆稻会提前成熟,如果其落粒性较强,种子会在收割前提前脱落,年复一年,其种群数量有可能扩大。但栽培稻种子越冬能力较弱,遗留田间的种子到第二年萌发率一般较低,因此这种稆稻的种群数量一般不会在农田中激增,也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像上述陈峰读者反映的去年遗留田间的镇稻 99 水稻种子,今年在农田中大量萌发出苗,其遗传性状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不会变成种皮颜色为红色的 红米 稻),以后会与今年种植的同属中熟中粳稻品种的华粳 6 号基本同时成熟,可以一起收割离田。 另一种是头年稻田中生育期较短,拔节、抽穗较早,落粒性较强,在水稻收割前提早脱落到田里的水稻种子,到第二年水稻种植季节萌发出苗。据各地报道,这种水稻遗传背景复杂,遗传性状一般不稳定,其株高、叶片形态、子粒形状、种皮顔色、生育期等各不相同,有籼稻类型,也有粳稻类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省连云港发现的 穞稻 ,是一种粳型水稻。近年来在直播稻、麦套稻生产上发生和危害的,大多为籼型水稻,因种皮一般为棕红色,因此有人称之为 红米稻 、 小红稻 。这种 红米稻 给人的最大印象是抽穗早,易落粒,产量水平低、品质差,种子自然越冬力强,第二年种子萌发率高,而且生长旺盛,影响田间栽培稻的生长。近年来这种水稻在我省扬州、连云港、淮安、盐城、泰州、南通、镇江、徐州等地都有发生,麦套稻、直播稻田发生和危害更重。据报道,扬中市 2005 年旱直播稻田面积为 4.95 万亩, 红米稻 为害较重的田块就达 4950 亩,最重的田块 红米稻 所占比例达到 90% 。在扬州等地,由于连续多年采用麦套稻、直播稻种植方式, 红米稻 发生较重, 2007 年当地农业部门因此建议农民不要采用直播稻种植方式。 图片说明:机插稻田的稆稻。这是由种子携带而来的稆稻,为红米稻,在田间抽穗早,生长繁茂。 红米稻 的米不一定是红的 红米稻 的米不一定是红的。据姜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坚宏等人经过多年观察研究,近年来在扬州等地发生和危害较重的自生稻类型逐年增多。 据观察,自生稻苗期叶形细长,叶色较淡似籼稻,部分稻株叶鞘紫色似杂交籼稻。拔节后叶片细长披垂,有明显的籼稻特征。苗期叶片生长速度比粳稻快,株型松散多蘖,有高秆、矮秆之分。不同类型的自生稻,一般比常规稻成熟早,但也有的特别迟,有的不育。高秆的在田间很突出,比一般粳稻品种高 10 ~ 15 厘米,矮秆的株高只有 70 ~ 80 厘米。穗子有类似籼稻的特征,子粒排列稀疏,结实率中等或偏低,千粒重较低。高秆类型子粒排列稀疏,颖壳有褐色和金黄色两种,褐色的结实率较低,金黄色的似中籼稻(米粒白色),结实率较高,子粒千粒重 24 克左右,易落粒,在 10 月上旬开始落粒。矮秆类型大都是褐色子粒,千粒重 18 ~ 20 克,米粒呈深红色或浅红色,结实率很低,易落粒,一般在 9 月底 10 月初就落粒一半以上。目前生产上大量发生的自生稻子粒多偏红,因此有人将其称为 小红稻 。 自生稻一般发生在直播田、荒田及田边,常年移栽稻田很少发生。直播稻田、初发田块自生稻局部发生现象明显,与种子混杂产生的杂稻在田间的分布情况有差异。同一地区不同田块发生有轻重之分,有些田块严重,有些田块很少发生。沙土地区发生较重,粘土地区很少或基本不发生,可能与土壤粘重,自生稻难以出苗有关。 自生稻自然落粒出苗率高。据试验,将采集的自生稻种与小麦同时播种,至直播稻苗期调查,自生稻出苗率高达 20 %。连年直播稻田,上一年自生稻拔得较干净的田块发生量少,上一年自生稻没拔除的发生量大。另据观察,从2001年开始,将田间收集的自生稻连续种植3年,结果发现它们分离严重,到2003年出现开花不结实的不育株,还有 大青棵 ,植株最高的达150厘米,最矮的70厘米。 清除早抽穗稆稻 在季节性耕种的稻田中,一般只有成熟较早、收割前提早落粒的稆稻才能遗留田间并在田间扩大其种群数量。上述 红米稻 之所以能在农田中形成危害,与其具有成熟早、落粒性强、种子越冬力强(主要是因为休眠期较长)等特性有关。这些特性的形成,基遗传基础可能是栽培稻品种连续多年的自交,栽培稻品种之间的杂交,以及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的杂交等。经过多年的自然选择,具有这些特性的水稻能够适应季节性耕种的农田环境并繁衍后代。 特别是在免少耕轻型栽培条件下,如直播稻田,由于大多采用浅旋耕后播种的方法,头年落入田间的稆稻种子不能被深埋入土下,容易萌发出土,而且直播稻田前期肥水管理对水稻出苗和生长非常有利,稆稻能和播种的水稻一起萌发和生长。即使稻田中原先只有少量的具有早熟、易落粒性状的稆稻,只要经过几年时间,田间这种稆稻的数量就会十分庞大。假设第一年田间这种稆稻只有 100 株,按每株稆稻长 3 个穗子,每穗在收割前落粒 100 粒,到第二年这种种子的出苗率为 20% 计算,第二年田间将有 6000 株这种稆稻;继续任其发展,第三年将有 36 万株这种稆稻,其危害可想而知。而在移栽稻田,经过移栽前的耕整后,上年落入田间的稆稻种子被深埋入土,不容易萌发,而且水稻移栽后一般保持一定的水层,这对稆稻种子萌发也不利,加上现在移栽稻田移栽活棵后大面积使用的含乙草胺、丁草胺的除草剂对刚萌发的稆稻苗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因此即使上年田间落入大量稆稻种子,这些种子也不能正常出苗和生长,田间稆稻的种群难以迅速扩大。 从稆稻的发生规律看,对于一般稻田,只要注意将田间具有早熟特性的稆稻及时拔除,就能有效控制其群体在田间的扩大,甚至将其灭绝。田间具有早熟特性的稆稻一般拔节、抽穗,在正常栽培的水稻拔节、抽穗前,这些稆稻在田间通常株高较高,特别是在其刚开始抽穗时,在田间很显眼,容易识别,便于拔除。而到正常栽培的水稻抽穗后,这些稆稻由于株高较矮,会淹入栽培稻群体中,不便于查找和拔除。对于与栽培稻同时抽穗或者抽穗更迟的稆稻,最好也能及早拔除,以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特别是一些叶片宽大、植株繁茂的稆稻,即使与栽培的水稻同时抽穗,也通常会在收稻前提早落粒,成为来年的稆稻种源。对于制种稻田,则要更加严格地分期分批去除田间每一株稆稻。 在直播稻田、套播稻田稆稻比较多,特别是早熟稆稻很多,难以完全拔除的情况下,下一年不要再采用这些方式种稻,可以采用与玉米、大豆等作物轮作,在玉米、大豆等作物生长季节拔除稆稻,或者用除草剂化除。也可以深耕整地后移栽水稻(育秧时避免使用带稆稻种子的土壤和地块),水稻移栽活棵后用含乙草胺成分的移栽稻田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能抑制残留田间的稆稻种子萌发,迅速减轻稆稻危害。 采用免少耕直播、套播种植水稻的田块,最好两三年深耕翻一次,耕深在 10 厘米以上,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稆稻的发生和危害。 笔者认为,近年来稆稻在我省直播稻、麦套稻田块严重发生和危害,主要是这两种稻作方式特别是直播种稻方式迅速扩大,农民对稆稻在直播稻田的发生规律认识不足,在稆稻发生初期不够重视,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加以控制。一旦农民掌握其发生规律,早预防、早控制,一定能低成本地有效控制稆稻的发生和危害。稆稻不会成为直播稻技术应用的拦路虎。(水清) 注:本文写于 2007 年 8 月。近年来江苏等南方水稻主产区直播稻面积剧增,仅江苏 2008 年直播稻面积已达 1000 万亩以上,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三分之一。与此同时,稆稻在大面积直播稻田泛滥成灾,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因此面建议农民不种直播稻。笔者认为,弄清稆稻发生规律,让农民掌握其防控技术,是最好的对策。 淮安市楚州区流均镇一农民 8 月 2 日来电话说,今年他种了 50 亩水稻, 25 亩移栽, 25 亩直播,使用的是同样的种子,品种为徐稻 3 号,现在发现直播稻田里有很多杂稻,严重的田块大约有 20% 的稻苗是杂稻。这些杂稻在田里长得快,叶片宽大,已开始拔节,而栽培的徐稻 3 号还没有拔节。据了解,他今年是第二年直播种稻,今年直播种稻的田块去年种的也是直播稻,去年用的品种是镇稻 99 。去年在直播稻生长后期曾发现田里有少量的杂稻,这些杂稻抽穗早,因数量不多,当时也没有在意,没有清除。今年田里的杂稻在分布不均匀,多成点片状发生。 句容市白兔镇一位农资销售商来电话说,今年当地一农户购买了他的武运粳 7 号、武 2401 (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选育的粳稻新品系,拟定名为武运粳 20 号 ---- 编者注)稻种免少耕旱直播种了 10 亩地,现在田间发现有很多长得像杂交籼稻的杂稻株,杂稻株占全田稻株总数 20%-30% 。该农户认为,种子销售商提供的种子不纯,要求赔偿损失。据了解,该农户今年第一年在这块田里直播种稻,去年这块田种的是移栽稻,去年水稻生长后期田间是否有杂稻他没有在意。现在田里的这种杂稻分蘖力强,生长高大,叶片宽而略披垂,在田间分布不均匀,有明显的成片分布现象。据该农资销售商反映,这种生长高大的杂稻在当地很多直播稻田均有较大数量发生,当地有很多农民因此要求种子销售商承担赔偿责任。 高邮市临泽镇一农民来电话说,去年年他种了 15 亩直播稻,品种是镇稻 99 ,因后期倒伏,加上收割时用机械收割,收割后田间落粒很多。今年他在这些田里 麦套稻 种了华粳 6 号,后来发现上年落入田间的镇稻 99 稻种出苗很多。他问,去年落入田间的镇稻 99 种子,今年出苗后会不会变成提早落粒的 红米稻 。另有淮安等地一些读者来电话说,今年播种水稻时发现,稻种里有一些没有颖壳的稻米,他们担心这些稻米在播种后会不会变成 红米稻 。 建湖县钟庄镇一农民来电话说,今年当地种植的武育粳 3 号、淮稻 6 号、镇稻 88 等品种,田间 大青棵 很多,发生重的田块 大青棵 株数占田间水稻总株数的 30%-40% 。这些 大青棵 稻株生长茂盛,叶片较披。 大青棵 数量多的现象主要发生在直播稻田,水直播、旱直播田块均有。淮安市楚州区蔡桥镇张秀成、山东省郯城市杨百战等读者近期也来电话说反映了类似情况。 在往年,笔者也曾接到大量农民的来信、来电,反映类似情况。笔者曾多次对有关情况进行了报道,先后发表过《直播稻田的杂稻可能是自生稻》、《直播稻田自生稻过多无法化除》、《自生稻严重稻田不宜直播种稻》等多篇文章。 稆稻 一说 笔者认为,上述各农民所说的 杂稻 、 红米稻 、 大青棵 以及头年遗留田间第二年长出的稻苗,还有一些地方所说的 小红稻 、 穞稻 等,可以概称为 稆稻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稆,指 不种自生的(谷物等) ,如稆生、稆瓜、稆豆子、稆高粱等。近年来,有专家(如姜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刘坚宏等)将其称为 自生稻 ,表述其不种自生的特点,与 稆稻 是一个意思,但既然自古有 稆瓜、稆豆子、稆高粱 之说, 稆稻 之称更妥当些;也有专家将其称为 杂草稻 ,表述其类似于杂草的危害特征,但考虑到栽培稻品种头年遗留田间的种子到第二年长出的稻苗,其本质还是栽培稻品种,将其称为杂草并不合适,就像我们不宜将遗留田间的油菜籽、小麦种子、高粱种子长出的油菜苗、小麦、高粱称为 杂草油菜 、 杂草小麦 、 杂草高粱 一样, 杂草稻 一说并不妥当。 稆稻的来源 在季节性耕种的稻田中,稆稻的主要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头年水稻收割后遗留田间的栽培稻种子,到第二年水稻种植季节萌发出苗。如果第二年种植的水稻品种与头年种植的品种一样,或者第二年所种的水稻品种生育期较短,到水稻收割时,能将稆稻种子也一起收割离田,稆稻的种群数量一般不会在农田中增加,不能造成危害。如果第二年栽种的水稻品种生育期较长,稆稻会提前成熟,如果其落粒性较强,种子会在收割前提前脱落,年复一年,其种群数量有可能扩大。但栽培稻种子越冬能力较弱,遗留田间的种子到第二年萌发率一般较低,因此这种稆稻的种群数量一般不会在农田中激增,也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像上述陈峰读者反映的去年遗留田间的镇稻 99 水稻种子,今年在农田中大量萌发出苗,其遗传性状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不会变成种皮颜色为红色的 红米 稻),以后会与今年种植的同属中熟中粳稻品种的华粳 6 号基本同时成熟,可以一起收割离田。 另一种是头年稻田中生育期较短,拔节、抽穗较早,落粒性较强,在水稻收割前提早脱落到田里的水稻种子,到第二年水稻种植季节萌发出苗。据各地报道,这种水稻遗传背景复杂,遗传性状一般不稳定,其株高、叶片形态、子粒形状、种皮顔色、生育期等各不相同,有籼稻类型,也有粳稻类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省连云港发现的 穞稻 ,是一种粳型水稻。近年来在直播稻、麦套稻生产上发生和危害的,大多为籼型水稻,因种皮一般为棕红色,因此有人称之为 红米稻 、 小红稻 。这种 红米稻 给人的最大印象是抽穗早,易落粒,产量水平低、品质差,种子自然越冬力强,第二年种子萌发率高,而且生长旺盛,影响田间栽培稻的生长。近年来这种水稻在我省扬州、连云港、淮安、盐城、泰州、南通、镇江、徐州等地都有发生,麦套稻、直播稻田发生和危害更重。据报道,扬中市 2005 年旱直播稻田面积为 4.95 万亩, 红米稻 为害较重的田块就达 4950 亩,最重的田块 红米稻 所占比例达到 90% 。在扬州等地,由于连续多年采用麦套稻、直播稻种植方式, 红米稻 发生较重, 2007 年当地农业部门因此建议农民不要采用直播稻种植方式。
个人分类: 直播稻专题|881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